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

首页 / 教案 /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1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秀,可读得*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2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自读全文,学*字词。

  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⑴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⑵ 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乚”,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3)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4)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5)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6)翠屏:翠绿的屏障。

  (7)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8)重峦叠嶂:山峰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1)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桂林简介 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约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条青丝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赞美漓江的诗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驶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wā)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健壮!……

  石钟乳的形成 石钟乳的形成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游人进入溶洞,只见石钟乳千态万状,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有时,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时,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时,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有时,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4

  学*目标

  1、 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 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学*语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语言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1、练*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目标——学*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情况。

  (1) 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 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 读最后一段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 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 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四、 课外学*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5

  学*目标

  1、 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 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学*语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语言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1、练*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目标——学*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情况。

  (1) 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 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 读最后一段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 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 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四、 课外学*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6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陈淼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赞美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这桂林山水的热爱,当然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按照整、分、整的顺序来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并累积这些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这篇课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自然段,并背诵课文。

  教育目标:懂得自然界的伟大,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操。

  发展目标: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达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问答式、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新课

  通过我们之前的学*,我们已经对课文的生字和生词都已经认识了,复*上节课的字和词(“水*如静”、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 、“峰峦雄伟”)

  二、学*第二段

  (1)观赏漓江水的图片,认真阅读这一段文章,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用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2)再次认真阅读这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有什么效果?

  (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3)分析这段的句式特点

  (这段由三句构成,第一句以别处的秀水作比较来显出桂林水,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漓江的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以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半句写出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学*第三段

  (1)观赏桂林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学*第二段的方法来学*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并也用三个字进行描述。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

  我们在学*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三段的结构差不多,同学们要能够在学*完第二段后对第三段结构进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五、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六、课后活动

  1、写一篇有关自己旅游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选做)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7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秀,可读得*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8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领略了长城的风采,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请同学们用最甜美的声音齐读课题。

  二、解题

  引导学生提问: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多民族地区,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那里有许多珍贵的植物,有许多种动物,一年当中夏季较长,景色秀丽,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桂林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啊?(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赏一下少数民族的风情。)那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三、检查预*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机解词、造句、区别近义词)

  欣赏(可以听着赏)观赏(只能看着赏)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水*如镜(完全静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镜子一样*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点)翡翠(翠绿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船桨扩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峦雄伟(山峰或山峦雄壮而伟大)游览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耸立。从地面上突兀而起)罗列(分布、陈列)形态万千()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山峰高耸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2、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课

  (一)学*第一段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课文的内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无人可比的。

  (二)学*第二段

  2(引导学生接着提问,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你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师:也就是说接下来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写了漓江的水,接着写了桂林的山。

  师:谁来接着问?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自读第2自然段)静,清,绿。

  师:快速读第二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

  师:谁把你画的句子读个大家听一听?(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请起立,一起读一下吧!)

  师:读完这组句子,你会提出什么问题来?

  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从哪能看出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词)

  师:仿佛能换成那些词?(宛如、好像、犹如)

  生: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为翡翠是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他们有相似之处啊。

  师:漓江的水这么美,谁能读出漓江水的特点?

  师:难道漓江的水真的这样静吗?不会流动?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夸张)

  师:读这段的第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啊?(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波澜壮阔的大海气势磅波美不美?水*如镜的西湖就像一位温柔的少女,美不美?这样的美作者都见过,可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美。更能突出丽江的美。)

  师:让我们有最好听最美的声音读一下这一段。

  (三)学*第三段

  1小组学*这一段。(师深入组内指导)

  2汇报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秀,险。

  (2)从哪些句子读出的?(指导朗读)

  (3)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比喻,夸张

  (4)读第一句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读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这样的山水,还有雨雾迷蒙和绿树红花的映衬,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所以用开头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五、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1观察顺序——由低到高。

  2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更鲜明、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特征,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六、作业

  作文《校园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9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奇、秀、险,桂林甲天下、水静、清、绿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10

  学*目标

  1、 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 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学*语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语言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1、练*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目标——学*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情况。

  (1) 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 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 读最后一段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 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 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四、 课外学*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1)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汇总10篇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1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秀,可读得*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2

  人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背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句,学*用相同句式写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代替讲解,欣赏和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情怀,热爱祖国的山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优美句子的韵味。

  2、教学难点: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昨天,我们初步学*了《桂林山水》,知道了桂林山水(生答师板书:甲天下。)游览桂林山水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点击幻灯2生答师板书:画卷)

  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灯3)

  二、导入新课

  师: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这节课我们来细细观赏桂林的山水。(师边说边板书:山: 水:)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课《桂林山水》

  三、学*2、3自然段。

  (一)学*第2自然段。、

  1. (出示幻灯4师读阅读要求)自读第2自然段:。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概括特点的词。②想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漓江水美的?(可与同学讨论)

