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

首页 / 方案 / |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 1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的备考工作,现制订以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1人。从上学期的学*情况来看,有20个同学成绩理想,7个同学在80分上下徘徊不定,5个同学能达到及格,还有4个同学在60分一下挣扎,特别是杨志坚和匡福总每次都是个位分,严重影响了班集体的综合评价分。从思想上大多数同学能充分认识到学*的重要性,能积极完成各项学*任务,但是还有十几个同学自觉性差,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班级的进步。

  二、备考目标

  通过备考,力争在年末统测中有33个学生进入优分,赵香兰达到及格分,杨志坚和匡福总能突破十分。

  三、 新课结束时间:十六周必须结束新课,且处理完相关配套作业。

  四、备考原则:实效性,多样化。在复*备考期间,争取所做的每一个专题,都是有针对性的,所出的每一份试卷都有绝对的操作性;在强调实效联系的前提下,努力建构更加丰富的课堂,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达到生生有所得的结果。

  五、 备考计划安排

  1 、早读时间:抓住四年级下册课本不放,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去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文学常识、课文内容……

  2 、上课时间:首先进行专项复*,大体可分以下专项:汉语拼音、字、词、句子、阅读、写作。每一专项结束后及时进行测试,以检验复*效果。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订正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个体经常出现的问题,必须让该个体有详细的记录,做到烂熟于心。相关的测试试卷,要求孩子有重点地标画留存,直至期末考试结束。

  3、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它涉及到多方面。如对考场的适应能力,对已有知识的巩固程度,对题型的见识,对自信心的提高,对自己不足的认识,分数对自己对家长的重要性等等。只有充分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紧张的学业复*的同时,必须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加油和鞭策的活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4 、天气越来越热,孩子们越来越懒散,焦躁,加之暑假的到来,孩子们更是心儿放飞。所以安抚学生的情绪,也是现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要及时地去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要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充分得到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促进他们的学*欲望,一切要利于孩子的学*。

  5、时间安排:十七周,主要进行专题的复*和测试;十八周,在再次梳理全书的前提下,进行各种类型综合试卷的训练,从而有的放矢,提升做题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体现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获取大面积丰收,特制定本计划。

  二、 培优补差人员

  培优:

  补差:

  三、 学生学情分析

  张孟、王中胜、甘志涵成绩发挥不稳定,时好时坏,关键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刘珂怡、王晓磊、刘省阔基础知识薄弱,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希望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四、 具体措施

  培优方面:

  1、精心设计教案,练*题设计要一定的梯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让学生出试卷,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知识的运用上多下功夫。

  补差方面:

  1、要摸清学困生学*困难的原因,补救知识,激发学*动机,增强信心,教给学*方法。

  2、在班内可以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让后进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3、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态度的转变和学*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4、让后进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发放喜报,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进步。

  总之培优补差要持之一恒,相信只要负出汗水就一定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 3

  复*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体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

  齐读。

  2、引入:上节课咱们通过学*,知道了作者从“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方面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咱们今天还是用读书、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自学探究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在感受较深的词句边上写旁注,并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全斑交流。

  2、理解“叫声”

  a、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三个词的理解。

  (声音严肃、大声斥责、大声叫喊吵闹、放开喉咙大叫)

  b、联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样的情景?(让人害怕)

  作者说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白鹅看守门户的本领;突出对白鹅的喜爱。)

  c、小结: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白鹅,实际上恰恰是对它“看守门户”的本领的赞美。

  d、有感情朗读。

  e、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吗?

  3、理解“步态”

  a、(VCD播放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同学们仔细看这段影片,这是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看后谈谈你的体会。(交流中结合理解“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b、朗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c、小结: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并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他*常该多仔细观察啊1

  d、你在读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能不能举例说说呢?

  4、理解“吃相”。

  a、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鹅“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吃相。读出自己的体会。

  b、想象“狗偷吃、鹅咬狗”的情景,并读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鹅”的情景。

  5、小结: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学*。

  课堂练*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抄一抄,读一读。

  2、四人小组内交流。

  拓展活动

  简介丰子恺,推荐丰子恺作品。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 4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3.继续练*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关字的教学。“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

  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

  5.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读课文。

  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教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

  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想: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2.教师读这段,学生用“ ”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

  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

  (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

  (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水*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

  (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

  (5)教师问: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板书回答)

  (6)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93“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7)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课后练*3的第(3)小题)请学生读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把“沸腾”一词换成“高兴”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话。

  (8)那条白线离我们越来越*了,请同学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壮观的词句。

  (9)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写好课后练*第3题的第(4)小题)理解“横贯”一词。(横贯是横着过来,在这里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从这词中说明了什么?(潮水气势雄伟)可见这大潮之奇啊!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重点读出“横贯”一词。

  (10)再*些,我们又看见什么了?(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理解。)

  通过比较,知道第2句比第1句写得具体形象。“城墙”一词表现出潮涌之壮观。

  教师再出示第3句话,和第2句再比较。

  “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学生比较后认为第3句写得更好,写出了潮涌的来势凶猛,潮头很高,“两丈多高”同时点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这钱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师指板书:奇观)

  (11)学生读后一句,用上述比较句子的方法比较下列句子。

  教师问:“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雄伟壮大,在这里指水势浩大。)

  学生读这句,想象当时的景象。

  (12)这时,声音就更大了,看看这句中的哪些词写出声音很大?(学生答教师板书:山崩地裂)

  (13)学生再读这句,读出水势浩大,声音极大。

  3.学生看录相,边看边用书上的语言描绘情景。

  4.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第3段。

  四、总结作者有顺序,有特点的观察方法

  作者按由远及*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这是留心观察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预*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来之前和潮后的情景是怎样的。试背第3大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一)讲读第2段。

  教师问:“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目睹这一切的?”

  学生读第2段。(学生读后回答: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教师问:“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中“横卧”一词是什么意思?它写出了什么?(江面非常宽阔)教师告诉学生同时也点明了“我”所在的地理位置。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教师:岸上的景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什么?“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这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兴奋)

  学生读第2段,读出江面的宽阔和人们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二)潮后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1.“霎时”说明什么?

  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说明什么?(说明潮来时的气势之大。)

  3.什么时候,江面*静了下来?(过了好久)又从中知道什么了?(余波持续的时间很长。)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句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从水量很大讲江潮的壮观。)

  5.学生有语气地读第4段。

  二、最后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

  1.学生从头至尾看《钱塘江大潮》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齐读第一段,重点读“天下奇观”。

  3.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全文,想: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我们应向作者学什么?

  三、布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找出易错较难记的字。

  第三课时

  一、学*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重点读“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其中“涨”读(zhǎng),不读(zhàng),要特别注意。“昂”读(áng),千万不要读成(yáng)。

  学生反复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抓重点,分析字形

  1.“屹”: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右半部与“气”有何不同?

