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3-13 07:17:38 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识记,自主交流,正确认读“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

  2、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利用看图比较,朗读体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知道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师: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来一个现场的简笔画表演。板画葫芦。

  2、板书:葫芦。引导学生注意字形。指名学生读,提醒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3、了解葫芦。幻灯出示插图一,在图旁边依次出示相关词语: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引导学生读准上列词语。

  穿插学*“藤”。你还知道什么藤?

  4、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看课文音像,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要求:一边读,一边做好读*号。

  ①标上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难读的字词;

  ③不懂的词句用“——?”标出来。

  3、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逐段读课文;

  ②注意:邻居 盯着 自言自语

  ③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感悟第一、四自然段

  1、学*第一自然段,感悟葫芦的可爱。

  ①出示第一幅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②课文哪一自然段写这幅图?

  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这里的葫芦怎么样?试着填一填:

  ( )的葫芦叶

  ( )的葫芦藤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指导读好第二、三两句话。

  ④看图,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的句子当中看出,找出这样的句子,用“——”划出来。

  ⑤学生找出后,幻灯出示第四、五句。你喜欢吗?读好这两句。

  ⑥他多爱自己的小葫芦啊!可是最后的结果呢?

  2、学*第四自然段,了解葫芦的结果

  ①出示插图二,说说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②看看课文的最后结果是怎么写的?指名学生读。

  ③看到这个情景,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本来绿绿的葫芦叶变黄了,连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也变黄落下来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四、品读感悟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2、学生自由谈话

  3、分角色朗读练*

  ①找出种葫芦的人想的说的话,用“ ”划出;邻居的话用“——”划出来。

  ②逐句指导读好

  ③指名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

  ④采访种葫芦的人:当叶子长了一些蚜虫时,你为什么不治一治呢?邻居劝你治一治蚜虫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听劝告呢?

  4、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的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认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5、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

  6、教师在学生谈论的基础上补充有关知识: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7、教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4、我要的是葫芦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重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难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六、教具

  1、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2、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葫芦的资料。

  3、生字词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葫芦的资料和图片。可口头介绍,或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老师展示葫芦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并认识“葫芦”两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绘画接力

  1、老师画一位古人,和一颗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颗葫芦,他这棵葫芦长得怎样呢?请打开书63页,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学得自己能读好了就站起来读。

  3、绘画接力赛,看谁先读懂课文。

  a、葫芦是怎样生长的?小组派代表接力画图1:藤(细长的)→叶(绿、满)→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认读生字:藤。

  b、葫芦后来长得怎样呢?接力画图2:藤→叶(黄)→葫芦(落)

  (三)细读课文,感司品味

  1、出示课文(两幅课文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认读生字:哇、盯、邻。

  2、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满不在乎)

  3、质疑。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小组交流讨论。

  5、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吧。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6、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7、人物评价。

  邻居是怎样一个人?

  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和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自由认读。

  Wadinghúlulín

  哇挂着盯着葫芦邻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语治一治细长的藤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猜字游戏。

  a、老师出字谜:

  邻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b、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五)拓展活动

  1、想一想: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会怎样呢?

  2、画一画:把长大成熟后的葫芦画一画。

  第二课时

  (一)图画展示

  1、小组交流自己画的成熟后的葫芦,选出优秀作品。

  2、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根据自己想像画的图画。

  (二)改编课文

  1、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或说一说。

  (三)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的文章,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日积月累

  1、新词积累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在说话中理解新词词义)

  2、生字积累。

  a.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样记住它的。

  b.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发现书写规律,如,换偏旁:挂—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导书写。如,“挂、哇”右边是两上土字,两笔竖不相连。

  d.教师范写,提示要点,学生描红、临写。

  e.学生相互评价书写的字。

  3、扩展阅读。

  a..葫芦和松树的对话

  葫芦对松树一点儿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对他说:“老兄,你也在可怜了,看你浑身坑坑洼洼,一脸的皱纹,是不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松树回答:“你说错了,我要是没吃饭,就会饿得直不起腰,哪里还有力气让你缠在我身上呢?”

  c.启示

  葫芦表面光辉溜溜,挺好看,可是却攀附在松树身上,兴旺发达不领情,还向人家说三道四,真是太无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这样夸夸其谈,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儿也不会受欢迎。松树外表朴实无华,却有雄厚的实力。

  (五)备注

  作业布置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3、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出

  (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

  A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4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下面是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

  2、学*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解惑(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组织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同桌合作学*。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小组同学间相互补充,总结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相正音。

  三、学*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课件出示:棵、藤、谢、蚜、想、盯、啊、言、赛、邻、治、感、怪、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1)课件出示以上几个生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理解“盯”和“邻居”的意思。

  (2)引导学生:“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1.

  (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

  (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说“盯”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有关“教师指导”第1环节: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思考: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想、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6

  教学目标:

  1、 识3个生字

  2、 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 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 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1、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题目“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五、教师指导。

  1、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

  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

  2、学*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祖国各地具有特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第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好,我们一起来复*上一节课学*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提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

  3.个别读,订正。

  4.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

  5.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6.过渡: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讨论:

  1.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2.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3.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别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这多可惜。

  2.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9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兴趣、求知欲,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三、学*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二、三自然段

  (一)学*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讲故事时,请同学们注意听我是怎么讲的。待会儿请同学们也讲一讲,看看谁讲得更好!

  2、师范读

  3、同学们,刚才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学生回答)

  二、指导朗读

  (一)读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为什么只要葫芦?现在让我们看看葫芦有多可爱吧

  A、同学们能把这些空格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填词:______的葫芦藤上______了绿叶,开出了几朵______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______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B、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小葫芦有多可爱(自由读

  喜欢葫芦吗?喜欢葫芦的同学来试读读(指名读)

  C、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是不是好像看见了可爱的小葫芦呢?(生评)他哪几个词读得好,让你仿佛看见了小葫芦

  D、请更喜爱小葫芦的同学来读一读,把可爱的小葫芦展现给大家。(指名读

  E、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小葫芦,现在让我们在脑海里想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块儿来读读吧!(齐读整段话)

  (二)读最后一自然段

  6、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了可爱的小葫芦了吗?(课件:最后一自然段)

  7、知道了这样的结果,同学们心里感到怎样?

