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方案 / |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努力落实省普教室《关于落实“三件行动计划 加强帮扶结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立足各园所的具体实际,发挥示范园的示范和帮扶作用,利用环境、师资、教育教学、教科研等资源,定期开展互动和帮扶指导,使各个园所在教学教研、学园管理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促进各园所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帮助提高管理水*。

  2、帮助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3、帮助开展保教活动。

  4、帮助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创办园所特色。

  三、帮扶对象和时间安排:

  帮扶时间:20xx—20xx年

  我县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每年各帮扶三所幼儿园;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每年帮扶2所幼儿园;县级示范性幼儿园12所,每年各帮扶1所幼儿园(具体园所安排见帮扶结对表)

  四、帮扶内容及工作安排:

  1.互相交流、切磋、规范幼儿园管理模式

  通过园长与园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依托各园所具有的特色教育资源,结合帮扶园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先进的保教理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完善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中心幼儿园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帮助其拓展视野,转变观念,提升保教管理水*。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1)开展专题讲座,为帮扶园提供教师培训方面的有关信息、资料,开展定期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

  (2)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深入帮扶园举办示范课、指导交流教研信息,实行教师培训资源共享,提高帮扶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鼓励帮扶幼儿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科研一体化,提高帮扶园教师的业务水*。

  (4)开展观摩研讨活动,组织帮扶园的青年骨干教师观摩省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等,手把手结对帮扶。

  (5)根据“保教并重、游戏为主”的原则,认真分析帮扶幼儿园的教育发展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6)帮助帮扶幼儿园利用农村资源的优势完善幼儿园的生活、学*、游戏环境的创设,引导帮扶幼儿园在现有的条件下,创建自身的办园特色。

  (7)资源共享。实行各种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各种管理资料资源共享,实现教师素质、保教管理水*等的共同提升。

  3、总结提高

  (1)完善档案资料,建档归案,规范管理。

  (2)撰写帮扶结对经验总结。

  (3)做好帮扶简报工作及交流活动。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切实发挥省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为宗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对薄弱幼儿园的办园水*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二、主要内容

  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捐赠等,促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贯彻落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同时,以农村幼儿教师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朴素的作风影响城市幼儿教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具体目标

  1、改善办园条件。

  依据市级优质园的办园标准督促并要求农村幼儿园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投入,备齐备足幼儿生活学*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品,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

  2、提高管理水*。

  城区幼儿园通过派遣骨干人员深入乡镇幼儿园指导、交流,或请农村幼儿园园长到城区幼儿园观摩学*等方式,帮助乡镇幼儿园全面了解省优质园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其管理水*。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城区幼儿园为乡镇幼儿园教师提供观摩、听课、说课、跟班学*的机会,同时,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骨干教师深入乡镇幼儿园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素质。

  4、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互赠书画、参观等形式,加强城乡幼儿相互学*交流。

  四、工作措施

  1、幼儿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工作,要以示范园为龙头,以各项交流互助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结对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目标、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完成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3、结对帮扶幼儿园要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各类帮扶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分别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五、效果检测

  被帮扶幼儿园:

  1、配齐配足工作人员,严格按《纲要》精神实施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

  2、教师优课率达30%,合格率达100%。

  3、有专题研究的方案、计划,有每次研讨过程的详实资料。

  4、家长工作有计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总结,资料健全。

  5、特色建设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效,资料齐全。

  6、每学年有教师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帮扶幼儿园:

  1、每个月有专人到被帮扶单位看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情况。

  2、不定期送教到帮扶单位,每学期送教不低于10课时。

  3、接受帮扶单位老师的跟班学*,做好跟班学*老师的后勤服务工作。

  4、每学期根据被帮扶单位的具体要求组织两次专题讲座。

  5、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详细的过程资料。

  6、捆绑式考核。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 3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脱贫攻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和《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桂教基教〔20xx〕39号)总体部署,积极发挥我市自治区和市级示范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缩小城乡间、园际间的办学差距,提高我市学前教育整体水*,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健康、均衡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充分发挥各示范园在办学思想、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为宗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对薄弱幼儿园的办园水*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改善办园条件。督促并要求农村幼儿园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投入,备齐备足幼儿生活学*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品,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

  (二)提高管理水*。城区幼儿园帮助乡镇幼儿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其管理水*。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城区幼儿园为乡镇幼儿园教师提供观摩、跟班学*的机会,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开设示范课、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素质。

  三、活动主要形式与内容

  结对帮扶双方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兼职支教的方式开展具有实效性、多样性、层次性的帮扶活动。自治区级和市级示范园选派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具备良好师德修养,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保教工作经验以及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与帮扶工作;所结对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也可定期到自治区级和市级示范园挂职锻炼、跟班学*。

  (一)加强管理工作交流。帮扶园结合被帮扶园的现状,对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办园思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幼儿管理、后勤管理等通过联合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幼儿园管理水*。

  (二)加强保教工作研究。通过组织开展教学交流、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保教工作研究,促进被帮扶园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科学保教。帮扶园要定期选派教师到被帮扶幼儿园上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有针对性地指导被帮扶园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被帮扶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到帮扶园听课、观摩学*、上汇报课。

  (三)加强教学教改信息交流。结对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研讨会、信息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双方在教学教改工作方面的交流。具体时间按照各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另行通知。

  (四)加强教师培养工作交流。帮扶园要向被帮扶园提供教师培训方面的有关书籍和信息,有计划地对被帮扶幼儿园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实行教师培训资源共享,支持被帮扶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提高被帮扶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7月下旬,转发自治区结对帮扶通知,启动全市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

  (二)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8月10日前,制定我市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方案。

  (三)结对签约阶段。统筹安排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区域内建立“市—镇”和“镇—村”两层结对帮扶。我市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作为帮扶幼儿园全部参与此次“手拉手”帮扶活动,其中,岑溪市第一幼儿园与安*镇、波塘镇、糯垌镇、三堡镇、马路镇、英才双语幼儿园定点结对帮扶;岑溪市第二幼儿园与归义镇、大业镇、诚谏镇、筋竹镇、水汶镇、金苹果第二幼儿园定点结对帮扶;岑溪市第三幼儿园与岑城镇、南渡镇、梨木镇、大隆镇、金苹果第三幼儿园定点结对帮扶。其它幼儿园采取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结对。各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定点结对帮扶两所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指导全镇学前教育工作。20xx年9月底前,指导各结对帮扶幼儿园按照“一对帮扶一精准方案”、“一问题一对策”原则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签订五年结对帮扶协议(20xx-20xx年),商定帮扶工作内容,制定具体的结对帮扶方案,全面启动结对帮扶工作。

  (四)深入实施阶段。20xx年前,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深入推进幼儿园结对帮 扶工作 ,各结对幼儿园根据帮扶协议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五、活动要求

  (一)落实责任

  参与结对帮扶活动的幼儿园要明确活动的任务,双方制定具体的互助协作方案,建立管理制度,落实保障措施。活动实行工作量制度,双方做好记录统计,注重成果积累。

  (二)落实制度

  1.参与活动的幼儿园要将结对帮扶活动纳入幼儿园年度自评工作的内容之一,同时也将作为示范园参评、复评的参考依据之一。

  2.建立鼓励各级示范园管理者和教师帮扶农村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园的激励机制。市教育局将定期检查结对帮扶工作情况,并进行工作的经验交流和研讨,对活动中的典型事迹、经验将进行大力宣传,对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方案落实、措施具体、效果突出的幼儿园和个人给以表彰奖励。在结对帮扶活动中表现突出者,参加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的评选时,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 4

  为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结合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度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县常住人口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数为56506人,在园幼儿5266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3.2%,普惠园在园幼儿48564人,普惠率为92.22%;公办园幼儿31401人,公办园幼儿占比为59.63%。目前,我县幼儿园在办园质量、管理水*等方面,还存在着城乡之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差距,不能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入好园”的矛盾仍较突出。

  二、帮扶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全面覆盖”的原则,通过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和提高全县幼儿园办园水*,逐步缩小城乡和公民办幼儿园的差距,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三、帮扶对象及范围

  帮扶者:阜阳市一类幼儿园、太和县一类幼儿园、县城公办幼儿园

  帮扶对象:一般公办幼儿园、民办园

  四、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制定实施方案。承担帮扶任务的幼儿园要指派一名副园长和若干骨干教师深入到被帮扶园实地考察, 采取座谈、访问、查阅档案、听课等形式了解情况,明确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心学校要根据辖区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幼儿园结对帮扶名单,为了保障帮扶成效,1所幼儿园两年内最多可帮扶4所幼儿园。

  (二)指导业务工作。承担帮扶任务的幼儿园每学期应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深入被帮扶园在园务管理、教育活动、保教工作、硬件建设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其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园舍和幼儿活动室的环境和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园所内涵,逐步形成办园特色。

  (三)开展系列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示范研讨、交流教研信息,帮助被帮扶园开展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积极承接被帮扶园教师来园参加教研活动和跟岗学*,鼓励双方保教人员开展拜师结对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资水*和业务能力。帮扶双方要加强相互学*与交流,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观摩、联谊、互赠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友谊,促进感情,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四)建立帮扶档案。帮扶双方都要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记录,每学期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小结,对活动开展情况、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小结报告,切实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是缩小园所差距,提升办园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有关幼儿园园长是结对帮扶活动的第一负责人,要切实做好活动的安排、组织工作。

  (二)精心筹划,制定实施方案

  各参与幼儿园要精心筹划,承担帮扶任务的幼儿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并在双方认真磋商的基础上签订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最佳效益。并于20xx年2月26日前将结对帮扶名单、工作方案和帮扶协议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备案,电子版发送至邮箱:thjchjy@126.com。结对帮扶活动原则上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本期结对帮扶时间为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帮扶期满后,视工作情况进行调整,重新确定帮扶对象和时限,依次循环。

  (三)加强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幼儿园帮扶活动开展情况将作为省市县级幼儿园创建、复验和幼儿园表彰的重要依据,年底对将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在适当时候召开现场会,交流展示结对帮扶成果,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加强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途径及时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对于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总结上报。以便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促进全县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开展。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 5

  留守儿童问题背后是中国农民问题,反映出社会对农民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关爱留守儿童,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甚至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儿童因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等等,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家庭教育,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方面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关爱。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疏导,学业上辅导,言行上引导,生活上帮助,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精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为留受儿童营造健康、*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活动主题

  “为爱向导,为心安家”,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留守儿童。

  二、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真情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将针对XX市“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困难和情感、心理问题,让他们得以快乐健康地生活和成长。

  三、方案亮点

  主要对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回访和调研,包括对个案的回访以及调研留守儿童的法律对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的帮扶活动,并通过媒体宣传、企业赞助、爱心义卖等活动来为当地留守儿童筹集助学基金。从“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教育状况以及心理情感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给予全面的帮扶。尤其对于父母长时间不在家的儿童,给予更多帮助。

  四、参与群体、人数及活动时间

  十名心理咨询师,并根据队伍需要从中选拔一名本地志愿者,加上指导老师,人数在12人。

  活动时间:20xx年暑期或寒假

  五、主要任务目标

  根据目前在校困难留守儿童实际情况,结对帮扶活动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惯差。

  2、生活失助。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缺乏照顾,生活水*低。

  3、心理失衡。部分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缺乏正确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

  4、亲情失落。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强烈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性格自卑。

  5、安全失保。留守儿童缺少亲人照料,自护意识淡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六、具体步骤

  (1)实践队确定服务地区地点,明确出行路线,并着手开始联系,考察。

  (2)召开会议,商讨策划本期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方案,确定主题,确定具体实践方向及流程,拟订总体方案。

  (3)确定人员,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并进行分组(必要时需分头行动)。让队员们相互熟悉,了解队员彼此的特点与优势,宣传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初步确定各队员的分工职责。对所有的队员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出行安全意识,提高危险防范意识,学*暑期社会实践需要掌握的一定知识和技能。

  (4)经成员集体讨论后拟订问卷调查并打印。

  (5)联系当地部门、新闻媒体、村委会、企业等,向他们简述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及具体安排,争取得到他们的最大支持,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6)联系当地的医疗机构,为实践中的一项“给留守儿童进行爱心体检”的活动做准备。

  (7)经费预算(包括车费、实践期间的住宿费、伙食费、问卷调查打印费等等)。

  (8)准备一些备用药品。

  (9)以上8问题都准备好后,在进行具体的活动出发安排。

  七、活动总结

  完成实践课题成果(调查报告、论文等)、团队总结报告,个人小结、感想等、整理调研报告、帮扶方案、个案报告、整理照片汇编相册、制作反映社会实践过程的ppt展示文稿,编辑DV短片、整理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

  八、活动要求

  由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地域宽广、持续时间较长、所处环境复杂,为了保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安全开展成为社会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

  1、实践团队在社会实践的全程中,要始终牢固安全思想。团队成员间要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相互帮助和安全建议;团队成员要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要保证相互间联系畅通。

