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

首页 / 方案 / |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1

  一、 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关注同学的学*兴趣和经验”、“倡议同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同学的学*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规范(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同学的学*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同学的学*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同学积极学*、主动学*、自主学*、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同学语文学*的特点。小同学活泼好动,语文学*的资料形象生动。在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发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同学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性学*是重视学*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同学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发明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发明、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胜利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胜利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而"学*兴趣是学*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同学都体验到胜利的乐趣,从而对学*充溢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学*理论认为:学*是个人潜能的充沛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同学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同学必需主动“投入学*”。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同学必需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干真正理解。同学必需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考虑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同学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天性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同学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程序,引领同学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胜利”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同学“积极的发现、建构、发明意义”,使“语文学*”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发明”。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施彩萍

  2、主要合作者:苏咏梅 龚秋燕

  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同学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子课题二: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 杨闻艳 3、研究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同学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同学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子课题三: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毛华芬

  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 瞿燕

  3、研究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同学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身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同学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子课题四: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中的实践研究 1、 负责人:王晓君 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针对小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实践活动,引领同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加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一(5)班、一(6)班、一(7)班、二(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8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同学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的内涵和其能力培养方法。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时总结研究效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中国-www.Zgxxjyw.com]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1月到20xx年11月 2、具体步骤: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第一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 (1)完成

  文献资料的收集、学*。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同学体验性学*的战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获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和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同学体验性学*的进展情况。

  (4)20xx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和子课题优秀论文等形式展示效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优秀论文,汇编优秀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 课题优秀论文集

  (2) 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 同学体验性学*效果展示

  (4)课题汇报资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2

  一、 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关注同学的学*兴趣和经验”、“倡议同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同学的学*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规范(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同学的学*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同学的学*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同学积极学*、主动学*、自主学*、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同学语文学*的特点。小同学活泼好动,语文学*的资料形象生动。在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发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同学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性学*是重视学*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同学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发明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发明、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胜利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胜利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而"学*兴趣是学*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同学都体验到胜利的乐趣,从而对学*充溢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学*理论认为:学*是个人潜能的充沛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同学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同学必需主动“投入学*”。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同学必需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干真正理解。同学必需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考虑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同学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天性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同学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程序,引领同学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胜利”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同学“积极的发现、建构、发明意义”,使“语文学*”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发明”。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施彩萍

  2、主要合作者:苏咏梅 龚秋燕

  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同学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子课题二: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 杨闻艳

  3、研究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同学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同学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毛华芬

  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 瞿燕

  3、研究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同学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身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同学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子课题四: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中的实践研究 1、 负责人:王晓君 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针对小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实践活动,引领同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加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一(5)班、一(6)班、一(7)班、二(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8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同学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的内涵和其能力培养方法。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时总结研究效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1月到2006年11月 2、具体步骤: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同学体验性学*的战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获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和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同学体验性学*的进展情况。

  (4)2005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和子课题优秀论文等形式展示效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优秀论文,汇编优秀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 课题优秀论文集

  (2) 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 同学体验性学*效果展示

  (4)课题汇报资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3

  一、课题的实验背景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引入新知、学*新知、巩固应用、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过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学*注意2.交待教学目标3.复*相关旧知4.呈现新课内容5.提供学*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给予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6-7循环)9.强化保持与迁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将有效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五大步骤:1.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2.导入复*/提示回忆/补缺3.展开呈现/编码/练*/反馈4.调整补救/补充5.结束小结/照应/提示课后作业。参加新课改实验的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也遭遇到了“有效性”问题的最大挑战,由于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经验,课堂教学出现“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等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课题的理论支撑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的

  1、教师通过围绕课题学*、思考、实践等研究,寻求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热情,体验学*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4

  一、 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关注同学的学*兴趣和经验”、“倡议同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同学的学*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规范(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同学的学*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同学的学*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同学积极学*、主动学*、自主学*、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同学语文学*的特点。小同学活泼好动,语文学*的资料形象生动。在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发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同学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性学*是重视学*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同学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发明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发明、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胜利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胜利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而"学*兴趣是学*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同学都体验到胜利的乐趣,从而对学*充溢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理论。人本主义学*理论认为:学*是个人潜能的充沛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同学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同学必需主动“投入学*”。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同学必需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干真正理解。同学必需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考虑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同学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天性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同学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程序,引领同学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胜利”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同学“积极的发现、建构、发明意义”,使“语文学*”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发明”。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施彩萍

  2、主要合作者:苏咏梅 龚秋燕

  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同学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子课题二: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 杨闻艳 3、研究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同学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同学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子课题三: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毛华芬

  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 瞿燕

  3、研究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同学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身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同学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子课题四:体验性学*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中的实践研究 1、 负责人:王晓君 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针对小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实践活动,引领同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加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一(5)班、一(6)班、一(7)班、二(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8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同学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的内涵和其能力培养方法。

  3、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时总结研究效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中国-www.Zgxxjyw.com]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1月到20xx年11月 2、具体步骤: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第一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 (1)完成

  文献资料的收集、学*。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同学体验性学*的战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获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和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同学体验性学*的进展情况。

  (4)20xx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和子课题优秀论文等形式展示效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优秀论文,汇编优秀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 课题优秀论文集

  (2) 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 同学体验性学*效果展示

  (4)课题汇报资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5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学*心理状态,进步小组合作学*为学生创设了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学*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小组合作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同等合作、解决题目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教学课堂中开展广泛小组合作学*中存在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公道小组合作学*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中,师生角色转变,合作学*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基点。

  3、小组合作学*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中的主体地位。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惯的培养。

  5、合作学*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忽视了学生学*的差异性。

  (二)小组合作学*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既发扬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创造机会。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不断思考合作学*的误区,从中摸索小组合作学*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1、分析合作学*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

  3、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至11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践边思考,边学*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

  3、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4、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5、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

  1、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扩展阅读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扩展1)

——课题研究方案9篇

课题研究方案1

  课题名称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有研究假设。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2、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五、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据课题的性质、类型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例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等);

  2、课题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研究的程序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十、经费预算情况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一定全部包括。

  学校(单位):编号:

  嘉兴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汇总表(一般)

  县(市、区):

课题研究方案2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因此,把写话教学提前到低年级是科学和必要的。但是,现实存在的困难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日记是最自由的书面表达形式,绘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表达的形式。我发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开始写话,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

  图文日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兴趣,降低了日记的写作难度,建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惯。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路径,为中、高年级的*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日记的界定: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图文日记:以画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初级“写话”形式,孩子用这种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记下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用图文日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的方法。

  2、研究图文日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方法。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认真学*作文教学的学术论文,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后的检测,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班前后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实验所取得的优势。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探索图文日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所读书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着*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语文》江伟英着新世纪出版社

  (二)、阅读设想

  从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时间读1小时书,暑假期间利用每天下午时间读书。

  (三)、具体时间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阅读。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图解语文》的阅读。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关篇目的阅读。(根据课题研究的所需选择更多书籍)。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相关知识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图解语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

  (二)、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现状调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学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学案例

  五、申请结题

  xx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表现,规划方案《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3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湖东

  研 究 方 案 中心幼一一年 儿园 三月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的特点”等等。那么,作为幼儿园如何贯彻其有关语言内容与要求的精神,掌握先进的理念,科学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已是实践工作中面临的课题。

  我园地处农村,许多家长不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懂得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以前,教师们曾自发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实践,例如:仿编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文学活动欣赏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研究等。但这种认识较肤浅,实践上缺乏理论指导。因此,试图以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教师探索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经和策略。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壳。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人才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幼儿园当务之急的事。

  二、概念界定: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陈述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幼儿语言学*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说的愿望,引导幼儿学*语言表达方式、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惯。

  三、理论依据: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具备,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在关键期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语言发展的优势。

  全语言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教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的过程,认为幼儿的语言学*是整体性的、自然而然的;是整合的、开放而*等的;是创造性的学*。所以,我们将通过师幼互动、*互动等多种形式,给幼儿提供学*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杜威幼儿本位主义主张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幼儿有自主学*的能力,**的作用是为他们的自主学*提供条件和机会。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引导他们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自主、合作学*,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等。

  维果斯基的最*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和通过**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教师把握好最*发展区能加速幼儿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幼儿发展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响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上的发展和提高。

  四、理论假设: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具备,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在关键期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语言发展的优势全语言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教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的过程,认为幼儿的语言学*是整体性的、自然而然的;是整合的、开放而*等的;是创造性的学*。所以,我们将通过师幼互动、*互动等多种形式,给幼儿提供学*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杜威幼儿本位主义主张将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幼儿有自主学*的能力,**的作用是为他们的自主学*提供条件和机会。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引导他们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自主、合作学*,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等。

  维果斯基的最*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和通过**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教师把握好最*发展区能加速幼儿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幼儿发展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响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上的发展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以早期阅读、听说游戏、日常生活活动为切入口,探索出适合本园幼儿实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改变目前教学活动中零碎、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现状,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师语言教育的素质,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幼儿语言的敏感性,丰富幼儿的语言内涵,养成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态度和基本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理解、领悟思维等能力,为幼儿的后继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六、研究内容:子课题1、“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探索如何组织安排游戏活动,优化听与说的过程,为幼儿创设各种群体语言交往的情节、情景,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机智性、灵活性。子课题2、早期阅读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探索适合幼儿实际的早期阅读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幼儿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丰富阅读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子课题3、日常生活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探索如何提供日常生活中各种非正式语言交流机会,抓住一些偶发事件和生活管理的环节,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讲述,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七、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与原则:1、行动研究法:创设多样化、生活化的情境;建立良好的语言示范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尊重、支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喜欢愿意说;建构一个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的语言环境。

  2、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全程个案跟踪分析评价,了解幼儿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反映,以点代面,了解研究的进展和效果,便于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了解幼儿和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经验总结法:分析评价支持性环境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应用的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报告。

  八、实施措施及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确立主课题,分解子课题,完成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学*交流制度;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子课题工作计划;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重要性,家园形成合力。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3月)

  组织教师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语言教育等相关理论,实施研究;开展园内观摩活动;组织中期汇报,回顾前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

  3、结题鉴定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优秀活动设计等;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九、预期研究成果

  (一) 创设良好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说话愿望。

  (二)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三)亲历课题研究,促进师幼同步发展

  十、课题研究人员安排

  乙 伟伟 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郑飞燕 方案制定

  孙迎娟 理论培训

  戚丽丽 问卷设计

  桑灵巧 调查分析

  顾迎丽 课件制作

  曹江红 数据整理

  孙 雁 资料收集

  孙芹娣 资料收集

  武 娟 资料整理

  张 丽 资料整理

课题研究方案4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6.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离开了必需的研究条件,课题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当然,在确定研究条件时,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争取课题研究的效益能提高。这样才能在课题申报和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7.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高中学生搞课题研究,由于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课题研究价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导力量的配备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没有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课题研究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选择对研究领域熟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作为高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实践表明,一个好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对学生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给以指导,在成果涌现上给以点拨,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规范的科研行为、严谨的科研态度、百折不挠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选择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来讲,主要是在校内聘任。 但也不必拘泥校内,可以走向社会,请有关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甚至学生家长。

  8.课题研究前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

  一切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若对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事先缺乏一个大致的预想,就会使课题研究迷失方向,进入盲目状态。当然,对研究成果的预期应当是恰如其分的,估计自己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预期时,宁愿将困难考虑多些,目标定得低些。在明确了成果的具体目标后,尽心努力,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沿着成果目标的既定方向前进。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内容,但在实际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方案并不是—成不变的。在实施方案中,如果出现了一些预料不到的特殊情况而影响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那就必须迅速及时地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但不管是原订的方案还是修正后的方案,研究人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遵照执行。

课题研究方案5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自己从教的实践及有关理论,不难看出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所起的作用。本学期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研究内容,以中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研究方案制定如下:

  一、课题提出新《纲要》提出:

  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在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手的动作,利用五彩的线条、大块的色面,刺激幼儿的视觉,给予幼儿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

  二、研究意义《纲要》中指出:

  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而在所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绘画活动以其灵活的形式、鲜活的图象、丰富的内容、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彩特别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也特别喜欢进行绘画活动,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放飞心灵,跨越时空的自由想象,因此,绘画活动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的重要途径,而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享受着自由与创作的快乐的同时,其它各方面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正确的教育意识直接带动教师积极的教育行为。有着如何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

