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

首页 / 读后感 / |

  本草纲目读后感 1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来保持最高的尊重。这句话摘自1948年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500多年前,李时珍没有读过,但是他做到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不想再让别人承受。所以,这条路是我的选择,而且,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从乡野村医到宫廷御用,从民间到紫禁城,从人世的至悲至苦到至欢至乐,你都一一经历过,击攘过,见证过。

  你也不曾忘记,你的职业便是生命的维系。是不甘于锦衣玉是的禁锢吧,也许,这小小的皇宫并不是属于你的天地。

  所以你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行程。

  三十年的.流淌,三十年的伏落,而你却从未改变过,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一如三十年前,天下疾苦,牵肠挂肚。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着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他悲天,他更悯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我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我知道,它救了很多人,中国人,外国人,而且,还会继续救人。

  有了它,生命就多了一分期盼与希望。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并以本草纲目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一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本草纲目读后感 2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

  他没有采用《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而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木,纲目清晰。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方剂都有记载,而且每一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常炒菜用的葱,都可以用来治感冒

  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

  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

  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从这几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里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人们带来幸福。

  我还要学**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上!

  本草纲目读后感 3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来保持最高的尊重。这句话摘自1948年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500多年前,李时珍没有读过,但是他做到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不想再让别人承受。所以,这条路是我的选择,而且,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从乡野村医到宫廷御用,从民间到紫禁城,从人世的至悲至苦到至欢至乐,你都一一经历过,击攘过,见证过。

  你也不曾忘记,你的职业便是生命的维系。是不甘于锦衣玉是的禁锢吧,也许,这小小的皇宫并不是属于你的.天地。

  所以你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行程。

  三十年的流淌,三十年的伏落,而你却从未改变过,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一如三十年前,天下疾苦,牵肠挂肚。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着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他悲天,他更悯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我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我知道,它救了很多人,中国人,外国人,而且,还会继续救人。

  有了它,生命就多了一分期盼与希望。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并以本草纲目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一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本草纲目读后感 4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果此,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家居蕲州瓦硝坝,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李时珍家四代行医。少年李时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希望李时珍跻身仕途。李时珍曾于14岁时考中黄州府秀才,后来在17岁、20岁、23岁时3次赴武昌应试,没有考中,于是决心弃儒从医,继承父业。

  本草纲目读后感 5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本草纲目读后感 6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来保持最高的尊重。这句话摘自1948年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500多年前,李时珍没有读过,但是他做到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不想再让别人承受。所以,这条路是我的选择,而且,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从乡野村医到宫廷御用,从民间到紫禁城,从人世的至悲至苦到至欢至乐,你都一一经历过,击攘过,见证过。

  你也不曾忘记,你的职业便是生命的维系。是不甘于锦衣玉是的禁锢吧,也许,这小小的皇宫并不是属于你的天地。

  所以你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行程。

  三十年的流淌,三十年的伏落,而你却从未改变过,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一如三十年前,天下疾苦,牵肠挂肚。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着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他悲天,他更悯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我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我知道,它救了很多人,中国人,外国人,而且,还会继续救人。

  有了它,生命就多了一分期盼与希望。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并以本草纲目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一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本草纲目读后感 7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果此,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家居蕲州瓦硝坝,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李时珍家四代行医。少年李时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希望李时珍跻身仕途。李时珍曾于14岁时考中黄州府秀才,后来在17岁、20岁、23岁时3次赴武昌应试,没有考中,于是决心弃儒从医,继承父业。

  本草纲目读后感 8

  暑假里,我读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读完后我了解了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自幼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就以行医为业。他刻苦钻研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本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一次,在乡间他听说曼陀罗花用酒吞服,会使人麻醉大笑,就不畏艰险,攀登云雾缭绕的武当山,从陡峭的崖壁上采回这种花,亲口品尝,并进行临床验证,说明它确有麻醉的效用。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他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地学*医学方面的知识。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终于写出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我们要学**时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这种精神,在学*上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草纲目读后感 9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

  他没有采用《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而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木,纲目清晰。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方剂都有记载,而且每一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常炒菜用的葱,都可以用来治感冒

  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

  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

  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从这几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里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人们带来幸福。

  本草纲目读后感 10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读后感大全《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一样*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影响,是天下生夷易*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信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绩,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制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反是外国科技发展的山顶顶峰时期。

  本书收录各种品物1000缺类,精选简洁行的附方7000缺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存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缺类常见病症的对症医乱方20xx缺条。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1)

——《本草纲目》读后感3篇

《本草纲目》读后感1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来保持最高的尊重。这句话摘自1948年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500多年前,李时珍没有读过,但是他做到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不想再让别人承受。所以,这条路是我的选择,而且,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从乡野村医到宫廷御用,从民间到紫禁城,从人世的至悲至苦到至欢至乐,你都一一经历过,击攘过,见证过。

  你也不曾忘记,你的职业便是生命的维系。是不甘于锦衣玉是的禁锢吧,也许,这小小的皇宫并不是属于你的天地。

  所以你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行程。

  三十年的流淌,三十年的伏落,而你却从未改变过,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一如三十年前,天下疾苦,牵肠挂肚。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着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他悲天,他更悯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我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我知道,它救了很多人,*人,外国人,而且,还会继续救人。

  有了它,生命就多了一分期盼与希望。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并以本草纲目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一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本草纲目》读后感2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正是*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书收录各类品物1000余种,精选简便行的附方7000余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留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余种常见病症的对症治疗方20xx余条。

《本草纲目》读后感3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家居蕲州瓦硝坝,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李时珍家四代行医。少年李时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希望李时珍跻身仕途。李时珍曾于14岁时考中黄州府秀才,后来在17岁、20岁、23岁时3次赴武昌应试,没有考中,于是决心弃儒从医,继承父业。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2)