  2. 交流汇报。

  (1) 汇报问题①:读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是(生答师板书:静清绿)

  (出示幻灯5)齐读:静清绿

  看幻灯,说说你对漓江水的认识。

  (出示幻灯6)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出示幻灯7)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出示幻灯8)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大家说得真棒!我们来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漓江水美的?。

  (2)汇报问题②:(出示幻灯9)

  ①对比(出示幻灯10)

  a. 师引导读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b. 师再引导或者生提问:作者写漓江,为什么拿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呢?夸生提的问题好。

  作者没有直接写漓江,而是先用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大海是什么样的?(生答师点击幻灯出图:波澜壮阔)西湖是什么样的?(生答师点击幻灯出图:水*如镜)提问:美不美?(生答: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美的大海、这么美的西湖与漓江对比呢?是为了告诉我们(生答师引导:漓江水更美。)

  c.指导朗读。大海、西湖美,漓江更美,这句话怎样读呢?读一读。

  前半句用赞叹的口气读,后半句用惊讶的口语读,强调“从没看见过”(点击幻灯出示朗读提示:赞叹---惊讶)

  ②排比(幻灯11)

  a.引导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丽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b.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对,这三句用同样的句式写出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为了强调江水真的很清,很静,很绿,所以作者用了三个“真”。大家用赞叹的口气来读一读江水的三个特点。)

  c.个别、集体读。

  d.背诵这个排比句。(点击文字推出幻灯)

  ③比喻。(幻灯12)

  a.引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b.作者把绿的江水比作无瑕的翡翠,这个比喻描绘了江水的美。

  c..用轻柔的语气读一读这个比喻句(点击幻灯出现:轻柔。二字)

  d.练*:仿写句子填空。(出示幻灯13)

  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热得 。

  屋子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外面真黑呀,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读第2自然段。(幻灯14)

  现在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漓江的水甲天下让我们一起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俗话说,有山无水少灵气,有水无山缺刚毅。让我们走进桂林的山。

  (二)仿学*第2自然段的学法学*第3自然段。(幻灯15)

  1.自读。

  2.交流汇报。

  (1)问题①:

  读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栽倒下来。” 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的词是(生答师板书:奇秀险)

  看幻灯,说说你对桂林山的认识。

  (出示幻灯16)奇……

  (出示幻灯17)秀……

  (出示幻灯18)险……

  (2)汇报问题②(幻灯19)

  ①对比(幻灯20)

  a.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指导朗读。赞叹---惊讶,点击幻灯出示泰山图、香山图,读出

  b. 泰山美,香山美,桂林的山更美。

  ②排比(幻灯21)

  a.“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用了排比的手法,强调了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这样的句子要用惊奇的口气读,读出山的奇秀险来。)个别、集体读。背诵。

  ③比喻(幻灯22)

  “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

  (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的形状千姿百态,朗读时要注意口气有所变化,读出山的多姿。)

  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险峻,朗读时要读出惊险。)

  (3)齐读第3自然段。现在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齐读第3自然段。

  (三)背诵2、3自然段。(幻灯24:采用填空提示法)

  我们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作者的写法,咱们试着背背。生先试背,再齐背。(幻灯25)之后练*填空。(幻灯26)

  (四)再读第四自然段。(幻灯27)

  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生1:桂林山水美如画。

  生2:桂林山水像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生3: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4:奇秀险的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水,静清绿的水倒映着奇秀险的山,让人感觉桂林山水如诗如画。

  生5: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思想感情。

  师:你们喜欢桂林吗?(喜欢),你除了体会到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还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再次观赏《桂林山水》。(边看边跟着朗读)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桂林山水》

  2.完成《自主学语文》

  3、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静 清 绿 山:奇 秀 险}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乚”,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3)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4)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5)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6)翠屏:翠绿的屏障。

  (7)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8)重峦叠嶂:山峰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1)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桂林简介 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约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条青丝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赞美漓江的诗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驶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wā)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健壮!……

  石钟乳的形成 石钟乳的形成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游人进入溶洞,只见石钟乳千态万状,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有时,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时,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时,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有时,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4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课前和课上的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如果在课前没有预*,在课上的朗读就会出错,费时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就要让学生读熟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清楚段落。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5

  桂林山水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朗读感悟。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朗读。②伴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③学生自由朗读。④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⑤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师: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⑥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三、理清文章思路。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②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②归纳。

  四、根据上述提纲练*背诵。

  五、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

  六、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②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学生相互交流。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二、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②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2.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较体会。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录音带,搜集图片(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1.导语: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学*第一自然段

  导语: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背诵。

  四、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9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学*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附:板书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能为大家背诵几句?(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让我们荡舟漓江,仔细观赏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

  二、 品读感悟 畅游山水

  师: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法。

  (一) 观赏漓江的水

  师:我们先来观赏漓江的水(板书:漓江水)。播放漓江水的风光片。谈谈漓江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讲。

  师: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风光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关联词,就可以组成一句话?(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2、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师:其实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意思。这样概括地写,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

  师: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

  师: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读?