  因为没有正确的教育意识,在以往的绘画课堂中,教师总会拼命地去强调安静作画并以此为理想的作画常规,侧重于技能的掌握,以至于往往评价的是作品形象临摹的准确性,把评价点落在“像”与“不像”上,这些都是对幼儿为何要进行绘画活动的理解上的偏离。我们应认识到:孩子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尽管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却恰恰是他们在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传达、去表现自己的感知。

  当然,有些年轻的教师又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中走过了场,出现了只要求幼儿的“充分想象”,以至于模糊了绘画教学最基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没有一定的技能,幼儿最终也难表达自己的所想。因此,当我们树立和认识到幼儿园绘画教育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借助绘画这一载体,以达到将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因素的提高与发展与绘画融合一起、相互影响,有效促进时,我们也会全方位的考虑影响着这一能够促使幼儿多重能力发展的活动形式的各方面因素。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材料的展示,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

  2、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3、运用多种绘画方式,提高幼儿绘画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

  2、研究怎样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如何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研究结论,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

  2、观察法: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3、调查法: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 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4、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相关的资料 卢梭的话 “应完全依赖具体事物”,就是说幼儿应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而学*,因为唯有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幼儿抽象思维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一开始要收集大量与绘画相关的材料。不仅对于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师自身也要收集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实施研究。

  2第二阶段:提高绘画兴趣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绘画的兴趣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绘画可选择的工具十分丰富,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学*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通过线条、图形、色彩、构图等手段,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第三阶段:提高绘画技能研究何种方式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单一的绘画方式往往让孩子们枯燥乏味,我们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多样性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玩在其中并能学到知识。在这个阶段就要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设计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技能。如《下雨了》、《大草坪》、《妈妈的长头发》等等,不断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4、第四阶段;总结

  ①、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②、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方案6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音乐世界中,各种音乐艺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富于现代气息的流行音乐,更是对中学音乐教学形成强烈的冲击,而中学生正处在花季的年龄,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流行音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直白的表达深刻的内涵,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而且表达的内容更贴*生活,娱乐性很强根本不需要具备太多的音乐素养的人都能听懂学会,因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传统的教材大多数是艺术音乐或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仅仅学*课本的内容学生感觉枯燥,学*兴趣不高,甚至学生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形成一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矛盾现象。

  二、课题研究目标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学校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的确,有些流行音乐不适合学生学*,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音乐,把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的欣赏和学*流行音乐,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接触、了解和学*这些优秀的作品,对流行音乐有判断、有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在新课标下,怎样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种去。

  2、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样利用流行音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2、对比试验研究法:开设试验班,所开设的试验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同时暗设对比班,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3、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课题加以创新,并应用到教学中。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上交教科所。

  五、课题研究原则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材,运用新颖的教法,因材施教。

  2、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以乐感人、以情动人,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要体现音乐性和情感性,注意发挥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六、课题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有关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中的有关文献和资料,并结合自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积累的材料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中期实施阶段:收集有关教学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启动课题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完成本阶段研究目标。

  3、后期总结阶段:以课题研究结果为标准,对课题研究获得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汇编整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预计成果形式

  1、建立课题,设计课题方案。

  2、撰写读书笔记、案例、教育随笔等。

  3、结题,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7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

  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

课题研究方案8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小学生自主学**惯

  我认为小学生“自主学*”是指学生个体在学*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行为。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并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方式和学*过程。

  2、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而是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局而,把学生从沉重的学*负担中**出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小学生自主学*语文的良好*惯。

  (1)从小培养阅读*惯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

  (3)培养常用工具书的*惯。

  (4)培养学生有效的预*的*惯

  (5)培养学生善做自主学*笔记的*惯。

  (6)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勇于追根究底的*惯。

  (7)认真复*、独立自主的完成家庭作业的*惯

  2、自主学*语文的良好*惯与方法的培养和指导。

  (1)掌握方法,鼓励阅读

  (2)优化课堂结构,减轻课业负担

  (3)提出要求,自主探索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

  (5)、培养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养成学*的*惯

  (6)、要发挥表扬的功效

  2、拟定步骤:

  1、现状调查及分析(20xx.3——20xx.4)

  2、拟定可行性措施(20xx.4——20xx.5)

  3、可行性措施的实施(20xx.6——20xx.9)

  4、效果调查与分析(教学案例分析)(20xx.10)

  5、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20xx.11)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

  2、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促进学生良好的自主学**惯的养成。

  3、经验总结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比对,得出研究效果。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研究过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与同事沟通,及时交流研究进展信息和学*、研究体会。

  为了很好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完成日常教学及其他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

  1、所读书目:

  ·《学生兵法.做自主学*的主宰》欧阳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学出版社

  《全新正版.走进杜郎口自主学*教学模式》崔其升,谢金国*林业出版社

  相关的期刊篇目

  2、阅读设想:

  从即日开始至20xx年10月期间,每天在工作之余,抽取40—60分钟的时间完成预设的读书量。

  3、具体时间安排:

  完成《学生兵法.做自主学*的主宰》阅读的时间为20xx.3—20xx.6

  完成《全新正版.走进杜郎口自主学*教学模式》阅读的时间为20xx.4—20xx.7

  完成相关的期刊篇目的阅读时间为20xx.9—20xx.10期间的适宜时间。

  四、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相关知识

  2.《学生兵法.做自主学*的主宰》欧阳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学出版社

  3.《全新正版.走进杜郎口自主学*教学模式》崔其升,谢金国*林业出版社

  4.每天读书30分钟,每月写三篇读书笔记

  五、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20xx年6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现状调查及分析)

  2、20xx年10月完成教学案例分析

  六、申请结题

  20xx年11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表现。

课题研究方案9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 “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相*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2.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3.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学*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的实际,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②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最*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天天向上”。

  ③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惯。

  ④学*、研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转化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锻炼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⑤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本实验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学*,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实验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学*和共同提高中,实现性格互补,人格融合,意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是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手都硬起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本实验不仅注重眼前目标,而且注重长远目标,大力提倡“创新是灵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尤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并提供品质保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①首先与学生商讨“异步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这种教法,喜欢这种教 让这种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体学生,摸底铺排,在充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为A(低层) (中层).c层(高层)三层,也可发动学生用自我鉴定式来分层,同时,要让学生展望自己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异步推进达到的新层次,树立异步推进的目标。

  ③教师对分层的学合理搭配,构成小组内各层次的有机组合,为小组讨论作准备。

  ④在“指导预*”中,教师告诉学生预*方法,鼓励学生填写“质疑卡”。在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质疑,即完全了解学情的一半,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设定“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争取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每一个层的学生既有现实目标,也有长期目标。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让他们汇报交流,产生碰撞。甚至可以让C组的学生充当小先生。

  2.拟创新点

  ①自主学*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质疑卡。这个质疑内容,有时候可以让其他层的学生解答。

  ②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在本组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发展层级。

  ③动态分层,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产生了动力源泉。

  ④促使老师关注学生,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四阶六步”及其变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核心内容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本课题组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异步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

  ②落实“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各种变格的课堂,收集好各类课堂案例,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层教学的规律,把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学*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④探索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探究学*等的有机结合。把异步分层教学和新课程衔接起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推进学生自主学*。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自主学*的理论创新。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现有的认知水*,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异步分层推进的过程中,经常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方法调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师课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学*行为,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经验总结法。教师不断地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惯的养成”的成功经验,比如对三有六让的提炼和总结。

  五、研究人员

  此微型课题为微型课题,由王开东老师担任组长,程媛和尹晖老师参与研究。

  六、研究对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在前期“三会”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确立形成课题方案,选定进行实验的年级,规范异步分层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⑵实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积极稳妥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⑶结题阶段:20xx年3月,准备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验收,促进实践结果的宣传推广。历时1年半。

  八、预期成果

  1.20xx年8月,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各方面论文发表。

  2.20xx年10月,语文异步分层教学实验课题结题报告完成。

  3. 有关微型课题“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的专著出版。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扩展2)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优选【10】份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1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1)、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2)、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3)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3)、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4)、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舞蹈。

  (1)、幼儿完整学*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2)、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1)、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去给他们,好吗?(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园实际,研究和探索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选做此项研究,基于以下背景:

  1.本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1)幼儿园提供的游戏设备功能单一。

  (2)各班户外游戏的时间安排不明确,导致教师不能灵活安排。

  (3)教师组织游戏的内容、类型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4)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不够丰富,不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

  然而特色活动,是展示一所幼儿园风貌的途径之一。在反复研究与斟酌的基础上,我园把体育运动作为本园特色,与课题同步进行研究、探索。

  2.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过程中,生命的健康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亦是建立良好物质基础的关键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衡。

  3.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体和谐发展。它将"体"放在首位,强调了"体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中也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可见,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们认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促使其身体的生长发育、身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的户外教育活动。我园构建了以"运动、健康"为主题,以"华师大建构"教材为依据,努力打造体育运动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教育活动,增强幼儿体智、陶冶幼儿情操、磨炼幼儿意志、发展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体验成功和快乐中获得健康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陈鹤琴先生早年在开创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实验时所写的《我们的主张》十五条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他说:"要知道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儿童的身体不强健,到了成年,也不会健康。"

  3.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

  四、研究目标

  1.研究和探索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2.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衡、攀登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体育潜质良好的幼儿特长得到充分发展,通过研究使我园形成体育教育的特色。

  3.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自信以及较强的责任感、合作能力、意志力等)。

  五、主要研究内容

  1.合理安排每个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任务。教师要掌握幼儿生理负荷量的测量方法,合理安排户外体育活动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密度,确定新教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适宜程度,真正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作用。

  2.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给予科学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力争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评价幼儿时,应少用横向比较,多引导幼儿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创造被人接受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发挥创新意识。全课题组教师要以课题研究和实施为导向,认真学*,确立现代教育观、儿童观,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与进步,在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幼儿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变化,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3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系统、社会各界对于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学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长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基本评价因素,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体育训练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更早地发现、有意识地培养体育训练苗子,也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项目。

  我校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是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篮球项目),温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田径项目),瑞安市田径、排球训练基地。目前体育组有10名骨干教师,本科率达到100%,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500多名。学校组建了校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共有在训运动员100多名。我校的各体育代表队*年来在瑞安市、温州市及省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的竞技体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突现出了一定的问题,运动员苗子的选拔问题,训练时间的安排问题,科学化训练问题,以及运动员的输送问题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及待解决。解决现阶段我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对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我校体育特长生的选拔的机制是什么,如何吸引小学的.优秀苗子在初中阶段来我校就读?

  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现有的资源,对各项目进行科学训练?

  3、如何解决学生特长发展与学业学*之间的矛盾?

  4、如何解决体育特长生的输送问题?