——本草纲目读后感6篇

本草纲目读后感1

  *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它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它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它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它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它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它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它就在本草纲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去尊重。

本草纲目读后感2

  《本草纲目》虽然不是老师说的连续故事,但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虽然这本书很厚,但我也坚持了半个月,但只读了一半不到的内容,不过我已经懂了许多东西。这本书的作者是由古代著名的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考证,历尽数十年而编制成的药物学巨著到现在共有七种文字的译文。李时珍由1518年活到1593年,活了72岁,今湖北人,父亲李闻言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和医药学者,住有多种医学和药物著作。

  这本书虽然没有什么内容可以简介,但有好的杂文:

  ①铁落,亦名铁液、铁屑、铁蛾。打铁时,火花散飞,细微如屑,飞动如蛾之意。

  ②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从灶里飞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额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③地气升为云,云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看了那么多后,我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医学者了,这本书还被人们称之为影响*的经典著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最能代表*文化的医药书。相信,那么好的书,大家应该很想要了解,那么就请你亲自去领略这部巨著吧!

本草纲目读后感3

  *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的数量和对所载药物的研究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药物著作,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的必读书籍。

  明末就有人参考《本草纲目》,写成《本草述》一书,以后以本草命名药书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本草纲目》也备受关注,明朝就有《本草纲目》在日本流传,流传西医的国家也纷纷翻译《本草纲目》,目前《本草纲目》已被翻译成拉丁、法、英、德、俄、日等许多种文字。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至今还受到世界人民关注,他是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文笔的流畅生动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药学著作,它是当之无愧的“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读后感4

  *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他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他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他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他就在《本草纲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去尊重。

本草纲目读后感5

  *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他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他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他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他就在本草钢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去尊重。

本草纲目读后感6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正是*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书收录各类品物1000余种,精选简便行的附方7000余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留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余种常见病症的对症治疗方2000余条。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3)

——《本草纲目》读后感实用五篇

  《本草纲目》读后感 1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果此,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家居蕲州瓦硝坝,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李时珍家四代行医。少年李时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希望李时珍跻身仕途。李时珍曾于14岁时考中黄州府秀才,后来在17岁、20岁、23岁时3次赴武昌应试,没有考中,于是决心弃儒从医,继承父业。

  《本草纲目》读后感 2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读后感大全《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一样*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影响,是天下生夷易*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信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绩,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制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反是外国科技发展的山顶顶峰时期。

  本书收录各种品物1000缺类,精选简洁行的附方7000缺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存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缺类常见病症的'对症医乱方20xx缺条。

  《本草纲目》读后感 3

  千山万水中有着你忙碌的身影,山涧中清脆的鸟叫若一支深远的骊歌,悄悄为你唱了几十年,一边是官高禄厚的宫廷御医,一边是华佗再世般光荣的声誉,可是你偏偏要饮露珠曝烈日跋涉在一片草莽中,摘取一片片绿叶,拔起一株株绿草,多少个日夜你只有孤灯为伴,在缕缕微黄的光中白发苍苍,但是伴着你的双鬓斑白,一部《本草纲目》流传千古,你的毅力也瞬间惊动了数百年,当人们抚摸着《本草纲目》的帧面时,人们不断地重复着你李时珍的。

  听着百姓沉重的叹息,看着将士们无力的剑戟,你彷徨了,是做一个至死不降的英雄,还是当一个卑躬屈膝的君主?残阳如血,无限地拉长了你孤单的`身影。

  为了越国的存在,为了社稷的荣耀,你最终选择了为吴王牵马坠磴,最终选择了仍要做一个君主,只要越不亡。你送走了越国第一美女西施,看到她的泪流过白皙的脸庞,世人不知你的心,血也刹那间满腔。你卧薪尝胆,十年,二十年,你等待,你积累,因为你要以一个君主的姿态站在吴差的面前,看到他面如土灰的脸庞。

  十年教训,十年生养,二十年默默无闻,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足以让人把你遗忘,可是二十年后的第一天你便喊杀到了姑苏城下,完成了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神话。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今天人们讲到你勾践最常讲的一句话。可歌可泣的!

  在默默无闻的时候,我们的英雄积累着,等到春花漫山的时候,厚积薄发,创造惊人神话,一生只为一瞬,一瞬决定一生。

  有些心情在岁月中早已难辨真假,有些还没有讲完,那就继续听吧。听着,任风雨一次掠过耳旁,我慢慢闭上眼睛,期盼默默无闻的自己,厚积薄发,积蓄能量,创造奇迹。

  《本草纲目》读后感 4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目》读后感 5

  仅仅作为一个文本,医药学家李时珍四百年前编撰的这套《本草纲目》,在现今美学观念的折射下,可以散发别致的魅力。

  早两年《昆虫记》成为流行读物的范本之一,和那位天真顽皮的法国老头法布尔相比,我们的李时珍更为纯粹。

  如同一杯啤酒撇去了泡沫,在《本草纲目》中找不到感性的只字片语。当然作为严肃的专业典籍,《本草纲目》无疑与《昆虫记》牛头不对马嘴,它们之间的对照,算得上“苟且”。然而法布尔的风行确实唤起了对李时珍的记忆。

  在此之前,难以想象我会在《本草纲目》上花掉整整两年的睡前时光——那等待睡意的片刻,是我全部时间的精华。事实证明,这位名垂青史的祖先给我带来的.是无边的惬意,并且有效地改善了我对食物的无知。

  除了文字的清爽,还有那些质朴而美妙的插图供你徜徉。这也许是一种偏执的趣味,但如果将《本草纲目》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会不会同样精彩绝伦?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4)

