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

首页 / 工作计划 / | 2022-10-03 00:00:00 工作计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班级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本班学生71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4人。活泼、聪明是整个班级孩子给我的良好印象。班风比较活跃。总体男生较女生活跃。从学生们*时的各种现象表明,以及我对他们的了解,可见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同学在学*上好胜心强,乐于学*,勇于克服学*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惯,有较有成效的学*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学*方法不当,或是学**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基础薄弱。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水*相当,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家庭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困难,家长们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赚钱来维持生活,而导致学生学*上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二)学生学*情况: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倾听,有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较差。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50)班学生58名,通过一年的学*,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惯,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甚至有懒作业的行为,学**惯和学*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本班优秀学生数不多,差生的面较广。在这两个层次上需要今后赋予更多的爱心,并加强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3.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建立两个计量单位:1厘米与1米的长度概念。

  5.认识钟表:形成1时、1分、1秒的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6.学会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认识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子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南、北、西、东等方向的认识,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文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假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

  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首先,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第四,教学每部分乘法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同时,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七、本期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力争达到及格率100% 。

  八、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认识乘法

  (4课时)

  乘法口诀一

  (18课时)

  认识图形

  (5课时)

  认识除法

  (8课时)

  口诀求商(一)

  (6课时)

  厘米和米

  (6课时)

  位置与方向

  (5课时)

  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

  (20课时)

  时,分,秒

  (5课时)

  观察物体

  (3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5课时)

  期末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认识),表内除法,倍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能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学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来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型课堂。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第1页——第4页

  第二周:第5页——第10页(第一单元结束)

  第三周:第11页——第17页

  第四周:第18页——第24页(第二单元结束)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第25页——第28页(第三单元结束)

  第七周:第29页——第36页

  第八周:第37页——第47页(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48页——第53页

  第十周:第54页——第62页(第五单元结束)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63页——第70页(第六单元结束)

  第十二周:第71页——第75页

  第十三周:第76页——第83页

  第十四周:第84页——第88页(第七单元结束)

  第十五周:第89页——第94页

  第十六周:第95页——第99页(第八单元结束)

  第十七周:第100页——第107页(第九单元结束)

  第十八周:第108页——第118页(第十单元总复*单元结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总复*

  期末考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注重他们的学*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

  三、参加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小学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扩展1)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二十篇)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3

  一、班级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本班学生71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4人。活泼、聪明是整个班级孩子给我的良好印象。班风比较活跃。总体男生较女生活跃。从学生们*时的各种现象表明,以及我对他们的了解,可见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同学在学*上好胜心强,乐于学*,勇于克服学*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惯,有较有成效的学*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学*方法不当,或是学**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基础薄弱。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水*相当,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家庭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困难,家长们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赚钱来维持生活,而导致学生学*上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二)学生学*情况: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倾听,有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较差。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二(1)班有学生39人。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 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5

  一、班级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本班学生71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4人。活泼、聪明是整个班级孩子给我的良好印象。班风比较活跃。总体男生较女生活跃。从学生们*时的各种现象表明,以及我对他们的了解,可见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同学在学*上好胜心强,乐于学*,勇于克服学*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惯,有较有成效的学*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学*方法不当,或是学**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基础薄弱。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水*相当,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家庭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困难,家长们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赚钱来维持生活,而导致学生学*上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二)学生学*情况: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倾听,有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较差。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五班共有48人,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学生对学*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具备了学*数学的能力。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二、教材分析

  (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数与代数方面:表内乘法(一)、(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观察物体;

  3、实践与综合应用: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产生兴趣。

  2、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三、教学措施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二)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四)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比如:微课程、一起作业网、博客思维体操训练、制作乘法口诀表等等。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六)关注学生良好*惯的养成,课前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四、教学进度

  第1、2周: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第3、4周: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

  第5、6周 :表内乘法(二)信息窗2、3、4

  第7周: 国庆放假

  第8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2

  第9、10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3、4,整理与复*

  第11、12周 :认识方向、表内除法信息窗1

  第13、14周 :表内除法信息窗2、3、相关链接

  第15、16周 : 观察物体、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

  第17、18周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解决问题信息窗1

  第19、20周:解决问题信息窗2

  第21周 期末复*

  第22周 期末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7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1)有学生4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8

