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

首页 / 教案 / |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

  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北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4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小数的加、减法。学*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时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货比三家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3、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学生第一次学*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务必要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为学生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整个单元的教学要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买书一课,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应该把小数减法的问题交给学生独立去解决。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5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

  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北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6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指一指。

  四、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二第1、2、3题。

  5、练*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7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

  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北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8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

  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年或闰年。

  根据以上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2、教学方法与手段

  ①应用媒体整合,突破教学难点。

  ②采用课前准备、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提示课题。

  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以激动人心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一些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自豪的的瞬间。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让学生说画面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最后定格在三幅画面。让学生找这里在记录事件发生时用了哪些时间单位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参与学*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感受数学学*的价值,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观察年历,回答问题。

  1、合作学*阶段:

  为了有效的学*新知,我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使课堂教学的起点对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水*。然后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如:“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等,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课堂变成了同学们畅所欲言的地方。

  2、交流成果阶段:

  (1)这一阶段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学生要把自己通过查找、总结、合作学*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出示课件)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并板书:

  ①一年都有12个月。1、3、5、7、8、10、12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每月31天的月份叫大月。

  ②4、6、9、11每个月有30天。我们把每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③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突出2月份这个特殊月。

  7个大月和4个小月再加上2月正好是12个月,(板书12个月)。

  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日,在年历上圈出来,加强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使每一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怎样把每个月的天数很快地记下来?我先让学生思考,再小组讨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推荐巧记年月日。(课件出示)

  (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实现了认识大月小月,并掌握各月天数的目标)

  (3)教学到这,我考虑到小学生天生好动这一特点,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老师报月份大月请男生起立,是小月的请女生起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使知识得升华。)

  探究活动二:探究*年或闰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二月的天数不一样,那么2月份的天数有什么规律吗?出示1993-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四年一闰的问题。课件演示:闰年来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年、闰年的排列规律,通过多媒体演示,加深了学生对*闰年的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这时我设计了巩固练*:判断1949、20xx、20xx、1900年都是什么年?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知识。

  最后是知识拓展计算*年、闰年的全年天数。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很重要,由于计算年份不同,学生有两种不同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三)拓展应用,开发智力

  整个练*的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基本练*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学*的自信心。提高练*是一个猜生日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和重大节日。

  (四)总结归纳,落实主旨。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节课又要过去了,在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反馈,而且重视了情感的培养,从而起到了知情共融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年28天,闰年29天

  *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六、教学反思:

  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的价值,

  2、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的主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年份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猜生日

  2、导入利用学生的生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图片师:大家一起看看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候?(出示主题图,播放课件第2张到第5张。)

  A、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B、谁也无法忘记20xx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中国赢了!”“北京赢了!”一刹那间,就如一个喜炮炸响了,撼人心魄的欢呼声淹没了***广场所有的一切。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呀?

  师:记住这些有意义的日子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时间单位?

  生:年、月、日。

  3、认识年历卡

  师: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里有一张20xx的年历卡,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年历卡,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课件逐一出示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4、学生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的操作和板书)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1天)

  4月、6月、9月、11月(30天)

  二月(28天)365天

  小结:同学观察的很认真,回答的也非常完整。像这样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作“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作“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继续完善板书)

  大月:1、3、5、7、8、10、12月(31天)

  小月:4、6、9、11月(30天)

  5、对比今年的年历,让学生去发现大月和小月中的月份是否一样。

  6、探索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师: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又快又牢固的记住哪个月有多少天?

  生:老师,我们可以用拳头来记住。

  师:喔,这真是个好办法,请你到前面尝试数出各月。

  师:你真是了不起,告诉了大家一个这么好的办法,同学们要注意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师:我们跟着电脑博士再来记一遍。(播放课件第8张)

  师:谁能用儿歌的'形式教给大家记住大月?

  生: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播放课件第9张,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一个这么好的方法,在这两种方法中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牢固。

  师:记好了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听好了,游戏的方法是:老师来报月份,若是大月请男生起立,若是小月请女生起立,准备好了吗?下面开始:(教师所报月份依次如下:1月、4月、3月、6月、5月、9月、7月、10月、2月。)(适当提问为什么要起立?)

  强调:二月是个特殊月。

  三、巩固练*

  1、做一做:

  找出你的生日和父母的生日

  2、我会填

  (1)一年有()个大月,有()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月()日。

  3、我是小法官

  (1)13个月就是一年零3个月。()

  (2)每年只有2、4、6、8、11月是小月()

  (3)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儿童节了。()

  (4)4月12日是星期三,4月19日也是星期三。()

  四、制作月历

  老师搜集到了些月历的图片大家来欣赏一下,欣赏之后,那么制作月历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说说。(知道上个月是星期几,要制作月份共有多少天?)