  师:在感叹句的后面补充说明,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受。同学们,你能读出那种美吗?出示漓江的水图。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我们眯着眼,看着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你们看见漓江的水在流动吗?(看不到,好静啊!)师读生跟读。

  师: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该有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瑕指玉石上的斑点。)看得出同学们特别想用声音再现漓江水的风姿。师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师:欣赏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漓江水美得生动,美得具体,美得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吗?(表达方法上:作者恰当运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老师为你竖大拇指。的确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恰当的排比读起来语气更加强烈。请女同学读第一分句,男同学读第二分句,齐读第三分句。

  师: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作者已经把漓江的水勾画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大海的雄伟壮丽,西湖的宁静柔和。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这样写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谁能读一读这句话?作者先说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然后抓住特点具体介绍,在今后的*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布局谋篇,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师:学了这段我不禁赞叹:真静真**绿漓江水。(板书:三个真)

  (二) 观赏桂林的山

  师: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请同学们默读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疑问?(板书: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样写的?(运用排比句和一连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山的奇)还会像什么?随着你们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

  师:你们看桂林的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这就叫形态万千。播放桂林山奇图。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各不相同,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作者从山形实现了奇。请女同学看图片,男生齐读这一分句。

  师:可爱的男同学啊!你们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读活了,一个个文字仿佛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课文是怎么写秀这个特点的?读出秀美的感觉。女生读。作者体现山的 秀是从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恰当?1、不安全;2、损害;3、高的,陡的。

  师: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怪石嶙峋。面对这样险峻的山峰,不用说零距离接触,就是老远望着它也会叫人心惊肉跳。你能读出那份险吗?

  师:关于山这段还有哪句话没有谈到?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用这句话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用声音再现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师读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读奇、险句子,女生读秀句子。

  师:这真是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哪!(板书三个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师:游览了桂林的山,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同时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齐读第4段,用心体会作者那强烈的感受。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诵,一边板画山、水、云雾、竹筏。(师随手为真静真**绿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勾出框)这是什么?(对联)缺什么?(横批),横批一般几个字(四个)展示你的文采的机会到了,添横批。

  师:现在什么都在改革,咱们对横批也进行一次改革,几个字都可以。

  师: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老师准备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领略它的独特风韵。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就一句话,发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间仙境啊! 2、桂林山水,风景如画。 3、啊!风景秀丽的桂林,我爱你! 4、的确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我多想永远与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痴迷,令我心旷神怡! 7、我爱你桂林,我赞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梦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胜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国锦绣河山的典范。我为你骄傲。)

  师:让我们牢记这副对联,把桂林山水的美永远留在心中(齐读对联)。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

  天下第一

  真静真**绿漓江水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2)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实用5份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3)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4)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5)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6)翠屏:翠绿的屏障。

  (7)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8)重峦叠嶂:山峰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1)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桂林简介 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约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条青丝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赞美漓江的诗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驶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wā)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健壮!……

  石钟乳的形成 石钟乳的形成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游人进入溶洞,只见石钟乳千态万状,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有时,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时,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时,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有时,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读通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

  (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检查预*情况。(利用小黑板或课件)

  (1)检查生字学*情况。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检查对新词的学*及理解情况。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汇报学*情况。

  (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出示课件)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

  (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写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组讨论

  (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板书:山 水 )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 结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 静 清 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感悟到写作方法,还进行了感情的朗读和想象仿写,从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在下一课时里再接再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抄写描写水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写一个排比句。

  3、预*课文第3、4自然段,背诵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谁来说一说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是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第3自然段

  导语:刚才我们复*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2)结合插图边读边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 奇 秀 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

  3、探究学*。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模仿句式练*,说说像什么。譬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4、练*朗读。

  A、读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的句子。指导读好“真奇啊(yá)”“真秀啊”()“真险啊()”。

  B、读描写山和水特点的句子,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5、想象说一说桂林美得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6、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课件:1、读句子,2、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如果用比喻句说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自主学*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1)字面意思,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段: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段。“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从图片和资料介绍中知道:“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单引号”是因为它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3、再读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山和水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找出课文中的对偶句。在句子下面画上“_”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句子描写得具体形象,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以及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

  2、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2、(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对桂林的赞誉,以及我国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念。

  六、总结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抄写第4自然段中的对偶句。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 清 绿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 秀 险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3)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优选【五】份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1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课前和课上的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如果在课前没有预*,在课上的朗读就会出错,费时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就要让学生读熟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清楚段落。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的风景区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①让我们来读读一些国际友人游览过桂林后的感想。(请四名学生读)

  ②这些话语是国际友人对桂林极高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桂林已经成了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已经让无数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国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灿烂。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①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是去这桂林,亲身感受到了桂林的美,而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桂林,那么你们面对这举世无双的车宝是怎样的心情呢?

