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2-10 18:00:58 教案,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介绍天*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5)一箱苹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

  完成课后相应的*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

  教学内容:

  书第81页、例1、例2,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索、直观演示,使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引导学生利用“几时半”的认识,根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情况下要用到时间?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刻度。

  1、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刻度,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个大格的刻度所对应的数表示什么?教师对学生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1小时,分针转1小格是1分钟。

  2、让学生观察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学生填写书上钟面上每一个大格的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

  3、学生观察操作: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

  4、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钟面上每个大格的刻度作为时针的单位时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又是多少分。

  5、学生交流、总结。

  (二)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1、出示时间是9时5分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钟面上时间是几时几分,是怎么看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时5分”,并让学生说说如果用电子表的表示法应如何表示(9:05),向学生说明: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写0。

  2、出示时间是6时25分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钟面上时间是几时几分,是怎么看的?让学生用两种时间表示法表示。

  3、学生小组讨论应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小结归纳: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来确定是几时几分。还可以先根据分针位置确定是多少分,再根据时针来确定是几时几分。

  (三)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1、出示三幅图,表示时针与分针的动态关系。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变化,使学生看到时针与分针转动范围(即阴影部分)的对比和关系。

  2、学生拨一拨:从12时到12时半。学生观察时刻12时30分,让学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是几时几分。

  3、思考:为什么12时半和12时30分是一回事?

  使学生明白在几时半时,时针转过的是一大格的一半(半小时),而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分针指向刻度6,即30分)。

  4、学生拨一拨:从12时半到1时。同时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是怎么转的。

  5、讨论:时针转一大格(走1小时),分针转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1时等于几分。

  6、小结:1时=60分。

  7、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

  练*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时间。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做这些事情时大概是几时几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和自己生活的联系。

  四、拨一拨,读一读

  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拨一拨,读一读”的游戏。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十)份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1)班、(2)班,这两个班共有学生94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2)个别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3)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少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有部分学生出现读不懂题的现象。

  二、复*目标:

  1、通过复*,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3、会准确辨认锐角、钝角;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4、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5、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0.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三、复*重点:

  1、通过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口算、估算)

  2、通过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内除法除法,能熟练正确地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复*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关于看图用数学问题。(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4、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

  五、复*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找规律(简单)。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因些对于此单元的知识要求是:

  a、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b、除法的意义。

  c、用乘法口诀求商。

  d、综合运用乘、除法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复*:

  a、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

  b、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

  c、生活中还经常用*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具体为:

  a、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

  b、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c、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d、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的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主要有: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b、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的。因此,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具体为:

  a、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b、辨认生活中的*移、旋转现象。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2

  一、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复*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十七周:

  长度单位1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第十八周:

  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1课时 数学广角1课时

  综合复*、查漏补缺4课时

  第十九周:期末检测

  三、复*的具体措施

  1.带领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有的放矢搞好复*工作,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复*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

  4.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四、培优补差名单

  优秀生:姚嘉诚 景毓龙 姚蕊 姚玲瑞 姚斌涛

  差生:苏博文 姚玲瑞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估算:把一个接*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如:49+42≈90 28+45+24≈10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二、米和厘米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

  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四、观察物体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知识点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3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通过分析学校组织的10、11月份月考及我个人组织的`几次测验成绩,我发现二(3)班大部分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9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复*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复*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五、复*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2,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3.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4.数学广角――1课时

  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5、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6、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7、应用题――1课时

  进一步理解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如比多比少,几是几的几倍等。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六、复*的具体措施

  1、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3、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4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 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 10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5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6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内容,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复*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1、1——9的口诀

  表内乘除法计算、口诀的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

  2、时间

  看钟表写时刻并算出经过的时间、时间换算、时间单位填写、看时间画针。

  3、应用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

  关于*均分和求倍数的除法应用题;

  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等。

  4、路线与位置

  辨认方向、按地址画地方、识别路线图

  5、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的形状(立体图)

  6、统计与猜测

  看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再解决问题或提出再解决;

  摸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连线或写一句话

  二、复*重、难点:

  1、表内乘除法。

  2、方向与位置。

  3、时、分、秒。

  三、复*目标:

  1、记住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会用乘法口诀熟练的计算表内乘法。

  2、记住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商。

  3、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4、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结合自己生活的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会计算比较简单的经过时间及单位换算。

