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2022-10-03 00:00:00 读书笔记,语录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1

  有点疲惫,泡了一杯茶,女儿和老妈出去玩了,儿子在安静地写作业。我继续在手机上把未读完的纸质书《姥姥语录》读上一部分。

  *半年来在读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及一些乱七八糟的故事,没有读过任何温情的文字了。当值班的时候,无意间在书架上看到倪萍写的《姥姥语录》,一开始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翻看。才看了两篇,记忆就跟随着那些文字翻江倒海,几次在值班室偷偷湿了眼眶。

  这是温暖而忧伤的文字。硬生生把那两个我不愿再触碰的、失去温度的词语,从记忆深处拉扯出来。20xx年8月27日和20xx年7月27日,奶奶和外婆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我一直没有勇气去写那些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因为我知道,我还没有那只笔,我的文字是那样的拙劣。还有太多哗众取宠,太多无病**,太多矫揉造作,太多辞藻堆砌,太多故弄玄虚……

  我一直在修炼,生活即是哲学。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像你们一样的,真正的农民气质,足够纯朴,称过自己几斤几两后,我会尽量找到那只能够写你们的笔。因为在我的字典里,你们只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真正的死亡是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们。

  我在读《姥姥语录》,在这个世界想起你们。原谅我暂时没有那只能够写你们的笔。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2

  *凡的人也可以在这一生中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倪萍的姥姥就是如此。读了姥姥语录,发现*凡中暗藏着伟大与幸福。 姥姥是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她说过许多富有哲理的话,即使这位姥姥没有很多的文化,但是在倪萍从小到大的人生中,姥姥的话一直激励着她,一直为倪萍指点迷津,改正着她的缺点:

  “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人生下来就得受苦,别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还是苦,你们文化人不是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什么是甜?没病没灾是甜,不缺胳膊少腿是甜,不识字的人认个字也是甜啊!”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这就是姥姥说的话,这就是姥姥的'智慧,同样打动我的还有倪萍的孝心。

  倪萍为了让姥姥不闲着,自己想办法让姥姥有事做,就让她剥瓜子,姥姥便感到很满足,在姥姥的葬礼上,倪萍前所未有的*静,更是打动我,其实她在内心里是多么不想让姥姥离她而去,多么痛姥姥的逝去。姥姥在北京住的那段日子,倪萍让姥姥收集旧衣服,并给姥姥发工资,多么的用心,只是为了让姥姥觉得不再那么空虚。

  古人曾说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让我们珍惜身边爱我们的人,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3

  相继两位好友的推荐。耐不住好奇,什么有智慧的老太太,能够让一个只看美剧只喜欢故事情节的舍友和不喜欢废话的同事才能够一致同声地向我推荐。实在很好奇。

  有人说,爱是天性,你没有成为母亲,就没法感同身受。我想是的,看着她们抱着自己孩子的那股爱意,我都会想是不是我也会成为那般,还是与现在一般无二,怪不得自己这样想,现在我真的就自私地想为自己而活。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有没有人能够说出必须要繁衍生命的理由?因为爱?可爱并不牢固,没有了爱,孩子如何自处?因为责任?传宗接代姓氏得以绵延,可生前哪管身后事呢,浪得几日是几日。所以我想,或许因为成全。姥姥的一生,*凡但厚重,生命的延续成全了她的一生,作为母亲,作为英雄烈属,作为姥姥,她以自己的准则教育出了一个个大人物。

  听够了繁复的词藻,看够了所谓的箴言,如鸡汤般无味,人复杂了便容易忽略简单的道理,反过来也容易被简单的道理吸引,细细回味咀嚼,发现就是这么个理儿。教育,何等重要。人格的塑造,价值体系的搭建,往往起于你最亲的人。你做好当父母的.准备了吗?没做好的话,先看看姥姥语录吧,善良,坚持,忍耐,宽厚,大义的储蓄卡都是流通的,何时何地都具有价值。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4

  姥姥语录,通俗易懂,说的可都是实在话,不给别人添麻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宽慰人心,能量十足,有这样一位善良温暖的姥姥,如有一宝,很幸福。

  看《朗读者》倪萍老师讲述与姥姥的点点滴滴,才了解到倪萍老师经历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知道姥姥对她的影响有多大,她也终究没有辜负姥姥,那些年内心暗自许下的愿望,都带着姥姥一一实现了,真好。

  听说爷爷很喜欢我,我是唯一一个孙女,可是我出生没多久因为意外去世了,奶奶重男轻女思想挺严重,小时候妈妈经常因为这个难过……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外婆,很早就去世了,但我有一个像倪萍姥姥那样爱我的外公,可我没有倪萍那么幸运,我内心许下的愿望都没有实现,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外公在异乡去世,妈妈和舅舅小姨守着他离开的,妈妈说,外公一直在说病好了之后要干嘛,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可是病魔太残酷,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暑假,我和表哥他们一起疯一起闹,如果我知道那次之后就见不到了,我一定多陪陪他,可是我没有机会了,永远没有机会了……

  小时候爸妈外出工作,在家跟奶奶,因为重男轻女,所以每次放假,外公总是提前骑自行车到家里等我放学接我去他那里,不提前送我回来,直到开学的那个早上早早地再送我上学,那几年不管是周末还是暑假寒假都是这么过来的,小姨家距离外公家很*,但外公只是偶尔去接姐姐和弟弟,小姨说他偏心,后来我才知道,外公觉得他们有爷爷奶奶疼,我只有奶奶还重男轻女……印象中外公从来没有骂过我,我特别爱哭,经常因为想爸妈哭鼻子,他总是给我一边抹眼泪一边笑着说着安慰我的话,经常还会抱着背着我,可是我越来越大,外公体力越来越不好,我在心里许下好多愿望,长大了一定要加倍对外公好,带他去吃好吃的给他买好多好多衣服好多好多的酒,外公特别喜欢喝酒,如果我早知道他生病跟喝酒有关,我一定求他不要喝酒……外公总是给我说,凡事要往好的想,不要往坏的想,你往好的想它就会变好,他总是给我说爸妈很爱我,外出工作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总是把所有好吃的给我一个人,给他吃一口都不吃,说不喜欢,他只是想让我多吃,我总是拗不过他,他很爱我,比我爱他要多得多……不知不觉中,他离开我们将*10年了,好快,刚开始那几年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梦见他,梦里他笑着端着好多好吃的给我让我吃,让我不要那么爱哭,后来每年梦见几次,这两年梦见的越来越少了,一定是我想他想的少了……打下这些文字,早已经泪流满面,外公你看,我还是那么爱哭,我控制不了啊,我想你啊……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5

  在倪萍*凡、普通、自由自在的笔触中,写的是些*凡、普通但自由自在的生活,看完过后发现,这不也是很多人半生过后才惊觉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想不开的事倒过来就想开了,不理解的人换个个儿就理解了,都是些早就明白的理儿,可也都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理儿。都是懂的,只是和现实一秤,心里那杆秤总是失了准。盼望很多大人、年轻人都能多读读这种*凡却不虚浮的文字,正是这种记录下来的文字,才又一次唤醒我们心里那些早以为烂熟于心理解通透却被深藏了的真理和善良,字字句句地琢磨、学*、感悟和经历。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我的老奶奶,也是个满嘴质朴大道理的老太太,现在九十七了吧,虽然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时时清醒还能经常给你塞小零食小零花的老太太了,也认不得人了,但是每次去看她,逢人她还是不忘重复着那些说了九十多年的老话,“读书在人之上,*安健康大赚顺利等等”。奶奶说,老奶奶的话,都是金贵得得用纸来包着的。真是些善良又可爱的老人啊......

