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中班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四)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体验到学*的快乐,学*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很有帮助。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2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发现飘落的花瓣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飘荡,孩子们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花瓣会浮在水面而树枝沉在水底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沉浮的秘密,并对沉与浮的现象的观察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符号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沉浮。

  2。初步探索使物体沉下去的方法,体验探索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实验活动中,探索物体的沉浮,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脸盆、记录单、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沉与浮

  1。创设情境,认识实验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来了许多的物品宝宝,我们认识一下它们: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它们要到水里玩,玩一个“沉浮”游戏。

  2。猜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讲解沉浮符号

  结合材料,让幼儿猜测物体的沉浮。认识记录沉浮的符号“↓”和“↑”。

  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

  1。幼儿分组进行试验,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材料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结果。

  (规则要求:小朋友们卷起袖子,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实验结束后用毛巾擦手。)

  2。分享探究结果

  实验的结果和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小结:在操作中,我们发现树叶、海绵纸、塑料瓶盖、木质积木浮在水面,玻璃球、金属螺丝、石头会沉到水底。

  三、引导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1。探究:怎样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幼儿操作尝试:现在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宝宝,它们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让我们来帮帮它们,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辅助材料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结:把比较轻的物品用捆绑、压、装袋等方法变重,它们就能沉下去。由此我们知道加大物品重量能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四、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应用

  救生圈、救生衣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二、物质准备: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a、今天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b、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c、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d、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浮起来。

  2、认识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出现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3、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出现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幼儿记录结果,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行重点讲解。

  6、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开心了,因为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助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7、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

  8、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察、 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忙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浮”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浮”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4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大胆尝试探究。

  2、学*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学*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塑料积塑、沙包、飞镖、飞盘、纸条、树叶、画有相应物体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凝引入,引发幼儿猜测:扔向上一个物体,它会怎么样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

  1、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玩物体,观察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发现。

  四、学*用画的方法记录: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并尝试作画画的方式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它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样子,并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是那一种物体,它落下来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并用动作表示。

  五、活动延伸:

  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游戏,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 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 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 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 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 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四)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体验到学*的快乐,学*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很有帮助。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2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发现飘落的花瓣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飘荡,孩子们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花瓣会浮在水面而树枝沉在水底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沉浮的秘密,并对沉与浮的现象的观察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符号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沉浮。

  2。初步探索使物体沉下去的方法,体验探索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实验活动中,探索物体的沉浮,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脸盆、记录单、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沉与浮

  1。创设情境,认识实验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来了许多的物品宝宝,我们认识一下它们: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它们要到水里玩,玩一个“沉浮”游戏。

  2。猜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讲解沉浮符号

  结合材料,让幼儿猜测物体的沉浮。认识记录沉浮的符号“↓”和“↑”。

  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

  1。幼儿分组进行试验,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材料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结果。

  (规则要求:小朋友们卷起袖子,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实验结束后用毛巾擦手。)

  2。分享探究结果

  实验的结果和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小结:在操作中,我们发现树叶、海绵纸、塑料瓶盖、木质积木浮在水面,玻璃球、金属螺丝、石头会沉到水底。

  三、引导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1。探究:怎样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幼儿操作尝试:现在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宝宝,它们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让我们来帮帮它们,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辅助材料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结:把比较轻的物品用捆绑、压、装袋等方法变重,它们就能沉下去。由此我们知道加大物品重量能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四、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应用

  救生圈、救生衣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的物品会沉在水中,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学会做科学小实验,体验操作的乐趣。

  二、物质准备:课件、4个水盆、相机、人手一条干毛巾;雪花片、木块、树叶、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铁钉各8份;记录本每2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a、今天的天气真好,小乌龟和小蚂蚁要出去玩了,它们俩一块儿来到河边。

  b、小乌龟说:呀!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们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c、小蚂蚁说:不行,不行,我不会游泳,我一到水里就会给淹死的。

  d、小乌龟说:那可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蚂蚁在水里会沉下去,需要能浮起来的物品当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东西给你,或许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浮起来。

  2、认识沉和浮的标记,并能用身体来表示沉和浮。

  师:小乌龟的篮子里出现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幼儿说一说)

  师: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沉和浮吗?