  一、本册教材学*的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结合“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经历从相同数連加的算式引入乘法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了解乘法的现实背景,体会乘法的意义;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结合大量“分一分”操作活动,经历除法算式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现实背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结合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对多”的问题,探索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值对应规律,掌握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4.第六单元“时、分、秒”。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1.通过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最喜欢哪些图书等实例,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2.通过一些操作与猜测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有个别学生不喜欢跟同学相处,也不张嘴读书,不做作业,好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惯,使学生能专心听讲,不讲小话。四人小组*台建立起来。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每一个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如果一堂课看不到有一段时间学生聚精会神地做练*,那么就可能对这堂课掌握“双基”的效果感到不安。教材中的练*题要安排在课内做的,但一般不要采取集体作业的方式,要给学生独立读题,审题,思考与解答的机会;使教师能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学*过程和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

  三、提高质量的措施:

  1、教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3、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5、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多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随意去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练*的快慢不可能一致,不要采取一题一评的反馈方式把练*时间搞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自主作业的进程;要给做得快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有事做;对全班练*的反馈,最好的方法是提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判断、选择,去识别优劣和正误,不能只关注结果的对或错。练*要结合在游戏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9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二(1)班有学生39人。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 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0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认识),表内除法,倍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能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学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来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型课堂。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第1页——第4页

  第二周:第5页——第10页(第一单元结束)

  第三周:第11页——第17页

  第四周:第18页——第24页(第二单元结束)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第25页——第28页(第三单元结束)

  第七周:第29页——第36页

  第八周:第37页——第47页(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48页——第53页

  第十周:第54页——第62页(第五单元结束)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63页——第70页(第六单元结束)

  第十二周:第71页——第75页

  第十三周:第76页——第83页

  第十四周:第84页——第88页(第七单元结束)

  第十五周:第89页——第94页

  第十六周:第95页——第99页(第八单元结束)

  第十七周:第100页——第107页(第九单元结束)

  第十八周:第108页——第118页(第十单元总复*单元结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总复*

  期末考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1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材简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工作预期目标

  在知识方面:按教学内容按时完成本册的教学任务。

  在技能方面:1.加大对学生计算算能力的培养。

  2.初步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去发现知识,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从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日记的写法,并完成4片日记,一月一篇。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50)班学生58名,通过一年的学*,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惯,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甚至有懒作业的行为,学**惯和学*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本班优秀学生数不多,差生的面较广。在这两个层次上需要今后赋予更多的爱心,并加强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3.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建立两个计量单位:1厘米与1米的长度概念。

  5.认识钟表:形成1时、1分、1秒的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6.学会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认识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子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南、北、西、东等方向的认识,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文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假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

  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首先,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第四,教学每部分乘法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同时,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七、本期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力争达到及格率100% 。

  八、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认识乘法

  (4课时)

  乘法口诀一

  (18课时)

  认识图形

  (5课时)

  认识除法

  (8课时)

  口诀求商(一)

  (6课时)

  厘米和米

  (6课时)

  位置与方向

  (5课时)

  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

  (20课时)

  时,分,秒

  (5课时)

  观察物体

  (3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5课时)

  期末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3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篇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7~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分、秒的认识;*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均分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7~9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3、初步理解加减法竖式的算理和计算要领,能正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和(差)是几十多,初步体会估计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

  5、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6、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种物体。

  7、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8、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9、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4

  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 以下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数学网一直陪伴您。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进步。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5

  这学期我担任二(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尽善尽美,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特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5)班有学生50人,二()6)班有学生50人。经过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孩子养成了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有了粗浅的认识,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提高质量为目的,一切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与发展的能力”为教学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五、六边形等*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用尺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乘法口诀时,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正确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3)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态度方面目标

  (1)在学*乘法口诀时,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在学生其他知识时主动参与,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惯。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四、五、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队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1)、(2)班各有40人,一年级时两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多,这三个班中每个班有2——4名学生学*比较困难,成绩比较差,不过绝大部分学生学*认真,上课发言积极,作业认真及时完成,但还有少数学生上课不够认真,注意力很不集中,导致做作业时经常出错。另外,还有些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差,特别是退位减法。因此根据以上的情况,本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纠正不良*惯,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成绩。

  (二)具体措施

  根据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册教材的特点,拟定措施如下:

  1、为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重要的学*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学*活动创设成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的进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针对学生的弱点,在每节课上课之前,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诀练*和背口诀训练,提高学生加、减、乘、除法的口算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 时在数学的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6、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全面提高中下生的学*成绩。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7