  6、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此简单的问题;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与确定的现象。

  7、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乘除法算式,会解决有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复*时间及内容安排

  复*时间复*内容具体知识复*重难点课时安排

  19日——22日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第二、七单元:乘法口诀

  第四、八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

  1、能熟练正确地记住每一句口诀,能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

  2、体会、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发现、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用乘法、除法解决的问题。

  3、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理解和熟练运用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重点:

  1、表内乘法、除法的口算;

  2、钟面时间的认读;1时=60分,1分=60秒;时间的经过。

  难点:运用表内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时间的经过。 5课时

  23日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1、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在实际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会描述图中的路线。重点:

  1、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6日统计和猜测

  1、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知道事情的可能性(确定的、不确定的)。重、难点: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课时

  27日实践与综合应用

  1、通过复*,发现学生以前学*知识中的还存在问题,及时改正。

  2、通过复*,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重点:通过复*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8日——31日综合练*与讲评通过综合练*、讲评,提高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计算的速度、正确率以及解题方法、策略的灵活运用。 6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7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2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11名。本班学生多数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少数学生的思维反应较慢,学*能力较弱。经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惯,学*较为努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

  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加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四、复*目的: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六、复*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2、100以内的加减法3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4、表内乘法(一)(二)3课时

  5、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6、数学广角1课时

  7、应用题1课时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七、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7、复*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8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 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 10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9

  为了在的期末复*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制定复*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

  1、万以内数的认识;

  2、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4、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5、图形与拼组;

  6、克、千克、吨的认识;

  7、两位数乘一位数;

  8、三位数乘一位数;

  9、统计;

  10、总复*。

  三、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四、复*重、难点:

  重点:

  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缺漏的知识,在复*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对于解决问题的复*,可灵活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取材创设情境。复*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精选*题,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题,提高学生复*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复*的效率。还要反思错题(如:计算类、解决问题类),找出错误原因,吸取教训。

  4.对于基础知识如:竖式、验算、估算等常规性题目,实行天天练*,准备一个练*本,每天练*5道题。

  5.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复*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总之,在最后的总复*阶段就是要做到: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复*步骤:

  1、单元复*。

  2、知识块综合复*+模拟测试

  3、考前动员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 10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期学*,理解了乘法除法含义,能记住2—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进行乘除法得相关计算及解决一些简单得实际问题。通过对元、角、分和厘米、米的认识,有了较为感性、具体的认识。在“图形的变化”中,学生拓展了空间感受能力,加强了空间观念。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得原因,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还处于不太高的水*,还需要在老师得引导下系统得对所学得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加深对新知识得理解与掌握,才能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得能力与水*。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来复*。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复*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题,不搞题海。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二、复*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测量、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除法。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三大领域的两个整理与复*穿插在乘法与除法的学*后面,对知识的中段复*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而最后的总复*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三、指导思想:

  复*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四、复*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惯,感受复*的作用 。

  2、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测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复*重点、难点: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加与减,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人民币的认识及其简单计算等相关知识。

  2、进一步理解、掌握测量、图形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3、使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六、复*课时划分:

  1课时:乘除法意义及计算

  2课时:解决问题

  2课时:元、角、分及综合练*

  1课时:图形的变化

  1课时:测量

  3课时:专项训练

  3课时:期末模拟考试

  七、提高质量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二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成绩,使后进生提高的同时,使帮助后进生的学生也有所提高。

  4、定期进行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2)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通用五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l0l页期末复*第10~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进一步掌握常见的*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

  1.完成期末复*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

  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2.完成期末复*第11题.

  (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第11题。

  三、量长度的复*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第12题。

  3.完成期末复*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时分秒的复*

  1.时间单位有哪些?(板书)

  提问:l时等于多少分?

  说说川、时、1分钟、1秒大约有多长?

  2.在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长针、短针、又细又长的针分别叫什么?

  3.完成期末复*第14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特别注意第3幅、第4幅钟面。

  五、统计的'复*

  出示期末复*第15题图。

  1.提问: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蓝色的球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东面、西面、北面还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2.提问:中间这幅图是由哪些物体架构而成的?