  3、出示记录表,课件演示记录步骤。

  师:小乌龟送了什么东西给小蚂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说一说)

  师:(出现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这些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能浮起来的物品下面打↑,会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来,再请小朋友们2人一组,一人把小乌龟要送给小蚂蚁的物品轻轻地放进水里,另一个人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幼儿记录结果,找出有异议的瓶子进行重点讲解。

  6、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现在雪花片、铁钉和玻璃珠有点不开心了,因为它们也想像木块、泡沫、树叶和瓶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帮助小蚂蚁在水面上游玩,怎么办呢?

  7、幼儿尝试操作,师小结。

  师: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也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

  8、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自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类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树叶、塑料玩具、铁钉、玻璃球、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操作 、大胆尝试、观察、 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小铁钉和玻璃球等也想帮忙作为一个引线,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自主的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幼儿学*操作记录表,二是这次活动只是我们班级对“沉”“浮”现象探究的一个起点,一盏“沉”“浮”现象的指明灯,还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们将投放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接下来的相关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4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大胆尝试探究。

  2、学*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学*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塑料积塑、沙包、飞镖、飞盘、纸条、树叶、画有相应物体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凝引入,引发幼儿猜测:扔向上一个物体,它会怎么样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

  1、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玩物体,观察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发现。

  四、学*用画的方法记录: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并尝试作画画的方式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它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样子,并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是那一种物体,它落下来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并用动作表示。

  五、活动延伸:

  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游戏,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 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 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 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 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 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菁华5篇)

  设计意图:

  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可以讲述出很多种类型以及作用。因此通过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内容。虽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儿能在这么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车辆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车,发展幼儿的判断能力3.学会运用110、120、119三个特殊的号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难点:学会运用特种车的求救号码。

  活动准备:

  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每幼儿一套特种车与求救号码的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车,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的车,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师:老师评价小朋友玩车的时候看一看你的车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自由玩车,教师个别指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车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播放课件,认识特种车的特征及作用: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有什么车?(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警车:

  1、这是什么车(警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抓坏蛋)

  2、警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警车。

  小结:警车是用于追踪和抓捕逃犯的车辆。没有固定车型,车牌有专门的标记。车头上面装有报警器。

  3、拨打电话110有小偷必须立刻报警,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1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10及警车行动。

  小结:当你见到犯罪行为时,立即拨打110,*人员执行任务,拉响警报,飞驰前进,其他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战士不失时机的逮捕罪犯。

  救护车:

  1、这是什么车?(救护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人)

  2、救护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救护车的车身颜色、标志,车头和车门的`特征及用途。

  (1)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因为救护车里的病人病得很严重,所有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让人家让开,这样救护车开得快让病人早点去医院看好病)(2)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因为救护车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车上要放一个床,让生病的人可以躺下来)小结:救护车是专门护送危急病人到医院的专用汽车。一般是白色或绿色,车身两旁和后面车门上都有红十字标志,车头或车顶上装有警钟或警报器。车门在车厢的后面,便于担架的进出。

  3、急救电话120师:有人需要马上送医院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2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20及救护车救人。

  小结:当有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车会立即出发,一路上响着警报,其他车辆都让路,以便让救护车尽把病人送到医院。

  消防车:

  1、这是什么车?(消防车)它有什么特殊本领?(救火)

  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

  (1)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因为红色是很鲜艳的,人家很远就能看见消防车身上的颜色,别的车子就知道是消防车开过来了,赶快让开,让它开过去救火)。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车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马路上的消防栓门打开以后,水就会流动起来,就可以灭火了。)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因为楼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险,用很长的梯子就可以灭火了)(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119)(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三、游戏:

  1、开什么车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1)这里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我们该叫辆什么车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呢?该叫什么车呢?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120)

  (3)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坏蛋。怎么办呢?打什么电话,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2、《出车》

  幼儿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在专用号码的指挥下随音乐依次开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

  (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设计意图:

  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让蛋娃娃有趣地滚起来是孩子们在吃蛋时常做的一件事。让蛋壳变成一张张有趣的脸,这样也会激发孩子们做蛋画的乐趣,中班的孩子在蛋壳上添画短线、圆点、弧线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可见孩子们对蛋娃娃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于是,我就生成设计了《有趣的蛋》这一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了孩子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不同卵生动物的蛋。

  2、认识蛋的结构。

  3、在了解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品尝蛋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

  2、幼儿人手一个熟的蛋、水彩笔

  3、课件

  教学过程:

  1、《dj小鸡》音乐入场 2、幼儿手指游戏

  3、幼儿玩摸蛋游戏,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常鸡蛋的外形。

  蛋是什么形状的?(长圆形的)它们都有一层什么?(外壳)摸一摸感觉怎样?(坚硬、比较滑)

  4、出示课件:鸡蛋 鸡蛋里面有什么?(蛋黄和蛋清),蛋的营养价值

  5、幼儿继续玩摸蛋游戏(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幼儿认识

  有的外壳上有什么?(斑点)大小一样吗?什么蛋的外壳上有斑点?

  6、认识世界上最大的蛋和世界上最小的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7、蛋的各种吃法

  8、蛋的其他用途

  9、美工活动:打扮蛋宝宝

  教学反思:

  幼儿能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蛋的特征,让幼儿在无形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体验学*的快乐。教学内容既贴*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架起学*的桥梁,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上课时教师的语气语调还没有做到很抑扬顿挫,有的环节就没出现很惊讶的效果。所以以后要注意上课时的语气、表情,把课上的更生动有色。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3、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1、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2、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中班科学《恐龙》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有主动探究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用自己的方法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

  2、运用网络资源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性、外形特点等。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有关恐龙的课件;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电脑博士要出个谜语来考考我们,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课件“史前大怪兽”谜语

  师:这是什么呢?(恐龙)

  师:就是恐龙。

  师:今天邹老师带你们到恐龙家族的大观园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恐龙。

  师:这些恐龙都有小秘密跟小朋友们说呢,我们来听听他们会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

  师:还有三只恐龙也有秘密告诉我们,而且都说自己的秘密是最特别的,我们来听听有什么特别的。

  【出示课件】

  师:这是什么恐龙?(剑龙)我们来听听它的秘密是什么?

  四:恐龙知识窗

  师:小朋友,你们像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秘密吗?(想)

  请打开电脑,到恐龙知识窗去看看,你想看哪个就点击哪个。注意哦!点击里面的.人或恐龙,他们会和你说话哦,仔细听。

  (幼儿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通过电脑博士都知道了哪些关于恐龙的秘密?

  (幼儿举手自由回答)

  五、恐龙的灭绝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恐龙师怎么死的吗?

  (幼儿自由回答)

  师:让电脑博士来告诉我们恐龙是怎么死的。

  1、气候变动说

  2、瘟疫流行说

  3、大旱说

  4、小行星撞地球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性,并学*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操作活动业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恐龙化石,请幼儿说这是什么?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照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图片

  图片1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身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均体重约9吨。

  图片2梁龙 属于食草恐龙,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图片3偷蛋龙 身长2m 宽0.2m 高1m 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动物的蛋,种子,昆虫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个长手指,鼻子上长小角。

  图片4异特龙 属于食肉恐龙,出现时间更晚,身长最大的有15米长,身高大约5米高,体重3吨图片5镰刀龙是一种杂食恐龙,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极长的指爪--长达75厘米,可以用于驱赶天敌,或者得到食物。镰刀龙可能长有羽毛,但是显然不会飞。

