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

首页 / 教案 / |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2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3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4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5

  一、学 科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年 级 三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 (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 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 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十、教学反思: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方式体验性学*,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7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8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单位——吨。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6)完成32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3、单位换算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后,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4吨=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

  4吨=4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3000千克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就是3吨。

  完成32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学以致用

  1、估一估,连一连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4、1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介绍方法

  四、课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记一则。

  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

  5吨=(50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2、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9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10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1)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实用十份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1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2

  教学内容:课本31页例7、32页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学生具有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水1桶,一捆10千克的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同学们,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质量单位?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练*:填合适的单位。

  师: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呢?(蓝鲸)

  出示蓝鲸资料,学生阅读。

  师:课件中蓝鲸的重量用吨作单质量单位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又用蓝鲸的资料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师: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吗?出示集装箱和一节火节的.载质量。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一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也就是1吨。

  1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重10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吨。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③一只东北虎250千克,()只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小组活动

  (1)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2)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3)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4)分组汇报结果。

  同学们,这了不起,通过自己的推算,顺利解决了问题,感受了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连线。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先让学生独立练*,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最后一题要告诉同学们要填长度单位千米。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解决问题。

  锻练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五、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4

  教学内容:课本31页例7、32页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学生具有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水1桶,一捆10千克的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同学们,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质量单位?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练*:填合适的单位。

  师: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呢?(蓝鲸)

  出示蓝鲸资料,学生阅读。

  师:课件中蓝鲸的重量用吨作单质量单位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又用蓝鲸的资料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师: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吗?出示集装箱和一节火节的载质量。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一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也就是1吨。

  1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重10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吨。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③一只东北虎250千克,()只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小组活动

  (1)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2)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3)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4)分组汇报结果。

  同学们,这了不起,通过自己的推算,顺利解决了问题,感受了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连线。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先让学生独立练*,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最后一题要告诉同学们要填长度单位千米。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解决问题。

  锻练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五、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5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个苹果重200( )

  一箱苹果重15( )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 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 (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 )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 )吨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

  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xx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练*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8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9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10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2)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十)份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

  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

  (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

  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

  2.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再出示1只恐龙,问: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然后问:对于1吨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挖掘生活中吨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3)出示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请看小马虎日记。

  5月30日星期五睛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了我50元钱,让我买一些好吃的。我来到超市,1吨重的巧克力,我买了两块,250吨l袋的薯片,我买了两袋,500吨的饮料我买了两瓶,我还买了1吨的桔子,2吨的香蕉。购物完毕,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问:这个小马虎的日记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质量王国因为来了吨,他们之间的关系糊涂了,你有办法用形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吗?

  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通过出示日记,让学生知道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会出错,闹出笑话,甚至会酿成大错。又通过交流,整理,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识,又复*了旧知。还培养了学生自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数学,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5.质量王国里的三兄妹要感谢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是你们把他们整理得这样清晰。你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吗?找到五处并记录下来。

  (注重课外延伸,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6.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手段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揭示吨的概念,用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既直观又形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吨,了解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学*效果。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000千克是1吨

  1吨=1000千克

  点评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

  我上的《吨的认识》一课,是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学得有趣,学得高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直观演示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课中,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本课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充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为探求新知架起了桥梁。然后再通过电脑,以新颖的教学形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新知有创造性的理解。

  (2)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掌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体验交流等活动,发现吨与千克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理解新知。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的进行整合。

  (3)设计不同层次的练*,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探索。

  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不同水*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数学”。为此,我有意设计不同层次的练*,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堂课深刻的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语文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在一起,*等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5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游戏法、实物活动法。

  教学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 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屏幕显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个一元硬币重10( )小明重26( )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课

  1、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体验1吨

  (1)实践活动,搬运矿泉水。

  (2)小记者采访表演的人。

  (3)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50桶这样的矿泉水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吨=1000千克

  (4)例3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3、估计体重的游戏。

  出示:三年级同学*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 )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这里的小朋友有54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50千克=( )吨( )千克

  试一试: 3000千克=( )吨

  7038千克=( )吨( )千克

  三、巩固练*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2、填空。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4500千克=( )吨( )千克

