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生物

《生物的特征》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的特征》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 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 动物标本1-2件;

  3. 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

  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

  它的泄殖腔内有**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研究、讨论、汇报、发言、补充发言等形式来完成。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可以展开思路,大胆去想。给每个学生参与创造了机会,因为发言的人多,信息广,给每个人的学*也创造了机会。 通过讨论和交流,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生物的特征》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 ,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10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后回答。

  2.新授

  (1)什么是生物

  教师:你能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请你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⑵生物的特征

  教师: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1—5,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问题1:①每幅图说明了什么含义?②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③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④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⑤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

  每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不了解的,教师可简单解释一下其概念,以加深学生对其问题的理解。

  学生回答的问题可能不太准确,教师要加以指导。

  再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6—10,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2:①图6---7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些都属于应激性,并补充说明含羞草叶片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在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

  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3:①图8—10 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小组同学回答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出:狗、猫等动物可以产仔,有的植物可用种子繁殖、有的可用根、茎、叶来繁殖,有的还可用细胞来繁殖。还可补充说明细菌能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能进行出芽生殖等。完成开放性作业3、4题。

  问题4: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

  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问题5: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怎样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练*:

  ①完成课后练*题

  教师再提出问题:刚才你们描述的生物特征是怎样总结出来的?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3、教学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 ⑴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⑵怎样判断一个生物是否具有生命 ⑶ 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4、拓展

  针对这节课,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5、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什么叫生物

  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三、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生物的特征》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

  (二)小组学*、质疑

  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生物的特征》教案5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7.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的特征》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 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 动物标本1-2件;

  3. 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

  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

  它的泄殖腔内有**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研究、讨论、汇报、发言、补充发言等形式来完成。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可以展开思路,大胆去想。给每个学生参与创造了机会,因为发言的人多,信息广,给每个人的学*也创造了机会。 通过讨论和交流,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生物的特征》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 ,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10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后回答。

  2.新授

  (1)什么是生物

  教师:你能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请你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⑵生物的特征

  教师: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1—5,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问题1:①每幅图说明了什么含义?②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③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④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⑤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

  每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不了解的,教师可简单解释一下其概念,以加深学生对其问题的理解。

  学生回答的问题可能不太准确,教师要加以指导。

  再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6—10,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2:①图6---7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些都属于应激性,并补充说明含羞草叶片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在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

  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3:①图8—10 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小组同学回答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出:狗、猫等动物可以产仔,有的植物可用种子繁殖、有的可用根、茎、叶来繁殖,有的还可用细胞来繁殖。还可补充说明细菌能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能进行出芽生殖等。完成开放性作业3、4题。

  问题4: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

  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问题5: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怎样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练*:

  ①完成课后练*题

  教师再提出问题:刚才你们描述的生物特征是怎样总结出来的?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3、教学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 ⑴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⑵怎样判断一个生物是否具有生命 ⑶ 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4、拓展

  针对这节课,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5、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什么叫生物

  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三、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生物的特征》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

  (二)小组学*、质疑

  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生物的特征》教案5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7.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表里的生物》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准备】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的小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整天追着大人去问吗?你现在说一说好吗?也许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们今天将要学*一篇课文,在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他最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可爱的小孩子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交流汇报学*情况。

  4、读词语。

  犬吠、秒针、增添、可怜、拨动、拒绝、恐怖、蝎子、蜇人

  三、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忆旧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第三课时

  一、读文交流。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在小组中交流。

  3、全班交流。

  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二、交流趣事。

  1、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小的时候类似作者这样的经历。

  2、全班交流。

  3、把这件事情写出来。

  三、作业:

  完成小练笔。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优选【10】篇

  教学目标:

  1、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判断方法。

  2、培养分析、比较及综合概括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归纳的方法,获取一定的学*经验。

  教学重点: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3分钟)

  (一)创设情景,反馈预*

  1、师:课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导学案自主预*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特征,下面的数你能判断出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即是2的又是5的倍数呢?

  P:16、24、85、102、138、170、

  2的倍数:16、24、102、138、170

  5的倍数:85、170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70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个位上是02468就是2的倍数。个位是上0或者5的数就是5的倍数。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它的个位上一定是0.

  2、看来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数,只需要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可是,为什么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呢?为什么其他位上的数就不用观察呢?