——本草纲目读后感6篇

  *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它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它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它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它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它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它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它就在本草纲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去尊重。

  《本草纲目》虽然不是老师说的连续故事,但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虽然这本书很厚,但我也坚持了半个月,但只读了一半不到的内容,不过我已经懂了许多东西。这本书的作者是由古代著名的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考证,历尽数十年而编制成的药物学巨著到现在共有七种文字的译文。李时珍由1518年活到1593年,活了72岁,今湖北人,父亲李闻言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和医药学者,住有多种医学和药物著作。

  这本书虽然没有什么内容可以简介,但有好的杂文:

  ①铁落,亦名铁液、铁屑、铁蛾。打铁时,火花散飞,细微如屑,飞动如蛾之意。

  ②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从灶里飞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额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③地气升为云,云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看了那么多后,我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医学者了,这本书还被人们称之为影响*的经典著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最能代表*文化的医药书。相信,那么好的书,大家应该很想要了解,那么就请你亲自去领略这部巨著吧!

  *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的数量和对所载药物的研究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药物著作,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的必读书籍。

  明末就有人参考《本草纲目》,写成《本草述》一书,以后以本草命名药书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本草纲目》也备受关注,明朝就有《本草纲目》在日本流传,流传西医的国家也纷纷翻译《本草纲目》,目前《本草纲目》已被翻译成拉丁、法、英、德、俄、日等许多种文字。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至今还受到世界人民关注,他是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文笔的流畅生动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药学著作,它是当之无愧的“东方药学巨典”。

  *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他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他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他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他就在《本草纲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去尊重。

  *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他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他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他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他就在本草钢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去尊重。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正是*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书收录各类品物1000余种,精选简便行的附方7000余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留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余种常见病症的对症治疗方2000余条。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5)

——《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菁选

《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

  他没有采用《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而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木,纲目清晰。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方剂都有记载,而且每一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常炒菜用的葱,都可以用来治感冒

  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

  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

  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从这几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里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人们带来幸福。

  我还要学**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上!

  在这两个月里,我看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的名字叫《本草纲目》。

  这本书里没有故事,没有主人公,也没有结局。它只有可以救治人的秘方。你想不到吧!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本书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200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叙述产地、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读了这本书,我可收益了许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听故事吧!我从小就有腋下狐臭。每当我出汗的时候,狐臭就“发挥作用”啦!我整个身就充满了狐狸的`臭味。站在我身后的人,经过我的人,也统统受害。在生活中,你们可能闻不到,那是因为我喷了香水。当我有一天把《本草纲目》翻到“姜”的专页时,我居然看到“腋下狐臭:用姜汁涂抹,坚持即可断根。”我看见了,连忙跟妈妈说:“妈妈,我找到治好我的狐臭的秘方了!”妈妈听了,喜出望外“哪儿,在哪儿?"我把秘方展示给了妈妈。妈妈看了,说:“女儿,我们从今晚就开始进行这个疗法!”“好的"坚持了几个星期后,我的狐臭治好了!这还得多谢《本草纲目》呢!

  《本草纲目》,它是本神奇的书;《本草纲目》,它是本百姓应该拥有的书,《本草纲目》,它治好了我的病。如果你不相信这一切,你就看一看吧!

  中国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

  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的数量和对所载药物的研究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药物著作,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的必读书籍。

  明末就有人参考《本草纲目》,写成《本草述》一书,以后以本草命名药书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本草纲目》也备受关注,明朝就有《本草纲目》在日本流传,流传西医的国家也纷纷翻译《本草纲目》,目前《本草纲目》已被翻译成拉丁、法、英、德、俄、日等许多种文字。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至今还受到世界人民关注,他是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文笔的流畅生动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药学著作,它是当之无愧的“东方药学巨典”。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竞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读后感大全《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一样*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影响,是天下生夷易*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20xx年11月20日年11月20日,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信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绩,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制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反是外国科技发展的山顶顶峰时期。

  本书收录各种品物1000缺类,精选简洁行的附方7000缺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存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缺类常见病症的对症医乱方20xx缺条。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果此,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疫情期间的时候,学校不开学,图书馆里边也不开馆,让我们原本枯燥的日子没有一点新奇。妈妈给我推荐了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说让我空闲时可以看看。

  我喜欢读《本草纲目》,六年级的时候喜欢了草本植物,到处逛书店,一直没有找到,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的态度,关注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号,点击云阅读的超星读书,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原来你就在我身边。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相信读过《本草纲目》的人都知道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圣”。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结果也是符合的。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学*医学方面的知识,写出了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作《本草纲目》,让后世敬仰。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来保持最高的尊重。这句话摘自1948年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500多年前,李时珍没有读过,但是他做到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不想再让别人承受。所以,这条路是我的选择,而且,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从乡野村医到宫廷御用,从民间到紫禁城,从人世的至悲至苦到至欢至乐,你都一一经历过,击攘过,见证过。

  你也不曾忘记,你的职业便是生命的维系。是不甘于锦衣玉是的.禁锢吧,也许,这小小的皇宫并不是属于你的天地。

  所以你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行程。

  三十年的流淌,三十年的伏落,而你却从未改变过,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一如三十年前,天下疾苦,牵肠挂肚。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着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他悲天,他更悯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我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我知道,它救了很多人,中国人,外国人,而且,还会继续救人。

  有了它,生命就多了一分期盼与希望。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6)

——《观潮》读后感(精选十篇)

  今天,我们学了《观潮》这一课,课文中强调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和壮观,而我认为钱塘江潮不仅有它雄伟、壮观的一面,也有它残酷、无情的另一面。

