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

首页 / 教案 / |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1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积累与运用(六)。

  教学目标

  1碧寤嵩诓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2被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

  3碧寤“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作。

  4崩钟谟肴私涣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

  5蹦芫咛濉⑸动、清楚地写一件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事。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自制一个心形纸板,在上面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课时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毙『诎宄鍪救个句子,让学生自读,画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词语。(徜佯、漫步、流连)

  2毖生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蓖ü理解,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避免表达的重复,使语言丰富、生动、吸引人)

  4毙幔涸谛醋魇保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语海拾贝

  1毖生自读名言。

  2比班交流,教师范读,直到读准字音。

  3贝诱庑┟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与同桌说说。

  4比班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解惑。

  5毖生背诵名言。

  三、互动*台

  1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炼曰埃可自由读,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对读),读通顺。

  2笔ι对读。

  3彼邓的愦又卸炼了什么?

  (1)什么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2)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把人们的某种思想情绪寄寓在某种事物上,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让人回味)

  (3)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胡杨赞》)

  (4)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质?

  4弊饕担菏宰庞孟笳鞯氖址ㄐ匆黄*作。

  四、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融洽、理解,也有委屈、摩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内心烦恼痛苦时,特别想与人聊聊;当遇到愉快高兴的事时,也愿与人分享与交流。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共渡难关。

  (二)营造氛围,诉说心里话。

  1比醚生拿出课前做好的写了自己心里话的心形纸板。小组内交流,然后把它贴在教室的任何地方。

  2蹦阕急付运说自己的心里话,你觉得在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态度诚恳、语气*和、表达清楚有序)

  那么听的同学又应该做到些什么呢?(认真倾听,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3敝该说一说。

  4笔ι点评。

  5毖生自由向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巡视,相机点评。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难过的、委屈的,或者开心的经历。同学们,当我们有心事的时候,一定要敞开心扉,向你最信任的人尽情地倾诉,那样,你一定会觉得心情畅快。

  五、*作百花园

  (一)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能干的一方面,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一起来夸夸你的能干。(分小组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理,说得具体。)

  (二)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1被匾湟幌履阍谧瞿募事情上最能体现出你的能干,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学会了某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在这件事情中,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是怎样克服的。特别是最能体现自己能干的方面要具体生动地说说。

  2狈肿榛ハ嗨担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趣,说得具体。教师及时点评,尤其要表扬能运用富有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

  (为帮助学生克服选材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成功的,都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论能不能作为*作材料使用。)

  3碧致垡幌略跹开头,怎样结尾,表达的顺序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等。

  (三)体验范文,自由*作。

  1敝傅佳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表现自己能干的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

  2弊灾髂馓猓打开*作思路。根据自己选定的*作思路,尝试个性化拟题。例:《我第一次》《我真能干》《成功的喜悦》……

  3苯涣髯阅獾奶饽浚欣赏及点评。

  (四)自主*作,表达真情实感。

  挑选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交流评价,评议修改。

  1弊孕醒≡窕锇榻行修改,找出*作中值得学*的文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蓖萍鱿白魅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点评。找出亮点,评价激励。使学生明白别人*作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作。

  (六)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毖生自由默读课文。

  2彼邓刀涛闹饕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倍涛氖裁吹胤阶钊媚愀卸?勾画下来,自读自悟,并写出你的感受。

  4比班交流,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2

  教学目标

  1碧寤崦昂诺挠梅ǎ

  2崩斫庥牖累成语;

  3倍炼故事,体会寓意;

  4蓖ü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币孕T盎疃为话题,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6弊灾髟亩炼涛摹睹览龅暮蝶谷》,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1.用小黑板写几句含有冒号的句子。

  2.准备宣传所需的标语或其他材料。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冒号的用法

  1毖生自己读句子,看看对冒号有什么新认识。

  2苯淌θ醚生自由地说说冒号的用法。

  3毖生再读几个句子,想想这几个句子中冒号表示的是什么作用。

  4弊芙幔好昂挪坏可以用来表示人说话,还可以用来提示下文和用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5苯淌Τ鍪咀约鹤急傅木渥樱让学生判断是表达的什么意思。

  二、语海拾贝

  1弊远脸捎铮认准字音,在读的时候想想是什么意思。

  2彼邓底约豪斫獾某捎铩

  3彼邓底约翰欢的成语,请求老师或别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笔於粒记忆。注意字的正确书写。

  5狈肿槎喽良副椤

  三、读懂故事的寓意

  1毖生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鼻胙生复述故事。

  3彼邓刀亮斯适潞蟮母惺堋

  4币导学生理解“半途而废”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情。

  四、指导综合活动(口语交际)

  1钡厍蛑识知多少。让学生尽情地说说自己对地球的了解。从而体会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2彼邓等死喽缘厍蚧肪潮;さ貌缓玫男形。

  3蔽颐怯Ω迷跹保护地球。

  4比绻我们要进行一次宣传,宣传保护地球,你准备做哪些准备。可以准备宣传标语、口号,可以准备宣传的传单、小旗子,甚至可以编排一些小节目。考虑好宣传活动的时间、人员安排。

  5苯行宣传。

  6弊芙峄疃后的感受、经验。

  五、*作练*指导

  1币导语:校园是我们长智慧的地方,也是我们快乐的天堂。老师、同学在一起,开展过很多有趣的活动。你还记得吗?讲给大家听听吧。

  2毖生讲述校园活动。教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比梦颐悄闷鸨世矗记下这些有趣的活动。然后再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

  4苯淌≡褚涣狡学生*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六、阅读《美丽的蝴蝶谷》

  1弊约憾炼涛摹R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备惺芎蝶谷的美丽:蝴蝶多,蝴蝶色彩的丰富,蝴蝶飞行时动作的优美等。

  3绷煳颉睹览龅暮蝶谷》语言的优美。排比句、比喻句的运用,使美丽的蝴蝶谷更加美丽。

  4笔於炼涛模朗诵短文,达到能够背诵。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3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在哪里见过。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中的关联词语。

  3.看学*伙伴说的话,自己体会一下这些句子的假设关系。

  4.在课文中再找一找,还有没有表示假设关系的其他关联词语。

  5.把表示假设关系的词语抄写下来。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中1~2个关联词语造句。

  二、语海拾贝

  1.读这些词语。

  2.选自己喜欢的背一背。

  3.不理解的可以查一查工具书。

  4.选自己感兴趣的练*说说话。

  三、互动*台

  1.自己读一读学生们的对话。

  2.勾出文章中关于说明文方法的语句。

  3.在本单元说明文中找出使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的地方。

  4.读郝思的话,再读一读课文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读于蓝的话,再读一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在本单元课文中,再找出一些写得生动具体的地方来,品读一下。

  7.根据学*伙伴的提示,与同学议一议《数字图书馆》在写法上的特点。(全篇以第一人称我来写,把图书拟人化。)

  8.师生一起感悟这样写的好处。

  四、自主阅读园地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把觉得不够明白的地方再读一下。

  3.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读文章后,知道了些什么?

  4.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5.与同学议一议,怎样科学卫生地用脑,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惯。

  五、*作百花园

  1.自己读本次*作的要求。

  2.把*作要求作上记号。

  3.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内容。

  4.老师引导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写作材料。

  5.全班交流写作内容。

  6.老师对本次*作做指导。对同学们交流的写作材料作出评价,充分肯定由自己亲身体验和观察而得到的那些细**凡的材料。

  7.对于别具慧眼,材料选得生动、新颖的同学要特别提出表扬。

  8.自己取题目,进行写作。

  9.写好后,同桌或者自己自愿选择同伴互相修改作文。

  10.老师表扬那些合作修改效果好的同学。

  11.展示交流写得好、修改得好的作文。

  六、综合性学*环境调查

  1.教学目标。

  (1)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关注生态环境。

  (2)学*初步的调查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3)能用学过的写作知识作简单的调查记录并有条理地写出几点建议。

  2.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搜集身边自然生态或生活环境的有关资料。

  (2)教师搜集调查报告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3.活动设计。

  (1)确定方向,搜集资料。

  ①自己想一想,这次准备调查哪一个方面的问题。

  ②根据自己确定的调查方向,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

  ③准备和哪些人一起进行调查。

  (2)自愿组合,交流分工。

  ①在自愿的原则下,组成调查小组。

  ②小组内每人提出自己的调查内容,交流讨论后形成统一意见。

  ③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联系人、负责人、记录、摄影、制作)

  ④把自己小组的准备情况向老师作汇报。

  (3)分头实施,集中讨论。

  ①各小组按照自己统一的调查内容开展调查活动,也可以在组长的调控下分头调查。

  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各自作好调查记录。

  ③组长召集全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④集体讨论调查报告内容,由一个人形成书面报告。

  ⑤根据掌握的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有实效的建议。

  ⑥教师巡视,适时给以指导。

  (4)交流汇报,评价总结。

  ①全班交流各组的调查报告。

  ②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③表扬团结协作,深入实际并将调查报告整理得好的小组或个人。

  ④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4

  教学目标

  1.感悟古文中一些字词意思古今的差别。

  2.搜集、背诵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3.知道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文与现代文字、词、句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培养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古典名著,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养作读书笔记的*惯。

  5.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尝试改写童话小剧本,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常见的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和语序不同的常见文言句子。还可以准备一个完整、简洁、富有情趣的小剧本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中外古典名著的读书卡片。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自主诵读三个句子,读通、读顺,注意读出停顿、节奏和语气。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对句中几个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可先用符号标出,老师适时点拨,把这些字词的意思说清楚,并体会古文遣词造句精炼简洁的特点。

  3按对话框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吾、余是指我;汝、尔是指你;曰、云是指说。

  4可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加深认识。

  5拓展练*:教师出示另外的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让学生进行理解,尝试运用。

  二、语海拾贝

  1.自主读,抽学生试读,师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读出音韵、节奏美。

  3.说说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你从中领会到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5.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互助抽背,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三、互动*台

  1.师生一起回顾小学阶段课堂内外读过的古文,漫谈收获体会、疑难困惑、经验教训。老师相机点拨引领。

  2.同桌或小组合作,阅读互动*台的对话。

  3.启发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熟读精思》的学*过程,总结和交流学*古文的方法。(1)逐字逐句试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3)查工具书攻克难点,整体把握内容;(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4交流文言字词意思的古今差别。先说云、余、尝等字词的古今义,再调动学生的古文积累,适度地延伸到其他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意思上。

  5交流古文中有的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文的不同。先引导学生读懂例句,认识古文句子的语序有什么特点和不同;然后老师再提供例句强化认识;最后让学生在学过的古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印正。

  6.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古文的学法和古文字词句的一些表达特点。

  四、综合性学*

  1.单元整合,激励阅读。

  (1)进入本单元学*时便布置任务:课内学四篇中外古典名著内容,课外必须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名篇若干,课内外结合,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和*惯。

  (2)阅读过程引领。比如在教学《熟读精思》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名家名著,并指引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对外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和认识,更需要教师的推荐、导向。

  2.学会阅读,交流卡片。

  (1)课内领悟方法,课外阅读实践。比如怎样读懂文言文,教师在课内应重点引导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喜爱的阅读资料,交流读书卡片的制作及归类整理的方法。比如提要类、摘抄类、心得类等等。

  3.成果展示,重在过程。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陈列读书卡片,展示阅读成果。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前提下,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2)展示者应该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和介绍,也可以汇报阅读和读书卡片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在参与观摩评议的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因势利导,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又必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成果评选,重在激励。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成果都归结成四个大组的评比。

  (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3)将评选出的优秀读书卡片张贴在教室学*园地中,激励大家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五、*作百花园

  1.读懂题目要求。给足够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要求的同时,老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把握重点。

  2.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梳理改写方法。可以《马兰花》剧本为例,也可出示其他范例。

  (1)拟定剧名。改写剧本可延用原作题目,也可另创剧名。

  (2)剧情简介。简明扼要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场次写。每场可拟小标题。如《马兰花》第十一场深山里。

  (4)人物对话。这是剧本的主干,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全靠人物对话完成。

  (5)背景交代。在剧本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等,都用背景交代的方式呈现,可放在对话前后,亦可放在对话过程中,用括号标示。

  3.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探索童话剧本的语言表达特点。

  (1)以拟人化方式呈现。因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以动植物为主。

  (2)语言简洁明了,情感丰富。

  (3)语言口语化,贴*生活实际。

  (4)恰当运用标点符号,对营造氛围、烘托环境、塑造人物性格至关重要。

  4.教师强调本次改写的重点要求:

  (1)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

  (2)发挥想象,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描写。

  5.互评自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作,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学*别人的长处,借鉴同学的亮点,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自我完善,养成良好的写作*惯。

  6评选出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全班展示。可用角色朗读方式,也可用演出方式展示。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剧本,在疑惑处或感兴趣处作上记号,准备交流。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先自选角色,再分头寻找感觉,酝酿情绪,感情朗读。两遍过后互相评议,亦可变换角色再读。

  3.探讨童话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探究、发现剧本的体裁特点及一些创作规律,在生生互动中基本把握住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为本单元*作百花园童话小剧本的改写作铺垫。

  4.童话剧表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亦可自发组建剧组。淡化比赛结果,重在人人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在童话剧的排练、表演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领悟小剧本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体会冒号的用法;

  2?理解与积累成语;

  3?读懂故事,体会寓意;

  4?通过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以校园活动为话题,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6?自主阅读短文《美丽的蝴蝶谷》,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1.用小黑板写几句含有冒号的句子。

  2.准备宣传所需的标语或其他材料。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冒号的用法

  1?学生自己读句子,看看对冒号有什么新认识。

  2?教师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冒号的用法。

  3?学生再读几个句子,想想这几个句子中冒号表示的是什么作用。

  4?总结:冒号不但可以用来表示人说话,还可以用来提示下文和用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5?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是表达的什么意思。

  二、语海拾贝

  1?自读成语,认准字音,在读的时候想想是什么意思。

  2?说说自己理解的成语。

  3?说说自己不懂的成语,请求老师或别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熟读,记忆。注意字的正确书写。

  5?分组多读几遍。

  三、读懂故事的寓意

  1?学生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说说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4?引导学生理解“半途而废”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情。

  四、指导综合活动(口语交际)

  1?地球知识知多少。让学生尽情地说说自己对地球的了解。从而体会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2?说说人类对地球环境保护得不好的行为。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4?如果我们要进行一次宣传,宣传保护地球,你准备做哪些准备。可以准备宣传标语、口号,可以准备宣传的传单、小旗子,甚至可以编排一些小节目。考虑好宣传活动的时间、人员安排。

  5?进行宣传。

  6?总结活动后的感受、经验。

  五、*作练*指导

  1?引导语:校园是我们长智慧的地方,也是我们快乐的天堂。老师、同学在一起,开展过很多有趣的活动。你还记得吗?讲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讲述校园活动。教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这些有趣的活动。然后再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

  4?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六、阅读《美丽的蝴蝶谷》

  1?自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感受蝴蝶谷的美丽:蝴蝶多,蝴蝶色彩的丰富,蝴蝶飞行时动作的优美等。

  3?领悟《美丽的蝴蝶谷》语言的优美。排比句、比喻句的运用,使美丽的蝴蝶谷更加美丽。

  4?熟读短文,朗诵短文,达到能够背诵。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阅读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1)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合集十篇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1

  1.巩固学过的成语,体会成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积累各种谚语,体会谚语的含义,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4.乐于用普通话文明地讨论交流保护青蛙的方法,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

  5.认真观察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拘形式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并在生活中运用。

  难点:了解阅读方法,鼓励个性化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查找有关青蛙的资料。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成语。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两组成语的特点。(都是有关动物的成语。第一组:贬义;第二组:褒义。)

  4.再读,感悟它们感情色彩的不同。

  5.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并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2)全班交流。

  6.全班齐读成语。

  二、语海拾贝,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谚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谚语,组长做记录。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类似的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互动*台,学会方法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3.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一找,勾一勾,议一议:有哪些读书方法。

  4.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5.除了书上列举的阅读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

  6.再读对话,把这些阅读方法记下来。

  四、口语交际,自主表达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谈蛙”。(配乐朗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教师: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对青蛙的了解。

  2.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教师:青蛙对人类那么重要,可*几年来青蛙的数量却显著地减少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小组交流讨论:怎样保护青蛙?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方案。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态度大方。其他同学专心倾听,认真思考。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大家评议。语言要文明谦逊,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设计方案,抓住要点把意思表达清楚。

  4.总结方案,深化话题。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为保护青蛙出一分力,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更加舒适,更加美好!