  3.根据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个数数出来,完成统计图。

  4.提问:你看到这幅统计图,能想到什么,

  2.补充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大约高12()

  一枝钢笔长17()

  一张床长约2(),宽约150()

  小明身高140()

  小军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小强早上8()到学校,上体育课跑60米大约需要13()

  3.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厘米的3倍的线段有多长,请你画一画。

  拓展训练:

  在()里写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学生每天睡觉9()。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3、学生中午吃饭用了约20()。

  4、看一场电影大约用了2().

  5、1节动画片大约30()。

  6、一节数学课40(),课间休息10(),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 2

  一、填空。

  1.○○○

  △△△△△△△△△△△△

  △的个数比○的个数多( )个。

  2. 量一量,左边这条线长( )厘米。

  3.把1米长的电线剪去40厘米,还剩( )厘米。

  4.□×3>25 □÷9<9

  5.青青每天吃两个水果,一星期要吃( )个水果。

  6.按规律接着填,并统计出每种字母的个数。(一条线上写一个字母)

  (1)a b b a b b a

  (2)b c c d b c c

  a ( )个 b ( )个 c ( )个 d ( )个 合计( )个

  7. 右图第( )层第( )个是五边形,第3层第3个是( )边形,线段在第( )层第( )个。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果果每分钟大约走60( )。

  ①米 ② 厘米

  2.方方家请的钟点工每天工作2( )。

  ①秒 ②分 ③小时

  3.钟面上的时刻是( )。

  ① 9:5 ②9时05分 ③9:05

  4.得数是四十几的算式是( )

  ① 32+18 ②62-15 ③48÷8

  三、判断题。

  1.每张邮票8角钱,3元最多能买3张这样的邮票。( )

  2.被减数是八十几,减数是二十几,差一定是六十几。( )

  3.在装有红、黄两种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 )

  4.手工艺品展。

  瓷器展 竹编展

  绣花展 剪纸展

  石雕展 景泰蓝展

  (1)石雕展的北面是绣花展。( )

  (2)竹编展在瓷器展的西面。( )

  (3)从景泰蓝展到绣花展一定经过石雕展。( )

  (4)从石雕展到竹编展不一定要经过绣花展。( )

  四、解决实际问题。

  买1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4件相同的圣诞礼物。

  (1)买5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多少件圣诞礼物。

  (2)如果每棵小圣诞树36元,每件圣诞礼物多少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 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l0l页期末复*第10~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进一步掌握常见的*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

  1.完成期末复*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

  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2.完成期末复*第11题.

  (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第11题。

  三、量长度的复*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第12题。

  3.完成期末复*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时分秒的复*

  1.时间单位有哪些?(板书)

  提问:l时等于多少分?

  说说川、时、1分钟、1秒大约有多长?

  2.在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长针、短针、又细又长的针分别叫什么?

  3.完成期末复*第14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特别注意第3幅、第4幅钟面。

  五、统计的复*

  出示期末复*第15题图。

  1.提问: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蓝色的球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东面、西面、北面还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2.提问:中间这幅图是由哪些物体架构而成的?

  3.根据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个数数出来,完成统计图。

  4.提问:你看到这幅统计图,能想到什么,

  2.补充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大约高12()

  一枝钢笔长17()

  一张床长约2(),宽约150()

  小明身高140()

  小军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小强早上8()到学校,上体育课跑60米大约需要13()

  3.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厘米的3倍的线段有多长,请你画一画。

  拓展训练:

  在()里写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学生每天睡觉9()。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3、学生中午吃饭用了约20()。

  4、看一场电影大约用了2().

  5、1节动画片大约30()。

  6、一节数学课40(),课间休息10(),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 4

  教学内容:

  书第81页、例1、例2,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索、直观演示,使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引导学生利用“几时半”的认识,根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情况下要用到时间?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刻度。

  1、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刻度,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个大格的刻度所对应的数表示什么?教师对学生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1小时,分针转1小格是1分钟。

  2、让学生观察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学生填写书上钟面上每一个大格的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

  3、学生观察操作: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

  4、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钟面上每个大格的刻度作为时针的单位时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又是多少分。

  5、学生交流、总结。

  (二)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写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1、出示时间是9时5分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钟面上时间是几时几分,是怎么看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时5分”,并让学生说说如果用电子表的表示法应如何表示(9:05),向学生说明: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写0。

  2、出示时间是6时25分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钟面上时间是几时几分,是怎么看的?让学生用两种时间表示法表示。

  3、学生小组讨论应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小结归纳: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来确定是几时几分。还可以先根据分针位置确定是多少分,再根据时针来确定是几时几分。

  (三)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1、出示三幅图,表示时针与分针的动态关系。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变化,使学生看到时针与分针转动范围(即阴影部分)的对比和关系。

  2、学生拨一拨:从12时到12时半。学生观察时刻12时30分,让学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是几时几分。

  3、思考:为什么12时半和12时30分是一回事?

