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功率》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8-25 13:18:58 教案

《功和功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7、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复*,知识准备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水*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而W=Gh、G=mg、m=ρv

  9、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小结及测试。

  五、布置作业。

《功和功率》教案2

  教学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虑的一个物理量。

  我们要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例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米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

  1.人用筐将砖运送到楼上。

  2.人用滑轮将砖运送到楼上。

  3.使用起重机将砖运送到楼上。

  提问:以上三种方法,除了机械效率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待学生思考不必要求立即回答)。

  【例2】一个人用通常的步伐走上三楼,或以快速地跑到三楼上。

  提问:两种方法所做的功的情况有何不同。(要求同上题,先认真去思考,不必急于作答。)

  【例3】有一个重型的机器,需要推至距100米远的厂房内。

  方法有三:

  1.工人们用推力推到厂房内。

  2.工人们用车推到厂房内。

  3.用马车拉到厂房内。

  提问:三种方法完成此功有何不同。

  对比上述三例,当人们完成一定的功时,存在着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启发同学得出答案:

  物体做功有快、有慢。

  在例1中起重机做功快。

  例2中人跑到三楼做功快。

  例3中用马车做功快。

  物理学里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板书: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根据定义可得出:

  板书: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写在公式中。

  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特。

  指出: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

  功率小,做功慢,耗能少。

  功率大,做功快,耗能多。

  【例题】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蓄水池,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蓄水池,1小时能把水池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

  已知:h=30米,V=50米3,

  t=1小时=3600秒,

  求:P

  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

  =V。

  =1×103千克/米3×50米3=5×104千克

  所以G=5×105牛顿。

  W=Gh

  =5×105牛顿×30米=15×106焦耳。

  答: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4.2千瓦。

  指出: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的基本公式,知道水泵是克服水重而做功,故在题内首先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水重,这样再代入功率的基本公式中求功率。

  为什么题目最后所求的是“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为什么不求等于多少或者求最大是多少千瓦。

  这是因为在实际中水泵有轴功率和配套功率的区别,轴功率是指单独水泵本身所能完成的功率,如果按题内所求功率,只能满足轴功率,那么水泵是无法工作的,因为水泵必须同其它机器配合使用才能工作,所以配套功率是要大于轴功率的,这是否是功率越大越好呢?不是的,因为功率越大,必定耗电或耗油多,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

  作业:P177*题10、11。

《功和功率》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⑴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⑵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二、进行新课

  (1)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

  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3)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4)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P14 1—4

  五、教后记: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阅读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1)

——电功率教案 (菁华3篇)

电功率教案1

  课题:电功和电功率

  课型:新授课

  设计:何xx

  编写时间:20xx年12月5日

  执行时间:20xx年12月8日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 kW×1 h=1 kW · h

  =1 000 W×3 600 s=3.6 ×106J

  即:1 kW · h = 3.6 ×106J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三、小结:电功和电功率的比较

  四、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3、4。

  2、预*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电功率教案2

  电功率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单位(瓦);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率问题。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具

  1.标有不同额定电压和不同功率的灯泡各一个。

  2.45伏左右的电源一个。

  3.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各一个。

  4.灯座一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电力机车上的电动机和电扇上的电动机。哪个做的功多?

  (引导学生如下回答:不能确定,因为未告诉各自做功的时间。在相同时间内,肯定电力机车做的功比电扇大得多,但如果电力机车做功时间很短,电扇工作时间很长,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课

  由复*提问自然引入:电力机车和电扇的电动机做功大小不好比较,那末它们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答:做功快慢不同,电力机车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多,电扇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少)

  为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引人电功率的概念。

  3.讲授新课

  (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这个单位时间就是1秒钟,如果通电时间为t秒,电流所做的功为W焦,则电功率是

  P=W/t

  ∵W=UIt

  ∴P=UI

  即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功率的单位。第一册中学过功率的单位是瓦,即每秒钟做功1焦其功率为1瓦。电功的单位也是焦,所以电功率的单位也是瓦。由P=UI可知: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以上均采用边讲边启发的方式得出)

  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

  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

  如P取千瓦,t取小时为单位,则得一电功的新单位:千瓦时(kw·h)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

  =3.6×106焦

  联系上节课讲的电功单位“度”,可知

  1千瓦·时=1度

  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说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时。(以上采用讲授方式)

  (3)例题《以下例题应预先抄在小黑板上)。例①一只小灯泡所用的电压是:3伏,通过的电流是0.3安。通电时间是100秒。求电流所做的功和灯泡的电功率。

  解I:由W=UIt=3伏×0.5安×100秒=150焦。

  P=W/t=150焦/100秒=1.5瓦。

  解Ⅱ:由P=UI=3伏×0.5安=1.5瓦。

  W=P·t=l.5瓦×100秒=150焦。

  两种解法是一样的,但解Ⅱ在计算上简便些.

