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

首页 / 教案 / |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3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4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5

  活动目标:

  1、掌握折纸、剪纸的基本方法。

  2、发挥想象,尝试动手折小青蛙,剪小蝌蚪。

  3、体验粘贴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彩色折纸,蓝色硬卡纸,黑色海绵纸若干。

  2、美工剪。

  3、双面胶。

  经验准备:熟悉和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回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内容。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2、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副粘贴画,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欢乐场景吧。

  二、教师示范步骤。

  1、教师出示折纸小青蛙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按步骤师范折小青蛙。

  2、教师示范剪小蝌蚪和荷花的方法,重点讲解使用剪刀时的安全事项。

  3、教师示范讲解使用双面胶粘贴的正确方法。

  三、完整欣赏微课:粘贴画《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教师就重点内容再次讲解。

  四、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分发材料。

  2、幼儿动手制作,幼儿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

  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

  2、把作品展示在班级美工区。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通过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用粘贴画的形式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情景。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能够大胆动手,运用折纸、剪纸、粘贴的技巧进行制作,然后进行同伴间的相互欣赏!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折纸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环节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差。1、孩子们对于手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们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手、眼、脑的动作都很不协调。2、幼儿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动方面缺乏锻炼,对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强!二、缺乏自信原因:个别孩子在家也不用见剪刀,对于剪刀的运用都不怎么灵活,虽然在活动操作时,我会进行个别的一对一的辅导,但是仍有个别的孩子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手工活动逐渐缺少了兴趣和动力。通过这个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想做,敢做,会做并做得很好呢?进过思考我想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1、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简易性,难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现有水*。2、通过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辅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确用剪刀,如何正确用胶棒、双面胶等。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符合孩子现阶段水*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多操作。在课上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手工技巧知识传授和尝试。3、多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鼓励为主的方式。

  通过这次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教学的许多不足,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学*。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扩展1)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十)份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为画连环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

  3.师:如果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角色和内容一幅幅画出来,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教师出示一本连环画,让幼儿欣赏。

  小结: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制作连环画。

  a.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有几个情节。

  第一幅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结:第一幅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鱼妈妈。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鹅妈妈。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b.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c.装饰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装订。

  3.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制作。

  a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c装订成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成连环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这贴*幼儿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的制作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讨论热烈,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上还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如果每个幼儿能独立完成一本连环画制作会更好,孩子会更有成功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3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4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5

  活动目标:

  1、学*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范本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

  师:这是小朋友们*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

  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

  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

  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6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写有5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图一张、活动图片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各一张,小蝌蚪六张(大小颜色等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

  1、复*5的组成(出示背景图)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小蝌蚪,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帮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遇到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别根据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无蝴蝶结),列出5以内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确,才告诉它们该去哪找妈妈。

  鸭子1+4=54+1=5

  鱼5-1=45-4=1

  乌龟 2+3=5 3+2=5

  大白鹅 5-2=3 5-3=2

  3、“开火车”游戏

  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也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同坐上小火车,去农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

  幼儿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张火车票(5以内算式题卡),算出得数,坐上相应数字的“车厢”,排成4路纵队“开火车”。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7

  活动目标:

  1、掌握折纸、剪纸的基本方法。

  2、发挥想象,尝试动手折小青蛙,剪小蝌蚪。

  3、体验粘贴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彩色折纸,蓝色硬卡纸,黑色海绵纸若干。

  2、美工剪。

  3、双面胶。

  经验准备:熟悉和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回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内容。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2、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副粘贴画,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欢乐场景吧。

  二、教师示范步骤。

  1、教师出示折纸小青蛙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按步骤师范折小青蛙。

  2、教师示范剪小蝌蚪和荷花的方法,重点讲解使用剪刀时的安全事项。

  3、教师示范讲解使用双面胶粘贴的正确方法。

  三、完整欣赏微课:粘贴画《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教师就重点内容再次讲解。

  四、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分发材料。

  2、幼儿动手制作,幼儿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

  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

  2、把作品展示在班级美工区。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通过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用粘贴画的形式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情景。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能够大胆动手,运用折纸、剪纸、粘贴的技巧进行制作,然后进行同伴间的'相互欣赏!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折纸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环节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差。1、孩子们对于手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们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手、眼、脑的动作都很不协调。2、幼儿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动方面缺乏锻炼,对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强!二、缺乏自信原因:个别孩子在家也不用见剪刀,对于剪刀的运用都不怎么灵活,虽然在活动操作时,我会进行个别的一对一的辅导,但是仍有个别的孩子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手工活动逐渐缺少了兴趣和动力。通过这个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想做,敢做,会做并做得很好呢?进过思考我想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1、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简易性,难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现有水*。2、通过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辅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确用剪刀,如何正确用胶棒、双面胶等。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符合孩子现阶段水*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多操作。在课上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手工技巧知识传授和尝试。3、多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鼓励为主的方式。