  愿天下的`老人都能好好被孝顺,被当成小孩哄着宠着,被重视被变着法子地给子女儿孙带来价值,我想这也是他们在越走越少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晚辈能给予的,最大也是最小的温柔和良善了吧。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1)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6篇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1

  《姥姥语录》是这么饱含作者对姥姥的爱以及对姥姥的孝心的一本书,有那些令人读后潸然泪下的故事,那些让心变得柔软酸楚的话语。使人心为之动容。这位99岁的姥姥虽没有文化,但是总会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非常巨大的启迪。让我带大家走进这位99岁姥姥看似*常但使人受用终生的大智慧。

  作者倪萍是著名主持人、演员,她用她真挚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姥姥淳朴,看似*凡却又不凡的一生。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

  倪萍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困难时刻,姥姥总会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着我的缺点,改正着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使我感到什么叫做人生的大智慧。

  不想用华丽的词藻赞美姥姥,因为那不是她的风格。姥姥*凡质朴才是她最美的特点。读《姥姥语录》发现,所谓的*凡人,智慧却是非凡的。姥姥和我们身边很多老人家一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却比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士更明白、更善于把握和运用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时候,生活的时候,不只是一份高学历,更是要有一颗对热爱生活的心。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每天开心一点,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从此可见作者倪萍十分爱姥姥,也体现出了她的一片孝心。

  虽然这本书中有许多姥姥这个农村妇女不太正确的见解,但这话语十分朴实,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启发。这也许就是作者倪萍怀念姥姥的最好方法。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2

  最*几天在读《姥姥语录》,感到非常亲切,也非常感人。姥姥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但却说了一些很实在很有哲理的话,这些话如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指引你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这些话又如灵丹妙药,不断帮助人解除生活中烦恼,养育着人的心灵。

  下面就摘几段语录,和大家共享。

  1、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助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2、姥姥说:“心眼不好的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满什么是足,就像吃了一把盐老得喝水,肚子里帐的全是气,气多了人能好受吗?你看老想害别人的那个人,脸都倒挂着,他不快乐啊。害别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帮别人最后都帮了自己,不信你去试试。坏人都是傻子,一辈子活得不快乐。”

  3、姥姥说:“明了理儿不照着去做就是个傻子,你和天对抗试试?天下雨了,你用多少盆儿、多少桶也接不住那些个水,房子淹了,你就得等着它自己退下去。谁有个本事不让天下雪?*也不行。”

  多么朴实的语言,讲得都是真理儿。这真是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有文化。这本书成了我的致爱,真的感谢倪萍。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3

  外婆和奶奶,小时候的我一直搞不清关系,因为奶奶在我很小时就离开我们了,所以我一直喊外婆为奶奶,后来长大了,明白妈妈的妈妈是外婆,不是奶奶,但已经叫*惯了,一直没改口。

  小手拉大手

  小时候的我,奶奶拉着我小小的手去上幼稚园,早早地在门外等着牵我的手回家。每一天我都有点心吃,我最爱的是吃奶奶煮的红心番薯糖水,一碗热腾腾的番薯糖水,一个人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加糖搅拌,一口一口地吃,吃下去的是番薯的香甜,也是奶奶疼爱我的心意。偶尔不用上学的周末,奶奶会牵着我的小手我去她的家,路感觉很遥远,奶奶一个人从我家到她的.家,都是走路的,带着我,却总是坐三轮车。我和奶奶说,我想走路,因为走路可以一路玩,看更多的风景,但可能也是因为*惯奶奶牵着的手,可以和奶奶聊更多的话。

  同个屋檐下的夏天

  在奶奶家住一整个夏天,是小学的暑假。奶奶每天会到市场买菜,偶尔会买冰淇淋雪糕,很多不一样的牌子,有五羊冰淇淋甜筒,巧克力味飞鱼,红豆绿豆雪糕棒等等,好像妈妈都不会这么任性买这么多不一样口味的雪糕给我,所以我会特别兴奋和开心。

  奶奶会一个人去缴电费水费,会煎很好吃厚厚的鸡蛋,始终如一口味的鱼,奶奶不识字,但是会用铅笔在白纸上记数,数哪一天需要干什么事,这个月的煤气用了多少天。奶奶还会讲故事,四五个版本,但我百听不厌,因为每一次奶奶讲得很生动,奶奶会讲谜语,让我猜,夏天的很多个午后,和奶奶躺在地板上,听着故事猜着谜语睡着了。

  在窗外看望

  从奶奶家回到自己的家,是小时候最不情愿的事情之一,要大人骗我说去公园我才愿意。从楼上下楼梯走到大马路,我会偶尔抬头看奶奶家的阳台,发现奶奶正站在阳台和我招手,好像和我说什么,但不知道奶奶在说什么,就这样她看着我小步伐地回去,我看着远远叮嘱着我的奶奶,就这样,走几步,回头看几眼,直到上了车,阳台越来越小,车拐了弯。

  距离联系

  因为读书,除了暑假,很少可以和奶奶相处一整个夏天那么长的时光,放学回家,会很经常*惯打电话给她,聊学校的事,聊吃什么。过年,一家人去奶奶家,可以碰见很多小朋友,收奶奶的红包,围在一起吃午餐和糖果,玩游戏,和奶奶聊天。

  和奶奶相处的日子很长,也很短。日子很长,因为她填满我童年的回忆,日子很短,因为我慢慢长大了,奶奶慢慢老了,没有那么奢侈的时光可以像童年时那般挥霍,俩人聊的天少了,讲的故事也忘了。

  奶奶在这两年因身体原因住过院,抢救过,重症监护室里生死一线中回到我们的身边,看姥姥语录,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奶奶当时的时光,很多人都有特别亲的奶奶,在生命里温柔地善待过我们,爱着我们,是她用自己的方式教会我们待人接物,是她用最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

  书还没看完,会继续看下去,感恩倪萍老师用细腻的文字掀起我和奶奶很多的回忆,感恩健在的奶奶还在身边,还可以一起相处时光。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4

  前几日,妈妈给我买了王校长推荐的四本书,我先一口气看完了倪萍的《姥姥语录》,这里面没有太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境,但姥姥那朴实、亲切的语言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姥姥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没想到姥姥也经常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探究自我,分析自我。我想我们这些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更应该多做反思,清楚认识自己,摆放好自己的位置。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多么富有自然哲理!换个角度看,姥姥也是个心态极好的人,即便遇到再大的事,都能以*和的心态对待和处理事情。这些简单的话我们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表现的是焦虑和急躁,能做到泰然处之,那也是需要修炼的一个境界。姥姥有这种良好的心态,所以在面对死亡时,姥姥的认识是“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并不是说姥姥是个不怕死的人,只是她的认识比较深。

  现在大多数家庭还是不缺钱的,城里的老人也都有老保的,有的认为只要给钱了物质丰富就是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现在的老人缺的是这份孝心,缺的是精神上的,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5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

  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6

  在倪萍*凡、普通、自由自在的笔触中,写的是些*凡、普通但自由自在的生活,看完过后发现,这不也是很多人半生过后才惊觉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想不开的事倒过来就想开了,不理解的人换个个儿就理解了,都是些早就明白的理儿,可也都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理儿。都是懂的,只是和现实一秤,心里那杆秤总是失了准。盼望很多大人、年轻人都能多读读这种*凡却不虚浮的文字,正是这种记录下来的文字,才又一次唤醒我们心里那些早以为烂熟于心理解通透却被深藏了的真理和善良,字字句句地琢磨、学*、感悟和经历。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我的老奶奶,也是个满嘴质朴大道理的老太太,现在九十七了吧,虽然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时时清醒还能经常给你塞小零食小零花的老太太了,也认不得人了,但是每次去看她,逢人她还是不忘重复着那些说了九十多年的老话,“读书在人之上,*安健康大赚顺利等等”。奶奶说,老奶奶的话,都是金贵得得用纸来包着的。真是些善良又可爱的老人啊......