  例②一只电阻丝,接在40伏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安,电阻丝的电功率是多少瓦?如把它接在20伏的电路中,电阻丝的电功率又是多少?

  解:接在4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P=UI=40伏×5安=200瓦

  接在2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R=U/I=40伙/5安=8欧

  I′=U/R=20伏/8欧=2.5安

  ∴P′=U′I′=20伏×2.5安=50瓦

  可见:同一用电器(电阻不变)所加电压减小到原来的1/2,则电功率减小到原来的1/4,即电功率与所加电压的*方成正比。

  (例①解后应强调思路和方法,例②解后应强调用电器的功率随所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4)从例②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电功率是不同的。可是为什么日常使用的用电器都有一定的功率值呢?

  (演示课本讲述额定功率的实验。取一标有电压和功率的小灯泡,分别接在标定电压、高于标定电压、低于标定电压的电路中,观察发光情况。最后接入220伏的照明电路中。灯泡浇毁)

  所以我们说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大时,必须指明电压是多少。由于照明电路电压都是200伏,所以我们说15瓦的电灯。1000瓦的路灯,40瓦的日光灯等等,都是指在220伏电压时的功率。但在这些用电器上必须同时标明电压和功率。

  (出示各种用电器,让学生认明标记)

  不同厂家生产的用电器上的标记大同小异,如40瓦电灯泡,标记为“220伏40瓦”、“220V40W”、“PZ220梍40”等等。用电器上标定的电压和功率叫做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其功率才是额定功率,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用电器工作才是正常的。例如电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若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就发光暗淡,高于额定电压就发光强烈,时间长了就容易烧坏,若远高于额定电压,就立即烧毁;因此,使用用电器时,一定不要使电压高于额准电压。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是一切用电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都标在用电器上或使用说明书中。

  (5)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根据学生日常用到的电器设备举例)

  指出:

  ①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均为220伏。

  ②小灯泡只标有额定电压如“1.5V”、“2.5V”、”3.8V”等。

  最后指出:功率大说明单位时间做功多,功率表示了电电器做功本领的大小。如电炉1500瓦比500瓦发热快,电灯100瓦瓦比40瓦发光强等。

  4.巩固练*

  (l)本节课文中的例题(让学生不看书,自己解出来,然后和课本解法对照)

  (2)有一标记为“12V3W”的灯泡,接在15伏电压的电路中:①如果灯丝电阻不变,灯泡的功率是多少?②实际上灯丝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设这时灯丝电阻是正常使用时电阻的1.2倍,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解:①灯丝额定电流I=P/U=3瓦/2伏=0.25安

  灯丝电阻R=U/I=12伏/0.25安=48欧

  电压为15伏时的电流

  I1=15伏/48欧=5/16安

  ∴.功率P1=5/16安×5伏=4.7瓦

  ②灯丝实际电阻R′=l.2R=1.2×48欧=57.6欧

  实际通过的电流

  I2=15伏/57.6欧=0.26安

  实际功率是P2=15伏×0.26安=3.9瓦

  说朋:在功率的计算中一般不考虑电阻变化的影响。但在电灯的使用中,电压不同灯泡的亮度不同,灯丝温度差别较大,故电阻的变化亦较大。因此,使用电压高下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低于计算值;反之,实际功率高于计算值。(本题第2问,也可改为定性说明题而不做计算,可视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5.课外作业:本自*题一第2、3题。

  6.板一书设计

  电功率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UI或P=W/t

  单位:1瓦=1伏·安=1焦/秒

  l千瓦=1000瓦

  电功单位:1焦=1瓦·秒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1度。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四)设想、体会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要安排三节课才能完成:这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及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后继两节课为实验和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从实际的大小不同的电动机,它们工作有什么不同引入新课,这样既突出了电功率的意义,也突出了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

  在讲过电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后,没有采用课本的例题,而另编了两道较浅的例题:例①意在使学生理解电功率和电功都有两个式子(P=W/t=IU,W=IUt=Pt)和两种算法;例②意在使学生理解电功率大小随所加电压而变,为顺利过渡到额定功率的讨论提供预备知识。课本的例题是联系实际照明电路的题,计算较复杂,题的内容也统包含了这节课的全部知识,因此用作授完新课后的巩固练*。这样就使整堂课中的例题和练*,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成为推进教学的有力工具。