  通过这次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教学的许多不足,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学*。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8

  活动目标:

  1、掌握折纸、剪纸的基本方法。

  2、发挥想象,尝试动手折小青蛙,剪小蝌蚪。

  3、体验粘贴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彩色折纸,蓝色硬卡纸,黑色海绵纸若干。

  2、美工剪。

  3、双面胶。

  经验准备:熟悉和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回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内容。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2、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副粘贴画,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欢乐场景吧。

  二、教师示范步骤。

  1、教师出示折纸小青蛙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按步骤师范折小青蛙。

  2、教师示范剪小蝌蚪和荷花的方法,重点讲解使用剪刀时的安全事项。

  3、教师示范讲解使用双面胶粘贴的正确方法。

  三、完整欣赏微课:粘贴画《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教师就重点内容再次讲解。

  四、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分发材料。

  2、幼儿动手制作,幼儿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

  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

  2、把作品展示在班级美工区。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通过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用粘贴画的形式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情景。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能够大胆动手,运用折纸、剪纸、粘贴的.技巧进行制作,然后进行同伴间的相互欣赏!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折纸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环节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差。1、孩子们对于手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们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手、眼、脑的动作都很不协调。2、幼儿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动方面缺乏锻炼,对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强!二、缺乏自信原因:个别孩子在家也不用见剪刀,对于剪刀的运用都不怎么灵活,虽然在活动操作时,我会进行个别的一对一的辅导,但是仍有个别的孩子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手工活动逐渐缺少了兴趣和动力。通过这个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想做,敢做,会做并做得很好呢?进过思考我想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1、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简易性,难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现有水*。2、通过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辅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确用剪刀,如何正确用胶棒、双面胶等。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符合孩子现阶段水*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多操作。在课上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手工技巧知识传授和尝试。3、多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鼓励为主的方式。

  通过这次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教学的许多不足,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学*。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9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10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扩展2)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五)份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用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能用物体的固有色绘画,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以谈话导入活动。

  我们已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要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下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幅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就能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征。

  请小朋友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幼儿议论、回答后,教师讲解:这里有玩具鸭、鱼、龟、鹅和青蛙,我们仔细看一看,鸭和鹅的区别是鸭的身体扁一点,鹅的颈子长一点,头上多一个冠。鱼的嘴尖,头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头上有腮和圆圆的眼睛,身上有鳞和鳍、乌龟身体扁扁的,四肢短短的,身后有个短短尖尖的尾巴,头能伸缩。青蛙有一对大眼睛,一张大嘴巴,头是尖尖的,和身体连在一起成一个整体,青蛙的前腿短,后腿长。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分成六幅画。每幅画的下角画上点,表示第几幅,看的时候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这六幅画应该怎么画呢?第一幅:青蛙妈妈生的卵变成了许多小蝌蚪,第二幅:小蝌蚪向鸭妈妈打听它们的妈妈在哪里,第三幅:小蝌蚪认大鱼做妈妈,第四幅:小蝌蚪认乌龟做妈妈,第五幅:小蝌蚪认大白鹅做妈妈,第六幅:小蝌蚪高兴地打到了青蛙妈妈。

  幼儿先观看,后在操作材料上作画,教师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鼓励幼儿大胆添画,表现动物形象,大胆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欣赏和讲述画面上的故事。请部分�y为大家讲一讲。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2

  一、活动目标: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实践中尝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合作经验。

  2.能积极、大方地参与游戏,生动形象地表现角色。

  3.体验共同表演,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熟悉故事,对蝌蚪的生长活动很感兴趣,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 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排练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2.回忆上次游戏出现的问题,师幼共同商讨解决。

  (1)昨天排练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当音乐开始的时候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们都能马上上来,可后面跟着的宝宝们没有马上出来,是什么原因呢?(不听音乐、注意力不集中)(2)今天排练的时候,宝宝们的动作一定要跟着妈妈。

  3.幼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

  (1)我们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2)今天我们表演的时候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表演结束后我们要选出6个最佳表演奖,每种小动物中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员。

  (3)什么样的表演可以评为最佳表演奖?