  愿天下的`老人都能好好被孝顺,被当成小孩哄着宠着,被重视被变着法子地给子女儿孙带来价值,我想这也是他们在越走越少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晚辈能给予的,最大也是最小的温柔和良善了吧。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2)

——《雷雨》读书笔记 (菁华5篇)

  上个暑假读完了《雷雨》,好巧不巧是个雷雨天。在怒吼之后归于沉默的惊雷中,我似乎在窗棂上瞥见了一个女人的身影——蘩漪。

  她是个真正的女人,却被捆绑在无爱的旧式婚姻之中。周萍的出现让她无处寄托的爱火找到了归宿,所以她不顾一切地去爱他,冲破伦理纲常,不顾封建约束,不是作为母亲,而是作为一个女人去爱他。曹禺说“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她完完全全是靠爱活着,她将她的一切情感都埋在了周萍身上,至于别的一切,其实不过是那场轰轰烈烈的爱分化的结果。所以她嫉恼四凤、她恨周朴园、她不顾一切地爱周萍,当这一切过分强烈的情感汇集于一个柔弱的女子身上时,就像雷电击中她一般,她开始燃烧。但周萍是软弱的,他对蘩漪的爱是以对父亲的恨为基石的。他无法给蘩漪她想要的东西,她过分热烈的`爱甚至让他感到害怕。所以他去爱四凤,想要离开他所做过的错事。他对蘩漪的爱只是一种报复性的快感,但蘩漪却在每一个幽灵般的夜晚将自己焚烧殆尽。周萍愈是坚定,她的爱火就更加炽热,最后那把火无以为继,她只能任由火焰吞噬自己。

  其实从一切故事开始之前,她进入周家的那一天,她的不羁就注定了她的灵魂永远无法被束缚在周家的沉郁与周朴园的淫威之中。她极端的矛盾与极端的爱恨,成就了那个雨夜的惨剧。她“沉静的、忧烦的”外形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决心,隐藏着一个女人毕生的爱与恨,在那个雷雨夜撕扯开一切的包装,展露出真实的样貌。

  或许真正酿成这场惨剧的不仅是周萍的背叛,更是她内心深埋的不甘。她比谁都更明白,明白她的生命依附于周萍,一旦他离开,她就只能是周家大宅子里的一个无所归属的幽灵。所以她甚至愿意和四凤共享周萍,只为了让她的生命能够有所寄托,能够不被周家的沉郁所消磨。她是咆哮的雷雨,是吞噬一切的黑夜,用自己将周围的所有所有都燃烧得干干净净。

  我爱她的纯粹、爱她的疯狂、爱她的大胆,也痛惜她的悲惨。于是每一个雷雨夜,我似乎都能看见一个女人在惨白的雷电中飘荡,她有着大而灰暗的眼睛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最难上的课文就是戏剧,这不,到学期末了,我才来上必修四第一单元。每次读《窦娥冤》,心里涌起的是震撼和钦佩,读《雷雨》,心里涌起的却是惊恐和疑惑。

  据说曹禺写成这经典不朽名作《雷雨》时只二十三岁,我猜,正是年轻气盛才这么大胆狂热地构思了这样的故事吧?太巧合了:周朴园和梅侍萍的第二次相逢,下一代重复着上一代的情感故事,周朴园这样一个在社会上打拼成功的人却拥有一个如此不堪的家庭!作者是要突出“命运悲剧”的主题吗?可这悲剧太沉重了,四个年青人,当场死了三个,只剩一个莽撞无智的鲁大海。鲁侍萍和繁漪都疯呆,年轻人意外的情感纠葛变故瞬间粉碎了周朴园几十年辛苦打拼建立起的王国。周朴园能掌控事业、掌控社会,唯独不能掌控家庭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这是因为事业、社会是物质的,有智慧驾驭的规律,而情感没有吗?这就是周朴园的命运悲剧?

  很多年前,我听说了《雷雨》这部话剧,可由于对小说的偏爱,我没有去看它。后来,我学了这篇话剧。虽然很短,人物关系很复杂,但是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四凤无疑是不幸的。以她的身份地位,却与主人家的少爷相爱,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而周萍又曾与继母繁漪混乱,而繁漪也不会轻易就放过抛弃了自己的周萍。另外她还要面对来自周冲的追求,而无法做出不伤害到他的决定。最后她更是从自己母亲口中得知了自己与周萍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更何况她的腹中已怀有周萍的孩子。而结局留给她的是触电而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是幸还是不幸?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她来说好的结局,比起要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自各方的各种压力,她的未来定是一条遍布荆棘的道路,更有甚者,无路可走。周萍是大少爷出生,而且是没有毅力的懦弱男人,我并不认为他有能力脱离家庭给四凤幸福。

  鲁侍萍是悲惨的。既然她曾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那么她投入的感情应该不会是假的,可是最后只可落得个带着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被赶出家门的下场。之后的她应该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恨着周朴园的吧。而当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周家帮佣的时候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反而觉得是命运的安排,觉得是自己欠他们周家的,这里有很浓的封建思想,以及下等人一直处于下位的自觉。在她知道自己的女儿与自己的儿子相爱时,真的会很惊讶吧,更多的是后悔吧。当然少不了的是心痛,不能与儿子相认,又被自己的两个孩子苦苦哀求。大儿子周萍与而儿子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她也没有办法调和,那是两个阶级的矛盾,而她只是没有地位的穷人。她是那个时代的最下层妇女的典型代表。

  周朴园在里面算是一个反面人物吧,很多人说他虚伪,面对三十年没有见的侍萍,第一句就是问她来干什么,更是希望用钱让四凤离开,并要求她保证不会与儿子相认。他还特意对侍萍说屋子里的摆设仍如当年那般,为的是怀念她。但是我觉得怀念应该是真的。因为,若他当年没有对侍萍有真感情的话,他完全能没有必要把一切都维持原样。而且若他爱上自己的妻子的话,那么繁漪便不会与周萍混乱。更何况他还命家里的佣人叫周萍的母亲为大夫人。我觉得这么多年他应该也是没有忘记过侍萍的。尽管当年他的行为很懦弱,但是那是社会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那时的他只是没有权利的少爷,一切自然是全听命于父母的,这也是*人传统的愚孝,不应该被过分责难。

  有很多人喜欢繁漪,说她是“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等等,我觉得这些标签贴得太亮丽了!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像冰心、丁玲、林徽因等,那是继往开来以建设一个新时代为己任的,繁漪和她们相比,一颗露珠与一颗星星的差别!就是《氓》中的女子,刘兰芝,繁漪也是不配和她们相比的!繁漪没有思想,只有一个意识——自己是个女性,她依赖周朴园的物质,她奢求周萍的性,对周萍的爱情?那是借口!即使是林黛玉和贾宝玉,那也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繁漪和周萍仅仅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已,繁漪至少比周萍大五岁,她十八岁嫁给周朴园时,周萍还是个孩子,犯人伦的事她都敢做,封建女性不敢,资产阶级新女性更不齿。

  再说繁漪的反抗:一次喝药,一次周朴园叫看病,这种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的家庭小事,只能叫任性瞎胡闹而已,喝药的事,喝与不喝自己能早早处理,怎能被周朴园发现没喝?被人看做有病医生被请到了家里却不看,这是反的那门子抗?何况,连这些事都要周朴园操心,繁漪的低能弱智可见一斑!说句不恭敬的话,站在佛洛依德的角度,繁漪这是在周朴园面前弄性子卖乖。而后两次所谓的反抗那更是类似神经病的做法,加速了周朴园的覆灭而已。

  可以说,周朴园的悲剧是婚姻的悲剧,繁漪是个无知无能无德的女人,她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儿时代、社会的因素,罪恶和黑暗集于她一身。这种女人迟早会毁灭周朴园。她是作者构筑故事大厦的一根大梁,缺了她故事无法构筑,塑造了她,她却一点儿不具备典型意义。

  另外,周朴园的形象过于脸谱化,“叫警察杀了矿上三十个工人”,“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他在周公馆的存在好像跟鲁侍萍差不多,三十年前的故事,三十年后的今天。而且像他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家长作风的人居然对三十多岁了的周萍婚事不闻不问。

  《雷雨》是一场人生的大悲剧,是命运对人的残忍作弄。无疑这个剧本是成功的。人物形象很丰满,故事曲折,在冲突处理上把人物各自的特色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说《雷雨》真的是一部才华横溢的作品.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

  悲剧的初始,往往是一个并不动人的错误。富家少爷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与家中女仆坠入爱河,这样的故事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不算少见。理所当然,富家长辈愤然反对二人"悬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将怀抱婴儿的女仆赶走,还"用心良苦"的强要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悲剧的初形在这里开始酝酿而出。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形。

  至于鲁侍萍,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爱情,她也是错误缔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生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莫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么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么!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读完了《雷雨》,深深地被震撼了,只感觉到一种惊心动魄的悲。

  就像本书作者所说的,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书中的每一个人好像无论怎样努力,都挣不脱这宿命般的`悲剧。

  暴风雨来临前的安静不是愉悦,而是止不住的沉闷,乌云滚滚如泰山压顶般抑郁,空气的闷热让所有的人都透不过起来,一切的一切无不暗示着暴风雨的来袭!

