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学反思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1-01 00:00:00 [db:标签-标题]

金色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色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金色花教学反思1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清楚:由儿歌《娃哈哈》导入新课,用花喻人,从而使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了。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在深入探究这一环节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全面准确的理解感悟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又为创意表达奠定了基础。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本堂课的教学不能说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堂,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未完成。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我还准备了一篇范文《假如我变成一条毛毛虫》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此,也真诚感谢各位领导,同仁的赐教。

金色花教学反思2

  在《金色花》的备课中,我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与主问题设计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对于教学的整个环节设计成三个板块:读一读,读懂内容,读出情味;品一品,品析形象;写一写,传情达意。第一环节以主问题:母子间的对话引出对文章内容和两个角色的情感的把握,以朗读贯穿始终,将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渗透其中。第二环节中加入了资料链接,因为泰戈尔的独特身份以及其写诗的目的性,还有当时的遭遇,必须加入宗教的介绍,但又不能深入,所以要以资料的形式来补充。第三环节主要立足文本,并从文章中走出来,指导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人文性有所质疑,认为人文性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其实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而忽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语文学科的教学也不能只是培养一群积累知识的机器,而应该是活生生的、有情有义、有才有识的生命个体。在教授《金色花》的时候,除了一般的教学任务如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外,我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朗读的环节,就是文章中唯一一句孩子和妈妈的对话,因为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于亲人的爱表现的很漠然,甚至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孩子和母亲的个性和情感,尤其是要感受妈妈的多样的情感,感受母子间纯粹的、唯美的爱意。我还安排了一个环节:“写一写传情达意”有的孩子不那么冷淡,但又不会表达,不知如何感激父母的付出,我让学生借鉴泰戈尔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学生借泰戈尔的笔法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有的学生切实的想到母亲的手,想变成一支护手霜,让母亲的手得到滋润不再受冻开裂。我想这就达到关注父母的目的。

  在课堂的生成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对语言的揣摩和品析还不够细腻,对母亲性格的把握还不够到位。

金色花教学反思3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阅读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感悟家庭之爱。通过一系列关于家庭之爱的图片及漫画切入本诗。

  二是通过美读感悟诗中情感。

  三是通过品读分析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散文诗。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金色花教学反思4

  初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这虽是一篇外国文章,但亲情是永恒的,是不分国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挚而纯真的情感而打动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我采用了几种,如:个体大声朗读,录音播放,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等。结果这为内容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朗读中,在想象里,三次嬉戏成了三幅灵动的画面,把朗读与文章的品读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产生双重的教学效应,即读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读变得摇曳多姿,生趣盎然。

  这篇文章,文意并不难懂,无须用太多的时间流连,只要巧妙的设计开头和结尾。开头放在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上,这样就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后由读,而诵。从而引导大家培养文学美感。

  结尾可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亲表达至诚的爱意,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而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学*的乐趣。

  原来最自然的课才会让学生学得自然和快乐!

金色花教学反思5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本堂课,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略显仓促。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通过对学生当堂写作的片段的点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金色花教学反思6

  这是一堂徒具骨架而没灵魂的课。整节课上下来总觉得缺了点感觉,我想那就是语文味儿吧。尽管在课堂上几次三番地想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但总是浅尝辄止,整节课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

  预设的教学重点是“读一读、说一说”这两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到字里行间去摸打滚爬,有所感,有所悟,但显然这个目标没有达成。缪老师和包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朗读指导不到位。

  首先是朗读的目的不明确,为“读”而“读”,尽管朗读的形式有所创新,师生配合读、男女声合读等,但学生被老师驱赶地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二是朗读的形式把握不当,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功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特别是齐读,是教师必须谨慎选择的,滥用齐读会使学生产生殆倦,压抑课堂气氛,齐读应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之后,它是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测。第三是自身的朗诵功底还有待提高,教师范读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电教设备如此先进的今天,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名家的朗诵,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传统的未必是不好的。在我有限的视野范围里,语文备课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环环相扣,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解读文章;一种是板块分解,通过各个环节来解构文章。凑巧这次龙飞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而我则采用的是第二种,在备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龙飞上课时用到的那些问题我很多次地看到,但每次心里都很排斥,都老掉牙的问题了,拿不出手。我苦心孤诣地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环节,自以为创新高于一切,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整体感知。因为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总是支离破碎的。板块式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割断了课文中原有的情感脉络,语文的“听、说、读、写”很多时候是一个综合体,不能截然分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改一改浮躁的毛病,对传统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创新。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和熏陶感染,教师应努力调动文字本身的力量,引领学生去感知文字背后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己读文往往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现在走上讲堂发现把“感觉“说出来是见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对自己没有感觉的文章产生感觉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说实在的,对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兴趣不大,我也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母子情,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慢慢有了感觉,但始终不是自己的,我想这是我的课上不深刻的根本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是一个笑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以上几点导致我这节课如浮光掠影一般,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多,他们随我在地面上挖坑,却没有深入去取水,他们的心灵没有得到滋养。人说文似看山不喜*,一堂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堂课应该像一部小说一样,有悬念、有高潮,使观赏者不忍释手。但显然我若要到此境界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磨练。这次开课留给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我,将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在认真反思后,我觉得将这课堂做如下改变:导入——录音范读——整体感知(五个画面)——说说你最喜欢那个画面,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集体朗读——与《仿佛》做一个对比——将“写一写”部分留为家庭作业。

金色花教学反思7

  第一,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学作品,很好地把握作品内容。

  朗读是学*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学*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朗读要反复细致地加以指导。描述个对话部分的语气和情感表达都有不同,尤其是对话,要朗读好并不容易,需要反复品味。

  首先,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注意把握感情的基调,舒缓、温馨、深情。注意到了重音、语速、节奏、感情。教师的朗读给学生一个示范的作用,并且把学生带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中。

  其次,让学生美读课文。一首好诗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学生美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轻轻地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的朗读是通过语言文字对散文诗画面理解的过程,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几个形象:跳舞,匿笑,金色花的林荫,嗅到花香,母亲去牛棚。

  再次,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

  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住孩子的调皮、快乐,母亲焦急,爱怜,责怪,撒娇等形象。

  最后学生带着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并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孩子希望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去陪伴母亲。跳着欢快的舞蹈,散发缕缕芳香,投下小小的影子等,表达一个顽皮的孩子对妈妈的爱和依恋。

  第二,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不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应该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解读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表述,提到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创读”。教学中,我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被父爱和母爱包围着,但是我们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呢?吃一顿饭感觉很轻松,穿一件干净的衣服感觉神清气爽,这后面隐藏着妈妈多少艰辛的换水。我永远忘不了,自己上大学时母亲难舍难分的眼泪,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才读懂了那些泪珠的内涵眼泪挂着一颗惦念的心,意味着远离的孩子是否能吃好饭?能否洗好衣?一个女孩子能否得到安全?可是,读懂了母亲的时候,却无法回报,“十年生死两茫茫”。同学们不要把这遗憾留给将来,有谁过生日的时候向母亲表达过爱意呢?就借这个机会,向妈妈说出你心中的爱吧!老师抛砖引玉,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金色花教学反思8

  《金色花》这首小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淘气而又浪漫、富有爱心的儿童形象。一天中,她尽情地与她的妈妈嬉戏。早上,在妈妈做祷告的时候,给妈妈散发香气,为妈妈消除疲劳;中午,在妈妈读《罗摩衍那》的时候,将那小小的影子正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使妈妈不伤眼睛;黄昏,当妈妈在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变回了自己跳到妈妈跟前,求妈妈讲故事。面对妈妈的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她却故作神秘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了恋母的娇态和稚嫩的童心,如此美丽可爱、小精灵般的孩子,她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此幸福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位慈爱、善良、温柔而又有母性光辉的妈妈。那么如何教学这篇充满了童真和母爱的文章呢?我们先看以下一个教学片段。

  袁源《金色花》教学片段一:

  “下星期年级要举行个人朗读比赛,我们班派谁去呢?”一上课,我就这么问大家。几乎是同时,十多个名字被喊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派我去”的声音。玲玲也抬起眼看了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向大家摆摆手:“我推荐一个人,玲玲,大家看行不行?”又几乎是同时,七嘴八舌的否定响了起来。课代表——有着甜润音色的小馨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派她去,不等于让我们班输吗?那还不如弃权呢!”玲玲的脸涨得通红,头开始低向臂弯。我再次向大家摆摆手,微笑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都担心玲玲朗读得不好,对吗?而我们班有那么多朗读高手,大家就不能帮帮她,让她也品尝到朗读的快乐吗?”我又转身看向玲玲:“玲玲,抬起头来,你愿意在大家的帮助下,代表我们班参加朗读比赛吗?”我看见玲玲咬着下嘴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全班同学:“大家愿意帮助她吗?”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看见许多同学同样认真地点了点头,连小馨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咧嘴笑了。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玲玲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吧。大家先轻声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首散文诗若要朗读好,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朗读声,玲玲也举着课本用心地读着。读完,有的同学在书上画着,有的同学在写着什么。大约两分钟,我再次问大家朗读这首诗要注意些什么。

  “要读出感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字音不能读错。”“要读得流畅、通顺。”

  “如果玲玲朗读,声音一定要大一点。”……

  “总结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读准字音,读美语气、语调都读出感情吧?”我问。

  大家纷纷点头。

  “那么,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给玲玲提个醒呢?请把你挑出的字词抄在黑板上,并注上音,可以吗?”我鼓励地向大家微笑。

  于是,许多同学先后走向黑板,有同学发现自己挑选的词语已被别人写了,就中途返回了座位。大约一分钟,黑板上就出现了下面的词语:

  匿(nì)笑沐浴(yù)祷(dǎo)告嗅(xiù)到罗摩衍(yǎn)那

  膝(xī)上

  “玲玲,你能把黑板上的词语读一遍吗?”我走到玲玲身边问她。

  玲玲站了起来,看着黑板,念了起来,满脸羞涩,声音不太高,但每个词都念对了。

  同学们脸上显出了不满,分明听到有人“嗤”了一声。

  “玲玲,你真棒,你全念对了。可你自己满意吗?”我看着玲玲的眼睛问。

  “不满意,我声音太低了。”玲玲红着脸说。

  “那么,你大声念,咱们班同学都跟着你念,就像老师带大家读生词一样,好吗?”我又转身向着大家:“玲玲能很大声地念,大家也大声地跟着她念,咱们试试,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赞同,声音很大。

  接着,“匿笑!”“匿——笑!”“沐浴!”“沐——浴!”……教室里仿佛响起了一曲合唱,领唱很卖力,合唱也很认真。玲玲亮开了嗓门,同学们都惊异地发现,玲玲的音色还是蛮不错的。玲玲自己呢,也兴奋极了,脸上的晕红不再是害羞的颜色了。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老师为大家鼓掌!那么读准字音的要求,无论是玲玲,还是咱们班的任何一名同学,都能完成了,对吗?”我边轻轻地拍了拍巴掌,边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点头。

  看完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会被教者深深的师爱之情所感动。在我们的教室里,像玲玲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隐匿在众多的学生中间,*时比较纳言,并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对优秀的文学作品仍然有自己的感悟能力。只是有些时候,感悟并不到位。需要教师点拨,需要优秀的学生的引领,他们才能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年幼的“我”张开幻想的翅膀,把“我”的天真、顽皮,“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文中的“我”随心所欲,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金色花,就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可以随意变化,可以“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在“树叶上跳舞”,还能挑逗母亲,“匿笑”她找不着“我”时的可笑神情……最后一动意念,又变**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似真似幻,诗中洋溢着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

  对于这样美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教学设计者仿佛就是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循循善诱着她的可爱的像玲玲一般众多的孩子们,徜徉在爱的圣洁的光辉里,感受着爱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样的课堂是美的,是令人陶醉的`,是让人欣赏的。