  2.“若”:这个字读(ru),是上下结构的字,下边是“右”而不是“古”。切不可把“丿”写成“丨”。

  共四笔写成。

  4.“复”:这个字与“夏”作比较,区别记忆。

  三、个别字,注意书写

  下面的字,教师指导学生按田字格规范书写。

  四、认读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五、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写在课堂练*本上

  屹立、笼罩、山崩地裂、浩浩荡荡、沸腾

  六、用上面的词语造句。每词造一句

  1.屹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广场中央。

  2.笼罩――高高的白塔笼罩在蒙蒙的雾气里,显得是那么朦胧。

  3.山崩地裂――浪潮汹涌奔腾而来,声音好似山崩地裂。

  4.浩浩荡荡――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浩浩荡荡走过**台,顿时**台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5.沸腾――当听到裁判宣布中国队获这次比赛第一名时,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响成一片。

  七、背诵课文第三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系统性的复*。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的同时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学生学*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如字词掌握情况较好,但独立阅读知识方面还欠佳,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有些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中等生、后进生则是无从下手。

  三、复*目标

  1、复*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及会认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做到书写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2、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动参与*作训练,弥补*时*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复*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字、多音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

  (4)选字填空;

  (5)改正错别字;

  (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

  (1)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

  (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

  (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按课文内容或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填空;

  (5)默写;

  (6)补足词语;

  (7)词语搭配;

  (8)会修改病句;

  (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5、语言感悟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

  (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6、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作。

  复*写自己熟悉的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复*写一封信;复*导游词。

  五、复*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的关键。

  六、复*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七、复*措施

  突出三个特色:

  1、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内容;

  3、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八、复*方法

  归类复*法、练*法、讲解法相结合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1)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 (菁华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1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本册有七个单元,共23课。第一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二单元要让学生明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三单元讲的都是经典的历史故事;第四单元都是主题为“真情、奉献、关爱与感恩”的课文;第五单元要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应该和动物和谐相处;第六单元前两课要让学生学会爱护环境,后一课的两首古诗填写的是儿童生活;第七单元是由三篇不同主题的课文组成的。在这七个单元中,*几年来课内阅读最常考的是第五、第六单元。

  2、学生分析:本班共有31人,男生9人,女生22人,其中傈僳族有7人。在上一年期末测试中,*均分为74.25分,优分分数为10人,及格人数29人,不及格2人,其中最高分为89分,最低分为37.75分。本班语文基础总体还可以,但有一人特别差,因为落下的太多,很难跟上。

  二、目标分析

  预计在本学期的年末统测中,至少要有9人达到优分,及格人数29人以上,70—79分11人,60—69分9人。最高分应尽可能的高,至少要达到87分以上,85分以上要有4个人以上。

  二、 达标措施

  1、 新课讲授:精细备课,将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细化、简单化、

  形象化;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按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灵活调整备课方案 ,以鼓励为主,提问分难、中、易不同层次,兼顾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

  2、第一轮复*(单元复*)

  (1)复*生字词,听写易错的生字词。

  (2)背诵每一单元需要背诵的课文,能正确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简单的人物的品质和课文的中心。

  (4)复*重点的课后题。

  (5)背诵并默写每一单元的读读背背。

  3、第二轮复*(归类复*)

  (1)拼音字词:巩固本册生字词,能准确认读66个生字,会写164个生字,掌握340个词语,认读并听写词语,会造句,找出部分近义词和反义词,给词语归类,排列词语,搭配词语。

  (2)句子:

  a、复*学过的句式。能把叙述句改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会把有联系的几个简单句子合并成一句。

  b、能按要求扩句或缩句。

  c、会判断句子的意思是否正确,能修改问题明显的病句。

  d、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e、会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f、能区分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并通过一定的练*,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3)课文背诵理解:能背诵指定课文,领会课文含义,会背诵,理解,默写古诗。

  (4) 阅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初步掌握分段知识,能简单概括段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人物的精神、品质,寓意;给短文加题目、标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按要求勾画内容,填空;找出其中的比喻句或者拟人句,找动词、*、反义词、表示颜色的词;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态度大方,口语情楚,有礼貌。

  (6)*作:

  a、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b、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c 、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d 、书写规范、整洁。

  e、40分钟不少于400字。

  f、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惯。

  4、冲刺统考:教师在前两轮复*中,要总结归纳好容易被考到和学生易出错的考点,再次强调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拓展,帮助他们冲刺高分;对于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就以基础题为主,进行反复训练。本环节进行到为生时,要适当让学生放松休息,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期末考试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2

  学*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悟)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3.继续练*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关字的教学。“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惯。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

  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

  5.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读课文。

  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教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

  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想: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2.教师读这段,学生用“ ”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像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

  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

  (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

  (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回答: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水*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

  (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

  (5)教师问: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板书回答)

  (6)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93“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7)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课后练*3的第(3)小题)请学生读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把“沸腾”一词换成“高兴”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话。

  (8)那条白线离我们越来越*了,请同学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壮观的词句。

  (9)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写好课后练*第3题的第(4)小题)理解“横贯”一词。(横贯是横着过来,在这里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从这词中说明了什么?(潮水气势雄伟)可见这大潮之奇啊!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重点读出“横贯”一词。

  (10)再*些,我们又看见什么了?(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理解。)

  通过比较,知道第2句比第1句写得具体形象。“城墙”一词表现出潮涌之壮观。

  教师再出示第3句话,和第2句再比较。

  “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学生比较后认为第3句写得更好,写出了潮涌的来势凶猛,潮头很高,“两丈多高”同时点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这钱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师指板书:奇观)

  (11)学生读后一句,用上述比较句子的方法比较下列句子。

  教师问:“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雄伟壮大,在这里指水势浩大。)

  学生读这句,想象当时的景象。

  (12)这时,声音就更大了,看看这句中的哪些词写出声音很大?(学生答教师板书:山崩地裂)

  (13)学生再读这句,读出水势浩大,声音极大。

  3.学生看录相,边看边用书上的语言描绘情景。

  4.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第3段。

  四、总结作者有顺序,有特点的观察方法

  作者按由远及*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这是留心观察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预*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来之前和潮后的情景是怎样的。试背第3大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一)讲读第2段。

  教师问:“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目睹这一切的?”

  学生读第2段。(学生读后回答: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教师问:“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中“横卧”一词是什么意思?它写出了什么?(江面非常宽阔)教师告诉学生同时也点明了“我”所在的地理位置。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教师:岸上的景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什么?“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这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兴奋)

  学生读第2段,读出江面的宽阔和人们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二)潮后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1.“霎时”说明什么?

  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说明什么?(说明潮来时的气势之大。)

  3.什么时候,江面*静了下来?(过了好久)又从中知道什么了?(余波持续的时间很长。)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句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从水量很大讲江潮的壮观。)

  5.学生有语气地读第4段。

  二、最后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

  1.学生从头至尾看《钱塘江大潮》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齐读第一段,重点读“天下奇观”。

  3.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全文,想: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我们应向作者学什么?

  三、布置作业

  1.认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找出易错较难记的字。

  第三课时

  一、学*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重点读“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其中“涨”读(zhǎng),不读(zhàng),要特别注意。“昂”读(áng),千万不要读成(yáng)。

  学生反复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抓重点,分析字形

  1.“屹”: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右半部与“气”有何不同?

  2.“若”:这个字读(ru),是上下结构的字,下边是“右”而不是“古”。切不可把“丿”写成“丨”。

  共四笔写成。

  4.“复”:这个字与“夏”作比较,区别记忆。

  三、个别字,注意书写

  下面的字,教师指导学生按田字格规范书写。

  四、认读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五、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写在课堂练*本上

  屹立、笼罩、山崩地裂、浩浩荡荡、沸腾

  六、用上面的词语造句。每词造一句

  1.屹立——人民*巍然屹立在*广场中央。

  2.笼罩——高高的白塔笼罩在蒙蒙的雾气里,显得是那么朦胧。

  3.山崩地裂——浪潮汹涌奔腾而来,声音好似山崩地裂。

  4.浩浩荡荡——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浩浩荡荡走过*台,顿时*台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5.沸腾——当听到裁判宣布*队获这次比赛第一名时,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响成一片。

  七、背诵课文第三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2)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五)份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

  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2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3

  一、复*导入。(4分钟)

  1.揭题: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课题齐读一遍。齐读、评价。

  2.复*词语:孩子们,昨天回家认真完成作业的请举手。(师评:嗯,我们要养成每天课后认真复*的好*惯。)余老师得检查一下,你们能够把大屏幕的词语都读正确吗?