  最后巩固练*中,提出了灯泡的功率随电压变化。而电压变化又将引起灯丝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灯丝电阻变化。电阻变化又影响实际功率的大小,这是一道联系已学知识的扩展加深的题。在教学中可视学生情况而定:如学生都是优等生,可做定量计算。对一般学生可做定性说明。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由于以后有一节课专门讲计算,因此本节课的练*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九章

电功率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

  (二)教具

  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画上用电器铭牌的小黑板一块,写有例题、预*题的小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引入新课

  问:(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棗一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180000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120000焦。问:①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i00焦、60000焦。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指出: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进行新课

  (1)电功率(师生共同讨论下列的内容)

  ①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②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注意:上述两个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④单位:瓦、千瓦。

  1瓦=1焦/秒=1伏·安,

  1千瓦=1000瓦。

  ⑤导出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和电功的单位干瓦时。

  W=Pt=1千瓦×I时=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

  ⑥例题(本节课本上的〔例题〕):通过该例题的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W=Pt这个公式,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

  公式与单位:

  W=PtW=Pt

  焦瓦秒千瓦·时干瓦时

  可再做一些W=Pt的口头练*

  (2)额定功率

  手拿一个“220V40W”的灯泡提问:通常我们说这是一只4D瓦的灯泡,那是一把60瓦的电烙铁,是什么意思?

  ①演示实验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研究灯泡的亮度跟电压的关系。

  介绍实验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

  让学生观察:两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

  实验过程:

  a.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5伏,U、I读数和灯泡的亮度。

  b.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伏,记录。

  C.移动滑片P,使表的成数为2.8伏,记录。

  实验记录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3、4。

  (2)预*下节实验。(预*题抄在小黑板上。)

  预*题: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应如何连接?

  5.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6.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7.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四)说明

  1、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这些不易分清,通过演示实验来讲解,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在这里主要是讲清概念,不要急于进行较复杂的计算。

  2.布置学生预*下节课的实验,一是为了复*巩固电功率的概念,二是为下节课顺利实验做好准备。

  3.对于较好的学生可布置他们课后推导对纯电阻电路适用的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2)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1

  电功和电功率教学反思本节的重点是从电功率的各种来源和应用学*电功率。它不像以往的物理课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验,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进行新知识的学*,有实验的课堂学生的激情都很高涨。本节课由于没有试验操作,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在其他地方下功夫。针对这种情况刘老师把精力放到了课件上,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生中一张电费缴费单据的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出电功率的教学,并就电功率的来源及能量转化关系、电功率表铭牌上参数的含义、电功率表正确读数等重、难点借助图片做以重点讲解;针对单位换算这一难点进行课堂训练,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掌握的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可以说本节课把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发现该教学设计安排得较紧凑,留有的机动时间较少,因此一节课内的`节奏就比较快,学生的知识准备、探究、思考、巩固就不太充分,要全部完成教学目标也会很紧张。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有些难度。其次,从电功率的单位到电功率表使用讲解环节过度不太自然,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等这都说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学*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再次,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自制了PPT课件,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它限制了教师的发挥,桎梏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这节课我深有感触。因此,设计时可以充分了解学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进行科学的详略处理,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效率,这样教学效果应更好。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重点是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分类和应用。难点是对瞬时功率的理解。

  以前讲课的时候就是照本宣科,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讲,由功和力、位移的关系,由位移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来得到功率和速度的关系,感觉还挺顺畅。现在细细想来,那样太浅显,只是纯粹的理论推导,缺乏从理解其含义的层面上去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会区分*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就说*均功率对应一段时间间隔,粗略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而瞬时功率对应某个时刻,能精确地描述做功的'快慢。

  有学生问到,力做功要有位移,而发生一段位移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个时刻,哪来做功,那就更谈不上做功快慢了。细细想来,是因为讲瞬时功率时没有渗透极限思想。由可知,当很短时,求出来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而很短时,就是瞬时速度,此时,其中v为瞬时速度时,求出来的功率即为瞬时功率。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那么瞬时功率也能精确的描述做功快慢。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3

  今天上了一节校内课题研究展示课,讲的是九年级总复*第八章电功率的单元复*。电功率是初中物理重难点章节之一,由于本章内容较多,共由六节内容组成,所以我今天的复*内容侧重电能和电功率的复*。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方法的及时总结。

  课前给学生发了复*指导案,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包含一些填空,公式等,让学生自己看书复*基本知识。但从上课学生的表现来看,自主复*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概念、物理意义、公式等还是不能准确熟练的表达出来。所以上课时,在重难点解析时占用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又进行了强调和梳理。由此,在后面的做题时间就相对的少了些,没有完成预设的*题。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