  生: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还看个位数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3、教师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明确目标,引领方法

  1、出示学*目标(见学案),生自读目标。

  2、同伴说说自己的理解,谈谈如何实现目标。

  【设计意图】交流预*内容,解决预*中的问题;明确学*目标,带着目标进行合作学*。

  二、【自主学*,同伴合作】(15分钟)

  (一)自主学*,自我感知

  1、小棒游戏,探究规律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怎么玩呢?(拿6根小棒)找一个同学在这张数位表上随意用小棒摆出一个数,我能马上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信不信?

  师:你来!

  师:为了验证我猜得对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到前面的展台上用计算器来算一算,跟我比比速度。

  学生摆出:51

  师:51是3的倍数。我算的比计算器快吧?

  师:能摆一个三位数吗?

  学生摆出:312

  师:312是3的倍数。

  师:再来一个难点的。

  学生摆出:1123

  师:1123不是3的倍数。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吗?相信通过下面的操作你能发现其中的秘诀。

  2、小组合作探究

  (1)用3根小棒摆一个数,这些都是3的倍数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探究要求:用相应根数的小棒在数位表上各摆出3个数。

  小组内合理分工,请大家看一下导学案的合作要求

  ①根据要求每人用3根小棒摆一个数,并思考是不是3的'倍数,3人摆数,1人记录。

  ②用计算器算一算,将3的倍数圈出来。

  ③仔细观察表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用4根再摆出一些数,这些都是3的倍数吗?

  (3)用6根再摆出一些数,这些都是3的倍数吗?

  (4)摆出3的倍数与所需的小棒的根数有什么联系?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预设

  第一组:用3根小棒摆:2、12、102,都分别是3的倍数。

  第二组:用4根小棒摆:22、1111、1102,都不是3的倍数。

  第三族,用6根小棒摆:都是3的倍数。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3根、6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

  师评价:关键要看小棒的根数,了不起的发现。

  生: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你们认为除了3根、6根,还有其它情况是吗?具体解释一下。

  生:9根、12根、15根……都行——

  (5)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以9为例摆摆看。

  师:来,说说你们小组摆出了哪个数,它是不是3的倍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36,36是3的倍数。

  师:哪个小组还想出三位数、四位数或是更大的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216,216是3的倍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3015,3015是3的倍数。

  师: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大家用九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那你认为他们小组的结论合理吗?

  生:很合理。

  师:大家说着,我把它记录下来(板书):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

  师:由摆数所用小棒的根数我们就能快速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3、总结提升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能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现在不摆了,也不拨了,通过上面的两次操作,能不能说说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

  生1: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2: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3:只要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无论是小棒的根数还是各个数位上珠子的颗数,实际上也就是各个数位上数的和。只要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探究原因,区别理解

  (1)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数,只需要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可是,为什么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呢?为什么其他位上的数就不用观察呢?

  研究16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16是2的倍数,它是由一个十和六个一组成的,那么想想把一个十,两个两个的分,会出现什么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把16两个两个地分,正好可以分完,没有余数)

  但既然十位上没有剩余,那十位上的数还需要观察吗?(我们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6根小棒就可以,把它两个两个地分能正好分完)

  用刚才的方法判断5的倍数为什么也只观察个位?(因为一个百被5分完没有余数)

  看来判断2、5不受百位和十位的影响,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就可以。

  通过刚才地研究,我们更加熟练了判断2、5倍数的方法,还知道了为什么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就可以了。

  (2)问: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要看各个数位相加的和呢?

  举例24是不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4是吗?这是为什么?自己分一分,画一画,看看24为什么是3的倍数?

  一个十3个3个分余1根,第二个余1根,两个各余1根,在和个位继续分,

  138分一分,试一试,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

  一个百3个3个分最后剩1根,三个十3个3个分,每个余1根,所以剩三个一,个位傻上还剩一个8,合起来继续分,12个继续分。

  (2)总结:梳理一下:24、138,分一遍,你发现什么?(剩余就是3的倍数。数位是几,余数就是几)无论百位上是几,3个3个分完,就剩几。

  P:剩余的小棒正好是每个数位加起来的数。(因为这些数位和剩下的数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数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就不是3的倍数。)

  三、【巩固拓展,形成能力】(10分钟)

  (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

  1、口头练*:是不是3的倍数都有这个规律呢?随便写一个数:先用除法算算是不是3的倍数,再算一算各个数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把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是3的倍数……

  2、圈出下面是3的倍数的数:42、78、111、165、655、5988

  3、□2,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被遮盖住了,如果它是3的倍数,猜一猜,这个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预设:生1:1。

  师:可以吗?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生物的特征教案通用10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5.巩固练*: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2分钟提出问题:画面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自主学*

  合作探究

  8分钟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

  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8分钟【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动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植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一组:我们发现人体需要饭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我们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

  师:很好!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其他组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二组:我们发现人和动物可以通过出汗、排尿、排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这说明生物都能活将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及时点拨,指出排便与排尿的区别。

  并解释生物从外界摄取食物,然后将废物排除体外的现象,称为新陈代谢

  三组:我们发现人需要呼吸,鱼用鳃呼吸,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着。

  教师追问:植物需要呼吸吗?

