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

首页 / 工作总结 / | 2022-10-03 00:00:00 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1

  一年以来,在农业局党委,镇党委和镇*的领导下,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认真完成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工作,在上级各部门取得了一定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配合了上级部门对我站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圆满完成了对我站的进一步改造建设,完善了办公场所的办公条件。

  二、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镇的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工作,确保土地流转交易服务顺利进行;完善了农村三资管理归档,认真做好三资监督管理工作。

  三、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镇75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工作,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技能,完善了科技示范对接指导工作。通过对科技示范户、中央大户的跟进推广式技术指导,让种养大户能够取得好成效,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全镇农户的积极性,及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四、积极配合技术公司对我镇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本站的积极配合下,本镇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了第二次纠错及公示,已经有9个村进入了第三次纠错及公示阶段。

  五、加强了对全镇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在本站的努力下,确保了全镇的农资、农药的合格、安全使用,确保了食品的安全。在县农业局农检站的指导下,代表XX县,非常圆满的完成了省农检总站对我县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工作的.检查,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六、积极完成了镇党委、*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及理论学*工作。

  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不足。

  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积极配合好技术公司对我镇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做到全镇土地颁证工作在12月底完成80%农户颁证。

  二、进一步完善农技指导工作,以点带面,确保全镇农户的科技指引到位率80%以上。

  三、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2

  *年,我办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建设为着力点,强抓基地、龙头和市场三要素建设,持续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稳健的发展。现将我县*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

  1.组织领导措施有力。县委、县*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将农业产业化发展列入县委、县*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实际情况,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进行专题研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实施奖励扶持。

  2.龙头企业发展稳健。我县现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8家,与去年相比,增加3家。其*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12家;今年我办对龙头企业进行了全面监测,严格按照《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提高质量,提高要求,实行严进宽出,组织3家企业申请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批准。*年,省级龙头企业鹅背山茶业有限公司成功在q版上市,为企业发展再加推进器,对龙头企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新型主体经营灵活。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6个,与上年相比增加34个;家庭农场共57家,与去年比增加29家。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为6家,市级示范社11家。*年,我县获得省市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支持300万,用于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我县经研究支持石斛产业发展,由合作社和专业大户为实施主体,实行先建后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农业经营逐步由单一的家庭经营向多种经营主体经营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题呈多元多样发展态势。

  4.“两个带动”效果明显。*年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达4个,上交税金3200余万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畜类养殖40多万头,禽类养殖1300多万只,水产养殖3000多万尾。全县龙头企业从业人数*3300人,企业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达11000余元,比上年增幅1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75%。

  我县“两个带动”利益联接机制模式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县绿之源油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合组织注册登记条例》的要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托农产品种植、加工大产业,以“全心全意为社员服务,扶持和带动广大种植农户,全面提高种植技能,加大发展规模,促进社员增收”为宗旨规范运作,并严格遵守“三民四治”原则,以优质油菜籽供种、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特色产业,与县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县川农化工有限公司建立牢固合作,确保优质供种,精心种植,使用高品质化肥、低残留农药,实行统一管理、规范化的种植,提供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坚持开展优质油菜籽种植,病虫害预防等专题培训及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着力带动社员发展优质油菜籽种植产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分工分业规模经营,农民既分享土地分红又参与经营主体劳动获得工资收入。对促进当地农民收入显著增长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经营管理成绩突出

  针对我县涉农企业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县委、县*制定出台了《县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县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扶持奖励意见》;县委农办定期对涉农企业就如何做强做大、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对外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带队外出参观学*开阔了企业新思路、新观念、新视野、新借鉴,取得了较好效果。

  我办积极组织有特色产品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如农博会、西博会、旅博会、XX市民喜爱的农产品大型电视评选活动暨金秋购物节等,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和单位赢得了奖牌和荣誉。

  按照《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我办今年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严格监测,组织3家县级龙头企业申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组织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市级示范社,获得通过。

  三、不足及对策

  存在的不足:一是部分龙头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中级阶段,规模不大,精深加工能力不够强;二是组织化程度不太高,有门户观念,单打独斗,必要的协调和合作不够;三是发展的项目、资金、技术欠缺;四是资金融资难,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五是销售渠道欠发达,创新意识不足,很多企业有想法也没有*台和资金支持进军电子商贸等新型销售领域。

  采取的对策:

  1.完善政策制度。对现有的政策制度进行一次集中梳理,按照省市最新文件精神,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更新新观念,适应新常态,驱动新动力,确保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建立规模基地。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专业镇,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建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县建成一大批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3.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优质茶叶、果品蔬菜、中药材、藤椒、石斛、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新上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项目,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实现龙头企业发展有较大的突破。

  4.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通过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旅游活动带动生态、观赏、休憩等旅游经济功能,将农业生产与服务功能有机结合。

  5.促成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进军电商领域。借成为电子商贸进农村试点县的东风,开拓电子交易市场,普及网购网销,将我县特色农产品销售通过电商契机走出四川,跨越西南,面向全国,奔向世界。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3

  一、20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1、“三带、五区”产业格局更加清晰

  *年来,我县根据区域特点和各乡镇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初步构筑并形成了张庄线设施农业、桓盖线食用菌、大盘线林特产三条特色产业带及北部中药材、中部畜禽、南部蔬菜、西部干鲜果、东部露地瓜果五大生产专业区。20xx年,全县把“三带、五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三带、五区”建设,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多项举措,加快推进“三带”、“五区”提档升级,使“三带、五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轮廓更为清晰。“三带”、“五区”的建设,促进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向着“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岫岩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

  一年来,全县立足经济作物内部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律,突出岫岩山区特色,重点发展了食用菌、柞蚕茧、干鲜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到20xx年,全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3亿盘,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小区20xx年来,全县紧跟周边县、市发展步伐,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品”支柱产业予以强势推进,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岫岩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高标准建成了东北地区首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蘑菇产业园,园区内建有食用菌研发中心、博览中心、种植基地,招商引了上海荣善、有益菌生、绿洲农产品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开创了我县食用菌生产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的新纪元,与前营农高区共同形成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全县根据各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业专业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牧牛益临香菇村、新甸合顺小柿子村,杨家堡松树秧滑菇村等等。截至目前,全县共确定并重点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7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7%。其中畜牧养殖专业村12个、花生种植专业村5个、滑菇种植专业村15个,香菇种植专业村2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10个,温室种植专业村10个。这些专业村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的农事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4、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年来,全县继续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重点推进,采取早部署、早动员、早分解、早落实、提补贴、勤调度等多项举措,使全县的`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xx年,全县又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4万余亩,截至年末,全县已建成种植小区127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0多个,温室2.5万栋、冷棚7万余栋,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12万亩,生产种类包括温室蔬菜、冷棚瓜果、食用菌、畜禽养殖、地膜花生等五大类20余个品种。其中,温室蔬菜3万余亩,年生产各类蔬菜1.5亿斤左右,年实现产值2亿元左右;冷棚瓜果生产面积5000亩左右,年产各类瓜果3000万斤左右,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1、农企联结日益紧密

  一年来,全县始终坚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抓紧抓实,在做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县农事企业的长足发展,农事企业数量逐年递增,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开工建设了中兴生物、小康肉业、金和福肥料、槿宁食品、珑棉家纺等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建成后,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余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已达19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现有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实现产值9.6亿元,实现出口供货值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600万美元。这些企业每年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签订种养合同2万余份,带动了全县45%以上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兴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促增收的合力。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不断加大

  一年来,我县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积极搭建服务*台,开辟绿色通道,涌现出多个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xx年末,全县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xx年实现经营收入7500余万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入社农民人均增收达7000余元。这些合作社上连企业、下联农户,对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3、“四个一批”农业项目进展顺利

  20xx年,全县共确定“四个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17个,投资总额达87.52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2个,投资额27.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0个,投资额12.2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41个,投资额36.9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4个,投资额11.21亿元。开、竣工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12%,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2%。先后开工建设了中兴医药菊苣深加工及香菇多糖提取、“四位一体”食用菌展示园、食用菌交易批发大市场、珑棉家纺、鑫昊绒业等5个亿元以上的农事重点项目。目前,东达食品、纳曼科食用菌、槿宁食品、海圣饲料、中通饮料、中兴生物等一批上年接转项目已经顺利竣工投产,坤荣菌业、食用菌研究发中心、食用菌交易大市场、同发生物、合盛食品等一批新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部分项目有望在*期建成投产。

  4、农高区建设加快发展

  20xx年,农高区以打造“全国最大的蘑菇产业园区”为目标,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园区和项目建设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园区共投入资金1.44亿元,建设标准厂房4万*方米、完成了14公里的新岫产业大道工程及554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作;征地1000亩,铺设污水处理干管8公里;*整场地33万*方米,三通一*工作基本结束;建设完成雅河大桥,与雅河工业园区实现相连。园区现已入驻企业16家,已竣工投产的6家,其中今年新投产的企业5家;开工建设11家,其中今年新开工4家。园区现有的16家企业总投资*12.6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3.4亿元,在建项目总投资9.2亿元。已签约和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目前,在建项目和签约洽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部分在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个别洽谈项目也有望在*期落地生根。

  二、20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安排

  1、搞好农业产业布局

  淡化行政区划,继续抓好张庄公路设施农业、桓盖公路食用菌产业、大盘公路林特产业三条特色产业带和五大生产专业区建设,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精品示范带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化发展布局。其中张庄路沿线要建设温室20xx年,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要新增规模企业17家以上,其中农高区新增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0家,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丝毛加工企业2家,兰旗示范园区要新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3家以上。

  3、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全年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加快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巩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食用菌、柞蚕茧、中药材、山羊绒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体系建设。

  4、加快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并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牵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事企业。在扶持益民药材、中兴生物等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重点培育上年接转续建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使其早日达产见效,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力争滚动发展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额达到80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5个,投资3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5个,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3个,投资22.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5个,投资额达到9.5亿元。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4

  2005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基地开发抓特色、产品开发抓龙头、市场开发抓协会、依靠科技上档次的发展思路,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重质量树品牌,抓服务创环境,夯实了产业基础,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产值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年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利税总额1.2亿元,出口创汇1578万美元。有2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 企业行列,4家企业进入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园区、育龙头,打造农业产业化的强势主体

  2005年,我们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龙头企业的对接*台。我们重点规划了铁西、城南、庆云、八宝、中固等五个工业园区,在每个园区内都专门规划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其中铁西工业园区占地15.6*方公里,是辽北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工业园区。中固工业园区是去年新规划建设的,规划占地面积2*方公里,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于2005年8月14日正式开始动工,经过70多天的艰苦工作,园区各项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铺设下水管线5500延长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装路灯114盏,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3000米,修复景观大堤1500米,新砌石笼坝4道,栽植绿化风景树1.6万株,实现了园区美化、亮化、绿化。当年就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开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开原市亚辉禽业有限公司等两个超亿元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我们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突出抓好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2005年我市共新上投资额超2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亿元。其中大连金信集团投资建设的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21亿元,是辽北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进一步拉长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胜利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以凯祥鸭业、亚辉禽业为龙头的鸭鹅链条、以雨润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东羽乳业、明光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二、建基地、兴产业,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

  我们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优先扶持了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烟叶、水果、生猪、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以庆云、八宝为主的绿色稻米基地,以马家寨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以靠山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庆云、三家子、业民、老城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树、李家台为主的烟叶基地等6大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7%。在规模基地的联合带动下,我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2005年,我市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1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1万头,禽饲养量达到2910万只。村外畜牧小区达到80个,养殖专业乡镇15个,养殖专业村48个,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庆云绿色水稻、八宝蔬菜、三家子草莓、业民大葱、老城大蒜、松山水果、业民生猪、威远肉鸡、八棵树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

  三、拓市场、活流通,架起农业产业化的坚实桥梁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建市场,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发市场。我们重点对老城蔬菜批发市场、铁西种子销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八树树黄牛市场、古城堡黄牛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能力。二是开拓外埠市场。我们先后组织我市的嬴德、鹤采、圣亚等龙头企业参加*壤国际农产品展览会、沈阳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进一步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雨润的猪肉制品、嬴德的鸡肉制品、鹤采的绿色无公害大米、圣亚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沈阳、长春、四*、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均占有一*之地。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5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及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作一简要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和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业主开发为突破,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发展局面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走种养殖业结合的路子,水禽、稻鱼、生猪、蔬菜、麻竹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五专”等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多,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推进业主式经营,走产业化之路。

  今年,我镇继续把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业主开发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以种植、水禽、水产、生猪生产为重点,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业主式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业主户,成片开发*亩,办起了亩的光华花草苗木种植基地、亩的和*鱼鸭混养基地、亩的笋材两用竹基地、亩的水果种植园、亩的隆昌县畜禽良种场等,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种养殖业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于形成规模,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笋材两用竹为主的经济作物,突出发展小家禽、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种养殖业主带动和影响下,辐射到全镇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调结构的积极性。截止月底,全镇共出栏生猪头,出栏小家禽.万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推进村级公路建设,曙光、红光等村级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三龙、光华、和*等村级公路正在筹备建设之中,整治病害水利工程处,渠道清淤公里,有效地保证了灌区生产用水,确保满栽满插,粮食有望丰收。

  尽管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思想观念仍十分落后,“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多数农民存在“不想调、不敢调、不会调、无钱调”的现象;二是多数农民缺少投入资金,贷款难仍存在;三是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规模太小;四是总的来说,我镇调整的步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化”起来,开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途径,突出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四个关键,抓住“建基地、兴科技、抓示范、夯基础”四条主线,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基地,突出规模效益。

  农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发展的依托,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引导、扶持其发展,重点发展一批基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名优产品,带动一批专业大户,培育一批经纪人队伍。一要加大对现有几个基地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让这些点真正地“亮”起来,真正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辐射、引导作用,促进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对这些重点基地,我们要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凡是上级投入、县上投入、镇上的投入,一律打捆使用,集中用于龙头企业或重点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种优化等,要为他们协调金融贷款,加大投入,使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竞争力。二要大力开发业主式经营,形成“业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几年来我镇涌现出了不少业主,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直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大力扶持其发展。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要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货、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将上级的有关优惠政策与业主经营开发结合起来,尽可能将争取到的项目、工程与业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人、财、物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实现集中成片开发改造一片,结构调整一片,辐射带动一片。

  兴科技,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没有科技为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就难以上台阶。我县从事种养业的专业大户都是靠科技致富的,这在农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许多农民的传统小农耕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及早改变现状,一是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机关干部、专业大户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结合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新型农村技术人才,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育特色产品;二要加强技术指导,现在大部分的农民、业主都缺乏技术,要发挥镇农技部门的作用,为种养大户、业主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力度;三要根据发展需要,根据项目,新成立一些专业技术协会,比如畜禽技术服务协会、水产技术协会协会、养兔技术协会等,以更好地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抓示范,典型带动发展。

  搞好典型示范,历来是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各项目的实施,必须靠抓点示范来推动。县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示范的优惠政策,我镇也要把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兴办实体,领办或创办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干部不仅要引导农民群众调,还要带头调,特别是村四职干部,不能只是下去一味地要求农户们要如何调,这里种什么,那里栽什么,而自己的田土里却仍然如故,未见动静,没有做出示范和引导。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干部要带好头,做好样,以身示范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让农民干有目的,学有榜样,也让农民看后心服口服,自然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夯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几年,我镇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必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沱灌三期工程、病害水利工程的整治,加快水利建设;完善高升桥的修建和扩延工作;以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村级公路建设,完成曙光、红光、三龙等村级公路碎石路面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总之,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虽有一点成效,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努力探索和发展,我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大胆探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使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再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1)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9篇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1

  一、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1、“三带、五区”产业格局更加清晰

  *年来,我县根据区域特点和各乡镇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初步构筑并形成了张庄线设施农业、桓盖线食用菌、大盘线林特产三条特色产业带及北部中药材、中部畜禽、南部蔬菜、西部干鲜果、东部露地瓜果五大生产专业区。XX年,全县把“三带、五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三带、五区”建设,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多项举措,加快推进“三带”、“五区”提档升级,使“三带、五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轮廓更为清晰。“三带”、“五区”的建设,促进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向着“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岫岩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

  一年来,全县立足经济作物内部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律,突出岫岩山区特色,重点发展了食用菌、柞蚕茧、干鲜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到XX年,全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3亿盘,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小区200多个,食用菌生产已辐射到全县24个乡镇190余个村;柞蚕放养量达到1.6万把,产量达到8200吨;干鲜果种植面积达80万亩,产量达到3万余吨;畜禽饲养量达到2644万头(只),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30多个。此外,全县还培植壮大了蔬菜、林业育苗、山野菜、商品薯类、露地瓜果、榛子等七大基地规模,总面积达到了23万亩,发展大规模种植基地1200余个;部分农户还利用自家田地建起了小板栗园、小药园、小桑园等“十小园场”。这些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小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3、“一县一品”和“一村一品”建设进程深度推进

  一年来,全县紧跟周边县、市发展步伐,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品”支柱产业予以强势推进,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岫岩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高标准建成了东北地区首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蘑菇产业园,园区内建有食用菌研发中心、博览中心、种植基地,招商引了上海荣善、有益菌生、绿洲农产品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开创了我县食用菌生产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的新纪元,与前营农高区共同形成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全县根据各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业专业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牧牛益临香菇村、新甸合顺小柿子村,杨家堡松树秧滑菇村等等。截至目前,全县共确定并重点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7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7%。其中畜牧养殖专业村12个、花生种植专业村5个、滑菇种植专业村15个,香菇种植专业村2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10个,温室种植专业村10个。这些专业村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的农事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4、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年来,全县继续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重点推进,采取早部署、早动员、早分解、早落实、提补贴、勤调度等多项举措,使全县的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XX年,全县又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4万余亩,截至年末,全县已建成种植小区127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0多个,温室2.5万栋、冷棚7万余栋,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12万亩,生产种类包括温室蔬菜、冷棚瓜果、食用菌、畜禽养殖、地膜花生等五大类20余个品种。其中,温室蔬菜3万余亩,年生产各类蔬菜1.5亿斤左右,年实现产值2亿元左右;冷棚瓜果生产面积5000亩左右,年产各类瓜果3000万斤左右,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1、农企联结日益紧密

  一年来,全县始终坚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抓紧抓实,在做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县农事企业的长足发展,农事企业数量逐年递增,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开工建设了中兴生物、小康肉业、金和福肥料、槿宁食品、珑棉家纺等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建成后,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余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已达19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现有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实现产值9.6亿元,实现出口供货值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600万美元。这些企业每年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签订种养合同2万余份,带动了全县45%以上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兴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促增收的合力。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不断加大

  一年来,我县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积极搭建服务*台,开辟绿色通道,涌现出多个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XX年末,全县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多家,其中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150家。年实现经营收入7500余万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入社农民人均增收达7000余元。这些合作社上连企业、下联农户,对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3、“四个一批”农业项目进展顺利

  XX年,全县共确定“四个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17个,投资总额达87.52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2个,投资额27.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0个,投资额12.2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41个,投资额36.9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4个,投资额11.21亿元。开、竣工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12%,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2%。先后开工建设了中兴医药菊苣深加工及香菇多糖提取、“四位一体”食用菌展示园、食用菌交易批发大市场、珑棉家纺、鑫昊绒业等5个亿元以上的农事重点项目。目前,东达食品、纳曼科食用菌、槿宁食品、海圣饲料、中通饮料、中兴生物等一批上年接转项目已经顺利竣工投产,坤荣菌业、食用菌研究发中心、食用菌交易大市场、同发生物、合盛食品等一批新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部分项目有望在*期建成投产。

