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立冬将至,寒意便迈着步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北中国的冬天即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想起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处寒冬的人们总是渴望春天早日来临。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确是面上含笑的,他们好像并不渴望春天早日来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著名写景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也许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把握

  1、走进作者

  学*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请看大屏幕,掌声请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简介,学生齐读)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30年,作者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从此在山东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2、听录音,说感知,解字词。

  就是这个对济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听配音朗读课文。(投影要求:注视画面、用心倾听、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济南的意境美。)

  听了录音,你心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活动,老师评价。)

  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济(jǐ)南伦敦(dūn)镶(xiāng)

  贮(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简析,展示才华

  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意境是相当的美,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思考题,请看投影,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投影展示)

  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学生合作讨论思考解决,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请同学们把思考所得告诉大家,展示你的才华。

  教师逐步疏导,简析文意并简明板书。

  特点:温晴。景物:山、水具体又写: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三、美文品读,展现风采

  过渡语:课文整体内容我们已经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们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请分组思考第二个问题:(投影展示)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你认为用得最准确的词语和最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启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有两个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声读,并动笔圈点批注。

  抽生回答,教师以图画为引导,分别展示2、3、4、5、自然段景致,引出其中精美词句,从修辞、写法、情趣等方面品读妙处。(安排一段配音朗诵表演)

  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写美

  过渡: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的确确很美,你想,为什么他笔下的景就这样的美,这样的惹人喜爱呢?如果文章单为写景而写景,会不会打动人,会不会感动我们?这景里面还有什么呀?(抽生回答)正因为这景里面融进了情,融进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这样的动人。这种写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个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写美:老舍笔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爱,我们三穗,我们家乡四季的景也不错呀。请你写一写或说一处我们三穗,我们家乡你认为最美的景致。

  五、小结课堂。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到处都蕴含着美,让我们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七年级(7)班的同学会有像老舍这样的大家驰骋在文坛的圈子里。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2

  《济南的冬天》能把我们引入一个奇妙的冬的世界里。在那里,有阳光,有温暖,有绿草物气息,有笑脸,有蓝天,有灿烂的晚晴……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预*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3

  【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学*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燕山雪花大如*”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

  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山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 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

  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温晴 温情

  山 雪霁初晴 秀丽

  水 空灵水晶 明净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配乐、配画)

  (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5

  一、定向(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二、导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目标。

  (二)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温晴。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可爱、暖和)(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

  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测(赏析)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

  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不足之处:

  1.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的时间太少。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主体的权利。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1)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5篇)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1

  一、导入: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三、初探文本

  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老舍对于济南的感情究竟怎样?这里补充一点老舍的创作背景:任教7年,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山东所作的散文。

  那老舍眼中第二故乡的冬有什么特点,其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速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北*、伦敦、热带与济南的对比,

  (1)北*的寒——济南的暖

  (2)伦敦的阴——济南的晴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总的特点是温晴。

  济南的冬天真的如此温晴吗,在百度百科“济南”词条中有对该地冬季气候的介绍,“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晴朗是真的,温暖倒不见得。文本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说明“温晴”是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主观体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我们先来看看“温晴”是通过什么写作对象来表现的,思考下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思想感情如何?(快速浏览)

  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明确:冬山、冬水。

  那这节课我们仔细学学作者是怎样写冬山和冬水的,本节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作者的感情”。

  (一)共同分析山景

  1、写山的时候,作者写了几种情况下的山?

  三种,分别是阳光朗照的山、薄雪覆盖的山、城外远山

  2、三种情况下的山,你认为写的最妙的是哪种山,说说自己的理解。(自读2、3、4段)

  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通过分析济南的地理位置突出“温晴”的特点。这里老舍抓住城、山、人来写阳光照耀下的山。老舍称济南为老城,对于这一老城,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晒着、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他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把老城勾勒成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表现出作者对老城的喜爱。另外,他把山比作小摇篮,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另外,这段中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通过老城、山、人们这三点的写作,我们看出阳光朗照下的山,是可爱的,蕴含的是脉脉深情。(城、山、人,三点)

  城外的远山:全段只有一句话,而且还是个比喻句,作者将城内城外、村庄、屋顶小雪连成一线,视为一体,构成了一张水墨画。它的色彩是古朴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比喻写出了济南的淡雅诗意、来自人间却又远离尘俗。另外文章2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

  薄雪覆盖的山: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小雪到底怎么妙。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薄雪覆盖的山,先写山的哪部分,再写哪部分,请快速找出来。

  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越发青黑——青黑怎么理解?(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轻盈感,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形态美,轻盈感。白花是什么?(雪)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

  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实际上是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4)山腰

  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写出雪的情态。

  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小结下:我们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层次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层次分明,薄雪覆盖下的山,色彩多样、雪态娇羞,

  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美,那水呢?(速读课文,小组讨论)

  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不但不结冰,(暖)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文章写了5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四、结语

  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山可爱而秀气,秀美又淡雅,水清亮如水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文中老舍以情写济南,以情绘冬日,文中的山水雪木,无一不动情,无一不含情。我们体会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真切的情思,感受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的温情,热爱与赞美。

  五、课后仿照文章的写法写《故乡的冬天》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3

  一、说课本

  1、课文所处的职位地方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位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当代闻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头写的一篇通过刻画济南冬天的优美景致来抒**感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摆设在第三单位,便是想让我们明白到天然风景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明白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寄义和作用,推测精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训练精读的技能,并作得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本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变更本身的奇特感觉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视察生存的极好典范。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密切、天然,形貌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风景形貌得过细入微,*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视察事物形貌事物的本领应是本文讲授的难点。

  别的,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力阅读,进一步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形貌风景,抒**感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气候,接着转到对冬天山川的形貌,文章用了三段笔墨写冬天的山景。末了写冬天的水色。全文摆设有序,脉络明白,衔接精密,推进天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生动贴切,景象融会,显得天然诚挚,富有熏染力。文章在形貌济南的冬景时,到处流暴露作者的称赞之情。在这些了解的底子上,我订定本文的讲授目标和讲授的重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举行的过细刻画,景象融会的表达对故国宝地济南的称赞之情。

  b、理清本文的条理布局。

  2)本领目标:

  a、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伎俩的本领。

  b、造就学生阐发、综合的本领。

  3)德育目标:

  造就学生对故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4、课本的重点、难点

  讲授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过细刻画的方法,通过读品领会作者对济南的称赞之情。让学生在重复的读的历程中,领会要旨。

  讲授难点则是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讲授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奇特的感觉,进一步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的情绪。末了,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恭敬学生本性,实验本性化讲授。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领会到“讲授历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运动,引导学生自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进步语文本领。”于是我凭据本课目标和内容,联合学生现实本领,应用种种讲授本领变更学生的自动性,用发明法、互助探究法举行讲授,让学生在团体感知的底子上,通过朗读去发明美、感知美、探究美。恭敬学生的本性,使他们在老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央议题颁发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换,相互开导,相互争议,引发他们自动去获取知识,造就康健情绪。

