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 40句菁华

首页 / 古诗 / | 2022-10-19 00:00:00 古诗,高考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各有长短,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4、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心形于色,内心坦荡、不为外物所奴役才能自在生活。翻译: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7、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磨砺,付出与收获)

8、*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创造便利的条件)

9、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死水”无浪之静是暂时的,关键是有春风吹拂之动。指处于困境中的人,也会有得意的时候。)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相知和沟通必须是双向的)

1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1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由己推人,由今推古)

14、差以毫厘,谬以千里。——·班固《汉书》(细节决定成败)

1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卖柑者言》(外表与内在)

1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雪梅》(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1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舍恶从善,需强大信念。翻译: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孟子》(坚守道义)

1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真正的友谊当是不含任何功利意图,方不会以利而聚必将以利而散。)

2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带来发展、生机与活力)

2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比喻人做好事无需张扬,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深得人心)

2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2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2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为人处世的哲学;生活处处是学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2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宽容,减少对他人的苛责)

2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2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30、关于读书的诗句: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苦读数载上考场,沉着冷静心不慌;细心答题底气足,攻难克关一帆顺;妙笔生花谱新篇,才华大展惊天人;我今特来送祝福,锦上添花妙无穷。全国高考日,祝你金榜题名,马到功成!

34、六月喜鹊叫喳喳,捷报飞花到你家。翩翩身影入家门,合家听闻笑纷纷。亲友街坊同庆贺,笑语盈盈共欢乐。名校深造美梦圆,美好人生正嫣然。愿你的人生更加灿烂辉煌。

35、考场归来笑满面,捷报到来绽笑颜。喜气盈门合家欢,再入名校长才干。十年梦想放光芒,锦绣前程伴花香。继续努力扬征帆,长风破浪达彼岸。愿你的未来更加美好。

36、桃李果香溢满园,喜讯捷报频纷传。老师同学来喝彩,美酒斟满情动感。不上名校非儿郎,学府深造学业专。宏图大展振雄风,强我中*威扬。祝雄心壮志。

37、按照大纲备高考,充分领悟每一条。事无巨细藏胸壑,包你考场无烦恼。饮食清淡有营养,按时作息谨防凉。放松心态莫紧张,指日大名提金榜。祝君金榜提名!

38、高考日到来了,送你三句话:保持*常心,考出最高分;保持心细如针,做题步步给满分;保持健康如往常,考试给力成绩好。祝高考成功。

39、不惧困难不紧张,轻松坦然无压力。仔细阅读好答题,认真书写才思情。自信饱满创佳绩,笑容满面赢未来。一举夺得好花魁,今朝折桂正此时。全国高考日,愿学子们捷报频传。

40、高考一到气氛妙,考场摇身变战场。抬头挺胸斗志昂,奋笔疾书沙沙响。战场切忌心慌张,沉着冷静胜利来。知己知彼方对战,满腹经纶胜旗开。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1)

——高考古诗词名句 40句菁华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6、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7、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8、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9、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1、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2、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1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15、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翁照《与友人寻山》

1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17、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18、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19、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20、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1、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22、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2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2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8、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2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0、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3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3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5、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36、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3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8、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40、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2)

——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3篇

  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xx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典型考题

  (1)写出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典故。

  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采用的是诗歌中哪种表现手法?;

  再如,“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用典(运用典故)(1分)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1分)

  (2)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当时的情况,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春望》)”;

  (战火连续不断)与家人消息隔绝已久(1分,意对即可)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1分,写到与加点字意思相*的词语即可)

  “颔联中的既言事,又写景的两个短语是(《使至塞上》)”。

  出汉塞入胡天

  (3)对诗句的赏析。

  如,“请你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一点赏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人运用典故,(1分)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1分)

  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春望》)

  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4)把握诗词中的“词(诗)眼”。

  如,贯穿全词的“词眼”是。(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又如,全词以一个“______”字,总领下文,通览全篇。这是作者郁积胸中的一腔无法施展的报国之志的体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分析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如,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又如,诗人还以“征蓬”、“归雁”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一种的内心情感。(王维《使至塞上》)

  落寞、失意、伤感、失落、惆怅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皆可)

  (6)揣摩词语运用的妙处。

  1、“暂凭杯酒长精神”中的“暂”字有何表达效果?(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表达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要乐观面队未来之情,又难掩对前途的渺茫之感(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会”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会”是“定当”的意思,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决心。(2分)

  3、“千骑卷*冈”一句中的“卷”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个“卷”字生动凝练地表现出太守率领的打猎队伍行走之快,(1分)如磅礴倾涛般越过小山岗,气势雄壮。(1分)

  4、“白头搔更短”的“搔”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杜甫《春望》)

  (2)(2分)“搔”,即抓挠,这个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愁绪缠绕、心绪烦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赏析词的生动性1分,说出表达的情感1分。意对即可)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钟”用的好在那里?