  4.幼儿体验游戏。

  师:小演员们都准备好了吗?演出就要开始了。请欣赏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进行表演。

  5.评价和小结。

  师:你们觉得今天的表演中,谁可以获得"最佳表演奖"?为什么?(从声音、动作、表情等进行评价)(2)刚才的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课堂很有趣。它主要是对话,是培养儿童语言发展的良好材料。重新思考由我自己设计的该活动类,尽管有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许多缺点。

  我认为此类课程的设计自然,流畅,生动。教学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风格。生动的视觉教具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首先,向老师询问孩子们,当他们回家而不见母亲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让孩子们知道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然后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不仅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使孩子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情,孩子们对小燕的各种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老师首先让孩子们了解小燕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讨论小樽游泳的逆转,如何改变小樽游泳的方向,突出本活动课的重点。巧妙地将语言发展,数字感知和探索结合起来。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3

  活动目标:

  1、掌握折纸、剪纸的基本方法。

  2、发挥想象,尝试动手折小青蛙,剪小蝌蚪。

  3、体验粘贴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彩色折纸,蓝色硬卡纸,黑色海绵纸若干。

  2、美工剪。

  3、双面胶。

  经验准备:熟悉和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回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内容。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2、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副粘贴画,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欢乐场景吧。

  二、教师示范步骤。

  1、教师出示折纸小青蛙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按步骤师范折小青蛙。

  2、教师示范剪小蝌蚪和荷花的方法,重点讲解使用剪刀时的安全事项。

  3、教师示范讲解使用双面胶粘贴的正确方法。

  三、完整欣赏微课:粘贴画《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教师就重点内容再次讲解。

  四、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分发材料。

  2、幼儿动手制作,幼儿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

  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

  2、把作品展示在班级美工区。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通过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用粘贴画的形式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情景。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能够大胆动手,运用折纸、剪纸、粘贴的技巧进行制作,然后进行同伴间的相互欣赏!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折纸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环节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差。

  1、孩子们对于手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们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手、眼、脑的动作都很不协调。

  2、幼儿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动方面缺乏锻炼,对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强!

  二、缺乏自信原因:个别孩子在家也不用见剪刀,对于剪刀的运用都不怎么灵活,虽然在活动操作时,我会进行个别的一对一的辅导,但是仍有个别的孩子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手工活动逐渐缺少了兴趣和动力。通过这个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想做,敢做,会做并做得很好呢?进过思考我想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

  1、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简易性,难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现有水*。

  2、通过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辅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确用剪刀,如何正确用胶棒、双面胶等。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符合孩子现阶段水*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多操作。在课上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手工技巧知识传授和尝试。3、多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鼓励为主的方式。

  通过这次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教学的许多不足,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学*。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能动作协调的进行完整游戏。

  2.按故事情节创编并自主分角色进行游戏,初步知道寻找空地方游,不能碰撞。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老师分角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幼儿玩过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2.材料准备:音乐《小蝌蚪找妈妈》、各种有特征的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教师:前几天我们学*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分别遇到了谁?小蝌蚪说了些什么?小动物分别说了些什么呢?(幼儿练*对话:你好,你好,你是我的妈妈吗?我不是,我不是,你的妈妈宽嘴巴……)

  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妈妈,心情怎样?小蝌蚪和妈妈会干什么?(跳舞)

  2.迁移已有游戏经验,随乐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各个小动物。

  教师:孩子们你们想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吗?那小鸭子会在池塘里干什么?(游泳、说说话)鱼妈妈、乌龟妈妈呢?下面一起跟着我到池塘边去玩一玩,好吗?