  一个巨大华美的牢笼里上演着人生百态:真实、丑陋、谎言……为了让世人看到笼里漂亮的金丝雀而不停地上演。压抑,压抑,压抑!无形的枷锁锁住了这里的每一个人,无尽的黑暗吞噬了一个又一个朴实。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3)

——《自然笔记》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大自然的日历》是俄国作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的随笔散文,“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完成的笔记”,作者严格按照大自然四季转换的时间顺序来写,从春天的第一滴水写起,一直写到第二个春天的萌动。读完这本书,正值早春时节。书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比比皆是。从植物到动物,从森林到溪水,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作者的笔下生花。他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恰当的描述让我钦佩。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让他赢得了“伟大的牧神”称号。

  书中对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写作方法有多处着墨,每一处都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常常使我们忘记我们正在冒险,而这,就是创造的力量。”“出色的猎手寻找的不是鸟儿,而且鸟儿生活的典型环境。”“对待一切东西,我总是先诉诸于听觉,然后才是内涵,悟性在曲折中上升。”等等等等,这样的话语,几乎贯穿在整本书中,在读作品的同时了解作者的创作方法,是整本书给我的最深印象。

  关于创作的问题,作者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公羊的奶》,他说,塔拉索芙娜,这个羊妈妈,还在用她的叶列茨语言,用她丰富的民间智慧,讲着这个故事,这就是关于她的羊奶的故事。但是,若不是我的话,这个故事就不会发表:讲故事是一回事,而写下来又是另一回事。他说,请问:这种智慧是怎么获得的?用既定的形式,可以把人们吸引到必然充满冒险的创作道路上来,但是,在揭示自己的创作技巧的同时,想要教会这一点则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询问一个作家的创作秘诀,就等于要从公山羊身上挤出奶来。公山羊的本职是爱上母山羊,而母山羊的本职就是贡献羊奶。因此,关于创作的问题应该问问生活,必须自己去感受生活,而不是问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我怎样也能爱上生活呢?”由此可见,写作,就是把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故事用心写下来。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聆听大自然,亲*大自然。因为,“如果能有一双慧眼观察生活,并且对于任何生物都抱同情态度的话,那么这儿就等于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便可以和他身在所存在的一切互相呼应。”“天赋即便不很高,也能成为艺术大师的。为此须得善于在创作中寻觅不朽的东西。须得根据那些得手的不朽的东西来创造新的作品,在新的作品中寻觅那得手的东西。如此日积月累,让自己的作品能饱含‘不朽的’东西,而且孜孜不倦地精益求精。”“为了描写树木,山崖,河流,花上的小蝴蝶,或在树根下生活的动物,需要有人的生活。倒不是为了比较树木、岩石或者动物,并赋予人性,才需要有人的生活,而因为人的生活是运动的内在力量,是汽车的发动机。一个作者,应该在自己的才能上达到使这一切极为遥远的东西变得亲*起来,为人所能理解。”他是“鸟儿、大地和星星的歌唱者。”他享受着文学带给他真正的幸福,在生活和写作过程中感受愉悦和满足。

  全书内容给我的感觉如沐春风,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俄罗斯北部的自然风情,他的创作与大自然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紧密相连。书中的内容,我有很多还不是很懂,这源于我自身知识的匮乏,书中涉及到的动物、植物,很多我都毫无所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诠释的,它需要真正的去涉足大自然,用眼去观看,用心去体会,用灵去感悟。

  《*惯成自然》等一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惯的意思。因此,*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惯,增强能力。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惯,增强能力。*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惯好,品德就优良;学**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惯对人的生活、学*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写洪堡的文章,它诱发了我继续读《自然史》。

  布封从一个名字转变为一个印象,源于一篇写狗的文章,出自他的《动物肖像》。

  坦率地说,科普文能把人看哭,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兽类的完善程度,要看它的情感的完美程度“。我想,兽类在这里可以换做“生命”。

  让我们暂且放下“完美“的情感,纵观整部自然史。

  这是涉及面极广的历史,囊括着宇宙向我们展示的所有事物。

  四足兽、鸟类、鱼类、昆虫、植物、矿物,为好奇的人类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这幅画巨大无比,好像而且确实是丰富至极。

  自然人出外探索自然,越是无人越有惊喜,越是需要开发越是充满发现。

  当世间万物的一些样品聚在同一个生长环境的时候,当人们第一次向这个装满了各种不同的、新颖的和陌生的事物的“仓库”看上一眼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一定是夹杂着赞叹的惊诧。

  也许你会从形状上识别一些,也许有的还知道生物性,人文学者可能会了解它们在历史和文学中的价值。

  这些相互关联,将人们的感知从*面变为立体,从眼前伸向从前和以后,那么恭喜你已进入小而幸福的初级阶段。

  最初每个人都充满好奇心,又容易对已知的东西心生厌倦。

  除非保留着更珍稀的敬畏心,知道“自以为是”的知识需要不断进步更新,每一天才不是重复的片段。

  对一切都喜欢同时又罕见的兴趣,并不是靠训导产生的。

  根本动力是得到启蒙的智慧。

  人类不是自然之主。大自然通过自己的方法在运行一切。

  当人们不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就会对它的多样性和繁复性感到无比震惊。

  自然的杰作数不胜数,但那也只是人们发现的惊讶中的一部分。它的规律以及混乱,常态还有变态,似乎可能存在的都存在,不可能存在的也存在。

  除了去追寻,去学*,保持对一切都喜欢同时又罕见的兴趣,还能怎么做呢?

  《自然史》一书收录了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式上的演说,题目《论风格》。

  自然科学人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问题,本身就让人好奇。

  通过思考赋予想法更多的内涵和力量,然后使用表达实现它们。——这是风格的基础。

  当精神创作的成熟点到来,就会迫切地渴望实现创作,并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

  想法轻松地流淌出来,下笔变得自由;快乐促生了热情,这种热情蔓延开来,赋予每一个词句以生命;情感与智慧交融,内容与文采并茂,贯穿思维和行文的始终,风格从此诞生。

  从这个意义讲,自然的发现是源源不断的,思维和灵感是汩汩流动的,风格也从未僵化不前。

  逐渐把“写“当做另一番自然。这个发现我极喜欢。

  人与自然是发现和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只要谈论起自然法则,生物体,空间,物质,发展,时间,灵魂,思想,感情,激情,都会变得鲜活无限。

  你知道自然史最好的一点是什么?