  2、领队应了解每名队员每天的活动情况,返回时,领队应确保每名队员都安全返回。遇到意外事故应沉着冷静,听从领队老师和领队的指挥,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采取正当合理手段加以解决。

  3、在实践活动中要求每位实践队员都有具体、详尽的文字材料记录实践生活,尽量要保存体现现实实践活动的图片资料。

  4、在活动同时,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要做好团队实践活动日志,简要记录每天活动内容;要认真完成实践活动计划中拟定的实践课题,争取多为当地做实事、谋实利。

  5、在实践期间,严格执行组织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规定,遵守实践地的法律法规及风俗*惯。

  6、实践团队出发前应再次与实践地取得联系,确保所有安排(如食宿交通等)都已妥当;同时必须办理好在实践地活动所需的必要证件和证明。团队成员乘车时应保持秩序,上下车辆(火车、汽车等)时不要拥挤,不要乘坐非法运营的长途客运车辆。

  7、团队所有成员必须在征得家人同意后方可在申请书上签字,不得自作主张。同时,立项申报时在计划中应明确考虑可能遇到的突**况及解决措施。

  8、对于因为个人不注意日常安全而引起的事故,一切后果均由个人承担。

  九、预期效果

  1、将”留守儿童”整个活动较去年进一步延伸下去,并在这基础上开拓创新,深化活动。用双手传递真情,让爱心构筑和谐,让留守儿童及广大市民感觉到我们的真诚。

  2、我们自己的队员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个新的认识。

  十、注意事项

  1、在招募队员时,充分考虑队伍构成质量,务必保证活动能起到实际效果,保证能有质量较高的调研成果。

  2、实践队在进入服务地前,要及时与当地部门、媒体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在活动期间,要将调研和服务相结合,队员要分工明确以保证效果。

  3、实践队临行前,检查生活必需品是否齐备,衣物、洗漱用具、防晒驱虫用品、雨具、药品等。行李压缩打包,精简为宜。注意保管好财物,最好不要携带贵重物品,谨防偷盗。集体行动,队员间相互关心帮助,要有协作精神。

  4、慎重选择旅舍,安全、卫生,且少花银两为宜,推荐:企事业单位的招待所、高校留宿处。注意保证睡眠充分,按时作息。

  5、实践队伍在进行调研时要找好对象,包括当地的“留守儿童”、当地负责“留守儿童”问题的部门、当地群众等。调研、服务对象选择要根据队伍的实际情况,以达到最好效果为基准。

  6、实践队伍在调研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进行细致、全面的走访,在调研论文写作前要有调研计划,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状况及对策、学*教育状况及对策、品行教育及对策、心理教育状况及对策、家庭教育状况及对策(隔代教育)、社会教育状况及对策(社会化制度建设)等研究方向中的一个或几个来开展调研和研究,同时鼓励学生寻找更新的研究方向。

  7、实践队伍调研、服务结束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总结,尤其是要马上着手进行调研论文、个案报告、帮扶方案的写作并制作DV短片、相册。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完成各项任务。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1)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10篇)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1

  一。体育教学工作

  1、加强学*,更新观念。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县教育局20年体卫艺计划,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学*体育课程标准,加大对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的力度。

  2、深入探索,成立课题。

  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以体育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规范常规,注重实效。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目标,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从认真备课、设计教案、抓好教学常规入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保护措施,以科学锻炼身体为思想指南,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

  二。学校群体工作

  1、体育教研组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要认真制定出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各项计划,对所订计划的执行情况要有检查、有总结。

  2、抓好学校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做到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在确保学生活动开展的同时,要强调安全教育。

  3、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县教育局20年体卫艺计划,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使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入,成为学生乐于参与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4、进行新广播操比赛,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要精心组织新广播操比赛,做到隆重、和谐、快乐、健康,使广大师生都能会做新操,能做好每一节新操。

  三。竞赛训练工作

  1、抓住重点。

  组建好比赛队伍,抓紧训练,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2、统一布局。

  体育组除认真抓好田径队的训练外,积极思考开设其它项目,便于统一布局,更好的抓好薄弱项目的训练,力争几年中取得好成绩。

  3、梯队建设。

  体育组在做好体育台帐资料之外,还将继续抓好运动队梯队衔接训练,并重视运动员训练档案的收集,梯队衔接工作,注重培养后备运动员。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构建家校共同体,架起家校同步教育的桥梁。为进一步规范家校共同体建设,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构建家校共同体,执行《国家十年发展纲要》,尊重教育理论和规律。通过“家长会”、“家长学堂”、“家长协会”、“家教咨询”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学校教育、提升家教水*、克服家校矛盾、营建良好的家校教育氛围,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和高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建设: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贾旷

  副组长:林锡宇、马明东

  成员:臧传发、王昉、刘洪肃、陈大龙、焦东兴、李起、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大龙兼任,负责组织家校共同日常工作开展。

  2、部门职责:政教处负责德育方面,教务处负责教学方面,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办公室负责舆论宣传,教科室负责调研、指导活动开展,并进行督查、评价,年级组负责组织落实。

  3、由各班主任担任家校联络员和教导员,负责日常来访家长的接待和咨询,并通过校信通与家长保持联系。

  4、特聘家教咨询师(或由心理咨询师兼任),负责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

  5、分年级成立家长理事会。邀请有家教经验、热心家教工作的家长代表参与家校共同体建设,负责收集家教信息、献计献策、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筹建规划:

  1、开设家长学堂,周末开放,供家长集中学*交流使用。

  (1)配置电脑和音像设备,收集、下载、播放家教讲座影像和家教电子图书。

  (2)内设家教阅览室,订购一些家教方面的'的报纸、杂志、书籍等。

  (3)配置桌椅、饮水机。

  (4)地点建议设在教科室东(三楼会议室)。

  2、分年级设家长接待室,由年级组班主任专门接待来访家长(避免班主任在办公室接待家长影响其他老师办公),配置椅子、饮水机。

  3、学校专门设家教咨询室或分年级与家长接待室合一(也可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一),为特殊学生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配置椅子、饮水机。

  4、召开筹备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上岗培训。

  四、活动安排:

  1、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会议),由各年级组负责组织。

  2、每周日开放家长学堂和家教阅览室,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为家长提供优秀家教视频和电子图书的复制下载服务。

  3、开辟“淮滨高中家教大讲堂”,播放系列专家讲座视频,为广大家长提供便利服务,普及家教知识,扩大社会影响。

  4、*时由各班主任负责接待家长来访,提供咨询服务。班主任可结合本班实际,自主开展主题家教活动。

  5、特殊家教咨询,由班主任推荐、年级主任审批、家教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

  6、利用校园网和校信通*台,开辟家教专栏,交流家教经验,宣传家教新理念,加强家校联系。

  7、配合家长理事会进行家教问卷调研,召开专题讨论会。

  五、管理评价:

  1、各年级组要将家校共同体建设列入学年度总体工作计划,每次活动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每学期写出专题总结材料报给教科室。

  2、每学期对家教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年级组)和个人(领导成员、班主任、咨询师、模范家长等)进行表彰。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xx〕14号)《**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贵阳市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行动纲要(20xx—20xx)》《开阳县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开阳县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际,通过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让每个孩子享有公*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根据全县教研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学区内联合,校际及学科互动,内联外引,共同研究”的教研共同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研共同体植根于学区、学校、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学区学校自主合作,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提质,共同发展。

  (二)共同性原则。

  教研共同体以县直优质校为教研引领、以学区中心校为教研基地,为学区学校及教师提供教研*台和发展空间,对学区进行教研辐射、带动、引领,促进教研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共同发展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制订《教研共同体实施考核细则》,以教研督导考核制度化促进教研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学校教研管理,确保教研扎实有效开展。

  (四)协作性原则。

  以教培中心为组织纽带,加强协调联系,探寻教研载体,推进教研共同体发展。加强县校协作、学区协作、校际协作、学科协作,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共建、共享、示范、引领,促进共同发展。

  (五)开放性原则。

  共同体内学校相互开放课堂、集体教研,相互学*借鉴,共享教育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放吸收,促进开放发展。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建立学区教研共同体。

  推动学校教研机制建设,使教研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促进区际、校际、学科共建、共享、示范、引领,提升教研工作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扩大名师资源,深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教学研究,学段衔接的研究,适应新中考、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全县各学段教育教学水*和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扎实深入做好教研服务。

  教育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台。

  建立“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渠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完善教研体系。

  建立县级、学区、学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形成“学校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典型带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县教培中心及学区引领校、基地校加强对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指导和督查。

  1.搭建教研*台,多层次推进:联通市级教研*台、县级教研*台(教培中心、引领校)、学区教研*台(基地校、校本);促进教研共同体“点”(校本、基地校)、“线”(学科团队)、“面”(学区、全县)结合。

  2.创建教研载体,多形式教研:学区教研基地校建设;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乡村校“互加”项目建设; 教学技能展演(校本秀课、教学设计、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成果展示(课题、论文等)。

  3.开发教研资源,丰富教研内涵:内引,学区内发现和培育名师;充分调动县内“三名”教师、骨干教师资源。外联,聘请县外名师、专家为学区教师做讲座、上示范课。

  (二)加强教学教研指导。

  县教培中心加强对教研共同体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形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导“五位一体”教研模式。各学校将教研共同体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筑教科通[20xx]14号文件精神完善学校教研工作体系,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1.加强“教研基地校”建设,推动学区、学科教研常态化。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建成名副其实的教研基地和学科基地,培育学区名师,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

  2.引领校要制订教研引领规划和计划,组织共同体内外名师、骨干教师按计划在学区内做好教学展示、研讨和学术讲座,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示范、引领,使学区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3.学区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借助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契机,做好学校教研规划,扎实抓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强化校本教学研修。

  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拟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计划,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创新性,不断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能力和水*。学校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在研究学生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

  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区、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到学区讲授示范课、公开课,***备课、研讨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并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教研员联系点制度,组织教研员到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树立全面育人观。

  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培育劳动观念等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加强育人环节研究。

  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加强国家课程的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实施工作;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和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创新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方式,提升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推动建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五、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过程

  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组织领导,开阳县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县**教育督导办公室、教育科负责监督、考核。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9月

  开展全县各学段教师年龄结构、专业、课业结构、学校教研情况问卷调查,做出诊断和反馈报告。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会议,讨论学区教研共同体划分,对引领校、基地校教研职责进行说明,安排部署教研共同体学区活动。制定教研共同体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试行)

  对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对教研共同体方案进行解读。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计划。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20xx年目标考核。

  (三)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xx年8月后

  收集学校和教师对教研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一年来教研共同体取得的经验、成绩和亮点;也总结存在的不足,收集学校和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研共同体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立教研共同体长效机制,让教研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台。

  六、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教研共同体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县教育局成立全县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与职责,组织教研共同体工作指导、督导、考核。教研共同体引领校按县要求拟定学区教研共同体规划和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共同体教研;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学区教研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以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2.建立教研共同体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县**教育督导室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评估体系,重点督导评估教研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教研工作实绩等。学校需建立教师教研考核机制,将教研组、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绩效、目标考核、评优评先条件。用制度保障教研常态化、规范化、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县教育局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经费纳入师训经费预算,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工作经费,确保教研共同体推进。各学校也要把教研预算经费纳入学校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正常实施。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4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高品质建设“优学婺城·幸福城”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强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标准,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镇乡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

  2.坚持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共研、办学文化共生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3.坚持特色发展。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在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三、实施模式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的学校发展模式。本次确定城乡教育共体新增融合型、共建型两种模式。

  1.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

  2.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四、工作要求

  1.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与课堂记录)

  2.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年级组、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3.推进教共体教师交流。新组建的融合型教共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新组建的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省教育厅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复核)。

  五、政策保障

  1.突出党建引领。各共同体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联合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

  2.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落实经费保障。***门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支持教共体建设,保障教共体相关工作和建设经费。对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教共体,省级根据教育考核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中计算相关因素体现引导。

  4.推动师资流动。教育局按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大力推动“指导师”制度,指导乡村学校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5.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可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镇学校(校区)任教,视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镇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可结合实际,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6.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7.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各地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区域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5

  为深化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市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经研究,现就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率先高水*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发挥教共体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不*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市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有质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推进。组建跨层级、跨区域教育集团,实施“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有效破解教师流动、教师待遇和资源共享问题,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

  2、坚持共建共享。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教共体,推进区域内学校师资共用、学生共育、课堂共享、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3、坚持特色发展。推动教共体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研究探索教共体的办学规范、工作标准、运行机制,尊重教共体内学校办学个性,打造名校引领下各具特色的办学品牌。

  (三)目标任务。20xx年,全市教共体建设有新进展,各区、县(市)新增紧密型教育集团2个及以上,其中至少有1个是跨学段教育集团;新增名校办分校1所以上;新增一批结对学校,广泛开展合作式办学,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覆盖到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到20xx年,在原有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上形成一批以“学段打通、县域互通、师资流通、技术沟通、治理融通”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集团,全市参与教共体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达到60%,其中参与跨层级、跨区域一体化办学的中小学比例达到2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参与城乡共建型教共体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优质协调的教共体发展新模式。