  4、农高区建设加快发展

  XX年,农高区以打造“全国最大的蘑菇产业园区”为目标,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园区和项目建设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园区共投入资金1.44亿元,建设标准厂房4万*方米、完成了14公里的新岫产业大道工程及554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作;征地1000亩,铺设污水处理干管8公里;*整场地33万*方米,三通一*工作基本结束;建设完成雅河大桥,与雅河工业园区实现相连。园区现已入驻企业16家,已竣工投产的6家,其中今年新投产的企业5家;开工建设11家,其中今年新开工4家。园区现有的16家企业总投资*12.6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3.4亿元,在建项目总投资9.2亿元。已签约和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目前,在建项目和签约洽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部分在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个别洽谈项目也有望在*期落地生根。

  二、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安排

  1、搞好农业产业布局

  淡化行政区划,继续抓好张庄公路设施农业、桓盖公路食用菌产业、大盘公路林特产业三条特色产业带和五大生产专业区建设,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精品示范带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化发展布局。其中张庄路沿线要建设温室XX栋、冷棚4000栋、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桓盖路沿线要以大营子、红旗、石灰窑等乡镇为重点,接种食用菌XX万盘以上。大盘公路沿线要加快生态蚕场建设,扩大林下参、大果榛子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

  2、抓好园区建设

  继续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强前营农高区和兰旗食用菌示范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促成已开工建设项目早日达产见效、洽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并引导已投产企业在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科技含量、塑造绿色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增强带动能力。同时,围绕食用菌、中药材和丝毛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效益好、规模大、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企业进驻园区,特别要重点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深加工企业,壮大园区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进一步提升食用菌生产及加工水*。XX年,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要新增规模企业17家以上,其中农高区新增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0家,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丝毛加工企业2家,兰旗示范园区要新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3家以上。

  3、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全年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加快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巩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食用菌、柞蚕茧、中药材、山羊绒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体系建设。

  4、加快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并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牵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事企业。在扶持益民药材、中兴生物等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重点培育上年接转续建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使其早日达产见效,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力争滚动发展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额达到80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5个,投资3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5个,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3个,投资22.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5个,投资额达到9.5亿元。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2

  一年以来,在农业局党委,镇党委和镇*的领导下,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认真完成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工作,在上级各部门取得了一定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配合了上级部门对我站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圆满完成了对我站的进一步改造建设,完善了办公场所的办公条件。

  二、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镇的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工作,确保土地流转交易服务顺利进行;完善了农村三资管理归档,认真做好三资监督管理工作。

  三、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镇75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工作,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技能,完善了科技示范对接指导工作。通过对科技示范户、中央大户的跟进推广式技术指导,让种养大户能够取得好成效,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全镇农户的积极性,及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四、积极配合技术公司对我镇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本站的积极配合下,本镇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了第二次纠错及公示,已经有9个村进入了第三次纠错及公示阶段。

  五、加强了对全镇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在本站的努力下,确保了全镇的农资、农药的合格、安全使用,确保了食品的安全。在县农业局农检站的指导下,代表XX县,非常圆满的完成了省农检总站对我县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工作的.检查,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六、积极完成了镇党委、*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及理论学*工作。

  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不足。

  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积极配合好技术公司对我镇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做到全镇土地颁证工作在12月底完成80%农户颁证。

  二、进一步完善农技指导工作,以点带面,确保全镇农户的科技指引到位率80%以上。

  三、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3

  今年上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首要位置来抓,龙头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20家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预计实现销售1.85亿元,利税14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30%,完成全年计划的56%和5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积极组织实施林业“866”工程,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超额完成了20xx年度植林任务。去冬今春共调农植林5.2万亩,其中成片营造意杨林4.1万亩、茶园0.45万亩、果园0.15万亩、花卉苗木0.5万亩。新拓意杨成活率90%以上。落实林经、林草、林蔬、林粮等间套复种1万多亩,扩种牧草5000多亩。依托风鹅、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品牌力度,搞活经营机制,拓展了市场营销。

  2、龙头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全市龙头企业领头羊扬州市馋神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克服“非典”对企业的严重冲击,完成销售收入4630万元,实现利税577万元,利润42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71%、56%。

  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增强。馋神公司今年通过央视七套宣传,增加地区总代理70多家,新开辟多处销售市场,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增强。扬州赵刚食品有限公司的风鹅产品已经顺利进入了“苏果超市”。凌云饲料有限公司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鱼饲料,打入南京周边县市市场。仪征市种子公司在全市的销售网点增加到了97个,采用广告宣传和宣传车形式,逐步扩大了市场覆盖率和市场知名度。

  ②龙头企业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扬州赵刚风鹅食品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投资控股公司、天宝工艺品公司和美国所罗门公司洽谈的合资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可分别利用外资100万美元。扬州绿地乳业有限公司正在和外方洽谈合作项目。

  ③食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扬州亿豪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产值过3000万元,同比上升2.5倍,显示出强劲地发展势头。

  ④龙头企业注重标准化建设。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盛达面粉厂和大仪米业有限公司均获得了“QS”(国家质量安全许可证)。月塘茶场同时申报省著名商标和国家有机茶,打造“登月”名牌。

  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xx年全市农业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6137万元。

  ①扬州星河生态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已栽苗木400亩,着手二期工程图纸设计。

  ②扬州馋神公司种鹅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完成投资430万元,建设厂房3500*方米,鹅舍4000*方米,种鹅厂、孵化厂完成基建工作,正进行内部装修和添置设备工作,租地1300亩,种植意杨2万株。

  ③梅花鹿养殖及鹿制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引进梅花鹿200头,种植玉米、牧草,维修了办公用房。

  ④大仪鹅业食品链项目已完成投资380万元以及土地租赁、厂房设计,土建工程开始启动,建设厂房800*方米。

  ⑤新集东欧生态农业项目,到资100万元,注册公司名为扬州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⑥朴*三益生态园,完成投资30万元,已栽种苗木2.8万株。

  ⑦青山镇欧黑意杨林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已栽种意杨4400亩。

  ⑧乳业产业化项目,喜悦食品、润悦食品累计投资400万元,开工建设厂房4300*方,预订牛奶灌装、冰淇淋、冷饮3条生产线相关设备及配套设施,预计9月份全面投产。绿地乳业公司100多万元,引进优质高产奶牛60多头,并对加工设备进行了完善,通过了“学生奶”认证。绿杨乳业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奶牛养殖场基本建成,现正在着手奶牛引进工作。

  ⑨优质稻米基地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97万元,占计划的63%,投劳、土方、*田整地等均超过原定目标任务,小沟建筑物、衬砌渠、机耕路等也完成工程量的80%。

  4、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到去年底,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9个,比20xx年增加了23个,我市较早成立的朴*草*合作经济组织,上半年实现销售3928万元,比同期增10.2%,利税255.3万元,比同期增10.5%,今年共生产天然淡水草*、绣花草*50万条,已全部进入了超市销售。*草基地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草面积达20xx亩,比去年增加*千亩,目前草*生产运行良好。借鉴高邮鸭集团企业运作模式,我市着手筹备成立仪征市茶叶协会和仪征市鹅业协会,从整体上包装仪征茶叶和鹅业企业,以便对外整体宣传、开拓市场、包装项目、争取国资、民资和外资,对内统一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形成拳头、形成优势、形成规模效应,真正把仪征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市的有竞争力的富民产业。目前,协会的筹备成立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二、“非典”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1、“非典”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上半年“非典”对我市的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而且“非典”致使外地农产品流入我市渠道不畅,数量将会减少,本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反会提高,加之小麦、油菜、蔬菜、生猪、菜鹅价格有所上扬,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将会增加。同时“非典”使部分外出劳务人员回流,增加了本地消费群体,农村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不会有大的变化,批发零售等行业有一定的增长。“非典”对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乡镇企业生产的玩具、服装等产品落实的订单较少,产品销售受到了一定的阻滞。

  2、“非典”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受非典影响,我市返乡人员约2万人,预计5、6两个月内将减少收入约20xx万元。但随着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夏熟粮油减产不减收,经济作物扩面增收,畜禽养殖提价,二、三产业提速,新增5000人劳务外出等增收因素。预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01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11.8%,高于预期增幅3.8个百分点。

  3、“非典”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非典”对我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产品销售不畅、部分产品价格下降、招商引资工作受挫,除了花木、草*、茶叶、种子等少数几个行业所受影响较小,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正常秩序以外,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5月份销售收入只有503万元,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公司损失200万元,少交税金120万元。扬州绿地乳业有限公司由于“非典”,邻*市场全部停销,盛达面粉厂由于南北方饮食*惯,直接导致销售不出。凌云饲料公司在市场价格仍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成品价格高居不下。

  三、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

  企业的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在我市20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粮食系统企业虽然进行了企业改制,但是由于改制的不彻底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市盛达面粉厂和凌云饲料等企业由于改制不彻底,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负责人想上新项目却有后顾之忧,只能考虑短期经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学生奶推广较为缓慢。

  乳业产业化作为我市鼓励发展的特色产业,去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奶牛补贴政策方面,仅执行了1年,产业政策缺乏连续性,农民有意见。国家积极推广“学生奶”,绿地乳业公司为争取通过“学生奶”认证,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一座现代奶牛养殖场,并对牛奶加工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已全面通过省组织的“学生奶”验收,但我市受“非典”等因素影响,学生奶推广缓慢,迫切需要加大对学生奶的组织领导力度,以推动我市奶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3、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壮大速度慢。

  *几年我市龙头企业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看,企业规模不大,辐射范围小,除了扬州馋神公司、扬州亿豪公司等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外,多数企业发展速度偏慢,少数企业甚至负增长,对农民带动力和拉动力弱。

  四、20xx年下半年农业产业化主要打算。

  随着我市提出20xx年率先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实施。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

  1、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要及早谋划20xx年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围绕构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种植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既定的林业结构调整工作目标,全面实施“866”工程,加快建设沿江生态园和中部茶叶、果品经济林果产业园。围绕大中城市“餐桌”,发展蔬菜、禽蛋、奶、优质米、专用麦等优势产品,继续做大做强鹅业产业化经营。

  2、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

  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馋神、亿豪等优势企业重点扶持,使之成为支撑当前、推动今后发展的骨干。对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如捺山茶场、大仪米业等则引导、帮助其加快技改步伐、加强经营管理,并通过政策、信贷支持等措施,促其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使龙头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很快发展。

  3、进一步发挥经合组织和协会的作用。

  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推动以流通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经合组织和协会的运行质量,提高龙头企业参与度和组织的调控手段,发挥其自我管理的作用。围绕我市即将成立仪征市茶叶协会和鹅业协会,进一步整合我市鹅业、茶叶的资源,形成拳头优势,在项目争取、对外宣传和策划,协调业内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工作。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参与“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质量抽检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突出我市风鹅产品优势,努力使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茶叶、米业等特色产业尽快取得国家绿色食品、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等项认证,出口企业要争取得到HA*认证,并努力争创名牌。

  5、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宣传工作。

  积极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宣传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龙头企业制作自己的网页,宣传企业,推广馋神公司成功经验,制作龙头企业产品光盘和专题片上央视播放,积极参与省龙头企业农产品展销会,有计划、有步骤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进行整体宣传。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4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及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作一简要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和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业主开发为突破,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发展局面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走种养殖业结合的路子,水禽、稻鱼、生猪、蔬菜、麻竹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五专”等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多,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推进业主式经营,走产业化之路。

  今年,我镇继续把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业主开发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以种植、水禽、水产、生猪生产为重点,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业主式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业主户,成片开发*亩,办起了亩的光华花草苗木种植基地、亩的和*鱼鸭混养基地、亩的笋材两用竹基地、亩的水果种植园、亩的隆昌县畜禽良种场等,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种养殖业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于形成规模,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笋材两用竹为主的经济作物,突出发展小家禽、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种养殖业主带动和影响下,辐射到全镇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调结构的积极性。截止月底,全镇共出栏生猪头,出栏小家禽.万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推进村级公路建设,曙光、红光等村级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三龙、光华、和*等村级公路正在筹备建设之中,整治病害水利工程处,渠道清淤公里,有效地保证了灌区生产用水,确保满栽满插,粮食有望丰收。

  尽管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思想观念仍十分落后,“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多数农民存在“不想调、不敢调、不会调、无钱调”的现象;二是多数农民缺少投入资金,贷款难仍存在;三是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规模太小;四是总的来说,我镇调整的步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化”起来,开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途径,突出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四个关键,抓住“建基地、兴科技、抓示范、夯基础”四条主线,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基地,突出规模效益。

  农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发展的依托,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引导、扶持其发展,重点发展一批基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名优产品,带动一批专业大户,培育一批经纪人队伍。一要加大对现有几个基地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让这些点真正地“亮”起来,真正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辐射、引导作用,促进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对这些重点基地,我们要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凡是上级投入、县上投入、镇上的投入,一律打捆使用,集中用于龙头企业或重点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种优化等,要为他们协调金融贷款,加大投入,使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竞争力。二要大力开发业主式经营,形成“业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几年来我镇涌现出了不少业主,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直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大力扶持其发展。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要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货、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将上级的有关优惠政策与业主经营开发结合起来,尽可能将争取到的项目、工程与业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人、财、物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实现集中成片开发改造一片,结构调整一片,辐射带动一片。

  兴科技,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没有科技为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就难以上台阶。我县从事种养业的专业大户都是靠科技致富的,这在农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许多农民的传统小农耕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及早改变现状,一是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机关干部、专业大户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结合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新型农村技术人才,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育特色产品;二要加强技术指导,现在大部分的农民、业主都缺乏技术,要发挥镇农技部门的作用,为种养大户、业主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力度;三要根据发展需要,根据项目,新成立一些专业技术协会,比如畜禽技术服务协会、水产技术协会协会、养兔技术协会等,以更好地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抓示范,典型带动发展。

  搞好典型示范,历来是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各项目的实施,必须靠抓点示范来推动。县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示范的优惠政策,我镇也要把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兴办实体,领办或创办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干部不仅要引导农民群众调,还要带头调,特别是村四职干部,不能只是下去一味地要求农户们要如何调,这里种什么,那里栽什么,而自己的田土里却仍然如故,未见动静,没有做出示范和引导。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干部要带好头,做好样,以身示范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让农民干有目的,学有榜样,也让农民看后心服口服,自然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夯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几年,我镇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必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沱灌三期工程、病害水利工程的整治,加快水利建设;完善高升桥的修建和扩延工作;以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村级公路建设,完成曙光、红光、三龙等村级公路碎石路面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总之,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虽有一点成效,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努力探索和发展,我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大胆探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使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再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5

  20xx年,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区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区上下以中央1号文件及全市、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突破产业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快速发展高淀粉薯类和蔬菜产业,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猕猴桃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发展以青蒿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年建设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部龙头企业预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以上。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生猪产业超常规突破性发展。*一年来,按照区委区*《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黔江委发[20xx]33号),全区各街道、镇、乡,区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到20xx年实现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20万头(力争实现200万头)的目标,按照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养殖现代化的思路,制定了现代化养殖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实施、建设方案,全面启动“11661”工程。完成1个一级扩繁场,30个二级扩繁场建设,培育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343户,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8个,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31个,培训业主1.26万人。1-10月出栏生猪31.51万头,存栏生猪52.91万头(能繁母猪4.54万头),畜牧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89.82%,预计年底存栏62万头。

  二是烤烟产业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稳步发展。以主攻质量、科技兴烟、提高效益为重点,全区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85万亩,收购烟叶10.95万担,上中等烟比例占75%,收购均价9.7元/公斤,实现产值5391万元。

  三是养蚕产茧突破万担大关。全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巩固5万亩在地桑园,完成补植补造桑园8815亩,强化养蚕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产茧14300担,较去年增长56.7%,蚕农收入实现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同时,2400绪缫丝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场*。四是猕猴桃产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已栽植猕猴桃11763.3亩,分布在6个镇、乡,23个村、居委,种植农户达2850户,户均规模为4.1亩。今年挂果面积2310亩,产量412吨,与去年相比增长58.5%,产值210万元,出口产品169吨。五是高淀粉薯类产业和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高淀粉薯类5万亩,播种蔬菜7万亩。蔬菜产量12万吨,增产2万吨,产值1.2亿元,增长20%,其中出口2600吨。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山葵、花椒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20xx年,全区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群是为突破口,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年可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生猪养殖业、加工企业不断入驻。今年以来,我区已有重庆百发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重庆雨润牧业发展公司、重*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天雍农业发展公司等4家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落户,为我区生猪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地。

  蚕业公司实现超千破百。公司以巩固桑园,加强养蚕设施建设和“六化五配套”技术推广为基础,全年收购蚕茧14028担,实现销售收入1815万元,上缴税金75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8.9%、18%和15.4%。

  蓬江食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开拓市场,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3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0%。

  博龙食品公司。公司全面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生产经营,革新技术攻质量,20xx年销售粉丝、粉皮1300吨,完成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30%。

  其它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6

  20xx年,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这个主题,结合培育x亿元优势主导产业,结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发展态势良好

  1 、队伍不断扩大。 到20xx年底,全市共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比去年新增x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1家;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x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x家。

  2 、销售高速增长 。20xx年龙头企业 销售收入达到x亿元,比20xx年同比增长x%;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x万户,同比增长x%。均完成了镇江市下达的“两个10%”的增长目标。20xx年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出口创汇x万美元,超额完成镇江市下达的x万美元的目标。

  3 、带动作用增强。 20xx 年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及随行就市带动 基地面积x万亩,较去年x万亩,增长x%,其中:自建基地x万亩,比上年增长x%。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x%和x%。其中种植类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占企业总数的x%和x%。

  二、主要措施有效

  20xx 年,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缺”(缺少强势企业、缺少加工企业、缺少知名企业)“三低”(企业领导水*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效益低)的发展状况,我们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以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为主题,以强化动态监测为手段,以管理规范、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项目扶持为抓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 、摸准情况,开展企业经营诊断服务。 今年以来,我委分管主任和科室人员,把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经营提供诊断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邀请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丁x、李x等教授先后18次深入到x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万山红遍农业园、江苏绿苑实业有限公司、xx市下蜀茶场等3家企业进行了组织诊断,建议其按照现代企业组织框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经营释放活力;为江苏神牛家具有限公司、xx市茅山人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进行了经营成果诊断,根据其经营实绩,将其推荐为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为x碧园果品厂、xx业有限公司、x米业有限公司、xx市x酒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产品诊断,帮助其进行了新产品认证工作,开展了新产品推介活动;为xx市x鸭业有限公司、江苏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开展了综合诊断,帮助其调整了经营战略。企业经营诊断为龙头企业管理人员找准了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企业发展理清了思路。经过诊断的企业及时进行了问题整改,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2 、狠抓规范,建立优胜劣汰动态机制。 根据江苏省和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办法,我市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农发〔20xx〕69号);并分别对3家省级、16家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及时上报动态监测结果。今年通过省动态监测,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南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镇江市动态监测,新增和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x家,淘汰x家;通过本市级龙头企业网上动态监测,保留龙头企业x家,递补龙头企业承包1家。优胜劣汰机制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触动较大,许多企业强化了发展和创新意识,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本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x亿元,增幅x%。其中省级x亿元,销售收入增幅x%。苏润米业有限公司实现开票收入x亿元多元,首次实现了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突破。