  3.回顾课文第一部分

  师生接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87页。昨天我们一块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认识了课文里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板书:台风和卫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们初次在相遇。台风脾气可不太好,刚睡醒就大声嚷道,一二组读(你是谁……),可小卫星却镇定得很,他笑了笑说,三、四组读(我是……)

  二、精读感悟3-7段。

  过度:同学们,小卫星这一笑可惹来麻烦了!狂暴的台风能绕过他吗?(不会)你怎么知道的?那台风紧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卫星被欺负了吗?

  1.默读体验。请同学们轻声默读课文3-7自然段,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描写台风的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卫星的有关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自主默读,师训堂指导。

  3.指名汇报,相机解词品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

  【a.指名汇报】

  【b.树典型,教有感情朗读。】

  (_如果学生朗读很出色,可请其到讲台前,示范:语气、动作、神情等。)

  (预设1:他读书很流畅,声音也很响亮,还很有感情。——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瞧他在读书的时候,很会抓住“狂怒”这个词语读,语气上用重音强调,表情也十分丰富。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读。你也想学学吗?)相机套上头饰

  小结:看吧,朗读是十分有趣的。你们可得要把这两招牢记于心,熟能生巧啊。

  【C.巩固内化,自由朗读。】

  【d.全班交流,指导读第六段,解词:谈笑风生】

  三、略读8段。

  经过一番较量,台风最后(泄气逃跑)齐读第八段。

  四、课堂升华,总结。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知道卫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吗?(***,手机通讯,卫星定位,)

  是啊,本领超群的卫星,你想用句什么话来夸一夸它呢?

  余老师也作了首小诗:

  台风狂暴危害大,多亏卫星报告早。跟踪监视甩不掉,科学防备灾难少。

  只要你对科学不管的探索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够设计出为人类造福的卫星。下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

  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

  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

  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点。

  (3)理解通过“船的小、孔隙的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来突出孔隙的特点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来看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情景。

  2.文章在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二、整体感悟,划分层次

  1.简单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红开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1)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板书:突兀森郁有气势)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

  (3)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4)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坐这样小的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的什么特点?(板书:窄)

  (5)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什么特点?(板书:矮、险)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黑奇大)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三、整体回归,学*写法

  1.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相反。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视频。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部分,我出示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画,找出孔隙窄、矮、险的特点,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体会。通过“船小,孔隙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的比较,学*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此次教学,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5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星美南吉的作品。课文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不见了,鸟儿四处访问,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起回肠的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就是这棵去年的树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伤感和不舍,让我们带着怀念深切地呼唤这棵去年的树吧!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童话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鸟和树是什么关系?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1)“天天”一词说明了什么?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你们有这样的朋友吗?(老师评价:;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一段。)

  (2)分别时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请你和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再请一对同桌读。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小鸟带着对好朋友的承诺飞到南方去了,等哪!盼哪!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来寻找她的好朋友了。可是,不见树的踪影。假如,你就是寻找好朋友的那只鸟,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焦急、伤心)千里迢迢,历尽了千幸万苦,还是找不到好朋友,真是心急如焚哪!请同学们用—————线画出鸟儿寻找朋友急切的话语,并指名读。(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3)

——小学四年级语文*题(五)份

  小学四年级语文*题 1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ù zé() tuī jiàn() zhào jiàn()

  cí zhí() hé shì()

  jiē tì() jīng yà() shèn zhòng()

  ān wēi() táo bì()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用另一读音组词。

  解狐(jiě xiè) 担当(dān dàn)

  兴亡(xīng xìng) 落下毛病(lào luò)

  三、在括号里填上能跟前面的词相搭配的词语。

  举荐( ) 召见( ) 担当( ) 担任( )

  四、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允许( ) 推荐( ) 慎重(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先后举荐了

  和 。从中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的确是出以 为 着想。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是?

  出以公心的意思是 ?

  六、 小练笔。

  如果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题 2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jǐnshènqiānxūyòuhuòjiāoàojùnxiùyǔnxǔdiǎnyǎ

  ()()()()()()()

  lǒngzhàolǎnduòshēnyínyóulǎnpāoqìtáozuìkésòu

  ()()()()()()()

  zūnxúnchōn��jǐn��pínjiànkāngkǎiwēi’égōn��jìng

  ()()()()()()

  二、比一比,组词。(10)

  摹()旅()雅()蓬()窃()

  幕()旋()难() 篷( )窍()

  佛()喧()诧()饶()键()

  拂()暄()姹()烧()健()

  概( )霄( )既( ) 薯()啄()

  慨( )屑( )即( ) 暑()琢()

  涛()微()祥()疾()晰()

  铸()徽()详()嫉()析()

  三、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尽载都模

  待露差挣间

  四、补充词语。(6)

  身()其()手()眼()()人()进

  ( )( )动听 ( )风( )雨 装( )作( )

  面面()()志存()()()()素裹

  心()胆()训练( )( )()目()舌

  五、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抵偿-----益处------误解----居然----麻利-----

  弥散---吩咐----着魔---罕见---慈和---夺目-----

  遗憾----尴尬----清脆----婉转---恬静----简陋----

  索性---歌颂----抵偿----居然---呈现----

  2.反义词:漆黑----辽阔---渺小----污浊---羞涩--

  崭新---接纳---羞涩---拒绝---懒惰---清脆---

  陌生---高昂---镇静---寒冬---浓密---遗憾--

  奖励---启动---坚持---简单---清晰--悲哀--

  熟练----湍急----密集---继续---柔美---亲热--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5)

  1.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缩句)

  2.战士们冲向桥面。(扩句)

  3.爷爷总爱回想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

  4.这间小房子容得下全城的孩子。(改为反问句)

  5.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改为陈述句)

  6.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改为双重否定句)

  7.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明拾金不昧的好事。(修改病句)

  8.他工作非常繁忙。他坚持集邮。(用关联词连接句子)

  9.一家新开张的商店在广告里表示:欢迎新老顾客光临!(修改病句)

  七、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在下面划横线。(7)

  一位叫基泰斯的美国记者在日本东京奥达克百货公司购买了一台电唱机。服务员以日本人特有的(美好的、优秀的、良好的)服务,(精致、精心、精巧)挑选了一台未启封的唱机。当基泰斯回家打开试用时,(虽然、果然、竟然)发现电唱机没有装内件,根本无法使用。她很(兴奋、烦恼、气愤),准备控告。(不料、于是、但是)次日清晨,奥达克百货公司经理亲手将一**好的电唱机外加唱片一张,蛋糕一盒奉上,表示(感谢、歉意、友好)。基斯泰听了,心情很(感动、激动、高兴),提笔写了一篇表扬新闻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题 3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含英咀华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g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题 4

  一、我会拼写。(6分)

  wúxiázànshǎngtàishānlǚyóumáifúquánlì

  ()()()()()()

  二、我会在正确的读音下划“√”。(4分)

  1、面对梦寐以求的汽车,父亲没有失去为(wéiwèi)人处(chǔchù)事的尊严。

  2、伽利略衣着(zháozhuó)整齐,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zháozhuó)地”的试验。

  三、我会辨字组词。(4分)

  拦()棚()稍()半()

  栏()朋()哨()伴()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5分)

  一丝不()()心悦目胆大()为()名其妙气急()坏

  笑()颜开()不可及鱼()而出聚精会()连()不断

  五、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14分)

  1、小河哗哗向前流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类造福,难道有错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芦苇上盖了白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日里,妈妈做了许多一个又一个的菜。(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七月的天山很美。(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题 5

  一、填空。(10分)

  1、“岁寒三友”是指( )、( )、( )

  2、“文房四宝”是指( )、( )、( )、( )

  3、“四大发明”是指( )、( )、( )、( )

  4、《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指以下三个人:( )、( )、( )