  二、打造教育集团建设升级版

  (四)加强融合型教育集团建设。根据实际优化集团布局,推动更多集团创建成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加快实现主城区及其开发区中小学全覆盖。健全集团治理体系,按照“一个法人、多个校区”模式实行集团总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引领功能,实现师资安排、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基础条件、评价考核一体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育集团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和岗位设置标准,确保集团内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五)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名校要按照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跨区域吸纳学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支持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跨区域举办、承办或领办新校并组建教育集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的,经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由核心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市直高中实施跨层级组建教育集团的,由市教育局批准。

  (六)创新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机制。扩大学生教育选择,推进学生贯通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集团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跨学段办学模式。通过以优质学校领办分校组建跨学段教育集团,有效构建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的6年或9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属不同办学体制组建的跨学段教育集团,领办的分校要按规定实行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四独立”办学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核心学校领办负责制。

  三、创新合作办学新路径

  (七)建设强弱学校共建型教共体。各地要根据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指导所属优质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薄弱学校组建共建型教共体。互助教共体采取“1+N”方式,各成员单位在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优质学校向被帮扶学校派驻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在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质量评价、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被帮扶学校办学水*。

  (八)名校高起点领办新校。新办学校历史包袱少,群众期望值高,要加强品牌引领,选择合适的名校领办新校,通过选派管理团队、复制管理办法等方式,实现新校与名校之间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文化共建,实现新校高起点办出水*、办出特色。

  四、推动智慧教育新发展

  (九)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立完善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扎实开展网络学*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建设,20xx年区域内“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乡村小学、乡村初中受援率达到80%以上,合力打造城乡共享智慧教育的绍兴品牌。

  (十)提升网上教育水*。支持以核心学校为主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网络学*共同体。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鼓励名师“走网”、建立网上工作室。通过“名师公开课”“网上优课”“同步课堂”“微课学*包”等在线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合力提升教共体学校的教学水*。

  五、探索教共体建设新机制

  (十一)建立责任分解落实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共体建设的工作责任、运行机制、工作任务,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落实高起点办学的核心要素,把学科骨干、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质量考核等核心要素输入教共体学校。按照“早介入、早谋划、早宣传”要求,营造教共体办学氛围。

  (十二)建立干部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教育集团内刚**流和柔**流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任职改革,优化配置师资结构,公*安排交流岗位。对于融合型的教育集团,要实现集团内部师资统一调配,优秀干部教师刚性打通任职。对于其他类型的集团校区、城乡教共体等,实施柔**流任职,以名师工作室、派遣管理骨干、支教、搭建教科研*台、输入教育管理等方式提升校区的教育教学水*。

  (十三)完善教共体治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办学自**和内部管理权。集团成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绩效评价方案等由集团统一制定,设备资源、重大基建项目、重要活动由集团统筹,健全更加开放、科学的运行机制。深化教共体课程建设,建设优质共同课程和特色学校课程,推进教共体各学校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六、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市)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水*、发展短板和人民群众期盼,制订教共体建设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教共体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统筹协调抓好落实。绍兴市**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将教共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对区、县(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

  (十五)优化教师配置。各区、县(市)要在地方事业编制总量中加强对教育事业教师编制的倾斜。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教师编制总量和中小学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统筹考虑推动教共体建设,对教共体核心学校的内设机构、教师配备、高级岗位配置和领导职数进行科学核定,并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调配权;对在教共体建设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具体方案由县级机构编制、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门研究确定。

  (十六)加大投入保障。市、县两级财政要根据教共体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地可根据当地规定制定支教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激励政策,对承担支援任务的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经考核合格后给予一定激励,相关经费由属地保障。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6

  为深化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市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经研究,现就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率先高水*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发挥教共体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不*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科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市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有质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推进。组建跨层级、跨区域教育集团,实施“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共体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有效破解教师流动、教师待遇和资源共享问题,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

  2、坚持共建共享。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教共体,推进区域内学校师资共用、学生共育、课堂共享、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3、坚持特色发展。推动教共体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研究探索教共体的办学规范、工作标准、运行机制,尊重教共体内学校办学个性,打造名校引领下各具特色的办学品牌。

  (三)目标任务。20xx年,全市教共体建设有新进展,各区、县(市)新增紧密型教育集团2个及以上,其中至少有1个是跨学段教育集团;新增名校办分校1所以上;新增一批结对学校,广泛开展合作式办学,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覆盖到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到20xx年,在原有名校集团化办学基础上形成一批以“学段打通、县域互通、师资流通、技术沟通、治理融通”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集团,全市参与教共体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达到60%,其中参与跨层级、跨区域一体化办学的中小学比例达到2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参与城乡共建型教共体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优质协调的教共体发展新模式。

  二、打造教育集团建设升级版

  (四)加强融合型教育集团建设。根据实际优化集团布局,推动更多集团创建成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加快实现主城区及其开发区中小学全覆盖。健全集团治理体系,按照“一个法人、多个校区”模式实行集团总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核心学校的辐射引领功能,实现师资安排、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基础条件、评价考核一体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育集团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和岗位设置标准,确保集团内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五)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名校要按照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跨区域吸纳学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支持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跨区域举办、承办或领办新校并组建教育集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实施跨区域组建教育集团的,经学校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由核心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市教育局备案;市直高中实施跨层级组建教育集团的,由市教育局批准。

  (六)创新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机制。扩大学生教育选择,推进学生贯通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集团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跨学段办学模式。通过以优质学校领办分校组建跨学段教育集团,有效构建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的6年或9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属不同办学体制组建的跨学段教育集团,领办的分校要按规定实行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四独立”办学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核心学校领办负责制。

  三、创新合作办学新路径

  (七)建设强弱学校共建型教共体。各地要根据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指导所属优质中小学与乡镇中小学、薄弱学校组建共建型教共体。互助教共体采取“1+N”方式,各成员单位在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优质学校向被帮扶学校派驻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在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质量评价、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被帮扶学校办学水*。

  (八)名校高起点领办新校。新办学校历史包袱少,群众期望值高,要加强品牌引领,选择合适的名校领办新校,通过选派管理团队、复制管理办法等方式,实现新校与名校之间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文化共建,实现新校高起点办出水*、办出特色。

  四、推动智慧教育新发展

  (九)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立完善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扎实开展网络学*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建设,20xx年区域内“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乡村小学、乡村初中受援率达到80%以上,合力打造城乡共享智慧教育的绍兴品牌。

  (十)提升网上教育水*。支持以核心学校为主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构建网络学*共同体。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鼓励名师“走网”、建立网上工作室。通过“名师公开课”“网上优课”“同步课堂”“微课学*包”等在线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合力提升教共体学校的教学水*。

  五、探索教共体建设新机制

  (十一)建立责任分解落实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共体建设的工作责任、运行机制、工作任务,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落实高起点办学的核心要素,把学科骨干、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质量考核等核心要素输入教共体学校。按照“早介入、早谋划、早宣传”要求,营造教共体办学氛围。

  (十二)建立干部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教育集团内刚**流和柔**流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任职改革,优化配置师资结构,公*安排交流岗位。对于融合型的教育集团,要实现集团内部师资统一调配,优秀干部教师刚性打通任职。对于其他类型的集团校区、城乡教共体等,实施柔**流任职,以名师工作室、派遣管理骨干、支教、搭建教科研*台、输入教育管理等方式提升校区的教育教学水*。

  (十三)完善教共体治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办学自**和内部管理权。集团成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绩效评价方案等由集团统一制定,设备资源、重大基建项目、重要活动由集团统筹,健全更加开放、科学的运行机制。深化教共体课程建设,建设优质共同课程和特色学校课程,推进教共体各学校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六、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市)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水*、发展短板和人民群众期盼,制订教共体建设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教共体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统筹协调抓好落实。绍兴市**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将教共体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对区、县(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

  (十五)优化教师配置。各区、县(市)要在地方事业编制总量中加强对教育事业教师编制的倾斜。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教师编制总量和中小学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统筹考虑推动教共体建设,对教共体核心学校的内设机构、教师配备、高级岗位配置和领导职数进行科学核定,并赋予教共体核心学校更多调配权;对在教共体建设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具体方案由县级机构编制、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门研究确定。

  (十六)加大投入保障。市、县两级财政要根据教共体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地可根据当地规定制定支教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激励政策,对承担支援任务的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经考核合格后给予一定激励,相关经费由属地保障。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7

  一、活动主题

  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课堂教学,关注心理健康,服务乡村教育。

  二、活动形式

  以名师公开课为教学案例,组织参训教师深度研讨交流,提炼生成集体智慧,促进乡村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名师引领学科建设,面向农村初中、小学教师开展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展示有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学术引领和名师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乡村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全面提升。小学段公共课为少先队活动,在培训时段内每周二下午以“课例+讲座”形式开展;初中学段公共课以师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在培训时段内每周六上午以“讲座+交流”形式开展。

  1、示范课:通过名师上示范课,直观地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

  2、课例+说课:专家报告,激活思路,创新方法,实现有效培训。

  3、反思+交流:通过专家点评、互动交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时间、地点

  12月16日—-19日 地点:陈仓初中

  12月15日—- 17日 地点:陈仓天悦小学

  四、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东岗

  副组长:祁宗礼 张 妮

  成 员:尉利军 巨维刚  罗宏利 史丽芳 郭周锋

  职 责:全面负责陈仓区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日常事务协调管理工作。

  (二)工作小组:

  1、协调联络组:

  由陈仓初中、天悦小学每学科各安排一名教师负责。

  职 责:

  (1)做好培训会场的卫生保洁和场地布置工作。

  (2)全程参与,积极协调,并协助参训教师考勤管理工作。

  2、教学服务组:

  陈仓初中、天悦小学指派专人负责。

  主要职责:

  ⑴负责上课学生的调配、接送、组织与管理(每节课安排20名学生)。

  ⑵负责授课所需的多媒体、麦克风等教学设施的提供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3、技术保障组:

  区电教中心负责

  职责:全程摄像。

  4、后勤服务组:

  由人事股、进校、陈仓初中、天悦小学协调安排。

  主要职责:

  (1)学校制作好横幅、电子字幕、版面宣传,并协调摆放好会场桌牌。

  (2)学校校容校貌整洁、干净、美观,文化氛围浓厚。

  (3)学生穿校服,教师着正装,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展示师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4)学校安排好授课教室(能容纳100-120人)的卫生打扫以及讲师团等来人的休息安排。

  (5)学校组织好车辆停放,并做好饮用水供应。

  (6)积极协调做好 陈仓区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讲师团成员的接待及用餐。

  五、具体活动内容:

  (一)12月16日—19日 地点:陈仓初中

  12月16日:英语( 50 人);

  12月17日:语文( 50 人);

  12月18日:数学( 50人);

  12月19日:语、数、英全员参与( 150人)

  (每天上午九点开始,第一节:9:00—9:45;第二节:9:55—10:40;第三节:10:50—11:35;下午14:00—17:00为点评与研讨交流时间)

  (二)12月15日——17日 地点:天悦小学

  12月15日:语、数全员参与( 120 人)

  12月16日:数学( 60 人 )

  12月17日:语文 ( 60 人)

  (每天上午九点开始,第一节:9:00—9:40;第二节:9:50—10:30;第三节:10:40—11:20;下午14:00—17:00为点评与研讨交流时间)

  六、几点要求

  1、各镇(街)校要高度重视,专人负责,认真落实,按照前期上报参训教师信息,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各工作小组成员要提高认识,充分准备,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培训期间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各培训管理人员要注意了解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并妥善解决。

  4、各参训教师应自觉遵守培训纪律、服从管理。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和缺课,上课期间不交头接耳和接打电话。

  5、培训实行签到制,签到时间为开课前半小时,未签到或不按时参加者不计学时学分。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县直:中小学、特教学校、幼儿园

  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和县社会事务局相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具体推进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县直学校和幼儿园,与经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一所或多所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并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二)明确支教人员。县直学校和幼儿园遴选管理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人员为支教人员,支教人员名单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名额分配采取N+2的方式,N是上年各单位分配的副高名额。N+2为各单位最高限额,具体人数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并按照文件要求报备。

  (三)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期限一年(两个学期),课时满80以上。支教形式主要通过上课(授课课时不少60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听课、说课、组织教育教研活动等方式,对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进行支教。支教活动组织开展情况通过资料、影像等方式留存,并填写支教人员工作量化表,通过受援学校和幼儿园及县教育局认定,一般按课时计算,上课、听课、说课为同等课时,教研活动每半天按3课时计算,每学期汇总一次,汇总时按照授课顺序将每节课的教案、听课记录、说课稿、教研记录等手写文字资料存档,汇总后,由受教学校和乡镇负责人确认并签字,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四)支教工作认定和表彰。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每年对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认定“一年支教经历”人员,并作为参评高级职称的资历条件。评比优秀支教集体和人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并将支教经历作为推荐县级及以上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