  20xx年秋的一天,许多游客去观潮,观潮台上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潮水来得如此猛烈,汹涌澎湃的`浪潮像一群恶狼一样猛扑过来,前面的游客没有任何反应就被无情地“吞食”了,后面的游客刚产生逃跑的意识,恶狼已经扑了上来。那一天50多人的生命结束了,他们都是无辜的观众,却被永葬江底。

  钱塘江潮的确很壮观,但它的背后仍有一层黑暗的阴影。这就像人一样,人有漂亮的、帅气的、有著名的,有……但每个人的影子终究还是黑色的。

  作者告诉我们农历八月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作者也随着观潮的人群来到了海塘大堤上观潮。午后一点左右,潮来了,作者把潮来时的情况写得十分详细,刚开始,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飞奔而来,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手法,写出了钱塘大潮的壮观,最后,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好久,江面恢复了*静,但江水已涨了两丈多高了。

  本文记述的是一次观潮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开学第一周我们学*了《观潮》一文。通过读课文使我知道了,本文记述的是一次观潮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阅读本文,我们惊叹于钱塘江潮的奇丽与壮美。潮来,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潮去,于波汹涌,漫天卷地。此情此景,令人沉醉,让人震撼,使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潮真是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关”!

  翻开飘着纸墨气息的新书,一篇名为《观潮》的课文引入眼帘。观潮?潮水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我这个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很难见到潮水翻滚的壮观景象!怀着好奇心,我捧起课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年一度的.钱塘*大潮的壮观景象。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有如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文章通过对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生动描写,如:闷雷滚动、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汇,使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大潮是如此的雄伟壮观。

  通过读这篇课文,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钱塘*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大自然像魔术师,她的杰作令人惊叹与震撼。

  钱塘江大潮那种壮观的形象,我完全可以想象。

  “隆吼、隆吼”远处传来声响,我们早已在等待了。大家不畏太阳,顶着黑色的伞,沸腾起来了。

  “小伙子,潮来咯!去年的潮有一丈半高,不知今年会不会比去年还高?”

  “可不是吗,前年还只有一丈呢,完全是一年比一年高。”

  不久,东边出现了一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哎,看那气势,果真被你说中了,真比去年高。”

  “不会吧,大潮只有这么了点,第一次看就是不知道。”

  浪潮的声音马上淹没了观潮的议论声,转眼从一条白线变成一条横贯江面的白带,又变化一墙两丈高的水墙。人们顿时静下来,呆若木鸡。

  “轰啦——”水墙颓然向下扑,形成千千万万匹白马奔腾而来,瞬间,。大家更为惊讶,目不转睛地看这群白马又似万条水龙横啸江面。真不想错过每一个环节。“哗啦——”潮头西去,余波浩荡,漫天卷地。如此风号浪吼……

  大家不由道出心声:“大潮真是壮观无比,大自然真是神奇莫测!”

  今天一位同事说他要上课了,但不知该选怎样的课?这不禁让我想起执教《观潮》这节课的情形。

  本人在执教《观潮》这节课的时候,只是一节*常的课,但自我感觉特别好,好象在执教一堂由自己精心准备过的公开课,思路清晰,学生热情高涨。随着文字的潮涨潮落,学生好象亲历了钱塘江潮水的起起落落,课堂的.气氛也使高潮迭起。

  课后我反思,为什么有时候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也起不到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大致的寻思一下上课的却能上得如此如鱼得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说明这与课文内容是有一定联系的。老是上老掉牙课肯定没意思,也出不了新意。就只有选择新教材,不过执教浙教版的老教材的同行也不用担心,还是有几篇新课文的。课文虽选新的了,也不全适合执教的,有些课文看似结构脉络清楚但文章字里行间里难以深入理解、挖掘潜力不大,对于不是上课高手来说也不容易深入思考具有新意的教学思路。不过有个很简单的捷径,那就是上老白晓之类的网站,若你发现短短的几年里,有很多人为这篇文章写了教案,那篇课文肯定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有个注意点,选好了课文,不能马上参考别人的设计,应该先经过自己的深度解读,有了一定的思路,再参考别人的细节处理,这样就容易变成自己的独具一格的东西了。

  还有前两天去北仑听课,发现现在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选择课文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动情的文章如(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或许是巧合,或许这样的文章在执教时在内涵上更容易挖掘,更容易提升课的品味。也值得同行们在选择公开时作参考。

  前几天,我们学完了《观潮》这一课。

  这篇课文写的非常好,语句通顺,内容丰富,主要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第一、第二自然段讲的是潮来前的美丽景象。主要抓住了时间、地点、人物来写的。描写了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等景物。再加上江面很*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写的就更清楚,更优美。

  第三、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写了潮来时的景象,作者抓住形状和声音来描写的。先后描写了声音的大小。从闪雷滚动到越来越大,从越来越大到山崩地裂,你们是不是觉得声音越来越大?从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句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高度,用水墙一词来比喻,再合适不过了。从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chandong起来。这句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它的猛,用优美的比喻概括了啰啰嗦嗦的laodao,写的非常好。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的潮头过后的景象。用风号浪吼一词写了虽然大潮走了,但还有潮来时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从过了很久,钱塘江大潮才恢复了*静这句话中,从过了好久来告诉大家过了一段时间,钱塘江大潮不像潮来时那种景象。

  《观潮》这篇课文写的非常好,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观潮》这篇课文会变得闻名遐迩。

  王继才夫妇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

  25年前,他27岁,她25岁,他们俩一起上了开山岛。开山岛仅有13000*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岛虽小,却是军事要塞。在这个15分钟就能走完一圈的小岛上,他们一守就是25年,他们也想过放弃,但领导让他们坚持。想到登岛前的'承诺,他们最终留了下来。

  他们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只是,他们比常人多了内心的坚持。我们应该向他们学*,做个有坚持的人,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