  图片6腕龙体重约在70-80吨之间,是最重的恐龙。体长: 长23米,高12米恐龙(五六层楼),食物: 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图片7鸭冠龙它与霸王龙一样都是生活在6850万年以前,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图片8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图片9雷龙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吨之间(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时以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图片10慈母龙 身长9米(三到四层楼) 体重4吨 ,主要食物: 吃树叶,浆果,和种子 ,杂食恐龙,长着和鸟一样的脚,性格温顺图片11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体长:7-9米长,约3.5米高(尽两层楼高),锯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图片12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翼龙不是恐龙,它是生存在恐龙时代的一种动物,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当时恐龙控制着整个陆地,翼龙就控制着整个空中,是当时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按照四、食性给恐龙分类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进行连线。)五、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阅读过有关恐龙的书籍。

  材料准备:挂图24号,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 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2.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二、教师不必强求幼儿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

  三、整理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

  2.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 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也不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四、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能够让幼儿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现象。

  2、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幼儿自己的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作力及耐心。

  难点:引导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不锈钢的勺子(有新有旧、大小、形状差异,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帮助我们吃饭,还有什么本领呢?

  二、游戏:照镜子

  教师问幼儿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发现画下来。

  三、游戏: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学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过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幼儿在老师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积极与幼儿多做户外活动,多给幼儿机会与空间的发展,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教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多积极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出发,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大家合作,互相学*、互相补充,提高了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老师的参与意识。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这次活动中,不单是老师和幼儿互动,对幼儿的生活*惯、活动常规还需培养。根据自己本班幼儿的情况,对幼儿在在日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结果的作法。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我们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围绕了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在探索、发现的环境中,我们通过谈话与交流,使我们的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得到开展。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多为幼儿考虑更多些活动的环节,让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让幼儿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自己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

  活动准备

  1、湿沙、干沙若干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

  3、统计表4张。(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老师发现一个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树枝,就能把沙提起来。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

  :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提沙?

  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为什么细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怎样让细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来?

  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沙,你们来试一试,能不能将这杯沙也提起来。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2、知识:感受大小的不同,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3、能力、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泡泡糖、泡泡器、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课件、金箍棒、布帘和架子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教师放幼儿乐曲《走路》,幼儿伴随着音乐,模仿小动物的走路姿势入场。

  二、游戏:

  1、魔术师变魔术:

  宝宝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魔术师(两位教师藏在用布帘挡着的架子后面扮演小动物),你们猜一猜它们是谁?(幼儿听动物的叫声说出它们的名字),你们想让魔术师给我们变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想让哪位魔术师先给我们表演?幼儿自由发言选定一位魔术师。宝宝们快闭上眼睛说变、变、变,看小狗魔术师(小猫魔术师)给我们变出什么来了?幼儿说出泡泡。我们再请小猫魔术师(小狗魔术师)为我们变魔术,闭上眼睛说变、变、变,变出什么来了?幼儿说出泡泡。小猫魔术师和小狗魔术师变出的两个泡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小朋友喜欢大泡泡,还是小泡泡?请幼儿自由选择魔术师,变出自己喜欢的泡泡。

  2、幼儿变魔术

  宝宝们看魔术师变魔术,你们想变魔术吗?好,下面就请魔术师休息,由你们这些小魔术师来变魔术。老师闭上眼睛说大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大泡泡,我说小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小泡泡,准备好了吗?开始!