  让我们关注一下诗中的意象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花朵。“金色花”这个意象不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又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所以诗人吟咏此花,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中的孩子,他有着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他心灵圣洁,高尚无邪。在他的心灵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爱和美。而学生玲玲呢?她是细腻的,含蓄的,害羞的女孩。尽管如此,她也像金色花中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童真,是一位美丽可爱娇嫩的学生。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她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凡、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文化生活的执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她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出她精神的丰满高大;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中看出这位妈妈也是很美丽的。

  而我们的教者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匕首或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金色花教学反思9

  《金色花》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我很喜欢它。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养仙人掌的经过:开始,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草,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它那丑陋的样子是我忍不住大笑。然而,过了不久,仙人掌竟然开出了一场漂亮的金色花,于是,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惭愧。赞扬了仙人掌的坚强,表达了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时,我们班的一些男生总喜欢挑别人的毛病或者总是嘲笑别人。我也很曾耐心地教育过他们,但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也很为难。我想,这篇课文不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吗?于是,在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曾无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身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知道:仙人掌不论生存条件多么艰苦,它都能顽强地生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从而,知道了,我们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嘲笑别人,因为那样只能显示出我们的庸俗与浅薄;那些受人嘲笑的同学,也不要在意,你们总有一天会像仙人掌一样开出金色的花朵。

  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正所谓文道统一。

金色花教学反思10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以“亲情,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诗画美和诗意美。

  上课之前,我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基本上也都把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后,我决定把这堂课设计为以朗读为主。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朗读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所以我又把指导朗读作为朗读的关键,设想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较详细的了解朗读要旨。

  除了从语言上把握诗歌的美感之外,课文关键语句分析也是帮助理解诗歌情感的重中之重,我把这些融入课文小问题研讨,期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析研究。当然对课文内容的探讨离不开联系事实生活,而且这首诗歌的母爱主题与生活紧扣,最容易从诗歌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体悟生活。

金色花教学反思11

  1、朗读中注意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设计的自由朗读和默读,都是为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来解读课文,虽然会有层次的差异,但正是因为有了差异,才会有学生的主动反思,才会有进步。而实际上,学生大多都能理解诗歌的主题,对关键句子的把握也比较准确。

  2、合作朗读,相互点评环节中,从第四段开始,读的学生特别多;最后两个自然段,大概有三十多个学生站起来读。“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读第一、二小节的时候太*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另外还有同学从节奏和重音方面来点评。从这样的点评看来,在听的过程中,“合作朗读”让我知道了同学们大多喜欢诗歌最后几段,因此,对诗歌的解读就以第8段的母子对话为突破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朗读指导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文字背后蕴涵的

  诗人感情的过程。以学生最喜欢的诗句为突破口,顺应了“民意”;反复的朗读和相互点评,有利于深入理解关键句,也同时活学活用了朗读技巧,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教学《金色花》却只让孩子爱自己的母亲,那是遗憾的。爱自己的母亲,爱别人的母亲到爱那些和母亲一样圣洁、正直和善良的人,这才是泰戈尔思想中的“大爱”。利用“金色花”的宗教色彩,让学生理解诗中赞颂的是包括母爱在内的“大爱”,拓展学生对“爱”的理

金色花教学反思12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两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情感美。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所以本节课大多数学生的朗读多有提高,真正做到了以读代析。

  但是还是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时,还是流于形式。学生只是把课前在参考书上抄来的答案念一遍,根本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今后一定要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

金色花教学反思13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课堂设计先以一篇感人的文章铺垫课堂的感情基调,以朗读贯穿始终,让每个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更好的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中间的表演朗读把朗读推向了高潮。各位同学朗读基础不一,可以在比较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朗读的难点是这段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我让学生试读,又让学生想像人物当时的表情姿态来读,这样的朗读铺垫,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了人物间的情感,最后读出了妈妈当时的疼爱、惊喜、责怪、牵挂等;读出了孩子的俏皮、撒娇、可爱。再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诗歌抒情手法现场创作口头小诗歌,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写作方式,更在构思中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一举两得。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并能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弘扬中华美德,使文章内涵得到拓展。

  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内容和学*经历,并通过比较阅读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味(诗味)怎样获得,从而使学生掌握学*语文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金色花教学反思14

  1、在上这堂课当中,我本着让学生学会关爱的感情的精神,让学生先从文本入手,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于母爱的回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朗读过程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刻地把握诗歌感情。课堂问题的设置,也能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2、我在教学实践中,最为强调学以致用的原则,泰戈尔高超的写作技巧,我们虽不说能学到他那种境界,但是学其精髓,能在实践中用点皮毛,也总是好的,能力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进步的吗?于是我本着培养学生想象手法的实际运用能力的目标,将想象的作用在学生脑海中深化,在用这种手法来改改自己的作文,做到学以致用。

  3、在本课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体会泰戈尔名句时,学生投入还不够,或许是初一的学生,还不能把握深层次的感情;另外就是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碰到一些困难,就是想象的内容陈旧,想象的范围狭窄,让我知道,要培养学生创新和想象的能力时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深化。

金色花教学反思15

  【教学设计简说】

  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是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富有童趣,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这首诗以孩子的口吻抒发对母亲的爱,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品位,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并尝试借助意象写诗文

  3、学*过程中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写诗抒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欣赏一首歌曲,阎维文的《母亲》(录音机播放歌曲),这是一首献给母亲的深情的赞歌,的确,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将如何报答这挚爱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这至爱亲情吧。(板书文题)

  二、学*《金色花》

  师:哪位同学能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在读的时候没有读出小男孩那种调皮的语气,还有妈妈生气的语气。

  师:那你能有感情的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有点意思,但是好像味道还有点不对,妈妈在孩子“失踪”一天之后,终于发现孩子又回来了,她仅仅生气吗?

  生3:她还会很高兴

  师:对,又惊喜又生气,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同学们请注意小男孩和妈妈不同的语气。

  (师配乐朗读,生鼓掌)

  师:谢谢,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

  生:老师读的很好,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

  师:下面我们再来朗读。(生齐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从文中读出了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用“我从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_看出。”句式说话。

  (学生思考片刻)

  生1: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从“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出。

  生2: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从“我”让妈妈嗅到花香,投影在妈妈读书的地方可以看出。

  生3: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撒娇的小男孩,从“我不告诉你,妈妈。”可以看出。

  师:不错,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注意读出撒娇、调皮、欢快的语气。 (生齐读)

  师:还有吗?

  生4: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勤劳的妈妈,从文中“黄昏时,你拿着灯到牛棚干活”可以看出。

  生5: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关爱孩子的妈妈,从文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一定还有不少的感触。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有关爱我们的父母,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能体现母爱(父爱)的细节?

  生1:小时候,我生病住院了,妈妈整天陪着我,喂我吃的,晚上就在我的脚边睡一会儿,很辛苦。

  生2;有一次,我在公园和妈妈走散了。我很害怕,妈妈通过广播找到我时,眼睛都哭肿了。妈妈紧紧的抱住我,那时我很感动。

  师:是啊,父母是天底下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你想回报这份爱,你愿意变成什么呢?仿照《金色花》,用“假如我变成了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说几句话。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会载着妈妈到世界各国去旅游。

  生2:假如我变成了一只蝴蝶,我会跳出最美的舞蹈,让妈妈欣赏。

  师:很富有诗意。

  生3:假如我变成了一双手套,我会戴在妈妈的手上,让她的手冬天不再生冻疮。

  师:真是个细心孝顺的孩子。

  生4:我会变成一只百灵鸟,每天唱出动听的曲子,使妈妈不再烦恼,永远年轻。

  ……

  师:大家说的很好,都能通过想象,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刚才我们说了几句话,能不能再具体点,把它扩展成几段话呢?把文章写具体的法宝还是想象。比如想象你变成百灵鸟后你看到母亲在做什么?听到百灵鸟的歌声,母亲会怎样,然后你又怎么变回来,明白了吗?课后,大家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一、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在教读本诗时,也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如掌握重音、控制速度、运用语调等,让学生有基本的独立朗读诗歌的能力。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配乐范读,让学生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的地方,让学生自由朗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朗读中获得优美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2、将朗读和评点适时结合。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将读和评相结合,先由学生点评,这既培养了良好的倾听*惯,也训练了学生辨析评价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抓住时机适时给予补充、提升,使学生既能认识不足,又有成就感,学*的积极性会很高。

  3、将朗读和感知内容,理解意象,品位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做,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在品读诗的语言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在品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又锻炼了自己的朗读水*。

  二、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本文围绕母爱,围绕亲情来写,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说。要想抒写出自己心中独特的感受,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在本课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几个感人的细节,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变成什么”去回报母亲的爱,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课堂气愤活跃,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

  三、进行模仿写作

  我让学生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模仿写作环节成了这一课的亮点,这也是教学环节中最有时效的方法——创造。

  总之,语文课永远是一门艺术课,还需要我们把它完善成自然而实用的艺术品。我将不断努力,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做一个新课标的真正实施者。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1)

——金色花教学反思9篇

金色花教学反思1

  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虽然读得不是很好。于是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冯尔学当读到“我不告诉你”时,那稚嫩的略带撒娇的童声引起在场听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笑声。

  2、关注动态生成,把握瞬间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以“假如你在妈妈生日的这一天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呢?” 请学生倾诉内心至爱。有一个男孩子说,会趁妈妈出去的时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架飞机(一艘轮船),让妈妈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棵树,春天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钱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树枝去卖……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爱你们的同学,爱你们的老师,爱祖国和人民。愿你们在被爱与给予中拥有一个丰富美好的人生!”

  在这里,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课在许多细节处理上反映了教师的理念仍有待转变。如:问题的探究未够深入,学生的思维仍受着老师的操纵。我想,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让语文课因每一个富有个性的“我”而精彩吧。

金色花教学反思2

  《金色花》一课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是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给予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构思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实施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于从三方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为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阅读理解课文精美的内容与形式,我主要通过反复多变的朗读(听读、赛读、品读、范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和谐有序的课堂。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让六年级学生学*理解经典名著,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看,采取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为主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全面细致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体会文章中人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中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读得也非常认真,有腔有调。虽然还有一些学生读得不是很好。但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也能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刘云舒、孟润琪等同学的精彩朗读,赢得老师及同学们的掌声。

  其次,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安排简化头绪,为学生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效率。

  不足之处是:(1)因为是第一次录课,经验不足,画面切换太快。(2)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学*积极性很高,自主学*环节都想表现,因此,用时稍多。

金色花教学反思3

  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虽然读得不是很好。于是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冯尔学当读到“我不告诉你”时,那稚嫩的略带撒娇的童声引起在场听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笑声。

  2、关注动态生成,把握瞬间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以“假如你在妈妈生日的这一天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呢?” 请学生倾诉内心至爱。有一个男孩子说,会趁妈妈出去的时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架飞机(一艘轮船),让妈妈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棵树,春天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钱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树枝去卖……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爱你们的同学,爱你们的老师,爱祖国和人民。愿你们在被爱与给予中拥有一个丰富美好的人生!”

