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

《绝句》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

  提出学*内容: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汇报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集体朗读。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人。

  四、解题。

  五、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

  提出学*要求: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体会诗人心情。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

  九、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早 发 白 帝 城

  黄鹂 千 一 闻猿声啼 山河壮美

  白鹭 ↓ → ←

  绝句 → 千秋雪 ← 生机勃勃 里 日 见万重山 心情愉快

  (热 爱) 万里船

《绝句》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绝句》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认识的飞禽引入。

  2.利用课件引导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教学反思:

  为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的目的,幼儿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及远又由远及*),没有来得及引导幼儿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幼儿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幼儿,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小百科: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句》教案4

  一、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初步感知

  三、教师出示挂图,范读古诗《绝句》

  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绝句》

  (一)学*第一诗句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五、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

  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让学生画词

  六、体会背诵

《绝句》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 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介绍“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绝句》教案 (菁华5篇)

《绝句》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

  提出学*内容: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汇报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集体朗读。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人。

  四、解题。

  五、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

  提出学*要求: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体会诗人心情。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

  九、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早 发 白 帝 城

  黄鹂 千 一 闻猿声啼 山河壮美

  白鹭 ↓ → ←

  绝句 → 千秋雪 ← 生机勃勃 里 日 见万重山 心情愉快

  (热 爱) 万里船

《绝句》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绝句》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认识的飞禽引入。

  2.利用课件引导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教学反思:

  为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的目的,幼儿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及远又由远及*),没有来得及引导幼儿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幼儿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幼儿,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小百科: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句》教案4

  一、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初步感知

  三、教师出示挂图,范读古诗《绝句》

  四、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绝句》

  (一)学*第一诗句

  1、师出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讨论诗句意思

  3、教师规范诗句意思的语言

  4、教师指导朗读

  5、学生朗读背诵

  (二)学*第二诗句

  1、师出示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教师引导理解词语:窗含?千秋?门泊?东吴?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背诵

  五、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诗

  2、分析古诗的色彩美(黄、翠、白、青)让学生绘画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指导感受)

  让学生朗读

  4、分析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句的对偶美)

  让学生画词

  六、体会背诵

《绝句》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 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介绍“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绝句》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着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着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安史之乱“终于被*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练*。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中,跟上首诗对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三千尺”、 “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认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马上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后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绝句》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着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着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安史之乱“终于被*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

  2、学*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鹭吗?(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练*。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中,跟上首诗对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三千尺”、 “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认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马上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后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一)教学目标: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改写《绝句》作文 (菁华5篇)

  春天阳光普照,万物复苏。山河无比秀丽。春姑娘伴着清脆的鸟鸣声悄悄的来到了人间。清风拂面吹来送来了花和草的芳香。

  瞧!小河里鱼儿愉快地游玩,快乐地围成一团。青蛙在“呱呱”的大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春天来咯!春天来咯!”

  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小鸟在枝头唱歌,蝴蝶在花间飞舞,它们多么快乐啊!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河边的柳树脱下了灰色的衣裳,长出了新的小绿芽。草儿从肥沃的泥土里探出脑袋,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温暖的空气中飘来阵阵泥土的清香。阳光照耀大地,万物茁壮成长,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在呼唤动物们都出来玩啦!正在冬眠的蛇、青蛙、熊等小动物都醒了,沙滩上慵懒的鸳鸯也醒了,大狗熊伸了个懒腰。小朋友们脱去棉袄,穿上春装,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拥抱春天。

  春天来了,人们和动物都开始了新一年美好的生活。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不信?你跟我来看看吧!

  啊!俊丽的青山,冬婆婆给你盖上的雪白的棉袄渐渐消失了,我往春姑娘给你套上的绿新装上一瞧。哈!真神奇,一只只冬眠的动物复苏了;你快看,一只体态粗壮﹑懒洋洋的大熊伸了一个懒腰,眯着一对小眼睛还打着哈气,一定是没睡醒;再仔细一看,呀!小河也开始欢快的唱歌了。

  我们又来到一片大花园里,一进去,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群闪亮的、金黄的迎春花,一阵微风吹来,这群姑娘有时摇着头,好像是邀我们一同合唱;有时她们还轻轻摇着身躯,好像在跳着一曲曲轻盈的舞蹈。你瞧她们多么有魅力,连一些无名的小野花也跟着一起起舞。

  嗨,快瞧天中的那是什么?哦,原来是一群群自由翱翔的小燕子,它们一会飞到东一会飞到南,忙得不亦乐乎。它们有时还会休息在大树上,大树这下可成了一些小顽皮的耍闹的地方。有的在你飞我追,有的在围绕大树捉迷藏,快活极了。

  “哗哗”几声惊动了湖水,湖面上泛起一丝波纹。哦,原来是一群鸳鸯,它们三五成群,但都是一公一母各自相依在一起,有时还嘎嘎一声,好像在诉说秘密呢!