  (三)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理论的研究。

  2、实践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现象的认识。

  ②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校体育教育发展及我校体育竞技水*的提高。

  ③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体育特长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不少学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学校,已经有了校本的较为丰富的特长生教育培养的经验和发展的优越环境。但是在初中阶段,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还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如何处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与体育特长发展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特长苗子的选拔问题,等等,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的加深,素质教育,特别是特长教育的研究必将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形成选拔、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本土化经验。

  (2)依托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激发我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一步促进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活动考察,开展学校体育特长生教育现状的调查观察研究,确定苗子,逐步开展训练工作。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动态和有效经验,开展体育特长教育理论方法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定性的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学校体育特长教育的本土化经验。

  (4)实验法:将20PC级运动员组建一个体育特长班,与20PC、20PC级的运动员的学业成绩和运动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组建体育特长班的可行性。

  3.研究对象

  我校各项目体育训练队的08级09级10级的在训运动员。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方案: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明确职责任务,设计材料记录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采用调查观察法、网络资料查询法、实验法着手收集相关材料,确定各训练队队员的基本情况,开展训练工作,整理各级比赛的竞赛成绩,运动员的输送情况,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综合材料信息,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材料,形成关于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具体措施,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课题鉴定。

  五、研究条件分析

  (一)我校有一批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教师,他们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和研究的热情。

  (二)学校已经成立了各类体育训练队,配备了训练的基本设施,学校在政策、人员等基本条件上必将给予本课题研究以极大的支持。

  (三)学校每年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同时学校上网电脑、打印机,这些条件都在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等方面上给予课题组以极大的保证。

  (四)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让子女上好学成为人民最大的愿望。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开展,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农村学生的特长发展的需要必将越来越迫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客观要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教育问题,“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等课改理念是本项研究的政策理论支撑点。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体育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结题报告,组织、策划、协调课题研究活动。课题顾问:中学高级教师有着20多年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指导。

  课题组成员:

  七、预期成果及形式

  1、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所有过程材料与成果材料,撰写结题报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

  2、相关论文,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各项目科学训练的论文,总结,心得。

  3、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主题撰写专题报告,提炼有关运动员选材、科学训练、运动员输送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4、相关案例,课题组成员根据特长生的训练、生活动态撰写有关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典型案例。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案例。上传课题研究方案,并制订计划。

  2、研究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并完成读书笔记,将所学知识探索的各阶段体育准备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分析研究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积极探索课前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完成《小学体育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xx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

  付xx:分析、探索适合水*三阶段体育课准备活动。

  秦xx:分析、探索适合水*二阶段体育课准备活动。

  张xx,赵xx:分析、探索适合水*一阶段体育课体育教学研究准备活动。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5

  一.课题名称: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课题负责人:王全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反复操练的练*,这种急功*利的学*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会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三.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1、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激情发挥。

  2、通过游戏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3、通过游戏教学,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一个好的游戏能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终身教育。

  4、积累好的游戏资料,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有效的、可持续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来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高效的教师,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重塑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促进教师高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教学氛围,有力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体育教科研水*,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推进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在小学1―6年级随机选择两个班的一线的体育教师,另选两个班为对比班

  2、研究方法:调查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类比法、评价法。

  六.研究措施及活动安排: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前提,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具体措施安排如下:

  1、初期阶段(2月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以座谈法为主要方法、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2、中期阶段(4月份)以行动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确定实验班,通过研究证明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求真务实,上好每一堂实验课,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增加游戏的内容特点,配合主教材,安排各类型游戏。

  3、后期阶段(7月份),整理加工,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对各方面有价值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整合、提炼,总结教学经验,让其符合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预计的研究结果:

  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课标精神,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6

各位领导、各位教研组长:

  大家好!

  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这一研究主题,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

  一、认识与做法

  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但一直以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书写教学目标的角度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学*后是否切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被观察到,则没有设定。

  本学期在教研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通过教师个人上网查看资料、教研组内讨论交流学*以及市教研会议,我们发现:教学目标属于课程目标的第三个陈述层次。第一层,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最后一层,是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落实。鉴于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将义务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学段课程目标、学*领域进行系统的学*,因此我们组教师对上述文件进行了学*,让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不断的学*中,我们逐渐发现: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包含着大学问,教学目标陈述应遵循四个原则:

  1,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用“让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如说出、阐述、表达、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3,应陈述影响学生产生学*结果的限制或范围。

  4,应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二、我们的打算

  虽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我们深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继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继续开展好教学目标叙写的研究工作,具体想这样操作:开展目标叙写比武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控能力,下学期,将开展听评课活动,在课堂上进一步检测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完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体育课堂的效率,将课堂真正的围绕着学生转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上是我们体育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案例。上传课题研究方案,并制订计划。

  2、研究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并完成读书笔记,将所学知识探索的各阶段体育准备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分析研究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积极探索课前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完成《小学体育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胡焕胜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

  付强:分析、探索适合水*三阶段体育课准备活动。秦玉良:分析、探索适合水*二阶段体育课准备活动。

  张静,赵建雄:分析、探索适合水*一阶段体育课体育教学研究准备活动。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xxxx年2月xxxx年7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案例。上传课题研究方案,并制订计划。

  2、研究阶段:(xxxx年8月xxxx年12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并完成读书笔记,将所学知识探索的各阶段体育准备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分析研究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积极探索课前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阶段(xxxx年2月xxxx年12月):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完成《小学体育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xxxx年2月xxxx年7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案例。上传课题研究方案,并制订计划。

  2、研究阶段:(xxxx年8月xxxx年12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并完成读书笔记,将所学知识探索的各阶段体育准备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分析研究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积极探索课前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阶段(xxxx年2月xxxx年12月):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完成《小学体育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体育课题研究方案 10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1)、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2)、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3)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3)、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4)、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舞蹈。

  (1)、幼儿完整学*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2)、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1)、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去给他们,好吗?(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扩展3)

——小课题研究方案优选【十】份

  小课题研究方案 1

  时间:20xx.8

  立项号

  20xxXKT-SX006

  课题名称

  《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负责人

  张帅旗

  所在单位

  临潼区任留街道办任留小学

  研究背景: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给出结果,老师在总结时用抽象的文字叙述后,学生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水*不高,有些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义: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中。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中渗透进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为孩子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几何直观:(开题报告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思维水*止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钥匙,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直观洞察能力和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方式。

  题研究的步骤分三个阶段:

  1、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教学中尝试对演示、操作、画图等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夯实学生图形领域内容基本功,发展学生图形猜想意识等的研究,探索发展学生直观洞察力的有效方法。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引导学生用图形解释、理解、分析、记忆数学知识或现象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发展学生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的方法。

  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并对研究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并撰写相关案例、论文。根据预设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调查报告。对小学低段学生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基础。

  2、阶段性研究小结。对每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并对下阶段研究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以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论文。通过对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个案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实践中学生发展情况,积累鲜活的案例,形成案例分析;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中几何直观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运用,形成论文。

  4、结题报告。

  综述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在一年的研究过程和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状况,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小课题研究方案 2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学、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一)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三)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教师个人为主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和教育实践的校本科研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原则上,从上一学年的“智慧项目”中择优转化,即把有一定实践积累的“智慧项目”改为课题,进行深化研究。

  四、小课题研究的途径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实施流程

  (一)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二)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科室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三)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教研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四)结题(包括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五)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六、课题管理

  (一)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三)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四)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师小课题研究技术评审组

  (一)领导组

  组长:邵健胜

  副组长:朱晓仙

  组员:丁少剑朱敏燕葛俊佳王玉婷鲍佳乐徐子华

  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规划、计划、督导教师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中期进行检查指导;最后进行小课题鉴定评审工作。

  (二)指导组

  组长:丁少剑

  副组长:朱敏燕

  成员:胡旭亮莫燕君谢云鹤

  负责组织教师学*小课题实施方案,帮助教师选题,实验过程督导检查评价指导等具体指导工作。

  八、其他

  (一)小课题成果按照具体等级在教师个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将优先考虑将优秀的校级小课题培育成市级及以上课题。

  (三)教科室定期对校级小课题的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小课题研究方案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

  现象分析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比较浮躁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只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而不去深究错在哪里,甚至错了就错了,对了就对了,不去理会,更不用谈对错题的认识了。有时,即使马上重新做一遍原来的题目,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把错题重做,而不去分析错因和预防再次出现错误的方法,不去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忽略了步骤和过程。还有的学生自己作对就行,从不关注他人发生的错误。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改错*惯,而是被动地遵循老师的旨意让改就改,不让改就不改。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急待解决的问题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修正自己的错误,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反思自己的错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这一课题。(研究什么)我研究本课题针对的对象是我所教学的两个教学班级的全体学生,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结合。价值分析我研究本课题的价值在于促使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解决错误的能力,让错变得非常清晰可见,有序系统;改变学生的学*品质;对部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缺陷进行矫治;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的目的。

  问题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1、学生学**惯散漫懒惰,不愿意去主动改错。

  2、学*方法不当,不知道如何改错。

  3、学*只追求量,不追求质,不能错一反三。

  二、研究的内容

  1、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的课堂教学思路。

  3、通过实践研究,寻求有效的评价学生说错、改错、悟错过程的方法。

  4、通过实践,收集整理学生说错、改错、悟错的案例四、研究的方法与策略调查法:

  即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及家长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环境与心态,作为研究的依据。通过查阅、研究、分析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初中数学教学科研动态与成果。

  个案法:把每个学生自己对个体所发生的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并给以客观的评价。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准备改错本或改错卡,寻求合理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和他人的错误并加以分析,在小组学*中实现自改和互改。五、研究的过程

  1、确立课题,制定方案,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调查问卷为研究准备第一手材料。(20xx。3)

  2、实施研究(20xx。4 20xx。7)

  3、整理资料,形成课题报告及论文(20xx。7)

  4、预期效果及成果形式1、预期使学生养成说错、改错、悟错的*惯,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有效学*的能力。

  5、成果:小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小课题研究方案 4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课题研究方案 5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学、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一)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三)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教师个人为主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和教育实践的校本科研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原则上,从上一学年的“智慧项目”中择优转化,即把有一定实践积累的“智慧项目”改为课题,进行深化研究。

  四、小课题研究的途径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实施流程

  (一)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二)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科室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三)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教研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四)结题(包括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五)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六、课题管理

  (一)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三)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四)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师小课题研究技术评审组

  (一)领导组

  组长:邵健胜

  副组长:朱晓仙

  组员:丁少剑朱敏燕葛俊佳王玉婷鲍佳乐徐子华

  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规划、计划、督导教师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中期进行检查指导;最后进行小课题鉴定评审工作。

  (二)指导组

  组长:丁少剑

  副组长:朱敏燕

  成员:胡旭亮莫燕君谢云鹤

  负责组织教师学*小课题实施方案,帮助教师选题,实验过程督导检查评价指导等具体指导工作。

  八、其他

  (一)小课题成果按照具体等级在教师个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将优先考虑将优秀的校级小课题培育成市级及以上课题。

  (三)教科室定期对校级小课题的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小课题研究方案 6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学校总体教学水*。实施计划如下: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齐兴华为组长,副校长齐云飞、谢学*为副组长,教学干事李双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职责

  校长抓全盘,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协调督促与过程指导,教导处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落实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研组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内具体的研究实施和审核、研究及指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师严格按照《小课题研究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条件评选中。

  二、课题研究程序

  (一)拟定课题。学期初,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中心教研组负责人进行总体研究。(所选课题应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立项申报。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组成员参考中心教研组提供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语文组:齐云飞;数学组:谢学*;英语组:李双云;科学组:齐兴华。)

  (三)审核督查。学校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教师小课题“方案”交至学校后,副校长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定期检查完成进度。中心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校级课题立项管理。

  (四)过程监管。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组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中心教研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五)资料收集。课题活动参与者每周参加集体教研时汇报活动进展情况(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学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显著的优先推荐论文、心得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

  三、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中心教研组提出结题申请;

  (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4)学校组织有关中心教研组成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四、成果运用

  学校完成小课题研究汇总表。集中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现场汇报与材料展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推广成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达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的目的。

  小课题研究方案 7

  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以往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学*,教材内容、师者知识有限,学生将要被动接受的就是这有限的教学内容。殊不知我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的广阔教学内容。在我们运用新教材,并想着力解决这种现象时,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上。

  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封闭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个授课班学*的学生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学*后形成几*相似的学**惯。这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相悖的。“小课题研究”正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正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学*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这样的研究成就了数学双重价值的充分体现。

  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小课题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他同样存在于其它学科。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模式另辟蹊径。我们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确定了它较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为: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问题的生成

  选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跨进研究性学*大门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专题的第一步学*活动,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

  1生成问题的途径

  途径一: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可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比如说我们的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课题。如:《你寄过贺卡吗》《一亿有多大》《我长高了》《营养午餐》等。

  途径二: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思维*惯才能进行的。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比如,大商场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学生随家长在购物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商场的促销活动,我们真能占到便宜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和学生经过推敲,形成专题:《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并以这个为主题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操作性强。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费提供巴士,接送顾客,这样超市还能获利吗?学生把这个问题带来,经过大家的归纳,形成研究课题:《超市商品小调查》。在学生的慧眼观察下,小课题研究的范围开阔了,如:《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副食品种消费比例》《乘车的学问》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涌现了出来。

  途径三:困扰学生的经常性问题

  和学生离得越*的,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学生势必要想方设法解决它。这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学校经常开展体育竞赛,孩子们特别希望在活动中获胜。面对失败,他们迫切的希望找到原因,反败为胜,因此《必胜的拔河比赛》这个课题应运而生。作业怎么能有快又有质量的完成呢?《高效作业完成法》成了他们想追踪的难题。还有《练字时间与质量》《健美操中的学问》等小课题的研究,既使学生们体验了科研的快乐,也使他们排解了萦绕心头的愁云。