  使学生明白在几时半时,时针转过的是一大格的一半(半小时),而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分针指向刻度6,即30分)。

  4、学生拨一拨:从12时半到1时。同时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是怎么转的。

  5、讨论:时针转一大格(走1小时),分针转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1时等于几分。

  6、小结:1时=60分。

  7、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

  练*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时间。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做这些事情时大概是几时几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和自己生活的联系。

  四、拨一拨,读一读

  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拨一拨,读一读”的游戏。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明。有信心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准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帮助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讨论)

  2、汇报交流算法。

  3、同学们真聪明,也非常的有爱心,用自己的学具帮助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真不简单。

  4、巩固练*:书本练*十第1题

  57-3= 99-6= 89-7=

  65-4= 48-5= 26-2=

  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

  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算法。

  8、练*:(书本练*十二第2题)

  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

  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把35分解成30和5,减一位数从个位上减,减整十数从十位上减。)

  2、小结: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3、巩固练*:

  四、游戏练*,巩固新知

  1、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那就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好吗?

  前两天,我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

  你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战胜了喜羊羊,而且还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真是令人佩服!

  2、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

  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智慧星。

  (先选出一名学生当主裁判,其余学生当副裁判,然后请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做好准备,按要求进行比赛。最后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

  五、分享收获,感受快乐

  这节课你们表现的这么出色,学得又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篇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9页例1、例2,练*八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同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按教科书第29页例1所示方块图制成实物或图形,并自制若干计数器供同学使用。

  教学过程:

  1.复*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后面数出5个数来。

  ①73,74,75,76,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29,39,49,____,____,____,____,____。

  (2)99是几位数?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它是几位数呢?

  2.导入新课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这就是今天要学*的──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

  3.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一个小木块,要求同学随着教师的小木块的逐个出示,一个一个地进行数数。当数到10时提问:

  “十里面有几个一?多少个一是十?”

  教师把十个小木块换成一个由同样多木块排成的木条。

  提问:“能不能十个十个地数数?”

  随着木条的逐个出示,同学一十、二十……地数数。数到九十时提问:“它加上一个十是多少?”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个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然后说明,刚才数数是一个一个地数和十个十个地数,一和十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今后数一些较大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用红笔在“十、一”左边板书“百”。

  教师把木块一层一层地出示,同学一百、二百……地数数。数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刚才数了几个一百,是多少?”

  “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几百?”

  当数到九百时问:

  “九百里有几个一百?”

  “再添上一层,就是几个一百?是多少呢?”

  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教师用红笔在“百”的左边板书“千”,并重述九百再添上一个百就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语,让同学齐读一遍。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紧挨着的邻居,所以又称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让同学看教科书第29页例1的插图,要求联想刚才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数过程,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是什么关系?”(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那么千和百之间是不是也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随着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板书:10

  (即 千 百 十 一)

  / / /

  10 10 10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表述这个关系,再让同学复述。

  教师稍加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2)教学例2。

  ①出示计数器,让同学说一说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要求从右至左按顺序回答。着重认清千在右起第几位,它和哪一位相邻。让同学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千位上拨珠,让同学回答其表示实际的数是多少。

  ②教学例2的(1)。

  出示例2的(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教师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拨珠过程要清楚,动作要慢一些。当数到一百零九时问:

  “再加上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

  “10个一是多少,这时应该怎样拨珠?”

  “看一看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样变化的,所以接下去要数多少?”

