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6-05 00:46:03 教案,大班

《顶纸板》大班教案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顶纸板》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会用猜测、验证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尝试寻找纸板的重心位置.

  2、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感受反复实验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

  2、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支撑面与物体*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硬纸板若干;

  2、记录纸、吸管、水彩笔人手各一支。

  3、盘子、橡皮、纸杯、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些圆形的纸片和小吸管,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幼儿自由猜测)

  师生进行猜测、讨论

  2、探索,验证圆形纸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教师:这个小吸管能把这圆形的纸板顶起来吗?(幼儿讨论、猜测)

  2)、动手操作

  3)、表达交流: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老师这边还有一些纸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小吸管能把它顶起来吗?想不想试一试

  3、尝试顶各种形状纸片,进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师: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老师这里还准备一些图形,还有记录表,把你们自己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图形顶起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小实验。

  (1)提出要求:做实验的时候小朋友要细心、耐心,不要放弃,多试几次,(2)把你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顶起来的,就在实验结果这一栏打勾,不可以顶起来的就打叉。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和同伴交流。

  5、师生验证 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原来,要一只手握好筷子把它竖直,另一只手把纸板稳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断地调整纸板的位置,直到找准位置才能稳当地停住。那么这个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三)继续探索,寻找、记录顶点位置

  1、教师:现在,我们要再试一试,直到纸板能够稳当地停在吸管上时,(1、)你用吸管顶好不动,然后用吸管把铅笔顶住纸板的位置画个圆圈,画好后马上用吸管验证一下。

  (2)、如果自己一个人不行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差。

  3、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操作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为每张纸板都找到了一个能稳稳当当顶起来的点,其实这个点可不是普通的点,它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做物体的“重心”,每一样东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体稳稳当当地顶起来”

  (四)生活经验迁移

  1、教师:老师现在收集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重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只要我们找到了它们的重心,就能在那一点上稳当地把它顶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3、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找找其他的东西,也来做这个有趣的小实验,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重心”的资料,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动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给孩子带来了一节科学活动《顶纸板》,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我先通过各种图形导入,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测那些图形纸板能顶起来,再实践到用勾线笔顶起纸板,探索由易到验,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将总结如下:

  成功点:

  1、探索由易到难,体现学*的渐进性,通过尝试找到支撑点,幼儿很快用吸管顶起纸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为孩子们积极参与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铺垫。

  2、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服务于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再次借助各种图形的材料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3、用勾线笔顶起各种形状的纸板时,孩子们有的将勾线笔立在桌面上,再将纸板*放在笔头上,这样更有利于找到纸板的重心,使得纸板*稳地顶在吸管上稳当顶着纸板,虽然刚开始找不到*衡点,但通过多次的试放,孩子们终于成功地顶起纸板了。

  不足之处:

  1、科学活动语言要简练,轻声指导这点老师话过多。

  2、第二次探索用笔头顶起纸板时,要求提得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幼儿将手顶在纸板、有的吸管没握好,导致吸管歪歪顶不起来。

  虽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完美,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我们应借助幼儿园这个*台,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拓宽他们感知、他们所能实践的空间,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上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学*的主人。

《顶纸板》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活动难点:

  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轻音乐《梁祝》。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欣赏杂技表演顶碗的图片。

  1.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2.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二、基本部分:

  1.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2.尝试用纸筒芯顶纸板。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2)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3)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3.还有那些东西可以顶试一试。(笔、尺子、杯子、吸管)

  4.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5.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1)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2)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3)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6.探索那种材料容易顶

  (1)猜测: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

  (2)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3)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三、结束部分:

  1.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2.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3.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看。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阅读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1)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菁华3篇)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

  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

  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

  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发展。)

  四、讨论:

  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

  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在顶纸板的游戏中,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各一支笔、一个纸筒芯、一根筷子。

  2、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正方形、正三角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并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圆点;另一套剪成鱼、草、叶子、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顶碗杂技表演图片,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杂技演员怎样表演杂技?

  (二)、试一试,用笔顶纸板。

  1、喜励幼儿大胆选用各种材料自由地顶纸板,玩纸板。

  2、指导幼儿用铅笔顶规则图形的纸板。

  3、提出要求:

  (1)要求幼儿用铅笔分别在纸板的各个点上,在能顶起纸板的点上“√”,不能顶起纸板的点上“X”。

  (2)讨论: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顶什么形状的纸板,用笔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才能顶起纸板。

  4、师小结:我们要把笔顶在纸板的中心,这样才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这就是纸板的中心点。

  5、引导幼儿尝试用铅笔顶不规则图形的纸板。

  引导语:老师这里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纸板,请你们也来给它们找出中心点。

  (1)启发幼儿用铅笔去顶不规则图形纸板,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寻找出能顶起这些纸板的地方,并积极与同伴交流探索情况。

  (2) 讨论:你是怎样顶起纸板的?在顶纸板时,你发现了什么?

