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产生。

  1、谈话导入

  问:在三年级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一部分板书)

  问: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2、那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出示课件)

  ①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哪些能用整数表示?哪些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②小结:在测量时、计算时及物体的单价,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板书:小数产生)

  二、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 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米

  生2: 1分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 *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

  师: 米 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米 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一位小数。

  (板书: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师: 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生2: 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 *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 1厘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

  师: 米 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米 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板书: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师: 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生2: 1毫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 *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 1毫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0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0米。

  师: 米 是几毫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米 是几豪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三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师:分母是几的分数能写成四位小数?(1000)

  分母是几的分数能写成五位小数?( )

  师:依次类推(板书:......)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结合板书)这些都是同学们刚刚写出的分数和小数,不同的分数可以写成相对应的小数,例如:1/10可以写成;

  5/100可以写成; 12/1000可以写成。

  那么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种联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呢?

  师:下面分小组说一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

  组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组2: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

  组3: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组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比如说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小结:

  我们一起来看板书,刚刚你们已经说到了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这就是。(板书:小数的意义)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里面有( )个 里面有( )个

  生1:里面有( 3 )个

  生2:里面有( 8)个

  师:像、这样的一位小数都是由许多个 组成的,我们就说 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

  师:那么你们猜一猜,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 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师:那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生:(千分之一)

  师:那四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生:(万分之一)

  师:依次类推(板书:......)

  6、认识进率

  (结合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那里面有( )个

  里面有( )个 (课件出示)

  生:里面有( 10)个

  里面有( 10 )个

  师:为什么里面有( 10)个,里面有( 10 )个,同学们可以结合板书去思考?(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生:讨论

  生:汇报

  生1: 米 =1分米 米 = 1厘米 1分米= 10厘米

  所以里面有( 10 )个 ......

  师:里面有( 10)个,里面有( 10 )个 ,依次类推(板书:......)

  用一句话可以怎么概括?

  师:(课件出示)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结合板书)里面有( 10)个,里面有( 10 )个 ,那里面有( )个 ?

  生:里面有( )个 ?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生:......

  四、巩固练*。

  师:从上课开始到现在,我就发现同学们的推理能力特别强,那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去闯智慧关,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有)

  师:请看大屏幕,第一关(课件出示)

  1、填一填(书51页做一做)

  2、哪两只手套是一副?用线连一连。(书55页第2题)

  第二关

  3、在( )里可以填几

  ( )个是 里面有( )个

  里面有( )个和( )个组成的

  里面有( )个,有( )个,有( ), 个

  4、想一想

  1元4角2分=( )元 元=( )元( )角( )分

  35厘米=( )米=( )分米 米 =( )分米=( )厘米

  第三关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和小数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和小朋友合作得非常成功,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很多的收获,谁先来说一说?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

  复*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难点:

  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重点:

  数位顺序表

  复*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复*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弄清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似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似数。

  二、复*小数的意义

  1、做整理和复*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这些小数的意义。

  (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2)填空。

  0.1里面有( )个0.01。 10个0.001是( )。

  10个0.1是( )。 0.1里有( )个0.01。

  三、复*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 13.1 2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

  (3)、做整理和复*第2题。

  0.1 0.012 0.102 0.12 0.021

  (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做整理和复*第3题。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学生练*,指名回答。

  2、练*。

  (1)把1.8扩大100倍是( )。( )扩大1000倍是6.21。

  (2)把( )缩小100倍是0.021。( )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求小数的*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834 2.786 3.895

  (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 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00 7189600000

  学生在练*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

  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 209500

  (1)学生在练*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3)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4学生练*,集体订正。

  (5)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了。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了什么内容?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作业设计】

  1、0.45表示( )。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

  3、把67120986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保留一位小数是( )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

  4、在○里填“>”、“<”或“=”。

  16.36○16.63 0.36万○3600

  0.97○1.01 0.23亿○2100万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4

  一、再现旧知,回顾整理

  课件出示:请把下列各数分类。相信你一定很棒。

  0 7.523 6.8 69 101 1.25 384 0.001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7.523 6.8 1.25 0.001

