《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2022-09-28 00:00:00 读书笔记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1

  *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它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它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它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它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它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它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它就在本草钢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去尊重。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2

  *十大王朝之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的数量和对所载药物的研究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药物著作,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的必读书籍。

  明末就有人参考《本草纲目》,写成《本草述》一书,以后以本草命名药书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本草纲目》也备受关注,明朝就有《本草纲目》在日本流传,流传西医的国家也纷纷翻译《本草纲目》,目前《本草纲目》已被翻译成拉丁、法、英、德、俄、日等许多种文字。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至今还受到世界人民关注,他是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文笔的流畅生动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药学著作,它是当之无愧的“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3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

  他没有采用《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而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木,纲目清晰。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方剂都有记载,而且每一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常炒菜用的葱,都可以用来治感冒

  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

  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

  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从这几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里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人们带来幸福。

  我还要学*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上!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4

  *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

  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的数量和对所载药物的研究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药物著作,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的必读书籍。

  明末就有人参考《本草纲目》,写成《本草述》一书,以后以本草命名药书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本草纲目》也备受关注,明朝就有《本草纲目》在日本流传,流传西医的国家也纷纷翻译《本草纲目》,目前《本草纲目》已被翻译成拉丁、法、英、德、俄、日等许多种文字。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至今还受到世界人民关注,他是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文笔的流畅生动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药学著作,它是当之无愧的“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5

  仅仅作为一个文本,医药学家李时珍四百年前编撰的这套《本草纲目》,在现今美学观念的折射下,可以散发别致的魅力。

  早两年《昆虫记》成为流行读物的范本之一,和那位天真顽皮的法国老头法布尔相比,我们的李时珍更为纯粹。

  如同一杯啤酒撇去了泡沫,在《本草纲目》中找不到感性的只字片语。当然作为严肃的专业典籍,《本草纲目》无疑与《昆虫记》牛头不对马嘴,它们之间的对照,算得上“苟且”。然而法布尔的风行确实唤起了对李时珍的记忆。

  在此之前,难以想象我会在《本草纲目》上花掉整整两年的睡前时光——那等待睡意的片刻,是我全部时间的精华。事实证明,这位名垂青史的祖先给我带来的是无边的惬意,并且有效地改善了我对食物的无知。

  除了文字的清爽,还有那些质朴而美妙的插图供你徜徉。这也许是一种偏执的趣味,但如果将《本草纲目》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会不会同样精彩绝伦?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篇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篇(扩展1)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篇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1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2

  前几天,小表弟到我家做客,带来了一本彩绘版的`《本草纲目》。表弟在看的时候,我凑过去看了几页,一下子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表弟终于将这本书借给了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宇宙。大自然的每一朵红花,每一片绿叶,甚至是一颗种子,都是那么神奇,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

  李时珍以《证类本草》为蓝本进行修改,历时二十九年,终于完成了共五十二卷《本草纲目》。

  打开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玄幻的植物王国,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正常书卷是用墨水写出来的,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却是他的一遍遍细心观察、一次次亲自尝试、一日日风餐露宿和一步步艰辛尝试凝结而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他心血凝成的结晶。

  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的石斛可以益胃生津;别名为别仙踪的徐长卿可以活血通络;辛味熏天的鹅不食草可以通窍散寒。或许,这些药材太过珍贵,离我们太过遥远,但其实许多药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随处可见的车前可以祛痰解毒;甚至最普通的西瓜皮都可以解暑生津。佛说,要渡世上一切苦厄,是玄之又玄。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实之又实地告诉了我们告诉了要细心观察生活。在李时珍的慧眼中,草不仅仅是一株草,花也不仅仅是一朵花,这些花花草草都是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练就一双慧眼,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生活中被忽略的真、善、美。练就一双慧眼,我看到了河堤上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展现着翠绿的色泽,吐露着金黄的花蕊。练就一双慧眼,我看到了缠绕在树上的金银花,金色和银色交相辉映,绘出了世界上最华美的图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早春,一场春雨过后,远望土坡上草的嫩芽,一片嫩绿带着盎然的生机。而*看,只看到几点零星的绿意。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有用的东西,只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用一双慧眼细读这个世界,或许一切都将不一样——花非花,叶非叶。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3

  仅仅作为一个文本,医药学家李时珍四百年前编撰的这套《本草纲目》,在现今美学观念的折射下,就可以散发别致的魅力。早两年,《昆虫记》成为流行读物的范本之一,但和那位天真顽皮的法国老头法布尔相比,我们的李时珍更为纯粹。