  钟:聚集(1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写出泰山汇聚大自然的神奇和灵秀,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无比赞美之情。(1分)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用的好在那里?

  溅:移情于物,以花喻人(1分),因感时伤乱,连花也流泪,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1分)

  一、考点聚焦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3)

——中考必考古诗 40句菁华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1、《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12、《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5、《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16、《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7、《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4、《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5、《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7、《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8、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9、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1、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2、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4、作者回忆“从师”经历中感叹岁月艰辛的句子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6、《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7、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奉献

39、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0、《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4)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 40句菁华

1、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2、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3、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4、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5、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6、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7、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8、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9、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0、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

11、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12、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13、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15、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1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7、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18、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19、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20、韩孟诗派是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韩孟等人主要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但也有不少优秀的诗作。

21、“郊寒岛瘦”:在中唐诗坛上,孟郊和贾岛并称,皆以苦吟著名,前人以“郊寒岛瘦”概括他们的诗风,孟郊五笔型孤苦困窘,他的诗许多是描写他个人的贫病饥寒。贾岛的诗很受韩愈赏识,又与孟郊齐名其成就远不如孟郊,作诗专以炼字铸句求胜,缺乏社会内容。但他清奇僻苦的诗风对晚唐五代、宋末四灵,明末、清末的一些诗派有很大影响。

22、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23、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4、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25、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28、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2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30、“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3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3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33、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辈的自称。

34、公姥:公公和婆婆。

35、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36、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37、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38、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39、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40、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辛未三月。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5)

——高考语文古诗词 40句菁华

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7、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8、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1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1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1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18、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1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2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朝" 解缙)

22、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3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出塞》)

34、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唐 马戴。《出塞》)

3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6、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3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38、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9、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4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6)

——中考必考古诗 30句菁华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论语》中孔子强调学*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5、《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16、《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

17、《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8、《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22、《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3、《醉翁亭记》中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25、作者回忆“从师”经历中感叹岁月艰辛的句子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27、《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9、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高考古诗 40句菁华(扩展7)

——中考古诗词鉴赏通用10篇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 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一)评价类 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语,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 【答题示例】范成大《次石湖书扇韵》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一、考点聚焦

  古诗词赏析题*年来逐步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经典试题

  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因而,A项是错误的。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秋词》、《天净沙●秋思》两篇作品的比较赏析能力,比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紧扣住文眼词和运用某些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排云上”、“断肠人”等。结合以上两点,不难分析出《天净沙●秋思》为“悲秋”之作,而《秋词》则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因而,D项是错误的。

  考点透视

  综观*几年中考,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古诗词鉴赏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难度不大,所选古诗词大多来源于课本或《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二是所考内容一般有常识记忆、词语理解、情感领会、表达技巧分析、名句品味等。三是所考题型有选择题、主观表达题以及鼓励创新的开放题,后两种题型有增加趋势。

  解题指津

  应该怎样复*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赏析诗词语言。赏析诗词语言,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诗词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比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就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2、赏析诗词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主要是指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完成这类题目,要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词的写作背景。比如阅读虞世南的《蝉》,我们一方面要理解蝉在诗中清高尊贵的形象,另一方面要明白作者是借蝉抒怀,以此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3、赏析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表达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情感。

  4、 评价思想内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可以抓住主旨句、情感句进行分析,可以从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可以从作者的情感倾向、生活志趣进行分析,还可以就诗词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进行分析。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词人作此词时任陕西经略副使,正在抗击西夏的侵扰。了解了词人的生活经历,就不难理解这首词的主题思想了:这首词主要描写北宋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描绘了边地奇异的秋景,从而表达了词人慨叹功业未建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

