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例: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那是的摇篮。

  (2)那是的摇篮。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出新课

  1.复*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教学板书]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3

  《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内容介绍及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祖先的摇篮》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吴珹老师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祖先的摇篮》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崇明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吴珹儿童文学选》《美丽的童心》《红尘思絮》《亚澳美欧见闻》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曾获“*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豆花庄的小家伙们》被列入“世界华文少儿文学系列”,在马来西亚出版。《祖先的摇篮》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先的摇篮》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课文,学*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题2。

《祖先的摇篮》教案5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看蝴蝶跳舞?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例: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那是的摇篮。

  (2)那是的摇篮。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出新课

  1.复*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教学板书]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3

  《祖先的摇篮》课文原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内容介绍及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祖先的摇篮》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吴珹老师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祖先的摇篮》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崇明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吴珹儿童文学选》《美丽的童心》《红尘思絮》《亚澳美欧见闻》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曾获“*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豆花庄的小家伙们》被列入“世界华文少儿文学系列”,在马来西亚出版。《祖先的摇篮》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先的摇篮》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课文,学*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题2。

《祖先的摇篮》教案5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看蝴蝶跳舞?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课文。掌握预*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

  预*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预*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课文的方法:

  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三、学*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找发现,谈收获。

  1、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说一说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可能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 )夕阳 ( )明月 ( )星星 ( )晚霞( )草帽

  ( )蝴蝶( )裙子 ( )美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按要求预*课文,边读边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要求预*课文,掌握一定的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通过查找图片资料,了解“原始森林”。

  2、录制“配乐诗:祖先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1、播放:配乐诗“祖先的摇篮”。

  2、揭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说明:从激发学生学*兴趣入手,通过听配乐诗朗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喜爱诗歌的情感,激起学生读文的欲望。

  二、预*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检查读文。

  2、交流字词学*情况:你在预*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3、提出预*时遇到的问题。

  说明:预*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惯,教师要特别重视,注意引导和培养。课前要明确要求,课上要及时检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认真预*的*惯,掌握有效的预*方法。

  三、学*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祖先的摇篮”指什么?

  (1)出示相关句子: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播放录像,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3)看录像后交流:原始森林给人的感觉。

  (4)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5)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3、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4、学*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5、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6、有感情地读全诗。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摇篮》音乐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 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 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 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设计思路:

  在进行“我长大了”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班融入了“怀孕妈妈”等系列活动,使孩子初步体验到妈妈的辛苦和爱。活动中,有孩子谈到“在摇篮里如果我睡不着,怎么办?”这一问题,由此,我就想到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听赏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照片宝宝。你的亮眼睛在照片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读儿歌,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好奇,经常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想。在语言区里,常常看到他们自编自创小儿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感受儿歌韵律美,体验创编的乐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开始部分以图片导入,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基本部分围绕“摇篮”分为五个步骤:一是教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幼儿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大意。二是结合flash课件进行欣赏活动,再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三是图文结合,分段理解,使幼儿知道这些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四是配乐朗诵,陶冶情操,五是借助各种动物图片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结束部分:师幼在愉快的谈话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宝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认识我了吗?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师:儿歌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哪些是摇篮?她们又是谁的摇篮呢?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 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

  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孩子们说得可真棒! 摇篮妈妈听到了可高兴了,瞧:她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教师此时将教学挂图轻轻地推到前方)

  (1)、师: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先来看第一幅图吧!你看到了什么?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师:宝宝们都睡着了,我们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美美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孩子们,伸出你们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划指读一读吧!此时你们的小指尖嗖的一下碰到了字宝宝,准备好了吗?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情感提升。

  1、师:这些小诗人编得真好听!老师把它们串在了一起,你们想不想听听我们创编的诗歌呢?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2、师:这真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孩子们,你们真棒!今天不仅帮小宝宝找到了摇篮,还当上了小诗人,编出了好听的诗歌。你们高兴吗?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他们在干什么活动目标:

  1、学*倾听,分辨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提高听觉分辨力。

  2、根据故事情境,让幼儿发挥想象,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情境表演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告诉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引起幼儿的兴趣)放情境一:背景(森林里,有树,有小山坡,有草坪,有池塘) 播放小鸟的声音,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马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青蛙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一头狮子,请幼儿说说它的声音。

  播放完之后,请幼儿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并请他们也来学学这些叫声。小朋友学得真像,小白兔很高兴,她还想带小朋友到另一个地方去,放情境二:背景(公路上,两旁有树木,有人行道) 播放飞机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出示各种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他们的声音。并问幼儿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二)、分段播放录音声音,请幼儿听听他们在干什么。并进行适当的情境表演。

  (三)大自然里的声音还有很多,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摇篮》大班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摇篮(诗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摇篮》。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学会朗诵诗歌《摇篮》;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续编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诗歌《摇篮》。

  二.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摇篮》,让幼儿欣赏诗歌。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1、蓝天是什么?摇着谁?

  2、第二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3、第三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4、第四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然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五、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跟诵。

  六、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七、幼儿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八、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九、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摇篮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基础上,学*仿编摇篮。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创编所需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出示摇篮,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1、出示摇篮,师问:看,这是什么?摇篮的什么用呢?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起来看看吧。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初次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二、学*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

  (要求幼儿要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

  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师提问:星宝宝怎样的睡的?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师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3)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用好听地声音来读一读。

  师: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三、发挥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的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除了花宝宝外,还会有谁?

  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地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诵读。

  [活动延伸]:

  将图片放在语言供幼儿自己练*诵读诗歌。

  小百科: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还有一种专为婴儿睡觉的时候唱的歌,名为《摇篮曲》。通常十分轻柔,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是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是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二)学*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祖先的摇篮教案(10)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滴”与“摘”。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竖折变成竖提。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赛”是“寒”下面的两点变成“贝”。

  3.在*字本上进行描红练*。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

  第二课时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狩猎、采摘)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自由自在,惊喜连连)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苍苍茫茫、祖先)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①我们不应该滥砍滥伐,不要随便狩猎。

  ②森林附*不能开一些工厂,排放废气、废水。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

  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

  板书设计

  大一望无边

  摘野果、掏鹊蛋

  祖先的摇篮猜想祖先的生活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感叹祖先的美好生活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祖先的摇篮

  天真的童谣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课文,学*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题2。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祖先的摇篮》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幼儿文学精选》、《中国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