  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小组交流,自我梳理。

  回想一下,你学过小数的哪些知识?与之相应的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并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整理知识时要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相互学*。

  三、全班交流,构建成网。

  1、班内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整理板书:

  整数 小数

  意义

  (0和自然数的统称…… )←----------→(表示一个数的…… )

  计数单位

  (……千、百、十、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读写法

  (从高位…… )←------------→(整数部分……)

  比较大小

  (先比较最高位……)←------------→(先比较整数部分……)

  运算定律

  (a+b=b+a…… )←------------→(a+b=b+a…… )

  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后来板书)教师小结。

  2、教师谈话:小数意义与整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①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

  2.85+1.08 2.7+1.85 21.09—4.89 13—8.87

  独立计算,班内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完成上面的板书)

  ②课件出示:先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然后独立计算,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12.25+36+7.75 13.05+12.38—4.05

  5.6—0.71—0.29 19.65—(3.98+6.65)

  四、练*应用,巩固提高。

  (一) 填空

  1、由7个0.1、3个0.001和5个1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一个数缩小100倍是0.8,这个数是( )

  3、将下列各数按顺序排列。

  ①0.58 0.85 0.085 0.058 0.8 0.805

  ( )<( )<( ) <( )<( )<( )

  ②0.91米 1.0米 10.1米 87厘米 0.69米 9分米

  ( )>( )> ( ) >( )>( )>( )

  4、把一个4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后是5.690,这个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0和4.6大小相等,精确度也相等。( )

  2、小数都比整数小。( )

  3、10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千分之一。( )

  4、0.9595保留三位小数是0.960。( )

  5、把0.96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了1000倍。( )

  (三)选一选。

  1、把48.5 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①1/10②1/100③1/1000

  2、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① 2430 ②2.043 ③2.430

  3、6.5时是6时( )分

  ① 5 ②50 ③30

  4、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 )

  ①只有0.29 ②没有 ③无数个

  5、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 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① 18.808 ②80.808 ③8.088

  (四)动脑思考。

  □0.□9,在□里填数,使其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②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

  ③使这个数最接*31,这个数是( )

  板书设计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7.523 6.8 1.25 0.001

  课后反思: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4、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理念:

  1、以学生的自主学*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环境。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表达对小数的理解。

  2、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成果,建立*等、民主、愉悦的学*氛围。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数的意义”是通过实际操作,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要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把一个正方形看作“1”,把“1”*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1;把“1”*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它的`一百分之一,也就是0.01。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在练*中通过在直线图上表示十进分数和小数的问题,进一步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作为学生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让学生拥有好的学*方法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这也是学生一直迫切需要掌握的。那么这节课在学*新知识的同时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方法的指导。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导入。

  在我们以前的学*当中,重点研究了整数。但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测量、计算等活动的时候往往经常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所以我们又进一步学*了分数。其实在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个学期我们将重点学*小数。

  二、介绍方法:

  怎样学好小数呢?要想学好它,就要讲究一定的学*方法,制定一个计划,按一定的步骤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今天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一种学*方法。(出示学*步骤)

  学*步骤:关于小数:

  1、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2、我还想知道什么?

  3、通过学*我又知道了什么?

  4、动动手,检测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展学*。

  三、思考、讨论:

  1、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小数点、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师:看来大家对小数的了解很有限,那么更有必要认真的学*小数了。

  2、还想知道什么?

  小数的起源、发展、计算、数位顺序、读写法、意义……

  师:要想了解小数的这些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小数的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小数的意义吧。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1)出示课件,把这个正方形*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取其中3份就是十分之三,用小数表示是0.3。

  把这个正方形*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2)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用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怎样的。

  4、师:像0.1、0.5、0.7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像0.01、0.19、0.08这样的小数是二位小数。

  5、想一想:1/1000、1/10000用小数怎样表示?23/1000、127/1000呢?它们分别是几位小数?观察黑板上的数据,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呢?