  (1)、老师说,幼儿变。

  (2)、一个幼儿说,其他幼儿变。

  3、小鱼变魔术(观看课件)

  宝宝们,鱼儿见我们玩的这么高兴也游来了!我们一起叫鱼儿的名字,请它们出来吧!鱼儿、鱼儿游出来。播放课件,鱼儿出来了,听它们在说什么?鱼儿说:“我也会变魔术!”小朋友们想看吗?我们一齐说:“鱼儿、鱼儿变、变、变!”大鱼儿变出什么来了?(泡泡)我们再一齐说:“鱼儿、鱼儿变、变、变!”小鱼儿又变出什么来了?(泡泡)鱼儿变出了几个泡泡?这两个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不同?哪位小朋友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大泡泡,用金箍棒去指一指,指对了,我们一起用笑脸鼓励他。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泡泡。

  三、体验实践活动:吹泡泡

  鱼儿说:“你们的火眼金睛可真厉害!我们从东海龙宫带来的礼物奖励给你们了!”小朋友猜一猜什么礼物?出示泡泡器,请幼儿说说玩法,教师补充。重点强调瓶内液体不能接触到嘴。请幼儿尽情地吹泡泡,感受泡泡大小的不同。

  四、延伸活动:到室外去感受阳光下吹出的泡泡和室内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一、适宜对象:

  中班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纸的特性

  2、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体验快乐

  3、了解生活中纸的用途

  三、活动重点:

  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动口共同参与认识纸的特性,并体验到活动过程的快乐。

  四、活动难点:

  南桥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相对较弱,需细心引导;要掌握好活动秩序,防止幼儿把纸塞到耳朵鼻子等部位。

  五、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纸质品

  物质准备:黑色塑料袋、各色皱纹纸、装有水的瓶子、打火机、纸盒子、书本、卡纸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头,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

  (二)教学环节

  1、请幼儿来摸摸黑色塑料袋里有什么?

  是软的还是硬的?用手掂一掂重不重?

  教师边说“噔噔噔”边取出黑袋子里的皱纹纸。

  2、幼儿动手操作

  每人发一小张皱纹纸,先让幼儿自己看看摸摸,相互交流。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沉浮》中班科学教案优选【5】份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活动要求:

  1.通过操作,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大胆猜想,学*使用“↑”“↓”记号做沉浮观察记录,并能根据操作结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纠错。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能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物体重量与沉浮现象的一些关系。

  活动准备

  1.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积木。

  2.记录卡、笔、操作盘、玻璃水缸。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准备的各种材料物品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水的奥秘!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的活动材料有哪些?

  教师一一展示活动材料,并带领幼儿一一指认相关物品。

  二、大胆猜想

  师: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但是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放入水缸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是浮在水面上,还是会沉下去?(“↑”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教师引导幼儿在表格猜想那一栏填上自己认为的答案。并简单说说为什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需要有回应,只需要表示听到就好!)

  三、幼儿实验:水中的沉浮

  幼儿自由尝试,利用盘中的操作材料进行自主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利用“↑”“↓”填写在第二栏的结果上!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每次只尝试一种材料,观察完毕以后再换下一种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同时指导幼儿利用“↑”“↓”符号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正确记录。

  讨论:你们观察到的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是为什么?

  总结:一般情况下,塑料,木块等材质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金属,石块等等材质的物体会沉在水底。

  四、观察实验:同种材料的沉和浮

  教师出示两个空矿泉水瓶,让幼儿观察,确定两个矿泉水瓶是一样的。然后往一个瓶子中注满水,一个瓶内保留空气。同时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

  讨论: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小结: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满水的瓶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五、幼儿再次实验:改变沉浮

  提出尝试题: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引导幼儿猜测并进行讲述,教师记录方法并带领幼儿一同将猜测的方法演示出来,观察猜想是否可行。(如:将装水的瓶子放在泡沫板上,将空瓶子绑在重的石块上等等)

  提出尝试题;你能不能用刚才介绍的各种方法试一试,将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在水下的东西浮上来,每做一次,在记录卡上做一个记录,统计猜想是否成功!