  这幅大好春景图,被大诗圣杜甫看到,变提笔写成《绝句二首》这首诗: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春天来了,融化了厚厚的积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的阳光洒向大地,小草在阳光下努力生长,花朵绽开灿烂的笑脸,树木抽出嫩芽……江河解冻了,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江水哗啦啦地流着,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小动物们在岸边嬉戏玩耍,山水秀丽,漂亮极了!

  暖暖的春风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花草的香味扑面而来,真香!泥土变得又湿又软,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在金灿灿的沙塘上,几对鸳鸯睡在温暖的沙子里,睡得正香!

  我喜欢春天!

  春日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江山突然有了精神。

  活泼的小猴子、在水上嬉戏的小鸭子、叮叮咚咚的江水、水中游动的小鱼、叽叽喳喳的小鸡……在这热闹的游戏中,春风姐姐哼着歌走过,被歌声吵醒的小草看见穿上新衣服的小花,两个人打了个招呼,便去玩耍了。

  燕子在空中迎接着春天的到来,鸳鸯还在暖和的沙子上沉睡,原来嫩蓝的春天如此有趣。

  春天,万物复苏.迎着和煦的春光,诗人杜甫走上了山坡.他看见许多花花草草迎着春风轻轻摇晃起来,就像一位美丽的舞者在翩翩起舞。

  远处,大山像一片绿玉,小河像一块宝石.绿玉和宝石合璧,十分漂亮。一阵清风吹来,诗人不时闻到花香,便陶醉在这花香里了。河滩上,冰雪已经融化了。泥土潮湿又松软,燕子到处飞来飞去,是不是它在传送着春天的讯息呢?树上,还有一只燕子,它的嘴巴衔着树枝,正准备筑巢.为小燕子准备住的地方。

  春季,水不再那么冰冷刺骨,大地也温暖起来,多情的鸳鸯相互依偎在一起,安静地睡着了,显得娇慷可爱。诗人杜甫沐浴着煦暖的春光,不禁引发了他的创作诗歌的灵感,他吟诵起来: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p>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

  1、项羽;

  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

  3、项羽。

  (3)、自己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学生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学生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及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学生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学生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及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学生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仅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8)在次读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及他写的诗句。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0)份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X图的作用。课文中的X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X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X图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一)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

  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师指导朗读: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体出示)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师领读全诗)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师再次领读,过渡:此时此刻,诗人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

  师: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xx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2.学*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早发白帝城》

  二、学*《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基本点。

  二、教学思想设计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不仅学*课文之文本,而且学*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因而从课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进行现代文——文艺评论的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而学*课文所展示的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

  牧童遥指杏化村。

  2.老师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绝句中的哪个词对该诗进行赏析的?赏析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纷纷”;比较法

  (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界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行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比较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联想法。

  (八)复*: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别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

  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须有触媒。接*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阐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十)作者对《清明》一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明确: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十一)我们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总体特点?

  明确:(1)语言简练;(2)生动形象;(3)音韵和谐;(4)想象独特;(5)情感丰富;(6)境界优美。

  (十二)通过学*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赏析古诗词有什么启发?我们能否总结出几个“抓手”?