  五、自主阅读,培养能力

  教师: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知道了青蛙是庄稼的朋友,是捕虫的能手,今天我们再走*青蛙,去了解一下青蛙。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想想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

  (2)找出写有关青蛙知识的语段读一读。

  (3)分组讨论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青蛙的种类、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是两栖动物、青蛙的生理结构)

  2.小组内互相帮助学*。

  3.交流汇报。

  六、*作百花园

  出示图画。

  1.仔细看。认真看图: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2.尽情想。看着图画,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自己打算写的故事情节。

  3.大胆说。

  (1)小组讨论写作方法,把握图画的重点部分。

  (2)小组互相交流故事,注意倾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

  (3)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内容。

  (4)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4.认真写。

  (1)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2)把你想写的精彩故事写下来。

  (3)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耐心改。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改。

  (3)全班重点评议修改不同水*学生的文章。

  6.品味读。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2

  教学设计教案范本:积累与运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试一试,学着书上的'样子,各写两组句子。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

  3、比一比,谁能记得又好又快。

  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

  比赛激趣。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一读,看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你能说出别的成语故事吗?

  自由读,加深认识。拓展游戏:抢反义词。

  交流,评价。注意仪态,

  评价时注意语气。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积累词语。

  2、读诗歌,理解意思,体会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家指的是什么?

  3、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4、观察景物,写出你的感受。

  课前准备:

  拍摄有关学校和早晨景色的图片;布置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早晨发生的事。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数: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了解词义,学*运用。

  1、读词语。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旭日东升:旭日,早晨的太阳。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形容充满青春活力、生机勃勃的`景象。

  (2)夕阳西下:夕阳,傍晚的太阳。傍晚的太阳从西边落下。

  (3)晚风**:**,形容风轻轻地吹。

  (4)霞光万道: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

  3、自读词语,并背下来。

  二、阅读诗歌,理解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读诗歌,看看有几小节,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五小节,讲社会主义建设者以苦为乐,艰苦创业。)

  2、理解意思。

  (1)读第一小节,说说意思?(帐篷是建设者流动的家。)

  (2)建设者为什么要住进流动的家?(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3)读第二小节,说说意思?

  (这个特殊的家所处的环境)

  (4)这个家安在哪里?哪个词用了两遍?说明什么?(在荒原,在野地。最早用了两遍,说明在这以前这些地方荒无人烟的。)

  (5)喧哗的本义指什么?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6)读第三小节,说说我们指的是哪些人?

  (7)读第四小节,说说家指的是什么?

  (8)读第五小节,说说讲了什么?

  (9)怎样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里的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1、同学们,我们在校园里学*、生活已有三年了,你一定很熟悉校园的环境吧!谁来介绍,这是什么地方?

  2、今天有一批客人来到学校参观,如果请你来当导游,你能做好这项工作吗?

  二、明确导游工作要求

  1、作为导游向客人介绍,仪态要大方,要讲普通话。

  2、按照参观的顺序讲清楚,可以先介绍学校的概况,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3、要带着热爱和自豪的感情来讲。

  三、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提出讨论交流注意的问题

  (1)你打算怎样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校呢?

  (2)你怎样确定校园导游的路线?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方便参观。

  2、讨论交流

  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根据课前观察及搜集到的有关学校历史、学校概况、办学特色等图片、文字材料,展开讨论,自主确定选择哪些内容介绍,并画出导游路线。

  四、自由组合导游团进行交流

  1、一人担任导游,其他学生充当客人。

  2、导游介绍时,注意回答其他客人的提问。

  3、客人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没讲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要提出来或作出补充。

  五、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1、请2~3个导游团在全班介绍。

  2、看看哪个导游团介绍得好。评选校园最佳导游。

  第三、四、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早晨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归类:事情、晨景、场景、感受。

  二、读*作提示,明确*作要求

  1、选择早晨的景色和发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个场景来写。

  2、写出自己对早晨的感受。

  3、题目自拟。

  三、按选材内容分组讨论如何写(记事、写景、写场景三大组)

  四、学生*作

  1、根据小组讨论自定表达顺序。

  2、师生交流评议要写的内容及表达顺序。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评改

  1、提出修改要求

  (1)有没有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

  (2)句子是否完整、通顺。

  (3)有没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自念自改。要求自己读自己的*作,发现问题进行改正。

  3、互念互改。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子推荐给大家。

  4、指导评改。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提出评价意见和修改方法,集体评改。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4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积累与运用(四)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成语形式的多样性,积累成语;积累歇后语。

  2. 能清楚地述说自己碰到的问题,能倾听别人的述说,并替别人出谋划策,从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能看图展开想象,把事情清楚、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

  (一)温故知新

  1. 自己读成语,作比较。

  2. 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3. 总结拓展。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己朗读,读熟歇后语。

  2. 课中可鼓励学生针对歇后语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答。

  3. 学生熟读成诵。

  4. 拓展:交流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三)点击成语

  1. 借助工具书,自己阅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说说“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结:有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要多读、多积累成语。

  3.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自主学*的方法很多,让我们看看“自主阅读园地”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好方法。学生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

  2. 讨论:读了短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 开一个学*方法、经验交流会。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已经掌握的读书好方法和经验,大家互相学*,取长补短。

  4. 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记忆。

  

  (口语交际:小小讨论会)

  (一)教学目标

  1. 能提出自己在学*、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能千方百计地解决。

  2. 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认真倾听,能围绕别人的问题作答。

  3. 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

  (二)教学准备

  在*时的学*、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请提前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本次“口语交际”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告诉大家,请大家为你出谋划策。

  (1)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全班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2. 学生按要求先在小组交流:在*时的学*、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

  3. 全班交流。

  4. 集中学生交流中的二至三个问题,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5. 全班交流: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

  6. 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按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准确把握图意,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2 能围绕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这一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3. 能口头表达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围绕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2. 准确把握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

  1. 带领孩子们玩皮球。

  2. 展开想象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妈妈听,请她给你提提意见。

  (四)教学过程

  1. 观察图画,把握图意。

  (1)书上一共画了几幅图?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

  (2)每幅图讲了什么?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2. 展开想象,分组讨论。

  (1)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巧妙,谁讲得清楚,讲得生动。

  3. 代表汇报,自拟草稿。

  (1)仔细倾听,互相学*。

  (2)理清思路,拟出草稿。

  4. *作讲评,誊写草稿。

  5. 同桌交换*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6. 自我修改完善。

  7. 全班赏析成功*作。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2?理解搜集歇后语。

  3?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4?对幽默产生兴趣并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故事。

  5?能用提供的材料编童话故事,并能把它写下来。

  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养成修改的*惯。

  7?自主阅读短文《精卫填海》。

  教学准备

  1?用小黑板写几句需要修改的句子。

  2?搜集一些叠词和歇后语。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1?学生自己读词语,看看每排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词语的重叠方式。

  3?你还能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4?老师学生一起补充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词语,学生每种类型的词语都各选几个记下来。

  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1?自读歇后语,在读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4?师生互说歇后语,把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记下来。

  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1?自由读笑话,乐一乐,再想一想。

  2?交流读后所获取的知识。

  3?分角色读一读。

  四、讲笑话

  1?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笑话故事,引出课题。

  2?告知活动内容及评选小笑星和最佳听众的要求。

  3?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笑话故事,并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谁是最佳听众。

  4?各组推选出的代表上台讲幽默故事。

  5?大家评议,怎样可以讲得更好。

  6?集体评议,推选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并颁奖。

  7?有时间可让学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五、用提供的材料编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1?引导语:童话故事是许多同学都很喜欢的,在语文大课堂里,在生活中,我们读了或听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

  2?学生自己思考,挑哪些图,怎样连成一个故事。

  3?学生讲述故事,老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4?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下这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精彩。

  5?老师选择一两篇*作,读给全班听,一边读,一边评改。

  6?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六、学*修改符号

  1?出示句子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2?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修改,教会学生这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用小黑板出示另外的病句,让学生试着用新学会的符号修改并评议。

  4?拿出自己的*作,自己修改或同桌交换修改。

  5?读一读修改后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点出教学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七、阅读《精卫填海》

  1?自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勾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自读词语,发现构词的特点。

  2、自读、背三字经,感悟意思。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百步穿杨的意思。

  4、能大方、主动、有礼貌地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他人的真诚谢意,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感受和体验生活中打动你我的感动事情,乐意把印象最深的变化写下来。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理解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这一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抄一些三字经在小黑板上。

  2、教师收集一些感动人心的小故事。

  3、学生收集整理令自己感动的图片、照片、实物等。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悟悟这些词语的特点。

  2、想一想:这些词有什么地方相同?

  3、学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这些词中都包含有一组近义词。

  4、学生再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知构词的特点。

  5、拓展练*:你能再说几个有这种构词特点的词语吗?

  6、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二、语海拾贝

  1、自读三字经,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读,相互检查,并悟悟三字经这几句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不懂的,请求老师或其他组同学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和补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三字经。

  5、拓展练*:你能说说你还能背诵那几句三字经吗?

  6、比一比,哪一小组背诵的三字经又多又好。

  三、点击成语

  1、学生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说读了成语故事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百步穿杨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例。

  四、口语交际

  1、师讲一个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帮助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说说、议议:你们要向哪些人表达真诚的谢意?为什么?

  3、总结:现在来发表发表自己的言论。小组内互说自己的感受,边听边想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相互补充。

  4、全班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演说,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在小组中也评选出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五、*作百花园

  1、引导语:老婆婆真诚的微笑是生活中最好的礼物;哥哥的心愿是那么美好,令人感动;那只松鼠因为人们的呵护与关爱又回到了大自然生活中让你我感动的事情真不少,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让你感动呢?

  2、学生讲述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教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3、总结: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这些暖人心脾的事情。待会比一比,谁写得精彩。

  4、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6、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品读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作文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轻声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3、勾画最喜欢的句子,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反复朗读。

  4、交流读后收获,鼓励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5、鼓励学生说说怎样理解诚实永远比金钱更重要。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7

  教学要求

  1. 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兔子里的不同意思。

  2. 积累有关执著、勤奋、惜时的名言名句。

  3. 了解成语故事梗概,理解寓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4. 举办绘画或手工作品展览会,进行介绍和评议,锻炼综合性学*的能力。

  5. 能用语言文字描绘自己的作品或写写展览会。

  6. 自主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书的奇妙,激发创造热情。

  重点难点

  1.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现象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2. 告诫学生从小应珍惜时光,刻苦努力。

  3. 懂得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积累成语。

  4. 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 把读通顺,想想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2. 比较同一个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何发现?

  (一字多义现象)

  3. 在课本内和课本外搜寻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10)

  1. 反复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 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说说自己读了句子的感受。

  3. 背诵4句名言。

  4. 你还能背诵其他名言吗?

  三、点击成语(10)

  1. 自由阅读。

  2. 同桌交流读懂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3. 老师引导答疑,讨论蕴含的意思,交流受到的启迪。

  4. 小组交流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

  5. 选代表全班交流,积累成语。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 自主阅读短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 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读一读,背一背。

  3. 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激发创造热情。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巩固上节课学*的内容。

  2.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清楚地、有个性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动员,精心准备(10)

  1. 了解综合性学*的.提示,动员学生课前绘制一副美丽的图画或者制作一件自己满意的手工作品。形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2. 课前组织学生将作品在展厅展示,引导学生留心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二、积极介绍,组内合作(10)

  1. 了解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讨论明白可以从作品的样子,特别精致的地方、自己的想法等等方面进行介绍,注意声音洪亮,讲得清楚。

  2. 组内练*介绍: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

  3. 推选代表,精心包装:各小组推选作品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争的代表。

  三、全班交流,评议提高(10)

  1. 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其他组可质疑问难,本组同学可帮忙补充完善。

  2. 集体评议,评出作品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予以奖励。

  四、亲身经历,乐于表达(10)

  1. 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可以描绘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写整个展览会,写展览会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事情。要写得真实、清楚,能用上*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就更好了。

  2. 学生静心*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 探寻亮点,发现典型,及时导向。

  4. 分享*作,交流修改意见。

  5. 自我修改、完善。

  五、布置作业(5)

  把本次*作抄在作文本上。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8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用“用心看、善思考、读得好、记得牢”的方法自主学*,发现语言特点,提高学*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诵读词语、诗歌,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 记记多音字,照样子说词语,加标点,词语接龙,感受汉语形式的多样与有趣,提高语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 自主识字,巩固本单元会认、会写的字词。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复*会认、会写的字词,积累语言。

  2 学会运用常见的三种标点符号。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泸沽湖和《风》)、小黑板、孙悟空的面具(图片、泥人、布偶均可)。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你还认识我吗”

  1 引入:孩子们,我们一起又学完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增长了不少知识,上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

  2 出示小黑板或课件,展示“你还认识我吗”,学生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3 指名朗读,评议,做到读准确。

  4 多美的词语呀,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吧!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二、朗读感悟汉语言形式的灵活多变

  1 过渡:呀,孩子们,瞧,孙悟空被你们的朗读所吸引,带着法宝——金箍棒来了(出示孙悟空的图片、面具或泥人)。原来呀,他虽然武艺高强,可学的'知识却太少了。汉语灵活多样,既让他喜欢又特别让他头疼。今天,他是来取经,向你们请教学*法宝的。愿意教教他吗?