  3 、促进发展,开展“五个一”争创活动。 根据省农委《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展“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我市于今年8月4日专题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印发了《xx市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展“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了对活动的督查工作。通过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创建活动,进一步激活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行机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以“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为服务宗旨,先后在丹阳、南京等全省各地建立了x多个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与xx市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等x多个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xx市万山红遍应时鲜果合作联社,充分利用 “万山红遍”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优势,实现最大程度、最广泛地带动丘陵农民致富。xx市茅山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以协议形式对基地农户采取“六个统一”,即由公司统一发放鸭苗、统一组织饲料供应、统一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统一回收商品鸭并屠宰加工、销售,使公司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年出栏苗鸭x万只,直接带动x余个养鸭户。江苏绿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以无偿资助、合作开发、技术与品种入股等方式,在全省苗木主产区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引导各地积极发展新优彩叶苗木品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先后在xx市边城镇建立了x亩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xx市的华阳镇、后白镇分别建立了红叶石楠、日本矮生紫薇等为主产品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宜兴中兴农业园建立示范点250亩,和在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公司建立示范点x亩,在沭阳、江都建立3-4示范点。项目实施区及示范点已培育红叶石楠、矮生紫薇、北美枫香、紫叶加拿大紫荆等各类容器苗x万株,实现产值超过x万元。今年11月旬,经考核评比,推荐江苏绿苑园林实业有限公司为省级“五个一”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4 、提高素质,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企事业管理人员素质,我市先后举办了四期专题会议和培训班。一是今年3月18日,专门举办了农业龙头企业会计业务培训班,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管理系统进了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现场抽取部分的企业会计人员上台演示操作。各参训企业在培训后本企业利用网上*台进行了模拟操作,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报表网上上报制度走上正规化道路,由于上报信息及时,从而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二是今年6月7日,举办了镇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主办会计培训班,重点贯彻学*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与动态监测管理办法,讲授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程序,培训班结为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动态监测提供了思想保障机制。三是今年8月4日结合动态监测结果通报,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四是今年8月10-13日,选派了x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xx市*举办的现代农业培训班。培训班专门设立了管理科学课程,为部门龙头企业管理干部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管理水*。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和培训,增强了对农业主管部门的'的认同,调动了做好*时日常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明年完善对龙头企业的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

  5 、出台政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20xx年奖励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市*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的意见>(x政发〔20xx〕3号)规定,凡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年投产并收购本地农产品额度达到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 对当年新进入的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x万元;镇江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x万元、x万元、x万元。 对被列入镇江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市财政给予1:0.5配套支持。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分别奖励x万元、x万元; 对当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x万元、x万元;对被江苏省主管部门评为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农业类)的企业,一次性奖励x万元; 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和农业推介活动,大力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xx名特优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年销售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x万元奖励;对在各大商场、超市开设专柜,年销售xx名特优农产品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1万元奖励; 对参加省级以上农产品博览会或其它展示展销活动,获得组委会表彰的本地参展单位或本地农副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在省级、国家级电视台播出本地农产品推介广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x万元;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高炮广告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今年预计专项奖励要达到目x万元。

  6 、做好服务,为龙头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做好项目申报服务。今年帮助万山红遍农业园、茅宝葛业有限公司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x个,争取建设资金x万元;申报外向型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还积极与财政、科技部门沟通,帮助企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江苏省和镇江市级农业科技项目x项,争取资金x万元。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蔬菜花卉繁种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引进蔬菜新品种x多个,新建x公里繁种基地道路,新增蔬菜、花卉繁种基地x亩,x*方工厂化育苗设施,30亩亲本繁育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新增加繁种出口面积x多亩,年出口的蔬菜、花卉种子由原来的x多吨增加至x吨,扩大了出口创汇能力,公司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xx茅宝葛业有限公司葛根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改造厂房x*米,增加了x套自动包装机, x台热风循环烘箱,x台粉碎机。在旅游区建立x*米的茅宝养生茶艺中心,在南京建立x*方米的品牌经营专卖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产品知名度提高, 当年实现销售收入x万元,去年年增长了48%。 二是推动银企业合作。今年12月21日,与*农业银行合作成功举办了银企联谊会,推荐x家有资金需求且信誉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农业银行信贷授信,总额达到x万元,并现场签订了信贷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主要困难与问题

  1 、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仍偏小,竞争力不强。 全市x家镇江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x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x家,其中x亿元以上的仅x家;销售收入在x万元以下的有x家,其中x万元以下的有6家。

  2 、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机制不紧密。 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

  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开发的产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粗产品多,精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品创汇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量农产品以鲜销和初级加工为主。

  4 、龙头企业管理模式陈旧。 许多龙头企业组织制度陈旧,表面上是公司制度,但仍然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同时,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就业。

  四、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委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实行“建设推进年、项目优化年、行风提升年”活动,重点围绕优质粮油业、特色园艺业、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 、强化领导责任,在企业规模总量上救突破。 根据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20xx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我市20xx年 农业总产值指标为x亿元, 销售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目标为1.5:1,销售收入指标要达到 x亿元,要比今年x亿元增长1.3倍,任务相当艰巨。 目前,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任务已经分解由市*下达,作为明年农村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在起草市委市*20xx年农村工作意见时,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体,作为重点项目建设的主体加以突出。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能力。如江苏天宁香精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在x亿元以上。全市力争今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个,镇江市级龙头企业5个。 全市用3-5年时间,建成1-2家年销售收入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10-1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2 、深入推进“五个一”创建活动,在龙头企业运行质量上求突破。 20xx 年将以“五个一”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在各类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开,并建立对各类龙头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作为企业升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中,组织开展以 “ 创建一个基地、致富一方农民、振兴一个产业、对接一个农民合作组织、打造一个优势品牌 ” 的 “ 五个一 ” 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树立典范,奖励先进,推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 五个一 ” 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展开。

  3 、 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抓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关键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认真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抓好标准化生产。二是抓好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

  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三是要培育和发展品牌,努力创建名牌。

  4 、在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创新上抓突破,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一是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三是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5 、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上抓突破,着力形成龙头企业和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双赢”格局。 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如股份制、合作制等。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7

  *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农业产业化“121号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各级*和业务部门积极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利益机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了良好发展势头。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35个,其中龙头组织带动型271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11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70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1/3。砀山和萧县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全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18. 5亿元,销售收入53亿,上交税金8200万,全市已建设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已认定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多万亩,发展定单农业300万亩。

  二、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六大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畜牧、小麦、棉花、蔬菜、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优先发展的产业,集中主要精力,实行政策倾斜、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分工合作,寻求重点突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布局。砀山县水果面积7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15亿公斤,年销售收入21.5亿元,农民从事水果产业化人均增收600元,占纯收入的37.5%。萧县把小麦加工作为产业化经营重点来抓,培育了皖王面粉集团、新锦丰实业企业集团、银海面粉集团、金鸽面粉集团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消化了当地小麦,使小麦价格比周边地区每斤高3分左右,还向江苏铜山、安徽墉桥等地扩展。墉桥和灵璧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67%。

  2、企业与农户和基地的联结程度更加密切。

  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难题,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合同方式占47%,合作方式占23%,股份合作方式占20%。砀山县通过建立农民水果协会,带动了农村79.8%的果农参与产业化经营。皖王集团与周边15万户农民签定优质小麦种植收购协议,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350万元。灵璧县林汇养鸡协会,已发展会员2300人,辐射到苏、鲁、豫、皖部分地区养鸡发展。砀山县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在河南民权县建立了几百亩优质水果基地。

  3、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劲。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科技投入,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安徽省东方面粉厂自1997年建起了我省第一家粮食系统最大的科研开发中心,20xx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星火龙头企业,20xx年科研投入415万元,“东鼎”牌系列小麦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标。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出口罐头为主,20xx年生产各类罐头*2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88万美元。宿州著名农产品符离集烧鸡和砀山酥梨畅销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最*又新开发一批名优农产品如锦丰牌方便面、科技牌水果罐头。我市共有省级名牌农产品9个,获绿色食品证书8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

  4、龙头企业规模档次更加提升。

  我市坚持多种形式创办和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一批老企业经过改制重组,进一步盘活了资金,为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如砀山县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荷金来肉牛集团、萧县皖王面粉集团、银海面粉集团等企业通过更新改造,实力更强,带动能力更大了。一批新引进的企业起点高、规模大、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如砀山丰原集团梨业、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宿州绿洲人造板厂、安徽新锦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实行现代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国达到内先进水*,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作法

  1、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制。

  我市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市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六个专业指导组,每个指导组负责人和县(区)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年终组织检查考评。今年七月,市*分管副*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龙头企业调查研究,现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市*两次搭建*台,组织了粮油和畜牧产业两个大规模的银企对接会。畜牧、水果、棉花和粮食等专业指导组分别开展了活动。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市*制定了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招商引资分队到江浙招商引资。市*将水利、综合开发、扶贫、良种补贴、科技示范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农业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并结合“121强龙工程”,选择十多家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金融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积极帮助,已累计投放1.5亿元左右。我市还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上半年组织15家企业参加徽商大会,10月份又组织2家省级龙头企业参加第三届*国际农交会。

  3、加强对产业化指导,积极做好督察和服务工作。

  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全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中,我市有8家企业符合条件申报了项目;今年根据省集中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粮油和畜牧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规划,积极组织6家省级龙头企业申报项目,已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上半年,市*及有关业务部门先后进行了水果产业化工作督查,开展了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进行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统计调查等项活动。最*,为筹备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查看了路线,提供了现场,准备了资料,使会议代表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加深印象和了解。为了扩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宣传,配合报社对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系列报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的扶持和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从现实和发展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总体投入不足,缺乏发展资金。

  虽然我市制订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短缺“瓶颈”的制约。省*皖政[20xx]56号文件中指出“市、县也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我市相邻的周边地方如阜阳、淮北、蚌埠等,每年财政都安排200、3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而我市及县(区)至今没有安排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另外,在不少地方对农产品认证、产品评优、技术创新、企业升级、人员培训等都安排了*专项经费。我市(县、区)在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

  2、部门协调不力,上下缺少互动。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加销各环节、贸工农各方面,横跨三大产业,牵扯诸多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已明确6大优先发展产业并成立了专业指导组,各级、各部门抓农业产业化的劲头也很大,但在工作中缺少统一安排和协调,特别是有的部门在支农资金如农业开发、良种和农机补贴、扶贫资金、水利建设等资金,没有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投放使用,把企业、基地、农户串起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都在抓而又都不知如何抓的状况,难以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进的合力。

  3、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存在贷款难。

  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但在实践中,有部分扶持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据调查反映,不少龙头企业对上级的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没有在税收、用地、供电、融资等方面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是贷款门槛高、限制严,金融部门没有根据实际情作相应的变化,如招商引资企业融资授信受年限限制,个别中介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收费过高,中介型龙头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而贷不到款。

  4、企业制度不健全,利益机制不规范。

  现在有不少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各项规章制度不太完善,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个别企业法人满足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实行家族式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培训。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机制,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合同契约方式,由于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部分农民、企业法律不强、诚信不够,合同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合同履约率不高,纠纷时有发生。

  五、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20xx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宿州市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部署,创新工作机制,集中部分财力,以粮油深加工和畜牧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13家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1、实施强龙工程,在整体推进中寻求重点突破。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挡次低、带动能力差。因此,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的关键是培育和壮大一批的规模、高效益、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要对省、市级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是对进入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和全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以及我市六大主导产业排头兵的13家龙头企业,进行逐个研究,重点扶持,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挡次。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粮油及畜牧业中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加速实现我市粮油转化增值,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开辟新出路。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鼓励工商企业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积极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的支持。

  2、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

  长期以来,中央和各级*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省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20%。我市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加大货币信贷投放,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实行灵活务实的贷款抵押、担保、授信等办法,解决中小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工商、税务、土地、供电等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办法。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投入和激励机制。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坚持“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投入为导向”的思路,对各项支农资金如农业示范项目、农机和良种补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出让金等项目资金,通过整合,围绕农产品加工和生产基地建设,进行捆绑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紧紧抓住中部开发的机遇,以优越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尽可能多的引进资金和技术;*要为龙头企业发展搭建*台,组织企业招商引资和参加各种交易会,对企业升级、技术创新、产品评优、人员培训给以必要的补助和奖励。

  4、强化企业监管,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根据省有关规定,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的跟踪督查;要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定单农业”,逐步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要进行专门研究,定期听取各专业工作组情况;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充实和完善扶持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主动地落实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8

  一、基本情况

  *年来,区委、区*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兴建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在品牌上做文章,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xx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x个,服务实体带动型xx个,专业市场带动型x个,从事农业产业化职工xx人,带动农民xx万户,农民每年从事农业产业组织新增收入xx万元,人均增收xxx元。

  1、商品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推进。*年来,全区着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工程,共完成优质专用小麦基地xx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xx万亩,蔬菜基地xx万亩,速生丰产林xx万亩,年出栏优质肉牛n万头、优质肉羊xxx万头、三元杂交猪xxx万头、优质禽类xxx万只,超额完成了年度规划目标任务,为全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龙头企业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区市级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家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另外,还有x家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市级龙头企业。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可以使我区的一些农副产品就地转化,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龙头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我区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xx市快乐面粉厂,现已投资固定资产xx万元,日处理小麦xxx吨,今年与农户鉴订了xx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订单;xx区xx粮油贸易公司,在全区设立xx个钩销网点,年收购粮油达x万吨以上;xx区家禽协会、xx镇养猪协会等,推广养殖先进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了一批规模养殖户生产,有力地拉动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xx镇xx村瓜菜产销协会,现已发展会员xxx户,发展瓜菜生产xx亩,人均增收xx元,带动周边地区xx多户农民从事瓜菜生产,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品x个。xx肉食年加工肉牛n万头,生猪x万头,带动xx户以上农民的生猪生产。

  3、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我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狠抓专业市场建设,带动基地建设。xx牛肉市场,年屠杀肉牛n万头,年销售额达xx万元以上,配套xx吨冷库一个,带动了该镇和周边乡镇的养牛业;xx大蒜市场,年销售额xx万元,在带动本镇万亩大蒜生产同时,还带动周边地区x万余亩大蒜生产,带动农户x万多户,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xx镇三粉市场,销售额达xxx万元,带动xx余户农民从事三粉加工。另外,区内的某省路农贸市场、xx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xx农贸市场、xx农贸市场等都在发挥着市场带基地的作用,促进了全区农业的健康发展。

  4、产业化组织形式呈现多样性。随着市场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工作机制的转变,全区产业化组织日益增多。有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服务实体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形式。*年来,全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x个,发展会员xx人,带动农户xx户,其中xx镇瓜菜产销协会被确定为全省xx家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之一。这些专业合作组织紧紧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作好服务,通过建立生产基地,收购成品,不断地把我区的生猪、山羊、蔬菜及农副产品推销到xxx等十几个省市,不仅使自身实力日益壮大,而且还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监督和统一的功能。一是强化领导。区乡两级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同时设立产业领导小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一条线抓到底。二是强化监督。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对各个农业产业化组织指导、服务的同时,依法进行监督,确保农业产业化规范、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三是强化统的功能,在群众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苗、技术管理等,达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2、实行奖金、政策、服务三倾斜。一是资金倾斜。以财政、金融、企业、农民等多渠道筹集农业产业化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政策倾斜。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服务倾斜。由区直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服务范围,本着为了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进服务,建立健全各级服务网络。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聘任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承包,推进科技进步,每年推出一些重点科技项目进行重点推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选派优秀的科技干部驻村包点,开设农技“xxx”电话,随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同时各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意义、作用、目标和内容。营造浓厚的产业化氛围,使之成为广大农民自觉行动。

  5、大力发展名优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如优质麦、优质大豆、脱毒红芋、无公害蔬菜、三元杂交猪等。继xx西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之后,xx年我区年产xx万头猪、xxx万羽肉鸡和xx吨鸡蛋,已通过省农委无公害产地认证,这就为我区的生猪和禽蛋进入大中城市打开了通道。

  6、建立奖惩机制。为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展,区委、区*围绕产业化的实施开展督查,并建立了激励、约束、考核三大机制,将产业化工作作为考核区直有关部门、乡镇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完不成年度建设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xx年区*拿出xx万元用于奖励农业产化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支持受限。由于区乡两财政困难,*对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投入和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等方面投入有限。

  2、服务不到位。由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员知识老化,乡镇农技推广基本处于“钢断网散”的局面,农业科技推广几乎形成断层,科技服务较为薄弱。

  3、产品与市场脱节。由于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展缓慢,农产品认证滞后,市场畅销、价格看好的无公害名优产品生产份额偏少。

  4、企业与农户脱节。目前,龙头企业与生产农户没有真正建立利益关系,有的虽然签订了供求合同,但由于市场变化,价格波动,合同的履约率偏低,真正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一体化经营的很少,农民很难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里的利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龙头企业的牵动力。

  5、基地缺少辐射力。由于一些生产基地缺少特色,规模不大,基地建设不成熟、不稳定,基地辐射力不强,难以拉动市场。

  6、农民增收缓慢。由于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没有从根本上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农民适应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下,农民无法真正获得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市场经营利益。同时因为农民在从事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中,处于产业化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即原料生产的环节),农民靠出卖生产原料和劳动力,不可能获得较大的市场利润,农民增收无法实现跨越。

  四、下步工作思路

  1、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一是根据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xx年种植业重点实施优质麦xx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xx万亩,优质蔬菜xxx万亩,尤其是突出抓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养殖业突出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xx个;二是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名牌农产品创建,积极做好农产品认证工作,搞好无公害蔬菜、脱毒红芋、三元杂交猪、山羊、黄牛等农产品认证,积极创建省、市级名牌。组织xx面粉、xx肉食、xx食品等x个产品申报省、市级名牌。

  2、强力推进“xxx龙头进位工程”。大力推进粮油类和畜牧类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一是为快乐面粉搞好基地生产;二是为光正肉食与正大食品联合生产做好服务,建立生产基地;三是为九珍食品扩建做好服务;四是为丰原集团扩大经营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五是为企业创建省、市名牌搞好服务。力争快乐面粉、丰原粮油营销收入超亿元;xx肉食营销收入超xx万。力争年内完成“xxx龙头进位工程”。

  3、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支持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及乡镇经济技术部门的有关人员发起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共同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要抓好x—x个示范合作经济组织,使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上明显扩张,质量上明显提高,带动上明显增强。

  4、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在信贷、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名牌申报、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按照有关政策坚决兑现,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努力形成部门全力支持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9

  我镇农业产业化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总体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以打造全省水产养殖基地为突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扶龙头——壮基地——兴特色——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坚持走产业化发展农业、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路子,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新增农业种养大户20余户,畜禽规模养殖场52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面积2200亩;有三个特色产业村:杨庄村、汊河村、金坝村;金成米业为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诺乳业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杨庄村为省级专业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职能,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抓领导。党委、*调整了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二是责任制推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层层分解目标到村和有关部门,落实到人,保证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健康运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信息、资金、物资等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都拿出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分工负责,通力合作,搞好服务,共同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抓引导。为巩固我镇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成果,使农业产业化保持持续发展,不断壮大规模,镇党委、*以培训青年农民为重点,向种养殖大户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镇上成立了技术服务培训办公室,办公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召开种养殖业技术培训会。

  3、抓服务。一是技术服务。二是物资服务。搞好各类优质农资的送货下乡服务。三是销售服务。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探索“龙头+农户”或“企业+农户”的产销紧密链接的新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二)、大力培植扶持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产业

  镇党委、*结合各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稳粮增收的前提下突出“一村一品”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

  (三)、全面加快基地建设,力促产业化呈现亮点

  以基地为依托,突出抓3个基地的建设,使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呈现了亮色。一是抓陈浅村的农业机械化基地建设。二是抓汊河村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三是抓杨庄村芦蒿基地的巩固发展壮大。

  (四)、切实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增加农业发展后劲

  1、加大农业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2)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6篇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1

  根据县委、县*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镇新枧村山下中心村3个自然村确定为今年我镇新农村建设中心村点,沿背村桥头自然村为我镇新农村建设自建点,镇党委、*十分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并对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挂村领导干部进行了分工,实行党委*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新村办人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的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工作格局。下面我就我办xx年一年来的工作作个总结。

  一、新农村建设方面

  我办在县委、县*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和在镇党委、*正确领导下,整合社会各类资金投入860万元搞好了新农村建设,今年新村点需改水、改厕325户,现在完成率为100%,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洁净卫生的厕所,道路硬化6.2公里,种树2000株,安装路灯40盏;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拆除废旧房、栏舍和围墙8200*方米,新建休闲健身广场2处,房相改造完成800多*方米,村内绿化1000*方米。镇新村点实现了绿化和亮化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镇还把新枧村打造为亮点工程。新枧村借助搞新农村契机,大力发展油菜和莲子种植,今年新栽油菜600亩,新栽莲子400亩。