  5、在我国古代被称作“诗佛”的是王维,“诗仙”的是( ),“诗圣”的是( ),。

  6、《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里的小故事,请分别写出一个:《 》、《 》、《 》、《 》。

  二、成语,歇后语大比拼(30分)

  1、 在括号里填上12生肖,组成12生肖歇后语。(10分)

  ( )出洞――东张西望 ( )王爷搬家――厉害

  ( )屁股――摸不得 ( )拿耗子――多管闲事 ( )拉车――连蹦带跳 ( )吃辣椒――抓耳挠腮

  亡( )补牢――为时已晚 洞里的( )――不知长短

  盲人骑瞎( )――乱闯 ( )八戒戴花――臭美

  2、在下面( )里填上人体某部分名称,组成四字成语。(10分)

  ( )枪( )剑 袖( ) 旁 观 孤 ( ) 难 鸣

  屈( )可 数 ( ) 有 成 竹 得( )应( )

  ( )( )之 言 牵( )挂( ) 促( )谈( )

  一( )之 力

  3、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5分)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① 流芳百世( )A、遗臭万年 B、曾今沧海 C、千古绝唱 D、天经地义

  ② 指鹿为马( )A、千钧一发 B、点石成金 C、一诺千金 D、一字千金

  ③ 精雕细刻( )A、粗制滥造 B、藏污纳垢 C、天昏地暗 D、绝处逢春

  ④ 雪中送炭( )A、扶危济困 B、落井下石 C、锦上添花 D、绝处逢春

  ⑤ 伶牙利齿( )A、能言善辩 B、能说会道 C、巧舌如簧 D、笨嘴拙舌

  4、写出下列历史故事成语里的主要人物。(5分)

  负荆请罪( ) 纸上谈兵( ) 背水一战( )

  一字千金( ) 破釜成舟( )

  三、选择题(20分)

  1、下面故事出自《格林童话》的有( ),出自《安徒生童话》的有( )。

  A、《皇帝的新装》 B、《阿凡提》 C、《白雪公主》 D、《牛郎织女》

  2、《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是( ),“醉打蒋门神”的人是( )。

  A、林冲 B、武松 C、鲁智深 D、李逵

  3、下面作家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 )。

  A、王安石 B、苏辙 C、王维 D、曾巩

  4、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哪条河?(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鸭绿江

  5、“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 )

  A、*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6、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 )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7、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8、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 )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9、“卧薪尝胆”说的是: ( )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10、“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三国时期D、唐宋时期

  四、古诗文运用(10分)你能将这些诗句活用到各种语境中吗?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②、山外青山楼外楼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 ④、山色空蒙雨亦奇。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⑥、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⑦、天门中断楚江开,

  1、当送别朋友时,你会想起古诗句: 。(2分)

  2、我国有一些风格独特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诗词佳句:提到淡汝浓抹的西湖,我就想到“水光潋滟晴方方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2分)

  3、看到浩浩荡东流的长江,我的脑海里会浮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2分)

  4、同是描写春天的,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见解。贺知章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而南宋诗人朱熹则认为“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 ”(2分)

  5、古人写诗常常“借月抒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情”的诗句?写出一句: (2分)

  五、课外阅读语段:(30分)

  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我 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以)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常不过的话,却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遣、遗)产。

  1、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叮咛--------( ) 温馨---------- ( )

  3、把文中空缺的标点补上。(4分)

  ①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②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常不过的话,却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

  4、文中分别写了一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把这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 ”画出来。(2分)

  5、文中的“我”指的是同一个人吗?两个“我”分别是谁?(3分)

  6、“我“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母亲说的话?(2分)

  古诗阅读

  小 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同一个诗人,他是( ) (2分)

  2.《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都是( )(2分)

  3、《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到了不同生长期的荷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这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一说喜欢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古诗里,还有许多描写花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4分)

  答案

  一 、填空

  1、松、竹、梅

  2、笔、墨、纸、砚

  3、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4、刘备、关羽、张飞

  5、李白、杜甫

  6、略

  二、成语,歇后语大比拼

  1、老鼠 、龙、老虎、狗、兔子、猴子、羊、蛇、马、猪、

  2、唇舌、手、掌、指、胸、心手、肺腑、肠肚、膝心、臂

  3、遗臭万年、点石成金、粗制滥造、锦上添花、笨嘴拙舌

  4、廉颇、赵括、吕不韦、项羽、韩信

  三、选择题

  1、C A2、C B3、C4、D5、B6、B7、A8、B9、D10、A

  四、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外青山楼外楼

  3、天门中断楚江开,

  4、孤帆远影碧空尽,

  万紫千红总是春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五、

  1、正确:霎、已、遗、清

  2、( 叮咛 )―( 叮嘱 ) ( 温暖 )―( 温馨 )

  3、, , 《 》:

  4、老大娘,同事的母亲,马来西亚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女友

  5、三至七自然段中的“我”与文中其它地方出现的“我”不是同一个人。

  分别是:作者和那篇母性文章中的“我"

  6、略

  六、古诗

  1、《小池.》是含苞待放的荷花《晓》是已经盛开的荷花。

  3、诗中带“花”即可。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4)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优选【10】份

  是春雨?还是秋风?送来了一颗小的不起眼的草籽。

  而这颗草籽,哪都不落,却偏偏落在了我家花盆儿里最不起眼的地方。

  几个月过去了,草籽长成了一颗小苗,嫩嫩的,好像刚来到世上的小娃娃。又几个月过去了,小草从一颗长成了一丛,像一个茁壮的青年!是谁,给予了它不*凡的生命?让它在那么恶劣的情况下茁壮成长。

  有一次,我的表妹来了,看见了这丛小草,伸手就拔!一下,两下,三下!我心疼得不得了,我对妹妹就吼:“草又不是没有生命的!”表妹傻傻地笑了一下,就走开了。我伤感地捡起被拔掉的草叶,把它们埋在了小草的旁边,希望它们能给小草足够的营养。

  冬天到了,雪下得很大,枯草上又是冰,又是雪!我天天都想着它、念着它。想它的生命会不会就此画上了句号;念着它会不会被鸟儿给叼走了......终于,春天来了,当我欣喜地跑到花盆前时,我惊呆了----花盆里竟然露出了嫩绿嫩绿的草芽儿!

  看着这可爱的小草,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呼唤:“人就应该像小草一样,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顽强的意志,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们的语文实践课又开始了。这一次,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来办一份手写的报纸。在这次活动中,我读了许多著名的故事,那些著名的人经过艰苦的训练发明了许多东西。我相信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办的小报一定会获奖。

  老师把小报一份一份的放在黑板上,让很多小报眼花缭乱。不知道先看哪个。一对小报一个个讲成长的故事。那不是我们组吗?看到这里,我的心似乎跳出来了:我们的小报会评出满意的奖项吗?第一部作品内容丰富。第二部作品设计的很好,但是我们的小报篇幅短,图片多。

  当活动到了关键时刻,群体聚焦评论的时候,场面可以称得上热闹。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理由很充分。在长时间的争论中,小组中的意见是一致的。是全班同学互相交流的时候了。第一组的代表情绪激动地发言,可能是因为紧张和犹豫。王的评论是有根据的。学生发表意见,确实公*合理。最后6号作品被一致授予一等奖,我们的手抄报却被授予参评奖,这让我感到有些难过。但要想拿一等奖,真的是“从河南到湖南更难了”!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姑娘来了,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吹醒了大地公公;唤醒了山爷爷;叫醒了溪流姐姐。这时,山爷爷醒了;溪流姐姐笑了;大地公公睁开了沉睡的双眼,出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小草也悄悄地从地下冒出了头;一缕缕树枝又冒出了新的嫩芽;小河的冰也慢慢地融化了;田间又有了劳动人民的身影。小燕子也急匆匆地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新的景象。

  春雨哥哥也来了,在夜晚给大地送来了一场及时雨。第二天,小草似乎又长高了一些,绿茵茵的一片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花儿也冒出了苞蕾 ,向我点头微笑;小溪也唱着歌儿欢快地流向远方;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好像在说春天真好;太阳爷爷微笑地点点头,看着它给予大地的一片生机:种子也从地下长出了一丝嫩芽;桃花开了,开出了孩子的笑脸,开到了人们的心间。

  我们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不时仰望着天空。看,天空很蓝,蓝的很纯,它纯的大度而稳重;看,白云很白,白的很纯,纯的大方而文静。太阳爷爷总是那么和蔼,不只把爱和温暖洒向人间,而且还把蓝天和白云衬托的完美至极。

  这就是美丽的春天,人们总是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春天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像春天一样美丽、温暖!