  (2)介绍各个场景,幼儿随乐玩游戏。

  评价:鸭妈妈你觉得表演的怎样?鸭妈妈呢?乌龟妈妈呢?(有些小动物跟小蝌蚪说话很响亮,而且也会听音乐,做的动作也特别好看)

  (3)交换角色,幼儿随乐玩游戏。

  教师:这次谁来做小蝌蚪,交换角色玩一玩,好吗?小蝌蚪,你们一起去到池塘里去找妈妈吧!(重点评价小蝌蚪游的空间)

  (4)幼儿自选角色随乐玩游戏。

  教师:谁想做小蝌蚪,谁想做XX妈妈、XX妈妈等小动物?你们一起来试试看。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并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多遍。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5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五)份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3

  活动目标:

  1、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1、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

  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

  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

  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4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他们长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5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扩展4)

——小蝌蚪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五份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写有5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图一张、活动图片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各一张,小蝌蚪六张(大小颜色等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

  1、复*5的组成(出示背景图)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小蝌蚪,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帮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遇到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别根据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无蝴蝶结),列出5以内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确,才告诉它们该去哪找妈妈。

  鸭子1+4=54+1=5

  鱼5-1=45-4=1

  乌龟 2+3=5 3+2=5

  大白鹅 5-2=3 5-3=2

  3、“开火车”游戏

  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也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同坐上小火车,去农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

  幼儿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张火车票(5以内算式题卡),算出得数,坐上相应数字的“车厢”,排成4路纵队“开火车”。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2、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1、在《郊游》乐曲的伴奏下进教室。

  2、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3、倾听教师范唱。

  4、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5、在歌曲的旋律下,尝试配唱歌曲,学唱歌曲。

  6、边唱歌,边玩游戏。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的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鱼网来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的游回家去了。”

  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活动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自主地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唱一唱歌曲《小蝌蚪》。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通过上台阶和下台阶来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三拍子,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绿色皱纹纸在地上布置成一个大的五线谱、电子琴、泡沫垫子一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在《Do Re Mi》的音乐中引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

  2、通过游戏《小动物走台阶》,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3、练声。

  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音阶吧!

  0 0 0 0|0 0 0 0| 1 2 3 4 | 5 6 7 1 | 1 7 6 5 | 4 3 2 1 ||

  小老鼠唱音阶 :吱

  小狗唱音阶 :汪

  4、学唱新歌《小蝌蚪音乐家》

  (1)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学*新歌的兴趣。

  (2)说歌词

  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啊?(小蝌蚪,小蝌蚪,细细尾巴,圆圆头。)

  你们是怎么游的啊?(上上下下水里游,)

  像在干什么?(跳跳水中芭蕾舞。)

  小尾巴怎么跳的啊?把水波变成了什么?(抖抖水波五线谱)我们小蝌蚪在五线谱上像什么?(好像一个一个的音符)。

  (3)范唱

  (4) 范唱第二遍,让幼儿自跟着音乐在音乐河里玩,并表现好音阶的部分。

  (5)学唱新歌

  (6)游戏,边游边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数学小蝌蚪找妈妈公开教案(精选五篇)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 妈》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 " 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 " 等文字按钮。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

  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活动目标:

  1、 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引导语:

  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

  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

  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

  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

  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

  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师:恩,我们看看谁最聪明,听好了:大脑袋,长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

  师:有同学说是小蝌蚪,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指向图片相应位置)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

  生:是

  师:那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

  生:青蛙

  师:(课件出示青蛙图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又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学生跟老师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复*生字

  师: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认读的几个生字,看一看这些字藏在新的词语里,我们还认不认识。

  (课件逐一出示词语“灰色”“欢迎”“追赶”“披着”“打鼓”“阿姨”“山顶”。)

  生:(认读字词)

  2、交流识字的方法

  师:打开课本151页,看34课,《小蝌蚪找妈妈》,昨天我们自己预*了这篇没有注音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谁能把自己的好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根据图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请教其他人;查课后生字表)

  3、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鉴,下面我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还没解决的生字,可以做上记号,等老师读的时候再认识它。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要注意喽!

  (教师配乐范读)

  三、朗读感悟

  1、结合图片,学*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谁有信心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来给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点名读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学试读,教师就语气、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适机点评指导)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如果同学们感悟不够充分,可以换另种方式提问,比如:“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呢?”)

  生:(个别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师:(结合同学的描述,用课件逐一出示图片及“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尾巴”等重点词句)

  2、结合游戏表演,学*第二、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帮助小蝌蚪的呢?我们接着学*第二自然段。

  (点名读第二自然段,可选2至3名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作出点评,如谁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形象,谁把鲤鱼阿姨的关切表现出来了)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

  生:(表演)

  师:(情景表演结束,教师点评。)

  师:小蝌蚪又遇到了谁?