  对于步入二年级的同学,他们经过一年基本适应了小学的生活,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1﹚、﹙2﹚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二),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最好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8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9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

  一、班级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本班学生71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4人。活泼、聪明是整个班级孩子给我的良好印象。班风比较活跃。总体男生较女生活跃。从学生们*时的各种现象表明,以及我对他们的了解,可见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同学在学*上好胜心强,乐于学*,勇于克服学*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惯,有较有成效的学*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学*方法不当,或是学**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基础薄弱。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水*相当,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家庭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困难,家长们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赚钱来维持生活,而导致学生学*上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二)学生学*情况: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倾听,有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较差。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五篇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

  这学期我担任二(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尽善尽美,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特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5)班有学生50人,二(6)班有学生50人。经过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孩子养成了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有了粗浅的认识,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班主任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的整体情况的把握,学生纪律、思想等等的工作,要做好不是容易的事。为了把班主任工作做好,现拟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继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少先大队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学*、纪律、卫生为目标,以班队会和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我爱学校”、“我爱读书”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深入开展小雏鹰活动,体现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现代素养,结合本班实际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突出我班特色。

  二、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我爱学校”、“我爱学*”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一代新人。

  2、对学生进行养成*惯的培养。

  3、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养成教育的培养。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1、做好*时的常规工作。

  (1)保护校园,进行爱学校的教育。

  (2)组织学生开展评比活动,每月树立典型,使学生能够从身边找到榜样,做到学有榜样。

  (3)组建班委会,班干部实行轮换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定期培训。

  (4)充分利用好板报、专栏等,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2、开展“我爱学校”、“我爱读书”主题教育活动。

  (1)爱护校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护自己的校园

  (2)开展读课外书,积累好词、句、段的活动。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校园的喜爱。

  3、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4、积极开展家教活动。开好每学期的家长会;做好家访工作,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

  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保健卫生工作。

  6、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雏鹰争章”的荣誉。

  四、各月工作重点:

  三月份:

  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学**惯,激发学生的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学*兴趣。采用和自己比赛的形式,争取每天都有人进步,无论进步多少都要给学生肯定适当的进行表扬。在*时从小事做起,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使大家共同进步。

  措施:

  1、制定工作计划并公布。

  2、提出保护环境,爱护校园,捡拾白色垃圾。

  3、组建班干部,宣布其职责,实行轮换制度。

  四月份:

  增强学生的小主人公意识,爱校如家,从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抓起,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措施:

  1、做操整齐。

  2、主动拾起校园一片纸,护校园一片土。

  3、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

  4、宣传并进行安全教育。

  五月份:

  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雏鹰争章”的活动,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荣誉,争做一名合格、光荣的少先队员。

  措施:

  1、雏鹰争章活动。

  2、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3、进行安全教育。

  六月份: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展示我的特长、作业、图画、奖状等;朗读、朗诵比赛;提出期末阶段的学*,做好复*工作。

  措施:

  1、开展学*评比活动。

  2、复*动员。

  在*时,把争章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家访与个别生教育结合,从每件小事抓起,使教学和育人相结合,努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生活环境。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3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两个班级共有8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相对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五、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4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7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5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周

(一)长度单位

第2、3周

(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四)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2、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五)观察物体

第13周

(六)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七)统计

第18周

(八)数学广角

第19周

(九)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扩展3)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篇

  一、班级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本班学生71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34人。活泼、聪明是整个班级孩子给我的良好印象。班风比较活跃。总体男生较女生活跃。从学生们*时的各种现象表明,以及我对他们的了解,可见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同学在学*上好胜心强,乐于学*,勇于克服学*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惯,有较有成效的学*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学*方法不当,或是学**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基础薄弱。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水*相当,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家庭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困难,家长们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赚钱来维持生活,而导致学生学*上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二)学生学*情况: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倾听,有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较差。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认识),表内除法,倍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能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学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来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型课堂。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第1页——第4页

  第二周:第5页——第10页(第一单元结束)

  第三周:第11页——第17页

  第四周:第18页——第24页(第二单元结束)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第25页——第28页(第三单元结束)

  第七周:第29页——第36页

  第八周:第37页——第47页(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48页——第53页

  第十周:第54页——第62页(第五单元结束)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63页——第70页(第六单元结束)

  第十二周:第71页——第75页

  第十三周:第76页——第83页

  第十四周:第84页——第88页(第七单元结束)

  第十五周:第89页——第94页

  第十六周:第95页——第99页(第八单元结束)