  ②你看连_游览过桂林后都激动地讲了这番话。人们一起读读。

  ③我想这句话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国人内心骄傲、自豪的感情了。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来看看课后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我们要进行评比。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图

  秀山诸峰如笋拔地起,

  石灰岩清水碧玉含翠竖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奇洞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录音带,搜集图片(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1.导语: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学*第一自然段

  导语: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背诵。

  四、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 5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秀,可读得*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4)

——桂林山水 教案10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一、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静、清澈。*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5.学*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

  把(   )比作了(   )。

  七、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文中的生字、词。

  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

  能力目标: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的设想:

  1.诵读法:体会诗歌优美、深情的语言,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从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

  2.研讨探究法:对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往经验,研讨交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

  2、整体感知: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1)初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

  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2)梳理诗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指正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

  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3.探究赏析:

  (1)观赏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观赏漓江的水:

  (2)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练*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积累迁移: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提示: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布置作业:

  (1)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两句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

  (2)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山:奇、秀、险

  甲天下

  水:静、清、绿

  一、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静、清澈。*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5.学*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七组课文。本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记叙文。《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二、说教法

  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A、范读课文激发感情。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饱满的感情范读课文感染学生并激起朗读兴趣;B、自由朗读酝酿感情。当学生激起朗读兴趣后,通过自由朗读酝酿出与作者爱在一起的感情;C、抠字眼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节共三句,第一句话要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却从没看见过”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较中显示出漓江水的独特风格;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ga),清啊(nga),绿啊(a )]和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能表达出漓江的水“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第二句到第三句语气的转入要稍停长些,语气转入*稳。因为,这时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自己乘坐的船在前进,还是停泊着都没感到,许久许久才醒悟过来;E、品读课文抒发感情,通过前四步,学生已经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学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孩子们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

  “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1)这小节分几层写?(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反复诵读。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的学*,现在用这样方法学*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异。因为“举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时按图索骥,多数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们的相异之处。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内容不同:写水时,写水态,水色的特点,而写山时写山态、山色、山势的特点;写法不同:写水时后半句用述叙式,写山时用短语排比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上段学到的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与朗读技巧,反复育读,使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感性融为一体。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过程

  1、揭题谈话:

  让学生说说桂林的地理位置,的体裁,简介作者及有关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动情:

  自由读后逐段指导读,带学生入境动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义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轻声读课文,讲讲第二小节分几层写?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老师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进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第三小节运用第二小节的学*方法、朗读技巧,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语言文字,入境动情。

  第三段:老师诵读配上图画带学生入境,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抒发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师总结: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抓桂林山水我构思方法,写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班女同学齐读,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感动别人。

  全文板书:(略)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3)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 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5)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方法,课件出示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交流学*)

  五、说话练*: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 ),因为( )。我真想( )。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板书:

  2、桂 林 山 水

  林 间 奇 静

  观 绿 秀 清

  光 树 险 绿

  画 映 桨 绕

  中 红 声 山

  游 花 柔 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挂图

  四、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让了解桂林的学生说说桂林山水的情况。

  二、出示本课时目标三、导学达标

  1、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同时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3、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4、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3).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5、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练*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四、达标测评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口述本课时目标

  二、导学达标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识记生字,练*书写

  (4)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背诵全文。

  (5)完成思考·练*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6)全班背诵课文

  (7)作业

  三、达标测评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按先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指导诵读的好教材。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本文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讲授法,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也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精读课文,感悟美景,”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根据学生的学*兴趣安排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桂林的美丽景色,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在感悟中探究,体验想象桂林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5)

——《桂林山水》的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学*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

  生:静、清、绿。(师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

  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

  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

  生:甲天下!

  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

  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开始交流。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

  生:奇、秀、险。(师板书)

  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

  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

  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

  生:我们*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词语)

  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

  师:课文中好像就写了三种形状呀?(作怀疑状)

  生:不,还有好多好多!

  师:好!那就请大家联系我们在课间看过的录象,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把形态说具体些!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示意学生一一说下去)

  生:像苹果,像神笔,像羊角,像骏马,像竹笋,像猴子,像紫金冠,像“童子拜观音”……

  师:许许多多的形状,数不尽,说不完,这就是——

  生:形态万千!

  师: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

  生:奇峰罗列!

  师:哪些同学对这“奇”感兴趣了?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句子,很投入)

  生: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说明那山尖尖的,很有趣!

  生:我尤其喜欢那“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

  师:在你眼里,这山都活了!(很动情地肯定)两位同学体会得那么好,能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师:还有不同的`感悟吗?