  明确:(1)品味涵咏语言,抓住诗眼。

  (2)分析把握修辞,明辨手法

  (3)探究作者思路,分析结构

  (4)分析情景关系,体味意境

  四、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有关练*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准确的读写古诗绝句,并大概的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同学们准确阅读需要认识的字,准确写出需要记住的字。

  3、能背诵本课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和开阔胸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并说一说,自己所找到的春天。

  2、揭示课题,板书作者和课题。

  二、学生介绍诗人,一起解读诗题。

  三、小组合作,读古诗,学*生字词。

  四、师范读古诗,学生读;多种形式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读出节奏感。

  1、师打节拍范读古诗,生学着打节拍读古诗。

  2、生打节拍个人展示读古诗。

  3、分小组打节拍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五、结合图片,读诗句;抓住字眼,说诗意;根据诗意,感悟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生说师画。

  2、抓住字眼,理解诗意,重点理解“含”、“千里雪”和“万里船”。

  3、带着理解,再次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拍起小手填诗句,背一背古诗。

  六、提升拓展

  1、如此美丽多彩的古诗,让我们来一起演唱一番吧。师演唱古诗,生听并学唱。

  2、大自然的景色是如此的多彩美丽,让我们善于发现身边春天景色的美丽,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诗句读一读,去写一写,画一画自己身边春天的美丽景色。

  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准确的读写古诗绝句,并大概的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同学们准确阅读需要认识的字,准确写出需要记住的字。

  3、能背诵本课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和开阔胸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并说一说,自己所找到的春天。

  2、揭示课题,板书作者和课题。

  二、学生介绍诗人,一起解读诗题。

  三、小组合作,读古诗,学*生字词。

  四、师范读古诗,学生读;多种形式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读出节奏感。

  1、师打节拍范读古诗,生学着打节拍读古诗。

  2、生打节拍个人展示读古诗。

  3、分小组打节拍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五、结合图片,读诗句;抓住字眼,说诗意;根据诗意,感悟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生说师画。

  2、抓住字眼,理解诗意,重点理解“含”、“千里雪”和“万里船”。

  3、带着理解,再次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拍起小手填诗句,背一背古诗。

  六、提升拓展

  1、如此美丽多彩的古诗,让我们来一起演唱一番吧。师演唱古诗,生听并学唱。

  2、大自然的景色是如此的多彩美丽,让我们善于发现身边春天景色的美丽,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诗句读一读,去写一写,画一画自己身边春天的美丽景色。

  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p>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语文教案《绝句》实用五篇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绝句》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说课设计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的向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课题,齐读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

  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在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学生再读古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课文中的哪行诗写了这幅图?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飞。

  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么飞的?指导学生读诗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

  3、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你读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图四:江中停泊着船只。

  交流:江中还有什么?这只船是从哪里开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指导性。

  【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台。】

  6、采用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诵读。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迁移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介绍古诗: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许多诗人都写出了赞美它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呢?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读记。

  3、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惯,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以上就是《绝句》说课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频道 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

  2.明确赏析古诗词的几个基本点。

  二、教学思想设计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不仅学*课文之文本,而且学*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因而从课文文本分析入手,首先进行现代文――文艺评论的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而学*课文所展示的分析一首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请学生简介杜牧其人;背诵《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是,

  牧童遥指杏化村。

  2.老师简介作者(见课本注解)周汝昌先生,激发学生兴趣。

  (二)周汝昌先生首先抓住了《清明》绝句中的哪个词对该诗进行赏析的?赏析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纷纷”;比较法

  (三)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明确:“诗眼”即诗句关键处,乃全篇“神光所聚”,能使全诗境界全出,开阖变化而一动而万随者。

  (四)请学生例举含“诗眼”古诗词名句。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五)周汝昌先生对“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进行赏析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比较法及通过想象再现图景之法。

  (六)复*:想象的种类。

  明确: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

  (七)作者在分析《清明》绝句第三、第四句时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联想法。

  (八)复*:联想与想象的主要区别何在?联想一般而言有哪些种类?

  明确:想象无须触媒;联想则必须有触媒。接*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

  (九)想象与联想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何在?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作家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超越时间),“视通万里”(超越空间),形象是诗歌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阐明人生哲理,那么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十)作者对《清明》一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明确: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十一)我们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总体特点?

  明确:(1)语言简练;(2)生动形象;(3)音韵和谐;(4)想象独特;(5)情感丰富;(6)境界优美。

  (十二)通过学*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赏析古诗词有什么启发?我们能否总结出几个“抓手”?

  明确:(1)品味涵咏语言,抓住诗眼。

  (2)分析把握修辞,明辨手法

  (3)探究作者思路,分析结构

  (4)分析情景关系,体味意境

  四、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有关练*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只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括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迸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绝句》教案 (菁华5篇)(扩展8)

——古诗《绝句》教案合集五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 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 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