  小结: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六、总结。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大胆尝试探究。

  2、学*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学*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塑料积塑、沙包、飞镖、飞盘、纸条、树叶、画有相应物体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凝引入,引发幼儿猜测:扔向上一个物体,它会怎么样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

  1、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玩物体,观察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发现。

  四、学*用画的方法记录: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并尝试作画画的方式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它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样子,并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是那一种物体,它落下来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并用动作表示。

  五、活动延伸:

  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游戏,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探索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毛线、乒乓球、石子、塑料瓶盖、回形针、吸管、纸片。

  2.人手一份小记录表、笔、水盆、抹布。

  3.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二、探索发现

  1.逐一实验,观察沉浮,并记录在表格中。

  2.老师把小朋友的猜测记在了大记录表上。小朋友对照记录表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三、与小朋友分享实验结果

  1.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表与同伴的对比,看看结果是不是都一样。

  2.对有争议物体教师现场实验。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葡萄、番茄、茄子、青椒若干

  2、盆子、水、小毛巾、鱼缸

  3、自制记录卡、笔

  设计思路:我们班这次的主题活动是“蔬果舞会”,在榨汁的活动中,幼儿对蔬果在水中的状况产生了兴趣,由此进行了这次“蔬果沉浮”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宝宝,我这里有许多的蔬菜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啊?(茄子、苹果、香蕉……)

  2、这么多蔬菜水果啊!那如果我们要吃它们的话得先怎么样啊?(洗一洗)

  3、恩,对了,得先洗一洗,那宝宝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些蔬菜水果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啊?(浮上来,沉下去) 哦?那你愿意来猜猜这些蔬菜水果会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吗?(愿意)

  4、那你觉得它们哪些会浮上来?哪些会沉下去啊?

  (我觉得它们都会浮上来……)

  二、玩一玩:

  1、我们宝宝猜了这么多,那它到底是浮上来的还是沉下去的啊?我们自己去玩一玩、试一试好吗?(好)

  2、嗯,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许多蔬菜水果,请你自己去试一试、玩一玩,玩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湿了就拿小毛巾擦一下,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3、幼儿操作

  三、讲一讲:

  1、刚才我们都试过了、玩过了,谁愿意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验证幼儿的发现。(重复)

  3、好,今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蔬菜水果的秘密,你们可真棒!不过呀,还有许多的蔬菜水果我们都还没有试过,请你回家自己去试一试好吗?(好)


中班科学沉浮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沉浮》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五份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活动背景

  “水娃娃漫游记"的主题正在进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记"的游戏时,积累着关于水的经验,也生成了更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孩子针对“铁在水里会沉下去的”经验,提出了“为什么铁做的船会浮在水面上呢”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次集体探索活动。

  内容与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变其原来状态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个大玻璃缸和若干个大水桶。’

  过程与指导

  一、在幼儿园里收集5种东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园中、操场上寻找,并努力做到与别人不同。如看见别人在花园里捡鹅卵石,自己就去捡树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东西,丰富多样。

  二、假设沉沉浮浮

  老师:前一阵子,我们一起玩了许多水的游戏,昨天,我们每个人又在幼儿园里找了5样东西,现在我们来告诉大家,你手上的5样东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来的?幼儿讲述,老师记在白纸上,记录方式是幼儿认同的。

  ——其中,同样的物品不再重复。有不同意见的在旁边打个问号“你们同意吗?"“有人反对吗?’’引发孩子的思维冲撞。

  三、验证假设

  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把这些问号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尝试有问号的物品的沉与浮)

  幼儿:(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来)你让它灌满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来)啊,它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积木)啊,是浮起来的。用手揿到水底……啊,还是浮上来的。是的呀,木头积木就是浮上来的。(擦掉问号)

  幼儿: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样子就浮上来了。(我来试试)啊,浮起来的。擦掉问号……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师(小结):其实啊,有的东西在水里,这个样子是沉在水里的,那个样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铁和船……

  ——传达相对的观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变物品原来的样子

  1、老师:你有没有办法将你手中的1件东西在水里改变它原来的样子吗?想办法改变它在水里原来的样子(重复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思维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也可以一个人去试试,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尝试。

  ——老师指导和提示幼儿记录,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让孩子认识自己无意识的行为。

  3、说说自己的实验,并展示自己的记录。

  ——其间,老师不断总结。如:××泡沫板原来是浮起来的,在它上面加了鹅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鱼儿:我的塑料袋本来是浮起来的,我加了鹅卵石,又加了积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塑料袋积木会沉下去吗?我们试试。

  众幼儿:没有用的。为什么?