  师:学到这里,我们可以把余留的半个问号完全擦去了。(擦除剩下的半个问号)

  三、导学第四自然段。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播放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镜头)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我们心中的问号早已荡然无存,此刻,取而代之的是——

  生:感叹号!(异口同声地)

  (师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加上重重的感叹号)

  四、结升华,抒情表达。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桂林美景后创作了诗歌散文来赞颂它。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这样写道:“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时此刻,你也一定很想来赞一赞吧!

  (学生在插图旁写话)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绿树红花山水间。云雾迷蒙围山顶,竹筏小舟荡漓江。(刘佳敏)

  师:刘佳敏成小诗人啦!祝贺你!(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以掌声祝贺)

  生:奇峰、秀山、险石,是桂林的山;如镜、如练、如玉,是漓江的水。山围水,水映山,怎能不叫人感叹!(王姬)

  师:散文化的语言!如果把“感叹”换成“赞叹”,更合适。

  生:碧水*如镜,翠山尖似笋。空中云雾飘,江上小舟荡。(黄科)

  生:连绵不断桂林山,*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画不愿归。(王佳沁)

  师:桂林的山连绵不断吗?还有,老师只听说过“如痴如醉”“如诗如画”。改改看,好吗?

  生:拔地而起桂林山,*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醉不愿归。

  生:山绕水,水映山,云雾迷蒙桂林的山。绿树红花山间缀,竹筏小舟江上飘。(曹一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风光无虚名。云雾迷蒙绕山头,绿树红花满山谷。桂林因其山水翠,成为千古之胜地。(徐敏诚)

  师:想不到,我们班竟会有这么多的小诗人!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交流。那么,就请誊写在练笔本上,让老师好好欣赏。

  五、解结构特点,迁移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正因为作者善于发现美,才让我们尽情地欣赏到了桂林山水的美。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中,你发现美了吗?

  生:我发现课文中的语言很美。在描写山水的特点时,句式都差不多的。

  师:这种写法叫做排比。

  生:我还发现在写特点时,都是先概括讲特点,再把特点写具体。

  师:很会发现!(多媒体映示语句框架:真啊,。)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句话吗?下列话题供大家参考。

  (多媒体映示:

  家乡的银杏树真啊,。

  大兴安岭的岭真啊,。

  我们的校园真啊,。

  今天的天气真啊,。)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我整天呆在空调里走不出去。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连小狗都伸着舌头直喘粗气。

  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我穿了羽绒服还直打哆嗦。

  生: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能听到绣花针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师:哦,这么夸张?用来描写安静的教室比较妥当。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粗啊,三个人拉起手来,才能把它围住。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高啊,有四层楼那么高。

  生:大兴安岭的岭真多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没看完。

  师: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能熟练运用这样的句式了。大家不但能发现美,还能运用美。老师还发现另外的美呢?

  看,课文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总起,然后分别写水和山的美,最后总写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之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总结。这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师边陈述边将板书用线条联结起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笔:写写感受或运用典型句式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字游戏,欣赏音乐,观看视频,朗读课文,仿写句子等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比喻,夸张,排比描写景物,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三、教学方法

  文字游戏法朗读法视频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大家*时都喜不喜欢旅游啊?大家在旅游过程中有没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景色呢?这些景色美在哪里呢?有没有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大美景-桂林山水(展示桂林山水美景图片和渔舟唱晚的音乐)

  (二)新课教学

  1、你读我写文字游戏法:学生自行2人一组,教师随机抽取三组上讲台,三组中每组选择一名同学到老师手中抽取印有本文生字词“漓”,“澜”……等生字词的卡片朗读,搭档黑板上书写其拼音和相应的字,结束之后其他同学纠错,老师点评巩固。

  2、初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那些句子用了修辞手法,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小组合作探究:四人一组讨论,找出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分别总结出桂林山的特点,水的特点以及描写这些特点时所用的修辞手法。

  4、仿写:根据讨论结果,用比喻,夸张,排比三种手法分别仿写句子,我爱范文,并在班级内展示,小组互评完善。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一、教学要求

  1。学*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学*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附:板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本课生字“波澜壮阔”“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和反复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难点:学*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视频,请学生认真观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样美景的?我们一起来学*《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自行阅读全文,并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3、带着生字词齐读课文,说一说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文章描写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为什么说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写的?

