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优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

  1、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2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1.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2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2.3考点分析: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工具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复*旧知

  1、10以内数的组成题。

  2、9加几得10,为下面的新课做铺垫。

  3、10加几题型,为下面的新课做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出示课本9+几的情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板书课题:9加几

  2、根据主题图“数饮料”中,让学生读出问题,并尝试列式

  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板书:9+4=

  3、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方法算出9+4的结果

  点数出结果,让学生上讲台,用手指,算出结果;

  此处不用太多的时间去让学生探讨,没有用小木棒摆,让他们发现哪一种比较简单,为凑十法的学*做好铺垫;

  4、理解“凑十法”

  板书:凑十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

  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5、利用主题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跑步的,要算出踢踺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要算出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7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醒学生踢踺子的和跳绳的)

  生: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3个跳绳的,踢踺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提的很好。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6、学*9+29+59+89+9的“凑十法”

  教师出示卡纸:

  9+2=9+5=9+8=9+9=

  把卡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利用凑十法的方法,上台展示自己的算数过程;学生完成后,让另外几个小朋友充当小老师,上黑板帮他们改正;起到了互评、检查的作用,同时还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巩固提高

  1、练*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节9加几,着重讲了“凑十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9加几是进一步学*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学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板书

  第1节9加几

  9+4=13

  凑十法:

  9+2=9+3=9+4=9+5=9+6=9+8=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3

  教学目标

  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工具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3)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

  1、练*二十第l题。

  (1)先说图意,再列式。

  (2)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就用哪一种。你们学会9加几了吗?

  课后*题

  一、算一算。

  4+9=9+7=9+9=9+1=

  2+9=9+3=9+5=9+6=

  8+9=

  二、填空。

  ()+9=157+()=16()+6=15

  ()+5=149+()=18

  8+9=8+()+()9+6=9+()+()

  三、拓展延伸。

  ()+9=116+()=15()+6=14

  8+()=17()+4=129+()=17

  9+4=4+()+()9+6=6+()+()7+()>15

  板书

  9加几

  9+4=?49+7=?7

  9+1=10∧9+1=10∧

  10+3=131310+6=1616

  9+4=139+7=16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9+5=149+7=16

  141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陵目标

  1、同学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同学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小组合作学*活动中,培养同学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学*数学的信心

  2、培养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计算时,同学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1台,录音机,算式卡片,同学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练*:出示卡片,同学口算9+29+59+49+99+79+69+89+32、拍手游戏教师拍的次数与同学拍的合起来是10。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新课

  1、教学例3

  (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俺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俺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同学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列式、板书:9+5

  (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同学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

  教师巡视

  (5)同学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图”

  (2)小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

  ③怎样列式?

  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优选【5】篇(扩展1)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 “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 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下注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2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凑十法。

  1、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明了图意。

  师:同学们,学校召开了运动会,你们看,多热闹啊!

  2、你从图上看到多少人在做什么运动呢?(请学生到屏幕上指述,教师相机贴纸:踢毽子有9人,跳绳的有三人,跳远的有7人)

  3、学生看放大的饮料图上,生说出图意: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

  生: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呢?(引导学生说出算式:9+4)

  师:那么究竟怎么算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摆算算.(板贴小棒图,然后巡视)

  4、生汇报计算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见很多同学都在认真地摆小棒计算,现在请小朋友出来当小老师,指着小棒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到黑板指小棒图,师归纳出接数法,数数法,凑十法)

  (板贴三种方法,凑十法排最上面,十字用红笔标注)

  5、重点学*凑十法.

  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那一种呢?(生发表意见)

  师:老师最喜欢凑十法,因为用它来计算我们能更快地得出结果,你们喜欢吗?现在我们把用凑十法来计算饮料盒的过程写出来,好吗?