  第十七周:第100页——第107页(第九单元结束)

  第十八周:第108页——第118页(第十单元总复*单元结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总复*

  期末考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提高质量为目的,一切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与发展的能力”为教学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五、六边形等*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用尺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乘法口诀时,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正确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3)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态度方面目标

  (1)在学*乘法口诀时,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在学生其他知识时主动参与,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惯。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分、秒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四、五、六边形等图形的直观认识,线段的直观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用方块图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快乐的队日活动,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一算,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1)、(2)班各有40人,一年级时两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多,这三个班中每个班有2——4名学生学*比较困难,成绩比较差,不过绝大部分学生学*认真,上课发言积极,作业认真及时完成,但还有少数学生上课不够认真,注意力很不集中,导致做作业时经常出错。另外,还有些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差,特别是退位减法。因此根据以上的情况,本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纠正不良*惯,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成绩。

  (二)具体措施

  根据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册教材的特点,拟定措施如下:

  1、为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重要的学*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学*活动创设成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的进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针对学生的弱点,在每节课上课之前,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诀练*和背口诀训练,提高学生加、减、乘、除法的口算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 时在数学的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6、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全面提高中下生的学*成绩。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认识),表内除法,倍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能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学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来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型课堂。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第1页——第4页

  第二周:第5页——第10页(第一单元结束)

  第三周:第11页——第17页

  第四周:第18页——第24页(第二单元结束)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第25页——第28页(第三单元结束)

  第七周:第29页——第36页

  第八周:第37页——第47页(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48页——第53页

  第十周:第54页——第62页(第五单元结束)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63页——第70页(第六单元结束)

  第十二周:第71页——第75页

  第十三周:第76页——第83页

  第十四周:第84页——第88页(第七单元结束)

  第十五周:第89页——第94页

  第十六周:第95页——第99页(第八单元结束)

  第十七周:第100页——第107页(第九单元结束)

  第十八周:第108页——第118页(第十单元总复*单元结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总复*

  期末考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收集、表内除法(1)、图形移动(1)、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余数除法、一万以内数的理解、克与公斤、广角数学、总论。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利用统计数据提问和回答问题。了解统计学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回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下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运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我能熟练运用2 ~ 6的乘法公式求商,让学生明白乘除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根据除法的意思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通过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对复杂图形进行*移、旋转或轴对称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的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二次运算的混合题的运算顺序,学会用混合乘除和圆括号计算两步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和类比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让学生体验将*均分后的余数现象抽象为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除法的含义,并认识余数。掌握除数为一位数,商也为一位数时,用余数除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小于除数。

  6、结合实际生活,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存在,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体验数数的过程,知道一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对象知道这些数的构成和分解。体验估算、计数、思考、识别、说话、拿取、比较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数字感。一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可以用符号和文字来描述。知道了“一万位”及其值,就可以说出一万以内所有数字的名称和相邻数字之间的升级率,掌握整十整千的加减运算。

  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中感知1g、1kg的物体重量,了解1g、1kg、1kg=1000g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渗透了数学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余数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分旋转和*移。

  教学难点:克和公斤的理解和换算,一万以内数的理解。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态度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要适当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新的状态下投入学*。

  2、加强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这学期我担任二(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尽善尽美,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特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5)班有学生50人,二()6)班有学生50人。经过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孩子养成了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有了粗浅的认识,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方向与位置(东西南北的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认识),表内除法,倍的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不带括号),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能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5、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学生多采用自主互助的方法来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自主互助学*型课堂。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第1页——第4页

  第二周:第5页——第10页(第一单元结束)

  第三周:第11页——第17页

  第四周:第18页——第24页(第二单元结束)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第25页——第28页(第三单元结束)

  第七周:第29页——第36页

  第八周:第37页——第47页(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48页——第53页

  第十周:第54页——第62页(第五单元结束)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63页——第70页(第六单元结束)

  第十二周:第71页——第75页

  第十三周:第76页——第83页

  第十四周:第84页——第88页(第七单元结束)

  第十五周:第89页——第94页

  第十六周:第95页——第99页(第八单元结束)

  第十七周:第100页——第107页(第九单元结束)

  第十八周:第108页——第118页(第十单元总复*单元结束)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总复*