  一、整节课始终与学生处于*等地位来复*讨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所有的知识点和练*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与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解题的'对错,问题出在哪里。

  三、练*题大都集中了这几年的中考题的题型,让学生明白中考的考试方向。

  四、本节课始终贯彻“先学”、“后教”、“做中学”的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重点是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分类和应用。难点是对瞬时功率的理解。

  以前讲课的时候就是照本宣科,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讲,由功和力、位移的关系,由位移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来得到功率和速度的关系,感觉还挺顺畅。现在细细想来,那样太浅显,只是纯粹的理论推导,缺乏从理解其含义的层面上去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会区分*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就说*均功率对应一段时间间隔,粗略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而瞬时功率对应某个时刻,能精确地描述做功的快慢。

  有学生问到,力做功要有位移,而发生一段位移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个时刻,哪来做功,那就更谈不上做功快慢了。细细想来,是因为讲瞬时功率时没有渗透极限思想。由可知,当很短时,求出来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而很短时,就是瞬时速度,此时,其中v为瞬时速度时,求出来的功率即为瞬时功率。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那么瞬时功率也能精确的描述做功快慢。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 5

  ?电功和电功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是学生在这方面又经常学不好,失分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本块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对本知识的掌握,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开了这节公开课,为了这节公开课,我除了和*常一样之外,还做了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开完课后,我作了认真的反思,并且认真听取了各位听课老师指出的优点与不足,现在,我把上完这节课之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以便能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节课是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部分,《电学实验及电功、电功率综合计算》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涉及到电学实验复*归纳总结,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规律的总结和综合应用电学知识的整合提高。提高学生解电学实验题的能力和掌握综合应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但对于学生来说,本章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是在中考较常失分的地方。为了突破本章的重难点,在本节的复*课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上完之后,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复*目标和任务,本人认为这节课比较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了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因为本块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多,比如电学实验很多同学经常会弄错,例如连接线路及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最容易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flash格式的电学画板现场操作演示电学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当场思考并参与分析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个实验,这样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归纳了所有初中电学实验,使学生更完整更系统的掌握整个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象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象法这一直观、有效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学会利用图象对图像本身所表达的信息推理分析,形成科学结论。

  二、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复*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例子,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达到复*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本节课堂容量大,但能把握中考复*的重难点,知识点复*条理清晰,知识点复*全面,讲解到位。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也意识到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不足,均有待于提高。比如在分析电学中的电路故障时,例子较少,可多增加一些例子,还有如课堂教学语速偏快,如果时间允许,可放慢速度,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改进不足的地方,努力坚持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及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后继学*奠定基础。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3)

——《功率》说课稿3篇

  一.说教材

  《功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难点:正确区分*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走头无路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给学生来一个柳暗花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反馈练*,作以小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环境中。)

  2、进行新课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们是怎样表示的?

  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7、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8、例题讲解和反馈检测

  9、布置作业

  课后*题1、2、4题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科版书八年级第八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功率》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部分学生在学*浮力、压强等知识后,会感到物理有些难学,而逐渐失去学*兴趣。而第八章涉及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本节教材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采用与之前学*的速度定义进行类比,自然的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今后学*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受到做功的快慢,学会运用类比速度定义的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

  2.学生通过实例,提高读题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物体的功率,对功率有一定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举例,学生加深对功率的理解,注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功率的概念的建立及理解(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功率的概念建立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的情境导入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用计算机多媒体课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节省许多板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讨论学*。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半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已基本领悟了物理学*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初三学生对物理学*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着“学生是学*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方法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用估测方法学会测算人上楼时的功率,让全体学生全面投入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某同学家里要建造新房子正在挖地基的情景,这里挖地基的两种方式,你认为应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选择?在学生讨论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 ―做功的快慢。

  (二)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通过提供的两情景:

  一头牛一天(12小时)能耕地5亩;一台耕地机耕地5亩需要3小时。

  一个农民一天能收割一亩水稻;一部收割机一天能收割数十亩水稻。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情景中的不同条件。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水到渠成的建立出功率的概念,进而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

  (三)巩固练*与课内检测:巩固练*:回归生活,讨论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巩固功率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讲解运用公式进行功率的计算,练*读题能力和计算题思路步骤;最后进行课内检测,主要以判断题的形式给出,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知识拓展与延伸:想想议议: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六)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说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功率》。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功和机械》中第2节。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教材统整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理解功的概念很有用处。对后面学*电功率也有很大的好处。《功率》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是从新的角度对功进行深入探讨,深化对功的概念的理解。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所以这节课是架起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概念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通过学*物理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发展学生创新素质和培养能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感受1瓦的大小。