  这篇文章让我仿佛看到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我从没见过潮水翻滚的壮观景象,所以我怀着好奇心,捧起课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霎时,横贯江面的潮水映入我的眼帘。隆隆的响声仿佛就在我耳旁,那么的`宏伟,那么的壮观,我突然发现,大自然那么神奇和瑰丽。

  通过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大自然就是一个伟大的魔法师,他施的魔法就是那些大自然的美景。人类如果破坏了神奇的大自然,大自然就再也不能回来了。素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翻开飘着纸墨气息的新书,一篇名为《观潮》的课文引入眼帘。观潮?潮水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我这个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很难见到潮水翻滚的壮观景象!怀着好奇心,我捧起课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有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文章通过对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生动描写,如:闷雷滚动、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汇,使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如此的雄伟壮观。

  通过读这篇课文,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大自然像魔术师,她的杰作令人惊叹与震撼。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7)

——《爱莲说》读后感(精选十篇)

  莲,牡丹受人追捧,因为它富贵有余;水仙使人家养,因为它亭亭玉立;甚至于玫瑰,都让人采摘,因为它娇艳欲滴。花开千朵,莲,似乎被人遗忘了。

  莲,穿着白衣,静静地卧在水面上,纵然有人走过,也只是淡然一眼便匆匆离去——他们嫌莲太*凡了。它不似牡丹一般富贵,也不似水仙一般大方,更不似玫瑰一般有一种不羁的带刺之美。当所有人都在爱别的花时,莲不嫉妒,也不怨恨,更没有报复,即便有淡淡的羡慕。但,它却连淡淡的羡慕都是洁净的,从不沾染世俗。

  莲,孤立凡尘,远离那喧哗的尘嚣。可谁又知它的内心丰富多彩呢?可谁都不曾细细观看,不然,莲也不用默默无闻了,人们都只爱看表面,都喜欢一看便知的东西,却不知那些东西其实是肤浅的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虽如一位天真少女,却从小便立身邪地,不被欣赏。她,又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不懂争夺,不懂世故。莲,却又更像一位壮志难酬的'志士君子,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它不敢盼求奇迹的出现,一如刚出生婴儿的瞳孔:黝黑,干净,*静。

  默默里,也不知默默里流逝了多少岁月!

  莲,等来的是一位诗人。

  莲,等来的是一个知己。

  莲,等来的是一个时代。

  自此以后,每到盛夏,当水*面上漂浮起白莲,她,便成了夏天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

  很巧的,这次经典诵读培训,老师安排了《爱莲说》一文,此后,在众多国学经典文章中,我便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周敦颐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之一罢了。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周敦颐为保持一份高洁,宁可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随之,直接进入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这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接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读这句话,可说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悠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普通,但让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居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上下文可谓浑然一体,不露丝毫痕迹。作者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求荣华宝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也。接着,他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菊之爱,陶后有鲜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由此可见,周敦颐那种不从众只求宁静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荷花,可谓真正的君子。它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这还不能充分说明它清清白白,不与俗人同流合污、令人尊敬的高尚品质吗?作者用莲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宝贵、荣华富裕,他像莲,如同直正的君子,在“淤泥”中“不染”,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们的人生,难道不也应该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吗?

  《爱莲说》,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每次品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爱那出淤泥不染的莲,它表里如一、行为端正,每次看到莲,心里便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句脍炙人口的语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形态上的美,更是品德上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每一代人赞扬、学*、发展下去,相信,莲花的美将在我们心中永世长存!

  宋朝著名的的哲学家周敦颐,又称濂溪先生。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古代散文中的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了作者坚贞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志向。其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更是有口皆碑,广为传颂。黄庭坚还称周敦颐“人品甚高,兴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了“晋陶渊明独爱菊”,下文进一步提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是

  我们所熟悉的东晋大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文辞赋中,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他优秀的作品中隐喻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他当官还不足三月就辞官归隐。他渴望人人有个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菊花不与百花争春,却在百花凋谢的寒秋悄然独放,真可谓是隐逸者了。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陶渊明为什么只喜欢菊花,意思是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他那追逐名利的人比起来,确实应该大加赞扬。在哪社会环境下,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

  然而,在今天,仍然有一些人因为受到了失败挫折,被一时的黑暗笼罩着,就丧失进取斗志,幻想着有一个能避开这一切的世外桃源,把自己与世界隔绝,这是消极的做法,被动的也不现实,那五一会把自己包围在一个小圈子里,自行其乐,不参与外界活动,一个人如果这样活着,纵然饱食终日,可还有什么意义呢?隐居也许能办到,但避世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的社会,根本不同与那时的环境中。在改革的今天,怎么能遇到问题就退缩,遇到恶势力就隐而退之呢?从这个意义上讲隐居是自私的。

  也许有人说,隐居使自己不会与邪恶斗争人,很难想象会不会被邪恶玷污,征服。

  洁身胜于隐身。我们身处在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时代要求我们要有顽强的进取精神,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过去和今天时代不一样,时代允许也需要我们只是邪恶,做勇敢于斗争,不怕污身,勇于洁身,有所作为的“弄潮儿”

  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夏日的午后,阳光像一只顽皮而可爱的小猫咪,在窗台留下了一串串小巧而精致的脚印。燥热的天气连吹来的一小阵风都是热的。太阳也早已不是二月的那位甜美的小公主,而是变成了一个小巫婆,仿佛要把全世界都变成火的王国。鸣蝉也躲在树叶后,躁动不安,仿佛下一刻自己就要被一片火海包裹,发出一阵阵哀鸣,听得人心烦意乱。