  二、一事一议方面

  一事一议方面。今年我镇整合各类资金46万元投入到一事一议工程中,我镇红源村、小江村、东星村、奢下村、东边村、新枧村6个村被县农办确定为一事一议项目点。今年小江村、奢下村、新枧村、东星村、东边村5个村点是修路项目,现在奢下村、新枧村已经完成了项目施工,红源村是修水渠,现在已经完工,东边、东星和小江三个村点工程还没完工,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预计月底能够完工,现在奢下和红源2个村点通过了县农工部的复查,其它四个村点完工后,在年前我办也会邀请县农办领导复查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我镇的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工作虽然取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1、镇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新农村建设意识有待加强。

  3、有些村干部工作积极不高,造成工程施工进度比较缓慢,没有一个很好的工程监理队伍。

  上面是我镇xx年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的工作总结,下面我对我镇xx年的工作作一个工作打算。

  xx年我认为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我镇打算向上多争取一些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明年的项目点,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2、作好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选址工作,在选址基础上应选那些村干部和村民素质高的村点,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3、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完成好上级交待的各项工作任务。

  xx年我办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xx年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2

  今年以来,为大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异常活跃。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按上级要求,我镇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并做到人员到位、各项制度上墙,配备办公电脑,做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并做到档案齐备。

  一、基本情况

  到20xx年7月为止,我镇农用地流转面积为9619.9亩,其中由外省市农民租用的面积为1500亩,用于退耕还林用地流转面积为2519.4亩。农用地采用流转方式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5600.5亩,其中镇村组道路用地为103亩,圩堤建设用地为30亩,县工业园区流转面积为5300亩,集镇、中心村用地面积为114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53.5亩。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由农民直接与用地单位签订流转协议的有68户,流转面积为1033.5亩;由镇、村与农民签订流转协议的有1137份,流转面积为5350亩。我镇建立了土地流转百亩示范片。

  我镇农用地流转于一产的流转费*均每年每亩约80至200元,农用地流转于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费约为每亩800元。截止20xx年3月,县、镇财政共拨付土地补偿金约5000万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积约为5300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情况。在我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全严格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现一些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除道路建设搞土地流转外,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存在把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转合同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个别地方发生不与农民签订书面协议的做法,农民的经营自*得不到尊重,还发生“一田两证”的情况。

  3、少数村组土地流转工作缺乏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进入流转程序的承包地面积、补偿或收益情况等重要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没有加以公布。

  4、农民在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较少。除农民之间自愿的流转补偿外,补偿的标准较低,每亩收益低于土地本身价值的附加值或我镇的农业增加值。集体建设用地占用承包地,个别村组也没有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

  5、镇农经站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管理职能。

  三、主要做法

  (一)加大力度,学*宣传。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工作上要注重面向两种对象,一是面向广大农民,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和多样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对于这部关系他们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晓率,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面向镇、村、组干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在宣传与学*中要让广大干部明确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农村土地不等于农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杂边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上,农村的土地除国有以外,都是农民集体三级所有;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可以用货币来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不得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二)稳妥推进,保障权益。

  1、在经济大开发、大建设的形势下,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确处理土地承包工作与经济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制定政策、落实规划时,要重视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合法权益,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重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农经站要经常性地开展关于农村土地用途变化情况的调研,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承包与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农民在土地承包权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

  3、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工作。首先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我镇有关土地和流转方面的实施办法;其次要适时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规定,尽量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适当提高现行流转的补偿标准;三是坚决纠正实际工作中各种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做法,把农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户,把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户,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其他遗留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同时要建立流转台帐。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由县农委统一印制的流转合同范本,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3

  20xx年,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区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区上下以中央1号文件及全市、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突破产业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快速发展高淀粉薯类和蔬菜产业,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猕猴桃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发展以青蒿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年建设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部龙头企业预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以上。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生猪产业超常规突破性发展。*一年来,按照区委区*《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黔江委发[20xx]33号),全区各街道、镇、乡,区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到20xx年实现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20万头(力争实现200万头)的目标,按照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养殖现代化的思路,制定了现代化养殖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实施、建设方案,全面启动“11661”工程。完成1个一级扩繁场,30个二级扩繁场建设,培育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343户,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8个,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31个,培训业主1.26万人。1-10月出栏生猪31.51万头,存栏生猪52.91万头(能繁母猪4.54万头),畜牧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89.82%,预计年底存栏62万头。

  二是烤烟产业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稳步发展。以主攻质量、科技兴烟、提高效益为重点,全区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85万亩,收购烟叶10.95万担,上中等烟比例占75%,收购均价9.7元/公斤,实现产值5391万元。

  三是养蚕产茧突破万担大关。全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巩固5万亩在地桑园,完成补植补造桑园8815亩,强化养蚕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产茧14300担,较去年增长56.7%,蚕农收入实现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同时,2400绪缫丝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场*。四是猕猴桃产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已栽植猕猴桃11763.3亩,分布在6个镇、乡,23个村、居委,种植农户达2850户,户均规模为4.1亩。今年挂果面积2310亩,产量412吨,与去年相比增长58.5%,产值210万元,出口产品169吨。五是高淀粉薯类产业和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高淀粉薯类5万亩,播种蔬菜7万亩。蔬菜产量12万吨,增产2万吨,产值1.2亿元,增长20%,其中出口2600吨。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山葵、花椒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20xx年,全区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群是为突破口,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年可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生猪养殖业、加工企业不断入驻。今年以来,我区已有重庆百发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重庆雨润牧业发展公司、重*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天雍农业发展公司等4家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落户,为我区生猪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地。

  蚕业公司实现超千破百。公司以巩固桑园,加强养蚕设施建设和“六化五配套”技术推广为基础,全年收购蚕茧14028担,实现销售收入1815万元,上缴税金75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8.9%、18%和15.4%。

  蓬江食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开拓市场,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3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0%。

  博龙食品公司。公司全面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生产经营,革新技术攻质量,20xx年销售粉丝、粉皮1300吨,完成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30%。

  其它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4

  今年以来,为大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异常活跃。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按上级要求,我镇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并做到人员到位、各项制度上墙,配备办公电脑,做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并做到档案齐备。

  一、基本情况

  到20xx年7月为止,我镇农用地流转面积为9619。9 亩,其中由外省市农民租用的面积为1500亩,用于退耕还林用地流转面积为2519。4亩。农用地采用流转方式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5600。5亩,其中镇村组道路用地为103亩,圩堤建设用地为30亩,县工业园区流转面积为5300亩,集镇、中心村用地面积为114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53。5亩。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由农民直接与用地单位签订流转协议的有68户,流转面积为1033。5亩;由镇、村与农民签订流转协议的有1137份,流转面积为5350亩。我镇建立了土地流转百亩示范片。

  我镇农用地流转于一产的流转费*均每年每亩约80至200元,农用地流转于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费约为每亩800元。截止20xx年3月,县、镇财政共拨付土地补偿金约5000万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积约为5300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情况。在我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全严格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现一些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除道路建设搞土地流转外,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存在把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转合同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个别地方发生不与农民签订书面协议的做法,农民的经营自*得不到尊重,还发生“一田两证”的情况。

  3、少数村组土地流转工作缺乏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进入流转程序的承包地面积、补偿或收益情况等重要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没有加以公布。

  4、农民在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较少。除农民之间自愿的流转补偿外,补偿的标准较低,每亩收益低于土地本身价值的附加值或我镇的农业增加值。集体建设用地占用承包地,个别村组也没有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

  5、镇农经站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管理职能。

  三、主要做法

  (一)加大力度,学*宣传。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工作上要注重面向两种对象,一是面向广大农民,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和多样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对于这部关系他们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晓率,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面向镇、村、组干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在宣传与学*中要让广大干部明确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农村土地不等于农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杂边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上,农村的土地除国有以外,都是农民集体三级所有;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可以用货币来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不得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二)稳妥推进,保障权益。

  1、在经济大开发、大建设的形势下,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确处理土地承包工作与经济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制定政策、落实规划时,要重视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合法权益,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重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农经站要经常性地开展关于农村土地用途变化情况的调研,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承包与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农民在土地承包权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

  3、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工作。首先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我镇有关土地和流转方面的实施办法;其次要适时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规定,尽量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适当提高现行流转的补偿标准;三是坚决纠正实际工作中各种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做法,把农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户,把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户,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其他遗留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同时要建立流转台帐。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由县农委统一印制的流转合同范本,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5

  一、20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1、“三带、五区”产业格局更加清晰

  *年来,我县根据区域特点和各乡镇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初步构筑并形成了张庄线设施农业、桓盖线食用菌、大盘线林特产三条特色产业带及北部中药材、中部畜禽、南部蔬菜、西部干鲜果、东部露地瓜果五大生产专业区。20xx年,全县把“三带、五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三带、五区”建设,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多项举措,加快推进“三带”、“五区”提档升级,使“三带、五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轮廓更为清晰。“三带”、“五区”的建设,促进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向着“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岫岩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

  一年来,全县立足经济作物内部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律,突出岫岩山区特色,重点发展了食用菌、柞蚕茧、干鲜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到20xx年,全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3亿盘,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小区200多个,食用菌生产已辐射到全县24个乡镇190余个村;柞蚕放养量达到1.6万把,产量达到8200吨;干鲜果种植面积达80万亩,产量达到3万余吨;畜禽饲养量达到2644万头(只),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30多个。此外,全县还培植壮大了蔬菜、林业育苗、山野菜、商品薯类、露地瓜果、榛子等七大基地规模,总面积达到了23万亩,发展大规模种植基地1200余个;部分农户还利用自家田地建起了小板栗园、小药园、小桑园等“十小园场”。这些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小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3、“一县一品”和“一村一品”建设进程深度推进

  一年来,全县紧跟周边县、市发展步伐,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品”支柱产业予以强势推进,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岫岩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高标准建成了东北地区首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蘑菇产业园,园区内建有食用菌研发中心、博览中心、种植基地,招商引了上海荣善、有益菌生、绿洲农产品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开创了我县食用菌生产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的新纪元,与前营农高区共同形成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全县根据各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业专业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牧牛益临香菇村、新甸合顺小柿子村,杨家堡松树秧滑菇村等等。截至目前,全县共确定并重点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7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7%。其中畜牧养殖专业村12个、花生种植专业村5个、滑菇种植专业村15个,香菇种植专业村2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10个,温室种植专业村10个。这些专业村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的农事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4、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年来,全县继续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重点推进,采取早部署、早动员、早分解、早落实、提补贴、勤调度等多项举措,使全县的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xx年,全县又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4万余亩,截至年末,全县已建成种植小区127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0多个,温室2.5万栋、冷棚7万余栋,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12万亩,生产种类包括温室蔬菜、冷棚瓜果、食用菌、畜禽养殖、地膜花生等五大类20余个品种。其中,温室蔬菜3万余亩,年生产各类蔬菜1.5亿斤左右,年实现产值2亿元左右;冷棚瓜果生产面积5000亩左右,年产各类瓜果3000万斤左右,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1、农企联结日益紧密

  一年来,全县始终坚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抓紧抓实,在做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县农事企业的长足发展,农事企业数量逐年递增,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开工建设了中兴生物、小康肉业、金和福肥料、槿宁食品、珑棉家纺等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建成后,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余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已达19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现有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实现产值9.6亿元,实现出口供货值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600万美元。这些企业每年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签订种养合同2万余份,带动了全县45%以上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兴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促增收的合力。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不断加大

  一年来,我县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积极搭建服务*台,开辟绿色通道,涌现出多个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xx年末,全县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多家,其中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150家。年实现经营收入7500余万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入社农民人均增收达7000余元。这些合作社上连企业、下联农户,对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3、“四个一批”农业项目进展顺利

  20xx年,全县共确定“四个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17个,投资总额达87.52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2个,投资额27.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0个,投资额12.2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41个,投资额36.9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4个,投资额11.21亿元。开、竣工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12%,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2%。先后开工建设了中兴医药菊苣深加工及香菇多糖提取、“四位一体”食用菌展示园、食用菌交易批发大市场、珑棉家纺、鑫昊绒业等5个亿元以上的农事重点项目。目前,东达食品、纳曼科食用菌、槿宁食品、海圣饲料、中通饮料、中兴生物等一批上年接转项目已经顺利竣工投产,坤荣菌业、食用菌研究发中心、食用菌交易大市场、同发生物、合盛食品等一批新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部分项目有望在*期建成投产。

  4、农高区建设加快发展

  20xx年,农高区以打造“全国最大的蘑菇产业园区”为目标,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园区和项目建设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园区共投入资金1.44亿元,建设标准厂房4万*方米、完成了14公里的新岫产业大道工程及554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作;征地1000亩,铺设污水处理干管8公里;*整场地33万*方米,三通一*工作基本结束;建设完成雅河大桥,与雅河工业园区实现相连。园区现已入驻企业16家,已竣工投产的6家,其中今年新投产的企业5家;开工建设11家,其中今年新开工4家。园区现有的16家企业总投资*12.6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3.4亿元,在建项目总投资9.2亿元。已签约和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目前,在建项目和签约洽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部分在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个别洽谈项目也有望在*期落地生根。

  二、20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安排

  1、搞好农业产业布局

  淡化行政区划,继续抓好张庄公路设施农业、桓盖公路食用菌产业、大盘公路林特产业三条特色产业带和五大生产专业区建设,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精品示范带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化发展布局。其中张庄路沿线要建设温室2000栋、冷棚4000栋、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桓盖路沿线要以大营子、红旗、石灰窑等乡镇为重点,接种食用菌2000万盘以上。大盘公路沿线要加快生态蚕场建设,扩大林下参、大果榛子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

  2、抓好园区建设

  继续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强前营农高区和兰旗食用菌示范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促成已开工建设项目早日达产见效、洽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并引导已投产企业在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科技含量、塑造绿色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增强带动能力。同时,围绕食用菌、中药材和丝毛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效益好、规模大、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企业进驻园区,特别要重点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深加工企业,壮大园区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进一步提升食用菌生产及加工水*。20xx年,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要新增规模企业17家以上,其中农高区新增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0家,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丝毛加工企业2家,兰旗示范园区要新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3家以上。

  3、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全年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加快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巩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食用菌、柞蚕茧、中药材、山羊绒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体系建设。

  4、加快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并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牵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事企业。在扶持益民药材、中兴生物等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重点培育上年接转续建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使其早日达产见效,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力争滚动发展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额达到80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5个,投资3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5个,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3个,投资22.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5个,投资额达到9.5亿元。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6

  20xx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基地开发抓特色、产品开发抓龙头、市场开发抓协会、依靠科技上档次的发展思路,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重质量树品牌,抓服务创环境,夯实了产业基础,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20xx年全市农业产业化产值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年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利税总额1.2亿元,出口创汇1578万美元。有2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 企业行列,4家企业进入**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园区、育龙头,打造农业产业化的强势主体

  20xx年,我们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龙头企业的对接*台。我们重点规划了铁西、城南、庆云、八宝、中固等五个工业园区,在每个园区内都专门规划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其中铁西工业园区占地15.6*方公里,是辽北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工业园区。中固工业园区是去年新规划建设的,规划占地面积2*方公里,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于20xx年8月14日正式开始动工,经过70多天的艰苦工作,园区各项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铺设下水管线5500延长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装路灯114盏,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3000米,修复景观大堤1500米,新砌石笼坝4道,栽植绿化风景树1.6万株,实现了园区美化、亮化、绿化。当年就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开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开原市亚辉禽业有限公司等两个超亿元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我们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突出抓好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20xx年我市共新上投资额超20xx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亿元。其中大连金信集团投资建设的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21亿元,是辽北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进一步拉长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胜利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以凯祥鸭业、亚辉禽业为龙头的鸭鹅链条、以雨润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东羽乳业、明光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二、建基地、兴产业,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

  我们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优先扶持了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烟叶、水果、生猪、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以庆云、八宝为主的绿色稻米基地,以马家寨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以靠山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庆云、三家子、业民、老城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树、李家台为主的烟叶基地等6大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7%。在规模基地的联合带动下,我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20xx年,我市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1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1万头,禽饲养量达到2910万只。村外畜牧小区达到80个,养殖专业乡镇15个,养殖专业村48个,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庆云绿色水稻、八宝蔬菜、三家子草莓、业民大葱、老城大蒜、松山水果、业民生猪、威远肉鸡、八棵树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

  三、拓市场、活流通,架起农业产业化的坚实桥梁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建市场,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发市场。我们重点对老城蔬菜批发市场、铁西种子销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八树树黄牛市场、古城堡黄牛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能力。二是开拓外埠市场。我们先后组织我市的嬴德、鹤采、圣亚等龙头企业参加*壤国际农产品展览会、沈阳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进一步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雨润的猪肉制品、嬴德的鸡肉制品、鹤采的绿色无公害大米、圣亚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沈阳、长春、四*、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均占有一*之地。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3)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9篇

  一、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1、“三带、五区”产业格局更加清晰

  *年来,我县根据区域特点和各乡镇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初步构筑并形成了张庄线设施农业、桓盖线食用菌、大盘线林特产三条特色产业带及北部中药材、中部畜禽、南部蔬菜、西部干鲜果、东部露地瓜果五大生产专业区。XX年,全县把“三带、五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三带、五区”建设,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多项举措,加快推进“三带”、“五区”提档升级,使“三带、五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轮廓更为清晰。“三带”、“五区”的建设,促进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向着“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岫岩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

  一年来,全县立足经济作物内部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律,突出岫岩山区特色,重点发展了食用菌、柞蚕茧、干鲜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到XX年,全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3亿盘,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小区200多个,食用菌生产已辐射到全县24个乡镇190余个村;柞蚕放养量达到1.6万把,产量达到8200吨;干鲜果种植面积达80万亩,产量达到3万余吨;畜禽饲养量达到2644万头(只),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30多个。此外,全县还培植壮大了蔬菜、林业育苗、山野菜、商品薯类、露地瓜果、榛子等七大基地规模,总面积达到了23万亩,发展大规模种植基地1200余个;部分农户还利用自家田地建起了小板栗园、小药园、小桑园等“十小园场”。这些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小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3、“一县一品”和“一村一品”建设进程深度推进

  一年来,全县紧跟周边县、市发展步伐,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品”支柱产业予以强势推进,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岫岩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高标准建成了东北地区首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蘑菇产业园,园区内建有食用菌研发中心、博览中心、种植基地,招商引了上海荣善、有益菌生、绿洲农产品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开创了我县食用菌生产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的新纪元,与前营农高区共同形成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全县根据各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业专业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牧牛益临香菇村、新甸合顺小柿子村,杨家堡松树秧滑菇村等等。截至目前,全县共确定并重点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7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7%。其中畜牧养殖专业村12个、花生种植专业村5个、滑菇种植专业村15个,香菇种植专业村2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10个,温室种植专业村10个。这些专业村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的农事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4、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年来,全县继续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重点推进,采取早部署、早动员、早分解、早落实、提补贴、勤调度等多项举措,使全县的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XX年,全县又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4万余亩,截至年末,全县已建成种植小区127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0多个,温室2.5万栋、冷棚7万余栋,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12万亩,生产种类包括温室蔬菜、冷棚瓜果、食用菌、畜禽养殖、地膜花生等五大类20余个品种。其中,温室蔬菜3万余亩,年生产各类蔬菜1.5亿斤左右,年实现产值2亿元左右;冷棚瓜果生产面积5000亩左右,年产各类瓜果3000万斤左右,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1、农企联结日益紧密

  一年来,全县始终坚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抓紧抓实,在做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县农事企业的长足发展,农事企业数量逐年递增,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开工建设了中兴生物、小康肉业、金和福肥料、槿宁食品、珑棉家纺等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建成后,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余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已达19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现有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实现产值9.6亿元,实现出口供货值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600万美元。这些企业每年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签订种养合同2万余份,带动了全县45%以上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兴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促增收的合力。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不断加大