  四、实施保障

  (一)高度重视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认真负责,周密配合,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二)县直学校(幼儿园)要把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强化保障,注重实效,严禁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切实做到与帮扶对象之间同促进、同提高、同发展。

  (三)县教育局、县社会事务局相关责任科室要紧密配合,周密安排,加强管理,以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 同体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9

  为贯彻落实20xx年省**民生实事任务要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和《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奉教〔20xx〕9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原有的小学5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初中4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新确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12对24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区教育局教共体建设领导工作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段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布局,领导和指导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组长:周永龙

  副组长:陈鲁焕

  成员:各科室科长、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义务段中小学校长(或**)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普教科,王锡权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

  略

  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要点

  A、共建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

  (二)组织模式。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县管校聘”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优化支持措施、细化捆绑考核要求,保障教共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

  B、融合型教共体

  (一)基本定位。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

  (二)组织模式。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融合型教共体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

  (三)主要建设内容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实现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四)政策保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共体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规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

  四、做好教共体发展五篇文章

  (一)领导核心建设文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负责教共体的宏观事项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校校长作为教共体总校长,全面负责教共体的组织运作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推动,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建共享*台,促进教共体内各校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各成员校校长作为独立法人全权负责本校所有事务,根据教共体相关制度履行成员校义务,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教共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实行轮值制,每年由1所学校负责,定期开展教共体内各项交流研讨活动。

  (二)教师发展文章。目前,城乡学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软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城乡学校教共体要打破原来单纯以校为单位的师资力量壁垒,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教共体。根据教共体建设需要,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一是更广泛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名优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共体的优质资源,优先在教共体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完善支教挂职制度。在现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师优先安排到成员校支教,成员校的新教师优先安排到核心校挂职锻炼,从而在共同愿景下,实现教师的柔性流动,整体提升教共体内部师资水*。

  (三)学生发展文章。教共体要将学生发展纳入整体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学*,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一是学*交流。通过组织学*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学*体会等途径,架构同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二是活动交流。利用教共体内各校组织运动会、迎新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机会,互派学生参加,加强联系与融合,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三是结对交流。核心校与成员校结成年级对子、班级对子,在年级组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学生之间结成助学对子、帮困对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四)教研科研文章。建立和完善教共体科研、教研机制,通过紧密型科研、教研团队与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整合教共体所属学校的名师、骨干等资源成立教共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不想搞、无法搞、搞不好等现实问题。

  (五)捆绑考核文章。为防止教共体学校发展“两张皮”,需要建立捆绑考核机制,使所有教共体学校捏紧一个拳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既“貌合”又“神聚”。捆绑考核可以采用“按照比例、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如: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绩以核心校考核成绩的80%与成员校成绩的20%构成,成员校的考核成绩以核心校成绩的20%与本校成绩的80%构成。往后,视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实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

  五、深入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规范完善,统筹安排(20xx年7月-8月)

  总结梳理当前教共体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教共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遴选适合教共体建设条件的核心校或校区。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成立机构,建章立制(20xx年9月-10月)

  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建立联*会议制度,由核心校校长(或**)担任理事长,其他成员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负责指导教共体内各项制度的制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实施推进,精细管理(20xx年10月起)

  各校区认真执行教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依据学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跟踪调研,评估指导(20xx年5月前)

  区教育局对教共体建设进行调研,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入发展。

  (五)提炼经验,总结推广(20xx年-20xx年)

  加强过程评估,发挥诊断功能。组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共体建设配套政策,促进教共体整合纳新,不断扩大教共体建设覆盖面。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10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高品质建设“优学婺城·幸福城”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强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标准,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镇乡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

  2.坚持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共研、办学文化共生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3.坚持特色发展。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在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三、实施模式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的学校发展模式。本次确定城乡教育共体新增融合型、共建型两种模式。

  1.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

  2.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四、工作要求

  1.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与课堂记录)

  2.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年级组、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3.推进教共体教师交流。新组建的融合型教共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新组建的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省教育厅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复核)。

  五、政策保障

  1.突出党建引领。各共同体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联合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

  2.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落实经费保障。***门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支持教共体建设,保障教共体相关工作和建设经费。对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教共体,省级根据教育考核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中计算相关因素体现引导。

  4.推动师资流动。教育局按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大力推动“指导师”制度,指导乡村学校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5.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可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镇学校(校区)任教,视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镇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

  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可结合实际,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6.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7.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各地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区域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2)

——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合集五篇

  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1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2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3

  为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优势、信息优势,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发展,根据临渭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实验小学校情及三张镇、孝义镇1所学校的现状与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区局精神,发挥核心校实验小学优质教育资的辐射作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整合城乡教育资,在共同体内实行共享管理经验、助推教师成长、探索考核评价等新机制。通过理念更新、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特色创建、轮岗任教等方式,实现“理念共享、资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临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

  总负责:

  组长:

  副组长:

  领导机构下设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三、主要目标

  1、互相融合,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帮助孝义镇中心校和三张镇中心校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科学学校制度,改善教师培训方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任务驱动,落实城乡帮扶责任。主要通过“四会”即开展联*会、组织专题会、召开现场会、举行汇报会明确责任。

  3、依托活动,开展相关帮扶工作。以“标研读”为主线,举行集中教研活动、科研知识讲座、题指导、师徒结对、业务竞赛等活动,形成“学*、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研修氛围。

  4、积极探索,遵循“五共五联”原则。即示范榜样共引、教育管理共济,教育资共享,教育问题共研,教育发展共进;城乡学校联谊、教学研究联动、教学质量联抓、教师培训联办、亮色孵化联手,真正打造成均衡联动发展共同体,互补短板,互长优势,共生共长,共同发展。

  四、具体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原则上不要随意调换,但因为实际工作原因,所以安排的时间可以根据受援学校和我校工作进行微调,调换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2、涉及内容:备、上、班级管理、作业布置、德育主题、班队会、少先队程、捐书捐衣、关爱留守、管理人员跟岗学*等形式和内容不限。

  3、活动形式:跟岗学*、集中培训、送培到点

  4、资料呈现:活动方案、活动简报、活动总结、照片、活动记录表过程性资料

  5、装订顺序:

  封面——目录——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具体安排——活动简报——过程性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听感受、听评表等)——照片(档里面横版粘贴10张,每两张放在一个档)——活动小结——所有手写的资料原。备注:参加活动的感受(人人一份,每份不少于一张半)

  6、强调说明:每次活动都是以日期+活动主题命名,里面是:一个档(排好的册子)、一个照片包(原图照片多角度10张)、一个包(执教内容或者报告内容)。

  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4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 5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243号)精神,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现就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让乡村孩子就*“上好学”,促进我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协作型三种模式教共体,实现教共体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基本原则

  (一)共享优质资源的原则。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共体,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 帮扶和就*组合的原则。将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成教共体,通过组建将方便教共体内理念提升、教师交流、教学研讨、学生互动等活动。

  (三)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原则。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有效推进所有成员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共同发展。

  (四)数字赋能的原则。立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我省全面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全新基础,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台,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

  四、组建模式

  (一) 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核心校发挥协调、统筹成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成员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成员校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各成员校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设置一个校党总支、多个成员校党支部,由党总支总协调党建工作,党员数达不到50人以上,多个支部成立党建联盟,一个核心校负责多个成员校党建联盟的总协调工作。

  (二) 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三) 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协作型教共体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学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

  五、组建方案

  (一)组建方案

  1.“融合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坑西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大济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城东小学教共体。

  2.“共建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二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二中(核心校)、黄田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二中教共体。

  组建庆元三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三中(核心校)、竹口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三中教共体。

  组建菊隆中学教育集团,由菊隆中学(核心校)、蔚文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菊隆中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举水乡小(成员校)、竹口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二小(核心校)、蔚文学校小学部(成员校)、江根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江滨小学教育集团,由江滨小学(核心校)、淤上乡小(成员校)、黄田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江滨小学教共体。

  组建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五大堡乡小(成员校)、荷地镇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共体。

  组建屏都小学教育集团,由屏都小学(核心校)、安南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屏都小学教共体。

  组建五都小学教育集团,由五都小学(核心校)、隆宫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五都小学教共体。

  3.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县外的按省市要求建设,县内未安排此类别建设。

  六、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等教学资源。开学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同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县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县教育局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现场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推进教共体办学工作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科、教育督导服务中心、学校建设和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科室负责人和教共体核心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共体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教共体办学工作。各教共体核心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教共体办学工作。核心校领导成员校,核心校向教育局负责,成员校向核心校负责。

  (二)突出党建引领。各教共体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党建联盟,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协作型教共体可协同开展党建活动。

  (三)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由1名校长负总责;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校级班子职数可按合并前各校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及中层职数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应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协作型教共体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模式,指导开展学校德育、教学、党建、后勤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局将加大对各教共体办成现代化学校建设、现代技术装备、教科研、小班化教育等扶持力度,并根据教共体的办学规模、活动情况、办学成效等因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一定的经费,对为教共体建设与管理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共体核心校长和成员校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

  (五)推动师资流动。按“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师常驻成员校任教;协作型教共体根据学科要求,指派一定数量老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各教共体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村学校(校区)任教,视同乡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村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室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七)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八)强化督导考核。教育局负责对我县教共体建设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制订完善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每学年末对每个教共体进行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考核采用核心校与成员校捆绑考核的形式,考核结果既作为对教共体及核心校长、成员校负责人奖励的依据,又纳入对各学校评先评优、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奖励分配的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要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3)

——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优选【五】份

  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1

  为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和《自治区人民**脱贫攻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教育公*,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逐步缩小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之间办学水*差距,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确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桂教基教〔20xx〕3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以优补差、以强带弱,传输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效提高各校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各校办学水*和质量,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

  二、结对帮扶安排

  (一)中学

  沙埠中学:那彭中学久隆中学:康熙岭中学

  黄屋屯中学:丽光学校那思中学:尖山中学

  那丽中学:大番坡学校

  (二)小学(幼儿园)实行城乡结对帮扶

  每所城区小学(幼儿园)分别与1至2个乡镇中心小学(幼儿园)结对,每个乡镇重点扶持1至2所村级小学。

  钦州市实验小学:丽光学校、大番坡学校

  钦州市人和小学:那彭镇中心小学

  钦州市白石湖小学:久隆镇中心小学

  钦州市第一小学:康熙岭镇中心小学

  钦州市第二小学:黄屋屯镇中心小学

  钦州市第三、十小学:沙埠镇中心小学、尖山镇中心小学

  钦州市第四小学:那丽镇中心小学

  钦州市第五小学:那思镇中心小学

  钦州市幼儿园:那丽镇中心幼儿园、大番坡镇中心幼儿园

  钦南区第一幼儿园:康熙岭镇中心幼儿园、黄屋屯镇中心幼儿园

  三、结对帮扶工作主要内容

  (一)各校要充分调查研究结对学校的校情、教情、学情,找准办学的优势与困惑,协助制定结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学年、学期工作计划。

  (二)做好先进教育理念、信息资料的传输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各校要通过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为结对帮扶学校送去精神食粮,每学期要派出具有学校、班级管理经验的人员到结对学校指导学*学校管理工作,每学期不少于3次。

  (三)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结对学校要携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到结对学校开展集体活动2次以上,集体活动形式以听课、上示范课、举办讲座、参加教研活动为主。每学期互派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学科1人以上),指导结对学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交流学*课改经验,每学期不少于10天。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帮扶。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学校特色,交流经验。

  (五)组织优秀学生与结对学校的学生结对帮扶。在思想、学*、生活方面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手拉手”、“一帮一”等活动,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六)要充分发挥结对学校双方的积极性。各校要主动与结对学校联系、沟通,组织安排好各项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注重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七)城区小学(幼儿园)要积极为结对学校筹措图书、仪器、文体器材、桌凳、信息技术设备等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

  (八)创造性地开展其它形式的帮扶活动。

  (九)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重点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10月15日前,区教育局组织制定《钦南区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二)结对签约阶段。20xx年11月15日前,各结对帮扶学校按照“一对帮扶一精准方案”、“一问题一对策”原则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签订五年结对帮扶协议(20xx—20xx年),商定帮扶工作内容,制定具体的结对帮扶方案,全面启动结对帮扶工作。并将相关帮扶协议、方案报交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备案。

  (三)深入实施阶段。20xx年前,区教育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深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各结对学校根据帮扶协议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五、工作措施

  各校要充分认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结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突出成效。

  (一)成立钦南区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名单见附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办公室主任由傅明兼任。各结对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保结对帮扶工作顺利进行。

  (二)认真制订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每学期初,各结对学校根据帮扶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确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活动重点,制订实施方案,且根据方案制订出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计划及活动安排表,并报交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备案。

  (三)加强工作督查。区教育局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将予以全区通报批评,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认真做好总结提高工作。各结对学校要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成效、有记载、有档案材料。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认真总结,分析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办法对策,书面总结报钦南区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2