  2 引导了解汉字一字多音的现象。

  (1)自由读读“读读记记”,用心看看,好好思考,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板书“用心看、善思考”,然后学生反馈。

  (2)能读准这些字吗?请小老师上台示范教大家读,然后请会读的所有孩子都站起来大声朗 读。

  (3)发散思维:你们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呢?

  (4)啊,想不到汉字也能像俺孙悟空那样变化呢,简直太奇妙了!顽皮的孙悟空故意把一些多音字放到了句子中想考考你,你还能准确读出来吗?试一试。自己读一读,然后学*小组内互读, 最后请学*小组起立示范朗读。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小朋友,注意根据句子的意思想好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哟!

  ①一行行小树种在人行道两旁。

  ②烈日当空,农民伯伯正在空地上种玉米。

  ③***叔叔用子弹消灭敌人。

  ④她正在弹琴。

  3 孩子们,咱们的汉语言除了有一字多音的现象外,还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呢!(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照样子说一说”和“说说玩玩”。)

  (1)运用自学方法独立学*、思考。看谁最先发现它们的特点。

  (2)指名,骄傲地告诉孙悟空,咱们的汉语言除了有一字多音的现象外,还有叠词现象。

  (3)完成填空练*,交流检查评议,然后齐读。

  (4)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感悟叠词的美妙。

  早上的太阳( )的。

  田里的禾苗( )的。

  ……

  (5)提示:同学们都选择了叠词,看来使用叠词能使句子更优美呢!其实老师知道你们还掌握了不少这样的词语,把你们知道的这类词语讲出来,让孙悟空目瞪口呆吧!

  (6)词语接龙比赛。

  ①同桌互相说词语,然后反馈,看谁说得多。

  ②试玩游戏:请几名学生上台参加,老师也可参与其中。“天空空气气体体操操劳劳动……”

  ③自由组成学*小组,玩词语接龙游戏,老师巡视,适机参与。

  4 小结:表扬参加游戏积极主动、词汇丰富、文明互助的小组和个人,给他们送上最灿烂的笑脸。

  三、“加标点,读一读”

  1 引入:(出示“?”)孩子们,聪明的孙悟空遇到新问题了,你能帮帮他吗?

  2 读句子,了解意思,自己完成练*。

  3 指名说,然后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是否合理。

  4 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标点符号?

  (1)按照填好标点后的语气练*朗读。

  (2)从教材中找几句句末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说几句这样的句子。

  (3)小结:指名说一说,告诉孙悟空这几种标点符号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啊,孙悟空解决了疑问,感激地笑了(边说边把“?”改为“!”)。

  四、朗读《美丽泸沽湖》

  1 引入:孙悟空太高兴了,为了感谢孩子们,他一个跟头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课件——《美丽的泸沽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示范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 引导:喜欢这首儿歌吗?用心看拼音,试着读一读。

  3 指名朗读。如果喜欢他(她)的朗读就把掌声送给他(她),如果不喜欢,就站起来说说自己的见解。再相互练读、赛读。

  4 在音乐声中齐读。

  5 小结:孩子们,你们刚才用心看了字音,读得那么准确,那么有感情,孙猴子都忍不住笑了。

  五、读背《风》

  1 孩子们,泸沽湖多美呀!还想跟着孙悟空去领略风的神奇无比和气势吗?好,一起去欣赏一首咏物诗《风》。

  2 欣赏图片或课件,同时表演性示范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风的神奇无比和力大无穷)。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 自由练*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指名读,评议,然后再练*朗读。

  5 表演读,齐读。(可融入回忆朗读14课《风》。)

  (1)练*背诵。指名背,在“读得好、背得牢”里单独奖励他一个鲜艳的五星,以此给予他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励其他学生用心背诵。

  (2)小结:我们是学*的主人,我们牢牢掌握了“用心看、善思考、读得好、记得牢”这四大学*法宝。

  六、自主识字园地

  1 过渡:最后,咱们来进行一个识字比赛,看谁把这四大法宝用得最好。

  2 学生自主识字,学*小组的同学互相学*,认读生字。

  3 学生反馈,然后互相教认生字。

  4 小组内比一比,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小伙伴听,并给那只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5 小组派代表进行放飞小鸟的比赛,比比哪组放飞得最多。其他同学做裁判,他读对了就跟着读。

  七、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不但帮助孙悟空了解了汉语言的一字多音、叠词现象,教给了他学*的四大法宝,还游览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了古诗《风》,记住了那么多的字词,表现得真棒。瞧,孙悟空用他的金箍棒给我们写下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板书:画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在那么多的笑脸旁,结束全文。)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2、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

  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惯。

  4、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能修改*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1、自由读前三句,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点。

  2、全班交流,前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是:把事物当人来写。

  3、在这几个句子中,把事物当人来写有什么好处呢?(尊重学生的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4、你能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吗?完成书上第四句的练*。

  5、你还能写出其他这样的句子吗?鼓励学生多写。全班评议。

  二、语海拾贝

  1、自读歇后语,读得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体会歇后语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歇后语。

  4、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歇后语?

  5、歇后语有些什么用处?

  6、试着说一段话,用上今天积累的某条歇后语。

  三、开心一刻

  1、自由读一读这则笑话。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笑话。

  3、笑话不仅能让我们开怀一笑,好的笑话还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你从这则笑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有不同,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你们还记得我们班曾开展过哪

  些有趣的活动吗?

  2、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浇灌,在过去几年的学校生活中,老师们在学*上是怎样帮助你们的?在生活上又是怎样关心

  你们的呢?

  3、如果你来当老师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以“假如我来当老师”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练*。

  4、自主选择,小组交流。

  (1)教师出示本次交流的两个小话题,学生自由选择。

  话题一:假如你是老师,你怎样让班上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话题二:假如你是老师,你在学*上怎样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怎样关心学生?

  (2)根据所选话题,自由组成小组。先想一想,假如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办,然后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要求:说的同学要用普通话清

  楚、明白地介绍。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

  (3)小组商议,找出几条最佳方法。要求:在商议时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惯。

  5?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

  (2)全班评议。

  6?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畅谈了“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这也给老师很多的启示。在交流中我们还懂得了与

  人交流时要大胆说,有条有理地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加强练*,成为

  能说会道的人。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方法阅读短文。

  2、全班交流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说说自己得到别人送来的掌声后的心情。

  4、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试着背一背。

  第 三 课 时

  *作百花园

  1、同学们,最*经常有同学找我谈心,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与同学相处遇到了麻烦,很不开心;有的说班上应该多

  组织参加一些活动,以锻炼同学们的能力;还有的说……非常感谢这些同学,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时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得还不

  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如果有什么

  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如果有什么困难,就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2、了解本次*作的要求。

  (1)、指名读*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

  3、你有些什么心里话想告诉老师吗?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选取典型*作材料。

  4、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在写作之前,还要考虑清楚“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如果让你把

  说的话写成文章,你准备怎样表达?(学生口述作文,教师指导。)

  5、创设安静环境,学生*作。

  6、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谁能说说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增加、删除、调整、改错等。)

  7、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惯。

  8、师生合作,当面评改,着重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9、小组内互评互改。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作文时自己要学会思考。

  10、全班欣赏,取长补短。

  积累与运用教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积累词语。

  2、读诗歌,理解意思,体会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家指的是什么?

  3、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4、观察景物,写出你的感受。

  课前准备:

  拍摄有关学校和早晨景色的图片;布置学生观察早晨的景色,早晨发生的事。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数: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了解词义,学*运用。

  1、读词语。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旭日东升:旭日,早晨的太阳。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形容充满青春活力、生机勃勃的景象。

  (2)夕阳西下:夕阳,傍晚的太阳。傍晚的太阳从西边落下。

  (3)晚风**:**,形容风轻轻地吹。

  (4)霞光万道: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

  3、自读词语,并背下来。

  二、阅读诗歌,理解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读诗歌,看看有几小节,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五小节,讲社会主义建设者以苦为乐,艰苦创业。)

  2、理解意思。

  (1)读第一小节,说说意思?(帐篷是建设者流动的家。)

  (2)建设者为什么要住进流动的家?(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3)读第二小节,说说意思?

  (这个特殊的家所处的环境)

  (4)这个家安在哪里?哪个词用了两遍?说明什么?(在荒原,在野地。最早用了两遍,说明在这以前这些地方荒无人烟的。)

  (5)喧哗的本义指什么?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6)读第三小节,说说我们指的是哪些人?

  (7)读第四小节,说说家指的是什么?

  (8)读第五小节,说说讲了什么?

  (9)怎样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里的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

  1、同学们,我们在校园里学*、生活已有三年了,你一定很熟悉校园的环境吧!谁来介绍,这是什么地方?

  2、今天有一批客人来到学校参观,如果请你来当导游,你能做好这项工作吗?

  二、明确导游工作要求

  1、作为导游向客人介绍,仪态要大方,要讲普通话。

  2、按照参观的顺序讲清楚,可以先介绍学校的概况,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3、要带着热爱和自豪的感情来讲。

  三、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提出讨论交流注意的问题

  (1)你打算怎样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校呢?

  (2)你怎样确定校园导游的路线?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方便参观。

  2、讨论交流

  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根据课前观察及搜集到的有关学校历史、学校概况、办学特色等图片、文字材料,展开讨论,自主确定选择哪些内容介绍,并画出导游路线。

  四、自由组合导游团进行交流

  1、一人担任导游,其他学生充当客人。

  2、导游介绍时,注意回答其他客人的提问。

  3、客人听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没讲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要提出来或作出补充。

  五、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1、请2~3个导游团在全班介绍。

  2、看看哪个导游团介绍得好。评选校园最佳导游。

  第三、四、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早晨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归类:事情、晨景、场景、感受。

  二、读*作提示,明确*作要求

  1、选择早晨的景色和发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个场景来写。

  2、写出自己对早晨的感受。

  3、题目自拟。

  三、按选材内容分组讨论如何写(记事、写景、写场景三大组)

  四、学生*作

  1、根据小组讨论自定表达顺序。

  2、师生交流评议要写的内容及表达顺序。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评改

  1、提出修改要求

  (1)有没有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

  (2)句子是否完整、通顺。

  (3)有没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自念自改。要求自己读自己的*作,发现问题进行改正。

  3、互念互改。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子推荐给大家。

  4、指导评改。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提出评价意见和修改方法,集体评改。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2)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汇总五篇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1鼻别多音字,分辨形*字,复*学过的词语,积累成语。

  2闭昭子写句子,进行写话练*。

  3倍帘彻攀。扩大语言积累。

  4辈樽值渥匝生字读小诗,感受环境的美好,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积累词语,发展语言。难点是按要求正确、通顺地写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读一读

  1毖生先拼一拼两个音节。

  2毖生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辨别多音字。

  3毖生独立填空,再读一读,是否通顺。

  4敝该读句子,集体订正。

  5逼攵辆渥印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弊杂啥粒不认识的同桌互相帮助。

  2背鍪拘『诎澹指名读成语,不会读的别人帮助。

  3崩鲜α於粒齐读。

  4碧岢鲎约翰焕斫獾拇视铩

  5被惚ǎ互相帮助初步理解词义。

  6笨火车比赛读词语。

  三、比一比,组词语

  1毙『诎宄鍪救组形*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它们的区别。

  2毖生对比组词,同桌交流,看谁做得对,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倍烈欢磷约鹤榈拇视铩

  四、照样子写一写

  1毖生读第一个句子,口头用“是”说话,再写下来。师生共同所写的句子,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2毖生读第二个句子,照样子用“有”写一句话。同桌互评所写的句子,推荐写得好的句子供全班同学欣赏。

  3毖生自由练*,仿照第三个句子,用“在”写话。

  五、读读背背

  1背鍪臼歌题目“溪居即事”。今天我们来学*《溪居即事》,它是唐朝诗人崔道融写的。

  2背鍪静逋迹学生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3背醵潦歌,要求读准字音。

  4碧录音。

  5毖生练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初知大意(教师也可简介诗意,激发学*兴趣)。

  6崩识潦歌,也可跟着录音读。

  7惫睦学生背诵,这首小诗写得多么有趣呀!你能背下来吗?

  六、读读玩玩

  1笔盒∨笥衙嵌枷不逗斓屏吧?现在我们就来读读小诗《看红灯》。

  2毖生自读小诗。

  3敝傅佳生边拍手边朗读。

  4蹦信生分别读(一)、(二)首小诗,比赛谁读得好。

  七、自学生字读小诗

  1笨渭展示插图,师:这里有清清的小溪,有青青的竹林,有鱼儿,有小鸟,多么美啊,下面我们来学*这首优美的小诗。

  2毖生查出文中红色字的读音,并把音节抄写在四线格里。

  3苯柚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4毖生自由读小诗,感受小溪和竹林的美。

  5蹦信生赛读,谁能把小诗读得更美?

  6蹦阆不墩飧龅胤铰穑课什么?(因为这儿很美,因为这儿的空气新鲜……)

  7笔捍笞匀徽婷腊。∥颐侵挥邪她,保护她,才能让她更美丽!

  八、自主识字园地

  1闭饷炊嗟暮鹤滞尥蓿你认识它们吗?