  在不可见的、永恒的力量驱使下,大自然以不变的规则表现着。

  人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就不免想到往古,又能联系现在通往明天。

  当下的我们,亦包括在这广阔的诗篇。

  自然笔记这不是让我对大自然的了解更进一步。书中作者用与众不同的文字与图画生动又有趣的为我们讲述了大自然的故事与奥妙。大自然中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生物与秘密,但只要我们认真翻阅这本书,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都能掌握在我们手中。

  每一个国家的狐狸都没有*的精灵。小王子中,狐狸把小王子的头发看成了金黄色的麦田。动画片里的九尾狐能出神入化,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狐狸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尤其是雪狐狸简称雪狐。

  自然笔记中有一课就是讲的长白山的雪狐狸。雪狐,白狐也叫北极狐,它们生长在海拔极高气候及冷的地方,不止北极有,在东北海拔*三千米的长白山也有。雪狐狸能在零下五十度的气温下生活,长白山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四十多度,适宜雪狐狸生存。国内,只有在绵长的长白山脉一带才有纯正的雪狐狸。在长白山峰巅之上,书中作者来到天池,一团白雪翻卷着身子,软绵绵,白茸茸的。原来那白雪就是雪狐狸。细看时,觉出那是一团白云,一团浓的化不开的云。雪狐狸依山而生,海拔越高,雪狐狸越白;气温越低,生命力越旺。在常年积雪不化的长白山深处,雪狐狸才得以出没雪山。之所以雪狐狸不下山,是因为雪上旺盛了它一双红色的眼睛,目光从雪白温暖的皮毛中射出来,穿透群峰峻岭,看到更远的地方。等到大雪纷飞,就在也找不到雪狐狸,它们已躲在雪中。它一跃而起,攀着雪花,一路升腾到天上,那是一只雪狐狸修为的最高境界,就如同在银色的月光下,雪狐狸让自己翩翩起舞。月华如水,皎洁出尘,雪狐狸已是月光。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能带给我们许多知识与欢乐。我们要在学*的同时爱护,保护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么美好,多么快乐!

  寒假我读了一本《鼠圈圈的自然笔记》,书中展现了城市的科技,风景如画的森林,沙漠绿洲与黄沙相结合的美,令人震撼;海洋无比辽阔,显示出了她的宽大与美丽,也显示出了她的危险。伴随这本《鼠圈圈的自然笔记》,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一只小老鼠圈圈与流浪狗旅行家狗雪球,相伴从城市到森林,从沙漠到海洋。它们一路上观察动物巢穴,认识了绚丽多彩的花朵,认识了许多朋友。它们互相帮助,帮助邻居解决了许多大自然的问题。它们见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可爱的动物,比如“四菜一汤”,比如沙漠中的骆驼,还有那千年不漏的窑洞。我们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要善于观察,好东西还要懂得分享……

  读着《鼠圈圈的自然笔记》,我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享受着自然之美。我原以为我自己懂得很多,读完这本有趣的书以后,我大大改变了我的自以为是。我要更加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同学,和同学们共同进步!我终于懂得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鼠圈圈书读得多,所以知识渊博。虽然有时自私,但知错能改;狗雪球喜欢冒险,是一名专业旅行家,对大自然深刻了解,但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那个“四菜一汤”是由四个圆形土楼,一个正方形土楼组成的“四菜一汤”。其实还有很多令人困惑、叫人奇幻的故事,那个想睡觉的水……

  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世界的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4)

——《*》读书笔记 (菁华5篇)

  “*”是一个充满永久和*的世界,却与奴役联系在一起,统治者消灭了一切不愉快、不确定的变数,创造了稳定运转的'社会体系。从技术上它打破了固有的“生而*等”、“人定胜天”、“人生实苦”等信念,因为它从根源上使人放弃了改变自己的一切尝试,因为你并不属于你自己。

  你没有独立的思想、激荡的灵魂与痛苦的情绪,你只是被社会安放在某个位置,使用着组织批量制造的身体,连你依靠苏摩得到的欢乐也是出于组织的恩赐。你在社会中行动,其实是从一条传送带走到另一条上。你因不会衰老也不会给周围带来任何感伤的因素,就像橱窗中完美展示的商品,是当内部损旧就被下架、替换的工具而已,不具备不可替代性,而象征着稳定、统一与积极。

  从基因培育、睡眠教育到苏摩,组织通过对人的全面掌控,实现了无呐喊、无拯救、无不*、无解决、无苦痛、无意义的“*”,差异得到众人承认,工作从不会使人疲惫,危险的情感早被隔绝,而欢乐从未延迟,苏摩触手可及。

  阿道司·赫胥黎

  对家眷恋、对爱忠诚、对死恐惧、对生命敬畏,对不如己意的一切抱有怀疑,对难测不定的命运痛苦感伤……那一切使人生而为人的理由,已被扭曲为大逆不道的行为。在我主福特的英明指引下,这些都不再需要,一劳永逸。

  因为工作能创造价值,创造能带来欢愉,欢愉则出于我主福特的赏赐,人民将永远保持对主的热情与感激。基因培育从根本上抹*了人的差异,它微弱的多样性仅服务于组织对阶层和工种的设置,而灭绝了个性,在培育的过程中加强或减损智力、体力等指标加以区分三六九等。

  通过胚胎分裂技术制造波卡诺夫斯基多胞胎,他们分享着同样的面貌、体格和有限的姓名,而他们日后将进入同一家车间,在劳动后领得同等剂量的苏摩。因培育过程会注入各种疫苗以远离任何疾病,所以他们的生命进程也亦无二致,不会受意外因素的搅扰。在死亡时孤身一人,无亲无朋,或许还参与进另一组波卡诺夫斯基的死亡教育,向孩子们示范*静的死亡方式。

  这个“*”,难道不是人们一直心心念念向往的生活吗?难道不是社会发展正在努力实现的宏愿吗?———“世界稳定,人民幸福(不必为土地和*争论不休了,没有了战争)。人们要什么有什么(不必为生存发愁了)。决不会想要得不到的东西,人们富足、安全(每个人都无条件相信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会生病,不害怕死亡(解决了人类终极难题)。对激情和衰老一无所知(永葆青春、性无禁忌,丝毫不用压抑本性了)。没有父亲、母亲的烦恼事,没有妻子、孩子或爱人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免去了多少人七情六欲的枷锁)。如果有问题,有嗦麻帮忙(不必再为坏情绪苦恼了,分分钟到达“彼岸”)”。———伟大的作者啊,将人类的理想国、乌托邦,用文字勾勒出来后,所有人都不淡定了。这个*,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割据之战,世界便成了君主的城池,人们则沦为了玩物任人摆布;没有了生存压力、没有了欲望,便失去斗志,亦然体会不到拥有的快乐;没有了激情澎湃的心潮、没有了对青春永驻的向往,没有了提防和忍耐的病痛、也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至于情感,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我一边看着文章…一边打着寒颤,因为我觉着我们已经走在新世界的路上了……

  向文末自杀的野蛮人致敬,敢于坚守做自己的人都是胜利者。像极了当今社会那些拥有鲜明个性的人,不认命,敢于活出真实的自己,当然也要能背负的起相对的责任。最*特别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这个信念:“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口碑一路飙升,说明人的潜意识是渴望独立自主,掌控命运的。无可奈何,大多数人只能在心里澎湃一番,回归现实依然无力改变。

  回顾这本书,突然感觉我身上所有的缺点,像失散多年的老友,庆幸它们还在,至少能让我感觉,自己还活着;庆幸现在的世界,有纷争、有欲望、有激情、有爱…才有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的时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点没错!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思想有了些许混乱。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沉浸在欲望之中,这些欲望包括对物质财富的渴望,对不再经历生老病死的折磨的希望以及对多位伴侣的向往等等。但在新伦敦社会中,这些问题你都无需担心。在这里,你不用经历出生,也不会生病,你的自然寿命很长,死亡也只会在睡梦中突然降临;你不用担心你会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更不用担心你会因为缺乏物质财富而被社会排除在外;你不用担心你会找不到适婚对象及婚后的生育问题而被长辈唠叨或者会因为复杂的男女关系受到社会谴责。我想这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眼里的确算的上是一个*了。但如果将这个大部分人*移放到这个社会中,我想新伦敦的社会稳定有很大可能会被打乱。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人应该是自由的。而他们从睡眠时期就被灌输着追求稳定的观念。当我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用我们的观念来看新伦敦社会时,将我们的认知套在他们的世界上并且将二者进行比较,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太妥当的。一个社会的好坏究竟如何,应该是由当世的人决定的,而不是那些并不存在于那个社会的人所能评判的。