  8、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啊!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9、大家听出了他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了吗?(生评)

  10、还有谁更觉得小葫芦太可惜了?(指名读)

  1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大家那份深深的惋惜之情,现在让我们

  一齐来表达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吧(齐读)

  (三)读第二、三自然段

  1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掉落了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事,把自己当成种葫芦的人或是那个邻居,读读他们间的对话

  师1:一天,那个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

  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2:哪个种葫芦的人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3: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来了吗?你听出他是用什么口气来说这句话?(生评)

  师4:对,叶子上长蚜虫,又不是小葫芦上长蚜虫,他才不在乎呢,所以应

  该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那个人见到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

  虫,于是他心想:——(生读):

  师5:同学们最喜欢谁的读法?让我们都像他一样读一读这句话:那个人见

  到叶子上的虫,于是他心想:----(生齐读)

  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B“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这个人是怎么对葫芦说这句话的?

  师:谁能说说“自言自语”的意思?

  生:……

  师:请大家就自己试着自言自语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表演一下那个人是如何自言自语的(指名读并评议)

  师:现在让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自言自语一下吧(生齐读)

  师1:过了几天,蚜虫越来越多,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劝他说——(课件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D“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2:女邻居们来劝劝他?(女生读)

  师3:男生觉得这个邻居劝得怎么样?(生评)

  师4: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请男邻居再真诚地劝劝他(男生读)

  师5:让我们一起来劝劝这个人吧(齐读)

  师1:种葫芦的那个人听了邻居的话,头脑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课件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C、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哪位种葫芦的人来表演一下,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的表演像不像那个种葫芦的人(指名读)

  师3、同学们,他表演得怎么样(生评)

  师4、邻居的话让这个种葫芦的人感到太奇怪了,还有哪个种葫芦的人想说

  说这句话?(指名读)

  师5、同学们觉得哪位种葫芦的人说得最好?那就让我们像他一样说说这句话: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觉得真是太奇怪了(齐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师生合作读第二、三段

  师:刚才同学们把那个种葫芦的人与那个邻居的对话表演得十分形象。现

  在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他们的对话部份。请同学们读蓝色的对话部份,我来读其它的黑色的旁白。(师生合作读)

  (五)齐读全文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把这个故事说给在坐的教师们听。相信你们会说的比老师更棒的!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了,在读课文时,只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想想他们心里想些什么,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才能把课文给读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阅读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1)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9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

  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或CAI课件一葫芦的实物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

  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

  2.练*。”

  第二课时

  一、复*。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图文对照,学*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第1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3.这棵葫芦长得好吗?画出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4“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为什么用“挂”,不用“结”?(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挂图或CAI课件,对照课文观察葫芦的长势,凭借图理解“挂”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芦”和句三中的“葫芦”各指什么?

  6.比较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为什么?

  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7.指导朗读:读出小葫芦长势很好和种葫芦的人特别喜爱小葫芦的语气来。

  8.这一自然段主要写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三、学*第2.3自然段。

  1.读第2.3自然段。

  2.葫芦的叶子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对待叶子和葫芦的态度是怎样的?把有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3.比较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4.理解:“自言自语、赛过、邻居、光、盯着”几个词语。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中“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读BIP音要轻,要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第3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6.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他要到了没有?

  四、学*第4自然段。

  1.看图,比较一下第一、二幅图,看看这棵葫芦有什么变化,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2.读第4自然段。

  3.小葫芦为什么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种葫芦的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他又不虚心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4.看到葫芦都落了,那人会怎样想?

  5.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理清文脉。

  1.齐读全文。

  2.说一说葫芦先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课后反思:

  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个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务之间的联系。而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以理解。于是,教学前我让学生查了资料,教学中以“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落?”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学*,贯穿整篇课文,并穿插同类的成语与谚语。最后,让学生说说道理.这样的流程下来,似乎蛮顺道。但是,在第二天的复*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把自己心中的所想用语言描述出来。原因有二:

  1、在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说话你训练面还不够广;

  2、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措施:1、开展课前一分钟讲演活动;2、课后多开展表述类活动。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通过朗读、勾画出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在理解“赛过”一词时,学生说不好,我就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边上画上一个大大的葫芦,学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想通过这一幕,学生对这一词的理解是不会忘记的。

  接下来引导学生解决: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让学生抓住: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抓住这两个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蚜虫、葫芦之间的关系,还有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最后导致没能得到葫芦。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本课蕴含的道理。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我又设计了课后的一个练*“假如,你们是种葫芦的人,冬去春来,转眼到了第二年,又开始种葫芦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分角色蓝度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课文cd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材简析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我要的是葫芦》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本课主要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的理解。

  全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有个人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每天都去看几次。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可一点也不在乎,只盯着葫芦,希望它快一点长大。第三自然段讲邻居劝他快点治虫,他认为自己要的是葫芦,蚜虫不用治。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变多了,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教学本课,应该知道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葫芦生长过程,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本科的重点是学生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一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讲葫芦藤上的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葫芦的藤、叶、花、果实的样子,抓住“细长”、“绿叶”、“小花”、“小葫芦”几个词语,图文对照理解二、三句话的意思。这个自然段第一、二句话中的“葫芦”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互生,心脏形,开白色花;第三句中的“葫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教学时要让学生区别。“谢”在本课是脱落的意思。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挂”字形象地刻画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可采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进行比较,体会用词的形象性、准确性。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一心理活动说明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蚜虫会影响葫芦的生长,所以他毫不在意。“盯着”写出了他看小葫芦时目光集中的样子,反映出他盼望葫芦快长大的心情。“自言自语”的话,说明他非常喜欢小葫芦,并对小葫芦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领会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和期盼的心理。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从邻居的劝告能够看出,邻居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从种葫芦人回答的话看出,他仍然不明白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进行讨论,体会对话的意思;还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尤其要指导学生朗读好感叹句、反问句,体会邻居和种葫芦人的不同内心活动。