  在这里,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课在许多细节处理上反映了教师的理念仍有待转变。如:问题的探究未够深入,学生的思维仍受着老师的操纵。我想,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让语文课因每一个富有个性的“我”而精彩吧。

金色花教学反思4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本堂课,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略显仓促。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通过对学生当堂写作的片段的点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金色花教学反思5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金色花教学反思6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以“亲情,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诗画美和诗意美。

  上课之前,我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基本上也都把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后,我决定把这堂课设计为以朗读为主。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朗读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所以我又把指导朗读作为朗读的关键,设想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较详细的了解朗读要旨。

  除了从语言上把握诗歌的美感之外,课文关键语句分析也是帮助理解诗歌情感的重中之重,我把这些融入课文小问题研讨,期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析研究。当然对课文内容的探讨离不开联系事实生活,而且这首诗歌的母爱主题与生活紧扣,最容易从诗歌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体悟生活。

金色花教学反思7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把朗读设计为本课的重点是合理的,朗读过程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感情。课堂问题的设置,也能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于母爱的回报。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但本课例也有一些“败笔”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指导朗读过程忽略了教师自己的示范朗读,而教师在朗诵泰戈尔的其他诗作时,流于应付,情感*淡,该如何处理,还有待提高自身的朗读水*,而且录音机的效果也欠佳。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很好的把握,作到收放自如,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金色花教学反思8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很多同学都比较了解妈妈,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默默接受母爱的同时,也在无声地传达着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今天老师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尽情表达对妈妈感激之情的机会。我们想想,我们的妈妈每天工作那么辛苦那么累,还为家庭、为孩子而操劳,如果现在让你写下你想跟妈妈说的话,你会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写下来,然后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金色花教学反思9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很多同学都比较了解妈妈,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默默接受母爱的同时,也在无声地传达着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今天老师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尽情表达对妈妈感激之情的机会。我们想想,我们的妈妈每天工作那么辛苦那么累,还为家庭、为孩子而操劳,如果现在让你写下你想跟妈妈说的话,你会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写下来,然后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2)

——金色花教学反思菁选

金色花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色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色花教学反思1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阅读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感悟家庭之爱。通过一系列关于家庭之爱的图片及漫画切入本诗。

  二是通过美读感悟诗中情感。

  三是通过品读分析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散文诗。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金色花教学反思2

  初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这虽是一篇外国文章,但亲情是永恒的,是不分国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挚而纯真的情感而打动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我采用了几种,如:个体大声朗读,录音播放,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等。结果这为内容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朗读中,在想象里,三次嬉戏成了三幅灵动的画面,把朗读与文章的品读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产生双重的教学效应,即读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读变得摇曳多姿,生趣盎然。

  这篇文章,文意并不难懂,无须用太多的时间流连,只要巧妙的设计开头和结尾。开头放在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上,这样就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后由读,而诵。从而引导大家培养文学美感。

  结尾可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亲表达至诚的爱意,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而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学*的乐趣。

  原来最自然的课才会让学生学得自然和快乐!

金色花教学反思3

  课文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小时候因专心看书,把米饭烧糊了的故事。课文围绕“神童”的“秘诀”展开,说明**学*成绩优秀,成为“神童”的“秘诀”是勤奋,从而揭示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文中的主人公——**,是建国后上海市的第一任**。学生对他却不大熟悉,所以刚开始上课,我简单地对**做了一些介绍,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本。整个课堂围绕“秘诀”展开,学生们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来了解这位勤奋好学的“神童”,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的榜样作用,学生不仅了解了他的学*方法,更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那刻苦勤奋的精神。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方面。首先从导入课题上,我采用了先从“秘诀”着手,通过理解词语的方式直接引入课题,我自己觉得是比较自然的。再进入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对课题进行质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看课题质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即“秘诀”到底是什么?因此,就由找“秘诀”入手,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知的积极性,解决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学生有效地学*课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从**的学*方法引入到学生自己的学*方法的汇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明白**成为“神童”不只是因为他学*勤奋,还因为他掌握了一个好的学*方法,值得学生的学*。最后我比较满意的是在这节课中我对词语理解的教学。在这节课中我比较关注词语的教学,在这节课中学*了“秘诀”、“名列前茅”、“总是”、“总算”等词语,我用了找、查字典、造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但是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仍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就是学生的指导朗读方面的指导。朗读这方面一直以来都是我班学生的弱项,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朗读的拖沓、缺乏感情,所以这也是一直以来我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可能自己没有给予比较有效地指导,虽然学生在朗读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需改进。再次就是我在进行点评时的语言缺乏,这一直是我自己想改进但是好像又无从下手的地方。每一次学生给了一个答案,如果是对的,我总是说“好的”、“不错”、“你真聪明”等词语,但是当学生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我却不能很好的给予点拨,引领他得到正确的答案,我好像遇到这种情况,总是说“你再好好想想”,我自己也意识到其实这样根本无法使学生理解问题,但是我自己可能因为教学经验比较浅,无法给予他更好的点拨,这是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观察、向有经验的教师所学*的地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做到有效地点评。最后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是很好。我观察了我们班学生的表现,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是比较少的,也许他们是中年级,不像低年级的学生那么活跃。但是我也观察过其他班级学生的上课情况,我发现我们班学生活跃性还是较低的,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我了解要懂得多鼓励、夸奖学生,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

  这些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

金色花教学反思4

  【教学设计简说】

  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是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富有童趣,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这首诗以孩子的口吻抒发对母亲的爱,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品位,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并尝试借助意象写诗文

  3、学*过程中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写诗抒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欣赏一首歌曲,阎维文的《母亲》(录音机播放歌曲),这是一首献给母亲的深情的赞歌,的确,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将如何报答这挚爱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这至爱亲情吧。(板书文题)

  二、学*《金色花》

  师:哪位同学能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在读的时候没有读出小男孩那种调皮的语气,还有妈妈生气的语气。

  师:那你能有感情的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有点意思,但是好像味道还有点不对,妈妈在孩子“失踪”一天之后,终于发现孩子又回来了,她仅仅生气吗?

  生3:她还会很高兴

  师:对,又惊喜又生气,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同学们请注意小男孩和妈妈不同的语气。

  (师配乐朗读,生鼓掌)

  师:谢谢,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

  生:老师读的很好,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

  师:下面我们再来朗读。(生齐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从文中读出了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用“我从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_看出。”句式说话。

  (学生思考片刻)

  生1: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从“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出。

  生2: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从“我”让妈妈嗅到花香,投影在妈妈读书的地方可以看出。

  生3: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撒娇的小男孩,从“我不告诉你,妈妈。”可以看出。

  师:不错,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注意读出撒娇、调皮、欢快的语气。 (生齐读)

  师:还有吗?

  生4: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勤劳的妈妈,从文中“黄昏时,你拿着灯到牛棚干活”可以看出。

  生5: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关爱孩子的妈妈,从文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一定还有不少的感触。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有关爱我们的.父母,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能体现母爱(父爱)的细节?

  生1:小时候,我生病住院了,妈妈整天陪着我,喂我吃的,晚上就在我的脚边睡一会儿,很辛苦。

  生2;有一次,我在公园和妈妈走散了。我很害怕,妈妈通过广播找到我时,眼睛都哭肿了。妈妈紧紧的抱住我,那时我很感动。

  师:是啊,父母是天底下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你想回报这份爱,你愿意变成什么呢?仿照《金色花》,用“假如我变成了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说几句话。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会载着妈妈到世界各国去旅游。

  生2:假如我变成了一只蝴蝶,我会跳出最美的舞蹈,让妈妈欣赏。

  师:很富有诗意。

  生3:假如我变成了一双手套,我会戴在妈妈的手上,让她的手冬天不再生冻疮。

  师:真是个细心孝顺的孩子。

  生4:我会变成一只百灵鸟,每天唱出动听的曲子,使妈妈不再烦恼,永远年轻。

  ……

  师:大家说的很好,都能通过想象,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刚才我们说了几句话,能不能再具体点,把它扩展成几段话呢?把文章写具体的法宝还是想象。比如想象你变成百灵鸟后你看到母亲在做什么?听到百灵鸟的歌声,母亲会怎样,然后你又怎么变回来,明白了吗?课后,大家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一、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在教读本诗时,也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如掌握重音、控制速度、运用语调等,让学生有基本的独立朗读诗歌的能力。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配乐范读,让学生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的地方,让学生自由朗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朗读中获得优美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2、将朗读和评点适时结合。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将读和评相结合,先由学生点评,这既培养了良好的倾听*惯,也训练了学生辨析评价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抓住时机适时给予补充、提升,使学生既能认识不足,又有成就感,学*的积极性会很高。

  3、将朗读和感知内容,理解意象,品位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做,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在品读诗的语言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在品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又锻炼了自己的朗读水*。

  二、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本文围绕母爱,围绕亲情来写,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说。要想抒写出自己心中独特的感受,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在本课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几个感人的细节,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变成什么”去回报母亲的爱,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课堂气愤活跃,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

  三、进行模仿写作

  我让学生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模仿写作环节成了这一课的亮点,这也是教学环节中最有时效的方法——创造。

  总之,语文课永远是一门艺术课,还需要我们把它完善成自然而实用的艺术品。我将不断努力,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做一个新课标的真正实施者。

金色花教学反思5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把朗读设计为本课的重点是合理的`,朗读过程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感情。课堂问题的设置,也能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于母爱的回报。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但本课例也有一些“败笔”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指导朗读过程忽略了教师自己的示范朗读,而教师在朗诵泰戈尔的其他诗作时,流于应付,情感*淡,该如何处理,还有待提高自身的朗读水*,而且录音机的效果也欠佳。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很好的把握,作到收放自如,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金色花教学反思6

  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篇意境优美、朗朗上口的美文,研究他的教法与学法的文章有很多,且各有各的侧重点,本课的设计尝试将课文的教学与名著阅读的指导教学结合起来,从在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加以拓展,进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金色花》属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诗歌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母子情深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突出体现了本单元“至爱亲情”的主题。诗歌短小精美,活泼欢快,适合朗诵,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意境,感悟亲情。

  《金色花》是印度诗圣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一首,泰戈尔是亚洲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他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抒写“爱、欢乐、光明”,诗歌自由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灵动的想象、神秘的宗教气息,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曾引起了轰动,影响了郭沫若、冰心、徐志摩等一代文学先驱。

  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学生们自然会有一种仰慕,渴望更多地了解他,而泰戈尔的散文诗至纯至真,丰富灵动的想象又很贴*青春萌动学生对爱与美的理想追求,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因此我又从拓展初中学生阅读视野的角度增设了“品读泰戈尔的精美诗句导入”“走*诗圣——泰戈尔”,“拓展阅读深赏析《新月集》中的《告别》《同情》《花的学校》《玩具》等贴*学生实际的精美诗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泰戈尔及其主要诗作有进一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经典阅读的能力和*惯。

  整堂课既有诵读品味,亲情感悟,也有经典阅读指导,课堂容量大,覆盖面广。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想象画面,描述场景,对比阅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较好。

  但因泰戈尔的诗思想内涵丰富深邃,要深入去领悟思想的精髓需要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一堂课时间较紧,一些作品只能是做一些浅层次的分析,如何使课堂效果更佳,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金色花教学反思7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文诗》中的第一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第一次教师在优美的钢琴伴奏下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先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热情。之后学生自读得非常认真,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在分析文章时用“从( ),你看到一个( )的妈妈/孩子。”时,让同学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用朗读来读出妈妈的慈祥、对孩子的`担心,孩子的调皮、可爱。最后在音乐的陪衬下全班齐读课文,读得就非常有感情了。

  2、关注生命体验,体会人间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就是感恩母亲,可是对母爱的认识学生们还不深刻,所以我在课堂设计时准备了几张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课前准备了很多学生和母亲的合影,在教师动情的旁白和韩红深情演唱的《天之大》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看到了妈妈,想到了妈妈的辛苦付出,接着出现一张成年的鸟儿给给妈妈喂食的图片,让孩子们思考“动物都知道感恩母亲,那我们人类呢?”自然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

  3、情感深化,以读促写

  在学生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后,我设计了一个“爱要勇敢大声说出来”的写作环节,让学生设想“假如你也可以变成一个你想要成为的事物,来报答你的妈妈,你会为她做什么呢?”动笔写出来。学生现在早已经沉浸在刚才动情的情景中,心中满是对妈妈的感激,自然一气呵成,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写话练*。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金色花教学反思8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本堂课,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略显仓促。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通过对学生当堂写作的片段的点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金色花教学反思9

  我在决定录制泰格尔的经典散文诗《金色花》,是在同事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中下定决心的。如果说本节课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那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现在反思,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较为成功的有两点:

  第一,重视了朗读。教学时,我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有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人物特点,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收到了课堂实效。

  第二,落实了基础训练。我的教学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设计,扎实落实基础,使学生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笔、动脑能力。

  这节课也有很多亟待改变或提高的地方:

  1、探究的问题没有引出来之时,教师过于着急,有时把答案呈现出来了。教师应该多些耐心,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小组合作交流,只注重优生的展示,最好让各个阶段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独立发言,小组成员集体补充,这样才能调动起整体的学*兴趣,提高学*效率。

金色花教学反思10

  《金色花》这首小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淘气而又浪漫、富有爱心的儿童形象。一天中,她尽情地与她的妈妈嬉戏。早上,在妈妈做祷告的时候,给妈妈散发香气,为妈妈消除疲劳;中午,在妈妈读《罗摩衍那》的时候,将那小小的影子正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使妈妈不伤眼睛;黄昏,当妈妈在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变回了自己跳到妈妈跟前,求妈妈讲故事。面对妈妈的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她却故作神秘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了恋母的娇态和稚嫩的童心,如此美丽可爱、小精灵般的孩子,她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此幸福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位慈爱、善良、温柔而又有母性光辉的妈妈。那么如何教学这篇充满了童真和母爱的文章呢?我们先看以下一个教学片段。

  袁源《金色花》教学片段一:

  “下星期年级要举行个人朗读比赛,我们班派谁去呢?”一上课,我就这么问大家。几乎是同时,十多个名字被喊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派我去”的声音。玲玲也抬起眼看了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向大家摆摆手:“我推荐一个人,玲玲,大家看行不行?”又几乎是同时,七嘴八舌的否定响了起来。课代表——有着甜润音色的小馨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派她去,不等于让我们班输吗?那还不如弃权呢!”玲玲的脸涨得通红,头开始低向臂弯。我再次向大家摆摆手,微笑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都担心玲玲朗读得不好,对吗?而我们班有那么多朗读高手,大家就不能帮帮她,让她也品尝到朗读的快乐吗?”我又转身看向玲玲:“玲玲,抬起头来,你愿意在大家的帮助下,代表我们班参加朗读比赛吗?”我看见玲玲咬着下嘴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全班同学:“大家愿意帮助她吗?”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看见许多同学同样认真地点了点头,连小馨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咧嘴笑了。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玲玲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吧。大家先轻声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首散文诗若要朗读好,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朗读声,玲玲也举着课本用心地读着。读完,有的同学在书上画着,有的同学在写着什么。大约两分钟,我再次问大家朗读这首诗要注意些什么。

  “要读出感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字音不能读错。”“要读得流畅、通顺。”

  “如果玲玲朗读,声音一定要大一点。”……

  “总结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读准字音,读美语气、语调都读出感情吧?”我问。

  大家纷纷点头。

  “那么,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给玲玲提个醒呢?请把你挑出的字词抄在黑板上,并注上音,可以吗?”我鼓励地向大家微笑。

  于是,许多同学先后走向黑板,有同学发现自己挑选的词语已被别人写了,就中途返回了座位。大约一分钟,黑板上就出现了下面的词语:

  匿(nì)笑沐浴(yù)祷(dǎo)告嗅(xiù)到罗摩衍(yǎn)那

  膝(xī)上

  “玲玲,你能把黑板上的词语读一遍吗?”我走到玲玲身边问她。

  玲玲站了起来,看着黑板,念了起来,满脸羞涩,声音不太高,但每个词都念对了。

  同学们脸上显出了不满,分明听到有人“嗤”了一声。

  “玲玲,你真棒,你全念对了。可你自己满意吗?”我看着玲玲的眼睛问。

  “不满意,我声音太低了。”玲玲红着脸说。

  “那么,你大声念,咱们班同学都跟着你念,就像老师带大家读生词一样,好吗?”我又转身向着大家:“玲玲能很大声地念,大家也大声地跟着她念,咱们试试,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赞同,声音很大。

  接着,“匿笑!”“匿——笑!”“沐浴!”“沐——浴!”……教室里仿佛响起了一曲合唱,领唱很卖力,合唱也很认真。玲玲亮开了嗓门,同学们都惊异地发现,玲玲的音色还是蛮不错的。玲玲自己呢,也兴奋极了,脸上的晕红不再是害羞的颜色了。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老师为大家鼓掌!那么读准字音的要求,无论是玲玲,还是咱们班的任何一名同学,都能完成了,对吗?”我边轻轻地拍了拍巴掌,边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点头。

  看完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会被教者深深的师爱之情所感动。在我们的教室里,像玲玲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隐匿在众多的学生中间,*时比较纳言,并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对优秀的文学作品仍然有自己的感悟能力。只是有些时候,感悟并不到位。需要教师点拨,需要优秀的学生的引领,他们才能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年幼的“我”张开幻想的翅膀,把“我”的天真、顽皮,“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文中的“我”随心所欲,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金色花,就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可以随意变化,可以“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在“树叶上跳舞”,还能挑逗母亲,“匿笑”她找不着“我”时的可笑神情……最后一动意念,又变**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似真似幻,诗中洋溢着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

  对于这样美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教学设计者仿佛就是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循循善诱着她的可爱的像玲玲一般众多的孩子们,徜徉在爱的圣洁的光辉里,感受着爱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样的课堂是美的,是令人陶醉的,是让人欣赏的。

  让我们关注一下诗中的意象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花朵。“金色花”这个意象不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又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所以诗人吟咏此花,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中的孩子,他有着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他心灵圣洁,高尚无邪。在他的心灵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爱和美。而学生玲玲呢?她是细腻的,含蓄的,害羞的女孩。尽管如此,她也像金色花中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童真,是一位美丽可爱娇嫩的学生。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她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凡、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文化生活的执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她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出她精神的丰满高大;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中看出这位妈妈也是很美丽的。

  而我们的教者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匕首或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金色花教学反思11

  这是一堂徒具骨架而没灵魂的课。整节课上下来总觉得缺了点感觉,我想那就是语文味儿吧。尽管在课堂上几次三番地想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但总是浅尝辄止,整节课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

  预设的教学重点是“读一读、说一说”这两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到字里行间去摸打滚爬,有所感,有所悟,但显然这个目标没有达成。缪老师和包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朗读指导不到位。

  首先是朗读的目的不明确,为“读”而“读”,尽管朗读的形式有所创新,师生配合读、男女声合读等,但学生被老师驱赶地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二是朗读的形式把握不当,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功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特别是齐读,是教师必须谨慎选择的,滥用齐读会使学生产生殆倦,压抑课堂气氛,齐读应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之后,它是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测。第三是自身的朗诵功底还有待提高,教师范读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电教设备如此先进的今天,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名家的朗诵,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传统的未必是不好的。在我有限的视野范围里,语文备课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环环相扣,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解读文章;一种是板块分解,通过各个环节来解构文章。凑巧这次龙飞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而我则采用的是第二种,在备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龙飞上课时用到的那些问题我很多次地看到,但每次心里都很排斥,都老掉牙的问题了,拿不出手。我苦心孤诣地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环节,自以为创新高于一切,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整体感知。因为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总是支离破碎的`。板块式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割断了课文中原有的情感脉络,语文的“听、说、读、写”很多时候是一个综合体,不能截然分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改一改浮躁的毛病,对传统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创新。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和熏陶感染,教师应努力调动文字本身的力量,引领学生去感知文字背后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己读文往往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现在走上讲堂发现把“感觉“说出来是见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对自己没有感觉的文章产生感觉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说实在的,对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兴趣不大,我也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母子情,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慢慢有了感觉,但始终不是自己的,我想这是我的课上不深刻的根本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是一个笑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以上几点导致我这节课如浮光掠影一般,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多,他们随我在地面上挖坑,却没有深入去取水,他们的心灵没有得到滋养。人说文似看山不喜*,一堂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堂课应该像一部小说一样,有悬念、有高潮,使观赏者不忍释手。但显然我若要到此境界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磨练。这次开课留给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我,将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在认真反思后,我觉得将这课堂做如下改变:导入——录音范读——整体感知(五个画面)——说说你最喜欢那个画面,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集体朗读——与《仿佛》做一个对比——将“写一写”部分留为家庭作业。

金色花教学反思12

  《金色花》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我很喜欢它。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养仙人掌的经过:开始,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草,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它那丑陋的样子是我忍不住大笑。然而,过了不久,仙人掌竟然开出了一场漂亮的.金色花,于是,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惭愧。赞扬了仙人掌的坚强,表达了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时,我们班的一些男生总喜欢挑别人的毛病或者总是嘲笑别人。我也很曾耐心地教育过他们,但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也很为难。我想,这篇课文不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吗?于是,在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曾无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身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知道:仙人掌不论生存条件多么艰苦,它都能顽强地生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从而,知道了,我们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嘲笑别人,因为那样只能显示出我们的庸俗与浅薄;那些受人嘲笑的同学,也不要在意,你们总有一天会像仙人掌一样开出金色的花朵。

  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正所谓文道统一。

金色花教学反思13

  在《金色花》的备课中,我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与主问题设计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对于教学的整个环节设计成三个板块:读一读,读懂内容,读出情味;品一品,品析形象;写一写,传情达意。第一环节以主问题:母子间的对话引出对文章内容和两个角色的情感的把握,以朗读贯穿始终,将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渗透其中。第二环节中加入了资料链接,因为泰戈尔的独特身份以及其写诗的目的性,还有当时的遭遇,必须加入宗教的介绍,但又不能深入,所以要以资料的'形式来补充。第三环节主要立足文本,并从文章中走出来,指导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人文性有所质疑,认为人文性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其实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而忽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语文学科的教学也不能只是培养一群积累知识的机器,而应该是活生生的、有情有义、有才有识的生命个体。在教授《金色花》的时候,除了一般的教学任务如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外,我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朗读的环节,就是文章中唯一一句孩子和妈妈的对话,因为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于亲人的爱表现的很漠然,甚至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孩子和母亲的个性和情感,尤其是要感受妈妈的多样的情感,感受母子间纯粹的、唯美的爱意。我还安排了一个环节:“写一写传情达意”有的孩子不那么冷淡,但又不会表达,不知如何感激父母的付出,我让学生借鉴泰戈尔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学生借泰戈尔的笔法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有的学生切实的想到母亲的手,想变成一支护手霜,让母亲的手得到滋润不再受冻开裂。我想这就达到关注父母的目的。

  在课堂的生成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对语言的揣摩和品析还不够细腻,对母亲性格的把握还不够到位。

金色花教学反思14

  《金色花》一课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是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给予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构思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实施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于从三方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为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阅读理解课文精美的内容与形式,我主要通过反复多变的朗读(听读、赛读、品读、范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和谐有序的课堂。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让六年级学生学*理解经典名著,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看,采取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为主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全面细致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体会文章中人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中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读得也非常认真,有腔有调。虽然还有一些学生读得不是很好。但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也能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刘云舒、孟润琪等同学的精彩朗读,赢得老师及同学们的掌声。

  其次,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安排简化头绪,为学生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效率。

  不足之处是:(1)因为是第一次录课,经验不足,画面切换太快。(2)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学*积极性很高,自主学*环节都想表现,因此,用时稍多。

金色花教学反思15

  今天第二节我在初一4班上课一节公开课《金色花》。《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想象奇特,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适合训练朗读的佳作。其内容看似浅显易懂,实际上要多读、读懂才能真正感受作者写这篇诗歌的绵长意蕴。据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是以“读”贯穿整个课堂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诗歌精美语言,感受人间至爱亲情。

  整堂课有几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老师亲自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在语气音调和感情把握上有个准则。

  2、在赏析完人物形象后,设计了情景朗读。

  3、整个课堂还算流畅,思路较清晰,引导和点评比较及时。

  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代入感不够强,如果在课前,或者让学生写几句想对妈妈说的话时,请同学播放小时候的照片,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便更能唤起孩子们对妈妈小时候的回忆,更能引导他们对妈妈的依恋;