  (三)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容易顶纸板。

  (1)引导语:老师这里有许多可以顶纸板的材料:纸筒芯、筷子、笔。你觉得哪种材料顶起纸板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起纸板的最不稳?

  (2)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哪种材料顶的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的最不稳?想一想为什么?

  (3)师小结:工具的面越大越能更快、更*稳地顶起纸板。

  (四)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现在我们就去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一个顶纸板的节目给客人老师看吧。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3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2)

——《顶纸板》大班教案实用5份

  《顶纸板》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2、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3、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4、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惯。

  活动准备:

  1、碗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正方形纸板、长方形纸板、粗吸管,彩笔筒皮,铅笔,粗纸棒。

  重点难点:找准纸板中心点,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头、手臂、手顶碗,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教师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幼儿讨论

  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二、尝试:用粗细不同的物体顶纸板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粗纸棒 彩笔筒皮、粗吸管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些东西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什么东西比较容易顶起来?什么东西难度比较大?

  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幼儿第二次实验,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请小朋友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三、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孩子们,上场吧!

  《顶纸板》大班教案 2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科学《顶纸板》

  (一)(物质与特质)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2、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幼:好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2、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3、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4、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顶纸板》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师:我们一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发展。)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附:顶纸板记录表

  《顶纸板》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

  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

  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

  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发展。)

  四、讨论:

  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

  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顶纸板》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重难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3)

——《安全》大班教案3篇

  课题来源:

  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经常要求孩子注意“安全”,但孩子对“安全”还处于懵懂状态,不能真正理解“安全”的真正含义。孩子们对大型玩具和教室内的玩具等非常感兴趣,但是有的孩子还不能掌握这些玩具的正确玩法,因此磕碰事件幼儿时有发生,虽然仅仅是一点小伤,但是对我们班内的安全工作和家长工作还是起到了一些消极作用,因此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班一直开设识字教学课,孩子们对识字教学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利用孩子们对识字教学的兴趣,在活动中结合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安全”,懂得“安全”的含义,从而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正确的玩玩具,减少磕碰事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玩具的正确玩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认识“安”、“全”,理解安全的含义。

  [活动准备]

  彩色字卡:“安”、“全”、“跳”、“爬”、“挤”、“推”。

  [活动过程]

  一、以“字宝宝来班内做客”的形式引出课题。

  1、出示“女”字宝宝。(师:今天几个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和我们做游戏,可是这个字宝宝特别爱漂亮,所以老师给他准备了一顶漂亮的小帽子,我们来给他戴上吧。)

  2、出示“安”的部首,幼儿认识“安”字。(师:字宝宝变成了一个新字,是什么?安)

  3、请幼儿为字宝宝“安”组词。(安全、安玻璃、安门、安静、*、安排、转危为安、坐立不安等)

  二、以变魔术的小游戏出示字宝宝“人”、“王”,认识“全”。

  1、引出字宝宝“人”、“王”。(师:教师到黑板前作听的动作:“小朋友,是谁在叫我?哦,原来是字宝宝“人”和“王”,他们等不及了,也想和我们做变魔术的游戏,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看看是什么游戏?)

  2、教师把“人”、“王”变成“全”,幼儿认识“全”。(师:原来是调皮的“人”字宝宝跳到了“王”身上了,那现在变成了什么字呢?全)

  3、请幼儿为字宝宝“全”组词。(安全、全部、全家、全都、全神贯注、全心全意、完全等)

  三、结合实际让幼儿理解“安全”的含义,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有危险的地方,教会孩子们正确的玩法,防止发生意外。

  结合小朋友*时的一些行为、动作让幼儿理解“安全”是小朋友自己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师:小朋友在幼儿园应该怎么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不受伤?)