  2问题的生成过程

  无论是哪种途径产生的问题,它由问题到作为课题被确立的过程基本都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表示:不可操作删除多个问题较容易的马上解决从属相关合并立项有价值的保留

  也就是说这部分经过梳理被合并的问题往往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它的可行性在于学生有能力参与课题的研究,但却会有一些难度。这是最适合学生研究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的。

  (二)研究小组的组建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研究小组成员*时关系比较亲密,大家在做事时有一种默契,这对加快研究速度、促进研究工作的进程是很有好处的。当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并培养他们与任何人合作的精神。因此,这一组建研究小组的原则可以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政策。

  (三)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制定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它的制定为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做好了计划指南。

  下面仍以《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为例,重点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方式方法”“实施步骤”这几个部分。1、研究目的: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确定活动的目的是尤为关键的,围绕这个选题,经过反复的思考,我们是这样确定为:

  (1)、运用百分数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合作意识。运用分析、比较等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式方法:依据本次活动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社会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组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具体实施步骤:

  (1)、社会调查(在商场实际调查数据),搜集宣传海报(与实际调查相比较),

  (2)、访问谈话(走访顾客、家长,了解消费心理)

  (3)、汇总情况、分析数据(小组内对情况整理、分析)

  (4)、研究汇报形式(形式新颖,富有说服力)

  (5)、成果推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借鉴他组的经验,完善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根据方法,进行分工,任务落实到每个人。

  (四)实施活动方案

  有了明晰的行动指南,问题的实施阶段便有法可依。在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的原则有:1随时监控的原则

  方案制定后,它很可能不仅不是尽善尽美的,还可能会出现大方向的偏差。老师的指导必须跟进。对有问题的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寻求合适的方式,反复研讨,预见得失,进行修缮。

  比如在进行《走进网络》这一小课题时,学生们通过确定研究的几个方面,再进行分工,然后分组上网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搜集到了有关我们国家在经济、教育、军事、农业等方面的一些数据。但这个课题在行进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它的“数学特色”。学生仅仅对较大的数据进行了改写,数据的罗列却带不来数学的思考。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如何让活动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呢?经过老师与学生的重新调整,最后重新修订为《走进网络看变化》。运用学*的相关数学知识(数的运算、统计)、数学思想方法(类比、综合、分析)以表格、对比数据等多种方式呈现出祖国*期的巨大变化。学生在汇报中有的选用不同的统计形式,有的用数据的前后对比,有的以列表的方式,把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考发现的问题给大家呈现出来。这样的改变,学生们就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在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方法中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2合作共识的原则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将研究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安排,比如在《美化校园》活动中,负责研究场地的学生,绝不是说他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场地后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而是要负责到底。另外,大家都在研究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你同意不同意?为什么?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分工只是你主要负责并由个人来完成的任务,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不能只是为研究而研究,我们的研究应当具有它高远的研究价值。在“随时监控”、“合作共识”的原则下,我们的实践要让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1认识社会的目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实现着我们个人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因此,通过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活动点点滴滴地去认识社会,也就是使学生逐渐成熟、真正成长起来的累积过程。比如:学生在《小管家》的研究中,了解到作为社会最小的构成单位的“家庭“想要立足社会、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初步在学生头脑中打下生存意识的烙印。

  2认识数学的目的

  学*数学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认识到数学有多么重要。在任何一个数学小课题或部分非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中,研究的手段和结论的得出都需要数学知识做支撑。因此,参与了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学生不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强,而且对数学学*的主动性也照没参加过小课题研究的学生要积极。3认识自我的目的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中为了让老师表扬和为了让家长高兴的竟占到65%,为自己长大后当科学家的占22%,其他占13%。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自己的成长目标不明确。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因为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只是处在被动状态。而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大大改观了。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了我擅长做什么,哪方面知识是我急需掌握的,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主动学*。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达到了认识自我的目的。

  (五)汇报与交流

  在交流和汇报阶段,第一要做到有选择的汇报。因为学生在课题研究阶段,通过调查、访问、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数目一定是相当可观的。汇报时要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并且有侧重的介绍,不能面面俱到。第二要重视交流和汇报实验研究的过程。首先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可能已经是前人研究过的,也可能是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而学生暂时还无法达到此高度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此类课题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了呢?不是的。因为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为达到体验科研过程,了解科研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开展的。即便学生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典型性,甚至根本未果都不是重要的。因此,交流时的重点是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展开研究的,在研究中感悟到了什么,抑或是遇到的困惑,目前还有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小课题研究并不是在课上交流后就完全可以告以段落的。有些课题也许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研究价值,学生在课下仍可以继续研究。比如学生在进行《走进网络看变化》这一研究时,学生查阅到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条:我国羊绒的产量为:列世界第一。可是学生在调查到这一数据后,引发了新的思考:羊绒产量与环境保护存在怎样的关系?从这一数据中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而又引发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留待继续研究。这样将研究的行为始终贯穿在学生课上、课下的每一个时段,使小课题研究深入到学生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研究氛围在学生中间弥漫。

  三、新的问题与思考

  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首先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增强了,尤其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能力。从学生一篇篇数学日记中,从学生实践活动后的数学小报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在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更为可贵的时,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加以记录和反思。其次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提升,

  但在欣喜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新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停下脚步、认真思考。

  (一)问题的局限性

  在我们研究的课题中,大多数是教材知识的延伸问题,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对不经常涉及的,也对生活有价值的个别问题(如:各行业的应用数学)研究较少。

  (二)研究的表面化

  在小课题研究中,由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限制,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初浅,研究方法的单一,造成了部分课题的研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

  (三)评价的不及时

  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大多在课下进行,有时指导教师能伴随整个研究过程。但也会出现学生的研究时间与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冲突,就出现了指导、评价不及时的情况,二次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深领悟到: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是问题的发现者,深入研究的实践者,他们不仅是小课题研究实施的主体,更是思维的主体。因此说,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便是无限能量生成的过程,研究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改变,使我们不得不由衷地继续下去。

  小课题研究方案 8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1.35÷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3.5÷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对另一种学*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

  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良好的学**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惯。审题的*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要精心设计练*题,精心安排好练*。首先练*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练*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的重点。其次练*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课中,有复*练*课,有巩固练*课,有新授练*课等等。此外,练*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时养成认真检查的*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小课题研究方案 9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学的学*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的概念教学应该是教学命脉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数学概念,思考其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措施。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中,初赛与复赛确定的课题《相交线》《变量与函数》都是概念课,从比赛中看有接*一半的选手在概念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只简单地给出定义,尤其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重视概念在解题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选择概念课教学来研究的目的之一。此项研究也是我们学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课题《新授课研究》的.子课题。那么如何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将做为我们学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课题。

  二、研究的策略及过程设计

  1、吃透概念的结构,研究揭示概念教学的主要过程。

  教研员与名师工作室的八名成员,做为课题的先行组织者,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团队,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形成概念教学的主 要框架。本学期每位名师利用此框架进行教学实践一次,深度体会感悟。

  2、学科开展专项教研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操作,进行系列

  研究,检验并完善形成的教学框架,学科教师经历研究的过程,体会教学中应让学生如何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计划本年度两个学期,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研究。

  本学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形式:名师工作室教师同课异构。

  3、分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在此领悟其内涵,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4、区域联合体活动研究,区域联合集体备课,确定概念课教学内容,可在区域联合体活动中通过同课异构加以论证。

  11月26日区域联合体活动,名师参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三、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人员确定

  1、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

  2、六、八学年全体教师

  五、成果的预期

  1、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2、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达到学科教师会备概念课,会上概念课,会评概念课。

  小课题研究方案 10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1.35÷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3.5÷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对另一种学*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

  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良好的学**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惯。审题的*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要精心设计练*题,精心安排好练*。首先练*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练*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的重点。其次练*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课中,有复*练*课,有巩固练*课,有新授练*课等等。此外,练*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时养成认真检查的*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扩展4)

——课题研究方案范本二十份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因此,把写话教学提前到低年级是科学和必要的。但是,现实存在的困难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日记是最自由的书面表达形式,绘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表达的形式。我发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开始写话,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

  图文日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兴趣,降低了日记的`写作难度,建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惯。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路径,为中、高年级的*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日记的界定: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图文日记:以画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初级“写话”形式,孩子用这种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记下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用图文日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的方法。

  2、研究图文日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方法。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认真学*作文教学的学术论文,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后的检测,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班前后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实验所取得的优势。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探索图文日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所读书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语文》江伟英着新世纪出版社

  (二)、阅读设想

  从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时间读1小时书,暑假期间利用每天下午时间读书。

  (三)、具体时间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阅读。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图解语文》的阅读。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关篇目的阅读。(根据课题研究的所需选择更多书籍)。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相关知识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图解语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

  (二)、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现状调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学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学案例

  五、申请结题

  **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表现,规划方案《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技术发展、全球化和商品化的发展过程意味着可获取的信息的急速增长、“可知”世界在空间上的缩小、新型消费型社群的细分以及我们所共享的文化世界的飞速发展。这个系统可能预示着一个商品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公共服务的传统价值观正在被渐渐破坏。我们真实地生活在自身创造的世界里,不懈追求经济与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却越来越迷失于自己精神家园的取向。对社会造成最大损害的并不是那些没有学识的人,而是那些充满学识但欠缺道德的人.这就是“有学识的无知”。如今设计作为一种与生活本身息息相关的人类活动,已不是一门科学也不应该是,它包含了科技、经济、文化、社会规范、及各类情感的融合.已经影响到现代文明的方方面面。在这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阅读、观察、学*这些各类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界别的专业中寻求合作和沟通,对设计伦理道德方面更提出了要求。在日益缺乏控制和反省的今天,面对物质欲望的诱惑与干扰,如何挽救设计思辨的危机?建立一种诚实守信、关爱生命的共同精神的价值体现,并予以维持,我们责无旁贷。

  设计伦理是一种基于设计工作、专业意识、职业技能等之上的职业道德要求,它通过理性来调节设计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塑造整个社会共同遵从的设计道德观念,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建立优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为与精神生命凝合成一个整体,它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是人与人,人的心理现象不能被编码、量化.良心到底值多少钱?设计者的道德价值何在?关键在于修身立品.建立信任品性。论语日:“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言忠信,行笃敬。”信任品性自心中出发,是命令不来。就等于宁静:我们不该以为逃避吵闹就能得到宁静,真正的宁静是来自内心深处.由心中创造。由此发展起来的设计经济活动必须满足:为人们服务、满足人们需求、改善生活要求、提高人们文化水*。这是一种伦理职能,亦是一种社会责任。

  其次是人与物,人要设计一个物件的时候,其最初出发点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刻服“痛苦”,“痛苦”是我们设计的前言,解决“痛苦”的方式就是将自身(包括身体构造、身体属性、人类感情)以各种方式投射于物件之中,即所讲的“设计”,由此建造出一个“合成”的世界,并期望它服从于人们.对人们负起责任。然而,被设计出来的人与物的关系却是双向的.我们每天与不同物件接触的经验中,物件将你心目中的东西转化出来.反映了你的内心和感觉,正如丘吉尔曾说:“当你与物件发生感情的时候,物件同时正在改变着你”。从所谓的“不朽的芯片”的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体会:科学家们致力于设计的.一种电脑芯片.将它植入人的眼睛之后就能记录下人一生的活动。据这些科学家介绍,这种芯片可以提供一部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的视频13记。这一未来色彩浓厚的幻想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它丝毫没有考虑到伦理道德的问题。这一技术的发展除了“娱乐”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社会”作用?科学家们所持的乐观态度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集合知识、勇气、热诚、真诚、学*和超越的态度.才能创造出愉快、成功的经验。

  再者是人与自然,人类历经数千年发展创立了现代文明,依然在不断寻求突破寻找大自然运行的法则,试图建立一个理想、完美的世界,在这个认知的过程里,我们该怎么去生活?设计师该建造怎样的世界?设计师的态度又是怎样?设计师通过融和各层次的关系.最终实现设计“以人为本”,创造令人愉快、满意的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素质。我们回顾历史,反省现今,放眼将来,眺望过去也是对未来的预测,人们在现在与过去的循环中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用学*的态度思考并运用生活中看似不能融合的矛盾,化危机为转机,发展出属于未来新创造的生机,这正是设计伦理所要建立的价值和态度。

  设计伦理进一步完善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及其知识的完整性,使设计师们正确认识到设计伦理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时空对设计、生活进行自我的反省和讨论,普遍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判断社会中存在异议的现象.学会敢于表达个人鲜明的观点和见解,并从伦理德性的角度,提出较为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设图发掘新的理想生活的可能性.清晰明白到长成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需要努力寻求“直觉思维”仓I意的启发,亦需要谨守职业操守和德性的价值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由直觉感性到理性判断的递进.最终能够超越直觉思维到达理性思维的判断和选择,将该学的知识理论努力内化为个人修养,其伦理观、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自身、对专业、对业界、对社会、对自然、对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辨.这种态度的转变将影响彼此的行为成为负责任的行动!