  2、知道功率的单位,会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物理与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年升学考试的题目及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可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 理解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程度。

  4、教材的处理: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了功的概念之后来研究的,对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机械功率也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本节课从小组间搬矿泉水的比赛入手,复*做功的多少,再引出做功的快慢。进一步通过学生实验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瓦特的故事和另一个单位马力。展示两张铭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利用鸡蛋做功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1瓦的大小。通过重放片头动画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狐狸和老虎上楼的动画,引出本节的课题。通过学生完成搬矿泉水做功的实验,来说明做功除有大小外还有快慢的事实,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小组实验,测量功和时间的大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讨论,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就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一样。而后运用快速提问并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有关“功率”的知识,教师引导并归类成几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后并给出标准答案。展示电影文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三、学法指导:

  学生已经学*了功的概念,知道如何比较功的大小。也具备了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学*能力。

  八年级学生对于学*的态度逐步由感性转为理性,对于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为了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采用了比赛、讨论、课堂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类比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提供了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活动Ⅱ

  学生实验

  情景Ⅰ

  动画

  活动Ⅰ

  搬矿泉水

  情景Ⅱ

  视频

  活动Ⅲ

  应用

  活动Ⅳ

  巩固训练

  功率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

  放映动画,根据动画请同学们回答,谁做功多?谁做功快?引出课题。

  活动Ⅰ

  通过学生搬矿泉水的比赛,判断他们做功多少和快慢是否相同。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活动Ⅱ

  通过各小组提起重物做功的实验,比较做功的快慢。得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情景Ⅱ

  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4)

——《狼和鹿》教案3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的小鸟在( )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板书:39狼和鹿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吃天敌)

  3.鹿这种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出示)看,这就是鹿。你看到它,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形容鹿的词语?(出示:活泼而美丽)读

  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

  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

  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指名引读:原来一片葱绿的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原本在林间嬉戏的鹿——

  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算一算,前前后后一共死去了——九万两千只。

  ③你想用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眼前出现的景象。(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④男女同学来对读这两段话。

  5.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凯巴伯森林有如此之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三、学*课文

  1.指名读2、3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板书:人捕杀大量繁殖林糟蹋毁灭

  (一百多年的凯巴伯森林里,狼要吃鹿,人们恨透了狼,捕杀了6000多只狼,使鹿大量繁殖。森林被鹿糟蹋了,鹿从十万只锐减到8000只,遭到了毁灭。)

  练*说话。

  3.出示:

  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

  原来,是人们的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凯巴伯森林从此不再宁静。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小节。

  引读: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伴随着哀嚎声,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0多年,——

  4.人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鹿,希望这片森林能成为——

  出示: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读句子。

  5.请你想象一下,鹿在自己的王国里是怎样生活的呢?请你用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把这样的景象说具体。

  出示:

  提防、嬉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抓住“4000”和“100000”,理解“大量繁殖。”

  7.大量繁殖的鹿给森林和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

  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的确,十万多只鹿都要吃东西呀,灌木吃完了,就去吃——,小树吃完了就去吃——,嫩枝吃完了只好吃——,最后连树皮也吃完了,一切能吃的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于是——,而人们最想保护的鹿也在短短的两个冬天里就——,到1942年,——。

  8.这一切都是当地的——(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令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有什么?请大家默读最后一节,用直线画出有关语句。

  9.交流出示: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理解“功臣”。(板书:“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板书:“祸首”)理解“祸首”。

  10.贪婪而凶残的狼为什么成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它对森林有怎样的功劳?对鹿群又有怎样的功劳呢?自己读读最后一节的这段话,用“因为…所以…”“因此…”的关联词把原因说清楚。

  出示: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而且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此,狼是森林功臣。)

  (因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因此,狼是鹿群的功臣。)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为森林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所以鹿就不会饿死。因此,狼是鹿功臣。)

  11.同学们,狼、鹿、林这三者之间就是一环扣着一环,互为因果关系。

  齐读第4小节。

  四、总结课文

  1.读到这里,你一定对“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出示)其实,人们打破的到底是什么呀?(板书:生态*衡)

  人类、动物、植物在环境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生态*衡,而人们杀了狼,其实是打破了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生态也就不*衡了。原来,造成林毁鹿亡真正的祸首是——人,当地的人们好心办了坏事。

  2.现在有什么方法能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呢?先说怎么做,再用“如果……就……”这个关联词来说这样做的好处。

  其实课文中所讲的这件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它就发生在100多年以前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一边放狼,一边放鹿,一边种树,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3.(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现在的森林还是像100多年以前那样,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

  我们只有了解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使它永远生机勃勃!