  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更是我们所向往的季节,我们可以在春天里享受和煦温暖与自由空气、还可以享受清香纯净与甘甜美妙……今年的春天,不知是受极寒天气的影响,还是春姑娘故意放慢了脚步,时令已到惊蛰,可天气依然十分阴冷,人们不禁要问:“春天在哪里”?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小伙伴们在小区的花园中玩捉迷臧,为了不让他们找到我,我躲在了冬青树丛中,不经意间看到一朵不起眼、不知名的小野花。就在我的脸旁,我仔细瞧着它,黄色的花瓣儿,绒绒的花蕊,绿色的茎,看上去是如此的*淡、普通。哦,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居然还有这么一朵花儿——我再次探头欣赏它时,发现这朵小野花在寒风中全身上下,甚至花托里都那么挺拔,透着坚强的气质。啊!谁说春天还没有到来,这朵小野花已经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分明在向我们传递着春的气息!她不畏严寒,用顽强的生命力在演绎着动人的春天的故事!

  这朵*凡的、不起眼的小野花感染了我,让我不禁想到:我的春天在哪里呢?对!我的春天正当时!现在的我正如春天里的一枚芽儿,急不可耐地想要伸展腿脚,全身心地想要扑入春的怀抱。我唱、我笑、我闹,就让我快乐的行走在春天里吧!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那么“她”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寻找春天吧!

  我们来到人工湖,一棵棵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随着春风轻轻的摇曳,如同仙女婀娜的舞姿;一棵棵小草从梦中醒来,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调皮的伸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接受春天的阳光和春风的爱抚;一朵朵桃花都含苞待放,储足了力量,准备一夜之间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供人们欣赏。

  湖面的冰雪融化了,仿佛成了一面镜子,碧绿透明的湖水像一双有感情的眼睛,闪动着含情脉脉的波光。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时不时从湖面冒出一两条小鱼,吐着泡泡,好像在说:“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找春天!”。

  清晨,湖边会有男女老少来锻炼,他们换下了厚重的棉袄,穿上了轻薄的运动装,迎着朝阳,迈着矫健的步伐奔向美好的未来;黄昏,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来到湖边放风筝,真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呀!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柳树的嫩芽里,在刚探出头的小草里,在含苞待放的花朵里,在碧波荡漾的湖水里,在欢快的小鱼的泡泡里,也在晨练的人与放风筝的孩子们的笑脸里!

  星期天,我们全家去京山游了空山洞。

  来到空山洞洞口,一座宫殿式的楼阁巍然屹立在眼前,“空山洞”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赫然题于门楼的正中。

  进入洞内,一股湿润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极大的洞厅,听导游阿姨介绍,此厅宽26米,高48米,可容纳上千人。我不由得暗自惊叹:“空山洞果真名不虚传啊!”

  顺着洞内的石径往前走,只见洞内五彩的霓虹灯闪烁着,映着那灰蒙蒙的石壁,透过那微弱的光,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仔细看,它们还真像一幅幅生动的情景画。你看,其中的一幅“花猫戏鼠”,那只黄白色的“小花猫”正在追赶一只仓皇逃命的“老鼠”,瞧那“小花猫”志在必得的神情,看样子“老鼠”将成为它的美餐了。

  继续前行,似乎走到了路的尽头,可抬头一看,别有一番“洞天”在上头。我们猫着腰穿过了人工隧道,刚出隧道,只见一缕明丽的阳光反射过来,原来是到了出口。

  洞外,阳光灿烂,满目苍翠。只见苍松翠柏之间还有团团簇簇绛红的、橘黄的或粉白的花,一问才知道,那是映山红。导游阿姨还说:“再过几天,映山红开得才热闹呢!”

  站在洞外,我仍意犹未尽。

  春姑娘穿着绿色的衣裙,踏着一辆绿色的车,摇着绿色的铃鼓,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春姑娘抱着绿色的琵琶,弹奏出一首有一首的春之曲,在大地办上了一个音乐演奏会,百鸟听了争着亮出了圆润的歌喉,他有挥动起了绿色的小旗子指向了小溪流,小溪的冰衣溶解了溪水们,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开开心心的跳下山涧,越过高山,汇入河流,奔向大海。春姑娘又指向树林,杨树急忙甩掉头上的残雪,顽皮地吐出了绿色的舌头,而文静的柳树那嫩黄的小芽像一只只刚啄出鸡壳的毛茸茸的小鸡。

  春姑娘还请来了春雨姐妹帮忙,滴答,滴答,这里一点,那里一滴,植物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你瞧,小草睁开朦胧的睡眼,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看着雪花被雨水慢慢的浇灭,在雨帘下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而小花们呢,有的请来了小草当舞伴,一起共舞,有的弯弯腰,抬抬头,做着广播操呢!

  春姑娘有穿上绿色的鞋,弹响了地垄的琴键,于是农民伯伯便播撒下了新的希望,沙沙的小雨落在了土地上,滋润着新生的种子,农民们站在旁边饱含深情的望着田野,他们的眼神充满了盼望,他们盼望着种子快快长大,快快发芽,快快成熟,快快丰收,难道这不是一幅和谐之画吗?

  春姑娘,蹬着一辆绿色的车,车中包含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梦,她的琵琶,弹绿了田野,弹绿了树木,更弹绿了人们心中的那一个梦……

  星期天,我来到作文班学*。我们和老师一起,去草坪上寻找绿色的生物。我心想:咦,找这些植物有什么用呢?哦,我知道了,原来老师想让我们亲手做一个小制作啊!哈哈,我早就想好了,我把我的小制作取名叫“春天的图画”吧!

  刚回到教室,我就有点迫不及待了。真希望老师赶紧把材料发到我们手上啊,因为我最喜欢做手工了!材料发下来了,我看了看,我有四种植物:绿油油的小草、尖塔似的松树叶、妩媚多姿的三叶草,还有一种我觉得弱不禁风的植物——拉拉草。

  开始动手了,我先找来了三叶草,把它的叶子撕下来,放在一旁;然后把拉拉草摆在中间,接着把松树叶放在三叶草对面,一个简单的草坪就做好了;再用剩下的小草做一座桥;最后再用一些拉拉草的叶子当人,放在桥上面。这不,还真像一个人在桥上散步呢!我做好了,可是,有一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我。因为这太不牢固了,该怎么办呢?啊,原来可以用双面胶把它粘在白纸上,瞧,我多机灵啊!问题解决了,我心里乐开了花。

  经过我一番手忙脚乱,终于大功告成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拿起来一看,真是活灵活现、焕发出勃勃生机啊!