  2、读、写、说相联合讲授,进步学生团体本质。

  为了进步学生语文综合本领,联合课改精力,我在传授本课时,注意了修筑读的*台,建立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增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讲堂反馈的环境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讲堂氛围活泼,结果很好,这就刚强了我课改的刻意。

  分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以是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刚强的引入诵读法讲授,让学生在重复诵读中意会文章描景绘物的美,终极领会文章所蕴涵的富厚情绪。

  三、说学法

  由于学生是讲堂的主体,因此我遵照“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讲授思绪举行学法的引导,接纳了主体头脑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训练法。

  在引导历程中,先变更学生到场讲堂学*的积极性,然后凭据紧扣讲授的题目,使学生自主地发明、思索、阐发、讨论,从而办理题目,并在课文赏析后举行拓展牢固。使学生从感知到明白,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步了本领。

  四、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重要分为学生准备和老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老师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故意识的引导学生预*课文,办理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二)、讲授历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训练”举行讲授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便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隆冬凛凛”如许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致与众差别: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光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便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明白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接纳默读法,限定时间,要修业生不回读,全神防备的读,而且让学生带着题目对课文举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题目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标题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团体感知文本,开端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绪:让学生在读的历程中去发明,找出可以大概支持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本身的看法。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好那一句,为什么?

  设标题的:引导学生自动地品析重点语句,领会作者情感。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关键。

  解题思绪:让学生先读再说,乃至用多种情势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本身的感觉,读出词句的妙处。

  (3)利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符合。

  设标题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自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法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头脑给牢固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动的到场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绪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模仿文中你最喜好的句子或段落,联合前几天当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标题的:学*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抒发本身对故乡、对大天然的情感。

  写完后让学生交换,老师予以勉励,到达本课热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看法都予以肯定)

  4、反馈训练让学生讨论:标题能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标题的:让学生意会散文的特点、布局及抒**感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济南的冬天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山:阳光下——慈善景中有情热爱、称赞。

  小雪下——清秀。

  水:温暖、清澈、透明。

  远山——小水墨画。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4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

  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

  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

  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

  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

  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

  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

  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案 5

  教学目的:

  学*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

  (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

  1.板书*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作《家乡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2)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1

  在本课的预设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文章的语言之美。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导致这节课很不成功,对于如何赏析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同时也要重视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2

  2013年11月13日,梅花组在昆十二中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分别由我和兰丽老师上课。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三个片段:以温晴识温情、以温晴看温情、以温晴赏温情,引导学生在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同时,又去体会老舍先生内心蕴含的“温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因为上课之前已给先生发过学案,所以先是对写作背景、作家及字音进行预*检查;接着通过读课文,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景物、课文的段落层次划分、通过我们感受的冬天与老舍感受的冬天的不同,引出温情。然后对第一层进行教学——以温晴识温情,让先生思考: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接着讲第二层——以温晴看温情,让学生从2—5段中分别概括出画面并提炼出景物的特征,穿插第三段的写景顺序;最后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这个部分是重点,分别从“走进温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品味温情的语言“来让学生深刻感受老舍内心的温情。我觉得有亮点的地方就是在引导学生品析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时,通过大家共同的探究,大家依次找出了”守护摇篮的母亲、细致周到的护士、健美优雅的女郎、娇媚害羞的少女、俏美柔情的女子“,最后学生得出因为这些女性形象能体现出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教学设计的不足,内容量过大,导致上课不流畅,同时需要深度思考和解读的文本又展不开。师父对我的评价也是这样,面面俱到在这样的美文中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找对了点,由点到面来展开就可以了,她细致的指出对比手法和反衬手法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讲,因为学生都周到,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读美文、去赏美文,把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在以后的美文赏析中他们就能自己去赏析。

  我还要特别感谢李廷梅老师,她比我只大两岁,但是教学经验却比我丰富很多,她不仅帮我指出了问题所在,而且还特别耐心特别细致地告诉我怎么做。比如在我的导入和整体感知环节,其实内容很相似,我却很罗嗦的将两个部分重复说,她说:“这个地方完全可以这样导入,然后直接就着第一段就开讲,没有必要让学生再用词语概括自己感受的冬天和老舍笔下的冬天有什么不同,把这两个部分合二为一,既不重复,又节省了时间。“她还说:”这篇文章美就美在语言上,一定要让学生读,在导入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得出温晴特点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语言体现了温晴,这样由点到面,思路就清晰了,也不会拖堂。“

  当然李老师最后也对我进行了鼓励,真的很感谢她。同时,作为语文老师,我将这样美得散文上成像*题课一样,我也觉得很惭愧,我一定会吸取教训,多听公开课,认真备课,反复磨课,争取成为一个能自如驾驭课堂的语文老师。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3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由于之前学过散文,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

  优美散文的学*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4

  上完这节课后我得到了两点经验:

  一、小组如何合作

  现在我们的课堂座位的形式与传统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让小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做点探究,因而我把本学期的微型课题就确定为《“三环节、双点式”语文课堂有效小组合作的探究》。

  1、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组织人(一般是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人、确定展示人。这也是借鉴何炳章先生的做法。我把课文分成六个板块,即作者简介和生字生词、阳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评析济南的水、优美语句赏析,各小组承包一个板块进行预*、展示。

  2、合作时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公开课,老师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讨论,场面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合作应该建立在自主学*的基础上,然后才有合作。

  3、如何合作

  应该说,小组合作应该贯穿于整个三个环节,但我个人认为,预*环节尤其离不了小组合作。我在与预*是让每个小组各承包一个板块内容,先让学生自主预*,然后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预*最充分的同学作为组内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由专人加以记录,然后确立本组的展示人。从实际效果看比较理想,但过程需要耐心指导。

  二、展示环节如何不流于形式

  以前我们在展示环节,只是单纯的展示本组的预*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诉了全班同学,其他同学没有思考的过程,难以深入理解。因而,我让每组展示的时候应以问题引领,展示的同学尽量能够模仿老师上课的做法,带领大家学*。这样,展示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也喊了很长时间: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这就是要给他落到实处。

  事实证明,学生的老师当得还是像模像样的,葛艺勋同学就如何设计台词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还在跟冯老师说,汪贵旗同学展示的认真负责,唐逸、王雅娴、孙伟等同学的展示也可圈可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展示时争相质疑互动,小组展示不够充分的地方或难以回答质疑的地方,我给以了适时的“点拨”,如对于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这一特点如何贯穿全文始终的,学生难以找出规律,其实这牵涉到散文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给了学生以点拨,对于小组的展示,我和同学进行了恰当的“点评”。