  请幼儿结合教室内和户外活动时的实际情况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加以补充、总结。

  教室内:

  1、电源:不能触摸电源,防止发生生命危险。

  2、窗户:不能爬到窗户上,也不能往下跳,防止发生意外。

  3、课桌椅:幼儿不能爬到桌子上往下跳,也不能推椅子,防止磕碰。

  出示字卡:“爬”“跳”,并请幼儿表演。

  4、小医院、黑板、钢琴:不能钻到下面,不能爬,做游戏室和上课活动时使用。

  5、卫生间:地滑,注意不摔倒,洗手时排好队,不推不挤,防止碰伤。

  出示字卡:“推”“挤”,请幼儿表演。

  6、尖锐物品:不能玩铅笔、剪刀等尖锐物品。

  户外活动:

  1、站队:不推不挤,整整齐齐,下楼上楼时要靠右边行。

  2、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不乱跑。

  3、玩滑梯:不推不挤,你先我后,不能爬,不能跳。

  复*儿歌:《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大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来好像坐飞机,忽忽悠悠落到地。

  4、转椅:系好安全带,慢慢转。

  5、跳跳床:轻轻跳,不撞、不推、不踩别人,不爬围栏。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注意在家里和路上的安全。

  幼儿知道交通规则和家里危险的地方,并把这些危险的地方画出来,带到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达到互相教育的目的。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识字教学这种形式,使孩子们在交朋友、变魔术、表演这些有趣的小游戏中,认识了字宝宝,并理解了“安全”的含义,同时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安全意识。整节课孩子们兴趣极高,积极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时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引导,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活动设计背景

  春节时,放鞭炮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放鞭炮也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在燃放鞭炮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能伤害到人,同时注意自我保护,不被别人伤害。

  活动目标

  1、知道放鞭炮的危险,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火药是*的四大发明之一,知道火药的用途。

  活动准备

  图片,音响磁带,鞭炮,打火机。

  活动过程

  过程1:导入(猜谜)

  教师说谜语引出话题:

  一个小小子,

  戴顶红帽子,

  留根长辫子,

  是个急性子,

  一点它就炸,

  变成一团烟子。

  过程2:表演放鞭炮

  1.小朋友,春节最喜欢做什么,是不是放鞭炮?请幼儿说一说鞭炮的样子,是怎样放鞭炮的。

  2.请两名幼儿示范放鞭炮的动作。一个扮演鞭炮,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另一个假装点鞭炮后迅速跑开,捂住耳朵。扮演鞭炮的幼儿站起身“呯”的一声,并同时伸开双臂表示鞭炮爆炸。

  过程3:鞭炮为什么会炸响

  1.教师问:“小鞭炮为什么会炸响?”原来,它的肚子里装着火药,火药点着之后会迅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于是就爆炸了。

  2.火药是*的四大发明之一。古时候的人们很早就知道了火药的制作方法,并用火药来制作鞭炮,现在人们还利用火药的原理制作子弹、炮弹、火箭等,用于军事和开山炸路等。

  过程4:放鞭炮时应注意什么

  放鞭炮是一项危险地活动。告诉幼儿在放鞭炮时要特别小心,最好在大人的带领下进行。

  教学反思

  1.通过这堂课,让幼儿了解鞭炮的危害性,并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鞭炮有了警惕意识。

  2.这节课我用谜语的形式引出了幼儿都很感兴趣的鞭炮,更增加了幼儿的好学心里,所以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在和幼儿共同的学*下,不仅达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还增长了部分课外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个别幼儿对鞭炮的玩耍欲望过强,而忽略了它的危害,对这样的学生我加强了对他的教育,最终有了一定效果,但还需家长们一起配合多加教育和引导才能把危险降到最低。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燃烧现象,了解火的性质、用途及危害。

  2、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进幼儿安全防火意识。

  3、一旦发生火灾,要知道如何自我保护和如何自救。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4)

——《粮食》大班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珍惜粮食。

  4.珍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5.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下载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珍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出示图片<***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

  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

  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珍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

  听了一粒米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积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5)

——《舞狮》大班教案3篇

  设计意图:

  舞狮,也叫耍狮子,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喜庆活动。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狮的*俗,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春节期间,孩子们从多种途径(如电视里、欢庆的大街上等)亲眼目睹了这种热闹场面。当我们和幼儿谈起春节见闻的时候,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舞狮。在晨间活动中,经常会看见他们模仿舞狮的动作,真是不亦乐乎。看到他们对舞狮的兴趣如此之大,我就设计了《舞狮》这一活动。旨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培养合作意识。

  大班社会活动:舞狮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我国的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舞狮,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

  2、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活动,会与同伴合作游戏,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舞狮表演的录像资料,舞狮表演的伴奏乐曲,供幼儿表演舞狮的服装、道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过年的时候,你见过什么样的节目表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录的是在一家农家小院表演的节目。请小朋友们看看这是在表演什么节目。

  2、幼儿看录像,感受舞狮表演的'欢乐场面。

  3、说一说:

  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他们表演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表演的时候,人们都会放鞭炮、还给他们送礼物?他们的表情怎样?你能看出每只狮子是几个人表演的吗?