  8010千克=( )吨(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4、日记一则。

  嗨!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5吨=(5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20×5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5×54=1350(千克)

  13500千克=( )吨( )千克

  课后反思:

  偶尔听一个学生说:嗨!大家好!我是小马虎……过了那么多天他居然还能记得做的一个*题。这正是我所教学所要的,特别是一节公开课所要的。我觉得一节课特别是一节公开课不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那是非常遗憾的。本节课学生有三个方面的印象是比较深的:1、学生搬运矿泉水的活动,小记者的采访。这一活动让他们体会1吨大约就是50桶矿泉水那么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记者等。2、估计体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体重跟1吨的关系,学会了单位间的换算。3、“日记一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马虎。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有劲。不足之处是:课后的*题少了点,没到下课时间提早下课了。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时间和广阔的学*空间,让学生自己学*。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或学校附*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 1000千克 1t= 1000kg。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游戏法、实物活动法。

  教学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 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屏幕显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个一元硬币重10( )小明重26( )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课

  1、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体验1吨

  (1)实践活动,搬运矿泉水。

  (2)小记者采访表演的人。

  (3)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50桶这样的矿泉水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吨=1000千克

  (4)例3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3、估计体重的游戏。

  出示:三年级同学*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 )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这里的小朋友有54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50千克=( )吨( )千克

  试一试: 3000千克=( )吨

  7038千克=( )吨( )千克

  三、巩固练*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2、填空。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4500千克=( )吨( )千克

  8010千克=( )吨(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4、日记一则。

  嗨!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5吨=(5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20×5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25×54=1350(千克)

  13500千克=( )吨( )千克

  课后反思:

  偶尔听一个学生说:嗨!大家好!我是小马虎……过了那么多天他居然还能记得做的一个*题。这正是我所教学所要的,特别是一节公开课所要的。我觉得一节课特别是一节公开课不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那是非常遗憾的。本节课学生有三个方面的印象是比较深的:1、学生搬运矿泉水的活动,小记者的采访。这一活动让他们体会1吨大约就是50桶矿泉水那么重,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记者等。2、估计体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体重跟1吨的关系,学会了单位间的换算。3、“日记一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马虎。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有味,教师教得有劲。不足之处是:课后的*题少了点,没到下课时间提早下课了。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10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3)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优选【5】份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1

  一、教学资料: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小学三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第三部分吨的认识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就应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学量的好处时都就应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感受和体验呢?教师在教学以前应认真思考:哪些资料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哪些资料只能让学生借助推理和想象进行间接体验。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含义时,能够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但1吨有多重就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资料。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之后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忙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多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潜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明白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明白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明白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这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能够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那里有桥,我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那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明白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够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明白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之后教师还能够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能够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能够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能够一次过两个,还能够……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能够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能够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能够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能够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能够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就应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能够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3吨=()千克6000千克=()吨

  这部分资料对学生来说不难,能够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群众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能够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再群众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能够。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能够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这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这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能够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在尝试中学*,在尝试中发现,在尝试中成功,教师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潜力,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00 kg

  18t=( )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时间和广阔的学*空间,让学生自己学*。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或学校附*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00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00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

  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00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练*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5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探究活动

  游戏:张冠李戴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重量单位、长度单位的使用.

  活动准备

  一些空白纸条,三个纸箱

  活动过程

  1.教师将三个纸箱放在讲台上.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人名(或物品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一个纸箱.

  3.教师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状态(如身高、体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4.教师再次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数值及单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5.三次写的应能连成一句有意义的话.

  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张三”,第二张纸上写“体重”,第三张纸上写“36千克”,合起来就是“张三体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铅笔”,第二张纸上写“长”,第三张纸上写“18厘米”,合起来就是“铅笔长18厘米”.

  6.教师摇动三个纸箱后,随机地从三个纸箱依次取出一张纸条,连在一起念出来.如有“张三长36千克”这样单位搭配出错的,请学生说明错误的地方.

  制作简单天*

  活动准备

  两只塑料杯子、粗线、硬纸板、直尺、毡头笔、衣架、吸管、黏性胶带

  活动过程

  1.在每个塑料杯上戳两个孔——杯口边各一个孔.将粗线系在两个孔上,形成环状.