  如同一杯啤酒撇去了泡沫,在《本草纲目》中找不到感性的只字片语。当然作为严肃的专业典籍,《本草纲目》无疑与《昆虫记》牛头不对马嘴,它们之间的对照,算得上“苟且”。然而法布尔的风行确实唤起了对李时珍的记忆。

  在此之前,难以想象我会在《本草纲目》上花掉整整两年的睡前时光——那等待睡意的.片刻,是我全部时间的精华。事实证明,这位名垂青史的祖先给我带来的是无边的惬意,并且有效地改善了我对食物的无知。

  除了文字的清爽,还有那些质朴而美妙的插图供你徜徉。这也许是一种偏执的趣味,但如果将《本草纲目》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会不会同样精彩绝伦?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4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5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

  《本草纲目》虽然不是老师说的连续故事,但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虽然这本书很厚,但我也坚持了半个月,但只读了一半不到的内容,不过我已经懂了许多东西。这本书的作者是由古代著名的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考证,历尽数十年而编制成的药物学巨著。到现在共有七种文字的译文。李时珍由1518年活到1593年,活了72岁,今湖北人,父亲李闻言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和医药学者,住有多种医学和药物著作。

  这本书虽然没有什么内容可以简介,但有好的杂文:

  ①铁落,亦名铁液、铁屑、铁蛾。打铁时,火花散飞,细微如屑,飞动如蛾之意。

  ②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从灶里飞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额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③地气升为云,云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看了那么多后,我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医学者了,这本书还被人们称之为影响*的经典著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最能代表*文化的医药书。相信,那么好的书,大家应该很想要看吧!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篇(扩展2)

——《本草纲目》读后感3篇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来保持最高的尊重。这句话摘自1948年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500多年前,李时珍没有读过,但是他做到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不想再让别人承受。所以,这条路是我的选择,而且,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从乡野村医到宫廷御用,从民间到紫禁城,从人世的至悲至苦到至欢至乐,你都一一经历过,击攘过,见证过。

  你也不曾忘记,你的职业便是生命的维系。是不甘于锦衣玉是的禁锢吧,也许,这小小的皇宫并不是属于你的天地。

  所以你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行程。

  三十年的流淌,三十年的伏落,而你却从未改变过,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一如三十年前,天下疾苦,牵肠挂肚。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着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他悲天,他更悯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我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我知道,它救了很多人,*人,外国人,而且,还会继续救人。

  有了它,生命就多了一分期盼与希望。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并以本草纲目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一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正是*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书收录各类品物1000余种,精选简便行的附方7000余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留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余种常见病症的对症治疗方20xx余条。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家居蕲州瓦硝坝,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李时珍家四代行医。少年李时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希望李时珍跻身仕途。李时珍曾于14岁时考中黄州府秀才,后来在17岁、20岁、23岁时3次赴武昌应试,没有考中,于是决心弃儒从医,继承父业。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篇(扩展3)

——《目送》读书笔记6篇

  暮色于冰洋

  人们有时常常会想,若灵魂能挣扎出身体的禁锢,盘旋在城市高远的上空,以俯视的姿态观望人世的处境,那么所有事情,都能清醒一些。

  读龙应台对于受时代摧残的人的悲悯与感慨,记忆中清晰浮现的,是幼年邻家的阿婆。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加拿大做教授,一个在*赴沙特的医疗队工作。女儿在北京做白领。我五六岁的时候见过一次在中东的哥哥,他说,等我下次回来,带那边的椰枣给你吃。不久后的新闻联播,快*以为常的自杀性爆炸袭击,发生于沙特*中心城市。爆炸的巨大轰鸣声,却如同傍晚腥色的火烧云,混合着热泪,从加拿大,到沈阳,一直燃烧至北京。

  书中说,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读到《目送》的这一章,思绪就像是冰洋深海里的鱼,不停游弋,在四周冰冷的水流中彷徨。然而有时候,时代却比这深邃的汪洋更加冰冷。

  红尘与灯灭

  谁也不会知道,生死之间的界限有多细瘦,是不是,可以窄过一笔横堑折勾。

  看《目送》,总想起我挚爱的那位老人,曾在我幼时执一直年代久远的毛笔教我认字,我那时也常自己拿笔来写,不过宣纸的一角总是些幼稚的图画。

  读着龙应台怀念亲人的文字,忽地兴起,想像从前一样写写字。没有毛笔,就从家里的梳妆台上抽一支眼线笔下来;没有宣纸,索性在桌子的玻璃板上写写画画。笔锋依旧有些僵硬,写的还是幼时练*简单的字符。所以你看,除了鼻尖不再有幽微的墨香,耳边不再有悄声的话语,身侧不再有隐约的体温,一切依然如故。