  课后我跟他们说,你们的展示比我初当老师的时候还成功。

  一点不足:

  让每组承包一个板块,同学们大多致关注本组的板块内容,对其他足的内容较少关注,因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学*,上完后我在第二节课予以了纠正,规定以后预*,每个板块大家都要预*,在此基础上各组在进行承包预*、展示。这一点组内老师在评课时也给与了指出。

  总之,课改就需要我们不断动脑筋去探究,随时加以总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老舍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5

  刚刚结束了《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走出教室感觉格外轻松。这节课学生收获了许多,我也满载而归,有许多意外的所得和感悟。

  本节课备课时,我安排了预*的检查,讨论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抒发的情感、济南山水的特点,并理解“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原因。在课堂上,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十分热烈,而且效率也很高。当我为效率最高大的2组和4组加上2分以此奖励的时候,其他组都有些着急了。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开始进行班内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得不错,简单而过。当1组6号同学展示完课文的结构后,我为他出色的表现给小组加了2分。这次,孩子们的积极性完全展示出来了。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理解。我的话音刚落,章棪琨站起来了:“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所以它真得算个宝地。”“好,一语中的!”我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所以它真得算个宝地。”郝国兴接着说道。“不错,联系上文总结得好!”我大加赞叹。

  “济南的冬天是有日光的,所以是个宝地。”吉鑫洋迫不及待地说。“真棒!”

  ……

  孩子们兴趣越来越高涨,课堂也越来越活跃。“济南四面环山,是个宝地。我是从第二自然段中感受到的!”有道理!

  “济南的景色优美,小雪过后,城外的远山,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所以它是个宝地。”

  ……

  孩子们说得太棒了!他们的思维发散开了,头脑活跃起来了,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究其根源,我只是做了一个引领者,表扬了他们的积极,肯定了他们的想法。而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了出来,说出了心中所想。这也许就是赞美的魅力吧!

  啊,原来上课是如此快乐!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3)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 1

  一、课题:

  《济南的冬天》教案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课型:

  讲读课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2.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3.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4.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⑴朗读课文,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一下问题。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

  ⑵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⑶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⑴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①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②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③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烘托出来的?(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④找出这一段哪些动词用得比较好?(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⑤找出这一段哪些色彩词用得比较好?(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⑥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⑦说说你对全段朗读上的体会?(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6.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7.整体朗读第三语段,体味作者的写作语言。

  8.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通过这节课的学*,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感受。

  9.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2.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⑴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③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3.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请思考以下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5.对文章的把握:

  ⑴诵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⑵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

  的地理环境。)

  ⑶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⑷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⑸“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⑹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

  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

  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⑻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

  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

  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⑼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

  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⑽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

  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6.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⑴《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7.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8.板书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天气:温晴(对比)

  暖和舒适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温晴

  慈善

  山薄雪覆盖下得山:娇美秀丽(时间顺序)温晴

  (宝地)

  城外的远山:(小水墨画)素淡雅致

  “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水

  “清亮”:冬水清澈通透

  9.布置作业

  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春》,今天又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相信你一定也想写点什么。请你用500字左右写一篇描写校园或家乡秋色的文章,题目自拟。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的修辞方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学*重点]

  学会多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难点]

  如何多角度描绘景物。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查找济南及其山、水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正是初冬时节。一提到冬季,同学们也许马上会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靓丽,也许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更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在我国九百六十万*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也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温馨,欣赏它那秀气的山和澄绿的水吧!

  [由生活常识导入话题,运用优美的语言,并辅之以切合时令特点的。诗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检查预*

  1、作者介绍(让学生先介绍,最后屏幕显示老舍的有关情况,让一位学生朗读)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介绍济南(让学生介绍,互相补充之后,屏幕显示老师准备的有关介绍济南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请学生集体读一下)

  (1)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几幅阳光下及小雪后济南山水的图片。

  [通过检查预*,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自主学*的良好*惯]

  3、字词测评

  课前大家已预*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字词掌握的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髻澄清贮蓄水藻济南着落暖和真得镶

  (2)、解释词语

  响晴空灵奇迹响亮安适澄清水墨画慈善

  三、指导朗读

  1、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体味感情。(配乐朗诵)

  2、讨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1)学生前后左右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2)学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师归纳: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

  3、学生按这样的要求自选一段最喜欢的内容自告奋勇朗读,其他同学掌声鼓励。(配乐)

  4、放音乐,听名家师范朗读,学生体会读法。

  四、整体感悟。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充分感受了全文,现在请同学思考:

  1、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明确: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3、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回答

  归纳: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体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一)教师带领赏析第一部分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济南冬天是“温晴”的,分别提问:

  ①在哪里提出这个特点的?

  ②这部分是怎样写“温晴”这个特点的?

  ③具体说说是怎么对比的?

  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第一小节提出,通过对比的形式提出这个特点的。

  共用了三组对比,即

  a、北*冬天几乎天天刮风和济南冬天没有大风。

  b、伦敦冬天多雾和济南冬天响晴

  c、热带毒日和济南冬天的温晴

  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突出特点)

  2、延伸

  作者用伦敦、北*、热带三个地方和济南作对比,这和他的经历有关。老舍25岁前一直在故乡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伦敦生活了六年。在离英国土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的厉害,而一回国就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因而才会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格外深切。

  (二)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冬天的济南”的?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时数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投影仪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说说对每个地方冬天的感觉。(找一两位同学说一下)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写冬天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他的眼里,冬天是萧条的、冷清的、孤寂的。

  大家学过地理,济南的地理位置在哪?北中国

  你认为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特点?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到底是一种何番情致呢?就让我们在著名作家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老舍及其创作:

  (一)作者简介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让一两个同学讲一下对作者的认识,然后归纳重要的作者信息

  (二)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用一两句话简介各个作品的内容。

  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人力车夫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三、字词找出文中比较难读、难写的词语强调重点,在黑板上注音。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教师范读课文。

  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说一句话来概括出济南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可能回答: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等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掌握字词,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

  同桌,前后桌讨论,说明划分的理由并归纳段落大意。

  总分的写法。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2、思考: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济南冬天的"没有风声"、“响晴”、“温晴”

  再读第一段

  写“温晴”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五、你认为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老舍的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回答)

  再次吟咏体味第1语段。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什么用“响”。

  明确:“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

  上文中的描写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写得却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得却是“温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响晴的意思是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五、总结

  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那么老舍先生到底是如何具体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作分析。

  5、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课堂机动环节:为什么用“温晴”而不是“响晴”作为济南的特点呢?让我们来一起品味一下第二段。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试收集描写雪的诗词,体会其意境

  二课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明确: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水。

  课前回顾,读课文,重温第三自然段。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充满温情。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3、作者又是怎样描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朗读第五段,要求: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

  (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因为深切的领教过北*“寒冬”的淫威,领教过雾都伦敦的昏暗,当老舍先生置身于温暖,晴朗,如画般的济南冬天时又应当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 5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济南的冬天》把济南比作“山水如画”“蓝水晶”,这些比喻既优美又易于理解。结尾处又把济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似乎既不优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换个比喻?换什么比喻好呢?