  教师明确: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四组:我们看到小鸟能长成大鸟,我们也能从小长大,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得出结论:生物都能生长发育。

  师:说的多好啊!生长发育是生物比较明显的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教师播放课件:一粒种子逐渐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视频。)

  五组:刚才老师让我们用手碰触含羞草,我们发现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人体受到刺激后也会作出反应,结论: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教师追问:向日葵的花盘像太阳,这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吗?

  教师强调: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成为应激性。

  六组:我们从插图上看到猫、狗等动物能繁殖后代,我们知道其他动物和植物也能繁殖后代,我们猜想细菌等微生物也有繁殖的生命现象。

  教师补充: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腐败变质,这就是由于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导致的。

  七组:我们从插图上观察到,猫妈妈的三个孩子,毛色和斑纹上有深有

  浅,只有一只小猫长得像妈妈。我们人类也是这样,这说明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及时补充,在活动中体会各种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通过思考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回答:植物也要呼吸。

  观看视频,领略生命的孕育和生长之神奇。

  通过碰触含羞草,理解植物对外界刺激也能做出反应,只不过不如动物的反应明显。

  补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就是植物的繁殖现象。

  结合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不同特征,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插图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的生命现象,进而推广到微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组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教材中出现了新陈代谢这一名词,学生非常陌生,在此,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对后面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学*、表达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让学生明确各种生物的繁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命现象,生物还有一些我们刚才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

  1.课件展示:展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课件展示:青蛙的保护色,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蚯蚓疏松土壤……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改变环境。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并补充刚才没有讨论到的问题。

  引导全面认识生物所据有的生命现象

  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归纳总结

  迁移应用

  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各小组相互补充,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能生长发育。

  (3)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具有应激性。

  (5)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都有一定的结构。

  (7)能繁殖后代

  2.迁移应用: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认识了生物和非生物,也了解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生命现象。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将重点概念进行梳理、归纳、记忆。

  学生自主回顾

  本节所学所得。学以致用,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巩固了重要概念: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课堂达标检测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生物助学》第3页第9题。

  B类:教材第5页第1、2题。

  课下作业:

  A类:《生物助学》第2页1—8题。

  B类:教材第5页第3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通过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动物:举例有一定的结构。

  植物:举例生长发育

  微生物:举例繁殖后代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应激性

  新陈代谢

  适应并影响环境

  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课的开篇,不但要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今后学*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识生物,然后观察生物的这些生命现象,最后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生物就觉得生物很有趣、很实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也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例如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的实例、种子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画面,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7.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2分钟提出问题:画面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自主学*

  合作探究

  8分钟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8分钟【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动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植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一组:我们发现人体需要饭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我们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

  师:很好!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其他组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二组:我们发现人和动物可以通过出汗、排尿、排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这说明生物都能活将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及时点拨,指出排便与排尿的区别。

  并解释生物从外界摄取食物,然后将废物排除体外的现象,称为新陈代谢

  三组:我们发现人需要呼吸,鱼用鳃呼吸,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着。

  教师追问:植物需要呼吸吗?

  教师明确: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四组: 我们看到小鸟能长成大鸟,我们也能从小长大,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得出结论:生物都能生长发育。

  师:说的多好啊!生长发育是生物比较明显的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教师播放课件:一粒种子逐渐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视频。)

  五组:刚才老师让我们用手碰触含羞草,我们发现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人体受到刺激后也会作出反应,结论: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教师追问:向日葵的花盘像太阳,这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吗?