  2、在品读句子把握人物形象的.环节可以给学生参考表述的句式,培养规范,学生便会更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3、如果最后多一点时间请学生分享对母亲说的话,这堂课会显得更加完整。

  最后,衷心感谢周级长、杨晓仪老师陪我一起磨课,给我许多修改意见,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陪伴与帮助!感谢陈主任张主任还有各位老师莅临指导,课后给了我许多宝贵建议!初三老师因为要改卷子没能过来,这是我的一大损失。当然也得感谢我们初一4班的孩子们,他们太棒棒哒了!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3)

——金色花教学反思菁选

金色花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色花教学反思1

  《金色花》这首小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淘气而又浪漫、富有爱心的儿童形象。一天中,她尽情地与她的妈妈嬉戏。早上,在妈妈做祷告的时候,给妈妈散发香气,为妈妈消除疲劳;中午,在妈妈读《罗摩衍那》的时候,将那小小的影子正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使妈妈不伤眼睛;黄昏,当妈妈在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变回了自己跳到妈妈跟前,求妈妈讲故事。面对妈妈的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她却故作神秘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了恋母的娇态和稚嫩的童心,如此美丽可爱、小精灵般的孩子,她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此幸福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位慈爱、善良、温柔而又有母性光辉的妈妈。那么如何教学这篇充满了童真和母爱的文章呢?我们先看以下一个教学片段。

  袁源《金色花》教学片段一:

  “下星期年级要举行个人朗读比赛,我们班派谁去呢?”一上课,我就这么问大家。几乎是同时,十多个名字被喊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派我去”的声音。玲玲也抬起眼看了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向大家摆摆手:“我推荐一个人,玲玲,大家看行不行?”又几乎是同时,七嘴八舌的否定响了起来。课代表——有着甜润音色的小馨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派她去,不等于让我们班输吗?那还不如弃权呢!”玲玲的脸涨得通红,头开始低向臂弯。我再次向大家摆摆手,微笑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都担心玲玲朗读得不好,对吗?而我们班有那么多朗读高手,大家就不能帮帮她,让她也品尝到朗读的快乐吗?”我又转身看向玲玲:“玲玲,抬起头来,你愿意在大家的帮助下,代表我们班参加朗读比赛吗?”我看见玲玲咬着下嘴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全班同学:“大家愿意帮助她吗?”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看见许多同学同样认真地点了点头,连小馨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咧嘴笑了。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玲玲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吧。大家先轻声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首散文诗若要朗读好,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朗读声,玲玲也举着课本用心地读着。读完,有的同学在书上画着,有的同学在写着什么。大约两分钟,我再次问大家朗读这首诗要注意些什么。

  “要读出感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字音不能读错。”“要读得流畅、通顺。”

  “如果玲玲朗读,声音一定要大一点。”……

  “总结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读准字音,读美语气、语调都读出感情吧?”我问。

  大家纷纷点头。

  “那么,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给玲玲提个醒呢?请把你挑出的字词抄在黑板上,并注上音,可以吗?”我鼓励地向大家微笑。

  于是,许多同学先后走向黑板,有同学发现自己挑选的词语已被别人写了,就中途返回了座位。大约一分钟,黑板上就出现了下面的词语:

  匿(nì)笑沐浴(yù)祷(dǎo)告嗅(xiù)到罗摩衍(yǎn)那

  膝(xī)上

  “玲玲,你能把黑板上的词语读一遍吗?”我走到玲玲身边问她。

  玲玲站了起来,看着黑板,念了起来,满脸羞涩,声音不太高,但每个词都念对了。

  同学们脸上显出了不满,分明听到有人“嗤”了一声。

  “玲玲,你真棒,你全念对了。可你自己满意吗?”我看着玲玲的眼睛问。

  “不满意,我声音太低了。”玲玲红着脸说。

  “那么,你大声念,咱们班同学都跟着你念,就像老师带大家读生词一样,好吗?”我又转身向着大家:“玲玲能很大声地念,大家也大声地跟着她念,咱们试试,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赞同,声音很大。

  接着,“匿笑!”“匿——笑!”“沐浴!”“沐——浴!”……教室里仿佛响起了一曲合唱,领唱很卖力,合唱也很认真。玲玲亮开了嗓门,同学们都惊异地发现,玲玲的音色还是蛮不错的。玲玲自己呢,也兴奋极了,脸上的晕红不再是害羞的颜色了。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老师为大家鼓掌!那么读准字音的要求,无论是玲玲,还是咱们班的任何一名同学,都能完成了,对吗?”我边轻轻地拍了拍巴掌,边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点头。

  看完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会被教者深深的师爱之情所感动。在我们的教室里,像玲玲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隐匿在众多的学生中间,*时比较纳言,并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对优秀的文学作品仍然有自己的感悟能力。只是有些时候,感悟并不到位。需要教师点拨,需要优秀的学生的引领,他们才能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年幼的“我”张开幻想的翅膀,把“我”的天真、顽皮,“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文中的“我”随心所欲,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金色花,就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可以随意变化,可以“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在“树叶上跳舞”,还能挑逗母亲,“匿笑”她找不着“我”时的可笑神情……最后一动意念,又变**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似真似幻,诗中洋溢着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

  对于这样美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教学设计者仿佛就是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循循善诱着她的可爱的像玲玲一般众多的孩子们,徜徉在爱的圣洁的光辉里,感受着爱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样的课堂是美的,是令人陶醉的',是让人欣赏的。

  让我们关注一下诗中的意象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花朵。“金色花”这个意象不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又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所以诗人吟咏此花,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中的孩子,他有着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他心灵圣洁,高尚无邪。在他的心灵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爱和美。而学生玲玲呢?她是细腻的,含蓄的,害羞的女孩。尽管如此,她也像金色花中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童真,是一位美丽可爱娇嫩的学生。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她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凡、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文化生活的执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她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出她精神的丰满高大;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中看出这位妈妈也是很美丽的。

  而我们的教者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匕首或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金色花教学反思2

  【教学设计简说】

  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是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富有童趣,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这首诗以孩子的口吻抒发对母亲的爱,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品位,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并尝试借助意象写诗文

  3、学*过程中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写诗抒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欣赏一首歌曲,阎维文的《母亲》(录音机播放歌曲),这是一首献给母亲的深情的赞歌,的确,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将如何报答这挚爱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这至爱亲情吧。(板书文题)

  二、学*《金色花》

  师:哪位同学能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在读的时候没有读出小男孩那种调皮的语气,还有妈妈生气的语气。

  师:那你能有感情的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有点意思,但是好像味道还有点不对,妈妈在孩子“失踪”一天之后,终于发现孩子又回来了,她仅仅生气吗?

  生3:她还会很高兴

  师:对,又惊喜又生气,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同学们请注意小男孩和妈妈不同的语气。

  (师配乐朗读,生鼓掌)

  师:谢谢,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

  生:老师读的很好,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

  师:下面我们再来朗读。(生齐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从文中读出了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用“我从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_看出。”句式说话。

  (学生思考片刻)

  生1: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从“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出。

  生2: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从“我”让妈妈嗅到花香,投影在妈妈读书的地方可以看出。

  生3: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撒娇的小男孩,从“我不告诉你,妈妈。”可以看出。

  师:不错,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注意读出撒娇、调皮、欢快的语气。 (生齐读)

  师:还有吗?

  生4: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勤劳的`妈妈,从文中“黄昏时,你拿着灯到牛棚干活”可以看出。

  生5: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关爱孩子的妈妈,从文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一定还有不少的感触。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有关爱我们的父母,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能体现母爱(父爱)的细节?

  生1:小时候,我生病住院了,妈妈整天陪着我,喂我吃的,晚上就在我的脚边睡一会儿,很辛苦。

  生2;有一次,我在公园和妈妈走散了。我很害怕,妈妈通过广播找到我时,眼睛都哭肿了。妈妈紧紧的抱住我,那时我很感动。

  师:是啊,父母是天底下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你想回报这份爱,你愿意变成什么呢?仿照《金色花》,用“假如我变成了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说几句话。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会载着妈妈到世界各国去旅游。

  生2:假如我变成了一只蝴蝶,我会跳出最美的舞蹈,让妈妈欣赏。

  师:很富有诗意。

  生3:假如我变成了一双手套,我会戴在妈妈的手上,让她的手冬天不再生冻疮。

  师:真是个细心孝顺的孩子。

  生4:我会变成一只百灵鸟,每天唱出动听的曲子,使妈妈不再烦恼,永远年轻。

  ……

  师:大家说的很好,都能通过想象,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刚才我们说了几句话,能不能再具体点,把它扩展成几段话呢?把文章写具体的法宝还是想象。比如想象你变成百灵鸟后你看到母亲在做什么?听到百灵鸟的歌声,母亲会怎样,然后你又怎么变回来,明白了吗?课后,大家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一、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在教读本诗时,也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如掌握重音、控制速度、运用语调等,让学生有基本的独立朗读诗歌的能力。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配乐范读,让学生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的地方,让学生自由朗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朗读中获得优美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2、将朗读和评点适时结合。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将读和评相结合,先由学生点评,这既培养了良好的倾听*惯,也训练了学生辨析评价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抓住时机适时给予补充、提升,使学生既能认识不足,又有成就感,学*的积极性会很高。

  3、将朗读和感知内容,理解意象,品位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做,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在品读诗的语言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在品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又锻炼了自己的朗读水*。

  二、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本文围绕母爱,围绕亲情来写,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说。要想抒写出自己心中独特的感受,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在本课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几个感人的细节,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变成什么”去回报母亲的爱,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课堂气愤活跃,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

  三、进行模仿写作

  我让学生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模仿写作环节成了这一课的亮点,这也是教学环节中最有时效的方法——创造。

  总之,语文课永远是一门艺术课,还需要我们把它完善成自然而实用的艺术品。我将不断努力,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做一个新课标的真正实施者。

金色花教学反思3

  在《金色花》的备课中,我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与主问题设计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对于教学的整个环节设计成三个板块:读一读,读懂内容,读出情味;品一品,品析形象;写一写,传情达意。第一环节以主问题:母子间的对话引出对文章内容和两个角色的情感的把握,以朗读贯穿始终,将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渗透其中。第二环节中加入了资料链接,因为泰戈尔的独特身份以及其写诗的目的性,还有当时的遭遇,必须加入宗教的介绍,但又不能深入,所以要以资料的形式来补充。第三环节主要立足文本,并从文章中走出来,指导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人文性有所质疑,认为人文性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其实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而忽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语文学科的教学也不能只是培养一群积累知识的机器,而应该是活生生的、有情有义、有才有识的生命个体。在教授《金色花》的时候,除了一般的教学任务如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外,我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朗读的环节,就是文章中唯一一句孩子和妈妈的对话,因为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于亲人的爱表现的很漠然,甚至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孩子和母亲的个性和情感,尤其是要感受妈妈的多样的情感,感受母子间纯粹的`、唯美的爱意。我还安排了一个环节:“写一写传情达意”有的孩子不那么冷淡,但又不会表达,不知如何感激父母的付出,我让学生借鉴泰戈尔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学生借泰戈尔的笔法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有的学生切实的想到母亲的手,想变成一支护手霜,让母亲的手得到滋润不再受冻开裂。我想这就达到关注父母的目的。

  在课堂的生成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对语言的揣摩和品析还不够细腻,对母亲性格的把握还不够到位。