  3、请同学朗读第2段,并说一说水有何特点?是如何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4、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思考桂林山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说一说语言表达的妙处。

  5、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游玩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中,真让人 。

  (四)研读课文,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情感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俺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⑴ 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同学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静、清、绿)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⑴ 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

  ⑵ 尚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俺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俺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要求:

  小组学*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竞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协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优秀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俺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安排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身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教后感】

  让“美”在课堂上大放异彩。

  《桂林山水》已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质兼美。教学此文时,俺努力为同学营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结构美

  这篇文章的教学结构俺是这样布置的,上课一开始,就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然后就请同学交流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接着整体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节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再由这句话,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韵,领略桂林山的风姿。最后在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让同学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得以升华。

  二、音乐美

  教学此文时,在朗读的设计上俺出很下功夫,力求让同学在读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最得意的一手是配乐朗读。有教师的配乐朗读,要求同学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又有同学的配乐朗读,让同学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最后,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让美融入同学的心灵。

  三、板书美

  此文的教学板书,俺采用了对联的形式,让同学在直观上感受到美。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通过引用典章来介绍名山奇景的表达方式。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引用典章来介绍名山奇景的表达方式。课文中关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说故事可以增强景区神秘感。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真诚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桂林山水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引用的典章中体会作者对祖国名山奇景的热爱之情。了解文章行文的顺序,并学会迁移,在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朵云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5—3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重温课文并考查学生从原文中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相机板书: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称的由来,独秀峰的传说;阳朔风光。)

  二、精读课文

  1、全文围绕两个字来展开全文,这两个字是什么?

  (板书:奇观)

  2、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思考: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体现的?)

  生:因为桂林的山千奇百怪,各有千秋。关于桂林的山水还有着神奇的传说因此说广西桂林的山水,是们中国山水风景的我一大奇观。

  生:文章第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总说。接着分别介绍山奇,水秀,山与水的融合,来说明桂林山水是山水奇景,此外作者在第一段向读者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传说,这与前面直接写桂林山水奇美正面描写不同,可以认为是侧面描写突出桂林山水的奇)

  谁来读读文中写山的句子(课件出示风景图片和文字: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横卧的花瓶。)

  你能用哪些词形容桂林的山?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有诗为证,出示: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清袁枚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指名读。

  关于山水的形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假如你是桂林山水景区的资深导游,你会向你的游客怎样介绍这个传说呢?生;介绍。

  那么桂林山水的真正成因是什么呢?出示小资料:(没找到》

  过渡句:这种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独特的山,常常是拔地而起,又各不相连,独秀峰就是其中的代表。

  3、独秀峰如何体现“奇观”?指名读

  (首先是独秀峰本身孤峰屹立,*地拔起。其次还有一个关于独秀峰的传说,桂林石头有神守,增强了它的“奇”)

  谁能读出独秀峰得奇特?指名读

  读到这,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民谣桂林石头桂林有,块块石头有神守。任你官大如太守,一块石头搬不走。民谣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传说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4、为什么作者要写关于颜延之和桂林奇峰的传说?

  5、独秀峰的石头有什么特点?“独”应该怎么解释?

  师过渡:桂林东南方有一个地方小县城,此地的山水风光怎样呢?指名读第四段,教师随机指导。师:如何理解“阳川百里尽是画,峰里住人家”的诗句?(从远处看阳朔的风光出示阳朔风光图)

  师:走进阳朔又看到了什么景色?

  (和图一起出示: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

  师:如何理解“迂回”两个字?

  (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字面意思,再结合原文来谈)

  师:正如作者所说,阳朔名胜风景有很多,都有哪些呢?让我们共同走进阳朔的名胜风景,全班齐读。

  生:书童山,大带字,迎江阁。

  师:看到书童,两个词语,你是怎么想的?这两座山有什么来历吗?原文是怎么写的呢?(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呈现给读者的是它的独到之处,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师:除了自然景物,作者还写到具有人文色彩的“大带字”和“迎江阁”。又是怎样展开的呢?(找同学读)

  (先整体后局部)

  师:我们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现在咱们再来朗读整篇文章,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风景的一大奇观?

  (引导学生从全文出发思考问题)

  6、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桂林山水的?

  (这篇文章思路特别清晰,与作者选取的写景顺序有关。学生写作的时候,尤其是写景文章必须在头

  脑中构思好景物描写的顺序。)

  全文按照总分的顺序,先总写奇观,再分别描写桂林山水、独秀峰和阳朔县的奇观。而且每段段首也是先总说,在分说,给人的感觉思路特别清晰。

  7、文章不仅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你任为写的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文章第一段

  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像剑戟,有的象公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横卧的花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孤峰的千奇百怪,增强行文的气势)再比如写到书童山,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形象传神。

  (学生可以大胆谈自己的体会,学会欣赏借鉴,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

  三、拓展练*

  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另外要注意写景顺序,不少于400字。

  最后咱们再来回味这篇文章,大家有感情,掌握好语速,大声朗读一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第二课《林海》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欣赏美。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通过自主朗读、理解、搜集、欣赏、品味、感悟文中的精美佳句,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

  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朗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就是为学生创造学*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学*、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特色】