  课堂总结:

  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1)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6页

  【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是在学生学*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学*目标】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12=(板书)或12×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钟)

  师: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14×10=140(户)。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10×10=100(户)

  师: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个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2×10=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个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48户)

  120+4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变成14×3×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在以后的学*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师: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设计意图]看得很仔细,你真会学*。)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个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师:最后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你很会学*,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赵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还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还是有。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巧妙地通过“智慧老人提问”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题设计】

  1、竖式计算(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学*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24×12 44×21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错位,别算错了。

  2、密码门(3分钟)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生:密码是第二步算错了,23应该错位写,因为它表示230,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得299。

  ……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3、总结(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什么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在9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凌晨2:00 2:00上午7:00 7:00中午12:10 12:10下午1:00 13:00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 )中午12:00( )

  下午1:00( )晚上7:30( )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 ( ) 12:00 ( )

  14:00 ( ) 16:30 ( )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 )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1) 9时(2)17时

  (3) 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 )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 )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1、小华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13:00到校,16:00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上午9时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9时21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 (生说理由)

  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速度的单位

  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

  [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5、口答:

  ⑴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

  ⑵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

  [通过练*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

  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

  [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中集中练*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顾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旧知识,预*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6页

  【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是在学生学*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学*目标】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12=(板书)或12×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钟)

  师: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14×10=140(户)。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10×10=100(户)

  师: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个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2×10=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个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48户)

  120+4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变成14×3×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在以后的学*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师: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设计意图]看得很仔细,你真会学*。)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个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师:最后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你很会学*,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赵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还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还是有。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巧妙地通过“智慧老人提问”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题设计】

  1、竖式计算(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学*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24×12 44×21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错位,别算错了。

  2、密码门(3分钟)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生:密码是第二步算错了,23应该错位写,因为它表示230,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得299。

  ……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3、总结(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什么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6页

  【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是在学生学*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学*目标】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12=(板书)或12×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钟)

  师: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14×10=140(户)。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10×10=100(户)

  师: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个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2×10=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个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48户)

  120+4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变成14×3×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在以后的学*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师: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设计意图]看得很仔细,你真会学*。)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个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师:最后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你很会学*,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赵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还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还是有。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巧妙地通过“智慧老人提问”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题设计】

  1、竖式计算(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学*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24×12 44×21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错位,别算错了。

  2、密码门(3分钟)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生:密码是第二步算错了,23应该错位写,因为它表示230,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得299。

  ……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3、总结(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什么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在9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凌晨2:00 2:00上午7:00 7:00中午12:10 12:10下午1:00 13:00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 )中午12:00( )

  下午1:00( )晚上7:30( )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 ( ) 12:00 ( )

  14:00 ( ) 16:30 ( )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 )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1) 9时(2)17时

  (3) 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 )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 )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1、小华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13:00到校,16:00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上午9时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9时21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 (生说理由)

  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速度的单位

  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

  [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5、口答:

  ⑴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

  ⑵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

  [通过练*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

  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

  [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中集中练*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顾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旧知识,预*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6页

  【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是在学生学*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学*目标】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12=(板书)或12×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钟)

  师: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14×10=140(户)。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10×10=100(户)

  师: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个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2×10=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个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48户)

  120+4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变成14×3×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在以后的学*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师: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设计意图]看得很仔细,你真会学*。)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个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师:最后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你很会学*,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赵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还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还是有。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巧妙地通过“智慧老人提问”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题设计】

  1、竖式计算(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学*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24×12 44×21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错位,别算错了。

  2、密码门(3分钟)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生:密码是第二步算错了,23应该错位写,因为它表示230,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得299。

  ……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3、总结(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什么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总结,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书:两步连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练*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就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1、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

  2、课件出示。

  师:小茄子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核对。

  3、课件出示。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核对。

  4、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2)让学生各自独立列式解答。

  (3)教师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线段图:

  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掌握这题的两种解法。

  5、对比练*。

  (1)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吨,6辆汽车8次能运多少吨水果?

  (2)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可以运4吨,第一次来了6辆汽车,第二次来了8辆汽车,两次次一共运进多少吨水果?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评议,辨析两道应用题的异同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第(2)题的两种解法:

  方法一:6+8=14(辆);14×4=56(吨)。

  方法二:4×6=24(吨);4×8=32(吨);32+24=56(吨)。

  6、第6题。

  (1)观察插图,你读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7、第7题。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告诉我们“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现在要求几人几天?