  种葫芦人最终没有得到葫芦这件事,说明了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教学时可围绕葫芦为什么落了展开讨论,弄清虫子—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的例子。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葫”声母是“h”,不是“f”;“芦”、“邻”是边音,“芦”在“葫芦”一词中应读轻声;“赛”是*舌音;“治”是翘舌音;“藤”、“盯”都是后鼻韵。“葫”、“芦”、“藤”都有“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可让学生说说怎样记“藤”字。可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哇—蛙、挂,赛—寒;“蚜”、“盯”都是形声字。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人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宝宝,(出示:葫芦)谁认识?怎么认识的?

  2、指导读好轻声。我要的是葫芦。

  3、板完题,生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组织教学:小朋友们瞧,今天早上老师在黑板上种下了两棵葫芦,这棵送给咱班的女孩,这棵送给咱班的男孩,这节课只要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这两颗葫芦藤就会接出好多好多的葫芦,咱们还要比一比,哪棵葫芦藤上的葫芦最多。

  二、学*生字,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开书6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小博士有话对大家说呢:(出示)

  (1)坐姿端正,保护眼睛;

  (2)读准每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读通课文。

  2、学*生字。

  (1)(课件出示)葫芦藤哇盯邻

  (2)指名读-----正音(藤盯邻哇)——开火车读——理解“盯”“邻”——游戏:摘葫芦

  三、朗读感悟。

  字和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课文。

  (一)首尾对比,制造悬念。

  1、通过第一段,我们知道,最开始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样?

  2、(出示第一段)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自由读读第一段,画记。

  3、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出示句子)(指名说一说——指名读一读——指名评一评)

  4、不能有感情的读是因为你们还没喜欢上这棵小葫芦,老师保证你们看了这棵小葫芦后一定会喜欢上它的。(出示图一)瞧瞧它的叶子,瞧瞧它的小花,瞧瞧它的小葫芦,你会怎样夸夸她?(出示)

  5、现在喜欢上小葫芦了吗?再来读读这句话(厨师)(指多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小葫芦那么惹人喜爱,可结果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出示)告诉老师,读完这段后,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板:变黄落了)(出示对比图)太可惜了!瞧,原本碧绿的葫芦叶——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原本开心至极的种葫芦人此刻———读出你的理解。

  7、小朋友们,葫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课文学到这儿,你们的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8、休息休息

  (二)理解过程,探究原因。

  让我们到第二、三段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吧!

  1、(出示)小博士有绝招要教我们呢!

  2、学生画记句子品读。

  3、交流、指导朗读。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比较——读)比较句: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

  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评——赛读)

  3)“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生配合读——换句——读——师生配合——男女配合读)

  4)小朋友们,小葫芦听了种葫芦人说的话一定非常着急,如果他会说话,他会怎么对主人说呢?如果种葫芦的人,叶子上长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5)可是中葫芦的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读到这里,你明白葫芦为什么会黄,为什么会落了吗?(出示)

  6)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可能会说什么呢?(出示)

  7)再读第四段。

  四、写字指导。

  知道书写“言”“每”

  五、作业

  种葫芦人听了我们送给她的话,一定受到启发了,试想一下,第二年他在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想象,改编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教师请学生练*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4《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祖国各地具有特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第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好,我们一起来复*上一节课学*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提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

  3.个别读,订正。

  4.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

  5.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6.过渡: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讨论:

  1.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2.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3.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别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这多可惜。

  2.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

  ↓↓

  长虫───────→落了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7

  教学目标:

  1、 识3个生字

  2、 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 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 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1、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题目“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五、教师指导。

  1、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8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 )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 )。通过这课文的学*,我懂得了( )。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9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满脸欢喜;第二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两幅插图对比鲜明,教学时若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悟课文内容。该文有几处反问句和感叹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这一语言现象,并在读悟课文中尝试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课文的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葫芦并不陌生,但对葫芦与叶子的关系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在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要求改为陈述句,学生第一次接触,不易掌握。在教学中,注意把反问句放到课文的语境中让学生去弄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

  四、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读文识字、编字谜等识记生字;采用变序教学,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结果中去探究原因,从而受到启发;通过对比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来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五、教学准备

  小葫芦实物,挂图,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2)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6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通过朗读、勾画出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在理解“赛过”一词时,学生说不好,我就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边上画上一个大大的葫芦,学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想通过这一幕,学生对这一词的理解是不会忘记的。

  接下来引导学生解决: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让学生抓住: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抓住这两个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蚜虫、葫芦之间的关系,还有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最后导致没能得到葫芦。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本课蕴含的道理。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我又设计了课后的一个练*“假如,你们是种葫芦的人,冬去春来,转眼到了第二年,又开始种葫芦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教师请学生练*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4《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3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幅图,比较、说话——师相机板书)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读读、找找)

  1.找到了吗?——朗读学*第1段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填得多好啊!来,一起读读。(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四)迁移运用——听故事,说道理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治病、捉虫。有一棵大树却总是怀疑啄木鸟没安好心,以为啄木鸟看起来是捉虫,其实是存心想要破坏自己美丽的皮肤。啄木鸟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它讲虫子的危害,可是都没有用。后来,啄木鸟真的不再来捉虫了。最后,大树的树心被虫子蛀烂了,成了一棵枯树。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4

  教学目标:

  1、 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1、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6、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四、总结本课学*情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说一说。

  三、改编课文

  1、 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 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和说一说。

  四、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五、日积月累

  1、 新词积累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2)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

  2、 生字积累。

  (1) 读一读,说一说句子。

  (2) 指导书写。

  3、 扩展阅读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生字词“葫芦”。

  二、初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1、自学。

  2、检查。①.抽读生字卡。②.指读,正音。③.齐读。

  三、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

  2、分段指读, 师生评价。

  四、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

  1、送卡片游戏。

  2、齐读词语。

  二、阅读理解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3、指导朗读。

  ①.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出示投影片: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由读、指读、齐读)

  ②.用“可爱”造句。

  ③.引读: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小葫芦,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么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阅读理解二——四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

  结果怎样呢?