  2.用毡头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上刻度,把中线画得突出一些。

  3.用胶带将吸管贴在衣架的下边,让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两个臂上各挂一个塑料杯,并检查一下,衣架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两只杯子要保持*衡.把刻度盘贴到衣架的后面,当杯子空着的时候让中线对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体逐个放进杯子里,比较它们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东西才能使它们保持*衡.

  坐电梯

  活动目的

  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巩固吨的概念.

  活动准备

  一张电梯乘坐规定表(应注明限载人数、载重量)

  活动过程

  1.请学生观察乘坐规定表.

  2.教师进行提问:如果老师要带你们去乘坐电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个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几次呢?

  3.学生根据自己对吨的认识及对信息的观察,经过计算及讨论,得到不同的解答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4)

——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3篇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4)*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四)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的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体重。

  提问:能估计一下祁老师的体重吗?

  学生自由估计。

  谈话:同学们估计老师的体重,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评析:从估计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吨做了铺垫。]

  2.引入“吨”。

  (1)出示鲨鱼图(图略),提问:你能估计一头大鲨鱼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鲨鱼的体重很重)

  出示:它的体重是3000千克。

  谈话:还有更重的呢!

  出示鲸鱼和恐龙的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

  提问:对这些动物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2)出示教材例题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提问: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出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估计大型动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5)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3篇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 )厘米 床长2( ) 铅笔长15( )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 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 出示毫米定义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 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毫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毫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毫米?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 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 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 )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题)

  (二)、认识分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小博士(播放幻灯片) (小博士说: 10个这样的小格是1分米,用dm板书表示) 出示分米定义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分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分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分米?

  (5)感知

  师:那你能不能用手比一下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噢,原来孙悟空又把他的金箍棒变到这么长,怪不得正好可以放到甜甜的手心里了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 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三、自学检测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题)

  1、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4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6厘米=( )毫米

  2、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四、巩固练*

  1、 38米+54米=( )米 1米 -6分米=( )分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38( ), 他的大拇指宽约( ), 手腕一圈长约12( )

  五、拓展延伸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 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和细心、认真的学**惯,并在学*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6)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本二十份

  一学期即将过去了,开心忙碌的同时也是收获多多。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原班的数学课程,因为是原班生的关系,学生适应了我的教法,所以上起课稍微轻松些。这个学期里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认真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教材教法。

  开学初,我们就认真学*教材大纲,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教学的顺利进行的准备工作。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学*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关注学生,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注意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贴*现实生活得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课堂上积极实行五环节教学流程

  开学伊始,我校推行了,构建以生为本的“三化”高效课堂,即“五环节”课堂操作流程。我认真学*此课堂模式,并能严格按照此课堂模式进行授课,通过一学期的实行我发现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展示能力,都大有提高,无论师生收获颇大。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重知识的形成和预设,改变以例题形式罗列数学知识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建构符合儿童认知活动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式数学活动的课程形态。通过开放性的、激励性的活动指导,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生活中的认知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变单一的答案和“最优”方法的接受为学生个性化学*活动体验的反思和交流。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不同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和开放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合作交流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最后我在课后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针对学困生做到课上耐心指导,课下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教学中,我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我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后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课下,我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本学期,我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不但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而且在业务水*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热爱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

  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的精神。

  五、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做好课后辅优补差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除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5、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认真学*教育理论,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所提高。

  6、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积极研究学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不仅让学生学*到本册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升华,让我本学期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首先吃透教材,在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预设好教学程序。把握好整体素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考虑学生吃透吃饱。不分灶,不歧视。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尤为重视学生的 自己发现和自我能力的发挥。在教学时,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的反思问题。从不简单地敷衍了事,让学生既敢问,又觉得从问中感受自己在教师心里的分量。当得到老师认可,得到满足后自然觉得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一般到特殊,坚持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花全小绣腿,点到即止是不行的。同时“一口吃个胖子”更是教学所不可能的。因此,我着重循循善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他们身边的、知道的、简单的到抽象,自然形成。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27÷6,我让学生用小棒去分一分,不一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还剩一个怎么办?我有引导道: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处理呀。沉默片刻,有学生说:干脆把多余的一根小棒存放在这儿,等以后有了再分……。我接着问你们为什么把剩下的不分?这时学生一致回答:剩下的不够六分……这样一来,关于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学生很快解决了。这时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加以总结出:在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在教学前,只有不断反思,认真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即刻反思,启发引导,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搞好一视同仁,促进均衡发展