  (3)你打算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这是连乘问题的又一种类型,也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步连乘应用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导其他同学参与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那你想不想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你先来吧,(一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片),我们仔细看(老师示意其他同学和老师一块儿认真看),你从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么内容?(生说)你看得非常仔细,而且还在用心的记,很好。你是属牛(鼠)的,我也记住了,

  请回。谁再来介绍?还有谁想来?

  2、提问。

  师:小朋友们,根据刚才大家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我们全班的一些情况?想了解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想知道属牛的有多少人,属鼠的有多少人?

  师:哦,你想了解属相问题。板书:属相。

  ②我想知道爱好什么的多?板书:爱好

  3、统计。

  师:那怎么能知道?学生可能会说:统计一下

  师:这个方法不错,那我们就分组做一下统一下吧。请打开信封,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表格,第一个是属相统计表,请统计出你们小组属牛的有多少张,属鼠的有多少张。第二个是爱好统计表,爱好唱歌的有多少张,……如果还有其他爱好,可在后面的空格里填写。第三张是性别统计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张?(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介绍三个表格的使用)

  属相统计表爱好统计表性别统计表

  听明白了吗?下面开始统计吧,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又快又对。

  (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统计表后在黑板上贴出三张大的表格,设计成折叠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师:都统计完了吗,各小组汇报一

  下吧。各小组汇报统计的数据,教师记录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体会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师:刚才大家统计得不错,下面呢,我们就来玩这些名片。想玩吗?想玩得好吗?那你可得听好了,看好了。来,先把你的名片翻过来,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块儿,(教师慢慢说,一定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错,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师,我从这些名片中随便摸一张,想知道是属什么的?(生猜测着说)你告诉大家。(教师向一生出示结果),继续看,把这张放回去,重新打乱了,再摸一次,又是属什么的呢?你说说。如果这样重复摸很多次,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究竟结果会怎样?想不想摸摸试试?那你会像老师刚才这样摸吗?好,听清老师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出结果,开始吧。

  2、游戏。

  (教师出示黑板上属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后巡回参与小组的活动)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并做出标记。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组属同一种类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组则正好相反。当三组汇报完后,师可问:怎么你们小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个小组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他们小组属鼠的多,别的小组属牛的多。

  师:哦,原来是因为数量多少的问题,咱们一块儿看看是这样吗?一组……二组,哦,果然是这样,你们说的还真有道理,(教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和学生一块儿分析,并做标记)来,该四组说说你们的结果)如果4个小组实验的结果都正常,师可问:你从这4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②验证偶然现象,可能四组出现了张数少的摸到的次数反而多这种偶然现象。(因为4组教师安排的两种属相数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别的`小组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师:你们对这个实验结果有没有什么想法?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意见,哦,感觉不大对,不要紧,咱们再来重新做一次实验,这次咱们每人摸二次,谁到黑板上来做记录,其他同学仔细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通过这次摸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再一次说明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问题。

  师:再仔细比较一下这4个小组实验的这些数据,你能不能再发现点儿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张数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数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学生可能会说:某数和某数相差那么大,或我们组属牛(鼠)的一张也没摸到,因为属牛的张数太少了,只有一张……

  师:你是说你们组摸到属牛的和属鼠的次数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举个例子。为什么会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这说明什么?

  ④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师:如果把全班同学的名片合到一块儿来摸,摸到属什么的可能性大呢?合计一下,看看结果怎样?(先合计张数,让学生预测后,再合计次数)

  上面的汇报教师要把握好这几个层次。

  a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导学生对偶然现象再次验证,体会到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这里没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c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数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导学生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

  4、各小组预测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大。

  师:属相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我们还统计过爱好情况,你能猜猜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什么最小,为什么?(学生预测,教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标记)

  5、预测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关注有没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认为在你们小组里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为什么?如果放到全班里面来摸呢?

  三、摸名片(二)——体会数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预测。

  师:爱好的问题我们也研究过了,下面我们来研究男女生问题,你能猜一下你们小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会怎样呢?(学生预测,教师标记)

  2、验证。

  师:的方法还是摸摸试试,这次每人摸2次,小组长还是要做好记录,你知道这次为什么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没有重复做第二次实验,这里就不必提这个问题了)(教师出示性别统计表的右半部分)。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结果,并同预测的比较,教师记录(学能会稍有差别,引导学生预测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结果正常)

  ②如出现偶然反常现象,要组织学生再做验证。

  师:有的小组实验结果和预测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紧,我们再来做一次,这个小组每人摸3次,谁上来记录,其他同学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一般结果会是次数差不多,或比原来缩小差距)

  师:通过这次实验,你又有什么体会?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师在家里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教师边说边向学生出示一枚硬币)抛硬币的实验,我连续抛了很多次,将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做了统计,结果是这样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从中发现什么?(抛的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接*,越能证

  明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

  四、应用——设计摸奖方案。

  师:小朋友们,摸名片好玩吗?摸奖好不好玩?还有比摸奖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设计一个摸奖方案,让别人来摸,摸什么你说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试试?