  深夜里风声凉薄,在桌前泣不成声。我永远不明白,你四年的孤寂是否如同黑暗的寒冬。

  爱一个人,就是在心里为他植一片树林,鸟儿在树林间高歌,蚂蚁排着队搬运食物。当他离开的时候,再在心里把这片森林全部砍伐,只留下一望无际突兀的木桩。不再有盛夏的蝉鸣,不再有路过的梅花鹿。可他还是占据了一方土地,只是之前郁郁葱葱,现在一片荒凉。读书笔记我从来以为这年月时光汹涌,我们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一起慢慢度过,那些无奈和不安总有一天可以由时间风干抚*。可世事无常,命如晨露,生老病死从来不由我们掌控,我留不下,抓不住,追不到,这被折断的时光之箭终究无法到达未来。

  也许凡尘俗事不过红灯一盏,它由何时亮起,又到何时熄灭,皆不遂人所愿。

  春秋共来不共去,离时同安不同归。走进我的生命又将慢慢淡出的人,你只需要在冗长的时光里记得,我深爱你这件毋庸置疑的事,无关岁月凋零。在从今往后与你不复相见的日子里,我仍喜你温柔快乐,岁岁*安。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目送》读书笔记800字。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

  在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我”无比准确地盯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儿子也不停地回头,眼神中诉说着不舍;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与“我”在机场告别,“我”固执地看着他的背影,可是他却从未回眸。

  我想着自己便是龙应台笔下的华安。回想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场景,那时候的记忆已然不清,不知是否也有一个一直注视着我的背影的眼眸,而这个眼眸值得我们去千百次回首。

  龙应台说:“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时的龙应台内心是痛的吧。那时的华安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依恋父母,走几步一回首的小孩子了。他长大了么,如果是长大了,为何感受不到身后那炽热的目光呢?不是说母子连心么?为何当母亲的眼神渐渐黯淡下去时,却感受不到一点心痛呢?

  对于龙应台笔下的《目送》,我们又能懂得多少?那种属于父母的眷恋与无奈,也许还要等到我们真正身为人父人母时才能真正体会罢,毕竟人生不是纸上谈兵,读书笔记大全《《目送》读书笔记800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生活中,谁又能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多少满怀期待的眼神?只期待我们能早些发现,至少,要在它们消失前发现,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去往另一个世界,正如文中写道的:“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沉重而又巨大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这么*,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去回应父母那些不舍,充满担忧的目光,而不是让那些目光进入了深邃的黑洞,没有出口,也没有退路,最后变成朦胧的泪眼。

  好吧,不必追,我们有再多的遗憾和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的好去填补过去的空白与伤口,带着真挚的爱阅读人生。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开始厌倦父母的关心,生活独立,做事果断,似乎,生活中需要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独自思考问题,却总是被一杯热牛奶一句问候打扰;我们喜欢自己做出决定,却总被零零碎碎的建议所干扰;我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却总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所牵绊。那个愿意陪我们哭陪我们笑鼓励我们进步陪伴我们成长的人竟渐渐显得多余。但当我们阅历丰富,逐渐成熟,蓦然回首,才会理解当年父母的心情,却也发现,时光匆匆,早已弥补不了当年的遗憾与创伤。所以,即便现在不在父母身边,即便我们可以处理好大部分问题,即便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展翅高飞,可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最牵挂我们的一定是父母,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有时间还是要大个电话送去问候,报个*安,也许就是那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让父母开心一整天,让他们不用再牵肠挂肚,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自己孩子的情况。

  这篇文章与《雨儿》相比,我更能体会作者与儿子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因为年满18的我,刚好也处在这样一个渴望独立的时间段。离开家乡,不在父母身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想尝试一切新鲜事物,想挑战各种难题。于是,父母的意见变得不再重要,父母的叮嘱变成了絮叨,父母的关心显得多余,父母的一切与我似乎关联越来越少。可是,当我渐渐长大,父母渐渐变老,有一天突然发现,他们的两鬓染上白霜,眼角布满皱纹,反应变慢,听力下降。他们的世界越来越简单,简单到只能装下孩子一人。那时候,又是否会后悔当初态度恶劣,冷眼相待。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目送》读书笔记800字。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

  在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我”无比准确地盯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儿子也不停地回头,眼神中诉说着不舍;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与“我”在机场告别,“我”固执地看着他的背影,可是他却从未回眸。

  我想着自己便是龙应台笔下的华安。回想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场景,那时候的记忆已然不清,不知是否也有一个一直注视着我的背影的眼眸,而这个眼眸值得我们去千百次回首。

  龙应台说:“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时的龙应台内心是痛的吧。那时的华安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依恋父母,走几步一回首的小孩子了。他长大了么,如果是长大了,为何感受不到身后那炽热的目光呢?不是说母子连心么?为何当母亲的眼神渐渐黯淡下去时,却感受不到一点心痛呢?