  你还在那看到过舞狮表演?

  教师小结:舞狮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表演活动,这种表演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一般在喜庆的节日里、春节或开展庆典活动时,人们都要进行舞狮表演,人们觉得狮子可以给自己带来吉祥、幸福、快乐和健康。

  4、学一学

  请幼儿学一学狮子是怎样表演的。两两结对模仿学*表演狮子。

  5、幼儿穿上狮子服装随伴奏进行舞狮表演,教师手持绣球进行指挥。

  狮头和狮身换角色表演,感受不同角色带来的快乐,体会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总结:表演舞狮累吗?很辛苦是吗?但心情怎样?大家看一看观众的表情怎样?对,很开心。以后我们经常练*,使我们的表演更精彩,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6、幼儿休息,欣赏精彩专业的舞狮表演。

  组织幼儿有序的收拾道具,活动结束。

  活动评析:

  《舞狮》取材源于当地的民间表演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能大胆地把民间文艺表演引入幼儿的教育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参与其中,通过表演、师幼提问、引导幼儿模仿学*等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舞狮这一民间文艺有了初步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也体会到了民间艺人的辛苦,通过多媒体展示、艺人现场表演等形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很好的达成了活动目标。

  活动目的:

  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2、了解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3、感知多媒体舞狮的画面,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重点难点:

  幼儿进行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幼儿收集有关舞狮的VCD、图片、资料。

  2、舞狮的道具:凳子代替狮子头、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舞狮,老师、小朋友当狮子头。小狮子们…、我们开始练*了。”

  2、队列练*: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

  3、热身运动。

  (1)听信号走和跑,齐步—走——跑步走

  师::“请小狮子们听我的信号练*跑步,齐步—走——跑步走”。

  (2)练*活动:摩拳擦掌、转脚腕、拉力器、登山等。

  (3):“小狮子们,原地踏步走。”师吹口哨,每节四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

  (1)“说一说什么时候有这种活动?”

  (2)“在哪里见过这种活动?”

  2、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3、讨论:为什么要舞狮?有什么意义?它和什么民俗活动相同?

  4、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舞狮时的动作特点及配乐演奏。

  5、幼儿玩舞狮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教师小结。

  2、师生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

  舞狮,也叫耍狮子,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喜庆活动。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狮的*俗,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春节期间,孩子们从多种途径(如电视里、欢庆的大街上等)亲眼目睹了这种热闹场面。当我们和幼儿谈起春节见闻的时候,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舞狮。在晨间活动中,经常会看见他们模仿舞狮的动作,真是不亦乐乎。看到他们对舞狮的兴趣如此之大,我就设计了《舞狮》这一活动。旨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我国的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舞狮,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

  2、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活动,会与同伴合作游戏,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舞狮表演的录像资料,舞狮表演的伴奏乐曲,供幼儿表演舞狮的服装、道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过年的时候,你见过什么样的节目表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录的是在一家农家小院表演的节目。请小朋友们看看这是在表演什么节目。

  2、幼儿看录像,感受舞狮表演的欢乐场面。

  3、说一说:

  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他们表演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表演的时候,人们都会放鞭炮、还给他们送礼物?他们的表情怎样?你能看出每只狮子是几个人表演的吗?

  你还在那看到过舞狮表演?

  教师小结:舞狮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表演活动,这种表演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一般在喜庆的节日里、春节或开展庆典活动时,人们都要进行舞狮表演,人们觉得狮子可以给自己带来吉祥、幸福、快乐和健康。

  4、学一学

  请幼儿学一学狮子是怎样表演的。两两结对模仿学*表演狮子。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6)

——《顶碗少年》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那些杂技表演?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师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4、教师导读:《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

  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失风度惊心动魄附和陶醉不知所措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填空:这真是一场的杂技表演。

  4、把令你感到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自学反馈,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文中的多音字。

  喝(hè)彩屏(bǐng)住气附和(hè)结(jiē)实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5、交流: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当年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6、教师小结:是呀,这场杂技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描述也去好好感受一番。

  四、品析文本,感悟哲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少年的表现。

  (2)碗的描写。

  (3)观众的反应。

  3、教师小结过渡: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呀,然而令作者永生难忘的仅仅是顶碗少年高超的表演技艺吗?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呢?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面对失败时的表现进行品析。

  (2)教师导言:在亲眼目睹了表演的全过程后,作者对这场杂技表演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从文中找出来。

  (3)指名反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4)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5)交流: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来什么?