  (投影出示)某商场玩具部要设计一个促销摸奖方案

  ①凡购物满50元,即可参加摸奖一次。

  ②兑奖规则。

  红色珠子—一等奖遥控汽车黄色珠子—二等奖芭比娃娃蓝色珠子—三等奖智力拼图。

  白色珠子—谢谢光临。

  ③用红黄蓝白各色珠子共100个进行摸奖,各种颜色珠子各应多少个呢?红色珠子()个,黄色珠子()个,蓝色珠子()个,白色珠子()个,小伙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汇报评优(可能各有各的优点)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摸名片活动是在研究什么问题呀?(板书课题:可能性)你能关于可能性说一句话吗?(如: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课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还有什么体会?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5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练*(练*三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巩固提高。

  1.练*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练*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8

  【教学内容】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题)。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活动中,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时生活学*的场所。绿茵茵的草坪多么可爱啊!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场所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校园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新课讲授】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方米2元,高羊茅每*方米3元,天堂草每*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练*二十三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这节课的复*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多少同学?其中男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

  1、学生答师板书(师故意把顺序写错),让生发现后一齐用手写,并由学生说出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含义是什么。(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读并说出含义)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男、女同学各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现在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出你是怎样比较的(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说到这里老师有个小故事叫“贪吃的猪八戒”到时要小朋友运用知识帮忙解决问题,“话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有一天孙悟空找到一个大西瓜,聪明的孙悟空灵机一动,想逗一逗猪八戒,就说:“这西瓜咱们四人分着吃,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怎样分?”猪八戒抢着说:“我来分,俺老猪饭量大吃得多,所以我吃,师傅吃,沙师弟吃,大师兄饭量小就吃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们知道为什么笑八戒吗?你能帮八戒按他的想法给他们分一分吗?

  学生说并总结出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话说回来刚才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多几分之几?并说出计算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

  出示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分数加减,比赛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二、升华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请那位同学来说一说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师板书)

  (一)分数的含义;(二)分数大小的比较;(三)分数的加、减法;

  三、拓展练*:为了检查和巩固你掌握的知识,请大家做如下练*。

  1、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多媒体出示)。

  2、填空。

  (1)、把一个圆*均分成8份,①5份是它的( ),②一份是它的( )。

  (2)、读作( ),读作( )。

  (3)、有( )个,1里有( )个。

  (4)有5个( ),是( )个

  (5)1可以*均分成( )个,可以*均分成( )个。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并说明理由。

  (1)把一张纸分成6份,每份是6(1)( )

  (2)4分米是1米的( )

  (3)+=( )

  (4)1===( )

  (5)8个苹果的是2个。( )

  4、(1)把一个蛋糕*均切成8块,爸爸吃3块,妈妈吃2块,小英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小红看一本书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5、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和分数有关,谁能出一些题考考大家(生提生答)。

  四、质疑问难。

  五、评价:表扬学得好的同学,让学生再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分数的含义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分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

  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北

  设计说明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课伊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3.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 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认时间。

  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2.导入。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如果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有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的特点,并理解12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时计时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有限制词,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表示时间的更为简便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新知的兴趣。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体验生活中的“一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在主题图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汇报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时间)

  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境。(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12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0时。

  师: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刻了吗?一起说说看。(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现在是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师:(钟面显示早晨6时45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上午10时1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中午12时)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下午3时30分)小女孩和同学们在跳绳。

  师:(钟面显示下午6时)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晚上7时2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指一指。

  四、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二第1、2、3题。

  5、练*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指一指。

  四、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二第1、2、3题。

  5、练*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 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

  左边是(

  ),右边是( )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方,右边是( )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夹角较小)的方向。——靠*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 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刚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许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

  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用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师板书。强化两种读法。同时说出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6、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14——15页,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学*,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行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巩固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观察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计算。

  (3)学*“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有多少个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数360,除数是9,商是多少?

  独立完成,指名核对。

  4、在□填上合适的数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你们有哪些哪些收获?

