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8-11 00:31:42 教案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

  1、练*十第5题

  先独立练*,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

  练*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扩展阅读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扩展1)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菁选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

  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

  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

  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

  (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

  7.8+4.3-***+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3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当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练*十四第5~~9题以及练*十四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组织练*

  1、口算。

  出示练*十四第5题。

  指名学生口算,选择2-3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十四第6题。

  小黑板出示第6题,说明练*要求。

  让学生自己练*,把得数填在方框里。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结果。

  让学生讨论计算过程,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

  3.做练*十四第7题。

  做第7题的前三道题,指名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说说第三小题为什么在小括号里要先算除法。

  提问:你能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4.做练*十四第8题。

  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给每道算式添上括号,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集体校对。

  三、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提问:原计划每人发15枝,有4人没来,这样就可以多下多少枝?

  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的方法,寻找解答的方法。

  指出:我们可以先求出4人没有来一共多出了多少枝,再想一想实际分给学生多少枝,就可以求出来了多少人。这样就能求出原定参加长跑的有多少人。

  四、课堂

  这节课练*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十四第7题后三题,第8、9题。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5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 38- 39 页的例 1 - 3 。练*十 1-4题。

  一、复*

  1、口算:

  3.6+ 4.4 10- 5.2 3.4 × 0.2 7.8÷ 6

  1÷4 7.5÷0.3 9.8- 8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书本第 37 页

  3、做一做 第 37 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三)、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

  1、说一说练*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⑶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6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十四中的*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和练*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题。复*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7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例3和做一做,练*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明确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能力目标: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3.情感目标:学会使用中括号,灵活运用运算方法。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中括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32.8+19 1.82-0.63 0.42×0.5 8.2÷0.01

  5.2÷1.3 0.67+1.24 0.51÷17 1.6×0.4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贴)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尝试。

  1.出示例1:下面的算是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7-2.5+4.6 3.6×6÷0.9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第一个算式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要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②第二个算式含有乘、除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③这两个算式中,除了整数就是小数。

  导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⑵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⑶你能把“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换一种说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⑷生试算,指名板演。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⑸反馈练*:口述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0.5+0.83 3.6÷0.4×5

  2.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5.6-5×1.73 6.75+2.52÷1.2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这两个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第一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题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②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⑵试算并说说解题思路。

  35.6-5×1.73 6.75+2.52÷1.2

  =35.6-8.65 =6.75+21

  =26.95 =27.75

  ⑶反馈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3.例1和例2都是没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接着请看例3。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3.6÷1.2+0.5×5。

  ⑴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时,说说这道题含有几级运算?

  ⑵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⑶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5,又该怎么办?

  ⑷讨论

  ⑸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3.6÷(1.2+0.5)×5 3.6÷[(1.2+0.5)×5]

  ⑹提示: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⑺自学P.40页内容

  ⑻你看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⑼注意: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再接着往下计算。在保留两位小数取*似值这一步,要注意写约等号“≈”,到下一步如果没有再取*似值,仍要写等号。

  2.反馈练*

  0.4×(3.2-0.8)÷1.2 5×[(3.2+4.06)÷6.05]

  四、应用。

  1.填空(投影出示)

  ⑴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 )。

  ⑵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运算。

  ⑶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 )运算,后做( )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里面的。

  2.练*十第1、4题。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3.6×3-40.8÷2 3.8+5.6÷7×4

  =40.8-40.8÷2 =7.4÷7×4

  =0÷2 =1.2×4

  =0 =4.8

  五、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作业。

  练*十第2、3题。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8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新课

  1.学*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

  (2)1.6+1.4×2=6( );

  (3)50-3.9+6.1=40( );

  (4)20÷2.5×4=32( );

  (5)9.6+0.4-9.6+0.4=0( );

  (6)4.8×2÷4.8×2=1( )。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5.课后作业:P40:1③④,2③④,3。