  1、“以画变话”借画悟文,“以话变画”引导学生想象,把枯燥的文字变为鲜活的画面。

  2、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6)

——小学四年级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合集5篇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同学们,你到过桂林吗?这个暑假,我来到了广西桂林,见证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山清水秀。

  瞧,我们坐着游船缓缓航行在漓江上,在6月到9月间,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石头有的清晰可见,有的隐隐约约,还有的被阳光照的闪闪发亮。漓江的**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大山,比如:螺狮山、神女峰和猫耳峰,真是栩栩如生。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好像置身于波浪滔滔的大海之上。看着山腰间缠绕的云雾,又如同站在了鬼斧神工一般的仙境之中。洞奇石美。在桂林,可不是所有的山都是实心的,还有许多山中有奇怪的溶洞。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桂林最有名的溶洞——银子岩。这洞中的岩石可谓是闪闪发光,像一堆堆金银财宝,当地人都说: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一进入洞中,我就被五彩缤纷的岩石给吸引住了。那一个个奇特的石头有的圆润,有的尖锐,有的高,有的矮,真是形态各异啊!银子岩有三宝,第一个镇洞之宝是“混元珍珠伞”,在伞的边上有一个洞,据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收入伞中,后来捅破了伞跑出来后被留下的。第二宝“独柱擎天”,直径才6分米左右,但却有26米多高,一口气就捅到了洞顶。第三宝“佛祖论经”,可能你会认为规模比较大吧,哈哈,让我来告诉你吧,所有的僧人占的面积也就一张课桌面的大小。洞中还有金银两地,“东海龙宫”这个景观被称为金,站在这儿就仿佛真的站在了海底的龙宫中,看东海龙王敖广正高兴地坐在那儿呢。而“音乐石屏”这个景观又被称为银。怎么样,银子岩很神奇吧!

  在桂林不仅有壮族,也有瑶族,侗族和苗族的自治县、自治区,这里有着各种不一样的风俗*惯。这次的桂林之行真棒!祖国地大物博,奇特的景观数不胜数,仅仅桂林市都这么神奇,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听说桂林的风景美如画,更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因为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好奇心,所以这个暑假,我极力要求妈妈带我去看个究竟。我们驱车前往,经过几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我梦寐以求的桂林。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山是那么绿,水是那么清,树是那么壮,路是那么长……真可谓是“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大大树”啊!

  远处,连绵不断的山脉浮现在我眼前,山顶云雾缭绕,仿佛给群山戴上了一顶顶白色的帽子;那一株株排列整齐的树木,更像是整齐有序的军队,穿上那可爱的绿色的军装,严肃地保卫着我们的家园;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伴随着鸟鸣声,真是“鸟鸣山更幽,水清鱼欲跃”。

  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品尝了地道的桂林全鱼宴,虽然我不怎么爱吃鱼,但也觉得色香味俱全,值得!水,乃是桂林的灵魂,我是这么理解的,因此坐上当地的竹排,最*距离地与桂林的山水共欢。我坐在竹排前方,调皮地把脚伸到水里,一边吃着冰冻的西瓜,一边欣赏着**的竹林。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竹子仿佛向我们游人表示欢迎和祝福。轻轻低头,桂林的水是清澈见底,绿如碧玉。风让江面泛起细细的波纹,水色晶莹剔透,玉塔倒影微澜,小鱼吐泡嬉戏,游人成群结队;如同一张洁白的绸缎的瀑布,深深地藏在碧绿的群山当中,犹如羞答答的少女般美丽……

  泛舟漓江,江在景中,景在江中,人在画中!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美食,桂林的一切,都是那么秀丽,那么壮观,那么的让人流连忘返啊!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美如画。”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夸张。

  当你游荡在漓江、观赏过桂林的山山水水时,就好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桂林的早晨是迷人的,轻纱笼罩的漓江温柔、清澈。朝霞似乎等不及水面上的白纱散尽,就把霞光倾注在湖中了。这时水绿得像碧玉,霞红得像胭脂。绿水拥抱着霞光,碧玉般的绿如胭脂般的红交融在一起,呈出醉人的美。

  桂林的山更是特别。各种奇峰异石,午姿百态,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如烈马腾空;有的像扭腰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奇峰绝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的杰。在陡峭危立的绝壁上,一棵棵倔强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雾,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好像有意向人炫耀它那妩媚多娇的英姿。这边断岸削壁,好像有谁用巨斧砍去了一半,险峻直立云朵在它的脸上游动,苍鹰在它的腰间盘旋。向下一看,江面是神态各异。

  桂林山水美如画,怪不得许多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趁着假期来到了桂林,来观赏那里的山水。

  远看漓江,它就像是在仙境中的一个天池,周围被云雾给遮住,若隐若现,格外神秘。*看漓江,会看到几百艘竹筏在江上静静地划过,不出一点声音,鱼儿们在水底嬉戏,显得格外好看。