  接下去数到一百二十(教法同上)。每个同学再拨珠数一遍。要求数数和拨珠速度一致,一开始可以数得慢一些。教师巡视,和时给同学协助。数完的同学可以和教科书第29页例2的(1)图对照一下。

  ③教学例2的(2)。

  出示例2的(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二百零六。

  让同学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拨一百九十八。教师先拨珠并让同学数数。数到一百九十九时,问:

  “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九十九后面就是多少?应该怎样拨珠?这时计数器各个数位上的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百九十九后面的数应该怎样数?”

  多让几个同学上前面拨珠演示,并数出后面的一个数。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是数二百而不是一百,不是向百位进一吗?”

  再继续数到二百零六。

  让同学再拨珠数一遍。教师巡视。

  教学完例2后,教师提问:“一百九十九加一是二百。那么二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几百?三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多少?……”

  4.巩固练*

  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练*八中的第1~3题。

  (1)“做一做”中的题。同学独立拨珠数数后,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同学数数情况。例如:

  “二百九十九后面一个数应该怎样数?”

  “和四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多少?”等等。

  也可以让同学判断数数中发生的问题,以便加深认识,例如:

  “接着九百八十九后面的数是九百九十九,对不对?”等等。

  对于数数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提问。例如:

  “谁能不用计数器,任选一题给大家数一下?遇到有困难时,仍可以请计数器帮助。”

  (2)做练*八中的第2题。指名让同学说一说。

  (3)数数接力竞赛。要求按横排数数,每排人数相等,可以拨计数器数。

  竞赛开始,教师先在自身的计数器上拨一个三位数,每横排第一个同学立即小声地数出它后面的六个数来,并将数的第六个数拨在计数器上;下一位同学看清前一位同学计数器上的数再接着数出六个数……直至最后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出他数的最后一个数。数得正确且快的一排获胜。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拨在计数器上的数,找出数数中存在的问题,和时协助解决。

  5.作业

  练*八第1题(口头练*)。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4)

——二年级上册数学花园教案3篇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5)

——二年级数学期末复*计划优选【20】份

  一、复*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方向和位置、表内出发、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最后的总复*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对“倍”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清楚。

  3、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6、通过整理和复*,正确认识角,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会画直角,并能正确数角的个数。

  四、复*重点、难点:

  1、通过复*,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五、复*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做到当堂达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六、复*时间安排

  12.21――1.7进行分类复*,并穿插模拟测试。

  1.10――1.18考前动员,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直到期末质量检测。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估算:把一个接*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如:49+42≈90 28+45+24≈10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二、米和厘米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

  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四、观察物体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知识点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时间转眼即逝,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了使学生在期末复*中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特制定以下复*计划:

  一、本册的复*内容包括:

  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测量、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统计。

  二、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有余数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复*。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方向和路线”的复*。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4、“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5、“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6、“测量”的复*。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7、“认识图形”的复*。

  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8、“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9、“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的重、难点

  复*的重点: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

  复*的难点是: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措施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5、在复*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6、在复*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通过分析学校组织的10、11月份月考及我个人组织的几次测验成绩,我发现二(3)班大部分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9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复*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复*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五、复*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2,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3.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4.数学广角――1课时

  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5、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6、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7、应用题――1课时

  进一步理解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如比多比少,几是几的几倍等。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六、复*的具体措施

  1、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3、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复*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十七周:

  长度单位1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第十八周:

  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1课时 数学广角1课时

  综合复*、查漏补缺4课时

  第十九周:期末检测

  三、复*的具体措施

  1.带领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有的放矢搞好复*工作,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复*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

  4.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四、培优补差名单

  优秀生:姚嘉诚 景毓龙 姚蕊 姚玲瑞 姚斌涛

  差生:苏博文 姚玲瑞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估算:把一个接*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如:49+42≈90 28+45+24≈10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二、米和厘米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

  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四、观察物体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知识点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就是5的3倍。

  (一)复*内容

  复*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表内乘除法计算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复*常见的*面图形、线段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等;复*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等内容;复*时间单位时、分、秒及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复*与整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复*目标

  乘、除法计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计算能力。

  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认识时、分、秒:使学生进一步感受1时、1分、1秒的持续时间,能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合理选择时间单位表示相应的时间,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几分。

  *面图形、长度单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确定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像“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的方法;能在现实情境或*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统计和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方块图表示统计结果的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的价值,进一步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价值,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五)复*难点