  2痹谌鲜兜暮鹤滞尥夼员咦魃霞呛牛数一数有多少个。

  3蓖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经验,不认识的也可问问老师,查查字典。

  4笔谟枋蹲肿疃嗟难生“识字大王”奖。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绷私獗扔骶涞牧街中问剑ㄓ斜扔鞔屎兔挥斜扔鞔剩。

  2被累俗语和成语。

  3蹦芮宄、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倍辆渥樱自读自悟。

  2焙献鹘涣鳎发现特征。

  3弊芙崽氐悖拓展延伸。

  4苯淌π幔罕扔鞯姆绞绞嵌嘀侄嘌的,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主要看是否把一个事物比作了另一个事物。

  二、语海拾贝

  1狈锤炊辆渥樱读懂句子的意思。

  2彼娜诵∽榛ハ嘟涣鳎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笔於脸伤小

  三、点击成语

  1弊杂闪范粒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卑讯炼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苯涣髟亩撂寤幔说说成语的意思。

  4彼邓底约捍映捎锕适轮惺艿降慕逃、明白的道理。

  四、口语交际

  1碧富暗既耄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伴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美、五月青岛的秀……在生活中,同学们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吧,也许你也有新奇的发现和奇妙的见闻。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清楚、明白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毙∽楹献鳎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奇妙的美景,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景色描述清楚。

  (2)小组内评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

  (3)小组汇报交流的情况,推选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比班交流。

  4苯淌π帷

  五、*作百花园

  1倍炼题意,明确目的。

  (1)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明确*作要求。

  (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

  (3)教师引导梳理*作要求,明确选材范围,提示本次*作目标。

  2倍列唇岷希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再次品读与本次*作有关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

  (2)教师向学生推荐几篇范文学*。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所见到的自然美景选材。

  (4)学生练*作文,写完后反复修改。

  3逼兰坌薷模乐于交流。

  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内交换作品读一读、评一评(从两个方面评价: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再次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灾餮『献骰锇楹驮亩练椒亩炼涛摹

  2北叨帘呦耄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鄙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体会。

  4惫椿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语段,可做记号,做批住,记一记,背一背。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练*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惯。

  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积累运用二”。

  (二)学*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理解。

  2、指名读、讨论、交流。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2)数一数,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阅读、反馈。

  (1)指名分段朗读,说一说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重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3)短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总结。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训练要求。

  1、对自己担任角色的话要表达清楚。

  2、要对购买的图书及作家有所了解。表演读书后的对话,能就新买的书,读书心得等进行交谈。

  (二)训练准备。

  1、二个或三个同学结组去买一次书,用心观察书店营业员,记下营业员的语言。

  2、买来一本新书认真看,了解书的作者及图书内容。

  3、想一想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或心得。

  (三)训练步骤。

  1、引入,揭题:同学们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现在请你们分别担任角色书店营业员,“我”、“爸爸”来表演对话。

  2、准备表演自由结组,试演。

  3、选较好的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一组,大家评议。

  (四)评议要求。

  1、语言是否符合角色特点。

  2、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

  第三课时:

  (一)*作要求。

  1、选择小伙伴的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2、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二)*作准备。

  按一定的顺序。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表达清楚。

  (三)*作步骤。

  1、启发谈话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他们中是不是有人做过的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选择一些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明确要求。

  (1)审题:小伙伴是写人的,通过一些事表现小伙伴的特点。

  (2)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做到条理清楚。

  (3)语句要通顺。

  2、指导选材。

  (1)学生回忆自己小伙伴的事。

  (2)小组交流选材。

  ①所选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品质特点。

  ②事情的经过是否说得清楚、具体。

  4、练写。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4

  教学目标

  1闭确区分独体字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2被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北乘泄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样子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自主识字园地”中 的蘑菇生字卡片,以及各个小伙伴的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接受任务

  今天是小刺猬京京的生日,它想请语文乐园的好朋友们一起共进晚餐,你们愿意帮助京京请这些好朋友吗?每邀请一位小伙伴必须完成一道小练*,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齐心协力,邀好友

  1倍烈欢粒比一比,邀请小熊。

  (1)读题,明要求。

  (2)出示第一组“王—珠”,按题目要求读一读,比一比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化。

  (3)同桌合作按刚才的方法互相发表意见。

  (4)全班交流,找出变化。

  (5)你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选择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在班上展示。

  顺利完成此练*,向小熊发出邀请。

  2蹦慊谷鲜段衣穑

  (1)自主读题,自由练*读词语。

  (2)分组练*(齐读、开火车读均可),纠正读音,边读边想象。

  (3)检验成果,男女生赛读,自主评价。

  认真观察这四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4)获胜方向老朋友汉字娃娃发出邀请。

  3闭昭子写一写。

  (1)依次出示例子中词语→插图→第一个句子,读一读明确例句要求,再出示第二个例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本题的要求是什么。

  (2)尝试练*,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做“连句子”游戏,写一写,读一读。

  (3)看看我们这次又能请到谁。

  4倍炼帘潮常阅读积累。

  小白兔最有文化了,我们向它学学古诗吧!

  (1)听录音《杂诗》,引导学生跟读。

  (2)自主练*,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读顺古诗,赛读。

  (3)比一比,看谁会背。

  (4)你还知道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其他诗吗?背背看。

  5倍炼镣嫱妫轻松积累。

  (1)借助拼音读准《你们就像花》,同桌互读互相延音,读通读顺。

  (2)出示插图齐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3)赛读,学生自主评价,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绕口令。

  恭喜大家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来看看京京在干些什么?原来它正忙着给大家准备晚餐呢!看看它都准备了什么?有青菜、萝卜、生日蛋糕……好多吃的。可就是没有大家爱吃的野蘑菇!怎么办?

  三、自主识字,准备晚餐

  1弊灾魇蹲郑帮助京京采蘑菇。

  2苯涣鳎耗悴闪硕嗌倌⒐剑勘缺人采的蘑菇多!奖励蘑菇卡片予以鼓励。

  3鼻胧蹲侄嗟耐学介绍识字经验。

  4弊呦伦位,自主向小伙伴或老师请教不认识的字。

  非常感谢孩子们的帮助,相信京京一定会和它的伙伴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的!

  四、课后拓展

  自制“自主识字园地”。考考你的同桌、好伙伴。

  附:板书设计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5

  设计意图

  克隆技术的出现,是20世纪的重大科技突破。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查找、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阅读,知道一点有关克隆的知识。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基本的科学道德观。

  3通过听、说、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搜集材料

  1为了使这次口语交际有充分准备,切合学生实际,要在一周前,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的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在提示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你听说过克隆技术吗?想象一下,如果你会克隆,你想做什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查资料或询问别人,弄明白什么是克隆技术,这是展开想象的前提。

  2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占有资料的多少,进行分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询问师长亲朋等多种方式,了解克隆技术及其发展情况。

  二、交流资料,深化认识

  1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充分交流对克隆技术的了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

  克隆技术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大量生产出相同的生命体。那么,克隆技术怎样应用,才能有益于人类呢?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拓展思路。(如,将克隆技术应用在园林业、畜牧业、农业、医学等方面)

  三、自选范围,分组交流

  1根据克隆技术的应用范围,分为农业、园艺、畜牧、医学等小组,兴趣一致的同学可结为一组。然后展开想象,说一说想克隆什么,看谁的想法奇妙,最有益于人类。

  2同组的同学在同一范围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全员参与,每个人都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在公*、民主的竞争氛围中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班级比赛。

  四、展开竞赛,全班交流

  1教师介绍比赛规则:获得诺贝尔和*奖的英国科学家罗特布拉特曾说:我担心的是人类科学中的其他进步,会导致比核武器更易获取大规模破坏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家要有科学良知。据此,本次评选未来克隆专家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想法奇妙,想象丰富而独特;二是有益于人类,能够促进人类的健康、和*与发展。

  2各小组派选手参赛,要求表述清楚,态度大方。其他同学做评委,按比赛规则进行评价。评委可以询问选手,选手也可以结合自己所想象的内容与评委展开讨论。

  如,选园艺类的同学可以说想要克隆一种一年四季都开花、而且每天开出不同的花、散发出不同香味的花卉;选择畜牧类的同学可以说想要通过克隆,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调整生态*衡;选择医学类的同学可以说克隆人体的器官,解决病人的痛苦,也可以说通过克隆使每个人都健康、漂亮;选择农业类的同学可以说想克隆出具有果味、肉味,营养全面的粮食。)

  3评选出未来克隆专家。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3)

——积累与运用教案范本5份

  积累与运用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句。

  2、阅读文章,完成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3、做小导游,培养学生大大方方、有顺序、讲清特点的能力;培养认真听话,适时提问的听话的能力;培养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学*“读读背背”之前,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联;在“口语交际”课前,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去景点观察真正的导游员是怎么介绍的。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又积累了哪些对联?交流。

  二、完成“读读背背”。

  1、读读。

  (1)自由朗读“读读背背”的文字,读通顺,不认识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2)谁来读听听?

  (3)在小组内读。

  2、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来背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再指名背、一组背、全班背。

  3、丰富积累。

  展示课外积累。

  三、完成“阅读”。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描写云南风景名胜的文章《大理三塔》,齐读阅读要求。

  2、学生自学,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汇报。

  (4)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先自由练*,再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收集资料。

  课前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小组交流,丰富积累,为上课做准备。

  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我们家乡有不少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际,弄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介绍风景,抓住特点。

  1、小组内介绍:

  2、全班交流。

  3、情境模拟:模仿导游介绍景点。

  第三课时

  (*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二、选定景物,指导观察。

  1、你打算写学校里的哪一处景物?说说这处景物。同学评议。

  2、怎样才能按顺序、说具体?再去观察。

  3、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1)写一处景物的组成一组,观察交流。

  (2)师参与每一组中去观察交流指导,引导想像:这些景物能让你想到什么?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第四课时

  (*作评改)

  一、交流*作。

  1、将自己的*作读给同学听,也可以介绍佳句。

  2、说说你喜欢谁的作品。

  二、明确评改要点。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想把文章改好吗?

  2、回忆本次*作提示,说说我们在*作修改时重点该注意哪几点?

  (1)按一定顺序。

  (2)内容具体。

  (3)加上自己的想像。

  三、全班讲评例文。

  1、指名读例文。

  2、说说值得你学*的地方。

  四、小组再次交流*作,互相修改。

  五、生随意找自己信任的同学交流修改。

  六、誊抄*作。

  五、教学后记:

  积累与运用教案 2

积累与运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表达作用,体会汉语表达的丰富性。

  2.通过词语接龙,运用和积累词语。

  3.掌握浏览的方法,学会快速阅读。

  4.在口语交际和*作中,大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三个句子,请大家读读,看看发现了什么?

  2.这三个词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有何异同?

  3.学了这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语海拾贝

  1.生自读题;小组合作,完成词语接龙。

  2.交流各组的词语接龙方法。

  三、互动*台

  1.分角色读对话,说说这个互动*台讲了什么?

  2.*时在阅读中用到了哪些浏览的技巧?

  四、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了解口语交际要求。

  2.回忆本单元课文讲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尝试简单复述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3.回忆自己知道的科幻故事或者科学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作百花园

  1.读题,了解*作要求。

  每个人的心灵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打开想象的翅膀,你可以见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只要我们敢于想象,我们也能写出像《从地球到火星》这样的'文章;只要我们合理想象,我们的笔下也有奇美的山川、动人的景象、扣人心弦的故事!

  2.根据题目,提出要求。

  想象要合理。如果写科幻小品,要以现代的科学成就为基础,不能写成奇幻小说;如果写神话故事,要有一定的新意,体现自己的思想。

  3.确定*作范围,确定题目。

  4.交流*作题目、内容、提纲。

  5.动笔;讲评。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表达作用,体会汉语表达的丰富性。

  2.通过词语接龙,运用和积累词语。

  3.掌握浏览的方法,学会快速阅读。

  4.在口语交际和*作中,大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积累与运用教案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三个句子,请大家读读,看看发现了什么?

  2.这三个词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有何异同?

  3.学了这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语海拾贝

  1.生自读题;小组合作,完成词语接龙。

  2.交流各组的词语接龙方法。

  三、互动*台

  1.分角色读对话,说说这个互动*台讲了什么?

  2.*时在阅读中用到了哪些浏览的技巧?

  四、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了解口语交际要求。

  2.回忆本单元课文讲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尝试简单复述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3.回忆自己知道的科幻故事或者科学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作百花园

  1.读题,了解*作要求。

  每个人的心灵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打开想象的翅膀,你可以见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只要我们敢于想象,我们也能写出像《从地球到火星》这样的文章;只要我们合理想象,我们的笔下也有奇美的山川、动人的景象、扣人心弦的故事!

  2.根据题目,提出要求。

  想象要合理。如果写科幻小品,要以现代的科学成就为基础,不能写成奇幻小说;如果写神话故事,要有一定的新意,体现自己的思想。

  3.确定*作范围,确定题目。

  4.交流*作题目、内容、提纲。

  5.动笔;讲评。

  积累与运用教案 3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和积累成语,能恰当地运用成语。

  2、积累广告语,增强环保意识。

  3、在活动中学*语文,用书面、口头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动物的体会、收获;活动中培养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养成乐于向他们请教和与他人分享收获的良好品质。

  4能清楚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性、特点,养成修改和与人分享*作快乐的好*惯。

  教学准备

  综合性学*: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时,教师就可布置本项学*任务,让学生确定探索的内容或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以前我们曾读过很多有趣的成语,有以数字开头的,有首字相同的……今天我们要读的成语同样非常有趣,请大家一起到“积累与运用(三)”的“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2、学生自读成语,要求读正确。

  3、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这些成语的共同特点。(第一组成语的后两个字相同,第二组成语的前两个字相同。)

  4、分组对读成语。

  5、你还能试着说出其他这样的成语吗?如:凉风**、喜气洋洋、含情脉脉、逃之夭夭、气喘吁吁、兴致勃勃井井有条、津津有味、津津乐道、沾沾自喜、依依不舍、炯炯有神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这些成语。

  二、点击成语

  1、刚才我们读了一些有趣的成语,现在再来了解一个有故事的成语——“一鸣惊人”。

  2、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正确。

  3、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一鸣惊人”的意思,并试着用这个成语说话。

  三、语海拾贝

  1、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星球上,在地球妈妈的怀抱里,除了人类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为了让这些朋友(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各种资源)能和人类和睦相处,人们常常进行一些宣传,所以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广告牌上看到这样的语言——(出示三条广告语)

  2、学生自由反复读句子。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这样的`广告语有什么好处?

  5、记一记这三则广告语。

  6、你能为校园里的绿化设计一则广告语吗?