  板书设计:

  天敌

  “功臣”狼和鹿“祸首”大量繁殖

  吃毁灭

  生态*衡

  捕杀糟蹋

  人林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标还强调重视朗读感悟,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加语感、陶冶情操起着其他任何认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领会课文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弄清狼和鹿的关系,悟出保持生态*衡的道理,从而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留意观察,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衡。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讨论、交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5)

——初中物理《功》教案合集五篇

  一、教学目标

  1.会使用电能表正确读数,能结合实例理解电功。

  2.经历对电功的探究,体会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提高思维变通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功的概念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场景:思考家庭中一个月需要交多少电费?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交多少电费的依据――供电部门通过电能表来计算电费。提问学生对电能表了解多少,由此引出课题――电能表与电功。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介绍电能表的概念,并实际展示电能表,引导学生思考电费的多少表示什么?电费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结合电子式电能表,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思考表上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教师介绍含义并强调额定电压和基本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电能表的读数,介绍电能表的计量单位,学生总结供电部门计算电费的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家庭中交的电费不一样,引出电功。教师可以列举点亮的小灯泡、给电热器通电、给小电动机通电、给电视机通电等例子,让学生思考电能转化为哪些能。学生总结是因为电流做了功,所以才有了能量的转化,即电能的消耗,得出电功的概念。

  教师讲解电功的表达式,强调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并补充它的推导公式,即通过欧姆定律得到的变形公式,注意使用范围。

  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在一定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越多,灯泡就越亮)

  设计并进行实验:1.将两个电阻不等的白炽灯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和两只电压表的示数;2.将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和两只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分析:串联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电阻较大的电压越高,灯泡越亮;并联时,通过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电阻较小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

  介绍电功的单位:

  国际单位:焦耳,符号为J,1J = 1VAs;常用单位:千瓦时,符号为kW・h,1kW・h=3.6×106J。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教材中*题,小组内完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课后思考电功已经会算了,那如何计算电功率呢,下节课继续学*。

  四、板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 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 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议议 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和功率

  功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11.3功

  第( 2 )次与第(1)次相比,做功数值上的关系?

  2、如图4,将重2N的物体匀速提升0.2.不用滑轮组做的功W不用机械 () ?

  【课堂反馈】

  1.一个人用100N的力往下按某一杠杆,把一个物体举高了0.5。如果人手下降的高度是2,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功是____,被举高的物体重_____N。

  2.用10N的水*拉力拉着重为60N的小车在水*路面上前进3.5,拉力做的功为__,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_。

  3.某同 学用20N的力将重50N的铅球沿水*方向扔出,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后停下。在铁球滚动的过程中,人对球做的功是____,重力对球做的功是___。

  4. 举重运动员把重1500N的杠铃举在2高处静止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既用了力,也做了功 B. 人既没用力,也不做功C. 人在用力,但没做功 D. 无法确定

  5. 对于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B.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C.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水*面上匀速滑动时,没有力做功 D.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一定做功

  6.一个人把5N的砖头沿冰面水*抛出, 砖头在冰面上滑行20停下来, 则砖头在滑行的过程中( )

  A. 人对砖头做功100 B. 惯性做功100 C. 重力做功100 D. 上述均不正确

  7.起重机的钢绳将5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6米后,又 水*匀速移动4米,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 3000焦耳 B.5000焦耳 C.20xx焦耳 D. 1000焦耳。

  8.质量为40千克的物体受到100牛的水*拉力,移动了50厘米。求:(1)拉力对 物体做了多少功?(2)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9.如图3是在水*面上移动重物的装置,若物重为600N,在阻力为重力的0.2倍时,匀速移动物体,使其以2/s的速度前进,经过5s钟,(滑轮内部摩擦及滑轮重不计)试求:

  (1)拉力F的大小。(2)拉力F所作的功。

  【作业布置】

  预*11.4功率 完成补充*题相应作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6)

——电功率教案合集5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例题1]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xxxx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kw=1000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kw×1h=1kw·h

  =1000w×3600s=3。6×106j

  即:1kw·h=3。6×106j

  [例题2]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三、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3、4。

  2、预*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

  准备回答问题

  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

  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总结规律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和功率

  功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设计意图]

  电功率和电功一样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而不少学生在理解时经常混淆这两个物理量复*时应重在理解,可与电功做比较,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并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加以比较,是电学中重要的实验之一,所涉及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时要着重关注。

  [复*目标]

  1、认知目标复*

  (1)理解电功率概念,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技能目标培养

  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情感目标体现

  通过对用电器额定功率的认识在选择用电器时有节能意识;通过对实验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和态度

  [复*重点和难点]

  1、复*重点

  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施教策略学生自主复*,教师引导分析归纳

  2、复*难点

  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能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

  克服办法典型例题讲解交给学生方法,对比(或类比)分析,强化训练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电脑 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1、电功率是反映什么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定义是什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电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3、其他计算电功率的公式有哪些?有何区别?