  一年来,我县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积极搭建服务*台,开辟绿色通道,涌现出多个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XX年末,全县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多家,其中市级示范社5家、县级示范社150家。年实现经营收入7500余万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入社农民人均增收达7000余元。这些合作社上连企业、下联农户,对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3、“四个一批”农业项目进展顺利

  XX年,全县共确定“四个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17个,投资总额达87.52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2个,投资额27.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0个,投资额12.2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41个,投资额36.9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4个,投资额11.21亿元。开、竣工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12%,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2%。先后开工建设了中兴医药菊苣深加工及香菇多糖提取、“四位一体”食用菌展示园、食用菌交易批发大市场、珑棉家纺、鑫昊绒业等5个亿元以上的农事重点项目。目前,东达食品、纳曼科食用菌、槿宁食品、海圣饲料、中通饮料、中兴生物等一批上年接转项目已经顺利竣工投产,坤荣菌业、食用菌研究发中心、食用菌交易大市场、同发生物、合盛食品等一批新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部分项目有望在*期建成投产。

  4、农高区建设加快发展

  XX年,农高区以打造“全国最大的蘑菇产业园区”为目标,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园区和项目建设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园区共投入资金1.44亿元,建设标准厂房4万*方米、完成了14公里的新岫产业大道工程及554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作;征地1000亩,铺设污水处理干管8公里;*整场地33万*方米,三通一*工作基本结束;建设完成雅河大桥,与雅河工业园区实现相连。园区现已入驻企业16家,已竣工投产的6家,其中今年新投产的企业5家;开工建设11家,其中今年新开工4家。园区现有的16家企业总投资*12.6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3.4亿元,在建项目总投资9.2亿元。已签约和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目前,在建项目和签约洽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部分在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个别洽谈项目也有望在*期落地生根。

  二、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工作安排

  1、搞好农业产业布局

  淡化行政区划,继续抓好张庄公路设施农业、桓盖公路食用菌产业、大盘公路林特产业三条特色产业带和五大生产专业区建设,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精品示范带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化发展布局。其中张庄路沿线要建设温室XX栋、冷棚4000栋、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桓盖路沿线要以大营子、红旗、石灰窑等乡镇为重点,接种食用菌XX万盘以上。大盘公路沿线要加快生态蚕场建设,扩大林下参、大果榛子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

  2、抓好园区建设

  继续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强前营农高区和兰旗食用菌示范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促成已开工建设项目早日达产见效、洽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并引导已投产企业在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科技含量、塑造绿色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增强带动能力。同时,围绕食用菌、中药材和丝毛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效益好、规模大、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企业进驻园区,特别要重点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深加工企业,壮大园区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进一步提升食用菌生产及加工水*。XX年,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要新增规模企业17家以上,其中农高区新增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0家,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丝毛加工企业2家,兰旗示范园区要新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3家以上。

  3、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全年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加快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巩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食用菌、柞蚕茧、中药材、山羊绒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体系建设。

  4、加快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并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牵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事企业。在扶持益民药材、中兴生物等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重点培育上年接转续建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使其早日达产见效,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力争滚动发展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额达到80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45个,投资32亿元;洽谈推进项目25个,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3个,投资22.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5个,投资额达到9.5亿元。

  一年以来,在农业局党委,镇党委和镇*的领导下,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认真完成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工作,在上级各部门取得了一定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配合了上级部门对我站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圆满完成了对我站的进一步改造建设,完善了办公场所的办公条件。

  二、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镇的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工作,确保土地流转交易服务顺利进行;完善了农村三资管理归档,认真做好三资监督管理工作。

  三、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镇75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工作,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技能,完善了科技示范对接指导工作。通过对科技示范户、中央大户的跟进推广式技术指导,让种养大户能够取得好成效,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全镇农户的积极性,及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四、积极配合技术公司对我镇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本站的积极配合下,本镇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了第二次纠错及公示,已经有9个村进入了第三次纠错及公示阶段。

  五、加强了对全镇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在本站的努力下,确保了全镇的农资、农药的合格、安全使用,确保了食品的安全。在县农业局农检站的指导下,代表XX县,非常圆满的完成了省农检总站对我县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工作的.检查,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六、积极完成了镇党委、*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及理论学*工作。

  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不足。

  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积极配合好技术公司对我镇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做到全镇土地颁证工作在12月底完成80%农户颁证。

  二、进一步完善农技指导工作,以点带面,确保全镇农户的科技指引到位率80%以上。

  三、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上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首要位置来抓,龙头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20家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预计实现销售1.85亿元,利税14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30%,完成全年计划的56%和5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积极组织实施林业“866”工程,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超额完成了20xx年度植林任务。去冬今春共调农植林5.2万亩,其中成片营造意杨林4.1万亩、茶园0.45万亩、果园0.15万亩、花卉苗木0.5万亩。新拓意杨成活率90%以上。落实林经、林草、林蔬、林粮等间套复种1万多亩,扩种牧草5000多亩。依托风鹅、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品牌力度,搞活经营机制,拓展了市场营销。

  2、龙头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全市龙头企业领头羊扬州市馋神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克服“非典”对企业的严重冲击,完成销售收入4630万元,实现利税577万元,利润42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71%、56%。

  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增强。馋神公司今年通过央视七套宣传,增加地区总代理70多家,新开辟多处销售市场,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增强。扬州赵刚食品有限公司的风鹅产品已经顺利进入了“苏果超市”。凌云饲料有限公司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鱼饲料,打入南京周边县市市场。仪征市种子公司在全市的销售网点增加到了97个,采用广告宣传和宣传车形式,逐步扩大了市场覆盖率和市场知名度。

  ②龙头企业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扬州赵刚风鹅食品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投资控股公司、天宝工艺品公司和美国所罗门公司洽谈的合资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可分别利用外资100万美元。扬州绿地乳业有限公司正在和外方洽谈合作项目。

  ③食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扬州亿豪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产值过3000万元,同比上升2.5倍,显示出强劲地发展势头。

  ④龙头企业注重标准化建设。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盛达面粉厂和大仪米业有限公司均获得了“QS”(国家质量安全许可证)。月塘茶场同时申报省著名商标和国家有机茶,打造“登月”名牌。

  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xx年全市农业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6137万元。

  ①扬州星河生态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已栽苗木400亩,着手二期工程图纸设计。

  ②扬州馋神公司种鹅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完成投资430万元,建设厂房3500*方米,鹅舍4000*方米,种鹅厂、孵化厂完成基建工作,正进行内部装修和添置设备工作,租地1300亩,种植意杨2万株。

  ③梅花鹿养殖及鹿制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引进梅花鹿200头,种植玉米、牧草,维修了办公用房。

  ④大仪鹅业食品链项目已完成投资380万元以及土地租赁、厂房设计,土建工程开始启动,建设厂房800*方米。

  ⑤新集东欧生态农业项目,到资100万元,注册公司名为扬州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⑥朴*三益生态园,完成投资30万元,已栽种苗木2.8万株。

  ⑦青山镇欧黑意杨林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已栽种意杨4400亩。

  ⑧乳业产业化项目,喜悦食品、润悦食品累计投资400万元,开工建设厂房4300*方,预订牛奶灌装、冰淇淋、冷饮3条生产线相关设备及配套设施,预计9月份全面投产。绿地乳业公司100多万元,引进优质高产奶牛60多头,并对加工设备进行了完善,通过了“学生奶”认证。绿杨乳业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奶牛养殖场基本建成,现正在着手奶牛引进工作。

  ⑨优质稻米基地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97万元,占计划的63%,投劳、土方、*田整地等均超过原定目标任务,小沟建筑物、衬砌渠、机耕路等也完成工程量的80%。

  4、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到去年底,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9个,比20xx年增加了23个,我市较早成立的朴*草*合作经济组织,上半年实现销售3928万元,比同期增10.2%,利税255.3万元,比同期增10.5%,今年共生产天然淡水草*、绣花草*50万条,已全部进入了超市销售。*草基地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草面积达20xx亩,比去年增加*千亩,目前草*生产运行良好。借鉴高邮鸭集团企业运作模式,我市着手筹备成立仪征市茶叶协会和仪征市鹅业协会,从整体上包装仪征茶叶和鹅业企业,以便对外整体宣传、开拓市场、包装项目、争取国资、民资和外资,对内统一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形成拳头、形成优势、形成规模效应,真正把仪征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市的有竞争力的富民产业。目前,协会的筹备成立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二、“非典”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1、“非典”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上半年“非典”对我市的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而且“非典”致使外地农产品流入我市渠道不畅,数量将会减少,本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反会提高,加之小麦、油菜、蔬菜、生猪、菜鹅价格有所上扬,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将会增加。同时“非典”使部分外出劳务人员回流,增加了本地消费群体,农村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不会有大的变化,批发零售等行业有一定的增长。“非典”对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乡镇企业生产的玩具、服装等产品落实的订单较少,产品销售受到了一定的阻滞。

  2、“非典”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受非典影响,我市返乡人员约2万人,预计5、6两个月内将减少收入约20xx万元。但随着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夏熟粮油减产不减收,经济作物扩面增收,畜禽养殖提价,二、三产业提速,新增5000人劳务外出等增收因素。预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01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11.8%,高于预期增幅3.8个百分点。

  3、“非典”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非典”对我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产品销售不畅、部分产品价格下降、招商引资工作受挫,除了花木、草*、茶叶、种子等少数几个行业所受影响较小,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正常秩序以外,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5月份销售收入只有503万元,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公司损失200万元,少交税金120万元。扬州绿地乳业有限公司由于“非典”,邻*市场全部停销,盛达面粉厂由于南北方饮食*惯,直接导致销售不出。凌云饲料公司在市场价格仍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成品价格高居不下。

  三、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

  企业的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在我市20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粮食系统企业虽然进行了企业改制,但是由于改制的不彻底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市盛达面粉厂和凌云饲料等企业由于改制不彻底,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负责人想上新项目却有后顾之忧,只能考虑短期经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学生奶推广较为缓慢。

  乳业产业化作为我市鼓励发展的特色产业,去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奶牛补贴政策方面,仅执行了1年,产业政策缺乏连续性,农民有意见。国家积极推广“学生奶”,绿地乳业公司为争取通过“学生奶”认证,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一座现代奶牛养殖场,并对牛奶加工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已全面通过省组织的“学生奶”验收,但我市受“非典”等因素影响,学生奶推广缓慢,迫切需要加大对学生奶的组织领导力度,以推动我市奶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3、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壮大速度慢。

  *几年我市龙头企业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看,企业规模不大,辐射范围小,除了扬州馋神公司、扬州亿豪公司等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外,多数企业发展速度偏慢,少数企业甚至负增长,对农民带动力和拉动力弱。

  四、20xx年下半年农业产业化主要打算。

  随着我市提出20xx年率先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实施。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

  1、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要及早谋划20xx年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围绕构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种植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既定的林业结构调整工作目标,全面实施“866”工程,加快建设沿江生态园和中部茶叶、果品经济林果产业园。围绕大中城市“餐桌”,发展蔬菜、禽蛋、奶、优质米、专用麦等优势产品,继续做大做强鹅业产业化经营。

  2、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

  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馋神、亿豪等优势企业重点扶持,使之成为支撑当前、推动今后发展的骨干。对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如捺山茶场、大仪米业等则引导、帮助其加快技改步伐、加强经营管理,并通过政策、信贷支持等措施,促其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使龙头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很快发展。

  3、进一步发挥经合组织和协会的作用。

  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推动以流通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经合组织和协会的运行质量,提高龙头企业参与度和组织的调控手段,发挥其自我管理的作用。围绕我市即将成立仪征市茶叶协会和鹅业协会,进一步整合我市鹅业、茶叶的资源,形成拳头优势,在项目争取、对外宣传和策划,协调业内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工作。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参与“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质量抽检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突出我市风鹅产品优势,努力使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茶叶、米业等特色产业尽快取得国家绿色食品、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等项认证,出口企业要争取得到HA*认证,并努力争创名牌。

  5、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宣传工作。

  积极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宣传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龙头企业制作自己的网页,宣传企业,推广馋神公司成功经验,制作龙头企业产品光盘和专题片上央视播放,积极参与省龙头企业农产品展销会,有计划、有步骤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进行整体宣传。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及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作一简要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和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业主开发为突破,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发展局面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走种养殖业结合的路子,水禽、稻鱼、生猪、蔬菜、麻竹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五专”等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多,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推进业主式经营,走产业化之路。

  今年,我镇继续把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业主开发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以种植、水禽、水产、生猪生产为重点,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业主式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业主户,成片开发*亩,办起了亩的光华花草苗木种植基地、亩的和*鱼鸭混养基地、亩的笋材两用竹基地、亩的水果种植园、亩的隆昌县畜禽良种场等,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种养殖业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于形成规模,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笋材两用竹为主的经济作物,突出发展小家禽、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种养殖业主带动和影响下,辐射到全镇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调结构的积极性。截止月底,全镇共出栏生猪头,出栏小家禽.万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推进村级公路建设,曙光、红光等村级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三龙、光华、和*等村级公路正在筹备建设之中,整治病害水利工程处,渠道清淤公里,有效地保证了灌区生产用水,确保满栽满插,粮食有望丰收。

  尽管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思想观念仍十分落后,“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多数农民存在“不想调、不敢调、不会调、无钱调”的现象;二是多数农民缺少投入资金,贷款难仍存在;三是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规模太小;四是总的来说,我镇调整的步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化”起来,开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途径,突出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四个关键,抓住“建基地、兴科技、抓示范、夯基础”四条主线,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基地,突出规模效益。

  农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发展的依托,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引导、扶持其发展,重点发展一批基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名优产品,带动一批专业大户,培育一批经纪人队伍。一要加大对现有几个基地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让这些点真正地“亮”起来,真正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辐射、引导作用,促进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对这些重点基地,我们要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凡是上级投入、县上投入、镇上的投入,一律打捆使用,集中用于龙头企业或重点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种优化等,要为他们协调金融贷款,加大投入,使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竞争力。二要大力开发业主式经营,形成“业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几年来我镇涌现出了不少业主,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直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大力扶持其发展。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要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货、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将上级的有关优惠政策与业主经营开发结合起来,尽可能将争取到的项目、工程与业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人、财、物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实现集中成片开发改造一片,结构调整一片,辐射带动一片。

  兴科技,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没有科技为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就难以上台阶。我县从事种养业的专业大户都是靠科技致富的,这在农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许多农民的传统小农耕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及早改变现状,一是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机关干部、专业大户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结合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新型农村技术人才,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育特色产品;二要加强技术指导,现在大部分的农民、业主都缺乏技术,要发挥镇农技部门的作用,为种养大户、业主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力度;三要根据发展需要,根据项目,新成立一些专业技术协会,比如畜禽技术服务协会、水产技术协会协会、养兔技术协会等,以更好地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抓示范,典型带动发展。

  搞好典型示范,历来是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各项目的实施,必须靠抓点示范来推动。县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示范的优惠政策,我镇也要把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兴办实体,领办或创办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干部不仅要引导农民群众调,还要带头调,特别是村四职干部,不能只是下去一味地要求农户们要如何调,这里种什么,那里栽什么,而自己的田土里却仍然如故,未见动静,没有做出示范和引导。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干部要带好头,做好样,以身示范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让农民干有目的,学有榜样,也让农民看后心服口服,自然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夯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几年,我镇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必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沱灌三期工程、病害水利工程的整治,加快水利建设;完善高升桥的修建和扩延工作;以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村级公路建设,完成曙光、红光、三龙等村级公路碎石路面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总之,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虽有一点成效,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努力探索和发展,我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大胆探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使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再上一个新台阶。

  20xx年,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区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区上下以中央1号文件及全市、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突破产业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快速发展高淀粉薯类和蔬菜产业,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猕猴桃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发展以青蒿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年建设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部龙头企业预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以上。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生猪产业超常规突破性发展。*一年来,按照区委区*《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黔江委发[20xx]33号),全区各街道、镇、乡,区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到20xx年实现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20万头(力争实现200万头)的目标,按照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养殖现代化的思路,制定了现代化养殖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实施、建设方案,全面启动“11661”工程。完成1个一级扩繁场,30个二级扩繁场建设,培育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343户,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8个,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31个,培训业主1.26万人。1-10月出栏生猪31.51万头,存栏生猪52.91万头(能繁母猪4.54万头),畜牧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89.82%,预计年底存栏62万头。

  二是烤烟产业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稳步发展。以主攻质量、科技兴烟、提高效益为重点,全区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85万亩,收购烟叶10.95万担,上中等烟比例占75%,收购均价9.7元/公斤,实现产值5391万元。

  三是养蚕产茧突破万担大关。全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巩固5万亩在地桑园,完成补植补造桑园8815亩,强化养蚕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产茧14300担,较去年增长56.7%,蚕农收入实现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同时,2400绪缫丝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场*。四是猕猴桃产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已栽植猕猴桃11763.3亩,分布在6个镇、乡,23个村、居委,种植农户达2850户,户均规模为4.1亩。今年挂果面积2310亩,产量412吨,与去年相比增长58.5%,产值210万元,出口产品169吨。五是高淀粉薯类产业和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高淀粉薯类5万亩,播种蔬菜7万亩。蔬菜产量12万吨,增产2万吨,产值1.2亿元,增长20%,其中出口2600吨。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山葵、花椒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20xx年,全区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群是为突破口,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年可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生猪养殖业、加工企业不断入驻。今年以来,我区已有重庆百发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重庆雨润牧业发展公司、重*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天雍农业发展公司等4家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落户,为我区生猪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地。

  蚕业公司实现超千破百。公司以巩固桑园,加强养蚕设施建设和“六化五配套”技术推广为基础,全年收购蚕茧14028担,实现销售收入1815万元,上缴税金75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8.9%、18%和15.4%。

  蓬江食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开拓市场,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3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0%。

  博龙食品公司。公司全面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生产经营,革新技术攻质量,20xx年销售粉丝、粉皮1300吨,完成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30%。

  其它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

  20xx年,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这个主题,结合培育x亿元优势主导产业,结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发展态势良好

  1 、队伍不断扩大。 到20xx年底,全市共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比去年新增x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1家;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x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x家。

  2 、销售高速增长 。20xx年龙头企业 销售收入达到x亿元,比20xx年同比增长x%;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x万户,同比增长x%。均完成了镇江市下达的“两个10%”的增长目标。20xx年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出口创汇x万美元,超额完成镇江市下达的x万美元的目标。

  3 、带动作用增强。 20xx 年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及随行就市带动 基地面积x万亩,较去年x万亩,增长x%,其中:自建基地x万亩,比上年增长x%。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x%和x%。其中种植类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占企业总数的x%和x%。

  二、主要措施有效

  20xx 年,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缺”(缺少强势企业、缺少加工企业、缺少知名企业)“三低”(企业领导水*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效益低)的发展状况,我们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以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为主题,以强化动态监测为手段,以管理规范、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项目扶持为抓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 、摸准情况,开展企业经营诊断服务。 今年以来,我委分管主任和科室人员,把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经营提供诊断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邀请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丁x、李x等教授先后18次深入到x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万山红遍农业园、江苏绿苑实业有限公司、xx市下蜀茶场等3家企业进行了组织诊断,建议其按照现代企业组织框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经营释放活力;为江苏神牛家具有限公司、xx市茅山人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进行了经营成果诊断,根据其经营实绩,将其推荐为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为x碧园果品厂、xx业有限公司、x米业有限公司、xx市x酒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产品诊断,帮助其进行了新产品认证工作,开展了新产品推介活动;为xx市x鸭业有限公司、江苏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开展了综合诊断,帮助其调整了经营战略。企业经营诊断为龙头企业管理人员找准了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企业发展理清了思路。经过诊断的企业及时进行了问题整改,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2 、狠抓规范,建立优胜劣汰动态机制。 根据江苏省和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办法,我市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农发〔20xx〕69号);并分别对3家省级、16家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及时上报动态监测结果。今年通过省动态监测,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南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镇江市动态监测,新增和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x家,淘汰x家;通过本市级龙头企业网上动态监测,保留龙头企业x家,递补龙头企业承包1家。优胜劣汰机制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触动较大,许多企业强化了发展和创新意识,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本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x亿元,增幅x%。其中省级x亿元,销售收入增幅x%。苏润米业有限公司实现开票收入x亿元多元,首次实现了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突破。