  7、全班交流,选出最富创意的广告语。可课后制作成广告牌放在校园绿化地带里。

  四、综合性学*

  1、进入本单元学*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探索的内容或方向。

  2、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小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以便在搜集过程中互相帮助、共享资源。

  3、各合作小组通过多种途径(电视、网络、报刊、向人请教、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等)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

  4、和合作者一起筛选搜集的资料构思主题展示会的方案。可办成小报,可写成文章,可汇成图片集,有条件的还可录成音像资料……

  5、成果展示,共同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边展示边介绍。展示者可以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在搜集资料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等。

  (2)观摩者可以质疑,并诚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3)成果评比,重在激励。

  6、教师小结本次活动。

  五、*作百花园

  1、读懂要求。

  (1)让学生自读*作提示。

  (2)明确本次*作内容(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作时的注意事项(要写清楚动物的生活*性、特点)。

  2、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选取*作材料。尊重个体差异,也可在“综合性学*”搜集的资料中选材。

  (2)如何才能写清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性、特点?(为了增强趣味性,可在*作中举一些典型事例。)

  3、创设安静环境,学生*作。

  4、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作的*惯。

  5、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6、分小组互评互改。在评改过程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别人的长处。

  7、全班欣赏同学的精彩*作。共同分享*作的快乐。

  六、自主阅读园地可在*作中当作范文让同学们自主阅读、学*。

  积累与运用教案 4

  教学要求

  1、积累名言名句。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适当予以运用。

  3、口语交际,能排演《陶罐和铁罐》。

  4、学*写想象*作。

  5、学会评改*作。

  重难点、关键

  1、阅读短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适当予以运用。

  2、口语交际,能排演《陶罐和铁罐》。

  3、学*写想象*作。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1、复*学过的古诗、名言名句、成语。

  2、出示小黑板,学*新知。

  二、学*名言名句

  1、自由读句子。

  2、自由议大意。

  3、生自由说意思。

  4、师相机归纳。

  1)满招损,谦受益。

  “满”指骄傲,骄傲招致损失,谦虚招致益处。

  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误一点点,会导致巨大的差错。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会成功在于勤奋,会荒废在于玩耍;行为有成在于深思熟虑,行为毁灭无成在于随随便便。

  4)三人行,必在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有能做老师的人,选择其中好的跟随他去做,其中有缺点的要对照自己,有缺点要改正。

  5)合抱之木,生于毫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几个合抱的树木,产生于只有毫米大的树苗;好几层高的楼台,筑于垒成的土台;行走千里,要从一步开始。

  5、朗读指导。(注意读的节奏)

  6、指导背诵

  7、出示小黑板,引导填空。

  (1)满招损,___________。

  (2)失之毫厘,____________。

  …………

  三、阅读短文

  1、自己读文章,粗知大意。

  生讲师归纳。

  北宋画家文与可经常观察竹子,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有人问及画竹子的秘诀,他告诉别人:竹子的样子早就在我的心中形成了。

  2、用成语归纳故事(胸有成竹)

  3、结合生活,谈谈这个成语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

  可适用于学*,用于表演,用于出谋划策,用于写诗作画……

  4、自由朗读课文。

  5、交流讲成语故事。

  四、小结

  今天学了许多名言名句,又学了成语故事,从中我们得到了许多益处,在生活中,要注意将它们以运用、巩固。

  五、作业

  把“胸有成竹?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1、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2、今天我们也来扮演陶罐和铁罐。

  二、排演

  1、自由读后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将课文语言进行改编,适合于口语交际。

  (2)讨论该加上怎样的动作、神情。

  (3)揣摩、明确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

  2、小组表演。

  3、推荐表演。

  4、评比。

  三、小结

  读了《陶罐和铁罐》,大家认识了什么?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说一说。

  四、作业

  每一个人都表演一次。

  第三课时

  写想象作文

  教学要求

  ⒈紧扣训练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学生想象的能力。并在训练过程中体会到:现实生活是合理想象的源泉。

  ⒉让孩子把*时积累的童话,诗歌等体裁,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好文章,同学们想不想听?如果想听,就认真听老师读。

  ⒉欣赏。《狐狸与乌鸦后传》,(选择贴*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童话,激发兴趣)

  ⒊评议。

  听这了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⒋小结

  是的,这篇文章通过合理的想象,把狐狸与乌鸦后面的故事写清楚了。让我们觉得现有趣,又熟悉。这是因为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也要开展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假如我是……

  二、分析指导

  ⒈出示要求

  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烦恼;你既不想对父亲母说,也不想对朋友,怎么办?生活中,也许有没法解决的问题,你又想怎么办呢?请根据你*时的观察、积累,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一篇想象作文。

  ⒉分析要求:(希望学生读懂要求,明白真情实感的基础生活,任何作文如此)

  这么多文字,关键性的词语有哪些?

  对的':“生活”、“合理想象”这要抓住。

  ⒊回忆素材。(激活学生现有思维,拓宽思路)

  A.让学生先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事。

  B.出示一些图片,资料,看看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事。(可以组织学生课家收集,也可教师准备)

  C.再交流一些同学,老师都不太清楚的事。(拓宽知识面)

  ⒋整合资料。

  你们讲述了这么多有趣的、苦恼的事情,写的时候,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件去写清楚就可以了。这就是说,你要先确定自己要写什么?这么多资料(素材)哪一件最合适?写时注意写清楚哪部分?只有这样去思考了,你才能拔开云雾,下笔自如。(梳理写作时要表达的思路,但又不限制该怎么具体做,让学生有紧有松。)

  ⒌小组合作

  现在,就充分利用小组的智慧,在组内展开讨论:先确定内容,再确定素材,然后分清写什么,最后连贯地先说一说。(这两点的安排,希望同学们集思广益,在议一议,说一说中理清思路,并明确重点段是什么,该怎么写等问题。)

  ⒍交流指导

  各组汇报自己准备的情况,老师在需要展开合理想象的地方多作指导。

  三、学生写作

  根据刚才讨论的情况,同学们心中应该有数。现在就动笔写一写。希望形式多样地展示自己的作文,可以用不同体裁进行。(关于这一点没有展开,只是点一点。希望同学们不受老师的干扰,发挥想象的翅膀,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评讲作文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出示几篇优秀*作

  1、自由读。

  2、议优点。

  3、师归纳。

  评价注意点:

  (1)是否有故事情节。

  (2)情节是否紧扣人心。

  (3)语言是否优美或入情入境。

  二、出示几篇差的作文。

  方法同上。

  三、小结

  作文不厌几回改,经过修改的作文一样是好作文。

  四、作业

  自己修改作文后再抄正。

  积累与运用教案 5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对联系内容,并背诵下来;

  2、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大理三塔》,知道这篇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而《海上日出》和《夕照》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正确读出对联。

  2、提问:你们觉得上下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对,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介绍对联的由来,告诉对联要求对仗整齐,词性一致。这些只做简单了解。

  3.能说说这几组对联的内容吗?可以小组讨论,(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4.齐声朗读。

  5.自由朗读,边读边记。

  6.小组朗读或分组竞赛朗读。

  7.试背对联,看谁背得最快最准确。

  二、阅读《大理三塔》,完成课后题

  请学生读课后两题问题,提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理三塔。

  2、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三塔位置关系的,结合看图。

  3、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理三塔的'样子。

  4、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在描写顺序上与前面所学的《海上日出》和《夕照》一样吗?(步一样,这篇按空间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和《夕照》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5、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练*。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抓物点按照顺序介绍名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知道介绍时内容适当,仪态大方。

  2、难点:要按游览的顺序讲,讲出特点。

  〖教学过程〗

  找出事先搜集好的有关风景名胜的材料。

  1、作为导游,要介绍风景名胜,你应该先确定什么?(游览路线)你确定时应注意什么呢?(这条路线最好既便于介绍又便于游览)

  2、请各位小导游想一想应介绍什么风景,介绍的内容可以列在纸上,做个提纲,或者给同组同学说一说。给大家一段时间进行准备。

  3、请同学说之前,问问大家当别人介绍时你应该做什么?(引导他们说学会倾听并记下自已想多了解的内容继续提问)

  4、进行交际,要求人人参与。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4)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6篇

  一、读一读 背一背

  (一)读对(提示:“殉”查字典,读xun不读xun。字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性命)。

  (二)读懂:

  1.这些词语大多用来歌颂什么英雄人物的',大多用于什么情况?

  2.在学过的课文和读的文章中,观看的影视节目中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理解。

  (三)过程:

  1.个人读理解;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背词语。

  (1)个人背;

  (2)同桌同学互背。

  二、阅读——唇亡齿寒

  (一)先读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后查工具书验证。

  (二)讨论:怎样讲好“唇亡齿寒”的故事。

  参考:

  (1)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于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2)

  a、读懂故事,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b、弄清并记住内容要点及先后顺序。

  c、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d、讲述要连贯,自然大方,最好绘声绘色,有必要的表情动作。

  (三)个人练*讲。

  (四)同桌同学互讲互评。

  (五)发动学生在全班讲,全班鼓励评议。

  三、口语交际——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1)阅读理解:

  1.交际什么内容?

  2.怎样交际?

  (2)小组交际,评议。

  (3)全班交际,评议。

  四、巩固练*

  把“读一读·背一背”词语抄写词语本上。

  *作——建议书

  一、读“*作”、回答

  (一)“*作”中提出可以针对什么问题写建议书;你打算针对什么问题写,为什么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1)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太少。

  (2)小商贩乱设摊点做买卖,堵塞交通;网吧存在的问题;有人在学校附*劫小学生钱……

  (3)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协助*治理首都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写建议书呢?

  1、建议书写什么内容?

  2、建议书怎样写?

  (1)内容:

  a、存在问题;

  b、说明产生的原因;

  c、危害性;

  d、解决问题的建议。

  (2)写法——书写格式要正确

  a、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

  b、开头顶格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c、正文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反映存在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或危害,具体建议标明序号分条写出;

  d、另起一行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写建议书的日期。

  二、组内互说互评(围绕下面提纲说)

  1、向什么部门反映情况?

  2、反映什么情况,提什么建议?

  (1)问题;

  (2)产生的原因;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5)

——小学语文积累运用的教案 (菁华3篇)

  一、教学目标:

  1、积累6条谚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积累·运用 1(第七册)。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学*过的谚语,背一背

  2、出示练*的谚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谚语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成语故事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先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4、交流阅读后的收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配乐朗读有关秋天的散文

  2、导入话题:秋游干什么?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三〉、小组内讨论:今年秋游我们怎么玩?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

  〈五〉、全班讨论:哪个方案好?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

  〈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展示暑假生活见证:日记、相片、实物……

  2、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暑假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

  〈三〉、读*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 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

  2、 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

  3、 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作文。

  2、 完成练*册。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练*写暑假里感兴趣的事情,老师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今天我讲评几篇文章 ,让大家评一评,来好好的取长补短,学*、借鉴。

  二、出示差的片断(小黑板)

  1、自由读、议

  2、学生自由评、议。

  3、师归纳。

  这几段文字的语言不通顺,有的内容不够具体,经过大家的修改,文字通顺了。以后大家写完作文,自己要学会多读账户几遍,遇到有问题的要及时修改,这就是古人说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三、幻灯显示几篇优秀*作。(予以点名表扬)

  3、师归纳。

  (根据文章特点进行评讲)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读别人的优秀*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带有比喻特点的词语,积累词语;感悟、积累名言名句。

  2、能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劝阻这一话题,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4、能抓住人物特点,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教学重、难点】

  积累词句;能抓住人物特点,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1、搜集带有如、若、似的词语,搜集名人名言。2、回忆自己家里的小纠纷。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6)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菁选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课题】:积累运用六

  【课型】:*作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学生的*作能力。

  【重难点关键】:重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开启思路。

  关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胶片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同学们,你们

  一定想象过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吧?或者想象过未来的某一事物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二、小组交流

  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巡视鼓励,激发学生畅谈的兴趣,使学生扬起想象的翅膀。

  三、集体交流

  1、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发言,畅谈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教师斟酌点拨,适时鼓励。

  2、学生互相评议,借鉴优点。

  3、教师小结: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如果你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一定会是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科幻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着未来的来进行*作。

  4、自拟提纲:同学们在*作之前可根据刚才的交流,写出各自的*作思路。(可整理一些学生的*作提纲供全班参考)

  四、明确写作要求(投影出示*作要求)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下面我们就准备动笔*作。*作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1、把握好题目中的未来二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大胆想象。

  3、想象要富有创造性,力争新奇、有趣、超前。

  4、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五、试写初稿

  1、学生依纲*作。

  2、教师巡视学生*作,进行个别指导。

  3、教师对学生的*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好典型,准备引导学评议,指导修改。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读读背背”中出现的成语的意思,读熟后背下来,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进行课堂辨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以“啊!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教学重点

  重点:背诵成语、积累词汇。

  难点: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发现进行写作训练。

  三、课型:练*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练*法。

  五、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73)

  一、教学内容

  1.理解并背诵成语。

  2.进行阅读短文的训练。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成语,请同学们自由读,查查成语手册,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集体交流成语的意思。

  大公无私:指一切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着想,毫无个人打算。

  承前启后:承受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弄假成真:原指用假的充真的,后转指本是假意做作,后来竟成了真事。

  舍*求远:放弃*处的,去找远处的。

  化难为易:把困难的化为容易的。

  扬长避短:发扬优点、长处,预防缺点、短处。

  去粗取精: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若明若暗:像是明朗,又像阴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认识模糊。

  善始善终:从开头到结局都很好。

  优胜劣汰:优秀的取胜,不好的被淘汰。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东西,做新的努力。

  <三>反复朗读成语,试着把它们背下来。

  <四>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短文的内容是讲下了一场大雪以后,本是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机会,但大人们怕这怕那,不让孩子出来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家长这种培养温室之花的作法,充满了不满与担忧,对独生子女缺乏真正的爱护表示同情。)

  3.再读短文,边读边想:读了短文,你最想说些什么?试着写在书旁。

  4.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

  (可以引导学生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孩子自身的体会谈。)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把体会的感情读出来。

  <五>作业设计

  写出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74)

  一.教学内容

  举行课堂辩论会,培养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课堂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大家的口语交际能力。(请一位同学读“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明确辩论方法,进行小组辩论.