  2.参观山水画展,联系课文描绘的图景,培养观察、欣赏能力。也可以自己选定一篇,抓住特点,寓情于景,发挥想像力,写一片断。组织学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画作欣赏的主题活动。

  3.开放探究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问题。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

  (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①“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4)①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②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教育因素,教学中亦存在可贵的美学教育价值。

  人们常将优秀的散文家誉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这样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将济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汇集为一体,让我们通过语言的启示,看到一幅济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画面,那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小水墨画”,真是让人感到妙不可言,从而使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美获得充分交流,使人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悦,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美学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美的呢?我认为作者始终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链条,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现;精心设计景物的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画面无论从意境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作者都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因此使《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散文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不难看出,作者能使《济南的冬天》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学观点贯穿于其中,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把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声、色、光、态,逐层深入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美的赞颂与讴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运用了这语言的启示性,唤起读者自觉地去认识,并认可这里的风景是美的,体会作者描绘抒发美的过程,感受到其中的美,这种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理解作者意图,把握作品中的美学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导学生潜心阅读此文,将是学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美学教育价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语言的启示性。生动的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审美。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从感知开始。通过课文的学*,来教会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善于从语言入手,通过视觉,感觉对文章中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产生了敏锐的感知,对文章中美的诸因素,能够直接地把握和领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课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学教育价值。

  (选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有删节,作者:朱丽芝)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略读

  大略地读,大概地读,又称作粗读。一般情况下,看新闻报道,看小说杂志都采用略读。略读的特点是阅读速度较快,全面了解不遗漏,但不做细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内容。

  关于跳读

  跳跃式的阅读。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看到,而是选取着读。跳读通常适用两种情况:一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看小说,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摆脱危险,是否实现了理想等;一种是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读时只关心有没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现,其他内容可以忽略过去。使用跳读法的人,阅读能力要强,能够沟通各种句式,联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读不同于精读的地方,在于阅读要求比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内容就行了。同时略读又不同于跳跃式的阅读、搜索式的阅读和有重点的阅读,略读是从头到尾不遗漏地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4)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6篇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由于之前学过散文,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

  优美散文的学*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

基本信息

课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重点:

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难点:

欣赏并学*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出示学*目标

三、简介作者并解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五、体味美

六、探究美

七、作业布置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 ,你喜欢哪个季节?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 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1、

2、

3、

4、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春夏秋冬的可能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引导。

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

学生默记

阅读注解①

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听读全文,同时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阅读第一段,找出特点及方法:“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

“温晴”

阅读感知,学生拟题

小山摇篮图

薄雪覆盖图

城外远山图

空灵水晶图

阅读寻找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并简述理由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动词的使用,如: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采用多角度(视、嗅、味、触)描写手法,恰当运用修辞在课堂练*本上写一段景物描写。

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学*本文是有一个总体方向

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可增强学生阅读使得目的性

师生互动,展开探究,感受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取题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字词

将写景特点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无风声 小山摇篮图

温          山 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          温

晴            水  空灵水晶图 绿

无毒日                 蓝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行为评价方案

1、看学生的学*状况,学生学*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方式。是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是否由个体学*到主动合作学*;是否由接受性学*变为探究性学*。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能力。

附:学生学*活动评价表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在这种学*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表现美的方法。

  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1、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2、因材施教,分层设题。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练。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几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3、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课堂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才能确保一节语文课的成功。

  《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总特点,把济南的山、水、城,人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的美好画卷。在第一课时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温晴”这一总特点,并对“济南的水”所构成的“空灵水晶图”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将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安排为对描写“济南的山”的“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山村卧雪图”进行赏析。

  一、 导入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复*导入的方式,针对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如: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为温晴,济南冬天的水的特点主要包括: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水藻真绿,终年贮蓄的绿——清澈透明;空灵的蓝水晶——清亮。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济南的山也美,水也美,那么究竟美在哪里,让同学们以“济南冬天美,美在——”这个句式来造个句子。

  同学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引用了课文中的原句,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济南冬天美,美在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的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济南冬天美,美在下雪后,山尖儿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发现,他们将山美水美的大部分句子都引用到了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刚好可以引入到下一个问题。

  二、 合作探究

  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放在这个环节上,整个环节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希望通过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对课文中所写的山的美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第3—5自然段,找一找其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开始进入默读阶段,我开始觉得课堂进入了一个沉闷期,因此迅速的提出让学生可以以前后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说说最喜欢哪个句子。但正是这一做法,导致学生们在对文本的阅读较为浅显的前提下,难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探究结果。不过,学生们的答案还算是比较全面。

  生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小山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生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山上的树木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

  生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露着,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写出了山的美丽。

  (在这里,学生未能发现本句中“穿”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在学生提到此句时,向学生介绍写作中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运用一种动态的景物来体现环境的静,它的特点是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谐,动静结合形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生4: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一句也是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

  在多个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基本上将这三个自然段中所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写作方式,乃至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囊括一空。在此环节的教学中不足的是,我把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基本上都在他们回答完成后,归纳概括复述了一遍,本意是希望通过老师的复述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程度,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环节中的赘余。

  三、 拓展提高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但是老舍在这篇文章中,把济南冬天的景物赋予了多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写水的自然段中,把长条的垂柳赋予了一个俏美柔情的女子的形象,那么在写山的过程中,同样有很多景物被赋予了人的形象。

  1、守护摇篮的母亲——抚慰人心的话语 温暖

  2、细致周到的护士——温柔的关照,安心

  3、优雅健美的女郎——明亮 喜悦 希望

  4、娇羞害羞的少女——纯情 温情 害羞

  那么,为什么作者写了这么多的女性形象?

  因为女性形象温暖、柔美、慈爱,更加符合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总特点。

  在这个问题中,有学生回答说,因为老舍在山东任教的七年中,把山东当做第二故乡,所以,他把济南的冬天景物比作母亲,也可以理解成为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这一回答成为本环节中的亮点内容,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这说明,我们作为教师,不应当低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而要更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能够做课堂的主人。

  四、 情感提升

  “温暖晴朗”这样的天气特征一般出现在春天,但是在济南的冬天中处处洋溢着春意,你能找到那些句子中蕴含着春意吗?

