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6-29 13:18:37 教案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1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二、初读感知

  1、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远*闻名渊博曲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补充老子的资料)纳闷

  迎候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三、学*第一段

  1、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指名读

  3、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四、学*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五、小结,写字

  1、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2、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字“扑”。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学*2-3段,品味“感动”

  上节课,我们被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第三、四段

  1、孔子和老子谦虚有礼的品行深深感动着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还读出了其他的感动吗?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三、学*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学到这就结束了,但老子、孔子却让我们留下了刻深的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写字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2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其谦虚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课文,体悟孔子的学*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一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是啊,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孔子的词语,写在孔子画的边上。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篇扩展阅读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篇(扩展1)

——《孔子拜师》教案 (菁华5篇)

《孔子拜师》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传统文化在学*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孔子拜师》教案3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三、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孔子拜师》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风尘仆仆、迎候、等候”等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理解学*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轻时历经艰辛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完成主体板书)

  2.提问过渡: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孔子和老子吗?作者喜欢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二、品读课文

  (一)学*全文中心句。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小黑板出示)

  1.指名读。

  2.这句话写了谁?主要写谁?重点写他的什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们敬重?

  (二)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把能体现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写上批注,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孔子?(读、画、写、说)

  (三)学生反馈。

  第一板块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读出的是一个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来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指名读。

  4.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苦

  5.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比较句子,体会“终于”

  几个月后,他走到了洛阳。

  几个月后,他终于走到了洛阳。(小黑板出示)

  师:哪句好?为什么不能删去“终于”这个词语。

  生:因为路途遥远——“上千里”。我们想象一下,孔子从曲阜出发,一里、俩里、三里、四里、五里……就这样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累吗?请你把孔子的劳累读出来。(指名读)还有理由吗?

  生:因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读词语,说意思,齐读词语。

  师:苦吗?请把孔子的苦读出来。(齐读)

  师:孔子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这样走啊走,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今天,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6.全班齐读。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读出来。

  7.师:此时此刻,如果你见到这个不怕吃苦的孔子,你会对他说什么?

  8.生反馈。

  过渡:当孔子来到老子面前时,老子又对他说了什么呢?

  第二板块感受孔子的谦虚礼貌

  感受礼貌

  学生默读,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读,读完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对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研究学问你不必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生补充词语(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读。

  说体会:彬彬有礼。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他们的彬彬有礼?

  师:没礼貌的人会怎么问?请你试着问问。(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孔子的礼貌)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

  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感受谦虚好学

  通过理解“学*是没有止境的”含义感受孔子的谦虚。

  老子说……你认为呢?(再读第一段,重点词“远*闻名”)

  理解“学*是没有止境的”的意思。(学无止境)请联系实际生活实际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引读:我们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是因为“学*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是因为“学*是没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还是因为“学*是没有止境的”从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谦虚好学)

  指名分角色读。全班分角色读。

  师小结:对呀,活到老,学到老。你要学*,我要学*,我们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断学*。因为——(生齐)“学*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板块感受老子的谦虚、礼貌、大度

  过渡:文章除了写孔子还写了——老子(谦和、知礼、诲人不倦)

  学生说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读,注意读出彬彬有礼。(学生认真看插图)

  全班同学分角色读对话。

  齐读最后一段。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决定今天怎么做?

  四、总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孔子和老子的敬意。那就是学*,学*,再学*!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老子)

  “学*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拜师》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iacute;ng等děng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篇(扩展2)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范本5份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用具

  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朗读,初步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 3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其谦虚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 4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

  扎

  编

  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

  塑

  绘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节日风俗

  风俗*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⑴ 学生说一说。

  ⑵ 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⑴ 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⑵ 确定活动目标。

  ⑶ 拟定活动计划:

  ① 确定内容。

  ② 确定活动方式。

  ③ 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④ 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朗读,初步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篇(扩展3)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6篇

  问题的设计,对学*课文非常重要,有效的问题设计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各种知识,学*每个人的“独门秘技”。

  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她现在正在靠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刘老师虽然知识渊博,可她还参加各种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我想起我在复*动员上为了激起学生的斗志而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要努力学*的,没想到这孩子在这里竟用上了。让学生说了以后,我安排了一个写的拓展:举一个例子,再写写对“学*是无止境的”的理解。学生理解得不错,我又让他们读读相关的名言,如:学*不晚之类的名言。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学*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各种知识,学*每个人的“独门秘技”。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她现在正在靠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陈老师虽然知识渊博,可她还参加各种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我想起我在复*动员会上为了激起学生的斗志而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要努力学*的,没想到这孩子在这里竟用上了。让学生说了以后,我安排了一个写的拓展:举一个例子,再写写对“学*是无止境的”的理解。学生理解得不错,我又让他们读读相关的名言,如:学*不晚之类的名言。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我有八年没上语文课了,今天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孔子拜师》,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五单元学*目标,想想看,五单元是让我们学*什么内容,从而引出课题,“孔子”,这时我就问学生我们要学*的是孔子的什么事情,孔子拜师的事情。在这里呢,我就做错了一点,就是板书完课题后,应该马上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而不该马上去了解孔子的生*。

  在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后,我马上就让学生去读生字、词语,这里呢我应该马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先解决学生提出了疑问,应该对学生的质疑即时解决。

  进入课文学*时,我安排的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入手,在读了最后一段后,我们知道了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和敬重他们的高尚品行,那么为什么要敬重他们那种高尚品行呢?就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来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行,初步体会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感情。在这里,读课文最后一段,并提出疑问的任务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来,教师在这里本来只该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但是在这里,这个工作我却自己做了,所以学生就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课文,而没有达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要求。

  由于在学*生字词语时浪费的时间过多,所以本来这节课我预计安排的从重点词语来初步理解课文的任务没有完成。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不做一个自满的人。

  总之,在教学中,我做得很不够,这是由于自己*时在经验上的积累不够。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以后,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现。

  从几个关键词语入手,步步追问,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学好问,老子的诲人不倦。学生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风餐露宿”、“随时请教”、“诲人不倦”这几个词语在课堂上生了根。生了根的词语带给学生的是理解的深刻、扎实。阅读的深入、细致。通过这些词语学生实现了和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从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沟通,最终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由于这篇课文要掌握的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我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工具书、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学*中,学生是以小组和个人展示的形式汇报词语的理解,这样就陷入了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显得较枯燥、呆板。

  我认为理解词语应与阅读理解同步进行,做到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较合理。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应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问题的设计,对学*课文非常重要,有效的问题设计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各种知识,学*每个人的“独门秘技”。

  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她现在正在靠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刘老师虽然知识渊博,可她还参加各种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我想起我在复*动员上为了激起学生的斗志而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要努力学*的,没想到这孩子在这里竟用上了。让学生说了以后,我安排了一个写的拓展:举一个例子,再写写对“学*是无止境的”的理解。学生理解得不错,我又让他们读读相关的名言,如:学*不晚之类的名言。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篇(扩展4)

——孔子拜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3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传统文化在学*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重点)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重难点)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3篇(扩展5)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范文5份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课文,体悟孔子的学*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一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是啊,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孔子的词语,写在孔子画的边上。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孔子拜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好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用具 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 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 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 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 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朗读,初步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