  1.教师提要求:有时候,对一个问题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我们就要通过辩论来互相启发,提高认识。比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写字吗?”“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等问题,你们可以从中选一个题目,或另外商定一个题目进行辩论。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不同的观点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

  <三>举行班级辩论会。

  l,以班极为单位,选出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当正方和反方,进行课堂辩论,辩论者可以各抒己见。

  2。请听的同学评议,推选出胜方和负方。

  <四>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的情况。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提高大家共同的认识。

  <五>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将口语交际内容写成日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7个训练,复*巩固本单元的学*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2、通过自主学*、协作学*、参与竞赛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复*巩固本单元的学*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难点

  复*巩固本单元的学*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

  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出示两道朗读题,每个组读一题。要求:人人参与,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⒉检查分组学*情况。重点检查翘音zh、ch、sh,后鼻音ang、eng和复韵母ei、ui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区分f-h和鼻音n-l。

  ⒊两大组交换学*内容,比一比哪个组学得快,音读得准,普通话流利。

  教学这两道题时,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拼音的情况,先对重点的拼音进行复*,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组朗读。

  二、播放录音,做拍手游戏

  ⒈播放课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师边读边拍手,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⒉告诉学生想做这个游戏,得先熟读儿歌,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儿歌。

  ⒊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协作,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更要参与,要注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等、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也可借此题的学*组织学生课间休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

  三、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⒈分别出示“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的内容,告诉学生比赛内容。

  ⒉找自己的好伙伴,将这两题分别读给他听,并请他给你评一评,你认识多少字、多少个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面作上符号,请你的伙伴教教你。

  ⒊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较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学*结束后,分别抽好、中、差三个学生读一读,激励优秀的争取更优秀,后进赶先进。

  四、写一写你想写的词语

  教师不要作过多要求和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已想写的词语写一写、读一读即可。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两个学*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内解决困难,激励他们树立学*信心。

  五、 同桌互读《问答歌》

  教学后记

  教学要求: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3、指导学生审作文题,并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重难点: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教具准备:对联一幅

  过程:

  一、谈话

  1、过年了,你们家要做什么?(引出帖春联)

  2、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对联?背一背

  3、小结,逢红白喜事都兴帖对联来表情达意。

  二、学*“读读背背”

  1、出示对联,齐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

  (1)前半句是上联,后半句是下联

  (2) 4个字的词是横额,也叫横批

  (3)上联与下联对仗工整。

  (4)下联的最末一个字一般是第三、四声,下联的末字常是第一、二声。

  3、出示事先准备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帖对联的知识。

  4、逐句学*文中对联,说说每幅对联描写的什么?歌颂的是什么

  第一幅:歌颂祖国江山美,表现祖国蒸蒸日上的情景。

  第二幅:喜庆对联,表现出祖国不老,大地同乐的情感。

  第三幅:歌颂祖国人材多,祖国气象兴旺。

  第四幅:科技发达,经济腾飞。

  第五幅:昐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试着选中其中之一背诵,说说你是怎么背的

  7、指导背诵

  三、学*“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

  (1)、课文讲了哪些人?谁是最主要的人物?

  (2)、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画出文中用来解释题目“手不释卷”的意思的句子。

  2、检查阅读成效。

  (1)课文讲了吴王孙权、大将吕蒙、主将鲁肃三个人,主要讲的是大将吕蒙。

  (2)课文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吴王孙权的影响下教育下,由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学问家,并做了吴国主将的事。

  (3)课文最后一节解释了标题意思。另孙权的话中也有一句从事物方面讲了这一意思:“手不离书本”(孙权、光武皇帝)

  3、针对“我爱读书,可是没有时间读书”(即吕蒙语)展开一个辩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本文的`启示:

  (1)只要肯挤,都能挤出时间。(孙权语)

  (2)读书可以得到许多知识,还可以为人们争来许多荣誉(如文中倒2节)

  (3)读书很重要,只有多读书,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办得更好。(孙权语)

  4、齐读课文。

  5、课堂练*。

  四、小结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语言优美,我们要利用大好时光,多读有用的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自己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审作文题,并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2、学*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的要求

  二、指导审题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哪些要求

  (1)不给命题

  (2)不定范围,自由表达

  (3)把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4)不写错别字

  (5)写完后读一读,认真地修改。

  2、谈话,拓宽思路,寻找作文素材

  (1)小组谈话,组内互相倾听,并对发言人提出意见,指导对方修改。

  (2)派成员汇报,注意说清过程

  三、指导书写作文

  四、作业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自己*作中的好词佳句。

  二、欣赏1~2篇好作文,同学评议。

  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之处?

  三、评议1~2篇中等作文。

  四、分小组互评同学的作文。

  五、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组织学生收集、欣赏春联

  2、指导学生用毛笔书写自己喜爱的春联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学*内容

  完成“实践活动”部分

  二、出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春联的意义,象征着祝福与愿望

  2、何为好春联?(对仗工整,文字优美)

  3、*时注意搜集春联,与好朋友交流欣赏

  4、练*书写自己喜爱的春联

  5、节日里为家里、亲戚或邻居写春联

  三、展示课前收集的对联,学会欣赏

  1、指名朗读、投影自己搜集的对联,说说这幅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含义

  2、评一评,谁的对联美,汇报过程大胆,语言清晰

  四、结合写字课指导书写春联

  五、作业。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反义结构成语。

  二、阅读练*。

  三、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四字成语,背诵。

  1、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背诵默写。

  5、检查。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第三课时(辩论)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在“提示”提出的两个辩题(“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写字吗?”“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学*和生活实际广泛收集有争议的问题。为了开启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举例示范,如,你喜欢不喜欢严厉的老师?大家轮流当班长好不好?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论据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辩论会的效果。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以“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辩题为例,“正方”学生从看电视的好处方面去思考,可能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电视是新的知识媒体,通过“科技博览”“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看得越多知识越丰富;(2)看“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3)看“东方之子”节目,可以了解许多名人的杰出业绩及其成功之路,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4)看“文艺节目”可以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反方”学生从多看电视的坏处方面思考,很可能提出下列反对多看电视的理由:(1)小学生多看电视,占去大量时间,影响完成作业,使学*成绩下降;(2)多看电视对眼睛有害,视力下降必然影响学*和生活;(3)电视中播放的许多节目中有凶杀、暴力场面,有一些坏人作案的情节,小学生爱模仿,容易学坏;(4)电视中许多节目的**镜头容易使学生早恋……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

  3、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第四步,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如果教师一时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应建议学生怎样继续研究探讨,推荐阅读资料或调查、采访对象。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第四课时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本单元复*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默写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任务。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部分内容。

  二、学*“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1、谈话,复*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学期以来我们所积累的关于讲学*的格言或成语吗?背一背。

  (2)这些格言告诉我们什么?

  2、揭示本课学*的格言,出示小黑板。

  (1)指名读、正音。

  (2)齐读格言。

  3、自学格言,了解格言所包含的意义和道理。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格言展开讨论,弄清意思和包含的道理。

  (2)汇报交流评点。

  4、联系实际,说说这几条中你做到了哪几条?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做学问的格言,背出来大家听听。

  6、指导读、背文中格言。

  三、完成“阅读”部分内容。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请大家仔细看图,准备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板书:梅雨潭)

  2、出示图,指导看图,初步感受梅雨潭的美。

  3、汇报观看所得。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瀑布和潭的美。(注意有一定顺序)

  4、图文对照,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1)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2)全班齐读,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后联系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

  (3)自由读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课文介绍了哪两处景物?重点介绍哪一处?

  B、画出你认为写得美丽语句读一读,准备感情朗读给大家听。

  (4)汇报自学情况。

  (5)指导感情读句,读文。

  (6)选择喜爱的语句起立读。

  四、小结

  体会景美及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作业

  1、摘抄短文中的优美词、句。

  2、背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口语交际”部分内容。

  二、板题:评画

  三、读题第二段,明确评画的依据

  可以从以下评:

  1、谁画得好,内容新,题目取得好。(可三者兼而有之,也可只有一项长处)

  2、让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画画的经验。

  四、根据要求展开评比

  1、十人为一小组,先由每个成员介绍自己的画的取材、画的经过。

  2、从每一小组中选出3~5幅较好的参加全班评比。

  3、全班评比,从刚才的评比的画中评出10~15幅较好的画。要说出评选的依据。

  五、请画得好的同学上前介绍自己画画的经验

  六、小结

  从这节课中你得到哪些收获。

  七、作业

  依据别人画画的经验画出更好的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示教学内容

  完成“*作”部分内容。

  二、读题、审题,明确*作要求

  1、本次作文是写景作文。

  2、要求写你喜欢的景物。

  3、仔细观察。

  4、模仿《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方法。

  三、练*《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写作方法。

  1、总写景物特点。

  2、按地点变化来写景物各部分特点。

  3、总结:人们将把西沙群岛建设得更美。

  四、出示看图,引导看图,确定写作对象。

  1、出示课前准备的图片,指导按一定顺序看图。

  2、从这几幅图中或你喜爱的其他景点中选一处来展开描写。

  五、指导写作

  1、列出小提纲(师指导):

  (1)总写你最喜欢的景物是哪儿?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特点。

  (2)按地点变化抓住其中二~三处展开写,要将景物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写出来。并做到语句通顺、优美。

  (3)结尾歌颂景物的美丽,或写出看了景物后的感受。

  2、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一次画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评画。

  4、引导学生仿写写景作文,用自己的笔讴歌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从中受到勤奋好学的教育。

  2、体会短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简介本单元学生作文完成情况

  1、评好的地方。如

  (1)文章结构如何。

  (2)地点变换顺序的过渡自然吗?

  (3)有没有较优美的语言词汇。

  2、评不足之处。如:

  (1)结构有欠缺:头尾部分和中间的地点变化不连贯。

  (2)语句不够优美,有病句、错别字。

  二、欣赏好的*作

  1、投影好*作,读后评评作品好在哪。

  2、从自己的*作中,找出闪光点,哪怕一个词,一个语句。读出来供大家欣赏。

  三、指导修改*作

  1、投影中、差*作,自由读。

  2、找出文中不足之处和有毛病之处,并谈谈怎么修改。

  3、再读读改好的*作。

  4、模仿刚才的修改办法批改同桌*作,训练学生互批能力。

  5、能在同桌的意见中修改自己的*作,学会修改*作。

  四、作业

  继续修改并抄正*作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学*格言警句,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要热爱祖国;懂得在邀请别人时要诚心诚意。

  知识要求:会读、会背格言警句,理解其意思;学*短文《三顾茅庐》,理解短文内容。把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事、快乐、梦想、美景写成作文,要把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能力要求:培养背诵格言警句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这个词语的意思;向别人推荐好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独立选择作文材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读、背格言警句,理解意思;理解短文内容,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能选择一本好书,具体说出书好在哪儿,清楚明白地向同学介绍;作文不出题,选好材料要动脑筋,把作文写具体,写清楚,需要下功夫。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格言警句

  1、读一读,读准字音

  卑、炬

  2、理解意思(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寸寸河山寸寸金:河山像金子一样宝贵,寸土寸金,不容侵犯。

  位卑未敢忘忧国:地位虽然地下是普通百姓,但不能忘了为国分忧,因为都是国家的主人,有为国分忧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的兴盛、灭亡,人人都有责任,都应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的丝直到死才吐尽,蜡炬的泪直到燃尽才能流干。借指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指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做大事情的时候不肯出力,怜惜自己;而见到很小的好处就去拼命,这不是英雄好汉,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事业与私利。

  人故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会死,有的人死得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3、采用多种形式练*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互相讨论。

  三顾茅庐:顾,看望;茅庐,草房。

  三国鼎立:指三国的势力对立(像鼎的三条腿)

  2、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书上批注。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告诉我们邀请别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明确要求

  二、课前准备

  1、选择自己准备推荐的好书

  2、想想这本书好在哪儿,应该如何向别人介绍。

  三、小组推荐

  在小组内互相推荐好书,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书的种类最好要多样化

  五、大家评议

  六、表扬优秀学生

  第三课时

  一、写作指导

  1、选择好写作材料,是写好这次作文的第一步。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范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也就是说,你心中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用我手写我心。只要是你认为可以说的,就可以敞开心扉尽情的说。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7)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范本10份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语,明白道理。

  2、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小组学*

  ⑴ 熟读6句格言。

  ⑵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些格言的理解。

  ⑶ 背诵。

  ⑷ 交流其它格言。

  2、全班汇报

  二、阅读短文

  1、导入 你们听说过大鹏鸟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名字中带有“鹏”字的学生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2、自由读短文,说说大意。

  3、组内讨论文后思考题,质疑。

  4、全班交流讨论,解疑。

  5、再读短文。

  一、训练要求

  1、如果你们班有条件,但还没创办班级图书角,建议你和全班同学一起动手,创办一个图书角。

  2、如果班上已经建立了图书角,那就想一想,应怎样使图书角更加充实、完善。

  二、训练重点如何创办班级图书角或使之更加完善。

  三、训练过程

  1、课前调查了解班内图书情况。

  2、想一想如何创办图书角。

  ⑴ 以小组为单位商讨,人人献计献策。

  ⑵ 班上交流,各小组间互相补充,有不同意见可以共同探讨。

  ⑶ 商讨如何完善图书角。

  3、动手实践 同学们,把你们的好想法付诸实践吧!老师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班的图书角一定会办得非常好,使图书角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作训练】

  一、训练要求

  1、请你把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如果不愿意写这方面的事,写别的事也可以。

  二、训练重点 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三、训练指导

  1、导入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后悔的时候?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做错了事,不要灰心丧气,它会使你吸取教训,增长生活的经验。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写下来?

  2、明确*作要求。 学生自由读,领悟要求。

  3、开阔思路,回忆自己后悔的事。 想一想,自己做了哪些后悔的事(如做错了事,怕挨骂而撒谎;和要好的同学吵了嘴,影响了友谊;由于粗心大意,错怪、冤枉了别人……)

  ⑴ 选择好合适的材料。想好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事,这件事为什么让你后悔,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⑵ 重点突出让你后悔的地方。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来细致刻划,以更好表达文章的中心。

  ⑶ 按一定的顺序写,条理要清楚。写事作文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因为这样便于将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四、范文点评

  我奶奶去世了,带着我深深的爱去了!使我的一次过失成为自己终生的悔恨。每当我想起那件惭愧的事,我的脸就一下子红到脖子根。(开头点题) 我的奶奶患半身不遂和心脏病,多年卧床不起,我和爸爸常去看她。 一天我和爸爸又去看奶奶,路上爸爸给奶奶买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蜜桃。一进门,奶奶就用她那不很灵活的手把我拉到身边,一会儿摸摸我的头,一会儿亲亲我的脸,笑得合不拢嘴。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筱卉,快给奶奶洗桃去。”我来到厨房,把桃倒出来,这一个个白里透红、红里透粉的蜜桃真是招人喜爱。“这么多桃,奶奶一个人吃得了吗?我也最爱吃桃子。”我心里说着,便向四周看了看,没有人,“我只吃一个。”我说着便拣了一个顶大顶红的放到嘴边,咬了一口,顿时,我觉得嘴里甜滋滋的。三口两口,一个桃子便被我消灭了。“真甜,再来一个。”我不禁又拿起一个吃起来。“筱卉,你的桃子洗好了没有啊?”“噢,好了,好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桃,一抹嘴儿,把桃子端了过去。爸爸挑了最大的,把皮剥了,递给奶奶。可奶奶却把桃子送到我面前说:“筱卉,这个给你吃。”看着奶奶慈爱的面容,我突然觉得对不起老人家,于是,我说:“奶奶,您吃吧,我不吃。”“这个给你吃,我这儿还有呢。”我不敢看奶奶一眼,低着头接过了桃,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不知怎么的,我觉得我的嗓子眼好像堵了什么东西似的,怎么也咽不下去。(爸爸让“我”洗桃,我却偷吃桃。当“我”把桃子端到奶奶身边,奶奶舍不得吃,让给“我”吃。) 回去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静,奶奶*时那么疼我,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吃,留给我,可我今天却那么不懂事,下次再去奶奶家,我一定要给她老人家道歉。(回去的路上,“我”无比后悔。) 第二天,我中午放学一回家,就觉得家里气氛不对,爸爸悲痛地告诉我:“昨天奶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我听了,如晴天打了一个霹雳,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奶奶,您为什么不等我认错就离我而去,您为什么不给我一个认错的机会啊! 每当想起奶奶,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对不起她老人家。这种无法弥补的过失仿佛使我懂得了做人的美德,使我长大了许多、许多……(结尾照应开头。)