  3 、促进发展,开展“五个一”争创活动。 根据省农委《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展“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我市于今年8月4日专题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印发了《xx市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展“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了对活动的督查工作。通过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创建活动,进一步激活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行机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以“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为服务宗旨,先后在丹阳、南京等全省各地建立了x多个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与xx市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等x多个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xx市万山红遍应时鲜果合作联社,充分利用 “万山红遍”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优势,实现最大程度、最广泛地带动丘陵农民致富。xx市茅山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以协议形式对基地农户采取“六个统一”,即由公司统一发放鸭苗、统一组织饲料供应、统一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统一回收商品鸭并屠宰加工、销售,使公司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年出栏苗鸭x万只,直接带动x余个养鸭户。江苏绿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以无偿资助、合作开发、技术与品种入股等方式,在全省苗木主产区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引导各地积极发展新优彩叶苗木品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先后在xx市边城镇建立了x亩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xx市的华阳镇、后白镇分别建立了红叶石楠、日本矮生紫薇等为主产品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宜兴中兴农业园建立示范点250亩,和在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公司建立示范点x亩,在沭阳、江都建立3-4示范点。项目实施区及示范点已培育红叶石楠、矮生紫薇、北美枫香、紫叶加拿大紫荆等各类容器苗x万株,实现产值超过x万元。今年11月旬,经考核评比,推荐江苏绿苑园林实业有限公司为省级“五个一”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4 、提高素质,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企事业管理人员素质,我市先后举办了四期专题会议和培训班。一是今年3月18日,专门举办了农业龙头企业会计业务培训班,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管理系统进了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现场抽取部分的企业会计人员上台演示操作。各参训企业在培训后本企业利用网上*台进行了模拟操作,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报表网上上报制度走上正规化道路,由于上报信息及时,从而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二是今年6月7日,举办了镇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主办会计培训班,重点贯彻学*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与动态监测管理办法,讲授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程序,培训班结为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动态监测提供了思想保障机制。三是今年8月4日结合动态监测结果通报,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四是今年8月10-13日,选派了x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xx市*举办的现代农业培训班。培训班专门设立了管理科学课程,为部门龙头企业管理干部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管理水*。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和培训,增强了对农业主管部门的'的认同,调动了做好*时日常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明年完善对龙头企业的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

  5 、出台政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20xx年奖励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市*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的意见>(x政发〔20xx〕3号)规定,凡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年投产并收购本地农产品额度达到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 对当年新进入的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x万元;镇江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x万元、x万元、x万元。 对被列入镇江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市财政给予1:0.5配套支持。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分别奖励x万元、x万元; 对当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x万元、x万元;对被江苏省主管部门评为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农业类)的企业,一次性奖励x万元; 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和农业推介活动,大力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xx名特优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年销售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x万元奖励;对在各大商场、超市开设专柜,年销售xx名特优农产品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1万元奖励; 对参加省级以上农产品博览会或其它展示展销活动,获得组委会表彰的本地参展单位或本地农副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在省级、国家级电视台播出本地农产品推介广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x万元;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高炮广告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今年预计专项奖励要达到目x万元。

  6 、做好服务,为龙头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做好项目申报服务。今年帮助万山红遍农业园、茅宝葛业有限公司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x个,争取建设资金x万元;申报外向型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还积极与财政、科技部门沟通,帮助企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江苏省和镇江市级农业科技项目x项,争取资金x万元。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蔬菜花卉繁种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引进蔬菜新品种x多个,新建x公里繁种基地道路,新增蔬菜、花卉繁种基地x亩,x*方工厂化育苗设施,30亩亲本繁育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新增加繁种出口面积x多亩,年出口的蔬菜、花卉种子由原来的x多吨增加至x吨,扩大了出口创汇能力,公司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xx茅宝葛业有限公司葛根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改造厂房x*米,增加了x套自动包装机, x台热风循环烘箱,x台粉碎机。在旅游区建立x*米的茅宝养生茶艺中心,在南京建立x*方米的品牌经营专卖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产品知名度提高, 当年实现销售收入x万元,去年年增长了48%。 二是推动银企业合作。今年12月21日,与*农业银行合作成功举办了银企联谊会,推荐x家有资金需求且信誉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农业银行信贷授信,总额达到x万元,并现场签订了信贷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主要困难与问题

  1 、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仍偏小,竞争力不强。 全市x家镇江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x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x家,其中x亿元以上的仅x家;销售收入在x万元以下的有x家,其中x万元以下的有6家。

  2 、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机制不紧密。 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

  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开发的产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粗产品多,精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品创汇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量农产品以鲜销和初级加工为主。

  4 、龙头企业管理模式陈旧。 许多龙头企业组织制度陈旧,表面上是公司制度,但仍然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同时,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就业。

  四、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委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实行“建设推进年、项目优化年、行风提升年”活动,重点围绕优质粮油业、特色园艺业、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 、强化领导责任,在企业规模总量上救突破。 根据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20xx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我市20xx年 农业总产值指标为x亿元, 销售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目标为1.5:1,销售收入指标要达到 x亿元,要比今年x亿元增长1.3倍,任务相当艰巨。 目前,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任务已经分解由市*下达,作为明年农村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在起草市委市*20xx年农村工作意见时,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体,作为重点项目建设的主体加以突出。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能力。如江苏天宁香精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在x亿元以上。全市力争今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个,镇江市级龙头企业5个。 全市用3-5年时间,建成1-2家年销售收入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10-1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2 、深入推进“五个一”创建活动,在龙头企业运行质量上求突破。 20xx 年将以“五个一”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在各类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开,并建立对各类龙头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作为企业升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中,组织开展以 “ 创建一个基地、致富一方农民、振兴一个产业、对接一个农民合作组织、打造一个优势品牌 ” 的 “ 五个一 ” 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树立典范,奖励先进,推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 五个一 ” 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展开。

  3 、 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抓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关键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认真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抓好标准化生产。二是抓好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

  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三是要培育和发展品牌,努力创建名牌。

  4 、在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创新上抓突破,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一是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三是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5 、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上抓突破,着力形成龙头企业和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双赢”格局。 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如股份制、合作制等。

  *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农业产业化“121号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各级*和业务部门积极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利益机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了良好发展势头。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35个,其中龙头组织带动型271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11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70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1/3。砀山和萧县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全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18. 5亿元,销售收入53亿,上交税金8200万,全市已建设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已认定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多万亩,发展定单农业300万亩。

  二、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六大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畜牧、小麦、棉花、蔬菜、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优先发展的产业,集中主要精力,实行政策倾斜、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分工合作,寻求重点突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布局。砀山县水果面积7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15亿公斤,年销售收入21.5亿元,农民从事水果产业化人均增收600元,占纯收入的37.5%。萧县把小麦加工作为产业化经营重点来抓,培育了皖王面粉集团、新锦丰实业企业集团、银海面粉集团、金鸽面粉集团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消化了当地小麦,使小麦价格比周边地区每斤高3分左右,还向江苏铜山、安徽墉桥等地扩展。墉桥和灵璧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67%。

  2、企业与农户和基地的联结程度更加密切。

  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难题,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合同方式占47%,合作方式占23%,股份合作方式占20%。砀山县通过建立农民水果协会,带动了农村79.8%的果农参与产业化经营。皖王集团与周边15万户农民签定优质小麦种植收购协议,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350万元。灵璧县林汇养鸡协会,已发展会员2300人,辐射到苏、鲁、豫、皖部分地区养鸡发展。砀山县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在河南民权县建立了几百亩优质水果基地。

  3、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劲。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科技投入,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安徽省东方面粉厂自1997年建起了我省第一家粮食系统最大的科研开发中心,20xx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星火龙头企业,20xx年科研投入415万元,“东鼎”牌系列小麦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标。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出口罐头为主,20xx年生产各类罐头*2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88万美元。宿州著名农产品符离集烧鸡和砀山酥梨畅销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最*又新开发一批名优农产品如锦丰牌方便面、科技牌水果罐头。我市共有省级名牌农产品9个,获绿色食品证书8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

  4、龙头企业规模档次更加提升。

  我市坚持多种形式创办和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一批老企业经过改制重组,进一步盘活了资金,为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如砀山县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荷金来肉牛集团、萧县皖王面粉集团、银海面粉集团等企业通过更新改造,实力更强,带动能力更大了。一批新引进的企业起点高、规模大、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如砀山丰原集团梨业、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宿州绿洲人造板厂、安徽新锦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实行现代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国达到内先进水*,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作法

  1、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制。

  我市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市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六个专业指导组,每个指导组负责人和县(区)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年终组织检查考评。今年七月,市*分管副*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龙头企业调查研究,现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市*两次搭建*台,组织了粮油和畜牧产业两个大规模的银企对接会。畜牧、水果、棉花和粮食等专业指导组分别开展了活动。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市*制定了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招商引资分队到江浙招商引资。市*将水利、综合开发、扶贫、良种补贴、科技示范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农业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并结合“121强龙工程”,选择十多家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金融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积极帮助,已累计投放1.5亿元左右。我市还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上半年组织15家企业参加徽商大会,10月份又组织2家省级龙头企业参加第三届*国际农交会。

  3、加强对产业化指导,积极做好督察和服务工作。

  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全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中,我市有8家企业符合条件申报了项目;今年根据省集中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粮油和畜牧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规划,积极组织6家省级龙头企业申报项目,已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上半年,市*及有关业务部门先后进行了水果产业化工作督查,开展了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进行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统计调查等项活动。最*,为筹备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查看了路线,提供了现场,准备了资料,使会议代表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加深印象和了解。为了扩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宣传,配合报社对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系列报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的扶持和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从现实和发展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总体投入不足,缺乏发展资金。

  虽然我市制订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短缺“瓶颈”的制约。省*皖政[20xx]56号文件中指出“市、县也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我市相邻的周边地方如阜阳、淮北、蚌埠等,每年财政都安排200、3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而我市及县(区)至今没有安排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另外,在不少地方对农产品认证、产品评优、技术创新、企业升级、人员培训等都安排了*专项经费。我市(县、区)在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

  2、部门协调不力,上下缺少互动。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加销各环节、贸工农各方面,横跨三大产业,牵扯诸多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已明确6大优先发展产业并成立了专业指导组,各级、各部门抓农业产业化的劲头也很大,但在工作中缺少统一安排和协调,特别是有的部门在支农资金如农业开发、良种和农机补贴、扶贫资金、水利建设等资金,没有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投放使用,把企业、基地、农户串起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都在抓而又都不知如何抓的状况,难以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进的合力。

  3、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存在贷款难。

  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但在实践中,有部分扶持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据调查反映,不少龙头企业对上级的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没有在税收、用地、供电、融资等方面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是贷款门槛高、限制严,金融部门没有根据实际情作相应的变化,如招商引资企业融资授信受年限限制,个别中介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收费过高,中介型龙头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而贷不到款。

  4、企业制度不健全,利益机制不规范。

  现在有不少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各项规章制度不太完善,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个别企业法人满足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实行家族式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培训。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机制,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合同契约方式,由于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部分农民、企业法律不强、诚信不够,合同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合同履约率不高,纠纷时有发生。

  五、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20xx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宿州市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部署,创新工作机制,集中部分财力,以粮油深加工和畜牧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13家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1、实施强龙工程,在整体推进中寻求重点突破。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挡次低、带动能力差。因此,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的关键是培育和壮大一批的规模、高效益、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要对省、市级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是对进入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和全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以及我市六大主导产业排头兵的13家龙头企业,进行逐个研究,重点扶持,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挡次。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粮油及畜牧业中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加速实现我市粮油转化增值,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开辟新出路。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鼓励工商企业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积极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的支持。

  2、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

  长期以来,中央和各级*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省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20%。我市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加大货币信贷投放,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实行灵活务实的贷款抵押、担保、授信等办法,解决中小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工商、税务、土地、供电等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办法。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投入和激励机制。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坚持“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投入为导向”的思路,对各项支农资金如农业示范项目、农机和良种补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出让金等项目资金,通过整合,围绕农产品加工和生产基地建设,进行捆绑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紧紧抓住中部开发的机遇,以优越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尽可能多的引进资金和技术;*要为龙头企业发展搭建*台,组织企业招商引资和参加各种交易会,对企业升级、技术创新、产品评优、人员培训给以必要的补助和奖励。

  4、强化企业监管,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根据省有关规定,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的跟踪督查;要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定单农业”,逐步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要进行专门研究,定期听取各专业工作组情况;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充实和完善扶持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主动地落实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一、基本情况

  *年来,区委、区*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兴建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在品牌上做文章,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xx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x个,服务实体带动型xx个,专业市场带动型x个,从事农业产业化职工xx人,带动农民xx万户,农民每年从事农业产业组织新增收入xx万元,人均增收xxx元。

  1、商品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推进。*年来,全区着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工程,共完成优质专用小麦基地xx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xx万亩,蔬菜基地xx万亩,速生丰产林xx万亩,年出栏优质肉牛n万头、优质肉羊xxx万头、三元杂交猪xxx万头、优质禽类xxx万只,超额完成了年度规划目标任务,为全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龙头企业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区市级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家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另外,还有x家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市级龙头企业。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可以使我区的一些农副产品就地转化,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龙头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我区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xx市快乐面粉厂,现已投资固定资产xx万元,日处理小麦xxx吨,今年与农户鉴订了xx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订单;xx区xx粮油贸易公司,在全区设立xx个钩销网点,年收购粮油达x万吨以上;xx区家禽协会、xx镇养猪协会等,推广养殖先进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了一批规模养殖户生产,有力地拉动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xx镇xx村瓜菜产销协会,现已发展会员xxx户,发展瓜菜生产xx亩,人均增收xx元,带动周边地区xx多户农民从事瓜菜生产,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品x个。xx肉食年加工肉牛n万头,生猪x万头,带动xx户以上农民的生猪生产。

  3、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我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狠抓专业市场建设,带动基地建设。xx牛肉市场,年屠杀肉牛n万头,年销售额达xx万元以上,配套xx吨冷库一个,带动了该镇和周边乡镇的养牛业;xx大蒜市场,年销售额xx万元,在带动本镇万亩大蒜生产同时,还带动周边地区x万余亩大蒜生产,带动农户x万多户,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xx镇三粉市场,销售额达xxx万元,带动xx余户农民从事三粉加工。另外,区内的某省路农贸市场、xx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xx农贸市场、xx农贸市场等都在发挥着市场带基地的作用,促进了全区农业的健康发展。

  4、产业化组织形式呈现多样性。随着市场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工作机制的转变,全区产业化组织日益增多。有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服务实体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形式。*年来,全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x个,发展会员xx人,带动农户xx户,其中xx镇瓜菜产销协会被确定为全省xx家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之一。这些专业合作组织紧紧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作好服务,通过建立生产基地,收购成品,不断地把我区的生猪、山羊、蔬菜及农副产品推销到xxx等十几个省市,不仅使自身实力日益壮大,而且还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监督和统一的功能。一是强化领导。区乡两级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同时设立产业领导小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一条线抓到底。二是强化监督。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对各个农业产业化组织指导、服务的同时,依法进行监督,确保农业产业化规范、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三是强化统的功能,在群众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苗、技术管理等,达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2、实行奖金、政策、服务三倾斜。一是资金倾斜。以财政、金融、企业、农民等多渠道筹集农业产业化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政策倾斜。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服务倾斜。由区直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服务范围,本着为了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进服务,建立健全各级服务网络。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聘任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承包,推进科技进步,每年推出一些重点科技项目进行重点推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选派优秀的科技干部驻村包点,开设农技“xxx”电话,随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同时各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意义、作用、目标和内容。营造浓厚的产业化氛围,使之成为广大农民自觉行动。

  5、大力发展名优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如优质麦、优质大豆、脱毒红芋、无公害蔬菜、三元杂交猪等。继xx西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之后,xx年我区年产xx万头猪、xxx万羽肉鸡和xx吨鸡蛋,已通过省农委无公害产地认证,这就为我区的生猪和禽蛋进入大中城市打开了通道。

  6、建立奖惩机制。为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展,区委、区*围绕产业化的实施开展督查,并建立了激励、约束、考核三大机制,将产业化工作作为考核区直有关部门、乡镇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完不成年度建设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xx年区*拿出xx万元用于奖励农业产化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支持受限。由于区乡两财政困难,*对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投入和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等方面投入有限。

  2、服务不到位。由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员知识老化,乡镇农技推广基本处于“钢断网散”的局面,农业科技推广几乎形成断层,科技服务较为薄弱。

  3、产品与市场脱节。由于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展缓慢,农产品认证滞后,市场畅销、价格看好的无公害名优产品生产份额偏少。

  4、企业与农户脱节。目前,龙头企业与生产农户没有真正建立利益关系,有的虽然签订了供求合同,但由于市场变化,价格波动,合同的履约率偏低,真正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一体化经营的很少,农民很难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里的利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龙头企业的牵动力。

  5、基地缺少辐射力。由于一些生产基地缺少特色,规模不大,基地建设不成熟、不稳定,基地辐射力不强,难以拉动市场。

  6、农民增收缓慢。由于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没有从根本上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农民适应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下,农民无法真正获得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市场经营利益。同时因为农民在从事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中,处于产业化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即原料生产的环节),农民靠出卖生产原料和劳动力,不可能获得较大的市场利润,农民增收无法实现跨越。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4)

——农业工作总结 (菁华5篇)

  20xx年以来,农业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与各兄弟股室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服务辣椒生产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为保证“益都红”辣椒推广种植工作全面顺利开展,配合县*先后组织召开了六次“益都红”辣椒种植动员会、加油会,分解了“益都红”辣椒种植目标,制定了辣椒目标责任书,对11个重点乡(镇)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进行了全面督导落实,对其交付的种子定金额,落实种植面积,签订合同份数进行了动态统计。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①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辣椒生产各个时期的不同生长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整个培训计划从育苗、苗床管理、移栽、苗期管理、田间管理、辣椒采收到后期管理7个阶段都作了周密部署。

  ②筛选技术员和示范户。按照县领导的要求,从11个乡(镇)筛选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乡级技术员、种植技术高的村级技术员和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种植示范户。

  ③开展技术培训。为使“益都红”辣椒种植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块,组织蔬菜中心和先锋公司技术专家巡回10余个乡(镇)举办辣椒育苗、苗床管理、田间定植技术培训班30期,召开技术观摩会12次,聘请山东农业研究所张炎光教授召开千人参加的大型辣椒种植培训会一次,散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举办电视讲座15期,培训乡、村技术及种植示范户1万余人次。三是加强工作督导,推动辣椒种植。 为保证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配合县*办公室组成联合督导组对辣椒种植面积的落实、合同的签订、种子预交款的落实,育苗情况及移栽进度进行全程督导检查,每周将督导情况向领导汇报一次,关键时期采用日报表的方式,每天向领导汇报情况,有力推动了“益都红”辣椒种植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服务农业面上工作

  特别是“三夏”、“三秋”季节,对麦收及收秋种麦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每天都加班加点及时上报给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七月下旬,我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为搞好灾情统计,做到了24小时值班,每天认真统计汇总18个乡镇的灾情,并及时上报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积极服务了四次农业专题会,一次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

  一是服务了8月25号召开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动员大会。分别以*文件和农业局文件制定下发了小麦良种补贴领导小组名单及技术专家组名单。

  二是服务“三夏”生产会议,并对“三夏”生产进行动态统计,每天及时准确地把当天麦收进度汇总成表格上报给县领导和局领导。

  三是服务****农业工作会。撰写了梁红副*在全县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四是服务9月底召开的“益都红”辣椒座谈会,制定了益都红辣椒实施方案,分解了责任目标,动员会后对全县益都红辣椒种植落实情况进行摸底统计。