  期末考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学生共有69人,从这学期数学学*上看,总体上较好。差距不是太大。这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在学*新知识和复*阶段,我认真整合复*教材,认真指定切实可行的*题练*,着重对班级的后进生的辅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惯等学**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由于家长非常配合学校工作,90%以上的学生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各 项数学活动,为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扩展4)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学生共有58人,一年级6班共有62人。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共有10个单元的学*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减法、总复*。

  (二)教材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

  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

  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通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四、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共安排57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4课时,全学期大约有20余课时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建议机动时间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如定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进行讲故事、口算比赛等等,也可上与所教内容相关联的思维训练课。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数学课和两班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1)班和一(2)班都有50名学生,其中(1)班有男生27名,女生23名,少数民族学生33人,(2)班有男生26名,女生24名,少数民族学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一),活动园地;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扩展5)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好几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惯培养,如学前的自*、课后的复*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

  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7、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提高教学管理水*,增强质量目标意识。

  二、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

  (1)加强学*和研究,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重视对学科课程的研究,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说明,全面、系统学*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用好教材。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克服困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新课改规定的各项课程,特别是创新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等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2、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全体教师认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要保证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又要摆脱目前教师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工作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真正的出路是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

  三、具体措施

  三年级数学教师2人,担任三年级3个班的教学任务,成立备课组,具体措施为:备课组活动时间确定为每双周一下午,并采用固定时间与随机集体备课相结合,以年级组为单位,地点固定在三年级办公室,主要内容:对讲课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备课,备课负责人做好考勤记录。以单元为模块,分析教材,抓住重难点,设置一些教学活动或制定教学策略,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点讲解和练*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兴趣。

  2、抓好一轮专题复*,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为完成高三第一轮复*。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20xx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复*计划

  在认真研究教材、教纲和考纲,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

  1、时间分配。半期考试前基本完成必修教材的主体复*,年底前基本完成选修教材的复*,一月作考前适应性练*。

  2、知识有所侧重。注意向重点章节倾斜,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

  3、注意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在99班做好培优工作,并在紧盯可上生做好辅差工作,并在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4、整体复*与阶段复*计划相配套。整体复*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7、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5年高考试卷。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三)选好用好复*资料

  在高三复*中我们将以步步高为复*的主体资料,参照优化设计等较辅资料组织教学工作,充分用好资料的基础学案落实,完善考点突破和高考真题冲浪等知识,是资料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

  (四)选好模拟练*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选练*题时,决不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中将使复*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五)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课堂复*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进步。

  今年本人担任三(3)班、三(4)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数学,在数学上有所收获,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3)班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20人;三(4)班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扩展6)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好几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惯培养,如学前的自*、课后的复*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

  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7、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提高教学管理水*,增强质量目标意识。

  二、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

  (1)加强学*和研究,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重视对学科课程的研究,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说明,全面、系统学*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用好教材。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克服困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新课改规定的各项课程,特别是创新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等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2、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全体教师认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要保证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又要摆脱目前教师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工作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真正的出路是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

  三、具体措施

  三年级数学教师2人,担任三年级3个班的教学任务,成立备课组,具体措施为:备课组活动时间确定为每双周一下午,并采用固定时间与随机集体备课相结合,以年级组为单位,地点固定在三年级办公室,主要内容:对讲课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备课,备课负责人做好考勤记录。以单元为模块,分析教材,抓住重难点,设置一些教学活动或制定教学策略,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点讲解和练*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兴趣。

  2、抓好一轮专题复*,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为完成高三第一轮复*。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20xx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复*计划

  在认真研究教材、教纲和考纲,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

  1、时间分配。半期考试前基本完成必修教材的主体复*,年底前基本完成选修教材的复*,一月作考前适应性练*。

  2、知识有所侧重。注意向重点章节倾斜,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

  3、注意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在99班做好培优工作,并在紧盯可上生做好辅差工作,并在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4、整体复*与阶段复*计划相配套。整体复*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7、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5年高考试卷。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三)选好用好复*资料

  在高三复*中我们将以步步高为复*的主体资料,参照优化设计等较辅资料组织教学工作,充分用好资料的基础学案落实,完善考点突破和高考真题冲浪等知识,是资料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

  (四)选好模拟练*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选练*题时,决不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中将使复*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五)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课堂复*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进步。

  今年本人担任三(3)班、三(4)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数学,在数学上有所收获,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3)班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20人;三(4)班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略)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行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引入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 一定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还学*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为学*小数和进一步学*分数做好铺垫。

  本册教材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乘除法之后来学*。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正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展、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字编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对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2.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

  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7.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是: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