  在许多看客眼里,新伦敦世界是不自由的。书中的约翰也这么认为。约翰是来自所谓的野蛮人保留地,他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和我们相似。最初,他也十分向往母亲口中描述的新伦敦社会。但当他真正生活在其中时,他感到了压抑与不快乐。新伦敦的人接受的教育与他不同,他们来自两个社会。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惶惑,我们每个人都过着自以为快乐且正确的生活,为社会发光发热,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的和谐美好。但正如林达所言,刺破*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了一角。新伦敦社会的睡眠教育让我想到: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自由”“思辨”是否也是教育后的产物呢?究竟是人在改造世界还是世界一开始就把我们限定在一个范围内再任由我们去“玩耍”呢?人类之所以有着不同,根本原因是否是因为受到的环境教育不同呢?如果我们也像新伦敦社会一样,从婴儿时期便同时同地接受着教育,我们会不会是一模一样的?胚胎技术及医疗技术等等的发达让我想到:科技进步的意义在于**人们的双手,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如果最终,它会成为奴役人的工具,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继续发展呢?以及像新伦敦这样的社会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安全、稳定,井然有序,不用担心任何东西。如果有人产生新思想新观点,便会被送往另一个岛屿继续生存。这本书一直被认为是反乌托邦经典著作,但它难道不是乌托邦本身吗?《*》之所以美丽,不在于它有新世界,而在于它还有“野蛮人保留区”。你爱“自由”和“痛苦”的话,可以选择去保留区;爱“幸福”和“稳定”,可以选择留在*。还有很多困惑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这本书留给人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对于这些个问题的解答,还需要慢慢思考体会。也许在某一天就会醍醐灌顶。

  首先,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对于世间万物的解释,人文的色彩在渐渐消褪,科学和规律握有知识体系的话语权。而人文主义,神论宗教和传统礼俗,这些缺乏理性或者说和科学逻辑不符的知识在为人所遗忘。但换个角度想,倘若现代科学和古代宗教同为对万物的解释,假设未来有更高级的逻辑来解释世界,那科学就如宗教般也要躺入历史坟墓。对于绝对规律和永恒,我是报怀疑的态度。马哲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反作用和独立性论断,我还是赞成的。

  其次,对于幸福一说,自由主义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类集体幸福的追求,都是追求。但幸福是什么呢?对于丰富物质的享受,对于自我欲望的满足,还是对于自由选择的欣喜。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幸福观。想要找到人类无数个体幸福的公因数,很难。*中让无知成为幸福的起点,作为有认知独立思维的我们则不怎么认为。约翰把人类以往的痛苦和磨难视为幸福的部分,但前提是他是出生于保留地,有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故而在那种环境中才选择自杀。脱离社会是不可能的,古贤遗世独立终究留下万载华章。

  不做幸福的猪,做人。

  赫胥黎如果生活在现代,一定会发现广告比他设想的未来世界里的睡眠教学更有效率,更无处不在,对人的影响也更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睡眠教学只是期望通过在睡梦中不断的播放相同的内容来增加心理暗示,而广告提供的不仅是暗示,还有诱惑,让你集中注意力去接受灌输,这可比在睡眠教学有效率多了。

  《*》中的社会是一部完美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的零件,维持着机器的运转。人的产生从不受控制的自然孕育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成为了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每个人虽然生下来就被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注定要从事某个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通过各种化学或者生物手段,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庆幸自己属于当前的阶层。这种快乐当然也是标准化生产的一部分,相同阶层的人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享受着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有一切可能破坏这种快乐和整齐划一的东西都被毁灭,任何可能激发人的激情、狂乱的东西都被唾弃,从莎士比亚到爱情都是禁止事项,毕竟你已经得到快乐。

  这种把人作为机器的愿景从古至今都有,从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到*现代的资本主义和*的各种实践都有所体现。资本主义最深层次的逻辑就是效率和生产,如果人能够像机器一样,那么生产的效率肯定会更高。人类成为社会动物是自然的选择,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明等等一切在一开始只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存,但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活时,我们才真正的成为人,生存就不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和动物的区别就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理性。

  社会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也是我们实现价值的*台。每个社会阶段自有它内部的运行逻辑,在当前和之前的阶段我们的社会需要分工、需要贫富差距、需要阶级分层、需要工厂、需要人劳动、需要更有效率的生产、需要消费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在社会分工中、在贫富差距中、在劳动中确实会有人感到痛苦,但是这是当前阶段不能避免的,这就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前提,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不需要人们劳动就有足够的物质时,每个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认同工具理性存在的必要性,不代表我们认同把人物化。对于什么是足够的物质,我想也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的物质生活相比于几十年前已经是极大的进步,更别说几百年前,没有理由相信以现在的消费主义倾向,人类会有满足的那一天。

  消费主义和物化是发达工业社会所特有的问题,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以消费定义人的社会,一个以你买了什么来定义你是什么人的社会。在一个生产力富足的社会,物质生产的扩大是靠消费的扩大来维持的,而不是单纯依靠生产力的进步,所以社会展现的消费主义倾向就不足为奇了,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人的物化以及价值选择的丧失,让我们实现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简而言之物质生产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手段,但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它越来越成为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价值变成了更多的消费。

  在行政控制和消费引导下,人们从出生开始就被预定将要消费什么,以及将要从事什么工作。消费*均主义和政治民主一样给了人们看似*等的想象,当我们所有人都消费同样的商品,都有投票权利时,它看起来确实是*等的。

  “但这一切都无补于如下事实:个人无力控制有关生死、个人安全和*的各种决策的作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的人是物化到极致的人,所有人的一切都是被预定好的,只是为了维持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它确实给人提供了快乐,但是它也没收了所有人选择价值,认识价值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5)

——忆读书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在这个暑假里,相信大家应该过得愉快而充实吧?而我却在暑假之余,在书的海洋中品味地一本本好书,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邓秀菌阿姨买的《记忆天使》这一本书。

  原因当然是因为邓秀菌阿姨的文字如一股清流。干净且灵巧,叙述了精彩动人的故事,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的作品阐释了友情的真谛,让我们学会了相处之道。文章的主人公王湘湘是一个令人情不自禁让人为她感到心疼的小女孩。她只活在爷爷的世界里。爷爷喜欢的任何事物湘湘都会试着去尝试。除了爷爷,湘湘从不接触外面的世界,甚至是对自己的家人接触也寥寥无几。她觉得只要有爷爷陪在自己的身边,他就心满意足了。因此,当她的爷爷不告而别之后,湘湘不听家人的劝告,便去寻找爷爷的下落了。在这段时间里,她慢慢接触了身边的人,结交了新的朋友。她和朋友们一起沿着爷爷留给他们的线索,去寻找记忆天使。随着调查一步步地进行,真相也渐渐地揭开了??

  其实,在阅读《记忆天使》的过程中,我也像其实他的读者一样,都在不断地猜测记忆天使到底是人还是物,以及爷爷失踪的真相。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我十分感动。原来是因为湘湘的爷爷怕自己的病会给家人带来痛苦,才悄悄离开他们,一个人去接受治疗的。但其实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湘湘对爷爷的思念。爷爷把自己所有回忆送给湘湘,让自己最宝贵的回忆永远陪伴着湘湘。就像故事里说的那像;“记忆是上天赐给人类最贵的礼物。”

  是的,回忆是弥足珍贵的,值得我们永久保存!