  五是服务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为迎接11月29日的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的,积极主动搞好了一系列服务,包括宣传版面制作、会场布置等。

  三、积极申报农业项目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按照上级安排,20xx年以来筛选上报的项目共有10个: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建设;二是****万棚无公害白灵菇生产基地项目;三是****5万亩无公害“益都红”辣椒生产基地项目;四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项目;六是****优质玉米保优节本标准化生产研究与示范项目;七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八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九是****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十是****六塔乡大蒜种植项目。

  四、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

  20xx年我县承担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900人,引导性培训任务1800人。一年来,通过建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认定培训基地,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整个项目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实际完成示范性培训1129人,引导性培训20xx人,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25%、111%。其中示范性培训转移结业率达100%,主要工种有电子666人,电焊185人,电脑192人,缝纫70人,车工16人。主要就业于厦门TDK电子公司(电子436 人),厦门多威电子公司(电子202人),广东步步高集团、深圳富士康等(计算机155人),濮阳保成帆布厂(缝纫70人),上海港口机械厂、宁波造船厂、南京金陵造船厂、南京仪征造船厂、上海闽南造船厂等(电焊185人),江苏建湖县海盛机械厂(车工16人)等单位。经过培训的农民深受用工单位欢迎,月均工资在500—1000元之间,电子专业一般在800元以上,较未经培训的农民工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月均增资200—300元。经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调查回访,通过阳光工程项目转移的农民工工资都能按时发放,生活条件、工资、待遇都比较好,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属对此非常满意。

  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农业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对辣椒移栽情况督查。5月初,对全县的辣椒移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移栽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撰写了调查报告上报县领导。据调查统计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瓜椒间作、林椒间作、麦椒间作等模式大面积推广。

  二是配合县委、县*督查室对全县农业重点工作进行了三次督查,对每次考核结果都做出了客观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宣传推广先进典型,鞭策后进,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报告3篇,为领导指导各乡镇工作科学依据。

  六、集中全面进行了两次农业工作调查

  一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4月中旬,对全县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科学制定了“十一五”人才战略规划,提出了我县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对策。

  二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查。4月底,对我县的特色农产品(辣椒)区域布局种植现状,销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产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并选择仙庄乡作为我县“十一五”期间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七、注重农情信息的挖掘、上报工作

  为让领导能够及时协调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有准确依据。我们加强与各乡(镇)及涉农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全县农业工作动态和农情信息情况,并形成有条理的文字材料上报县两办信息科。一年来,共上报信息17条,其中被采用8条。按时整理上报县*办第一季度、4、5、6、9、10、11月份及半年、年底农业工作总结。

  做到了按时上报农情信息。一年来,累计向市局上报农情信息110余条,组织上报小麦分析、秋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夏种、秋管等技术文稿20余篇,特别在“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严格按照市局要求,保证每天9点之前按时上报农情进度,即使节假日、星期天也从未间断过。

  八、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种文字材料

  一年来,农业股共撰写各种规划方案、项目标准文本、调查报告、宣传版面、经验交流材料、会议落实精神材料、汇报、总结、资金请示等材料110余篇,40余万字。

  20xx年,在州委州*的坚强领导下,州农牧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全州农牧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7万吨以上,肉产量达到3万吨。为实现上述目标,上半年全州农牧部门着力抓好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狠抓春耕生产,落实各项增粮措施。

  一是积极筹划大春生产面积。20xx年我州计划大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3万亩。其中: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3万亩,产量达到12.85万吨,单产达到242.45公斤,同比增6185亩,总产增4831吨。大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8万亩,同比增5000亩;饲料及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万亩,计划与上年持*。二是切实抓好春耕农资调运储备工作。为确保农资到位,我州各地农资部门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调运贮备工作,全州春耕农资贮备充足,不足部分由各县农技中心,各农资经销商正按计划有序调运。全州共计就位水稻种子60吨、杂交玉米种子839.59吨、青稞种685吨、马铃薯良种23750吨;化肥总储备量约6700吨、储备农药40吨、地膜408吨。三是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20xx年1月以来,我州共计下达各县种粮农民补贴资金5319.75万元,其中:中央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556.7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763万元。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了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发放到户等措施。在各项补贴发放过程中严格做到不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不得拖延补贴资金发放时间 ,不得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四是强化科技,努力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为了确保当前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和努力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按照州委提出的“一产抓特色,二产上水*,三产大发展”的思路,认真实施好“高产创建”、“良种工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重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和贡献率。计划完成覆膜栽培25万亩;扩大良种推广面积60.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计划完成全州40万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防治率要达到发生面积的95%以上;认真实施好14715亩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和省*地方债券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高稳产农田面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五是积极筹划大春高产创建样板11个。计划举办高产玉米样板5片,计划开展高原坝区春青稞高产创建 3片,计划举办马铃薯高产示范样板3片。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2012年春防免疫完成情况为(应免畜数计):牛口蹄疫免疫注射17.9844万头,密度达95.2%;羊口蹄疫免疫注射为16.0619万只,密度达94%;猪口蹄疫免疫注射36.2076万头,密度达105%;猪瘟免疫注射37.49万头,密度达109%;猪蓝耳病免疫注射22.4822万头,密度达65%;禽流感免疫注射24.5982万羽,密度达54.8%。开展2012年度春防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集中监测工作,共监测猪、牛、羊、鸡血清818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合格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大畜产品市场及流通环节监督检查力度,上半年监督检查交易市场经营场所畜类24820头(只)、禽类74824羽、动物产品193.5吨;仓储场所动物产品273.5吨;加工场所动物产品36.04吨,进一步加强全州动物卫生日常监督检查,有效提高动物产品公共卫生水*。

  3、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做大规模、提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快青稞、葡萄、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进一步加大产业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是青稞基地建设项目。20xx年全州青稞计划种植面积110000亩,其中:冬青稞55310亩,春青稞54690亩。二是葡萄基地建设。20xx年,全州葡萄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8万亩,其中xx县0.14万亩、xx县1.41万亩,维西县0.25万亩。三是药材基地建设。20xx年我州拟建设药材基地10万亩,其中xx县0.95万亩、xx县1.15万亩,维西县7.9万亩。 四是马铃薯基地建设情况。20xx年拟建设马铃薯基地8.5万亩。其中xx县3.6万亩、xx县0.8万亩,维西县4.1万亩。五是桑园基地。20xx年我州拟建设桑园基地1万亩,主要分布于xx县金沙江沿线的上江乡、金江镇、虎跳峡镇、三坝乡等四个乡镇。六是油菜基地。20xx年拟建设油菜基地4万亩,其中xx县2.1万亩、维西县1.9万亩。

  4、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兑现各种补贴资金。

  20xx年1月以来,我州共计下达各县种粮农民补贴资金5319.75万元,其中:中央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556.7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763万元。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了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发放到户等措施。在各项补贴发放过程中严格做到不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不得拖延补贴资金发放时间 ,不得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

  5、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积极争取培训项目和经费,制定培训措施,认真实施“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全面做好全州农民用工信息指导服务。上半年完成全州新增转移培训17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人,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800人次,举办招聘会4场,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水*。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认真履行农产品安全监管的职责,从生产源头抓起,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三品一标”认定监管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有力促进了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积极开展以城区农贸市场为重点的蔬菜、水果农残检测工作,完成迪庆藏猪、香格里拉青稞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的前期申报工作;香格里拉青稞有机食品、香格里拉牦牛绿色食品及生猪、核桃、雪桃等无公害农产品正在积极组织申报中。

  7、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加强农机监督管理,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合同,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一岗双责”、“三项建设”,注重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执勤车出动12车次,出动人员63人次,乡镇宣传29次,村寨宣传84次,张贴宣传标语113份,发放资料8747份,印发读物29本。上半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认真实施农牧业重点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以实施20xx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xx年地方*债券建设项目为主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实施田间排灌沟渠、小水窖、集雨补灌、坡改梯、土壤改良等农田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20xx年退牧还草工程、迪庆州20xx年退耕还林畜牧业后续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xx县上江乡仕旺绿源综合养殖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及规模养殖百万工程建设项目等畜牧业基础建设项目,夯实了畜牧业基础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项目,到位资金7706万元,完成投资2295万元,完成477户定居房建设,极大改善了高原牧民居住条件。项目实施中深入基层认真开展项目检查和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工作。

  9、积极开展渔业执法及增殖放流,加强长江渔业资源保护。

  认真落实国家对长江渔业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长江禁渔制度,州县渔政执法人员广泛宣传《渔业法》、《云南省渔业条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长江渔业资源保护的意识。出动渔政执法人员23人次,车辆4张。共宣传检查沿江乡镇9个,村委会49个,宾馆、饭店120家,渔具销售店20多家,张贴喷写宣传标语200多条,发放《渔业法》等宣传材料100多份,张贴禁渔通告150张,发布渔政执法信息9条、简报1期。2012年3月26日至30日开展了20xx年度增值放流工作,投放了裂腹鱼苗5万尾,放流于金沙江流域;投放鲤鱼苗30万尾,放流于xx县燕门乡及xx县属都湖水域。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二)农业投入不足,由于我州经济基础差,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有限,农牧民经济收入低,农业投入不足依然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牧业科技服务水*能力弱。

  (四)特色农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加强大春农作物中耕管理,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5)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是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各级供销合作社以社属企业为依托,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在农资、羊绒、羊毛、乳业、粮油、蔬菜、马铃薯、烤烟、桑蚕、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全系统现有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个,其中,符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13个。

  二、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市社共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中心社)4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81个、专业合作社35个、组建各类农畜产品行业协会30个,以包头新合作公司为依托,改造新建110个农家店和100个新合作配送网点。乌兰察布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将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愿意加入供销合作社的个体经营者及原基层社职工重新组织起来,挂供销合作社牌子,作为供销合作社配送农资商品、收购农畜产品的基层网点,目前通过这种形式新建基层社66个、专业合作社117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供销合作社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不同,发展的规模和水*不尽相同,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不同。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目前,全系统共有旗县级以上社有企业340个,其中,经济实力强、带动力强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只是勉强维持经营,且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国家、自治区扶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主要的困难是国家、自治区对供销合作社没有扶持政策,供销合作社在争取农牧业产业经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项目以及扶持专项资金等方面难度很大,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享受不到。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供销合作社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农业银行一般情况下不给供销合作社提供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业务经营的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尽快引进、改造、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当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本和经营设施,采取引进、租赁、改造等多种形式,吸纳农牧民入股、参股,整合有效资源要素,开展多方面联合与合作,尽快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当地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让农牧民不仅得到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还要得到加工增值的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新建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兴建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组建农牧民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在经济上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引导、帮助农牧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与农牧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设立农牧业抗风险的保险制度、实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开放和开发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加大**的扶持力度,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级**应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多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步履艰难,进展缓慢。因此建议各级**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社属企业经营管理,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社属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社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和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对社属企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使社有资产向产业化经营领域、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全面提升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

  *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县委县**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我县累计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蚕桑类的合作社13家,茶叶合作社12家,林业合作社12家,养殖业方面的合作社7家,其他特色种养加工业合作社11家。

  (五)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我县农业服务体系中现有粮油站、蚕桑站、茶叶站、畜牧兽医站、植保站等,林业服务体系中现有基层林业站和林业改革综合服务中心等,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化发展、农业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20xx年农业经济年报统计显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二)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xx年我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全县上下积极应对,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初步形成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畜牧等六大农村经济支柱,农民人均纯收入55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来自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收入24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农民的家庭状况和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年来,我县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强县和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旅游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农旅结合效益显现。同时带动了旅游与工业、农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结合,切实增强旅游的牵动作用。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精心策划组织三届XX县桃花节(开茶节)暨“桃花源里赏花游”系列活动,推出独具XX县特色的赏花-采茶体验-徽菜美食游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展示古黟魅力和新农村建设风采,提升XX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20xx年我县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403.16万人,其中境外游客达到14.86万人,旅游门票收入6822.52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63亿元。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xx年投入资金1447.5万元,新建村村通道路25条,总里程达到57.9公里;投入资金248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村16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5000人;投入资金323万元,加固病险水库5座;还有灌溉碣坝、渠道等一批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的修复;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农村沼气网点项目45个,新建沼气池750口,全县累计完成8200口;结合沼气项目建设,广泛开展了“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特色种养业已成为我县新亮点。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特色种养植业发展势头喜人,皖南花猪、黄山黑鸡、七彩山鸡、獭兔养殖、泗溪香榧、芦笋种植基地、山坞无公害蔬菜、油茶基地等一批特色种养植业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xxx”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xxx”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

  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惯、自然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6)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年来,xx县委、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水*明显改善,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28元,较XX年增长13%,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年,全县粮食总产84.7万吨,连续十年丰产增收。其中:夏粮单产500.9公斤,居全市第1位,连续7年超千斤;夏粮总产50.4万吨,首次突破10亿斤。XX年,全县101.4万亩小麦,总产50.8万吨,*均亩产501.1公斤,连续8年超千斤,连续XX年增产丰收。

  (二)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xx县蔬菜瓜果品种主要包括西兰花、水果黄瓜、樱桃番茄、苦瓜、丝瓜、芥蓝、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西瓜、甜瓜等。XX年,全县蔬菜生产总面积28.56万亩,总产量75718.6万公斤,总产值244405万元。其中:露地菜24.82万亩,产量60718.6万公斤;温室面积0.97万亩,产量25190万公斤;大中棚蔬菜面积1.45万亩,产量5800万公斤;小拱棚1.32万亩、产量4630万公斤26万亩。露地菜XX年*均产量为4200公斤/亩,XX年*均产量4700公斤/亩,每亩增产500公斤。其中:付井、周营、纸店、留福四乡镇大棚西瓜种植面积*4万亩,*均亩产达5000公斤。

  (三)槐山药生产情况

  XX年,xx县槐山药种植面积XX0亩,种植区域涵盖北城、东城、白集、新安集、纸店、莲池、范营等7个乡镇(办事处),以xx北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口、淮阳、西华、郸城等县市种植槐山药面积达30000亩。正常年份*均亩产6000公斤,槐山药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四)高粱生产情况

  以xx县久酒中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XX年我县开始发展高粱种植。XX年,该公司在xx县及周边市、县种植酿酒高粱12万余亩,*均亩产750公斤,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优质酿酒高粱生产基地,其中在周营、赵德营等乡镇的11个行政村流转土地20900多亩,进行生态酿酒粮食(高梁、小麦)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并在周营乡建设一个与项目相配套的占地300亩、建筑面积4万*方米的具有凉晒硬化场地,库房,职工生活服务设施和分筛、烘干、脱壳清理、灭菌、包装等多个车间的加工基地,与贵州茅台集团、台湾金门高粱酒厂、泸州老窖等酿酒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年提供酿酒高粱1XX多吨。

  (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0万亩。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33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2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专业协会6个。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达46亿元,合作社成员14万户,行业及生产经营范围涉及畜禽养殖、蔬菜、林果、粮食、秸秆利用、中药材、农机、沼气服务等多个门类。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1、周口金丝猴乳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周口永欣生猪农业产业化集群被省**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集群,成功开发了一大批以优质面粉、糖制品、豆制品、面制品、肉制品、油制品、饮料制品等为主的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并逐步建成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本地与外地相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2、付井镇郭岗村是xx县17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XX年,该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村,经村民民主评议,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塑料大棚发展到800余座,占地面积600亩,年可实现纯收入700万元左右。

  3、北城以种植槐山药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家,合作社种植面积1XX亩。

  4、北杨集乡林寨行政村在村支书林峰的带领下,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xx县林家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林寨行政村的耕地实行了整村流转,以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规模种植为主,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5、xx县瑞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石槽集肖营行政村流转土地521亩,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山东金乡客商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辣椒加工厂及冷库。

  6、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北城、石槽集乡流转土地1XX亩,建立了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六)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全县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一是以优质强筋小麦、油料作物、棉花生产为主的粮棉油产业。二是优质马铃薯、棚菜、槐山药、西瓜生产为主的蔬菜瓜果产业。三是以白术、白芍、薄荷、桔梗、牡丹、凤仙透骨草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抓规模化,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结构优化、规模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按照规模化生产、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思路,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突出抓好了东部酒用高粱种植、奶牛养殖、牛奶、大豆深加工,中部的订单优质小麦和小麦良种繁育,西北部的槐山药种植和南部的三粉、三辣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二)抓产业化,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强龙头、建基地、构载体,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金丝猴为主的牛奶、玉米、大豆深加工产业链;以雪荣面粉、掌柜食品等为主的面粉生产产业链;以三闸纺织、振东纺织为主的棉花精深加工产业链;以秋迪糖业为主的科技产业链。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6家,带动了*50%的基地和8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增收*XX元。

  (三)抓标准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三个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提高。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产地环境治理、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检测三个重点环节,通过**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坚持定期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进行抽检,并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初步构建起了从生产基地到流通市场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使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目前,目前,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25万余亩,认证无公害食品18个、绿色食品3个,涉及小麦、高梁、蔬菜、水果、水产养殖、冰糖、面粉等产业。XX年,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产品4个、绿色食品基地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获得省级“放心菜示范单位”1个。三是抓好农产品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了农产品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并对农资市场定期专项整治,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利益。XX年,我县被省农业厅表彰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先进县。

  (四)抓投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xx县编制了《xx县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XX-20xx)》,计划到20xx年,在全县范围内建成40个万亩方、188个千亩方、423个百亩方,集中打造92.17万亩*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XX年共实施14个项目,建设面积18.98万亩,涉农建设资金(项目)投入1.45亿元。XX年共实施5个项目,建设面积13.5873万亩,涉农建设资金(项目)投入1.34亿元。XX年,计划建设6个万亩方,建设面积13.7万亩,建设资金(项目)投入1.5889亿元。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XX年,通过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培训新型农民2510人,涉及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等,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五)抓土地流转,增加规模效益

  XX年4月,县委、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沈政[XX]28号),明确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推进措施,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对于当年一次性连片规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00亩、有书面流转合同且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一次给予规模经营主体(流入户)1万元的奖励。以100亩为起点,每增加100亩,县财政奖励资金增加1万元。截至XX年,全县共发放土地流转奖补资金580万元。XX年,县**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意见》(沈政[XX]21号),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转奖补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解决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流转大户区域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虽然*年来我县现代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任务依然非常艰巨,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主要矛盾

  一是农户超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民的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三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水利化程度不高,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比例相对较小,耕地质量和产出率低,防灾减灾能力不强,机械化水*较低,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等设施不全,滞后于生产发展。

  二是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长期沿袭了传统的种养模式,地方特有资源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分散、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只凭本地市场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项目,经济效益偏低。

  三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足。部分农民文化水*不高,接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的能力弱,对新兴产业持观望态度,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盲目发展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缺乏,农村农业劳动力不足。

  四是缺乏产品价格保护体系,农民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当地的农特产品(如:槐山药、中药材等)由于缺乏价格保护体系,随行就市,市场价格波动大,价好之年增产增收,价廉之年丰收不增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五是农产品产销大户少,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多,受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规模和吞吐量小,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包装不标准,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有限。同时,受市场影响,企业与农民的订单诚信度不高,缺乏利益联结机制,生产与销售脱节。

  六是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由于财政困难,无更多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和办公经费投入,公益性服务体系运行举步维艰,办公条件落后,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且单项技术多、集成配套少,成果转化率低,造成农业技术存在着技术棚架问题。

  七是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支持农特产品经营、加工、营销、税收的优惠政策相对不足,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业信贷体系不全,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发展滞后,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未完全建立,**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特色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完善。

  八是农业产业化水*总体较低,产业化经营有待规范。首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较低。传统农业格局仍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千家万户经营方式较为普遍,农业的弱质现状和生产的低、小、散局面仍然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其次,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全县没有规范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市场功能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交易方式和质量监管条件落后,产地市场缺乏统一规划且设施简陋。再者,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规模、有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多数合作社的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组织我县农产品外销。务农队伍老化、弱化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政策措施和建议