  对于龙应台笔下的《目送》,我们又能懂得多少?那种属于父母的眷恋与无奈,也许还要等到我们真正身为人父人母时才能真正体会罢,毕竟人生不是纸上谈兵,读书笔记大全《《目送》读书笔记800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生活中,谁又能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多少满怀期待的'眼神?只期待我们能早些发现,至少,要在它们消失前发现,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去往另一个世界,正如文中写道的:“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沉重而又巨大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这么*,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去回应父母那些不舍,充满担忧的目光,而不是让那些目光进入了深邃的黑洞,没有出口,也没有退路,最后变成朦胧的泪眼。

  好吧,不必追,我们有再多的遗憾和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的好去填补过去的空白与伤口,带着真挚的爱阅读人生。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目送》读书笔记800字。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

  在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我”无比准确地盯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儿子也不停地回头,眼神中诉说着不舍;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与“我”在机场告别,“我”固执地看着他的背影,可是他却从未回眸。

  我想着自己便是龙应台笔下的华安。回想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场景,那时候的记忆已然不清,不知是否也有一个一直注视着我的背影的眼眸,而这个眼眸值得我们去千百次回首。

  龙应台说:“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时的龙应台内心是痛的吧。那时的华安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依恋父母,走几步一回首的小孩子了。他长大了么,如果是长大了,为何感受不到身后那炽热的目光呢?不是说母子连心么?为何当母亲的眼神渐渐黯淡下去时,却感受不到一点心痛呢?

  对于龙应台笔下的《目送》,我们又能懂得多少?那种属于父母的眷恋与无奈,也许还要等到我们真正身为人父人母时才能真正体会罢,毕竟人生不是纸上谈兵,读书笔记大全《《目送》读书笔记800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生活中,谁又能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多少满怀期待的眼神?只期待我们能早些发现,至少,要在它们消失前发现,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去往另一个世界,正如文中写道的:“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沉重而又巨大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这么*,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去回应父母那些不舍,充满担忧的目光,而不是让那些目光进入了深邃的黑洞,没有出口,也没有退路,最后变成朦胧的泪眼。

  好吧,不必追,我们有再多的遗憾和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的好去填补过去的空白与伤口,带着真挚的爱阅读人生。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收录的七十三篇散文,分别写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

  这篇文章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作为母亲,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第二段,龙应台作为女儿,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中,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地消逝……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你安好我便安心。

  不由得想起我的经历,我在县里上高中那会,由于家离得远,一方面是为了省路费,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回一次家,到回家那个周提前给父母打电话,周五5点放学急匆匆收拾作业,背上书包,赶到汽车站坐大巴回家,父亲就在镇上汽车站等着我,然后踩着自行车载着我就回家了,一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会被地上的石子或者土堆撞一下车轮子,我和父亲就颠簸一下,坐在自行车后面我默默地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酸了。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现在还能历历在目,有一次,下大雪了,周日吃完午饭我就要赶回学校,雪路很滑,路上除了我们赶路的学生外看不到别的身影,由于我家离车站大概有3公里的路程,父亲骑着自行车要载着我去汽车站,他戴了双白色的线手套,穿上母亲做的棉鞋,骑在路上自行车轱辘不停地打滑,父亲那时还年轻,车技也好,加上父亲将*一米八的个子,自行车还是很安全在前行,自行车拐了一个弯后,父亲就停下来问我冷不冷,要我趴在他背上,要我把手放在他的衣服里,我说不冷,父亲不相信,硬把我的手拉到他的背后,掀起自己的棉衣。他又继续蹬自行车,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我哽咽了,又怕父亲看出来,我赶紧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感受父亲的温暖和背影。到了车站一直站在那陪我等车,每次都会看着我坐的车开远了才离去。

  我嫁的远,结婚头一天就要赶到婆家安排好的旅店,头一天我走时,父亲没去,家里种了几亩苹果树,那个季节刚好要给苹果树施肥,搜花。我走时,父亲看也没看我一眼,拉着一车农家肥去苹果园,我内心是知道的,父亲是不敢看我远去的背影,我看着他弯着拉农家肥的背影,我心里很内疚自己的选择,眼泪又开始在眼睛里打圈,不想要被人看见,敢接拭去眼角的泪水。婚后比较欣慰的是我老公对我父亲也特别的孝顺。