  6、看书P3,找一找你认为最重要的那句话,读一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7、看学*步骤3:通过学*我又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

  8、质疑(学生提问)

  五、学*步骤4:检测。

  1、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小数、分数。见P5、1

  2、分数小数的转化P5 2、3

  3、同伴相互出题。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1)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通用五篇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 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三、巧设练*,深化理解

  1、自主练*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学*情境。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

  学*内容:

  教材第70、71页例3、例4,及“做一做”。

  学*目标:

  1.我能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我能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学*重难点:

  认识带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根据独学部分的题目自学例3、例4。小组内讨论交流。

  (1)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化成整数的.依据是什么?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完成71页“做一做”。

  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内容及练*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4、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2、小组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

  指名汇报。约分和通分的根据是什么?

  约分要约到什么为止?什么是最简分数?通分一般用什么作公分母?

  二、练*与应用

  1、做第1题。

  下面的涂色部分可用哪些分数表示?还能说出其他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说说自己的想法。

  3、做第4题。

  可以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准备怎样找呢?学生完成约分,说说哪些分数相等?学生独立画点。

  5、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方法。

  6、第6题

  学生先独立练*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7、第7题

  练*后加强对比

  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 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1米,3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3米 ……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 04、0.01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 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 )元 ( )千克 ( )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 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会让我们的学*过程更清晰,学*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 ①

  0.09米=(90)毫米 ②

  0.9米=(900)毫米 ③

  9米=(9000)毫米 ④

  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

  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2、推导左移规律。

  (1)猜测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

  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 )

  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3)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

  (1)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

  (2)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

  (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

  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缩小十()、百()、千()……

  (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

  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

  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

  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

  质疑: 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0”补齐。

  三、巩固应用 内化新知

  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

  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

  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

  (设计意图:多层次练*,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惯)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3.15○2.87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2.8530809○0.8932○3.200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79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

  4独立完成练*十五第5,6,7,9题。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的整数”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在○里填>,<或=。

  (练*十五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2思考题。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3.15○2.87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0.31○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0.58○0.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4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xx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主题:《小数的意义》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探究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体会抽象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学*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抽象、推理等活动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通过自学,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通过数数的活动,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评价设计:

  1、通过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小数的意义,达成目标1。

  2、经历自学,数数等活动,独立探究,全班交流汇报,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达成目标2。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米尺、课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_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精选5篇)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引入: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时=()分

  1分= ()秒

  1*方米= ()*方分米

  1*方分米=()*方厘米

  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资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

  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二、新课学*

  1.名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糖果的质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说说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吗?

  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

  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方米、4吨50千克、5米6分米、20*方厘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厘米=()米

  引导学生观察:从这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还可以这么算,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80÷100=0.80。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练一练

  (2)教师出示1米45厘米=()米

  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你是怎样想的?

  首先把1米45厘米写成1.

  米,因为1米等于1米,所以1米再加45厘米就等于1.45米。还可以这么想,1米45厘米是145厘米,145÷100=1.45米。

  练一练:

  4千米180米=()千米

  7米6厘米=()米

  3.例2

  0.95米=()厘米

  可以怎样想?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想一想:1.32米=()厘米

  可以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三、巩固练*

  1.直接写出得数。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刚检查调查表时发现了许多错误,你能帮忙把错误改正过来吗?