  设计伦理教育一定会在设计学科建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设计思维教育、设计方法教育、设计技能教育一样,成为设计艺术学科中的一个稳定组成部分。它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讲授,更将成为人们一种全新的、有意义的生活态度。更健康地看待自己、心怀祖国、关爱地球和人类。

  论文关键词:设计设计伦理设计教育道德价值

  论文摘要:设计伦理是一种基于设计工作、专业意识、职业技能等之上的职业道德要求,它通过理性来调节设计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塑造整个社会共同遵从的设计道德观念,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建立优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为与精神生命凝合成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尼克·史帝文森(NickStevenson).媒介的转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一、研究目的:

  我们班级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带着,整天关在家里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使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环境,以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退缩,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时上课的时候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对待班级的各项活动比较被动,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退缩型幼儿。孩子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有可能持久地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从上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活动,每次的音乐活动小朋友都能积极参加,就连*时比较内向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因此老师鼓励这些孩子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励他们能主动进行表演。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班级通缩型幼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集体环境,和小伙伴之间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主,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的实际水*,自己立课题,从大班年龄幼儿入手,从各个层面上对音乐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内容为:

  (1)歌唱、打击乐器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幼儿园音乐歌唱、打击乐教育活动中,一切从孩子周围生活和实际水*出发,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上得到发展,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动对班级退缩型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幼儿歌表演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是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有规律的、富有美感的`动作,具有乐、歌、舞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研究对象及范围:

  班级内性格比较内向的退缩型幼儿

  四、预期成效: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观察法(个案记录)、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音乐的实结际水*,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具体如下:

  1、调查法:初测,班级任意抽3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并以统一的音乐内容对幼儿进行测试:其内容为:兴趣、性格、看图说话、听音乐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动作,根据调查情况加以分析,为实验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

  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它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的个性,才能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知觉、美的体验与美的表现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极为注意营造优美和谐的音乐氛围,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优美、愉快、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然而教师以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舞蹈、节奏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水*,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4、比较法:在实验中,根据对比班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测试,然后比较分析,再进一步的探索,不断的给予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了音乐教育个案、论文和总结。

  六、研究进度:

  1、第一阶段(20xx.3-20xx.5)课题的准备和初步实施: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相关理论的积累。认真学*有关音乐研究的理论知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设计。

  2、第二阶段(20xx.6-20xx.7)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与幼儿生活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首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音乐水*。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论证教学方法、形式的可行性。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性。

  3、第三阶段(20xx.9-20xx.11)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调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结题阶段(20xx.12-20xx.3)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课题任务撰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课题研究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阅读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惯,可培养拥有主动学*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打下基础。阅读还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纵观国内,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视,广大教师对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较大成绩, 其研究表明:

  从学*语言的规律看:成功的学好一门语言要进行大量地吸收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 通过对语言 充分阅读,用心感悟,不断积累、运用,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地道英语的'独特魅力,真正把语言学到手。

  从小学生学*心理看: 小学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维,富有情节的故事、童话学生更感兴趣;贴*自身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短文、对话更能吸引他们。英语教学已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封闭、单调、划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与主要内容:

  l研究的预期目标:

  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纪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汇编出四套系统的阅读教材。

  2、研究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其任务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句子中的词义,帮助他们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使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3、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总体英语发展水*的关系。

  四、研究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l 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注意英语牛津教材与阅读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l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内存”,抓住他们的“愤”、“悱”之处展开教学。教师要真诚地*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不仅允许他们赞同、接受,而且允许他们否定乃至拒绝;学生之间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讨论,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充满整个课堂。 同时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加大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力度。

  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由读去感知语言、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同时积累语言。在此基础上,更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时间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阅读*惯

  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逐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惯,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下根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

  1、基本进程阶段:

  (1)准备阶段(20**年2月~20**年4月)

  课题的构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写和论证。

  (2)实施阶段(20**年4月~20**年4月)

  A、课题的实施、研究;

  B、中期论证;

  C、课题的发展、完善。

  (3)总结阶段(20**年5月~20**年7月)

  成果的总结,经验的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组长:邓X莉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

  成员:钱X琴 金坛市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研组长(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

  王X凤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

  温X玲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

  王X琴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

  刘X芸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金坛市骨干教师)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2、教师论文、案例分析等。

  3、CAI课件、研究课教案等。

  4、学生作品,包括作业、学*体会等。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课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课题组成员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证。

  3、本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本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会得到有力保障。

  一.研究背景:

  1.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基础薄弱、学**惯不好的学生,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教学效果?很现实地摆在教师面前。

  2.*年来,我校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⑴我校开展了“合作课堂”的试点工作。⑵学校重视教研组、课题组的成立和建设,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结合实际,各教研组、课题组进行高质量课、汇报课、研究课等的观摩。

  二、研究价值:

  1.促进学生学*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 3.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的、适应当下教育形势的教学体系。

  4.形成全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课题内涵(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设计与开发不仅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一种动力,它还代表了观察和组织再现现实的一种方法。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教学设计与开发可以被认为是教师用来清晰地表述他们的观察和表明他们的教育学理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它能有效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兴趣,并进行教学反思,并从自己的教学体验中获得有益的东西,或从编写教学设计、分析他人的教学设计以及相互交流中强化自己的决策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2、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研究宽松有序、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及开放型管理模式。

  3、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研究。研究适合初中物理教学及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手段。

  4、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作业设计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步骤、时间等)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物理课程新标准》、素质教育理论等书刊广泛涉猎。

  2、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

  3、总结法。在不同阶段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如何有机整合。

  (二)步骤和时间: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收集理论资料,学*相关理论,申请立项。

  2、实验学*阶段(20xx年4月)。成立课题小组,拟定实验方案,学*相关资料,确定实验人员,组织学*,取经交流。

  3、全面实施操作阶段(20xx年5月-20xx年2月)。按课题实施计划展开研究,开展研讨、定期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研究适合本校的教学设计和优化方法,进行论文交流整理,保管资料。

  4、实践总结阶段(20xx年3月)。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将实验成果向全校推广。

  (三)总结结题阶段:(20xx.3):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六、预设成果:

  1、阶段性成果

  (1)相关学科关于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论文、经验总结。

  (2)优秀教学设计,特色个案。

  2、总结性成果

  (1)参与研究教师的心得与体会,

  (2)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件

  (3)各种材料汇总总结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阅读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惯,可培养拥有主动学*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打下基础。阅读还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纵观国内,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视,广大教师对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较大成绩, 其研究表明:

  从学*语言的规律看:成功的学好一门语言要进行大量地吸收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 通过对语言 充分阅读,用心感悟,不断积累、运用,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地道英语的独特魅力,真正把语言学到手。

  从小学生学*心理看: 小学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维,富有情节的故事、童话学生更感兴趣;贴*自身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短文、对话更能吸引他们。英语教学已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封闭、单调、划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与主要内容:

  l研究的预期目标:

  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牛津英语的主题式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纪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汇编出四套系统的阅读教材。

  2、研究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阅读课作为一门技能训练课,其任务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句子中的词义,帮助他们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使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帮助。

  3、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总体英语发展水*的关系。

  四、研究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l 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注意英语牛津教材与阅读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l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内存”,抓住他们的“愤”、“悱”之处展开教学。教师要真诚地*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不仅允许他们赞同、接受,而且允许他们否定乃至拒绝;学生之间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讨论,让理解、信任、尊重、宽容、民主、合作充满整个课堂。 同时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加大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力度。

  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由读去感知语言、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同时积累语言。在此基础上,更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时间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阅读*惯

  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逐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惯,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下根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进程

  1、基本进程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的构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写和论证。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A、课题的实施、研究;

  B、中期论证;

  C、课题的发展、完善。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果的总结,经验的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组长:邓X莉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

  成员:钱X琴 金坛市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研组长(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

  王X凤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

  温X玲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

  王X琴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

  刘X芸 XX市XXXXXX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师(金坛市骨干教师)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

  2、教师论文、案例分析等。

  3、CAI课件、研究课教案等。

  4、学生作品,包括作业、学*体会等。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课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2、课题组成员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证。

  3、本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本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会得到有力保障。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音乐世界中,各种音乐艺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富于现代气息的流行音乐,更是对中学音乐教学形成强烈的冲击,而中学生正处在花季的年龄,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流行音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直白的表达深刻的内涵,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而且表达的内容更贴*生活,娱乐性很强根本不需要具备太多的音乐素养的人都能听懂学会,因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传统的教材大多数是艺术音乐或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仅仅学*课本的内容学生感觉枯燥,学*兴趣不高,甚至学生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形成一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矛盾现象。

  二、课题研究目标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学校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的确,有些流行音乐不适合学生学*,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音乐,把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的欣赏和学*流行音乐,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接触、了解和学*这些优秀的作品,对流行音乐有判断、有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在新课标下,怎样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种去。

  2、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样利用流行音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2、对比试验研究法:开设试验班,所开设的试验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同时暗设对比班,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3、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课题加以创新,并应用到教学中。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上交教科所。

  五、课题研究原则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材,运用新颖的教法,因材施教。

  2、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以乐感人、以情动人,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要体现音乐性和情感性,注意发挥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六、课题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有关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中的有关文献和资料,并结合自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积累的材料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中期实施阶段:收集有关教学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启动课题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完成本阶段研究目标。

  3、后期总结阶段:以课题研究结果为标准,对课题研究获得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汇编整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预计成果形式

  1、建立课题,设计课题方案。

  2、撰写读书笔记、案例、教育随笔等。

  3、结题,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本课题所指经典歌词,主要包括*一百年来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词。与唐诗宋词相比,这些歌词既有诗歌的意境,又具有时代特色;与其它一些文学作品相比,这些歌词是短小精悍的韵文,更适合小学生诵读;与当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这些歌词不但有动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们看到,当前有许多流行歌曲并不适合小学生传唱,却能通过多种传媒进入小学生的生活,它们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也污染了孩子的语言学*环境。一些港台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汉语修养,助长了语病的社会流行。相反,经典歌曲是时代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世代传唱,然而时代变迁,许多经典歌曲正逐渐被下一代遗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觉得,经典歌词正是学*语文的宝贵资源。

  二,研究的意义,目标

  1,让学生读讲经典歌词,学*纯洁美好的祖国语言,用歌曲旋律作为阅读理解的催化剂,使经典歌词中的营养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经典歌词读讲活动为载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语文,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音乐素养,信息技术素养。

  3,让学生欣赏和传唱经典歌曲,用诗歌和音乐合二为一的美的.熏陶代替空洞的说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相关的理论研究

  1,孔子《论语》中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诗,礼,乐三者的教育功能。经典歌曲是否兼有诗,礼,乐的因素读讲经典歌词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一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20xx年6月,"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经典歌词是经典古诗文的现代版,读讲经典歌词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沟通歌词作者和听众情感的桥梁,它能否成为小学生阅读理解歌词的催化剂其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二)实践研究

  1,编写读讲经典歌词实验用书,准备相关材料

  ①制作用于网络点歌的网页,学生点击相关的链接就能听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编写纸质《经典歌词70首》读本。

  2,读讲经典歌词

  ①利用课余时间(隐性课程)

  在教室里经常性地播放一些经典歌曲VCD光盘,供学生随意欣赏。

  ②专门开设15分钟读讲经典歌词小课程

  时间为下午1点至1点15分,即学校原来安排的情操课时间。

  让学生自主挑选一首歌词,教师排出每个学生读讲歌词的日程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面对全体学生上台主持,通过诵读,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对所选歌词展开合作探究式学*。