  1、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获取需要的信息,建立初步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使能在现实情境或*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训练、提高学生的方向感。

  3、感受1时、1分、1秒的持续时间及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时间和长度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4、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复*策略

  1、帮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使学生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并指导学生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训练。

  2、以教材、教参为中心,精心挑选例题、*题,丰富变式练*。根据学生的学*情况,对重难点内容精讲精练,适当拓展延伸。

  3、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方式的指导,大力培养学生合作学*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4、加强对中下游学生的个别辅导,补缺补差,力求人人达标。

  课时安排:共4课时(另准备4课时机动)。

  第一课时:复*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完成期末复*第1~6题。

  第二课时:复*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期末复*第7~9题。

  第三课时:复*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完成期末复*第10~17题。

  第四课时:复*时间单位时、分、秒及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完成期末复*第18~20题。

  参考书目: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

  一、复*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方向和位置、表内出发、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最后的总复*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对“倍”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清楚。

  3、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通过整理和复*,使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6、通过整理和复*,正确认识角,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会画直角,并能正确数角的个数。

  四、复*重点、难点:

  1、通过复*,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五、复*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做到当堂达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六、复*时间安排

  12.21――1.7进行分类复*,并穿插模拟测试。

  1.10――1.18考前动员,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直到期末质量检测。

  为了在的期末复*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制定复*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数学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的学*自觉性还比较差;

  (4)学生的学**惯还不够好,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内容:

  1、万以内数的认识;

  2、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4、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5、图形与拼组;

  6、克、千克、吨的认识;

  7、两位数乘一位数;

  8、三位数乘一位数;

  9、统计;

  10、总复*。

  三、复*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四、复*重、难点:

  重点:

  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通过复*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缺漏的知识,在复*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对于解决问题的复*,可灵活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取材创设情境。复*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精选*题,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题,提高学生复*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复*的效率。还要反思错题(如:计算类、解决问题类),找出错误原因,吸取教训。

  4.对于基础知识如:竖式、验算、估算等常规性题目,实行天天练*,准备一个练*本,每天练*5道题。

  5.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复*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总之,在最后的总复*阶段就是要做到: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复*步骤:

  1、单元复*。

  2、知识块综合复*+模拟测试

  3、考前动员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6)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计划合集十篇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分析:

  通过分析学校组织的10、11月份月考及我个人组织的几次测验成绩,我发现二(3)班大部分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9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重、难点:

  复*重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是教学重点。

  复*难点: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五、复*内容及时间的安排:

  1、长度单位——1课时

  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2,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3.观察物体和统计——1课时

  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4.数学广角——1课时

  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5、10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6、表内乘法(一)(二)——2课时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7、应用题——1课时

  进一步理解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如比多比少,几是几的几倍等。

  8、综合复*、查漏补缺——5课时

  六、复*的具体措施

  1、总复*不是单纯的复*练*,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工作。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3、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时间转眼即逝,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了使学生在期末复*中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特制定以下复*计划:

  一、本册的复*内容包括:

  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测量、认识图形、解决问题、统计。

  二、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作一简要说明。

  1、“有余数除法”的复*。

  通过一学期的学*,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复*。

  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方向和路线”的复*。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4、“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似数不同,知道*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5、“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6、“测量”的复*。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7、“认识图形”的复*。

  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复*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惯。

  8、“解决问题”的复*。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9、“统计”的复*。

  统计知识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复*的重、难点

  复*的重点: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

  复*的难点是: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措施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5、在复*中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和理解教学。

  6、在复*中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一、复*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查缺补漏,使学*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低下,学**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阶段

  1、分块复*。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之后,结合*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

  四、复*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五)综合练*和测试

  复*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计划。

  七、复*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1:口算练*…………………… 1课时

  6、专项复*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 10课时

  一、复*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7)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工作总结范文5份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热情,具备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

  三、 课堂上“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加强口算训练

  为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练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每天抽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或对答或笔算,而且每天留口算作业。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能力。

  五、 及时做练*册

  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练*册,本学期练*册基本是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练*册即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反复训练,直到吃透弄懂为止。

  六、 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布置作业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重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本学期在作业评比中,我班表现突出。