  张佳佳:

  体重 3.85千克

  身高 14.3米

  早晨喝 0.005千克牛奶。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的学*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疑问?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练*十六第3~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二、指导练*

  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第9题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三、独立练*

  1练*十六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四、拓展练*

  练*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

  五、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通过直观、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清楚、明确地归纳小数的意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米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长、高

  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回忆、练*

  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例1第1个图)

  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

  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同理说一说。(后面两幅图)

  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2教学例2

  (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小数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②把一个正方体*均分成1000份。

  (第70页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2)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归纳:像0.7,0.45,0.025,0.25,0.107……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

  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0.1,0.01,0.001……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4

  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也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在学*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计量单位和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因此要求学生逐一扎实地学*。求一个数的*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容易混淆,需注意区别。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3.15○2.87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2.8530809○0.8932○3.200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79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

  4独立完成练*十五第5,6,7,9题。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的整数”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在○里填>,<或=。

  (练*十五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2思考题。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3.15○2.87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0.31○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0.58○0.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4)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2、学*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知

  1.指名板演。(用竖式计算)65×5=976×14=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口答。(出示投影片)

  (1)填空。

  (2)去掉下面各数的小数点后,分别扩大多少倍?

  (3)下面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485853450

  3.填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投影片)

  (二)运用迁移,学*新知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读题后,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板书:

  6.5+6.5+6.5+6.5+6.5

  2.理解法则。

  教师:我们学*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下面继续研究它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联系前面复*的知识,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试做。

  (1)怎样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2)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后,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想使积不变,应该怎么办?

  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学生的思考过程。

  答:买5米要用32.5元。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的方法,通过讨论、尝试,自己探索新知。

  (三)反馈调节,归纳方法

  1.反馈调节。

  (1)完成“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本上完成)14个9.76是多少?练*时,要注意行间巡视;订正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节。

  (2)计算。0.86×70.375×124(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本上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观察并讨论:例题和练*题每题的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积的小数位数和被乘数小数位数相同)

  (四)巩固练*,孕伏发展

  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0.8×43.5×719.6×12

  2.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4.3×80.72×63.726×80.54×7

  3.根据282×12=3384,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各式的积。28.2×12=2.82×12=0.282×12=

  4.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

  5.计算。0.45×1081.056×25(可分组进行)

  6.小明看到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钟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每秒传播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多远?(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解题前,要向学生说明看见的闪电是光,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每秒传播30万千米,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因此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可略去不记。订正:0.33×4=1.32(千米)

  7.课堂小结。小结前,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疑后,再总结。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会根据实际需要求积的*似数,会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并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计算小数乘法,小数乘法。

  (2)提高学生计算、估算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好*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复*辅垫

  1.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 18个2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课件1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一句话表示)

  二、 设疑引喻

  出示课件2

  板书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三、 指导探索

  1.出示图片

  2.组织讨论:

  (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13.5×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3.提问:小数乘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4.出示课件3 提示:为什么要把325缩小10倍呢?

  5.请学生看书学*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四、质疑小结

  1.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问:计算13.5×5时先算65×5,为什么算出的结果675还要缩小10倍呢?

  3.你对今天学*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答疑)

  五、反馈调节

  1.完成P4第1题 注意学生叙述意义时的不同说法

  2.完成第1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鼓励学生能勇敢地说一说自己错在哪儿?教师注意行间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节。

  3.完成第4页第2题。

  集体订正。

  提问:观察上面的*题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4.P4第4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根据149×23=3427填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个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和迁移类推的方法,学会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铺垫

  1.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2.课件4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1.理解意义

  (1)课件5,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提问:怎样求出 米花多少钱?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出示 13.5×0.5=

  单价×数量=

  提问: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13.5×0.5还是求几个13.5的和是多少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由学生互相说一说: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结: 提问:你认为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4)练*

  ①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

  3×0.7 8.5×0.4 7.2×0.86 18×0.23

  ②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2. 学*法则:

  引导讨论:理解了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①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②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学生分组讨论后试做,教师行间巡视,了解情况。并指名板演。

  (3)课件6演示。

  (4)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的混合计算进行练*,比一比谁练*得最好。(板书课题)

  2.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1.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2.完成练*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练*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2.完成练*十一第6题。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5)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_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 )元( )千克( )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过程中,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法学法: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6)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实用5篇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 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通过自主学*,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 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 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

  1、 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 综合练*

  完成练*纸2、3、4

  附练*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个比是否 成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灵活地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教 具:

  投影机等。

  教学过程:

  一、复*。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

  2、求出下面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提示课题,引入新课。

  1、引入:如果有两个比是相等的,那么这两个相等的比以叫做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2、引入新课。

  三、导演达标。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表格后回答:

  A、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B、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什么?