  ③结合语文课教学

  让不同主题的经典歌词在语文学*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并熟读成诵。例如:用经典歌词来营造学*氛围,用经典歌词来加深课文理解,用经典歌词来学*语言,用经典歌词进行拓展阅读。

  ④利用学生在家时间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听唱经典歌曲,研读经典歌词,进行网络点歌并查找资料,实现家校联动,建设学*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骤

  1,相关的理论研究

  2,资料搜集,读本编写和网页制作

  3,前测

  4,读讲经典歌词的活动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

  5,后测

  6,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不良影响,培养小学生对经典歌曲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2,在读讲经典歌词活动中学*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科学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3,不借助书面作业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七十余首经典歌词约有五百个生字新词,相当于两册语文课本的课后词汇总量。

  4,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尤其在感悟诗歌意境等方面。

  5,在诵读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语感。

  6,在读讲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启发我开始关注能否引用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班会是一直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是养成良好*惯解决班级问题,发扬民主精神的*台,同时,我校一直以20分钟晚点活动为学校常规教育*台。因此,将20分钟晚点活动转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题班会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他时间较短,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持续注意力时间,在短时间可以更高效解决问题,达到思想上的共识;其次微型主题班会主题明确,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明确、快速安排班级任务;再次活动选材简单、短小精悍。学生可以用随机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情景剧,学生通过简捷快速的语言表达,就可以生成一种观点或者解决一个小的班级问题;正所谓小活动、大德育。

  而在现实中班会课存在很多问题:

  1、老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班会课;

  2、班会课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结合学情、班情开展有效的班会课。

  4、开成功的班会课如何去总结记录并让效果延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阶段

  助于学生的成长。

  研究此课题,对如何开展高效的微型主题班会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还直接影响班级建设。让微型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成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台。最后让班级用微型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班级,并走向卓越。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塞林格曼积极心理学。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林格曼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他提出要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优势,并借助这种力量解决心理困扰、消除问题行为、建立防御挫折的机制。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生来说,阳性激励、正面引导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理论: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莱默的组织心理学:老师是学生可以问路的旅伴,路在学生与老师的前方,班级是一个团队,团队有助于普通人实现不*凡的业绩,老师作为团队的指导者,就应该激励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四、研究目标

  微型主题班会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层达到发现班级问题、明确个人职责、统一思想认识的自我认知教育;第二层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铸造班魂的自觉行为教育;第三层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起一个相互亲*家庭式的幸福班级体的自我成长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老师或者学校有借鉴价值。

  五、研究内容:

  探索微型主题班会怎样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的效果从3个方面界定:

  1、是否解决了班级问题;

  2、是否起到凝聚班级力量的作用;

  3、是否提高了学生某项能力。

  为了指导日常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将从以下方面去研究:

  (一)、研究微型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自己清楚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要做到何种程度;

  (二)、研究微型班会的主题:针对班级发展情况和学生成长规律设计系列班会主题,如何处理班级常规问题、预防在各阶段出现的不良情况,让教育目的隐藏在活动中,达到教育目的;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会的教育方法: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及巧妙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让主题班会流于形式,使主题班会在20分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题班会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内容或者主题,采取何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动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会的效果延生:如何让班会产生持续性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参阅教育家关于班级活动的书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线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研究成果,给微课题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的指导。

  2、行动研究法

  主要通过晚点时间坚持实施小主题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动,并把活动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效果进行文字性记录,并配上照片或者拍班会实录。

  3、经验总结法

  通过总结以往的班会经验或者借鉴他人有效的班会活动方案,来解决自己班级的问题,从而研究同一个主题和方案在不同班级实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问卷调查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施自主小班会后,学生内心和行为发生的变化,调查和搜集学生更具创意和有效的教育题材和形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研究,了解教育理论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动向。

  2.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3、召开班干部会议和学生会议,明确微型主题班会研究的意义和班级要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

  1.根据制定的“初中微型主题班会效果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时间去实践,总结、反思,提升来验证班会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2.由参与者学生对微型主题班会进行体验式感受班会效果并完成效果调查问卷。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微型主题班会操作流程和主题设计,积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总结阶段

  整理各个阶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情境”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谐之境.情境教育实际是为受教育者创设一个可以激发人的学*兴趣、学*热情的环境。对它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视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譬如上海育才中学1977年试行的“八字”教学法;我国学者黎世法建立的“六因素单元教学”。法卢仲衡教授领导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所总结出来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方法”。胥长辰、刘学浩提出并论证的“学导式”教学方法,还有我们提出的“讲练工程”等教学模式。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专门的课题去进行研究还不够深入,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

  二、 选题意义

  这里所说的问题导入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三、 研究价值

  1、保障学生学*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模式,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学生从数、形两方面加以考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各种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学生在猜中学,做中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听中学的单一局面,学生可以自主观察、思考,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乐于学*。

  2、转变学*方式,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变得主动活跃,亲身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在自主的、积极的探索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发展自身的学*数学的探究能力。

  3、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促进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

  四、 研究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模式,引起学生心理的认知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成为锻炼学生才能,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研究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且与我们息息相关《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去感受客观事物。创设各种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将思维启迪与操作相融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具体思路如下: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整合模式

  根据教材内容,或是在知识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或是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从而确定整合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制订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认知学*理论预先制订教学设计方案,从而避免盲目的实践探索。由课题组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论证,最后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3)教学设计方案实施与反馈

  邀请校教研室及校评议组、校课题组、其它教研组老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对课题开展情况提出批评与建议。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我们提出了创设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有以下侧重:(1)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能力和技巧。(2)通过问题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全面发展。

  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由于课题组每个授课老师都是带两个*行班,每人分别取一个班做实验班,一个班做对比班,再综合分析各个老师从实验中得出来的具体数据,这样可提高可信度,实验准备在本校高二年级进行。

  本课题主要运用情境化、实地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在进行具体项目的研究时,则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其特殊性,运用相关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开设研究课,并加以深入分析,通过课后教师评议、学生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再开设研究课,继续探索,逐步完善数学教学导入的新模式。

  (2)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研究课的教学效果作出评判,为下一轮行动提供借鉴。通过与各种类型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课题研究课的看法,以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

  (3)案例研究法:通过了解开课、听课老师的观察结果,对课题研究课的教学情况作定性判断开展案例研究。。

  八、技术路线

  我们的研究过程将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

  ①成立课题组,搜集有关教学导入模式的文献资料,总结同一研究领域的已有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完成课题设计方案。

  ②学*与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有关的理论依据,积极开展理论学*与教学研究,认识导入新课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③邀请专家为教师作讲座,提高认识,**思想。

  2、研究课题如何开题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重点进行信息化*台搭建工作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增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抓住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学*方式设计、师生交互设计、自动答疑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做好开题工作。

  3.实验研究阶段

  按方案和计划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同一教师备课过程对本节内容共性的认识,要求共性的东西在课堂上要落实,再有个性的发挥,设计教师具有良好活动情境的教案,探求情境设计的最优方法。并且围绕课题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各项内容开展研究(期间进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与评估),完成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和音像资料等。在研究过程中

  及时总结,积累资料,写出阶段性总结及召开阶段总结交流会。

  4.总结阶段

  系统分析整理资料,总结、鉴定实验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论文和案例、有关影像资料等),筹备结题。

  九、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

  20xx年4月3日-4月15日 课题申报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丁苹年负责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学*制作课件的软件的应用。尹玉枝负责

  20xx年5月1日-6月1日对“当今社会中学生学*数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整理调查报告。周婧负责

  20xx年6月2日-7月15日课题相关材料的收集。杨景艳负责

  20xx年7月16日-8月30日进行第一专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杨景艳 王彬负责

  2、 中期研究:

  20xx年9月-10月 进行第二专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的研究

  20xx年11月-12月 总结、汇报

  20xx年1月-2月 进行第三专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

  20xx年3月-4月 总结、汇报

  20xx年5月-6月 进行第四专题《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研究20xx年7月-8月 总结、汇报;撰写研究报告。

  3、 后期综合、评估:

  20xx年9月-10月 综合四个专题的研究结果与研究报告,做结题准备

  20xx年11月-12月 申请结题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

  1、 阶段成果名称

  1.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由丁苹年负责;

  1.2调查报告《当今社会中学生学*数学的现状的调查》,由周婧负责:

  1.3《信息技术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由杨景艳负责;

  1.4《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与研究》,由孙志新负责;

  1.5《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由杨贵枚负责;

  1.6研究报告《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王彬、尹玉枝负责。

  2、最终成果名称

  2.1《创设问题导入模式 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丁苹年、 周婧负责;

  2.2《创设问题导入模式 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杨贵枚、杨景艳负责;

  2.3《创设问题导入模式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由王彬、孙志新、尹玉枝负责。 十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丁苹年: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 杨贵枚: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组员 杨景艳: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王彬: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孙志新: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周婧: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尹玉枝:天津市九十六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丁苹年: 13年教龄,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学科组长,有丰富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

  杨贵枚:11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高三数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杨景艳:9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高三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突出。

  王彬:7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高一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全面。

  孙志新:9年教龄,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初中数学教师,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

  周婧:5年教龄,中学二级教师。现任高二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新。

  尹玉枝:4年教龄,中学二级教师。现任高二文科数学教师,计算机水*高。

  2课题组分工

  丁苹年:主持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调配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进度,负责专题保障课题研究正常运行。

  杨贵枚、杨景艳:进行教学实践,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相关课例、资源库等的建立与拓展。

  王彬、孙志新:收集资料,设计并参与课题相关教学实践,相关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工作,参与撰写实验报告。

  周婧、尹玉枝: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文件,包括文字材料及撰写总结、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文件,包括问卷调研过程等。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首先,课题主要参与者都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都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分布在不同的的年级,是我校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经验。参与者一直在研究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也都有相应的研究,能够很好的理解课程的新理念。课题组成员均有较高的写作水*,擅长将研究发现提炼出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精力充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此外,课题组成员思想要求进步,积极进去,敬业爱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迫切希望从事教科研工作。这也为课题研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观保障。

  完成课题的客观保障条件:

  第一:学校有教师机房,学生机房,班里有大屏幕,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随时应用多媒体与教学想结合进行教学研究。

  第二:课题研究方法多样化,适合不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文献法有利于了解此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和指导课题的基础理论;调查法有利于研究者在课题实施中发现个案的特色,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提炼和总结打下基础。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我校领导非常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学校都能给予帮助和满足。

  我想,有这样好条件的学校,有这些支持教育科研的领导,还有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更有这些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老师团队,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指导思想:

  围绕区教育局、区教研室提出的各校要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关注课堂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新课程标准,充分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进一步达到提质作用。为展示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交流的机会,我校决定于20xx年5月份举行民新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二、时间:5月,语文组:

  每周的周四上午第一节;综合组:每周周五上午第一节;数学组:每周的周五下午一节。

  三、地点:各班教室

  四、活动形式:

  分教研组进行,教师上课的顺序由各教研组抽签决定。

  五、参加的人员:

  语文组:Z

  数学组:Z

  综合组:Z

  六、比赛规则:

  三十分钟的教学(带学生),五分钟的才艺展示。

  第一阶段:

  1、学*,动员,明确意义。(3月份)

  第二阶段:

  2、组内学*、交流、试讲。具体分两次进行。(4月)

  3、请教研室的专家Z老师进行小课题的讲座。

  语文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如何上好作文课?作文课的基本步骤?等文章。任教教师试确定上课内容,组内集体备课;第二次备好课在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同课异构,写人的文章。

  数学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如何上好图形的*移与旋转的课?关键点在哪里?展开讨论,然后集体备课。第二次: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同课异构图形的*移

  综合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有哪些方法等?第二次: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重在组织教学。

  第三阶段:

  3、分组比赛,组内成员听课、评课。

  根据本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

  语文组:作文教学(写景的)

  数学组:图形的*移。

  综合组: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不限。

  五、具体安排:

  1、参赛对象:全体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教师)

  2、比赛方式:分成语文、数学、综合组进行,组内提前抽签决定上课(赛课)次序。

  3、内容:现行的教材,参赛教师必须备好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课件。

  4、评委组成:各组的全体成员。

  5、评委要求:

  1、自行调好课,保证组内的课全部听到,认真做好听课笔记;