  设计说明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方法,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节课主要是教学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要求学生知道这四个方向,并能在已知其中一个方向的条件下,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例1时借助情境展开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增加他们探索、体验的机会,使他们学会正确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如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让学生分别指一指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有哪些物体,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能迅速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转一转”,使学生体会顺时针方向的规律,加深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指南针

  学生准备:指南针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们去过北京吗?(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北京)

  师:下面老师也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北京,看看*广场及周围都有哪些建筑。(课件出示教材2页主题图)

  师:你知道人民*在*广场的哪面吗?(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人民*的位置)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来仅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要学*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学生自由汇报,有的学生知道东、南、西、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怎样辨认东、南、西、北。(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尝试描述,感受方位词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时的方便,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1的情境图)你们知道他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吗?(小明面向的是东)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他面向太阳,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课件出示:小明面向的方向是东,他背对的方向是( )。

  (强调: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东与西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东,背对的是西,反过来,当你面向西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东)

  课件出示:小明的右边是南,左边是( )。

  (强调:南和北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南与北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南,背对的是北,反过来,当你面向北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忆方向呢?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师: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感受到了什么?(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1的情境图,把下面的四句话填写完整。

  图书馆在校园的____面,体育馆在校园的____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____面,大门在校园的____面。

  2.感知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指一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吗?(学生用手指一指,并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面向东面,一起说儿歌,并指出方向。(学生边说儿歌,边指出方向)

  师:我们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请大家用手指一指,说一说。(学生先自由说,再指名说,其余学生根据他说的用手指出东、南、西、北)

  3.体验顺时针转动。

  (1)游戏:听口令。(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请全体同学起立,面向东面,向右转,面向南面,再向右转,面向西面,继续向右转,面向北面,接着向右转,又回到了东面。(正好转了一圈)

  (2)再次感知:按照刚才的顺序让学生再转一转,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东、南、西、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顺时针、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第十单元

  总复*

  教材分析:

  复*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目标:

  1、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成功的体验,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复*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计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5)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一、复*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

  1.P18第2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6)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8×0=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十七的第1题。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十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的:

  通过进一步的练*,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在练*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学具袋〔内装小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行四边形各四个〕长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数学游戏吧!(投影出示P54图)

  1、师讲明游戏规则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方厘米的图形,并涂色。

  ②描出所画图形的边框。

  ③相同时间内完成多种画法者为胜。

  2、学生独自活动、小组交流推选作品。

  3、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4、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积与周长的含义不同;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单元中,你还学会了面积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面积

  单位及进率

  应用

  计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知识?

  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P55实践活动的情境图。(小明家厨房装饰,如何选用地砖)。

  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动动脑,动动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

  (1)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课件出示)

  1、用两个边长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五、思维训练

  1、P55画一画的(1)题。

  (1)让学生先动手在课本上画一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身体验。

  (2)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角形和长方形能铺满长方形)

  (3)讨论: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铺满长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能铺满长方形?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动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设计一种图案使它铺满这个长方形吗?

  课下动手画,小组内选出作品贴在“数学一角”。大家评出咱班的小设计师,好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何感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

  1、练*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

  1、练*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兴趣。)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8)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菁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方式,提高学*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题意,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口算:

  3+0=

  0+7=

  8-0=

  6×0=

  0×9=

  0×3=

  师:我们已经学*了一个数加零、减零、乘零的计算方法,那么0除以一个数又会得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题。0÷5=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明确:因为0和5相乘得0,所以0÷5=0。

  (4)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5)想一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什么呢?

  小结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板书。

  2.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情境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例6第(1)个问题。

  ①你会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8÷2=

  ②组织学生试算,思考。在试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③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指名板演。

  ④全班反馈。师: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0)写在什么数位上?(十位上)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不可以)

  ⑤强调:商十位上的0不可以不写,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写,商就是14,结果不正确。

  ⑥讲解简便写法并板书。十位上的0÷2=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不必写清计算过程。

  (3)例6第(2)小题组织学生试算,并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强调: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要商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种书写方法。

  3.师:怎样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呢?

  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n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3题。读完题后,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练*五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例6:(1)208÷2=104(2)216÷2=108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重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n的规律,掌握了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对于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较容易理解,但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错在哪里?怎样避免这些错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在计算时每一步都要认真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汇总10篇(扩展9)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选【十】篇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7页的练*十八。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学生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教师辅导。

  5、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200070×8=560

  八、课后小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指一指。

  四、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二第1、2、3题。

  5、练*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 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_____年___月____日 星期( )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

  2、用餐

  3、买纪念品

  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 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_____年___月____日 星期( )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

  2、用餐

  3、买纪念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