  生:乌龟

  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

  3、学*第四自然段

  师: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范读)

  师:小蝌蚪这次遇到了谁?

  生:青蛙妈妈

  师:(出示青蛙图片)谁能说一说,青蛙有什么特征?

  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随着学生的介绍,用屏幕逐一出示重点词句)

  4、自主学*五、六自然段

  师:我们自己来读一读五、六两个自然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记下来一会我们集体来解答。

  生:(学生自读五、六两段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生:(学生互问互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谁知道一只青蛙每天大约能捕捉多少只害虫呢?

  生:(议论)

  师:老师提供三个数字,你们来判断一下,哪个数字更准确:7,70,700,正确的数字应该是多少呢?

  生:(选择)

  师:一只青蛙大约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虫,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里捕捉害虫的能手,那以后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

  生:保护青蛙、不伤害它们

  5、分角色朗读,巩固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教师从旁指导。

  四、拓展活动

  1、思考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

  师:我们刚才学*了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想不想听一听?

  生:想

  (教师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师:刚才我们学*了课文,又欣赏了歌曲,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

  (课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见了的图片。分别观察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

  生:完成练*“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没过多久,(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青蛙)”

  2、激发学生情感,学*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师:我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生:个别发言,陈述喜欢的理由

  师:相机点评指导


幼儿园大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五篇(扩展6)

——幼儿园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实用5份

  活动目标

  (1)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关爱小动物。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正确使用棉签画画

  难点: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画、幼儿每人一幅A4纸的池塘背景画、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蝌蚪的头饰、青蛙妈妈的头饰一个、棉签若干、黑色水粉颜料、调色盘若干、篮子和手纸若干、钢琴、鱼缸和几只小蝌蚪。

  (2)经验准备:幼儿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小蝌蚪

  (1)师:孩子们,今天李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猜个谜语“大脑袋,长尾巴,从头到尾黑黝黝,游来游去找妈妈。(打一小动物)。(谜底:小蝌蚪)

  幼:孩子们一起说的:“小蝌蚪”。

  (孩子们很喜欢猜谜语,他们喜欢这种文字游戏,感觉很神秘,*时在休息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经常猜谜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综合反应能力,开发智力,他们很开心这个时间段。在谜语导入过程中,我故意把语气放慢,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动作可以夸张可爱些,小班孩子们看的、听的很认真,加上以往的谜语游戏训练,孩子们应该都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小蝌蚪。用谜语导入,为了增加课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们的兴趣。)

  (2)师:那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幼:听过

  师:到最后小蝌蚪找到它们的妈妈了吗?

  幼:找到了。

  师:那谁是小蝌蚪的妈妈?

  幼:青蛙。

  (在课前经验准备的时候,有一部份孩子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没有听过,我就让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赏了这个动画片,也让家长在家给孩子讲了讲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前有对蝌蚪和青蛙的初步了解,不至于在上课时感到陌生。因为小班的上课时间是十五分钟,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就需要把故事的内容在课前准备好,起初本以为孩子们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没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没听过。应该组织家园联系,让家长每晚给孩子将一个睡前小故事,同时可以让孩子慢慢复述故事,从小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二、了解小蝌蚪身体特点

  (3)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李老师把谁请到我们小三班了?(从纸箱里面拿出鱼缸,里面有很多条小蝌蚪。)

  幼:孩子们兴奋的都站起来了,特别高兴,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几个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来看。

  师:我环绕每个桌子和座位,让孩子们仔细观看蝌蚪长什么样子。

  幼:有的说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说小蝌蚪长着圆圆的大脑袋、小蝌蚪后面有尾巴、小蝌蚪长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弯弯的等等。

  师:老师跟着孩子一起总结小蝌蚪有一个大大圆圆的脑袋,脑袋后面还长着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老师一边总结一边在黑板上用彩笔做示范,画出一个小蝌蚪,加深孩子对蝌蚪的印象。

  师:好了,孩子们,小蝌蚪累了,说要回去休息一下,我们一起小声的和他们说再见,不要吵到他们休息好吗?

  幼:孩子们逐渐小声的和小蝌蚪们不舍得说“再见”了。

  (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签画小蝌蚪

  师: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幼:水里面。

  师:好,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一个池塘,里面有几条小蝌蚪,看看还有什么?