  1、“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把他们唤醒

  3、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找个影呢。

  明明是要写济南的冬天,作者为什么要写春天呢?(此处应让学生讨论)

  1、突出济南温暖晴朗的特点

  2、表达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怜爱

  3、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乐观、进取

  前两点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找出来,但是在第三点上,提问了几个同学都没有答出来,此时,我引用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时有的同学恍然大悟,立刻打出了乐观向上这一点。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课堂还给学生,还是要在教师恰当引导的基础上。

  五、 结构解析

  本身完成了以上的几个部分,这堂课对于济南冬天的“山美”的赏析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为了不给学生留下遗漏的知识点,我又在最后补充了两个问题,就是:“第4、5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顺序来进行写作?”“和朱自清的《春》相比,两篇写景的文章有何不同?”

  这两个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没有办法展开去讲,只能从表面上进行简单讲解,特别是对于与《春》相比这个问题,本身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在日后进行写景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与其在课堂上这样泛泛而论,倒不如专门拿出一节作文课的时间,给大家比较讲解,然后进行快速作文,更加有效果。并且这两个问题的出现,也打破了原本的课堂节奏。

  总结:

  除了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发现的问题,韩老师和史老师在评课的时候,也指出了我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本节课几乎都没有用到幻灯片,在大屏幕上一直展示着一张图片,但是这张图片的内容是否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值得商榷,容易误导学生;课后应当及时的布置学生进行写景小作文的练*,可以模仿刚刚学过的文章,写个二三百字的小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对于老师们针对我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我会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认真的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节题为《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上完课,心里总觉得遗憾,因为存在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将本节上成功与不足,总结一二。

  一、课件制作与展示

  自认为课前虽做了充分准备,在上课的过程中才发现,在听课文朗读的环节中,由于课件没打包,导致在展示时,无法播放,后来只好到文件包里单独播放,虽然是个小失误,还是说明了心不够细,技术不过硬。致使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凑,影响了教学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5)

——《济南的冬天》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

  (二)本文作者简介:

  1、本文的作者是谁?

  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

  (四)分析课文

  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

  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 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

  (2)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 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5) 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 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配乐、配画)

  (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 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4、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盛情。

  【教学设想】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

  二、简介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

  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 济南 得 着落 宽敞 贮蓄 澄清 暖和 髻 水藻 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

  响亮(很明亮)。

  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

  秀气(美丽而柔弱。)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四、分析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

  ──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

  ──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从上到下,如工笔画,描写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特别的娇柔秀气。“顶、镶、穿、露”动词准确生动。

  8、朗读,注意用较轻声和喜爱欣赏的语调读。

  五、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济南城山的特点

  二、分析

  1、朗读分析第4段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

  ──写出小山素淡雅致的特点,有如一幅小水墨画。“卧”写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2、济南冬天水的特点(“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可讲讲济南多地下热泉的特点)

  ──第一是暖,不但不结冰,不还冒着热气;二是绿,用绿萍、经水藻、柳影的绿烘托出水的绿,写出水的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三是活,十分清亮通透蓝汪汪,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3、作者感情?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4、小结写作特点:

  ⑴ 善用比喻和拟人,写出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⑵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⑶ 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既有简笔写意画,又有细腻的工笔画。

  ⑷ 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唤起读者体验,仿如身临其境。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

  满温情

  (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看护妇、镶银边、穿

  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

  学*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通过本文的学*,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6)

——《济南的冬天》教案菁选

《济南的冬天》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 课堂教学设计Ⅱ。

  2.继续学*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 课堂教学设计Ⅱ》。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

  布置预*: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认识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当地自己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寒风、冰雪覆盖且又很快融化、寒冷、萧杀、雪树、雪人、雪仗……

  2、导入: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过过冬,感受一下这座名城冬天的气息。

  (二)检查预*

  1、生字词

  济南(Jǐ)着落(zhuó)宽敞(chǎng)贮蓄(zhù)

  澄清(chéng)暖和(huó)髻(jì)水藻(zǎo)镶(xiāng)

  看护(kān)薄雪(báo)(多音字济、着、澄、看、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设若:假若。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2、作家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来写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无毒日的温暖的宝地。对比手法。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总写)

  2、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具体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浸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三)研读赏析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示例: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摇篮里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3、修辞品味: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比较分析:

  a.第3小节和第6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6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5、互动释疑: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可否换成“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四)拓展延伸

  1、体验反思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拓展延伸

  通过学*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小结

  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1、细读品味,积累精彩语句,学*本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应用。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预*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说课精要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教学后记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

  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课题: 济南的冬天(两课时)

  课型

  预*展示

  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景物描述方法;

  3.赏析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学*难点: 学*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环节:认定目标--学生自主预*--课上合作探究--分组展示(教师精讲、点拨)-- 梳理小结

  教具:网络支持的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春》,对写景抒情的文章有一定了解,明白分析写景文的方法,但是对于饱含深情的句子中的“情”分析不够透彻。另外,对于济南特殊的地理位 置不是特别了解,需要借助网络了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导学策略:

  导思 第二课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课文的遣词造句如何体现情感。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精读第三语段,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2、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能分析其在写景中的作用。

  3、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本文优美的语言特色。

  二、文本分析,合作探究

  1 请同学有感情地3朗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

  (学法指导 :可以分析描写顺序、修辞手法、写作角度等方面分析,可以回忆《春》的学*过程。不要忽略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拨:先总写“妙”。分写按空间顺序写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最后总写这些小山太秀气。

  学生回答修辞方法时教师预设追问:为什么比作“看护妇”?秀气是怎样写出来的?“给山们”句子中的“们”能否去掉?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学生分析,此环节要有朗读品味。

  2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是那么的温馨、可爱、美丽,那么阳光朗照下的山、城 外的远山和冒热气的水作者写得又怎样呢?我们来一起仔细品味。

  例如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这句话中“ 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写出了作者亲身的感受。

  例如2:“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 的美景,给读者以动态的生活实感。后文的“穿”则是拟人修辞,显得山、雪、草也是有情有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你也试着分析3个这样美点吧:

  教师预设:2段中学生可能分析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教师追问:a “设若------”这句话在文中作用? b句子里有许多儿化音,有何作用?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分析:4段“小村庄”“小水墨画”将小村庄,雪人格化,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村庄,雪的位置,营造了温暖、安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赞美、喜爱的心情。

  5段 学生可能谈到绿、暖、 清的特点,

  教师追问 a“不忍”可以去掉吗?强调水的多情。b“冒着点”中“点”多余么 为什么?强调温暖的感受。

  C结尾句 和标题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强调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想想作者是怎样让笔下的景物生动起来的,请同学们归纳写景方法。

  (学法指导:回忆《紫藤萝瀑布》、《春》的写景方法以及精 读第三段的收获归纳。)

  教师点拨:抓住景物特征;巧用修辞;有顺序;写色、态、光;写景中渗透着情感。

  拓展延伸,展示自我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何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说 明理由。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相同点:都是以散文形式来描写景色,两位作者都善于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该季节写的令读者身临其境,将景色写得十分美丽,十分迷人。

  达标测评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朦胧(méng) 伦敦(dūn) 旋律(xuán)