  常言道:一花开放不为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意义十分久远的工程。由于现代家教方式的不均衡,因而给教师教学工作同时带来许多困惑。为真正让自己的学生学得好、学得扎实,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个性,促进均衡发展。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那些学生学*缺乏激情,我首先了解其现有状况,必要的进行家访。通过调查,再进行反思预设:特别是对那些“差”生多鼓励,教学时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让他们的自信心在哪学*中不的增强。这样,我的数学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全班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学期的教学的成功是我重视教学反思的结果,是我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重视教学过程、因人施教的结果。当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留守儿童学*缺乏耐心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自新,不断总结,才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光辉的明天就在前头。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2个班的数学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和同年级老师一齐讨论。并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状况,在*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样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状况。复*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然后采取复*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期间共做练*题九份,不管是练*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走“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来描述一下多长时间为一年、一月、一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48个星期大约为一年、365天或366天为一年、12个月为一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为一年、24个节气为一年……。大约4个星期为一个月、30天或31天或28、29天为一个月……钟表上时针走2圈为一日、从这天的晚上12点到明天晚上的12点为一日、24时为一日……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学到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潜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力。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三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尤其是数学这学科,从及格率到优秀率次次达标,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群众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必须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潜力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这还不值得一笑吗真想笑笑,真想!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构成。每每谈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眉梢都忍不住飞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学**惯还未养成良好,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因此我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自己在教育工作上能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工作方面

  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本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2、上课。

  (1)致力新授有趣实效。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做到复*及时有效。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学生遗忘快、不会复*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及时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练*本、互动课堂等作业,针对不同的练*错误,我尽量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惯,对激发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而教师本人做好错题的收集工作,分析练*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辅导。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自信心。

  三、培优补差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三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产生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本班级学生成绩发展不*衡,在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学生的学**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有待今后努力。

  3、继续更新观念,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继续加强业务学*,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给自己施压,并化压力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争做到更好。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知道怎样听讲,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团结,本次期末考试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三年级甲班应考44人,实考43人,欧阳俊中途转走,43人合格,合格率达到100%,35人优秀,优秀率为81。4%,三乙班应考45人,实考45人,45人合格,合格率达到100%,40人优秀,优秀率为8***%。从这些工作中,我感到自己在一点一点进步。但个别学生学*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本学期重点让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并让学生建立起米、分米、百米、毫米的长方观念,吨、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了换算简单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经常使用生活中的数学,使知识做到学而活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学会了什么叫周长,能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会列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通过考试情况看来,大部分学生知识掌握得不错。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三年级两个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查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并要求签字,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情况。复*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的单元复*,然后采取模块复*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三、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特别是期末复*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时单元考试情况,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层次的相关练*题让学生复*。

  四、安排好课堂上的活动。

  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把他们带到实验室开展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来学*可能性的大小。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和常规等各方面的*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内容和学*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有条理地思考,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

  1、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3、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本学期继续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现代教育理论,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案例,借阅了三至五年级的《名师导学》,购买了《小学教学案例》、《创新学*策略》、《口算能力测试》等大量的书籍。我经常在中午、晚上阅读这些备课资料,将学*心得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我想方设法借到了《特级教师谈教学》,把它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还密切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动态。我还观看了所有的第六册教学录像带,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力求掌握知识少而精,学扎实。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行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进行动态记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情况。

  教学管理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所教的班的每次测试成绩也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记录上还可看出,一些学困生学*有明显进步,如本期新转入的学生王洁,入学时摸底测试仅32分,本期五个单元测试分别为78、46、62、91、88,说明学*有较大进步。从数据分析,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32人,班里的学生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惯的培养等。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直观有效地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电教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注重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提高教学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惯。