  1、范读课文2——4段。

  2、提问: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投影片4.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什么样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

  3、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读2、3段。

  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想的?

  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4.检查学*情况。

  ①. 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

  出示投影片2.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

  (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快长大。)

  ②.指导朗读。(注意“!”)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③.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④.出示投影片3.他的邻居什么样?(表情、动作、语言)

  ⑤.邻居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⑥.指导朗读.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点题,齐读课题.

  ⑦.分角色读第三段.

  5、小结。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

  最后小葫芦都——————————。

  四、你认为种葫芦的认错在哪儿?

  五、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质疑。

  七、练*。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 )小花 慢慢地( )黄了

  ( )葫芦藤 自言自语地( )

  ( )小葫芦 一个一个都( )

  2、课后想一想: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

  会怎么做呢?

  第 三 课 时

  一、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说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三、识记本课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

  2、出示:

  满 谢 每 言 治 慢 变

  ①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②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重点指导:满 谢 每 慢

  ③说说这些字的部首?结构?

  3、指导书写。

  四、抄写生字词。

  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8 我 要 的 是 葫 芦

  长满绿叶 生虫不治

  可爱 黄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6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葫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学*一篇新的课文,名字叫做《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3.指名答。(出示葫芦。)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中介绍了葫芦的哪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答。(显示正确答案。)

  齐读二、三两句话。

  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心情会怎样?

  分男女生朗读该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指名读第一句话。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齐读该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共同评议:

  邻居此刻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四)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扩展练*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我要的是葫芦,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9篇

  由叶校长指导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制定核心目标”的实验课第一轮磨课结束了,从刚开始分析别的老师的案例,到在叶校长的指导下,自己分析教材尝试制定一个单元的核心目标,再到自己备课上课,这一轮的尝试走下来,虽也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也有了些许的收获。现将这一轮的学*反思总结如下。

  实验课题的关键词是“怎样制定核心目标,怎样落实核心目标”,众所周知,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有教学目标的。在此之前的语文课堂,我们注重朗读,注重文本内容,注重让学生体会你从课本中感受到了什么,唯独忽略了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是语言训练。当经过一次次的培训,磨课,我们渐渐明白,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语文课不是思品课,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语言训练点,我们的课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一节课下来,教给了学生无数个知识点,但每个知识点都是蜻蜓点水,学生掌握得不甚牢固。在我们迷茫的时候,叶校长告诉我们一节语文课有许多个知识点,但却只有一个核心的训练点,只要核心目标定好,一节课都应该为它服务。这个时候,我们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也并不是那么的复杂,当每一节课都定好了核心目标,课堂反而变得简单化了。

  第一轮的实验课,我选择了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来分析磨课。《我要的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词句的训练。纵观文本内容,有好几个语言训练的知识点。第一自然段有一个教学生把句子写具体的很好的范例,第二三自然段出现了不少的感叹句、反问句与陈述句。再仔细查看课后练*题与园地,课后练*是出现了两组句字的朗读。我在第一次解读文本的时候就以为这两组句子的出现是要学生掌握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以及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所以第一次备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制定为进一步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尝试把反问句、感叹句转换成陈述句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次磨课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对于句式的转换掌握得不是很好,课后,叶校长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课的问题所在:核心目标制定得过高。感叹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或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点应该是让学生先认识,但我却直接提升到了运用,难怪学生学起来有困难。

  在叶校长的指导下,我修正了这一课的.核心目标:认识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第二次磨课,要求降低了,并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了充分有效的练*,学生学*的效果还不错。

  通过这一轮的实验磨课,我认识到要准确制定好核心目标除了对该文本要深入解读,对于知识点的承前启后也该明白清楚,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地积累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像串珍珠一样把它串起来,随时都能明白这个知识点出现在哪里该有怎样的训练要求。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在第二课时我主要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较突出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三个训练重点:(1)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要葫芦和邻居着急的心情。(2)句式的训练。通过朗读比较两组句子不同的语气并体会每组的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并通过练*巩固。(3)补白策略的训练。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做?请你用上上面的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2、学生做了讲学稿上的练*没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课了没有小结

  4、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5、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一个人种葫芦,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有蚜虫他不治,邻居劝他他不治,最后葫芦都落了。

  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是要引导学生研究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我再顺延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我又从图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那么喜欢葫芦,那他都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

  两个问题串起一堂课,简洁有效,学生学得快乐,老师引得自然。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篇寓言故事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把握了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内容设计实施教学。同时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插图分别学*第一、四两段,感受葫芦开始长得很可爱及后来葫芦都落了,再探究其缘由学*二、三两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2、识字能力是学*能力的基础,还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为了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就引导学生看图激趣揭题质疑中引导学生利用葫芦图及形声字的特点自主发现学会认“葫、芦、藤”,再在检查预*指名学生读词中学*另三个生字,并随机示范指导学生学写“哇、挂”。这样识字既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抓住重难点,还拓宽了识字途径,培养了识字能力。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