  【评析】

  爸爸给奶奶买了桃,久病在床的奶奶却把大的先递给“我”,怎么不觉惭愧呢?当我决定向奶奶道歉时,她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怎么能叫“我”不觉得悔恨呢?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感情利朴实真挚、生动感人。

  每当我看到小猫,总忍不住要去抚摩它,和它玩一会儿来赎罪。你一定会问,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我有一个让我悲伤而后悔的故事,虽然它过去很久了,但我忘不了。 记得我读三年级时,爸爸不知从哪儿抱来一只小猫。它全身长着黄黄的毛,摸上去毛茸茸的,十分舒服。一双椭圆形的眼睛滴滴溜溜地转着,发出机警的目光。我一见到它,就喜欢上了这只可爱的小花猫,不时地逗他玩,给它洗澡、吃饭……才几天,我就和小猫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描写小猫的外形以及和小猫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长,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那天,我正咬着笔杆,冥思苦想地做着思考题。可是这题好像和我“绕圈子”,我绞尽脑汁地想,可还是无济于事。我这个人是急性子,拼命跺脚像疯了似的。小猫看见后,“喵喵”地叫,好像要为我分担“忧愁”,可我偏不领“情”,朝着它大叫大喊:“你这臭猫,就知道叫,别的什么也不懂。哼!你再叫可别怪我不客气。”我狠狠地训了它一顿后,又气急败坏地做起作业来。小猫听了我的话,绿宝石般的眼里散发出一道无可奈何的光芒。又用爪子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好像没听懂我的话,又昂起头,“喵喵”地叫了几声,似乎在说:“小主人,你干吗发那么大的火。”“这只坏猫,我今天不教训你才怪呢!”我双手叉着腰,两眼瞪得大大的。”小猫见了直往后退,眼里似乎发出恳求的目光。我却一点“慈悲”心肠都没有。当时,我也不知自己是怎么想的,飞起一脚,把小猫踢出了家,接着还傻乎乎地想:这下我可以安静地做作业了,准做得出。(事情的经过写得很详细,心里活动描写好。由于“我”是一个急性子,在作业没做出来,小猫逗“我”的情况下,用脚踢了小猫。) 过了好久,我终于张冠李戴地做好了作业,却不见小猫了。那时我的气已经消了,心里十分着急,想:小猫会到哪儿去?它可是挺乖的。最后,我在门口找到了眼睛里含着泪水,已经“长眠不醒”的小猫…… 我抱着死猫,呆呆地站着,心里不知是酸还是辣。小猫和我玩时的高兴情景,又像放电影似的浮现在我眼前……我好后悔呀!当初,我为什么要这样没有道理地把小猫踢死。我真是个只会拿别人出气的饭桶……我的眼眶慢慢地湿润了,全身像僵硬了似的,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一动也不想动。(写作者的后悔。) 我要永远记住这个不光彩的故事,我要用我的眼泪洗刷它。这个故事也给我了一个启示: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不然会造成一个令人悲伤后悔的结果。(从事情中受到启示。)

  【评析】

  这篇作文主要写了小作者在未做出作业的情况下,听见小猫叫就觉得烦,最后用脚踢小猫,导致小猫含泪死去的事。通过这件事,作者感到深深地后悔,并从中受到启示: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不然会造成一个令人悲伤后悔的结果。文章重点部分写得详细,突出了中心。

  一天,我顺手拿起二年级的课本,看到了《诚实》这篇文章,列宁小时候走亲戚,不小心把亲戚家的花瓶打碎了,最后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我看完这篇文章,心潮起伏,不能*静。以前看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触动,可今天……我脑子里好像有个小人在斥责我:真羞,真羞,有了错误不敢承认。亏你还是个少先队员呢!我赶紧捂住脸,不敢往下想了。我打开了抽屉,取出了破茶杯,向李阿姨家跑去。

  五、动笔写作 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这件事虽令你很后悔,但能使你从中受到教育,悟出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愿意写这方面的事,写别的事也可以。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汉语拼音,准确的区分*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声母“n、l”.

  2、区别形*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初步了解比喻句,会说简单的比喻句。

  4、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增强珍惜时间,发奋求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难点:认识比喻句,会说一些简单恰当的比喻句。

  教法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巩固法、讲演结合

  一谈话导入。

  1、学*了本单元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园”积累与运用的学*。今天我们要看一看谁表现最好,能够主动学*,大胆发言。

  2、学生浏览一遍课文,说说本次积累与运用的学*任务。

  二、学*“说好普通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幻灯片)

  1、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抽生读,全班学生帮忙矫正字音。

  3、同桌互读,矫正读音。

  三、齐读词语,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学*“你还认识我吗?”(幻灯片)

  1、学生自读词语。春天总会有新的变化,瞧,生字朋友走到一起又组成了新的词语,赶紧去和他们打打招呼吧!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同学。

  2、齐读词语—男女生分读词语—抽生读词语

  3、引导想像,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4、发散思维,看看自己还知道哪些AABB式的词语,采取鼓励策略,知道的越多越好。

  四、学*“比一比,再组词。”(幻灯片)

  1、先出示文中所给的三组词语。

  2、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3、反馈学生的词语,并丰富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4、引导发现,汉字的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5、拓展延伸,对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五、学*“读读说说”

  1、读例句,认识比喻句。

  2、展开想象,想一想星星、圆月、弯月还会像什么。

  3、拓展思维,想一想生活中你熟悉的事物还像什么?

  六、学*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练*读《惜时》,采取自读,互读,赛读,齐读,抽读的方式。

  2、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3、自主交流说一说自己*时是如何节约时间,爱惜时间的,今后还要怎么做,来节省时间,珍惜时间。

  七、自主识字,培养识字兴趣。

  1、学生自主识字读书。

  2、小组内互读。把你认识的字跟小组同学分享,在交流中学会更多的生字。

  3、介绍方法,鼓励自主识字。小组内推荐识字最多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和途径。

  4、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八、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做个留心生活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目标

  读读背背绕口令;复*汉语拼音,区分“g、h、”“j、x”“z、zh”等易混的声母,区分两拼音和三拼音。

  阅读成语故事《南辕北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小声读绕口令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读不准的字音。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8)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1、培养读古诗的兴趣,感悟诗的意境。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词语,读懂诗的内容。

3、能具体地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的一件事。

4、语言实践活动中,锻炼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不怕吃苦,有恒心的精神。

教学准备:

1、齐白石画像及其篆刻作品若干。

2、收集喜欢的童话或编写童话。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导入  课题。

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谁愿意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听听。现在我们来读、背一首新的古诗《登飞来峰》。

师范读——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质疑——互相释疑,教师点拨。——熟读成诵。

2、阅读齐白石的故事,说说你对齐白石有了哪些了解。——再读,交流文后思考题。

——课外搜集自己喜爱的齐白石书画刻印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  课题,引起兴趣。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牵动着你的感情—高兴的、委屈的或者难过的。

举例:你喂的小动物突然死了;最要好的伙伴误解了你;或者通过努力漂亮地做好了一件事等等。

2、自我选择*作题材,思考*作思路。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征求意见。老师巡视,了解、指导。

4、指名介绍自己*作的内容和叙述顺序。教师顺着学生思路适当点拨。

5、教师提出*作要求:写一件事要写具体,要表达真实的感情。还要一边写一边读,注意把语句写通顺。

6、*作起草。

第三课时

一、了解学生*作起草的情况。让没有完成草稿的,继续进行。对已完成草稿的,掌握*作内容与语言表达状态。

二、选两篇内容与表达方法不相同的作文当堂批改。

三、自我修改与同学间相互修改。

四、誉清。要求书写认真、工整。

第四课时

一、导语 。

今天的实践活动,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安排,进行自我学*、锻炼的语文活动。同学们要主动参与,珍视展示自我的机会,要发挥讲演的才能,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主持人:今天我们班进行“童话故事”讲演活动。

1、分小组互讲,推选讲演代表。

2、正式讲演每人次不超过3分钟。

3、评议。(评议要求:演讲者要充分发挥讲演的才能;认真倾听,尊重别人;以鼓励为主进行评议。)

三、小组活动。互讲、推选代表。

四、上台讲演。(各组派代表)

五、评议。

六、延伸。

1、将各组童话整理、装订成册。

2、挑选一个新颖有趣的故事改编成童话剧,自导自演。

教后小结:

口语训练,贵在有序地练。这个练不是个别的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进来,通过同桌互相讲、评价,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鉴赏语言的能力,大大方方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长期坚持,必获硕果。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 区别形*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一、二题),太阳、星星、月亮等图片。

  学生:提前学*,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明确学*任务

  1. 读完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积累与运用的学*。我们要开展“看谁能干”的活动,希望大家主动学*,大胆发言,出色表演。

  2. 学生自己读书,说说本次快乐实践的学*任务。

  二、 练读词语,辨析汉字,正确发音,运用语言

  1. 完成第一题。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生生互读,矫正读音。

  (3) 拓展练*: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

  2. 完成第三题。

  (1) 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2) 交流学*,丰富词语。

  (3) 引导发现:从三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汉字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三、 巩固生字,练读词串

  1. 教师导入:把学过的汉字进行恰当的组合,我们能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

  2. 自由读词串。生生互读,比赛读,齐读。

  3. 引导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 拿出画笔,描绘景象;自由练*打着节拍朗读或背诵。

  四、 自主识字,学*评价

  1. 鼓励自主学*更多的字。

  2. 自主认字,自我评价。

  3. 小组互查,相互教认。

  4. 用字说话,发展语言。(选作)

  五、 回忆课文,读背古诗

  1. 回忆并背诵课文描写春光美好,时间宝贵的句子。

  2. 练*读《惜时》:自读,互读,抽读,对读,齐读。

  3.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 交流自己知道的写珍惜时间的句子、词语。

  六、 看实物,练说话,发展思维

  1. 出示图片:太阳、星星、月亮。

  2.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像什么。

  3. 读句子,感悟表达的方法。

  4. 展开想象,说说太阳、星星、月亮还像什么。

  5. 拓展:观察生活中的树叶、花朵、草坪等,说说它们像什么。

  七、 评一评,夸一夸

  评出在“快乐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可自荐,互评)

  【教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练*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惯。 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教学过程】

  【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积累运用二”。二、学*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理解。 2、指名读、讨论、交流。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⑵ 数一数,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阅读、反馈。 ⑴ 指名分段朗读,说一说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⑵ 重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⑶ 短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总结。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口语交际】

  购书,谈体会

  【学*目标】

  练*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惯。

  【教学步骤】

  一、训练要求 1、对自己担任角色的话要表达清楚。 2、要对购买的图书及作家有所了解。表演读书后的对话,能就新买的书,读书心得等进行交谈。

  二、训练准备 1、二个或三个同学结组去买一次书,用心观察书店营业员,记下营业员的语言。 2、买来一本新书认真看,了解书的作者及图书内容。 3、想一想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或心得。

  三、训练步骤 1、引入,揭题: 同学们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现在请你们分别担任角色书店营业员,“我”、“爸爸”来表演对话。 2、准备表演 自由结组,试演。 3、选较好的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一组,大家评议。

  【评议要求】

  1、语言是否符合角色特点。 2、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

  【作文】

  我的小伙伴

  【学*目标】

  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教学步骤】

  一、*作要求 1、选择小伙伴的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2、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二、*作准备 按一定的顺序。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表达清楚。

  三、*作步骤 1、启发谈话 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他们中是不是有人做过的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选择一些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明确要求 ⑴ 审题:小伙伴是写人的,通过一些事表现小伙伴的特点。 ⑵ 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做到条理清楚。 ⑶ 语句要通顺。 2、指导选材 ⑴ 学生回忆自己小伙伴的事。 ⑵ 小组交流选材。 ① 所选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品质特点。 ② 事情的经过是否说得清楚、具体。 4、练写

  教学目标

  1、正确区分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积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背诵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 “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样子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

  学生: 收集绕口令。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共有七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读一读,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掌握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二是“你还认识我吗”,既复*巩固所学生字,又积累词语。三是“比一比,组词语”,区别形*字,提高识字能力。四是“照样子写一写”,依照例子和插图,让学生连词成句,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五是“读读背背”,感受古诗的优美,积累语言。六是“读读玩玩”,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七是“自主识字园地”,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愿望。

  本次“积累与运用”的重点是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本课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读一读,比一比”中的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发生了变化:“王”、“子”、“足”的最后一笔横或捺都变成了“提”,“足”的第六画撇变成了“竖”,“木”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女”字长横变成了“短横”,“雨”字的二、三笔竖、横折钩变成了“点”、“横钩”。教学时,可先读题明确要求。教师分别出示左右两边的字,让学生认读,并通过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也可由教师具体指导一组,其余的由学生按照此法在小组、同桌独立完成。扩展: 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

  “你还认识我吗”,复现与重组生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先自读词语,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练*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在读中巩固字音,积累词语。再采用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法,检查学*效果。

  “比一比,组词语”,可让学生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组词语。

  “照样子写一写”,可先读题明题意。从例子入手,结合插图,帮助理解句意,让学生在读中比较,体会在不增减字词的前提下如何连词成句。再让学生尝试着练*,集体交流汇报,也可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游戏进行订正和扩展练*。提醒学生注意使用标点符号。最后读句子,体会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其中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变了,但意思不变的道理不必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能连成两个句子就行了。(枝头结满又红又大的果子。又红又大的果子结满枝头。)

  “读读背背”,可先复**维的《鸟鸣涧》,然后听一遍录音或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应”读一声,“著”在这里读“”。再以跟读、同桌互读、抽读、自读等形式读通读顺古诗。最后赛读,比比谁先记住,并在小组内开个朗诵会。注意不讲解诗的意思,但可告诉学生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读读玩玩”,绕口令《你们就像花》极富情趣地描述了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动人场面。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纠,把绕口令读通读顺读快。

  这些字学生能认多少是多少,不要拔高要求。对识字多的学生可适当表扬,以肯定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自由请识字多的同学介绍介绍经验,自由请好伙伴教教自己读不认识的字。

  一、复*旧知,引入新诗的学*

  1、让学生背诵二册时学过的王维的古诗《鸟鸣涧》,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借助图画,听一遍《杂诗》的录音,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读通读顺古诗。

  3、小组内开个朗诵会。及时鼓励,引入下一环节的学*。

  二、巧设计,辨变化

  1、以孙悟空火眼金睛辨妖魔的故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出示第一题的每组字让学生读,观察独体字作偏旁时的变化,争当“小悟空”。

  3、小组或同桌互相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找出变化。

  4、说说自己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并选择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评出若干“小悟空”。

  三、多种形式,积累词语

  1、学生自读第二题词语,同桌互助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象,利用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形式检查学*效果,积累词语。

  四、读读比比,组成词语

  1、出示第三题的每组字让学生读,认真观察比较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2、用形*字组词语,看谁组得正确,组得多。

  五、看看比比,玩玩写写

  1、学生看第四题的例子和插图,读两个句子,并体会词语与句子的关系。

  2、尝试练*,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写出句子,再读一读。

  六、读读赛赛,读中有悟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你们就像花》的读音,同桌互读互纠,读通读顺。

  2、出示插图,以多种形式读,说说自己明白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3、赛读,激励学生比一比谁在课外收集的绕口令多,利用以后的活动课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

  七、自主识字,自我检测

  参考资料

  ★《杂诗》

  注释:

  (1)君: 对别人的尊称。

  (2)绮窗: 有雕饰的窗户。

  (3)著花: 开花。

  赏析: 你从我的家乡来,应该知道我家乡的情况。请你告诉我我家窗下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

  ★诗人用质朴*淡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亲切自然。

  山东滨州博兴第一小学 唐元菊

  【学*目标】

  1、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练*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读读背背中谚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为“读读背背”所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阅读格言可以使我们丰富知识,明白道理;写作时恰当的使用格言,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有说服力,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格言,好吗?