  (出示一幅老师画好的池塘背景图)

  幼:有荷叶、有荷花、有小蝌蚪。

  师:小蝌蚪喜欢群体生活,但是池塘里面只有几只小蝌蚪,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其他同伴画出来,好不好?

  幼:好好

  师:但是今天我们不用笔,而是用它来画(出示棉签),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棉签

  师:*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棉签?

  幼:打针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师:不错,我们都会在打针前用棉签消毒皮肤,还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签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须爸爸妈妈在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否则自己掏耳朵会有危险的。

  但是今天李老师要用棉签来画小蝌蚪,怎么用棉签画画呢?首先,棉签你们看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把棉签蘸一下黑色颜料,看,棉签变成黑色的了,在池塘里画出小蝌蚪圆圆大大的黑脑袋,之后在后面画出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长尾巴,看,小蝌蚪游出来了,有的向右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上游,什么方向游的小蝌蚪都有。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

  幼:王浠滨,冯泳琪

  (当我在前面讲解怎样用棉签画小蝌蚪时,冯泳琪小朋友因为好奇,不自觉的走到前面来了,于是我说:“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就让王浠滨,冯泳琪来前面画一画。两个小朋友特别爱画,画完一个还想画。)

  师: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颜色,可以用篮子里面的手纸擦擦手,然后再放进篮子里面。如果小手很干净,就不用手纸擦了。还有如果画完一个蝌蚪后,棉签没了颜色,再到调色盘中蘸蘸颜料继续画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签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画完后把棉签一定要放进调色盘中,不能乱扔。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师:每位小朋友发纸、调色盘、篮子。

  (在上美术课前,一定要在课上把要求提好,在课前要预想很多问题可能发生,比如有的会用棉签掏耳朵,所以要告诉棉签不能随便使用会有危险的.、在孩子用棉签画画时,就会用完随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随意乱丢乱放,要放回到调色盘中、幼儿可能在用棉签画画时,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脸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这时就需要用到手纸,不要随意乱摸。要在行为和卫生*惯提出要求,养成好*惯。孩子们画的兴趣很浓,课堂纪律特别好,都在认真地用棉签画画,体验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带来的绘画乐趣,每个孩子画的都特别好。)

  活动展示:

  把孩子们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画的小蝌蚪,由于年龄小,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滨说的较完整:“这是蝌蚪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它们一起出去寻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后,我让孩子们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互相欣赏。)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妈妈好不好?

  幼:好,好。

  师: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蝌蚪的头饰,戴在头上,老师戴青蛙妈妈的头饰,把老师围在中间,一起唱跳《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由于教师空间比较狭窄,跳的比较拥挤,但是孩子们唱的跳的还是特别开心。)

  教学反思

  1、教师自我评价:

  ①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②缺点: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级面积比较小,加上课的尾声比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仓促了。

  2、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挺满意,预设的活动目标都完成了。就是课后怕时间紧张,歌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唱的太仓促了。

  3、课上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指画蝌蚪,体验不同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设计意图: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1、教幼儿练*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涞游去,

  活动身体。〔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自我评析: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惯。

  活动目标

  (1)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关爱小动物。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正确使用棉签画画

  难点:掌握用棉签画小蝌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画、幼儿每人一幅A4纸的池塘背景画、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蝌蚪的头饰、青蛙妈妈的头饰一个、棉签若干、黑色水粉颜料、调色盘若干、篮子和手纸若干、钢琴、鱼缸和几只小蝌蚪。

  (2)经验准备:幼儿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小蝌蚪

  (1)师:孩子们,今天李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猜个谜语“大脑袋,长尾巴,从头到尾黑黝黝,游来游去找妈妈。(打一小动物)。(谜底:小蝌蚪)

  幼:孩子们一起说的:“小蝌蚪”。

  (孩子们很喜欢猜谜语,他们喜欢这种文字游戏,感觉很神秘,*时在休息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经常猜谜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综合反应能力,开发智力,他们很开心这个时间段。在谜语导入过程中,我故意把语气放慢,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动作可以夸张可爱些,小班孩子们看的、听的很认真,加上以往的谜语游戏训练,孩子们应该都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小蝌蚪。用谜语导入,为了增加课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们的兴趣。)

  (2)师:那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幼:听过

  师:到最后小蝌蚪找到它们的妈妈了吗?