  七、抓好差生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为了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在此基础上,还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八、重视与家长沟通,取得了家长的支持。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养成很多良好的学**惯,成绩有所提高,但有几个学生的成绩还不够理想,今后我仍将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提供)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我所教班,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积极性,开展了学*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风气。对于差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班的优良率都达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一、基本情况概述

  这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课,共有学生106人。经过一年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所教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改进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我努力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积极参与我校开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实验,大胆摸索,创新教学,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全批全改,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思维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我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随之增加。

  另外,重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不同方式,和每一位家长密切联系,针对不同孩子存在的不同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数学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良好的学**惯已经初步养成,这些都为学生下一步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

  2、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差。

  4、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继续积极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课题研究》实验,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因人、因材施教,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校协作,共同培养学生。

  3、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4、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行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二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和业务素质。

  (二)深入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全组人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经常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课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能力和家里学*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效率。并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自信心和学*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8)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实用五份

  1、写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       )、(        )、(       )。

  3、"40厘米、2米、189厘米",最大的数量是(   )米。

  4、比33少17的数是(   );比53多17的数(  )。

  5、小红7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妈妈(   )岁。

  6、一座楼房大约高18(  );小红的身高约是145(   )。

  7、你有▲▲▲,我的个数是▲8倍,我有(    )个。

  8、有三张扑克牌分别是梅花5,红桃7和黑桃2,从这三张中任意取出2张,它们的差可以是(  )、(  )、( )。

  9、用"2、0、4、8"这四个数能组成( )个两位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10、在○里填上">"、"<"或"="。

  5×8○6×7   41+16○48     7×5+7○7×6

  11、(  )里最大能填几?

  35>(  )×6       (    )×6<50

  30>5×(  )       7×(  )<40

  二、我知道谁对。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1、8+8+8=3×8=8×3            (   )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   )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   )

  5、" "这是一条线段。       (   )

  三、我能选准。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根彩带长24米,把它对折,再对折后长是(  )米。

  A、12     B、6      C、3

  2、(   )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

  四、我能算对。

  1、口算。

  21+30=  6×7=  53-7=   8×5=   94-10=  37+16=

  7×4=  85-20=  6×3-8=   72-16+10=  7×7+5=

  2、计算。

  55+27    63-28   49+36   92-45

  98-18-43    45+37-64     28+35+37

  3、请你估一估,按要求把算式填在横线上。

  43+21  82-36  12+49   32+15

  88-15  55-25  78-29   33+28

  得数大于50的算式:

  得数小于50的算式:

  4、用竖式计算。

  99-41+27                   46+38-25

  五、解决问题。

  1、 供应小学饲养小组去年养兔7只,今年养兔的只数是去年3倍,今年养兔多少只?

  2、 运输小学二年一班有男生32人,女生29人,二年一班一共有多少人?

  3、 一辆公共汽车上有64人,到站先下去28人,又上来15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4、 王老师带着他的5名学生到动物园游玩,一共需要多少钱的门票?

  5、松江小学二年一班同学去游乐场玩,下面是玩各种游乐项目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1)玩碰碰车的比旋转木马的同学少(   )人。

  (2)玩过山车的人数是玩卡丁车人数的(  )倍。

  (3)一共有(  )同学去游乐场玩。

  6、 小红有两张2元钱,四张1元钱,一张5元钱,买了一支6元钱的钢笔,可以怎样付款?

  方法一:

  方法二:

  7、 前进小学买来95本故事书,高年级借去37本,低年级借去21本(请你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   )□=□(  )

  □(   )□(  )□=□(   )

  一、 我会填。

  1、小明有两件不同颜色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他可以有( )种不同的穿法。

  2、90比72多( ); 54比92少( )。

  3、3只小鸡和4只小狗共有( )条腿。

  4、 一支彩笔长10( ) 妈妈身高1( )62( )

  5、计算8×9时用的口诀是( ),根据这句口诀还可以写一个算式( )。

  6、最大两位数与最小两位数相差( )。

  7、比6的4倍多5的数是( ); ( )比57多18

  8、( )( )五十四 ( )**十五

  9、( )里最大能填几?