  3、本节课上我还特别重视阅读指导。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先读题质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学*课文,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学*用词、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再读课文中描写小葫芦的样子的句子,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了喜爱之情,然后朗读时孩子们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又如在品读第二、三自然段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同时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分角色朗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类字二类字一共12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有的学生汇报:“邻”字读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读成了前鼻音,同伴教会了我“哇”字怎么组词。

  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我也就知道这些生字是他们难以掌握的生字了。我再把这几个生字当做重点,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

  1、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

  2、组与组之间比赛读。

  3、男女比赛读。

  4、开火车读。

  经过趣味性的强化记忆,学生最终掌握地比较好了。这样的生字教学效果使我自己很满意。

  当学生和文本接触之后,我提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

  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采用角色换位学*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我抓住人物的语言,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教学。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加以品析。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我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你想读什么角色的内容,然后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读,再让男生和女生对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来读出那位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和后来不听邻居劝告,结果没有收到葫芦后悔的语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对课文也非常熟悉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掌握的,另外也让学生懂得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注意做事情的过程很重要的,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在第二课时我主要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较突出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三个训练重点:

  (1)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要葫芦和邻居着急的心情。

  (2)句式的训练。通过朗读比较两组句子不同的语气并体会每组的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并通过练*巩固。

  (3)补白策略的训练。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做?请你用上上面的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2、学生做了讲学稿上的练*没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课了没有小结

  4、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5、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我要的是葫芦》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4)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菁华5篇)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包括课文插图,多媒体动画等)、进行分角色朗读、采“蘑菇”、摘“葫芦”、猜字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形式“以读为主,读读议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一名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读书活动在有序、有质中推进。

  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让你们看些很漂亮的图片,喜欢吗?认识的话,你们还可以叫叫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茄子、丝瓜等,最后出示葫芦图,并随机学*。)

  ⑴学*“葫芦”。

  ①告诉学生“芦”要读轻声。

  ②识记:仔细看看这两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引导识记。

  (2)学*描写“葫芦生长”的句子

  ①知道葫芦是怎么生长的吗?(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读读这句话就能明白了。——学生自读句子。

  ②明白了什么?

  ③看来,小葫芦长得很好呢。能读好句子吗?自由读——指名——齐读。

  ④听了大家的朗读,我忍不住想说:(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学有关葫芦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小朋友这么喜欢葫芦,也一定爱读它的故事。接下来,老师就请能干的你们打开课,带着要求读读课文。(课件出示“学*提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①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预*时划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检查效果。

  刚才,小朋友学得真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生字挑战,好吗?(课件出示)

  hú葫lu芦

  细长的téng藤dīng盯着lín邻居wā哇

  挂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语

  奇怪

  治一治

  ①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②请最能干的同学到讲台桌前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③对老师、同学说说你记生字的金点子。

  如:哇——(蛙)——(娃)——(洼)

  盯——(丁——(顶)

  ④师:现在,我们让生字宝宝来到课文中,向课文挑战,好吗?

  3、学生分节再读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三、巩固生字

  师:学到现在,小朋友一定有点儿累了。咱们到草地上采采“蘑菇”,放松放松,好吗?(出示课件——采“蘑菇”。主要是学生读对一个词语,教师单击该词语,它就会消失,就表示采到了。)

  1、主要请中下学生及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参与。(这一游戏,学生百做不厌,借此机会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

  四、指导写字

  师:我们已认识一些生字朋友,它们还想进一步跟你交朋友。这节课,我们先写四个生字。(课件出示言、每、治、棵)

  ①“一字开花”小朋友*时那么爱看书,一定能记住很多它们的朋友。我们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好。

  ②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重点指导“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每:注意笔顺。先让“电脑博士”演示,学生书空,再书写。

  ④(课件返回到生字书写,然后播放音乐)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同时在旁温馨提醒。

  ⑤评价。让学生把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五、拓展活动:(课件出示)

  ①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认一认生字。

  ②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师:昨天,我们已学*一些有关葫芦的故事,小朋友学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好吗?首先,老师带你们到园子去摘“葫芦”,高兴吗?(课件出示)

  (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点击一下,葫芦就会掉下一个,表示摘到一个。)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是怎么样的呢?齐读第一段。

  二、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学*第二段

  1、长势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二段。

  2、引导讨论:看到蚜虫,你会怎么想?可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指导读——并出示陈述句,与之比较。)

  3、他又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自言自语”)

  4、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读读第三段。

  2、同桌互想选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

  3、出示句子,理解:“叶子上的虫还有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学*第四段

  1、结果怎么样?——指名读第四段

  2、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朗读指导。

  3、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小结:是啊,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想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做任何事情也一样,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4、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长满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三、齐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学生观察字形及所在位置。(课件出示——挂、哇、怪、慢)

  2、讨论: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3、给生字“一字开花”

  4、(出示课件——“电脑博士”演示“慢”的笔顺。

  5、返回(课件——挂、哇、怪、慢)并播放音乐,学生练*,老师巡视指导,并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小小故事家。)(课件出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提问

  1、学生提问,“通过预*,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介绍葫芦藤、蚜虫等知识。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1、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指导看图:葫芦长的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指导看图,理解“盯”、“自言自语”的意思;

  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

  2、讨论:那个人这么喜欢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1)不懂得“虫——叶——葫芦”之间的联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2)不听邻居劝告。

  指导分角色朗读。

  3、小结、扩展练*

  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看图)这时,他会怎样想呢?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

  五、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字,练*书写。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表演这个故事。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祖国各地具有特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第二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5)

——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智能交互*板、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词)今天咱们继续来学*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上节课咱们已经学过了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就来复*一下,玩一玩摘苹果的游戏吧!

  小组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最出色,给予奖励。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课文插图”部分。

  师: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生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生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观察得十分仔细。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图文)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这段话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葫芦的生长过程。

  生1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声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来,让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

  比我们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的?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几天?