  我真是太喜欢这个小制作了。我以后还要多动手,把小制作做得更漂亮。

  昨天,张老师笑盈盈地走过来,又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张麦,这次你要请客?!”我一开始没缓过神来,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你呀,语文期中考试考了第一名,97分呢!”顿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差点叫出来。可过了一会儿,我又冷静下来,想到今天是愚人节!我连往自己头上泼了盆冷水,要知道愚人节什么话都是骗人的。之后,我也没再去想这件事。直到放学,张老师把喜讯传给妈妈时,我才相信了。

  听到了消息,我热泪盈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现在爸爸、妈妈知道了;接着外公、外婆收悉了;最后,爷爷、奶奶,同学、朋友都知晓了。

  消息似乎传遍了宇宙,我到哪儿都能听见追捧声,赞美声。在爸爸妈妈那里我可以随便提要求,只要不夸张,都可以满足我;在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那儿奖励不断;在兄弟姐妹面前,我是个好榜样,他们都非常看好我;在同学们面前,赞美声、羡慕声此起彼伏……

  考好成绩的原因在于:基础扎实,做题认真,审题明确,检查仔细!

  现在我语文得了第一名,要保持,还要争取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数学也得到第一名!

  “沙沙沙……”,一场春雨过后,天空中挂起了七彩的虹,大地一下子变的生动漂亮了。早上起来,迎着凉凉的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到外面去散步。

  田野上,各种美丽的花朵争奇斗艳,一朵比一朵好看,那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挤在路边,向我们招手;竹林里的竹笋,在夜晚偷偷挣脱大地妈妈的怀抱,独自到外面闯世界,用不了几天就长的很高了,站在春风里“哗啦哗啦”拍起了手掌,它是春天的指挥家;草坪上,刚刚钻出泥土的嫩绿的小草骄傲地昂着头,等待太阳温柔的抚摩;河边的柳树伸展开小手,象一位害羞的姑娘,在春风里梳洗起自己长长的绿发。

  冰雪融化了的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向远方奔去,河里的青蛙“呱呱”地叫着,黑乎乎的小蝌蚪跟在妈妈身后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屋檐下重建它们美好的家园;蛇、松鼠、小熊等冬眠的动物,从地洞里爬出来,懒洋洋地打个哈欠、伸伸懒腰,在森林寻找自己爱吃的食物。

  小朋友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漂亮的春装,他们活蹦乱跳地跑向广场,放飞自己动手制作的五彩风筝,还有的家长带着小朋友到风景区去春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这温暖的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植树的季节,我在门前的空地上栽下了一棵挺拔的小树苗,我要伴它和春天一起成长!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5)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优秀优选【十】份

  教学目标:

  1、自主学*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揭示课题:(3分钟)

  师:我有一首诗,想请你们读一下。那是天地对话有形或者无形产生的心灵共鸣黑夜或者白昼就那么短暂最耀眼的总是你却是那么震天撼地劈得开世间一切划过无尽长空却抓不住你的踪迹师:刚才我们念的诗歌中包含了一种自然现象,你知道吗?(板书:雷电)谈谈你所知道的。预设:学生可从雷电的声音、雷电的形态等介绍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雷电之谜。(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这个谜。(板书:揭开)齐读课题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⑴近义词摄取——吸取⑵做动作)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⑴因为富兰克林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所以他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⑵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所以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勇士是因为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质疑: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说明:质疑问难是整个单元学*的重点,虽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提问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词、句方面去试着提问。

  二、深入研读

  1、学*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2分钟)

  (1)出示句子师:从前人们一直认为,

  生: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2)出示句子师:可是,

  生: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板书:敢于挑战

  (3)出示句子师:1752年7月的一天

  生: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2学*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25分钟)

  (1)师: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自己轻声读,读了这段话后,你有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师: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学生交流出示: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师:“觉得手有点麻”说明了“安上尖细的铁棒”使风筝能够摄取雷电,而“用上麻绳”使电流不至于太强,所以“有点麻”。

  “当他的手指靠*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说明了铜钥匙能够聚集电流。男生别读,读出实验的不易。

  师:读了这段话,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差一点儿被击倒”,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敢于实践再读这段话,感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教会学生自我学*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说明;

  ①学生交难划分制作步骤地二、三步。

  ②设计原理第二、三步对于学生有些难度。

  ③复述步骤,不能照抄书面。

  ④此处要重点教学,约10分钟。制作材料:白色丝绸、尖细的小棒、麻绳、铜钥匙、一小段丝线

  制作步骤;

  1、制作白色丝绸风筝并按上一个尖细铁棒。

  2、用麻绳系住。

  3、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一生交流,教师归纳)原理:(多生交流)

  1、尖细的铁棒引来雷电。

  2、麻绳本身不到电,但雨水使麻绳导电,但电阻不大,避免生命危险。

  3、丝线不到电,弗兰克林可以拉住风筝,而铜钥匙能聚集电流,使他感触电流。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是?

  (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不会伤及他人,容易收集雷电)(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谁)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教过他的老师、别的科学家)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看他做实验的儿子会说:“爸爸,你真棒!”

  师: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拜。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说:“也许曾经是我看扁了你,没有积极的鼓励你。”

  师:他们忏悔了。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教过他的老师会说:“你成功了,这与你的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师:老师对于学生的自豪。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别的科学家会说:“你打破了常年累月人们的迷信说法。”

  生:这是同事之间的肯定。

  (7)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第3、4节,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体(5分钟)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电闪雷鸣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2、联系上下文想想,“风筝实验”做成功了,为什么会轰动全世界?

  3、学生交流预设:了大多数人们,长期以来的想法。

  4、小结:雷电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5、出示最后一节:师:后来,他还发明了,生:避雷针。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6、学生交流预设:富兰克林你敢于挑战,敢于献出生命,敢于实践。你有着坚持到底、坚韧不拔的精神。你很执着,并没有成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继续奋发努力,继续埋头于科学实验中。

  7、教师小结: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坚韧不拔的努力就不会成功。就像我们课文开头所说的:出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我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1)出示名言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2)齐读

  四、拓展作业,激**感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3、观察。现在的高楼大厦有没有避雷装置?现在的避雷装置和富兰克林当时发明的避雷针有什么异同?有何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余毒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敢于挑战揭开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敢于献身敢于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游戏中蕴含的道理。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并在学*中提出问题。

  难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有关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刻的地方作批注。

  3.培养学生在学*课文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理解深刻的句子作批注。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课文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掌握词语

  本课中用了很多成语,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请你从中找出描写战斗性强的词读一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2.简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体课件,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样特点。

  3.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梳理文章的脉络

  根据提纲把文章分成下面几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制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给“我”带来欢乐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并识记。

  板书设计:

  陀螺

  毫无怨言??重整旗鼓

  不甘人后??好胜心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难点

  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一、回顾上节内容,提出本节学*要点

  二、赏析文章语言美

  1.玩陀螺曾经由于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懊恼?又是怎样从懊恼变成了自豪?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你能找到描写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的文字吗?

  (1)“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这一修辞手法)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幸福得感觉有点不真实)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极度的兴奋)

  (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伦不类,士气也大受挫折)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于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3.你们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文字,分别读出懊恼、自豪的语气。)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5.小结:一个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忧伤与欢乐。与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无比精彩。

  三、朗读句子,学*写作方法

  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1.用成语进行描写,生动。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

  3.注意刻画人物的心情。

  四、 谈谈文后的体会

  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面写的是陀螺,更像是说谁呢?谈对自己的启示。

  板书设计:

  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不能只看外表

  教学反思: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通过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在学*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明理。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6)

——小学四年级语文《白鹅》教学设计范文五份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学*字词,感情朗读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作者用对比、反语等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学*字词。

  初步了解白鹅的特点。

  学*叫声和步态体会白鹅的高傲。

  运用总分结构学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白鹅,背诵路宾王的古诗《咏鹅》。

  说说他所赞美的白鹅给你什么印象(美丽、优雅)

  2、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漫画家和作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

  3、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

  1、独立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难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朗读字词,指导多音字角、模

  指导生字“餐”

  3、通读课文

  说说白鹅给你的感觉。(高傲)理解“高傲”

  出示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分析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中心句、过渡句)

  三、学*第3自然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找鹅的叫声怎么让你感到它高傲了。

  2、讨论交流

  “音调严肃郑重,厉声呵斥”——让你想到了什么人

  “凡有生客进来……不亚于狗的狂吠。”——如果鹅会说话,你们猜猜它会厉声呵斥什么呢?