  一、精心谋划,科学制定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方案

  1.加强统筹谋划。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各地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提高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的重要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到20xx年底,全省确保20%、争取3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到20xx年底,争取全省不低于7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到20xx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各州、市要认真总结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依据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确定每个县、市、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工作目标、年度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有关部门要为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资金、人员、政策等保障。要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在保持稳中求进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对规划进度作适当优化和调整。

  3.强化县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逐县摸底,全面、准确掌握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4个方面基本情况,健全硬件投入、设施设备定期更新等机制,制定责任到人的整改方案和措施。

  二、创新方式,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4.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空间布局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校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各级**将教育部门纳入同级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有关部门应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依法落实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标准化学校有关规定。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强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

  5.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台账,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通盘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推动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和班额、校额达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有效途径,努力推动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

  6.推行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优势和优质品牌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学区学校间优势互补,增强薄弱学校造血机能,整体提升办学质量。以教师科学配置为基础、教学质量为核心、教育评价为牵引,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完善“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帮扶机制。

  三、完善机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水*

  7.完善控辍保学常态化工作机制。压实控辍保学“双线四级”责任,落实各级**及有关部门、学校和村组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责任机制,推动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充分利用云南省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动态管理系统、**救助*台等,认真落实控辍保学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无遗漏,确保辍学学生“劝得回”。健全普职融合等安置保学和应助尽助救助机制,确保劝返学生稳得住、有出路。健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提升学校吸引力,确保劝返学生“学得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控辍保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未成年犯义务教育保障工作。

  8.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加快推进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以**购买民办学位方式入学就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保护机制,优先保障寄宿需求,畅通亲子沟通交流渠道,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9.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和教育质量。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健全面向视力、听力、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等各类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大对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为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专职兼职教师。

  四、深化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10.改进义务教育评价。开展**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评价、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等,切实扭转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导向,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和活力。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适时推进省域自主性监测,建立反馈整改机制。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述评有关制度,将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学业述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内容。

  11.大力推进智慧教育。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智能化改造,普及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实训室、智能图书馆等智能学*空间和学*终端。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台,加快建设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以数字课堂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示范课程,建成服务全省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台。探索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提升区域间、城乡间以及校际间的教学管理水*。

  12.提升教育治理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入学全覆盖政策。实施阳光均衡分班,均衡配备师资,严禁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探索统筹校内外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及模式。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落实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学校章程建设。探索推进学生上学放学路径规划和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治理改造等工作。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依法依规处置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五、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3.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监测,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进校园,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创新劳动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筛查评估、早期识别与干预机制。

  14.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对学*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规范课堂教学,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深度、全员参与。注重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学向教育拓展,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健全教学评价制度,注重评估与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15.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完善省、州市、县、学校四级教研体系,推进省、州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建设,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职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增强教研工作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效能。

  六、夯实基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6.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加快推动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深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各县、市、区统筹教师资源,按照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以及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等核心指标,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推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持续加大思政、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教师的配备和培养力度。

  17.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项目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地区、“三区三州”有关地区倾斜。加强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和“三科”统编教材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中小学10%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18.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均工资收入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均工资收入水*。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推动各地为乡村教师提供稳定性住房。实施集中连片地区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政策。绩效工资核定向乡村小规模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学校倾斜,内部分配向班主任和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倾斜。对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和社会事务进校园进行统筹规范,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对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乡村教师予以奖励,鼓励各地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七、压实责任,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织领导

  19.强化主体责任。各级**要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各级**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工作机制,明确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应责任。各级**每年至少要听取1次义务教育工作汇报,建立健全有关奖惩制度。

  20.强化经费保障。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严格落实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建设,加大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投入。

  21.强化督导评估。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各地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义务教育年度巩固情况监测制度,通过调研评估、指标监测等方式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县开展实地评估和指导,对达到标准要求的县、市、区适时申请国家认定。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不按期完成创建任务的地区和创建后出现工作滑坡的州、市、县、区进行约谈或问责。各州、市人民**要健全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手段,通过全程监测、动态监控、过程督导等,加强对创建县和规划县的督促指导。

  22.强化激励机制。对在20xx年及以前年度主动申请接受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的县、市、区,省级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每年组织1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讨观摩活动,推介宣传典型经验做法。

  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3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 展现精彩 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主导、统筹规划,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均衡下沉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建设和发展“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逐步改造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工作目标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实现县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医共体建设试点,整体完善医共体服务体系,使我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逐步建成。

  三、基本原则

  (一)**主导,统筹规划。强化**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根据我县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投入渠道、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等“七不变”的前提下,实施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目录、采购配送、诊疗标准、医保支付、医防融合、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十统一”管理,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共体内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和基本医疗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方便群众就*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组建和管理

  (一)组建县医共体

  以县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组建郯城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保留原名称,加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某某分院牌子。核心单位与成员单位形成“责权统一、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

  (二)建立医共体管理体系

  1.统一人事管理。县医共体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由医共体按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范畴统筹使用,原则上可横向、不纵向统筹。医共体内全部实行岗位聘用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有人员按原人事规定管理,新进人员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报县委编办备案。完善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疗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必须按规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服务1年。鼓励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和管理水*。

  2.统一财务管理。组建县医共体财务核算中心,单独设立集团专户、专账,在现行财政投入政策、渠道和补偿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财政投入资金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统一支付使用。医共体设立固定资产专账,分别建立台账,实行统一管理。各单位诊疗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由医共体核心单位根据业务需求统一调配使用。

  3.统一药品目录。医共体内统一药品医保报销目录、统一价格。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遴选的药品范围全部下沉基层,加强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制定长处方、延伸处方实施方案,明确处方病种和药品目录,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完善。

  4.统一采购配送。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落实以省为单位的集中采购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医共体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台,对中标结果执行满1年以上的公开招标药品进行集中议价采购。各成员单位所需药械由医共体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5.统一诊疗标准。医共体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完善县域内分级诊疗标准,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县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五大中心;按照各分院功能定位和技术特色,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区域诊疗分中心,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优质化、同质化,并实现整个诊疗过程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

  6.统一医保支付。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县医共体,实行按月预付、当月结算、动态调整、年终*衡。县医共体建立医保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县医共体结余资金可用于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和内容等。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完善超支分担比例。县医共体内上下级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扣减一次报销起付线。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提高到95%,起付线调整为200元,年度内只扣减一次。

  7.统一医防融合。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皮防站、县结防所纳入县医共体成员单位,承担各自牵头业务的指导落实。同时,促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家医签约、康复养老与基本医疗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明确团队中医生在开展医防融合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上下分开”。做好区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与高血压、糖尿病质控监测系统的衔接,推动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数据共享。

  8.统一绩效管理。合理利用核心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各自优势,通过内部协商建立利益协作共同体,建立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共体内部要建立考核机制,应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群众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分配考核。对于医共体内部开展交流学*、技术指导、专家坐诊、双向转诊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标准给予适当补贴。

  9.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台,将县、乡、村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医共体内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10.统一后勤保障。消毒供应、办公用品等医共体内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均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和保障,相关费用按照成本予以结算。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研究建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调研起草并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章程,搭好基本架构,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分工,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12月)。医共体建设启动并正式运行,按照“七不变”“十统一”的总体要求,初步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医共体有序有效运作。

  (三)推进阶段(20xx年1月-12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县域内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就诊新格局得到构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医共体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县卫生健康局要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组织制定医共体建设规划,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县财政局要按照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县医疗保障局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估。要加强评估效果的运用,与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强化工作导向作用。

  (四)注重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运行机制、诊疗程序、政策措施等相关内容的宣传。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经验总结,及时推广典型做法。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惯,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各方面支持认可度,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4)

——学校体育共同体活动方案(精选十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惯,提升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活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第一责任人校长为组长的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组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且协调本活动的具体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安排

  1、实施对象

  绿坝小学全体学生。

  2、活动时间安排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组成。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构成为:每天一节大课间活动、每天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组织40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大课间: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一课与第二节课之间安排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

  2、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为三节体育课。

  3、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40分钟的体育活动。

  四、活动内容安排

  1、大课间活动内容(详见绿坝小学大课间安排)

  2、体育课内容:按照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3、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等各种达标活动。

  五、有关要求

  1、加强督导和检查。学校把落实每天l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各班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2、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学校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品尝运动快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活动安排

  1.住校生晨炼,时间:6:05—6:25

  活动内容:长跑、球类等

  2.全校学生集体活动,时间:9:15—9:45

  活动内容:

  高一:长跑——广播操

  高二:长跑——跳绳等

  高三:长跑——跳绳、力量练*等

  初中:长跑——跳绳等

  3.全校学生集体活动,时间:15:10—15:35

  活动内容:广播操

  4.各年级活动课分项活动(时间:活动课)

  高一年级:

  项目:球类活动等

  活动地点:校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

  高二年级:

  项目:球类活动、跳绳、踢毽子。

  活动地点: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

  高三年级:

  项目:球类活动、跳绳、踢毽子

  活动地点: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

  具体安排见附表一。

  四、活动实施要求:

  (一)活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全面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校长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做好学生的兴趣调查,划分兴趣活动小组。

  2.负责“大课间”集体活动的安排和乐曲选择;乐曲的选择要与运动项目相匹配,适合学生兴趣和爱好。

  3.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

  4.指挥全校进行统一活动。

  5.负责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6.体育教师准时到岗,不得脱岗,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完全教育,并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热身。

  另外,各班主任应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参加活动,保证出勤率。

  (二)检查评比:为了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检查评比细则(方案另附),对活动进行常年不间断的全面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表彰,确保活动长期顺利地开展。

  五、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学生要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随身禁带钥匙、小刀等各类坚硬、锋利物品。

  2.各班级在指定场地位置进行活动,不能随意变换活动场地,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六、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1.体育组教师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体育技术和安全指导工作,各体育教师的分工如下:高一年级由居春华、赵建男老师负责;高二年级由於学林、顾彤彤老师负责;高三年级由陆胜兴、朱瑞宏老师负责;初中由雷兴东、朱其颂、江玉芬负责

  2.开展活动前,班主任教师积极配合体育老师对该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宣传“健康第一”的思想,狠抓“五好”机制,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增智、益德、健体、审美、协作等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惯;并使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开展呈现新气象。

  二、活动主题:

  喜迎奥运、阳光体育、青春运动、健康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组织机构:

  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

  组员:

  五、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上“好”体育课。在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增智、益德、健体、审美、协作等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通过搞好“三课三操两活动两节”,努力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并把队列、广播操自编操、民族传统体育、地方特色体育等内容融会贯穿,充分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安全性及团队意识,保证锻炼效果。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抓“好”业余训练工作。在体育课、活动课和竞赛中发现和培养人才,把体育特长人才培养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选拔有责任心、事业心和业务水*较高的体育教师负责训练,培养体育骨干和后备人才。并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载体宣传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用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标语、字画,激励学生参加锻炼,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6.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惯。

  六、实施主要内容、时间、方法与要求:

  (一)主要内容: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学校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1—2年级4节体育课,3—6年级3节体育课,每天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

  2.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全国中小学生第一套集体舞蹈”作为阳光运动的主要内容。

  3.在每天的活动中穿插学校的特色教育,如中长跑、校园集体舞的活动。

  4.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每天安排一到两个年级进行“全国中小学生第一套集体舞蹈”培训活动。

  (二)时间:

  上午7点50到8点20分,下午4:05到4:25全体学生在辅导员老师的组织和管理下进行校园集体舞、跳绳等活动。

  (三)方法:

  1.体育课由体育教师上课,活动课由班主任老师上课。(体育教师巡视指导),晨间和中午活动由辅导老师全面参与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锻炼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10-11月,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校园集体舞及各类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组织、帮助、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加强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搞好学校田径队、舞蹈队的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

  3.12月,响应号召,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然,学*在野外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种对自然得体验,提升学生的视野。

  4.3月-6月,举办学校体育比赛活动,开展校园集体舞、健身跑、火炬接力、跳绳、踢毽子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通过体育课,展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同时,积极抓紧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组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付出的汗水。

  5.7-8月,总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组织新颖活泼的活动,积极锻炼,学会生活。开展学校“阳光班级”、“阳光少年”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春、奥运、健康”氛围,使全体师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使每位师生活动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体育活动的学*能力,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

  6.8-12月,学校表彰在迎奥运500天活动中的“阳光班级”和“阳光少年”,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展示活动,把阳光体育活动真真正正的搞下去。

  (四)要求:

  1.严格按照国家课改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发扬体育特色学校优势,体现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积极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3.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小组扎根班级,立足校园,继续开展学生班级体育大联赛、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暑期体育活动等。同时结合奥运,融入社区,带动家庭,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健身活动。

  七、保障措施:

  1.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完善场馆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不断促进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落实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切实保证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体育两项技能达标,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二、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何淑清(校长、党委**)副组长:陶道彬(党委副**)俞洋(副校长)叶茂彬(副校长)李斌(校长助理、行政办主任)成员:李化南(德育处主任)徐志华(教务处主任)朱胤*(艺体处副主任)周太成(总务处主任)袁勇(团委**)姜文杰(艺体教研组长)各年级部领导、各班班主任。