  B.水藻(zho) 贮蓄(zhù) 均匀(yún) 抚摩(fǔ)

  C.斑驳(bó) 镶嵌(xuāng) 着急(zhu ó) 温润(wēn)

  D.稀疏(sū) 澄清(chéng) 惊诧(chà) 玫瑰(guī)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 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

  第二课时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并欣赏了对比方式的开头。这样温馨的境界,作者怎样用笔墨来描写的呢?今天我们就细细品味这优美散文。

  二、认定目标2’

  三齐声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 的语句。5’

  四、学生思考交流三个任务。10’

  五、学生展示。20’

  六、梳理小结5’

  七、教师小结:2’

  老舍写得精彩,同学们展示得更精彩,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需要有魅力的语言,更需要作者用心去感受生活,老舍在济南的一段生活,是他一生的写作鼎盛时期,

  事业的收获让他更加对济南情有独钟,所以他爱济南的冬天,更爱济南,所以,课后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感受作者的情感。

  提示:可以从结构、观察点、语言、体裁等方面比较。

  教学反思:

  1.课上得很成功。

  2.预*很关键,预*的指导要具体。

  3.读很重要,“薄雪覆盖的小山”反复诵读。

  4.课堂评价还要多一些激励性语言。

  一、定向(教 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 爱之情。

  二、导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目标。

  (二) 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 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 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温晴。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可爱、暖和) (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

  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 检测(赏析)

  课文中 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 内容。

  五、拓展

  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 ,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 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 些问题, 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不足之处:

  1.课文是一 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 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的时间太少。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主体的权利。

  ●○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④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预*。

  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总写)

  具体写: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再写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探究: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讨论明确: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研读赏析

  ①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②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示例: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修辞品味: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比较分析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5、互动释疑

  进一步提问探讨,互动释疑,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教师准备: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1、体验反思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归纳五点: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2、拓展延伸

  通过学*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作业布置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介绍冬景。

  ③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教学目的:学*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

  (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

  1.板书*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作《家乡的冬天》。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学*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

  所写的小说《骆驼祥于》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

  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

  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一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北*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木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和薄雪等景色,“山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教学目标:

  1、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生动的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特征写景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悟济南的冬天“温晴”的优美意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2、熟读课文体会所写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学*“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学*了朱自清的《春》感受了春的美,从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

  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如何呢?板书《济南的冬天》

  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校长。1924年任英国伦敦大学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创作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等职。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二、介绍课文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1930年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是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系列散文《济南的马车》《济南伪洋车》〈济南的大葱》《济南的秋天》《齐大的校园》之一。《济南的冬天》发表在《齐大月刊》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三、学*生字词

  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四、学*课文

  1、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题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3、理清思路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可分为三部分。

  第1段:冬天的天气

  通过和北*、伦敦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2段:冬天的山水

  “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5段:冬天的水色

  写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句结束,简明有力含义丰富。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1)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2-4)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为三层)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写雪后的山景、写城外远山。

  (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质疑

  第一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⑴北*的寒—济南的暖

  北*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⑶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5、探究质疑: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6、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用词是准确。

  五、总结全课:

  文章开头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计练*一;2、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细心体会理解课文以情带声,读出美感。

  1、探究: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2、探究: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探究: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⑴拟人句,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4、探究: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5、探究:“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探究: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7、探究: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探究: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探究: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探究: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⒓探究: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二、写作特点:

  谋篇布局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比喻拟人生动贴切。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济南的冬天》是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依据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设计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整节课采用对话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运用。

  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

  3.仔细揣摩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

  4.学*文章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几幅照片,让学生欣赏。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照片,请仔细观赏。看完了告诉老师,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最想说句什么。

  从学生的多数回答中教师及时提取信息并适时导入课题。

  谈话:这些照片是昨天老师备课的时候在网上看到的,照片拍摄的是20xx年济南冬天的景象。在爱好摄影的人眼中济南的冬天是这样的,那么在著名作家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老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出示课题,请学生们齐读课题。

  二、交流作者情况

  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作家老舍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作者简介课件,以示重点和补充。

  三、谈话归纳学*要求

  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先结合自己*时的语文学*,谈谈应该怎样阅读一篇文章。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既然是“自读”,就要求自己“会学”并且“学会”。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学生可能会说要读会每一句话,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告诉学生做到了以上这些还只是“基本读懂”,要想“真正读懂”,还必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到会用”。“读出自己”就是让自己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理解,是欣赏,是联想,是想象。“读出问题”就是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去发现,去推敲,去质疑,去批判。“读到会用”就是把从文中学到的遣词造句的方法用到自己的说话和写作当中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大声读等。教师提醒学生用工具书查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说理解的话。教师问: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晴天时的小山像个小摇篮,整个老城是那么温暖安静;雪后的小山是那么秀气;城外远山又是那么淡雅;济南冬天的水不但不结冰,而且那么碧绿、澄清等等。

  总之,通过这样的环节和问题设计,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

  五、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展示朗读。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非常适合有感情的`朗读。此环节指名让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的加入其中以示范读。同时让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作出评价。

  2、思考朗读。学生在听完指名读、范读后,诵读的兴趣势必大增,这时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同时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从中收获了什么。

  此环节是最重要的对话、分享环节,“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核心思想贯穿其中。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进行相关引导。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教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引导着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和邻*点(李镇西语)。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在布局谋篇时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景物描写中流露真情实感;语言准确生动、自然朴实。在引导学生感悟、品析时,一定要注意根据课堂气氛与对话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内容和进度,要从学生可能杂乱无章的问题和回答中理出线索,筛选有价值的回答,因而使课堂对话或讨论收放自如,趋于高效。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感受,或者: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点值得欣赏借鉴?)

  六、三读课文,升华感情

  此次朗读实属余映潮先生的“演读”,所谓“演读”就是要有表情的读,声音也要传达出感情。学生在整体感知、品词析句后,再次整体回读,情感得到深化,领悟会更加深刻。

  谈话:听着同学们的侃侃而谈和美味朗读,我仿佛看到大家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了冬天的济南,欣赏和热爱着“济南的冬天”(双关语),让我们带着这种欣赏和热爱之情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吧。

  七、经典析读,仿写创造

  反复朗读、回味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景物的写作特色。用“最妙的是……”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八、作业超市

  教师谈话:学完了这课,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

  教师推荐:

  1、阅读老舍的《一点印象》。首推其中的《济南的秋天》。

  2、搜集一些关于如何写好景物的文章。读一读,试着写一篇写景散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春》的学*,学生对比喻、拟人、远*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工具

  PPT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在前面的学*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

  (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

  4、文章结构分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3)学生思考,课文的1、2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的,温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用对比,将济南的冬天与北*、伦敦、热带进行比较,写出济南的冬天无大风、无毒雾、无毒日的“温晴”特点。