  生:每天

  师:看一次?

  生:是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通过这一段话,你知道葫芦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了吗?

  生:种葫芦―→长出叶子―→开出小花―→结出小葫芦(板书)。

  对,就是和其他的植物一样经过了一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让我们带着心中对葫芦的喜爱再美美的读一读这段话。

  (二)学校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图文)

  1.听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的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啊?

  生1:好可惜呀!

  生2:我心里很难受。

  2.让我们把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的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敢过呢!来,我们再读读这句。

  (三)学*二三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下来?(课件出示问题)我们来帮种葫芦的人找原因吧。

  2.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自然读二三自然段。

  3.我会填,我会读:①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你知道蚜虫长什么样吗?(课件出示蚜虫)蚜虫是一种害虫,专门吸植物的幼苗、嫩叶上的汁液。②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4.感悟句子:(展示课件我会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号)

  (2)有几个虫子不可怕。(陈述句)

  多读几遍,引导学生理解虽然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不一样。

  (3)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课件展示南瓜和葫芦)通过形象的对比让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的期待)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读的时候声音要低,突出自己和自己说话的感觉。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邻居: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着急)

  种葫芦的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惊讶,不屑)

  理解“奇怪”一词:为什么那个人会感到很奇怪?

  因为他一心只想着葫芦,不懂得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

  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生1: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生2: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蚜虫。

  师:现在理解为什么葫芦都落下来了吗?

  生:理解了。因为不治蚜虫,所以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板书)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生1:要是当初听了邻居的话。葫芦就不会掉了

  生2:如果治了蚜虫,小葫芦就能长得赛过南瓜

  生3:我现在去治蚜虫,葫芦还会长出来了。

  师:老师编了一首歌谣总结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学唱下好吗?

  (课件出示唱一唱)

  一棵藤上挂着几个,

  葫芦娃,葫芦娃,

  盯着葫芦笑哇,

  有了蚜虫不治,

  落光啦,落光啦!

  (配乐《两只老虎》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说一说:假如你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五、指导写字

  歌诀巧记字:

  张口一声 “哇”,

  用手往上挂,

  女孩爱娃娃,

  捉虫能手小青蛙,小青蛙!

  六、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叶子―→葫芦可爱

  ↓ ↓

  蚜虫(不治) 落了

  一、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材赏析

  这是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展开一个可笑的故事。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通过这些短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长势旺盛的葫芦图。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去看几次就是天天都去看几次,没有一天不去看几次。这两句话把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鲜明地勾勒出来。

  从这段中我们还能了解到葫芦的生长过程: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本段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的幼苗、嫩叶的汁液。有几个蚜虫怕什么!由此可以想象那个人的满不在乎。种葫芦的人特别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赛过,胜过、超过的意思。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也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邻居的催促快治一治与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形成对比,预示着一定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

  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那么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如果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越来越多,最后虫子把叶子吃光了,葫芦就会缺少水分和养料,就会变黄落掉,就得不到葫芦。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要改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生: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教师请学生练*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4《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分角色蓝度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课文cd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材简析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我要的是葫芦》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本课主要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的理解。

  全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有个人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每天都去看几次。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可一点也不在乎,只盯着葫芦,希望它快一点长大。第三自然段讲邻居劝他快点治虫,他认为自己要的是葫芦,蚜虫不用治。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变多了,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教学本课,应该知道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葫芦生长过程,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本科的重点是学生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一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讲葫芦藤上的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葫芦的藤、叶、花、果实的样子,抓住“细长”、“绿叶”、“小花”、“小葫芦”几个词语,图文对照理解二、三句话的'意思。这个自然段第一、二句话中的“葫芦”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互生,心脏形,开白色花;第三句中的“葫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教学时要让学生区别。“谢”在本课是脱落的意思。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挂”字形象地刻画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可采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进行比较,体会用词的形象性、准确性。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一心理活动说明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蚜虫会影响葫芦的生长,所以他毫不在意。“盯着”写出了他看小葫芦时目光集中的样子,反映出他盼望葫芦快长大的心情。“自言自语”的话,说明他非常喜欢小葫芦,并对小葫芦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领会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和期盼的心理。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从邻居的劝告能够看出,邻居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从种葫芦人回答的话看出,他仍然不明白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进行讨论,体会对话的意思;还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尤其要指导学生朗读好感叹句、反问句,体会邻居和种葫芦人的不同内心活动。

  种葫芦人最终没有得到葫芦这件事,说明了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教学时可围绕葫芦为什么落了展开讨论,弄清虫子—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的例子。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葫”声母是“h”,不是“f”;“芦”、“邻”是边音,“芦”在“葫芦”一词中应读轻声;“赛”是*舌音;“治”是翘舌音;“藤”、“盯”都是后鼻韵。“葫”、“芦”、“藤”都有“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可让学生说说怎样记“藤”字。可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哇—蛙、挂,赛—寒;“蚜”、“盯”都是形声字。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设计意图: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本文寓意所在。而文章中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预设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4.有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隐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看图,谈话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葫芦放大图和带拼音的“葫芦”二字)师提醒学生注意“芦”在词语中的变调,读好轻声。

  2、我们认识了葫芦,你们看,这又是葫芦的什么?(指葫芦藤,待学生说对后,在课件中出示“葫芦藤”)提醒读好“藤”的后鼻音,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

  3、揭题质疑。

  ①揭题: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读课题)

  ②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过渡:是啊,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学*提示

  ①请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预*时划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效果。

  (1)谈话:小朋友学得真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生字挑战,好吗?(课件出示)

  葫(hú)芦(lu)细长的藤(téng)盯(dīng)着邻(lín)居哇(wā) 挂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语 奇怪 治一治

  (2)检查读:

  ①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②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到讲台桌前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③认为自己聪明的同学,请举手对老师、同学说说你记生字的金点子。

  ④师:现在,我们让生字宝宝来到课文中,向课文挑战,好吗?