  2、认真参与教研组的评课。

  3、做到公*,公正。

  4、奖项设置:每组评出一个一等奖,其余二等奖。

  5、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参加组内的听课,教研组长将对听课情况进行记载。

  6、抽签时间:在四月底教研活动中进行。

  7、电脑的检测及调试:Z

  8、奖品准备:Z

  9、摄影:各教研组长

  10、新闻报道:各教研组长,进行连续报道。

  11、教研组长负责整理每次活动的资料。(包括:照片、新闻、记录表等)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教育强**会学生学*。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几篇课文,是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也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读书能力。《课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课文60篇。”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说:“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外阅读中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惯已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

  三、研究内容

  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中外名著、跟课文有关的作家、作品介绍、优美的儿童诗歌、泰戈尔散文诗等。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

  五、主要措施

  1、营造书香教室,吸引学生课外阅读。

  2、结合课文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3、组织相关读书活动,激活学生课外阅读。

  4、开展读书竞赛,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好本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2.制订出班级读书计划。

  3.征求学生意见,完善研究内容。

  4.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着手进行实验研究;

  2.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课题实验研究的终结性报告。

  2.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七、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惯,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阅读能力。

  八、课题组成员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教育强**会学生学*。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几篇课文,是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也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读书能力。《课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课文60篇。”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说:“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外阅读中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惯已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

  三、研究内容

  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中外名著、跟课文有关的作家、作品介绍、优美的儿童诗歌、泰戈尔散文诗等。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

  五、主要措施

  1、营造书香教室,吸引学生课外阅读。

  2、结合课文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3、组织相关读书活动,激活学生课外阅读。

  4、开展读书竞赛,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好本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2.制订出班级读书计划。

  3.征求学生意见,完善研究内容。

  4.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着手进行实验研究;

  2.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课题实验研究的终结性报告。

  2.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七、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惯,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阅读能力。

  八、课题组成员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选题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中班:通过走、跑、跳、拍皮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灵活性的运用器材,体现器材的趣味性……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三、操作实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四、成员组成与分工

  组长:肖国苗上林苑幼儿园园长,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成员:卫燕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陆续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杜进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武晓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月份

  研究主题内容

  主持人

  **年

  7—8月

  1.召开教研会议,传达教研计划,明确学期任务及要求

  肖国苗

  2.组织教师学*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关文章

  肖国苗

  **年

  9—12月

  1.如何开展户外活动中体育器械的投放研究

  卫燕

  2.小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陆续

  3.中大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卫燕

  4.如何使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有效使用的研究。

  肖国苗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注重语文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发展》课题,是福建省语文教学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学生学*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和*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都离不开深入扎实的学*实践活动。一切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是各个学科当然也是语文学科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和客观规律

  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认为学生的学*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儿童对知识的学*可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其中有一段话很值得品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课的这一特点?这是由语文的性质决定的。

  语文是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就生活在一个无时无地无不浸润着沐浴氛围的环境中。模仿、多渠道、长期积累这三大规律,使儿童学语言的场所绝不会从学校开始,学语言的指导者绝不会仅仅是课堂上的语文老师,学语言的教材绝不会只是一册语文课本。所以,面对这样丰富的学*资源,面对如此多样的机会,怎样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有操作价值的指导性意见。如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要"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从教学目标和学*方式两方面保证语文实践的落实,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二是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活动,拓展学生的学*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教育资源上保证学生的语文实践是生活的、生动的、生成的。

  基础条件:我校语文教研课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发展",20xx年被定为龙岩市重点课题,通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语文教研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

  软件上:我校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生素质分项考评制度",包括写字(硬笔字/毛笔字)、口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即兴演讲)、语基、*作、课外阅读(包括70首古诗/诸子百家和中外经典名著)、语文实践活动;我校出版了校本课程教材《我是客家人》。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教研室,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教研室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语文专业素质修养和语文教研实践的培训。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能满足教研教改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的目的看成是人类所积累的系统知识的传递,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简化为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种状况使得理解、体验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也因此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上,而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观念不更新,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教研室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原则和策略。

  3、实践问题:如何在这个*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新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育思想,达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型。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些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式""交互性"等学*方式。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生命活力,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3、通过语文实践、体验活动的研究,能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相互整合,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并使学生主动地学*,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能精神畅开地面对语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言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语言,欣赏语言,运用语言,让语文的学*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发展过程相一致,从中体验到语文学*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语文活动带来的愉悦。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实践与总结,进一步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进而改革语文教学的结构、内容、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竞争、交往、创新等意识和能力,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探索,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研究型、发展型、专业型教师。

  6、培养观察生活、探究周围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性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善于确立问题,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等方面;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切实学会科学方法。

  7、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独立的主动探索性学*研究,不仅能激活和深化原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获得实践的能力与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特殊的情感,并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

  五、课题的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不求答案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完全吻合,同中求异,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互补的原则。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热情和交往能力。

  4、民主和谐原则。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保证,如果老师高高在上,有意抹杀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探性就无法注重学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

  5、探究性原则。极力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尝试,理解感情等体验方式,自主探究,实现在探究中学*,探究中体验,探究中发展。

  6、主体性原则。在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指出: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的全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共识。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应更加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机会,更加体现出参与过程中的思维力度和自**。

  7、探索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发展思维能力。

  8、差异性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施教,尽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火花,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

  9、实践性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接受训练和启示,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内化,升华从而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帮助教师运用新课程新理念进行整合课程与教学,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差异有效地组织教与学活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探索,解决过于注重预设,过于注重传授、灌输,"教"与"学"的行为枯燥化、模式化的问题。

  2、分析语文课堂学*现状,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的学*能力、学*资源进行有效学*活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通过课堂教学细节来探索优化的策略,促使学生的学*方式灵活多样化。

  3、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理论,结合语文学*内容与学生学*特征及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构建符合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学*观的最优化的语文教学策略。着重研究形成语文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学*方式选择策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整合小学语文教材,开发语文实践课的研究,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方式开展发散性、拓展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增强学*的体验,品味成功的喜悦。

  5、挖掘本地资源特点,抓住本地资源优势,与课内语文教材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内容,加强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素质教育课改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考评手段先进。利用学生分项考评,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和全面考评的空间,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紧持边学*边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园实际,研究和探索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选做此项研究,基于以下背景:

  1.本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1)幼儿园提供的游戏设备功能单一。

  (2)各班户外游戏的时间安排不明确,导致教师不能灵活安排。

  (3)教师组织游戏的内容、类型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4)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不够丰富,不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

  然而特色活动,是展示一所幼儿园风貌的途径之一。在反复研究与斟酌的基础上,我园把体育运动作为本园特色,与课题同步进行研究、探索。

  2.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过程中,生命的健康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亦是建立良好物质基础的关键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衡。

  3.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体和谐发展。它将"体"放在首位,强调了"体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中也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可见,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们认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促使其身体的生长发育、身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的户外教育活动。我园构建了以"运动、健康"为主题,以"华师大建构"教材为依据,努力打造体育运动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教育活动,增强幼儿体智、陶冶幼儿情操、磨炼幼儿意志、发展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体验成功和快乐中获得健康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陈鹤琴先生早年在开创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实验时所写的《我们的主张》十五条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他说:"要知道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儿童的身体不强健,到了成年,也不会健康。"

  3.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

  四、研究目标

  1.研究和探索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2.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衡、攀登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体育潜质良好的幼儿特长得到充分发展,通过研究使我园形成体育教育的特色。

  3.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自信以及较强的责任感、合作能力、意志力等)。

  五、主要研究内容

  1.合理安排每个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任务。教师要掌握幼儿生理负荷量的测量方法,合理安排户外体育活动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密度,确定新教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适宜程度,真正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作用。

  2.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给予科学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力争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评价幼儿时,应少用横向比较,多引导幼儿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创造被人接受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发挥创新意识。全课题组教师要以课题研究和实施为导向,认真学*,确立现代教育观、儿童观,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与进步,在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幼儿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变化,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扩展5)

——调查研究方案汇总10篇

  为切实加强党校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水*。经校委会议研究,确定20xx年地区党校系统立项课题46个,为切实保证调研效果与文稿质量,拟于4月至7月期间开展党校系统课题大调研活动,具体调研方案如下:

  一、时间安排

  1、调研时间:4月18日至6月18日;

  2、撰写课题初稿时间:6月18日至7月7日;

  3、课题组讨论修改初稿时间:7月5日至15日;

  4、集体审稿时间:7月15日至20日;

  5、修改定稿时间:7月20日至29日。

  二、调研方式

  主要采取座谈了解、走访、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等形式。

  三、调研内容及课题组成员(见附表)

  四、相关要求

  1、参与调研的人员要高度重视调研工作,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各调研组要根据调研内容,精心设计调研方案,选择调研对象要有代表性,确保调研的`情况真实、全面。

  2、在外出调研前均要向科研科作书面报告,报告要说清调研具体时间、地点和方案,由科研科审核并存档备案。

  3、科研科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课题调研的沟通协调及相关服务工作。

  4、各县党校的课题也按此时间开展调研及完成文稿,调研工作自行组织安排,切忌走形式、走过场。

  5、各课题组务必于7月15日前将修改完善的课题文稿文字版与电子版同时送交地委党校科研科,由科研科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

  1、贯彻“***”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客观地认识现阶段我市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决策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2、通过调研了解各级幼儿园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困难了解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孩子“入园难”等热点问题找准制约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总结“十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各地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同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信息和动态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新世纪学前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目标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农村的学前教育体制探索普及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调研的基本内容

  1、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2、学前教育质量调查与分析

  3、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调查与研究

  4、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调查

  5、“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民办幼儿园现状与情况分析

  三。调研的形式、对象与方法

  调研形式:

  1、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课题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小的学前班通过听课、看环境、听取幼儿园领导汇报等环节实地考察、了解情况。

  2、召开座谈会组织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代表围绕调研内容进行座谈。

  3、抽查档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儿园*三年的档案资料抽查教师教案、教师业务学*及培训笔记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4、发放调查问卷课题组要对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请基层的幼教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5、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查阅国家、省市*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以此作为调研工作的依据;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了解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今后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调研对象:调研的范围为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和农村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调研方法: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四。调研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6月下旬

  1、成立由教育局牵头教研部门和科研部门人员、学前教育专家组成的调研课题工作组制定调研方案。

  2、查阅国家省市*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

  3、根据调研内容编制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为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做准备。

  4、调研工作组要根据调研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地的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

  5、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到辖区内各类幼儿园和部分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阶段:20xx年7月上旬

  1、收集整理资料,对调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调查意见。

  2、调研组完成本地区的调研报告,上交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五。调研的组织机构《德惠市学前教育研究》调研课题组名单:

  组长:

  张广垠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组员:

  李珍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员

  卢冶市综合教研室副主任

  宋晶波市综合教研室幼儿教研员

  宫小波市教科所所长助理

  刘畅市幼儿园副园长

德惠市教育局

  20xx年6月18日

  为贯彻落实省测绘政研会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八次会议精神,切实推进“百题调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省测绘政研会“百题调研”领题调研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组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调研课题

  《加强贵州特色的测绘文化建设的'思考》

  二、调研内容

  (一)我省测绘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二)测绘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时代特征。

  三、调研方式

  围绕调研内容,采取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

  四、调研组织工作

  按省测绘政研会“百题调研”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课题调研二组成员由以下常务理事单位抽调专人组成:

  省地矿局测绘院、省地矿局机关党办、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项目处、科宣处、纪检监察室、省第三测绘院、省林业勘查规划院、铁二院贵阳分院、省测绘资料馆、贵阳测绘院,牵头单位为贵州省地矿局测绘院,组织协调由省测绘政研会秘书处负责。

  五、调研活动实施安排

  (一)调研活动阶段(20xx年4月1日至30日)

  1、制定调研活动实施计划及相关工作安排(20xx年4月1日至16日)

  (1)20xx年4月1日至13日,制定本课题组调研活动实施计划。

  (2)20xx年4月19日下午3点,在省地矿局测绘院八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为各单位常务理事及调研工作人员,主要内容有:

  ①学*贯彻本调研活动实施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②发放调查问卷,提出调研建议。

  2、20xx年4月17日至4月21日,开展个别访谈调研工作。由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对本单位的老专家、老领导进行访谈,听取建议。

  3、20xx年4月22日至28日,由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选定1至2个野外作业测区深入测绘生产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工作。

  (二)汇总分析阶段(20xx年5月3日至10日)