  设计说明: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具体算式的分析及计算,引导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概括、总结和提高,使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系统的认识,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学生容易掌握,但又容易被数字迷惑,造成错误,因此设计判断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约等于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学*的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采取由学生先试做,再讲道理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了口算练*,并要求学生验算,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9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11

  教学内容: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例5、例6,做一做和练*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练*十一第1题)

  32.8+19 0.42×0.5 0.67+1.24

  3.06×0.2 0.51÷17 5.2÷1.3

  8.2÷0.01 1.82-0.63 1.6×0.4

  2.提问

  (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

  (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

  (1)计算2.4与0.48的差, 列式为:2.4+0.48

  (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 列式为:(2.4—0.48)÷5

  (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列式为:12÷(2.4—0.48)×5,对吗? (设疑导入)

  二、尝试。

  1.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

  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

  (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

  5.完成P.42页做一做

  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7.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

  一种:48.5×4.5=218.5(米) 二种:3.5+4.5=8(小时)

  48.5×3.5=169.5(米) 48.5×8=388(米)

  218.5+169.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 48.5×(4.5+3.5)

  (3)比较两种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8.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应用。

  1.练*十一第2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8.4加上8.4与1.6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a、 8.4+(8.4—1.66)÷4

  b.[8.4(8.4—1.66)]÷4

  (2)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a.[10—(5.6+1.3)]÷24.8

  b.24.8÷[10—(5.6+1.3)]

  3.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8与4的积,减去6.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

  4.练*十一第4题。

  四、体验。

  刚才学的例5、例6,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板书课题)

  五、作业。

  练*十一第3、5题。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12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

  1、练*十第5题

  先独立练*,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扩展2)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优选【十】篇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1

  教学内容: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例5、例6,做一做和练*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练*十一第1题)

  32.8+19 0.42×0.5 0.67+1.24

  3.06×0.2 0.51÷17 5.2÷1.3

  8.2÷0.01 1.82-0.63 1.6×0.4

  2.提问

  (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

  (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

  (1)计算2.4与0.48的差, 列式为:2.4+0.48

  (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 列式为:(2.4―0.48)÷5

  (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列式为:12÷(2.4―0.48)×5,对吗? (设疑导入)

  二、尝试。

  1.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

  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

  (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

  5.完成P.42页做一做

  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7.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

  一种:48.5×4.5=218.5(米) 二种:3.5+4.5=8(小时)

  48.5×3.5=169.5(米) 48.5×8=388(米)

  218.5+169.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 48.5×(4.5+3.5)

  (3)比较两种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8.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应用。

  1.练*十一第2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8.4加上8.4与1.6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a. 8.4+(8.4―1.66)÷4

  b.[8.4(8.4―1.66)]÷4

  (2)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a.[10―(5.6+1.3)]÷24.8

  b.24.8÷[10―(5.6+1.3)]

  3.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8与4的积,减去6.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

  4.练*十一第4题。

  四、体验。

  刚才学的例5、例6,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板书课题)

  五、作业。

  练*十一第3、5题。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新课

  1.学*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2)1.6+1.4×2=6();

  (3)50-3.9+6.1=40();

  (4)20÷2.5×4=32();

  (5)9.6+0.4-9.6+0.4=0();

  (6)4.8×2÷4.8×2=1()。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3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

  1、练*十第5题

  先独立练*,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4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 38- 39 页的例 1 - 3 。练*十 1-4题。

  一、复*

  1、口算:

  3.6+ 4.4 10- 5.2 3.4 × 0.2 7.8÷ 6

  1÷4 7.5÷0.3 9.8- 8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书本第 37 页

  3、做一做 第 37 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三)、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

  1、说一说练*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⑶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5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6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4、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 3.6×6÷0.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填空①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4、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①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②运算顺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填空②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

  5、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

  1、(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②加法和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级运算。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级运算,后做第()级运算;如果有两种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

  2、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四、作业。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

  7.8+4.3-***+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

  7.8+4.3-***+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10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当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扩展3)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3以练*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

  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我准备了多道复*题,让学生充分复*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