  3、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可能性,数学广角,两节内容,学生对其中的教学游戏特别感兴趣,我想要是能够通过不断的加工,使我们的教学不断的游戏化,学生学的快乐。

  4、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

  3、充分利用农村远程资源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31名学生,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惯和行为*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知道怎样听讲,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学*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

  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喜欢上数学了。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

  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小学生的思想容易受环境影响,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做班主任的有义务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发现了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知识的形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差。

  4、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惯。

  4、在知识学*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惯的养成

  5、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生活,用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忙,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明白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透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透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务必有一桶水,但在此刻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思考是就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应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应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务必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本学期圆满地完成了数学教学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与课堂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教育和教学规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新课改为动力,注入教学的新思维,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写好每节课教案。上好课,教好课,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对学困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以课外辅导。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听好课,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思想理论方法。要求学生开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创新,大胆设想,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虽然本期圆满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但还必须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迎接新世纪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始终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能做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兢兢业业地工作,踏踏实实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甘为人梯,独守清贫,以教育事业为己任,把全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不断学*,终身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立志为民,甘洒青春无悔,奉献才智,终身教育意满,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学生的学**惯还未养成良好,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因此我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自己在教育工作上能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工作方面

  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本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过程。充分理解课后*题的作用,设计好练*。

  2、上课。

  (1)致力新授有趣实效。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做到复*及时有效。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或第二天复*,以后再逐渐延长复*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学生遗忘快、不会复*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学生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7)

——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实用十份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个苹果重200( )

  一箱苹果重15( )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 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 (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 )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 )吨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 1000千克 1t= 1000kg。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教学内容:课本31页例7、32页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学生具有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水1桶,一捆10千克的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同学们,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质量单位?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练*:填合适的单位。

  师: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呢?(蓝鲸)

  出示蓝鲸资料,学生阅读。

  师:课件中蓝鲸的重量用吨作单质量单位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又用蓝鲸的资料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师: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吗?出示集装箱和一节火节的载质量。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一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是()千克,也就是1吨。

  1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重10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吨。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③一只东北虎250千克,()只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小组活动

  (1)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2)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3)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4)分组汇报结果。

  同学们,这了不起,通过自己的推算,顺利解决了问题,感受了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连线。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填上合适的单位。

  先让学生独立练*,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最后一题要告诉同学们要填长度单位千米。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解决问题。

  锻练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五、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一、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7、例8)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难点:“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填空。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呢?(课件出示蓝鲸资料,以千克标记体重)

  师:克、千克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刚刚同学们也举了一些生活中用克、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例子,想想看,蓝鲸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

  师:的确,像蓝鲸这种比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来计量就不太合适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板书)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31页例7。

  (1)认识吨。

  师:杨叔叔有一批货物要运送,可以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两种方式,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上图,点名学生回答)

  (2)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问题让我们对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究竟1吨有多重我们还不太清楚。那么,现在就让这堆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师:说说看,你是如何计算的。(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中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因此我们有1吨=1000千克。(板书)

  (3)体会1吨有多重。

  师:如果同学们对用10袋100千克装大米计量1吨感知还不够清晰,我们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体会下。

  师:同学们都有量过体重吧,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学生小组交流)

  师:图片中的这名同学体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吗?40名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下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还记得千克和吨的关系吗?1吨等于多少千克呢?(学生齐答)

  师:40名这样重的学生大约等于几吨呢?(学生齐答)

  师:正确,就是1吨。大家算一算,多少个和你一样重的同学体重等于1吨呢?(学生小组交流)

  2、教学教材第32页例8。

  师:我们已经知道1吨就是1000千克,那吨与千克这两种质量单位如何换算呢?我们来看下面这道例题。(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一样,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将吨转换成千克,数字末尾添上3个0;将千克转换成吨,数字末尾去掉3个0。(板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2页上方“做一做”,下方“做一做”。 (点名学生回答)

  上方做一做第1题:①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大象,鲸鱼……②运输工具的`载质量,如汽车,轮船,火车……

  上方做一做第2题:2 10 20 4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教案(5)份

  设计说明

  “认识小数”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让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清晰、简练的基础上“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如下:

  1、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本设计根据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亲切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呈现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小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课堂练*的趣味性,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课堂练*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趣味性的练*更加激发学生的练*兴趣,对于知识的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设计为了避免枯燥的练*影响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练*转化成数学游戏,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读出谜底中每种小动物的身高数据,以达到巩固小数读法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数学信息。

  3、把观察到的数和整数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观察到的数中有一个小圆点)

  4、师归纳并板书: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5、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非常大。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小数的世界,来探究它们的秘密吧。(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情境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小数引入新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情境之中。同时把小数和整数进行对比,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特点。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数的组成。

  (1)认识小数点。

  师:在分数中有一条线,我们称之为分数线,那么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我们为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叫做小数点。

  (2)观察小数的组成。

  师:观察这几个小数,想一想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3)师举例总结: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2、读小数。

  (1)试读。

  师: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能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3.45、0.85、2.60、36.6、1.2、1.5。

  (2)质疑。

  师:同学们在读2.60时,小数点左边的2和小数点右边的60读法一样吗?

  (3)议一议:小数点左边的数应该怎么读?小数点右边的数应该怎么读?

  (4)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读法:从整数部分读起,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一读出来。

  3、初步感知生活中小数的含义。

  师:同学们把这些小数写得真漂亮。老师在2.60和0.85的后面加上“元”就是商品的价格,你们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汇报。

  师小结:用小数表示价格时,小数点左边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4、理解小数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王东的身高是多少?(1米3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2)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师: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

  师: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

  师:用我们刚认识的小数表示就是0.1米。

  师指着对应的数字问(0.1米):这个0表示什么?(0米,不到1米)这个1表示什么?(1分米)那么0.1米就是1分米。

  师:3分米用分数该怎么表示?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3米)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小数点右边都只有一个数字)我们把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分母都是10)

  (3)小结。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的数都可以写成零点几。

  5、小数的写法。

  师:我们已经会读小数了,大家会写小数吗?大家试着把黑板上这几个小数写在练*本上。

  师巡视,收集不同的写法,并板书。

  学生判断哪种写法是正确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应写在个位数字的右下角,是小圆点。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的活动较多,教师要在学生活动中做好引导,在活动后及时总结。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

  实际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的重要途径,是用任何语言也无法取代的宝贵经历。所以在教学中,当需要学生操作的时候,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折一折、剪一剪的过程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重视操作中的适当引导。

  学生的操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效率,但如果不加以引导,难免会流于形式,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操作切中要害,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操作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每一次操作的目的,从而让操作真正成为学*新知的助推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剪刀正方形或长方形纸。

  学生准备剪刀正方形或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组剪纸图片)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剪纸是怎样做出来的吗?这些剪纸中藏着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这节课就可以学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精美的剪纸图案不仅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还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记忆,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操作实践,学*新知

  1、学做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一起剪一剪。

  (课件出示教材25页主题图)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看看剪纸的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剪纸的步骤是:将纸对折―→画图案―→剪一剪―→打开。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和纸,一起来做漂亮的剪纸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展示作品,发现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组织展示。

  师:请大家把做好的剪纸放到黑板上,咱们来办一个剪纸展览吧。

  学生将剪好的作品粘到黑板上。

  ②观察交流。

  师:说一说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你们是怎样做出这些图形的?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总结出要得到轴对称图形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先把纸对折,第二是对折后只画出图形的一半。

  2、想象完整的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教材第二个例题中的两幅图)

  师: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们能猜测整个图形是什么吗?

  (学生进行观察、猜测)

  (2)组织交流。

  师:你们猜测的结果是什么?说说自己猜测的依据。

  引导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3)操作验证。

  让学生剪下附页1中的图4,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左图打开后是花瓶图案,右图打开后是短袖上衣图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范本十份(扩展9)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优选【5】份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提炼和重组中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在认识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质量单位这一系统。学会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学*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在体验感受活动中建立“1吨”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调查实践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矿泉水

  一、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质量单位“吨”

  1、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师:上课之前你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信息,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个)

  (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重8吨)谁还想说?