  唉,这该死的天气!打开身旁的小风扇,期盼得到一片清凉。然而她却像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如火一般让人透不过气来。关掉风扇,漫不经心的翻开语文书的首页,映入我眼帘的是开学时心血来潮写的诺言:努力学*!现在想起来,我实现这个诺言了吗?苦笑。翻开第二页,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名为《清风荷影》。心顿时*静下来,燥热感也不见了。看着这幅彩页:淡白的荷花体现出她的朴素与美丽,浅绿的荷叶映衬这洁白的花朵,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翻开课本《爱莲说》,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荷塘中,到处都是盛开的荷花,水润的荷叶,走在荷塘边,便会被满池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茎和风姿绰约的荷花所吸引。不经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望着满池的荷花,不经感慨万千。荷花,他就像一位正直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像一位素美的女子,濯清涟而不妖;像一位声名远播的名人,香远益清;又像一位洁身自好的少女,亭亭净植......哦!荷花你是如此的高洁,让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与那些娇艳的花儿比起来,显得更加朴素与美丽,你用你的高洁征服了所有人。

  俗话说“*朱者赤,*墨者黑”,而荷花却能“进墨而不黑”,世上还有什么花能做到这一点呢?现今世上,有许多人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最终变得一无是处,还为国家,为集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他们应该像荷花学*!

  荷花还有一种君子情怀,他们不会趋炎附势,追名逐利,是多么正直高尚的气节。现今很多人为了升官发财,做一些违背人性道德的肮脏龌龊的事,让人们对之恨之入骨,而他们却能理所当然的,他们应该深刻反省!

  荷花,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随波逐流;不因为环境顺利,而张扬炫耀;他通达公正,没用歪的斜的:

  她越远越香,有一种禀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力量;哦,荷花你是如此的高尚纯洁!

  合上语文书再次看到首页上的那句话。对!我一定要努力,荷花都有如此品质;我也应该向他学*!

  荷花,是你让我得到清凉,学会努力!你所散发出的人性魅力,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爱你,荷花!

  素闻莲花乃花中君子,早在小学时就听得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而我也只是一笑,或许又只是某诗人随口而吟的敷衍之作。然而,*日来我却改变了这种看法。而且是真心佩服它,因为不久前,我们学*了《爱莲说》,我深有感触,从字里行间悟道了许多道理。

  世间大富贵者,妖邪者,数不尽数,因而在这个世间,有人迷惘,有人昏沉地度日,而有人因为一念之错成为了民族的罪人。在现在,这个安康的社会,各地仍不断传出贪官的新闻,更何况在古代呢?古代混乱。能在黑暗中脱颖而出,而不不甘落后者更难得可贵了。

  黑暗之中,总是会有光亮星星点点。口中读着《爱莲说》,我又回忆起上次去云山水库的经历。

  刚坐上游船,全身的'劲就使了起来,在那个炎热的季节,每个人不免要出身汗,而越热就渴望清凉。眼见表弟在船边冲水,我已心生不妙。

  才没过多久,他已昏迷过去。“本来身子就不好,还冲水干什么?”我埋怨道,忽然眼前一绿,与阳关的强射相比,荷花显得从容、大气任曲,太阳的荼毒,仍勇敢的直立面对。

  它的莲心已积累了一捧水珠,在阳光下散发炫目的光彩。仍而,有谁曾想:在散发光芒的同时,它不也在消耗自己的活力吗?

  豁然,我想到一种人,哪怕会消耗青春,甚至失去生命,也要尽力在历史上留下淡淡一芒。譬如雷锋、钱学森等。我又看向它,莲叶在若有若无的涟漪冲刷下,洗尽生*一切污点,它傲立在那儿,就像伫立在天际中的一颗星。又想到表弟,我迟疑着抽出小刀,准备割两片莲叶,为表弟纳凉。

  看着它,它视乎并不责备我的用心,在阳光下摇曳着,似乎想让我尽快割下了它。但我只割下了一片荷叶,将荷叶搁在表弟的头上。

  我没有割下它身体,因为它那身子,虽生于淤泥中,却冰清玉洁;我没有割下它身体,因为我不忍心让独傲的君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杆;我只割下一片荷叶,因为我盼望以后有幸见到它的人,能从这少一瓣的荷花,知道一切,并尊重它。

  荷花在我的心中,一直是洒脱的所在,而在阅读《爱莲说》时,我突然想到了这朵荷花,因为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在我书房的墙角,有一尊花瓶。之所以称其为“一尊”,是因为它太瘦了:上下两端宽,到了中间一下子窄了,仿佛病弱的孩子,让人担心;又仿佛窈窕的舞者,颇有几分灵活的动感。

  这花瓶并不像名字大作那般珍贵,只是普通的样子,却足以叫人爱不释手了。在那瘦弱的颈里,装着几样东西:一束干花、几枝芦苇,干花是原来有的,而芦苇是之后放的,这倒映得它有几分妖娆了,花瓶是透明净澈的,便可看到芦苇根本上的泥土,远远地看去,既不碍眼,也添了几分乡土气息。在那花瓶的边上,雕着淡雅的小花,不知是兰还是什么,总之,仿佛舞者身上绚丽的装饰,若是比作那瘦弱的孩子,这小花——便是帽檐上的花环了。

  我自愿把这花瓶比作君子,便不愿再将它的`妖娆展现,但这花瓶的美,却远在心目中的君子之上了:你若夸它,它便摇摇那瓶中的花儿,像是说:“过奖了!”遇上不喜欢的人骂,它也不怒,一动不动,大有“沉默是金”的意味。你看这花瓶的时候,它就把花儿对着你;若是不看,它便老实地盛着花儿。

  有人说国画好,有人说书法妙,还人有夸木雕、石雕,而我自爱我的花瓶,便把那雨点般的赞扬挡在背后,再观赏那花瓶:把它放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中,它也许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的心中所盛着的美,是那般色彩绚烂古玩所不及的,也是我们所不及的。我若把这瓶看作榜样,那必遭人们的嘲笑。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爱莲说》来,作者我记不清了,只是隐约记得其中一句,用白话讲便是:爱菊的有陶渊明,爱牡丹的人很多,爱莲的除了我,还有谁呢?