  生客进来,它厉声叫嚣。

  篱笆外有人走路,它引吭大叫。

  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谁来读读,让我们从它的叫声中进一步感受鹅的高傲。

  那么它的步态又怎么高傲了呢,模仿刚才的方法,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学*第4自然段

  1、“鸭的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1)把鹅的步态和鸭的相比,的确更显的的高贵傲气。

  2)感情朗读

  你为什么把“步调从容、大模大样”读得慢呢?

  理解从容——不慌不忙

  净角——大花脸(课件:净角出场)

  大家试着读一读,读出大白鹅从容的步调。

  2、“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别的小动物见人来,走逃走了,鹅非但不让,竟咬你,真够大胆,足够傲气。

  至于它吃饭的高傲模样,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写话

  看了白鹅,让你感受到它的高傲,下面的这些事物,又让你感受到什么了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小白兔、小丑、鲜花等画面)

  模仿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白鹅吃相,体会它的高傲。

  体会作者运用反语的方法表达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回顾:全文围绕哪句话的?

  从叫声、步态中体会高傲。

  回答板书: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二、学*吃相

  对于鹅的叫声、步态也许大家熟悉,但吃饭方面未必有丰子恺爷爷观察那么仔细了。

  1、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它是怎样吃饭的。

  指名回答,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填空:鹅吃饭时,一日三餐必定有、、三样东西下饭。先吃再吃最后,总是这样。

  鹅吃相多么可笑,可笑在它。

  2、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高傲

  “这样从容不迫的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理解“侍候”一般侍候谁?人们是怎么样侍候它的

  理解“堂倌”作者这样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出鹅的尊贵。

  《白鹅》教学反思

  《白鹅》,出自丰子恺先生之手。抗战时期,丰子恺以白鹅为喻,以朴素的笔调展示他对生活的热爱及中国文人处惊不乱的泰然。其实,高傲的白鹅正是丰子恺先生不畏权势的人格写照,而要让现在的小学生来理解课文,对“高傲的白鹅”的一种赞美,确实有点难度。

  杨再隋先生说:“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儿童心扉、震撼儿童心灵的活动,儿童敢想、敢说、敢喜、敢悲、敢恨、敢怨,并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尽管是粗糙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觉的,这才是儿童自己的活的思维、活的语言。”所以,我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学*文本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一、词语教学中,重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在品味鹅的叫声时,我抓住最能体现鹅的特点的词:“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厉声呵斥”,什么是“厉声”?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我通过词义的解释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差别,完成课文内容填空,使其迁移到课外。

  二、朗读教学中,注重学法的学*,迁移运用

  在朗读鹅的步态这个段落时,当有学生读得语速过快时,我说“还不够从容”,在读“大模大样”时,我不是教学生读慢点什么的,而是抓住文中用京剧里净角出场的样子比喻鹅走路的样子来引导学生体会。对“净角”一词学生很陌生,净角是怎样出场的光凭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我在学生渴求度最高的时候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再读书。此时学生对净角出场的样子有了认识,后朗读鹅的步调时就从容多了。紧接着我又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再用对比的方式读文,请出鸭子的走路姿势引导学生比较朗读,通过读出鸭子的局促不安体会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高傲的特点。

  不同词语的感知,是在同学与老师的一遍遍朗读中逐步体现出来的,既锻炼了能力,也掌握了朗读不同内容的方法与技巧。

  三、读写结合,增强学生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作者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中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作者是抓住白鹅的高傲这一特点,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分别来写白鹅的特点的,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写自己看到过的小动物?你们也采用总写分写的方式,也抓住动物的叫声、步态和吃相来写。”这样学生就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写了。虽然课堂之上学生的作品还略显稚拙,但是基本能够掌握按照总分的方式来描写小动物的特点,经过修改,应是不错的状物作文的。

  在收获经验的同时,我的课堂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学问题的设置不够严谨。“学完了这篇课文,喜欢这只白鹅吗?你觉得作者喜欢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经过教学实践,才发现问题有些拐弯抹角,对突破教学难点作用不大。还有,教学语言过于重复,甚至还有些语言不够准确,但是到今天,我还是没有改掉这个毛病。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前行之路哪有坦途,唯有不断实践,勇于纠正自身的错误,才能在这条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教材分析】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抓傲理脉络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7)

——小学四年级作文:美优选【五】份

  春天最美是鲜花。一走进花丛,你就被一阵清香吸引了,更不用说那五颜六色的花朵了。红的、黄的、紫的,五光十色,让人沉醉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夏天最美的是万里无云的夜晚。漆黑漆黑的天空,衬托着明亮的月亮和满天繁星,这一美丽的景象是夏天才拥有。而在地上,也有许多闪烁的光点在翩翩起舞,而发出这些光点的是不起眼的荧火虫。当它们聚在一起跳舞的时候,那多么美呀!

  秋天最美是金黄的树叶。一走进树林,一棵棵金黄的大树挺立在你的面前。一阵风吹来,金黄的叶片在风中飘来漂去,好似一只只航行在茫茫大海的小舟。

  冬天最美是雪花。一朵朵洁白的雪花飘落在地上、屋顶和树梢上,给地面铺了层软绵绵的地毯,给屋顶加上了又一种颜色,给光秃秃的`树添上了一件冬装。

  在悠闲的时候,品一杯香浓的奶茶,会使我精神舒畅;

  在烦闷的时候,唱一首动听的音乐,会使我精神焕发;

  在悠闲的时候,给我一本书,我便能读上一整天。

  在烦闷的时候,给我一袋钱,我便能逛上一整天。

  引用杨幂的一句自白:“我可以很安静,也可以很闹腾。”我也是如此。要说星座,我可能更像双子座——拥有独特的双重性格。

  在生活中,在外头,我是绝对的“闹腾”——但千万不要惹我发火,不然有你好看。邀上几个朋友,在ktv待上一下午。

  在生活中,在周末,我是绝对的“安静”——不信你可以走到我家,我在的时候,如同不在的时候,一个人,在床上躺一上午,宅一下午。中餐、晚餐也是草草了事。

  闹的我,精神焕发,很惹人喜爱,同学、朋友们提到唱歌,总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我(看一眼我不计其数的vip,你便了然于心)。

  静的我,如同冷月一般,懒洋洋的,也令人不免产生几分怜惜。

  正如我的昵称:月是hot,还是don’t?(月是热的,还是不是的?)

  静态的,动态的,都是美的。

  热的,冷的,总是新月。

  笑靥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花,每个人也都有许多种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阳凝成时光长河中那恒久的心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

  花是如此柔弱即使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风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愁绪。

  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

  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人生”的一刻。

  可惜,如今的世界,爱花的人少了。当人们为着升计奔波的时候,连自己的生命都抓不住,又有睡会倾听花的诉说?然而,烦躁的都市啊,请不要忘记,这世界本是镜花水月。一切如花,话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一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春天最美是鲜花。一走进花丛,你就被一阵清香吸引了,更不用说那五颜六色的花朵了。红的、黄的、紫的,五光十色,让人沉醉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夏天最美的是万里无云的夜晚。漆黑漆黑的天空,衬托着明亮的月亮和满天繁星,这一美丽的景象是夏天才拥有。而在地上,也有许多闪烁的光点在翩翩起舞,而发出这些光点的是不起眼的荧火虫。当它们聚在一起跳舞的时候,那多么美呀!