  幼儿1:那是因为,帮忙的东西和它是一个样子的……对,就是浮的东西一定要请沉的东西帮忙。

  老师(小结):是啊,要改变一件东西在水里的样子,一定要请一件和它不一样的东西帮忙。

  ——在得出一个结论的基础上,再引发一个更深而正确的认识。

  老师:拿一个纸盘,(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块橡皮泥帮忙(把一块小的橡皮泥放在纸盘里,纸盘没有沉)它沉了吗?怎么回事?

  幼儿: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

  老师:(轻轻地重复,以反问的语气,引发孩子对这句话准确性的质疑)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重音放在“盘子"两个字上),.

  幼儿:放上去的东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盘子)浮上来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师:同意吗?很好。

  4、比较熟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

  ——了解沉与浮的另类现象中,认识更广阔沉与浮的现象。

  老师:你们刚才让一样东西改变它原来的样子,都请别的东西帮忙的.,我现在……

  幼儿:(抢先)我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几个洞。

  老师:哦,她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吗?

  幼儿: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进去了,水很重,水帮了忙了。

  老师:啊,你还是请水帮忙了。我现在不请东西帮忙。这是一同事互动

  很喜欢应老师将“邮票”作为一种文化,来传递给幼儿知识。的确“邮票”的功能是明显的,其内涵则更丰厚,所以将其作为一种学*资源来开发,从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可以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邮票上的图案、邮票上的数字、邮票的使用过程、邮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邮票"为线索,将引出的众多问题,设计成教学活动,并以主题系列形式展开,这样的学*有助于多途径地培养幼儿综合学*的能力。

  看了应老师的活动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动也是主题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机会与之切磋。

  由于本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欣赏邮票、尝试制作模拟纪念邮票,我们就将活动分成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物品一观赏邮票及相关物品一寻找我们的问题一展开讨论、征集答案(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争议小的问题)

  2.欣赏集邮本一集体讨论一共享经验

  这里教师预设的问题有:.

  我们看到的邮票和*时信封上的邮票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从邮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图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

  孩子们补充提问可能有:

  这些邮票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为什么有的邮票是四张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没有把它贴在信封上?

  为什么爸爸让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讨论之后,师生共同小结:很多邮票是将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作为图案,把它设计在邮票上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它。人们把前阶段域学*中,幼儿个别探索实践,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师组织了集体活动。

  首先,教师让幼儿自选材料、自带问题开展“假设沉沉浮浮"的活动。教师采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从孩子中来,回孩子中去",创设积极互动的好时机。时而幼儿接纳同伴的想法;时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儿争执,思维的碰撞在此萌发;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质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养;一个互动学*的契机也在此产生,向同伴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学*途径。最后,面对争论不休的问题,采用集体验证的方法,这为后面个别试验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变物体原状"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幼儿带着新任务,有的幼儿迁移运用了前面的实践方法、记录方式;有的幼儿则自己创造;也有的幼儿观察模仿同伴,幼儿个个积极思考、操作、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再次交流分享时,教师娴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组织策略,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时地调整与应对,较好解决点面问题,一个幼儿介绍,教师及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幼儿,再次创设生生互动,有效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接*尾声,教师预设“熟鸡蛋的沉浮”,是教师再次寻求突破,引发幼儿更多创意的又一举措。

  应该说“沉沉浮浮"是一节传统常识课,但此次活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的素质、教育艺术让观摩者赞叹,幼儿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学素养同样让观摩者感到欣喜。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