  三、部门职责艺体处:负责制定方案以及负责活动的实施。

  德育处:负责安全预案制定,安全保卫工作。

  行政办:负责工作的协调和统筹安排。

  教务处:负责活动时间安排和课程安排。

  团委:负责学生的动员,组织学生活动。

  总务处:负责学生后勤保障,以及经费预算开支。

  年级部:负责学生安全教育,抓好学生活动质量。

  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参与活动及活动过程安全。

  四、实施办法。

  (一)体育与健康课设置。

  根据国家规定,我校初中年级体育课每周三节,高中年级每周两节。

  (二)体育活动课。(方案附后)每年级每周有两次跑操活动课,两次班级体育活动课。

  (三)大课间活动。(方案附后)1、每天早上安排早操晨会,初中年级实行跑操。

  2、每天上午9:40—10:20进行大课间活动。

  3、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后进行眼保健操。

  4、每天下午放学后17:10—17:50为课外活动课时间。

  五、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评估。

  1、每年进行学生体质检测,并按时向国家数据库上报数据。

  2、每期各年级部制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于期末进行考核,将成绩纳入学生班级考核。

  3、教研组每周开展教研活动,每月定期检查教师备课、听课情况。

  4、教务处不定时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学生作好上课日志。

  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1、新教师入校由老教师帮带,签订拜师协议。

  2、新教师入校必须具备本科学历。

  3、每期参加县进修校的师培学*,并检查培训笔记。

  4、每年组织老师外出向优秀学校考察学*。

  5、每年轮流派教练参加省市培训。

  七、经费保障。

  1、学校每期根据学校教学和训练情况购置体育器材,保证上课、训练、体育活动课、学校运动会的正常进行。

  2、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运动会、训练、体育活动课的开支。

  3、年终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并进行奖励。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幼儿手脚着地及负重着地爬的能力,锻炼四肢力量。

  2、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在排队中互相谦让、等待的良好行为品质,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彩虹桥”每人一个。

  2、长、短部隧道各两个。

  3、球及放置纸球的'筐两个。

  活动流程:

  准备操——小海龟爬——带壳爬——爱助人的小海龟——放松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做海洋世界操。

  2、教师介绍活动内容:可爱的小海龟。(提出要求:手脚着地爬)。

  3、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动脑筋在场地中用各种方式爬行。(往前爬,往后爬,往左爬,往右爬,曲线爬,旋转爬)

  4、听信号各种方式爬。

  5、教师引导:想一想,小海龟还缺了什么?(龟壳)

  6、幼儿背着龟壳(彩虹桥)听信号以各种方式爬行。

  7、游戏:“爱助人的小海龟”。

  内容:

  (1)海龟妈妈把海龟蛋下在了外面,海水涨潮要把蛋淹没。小海龟们一起帮海龟妈妈把蛋拣回来。

  (2)海水退潮后再把蛋送回去。

  规则:

  (1)从各自的龟壳下钻出,爬过地道拿蛋,每次拿得越多越好,再从旁边爬回,将蛋放在自己的龟壳下。

  (2)从各自的龟壳下拿出蛋,爬过地道将蛋送回原处,再从旁边爬回。

  8、放松活动:小海龟长大变老了。

  活动延伸:

  在孩子熟练掌握手脚着地爬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手脚爬和匍匐爬。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基本理念,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活动安排

  1、课间锻炼:20至25分钟,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以班级为单位集体长跑,5月到10月中旬做广播操。

  2、体育与健身课:每周三课时,40分钟/课时。

  3、体育活动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开展一课时的体育活动课,以确保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时。

  4、眼保健操操:上午第三节课前、下午第三节课前,合计时间约为15分钟。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的组织实施

  学校政教处是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责任人,班主任、体育老师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人,早操、眼保健操、活动课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指导;体育课教学由体育教师按照有关要求负责组织落实。

  学校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力度。教导处、政教处要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对体育老师、班主任和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执行不力的教师和班级,要限期整改,跟踪检查。

  一、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坚持“键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把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与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活动要求:

  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学校有运动氛围

  四、活动方案:

  (一)活动计划

  在充分利用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操锻炼的同时,并根据学生的学*规律、体能差异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行安排运动时间,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现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活动方式教师引导,家长配合监督,学生自主锻炼。

  (三)活动步骤

  1、自主锻炼。利用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操、和学生自主选择的运动项目,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促进师生体质健康发展。

  2、效果检测。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参加校外机构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及随时检测,检查运动效果。

  (四)内容安排

  以两个月为一个阶段,确定每一阶段的主体项目,逐段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1、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抓好课间操的做操质量体现班级、年段风貌。

  (2)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确定运动指标,安排运动时间,进行锻炼,实现目标。

  (3)每班集体组建运动小团队。如:田径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象棋队,足球队,排球队……达到人人有项目的'目的。

  (4)开展各种趣味性体育锻炼活动,如:花样跳绳、花样踢毽子、袋鼠跳、灵活组织三人四足、四人五足等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在校园中奏响一曲师声齐动员共运动的欢乐、和谐、健康之歌。

  2、第二阶段:(20xx年2月—4月)

  (1)、进行冬季越野长跑运动,提高师生的耐力,促进心肺功能。

  (2)、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各种体育单项赛:拔河、球类比赛、趣味活动竞赛……

  (3)、举行“春季运动会”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进行跳绳、立定跳远、俯卧撑、仰卧起座、引体向上、立位体前屈等项目比赛,为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4)、随机抽测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检验锻炼效果。

  3、第三阶段:20xx年5月—7月

  (1)、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以多种文体形式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加强九年级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工作,一个班配置3个老师(1个班主任、1个专职体育教师、1个配班科任教师),集中精力,强化训练,打好中考第一战。

  (3)、小学各年级进行体育达标检测工作。深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五、实施要求:

  1、营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开展的这项工作,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得以顺畅开展。

  2、加强队伍培训。体育教师对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必要专业培训,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有科学的指导,发挥群体作用,使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3、各年段结合本方案里每阶段活动主题,制订相应的文体活动计划和分阶段活动实施方案,上报学校,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狠抓落实。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量身自定体育锻炼计划和分阶段目标,并自查完成情况。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以及学校提出的阳光体育计划,全面推动我校艺体活动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我校实际,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一项体现学校或班级特色的项目技能和一项学生自主选择的艺体活动技能,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内容选择和目标要求

  1、长跑技能。包括集体跑和自主锻炼。每生每天至少1500米。

  总目标:学生初步养成跑步时能够保持良好姿势的*惯,掌握科学规范的长跑动作要领,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即时身体状态和其他因素进行自我调整,学生体育素质测试达标率达到98%以上。

  目标分解:

  (1)集体跑:通过“大课间”活动达成,每天学生1500米。

  (2)自主锻炼:通过体育课和课余达成。

  2、特色项目技能。

  由各班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

  总目标:各班要选择适宜的特色体育项目,既要能够达到全员参与、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适合本班规定场地,做到整齐美观,并遵循个体不影响整体的原则。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一班一特色,特色有深意的目的。

  目标分解:视各班活动特点自行制订。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5)

——小学共同体活动方案合集10篇

  活动组织:渭南市实验小学

  研修主题:《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阶段成果座谈会

  时间安排:20xx年6月13日

  活动策划:何焕利(渭南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参加人员:

  1.活动组织校:渭南市实验小学

  2.任务承担校、研修参与校:渭南市实验小学、丰荫明德小学、双王中心小学、孝义中心小学、交斜中心小学、南师中心小学、固市中心小学的校长及部分教师

  活动主持:周英利(渭南市实验小学少队辅导员)

  活动议程:

  ㈠何焕利副校长致欢迎词。

  ㈡闵卫强主任汇报课题开展情况。

  ㈢观摩“三爱”教育主题队会

  展示班级:四年级五班

  展示地点:演播厅

  听课教师:与会全体教师

  展示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做好展示前的准备。

  2.学生展示,辅导员讲话,与会教师填写观摩记录。

  3.主持人点评总结。

  ㈣与会教师参观实验小学“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资料。

  ㈤座谈会

  1.与会教师谈主题队会观后感受。

  2.组织参与学校教师针对“爱的教育”的理解”谈认识,说感受。

  ㈥区局领导讲话。

  ㈦召开校长联*会。

  活动要求:

  ㈠活动组织校的任务:

  1.校长是研修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次活动中的准备、组织和总结。

  2.校长要提前邀请区教育局、中心校、核心校、成员校等按时参加活动。

  3.布置好会场布置(多媒体设备),体现活动主题,简单朴素。

  4.做好现场摄影、摄像及相关服务。

  5.积极为大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6.活动结束次日,安排专人形成图文并茂的.《工作简报》,上呈区教育局及中心校、核心校、成员校。

  7.整理好其他过程性资料,装订成册或统一装袋。

  8.做好召开联*会议的相关准备。

  ㈡活动参与校、任务承担校的点评、发言:

  1.针对主题队会活动的环节设计、组织开展、活动效果等进行点评。

  2.本着共同发展的目的,积极发现优点,同时客观指出不足,以便于相互学*,共同提高。

  3.点评、发言要紧扣主题,有主有次,有详有略,重点针对某一环节(或贵校的某一做法)发言,透过现象寻求本质,力求实效,避免大话、套话、客气话。

  4.每位发言人发言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交流后上交一篇本校“爱的教育”的做法或经验发言。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争先创优。以我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为指导,创建“健行教育”下的教师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健行教研共同体”。“健行教研共同体”涵盖各个学科,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奠基引航。

  二.总体目标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机制;营造团队互助、成果共享的教研文化;建立开放有序,骨干辐射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组 长:李坤义 副组长:陆萍 组员:侯德辉、黄超、苗荃职责: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参与各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专题、课题成果审核;协调解决工作中 2 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发展;考核评定共同体。

  (二)学科“健行教研共同体”组成1.校级学科 “健行教研共同体”数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语文“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英语“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五人。道德与法治“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科学“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综合实践活动“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 信息技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心理与健康“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二人。2.专职学科教研组“健行教研共同体”音乐“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美术“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体育“健行教研共同体”,组长一人,组员三人。

  四、工作要求

  1.共同体成员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协作、沟通信息,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2.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共同体成 3 员是学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赛课活动的“智囊团”、“备课组”。在指导教师赛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全程指导,按照分工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按规定根据参赛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共同体成员相应教学获奖赋分。

  3.共同体成员优先参加外出学*考察活动;利用网络*台学*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收集、整合、传递最新实验动态信息,使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

  4.共同体成员每学期对自己所负责参与的项目做认真总结,对实验或者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经验总结、随笔反思等进行汇编。

  5.教研共同体每学期要举行2 次共同体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每次活动要能体现本组的特色。要及时收集过程性的材料,汇编成册,留存归档。

  五、考核评比

  1.组内考核。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本学期考核办法,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及骨干教师上交对成员的指导记录和对成员的评估意见。

  2.校内考核。学校“健行教研共同体”领导小组根据本学期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对每个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 30%比例评选校内优秀教研共同体。被评为优秀教研共同体的成员教师在学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赋分考核总分中加14 分。

  3.每学期共同体成员分别进行总结和汇报交流。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日,泉州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在全市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推行公办“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组建“1+N”的教育共同体(1所名优校+N所学校),采取“一对二”或“一对多”等形式开展教育共同体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形成有泉州特色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共同体办学格局,建设100个有特色有影响的优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共同体,更加发挥教育共同体办学优势,全面扩大我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乡村振兴,整体提升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构建“学在泉州”的教育发展新态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规划与试点先行相结合原则

  加强教育共同体办学的整体设计,遴选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增加教育共同体的数量,坚持“一共同体一方案”,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提高教育共同体办学质量。同时把握好教育共同体办学扩张的速度、规模。

  (二)坚持“输血再造”与自我提升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教育共同体名优校对薄弱校、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输血再造”,更要注重薄弱、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最终实现优质基础上的协同共进。

  (三)坚持共同发展  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

  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建共享,构建教育共同体发展新格局,同时,凝练符合自身办学历史积淀和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实践路径,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主要举措

  (一)推行“三种模式”

  1.领办型。通过名优校设立分校区、薄弱学校委托名优校管理、新建学校划归名优校管理等方式组建。各县(市、区)要按照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原则,由名优校牵头领办,推动实现资源管理一体化、内部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名优校派出至少1-3名学校干部至新增成员校任职,任职年限不少于2年。

  2.“5G+”型。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鼓励不同县(市、区)学校之间、市属学校与县(市、区)学校之间广泛开展“5G+”专递课堂,深化教育办学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支持中小学幼儿园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外优质品牌学校开展远程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新优质学校。

  3.互促型。通过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多法人组合等方式,发挥各自办学优势,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共赢。鼓励倡导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纳入教育共同体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二)建立“四种机制”

  1.建立完善审批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县域为主成立的教育共同体,须经县域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批准;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外优质学校为领衔校创办教育共同体,须经所在县域人民**批准。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教育共同体进行评估和评价。市直学校成立的教育共同体需经市教育局审批。