  木心妙语,生动,独特,可爱,很酷。读来至少能说他学贯中西,对文学如数家珍。对高敏感人群来说,要想在心中的土壤种下一颗种子,有无数的契机,更多的时候是一道偶然的微光闪进心灵之窗。一历耳根,永为稻种。这激发人去看,去读,去领略他所讲授的东西我是否有所感。

  而所讨厌的,就是不怀感情的叙述,是不加声色的灌输,是彻头彻尾的义务。外国文学史真是太无聊了,完全把重点放在情节上。今天开始讲的故事情节占了*一小时,没有个人感情,没有思想领悟,讲台下无一人在听。一学期以来无一次提问,实施想法我不得而知,希望未来会有更好的方式,但更可能不会。学生在体制内,不是每个人都是韩寒。

  考完教资的过程让人意识到,中小学师资素质参差不齐,想想也是,*有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的下一代需要教育。选择也许会省事一点,但不是每个人都选择。

  回归本书,感谢找到了这样有趣的切入点,让我不会无视先贤的思想之光。时代变迁,生命降生下来本无太大的差异,原先思考过的问题,先贤早在几百年前有探索,怀疑,体悟……

  如今的时代属于科学,但下一个艺术大师不知会何时出现。

  今年暑假,我读了冰心的文章《忆读书》,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是一位坚持讲真话、抒真情的作家。在《忆读书》之中,冰心回忆了幼时、少年时的读书经历,总结出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合上书本,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前,我也知道读书对我们有好处,亦懂得要多读书。但若要细细道明读书的益处,我却是理不清也道不明的,也绝对想不到像冰心一样情真意切地把读书的种种好处用文字记录下来。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冰心用恳切的.语言对这四个字做了自己的诠释: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读书有助于了解人情世故;读书可以带给我们美的感受;读书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品德修养。

  读书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打乒乓球,有个伙伴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正当大家垂头丧气时,我突然想起了科学书上介绍的热胀冷缩原理。于是,我倒来一杯热水,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过了一会儿,乒乓球变成了原来的样子。伙伴们惊讶地说:“你太厉害了,怎么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呢?”“是我在科学书中看到的。”我自豪地说。读书真好啊!为我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教会我生活的本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但能够让我们增长智慧,有时候还能帮我们化解困境。以后我一定继续多读书,更要读好书。

  这周,我读了一篇冰心奶奶的文章《忆读书》。这是一篇回忆读书过程的文章。读书能使人感受到快乐,感受到书中的惊心动魄,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一切,都正如冰心奶奶看书所会出现的一样。

  《忆读书》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冰心奶奶回忆小时自己读书的过程,从读书中所感受到他人得不到的独特的快乐,还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

  我认为读书就要像冰心奶奶那样,读的身临其境,不能自已,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才会真正领略书中的快乐与人世的真谛。书,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书籍对人来说那么重要,那读书更是如此了。读书的好处,就像冰心奶奶说的那样:帮我们写作的技巧;增长我们的知识;教我们学会做人,并懂得人世中的大道理!

  我觉得我要读更多的书,要读更多的好书,就像冰心奶奶那样,一口气就可以说出自己读的几十本书。

  读书的方法,那可多着呢。读书,可以反复读,细细的品读;可以小广泛阅读,长大自己挑选书读;可以做比较的去读;可以边读边摘录……等等,很多。快来读书吧!书,永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在大海中的指航灯。和书做朋友,是最棒的选择!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通向成功的要诀,绝大部分知识是来源于书籍的。

  起初,我对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当我仔细阅读后,便马上被它吸引住了。《忆读书》文章作者冰心奶奶以回忆的方式描述了自己一生中的读书经历。从*古代四大名著到林译外国小说;从神话经典到聊斋故事,作者差不多阅读完了*古代和现代著名作品。冰心奶奶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文言文的《三国演义》,看书很投入,与书中人物融合在一起,冰心奶奶很会读书,会挑选着、比较着读书,这是我们很少能做到的呀!这些书籍给予作者的文学知识可想而知,且作者读书时还领略到了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读书中作者还懂得了做人处事“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作者读了好多书最大的受益之处,就是从中得到一个真知: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来,读书给我们的好处实在很多呀!就看你是否认真博览群书了?

  所以我们要做到冰心奶奶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读书也要有一个好的阅读*惯,这样才能将读书带给你的好处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比如,读书时养成做摘抄的好*惯,记录书中优美的词语还有精彩的段落。

  读书能使一个在物质上贫穷的人变成精神上的富翁,读书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的积累。读书能陶冶你的'情操,开阔你的胸怀,丰富你的知识、感情,提高你的修养……真是一举多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6)

——《姥姥语录》读书笔记合集十篇

  在倪萍*凡、普通、自由自在的笔触中,写的是些*凡、普通但自由自在的生活,看完过后发现,这不也是很多人半生过后才惊觉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想不开的事倒过来就想开了,不理解的人换个个儿就理解了,都是些早就明白的理儿,可也都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理儿。都是懂的,只是和现实一秤,心里那杆秤总是失了准。盼望很多大人、年轻人都能多读读这种*凡却不虚浮的文字,正是这种记录下来的文字,才又一次唤醒我们心里那些早以为烂熟于心理解通透却被深藏了的真理和善良,字字句句地琢磨、学*、感悟和经历。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我的老奶奶,也是个满嘴质朴大道理的老太太,现在九十七了吧,虽然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时时清醒还能经常给你塞小零食小零花的老太太了,也认不得人了,但是每次去看她,逢人她还是不忘重复着那些说了九十多年的老话,“读书在人之上,*安健康大赚顺利等等”。奶奶说,老奶奶的话,都是金贵得得用纸来包着的。真是些善良又可爱的老人啊......

  愿天下的老人都能好好被孝顺,被当成小孩哄着宠着,被重视被变着法子地给子女儿孙带来价值,我想这也是他们在越走越少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晚辈能给予的,最大也是最小的温柔和良善了吧。

  外婆和奶奶,小时候的我一直搞不清关系,因为奶奶在我很小时就离开我们了,所以我一直喊外婆为奶奶,后来长大了,明白妈妈的妈妈是外婆,不是奶奶,但已经叫*惯了,一直没改口。

  小手拉大手

  小时候的我,奶奶拉着我小小的手去上幼稚园,早早地在门外等着牵我的手回家。每一天我都有点心吃,我最爱的是吃奶奶煮的红心番薯糖水,一碗热腾腾的番薯糖水,一个人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加糖搅拌,一口一口地吃,吃下去的是番薯的香甜,也是奶奶疼爱我的心意。偶尔不用上学的周末,奶奶会牵着我的小手我去她的家,路感觉很遥远,奶奶一个人从我家到她的.家,都是走路的,带着我,却总是坐三轮车。我和奶奶说,我想走路,因为走路可以一路玩,看更多的风景,但可能也是因为*惯奶奶牵着的手,可以和奶奶聊更多的话。

  同个屋檐下的夏天

  在奶奶家住一整个夏天,是小学的暑假。奶奶每天会到市场买菜,偶尔会买冰淇淋雪糕,很多不一样的牌子,有五羊冰淇淋甜筒,巧克力味飞鱼,红豆绿豆雪糕棒等等,好像妈妈都不会这么任性买这么多不一样口味的雪糕给我,所以我会特别兴奋和开心。

  奶奶会一个人去缴电费水费,会煎很好吃厚厚的鸡蛋,始终如一口味的鱼,奶奶不识字,但是会用铅笔在白纸上记数,数哪一天需要干什么事,这个月的煤气用了多少天。奶奶还会讲故事,四五个版本,但我百听不厌,因为每一次奶奶讲得很生动,奶奶会讲谜语,让我猜,夏天的很多个午后,和奶奶躺在地板上,听着故事猜着谜语睡着了。

  在窗外看望

  从奶奶家回到自己的家,是小时候最不情愿的事情之一,要大人骗我说去公园我才愿意。从楼上下楼梯走到大马路,我会偶尔抬头看奶奶家的阳台,发现奶奶正站在阳台和我招手,好像和我说什么,但不知道奶奶在说什么,就这样她看着我小步伐地回去,我看着远远叮嘱着我的奶奶,就这样,走几步,回头看几眼,直到上了车,阳台越来越小,车拐了弯。

  距离联系

  因为读书,除了暑假,很少可以和奶奶相处一整个夏天那么长的时光,放学回家,会很经常*惯打电话给她,聊学校的事,聊吃什么。过年,一家人去奶奶家,可以碰见很多小朋友,收奶奶的红包,围在一起吃午餐和糖果,玩游戏,和奶奶聊天。

  和奶奶相处的日子很长,也很短。日子很长,因为她填满我童年的回忆,日子很短,因为我慢慢长大了,奶奶慢慢老了,没有那么奢侈的时光可以像童年时那般挥霍,俩人聊的天少了,讲的故事也忘了。