  4、了解文章结尾的表达效果。

  5、学生练*有感情地齐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引导交流:作者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感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那么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又获得什么启示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

  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

  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

  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

  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镇静鞠了一躬

  惊心动魄的拼搏

  语文A版第十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二

  【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7)

——顶碗少年的教案(精选十篇)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预*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

  整体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任务。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并悟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任务

  1、今天我们学*第19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明确学*目的。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 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这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也是一场充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懂得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示!

  【设计意图】

  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作中。

  【设计意图】

  引导积累词语,学*运用。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惊心动魄的表演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成功

  惊心动魄的拼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学*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预*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赵丽宏。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杂技)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你看了吗?还记得其中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吗?让我们再来回顾那精彩的一幕。

  你想说什么?

  是啊,杂技表演已经作为一项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场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 (上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出示):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作者说他看过的一次演出,二十年来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那到底是一次怎样的演出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翻到第11页。

  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板书:一次——失败 二次——失败 三次——成功

  同桌之间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作者看了一场( )的杂技表演。(出示)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表演(出示),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小结:小结: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作者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又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学*方法读第二、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三次顶碗时: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欣赏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拓展延伸,领悟道理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内心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他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少年 正面

  惊心动魄 观众

  侧面

  碗

  失败乃成功之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3、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教材简析】

  本文一篇写人的,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写人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那些杂技表演?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师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4.教师导读:《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

  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失风度惊心动魄附和陶醉不知所措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填空:这真是一场的杂技表演。

  4.把令你感到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自学反馈,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文中的多音字。

  喝(hè)彩 屏(bǐng)住气 附和(hè) 结(jiē)实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的表达顺序。(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5.交流: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当年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6.教师小结:是呀,这场杂技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描述也去好好感受一番。

  四、品析文本,感悟哲理


《顶纸板》大班教案3篇(扩展8)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实用5份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活动难点:

  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轻音乐《梁祝》。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欣赏杂技表演顶碗的图片。

  1.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2.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二、基本部分:

  1.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2.尝试用纸筒芯顶纸板。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2)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3)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3.还有那些东西可以顶试一试。(笔、尺子、杯子、吸管)

  4.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5.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1)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2)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3)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6.探索那种材料容易顶

  (1)猜测: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

  (2)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3)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三、结束部分:

  1.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2.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3.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看。

  一、活动目标:

  1、在顶纸板的游戏中,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各一支笔、一个纸筒芯、一根筷子。

  2、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正方形、正三角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并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圆点;另一套剪成鱼、草、叶子、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顶碗杂技表演图片,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杂技演员怎样表演杂技?

  (二)、试一试,用笔顶纸板。

  1、喜励幼儿大胆选用各种材料自由地顶纸板,玩纸板。

  2、指导幼儿用铅笔顶规则图形的纸板。

  3、提出要求:

  (1)要求幼儿用铅笔分别在纸板的各个点上,在能顶起纸板的点上“√”,不能顶起纸板的点上“X”。

  (2)讨论: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顶什么形状的纸板,用笔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才能顶起纸板。

  4、师小结:我们要把笔顶在纸板的中心,这样才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这就是纸板的中心点。

  5、引导幼儿尝试用铅笔顶不规则图形的纸板。

  引导语:老师这里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纸板,请你们也来给它们找出中心点。

  (1)启发幼儿用铅笔去顶不规则图形纸板,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寻找出能顶起这些纸板的地方,并积极与同伴交流探索情况。

  (2) 讨论:你是怎样顶起纸板的?在顶纸板时,你发现了什么?

  (三)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容易顶纸板。

  (1)引导语:老师这里有许多可以顶纸板的材料:纸筒芯、筷子、笔。你觉得哪种材料顶起纸板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起纸板的最不稳?

  (2)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哪种材料顶的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的最不稳?想一想为什么?

  (3)师小结:工具的面越大越能更快、更*稳地顶起纸板。

  (四)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现在我们就去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一个顶纸板的节目给客人老师看吧。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