  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从整个单元的学*内容看,在学*例3之前,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经进行了学*,且已经能用语言总结一般算法。而例3与前两例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解决的是两步为主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因此我将掌握运算顺序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设计教案时,我从旧知的复*导入,一是想了解学生前两课的学*情况,二是为学生学*混合运算做个预热。从授课过程中看来只有个别学生在整数减小数中,如:2-1.4的口算上出现障碍,从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来看,他们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较为扎实。

  新课的学*则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体育赛事中的确常常出现与小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是希望学生关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生活存在;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混合运算式,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过完整的学*,学生完全可以将旧知直接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来。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混合运算的,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即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进入练*部分,我选择围绕后两个目标进行,即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我放弃了直接出示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之接练*的方式,尝试将练*中的情境与课后*题中的情境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练*计算,本意是想减少枯燥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计算解决问题环节完成的也算顺利。从课末总结看来,学生能关注和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似乎也呼应了我一开始对本课重点的设置,我想一课有一收获,也属不易了。

  但课堂往往就是这样的,当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时,问题就呈现得清晰起来:这堂课情境、问题倒是生动,但计算量却略显少了,这样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问题,这是一堂计算课还是解决问题的课?学生在不多的计算练*中,有多少计算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来得及呈现?我是否放过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想来越发觉得,要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取得*衡,有几处细节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让新课部分和复*部分有机结合。

  如:我让学生根据例3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学生提的都是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前面都是在学*小数加、减(一步计算)。当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去关注和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因为一步计算在复*题中练*过了,课后总感觉不妥,如果不解决问题,我还让学生提问做什么?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下次再上类似的课,我会将复*题中的笔算部分与学生自主提问这两环节合并,用一步计算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复*了一步的小数加、减计算,这样既能两兼顾,又能省出一部分时间供后面计算练*使用。

  (2)例3中的问题:

  “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我预设学生有三种解法,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呈现了两种,我当时是放过了学生,心想反正后面的练*还有类似的算式可供学*。课后很是后悔没抓住机会,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用连减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聚焦点于“连减”,学生还能从连减的角度思考并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可有多种思路和途径,那孩子们的收获、体会又多了一点。

  (3)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练*中直接引导学生:“你能否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自主提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如:课本102页第8题、李强带了100元,要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两个乒乓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就可直接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利用(1)处统筹出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计算和解决。这样,计算量和问题解决相对*衡了,我想也就能够相得益彰了。

  (4)减少多余的语言。

  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多交流、互动当然是很享受的,但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精炼的语言无疑是数学老师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我仍然能从自己的堂课中找到多余的语言,这课自然不例外。我想,这个很正常,毕竟*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几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总结经验,勤加修炼,往往反思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最不易的,至少比发现别人的问题难,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修炼。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

  2、注意学*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提供学*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数学的乐趣。

  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想。

  现小结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20xx苏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讲这节课之前,我看到这个课题,马上想到,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中是有基础的,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这节课以小数乘法为基础,我想孩子们在学起来应该感到不困难。随着备课的深入,我发现要上好这节课其实难度很大,虽然说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进行新课教授,但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他们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运用合适的运算律使小数混合运算更简便。

  在公开课前,我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尽可能地根据我们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调整。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一、课时安排的很不合理,新的教材要求将这课内容在一课时中完成,虽然在上课之前我也犹豫过,由于内容多,是不是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授,高主任给我的建议是按实际情况,有时候在合理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安排课时,更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运算品质。

  二、学生在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时,不要给他们规定怎么去说,只要理解了,用他们自己说出来的话是最好的,这样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三、编一些简单的、通俗的顺口溜来使学生记忆、理解一些规律和法则,比如: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加减,从左往右,有括号,从里往外。

  四、做练*时,尽量将一些题目呈现在黑板上,而我由于时间关系,省却了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看书上题目回答,正如高主任所说,大多数同学未必会集中精神看题或者听学生回答问题。

  感谢中心校老师给我的这一次指导,虽然我的课存在很多问题,但高主任还是对我很肯定,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坦言每一次交流,都能获益良多。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扩展4)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课时教材分析】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复*准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二、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5、师:你能试着写出一个算式吗?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7、(师出示50-14÷3):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8、生:应该先算14÷3。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0、生:买香蕉之后剩下的钱,也就是50-14。

  11、师:所以这道题应该怎么办?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3、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正确的算式应该是

  14、生:(50-14)÷3。

  15、师: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用?