金色花教学反思4

  《金色花》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我很喜欢它。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养仙人掌的经过:开始,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草,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它那丑陋的样子是我忍不住大笑。然而,过了不久,仙人掌竟然开出了一场漂亮的金色花,于是,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惭愧。赞扬了仙人掌的坚强,表达了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时,我们班的一些男生总喜欢挑别人的毛病或者总是嘲笑别人。我也很曾耐心地教育过他们,但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也很为难。我想,这篇课文不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吗?于是,在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曾无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身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知道:仙人掌不论生存条件多么艰苦,它都能顽强地生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从而,知道了,我们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嘲笑别人,因为那样只能显示出我们的'庸俗与浅薄;那些受人嘲笑的同学,也不要在意,你们总有一天会像仙人掌一样开出金色的花朵。

  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正所谓文道统一。

金色花教学反思5

  1、朗读中注意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设计的自由朗读和默读,都是为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来解读课文,虽然会有层次的差异,但正是因为有了差异,才会有学生的主动反思,才会有进步。而实际上,学生大多都能理解诗歌的主题,对关键句子的把握也比较准确。

  2、合作朗读,相互点评环节中,从第四段开始,读的学生特别多;最后两个自然段,大概有三十多个学生站起来读。“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读第一、二小节的时候太*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另外还有同学从节奏和重音方面来点评。从这样的点评看来,在听的过程中,“合作朗读”让我知道了同学们大多喜欢诗歌最后几段,因此,对诗歌的解读就以第8段的母子对话为突破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朗读指导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文字背后蕴涵的

  诗人感情的过程。以学生最喜欢的诗句为突破口,顺应了“民意”;反复的朗读和相互点评,有利于深入理解关键句,也同时活学活用了朗读技巧,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教学《金色花》却只让孩子爱自己的母亲,那是遗憾的。爱自己的母亲,爱别人的母亲到爱那些和母亲一样圣洁、正直和善良的人,这才是泰戈尔思想中的“大爱”。利用“金色花”的宗教色彩,让学生理解诗中赞颂的是包括母爱在内的“大爱”,拓展学生对“爱”的理

金色花教学反思6

  今天第二节我在初一4班上课一节公开课《金色花》。《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想象奇特,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适合训练朗读的佳作。其内容看似浅显易懂,实际上要多读、读懂才能真正感受作者写这篇诗歌的绵长意蕴。据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是以“读”贯穿整个课堂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诗歌精美语言,感受人间至爱亲情。

  整堂课有几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老师亲自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在语气音调和感情把握上有个准则。

  2、在赏析完人物形象后,设计了情景朗读。

  3、整个课堂还算流畅,思路较清晰,引导和点评比较及时。

  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代入感不够强,如果在课前,或者让学生写几句想对妈妈说的话时,请同学播放小时候的照片,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便更能唤起孩子们对妈妈小时候的'回忆,更能引导他们对妈妈的依恋;

  2、在品读句子把握人物形象的环节可以给学生参考表述的句式,培养规范,学生便会更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3、如果最后多一点时间请学生分享对母亲说的话,这堂课会显得更加完整。

  最后,衷心感谢周级长、杨晓仪老师陪我一起磨课,给我许多修改意见,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陪伴与帮助!感谢陈主任张主任还有各位老师莅临指导,课后给了我许多宝贵建议!初三老师因为要改卷子没能过来,这是我的一大损失。当然也得感谢我们初一4班的孩子们,他们太棒棒哒了!

金色花教学反思7

  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篇意境优美、朗朗上口的美文,研究他的教法与学法的文章有很多,且各有各的侧重点,本课的设计尝试将课文的教学与名著阅读的指导教学结合起来,从在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加以拓展,进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金色花》属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诗歌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母子情深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突出体现了本单元“至爱亲情”的主题。诗歌短小精美,活泼欢快,适合朗诵,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意境,感悟亲情。

  《金色花》是印度诗圣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一首,泰戈尔是亚洲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他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抒写“爱、欢乐、光明”,诗歌自由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灵动的想象、神秘的宗教气息,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曾引起了轰动,影响了郭沫若、冰心、徐志摩等一代文学先驱。

  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学生们自然会有一种仰慕,渴望更多地了解他,而泰戈尔的散文诗至纯至真,丰富灵动的想象又很贴*青春萌动学生对爱与美的理想追求,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因此我又从拓展初中学生阅读视野的角度增设了“品读泰戈尔的精美诗句导入”“走*诗圣——泰戈尔”,“拓展阅读深赏析《新月集》中的《告别》《同情》《花的学校》《玩具》等贴*学生实际的精美诗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泰戈尔及其主要诗作有进一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经典阅读的能力和*惯。

  整堂课既有诵读品味,亲情感悟,也有经典阅读指导,课堂容量大,覆盖面广。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想象画面,描述场景,对比阅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较好。

  但因泰戈尔的诗思想内涵丰富深邃,要深入去领悟思想的精髓需要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一堂课时间较紧,一些作品只能是做一些浅层次的分析,如何使课堂效果更佳,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金色花教学反思8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阅读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感悟家庭之爱。通过一系列关于家庭之爱的图片及漫画切入本诗。

  二是通过美读感悟诗中情感。

  三是通过品读分析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散文诗。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金色花教学反思9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把朗读设计为本课的重点是合理的,朗读过程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感情。课堂问题的设置,也能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于母爱的回报。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但本课例也有一些“败笔”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指导朗读过程忽略了教师自己的示范朗读,而教师在朗诵泰戈尔的其他诗作时,流于应付,情感*淡,该如何处理,还有待提高自身的朗读水*,而且录音机的效果也欠佳。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很好的把握,作到收放自如,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金色花教学反思10

  本文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重点是品读课文,把握文中深挚的母子之情。在教学中,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一样,但是过程是不一样的。

  54班的`投影坏了,因此上课只用了学案,按照学案按部就班,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虽然也有合作,也有探讨和展示,但是总觉得比较死板,气氛比较沉闷。刚好两节语文课是一、三节,第二节课的时候重新思考了一下方案。

  我把课文中的一些字词换掉了,结尾的对话也掉转了语序,然后再课件上展示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改的好,还是原文好,请说明理由。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把学案上的问题都解决了。学生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在课堂上也很愉快,因此,我觉得在55班的课是比较成功的。

  由此想到:对于一篇课文,我们需要不断的琢磨,不断的钻研,以求找到最好的切入点,采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着痕迹的渗透在教学环节当中。换字法的设想来源于韩军博士的一堂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此法可用于诗歌或散文诗当中,收效不错。

金色花教学反思11

  我在决定录制泰格尔的经典散文诗《金色花》,是在同事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中下定决心的。如果说本节课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那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现在反思,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较为成功的有两点:

  第一,重视了朗读。教学时,我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有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人物特点,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收到了课堂实效。

  第二,落实了基础训练。我的教学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设计,扎实落实基础,使学生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笔、动脑能力。

  这节课也有很多亟待改变或提高的.地方:

  1、探究的问题没有引出来之时,教师过于着急,有时把答案呈现出来了。教师应该多些耐心,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小组合作交流,只注重优生的展示,最好让各个阶段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独立发言,小组成员集体补充,这样才能调动起整体的学*兴趣,提高学*效率。

金色花教学反思12

  这是一堂徒具骨架而没灵魂的课。整节课上下来总觉得缺了点感觉,我想那就是语文味儿吧。尽管在课堂上几次三番地想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但总是浅尝辄止,整节课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

  预设的教学重点是“读一读、说一说”这两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到字里行间去摸打滚爬,有所感,有所悟,但显然这个目标没有达成。缪老师和包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朗读指导不到位。

  首先是朗读的目的不明确,为“读”而“读”,尽管朗读的形式有所创新,师生配合读、男女声合读等,但学生被老师驱赶地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二是朗读的形式把握不当,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功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特别是齐读,是教师必须谨慎选择的,滥用齐读会使学生产生殆倦,压抑课堂气氛,齐读应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之后,它是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测。第三是自身的朗诵功底还有待提高,教师范读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电教设备如此先进的今天,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名家的朗诵,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传统的未必是不好的。在我有限的视野范围里,语文备课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环环相扣,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解读文章;一种是板块分解,通过各个环节来解构文章。凑巧这次龙飞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而我则采用的是第二种,在备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龙飞上课时用到的那些问题我很多次地看到,但每次心里都很排斥,都老掉牙的问题了,拿不出手。我苦心孤诣地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环节,自以为创新高于一切,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整体感知。因为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总是支离破碎的。板块式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割断了课文中原有的情感脉络,语文的“听、说、读、写”很多时候是一个综合体,不能截然分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改一改浮躁的毛病,对传统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创新。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和熏陶感染,教师应努力调动文字本身的力量,引领学生去感知文字背后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己读文往往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现在走上讲堂发现把“感觉“说出来是见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对自己没有感觉的文章产生感觉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说实在的,对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兴趣不大,我也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母子情,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慢慢有了感觉,但始终不是自己的,我想这是我的课上不深刻的根本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是一个笑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以上几点导致我这节课如浮光掠影一般,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多,他们随我在地面上挖坑,却没有深入去取水,他们的心灵没有得到滋养。人说文似看山不喜*,一堂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堂课应该像一部小说一样,有悬念、有高潮,使观赏者不忍释手。但显然我若要到此境界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磨练。这次开课留给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我,将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在认真反思后,我觉得将这课堂做如下改变:导入——录音范读——整体感知(五个画面)——说说你最喜欢那个画面,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集体朗读——与《仿佛》做一个对比——将“写一写”部分留为家庭作业。

金色花教学反思13

  《金色花》一课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是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给予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构思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实施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于从三方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为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阅读理解课文精美的内容与形式,我主要通过反复多变的朗读(听读、赛读、品读、范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和谐有序的课堂。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让六年级学生学*理解经典名著,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看,采取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为主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全面细致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体会文章中人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中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读得也非常认真,有腔有调。虽然还有一些学生读得不是很好。但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也能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刘云舒、孟润琪等同学的精彩朗读,赢得老师及同学们的掌声。

  其次,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安排简化头绪,为学生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效率。

  不足之处是:(1)因为是第一次录课,经验不足,画面切换太快。(2)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学*积极性很高,自主学*环节都想表现,因此,用时稍多。

金色花教学反思14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课堂设计先以一篇感人的文章铺垫课堂的感情基调,以朗读贯穿始终,让每个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更好的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中间的表演朗读把朗读推向了高潮。各位同学朗读基础不一,可以在比较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朗读的难点是这段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我让学生试读,又让学生想像人物当时的表情姿态来读,这样的朗读铺垫,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了人物间的情感,最后读出了妈妈当时的疼爱、惊喜、责怪、牵挂等;读出了孩子的俏皮、撒娇、可爱。再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诗歌抒情手法现场创作口头小诗歌,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写作方式,更在构思中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一举两得。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并能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弘扬中华美德,使文章内涵得到拓展。

  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内容和学*经历,并通过比较阅读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味(诗味)怎样获得,从而使学生掌握学*语文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金色花教学反思15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文诗》中的第一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第一次教师在优美的钢琴伴奏下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先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热情。之后学生自读得非常认真,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在分析文章时用“从( ),你看到一个( )的妈妈/孩子。”时,让同学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用朗读来读出妈妈的慈祥、对孩子的担心,孩子的调皮、可爱。最后在音乐的陪衬下全班齐读课文,读得就非常有感情了。

  2、关注生命体验,体会人间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就是感恩母亲,可是对母爱的认识学生们还不深刻,所以我在课堂设计时准备了几张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课前准备了很多学生和母亲的合影,在教师动情的旁白和韩红深情演唱的《天之大》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看到了妈妈,想到了妈妈的辛苦付出,接着出现一张成年的鸟儿给给妈妈喂食的图片,让孩子们思考“动物都知道感恩母亲,那我们人类呢?”自然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

  3、情感深化,以读促写

  在学生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后,我设计了一个“爱要勇敢大声说出来”的写作环节,让学生设想“假如你也可以变成一个你想要成为的事物,来报答你的妈妈,你会为她做什么呢?”动笔写出来。学生现在早已经沉浸在刚才动情的情景中,心中满是对妈妈的感激,自然一气呵成,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写话练*。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4)

——《金色花》教学设计6篇

  【教学内容】

  《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反映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础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合作探究,鉴赏诗歌,利用想象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1)师生共探朗读方法。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走入诗歌意境的重要途径。

  (2)引导学生个性化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开启思维之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尊重学生的自主与创新。

  2、学法:

  (1)圈点批注

  (2)研读法

  (3)合作探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圣诞节引入母亲节,那天你是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学生自由说)我们都是嗷嗷待哺地从母亲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一张卡片、一次洗碗或者仅仅是一朵鲜花(根据学生地回答而定)都是我们对母亲地一份感激。有同学送了红色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学生:代表母爱)那么每个人都会送母亲康乃馨吗?未必如此,比如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就送了什么呀?(金色花,课件显示金色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赏金色花,走*作者,了解文体。生回答,师补充。

  2、师明确学*目标。

  3、请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同桌讨论交流,扫除文字障碍。

  4、请同学们听读录音,希望大家在体味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把握好语速、节奏和重音。

  5、师强调字音,识记字词,请生自由放声朗读。

  嗅(xiù) 衍(yǎn) 匿笑(nì) 祷告(dǎo)

  6、刚才我们再一次地朗读了这篇散文诗,请同学们概括出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几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生:回答(略)

  师:明确。①开放花瓣;②投影书页;③现身牛棚

  7、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调皮、机灵、爱撒娇、可爱、活泼

  妈妈:慈爱、善良

  师:那么,这篇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略)

  师明确:舒缓的.、温馨的、深情的

  8、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下面举行朗读比赛,男女生各推选出一位代表,任选两到三个自然段来有感情地朗读,其余的同学请用你的掌声来打分,好吗?