  教师强调: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成为应激性。

  六组:我们从插图上看到猫、狗等动物能繁殖后代,我们知道其他动物和植物也能繁殖后代,我们猜想细菌等微生物也有繁殖的生命现象。

  教师补充: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腐烂变质,这就是由于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导致的。

  七组:我们从插图上观察到,猫妈妈的三个孩子,毛色和斑纹上有深有浅,只有一只小猫长得像妈妈。我们人类也是这样,这说明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及时补充,在活动中体会各种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通过思考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回答:植物也要呼吸。

  观看视频,领略生命的孕育和生长之神奇。

  通过碰触含羞草,理解植物对外界刺激也能做出反应,只不过不如动物的反应明显。

  补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就是植物的繁殖现象。

  结合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不同特征,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插图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的生命现象,进而推广到微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组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教材中出现了新陈代谢这一名词,学生非常陌生,在此,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对后面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学*、表达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让学生明确各种生物的繁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生物的特征》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合集5篇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设计: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举例:

  1、化石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以上事实告诉我们,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距今越晚*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所以说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也是最直接的证据。。

  2、始祖鸟

  通过比较发现,始祖鸟的身体结构特点及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与鸟类有相同之处,由此可以推断始祖鸟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中间产物。

  3、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因为蛋白质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由此可以推测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与果蝇、向日葵的的亲缘关系最远。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读p55页进化树

  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植物:藻→苔→蕨→裸→被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绝,如恐龙。各种生物在进化中形成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历程:

  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植物:藻→苔→蕨→裸→被

  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课后巩固:

  1、生物进化的直接的证据是( )

  A化石 B比较胚胎学 C解剖学 D陨石

  2、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越复杂、越高等 D越简单、低等

  3、与始祖鸟相似的生物是( )

  A鱼、鸟类 B鸟类、爬行类 C爬行类、哺乳类 D鱼、哺乳类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 )

  A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D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真正陆生脊椎动物是( )

  A古代鱼类 B古两栖类 C古爬行类 D鸟类

  6、如果两种动物的化石在同一岩层中发现,由此可推测两者( )

  A血缘关系很* B生存年代很* C生活*惯很相* D个体构造很相*

  7、物种A化石比物种B化石在较晚地层中出现,由此可推测两者

  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物种A可能是较晚形成的

  C 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 D 物种B由物种A进化而来

  8、化石证据表明,有的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绝灭了。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 )。

  A.这些生物体缺乏可遗传的变异 B.它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

  C.这些生物体的食量太大 D.它们的生殖能力太弱

  9、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可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马、驴、兔、蛇、龟和鲸6种动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素c和其他五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1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蛇有22个不同,与龟有11个不同,与鲸有5个不同。

  (1)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的是 驴 ,最远的是 蛇 。

  (2)你认为以上资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 比较法 。

  (3)你认为这种方法能确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吗?为什么?

  答:能。通过比较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即物质组成越相似,说明他们的亲缘关系越*。

  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因此,本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难度。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进化的顺序和判断依据却不甚清楚。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学*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fossil)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他们亲缘关系的研究,可帮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可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看书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分析讨论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练*巩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有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导入新课。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点拨指导组织学生看书(生物进化树)组织学生技能训练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关于进化历程有了前面学*的基础,也能很好理解,只是要按顺序记起来,有些学生有难度。另外课本中进化树与原来静的进化过程不相符,例如软体动物在环节动物之前,爬行动物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后,这是什么原因,需要查资料解决。

  教案课前检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距今越*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教学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一、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读P58页图24: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

  读P58页图25,100年后的195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树皮被熏成黑色,结果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

  思考:它们的数量为什么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保护色:

  1、 生物进化的原因: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内因:可遗传的变异

  外因: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若变异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能生存下来;若变异不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不能生存下来,将会被自然界淘汰。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研究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①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 900万头。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但事实上,几万年来,象的数量也从没有增加到那样多,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都远远超过了象的繁殖能力,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因此想到了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 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认为,这主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缘故。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但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

  遗传和变异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

  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请按照自然学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

  答:略

  补充:

  最先对长颈鹿的长颈作出解释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1744—1829)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认识到生物是不断发生进化的,并提出了两条著名的法则: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认为,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环境变化了,使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则由于没有使用而退化;这些变化了的性状,即后天获得的性状是能够遗传的。拉马克常以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为例,来说明他的进化思想。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祖先,由于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逐渐地变得长了一些,并且这些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经过许多世代,终于进化成为现在所看到的长颈鹿。

  二、人工选择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有目的对自然界出现的生物变异进行选择,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达尔文认为,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现已成为选育农作物和家畜家禽优良品种的重要手段。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生物进化的原因: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内因:可遗传的变异

  外因:环境的变化

  二、自然选择:(自然界)

  1、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三、人工选择:(农作物和家畜家禽)