  (4)学生思考,文章的3到6自然段通过描写济南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阳光照耀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水

  (5)学生思考,课文中作者将济南的冬天与北*、伦敦和热带地区进行比较,细致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水人文,字里行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

  5、齐读课文,尝试着读出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6、结语

  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不由我们随意的没有根据的瞎说。我们下一节课就在这一节课对课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由同学们来发现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请同学们课后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或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细细体味,进行分析,下一节课我们进行交流与分享。

  第二课时

  1、导入

  (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将济南的冬天与北*、伦敦、热带的冬天相比较,总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通过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绘将济南冬天的“温晴”传递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中,从而极好的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语言分析

  (1)学生组内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教师提醒:从修辞、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2)学生班内交流自己的分析成果。(学生每提到一处便先引导全班齐读,再进行分析,教师补充)

  重点语句采用“换”的方式分析,如下: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在蓝天下很暖和,只等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赋予人的动作,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几个句子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优美的意境。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将“一圈小山”比喻成小摇篮,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特点”,同时,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放”“说”把山赋予了人的动作和语言且拥有爱心,使这“一圈小山”变得亲切,同时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害羞”一词将薄雪拟人化,赋予雪人的情态,使得这个画面生动,具有情趣。

  ④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中照个影儿呢。(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长枝的垂柳倒映在水中。)

  一个“不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写得灵气多情;杨柳照影也将杨柳拟人化,使得整个画面美丽,充满生机。

  引导学生分别朗读每个句子的两种表述,体会修辞手法在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并且能够按照“点明修辞→具体说出修辞点→内容或结构分析→情感分析”的逻辑顺序进行自主的语言分析。

  3、结语

  这一堂课我们重点学*了如何品味并且如何用书面形式分析文章语言,课后大家选择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进行分析,强化课堂学*效果。

  第三课时

  1、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语言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形象生动的刻画了济南冬天的山水,表达了他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

  2、巩固、复*语言分析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让更多的学生掌握阅读语言分析的方法。

  3、学生思考,课文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可不可以将题目改为“冬天的济南”呢?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两个词组的中心语分别为“冬天”(气候、天气)和“济南”(地点)。所以,两个词组为题的文章所要求的文章内容是有差别的,前者重在写季节特点,后者则重在反应地方特色。课文中不论是开头的三组对比还是后面的山水描写都紧紧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的这一特点。所以,将题目改为“冬天的济南”会显得文不对题。

  4、学生思考,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充满的“温晴”,充满的美好,但很多游客慕名来到济南的时候却都大呼上当,这是为什么呢?

  (课外资料延伸:写作经历: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身居异国的他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孤寂生活,他于1929年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滞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才动身回到国内,应邀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这样漂泊的经历使得老舍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抑制不住强烈的喜爱之情写下了这篇《济南的冬天》。)

  学生通过对老舍这一段经历的了解,明白济南之于老舍是温暖,是故乡,而济南对于游客来说只是一个寻找欢乐的场所。两者身份的不同,导致了极大地感情差异。

  5、评讲课后作业,对课文知识进行强化与巩固。

  九、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相应内容

  、课后反思

  通过三个课时的教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其中语言分析中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课后心得: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语文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语文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 欣赏并学*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学重难点:

  欣赏并学*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学方法:

  赏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 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1 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2 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三、 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2 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五、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要求:

  1 划出文中涉及的自然景象,比较后得出结论:文中对哪三种景象着墨较多?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五、 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作必要板书。

  参考板书: 济南的冬天:暖、秀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

  水: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备注:说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也对)

  天气: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对比) 异地之冬:北*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 过渡语:许多时候,美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要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描述出来,让所有读到它的人都享受到美,是需要一点语言艺术的。下面就请你们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你欣赏的语言,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二、 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三、 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

  (参考意见:1 用词讲究 2 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3 虚实结合,联想丰富 4 直抒胸臆 5 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6 对比烘托 )

  四、 创设情境,仿作练*。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7)

——济南的冬天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 继续学*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继续学*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 山 水 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在这段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后读一读。自己先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读。要求:读出句子的美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

  (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

  (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

  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

  (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要求:在这些重要词语中做重音和停连处理,读出“温晴”。

  (2)学生找句子,做标记,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

  (3)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

  4.四读: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学生配乐齐读这段

  (四)迁移方法,读同类文章

  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的风景片段,体会重音和停连

  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读一读。

  2.写一写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空灵、澄清”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去品味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二、展示教学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济南、对 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三、老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上(xiāng)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高爽。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

  六、朗读第一段,组织小组讨论。

  1、济南冬天的特点什么?

  2、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点拨、明确: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七、朗读第二段,组织讨论。

  1、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什么?

  教师点拨、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1、城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2、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突出了济南小山的像一位慈善可爱的母亲一样,呵护济南的人们,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既然济南的冬天这样温晴 ,下不下雪?它的雪景如何?

  八、朗读第三、四段 ,组织讨论。

  1、写小山雪是按什么顺序写?划出表顺序的词语。

  教师点拨、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城外远山。按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表现了薄雪覆盖的小山的秀气雅致。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济 南的山景如此的秀美,如此的动 人,那么济南的水色如何呢?

  九、朗读第五段,组织讨论。

  1、文章用了哪些词语写济南的 水?表现了济南水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明确:绿萍、绿水藻、绿柳、照影。衬托水的清澈。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突出透明。表明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济南真是块宝地。抒发了作者对济 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十、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归纳:本文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写得精妙,在于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使句子生动形象,而拟人则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作者 的深厚感情无不通过这些手法加以体现。

  十一、布置作业。

  (略)

  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是进行学*的交流和完善。

  学*目标: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情况。

  学*重点: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难点: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课时:一课时

  学*手段:多媒体

  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

  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

  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

  五、试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

  普通话停顿

  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七、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所需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师:上节课我们划分了文章层次,明确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个词来赞誉济南,是哪个词呢?

  生:宝地

  师:既然说是宝地,都体现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师:济南真可算是处处是宝地,是美景。今天我们重点分析描写山的这几段。来看看这些美景是如何通过语言展现的。我们可以分析具体语言,来把握景物特点,体悟作者情感。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一段文字写了济南的老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老城带有生命的意味,写出了济南城安适、秀美的睡态,有着温暖、恬静、适宜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这段中,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某个词语、某句话,看看济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学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词语的一个方面)

  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师:摇篮的形态是怎样的?(边缘起伏舒缓,四面高一些,中间*坦舒适)摇篮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安全感、躺在里面很舒适、柔软、温暖。

  师:常常说,母亲把婴儿抱入摇篮里呵护照料,文章中说一圈小山把济南城放在摇篮里,那济南城能够感受到小山给予的什么呢?(若答不出来可再引导,小山像母亲一样,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爱、慈爱、慈善可亲。(板书)

  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小山形态秀美,不得不说是出奇的,是块难得的宝地。谁能够再找一句?