  自由读读,指名读,配乐读,背诵。看谁背的好。

  二、完成阅读

  1、自读短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时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读来寻找答案。

  2、集体交流。蜜蜂酿蜜是卓越创造的原因有:赌博,即广泛的吸收,来源丰富,提炼,即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加工,即吧自己搜集来的东西重新酿造。

  3、你认为短文重哪个句子含义深刻,你应该怎么理解?

  三、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把读《蜜蜂的赞美》后受到的启发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启发思路

  1、启发谈话。张亚昆是我们班的长跑运动员,*日里她刻苦训练,发誓要在明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夺取冠军,假设明天就开始了,今天晚上他做梦了,请大家看录像。

  2、请你来说说他做的梦?

  3、交流。评议。要求讲清楚,讲明白,讲具体。

  二、我们都做过梦吗?下面就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梦吧

  要求说的清楚具体。讲明白。说自己的梦要说实话,讲出自己的感受。

  三、畅谈理想

  1、假设你们穿越时空,来到了20年以后,那么你现在什么样呢?

  2、畅谈自己的未来。

  3、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么作呢?

  四、把自己的爱好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练*课)

  一、引导学生复*《挑山工》

  二、引导学生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三、做练*

  1、看拼音写词语

  ke sou guang liu liu jie zou

  ping heng song du ju su

  dan wu zhui dao ai ma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曲( ) 折( ) 转( )

  ( ) ( ) ( )

  正( ) 传( ) 挑( )

  ( ) ( ) ( )

  3、给句子换个说法:

  ⑴ 因为挑扇工不能直上直下,所以他们走的路要比游人多一倍。

  ⑵ 因为多年当挑山工,所以他们的个子大多又矮又粗。

  4、读句子回答问题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实用5份(扩展9)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目标:

  1. 复*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 区别形*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一、二题),太阳、星星、月亮等图片。

  学生:提前学*,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明确学*任务

  1. 读完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积累与运用的学*。我们要开展“看谁能干”的活动,希望大家主动学*,大胆发言,出色表演。

  2. 学生自己读书,说说本次快乐实践的学*任务。

  二、 练读词语,辨析汉字,正确发音,运用语言

  1. 完成第一题。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生生互读,矫正读音。

  (3) 拓展练*: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

  2. 完成第三题。

  (1) 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2) 交流学*,丰富词语。

  (3) 引导发现:从三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汉字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三、 巩固生字,练读词串

  1. 教师导入:把学过的汉字进行恰当的组合,我们能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

  2. 自由读词串。生生互读,比赛读,齐读。

  3. 引导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 拿出画笔,描绘景象;自由练*打着节拍朗读或背诵。

  四、 自主识字,学*评价

  1. 鼓励自主学*更多的字。

  2. 自主认字,自我评价。

  3. 小组互查,相互教认。

  4. 用字说话,发展语言。(选作)

  五、 回忆课文,读背古诗

  1. 回忆并背诵课文描写春光美好,时间宝贵的句子。

  2. 练*读《惜时》:自读,互读,抽读,对读,齐读。

  3.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 交流自己知道的写珍惜时间的句子、词语。

  六、 看实物,练说话,发展思维

  1. 出示图片:太阳、星星、月亮。

  2.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像什么。

  3. 读句子,感悟表达的方法。

  4. 展开想象,说说太阳、星星、月亮还像什么。

  5. 拓展:观察生活中的树叶、花朵、草坪等,说说它们像什么。

  七、 评一评,夸一夸

  评出在“快乐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可自荐,互评)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背诵成语组成的反义词。

  3、口语训练。

  4、*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成语。

  2、口语表达训练。

  3、进行*作能力训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3、丰富构成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温故知新

  语海拾贝

  口语交际

  指名读词语。

  这些词语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范读词语。

  你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你还知道这类词语吗?

  学生自主学*。

  讲解词语意思。

  你知道各组成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反义词的成语吗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照片里的故事,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讲一讲照片里发生的故事。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小故事,有时间在选一两张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读词语。

  自读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自由发言。

  自由轻声读,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利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自选一张照片,小组内发言。

  小组内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作。

  2、自主修改自己的*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巩固积累

  指导*作

  指导修改

  听写用来写动作的词语。

  听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指名读题。

  本次*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过渡:可以写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与相片里记录情景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写。

  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小结:不管写什么,要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让人看得明白。

  请你把写好的*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请你的同桌提提意见,在进行修改。

  读学生修改后的*作,评价。

  听写、互批。

  反馈听写情况。

  读*作要求。

  写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写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写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写照片里的物。

  选择照片。

  自主回忆,选择*作的内容。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把交流的人、事、物写下来。

  写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的特点。

  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当时刹那间的事情、写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评价。

  教学目标

  1、 复*巩固汉语拼音,准确的区分*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声母“n、l”.

  2、 区别形*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初步了解比喻句,会说简单的比喻句。

  4、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增强珍惜时间,发奋求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难点:认识比喻句,会说一些简单恰当的比喻句。

  教法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巩固法、讲演结合

  一谈话导入。

  1、学*了本单元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园”积累与运用的学*。今天我们要看一看谁表现最好,能够主动学*,大胆发言。

  2、学生浏览一遍课文,说说本次积累与运用的学*任务。

  二、学*“说好普通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幻灯片)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抽生读,全班学生帮忙矫正字音。

  3、 同桌互读,矫正读音。

  三、 齐读词语,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学*“你还认识我吗?”(幻灯片)

  1、学生自读词语。 春天总会有新的变化,瞧,生字朋友走到一起又组成了新的词语,赶紧去和他们打打招呼吧!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同学。

  2、齐读词语―男女生分读词语―抽生读词语

  3、引导想像,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4、发散思维,看看自己还知道哪些AABB式的词语,采取鼓励策略,知道的越多越好。

  四、学*“比一比,再组词。”(幻灯片)

  1、先出示文中所给的三组词语。

  2、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3、反馈学生的词语,并丰富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4、引导发现,汉字的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5、拓展延伸,对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五、学*“读读说说”

  1、读例句,认识比喻句。

  2、展开想象,想一想星星、圆月、弯月还会像什么。

  3、拓展思维,想一想生活中你熟悉的事物还像什么?

  六、学*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练*读《惜时》,采取自读,互读,赛读,齐读,抽读的方式。

  2、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3、自主交流说一说自己*时是如何节约时间,爱惜时间的,今后还要怎么做,来节省时间,珍惜时间。

  七、自主识字,培养识字兴趣。

  1、学生自主识字读书。

  2、小组内互读。把你认识的字跟小组同学分享,在交流中学会更多的生字。

  3、介绍方法,鼓励自主识字。 小组内推荐识字最多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和途径。

  4、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八、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做个留心生活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练*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惯。 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教学过程】

  【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积累运用二”。二、学*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理解。 2、指名读、讨论、交流。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⑵ 数一数,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阅读、反馈。 ⑴ 指名分段朗读,说一说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⑵ 重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⑶ 短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总结。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口语交际】

  购书,谈体会

  【学*目标】

  练*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惯。

  【教学步骤】

  一、训练要求 1、对自己担任角色的话要表达清楚。 2、要对购买的图书及作家有所了解。表演读书后的对话,能就新买的书,读书心得等进行交谈。

  二、训练准备 1、二个或三个同学结组去买一次书,用心观察书店营业员,记下营业员的语言。 2、买来一本新书认真看,了解书的作者及图书内容。 3、想一想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或心得。

  三、训练步骤 1、引入,揭题: 同学们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现在请你们分别担任角色书店营业员,“我”、“爸爸”来表演对话。 2、准备表演 自由结组,试演。 3、选较好的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一组,大家评议。

  【评议要求】

  1、语言是否符合角色特点。 2、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

  【作文】

  我的小伙伴

  【学*目标】

  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教学步骤】

  一、*作要求 1、选择小伙伴的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2、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二、*作准备 按一定的顺序。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表达清楚。

  三、*作步骤 1、启发谈话 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他们中是不是有人做过的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选择一些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明确要求 ⑴ 审题:小伙伴是写人的,通过一些事表现小伙伴的特点。 ⑵ 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做到条理清楚。 ⑶ 语句要通顺。 2、指导选材 ⑴ 学生回忆自己小伙伴的事。 ⑵ 小组交流选材。 ① 所选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品质特点。 ② 事情的经过是否说得清楚、具体。 4、练写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语,明白道理。

  2、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小组学*

  ⑴ 熟读6句格言。

  ⑵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些格言的理解。

  ⑶ 背诵。

  ⑷ 交流其它格言。

  2、全班汇报

  二、阅读短文

  1、导入 你们听说过大鹏鸟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名字中带有“鹏”字的学生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2、自由读短文,说说大意。

  3、组内讨论文后思考题,质疑。

  4、全班交流讨论,解疑。

  5、再读短文。

  一、训练要求

  1、如果你们班有条件,但还没创办班级图书角,建议你和全班同学一起动手,创办一个图书角。

  2、如果班上已经建立了图书角,那就想一想,应怎样使图书角更加充实、完善。

  二、训练重点如何创办班级图书角或使之更加完善。

  三、训练过程

  1、课前调查了解班内图书情况。

  2、想一想如何创办图书角。

  ⑴ 以小组为单位商讨,人人献计献策。

  ⑵ 班上交流,各小组间互相补充,有不同意见可以共同探讨。

  ⑶ 商讨如何完善图书角。

  3、动手实践 同学们,把你们的好想法付诸实践吧!老师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班的图书角一定会办得非常好,使图书角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作训练】

  一、训练要求

  1、请你把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如果不愿意写这方面的事,写别的事也可以。

  二、训练重点 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三、训练指导

  1、导入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后悔的时候?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做错了事,不要灰心丧气,它会使你吸取教训,增长生活的经验。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写下来?

  2、明确*作要求。 学生自由读,领悟要求。

  3、开阔思路,回忆自己后悔的事。 想一想,自己做了哪些后悔的事(如做错了事,怕挨骂而撒谎;和要好的同学吵了嘴,影响了友谊;由于粗心大意,错怪、冤枉了别人……)

  ⑴ 选择好合适的材料。想好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事,这件事为什么让你后悔,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⑵ 重点突出让你后悔的地方。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来细致刻划,以更好表达文章的中心。

  ⑶ 按一定的顺序写,条理要清楚。写事作文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因为这样便于将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四、范文点评

  我奶奶去世了,带着我深深的爱去了!使我的一次过失成为自己终生的悔恨。每当我想起那件惭愧的事,我的脸就一下子红到脖子根。(开头点题) 我的奶奶患半身不遂和心脏病,多年卧床不起,我和爸爸常去看她。 一天我和爸爸又去看奶奶,路上爸爸给奶奶买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蜜桃。一进门,奶奶就用她那不很灵活的手把我拉到身边,一会儿摸摸我的头,一会儿亲亲我的脸,笑得合不拢嘴。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筱卉,快给奶奶洗桃去。”我来到厨房,把桃倒出来,这一个个白里透红、红里透粉的蜜桃真是招人喜爱。“这么多桃,奶奶一个人吃得了吗?我也最爱吃桃子。”我心里说着,便向四周看了看,没有人,“我只吃一个。”我说着便拣了一个顶大顶红的放到嘴边,咬了一口,顿时,我觉得嘴里甜滋滋的。三口两口,一个桃子便被我消灭了。“真甜,再来一个。”我不禁又拿起一个吃起来。“筱卉,你的桃子洗好了没有啊?”“噢,好了,好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桃,一抹嘴儿,把桃子端了过去。爸爸挑了最大的,把皮剥了,递给奶奶。可奶奶却把桃子送到我面前说:“筱卉,这个给你吃。”看着奶奶慈爱的面容,我突然觉得对不起老人家,于是,我说:“奶奶,您吃吧,我不吃。”“这个给你吃,我这儿还有呢。”我不敢看奶奶一眼,低着头接过了桃,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不知怎么的,我觉得我的嗓子眼好像堵了什么东西似的,怎么也咽不下去。(爸爸让“我”洗桃,我却偷吃桃。当“我”把桃子端到奶奶身边,奶奶舍不得吃,让给“我”吃。) 回去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静,奶奶*时那么疼我,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吃,留给我,可我今天却那么不懂事,下次再去奶奶家,我一定要给她老人家道歉。(回去的路上,“我”无比后悔。) 第二天,我中午放学一回家,就觉得家里气氛不对,爸爸悲痛地告诉我:“昨天奶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我听了,如晴天打了一个霹雳,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奶奶,您为什么不等我认错就离我而去,您为什么不给我一个认错的机会啊! 每当想起奶奶,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对不起她老人家。这种无法弥补的过失仿佛使我懂得了做人的美德,使我长大了许多、许多……(结尾照应开头。)

  【评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