  师:点评(鼓励、赞赏)……

  (三)、品味赏析,合作探究:

  小组质疑、探究、对话

  说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在学*过程中自主产生疑问,主动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小组探究,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同行,与作者的心灵同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的生成。

  师:假如那个天使般的孩子从印度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有话要对他说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采访他吗?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对话。

  生:(1)小组合作交流

  (2)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问题预设: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

  师明确:

  (1)可以想到,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2)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陪伴着妈妈。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3)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四)、想像练*,口语表达:

  本文借助“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学*。假如你也变成了金色花,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呢?另外,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展开想像,你想变成什么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让我们来说说心里话。

  请以“妈妈,我想变成……,当你……的时候,我……”的句式说一句话。

  师小结:

  作文的时候,新奇的想象加上美妙的表达,加上真挚的感情,就能收获佳作。

  (五)、拓展延伸:

  那个好奇的孩子来到我们的身边,他可能也有满脑子的疑问想采访我们呢,他想知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关母爱的诗词、名言、典故一定很多,你能告诉他一点吗?

  古诗鉴赏:孟郊《游子吟》感受母爱(齐读)

  (六)、总结:

  是啊,古今中外,“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感受到了母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更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七)、布置作业:

  1、晚上回家做一件实事,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例如:给妈妈洗洗脚。注意观察妈妈的神态,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网上搜集阅读《新月集》,做点读书笔记。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重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导学】

  1、知识储备。

  A、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

  C、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nì)笑沐(mù)浴祷(dǎo)告叠(dié)成倘(tǎng)若

  菡萏(hàn)(dàn)欹(qī)斜花瓣(bàn)荫蔽(yìnbì)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匿笑:偷偷地笑。(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4)花瑞:花带来好预兆。

  (5)慈怜:慈爱怜惜。(6)荫蔽:遮蔽;隐蔽。

  4、《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

  赞美母爱的伟大与神圣。

  【预*检测】

  展示课前预*效果:检测预*导学的内容。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一)《金色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读后思考。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教师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

  金色花在印度人心目中象征着纯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表现出了孩子对母亲最天真,纯洁,无私的爱。

  (2)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二)《荷叶母亲》

  1、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2、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

  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拓展延伸】

  完成课后练*四。

  【作业布置】

  1、完成第4课语文校本作业。

  2、预*第5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

  三、预*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嗅()衍()摩()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学生评价。

  5、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⑶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学*,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写了孩子的三次嬉戏。

  ⑵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⑶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

  2、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因为妈妈找到孩子,非常着急。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呈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是责怪的口吻,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人喜欢把儿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板书设计】

  六、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阅读泰戈尔的另外一首散文诗《审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内容。

  审判官

  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

  他是如何的可爱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

  3、学生谈感受。

  4、以孟郊诗《游子吟》作结。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味诗歌语言美,品析图画美,品味情感美。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5)

——金色花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初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这虽是一篇外国文章,但亲情是永恒的,是不分国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挚而纯真的情感而打动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我采用了几种,如:个体大声朗读,录音播放,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等。结果这为内容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朗读中,在想象里,三次嬉戏成了三幅灵动的画面,把朗读与文章的品读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产生双重的教学效应,即读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读变得摇曳多姿,生趣盎然。

  这篇文章,文意并不难懂,无须用太多的时间流连,只要巧妙的设计开头和结尾。开头放在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上,这样就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后由读,而诵。从而引导大家培养文学美感。

  结尾可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亲表达至诚的爱意,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而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学*的乐趣。

  原来最自然的课才会让学生学得自然和快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文诗》中的第一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第一次教师在优美的钢琴伴奏下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先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热情。之后学生自读得非常认真,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在分析文章时用“从( ),你看到一个( )的妈妈/孩子。”时,让同学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用朗读来读出妈妈的慈祥、对孩子的担心,孩子的调皮、可爱。最后在音乐的陪衬下全班齐读课文,读得就非常有感情了。

  2、关注生命体验,体会人间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就是感恩母亲,可是对母爱的认识学生们还不深刻,所以我在课堂设计时准备了几张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课前准备了很多学生和母亲的合影,在教师动情的旁白和韩红深情演唱的《天之大》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看到了妈妈,想到了妈妈的辛苦付出,接着出现一张成年的鸟儿给给妈妈喂食的图片,让孩子们思考“动物都知道感恩母亲,那我们人类呢?”自然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

  3、情感深化,以读促写

  在学生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后,我设计了一个“爱要勇敢大声说出来”的写作环节,让学生设想“假如你也可以变成一个你想要成为的事物,来报答你的妈妈,你会为她做什么呢?”动笔写出来。学生现在早已经沉浸在刚才动情的情景中,心中满是对妈妈的感激,自然一气呵成,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写话练*。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导入

  幻灯出示金色花图片和词语“妈妈”,然后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考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谁能说出“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生:是母子关系,孩子是花朵,妈妈是温暖的阳光,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地开放。

  师:就“母子”与“子母”的用词纠正一下。

  生:妈妈像花一样美丽。

  生:花是我献给妈妈的礼物。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把花当作孩子,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一首献给妈妈的诗──《金色花》。

  二、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幻灯出示:本文写“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找一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然后思考。

  生:写了三次嬉戏,第一次写妈妈作祷告时,“我”把花香送给妈妈;第二次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第三次写妈妈傍晚到牛棚时,“我”再落到地上,请求妈妈给我讲故事。

  生:还有一次,写“我”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到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

  师:归纳起来共讲了三种情况。板书如下: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

  嬉戏 投影在书页上,伴妈妈读书

  傍晚在牛棚现身,请妈妈讲故事

  三、品

  师:下面我们来品读这首诗。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把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写写批注,讨论后每组选一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生:第四段写得好,它写出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在母亲作祷告时孩子把花香送给她。

  师:同学们闻到花香了吗?闭上眼睛仔细地嗅一嗅,看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好香啊,我感到心情愉快,好像有一股清泉从我心中缓缓流过。

  师:你体会得太好了。那么,孩子要借这花香表达对母亲的什么感情?

  生:对母亲的爱。

  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生: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里写得好,他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无私。

  师:他为什么不告诉妈妈?

  生:这是他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为自己能为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行动。

  生:我认为第五段写得好,这里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而且投到她正读的地方。这体现了“我”对妈妈的依恋,充满童趣。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而且用了“依恋”和“童趣”这两个词,非常贴切。

  生读。

  ……

  四、悟

  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归纳一下,你从文中感受到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一下。

  生:我感到母爱子,子爱母,母子非常融洽亲密。

  师:同学们的体会都非常深刻。板书:

  对母亲深深的爱 融洽的亲情

  五、拓展延伸

  出示:你是否也有与此类似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同学教我一首歌──《妈妈的吻》,回家后,我调皮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唱一首歌,你亲我一下吧。”“好!”妈妈答应了。我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妈妈指着我的小鼻子说:“你呀,调都跑到北京去了。”说着亲了我一下我也趁机亲了妈妈一下,我们都笑了。”

  师:你能给大家唱唱这支歌吗?

  (生唱其他同学主动鼓掌)

  生:去年放寒假时,我得了一张奖状。回到家,妈妈正在洗衣服,我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捂住妈妈的眼睛,故意变了声调,说:“你猜猜我是谁?”妈妈猜了好几次才猜中我,我把奖状放在她面前,妈妈看到奖状后开心地笑了。”

  六、活动:请你露一手

  出示要求:本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生: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片云

  一片富有爱心的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他的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上 一阵清爽

  (师生同时热烈地鼓掌)

  师:你写得太好了,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诗篇,多么纯真的感情啊!

  ……

  七、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与父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是一堂徒具骨架而没灵魂的课。整节课上下来总觉得缺了点感觉,我想那就是语文味儿吧。尽管在课堂上几次三番地想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但总是浅尝辄止,整节课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

  预设的'教学重点是“读一读、说一说”这两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到字里行间去摸打滚爬,有所感,有所悟,但显然这个目标没有达成。缪老师和包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朗读指导不到位。

  首先是朗读的目的不明确,为“读”而“读”,尽管朗读的形式有所创新,师生配合读、男女声合读等,但学生被老师驱赶地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二是朗读的形式把握不当,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功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特别是齐读,是教师必须谨慎选择的,滥用齐读会使学生产生殆倦,压抑课堂气氛,齐读应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之后,它是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测。第三是自身的朗诵功底还有待提高,教师范读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电教设备如此先进的今天,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名家的朗诵,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传统的未必是不好的。在我有限的视野范围里,语文备课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环环相扣,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解读文章;一种是板块分解,通过各个环节来解构文章。凑巧这次龙飞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而我则采用的是第二种,在备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龙飞上课时用到的那些问题我很多次地看到,但每次心里都很排斥,都老掉牙的问题了,拿不出手。我苦心孤诣地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环节,自以为创新高于一切,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整体感知。因为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总是支离破碎的。板块式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割断了课文中原有的情感脉络,语文的“听、说、读、写”很多时候是一个综合体,不能截然分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改一改浮躁的毛病,对传统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创新。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和熏陶感染,教师应努力调动文字本身的力量,引领学生去感知文字背后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己读文往往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现在走上讲堂发现把“感觉“说出来是见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对自己没有感觉的文章产生感觉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说实在的,对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兴趣不大,我也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母子情,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慢慢有了感觉,但始终不是自己的,我想这是我的课上不深刻的根本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是一个笑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以上几点导致我这节课如浮光掠影一般,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多,他们随我在地面上挖坑,却没有深入去取水,他们的心灵没有得到滋养。人说文似看山不喜*,一堂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堂课应该像一部小说一样,有悬念、有高潮,使观赏者不忍释手。但显然我若要到此境界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磨练。这次开课留给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我,将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在认真反思后,我觉得将这课堂做如下改变:导入——录音范读——整体感知(五个画面)——说说你最喜欢那个画面,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集体朗读——与《仿佛》做一个对比——将“写一写”部分留为家庭作业。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6)

——《金色花》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品读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亲情;

  3.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朗读方法,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感悟思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花”和“妈妈”这两个词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导入课文。

  二.走*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显示泰戈尔的介绍。

  多媒体显示: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诗集《吉檀(tán)伽(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

  在*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被大量介绍到*(1924年访问*),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徐志摩、冰心等都深受其影响。

  三.品读《金色花》

  1.齐读,教师指出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同学评价齐读情况,并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朗读基调:欢快、舒缓、深情。

  3.请一位同学朗读,再次感受诗歌美的意蕴。

  4.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并用“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的句式来交流自己的朗读感受,体会诗歌中的形象美。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引导。

  多媒体显示: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调皮、爱妈妈的孩子。

  5.诗中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是怎样与妈妈嬉戏逗乐的?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的句式来说话。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当妈妈时,我就。

  做祷告时散发花香

  读书时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时恢复原形

  6.追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为了回报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多媒体显示:妈妈爱孩子孩子回报妈妈

  7.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浓浓的亲情。

  8.朗读过后,请同学们说说喜欢这首诗的理由,可此从词、句、段等角度谈,品读诗歌。

  四.探究《金色花》

  学生质疑探究,将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提出,交流解决。

  多媒体显示:泰戈尔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象征孩子对妈妈的爱圣洁而美丽。

  五.体验《金色花》

  如果此时哈利波特来到了课堂,赐给你魔法,那么你最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自己母亲的满怀爱意呢?请你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说一句话。

  四人小组活动交流,看哪个小组反映最快,说得最好。

  六.师生深情齐读《金色花》,配乐。

  七.亲情作业

  1.永远爱你的妈妈!