  (师演示整个凑十计算过程,完成数字图。)

  师:(缓述)9+4,(手指着4)把4根分成1根和3根两堆(手指小棒,在在4的下面写出分成),将分出来的1根和左边的9根小棒圈起来,

  再将数字图的9和1用线连起来,写上10,(手指10和分出来的3),10加3得13.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能认真看和听,现在请同位指着数字图互相说说用凑十法想的过程.(同位互说一次)

  6、一生到黑板指述。

  同学们说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请了一位小老师出来指着图说一说想的过程。

  6、质疑。

  师:这位小老师说得不错,我想考考你,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

  (直接请出来的学生回答)

  师:哦,是为了凑成十.你真会思考,掌声!

  (二)运用凑十法

  过渡:通过观察,对9+4的凑十方法大家都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的学*内容就是9+几(马上板贴课题)

  1.重回主题图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指事先贴在黑板的三张纸条,老师相机指图补充)(相机板书9+3,9+7)

  2.完成例2

  师:其实9+3,9+7就是例2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请你独立完成98页例2的两道题目.(看谁动作快)

  生:一生到投影机口述两道题的想法,要声音响亮.)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现在请你任选其中的一条把你的想法告诉同位,看谁声音响亮.

  三.凑十法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今天我们学*9加几,黑板上已经有9+3,9+4,9+7,你还能举出其他9加几的算式吗?..

  1.指黑板上的9加几算式,(师指得数个位上的数和9加几的几画弧线口述:这两个数关系怎样?(得数个位上的数比9加几的几少1)

  过渡:刚才我们算9加几都是用凑成十的方法变9加几成10加几来算的.它的方法是怎样的呢?(板书方法二字)我们来一下.

  师:师指数字图的4说,把4分成1和3,就是拆小数,拆成1和几(板书拆小数),然后将1和9合起来凑成十(板书凑成十),最后10和分剩的另一个数相加得13.(板书得十几)

  2.生质疑.

  学到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过渡:既然都明白了,现在老师带你去逛水果店,想去吗?水果店的阿姨碰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她吗?现在请你打开98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3.完成练*.

  师: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做完了,一看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站投影机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核对答案)

  师:这位同学表现不错,顺利帮水果店的阿姨解决了问题,真棒!有一位小朋友在跟妈妈逛超市的过程中碰到了计算问题,想请你们帮帮他,可以吗?请你赶快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吧.

  生:生投影汇报第2题答案.(看看这位同学能否顺利帮小朋友解决困难.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特别想和你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要上火车得有车票才行,想玩的快快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四.巩固凑十法.

  已知9根,师报一十几的数,让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根.

  师:这个游戏老师玩得很开心,我还想和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想吗?

  已知9根,师报一十几的数,让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根.

  师:还想不想玩一个知多少的游戏呀?(9人加几人)

  五.

  这节课我们学*了凑十法,方法是(指板书说),同学们学得很棒!下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学*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引导发现法。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园片、花形磁铁、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 5+3+7=

  8+4+2= 6+5+4=

  3+2+8= 5+6+5=

  7+1+3= 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①生1:1、2、3……12、13依次数。

  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 2个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④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 (每人一份题目)

  9+8=

  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

  预设

  ②学生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③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

  (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 + 4 9 + 7 9 + 8

  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

  1、基本练*

  (1)卡片抢答。

  9+3= 9+5= 9+9=

  2+9= 7+9=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动笔写一写。

  ①P91,做一做,第1题

  ②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灵活练*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8=17 17>14 不能买。

  9+5=14 14<15 可以买。

  (2)适当延伸: 8 + 5 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灵活的练*,既渗透排列知识,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板书设计:

  9加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

  1、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优选【5】篇(扩展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菁华3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复*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真棒,你提的'问题与猴妈妈一样,猴妈妈说,如果小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你们能不能帮它。该怎么算呢?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 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 9+1+4= 9+1+8=

  9+2= 9+5= 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 9+()<17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数?

  2、( )里最大能填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 “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 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下注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优选【5】篇(扩展3)

——数学一年级教案(10)份

  统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面图形、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计情境。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七巧板王宫对外开放了,你们愿意随我一起去参观游玩吗?【演示课件“动手做(四)”】

  小博士: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七巧板王宫,快随我来认识一下王宫的外观图吧、【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

  小博士:这是一副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图形组成的、在七巧板王宫里,这七个图形就代表着七个不同的房间,里面充满了智慧和快乐,快随你们的老师一起去感受吧!