  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评价主旨:言*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

  二、关于诗词鉴赏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总答题模式为:

  “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

  a怀古诗 。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别诗。 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d闺怨诗。 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三)、品诗。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四)、*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

  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如:

  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

  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四.诗词曲常见意象

  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五.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

  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

  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意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举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七、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 (刘?)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九、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1)吟余小立闲干外。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开放之“早”;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

  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评价主旨:言*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

  二、关于诗词鉴赏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总答题模式为:

  “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

  a怀古诗 。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别诗。 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d闺怨诗。 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三)、品诗。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四)、*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

  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如:

  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

  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四.诗词曲常见意象

  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五.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

  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

  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意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举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七、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 (刘?)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九、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1)吟余小立闲干外。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开放之“早”;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一、各地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①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在《农家望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③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

  二、“炼字”题型答题探究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解题方法探究:

  练一练:

  1、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问:“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情感”题型答题探究

  (1)大家知道古人常借诗词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了,那么,我们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其感情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请大家思考,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1、月——()2、菊花——()

  3、梅花——()4、松——()5、流水、落花——()6、梧桐——()7、杜鹃鸟——()8、秋蝉——()

  9、鸿雁——()10、柳——()11、芳草——()12、芭蕉——()13、羌笛——()14、乌鸦——()

  15、红豆:()16、酒——()

  (3)诗歌根据其内容可分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不同,其寄寓的感情亦不同。说说这些类别的诗歌通常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并举例说明

  田园诗:()例如:

  写景诗:()例如:

  送别诗:()例如:

  边塞诗:()例如:

  行旅诗:()例如:

  咏物诗:()例如:

  怀古诗:()例如:

  闺怨诗:()例如:

  (4)练一练

  1、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2、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问: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探究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你知道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吗?

  常用修辞:()

  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

  描写方面:()

  其他方面:()

  五、实战演练: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六、总结反思:古诗鉴赏我掌握了这些方法:()

  一、各地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①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在《农家望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③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

  二、“炼字”题型答题探究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解题方法探究:

  练一练:

  1、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问:“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情感”题型答题探究

  (1)大家知道古人常借诗词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了,那么,我们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其感情呢?

  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请大家思考,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1、月——()2、菊花——()

  3、梅花——()4、松——()5、流水、落花——()6、梧桐——()7、杜鹃鸟——()8、秋蝉——()

  9、鸿雁——()10、柳——()11、芳草——()12、芭蕉——()13、羌笛——()14、乌鸦——()

  15、红豆:()16、酒——()

  (3)诗歌根据其内容可分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不同,其寄寓的感情亦不同。说说这些类别的诗歌通常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并举例说明

  田园诗:()例如:

  写景诗:()例如:

  送别诗:()例如:

  边塞诗:()例如:

  行旅诗:()例如:

  咏物诗:()例如:

  怀古诗:()例如:

  闺怨诗:()例如:

  (4)练一练

  1、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2、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问: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探究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你知道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吗?

  常用修辞:()

  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

  描写方面:()

  其他方面:()

  五、实战演练: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六、总结反思:古诗鉴赏我掌握了这些方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应试对策,一、先弄清写了什么?二、再弄清是怎样写的?三、弄清如何表述诗词赏析的试题。

  一、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边塞征战、咏史怀古、思妇闺情、山水田园风情;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内容,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明内容是射猎,描写的是打猎时的壮阔场景。《游山西村》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确定了诗的内容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纵观古代诗词,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要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从内容去鉴赏。

  (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面上是写早出晚归,辛苦劳累,其实是“衣沾不足惜,但事愿无违”,这个“愿”字其实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愿”这个关键词就透露出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注意典故和神话

  典故和神话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整体把握全诗是大有裨益的。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的运用。“亲射虎”用典表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狂气;“遣冯唐”“射天狼”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二、再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其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面看是主人因约客不来夜过半而无聊的敲着棋子。但分析细节后,我们就会发现,诗人并无焦虑神色。拈棋闲敲,因为陪着他一起等待客人的,还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一声响胜一声的蛙鸣。这种声音一衬,夜色更为静谧,而这夜色更静谧,又衬得诗人更为闲适轻松,同时也有一种淡淡的寂寞情怀。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按时间顺序,层层推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