  ( )×8<65 ( )<5×9 30>5×( ) 59>9×( )

  10、小芳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 )个 ,△的个数是★的'9倍,△有( )个。

  二、我会判断。

  1、 一条直线长100米。  ( )

  2、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大于每一个因数。 ( )

  3、从直尺的刻度“1”画到刻度“5”画了5厘米。 ( )

  4、做加法从个位起,做减法从十位起。 ( )

  5、一个正方形桌面有4个直角,锯掉一个角,一定剩下3个角。 ( )

  三、我会选。

  1、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

  A、有关 B、 无关 C、 不能确定

  2、一个三角板有( )个直角

  A、 1 B、 2 C、 3

  3、一本50页纸的本子,上星期用去21页,这个星期用去( )页,还剩6页。

  A、 18 B、 23 C、 29

  4、表示4个5相加的算式是( )。

  A、4×5 B、4+5 C、5+4

  5、电影院里有48个男生,33个女生,大约一共有( )个人。

  A、 80 B、70 C、90

  四、我会计算。

  1、口算。

  5×3﹦ 3×6﹦ 97-16﹦ 15+20﹦

  2×6﹦ 34-3﹦ 4×5﹦ 6×6﹦

  3×5+7﹦ 6×5-9 ﹦ 35+20-10﹦ 73-73+65﹦

  2、笔算。

  35+28﹦ 72-28﹦ 46+27-35﹦ 80-57+38

  62-35= 73+19= 46+28+23=

  五、画一画。

  1、 画一条比9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2、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

  六、解决问题。

  1、 张老师拿来49本作业本,54个同学每人发一本,还差几本?

  2、一本书有75页,小强每天看5页,看了一个星期,他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3、 小明有27张图片,小刚的图片张比小明的多16张。小刚有几张图片?

  4、小明有6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8倍,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5、小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4倍,爷爷比爸爸大27岁。

  (1)、爸爸今年多少岁?

  (2)、爷爷今年多少岁?

  45+40= 8×9= 9×6= 4×7=

  6×9-9= 35-9+9= 8×8-50=

  24+30= 8×4= 28-13= 7×9=

  5×3= 57-7= 47-20= 60-3=

  65-15-50=

  二、笔算(15分)

  47+48= 83-63= 75-58=

  35+48-75= 47-29+36= 60-26-16=

  三、想一想,填一填(26分)

  1、5+5+5+5+5+5+5=( ),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长6( ) 高30( ) 宽60( ) 高2( )

  3、在○里填上“>”、“<”或“=”。

  44+5 ○ 50 80 ○ 19+61 73-25 ○ 40

  4、在○里填上“+”、“-”或“×”。

  4 ○ 4 = 8 5 ○ 3 = 15 3 ○ 3 = 9

  5、( )里最大能填几?

  7×( )�50 ( )× 9�56 62�( )×7

  4×( )�31 ( )× 8�65 35�( )×6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教案3篇(扩展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期末总结(精选五篇)

  一个学期转眼间就已经结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又收获颇多。

  本学期,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面:

  我能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方面: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经常阅读教育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方面。

  四、布置作业与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辅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要特别注意给予辅导,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 学*容易,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改进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做到多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些,在教学水*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去不断提高,争取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谈谈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

  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知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本学期来,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激励机制的作用。二年级的学生,明显地比一年级学生进步了许多,但做小动作、说悄悄话、交头接耳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面对28名不暗世事的孩子,面对一双双调皮的眼睛,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首先,我想到的是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头表扬,如:个人表扬:"某某坐得真好","某某听得多认真啊,老师都为你高兴","某某反应最快,是这节课最聪明的孩子"等。集体表扬:"第一小组同学回答最响亮","第二小组同学坐得最端正"等等。类似的表扬语,适时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天生好动,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遇到这样的同学,课下我会单独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课上认真听讲。末了,我总会说上一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课上,每当我发现*时好动的同学有了积极的表现时,就会抓住时机给予肯定,这节课,这名爱犯小错误的同学表现的就会很好。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激励的微笑,一句不经意的表扬,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老师的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学*的自主性不高,在教法上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虚心学*,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善自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5)班的学生有84人,其中女生27人,男生51人。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任务,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数学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1000以内数的认识,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算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会估算一些三位加数、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面图形的基础

  上学*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有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

  时光飞逝,一学期即将结束,这一学期我继续贯彻系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学**惯,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负担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能力和学*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提高复*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二、虚心请教其他教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它教师的建议,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们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常收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狠抓学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