  C、这两次比的比值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板书: 80:2=200:5 或 =

  (2)引出比例的意义。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讨论:组成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组成比例的?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C、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D、做一做。(先练*,后讲评)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看书后回答:

  A、什么叫做比例的项?

  B、什么叫做比例的.外项、内项?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先让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再计算两个内项的积,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3、练*:判断下面的哪组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7:10

  四、巩固练*:第一、二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的方法。

  六、作业:第二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一第1、2、3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辨析理解

  1.完成练*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幻灯片、学*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三幅场景图。

  (1)图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这几幅图都与什么有关?

  (2)这三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吗?或者这样的?

  我们的**,不论大小,之所以形状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汇总五篇(扩展7)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数学教学设计汇总5篇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学**惯,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资料,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小结:刚才出现的这些数都是小数,它们表示什么意义,应该怎样正确地读和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起点是三年级时对一位小数的直观认识和刻画,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点。通过找身边的小数,引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激起进一步学*和探究的热情

  二、教学例1,初步感知

  师: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材料。

  1.出示例1三幅图。图上这些数都是小数,表示物品的价钱。会读吗?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这些物品,该怎样付钱呢?

  生1:0.3元就付3角。

  师:很好,你会把元转化成角来考虑。那0.05元和0.48元呢?

  生2:0.05元就是5分。

  生3:0.48元就是4角8分。

  帅:对,也可以说成48分。

  2.师:把3角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分数,是多少呢?

  生:3角=3/10元。(一元=10角,1角就是1/10元,3角里面有3个1/10,是3/10元)

  师:3角=3/10元,也可以写成0.3元,读作零点三元。(板书)

  师:5分、48分也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分数,你们会吗?同桌先讨论一下,再回答。

  生:5分=5/100元,48分=48/100元(1元=100分,每份是1/100元,5分有5个1/100,就是了5/100元;把1元*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100元,48分就是48/100元(板书:5分=5/100元48分=48/100元)

  师:5/100元还可以写成小数0.05元,读作零点零五;48/100元还可以写成小数0.48元,读作零点四八。(继续板书读写)

  小结:0.3、0.05、0.48都是小数,0.3的小数部分有位,是一位小数,0.05和0.48小数部分有两位,是两位小数,当然,还有三位小数、四位小数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阶段,利用0.3元该怎么付?学生把元转化成角,进而追问3角钱以元为单位用分数表示?得出0.3元=3角3/10元,即0.3=3/10。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为下面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得出分数之后,告诉学生3/10还可以写成像0.3这样的小数,再教给读法

  三、教学例2,揭示意义

  1.师:刚才从1元:100分,我们想到了用分做单位的数都表示1元的百分之几,都能写成小数,在其他情境中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瞧,(课件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我们截取了一部分。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等于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那么,(出示)4厘米、9厘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呢?

  学生尝试完成。

  师:请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4厘米=4/100米=0.04米

  9厘米=9/100米=0.09米

  师小结: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0.01、0.04和0.09都是两位小数。那前面对应的这排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师:对,他们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吗?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呢?

  2.我们继续观察刚才那把米尺,把他*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课件出示)1毫米是1米的1/1000,还可以写成0.001米。(板书1厘米=1/1000米=0.001米)那7毫米、15毫米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大家试试吧。

  板书:1毫米=1/1000面米=0.001米

  7毫米=7/1000米=0.007米

  9毫米=9/1000米=0.009米

  小结:请大家观察这一行分数和对应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3.总的观察:三位小数是由分母是1000的分数得到的,两位小数由分母是100的分数得到的,那位小数0.3呢?{是由分母是10的分数得到的)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呢?