  ......

  这篇文章若作为状物文,也许有些牵强,但我依然把这尊花瓶记在纸上。追求朴素美的人并不多,就像《爱莲说》:“爱莲的除了我,还有谁呢?”是啊,珍惜简洁的除了我,还有谁呢?

  自濂溪先生写下著名的《爱莲说》后,莲花一夜间名声大振,成为了端庄高雅,廉洁自爱的代名词。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民百姓,纷纷争先恐后地买莲,种莲,赏莲。北宋掀起了一股“爱莲热”。

  再说牡丹,已被遗弃在一角。在没有人喜爱牡丹。没有人愿意被人称作“富而不贵,哗众取宠”。牡丹,不得不承受着世俗的骂名与人们的唾弃,在阴暗的角落独嚼苦寂。

  莲花的风光可谓高绝一时。朝臣权贵争着拥有它。一边借它以表自己“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一边暗地里,玩弄权术;迁客骚人争着吟颂它,按照《爱莲说》如法炮制,依葫芦画瓢,写下了大量诸如《爱荷说》、《莲花铭》等等堪称“一绝”的诗篇;一般商贾搞不懂《爱莲说》,更不会写诗,但他们竞相高价购莲,在家中开凿数亩池塘种莲,邀请各界名人到家中炫耀财力;就连街头巷尾的食肆客栈,也争着借莲的名义大开什么“莲花阁”、“爱莲楼”、“赏荷馆”,天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老板挣钱挣得笑不拢嘴……莲花,已成为了走红的“明星”,风扉大江南北。它不再是当年濂溪先生笔下默默无闻的花之君子了。

  几年后,一文人路过一片荒原,吃惊地发现了在繁盛绽放的牡丹。花团锦簇,鲜艳夺目,雍容华贵。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在花云香气缭绕中,挥笔立就《牡丹赋》,把牡丹比作高贵的象征,却把莲比作伪君子。不久,《牡丹赋》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儿……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爱莲说》?这是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他的这个作品可以说是赞美的莲花中的佼佼者了。里面更是有着千古绝句,予唯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仔细看上去只是有些古风韵味,可细细读来,思绪万千,深意更是颇多。

  在没读过《爱莲说》之前,我不是一个不怎么爱花赏花的人。可以说吧,我也算是一个没有情趣的人吧,可是自从读过爱莲说之后,我对于莲花的喜爱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以前的我,真的不怎么喜欢花,我以为花都是那种娇娇弱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把它们玩坏的那种,可后来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看过他巧妙富有韵味的句子之后,我就深深爱上了莲花不可自拔。更爱上了他所描述的,莲花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连话,她不一定是最美丽的花,但一定是最纯净优雅的花。是了,她从淤泥里面长出来,身上却没有一点淤泥,这就好比,她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鹤立鸡群却又高洁淡雅。让人不得不侧目,深深为莲花身上的气质所感叹。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赞美莲花的句子诗篇如此之多了,因为接触到她的人,都会被她身上的气质所深深折服。她自洁自爱,洁身自好,从不阿谀奉承权贵,正直又表里如一,不拉拢勾结,努力做好一个简单的自己,哪怕自己就身在淤泥污水之中,可却能半点不沾染世俗之气,淡泊名利,端正严肃。她的模样就像一朵高高在上的天山雪莲,美则美矣,可也正是应对了那句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让人可以好好的观赏,却不能把它摘下来在手中把玩。

  不过为什么从古至今写莲花的人那么多,唯独爱莲说却一下子成为了千古绝章呢?是了,那就是因为周敦颐描述的莲花,短短一百一十个字,却已经把莲花的美丽,高尚的品质,优雅的姿态全都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描述的莲花十分优雅动人。爱莲说里面其实还提到了两种花朵,一个是菊花,一个是牡丹。以前的我对牡丹也是有点好感的,可是看过爱莲说之后,更是觉得牡丹俗不可耐,就好像融入了世俗之中,与世俗之人无奈,身上皆是追逐名利,渴望富贵的姿态。如今在这个社会上,恍若牡丹的人也不在少数吧?是了,这个世界上能像菊花一样的淡泊名利,远离世俗,可以无视这个世界上富贵的诱惑。可是如今这个社会上像莲花一样能够反抗这个世俗的社会的人更是不在少数。菊花多表示了一种妥协,逃避的态度,虽然没有与世俗为伍,可却也没有反抗这歌社会的世俗不堪,只是逃避了而已。可像莲花这样的又能有多少人呢?

  学了《爱莲说》之后,我心里当真也是感慨颇多,思绪万千,对于莲花的喜爱突然就达到了一个最高峰,与其说我喜欢莲花,还不如说我爱极了莲花身上的一种品质,高洁高贵不可侵犯从不与世俗为伍,默默绽放它自己的独自的美丽,表里如一,不像这个社会上的人还有一些人表里不一啊。希望,这个社会上能多一些如同莲花一般的人……

  《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它描写了荷花虽然身处污浊的环境,但是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令人尊敬的品格。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来赞美那些在污浊环境中都能够坚定不移,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的人物。

  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句写出了莲花的不同寻常的`可贵之处,是全文的精华之处。我们看到开放的莲花总是朵朵清香,含苞欲放,楚楚动人。它是生长在污浊的淤泥中,却清清白白,静雅宜人,令人肃然起敬,却又心生爱慕。 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染”,我们做人也要一样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学*莲花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大千世界,万千变幻,我们所处的环境总是变化多端。学*莲花精神,就是在利益冲突面前,遇到追名逐利的时候,能够独善其身,保持清醒冷静的态度,始终坚守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原则。