  (一)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工作的主题,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面提升,是对传统农业质的跨越。从xx情况看,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是:

  一是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方面。但各个方面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结合xx情况,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槐山药、蔬菜、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县12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进度,及时配备农技人员,购置相关仪器设备,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二是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槐山药、蔬菜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三是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一个一个地去突破,连续不断地抓下去,实现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二是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创新发展思路,又要创新工作机制,尤其要研究落实好工作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抓好难题攻关,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农业项目投入。认真研究金融政策,通过银企联合、银农联合等方式,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四是培育组织载体,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发展现代农业,既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动起来,更要把农**合起来。当前,农民的组织载体已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乡镇**和村两委行政组织,在推动农业发展能力上正逐步弱化。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承担乡村行政组织生产经营的功能,避免形成真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职能,既要靠领导重视,又要靠行政手段,更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和手段,依靠法律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工作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是符合xx实际的产业选择,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战略安排。当前,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抓好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努力形成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明确重点产业导向,重点培育粮食、蔬菜、畜牧等各大产业,合理布局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努力培育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注重发展生态产业型、集约发展型生产模式。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更多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二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筹划建设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农产品市场功能,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的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积极开拓以周边市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构建营销网络,注重发展产销对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能力。切实增强本地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效控制外地农产品调入规模。三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注重培育产业农民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事业,有效解决农业就业队伍接续、提高这一现实问题。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运行秩序,努力培育示范性合作社。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3、着力破解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难题。一要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各生产经营主体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监督检查,严防违规使用。加强对农资经营网点的监督检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力度,重点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和推进全县标准化生产进程。充分发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作用,努力改善农产品市场的检测条件,支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测点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各类毁坏品牌信誉和形象的行为。二要研究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加大对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恋土的思想观念,并要处理好农村土地利益关系,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保障忧虑。研究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连片流转,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着力提高支持保障水*。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争取和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重视和加大农业生产性投入。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研究解决贷款担保难等实际问题,满足涉农贷款需求。加强资金整合,突出扶持重点,做到及时兑现,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研究农业资金扶持的有效模式,改进发放形式,提高发放效率,减少发放成本。对农民合作社的财政补助资金,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资金使用。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当前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鼓励和支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要加强农技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生态种养殖农作模式。重视农技队伍建设,解决农技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更新、作用发挥、待遇保障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中的作用。四要切实增强执法保障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 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00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 2000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00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15、20**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 “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 “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 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年来,贾沙乡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三一”发展思路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贾沙乡共有11个村委会,全乡总人口213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1.4%。十一五期间,乡**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全乡耕地面积2711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6465亩。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395亩,杂交包谷15468亩。粮食总产量11526吨。全乡有经济林果16271.9亩,完成荒山造林18430.3亩;生猪存栏23649头,出栏27686头;羊存栏3926头,出栏2966头;牛存栏8825头,出栏1224头;家禽存栏25493只,出栏34667只。肉类总产量2864吨。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并存的农业发展格局。20xx全年,贾沙共有7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种植烤烟,种烟户数402户,栽种烟叶3000亩,计划交售烟叶9260担,实际交售烟叶10267.2担,比计划数超1007.2担,完成任务数的110.8%,烟农总收入715.4万元,实现税收160余万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全乡农田用水,每年投入沟渠修复资金对农田水沟进行修复,确保了6946亩农田用水,做到满栽满播,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陆车冲、五台坡、波罗克、白路脚、茂株柏、丫洒底等多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000余人。其次,加强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了普洒河5840米的烟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修复民云、丫洒底烟区管网3000余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贾沙乡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很低。

  贾沙乡早在1995年被云南省**列为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也很不*衡。尤其是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贾沙乡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烟叶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5%以上。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核桃、洋芋等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惯于旧的生产方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紧紧围绕“狠抓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养殖、矿产、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贾沙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贾沙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发展理念、资金装备于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发展。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烟叶种植技术。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就越高。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抓好烟叶产业化建设。

  1、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

  2、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衡,确保结构总体*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

  3、坚持服务烟农。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待条件成熟时,可进行招商引资,建立烟叶复烤厂,逐步让烟叶产业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烟叶商品化。同时,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

  5、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现有酒厂进行重组改造,重点扶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充分发挥温泉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XX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XX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XX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XX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XX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XX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XX%。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XX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XX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XX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XX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XX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XX万多亩次。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7)

——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实用5篇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xx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xx 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xx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年来,xx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一是出台政策。*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xx实际,每年都出台《xx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年度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xx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xx市人民**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调整种养结构,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该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深挖农业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年来,该市重点发展了以奶牛、猪、鸡为重点的养殖业,以葡萄为重点的林果业,以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业,以小麦良种、优质小麦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支撑xx特色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诸葛高科技示范园等3个农业高效园区和城关银条、翟镇小麦良种、邙岭黄杨、缑氏葡萄、佃庄春茄、李村花卉、首阳山奶牛、邙岭养猪、杨庄养鸡等18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种植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8万余亩,每年繁育小麦良种3500万公斤,可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大棚、中拱棚达7850多个;xx特产银条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xx年4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验收,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鲜食葡萄种植1.8万亩,其中缑氏葡萄被商户誉为“冰糖葡萄”,缑氏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20xx年1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集散市场;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76万亩,其中邙岭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黄杨种植面积达1.3万亩,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达到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20xx年又申报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

  (三)创新发展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

  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该市瞄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扩展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目前,该市已形成初具产业化性质的农业生产、加工型企业和中介组织150多个,联系农户8万多户,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二是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的政策基础上,该市积极探

  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坚持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偿、限期、自愿”的原则,用合同的形式把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下来,从而使部分农民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之间实现共赢,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为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集中连片使用土地发挥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该市李村镇的花卉、邙岭乡的黄杨和牧草、缑氏镇的葡萄、大口乡的蔬菜,城关镇的银条,每一个品种和产业都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万多亩,被适度土地流转改变的xx农业正形成一个新的农业看点。同时,因土地流转而进入其他领域就业的农民既得到了一定利益,又进一步加快了由农民向非农身份的转变过程,迈上了最终解决农民问题的希望之路。三是加快发展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该市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0多个、农民经纪人400余人。这些专业社和经纪人主要从事经营畜牧产品营销、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粮棉油等,对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是联系农民群众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在邙岭、李村的花卉苗木、缑氏葡萄和全市养猪、养鸡等产业的发展中,都存在和活动着一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经纪人,涌现出了一批带动作用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优秀经纪人。

  十五”期间,广西自治区抓住“东桑西移”机遇,蚕业迅猛发展,去年,养蚕量和产茧量全国第一。引起了全国蚕业界广泛关注。为加速我市蚕业发展,推进蚕业产业化,4月中旬,市蚕业总站和部分县、区蚕桑局长赴广西宜州市、鹿寨县对蚕业运行机制和产业化政策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

  1、广西蚕业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广西具有发展桑蚕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年可养蚕8-10批次,与江浙地区和四川相比,春茧可提早1月上市,秋茧推迟1月收市;人*耕地多,可以规模化发展。20xx年广西桑园面积30万亩,产茧2.45万吨(49万担),20xx年,桑园增长到141万亩(投产114万亩),产茧13.5万吨(270万担)。全区养蚕户62万户,户*桑园达2.3亩;发种*400万张,户*养蚕达6.5张,蚕农售茧收入27亿元,户*收入4355元。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市桑园面积占了全区92.06%,鲜茧产量占了89.3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2、宜州市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宜州市属河池市所辖,位于桂西北河池市东部,辖7镇9乡,总人口62万,11.2万户,面积3896*方公里,耕地113万亩。从20xx年起,以每年扩种3万亩桑园的速度发展,去年,桑园总面积达2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8万亩),养蚕70万张,产茧量2.93万吨(58.6万担),蚕农售茧总收入5.8亿元,户均收入6277元。宜州市是全国产茧第一大县(市)。

  3、鹿寨县基本概况和“十五”成就。鹿寨县属柳州市所辖,位于桂中偏东北,总面积3356*方公里,其中耕地71.4万亩,人口48.26万人,农业人口40.02万人。20xx年桑园面积3.59万亩压滤机滤布,养蚕量9.38万张,产茧3519吨,20xx年桑园达10.26万亩,养蚕22.47万张,产茧量8540吨(17.08万担)。20xx年,蚕农总数4.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4.15%,年产茧量超过万担的乡镇有5个,全县蚕农鲜茧销售总收入17163万元,收入超过1万元的户有6500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085元。

  二、推进产业化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广西推进桑蚕业产业化主要措施和经验是领导重视、政策推动、资金扶持、**引导和科技带动。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桑蚕产业定位准确,为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是广西桑蚕产业迅猛发展的最大动力。20xx年,广西自治区党委、区**主要领导亲自调研蚕桑生产,并对加快桑蚕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xx年初,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把桑蚕产业列为广西重点加快发展11大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提出,把桑蚕产业发展成为继蔗糖产业之后在全国甚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区农业厅把桑蚕业确定为“第一产业”,一把手亲自抓,厅领导每月召开一次专门研究桑蚕生产的工作例会。同时,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目标的实现。

  20xx年以来,宜州市把建成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蚕业生产办公室”,县农技推广中心设立蚕业指导站,各乡镇指定一名领导及专职农技人员负责桑蚕生产。鹿寨县委、县**确立了“‘十五’期间,全县建成10万亩优质桑园”的发展目标,决心打造“广西第一,全国前列”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县上成立蚕业生产办公室,乡镇设立蚕办,村设立蚕业辅导员,重点蚕区的村级农科员全部转任蚕管员,分级负责蚕业生产领导、管理和科技服务。

  2、政策引导,扶持有力。宜州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给予小额信贷、财政贴息;二是采取资金扶持,鼓励连片种植,实行规模化经营。凡是连片种植500亩以上,每亩由财政补助50-100元;建设养蚕用房用地按临时生产用地给予优先审批。鹿寨县财政每年都安排50-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桑蚕生产。

  3、市场放开,规范管理,价格放开,反哺农业。宜州市1999年已开放市场。目前,广西鲜茧收购政策和做法是市场放开、价格放开、规范管理、有序竞争、**引导、企业运作、相对集中、扩大辐射、合理布局。鲜茧收购严格实行资格认定审批和行业自律管理办法,从制度和行业自律方面规范鲜茧收购行为。

  **重点保护农民利益,农民从市场直接受到反哺。滤布在正常市场价格波动范围内,农民售茧随行就市,从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承担价格正常波动的市场风险。农民从市场受益很大,生产积极性很高,也有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在价格跌出正常波动范围时,农民享受企业保底收购价格。市场风险完全由蚕茧收购企业和个体老板承担,抬价抢购和压级压价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有序。鲜茧收购化蛹率达到95%以上。

  广西蚕种价格也是完全放开,价格随供求数量上下浮动,但市场管理是规范的,质量管理是严格的。蚕种*均价格达35-45元,比我省高出60-100%。

  三、广西在发展生产和推进产业化进程中有“三大”,取得了“三高”效果。

  一是气魄大。广西农业厅在制定蚕业“十五”规划时提出,“十五”末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蚕茧产量达到8万吨(160万担)。20xx年,又提出尽快成为全国第一。20xx年实现了全国第一,桑园面积达到141万亩,蚕茧产量达270万担,分别比规划增加了76%和70%。鹿寨县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又提出了要赶超宜州市,到20xx年,实现全县有桑园30万亩,年产茧100万担,桑蚕业产值达30亿元的规划目标。

  二是决心大。广西在制定规划后,20xx年同样遭遇了蚕茧价格仅7元/Kg的低价,但广西农业厅、蚕业总站和各蚕业主产区都没有动摇,坚持不懈地推进桑蚕产业化,并且,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40%,终于迎来蚕业大好新形势,实现了全国第一的目标。

  三是规模大。全区蚕业生产集中在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大优势蚕区的15个县(市)。20xx年,全区有7个县(市)年产鲜茧10万担以上。河池市所辖11个县(市、区),桑园面积超万亩的有6个县(市);种桑面积达到5亩以上的农户有3.95万户。南宁市桑园面积达29.85万亩,占全区21.2%,养蚕95.54万张,占了全区23.9%。

  四是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程度高。在主产区是一片连一片的桑园,从数十亩到数百亩,最大成片达4500亩。在非蚕区则不见一株桑树,不养一条蚕。20xx年,河池市桑园32.66万亩,占全区桑园的23.2%,而宜州市桑园22万亩,又占了河池市67.4%;河池市产茧84.92万担,占全区31.5%,宜州市产茧达58.6万担,占了河池市的69%。20xx年南宁市养蚕户只有124121户,户均桑园达到2.41亩,有20亩以上连片桑园数达到4623片,占南宁市桑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宜州市刘三姐乡洛漏村孟山屯是典型的蚕桑专业村,全屯33户137人,桑园面积345亩,户均10.5亩,20xx年养蚕20xx张,产茧83.5吨,产值180.7万元,户均收入5.47万元,是远*闻名依靠蚕业生产致富的小康村。

  面对蚕业新的大好形势,广西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明确提出将现有15个主产县(市)巩固提高,发展壮大,不再发展新区和不鼓励其他县(市)发展。

  五是科技水*和蚕茧质量高。20xx年,宜州市亩桑产茧量161.4Kg,单张产茧量41.4Kg;方格簇使用面达99.5%,省力化饲养面达90%;共育面占40%多,共育户的三龄小蚕供不应求,正呈蓬勃发展之势。鹿寨县先进技术应用覆盖桑园面积9.76万亩,覆盖率达到95.12%;方格簇应用面达到98.6%;所缫80%以上的白厂丝质量达到4A级标准。

  六是服务社会化程度高。乡镇蚕桑辅导员负责蚕种销售和技术指导,共育户也负责购买其小蚕农户的技术指导。乡镇蚕桑辅导员没有固定工资,靠销售蚕种获取收入。每张蚕种的价差达3-4元,每个乡镇蚕桑辅导员*均年收入达3-4万元。乡镇蚕桑辅导员收入多,积极性很高,工作很认真。共育户小蚕销售收入高,对质量把关严格。宜州市北牙乡一小蚕共育户现有小蚕专用桑园80亩,每批共育三龄小蚕可达1200张,去年共育量达10000余张,销售收入80万元,获纯利20余万元。每批小蚕供不应求,蚕农早晨4点多就排队争相购买。三、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是广西蚕业生产迅猛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市蚕丝产业链完整,是一大优势。应重视我市蚕业生产对富民增收、发展城市经济的作用,各级党政要加强对蚕业生产的领导。

  2、要加大对蚕桑生产的投入。建立**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保障、蚕农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在**投入方面,一是各级财政要把蚕桑基地建设纳入大农业投入的“盘子”进行统筹考虑,列入专项发展资金。二是将蚕业作为我市优势产业项目向上级争取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应保证蚕桑(业)局的工作经费。

  3、应建立蚕桑生产专项资金,企业应成为基地建设的主体。我市**财力有限,但我市目前各县(市)区蚕茧收购是一家公司垄断或两家分享,公司获得了较大的利润,享受了生产发展的成果,**应该制定政策,在收购环节每公斤干茧提取一定的生产扶持费,用于基地建设。

  4、大力抓好西充、南部等6个基地县(市)区和40个基地乡镇的建设,使每县(市)区产茧量达到6万担以上,每个基地乡镇养蚕量达到8000-10000张,40个基地乡镇产茧量达全市75-80%。

  5、加强和改革现行服务体系。要把蚕桑基地乡镇和重点乡镇的蚕桑员进入农技服务中心,养蚕1000张以上的乡镇要有专职蚕桑辅导员,3000张以上乡镇要有2名蚕桑辅导员

  6、广西蚕茧原料富余,加工不足,我市有较强加工能力和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我市优势和广西宜州市、鹿寨县等主产区联合发展生产和加工。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茶机械之于茶产业,正如发动机之于火车。作为全国茶叶重要产区,宣州区茶叶生产和加工环节机械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传统和规模。茶叶机械制造企业也一路相伴、共同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全区茶叶机械产业化发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先后到溪口、杨柳、洪林、孙埠等地茶叶生产企业、茶叶机械制造企业实地走访,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对茶叶机械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到省内六安市金寨县、黄山市祁门县、徽州区等地考察学*。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茶机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努力,全区茶叶机械产业化发展在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在省内处于第一方阵。全区现有茶叶机械生产企业7家,其中所生产产品进入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推广目录的共有6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年度累计生产加工机械*万台;主要涵盖红茶、绿茶、黄茶等单机加工及生产流水线;销售范围覆盖省内及贵州、云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实现年度产值約1亿元,纳税約500万元。

  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绿源机械和三九茶机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坚持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开发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机械新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部分企业积极参加宣城市20xx年、20xx年和安徽省20xx年茶叶博览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全区茶叶机械制造企业共拥有专利104件。

  20xx年,由绿源茶机投资的安徽茶之源机械研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投产后将实现年产5000台(套)机械产品目标。茶之源机械与安农大李尚庆教授(全国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研发团队合作,经过多年科技攻关,研究开发的最新一代采茶机已经取得关键性突破,在采摘环节的机械产品研发上抢占了先机,前景可期。

  二、全区茶机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层面对茶机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在茶机产业化发展规划引导和政策帮扶、资金支持等方面明显滞后和不足,基本上企业发展主要以自身打拼为主,导致区内茶机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缺少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领军本土企业。

  (二)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提档升级力度不够。多数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产品品种单一,多以茶叶加工环节机械为主、生产环节机械少,技术含量不高,生存的市场空间低端、狭窄。少数高新企业由于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在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续化流水线产品设备研发投入方面不足,产品提档升级力度不够,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不快。加之茶机行业标准滞后,也客观上影响茶机企业规范化发展,几个茶机企业没能报团取暖,有时市场竞争无序,多款茶叶加工机械科技含量不高,易于模仿,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即使取得专利证书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力度不够。如谢裕大等众多老字号茶叶生产企业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均产自浙江省,安徽省包括宣州区在内的茶机企业在高端茶机生产领域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三)企业扩大再生产与土地等要素制约矛盾突出。我区绝大多数茶机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弱、装备水*低。由于受到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如三九茶机根据发展需要,亟需扩大厂区建设,虽然拟扩建区域涉及的土地已完成前期主要工作,但因为土地调规等手续未批复落实,只能延缓开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商机。

  三、推进全区茶机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要素保障力度。建议**层面把扶持茶机产业做大做强作为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茶机械行业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叶机械科技含量,对那些勇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积极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聚焦发展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精准发力、落细落实。制定茶机产业化发展规划,力争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远谋*施;通过筹建茶机企业产业园、在两园区三集中工业区中划定一定区域建设园中园、“腾笼换鸟”把园区闲置厂房租赁给茶机企业等方式,破解企业扩大发展与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问题,发挥企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农业专项资金,强化金融帮扶,鼓励涉农银行、担保机构加大对涉茶企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帮助茶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加强产学研融合力度。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应加大农业部门招录涉茶专业技术人员力度,保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茶机企业要从长远发展着眼,以优厚待遇聚人才用之。**要服务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有机深化融合工作;引导扶持规模化茶叶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成为茶机企业产品研发的实验基地、展示基地,着力提升研发成果到市场运用的效能。茶机企业要聚焦茶叶采摘、植保、施肥等环节的机械研发短板,聚力科技攻关,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下好先手棋,抢占产品创新制高点,弯道超车开新局;向研发自动化的单机和清洁化、智能化、连续化的流水线设备挺进,以实力定势力。

  (三)加强新产品推广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茶园标准化改造和管理工作力度,为茶机新产品在本区域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部门要做好茶机研发专利申报工作的服务。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沟通联系,力争更多茶机新产品纳入推广目录,确保购机补贴政策全面兑现、应补尽补。加大茶机新产品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搭台举办茶机博览会、茶机推广现场会、茶机理论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区域知名度,打造宣州茶机品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