  4、什么叫额定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什么不同?

  5、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UI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养成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点】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学*用实验探究电功率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2、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灯泡(不同规格2个)、电吹风机、脉冲式电能表一个等。

  学生每组准备:3.8V小灯泡、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每2生一组)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分别把一只40 W的灯泡和800 W的电

  吹风接在脉冲式电能表的电路中,观察、比较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的情况。

  请思考:以上两种电流做功情况,存在

  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导入新课】:看来,电流做功除了有多少之别,还有快慢之分,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第二节 电功率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脉冲式电能表,直观认识做功快慢的不同,引入新课。)

  观察、思考回答:

  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的快慢不同。

  说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流做功的快慢)不一样。

  充满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

  二、合作学*

  (一)、比较电流做功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电流做功的多少。

  2、电流做同样多的功,比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功率

  1、物理意义:

  2、定义:

  3、公式:

  4、单位:

  5、了解不同用电器的电功率

  6、推导公式

  (三)、“千瓦时”的来历

  (四):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1、额定电压:

  2、额定功率:

  3、认识实际电压与实际功率

  (五):电功率的测量

  原理:

  器材:

  电路图:

  步骤: 【提问引导】 :分析以上两种电流做功情况,电流通过谁做功较快?说说看,你是怎样比较电流通过它们做功快慢的?

  【总结】:电流通过用电器的时间相同,比较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就越快。

  【再次引导】 :再来比较以下两种情况,电流通过谁做功较快呢?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电吹风工作1分钟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120次;电灯工作20分钟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120次;

  【总结】:电流通过用电器做的功相同,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就越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比较电流做功快慢的方法。)

  【深入探讨】:投影:“灯泡发光时,50秒消耗2500J电能,电吹风工作时,8秒消耗2400J的电能,谁消耗的电能多?谁消

  耗的电能快?你是怎么比较的?

  【引导总结】物理学中用电功率来表示电

  流做功的快慢(边讲解变板书:1、物理

  意义:…),结合刚才的分析,能否说说

  什么叫做电功率吗?(学生回答的同时板

  书:2、定义:…)

  【过渡引导】通过八年级的学*同学们知道功率用P表示,电功率同样也用P来表示。同学们能否利用字母写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引导总结】公式:P=

  P--电功率 W--电功 t--时间

  【练中促学】同学们,试着利用公式来计

  算一灯泡和电吹风的功率吧!看看究竟谁的电功率大,谁做功快?

  (设计意图: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公式,同时加深学生对电功率单位J/s的认识,有助于对电功率表示意义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过渡】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介绍总结】功率的单位除了组合单位:焦耳每秒外,在国际单位制中它还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 1W=1J/s 。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符号是kW;毫瓦,符号是mW。

  换算关系:1kW=103W

  1W=103mW

  【说明】 解题时对于功率的单位我们常用W,比如P=300 W。

  【媒体展示】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用电器的电功率

  巨型计算机 4.04x105W 液晶电视机 约100 W

  家用空调 约1000 W 排风扇 约20 W

  吸尘器 约800 W 手电筒 约0.5 W

  电吹风机 约500 W 计算器 约0.5m W

  台式计算机 约200 W 电子表 约0.01m W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使学生认识

  到不同用电器的电功率不同,拓宽学生的

  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

  【过渡】 我们已经学*了电功率的有关

  知识,怎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呢?首先我

  们来解决一道例题。

  【例题1】:一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

  通过其中的电流为0.4A,通电2min,小

  灯泡的电功率是多大?

  解: P=W/t= UIt/t = UI= 2.5V×0.4A =1W

  答:小灯泡的电功率是1W。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

  方法,进一步规范解题格式,提高解决计

  算题的水*,更重要的是推导出公式

  P=W/t= UIt/t = UI。)

  【引导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公式

  P=W/t进行变形,得出公式: W = P t

  试说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总结:1千瓦时可以看做电功率为1kW的

  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推导,让学生

  真正理解千瓦时的来历。)

  【例题2】:某电视机的电功率为150 W,

  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按30天计算)

  解:W = P t

  =0.15kW× 30 ×3h

  =13.5 kWh

  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过渡】经过学*,大家知道不同用电器

  的电功率一般是不同的,那么同一个用电

  器的电功率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相呢?