  2.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教育共同体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制定教育共同体办学章程,明确教育共同体“1”和“N”的权利义务权责,建立以共同愿景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管理机制。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增强教育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3.建立规范发展机制。严禁教育共同体内通过“掐尖”方式违规招生,严禁教育共同体违规跨区域招生。教育共同体内各成员校应按规定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严禁以各种形式借读、挂学籍跨校就读。教育共同体办学选址,不能与任何小区捆绑,不能与任何房地产挂钩。禁止以房地产开发商命名学校,杜绝与商业利益挂钩。教育共同体成员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单一贴标签。

  4.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制订教育共同体办学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增值评价”,整体评价办学情况,重点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情况以及每所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持续发展情况。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将学生、家长与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教育共同体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市直学校由市教育局负责评估。

  (三)推进“五大发展”

  1.资源建设共享发展。实行教育共同体内学校备课、评课、教研、学科教案、多媒体课件、优秀课例、模拟题库、教师论坛、学生活动等优质资源的共享。名优校依托“互联网+”积极打造教育共同体资源共享*台,探索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与路径,集中优秀教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微课、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试题库等。成员校通过参与“5G+”专递课堂等,探索校际资源共享新模式。统筹利用教育共同体内各类教学场地资源,建立文体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地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机制,整体提升德智体美劳水*。

  2.课程教学共研发展。结合教育共同体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统筹教育共同体内课程规划,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供给,打造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化教育共同体学校课程群。名优校聚焦作业设计、考试命题、质量监测等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教育共同体教研机制,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名优校骨干教师协助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育共同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3.文化内涵共融发展。强化教育共同体内部文化共培共进,充分发挥教育共同体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以文化引领各教育共同体学校“和而不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共融相生。名优校要在尊重各成员校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凝练核心价值,丰厚文化内涵,培育积极向上的教育共同体文化,推动各成员校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特色发展,彰显教育共同体办学优势。梳理“一训三风”,以校标、校徽、校旗、校歌、校服等为载体,凝聚共识,加强教育共同体文化交融,形成既互相借鉴又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成员校要集中专业力量加强内涵建设,凝聚发展共识,共谋发展愿景,发掘培育办学特色,打造“亮点工程”,丰富自身办学文化内涵,培育向善向上、和谐奋进的学校发展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

  4.教师管理共建发展。强化教育共同体内部师资共享共建,推动建立“统筹管理、互派师资、共同发展”的人员管理使用模式。强化师资共育,推进名优校通过设置骨干名师和校长工作室(坊)等方式组建校长教师发展共同体,高位引领带动成员校师资共同成长。名优校要强化统筹管理、多元评价,推进在教育共同体内试行师资柔性统筹管理,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成员校根据名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形成适应本校实际、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多元教师评价体系,教育共同体建立师资定期交流制度,名优校根据教育教学需求,统筹设置安排教育共同体师资交流计划,确保交流比例不低于省定要求,没有农村校或薄弱校工作经历或者在本校工作六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优先流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倾斜,鼓励各校预留部分的中、高级岗位,优先用于评聘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探索深度融合,在条件成熟的教育共同体内试行管理团队双向交叉任职、互派教研团队,通过团队融合,推进教育共同体内各校办学水*、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5.学生联动共生发展。开展校际学生互相学*、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促进的帮学共同体,最终实现共同成长的目的。由名优校牵头成立学生成长指导联盟,结合成长规律和学段目标,协商制定学生培育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涵盖学*、文化、生活等多领域多主题。针对学生联动过程中的发展问题,由成员校轮值举行学生交流论坛、社团活动、联赛联谊,提供展示*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日,泉州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在全市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推行公办“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组建“1+N”的教育共同体(1所名优校+N所学校),采取“一对二”或“一对多”等形式开展教育共同体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形成有泉州特色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共同体办学格局,建设100个有特色有影响的优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共同体,更加发挥教育共同体办学优势,全面扩大我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乡村振兴,整体提升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构建“学在泉州”的教育发展新态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规划与试点先行相结合原则

  加强教育共同体办学的整体设计,遴选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增加教育共同体的数量,坚持“一共同体一方案”,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提高教育共同体办学质量。同时把握好教育共同体办学扩张的速度、规模。

  (二)坚持“输血再造”与自我提升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教育共同体名优校对薄弱校、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输血再造”,更要注重薄弱、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最终实现优质基础上的.协同共进。

  (三)坚持共同发展  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

  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建共享,构建教育共同体发展新格局,同时,凝练符合自身办学历史积淀和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实践路径,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主要举措

  (一)推行“三种模式”

  1.领办型。通过名优校设立分校区、薄弱学校委托名优校管理、新建学校划归名优校管理等方式组建。各县(市、区)要按照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原则,由名优校牵头领办,推动实现资源管理一体化、内部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名优校派出至少1-3名学校干部至新增成员校任职,任职年限不少于2年。

  2.“5G+”型。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鼓励不同县(市、区)学校之间、市属学校与县(市、区)学校之间广泛开展“5G+”专递课堂,深化教育办学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支持中小学幼儿园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外优质品牌学校开展远程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新优质学校。

  3.互促型。通过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多法人组合等方式,发挥各自办学优势,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共赢。鼓励倡导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纳入教育共同体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二)建立“四种机制”

  1.建立完善审批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县域为主成立的教育共同体,须经县域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批准;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外优质学校为领衔校创办教育共同体,须经所在县域人民**批准。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教育共同体进行评估和评价。市直学校成立的教育共同体需经市教育局审批。

  2.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教育共同体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制定教育共同体办学章程,明确教育共同体“1”和“N”的权利义务权责,建立以共同愿景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管理机制。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增强教育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3.建立规范发展机制。严禁教育共同体内通过“掐尖”方式违规招生,严禁教育共同体违规跨区域招生。教育共同体内各成员校应按规定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严禁以各种形式借读、挂学籍跨校就读。教育共同体办学选址,不能与任何小区捆绑,不能与任何房地产挂钩。禁止以房地产开发商命名学校,杜绝与商业利益挂钩。教育共同体成员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单一贴标签。

  4.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制订教育共同体办学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增值评价”,整体评价办学情况,重点考查优质资源增量与校际差距缩小情况以及每所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持续发展情况。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将学生、家长与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教育共同体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市直学校由市教育局负责评估。

  (三)推进“五大发展”

  1.资源建设共享发展。实行教育共同体内学校备课、评课、教研、学科教案、多媒体课件、优秀课例、模拟题库、教师论坛、学生活动等优质资源的共享。名优校依托“互联网+”积极打造教育共同体资源共享*台,探索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与路径,集中优秀教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微课、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试题库等。成员校通过参与“5G+”专递课堂等,探索校际资源共享新模式。统筹利用教育共同体内各类教学场地资源,建立文体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地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机制,整体提升德智体美劳水*。

  2.课程教学共研发展。结合教育共同体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统筹教育共同体内课程规划,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供给,打造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化教育共同体学校课程群。名优校聚焦作业设计、考试命题、质量监测等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教育共同体教研机制,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名优校骨干教师协助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育共同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3.文化内涵共融发展。强化教育共同体内部文化共培共进,充分发挥教育共同体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以文化引领各教育共同体学校“和而不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共融相生。名优校要在尊重各成员校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凝练核心价值,丰厚文化内涵,培育积极向上的教育共同体文化,推动各成员校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特色发展,彰显教育共同体办学优势。梳理“一训三风”,以校标、校徽、校旗、校歌、校服等为载体,凝聚共识,加强教育共同体文化交融,形成既互相借鉴又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成员校要集中专业力量加强内涵建设,凝聚发展共识,共谋发展愿景,发掘培育办学特色,打造“亮点工程”,丰富自身办学文化内涵,培育向善向上、和谐奋进的学校发展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

  4.教师管理共建发展。强化教育共同体内部师资共享共建,推动建立“统筹管理、互派师资、共同发展”的人员管理使用模式。强化师资共育,推进名优校通过设置骨干名师和校长工作室(坊)等方式组建校长教师发展共同体,高位引领带动成员校师资共同成长。名优校要强化统筹管理、多元评价,推进在教育共同体内试行师资柔性统筹管理,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成员校根据名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形成适应本校实际、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多元教师评价体系,教育共同体建立师资定期交流制度,名优校根据教育教学需求,统筹设置安排教育共同体师资交流计划,确保交流比例不低于省定要求,没有农村校或薄弱校工作经历或者在本校工作六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优先流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倾斜,鼓励各校预留部分的中、高级岗位,优先用于评聘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探索深度融合,在条件成熟的教育共同体内试行管理团队双向交叉任职、互派教研团队,通过团队融合,推进教育共同体内各校办学水*、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5.学生联动共生发展。开展校际学生互相学*、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促进的帮学共同体,最终实现共同成长的目的。由名优校牵头成立学生成长指导联盟,结合成长规律和学段目标,协商制定学生培育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涵盖学*、文化、生活等多领域多主题。针对学生联动过程中的发展问题,由成员校轮值举行学生交流论坛、社团活动、联赛联谊,提供展示*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xx 年工作要点》《滨州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20xx年工作计划》《关于成立惠民县“小学教师学*共同体”的通知》整体部署,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我校教师教研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新活力,经研究,决定成立惠民县第二实验学校“小学教师学*共同体”。旨在深化小学部各学科组建设,引领青年教师快速发展,为我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整体提升和优秀教师、名教师脱颖而出搭建*台。

  二、总体目标和思路

  我校教师学*共同体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胜任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一个*等、和谐、共同学*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台。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等、和谐、共同学*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学*共同体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学*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 长:商**

  副组长:韩小雷

  组 员:薛薇 各学科教研组长

  五、具体要求

  (一)活动形式

  利用钉钉群、微信群等线上教研,现场教研、学*等线下交流形式开展学*活动。鼓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开展多样、高效活动。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6)

——阅读共同体方案通用5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课外读物进校园以及图书质量管理,杜绝强制或变相强制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把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好书推荐上来,防止问题读物流入校园,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实施

  1、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等*台,将相关要求告知所有师生和家长,确保文件精神传达到位。

  2、严格排查,确保读物质量。

  (1)馆藏图书。学校读物管理小组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査了馆藏书籍,对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进行了封存管理,不准借阅。

  (2)排查学生自带读物。学校要求班主任随时严把“十二种情形”关,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了家长。各班还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禁止学生阅读。

  (3)合理推荐读物。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推荐学生课外读物,并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4)加强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各班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5)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

  1、小组组织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中小学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

  2、小组职责: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安排,负责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管理工作。

  二、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推荐、购买、管理工作。

  (一)严格推荐程序:

  1、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2、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3、具体流程:

  (1)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3)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购买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由学校图书馆进行购买,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统一由图书馆进行管理。

  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接收捐赠。捐赠读物交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3、加强各班级自建的图书角的.监督管理,班主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凡进入图书角的课外读物,首先要经过审核。审核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本班图书角的课外读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XX]2号)精神,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总体要求

  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三、具体措施

  1、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2、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3、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5、加强监督检查。如发现校园课外读物出现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及其他有问题的读物,须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暂时收取到学校教导处,及时上报,消除不良影响。

  为了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学校组织学*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教材〔20XX〕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对规范学校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确保《管理办法》落到实处,桓台县起凤中学就相关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规定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打造育人环境

  课外读物既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在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管理,有利于课外读物与课程教材形成育人合力。桓台县起凤中学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的重要意义。按照《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课外读物进校园审查力度,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防止问题读物、违规读物进入校园,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让课外读物成为我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真正助力。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学生课外读物良莠不齐,个别读物质量低劣,甚至有的读物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等问题,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育人环境。学校认真组织学*《管理办法》,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迅速筑起“防火墙”,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学校也要加大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宣传栏、主题班会、学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高对课外读物的鉴别能力,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向问题课外读物“说不”的意识。

  二、严格落实责任、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是进入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因此,学校组建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牵头落实的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专项工作小组,负责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专项工作小组切实落实工作职责,做好遴选、审核、推荐工作,特别是对《管理办法》中提到的以下12种情形要保持高度警惕,并不得推荐或选用为学生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进校园课外读物,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要深入班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排查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承担监督职责,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外读物并上交学校专项工作小组处置。工作小组要建立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全面核查工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管理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7)

——城乡教师共同体方案优选【五】份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课程组织方式之一,它以个别化学*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使幼儿在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

  针对本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存在问题,本学期我们重点围绕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开展教研,通过理念解析、过程剖析、材料剖析、现场观摩和教师观察指导技巧等内容,让广大教师从理念、技术、实践三个层面掌握这些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并且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这项专题研讨与培训,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提高我园教师组织与指导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能力,提高幼儿园游戏质量。

  二、活动目标

  1、在深入学*相关游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区域环境,探索与主题教育课程相融合的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学*的方法、规律,造就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幼儿操作的能力和一支教学业务精良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2、通过实践和研讨,学*正确观察和评价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状况,探寻出便于师幼操作的游戏记录方式和符合儿童发展水*的游戏成果表现形式。