  师:那就让我们先进入第一个房间吧,看看里面有什么奥妙?

  活动二:你问我答。【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2】

  1、看七巧板图,3号图是*行四边形,5号图是_____,______号图是三角形、

  2、七巧板是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

  3、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4、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小博士:小朋友,你们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吗?

  〖设计目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借用问题为下一问题做铺垫、〗

  活动三:我说你拼。【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3】

  1、你们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吗?

  方法一

  方法二:

  说一说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2、你还能拼出一个三角形吗?

  方法一:

  方法二:

  3、你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听小博士对我说,在三号房里有几幅非常漂亮的画,你们愿意去看看吗?

  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选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拼一拼,并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智慧,一起进入下一个房间吧!

  活动四:课外扩展、【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4】

  小博士:亲爱的小朋友,欢迎来到智慧加油站,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有关七巧板的知识、你知道吗?七巧板也叫“七巧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啦!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也就是“中国的图板”、希望同学们也能广泛地收集材料,向我一样做一个小博士、

  活动五:小小设计师、【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5】

  师: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也可以将所拼的图形画在纸上、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作品,一起来到六号房间吧!

  小博士:同学们,这里是智慧的延伸站,这里是快乐的升极点,只要你勇于展示,敢于表达,你会得到一种全心的感受,你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一位最佳设计师、

  展示学生作品【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6】

  活动六:小结、【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7】

  师:我们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七号房间——留言厅,在离开七巧板王国前,不知道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师小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感受到了七巧板的奥妙,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中,继续做一个善于发现、勇于实践的学生吧!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学*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 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比较下的减法意义的同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2.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宋奶奶家母鸡生蛋的情境图,引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有序寻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通过观察对话,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优选【5】篇(扩展4)

——小学数学一年级《十几减9》教案范本5份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教学作如下设计:

  1、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学生列出算式以后,先不做讲解,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明确算法的优劣,从而激发学生寻求最佳算法的强烈愿望。

  2、重视对“破十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亲自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破十法”的理解,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破十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速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参加过游园会吗?你们在游园会中看到过哪些有趣的场景呢?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1情境图。

  师:许多同学都围在小丑身边买气球,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丑手中有多少个气球,卖了多少个气球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还有几个?

  (3)引导学生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9。

  (5)思考:说一说这道题和以往学过的十几减几的题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同时,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15-9呢?下面请大家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预设

  生1:因为9+6=15,所以15-9=6。(想加算减法)

  生2:10-9=1,1+5=6。(破十法)

  生3:15-5=10,10-4=6。(*十法)

  生4:15-10+l=6。

  3、学*“破十法”。

  师: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算得又快又准呢?

  预设

  生:我认为第二种算法算得又快又准。

  师:我们给这种算法起个名字,叫做“破十法”。现在请大家看课件,了解运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师:现在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运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预设

  生:我先摆出1捆小棒,再摆出5根小棒,因为5减9不够减,所以得把1捆小棒打开,从里面拿出9根,也就是10减9等于1,剩下的1根小棒再与其余的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6根小棒。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运用“破十法”计算15-9的过程吗?

  预设

  生:计算15-9,因为被减数个位上是5,不够减9,所以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

  小结:计算十几减9,先算10减9等于1,再用1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再彼此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然后重点强调“破十法”,使学生感受到这种算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熟练掌握“破十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 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 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优选【5】篇(扩展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5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2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3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4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4

  95

  8+

  86

  7

  45

  956

  7+96+

  867

  7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8+2=1010+7=17

  ②9+1=1010+7=17

  ③9+8=17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33-7=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7=6,20+6=26。

  方法四:7-3=4,30-4=26。

  方法五:33-7=2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53-6=70-7=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7=2613-7=6337-3=4

  20+6=26-730-4=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2+3=5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表示什么?9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9〉()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