  【演示实验】将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

  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灯泡的

  发光情况。

  【提出问题】灯泡的发光情况是否相同?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什么原因造成的?

  【总结】用电器实际的电功率随着它两端

  的电压而改变。因此,我们说用电器的电

  功率时,要指明电压。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

  生真正认识到用电器的功率不是固定不

  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

  【投影展示】展示小灯泡的铭牌,如:“PZ 220-25”

  提问:你知道“220--25”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吗?

  说明:“220V”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我们称之为额定电压。

  “25W”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25W,我们称之为额定功率。

  总结: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唯一)。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唯一)。

  展示交流:让学生将收集的用电器的铭牌进行展示,并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加深对额定电压及额定功率

  的认识,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用电器的额定

  功率。)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用电器的功率会随其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它们间存在怎样的变化关系呢?

  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动手探究一下“3.8 V”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具体情况。

  温馨提示: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电压分别为3.8V、3 V、4.2 V,,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比较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变化情况。

  总结:U实=U额,, P实=P额, 正常

  U实

  U实>U额 , P实>P额 较亮

  (设计意图: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比电压

  表的示数与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降低对实

  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的理解。)

  【巩固提升】标有“6V 12W”字样的灯泡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灯泡的电阻

  是多少?若将其接到3V的电路中,灯泡

  的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利用数字进一步

  加深对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间关系的认

  识。)

  【过渡】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小灯泡

  两端的电压改变时,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也会随之改变,我们能否测出小灯泡不同

  电压下的电功率呢?

  【问题引导】

  1、 根据什么原理去测量?

  2、 实验中要用到哪些器材?

  3、 实验电路图是怎样的?

  4、 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怎样测量小灯泡才的额定功率?

  ( (设计意图:由于下节课学生将通过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测电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原理、器材、方法等,为下节课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讨论总结:

  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因为电吹风接在电路中时,在相同的时间里,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多,说明消耗的电能多,即电流做的功多,所以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

  分析比较讨论总结:

  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因为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相同的次数,说明消耗的电能一样多,即电流做的功相同,电吹风所用的时间短,所以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

  学生思考并回答:

  灯泡;比较电流做功快慢的方法:利用电流所做的功除以做功所用的时间,求出电流在1s的时间所做的功,进行比较,1s内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共同总结出电功率的定义:电流所做的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记住电功率也用P来表示。

  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写出公式:P= ,明确P—电功率;W—电功;t —时间。

  写出公式,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P电灯= = =100J/s

  P电吹风= = =300J/s

  知道功率的单位:

  J/s

  W、1W=1J/s

  kW、mW

  共同总结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kW=103W

  1W=103mW

  认真阅读资料,了解不同用电器的电功率。知道电功率是用电器的一个重要标志。

  和老师一起分析题目,思考解题方法,完成解题过程,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掌握公式:P = UI

  结合上节课所学的

  电功的单位J和kWh,得出两组对应的单位:

  J-----W------S以及

  kWh-----kW----- h,明确1 kWh的意义。

  分析题目,试着解决 ,进一步规范解题格式。

  学生观察思考

  分析总结:

  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不同

  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越亮电功率越大。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的改变。

  观察认识用电器铭牌,交流讨论。

  “220”是指电压为220V。


《功和功率》教案3篇(扩展7)

——功率物理教案(五)份

  课题:电功和电功率

  课型:新授课

  设计:何xx

  编写时间:20xx年12月5日

  执行时间:20xx年12月8日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 kW×1 h=1 kW · h

  =1 000 W×3 600 s=3.6 ×106J

  即:1 kW · h = 3.6 ×106J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三、小结:电功和电功率的比较

  四、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3、4。

  2、预*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W

  (2)能用公式P=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一、复*引入

  1、功的概念是什么?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说出功的公式及单位二、新课教学

  一、复*

  1、功的概念:

  2、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W=Fs单位:J焦耳二、新课导入

  1、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起重机搬运,对砖块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是时间不同,可见做功有快慢之分。

  2、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1)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以时间

  (2)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5、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6、功率的公式及单位

  WP=t

  P——功率W——功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7、例题讲解P668、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

  三、练*

  略(四)小结(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板书

  2、功率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大小

  (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3、概念:功与时间之比4、定义式:P=W/t

  W—功—Jt—时间—s5、推导式:P=Fv注意:

  (1)力大小不变

  (2)速度不变

  P—功率—W

  课题:电功和电功率

  课型:新授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