  幼:找到了。

  师:那谁是小蝌蚪的妈妈?

  幼:青蛙。

  (在课前经验准备的时候,有一部份孩子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没有听过,我就让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赏了这个动画片,也让家长在家给孩子讲了讲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前有对蝌蚪和青蛙的初步了解,不至于在上课时感到陌生。因为小班的上课时间是十五分钟,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就需要把故事的内容在课前准备好,起初本以为孩子们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没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没听过。应该组织家园联系,让家长每晚给孩子将一个睡前小故事,同时可以让孩子慢慢复述故事,从小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二、了解小蝌蚪身体特点

  (3)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李老师把谁请到我们小三班了?(从纸箱里面拿出鱼缸,里面有很多条小蝌蚪。)

  幼:孩子们兴奋的都站起来了,特别高兴,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几个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来看。

  师:我环绕每个桌子和座位,让孩子们仔细观看蝌蚪长什么样子。

  幼:有的说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说小蝌蚪长着圆圆的大脑袋、小蝌蚪后面有尾巴、小蝌蚪长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弯弯的等等。

  师:老师跟着孩子一起总结小蝌蚪有一个大大圆圆的脑袋,脑袋后面还长着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体是黑色的。老师一边总结一边在黑板上用彩笔做示范,画出一个小蝌蚪,加深孩子对蝌蚪的印象。

  师:好了,孩子们,小蝌蚪累了,说要回去休息一下,我们一起小声的和他们说再见,不要吵到他们休息好吗?

  幼:孩子们逐渐小声的和小蝌蚪们不舍得说“再见”了。

  (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签画小蝌蚪

  师: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幼:水里面。

  师:好,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一个池塘,里面有几条小蝌蚪,看看还有什么?

  (出示一幅老师画好的池塘背景图)

  幼:有荷叶、有荷花、有小蝌蚪。

  师:小蝌蚪喜欢群体生活,但是池塘里面只有几只小蝌蚪,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其他同伴画出来,好不好?

  幼:好好

  师:但是今天我们不用笔,而是用它来画(出示棉签),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棉签

  师:*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棉签?

  幼:打针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师:不错,我们都会在打针前用棉签消毒皮肤,还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签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须爸爸妈妈在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否则自己掏耳朵会有危险的。

  但是今天李老师要用棉签来画小蝌蚪,怎么用棉签画画呢?首先,棉签你们看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把棉签蘸一下黑色颜料,看,棉签变成黑色的了,在池塘里画出小蝌蚪圆圆大大的黑脑袋,之后在后面画出一条细细弯弯曲曲的长尾巴,看,小蝌蚪游出来了,有的向右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上游,什么方向游的小蝌蚪都有。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

  幼:王浠滨,冯泳琪

  (当我在前面讲解怎样用棉签画小蝌蚪时,冯泳琪小朋友因为好奇,不自觉的走到前面来了,于是我说:“谁想到前面来试一试?”就让王浠滨,冯泳琪来前面画一画。两个小朋友特别爱画,画完一个还想画。)

  师: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颜色,可以用篮子里面的手纸擦擦手,然后再放进篮子里面。如果小手很干净,就不用手纸擦了。还有如果画完一个蝌蚪后,棉签没了颜色,再到调色盘中蘸蘸颜料继续画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签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画完后把棉签一定要放进调色盘中,不能乱扔。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师:每位小朋友发纸、调色盘、篮子。

  (在上美术课前,一定要在课上把要求提好,在课前要预想很多问题可能发生,比如有的.会用棉签掏耳朵,所以要告诉棉签不能随便使用会有危险的、在孩子用棉签画画时,就会用完随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随意乱丢乱放,要放回到调色盘中、幼儿可能在用棉签画画时,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脸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这时就需要用到手纸,不要随意乱摸。要在行为和卫生*惯提出要求,养成好*惯。孩子们画的兴趣很浓,课堂纪律特别好,都在认真地用棉签画画,体验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带来的绘画乐趣,每个孩子画的都特别好。)

  活动展示:

  把孩子们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画的小蝌蚪,由于年龄小,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滨说的较完整:“这是蝌蚪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它们一起出去寻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后,我让孩子们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互相欣赏。)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