  生:“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书:修辞,拟人)

  师:哪个词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声地说,小山好像在和济南城低声细语。

  师:为什么要低声呢?大声说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还在“安适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扰,只是像哼唱摇篮曲一样“低声地说”。

  师:对,济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宁沉静、温暖舒适。同学们再想想,“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除了是对躺在摇篮里的济南城说的,还是对谁说的?

  生: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

  师:是这样的,那大家说,生活在这样的冬天里,人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热乎乎的、不着急、好像马上能到春天了。

  师:没错,在小山的摇篮里,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安适的,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潜藏着朦胧的春意,所以人们才会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作者这样写,也使得写景画面灵动起来了。

  师:如果只是阳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说明济南是个宝地?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写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

  生:最妙的。

  师:找的很准。雪,在冬天是最寻常可见的,作者却说最妙。文章中的哪处描写让你感觉到小雪的妙处呢?试分析(3分钟讨论)

  生:“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师:树间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的形态比成盘在头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贴切生动。

  师:小雪连树尖儿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树头发上戴着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树有意挑选这样一朵花似的,显出雪的什么特点呢?

  生:小雪、精巧、可爱、灵动。

  师:对,从色彩上来讲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苍翠了。

  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喜爱、惊叹。

  师: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还注意到了景物之间,色彩的相互映衬(板书:色彩映衬),济南的雪一点也没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衬托,矮松反而显得越发青黑了。

  师:来看看,接下来雪又呈现出哪些姿态和颜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写出了山脉上雪的白色、银色。

  师:雪霁晴峦,与什么交相辉映呢?

  生:与蓝天交相辉映。

  师:还有哪句?

  生:“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带水纹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拟人。

  师:为什么“穿”字可以判断出拟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动作,山和雪都不会真正地穿。

  师:说得对,把人的特征、动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这是一处拟人。那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又是什么呢?

  生:本体是一道儿白、一道儿黄,喻体是带水纹的花衣。

  师:本体中,白色无疑是雪的颜色,那暗黄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颜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盖着的白雪比成了带水纹的花衣。

  师:大家看过水纹的形状吗?为什么“看着看着”水纹会动呢?给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雪不厚,被风吹散了。

  生:因为雪会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显露出来了。

  师:没错,这些都是“动”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势是起伏不*的,各有凹凸,再联想一下水的波纹形状。(可简单画图)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带水纹的花衣。

  师:是这样的,作者由一处山雪看到另一处山雪,看着看着,随着视线的跳跃,整体上就成了带水纹的花衣,而且好像会掀动一样,看见山的肌肤。这样写,静态的写就好像动起来一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化静为动。(板书)

  师:静中有动,白雪覆盖下的山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这样写雪,就显得气韵生动。

  生:“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的色彩变化,像害羞一样。

  师:既然是拟人,拟作一个什么人更合适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容易害羞,脸红的颜色微微发粉。因为雪纯净无暇,小孩子的内心也单纯。

  师:少女脸颊绯红,好像害羞一样,面对雪这样一种姿态,作者会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喜爱,山雪非常可爱,情态可掬。

  师:咱们再一起看看,这一段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是什么呢?

  生:喜爱。

  师:作者的语气似乎有点祈求老天爷,就是下小雪吧。那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气,下大雪承受不住。

  师: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层雪,为山着想,为山考虑,这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担忧、怜惜。

  师:对,作者有幸在济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阳,细品山间小雪,作者对这块宝地是心存珍惜喜爱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

  生:欣喜、感激。

  师:带着欣喜感激之情,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一段,感受美丽的雪景。

  师:文章的第四段很简短,写到了济南城外村庄的景象,看一看哪个词语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画。这是一处比喻。

  师:水墨画里画了什么?

  生:山坡、村庄、雪。

  师:这几处景物有什么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黄色。

  师:请大家想象,一张水墨画,暗黄色的宣纸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黑色与白色泼墨点染在上面,这样的水墨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古朴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书)

  师:对,还不是一般的古朴淡雅,作者带着推测、商量的语气和读者亲切交谈,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视如珍宝,爱不释手。

  师:这一段里还有那个字眼吸引你?

  生:卧。

  师:卧这个动作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放松、安适、宁静、亲*自然。(不是横,不是重重的压,村庄和房顶没有抗拒雪)

  师:精准地用词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卧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的轻盈、村庄的安宁祥和。(板书:精准用词)

  师: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在欣赏完济南的山、雪、村庄之后,作者又把我们领到了水边。说一说这一段展现了哪些景物。

  生:绿萍、水藻、垂柳。

  师:作者写这几处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绿。

  师:作者极力描写绿萍、水藻的绿,为什么呢?

  生:好像在生长一样,绿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阳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对,这就是积蓄在水中的绿的精神,接下来又写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个影,说明水怎么样?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书)。

  师:和水藻的绿相比对呢?

  生:是色彩的映衬。

  师:映衬之后,大概是为了突出什么吧?

  生:写水藻和绿萍的绿,是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师:这是映衬的作用,写水中植物的绿,就是为了写水的清澈透亮。这里面还写出了水的一种特点,是什么?

  生:不忍得冻上。

  师:为什么不忍的冻呢?

  生:因为被那股绿的精神所感染了。

  师:有道理,还可以想想,为什么不忍得冻,这一句从修辞上来讲是什么?

  生:拟人。

  师:拟人的修辞,事物就会具备人的动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对水边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

  生:怜爱,水好像能和岸边的垂柳对话,让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变得活泼欢快,有生命力。

  师:蓝水晶怎么理解?追随作者的视线,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蓝水晶呢?

  生:天空。

  师:天空蓝汪汪的,蓝的发亮,像蓝水晶一样的天空有怎样的特点?

  生:空灵的、明净、纯净的。(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喜爱。

  师:蓝水晶也是很贵重的,视如珍宝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样,包着红屋顶、黄草色,包着济南城,那作者拥有这样一块蓝水晶,心晴是怎样的?

  生:珍爱、惊奇、赞赏。

  师:让我们怀着这些美好的情感朗读文章第五段。

  师:本文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里的气候,济南的山、雪、水,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精准的用词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衬来加以展现。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谁能够总结一下,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创设了这样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爱、热爱、赞赏、怜惜。(结合某处语句)

  板书:

  气候——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慈善

  宝地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动人

  城外远山——古朴淡雅

  水——澄清空灵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写作手法:色彩映衬、化静为动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④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预*。

  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总写)

  具体写: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再写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探究: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讨论明确: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研读赏析

  ①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②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示例: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修辞品味: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比较分析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5、互动释疑

  进一步提问探讨,互动释疑,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教师准备: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1、体验反思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归纳五点: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2、拓展延伸

  通过学*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作业布置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