  奶奶在这两年因身体原因住过院,抢救过,重症监护室里生死一线中回到我们的身边,看姥姥语录,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奶奶当时的时光,很多人都有特别亲的奶奶,在生命里温柔地善待过我们,爱着我们,是她用自己的方式教会我们待人接物,是她用最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

  书还没看完,会继续看下去,感恩倪萍老师用细腻的文字掀起我和奶奶很多的回忆,感恩健在的奶奶还在身边,还可以一起相处时光。

  姥姥语录,通俗易懂,说的可都是实在话,不给别人添麻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宽慰人心,能量十足,有这样一位善良温暖的姥姥,如有一宝,很幸福。

  看《朗读者》倪萍老师讲述与姥姥的点点滴滴,才了解到倪萍老师经历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知道姥姥对她的影响有多大,她也终究没有辜负姥姥,那些年内心暗自许下的愿望,都带着姥姥一一实现了,真好。

  听说爷爷很喜欢我,我是唯一一个孙女,可是我出生没多久因为意外去世了,奶奶重男轻女思想挺严重,小时候妈妈经常因为这个难过……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外婆,很早就去世了,但我有一个像倪萍姥姥那样爱我的外公,可我没有倪萍那么幸运,我内心许下的愿望都没有实现,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外公在异乡去世,妈妈和舅舅小姨守着他离开的,妈妈说,外公一直在说病好了之后要干嘛,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可是病魔太残酷,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暑假,我和表哥他们一起疯一起闹,如果我知道那次之后就见不到了,我一定多陪陪他,可是我没有机会了,永远没有机会了……

  小时候爸妈外出工作,在家跟奶奶,因为重男轻女,所以每次放假,外公总是提前骑自行车到家里等我放学接我去他那里,不提前送我回来,直到开学的那个早上早早地再送我上学,那几年不管是周末还是暑假寒假都是这么过来的,小姨家距离外公家很*,但外公只是偶尔去接姐姐和弟弟,小姨说他偏心,后来我才知道,外公觉得他们有爷爷奶奶疼,我只有奶奶还重男轻女……印象中外公从来没有骂过我,我特别爱哭,经常因为想爸妈哭鼻子,他总是给我一边抹眼泪一边笑着说着安慰我的话,经常还会抱着背着我,可是我越来越大,外公体力越来越不好,我在心里许下好多愿望,长大了一定要加倍对外公好,带他去吃好吃的给他买好多好多衣服好多好多的酒,外公特别喜欢喝酒,如果我早知道他生病跟喝酒有关,我一定求他不要喝酒……外公总是给我说,凡事要往好的想,不要往坏的想,你往好的想它就会变好,他总是给我说爸妈很爱我,外出工作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总是把所有好吃的给我一个人,给他吃一口都不吃,说不喜欢,他只是想让我多吃,我总是拗不过他,他很爱我,比我爱他要多得多……不知不觉中,他离开我们将*10年了,好快,刚开始那几年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梦见他,梦里他笑着端着好多好吃的给我让我吃,让我不要那么爱哭,后来每年梦见几次,这两年梦见的越来越少了,一定是我想他想的少了……打下这些文字,早已经泪流满面,外公你看,我还是那么爱哭,我控制不了啊,我想你啊……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

  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有点疲惫,泡了一杯茶,女儿和老妈出去玩了,儿子在安静地写作业。我继续在手机上把未读完的纸质书《姥姥语录》读上一部分。

  *半年来在读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及一些乱七八糟的故事,没有读过任何温情的文字了。当值班的时候,无意间在书架上看到倪萍写的《姥姥语录》,一开始抱着打发时间的态度翻看。才看了两篇,记忆就跟随着那些文字翻江倒海,几次在值班室偷偷湿了眼眶。

  这是温暖而忧伤的文字。硬生生把那两个我不愿再触碰的、失去温度的词语,从记忆深处拉扯出来。20xx年8月27日和20xx年7月27日,奶奶和外婆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我一直没有勇气去写那些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因为我知道,我还没有那只笔,我的文字是那样的拙劣。还有太多哗众取宠,太多无病**,太多矫揉造作,太多辞藻堆砌,太多故弄玄虚……

  我一直在修炼,生活即是哲学。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像你们一样的,真正的农民气质,足够纯朴,称过自己几斤几两后,我会尽量找到那只能够写你们的笔。因为在我的字典里,你们只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真正的死亡是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们。

  我在读《姥姥语录》,在这个世界想起你们。原谅我暂时没有那只能够写你们的笔。

  最*几天在读《姥姥语录》,感到非常亲切,也非常感人。姥姥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但却说了一些很实在很有哲理的话,这些话如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指引你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这些话又如灵丹妙药,不断帮助人解除生活中烦恼,养育着人的心灵。

  下面就摘几段语录,和大家共享。

  1、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助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2、姥姥说:“心眼不好的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满什么是足,就像吃了一把盐老得喝水,肚子里帐的全是气,气多了人能好受吗?你看老想害别人的那个人,脸都倒挂着,他不快乐啊。害别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帮别人最后都帮了自己,不信你去试试。坏人都是傻子,一辈子活得不快乐。”

  3、姥姥说:“明了理儿不照着去做就是个傻子,你和天对抗试试?天下雨了,你用多少盆儿、多少桶也接不住那些个水,房子淹了,你就得等着它自己退下去。谁有个本事不让天下雪?***也不行。”

  多么朴实的语言,讲得都是真理儿。这真是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有文化。这本书成了我的致爱,真的感谢倪萍。

  最*几天在读《姥姥语录》,感到非常亲切,也非常感人。姥姥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但却说了一些很实在很有哲理的'话,这些话如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指引你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这些话又如灵丹妙药,不断帮助人解除生活中烦恼,养育着人的心灵。

  下面就摘几段语录,和大家共享。

  1、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助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2、姥姥说:“心眼不好的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满什么是足,就像吃了一把盐老得喝水,肚子里帐的全是气,气多了人能好受吗?你看老想害别人的那个人,脸都倒挂着,他不快乐啊。害别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帮别人最后都帮了自己,不信你去试试。坏人都是傻子,一辈子活得不快乐。”

  3、姥姥说:“明了理儿不照着去做就是个傻子,你和天对抗试试?天下雨了,你用多少盆儿、多少桶也接不住那些个水,房子淹了,你就得等着它自己退下去。谁有个本事不让天下雪?***也不行。”

  多么朴实的语言,讲得都是真理儿。这真是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有文化。这本书成了我的致爱,真的感谢倪萍。

  相继两位好友的推荐。耐不住好奇,什么有智慧的老太太,能够让一个只看美剧只喜欢故事情节的舍友和不喜欢废话的同事才能够一致同声地向我推荐。实在很好奇。

  有人说,爱是天性,你没有成为母亲,就没法感同身受。我想是的,看着她们抱着自己孩子的那股爱意,我都会想是不是我也会成为那般,还是与现在一般无二,怪不得自己这样想,现在我真的就自私地想为自己而活。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有没有人能够说出必须要繁衍生命的理由?因为爱?可爱并不牢固,没有了爱,孩子如何自处?因为责任?传宗接代姓氏得以绵延,可生前哪管身后事呢,浪得几日是几日。所以我想,或许因为成全。姥姥的一生,*凡但厚重,生命的延续成全了她的一生,作为母亲,作为英雄烈属,作为姥姥,她以自己的准则教育出了一个个大人物。

  听够了繁复的词藻,看够了所谓的箴言,如鸡汤般无味,人复杂了便容易忽略简单的道理,反过来也容易被简单的道理吸引,细细回味咀嚼,发现就是这么个理儿。教育,何等重要。人格的塑造,价值体系的搭建,往往起于你最亲的人。你做好当父母的准备了吗?没做好的.话,先看看姥姥语录吧,善良,坚持,忍耐,宽厚,大义的储蓄卡都是流通的,何时何地都具有价值。

  最*几天在读《姥姥语录》,感到非常亲切,也非常感人。姥姥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但却说了一些很实在很有哲理的话,这些话如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指引你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这些话又如灵丹妙药,不断帮助人解除生活中烦恼,养育着人的心灵。

  下面就摘几段语录,和大家共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