  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1][2][3]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来自网!

  三、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一)、看图说话。

  1、出示课件。(第一节和第四节的插图)

  你们看,两幅图上都有叶子、葫芦和人,但你仔细看,会发现他们很不一样。

  2、引导讨论

  (1)人的表情

  (2)葫芦叶子

  (3)葫芦

  1、过渡:是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快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第一幅图,哪一段写第二幅图?(学生找到后,在图下分别出示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四、学*第一段和第四段

  1、学*第一段

  ①自由读第一段后,指名读第一段(评读哪个句子读得好)

  ②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③师:葫芦真可爱,还有哪个句子也写葫芦长得好?指导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读好此句中的“细长”、“长满”“雪白”。

  ④师引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连起来读读这段的一至四句。

  ⑤引读:葫芦长得这么好,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那个人很喜欢葫芦。)指导读好喜欢的语气。

  2、学*第四段

  过渡:那个人多么喜欢自己可爱的葫芦,可结果呢?

  自己读第四段,指名读第四段,评评哪些词读得好。谈谈那个人的心情(伤心),再用伤心的语气读第四段。

  3、总结质疑

  ①再次读读第一段和第四段。

  ②从两段中找出有关的词来说一说叶子、葫芦有什么不一样(随机板书)

  ③学了这两段,你们明白了这么多,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④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课外去查查资料、思考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五、巩固书写

  1、巩固生字:

  (1)学到现在,小朋友一定有点儿累了。咱们到智慧树下摘摘智慧果,放松放松,好吗?

  (2)猜字游戏。

  ①老师出字谜:

  领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②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2、指导书写:

  (1)出示“每、言、挂、哇”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每:注意笔顺。师范写,学生书空,再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4)评价。让学生把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葫芦

  绿可爱

  ↓?↓

  生虫→黄、落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读出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重点)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谜语,猜一猜:

  青青蛇儿满地爬,

  蛇儿遍身开白花,

  瓜儿长长茸毛生,

  老君装药要用它。

  (打一植物)谜底:(葫芦)

  教师口述:

  小朋友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舌音“赛”,前鼻音“感慢”,后鼻音“藤”,边音“芦”在词语中念轻声等。

  ②识记生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棵、想、怪、葫、芦、感、蚜、盯”。

  ②形*字比较识记:“赛一寒”,“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

  ③同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④熟字组词识记:藤:葫芦藤、丝瓜藤谢:谢谢感谢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葫芦芦荟芦苇枯藤藤蔓蚜虫菜蚜好啊是啊比赛赛跑感谢感动慢步慢走

  (2)学*多音字:“更、要”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A.半夜三更,不知道谁在楼下大声说话。

  B.今天下雨了,我出门需要打雨伞。

  在这里,“更”读“gēng”,意思是“改变、改换”,还有一个读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要”读“yào”,意思是“索取、希望、请求”,还有一个读音是“yāo”,意思是“求、邀”。组词如下:

  更gēng(三更)(更改)要yào(需要)(只要)

  gèng(更低)(更加)yāo(要挟)(要求)

  ②读一读:

  A.今天气温比昨天更(gèng)低了?

  B.被人要(yāo)挟,感觉很不好。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自言自语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一种害虫。

  奇怪人自己跟自己说话。

  蚜虫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字词,解决了阅读障碍,训练了学*生字的本领,增大了识字量。】

  三、学*“会写字”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棵、想、怪、谢、邻、盯、治”。

  ②形*字比较识记:“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

  ④熟字组词识记:言:语言言谈谢:谢谢感谢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想”上长下短,“棵谢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邻”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谢言想”的书写,学生练写。

  “谢”:左中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横折钩压住竖中线。“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这三个部分等宽,都要写得狭长一些,不要出格,。

  “言”:呈倒梯形结构。这个字的横较多,注意不一样长,最上面的一横最长,下面的两横短,三横等距,口要写扁一些。

  “想”上长下短,木的末尾捺改点,下面的“心”要写好,第二笔是卧钩,一定卧倒,三个点的位置排放好:第一点不要写在卧钩底下,在卧钩起笔的地方即可,第二点在卧钩上面,最后一点在卧钩收笔的地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按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进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分类积累,练*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形容葫芦的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2)动词: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2.练*运用:仿写短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细长的(枝条)雪白的(棉花)可爱的(小燕子)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我们自主合作解决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感到种葫芦的人太不听劝告,太蠢。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难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

  ①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②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小葫芦可爱吗?(可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多么”“哇”这两个词强调了小葫芦的可爱。)

  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仿写:

  例: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你能用“多么……哇”写句子吗?

  多么坚固的小桥哇!

  多么好看的芭蕉哇!

  2.学*第二自然段。

  当看到葫芦上有蚜虫时,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从这句话你感到种葫芦的人对葫芦上的蚜虫怎么想的?

  (他看到有蚜虫时,毫不在意)

  他说了些什么呢?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自言自语”?(低声自己跟自己说话。)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出种葫芦的人在自言自语,语音低细,信心满满。

  3.学*第三自然段。

  邻居给他提了一个什么建议?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从邻居的话中你听出了邻居的内心是怎样的?(非常焦急)

  朗读指导:用焦急的语气读读邻居的话。

  邻居的话是一个什么句?

  邻居的话是一个祈使句。

  师讲解:认识祈使句

  概念:祈使句是用来表示命令、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

  作用:要求、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某事。

  标志:句尾一般用“啊、吧”等语气词,句尾一般用感叹号或句号。

  面对邻居的好心,他采纳了吗?(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你是怎么理解种葫芦人的话的?