  听到这里,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师:对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比较合适,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这样,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学生介绍中有介绍,)则顺势介绍大宗物体:(课件)在生活中,还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钢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体聚在一起叫大宗物体,它们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吨做单位。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看来小朋友都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吨”。

  1、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点击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这是一堆大米,重1吨(出示1吨)关于1吨你知道什么呢?是吗?我们来看看。(分开)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1袋100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板书)我们也可以说 1000千克=1吨(让生齐读一遍)

  2、师:1吨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前老师准备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们都拎过?(拎过了)那老师来了解一下。你是怎么拎的(一个人拎不动,2人拎)你感觉怎样?(重,很重)那和他情况一样的人有吗?(有)举手看看。哦!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几个一起才把他拎起来呢。那其他人呢?你们这些人的力气真大啊!还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个人一起才拎起来的。体验:那我们就请两个人来拎拎,感受一下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过程中教师评价:1、25千克2比较重

  那两袋有多重呢?(50千克)(课件出示叠加上去)那需要这样的几个小朋友来拎呢?(4个)在请2个学生走上)这4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继续看!(电脑出示:4袋)那现在有几千克了?(学生边数边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头与100千克1袋联系起来)那要几个人拎?(8个)(再请4个小朋友上来)哦!8个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拎得动(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几个?(16个人)用口诀帮助计算(教师手势围8个)哦16个了。300千克?要几个啊!(教师手势围8个)直到500千克,我们全班同学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吨呢?要几个人啊?(要80个)那我们需要请外援了,再来1个班,师:1、1吨大米有这样40袋,需要我们两个班80个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来啊! 3、调查天数:从自身出发:关于大米,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来了解一下。(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让学生了解1吨米大约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吨要吃多少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身体重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体重

  (1)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学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老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因为桥边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吨”就是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超过1吨就会断掉。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画)

  (1)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2)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高兴。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

  (1)估一估,连一连(课件展示)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

  由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探究新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活,进一步感悟吨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情感目标: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具体质量。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运用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桶装矿泉水

  教学教程:

  一、复*旧知

  1.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千克 克)

  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千克=1000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 出示:一个苹果重200( 克 );]

  问: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2、[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

  问: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单位——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实际体验、学*新知

  (一)建立“1吨”的概念

  1、了解“1吨”的物品有多重。[ 出示桶装矿泉水(实物)]

  ①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

  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书:100千克)

  师:把5桶水装在1个袋子里,是100千克。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才为1吨。(板书“1吨)

  2、巩固对“1吨”的理解(以学生体重为例)。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老师再打个比方。

  咱们班有56名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汇报)

  师:假设*均一个学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们班40个同学都摆在大秤上,总重量才是1吨。

  总结:每个袋子装的矿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个袋子的总重量是1吨;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总重量是1吨。根据这些内容,你能说出吨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吗?(板书:1吨=1000千克)

  3、了解重量单位“吨”的应用范围

  ①在计量较重的物品的重量时,会用“吨”作单位;

  ②在计量许多物体的重量的总和时,会用到“吨”作单位;

  ③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交通工具的载重量也常常用“吨”来作单位。 “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请看,在这辆卡车上有“4 t”的字样(放大)。问:这表示什么意思啊?(4吨)

  (二)加深对“吨”的理解

  出示情景图:怎样理解限重一吨,能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过桥吗?(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生活中找“1吨”

  学生自由发言,再次建立“吨”的概念

  四、巩固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书1题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表示出来.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头鲸重2吨。()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

  (4)一桶水重10厘米。()

  3、请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里。

  火车装货( ) A、60吨 B、600千克 C、6000克一只鸡重( ) A、2吨B、200千克 C、2千克 小明体重( )A、4吨B、30千克C、800克 每个苹果重( ) A、2克B、1千克 C、150克

  4、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艘轮船重50( ) 一个西瓜约重3( ) 一支铅笔重30( ) 一头大象重7( ) 一把梳子重50( )小明体重35( )

  5、课后延伸:读一读这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今天清晨9点钟,我就从30吨重的床上起来。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路上碰到了载重量8克的大卡车。中队长检查了我的日记后,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里吗?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朗。

  本节课的练*设计贴*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这样的练*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可视效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 大象 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 一车皮的煤 一大堆木材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