  莲花是生长在凡尘俗世的花朵,又是那么超凡脱俗,独具一格。它不象牡丹艳丽富贵,它不似菊花消极隐逸,永远亭亭玉立,清香淡雅,不浮华不喧嚣,保持独立。

  读完《爱莲说》,我想,在我们的人生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时候,特别需要这样一朵静怡宜人的莲花,时时提醒我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以前读爱莲说,中通外直不枝不蔓我不会太在意。如今,突然觉得很有意思。做人真的需要这样。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其实就是要心思单纯,想法和欲望不要太多。只有做到中通外直不枝不蔓,餐能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是因,不染才是果。我们只记得果,却忘了种因。本末倒置的事,似乎做了太多了。

  题外话:真心希望群里每一个人,伸出自己的手,男左女右,看你们的掌纹枝枝蔓蔓多不多?如果多的话,心思别太重哦!

  ——黄海珊

  作者周敦颐,把三种花比作三种人,菊花喻为隐士,牡丹喻为追求富贵之人,莲花喻为君子,介于菊花与牡丹之间。君子他不避世,也不追求荣华富贵者,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阿飞读后感

  重读周敦颐的`《爱莲说》,不禁想起*日来在剑英公园观赏的荷花:红绿相映接天涯,高洁清芬辉日月,叶花子藕泽万家,在炎炎烈日中自带一份清润;想起杨万里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历来文人雅士无不在历经喧嚣翻滚后,寻找着心中的清净,而莲青,莲清,心清也。赏荷,应该就是找心,如果找到荷花真实的心,我们的心自会回归最初的*和简单,便能反观到明净的自性,就能“竹密无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就能在山高的林间,听微风吹动幽微的松树,远听,*闻,都是那样的美好。亦能于滚滚红尘中欣赏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自然烦忧尽释,独留美好。

  莲,花之君子也。我的名字里带着一个“君”字,小时只知母亲希望我能有谦谦君子之风,却不甚明了。而今已*不惑,回看前尘往事,从求学之涯到三尺讲台到成家生子,似乎都只诠释着简单二字。而我亦心满足矣,如莲生活,自然心香怡然。


本草纲目读后感(精选十篇)(扩展8)

——本草纲目读书笔记范文10份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读后感大全《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一样*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影响,是天下生夷易*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信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绩,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制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反是外国科技发展的.山顶顶峰时期。

  本书收录各种品物1000缺类,精选简洁行的附方7000缺条,写实手绘插图*1000幅,并保存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缺类常见病症的对症医乱方20xx缺条。

  《本草纲目》虽然不是老师说的连续故事,但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虽然这本书很厚,但我也坚持了半个月,但只读了一半不到的内容,不过我已经懂了许多东西。这本书的作者是由古代著名的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考证,历尽数十年而编制成的药物学巨著。到现在共有七种文字的译文。李时珍由1518年活到1593年,活了72岁,今湖北人,父亲李闻言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和医药学者,住有多种医学和药物著作。

  这本书虽然没有什么内容可以简介,但有好的`杂文:

  ①铁落,亦名铁液、铁屑、铁蛾。打铁时,火花散飞,细微如屑,飞动如蛾之意。

  ②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从灶里飞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额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③地气升为云,云气降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看了那么多后,我自己仿佛就是一个医学者了,这本书还被人们称之为影响中国的经典著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医药书。相信,那么好的书,大家应该很想要看吧!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竞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校�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械男枰�,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

  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中国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是研读前人书籍的读书心得,与千百次采药行医的经验结晶,在介绍该书时,李时珍写道,“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虽曰医家药品,

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的数量和对所载药物的研究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药物著作,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的必读书籍。

明末就有人参考《本草纲目》,写成《本草述》一书,以后以本草命名药书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在国内如此,在国外《本草纲目》也备受关注,明朝就有《本草纲目》在日本流传,流传西医的国家也纷纷翻译《本草纲目》,目前《本草纲目》已被翻译成拉丁、法、英、德、俄、日等许多种文字。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至今还受到世界人民关注,他是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文笔的流畅生动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药学著作,它是当之无愧的“东方药学巨典”。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本医学史上的著作,作者李时珍用26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共有52卷,卷1介绍了明朝以前主要本草41种,这本书列举了:草药的别名、解释命名的意义、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附列了相关的方剂。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一一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的结果也是符合的。

  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中提及的附方也很有效,有次弟弟头痛,我想起了《本草纲目》中所提到“薄荷”可除风热、清头目,就去花盆里摘了几片给弟弟闻,弟弟闻了之后感觉舒缓了许多。我真正体会到《本草纲目》很神奇,就决定没事的时候就多看几遍,要是以后再碰到这些事也不会惊慌失措了,不过有时候还是得去看医生。

  《本草纲目》是经典著作、中医典籍,古代名医所编著的,国内现存有约72种。《本草纲目》让我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又让我知道了草药的好处,《本草纲目》的确是一本受人喜爱的著作。

  仅仅作为一个文本,医药学家李时珍四百年前编撰的这套《本草纲目》,在现今美学观念的折射下,可以散发别致的魅力。

  早两年《昆虫记》成为流行读物的范本之一,和那位天真顽皮的法国老头法布尔相比,我们的李时珍更为纯粹。

  如同一杯啤酒撇去了泡沫,在《本草纲目》中找不到感性的只字片语。当然作为严肃的专业典籍,《本草纲目》无疑与《昆虫记》牛头不对马嘴,它们之间的对照,算得上“苟且”。然而法布尔的风行确实唤起了对李时珍的记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