  三、教研主题

  1、教研主题一:区角活动的研究

  2、教研主题二:游戏活动的研究

  四、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师。

  五、活动实施的要求

  1、各执教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态度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授课的准备。

  2、执教者要深入教材,研究教法,根据所任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区角和游戏活动的活动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我园的区角活动和游戏活动质量。

  3、在活动中,执教者要坚持游戏的教育原则,在“寓教于乐”的学*活动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4、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深刻进行反思,积极参与评课和研讨活动,达到相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xx年9月——10月

  1、通过业务学*,以自学和集中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例分析、理论讲座,提升理论水*,了解本学期教研活动主题、形式,在《指南》的引领下,将教育理念转化落实为教育行为。

  2、各班教师根据本学期研究主题自选教学内容。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18日——19日

  第一阶段:分年级组开展第一次教研活动

  1、人员安排:

  小班年级:刘年梅 王琰 叶蓉 易婷

  中班年级:谭娅 佘小梅 张爱红 卢华容 陈红婧

  大班年级:周容 易法莲 罗鸣燕 杨安宁

  2、评价标准:

  根据“机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标准”及“教研活动考核标准”,分别从活动目的、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效果五大块进行评价并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纳入到教师各类绩效考核成绩及骨干教师、明星教师评选考核成绩。

  3、活动评价:

  分年级组进行反思、评课、研课,根据量化打分情况,每年级推选出1——2节优质活动。

  第二阶段:全园观摩活动

  活动展示:每年级的优质活动分别进行活动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 总结本学期区域游戏活动研究的心得、体会、感悟,形成教育叙事;

  2、 评选与推广教研成果。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本着以“互帮互学、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以“资源、*等、对话、双赢”为原则,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开展工作,通过加强联合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丰富教研模式,营造校际教研文化;

  2、拓宽对话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整合教研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重点工作,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开展“重建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稳步推进质量监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大力加强教研力度,全面提升片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片区各学校的发展,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活动内容

  三月份

  名师引领。请名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片区教师做专题讲座,指导学科教学,带领片区美术教师迅速成长。

  四月份

  骨干示范。请片区骨干教师讲好示范课,交流备课经验,开展教学研讨,提高片区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月份

  教师合作。通过教师沙龙、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或是通过电话、网络、随时交流研讨,加强教师之间经验的切磋与借鉴,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提高理论业务水*。

  六月份

  教学交流。组织联合体内教师教学交流活动(观课议课、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水*的整体提高。

  一、指导思想

  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是有效整合、重组和优化片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取各校有益的经验,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xx小学按照区教研室小学校际联片教研活动要求,根据《xx学校区域联片教研活动方案》安排, 3月份,我校将以推进“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借助网络教研,创新实践“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的联片研学模式,组织开展英语联片教研活动。为此,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开展联片教研 深化三步导学

  三、活动时间:

  xx年3月20日星期二上午8:00-11:30

  四、活动地点:

  xx小学

  五、活动设计:

  1、按照活动需求,提倡形式多样,讲究实效性。

  2、要求人人参与,互相学*、共同进步。

  六、活动内容:

  1、课例展示:

  王改红老师作课:

  六年级:

  2、课例点评:

  (1)作课教师自评,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针对本课进行反思。

  (2)听课教师评课、交流。

  3、听课教师每人写一篇收获或体会。

  2、课例点评:

  (1)作课教师自评,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针对本课进行反思。

  (2)听课教师评课、交流。

  3、听课教师每人写一篇收获或体会。

  七、参加对象:

  学区领导、片区全体英语教师。

  八、承办:

  xx小学英语组。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片区学校学科教学交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片区学校商议,决定5月下旬在毛坝职业技术学校举行胡家片区中学政治、历史学科教学展示及观摩、研讨活动。为确保此次课堂教学研讨及观摩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活动效益,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XX年5月25日

  二、活动地点:

  历史学科在高中部阶梯教室,政治学科在四楼会议室(用便携式投影仪)进行教学展示并在二楼小会议进行教学研讨。

  三、邀请人员:

  县教研室康丕茂主任(负责中学政治、历史学科教研工作)及中学政治、历史学科教研员。

  四、工作分工:

  1、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及开展(荣誉证书到教研室盖章)。

  2、学校总务处负责后勤工作及荣誉证书的购买。

  3、信息中心负责四楼会议室多媒体设备等的准备、摄影、摄像工作。

  4、学校负责领导的邀请。

  5、行政办公室负责此次活动的宣传报导。

  6、徐霞负责各校参加活动人员的报到、接待工作。

  7、程校长致辞,周校长、冉校长负责此次活动的总结。

  8、徐谯、徐霞分别负责历史、政治学科教学展示及观摩研讨活动的组织工作。

  9、王道友老师代表我校对政治教学展示作交流发言, 老师代表我校对历史教学展示作交流发言。

  10、刘恒良负责阶梯教室、四楼会议室、二楼小会议室清洁卫生的打扫、准备粉笔、黑板擦等工作。

  11、何少兰负责两个教学展示的地方各拉一幅标语:胡家片区学校XX年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校门口拉一副标语:

  五、活动程序:

  1、5月24日下午参加教学展示的教师到我校熟悉学生、多媒体设备、检查课件,参加活动人员报到,总务处安排好生活、住宿等。

  2、5月25日上午7:00——7:30来校参加活动人员吃早餐。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8)

——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243号)精神,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现就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9)

——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5份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县直:中小学、特教学校、幼儿园

  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和县社会事务局相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具体推进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县直学校和幼儿园,与经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一所或多所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并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二)明确支教人员。县直学校和幼儿园遴选管理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人员为支教人员,支教人员名单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名额分配采取N+2的方式,N是上年各单位分配的副高名额。N+2为各单位最高限额,具体人数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并按照文件要求报备。

  (三)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期限一年(两个学期),课时满80以上。支教形式主要通过上课(授课课时不少60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听课、说课、组织教育教研活动等方式,对偏远农村学校和幼儿园进行支教。支教活动组织开展情况通过资料、影像等方式留存,并填写支教人员工作量化表,通过受援学校和幼儿园及县教育局认定,一般按课时计算,上课、听课、说课为同等课时,教研活动每半天按3课时计算,每学期汇总一次,汇总时按照授课顺序将每节课的教案、听课记录、说课稿、教研记录等手写文字资料存档,汇总后,由受教学校和乡镇负责人确认并签字,报县教育局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办公室。

  (四)支教工作认定和表彰。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每年对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认定“一年支教经历”人员,并作为参评高级职称的资历条件。评比优秀支教集体和人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并将支教经历作为推荐县级及以上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

  四、实施保障

  (一)高度重视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建设,认真负责,周密配合,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二)县直学校(幼儿园)要把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强化保障,注重实效,严禁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切实做到与帮扶对象之间同促进、同提高、同发展。

  (三)县教育局、县社会事务局相关责任科室要紧密配合,周密安排,加强管理,以城乡学校(幼儿园)发展共 同体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一、活动主题

  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课堂教学,关注心理健康,服务乡村教育。

  二、活动形式

  以名师公开课为教学案例,组织参训教师深度研讨交流,提炼生成集体智慧,促进乡村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名师引领学科建设,面向农村初中、小学教师开展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展示有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学术引领和名师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乡村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全面提升。小学段公共课为少先队活动,在培训时段内每周二下午以“课例+讲座”形式开展;初中学段公共课以师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在培训时段内每周六上午以“讲座+交流”形式开展。

  1、示范课:通过名师上示范课,直观地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

  2、课例+说课:专家报告,激活思路,创新方法,实现有效培训。

  3、反思+交流:通过专家点评、互动交流,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时间、地点

  12月16日—--19日 地点:陈仓初中

  12月15日—- 17日 地点:陈仓天悦小学

  四、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东岗

  副组长:祁宗礼 张 妮

  成 员:尉利军 巨维刚  罗宏利 史丽芳 郭周锋

  职 责:全面负责陈仓区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日常事务协调管理工作。

  (二)工作小组:

  1、协调联络组:

  由陈仓初中、天悦小学每学科各安排一名教师负责。

  职 责:

  (1)做好培训会场的卫生保洁和场地布置工作。

  (2)全程参与,积极协调,并协助参训教师考勤管理工作。

  2、教学服务组:

  陈仓初中、天悦小学指派专人负责。

  主要职责:

  ⑴负责上课学生的调配、接送、组织与管理(每节课安排20名学生)。

  ⑵负责授课所需的多媒体、麦克风等教学设施的提供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3、技术保障组:

  区电教中心负责

  职责:全程摄像。

  4、后勤服务组:

  由人事股、进校、陈仓初中、天悦小学协调安排。

  主要职责:

  (1)学校制作好横幅、电子字幕、版面宣传,并协调摆放好会场桌牌。

  (2)学校校容校貌整洁、干净、美观,文化氛围浓厚。

  (3)学生穿校服,教师着正装,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展示师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4)学校安排好授课教室(能容纳100-120人)的卫生打扫以及讲师团等来人的休息安排。

  (5)学校组织好车辆停放,并做好饮用水供应。

  (6)积极协调做好 陈仓区城乡教师学*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讲师团成员的接待及用餐。

  五、具体活动内容:

  (一)12月16日—19日 地点:陈仓初中

  12月16日:英语( 50 人);

  12月17日:语文( 50 人);

  12月18日:数学( 50人);

  12月19日:语、数、英全员参与( 150人)

  (每天上午九点开始,第一节:9:00—9:45;第二节:9:55—10:40;第三节:10:50—11:35;下午14:00—17:00为点评与研讨交流时间)

  (二)12月15日——17日 地点:天悦小学

  12月15日:语、数全员参与( 120 人)

  12月16日:数学( 60 人 )

  12月17日:语文 ( 60 人)

  (每天上午九点开始,第一节:9:00—9:40;第二节:9:50—10:30;第三节:10:40—11:20;下午14:00—17:00为点评与研讨交流时间)

  六、几点要求

  1、各镇(街)校要高度重视,专人负责,认真落实,按照前期上报参训教师信息,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各工作小组成员要提高认识,充分准备,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培训期间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各培训管理人员要注意了解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并妥善解决。

  4、各参训教师应自觉遵守培训纪律、服从管理。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和缺课,上课期间不交头接耳和接打电话。

  5、培训实行签到制,签到时间为开课前半小时,未签到或不按时参加者不计学时学分。

  为了进一步促进温溪一小和温溪四小的共同发展,根据《青田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青田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办学和管理体制为动力,通过深化共同体学校建设,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教育水*差距,全面提升两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实施目标

  1.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共体建设,努力促进两所学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2.探索基于地方实际的办学路径。根据两所学校发展现状,通过两校教共体办学,力求形成优质均衡、壮腰夯基的区域义务教育新局面。

  3.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整体提升两校的教育水*,各项义务教育指标进入全县前列。

  三、实施内容与措施

  (一)管理联动,共同提升学校品牌

  1.学校管理联动,更新管理理念

  共同体内定期开展以学校管理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共探管理方法,实现优势互补,管理理念的共享。如不定期举行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及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交流,班级管理论坛、减负提质措施、“两个优化”实施等交流活动。

  2.品牌建设联动,丰富学校文化

  通过共同体内学校互相参观、开展品牌建设论坛交流等活动,促进共同体学校文化碰撞、交流,吸纳新的内涵,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

  3.措施形成联动,落实“两个优化”

  利用温溪一小“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台,与温溪四小资源共享,引领温溪四小共同落实“两个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联动,提高教学质量

  1.名师引领强素质

  充分发挥温溪一小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名师共同体内巡课活动,提高共同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名师们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和教科研引领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整体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如在共同体内聘请市县名优教师当指导师,在教学业务上,班级管理上,教学研究上做年轻老师的指导师,共同体领导小组为这些活动搭好*台,做好服务,让名师发挥应有的作用。

  2.联动教研提效率

  成立共同体学科研课组,聘请导师,招聘学员,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课例展示等活动,促进两校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年轻教师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利用期中、期末两次统一测试、绿色质量评价报告,分析研究两所学校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两校的教学质量。

  3.课题研究促成长

  根据共同体内的教育教学或管理上的问题,积极申报有关共同体的科研课题研究,邀请专家引领教科研工作,为共同体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4.校本课程促共享

  分析两校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两校的共同特点,以温溪镇第一小学为引领,结合共同体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体打造提升成为共同体校本课程来开发实施。

  (三)学生联动,共享共赢

  在共同体学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优质艺体品牌项目,力求共同体内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两校在学生学*能力过关的内容共享外,将从“四节四礼”上合作,温溪一小不仅在学科教学上做好引领服务,还将在学生活动上做好指导,从而提高两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评价考核

  1.为保障活动的有效性,每次活动由专人组织,组织者将在活动前做好方案,活动中监管过程,活动后做好总结、做好美篇,领导小组将对每次活动做评价,考核的结果将纳入各自学校的年度考核内容。

  2.对两校的特色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和制定方案的依据。

  3.对两校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落实“两个优化”措施和力度的依据。


幼小共同体建设方案(精选五篇)(扩展10)

——中学共同体学校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 展现精彩 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