  课后巩固:

  1、下列属于 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的是( )

  A一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 B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C有利于躲避敌害 D有利于捕食猎物

  2、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而美丽的琴鸟,他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兔、蛇等前来偷食他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

  A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变异造成的 C条件反射造成的 D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产生了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B产生了可遗传的不利变异

  C产生了不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D产生了可遗传的不利变异

  4、在以下生物的特点中,是人工选择结果的是( )。

  A来航鸡每年下蛋200多枚 B一条雌蛔虫每天产卵20万粒

  C长颈鹿颈长,腿长 D鸵鸟有一对退化的翅膀

  5、中国是世界上金鱼品种最多的国家。形成众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水环境的多样性 B自然选择 C金鱼的适应能力强 D人工选择

  6、现在长颈鹿的颈部都很长,这是由于( )的结果。

  A常用颈部 B人工选择 C不断变异 D自然选择

  7、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遗传和变异 B生殖 C生长和发育 D环境的变化

  8、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情况下,可格伦岛上的那些有翅昆虫,要么翅很强大,要么翅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有多有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9、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这种现象时( )。

  A生物具有保护色 B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

  C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 D夏天阳光较强烈

  10、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界原因是( )。

  A环境的改变 B其他生物的影响 C气温的变化 D人工选择的结果

  11、生物生存必然发生生存竞争的原因是 ( )。

  A生物好斗的本性 B竞争是自然存在的

  C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空间等有限 D为了产生更好的后代

  【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历程”这节课的内容抽象,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激发他们的思维。讲解化石时,利用化石标本给学生观察,把抽象化为直观。讲生物的进化历程时,应通过列图形式把抽象问题化解为直观的问题,通过拼图“生物进化树”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生物进化有更直观的理解。

  【设计理念】

  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因此,本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难度。本节课以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创新发展”的理念为依据,以过程作为本节的主线。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说出研究生物进化课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观察化石、标本、图片等,尝试推测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的进化趋势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思想。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1.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通过完成进化树,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尽可能搜集有关资料,按小组收集整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提问

  1.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2.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不同年代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有什么特点?

  思考并回答不同年代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古老地层中的简单,晚*地层中的结构复杂。通过对化石的复*,为生物进化历程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播放影片《侏罗纪公园》的精彩片段,讲述:在生命进化的长河中,中生代称霸一时的恐龙现在销声匿迹了,而龟、鳄鱼却顽强地存活下来,不断地进化和发展。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观看影片进入情境,激起学*新知的兴趣,快速进入思维状态。

  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才会缩短学生、教材、教师的距离。

  (三)探究新知: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过渡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直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再现。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动植物类群的相关知识,大致了解了它们的主要特征,有的类群结构简单,有的结构复杂,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2.展示图片

  3.提问:

  上面五幅图片中的植物分别是什么名称?属于哪个类群?生活环境、器官、生殖各有什么特点?

  4.提问通过比较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5.展示脊椎动物心脏结构图片并提问:

  (1)它们分别表示哪种动物的心脏A_____、B______、C ______、D _______。

  (2)鱼类的心脏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

  两栖类的心脏______心房______心室,

  爬行类的心脏_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心室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______心房______心室。

  (3)推测哪类动物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最强?试从图中动物的心脏结构特点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

  (4)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6.引导学生总结纵观生物进化的历史,其总体趋势是:形态结构上是从到;生活环境上是从到;进化地位上是从到。

  (四)层层递进: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过渡从最早的原始生命发展到今天的哺乳动物,生物的进化已经持续了*40亿年的时间。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测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为了方便人们的理解,把这个复杂的过程画成了一棵进化树。

  2.展示出生物进化树图片。

  3.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进化树的根是一个完整体,而逐渐产生了动植物的分支?

  (2)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什么的延伸?主干代表什么?大小分枝代表什么?

  4.进一步完成讨论题:

  (1)动物和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分别是怎样的?请用一种简捷的方式表示出来。

  (2)生物进化树是否全面?为什么?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是谁?

  (4)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观察生物进化树思考回答:

  (1)现在各种动植物都是进化树根上原始生命进化来的。

  (2)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

  6.根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分组讨论,分组展示讨论的结果,共同完成进化树,并解释出把自己的号牌和贴画放在某个位置的理由,完成生物进化树。

  7.讨论回答:

  (1)植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原始的脊椎动物

  (2)不全面,因为生物进化树缺少缺少病毒和原核生物。

  (3)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古代的爬行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