  预设:

  他认为叶子上的蚜虫和葫芦没有没有关系。

  朗读指导:用奇怪的语气读出种葫芦人的话。

  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比较朗读:第一个句子要读出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第二个句子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叶子上的虫还要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比较朗读:第一个句子要读出惊讶的语气,第二个句子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4.学*第四自然段。

  那个人最终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他不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叶子有蚜虫他不治,于是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我为什么这么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芦,没想到葫芦和叶子的关系。

  5.总结全文。

  (1)小组讨论:你觉得种葫芦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固执己见,知识浅薄的人。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否则,会犯错误。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学会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葫芦》《小葫芦》

  听读《葫芦》《小葫芦》,了解葫芦的外形特点和生长*性。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能把儿歌背下来更好呦!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主题延伸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会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我为什么这么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芦,没想到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我要的种葫芦-结小葫芦

  是葫芦叶生虫-只盯葫芦要注意事物

  邻居劝-只要葫芦之间的联系

  结果-葫芦变黄、落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不足之处:课堂节奏的把握,重难点的把握上不能游刃有余。今后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兴趣、求知欲,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三、学*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二、三自然段

  (一)学*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6)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实用10篇

  说教材: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藤盯邻哇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读。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4个自然段)

  2、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

  (4)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

  第四自然段(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板书:落了。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师生交流进:“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朗读练*: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布置作业

  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色的叶子————蚜虫,不治————落了

  寓言《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农民种了一棵葫芦,叶子被虫子吃了很多,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光不听,还说:“我要的不是叶子,而是葫芦”。最后,叶子被吃光了,他却连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学*目标是: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0篇(扩展7)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 观察图中的人物。

  3、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 全班汇报。

  三、 指导书写。

  四、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包括课文插图,多媒体动画等)、进行分角色朗读、采“蘑菇”、摘“葫芦”、猜字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形式“以读为主,读读议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一名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读书活动在有序、有质中推进。

  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让你们看些很漂亮的图片,喜欢吗?认识的话,你们还可以叫叫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茄子、丝瓜等,最后出示葫芦图,并随机学。)

  ⑴学*“葫芦”。

  ①告诉学生“芦”要读轻声。

  ②识记:仔细看看这两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引导识记。

  (2)学*描写“葫芦生长”的句子

  ①知道葫芦是怎么生长的吗?(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读读这句话就能明白了。——学生自读句子。

  ②明白了什么?

  ③看来,小葫芦长得很好呢。能读好句子吗?自由读——指名——齐读。

  ④听了大家的朗读,我忍不住想说:(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学有关葫芦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小朋友这么喜欢葫芦,也一定爱读它的故事。接下来,老师就请能干的你们打开课,带着要求读读课文。(课件出示“学*提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①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预*时划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检查效果。

  刚才,小朋友学得真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生字挑战,好吗?(课件出示)

  hú葫lu芦

  细长的téng藤dīng盯着lín邻居wā哇

  挂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语

  奇怪

  治一治

  ①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②请最能干的同学到讲台桌前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③对老师、同学说说你记生字的金点子。

  如:哇——(蛙)——(娃)——(洼)

  盯——(丁——(顶)

  ④师:现在,我们让生字宝宝来到课文中,向课文挑战,好吗?

  3、学生分节再读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三、巩固生字

  师:学到现在,小朋友一定有点儿累了。咱们到草地上采采“蘑菇”,放松放松,好吗?(出示课件——采“蘑菇”。主要是学生读对一个词语,教师单击该词语,它就会消失,就表示采到了。)

  1、主要请中下学生及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参与。(这一游戏,学生百做不厌,借此机会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

  四、指导写字

  师:我们已认识一些生字朋友,它们还想进一步跟你交朋友。这节课,我们先写四个生字。(课件出示言、每、治、棵)

  ①“一字开花”小朋友*时那么爱看书,一定能记住很多它们的朋友。我们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好。

  ②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重点指导“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每:注意笔顺。先让“电脑博士”演示,学生书空,再书写。

  ④(课件返回到生字书写,然后播放音乐)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同时在旁温馨提醒。

  ⑤评价。让学生把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五、拓展活动:(课件出示)

  ①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认一认生字。

  ②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师:昨天,我们已学*一些有关葫芦的故事,小朋友学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好吗?首先,老师带你们到园子去摘“葫芦”,高兴吗?(课件出示)

  (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点击一下,葫芦就会掉下一个,表示摘到一个。)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是怎么样的呢?齐读第一段。

  二、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学*第二段

  1、长势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二段。

  2、引导讨论:看到蚜虫,你会怎么想?可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指导读——并出示陈述句,与之比较。)

  3、他又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自言自语”)

  4、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读读第三段。

  2、同桌互想选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

  3、出示句子,理解:“叶子上的虫还有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学*第四段

  1、结果怎么样?——指名读第四段

  2、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朗读指导。

  3、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小结:是啊,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想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做任何事情也一样,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4、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长满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三、齐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学生观察字形及所在位置。(课件出示——挂、哇、怪、慢)

  2、讨论: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3、给生字“一字开花”

  4、(出示课件——“电脑博士”演示“慢”的笔顺。

  5、返回(课件——挂、哇、怪、慢)并播放音乐,学生练*,老师巡视指导,并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小小故事家。)(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听写生字。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能干的孩子可根据自己编的故事配上图。)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幅图,比较、说话师相机板书)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读读、找找)

  1.找到了吗?朗读学*第1段

  (1).

  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

  填得多好啊!来,一起读读。(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四).迁移运用听故事,说道理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治病、捉虫。有一棵大树却总是怀疑啄木鸟没安好心,以为啄木鸟看起来是捉虫,其实是存心想要破坏自己美丽的皮肤。啄木鸟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它讲虫子的危害,可是都没有用。后来,啄木鸟真的不再来捉虫了。最后,大树的树心被虫子蛀烂了,成了一棵枯树。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