  生: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屏搭上出示这句话)

  师:我们再从右往左看,0.3表示3/10,0.05表示5/100,0.48表示48/100,0.001表示1/1000,0.004表示4/1000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指着省略号):四位小数呢?(表示万分之几)

  设计意图:数学学*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教师抓住展示和交流这一时机,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达成了对小数意义的系统认识和理解

  四、练*拓展,巩固提升

  (一)说说做做这个练*分4个层次进行。

  师:上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你会用分数和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吗?

  7/1033/1009/1000

  选其中个小数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义。并通过上下对比观察,再次强化: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用小数米表示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2.师:阴影部分是0.7,淮能用小数表示出空白部分?它又表示什么意义?

  3.出示空白图形和0.9、0.07、0.52这三个分数,分别动手涂色表示出这三个小数。

  4.个人自由在空白图形上涂色,同桌互相考查,分别用小数表示出涂色和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在新课结束后,书上安排了练一练,教材的目的在于巩固小数的意义,但如果这样,题目的价值就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练一练进行适当处理,使书上分散的练*融为一个整体,由浅入深地对一道*题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应用,使题目增值。第一层次是对教材目标的基本达成;第二层次是对*题的进一步开发,渗透辩证统一思想;第三层次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第四个层次由个体智慧到合作交流,对*题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升华:,采用了让学生画小数这种直观的操作活动,伴随着学生画前的思考和画后的交流,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也就从画出来想出来说出来,逐渐明了

  (二)快速抢答。练一练1、2和书上练*第4题。

  (三)我说你写。老帅报几个小数,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下来。

  0.0080.80.80

  问座位互相检查一下,写的对不对?

  (此时有同学争论:0.8和0.80,是不是老师重复报了个?)

  师(故意):大家争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1:我认为0.8和0.80一样大,所以是重复写了;

  师:0.8表示什么:意义?0.80又表示什么意义?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是把1*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份,00.8表示一百分之八十,是把1*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0份。

  师指出:0.80很特别,末尾是0,虽然末尾是0,但它表示两位小数,这个。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以后再学*。(为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打下伏笔)

  (四)纠错能手。家文具店里的商品标价不太规范,请你帮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小刀3角擦皮8分直尺5角9分

  (五)开放题:把6毫米用小数表示出来,你有几种方法?

  (六)出示姚明照片:认识吗?准来介绍介绍他?他的身高是多少?

  生:2米26。(板书2米26)

  师:2米26是口头话,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应该说成多少米?(2.26米)你的身高是多少米?猜猜老师的身高。(1.63米)这些数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还有点不同(整数部分不是0)。关于这些小数的知识,我们以后继续学*。

  设计意图:在拓展提升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所学的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注意细节的处理,0.8和0.08的比较,6毫米的三种表示方法,以及姚明身高2.26米的表述,既引导学生归纳出数学知识,又为后续学*打下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搬新家了,家里需要一张新书桌,妈妈让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选,但是要记录下所选书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务后,小明邀请好朋友晓红一起来到商店。我们看一看他们所选的书桌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

  (评析:开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①从长5分米,宽4分米这两个信息中你们了解到什么?

  ②xx的要求是用“米”作单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想一想。

  ③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是把1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分数5/10米表示。

  (评析: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信息,学*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又巧妙实现了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移。)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的长度,是把1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5/10米表示。

  除了用5/10米表示以外,还可以用0.5米来表示。

  请学生仔细看,0.5米是怎样写的?读作:零点五

  ④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课件演示同上)

  ⑤7分米呢?学生回答后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⑥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

  1/10米3/10米7/10米9/10米

  0.1米0.3米0.7米0.9米

  仔细观察:你发现分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什么?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⑦动手操作: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2/10,再用小数表示出来。

  再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0.6。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际。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小结: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课件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

  (评析:教师适时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小明和晓红选完书桌后又在商店里转了转,看到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你们能用小数表示出圆珠笔和笔记本各是多少元吗?