  漓江的水真静啊,竟能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与水草,清得可以看见鱼身上闪耀的鱼鳞,清得可以在水面上看见人的身影。漓江的水真蓝啊,蓝得仿佛那是一块宝石,装在一个精致而又美丽的盒子里。

  不仅是桂林的水,桂林的山,照样奇特。

  远眺桂林的山,会看到山被一层绿色给包围住,显得非常美丽。走进山中的原始森林,*看周围密密麻麻的树木,用鼻子深吸一口芬芳的花香,会让你把疲倦忘到九霄云外。

  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得所有石头都像在举行一场模仿秀:像苹果,像老人,像白马……桂林的山真秀啊,秀得引来了无数的游客在这里游赏,秀得引来了无数的画家在这里写生,秀得引来无数的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巫立,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悬崖峭壁中。

  桂林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希望你有机会也能去桂林欣赏那里的山水。

  今天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参观祖国的好山好水,带我来到了桂林,游览了闻名已久的漓江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早上我们登上了游船一路沿着江水前进,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其中最出名的景点有浪石风光、九马画山、黄布倒影、书童山……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九马画山,据说在这面山上可以看出九匹马,可是我左看右看只看出了一匹马,每个人看出的马的数量各不相同,原来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所在。之后,我们又游览了阳朔,我还跟鱼鹰照了相。回到城里,我们又去参观了象鼻山、靖江王府……爸爸告诉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除了山水美,也是说希望古时候那里的学子能写出好的文章,这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正的含义!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优选【10】份(扩展7)

——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请有实地感受的同学具体谈一谈。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感受。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4.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2)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新词。

  四、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别出心裁的写景佳作。文章结构简短,语言简练,语气流畅,写景抒情一气呵成,表达上采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美丽。

  文章第一段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起全文,用“乘”“荡漾”“观赏”抒写了我们一行人游览桂林山水的愉悦心情,开篇点题色彩明丽。

  第二段用“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没见过......”一个转折复句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把桂林山水带进了淋漓酣畅的描写,接着用一组排比句描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这里的“静”其实是写漓江水的静静流淌。“清”是写漓江水干净清澈。“绿”是写漓江水的在山色的倒映下的深蓝明艳的色彩。这“清、静、绿”展示的是漓江水*缓流淌、干净清澈、色彩明丽的安静、自然、和谐的情态。教学时一定要用心引导学生体会。

  第三段,和第二段的表达方法一样,先用“奇”“秀”“险”三个字总体表达了桂林的山的特色,接着用排比的方法分别描写了桂林的山独特美丽的方方面面:首先是桂林的山奇在“拔地而起”,一座一座的,互不粘连,像是从*地当中抽拉出来一样,然后是这里山都长成各种各样的形象,用“我们”的感觉来说就像“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接着是桂林的山的秀气,一片“翠绿”象“屏障”,“色彩明丽”象“新生的竹笋”,这是桂林的山的颜色;最后是桂林的山的情势,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不小心就要掉下来一样。

  第四段,综合描写。用山水画做比喻,从空中、山、水整体描写了桂林山水如书如画的美景。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学生带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桂林山水》是一篇()文章。

  2、从文中我们知道“我”在游览桂林山水之前,游览过()、()、

  ()、()。

  3、在“我们一行人”的.感觉中,桂林山水是()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集体解答过程一问题。

  2、学生再读课文,自我感知并和同学交流桂林山水美在哪。

  3、认读生字,师生交流桂林山水的美丽。找出桂林山水美句。

  三、深读感受桂林山水美丽。

  1、朗读第一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品味“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无暇的翡翠”

  品味一:“静”是什么意思,“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说什么?

  品味二;“清”是说什么,如果删去“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你会感觉什么?(清的样子就看不见了,没有了具体的美感)

  品味三:漓江水为什么是绿色的?想象一下“无暇的翡翠”什么样子。

  品味四:这三个句子写得很有特色,说一说它们特色是什么。

  3、感情朗读,想象漓江水的美丽图景。(个人、小组、班集体)

  4、朗读品味第二组句子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自读品味:

  a、这组句子在写法上与第一组有什么相似之处?

  b、桂林的山美在哪?填下面的表格,然后想象一下。

  写形状(词语)

  总特点

  写颜色(词语)

  写情势(词语)

  (2)全班品读品味。

  (3)感情朗读。

  5、品读第三组句子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品味一:“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用“甲天下”形容桂林山水你认为贴切吗?

  品味二:在“我”的心目中大海和西湖各有什么特点?“观赏”“玩赏”这样的用词说明什么?把大海、西湖放进来与桂林山水一起写这是为什么?

  品味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子的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前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6、感情朗读全文。

  四、抄写词语,背诵课文,模仿第一第二组句子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 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