  结婚这么多年来,每次回家父亲都和我畅谈到晚上12点,聊聊家里的,聊聊庄家的,聊聊亲戚的等等,每次要走时,父亲总要说一句话,“还没待呢就要走了”!是呀!工作,孩子迫使我们好多的不得已,父亲母亲看着我们的车拐过弯看不见了才进家门。拐过弯,眼泪就开始不听使唤。总想好好陪陪他们,可是每次相聚就那么短短几天。从上学到工作再到结婚生子都没有好好陪过她们。

  太多太多的回忆,父爱总是无声的,是伟大的,有父爱从来不觉得孤单,父爱是积极向上的。有父爱的女孩子,从来不缺被爱。愿我们的父母都能身体健康。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6篇(扩展4)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范文10份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读后感大全《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一样*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影响,是天下生夷易*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信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绩,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制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反是外国科技发展的.山顶顶峰时期。

  本书收录各种品物1000缺类,精选简洁行的附方7000缺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存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缺类常见病症的对症医乱方20xx缺条。

  《本草纲目》虽然不是老师说的连续故事,但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虽然这本书很厚,但我也坚持了半个月,但只读了一半不到的内容,不过我已经懂了许多东西。这本书的作者是由古代著名的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考证,历尽数十年而编制成的药物学巨著。到现在共有七种文字的译文。李时珍由1518年活到1593年,活了72岁,今湖北人,父亲李闻言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和医药学者,住有多种医学和药物著作。

  这本书虽然没有什么内容可以简介,但有好的`杂文:

  ①铁落,亦名铁液、铁屑、铁蛾。打铁时,火花散飞,细微如屑,飞动如蛾之意。

  ②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从灶里飞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额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③地气升为云,云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看了那么多后,我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医学者了,这本书还被人们称之为影响中国的经典著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医药书。相信,那么好的书,大家应该很想要看吧!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竞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校�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械男枰�,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

  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中国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

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的数量和对所载药物的研究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药物著作,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的必读书籍。

明末就有人参考《本草纲目》,写成《本草述》一书,以后以本草命名药书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本草纲目》也备受关注,明朝就有《本草纲目》在日本流传,流传西医的国家也纷纷翻译《本草纲目》,目前《本草纲目》已被翻译成拉丁、法、英、德、俄、日等许多种文字。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至今还受到世界人民关注,他是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文笔的流畅生动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药学著作,它是当之无愧的“东方药学巨典”。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本医学史上的著作,作者李时珍用26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共有52卷,卷1介绍了明朝以前主要本草41种,这本书列举了:草药的别名、解释命名的意义、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附列了相关的方剂。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一一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的结果也是符合的。

  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中提及的附方也很有效,有次弟弟头痛,我想起了《本草纲目》中所提到“薄荷”可除风热、清头目,就去花盆里摘了几片给弟弟闻,弟弟闻了之后感觉舒缓了许多。我真正体会到《本草纲目》很神奇,就决定没事的时候就多看几遍,要是以后再碰到这些事也不会惊慌失措了,不过有时候还是得去看医生。

  《本草纲目》是经典著作、中医典籍,古代名医所编著的,国内现存有约72种。《本草纲目》让我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又让我知道了草药的好处,《本草纲目》的确是一本受人喜爱的著作。

  仅仅作为一个文本,医药学家李时珍四百年前编撰的这套《本草纲目》,在现今美学观念的折射下,可以散发别致的魅力。

  早两年《昆虫记》成为流行读物的范本之一,和那位天真顽皮的法国老头法布尔相比,我们的李时珍更为纯粹。

  如同一杯啤酒撇去了泡沫,在《本草纲目》中找不到感性的只字片语。当然作为严肃的专业典籍,《本草纲目》无疑与《昆虫记》牛头不对马嘴,它们之间的对照,算得上“苟且”。然而法布尔的风行确实唤起了对李时珍的记忆。

  在此之前,难以想象我会在《本草纲目》上花掉整整两年的睡前时光――那等待睡意的片刻,是我全部时间的精华。事实证明,这位名垂青史的祖先给我带来的是无边的惬意,并且有效地改善了我对食物的无知。

  除了文字的清爽,还有那些质朴而美妙的插图供你徜徉。这也许是一种偏执的趣味,但如果将《本草纲目》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会不会同样精彩绝伦?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本草学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药学及博物学巨典。

  我当时想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呢?不是吗其他许多著作吗?到后来我看了前言才知道答案。原来,李时珍发现了本草著作中的许多错误,于是,他立志重新写一本书,我还知道他为了写成这本书,他穷毕生精力实践,历时30年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