  秋天最美是金黄的树叶。一走进树林,一棵棵金黄的大树挺立在你的面前。一阵风吹来,金黄的叶片在风中飘来漂去,好似一只只航行在茫茫大海的小舟。

  冬天最美是雪花。一朵朵洁白的雪花飘落在地上、屋顶和树梢上,给地面铺了层软绵绵的地毯,给屋顶加上了又一种颜色,给光秃秃的树添上了一件冬装。

  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最美不过我家乡。

  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却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春天,那万物复苏的情景必定会令你陶醉。这时,如果你走进田野,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花就会出现在你的视眼中。小草也听见了春姑娘的呼唤,从地里探出了脑袋。我的家乡被群山环绕着,山脚下,有大片大片的桃树林;山腰上,有许多映山红。每到这时候,它们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笑了。

  夏天,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烤着大地。我的家乡有一个大水库,从水库里流出来的水汇成了一条小溪。我和小朋友们经常光着脚丫在水里玩耍,有时还会捉一些小鱼、小虾、小螃蟹玩玩。

  秋天,家乡的田野里可热闹了!稻子被稻穗压弯了腰;高粱像喝醉了酒,全身红红的;还有……种地的伯伯们乐开了花。我家也是大丰收。

  冬天,漫天飞雪,门前的小桥上积了一层雪。雪停时,我和外公就会挥舞着扫把,把雪扫到桥下的溪里去。有时,我会抓一把雪到手心里,看着它融化,觉得特有趣。

  家乡,永远是心中最美的地方。我爱我家乡!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8)

——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古怪、可爱)

  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要求:

  出示要求:

  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 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二、检查预*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毒手 聋子 鸡雏 啼叫 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 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1小组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

  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 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母鸡。

  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

  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母鸡。

  预设:

  ⑴ 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 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 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 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3、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4、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5、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回顾学过的《猫》这篇课文,和今天学*的《母鸡》这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对了,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总结谈话

  本单元中,作家们妙笔生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不同作家笔下的白鹅富有生趣,同一作家笔下的猫和母鸡各有特点,作家们对动物的爱饱含在字里行间中,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带着喜欢的情感,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具体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字词,会认“疙、瘩”等12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有这样的变化。

  3.通过体会母鸡的特点,感受作家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

  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3.了解老舍,交流课下查找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同学们已经预*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认识了它们。

  2.出示词语,采用不同方式读。

  3.重点指导“疙瘩、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4.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5.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知晓内容,读懂作者。

  1.读书交流会:

  请你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2.画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根据态度变化,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你知道怎么分吗?

  四.当堂达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也了解到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课文,思考老舍先生对母鸡的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研读文章,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我”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原因一:无病**(理解句子.修辞等)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3.原因二:欺软怕硬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母鸡对公鸡和鸭子的态度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4.原因三:拼命炫耀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5.一起来总结:“我”之前“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13课《猫》也运用了这种写法!

  四、感受变化,体会特点。

  1.你能找到体现“我”之后对待母鸡态度变化的句子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一开始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无病**、欺软怕硬又拼命炫耀,后来发现母鸡有了鸡雏后,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成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母鸡有什么样的特点,找一找。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3.指导朗读: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注意语句停顿。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熟读名人名言

  2.作业:《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六.板书设计

  母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老舍笔下的《白鹅》《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相同的人写不同类型的事物,语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读导学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汇报: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

  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讨厌)

  4.练*朗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曲线。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提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考方案优选【五】份(扩展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五)份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字的方法。如,“鹰—莺”“蝙—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

  1.预*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情况。

  2.检查字词预*。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唯一、慰藉、扫荡”等词语的含义。

  2、朗读课文,读出对文字的独特感受,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3. 在遣词造句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4. 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的独特感情,感受想象的乐趣,唤起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天窗。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教学难点:能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感受;体会天窗的神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想象描述法、指导学法。 学*方法:自主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重视朗读和默读”,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基以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重视朗读和默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解疑,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颅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教学程序:

  一、观察回忆,整体感知天窗的魅力。

  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矛盾写下它?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请大家快速回顾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天窗的?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天窗是神奇的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两个学*课文。

  二、潜心会文,体验想象的神奇。

  1、速读课文4—7自然段,

  1) 找出“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第二部分中出现了几次? 2) 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二部分分成几层?

  2、学*第一层4、5小节。

  1) 学法一:初读了解内容,默读思考:4、5小节主要写什么?“慰藉”是什么意思?

  2) 学法二:精读解决问题:在夏天阵雨来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自由读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来回答。

  3) 学法三:细读品味语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说说它好在哪里?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这些词语体现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4) 想象体会“扫荡的威力”。让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一起到地洞似的黑屋子里去感受想象一下这风这雨这雷这电会怎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呢?

  5) 学法四:美读体会情感。男女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女同学读分号前面的内容,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那种惊喜的心情。男同学读分号后面的内容,要读出孩子们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关在黑屋子里的不快心情。

  3、我们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自学第二层6、7小节。

  1) 初读。课文讲什么?

  2) 精读。小组讨论:晚上“休息”时,为什么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 细读比喻句、排比句。体会它的妙处。

  4) 美读体会感情。孩子们的想象要读得激动神往而又快乐。

  4、试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吧! 1) 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神奇的?

  2) 文章中的那些描写是“虚” “无”的,哪些是“有” “实的?

  3) 你对“天窗”有哪些新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初读了解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细读品味语言、美读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弄清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的原因,从中明白了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有了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活跃起来,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世界。我们要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四、观察想象,个性抒写。

  老师也给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请观看星空图,聆听优美的乐曲,放飞自己的想象,把你想象到的化作优美的语言写在纸上吧! 用“仰望星空,我看到 ,想象到 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课堂小结:刚才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愿大家抓住一切想象的机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到一个个神奇、美妙、广阔的世界!愿你们的明天像星空一样璀璨夺目!愿你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扇天窗在朝你们开放!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 誊写佳段佳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身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完成练*,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小朋友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推荐,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 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四、学*重点段,解疑

  1、 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小朋友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小朋友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 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推荐。

  五、学*想象的方法

  1、 看文中小朋友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 通过学*,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 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六、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发明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一 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问: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二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出示:

  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慰藉”,安慰。也就是说当孩子们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急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只能透过天窗去观看下雨的情景,这为孩子们透过天窗想象外面下雨的世界埋下了伏笔。)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理解孩子们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失去的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 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自己在生活中排解不愉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份美好的回忆。

  1。针对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2。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课文中的“想象”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去掉“想象”部分对比阅读,体会到了想象在生活和写作中的作用,但这还是表层的理解。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思考: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1。选字填空。

  慰 蔚 历 厉 蝙 偏

  蔚蓝 慰藉 历史 严厉 偏心 蝙蝠

  2。按原文内容填空。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你会看见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 。

  3。换一换句中的加点词,但句意不能发生变化。

  (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安慰)

  (2)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欢跃)

  (3)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种种事件!(如果)

  (4)这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确切)

  (5)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奇特)

  4。透过天窗,作者还可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一 作者资料库——茅盾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文联副**、***部长、作协**,并任全国**副**。

  二 童趣诗——宋杨万里《船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 童趣诗——清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 中国的窗文化

  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窗”是一种极其有代表性的空间艺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散步》中说:“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我们有“天地为庐”的宇宙观。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庄子曰:“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中国这种移远就*,由*知远的空间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的宇宙观的特色了。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

  2.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

  3.抄写佳段佳句。

  过程与方法:用问题引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听课文朗读。(课件出示画面)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检查朗读,师生正音。

  3.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完成练*,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的孩子们会看到的很少,想到的很多?

  四、学*重点段,解疑

  1.看看插图,出示课件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2~5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课件展示以上内容)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