  ①学生自主探究,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②学生汇报,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1元2角还可以写成1.2元读作:一点二

  3元5角还可以写成3.5元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搬新家了,家里需要一张新书桌,妈妈让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选,但是要记录下所选书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务后,小明邀请好朋友晓红一起来到商店。我们看一看他们所选的书桌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

  (评析:开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①从长5分米,宽4分米这两个信息中你们了解到什么?

  ②xx的要求是用“米”作单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想一想。

  ③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是把1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分数5/10米表示。

  (评析: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信息,学*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又巧妙实现了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移。)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指出:5分米的.长度,是把1米*均分成10份,5分米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5/10米表示。

  除了用5/10米表示以外,还可以用0.5米来表示。

  请学生仔细看,0.5米是怎样写的?读作:零点五

  ④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课件演示同上)

  ⑤7分米呢?学生回答后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⑥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

  1/10米3/10米7/10米9/10米

  0.1米0.3米0.7米0.9米

  仔细观察:你发现分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什么?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⑦动手操作: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2/10,再用小数表示出来。

  再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0.6。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际。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小结: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课件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

  (评析:教师适时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小明和晓红选完书桌后又在商店里转了转,看到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你们能用小数表示出圆珠笔和笔记本各是多少元吗?

  ①学生自主探究,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②学生汇报,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1元2角还可以写成1.2元读作:一点二

  3元5角还可以写成3.5元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使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能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这样的一些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有关小数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回顾旧知,铺垫新知

  1、(1)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小数,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的?

  (2)这些商品的价格你想了解一下吗?注意小数部分的读法,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个位上的数。

  你能用角或分做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吗?

  2.旧知铺垫

  以“元”为单位,3角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元?你是怎么想的?

  (1元是10角,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3角是1元的十分之三,所以3角就是十分之三元。)

  用小数表示就是0.3元。

  3.初步认识两位小数。

  (1)5分和48分都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如果以“元”为单位,1分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1元=100分,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就是1/100元,也就是0.01元。)

  (2)5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元呢?48分呢?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4)5分是( )元,你是怎么想的?(把1元*均分成100份,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5分就是1元的百分之五。)

  百分之五元可以写成小数0.05元。

  (5)48分是( )元,你是怎么想的?(把1元*均分成100份,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48分就是1元的百分之四十八。)

  百分之四十八元可以写成小数0.48元。

  三、探究新知

  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你是怎么想的?

  2.进一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下面,我们请尺子来帮助我们认识小数。

  (1)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你是怎么想的?

  (2)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3)把4厘米和12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4)观察一下,这二个小数都是把1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0.01米,表示其中的4份就是多少米?表示其中的12份呢?你是怎么想的?

  3.自主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

  (1)拿出你的尺子,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教师拿出一把米尺),我这里有一把米尺,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毫米?1毫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

  (3)0.001米小数点和1之间为什么要多写二个0?(因为1毫米是1米的千分之1,少二个0,就是十分之一了。)

  (4)这几个小数跟前面的不太一样,你们能读准吗?学生齐读三位小数。

  (5)观察一下,这三个小数都是把1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0.001米,表示其中的40份就是多少米?表示其中的105份呢?你还能想到什么?

  4.

  总结归纳小数的意义。

  (1)看黑板,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哪些是三位小数?

  (2)从分数往小数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从小数往分数看,一位小数可以表示怎样的分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

  谁能连起来说说。

  总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你还能想到什么?能说得完吗?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巩固拓深认知

  1.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汇报。

  (提示:7角3分可以看作多少分,这样改写就比较容易了。)

  2.数形结合(练一练)。

  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图,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第一个图是把什么看做整数“1”?将这个整数“1”*均分成了多少份?第二个图呢?第三个图呢?

  学生自己填,再汇报。说说每题你是怎么想的?

  观察这些图形,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和小数?

  判断这些小数各是几位小数?为什么?(小数部分有几位就是几位小数。)

  3.练*四1

  我们把整数“1”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你能根据要求涂色,并填出相应的小数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和分数的联系,会正确读写小数。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感和观察、比较、抽象的能力,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