  1、20xx年5月6日下午3点,在省地矿局测绘院八楼会议室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为各单位常务理事及调研工作人员,主要内容有:

  ①汇交调查问卷及相关调研资料。

  ②对我省测绘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讨论。

  2、由省地矿局测绘院针对“我省测绘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这一课题内容收集到的调研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3、由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监察室针对“测绘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时代特征”这一课题内容对收集到的调研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三)形成报告阶段(20xx年5月11日至25日)

  1、20xx年5月11日至20日,由省地矿局测绘院撰写题为《加强贵州特色测绘文化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一篇。

  2、20xx年5月21日下午3点,在省地矿局测绘院八楼会议室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对调研报告进行最后审议。

  3、20xx年5月22日至25日,上交调研报告。

  为成功地进行城市妇女教育培训的调查,特列以下计划;

  第一部分

  在20xx年9月中旬由X大学的专科老师进行细节指导,到时老师将会着重地告诉我们,如何确定被调查的人员,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判断有效问卷还是无效问卷,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从数据中得到数据后面的信息,如何写作调查报告等。

  第二部分

  在20xx年9月底我们将对调查的对象进行确定,按要求选择城市户口的妇女,最好是各个职业的,各个年龄段的,而且还会很好地配合我们的调查,这样的信息会让我们看到更多更全,也可以为后期的报告提供更多的信息。

  第三部分

  在20xx年10月初将调查的.问卷逐一对选定的人员进行填写,要保证的是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如有问卷填写不全的,最好是进行耐心地去说服对方,尽全力把问卷做完。

  第四部分

  拿到调查问卷后,自己再次进行审核,是否是完整的问卷,同时可以将问卷给老师查看,进一步确定问卷的有效性,如果有不完整的或是无效的问卷,就有必要再次确定人员,再次进行填写问卷,来补充问卷的完整性。

  第五部分

  在20xx年10月中旬,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问卷内的数据统计,请老师指点问卷后面隐藏的可现性的参考内容,以帮助我们有更多的内容去写作调查报告。

  第六部分

  在20xx年10月下旬,按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内容整合,初步完成调查报告。

  第七部分

  在20xx年11月上旬,完成XX市城市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并通过老师的考核。

  为成功地进行城市妇女教育培训的调查,特列以下计划;

  第一部分

  在20xx年9月中旬由X大学的专科老师进行细节指导,到时老师将会着重地告诉我们,如何确定被调查的人员,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判断有效问卷还是无效问卷,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从数据中得到数据后面的信息,如何写作调查报告等。

  第二部分

  在20xx年9月底我们将对调查的对象进行确定,按要求选择城市户口的妇女,最好是各个职业的,各个年龄段的,而且还会很好地配合我们的调查,这样的信息会让我们看到更多更全,也可以为后期的报告提供更多的信息。

  第三部分

  在20xx年10月初将调查的问卷逐一对选定的人员进行填写,要保证的是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如有问卷填写不全的,最好是进行耐心地去说服对方,尽全力把问卷做完。

  第四部分

  拿到调查问卷后,自己再次进行审核,是否是完整的问卷,同时可以将问卷给老师查看,进一步确定问卷的有效性,如果有不完整的或是无效的问卷,就有必要再次确定人员,再次进行填写问卷,来补充问卷的完整性。

  第五部分

  在20xx年10月中旬,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问卷内的数据统计,请老师指点问卷后面隐藏的可现性的参考内容,以帮助我们有更多的内容去写作调查报告。

  第六部分

  在20xx年10月下旬,按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内容整合,初步完成调查报告。

  第七部分

  在20xx年11月上旬,完成XX市城市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并通过老师的考核。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文领域”中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前阅读即早期阅读,指3―6岁幼儿在**指导帮助下所进行的听、看、说儿童读物或各种适合幼儿的视听材料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活动,是感知周围世界各种信息符号并理解其意义的过程。

  前阅读活动是幼儿期感知获取外界信息、积累与丰富经验从而发展思维的渠道之一,对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惯和形成初步的阅读技能、发展幼儿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到了大班阶段较强的前阅读能力还能为幼儿入小学学*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幼儿园要重视,还要有幼儿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同步进行,才能发挥家园双方各自优势,取得良好效果。《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嫁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当今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宠爱、关注和期待。幼儿家长渴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十分重视孩子的前阅读,有意无意地都在家庭上引导孩子接触书本、学*知识,并在家庭中为幼儿创造各处前阅读条件,只要引导得好,家园双方和谐互动、密切配合,就能帮助幼儿家庭增强前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前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中班幼儿处于前阅读能力培养的承接阶段,只要加强指导、家园同步配合,既提高幼儿园前阅读活动的质量,又增强幼儿家庭前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就能使幼儿在进入大班阶段学*时,前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为大班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于上述的认识和思考,我进行本调查研究,以中班为对象从中了解中班幼儿家庭中前阅读现状,发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以探讨家园进一步配合,增强幼儿家庭前阅读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二、调查目标:

  1、了解中班幼儿家庭前阅读现状特征及其成因;

  2、探讨家园配合增强幼儿家庭前阅读活动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三、调查方法步骤:

  1、调查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中(2)班全体幼儿36人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

  2、调查时间:20xx.4―20xx.7

  3、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辅以访谈法。

  4、调查项目:

  (1)家庭对幼儿前阅读的重视与支持程序,包括5项:

  a、思想认识b、物质条件c、阅读时间保证

  d、阅读方式e、具体指导

  (2)幼儿在家庭中前阅读行为表现,包括5项:

  a、阅读情感b、阅读指向c、阅读时间

  d、阅读*惯e、阅读技能

  四、调查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20xx.4―20xx.5):成立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表和统计表。

  2、调查阶段(20xx.5―20xx.6)向家长发放问卷表,说明问卷要求,请家长正确填写问卷表。

  3、分析阶段(20xx.6―20xx.7)收回问卷表进行问卷数据统计与情况分析,从中发现特征,思考成因。

  4、撰写报告阶段(20xx.7)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对策思考。

  根据市直工委及局属单位党委关于机关党建调研课题的通知,现就20xx年课题调研工作作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机关党建研究工作确定三个重点课题:

  1、建设学*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党组织问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研究:以“三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更好地把握党的建设的主线;科学认识、正确把握“三型”党组织的内涵和标准,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力求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高“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不断拓展学*领域,依靠学*和实践走向未来;不断延伸党组织服务工作领域,开辟党建工作新境界;着眼新的实践和发展,不断推动机关党建理论、方法、制度创新。

  2、推动为民务实清廉机关建设问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研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如何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变成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整治庸懒散奢,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机关,干部清正、**清廉、政治清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实践经验理性思考;拓宽机关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服务群众的长效化、常态化。

  3、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工作规律问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研究:完成好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核心任务,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的内在要求;如何更好地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关系、内容、途径、方式、机制、制度等工作规律;如何围绕这一核心任务不断创造新鲜经验,更好地体现机关党建的价值、使命。

  二、自选研究课题

  1、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开展各类建功立业主题实践活动经验的研究。

  2、围绕改进作风努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做好表率的研究。

  3、努力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组织体系问题研究。

  4、进一步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问题的研究。

  5、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研究。

  6、贯彻落实中央《条例》和《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新情况、新经验的研究。

  三、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


小学课题研究方案优选【5】份(扩展6)

——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优选【五】份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本课题所指经典歌词,主要包括*一百年来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词。与唐诗宋词相比,这些歌词既有诗歌的意境,又具有时代特色;与其它一些文学作品相比,这些歌词是短小精悍的韵文,更适合小学生诵读;与当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这些歌词不但有动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们看到,当前有许多流行歌曲并不适合小学生传唱,却能通过多种传媒进入小学生的生活,它们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也污染了孩子的语言学*环境。一些港台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汉语修养,助长了语病的社会流行。相反,经典歌曲是时代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世代传唱,然而时代变迁,许多经典歌曲正逐渐被下一代遗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觉得,经典歌词正是学*语文的宝贵资源。

  二,研究的意义,目标

  1,让学生读讲经典歌词,学*纯洁美好的祖国语言,用歌曲旋律作为阅读理解的催化剂,使经典歌词中的营养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经典歌词读讲活动为载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语文,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音乐素养,信息技术素养。

  3,让学生欣赏和传唱经典歌曲,用诗歌和音乐合二为一的美的熏陶代替空洞的说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相关的理论研究

  1,孔子《论语》中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诗,礼,乐三者的教育功能。经典歌曲是否兼有诗,礼,乐的因素读讲经典歌词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一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2002年6月,"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经典歌词是经典古诗文的现代版,读讲经典歌词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沟通歌词作者和听众情感的桥梁,它能否成为小学生阅读理解歌词的催化剂其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二)实践研究

  1,编写读讲经典歌词实验用书,准备相关材料

  ①制作用于网络点歌的网页,学生点击相关的链接就能听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编写纸质《经典歌词70首》读本。

  2,读讲经典歌词

  ①利用课余时间(隐性课程)

  在教室里经常性地播放一些经典歌曲VCD光盘,供学生随意欣赏。

  ②专门开设15分钟读讲经典歌词小课程

  时间为下午1点至1点15分,即学校原来安排的情操课时间。

  让学生自主挑选一首歌词,教师排出每个学生读讲歌词的日程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面对全体学生上台主持,通过诵读,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对所选歌词展开合作探究式学*。

  ③结合语文课教学

  让不同主题的经典歌词在语文学*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并熟读成诵。例如:用经典歌词来营造学*氛围,用经典歌词来加深课文理解,用经典歌词来学*语言,用经典歌词进行拓展阅读。

  ④利用学生在家时间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听唱经典歌曲,研读经典歌词,进行网络点歌并查找资料,实现家校联动,建设学*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骤

  1,相关的理论研究

  2,资料搜集,读本编写和网页制作

  3,前测

  4,读讲经典歌词的活动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

  5,后测

  6,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不良影响,培养小学生对经典歌曲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2,在读讲经典歌词活动中学*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科学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3,不借助书面作业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七十余首经典歌词约有五百个生字新词,相当于两册语文课本的课后词汇总量。

  4,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尤其在感悟诗歌意境等方面。

  5,在诵读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语感。

  6,在读讲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

  一、课题名称:

  如何解决学生在跑动过程中身体前倾角度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状况和个性发展。

  随着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学必须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从生理到心理状态正是迅速发展时期,对于一生中增强体质打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体育教学,加大学生的兴趣,有效增长学生体质。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调查研究与制定方案且开始实施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目标主要是解决学生跑步时身体前倾角度原因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等。

  第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本阶段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巩固研究课题实施和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完成调查与研究报告。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标准》新理念的理解,为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做些初步探索。

  2、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或初步掌握跑步时上体前倾角度问题原因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知道在跑的练*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跑步姿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学生跑步时上提前倾角度问题原因”设计及实施与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形成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推广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xx.2――20xx.4)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制订课题方案。

  2.研究阶段(20xx.5――20xx.8)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边实施边小结,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3.总结验收(20xx.9――20xx.10)整理各类资料,完成实验结题报告,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学、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一)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三)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教师个人为主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和教育实践的校本科研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原则上,从上一学年的“智慧项目”中择优转化,即把有一定实践积累的“智慧项目”改为课题,进行深化研究。

  四、小课题研究的途径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实施流程

  (一)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二)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科室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三)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教研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四)结题(包括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结题程序为: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

  (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五)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六、课题管理

  (一)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三)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四)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师小课题研究技术评审组

  (一)领导组

  组长:邵健胜

  副组长:朱晓仙

  组员:丁少剑、朱敏燕、葛俊佳、王玉婷、鲍佳乐、徐子华。

  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规划、计划、督导教师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中期进行检查指导;最后进行小课题鉴定评审工作。

  (二)指导组

  组长:丁少剑。

  副组长:朱敏燕。

  成员:胡旭亮、莫燕君、谢云鹤。

  负责组织教师学*小课题实施方案,帮助教师选题,实验过程督导检查评价指导等具体指导工作。

  八、其他

  (一)小课题成果按照具体等级在教师个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将优先考虑将优秀的校级小课题培育成市级及以上课题。

  (三)教科室定期对校级小课题的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为深入开展“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年”活动,推进“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全校教师高效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整体水*,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带题授课”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着“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促进教师队伍内涵素质提升,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实现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双提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