  16、生:改变运算的顺序。

  17、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道题。

  18、生:独立进行计算。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3、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4、生自己在练*本上完成。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方法?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7、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中出现的情况

  ①34+27=61 61×4=244

  ②34×4=136 27×4=108 136+108=244

  ③(34+27)×4=244

  ④34×4+27×4=244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3、生讨论交流。

  14、师: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四、完成练*,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本64页练*三的第1、5题

  第3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P60~P61)

  【课时教材分析】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检复铺垫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通过以上的复*,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3、师: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试着独立解决。

  5、师: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思路和方法?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①65×6=390(元)

  17×6 =102(元)

  390+102=492(元)

  ②65+17=82(元)

  82×6=492(元)

  ③65×6+17×6

  ④(65+17)×6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9、生:(65+17)×6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12、师:整理学生中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492(元)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65×6+17×6

  =390+102

  =492(元)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9、小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完成练*,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问题讨论,补充延伸

  1、问题讨论

  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2、补充练*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 )×5+ ( )×4=81

  6×( )+2×( )=96

  28÷( )+42÷( )=10

  第4课时 探索乐园 (P62~P63)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 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揭题

  二、基本练*

  三、简便算法练*

  四、应用题练*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这节课主要练*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练*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提高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1、口算

  练*五第6题说说怎样想?

  2、练*五第7题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数字与符号的填空(见幻灯可件)

  2、做练*五第8题后三题

  练*五第11、12题

  说明:在混合运算中一般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有一些计算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要尽量用简便算法。

  练*五第8、9、10

  说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后感受

  出示一些类型不同的简便运算,强调注意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及小括号的去和添影响中间符号的变化。

  重点分析:“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是在小学生学*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的新内容。一年级学生的学*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难点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能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但是很少见到乘除混合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乘法口诀

  2、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探索新知我们要怎么列式计算呢?

  可以先求出中午走了之后剩下的人,再求下午的总人数。

  第一步:53—24=29

  第二步:29+38=67

  2、还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

  可以列综合算式。

  53—24+38=67

  3、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4、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那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

  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乘法和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难点巩固)请列式计算下面算式。

  48-8+17=

  24÷4×5=

  小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正确进行脱式计算,并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书写规范的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学生算出结果后,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学*新课

  1.教师谈话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上面同学们口算的四个两步混合式题,也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结果,怎样进行书写呢?请同学们共同研究一道题。

  2.出示例1 47-12+5

  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脱式计算的步骤,教师可逐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这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符号?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第二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

  这样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过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师出示:48+16-37 54÷9×7

  让学生尝试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初步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学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计算结果?

  =27

  学生乙 54÷9×7

  =6×7 "7"照写下来,为什么?

  =4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旁注,强调两道题的书写步骤,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道题计算时的书写格式。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清楚: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扩展5)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但是由于*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运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运用得当,学*效果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了混合运算,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2、 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三.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

  1、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计算是一项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才能形成。要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为了更好地凸显计算教学的特点,尽量让学生经历“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会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巩固算法的计算练*、提升算法的应用练*”的过程。采取先尝试计算,再讨论算理,最后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

  2、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问题出示以后,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探究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教师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的主导性。

  今天,我讲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好理解,易接受。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对我说,好简单。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清楚的知道,学生是彻底的明白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课,看似老师说的少,但学生的学*效果还是很不错。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参,思考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我准备了多道复*题,让学生充分复*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考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2、注意学*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提供学*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数学的乐趣。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小结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是学生主动学*的过程。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铺垫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 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 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

  1.做练*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3篇(扩展6)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铺垫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 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 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

  1.做练*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 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铺垫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 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 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

  1.做练*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 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