  2.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妈妈对你的爱。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3、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方法

  美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具体过程

  一、课前活动组织与计划:

  充分预*,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营造学*氛围。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你的黑发泛起了霜花,你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忘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本环节,有两读:一、老师范读,目的是亲自示范指导学生朗读,并请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二、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四、研读诗歌,探究主旨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⑵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五、倾情诵读,品读语言美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1、学生听配乐示范朗读。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自由朗读。

  3、花样朗读比赛。

  4、最后让学生充满深情地诵读全文。

  六、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出示课件: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课件显示)示范:

  (1)我愿变成______,当妈妈的时______候,我可以为妈妈______。

  (2)假如变成了________,我将______。

  例句:(1)我愿变成一条清清溪流,当妈妈工作累的时候,我可以为妈妈唱出一首“叮叮咚咚”的曲子,让妈妈心情放松。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将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七、尽心回报,落实行动美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尽孝。让同学们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张贺卡上,今天晚上送给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家,就打电话念给妈妈听,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在行动中。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圣洁

  美丽

  我嘻戏

  惜缘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和借鉴诗中借鉴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感悟母爱,领悟母子深情,尝试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

  2、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三、教学流程:

  1、视频导课——诵读悟诗——创造形象

  2、读诗——悟诗——写诗——献诗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深情歌唱引“金花”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观看。(酝酿感情,趁学生沉浸其中,教师导课)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便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那便是母亲!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关于母爱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原汁原味读“金花”

  (一).泰戈尔简介:(以学生介绍为主)

  印度的“诗圣”,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小说《还债》,散文《*的谈话》。

  (二)美读﹝学会朗读,感知内容﹞

  1、学生裸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确,读流利。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知意、会用。)

  3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学生照样子说话,感知课文内容。

  句式: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过渡:孩子,贪玩、淘气又可爱;母亲,焦急、生气又嗔怒。让我们在精彩生动的朗读中感悟这种至情真爱。

  三、精彩纷呈说“金花”

  (一)多媒体播放《金色花》视频朗读。

  1.学生听读,感悟、体会,学会有感情地读。

  2.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教师指明学生有感情地读。(师指导读的不好的学生;让读的好的学生做示范领读。)

  句子: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4)“我不告诉你,妈妈。”

  3、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问题:(1)散文诗中的孩子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出对母亲的爱的?

  (2)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过渡:

  四掩卷沉思悟“金花”

  1.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渲染感情。学生置身环境,大声朗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2、3,学生思考。

  2.“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指明程度各异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指导。

  过度: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流长。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五、至情表白写“金花”

  1.多媒体出示一下内容:

  如果有一天你忽然有了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来!孩子,照样子,拿起笔述说对妈妈的爱意。

  示例1: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

  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示例2:假如我是一片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他的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上一阵清爽

  2.学生思考,写诗句,表达对妈妈的深情。

  学生佳句欣赏: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妈妈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挡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小结:

  无论对谁来说,母亲都是灵魂的故乡,生命的绿洲,不管我们能走多远,划不出的永远是母亲的海洋。为了她的儿女,母亲的操劳是毫无代价而言的,让我们也拥有一颗孝心,来回报那份无私的母爱。

  1.教师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六、感恩母亲献“金花”()作业

  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2、掌握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3、学*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4、激发我们关爱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

  1、诗歌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朗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当你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中时,你是否想到,你又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感受人间最动人的亲情。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

  二、朗读诗歌

  1、要求: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处理好轻重音,节奏,要饱和深情。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7)

——《金色花》教学反思实用10篇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 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初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这虽是一篇外国文章,但亲情是永恒的,是不分国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挚而纯真的情感而打动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我采用了几种,如:个体大声朗读,录音播放,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等。结果这为内容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朗读中,在想象里,三次嬉戏成了三幅灵动的画面,把朗读与文章的品读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产生双重的教学效应,即读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读变得摇曳多姿,生趣盎然。这篇文章,文意并不难懂,无须用太多的时间流连,只要巧妙的设计开头和结尾。开头放在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上,这样就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后由读,而诵。从而引导大家培养文学美感。

  结尾可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亲表达至诚的爱意,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而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学*的乐趣。原来最自然的课才会让学生学得自然和快乐!

  《金色花》这首小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淘气而又浪漫、富有爱心的儿童形象。一天中,她尽情地与她的妈妈嬉戏。早上,在妈妈做祷告的时候,给妈妈散发香气,为妈妈消除疲劳;中午,在妈妈读《罗摩衍那》的时候,将那小小的影子正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使妈妈不伤眼睛;黄昏,当妈妈在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变回了自己跳到妈妈跟前,求妈妈讲故事。面对妈妈的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她却故作神秘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了恋母的娇态和稚嫩的童心,如此美丽可爱、小精灵般的孩子,她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此幸福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位慈爱、善良、温柔而又有母性光辉的妈妈。那么如何教学这篇充满了童真和母爱的文章呢?我们先看以下一个教学片段。

  袁源《金色花》教学片段一:

  “下星期年级要举行个人朗读比赛,我们班派谁去呢?”一上课,我就这么问大家。几乎是同时,十多个名字被喊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派我去”的声音。玲玲也抬起眼看了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向大家摆摆手:“我推荐一个人,玲玲,大家看行不行?”又几乎是同时,七嘴八舌的否定响了起来。课代表――有着甜润音色的小馨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派她去,不等于让我们班输吗?那还不如弃权呢!”玲玲的脸涨得通红,头开始低向臂弯。我再次向大家摆摆手,微笑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都担心玲玲朗读得不好,对吗?而我们班有那么多朗读高手,大家就不能帮帮她,让她也品尝到朗读的快乐吗?”我又转身看向玲玲:“玲玲,抬起头来,你愿意在大家的帮助下,代表我们班参加朗读比赛吗?”我看见玲玲咬着下嘴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全班同学:“大家愿意帮助她吗?”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看见许多同学同样认真地点了点头,连小馨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咧嘴笑了。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玲玲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吧。大家先轻声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首散文诗若要朗读好,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朗读声,玲玲也举着课本用心地读着。读完,有的同学在书上画着,有的同学在写着什么。大约两分钟,我再次问大家朗读这首诗要注意些什么。

  “要读出感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字音不能读错。”“要读得流畅、通顺。”

  “如果玲玲朗读,声音一定要大一点。”……

  “总结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读准字音,读美语气、语调都读出感情吧?”我问。

  大家纷纷点头。

  “那么,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给玲玲提个醒呢?请把你挑出的`字词抄在黑板上,并注上音,可以吗?”我鼓励地向大家微笑。

  于是,许多同学先后走向黑板,有同学发现自己挑选的词语已被别人写了,就中途返回了座位。大约一分钟,黑板上就出现了下面的词语:

  匿(nì)笑沐浴(yù)祷(dǎo)告嗅(xiù)到罗摩衍(yǎn)那

  膝(xī)上

  “玲玲,你能把黑板上的词语读一遍吗?”我走到玲玲身边问她。

  玲玲站了起来,看着黑板,念了起来,满脸羞涩,声音不太高,但每个词都念对了。

  同学们脸上显出了不满,分明听到有人“嗤”了一声。

  “玲玲,你真棒,你全念对了。可你自己满意吗?”我看着玲玲的眼睛问。

  “不满意,我声音太低了。”玲玲红着脸说。

  “那么,你大声念,咱们班同学都跟着你念,就像老师带大家读生词一样,好吗?”我又转身向着大家:“玲玲能很大声地念,大家也大声地跟着她念,咱们试试,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赞同,声音很大。

  接着,“匿笑!”“匿――笑!”“沐浴!”“沐――浴!”……教室里仿佛响起了一曲合唱,领唱很卖力,合唱也很认真。玲玲亮开了嗓门,同学们都惊异地发现,玲玲的音色还是蛮不错的。玲玲自己呢,也兴奋极了,脸上的晕红不再是害羞的颜色了。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老师为大家鼓掌!那么读准字音的要求,无论是玲玲,还是咱们班的任何一名同学,都能完成了,对吗?”我边轻轻地拍了拍巴掌,边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点头。

  看完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会被教者深深的师爱之情所感动。在我们的教室里,像玲玲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隐匿在众多的学生中间,*时比较纳言,并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对优秀的文学作品仍然有自己的感悟能力。只是有些时候,感悟并不到位。需要教师点拨,需要优秀的学生的引领,他们才能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年幼的“我”张开幻想的翅膀,把“我”的天真、顽皮,“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文中的“我”随心所欲,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金色花,就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可以随意变化,可以“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在“树叶上跳舞”,还能挑逗母亲,“匿笑”她找不着“我”时的可笑神情……最后一动意念,又变**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似真似幻,诗中洋溢着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

  对于这样美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教学设计者仿佛就是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循循善诱着她的可爱的像玲玲一般众多的孩子们,徜徉在爱的圣洁的光辉里,感受着爱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样的课堂是美的,是令人陶醉的,是让人欣赏的。

  让我们关注一下诗中的意象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花朵。“金色花”这个意象不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又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所以诗人吟咏此花,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中的孩子,他有着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他心灵圣洁,高尚无邪。在他的心灵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爱和美。而学生玲玲呢?她是细腻的,含蓄的,害羞的女孩。尽管如此,她也像金色花中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童真,是一位美丽可爱娇嫩的学生。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她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凡、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文化生活的执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她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出她精神的丰满高大;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中看出这位妈妈也是很美丽的。

  而我们的教者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匕首或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1、朗读中注意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设计的自由朗读和默读,都是为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来解读课文,虽然会有层次的差异,但正是因为有了差异,才会有学生的主动反思,才会有进步。而实际上,学生大多都能理解诗歌的主题,对关键句子的把握也比较准确。

  2、合作朗读,相互点评环节中,从第四段开始,读的学生特别多;最后两个自然段,大概有三十多个学生站起来读。“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读第一、二小节的时候太*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另外还有同学从节奏和重音方面来点评。从这样的点评看来,在听的过程中,“合作朗读”让我知道了同学们大多喜欢诗歌最后几段,因此,对诗歌的解读就以第8段的母子对话为突破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朗读指导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文字背后蕴涵的

  诗人感情的过程。以学生最喜欢的诗句为突破口,顺应了“民意”;反复的朗读和相互点评,有利于深入理解关键句,也同时活学活用了朗读技巧,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教学《金色花》却只让孩子爱自己的母亲,那是遗憾的。爱自己的母亲,爱别人的母亲到爱那些和母亲一样圣洁、正直和善良的人,这才是泰戈尔思想中的“大爱”。利用“金色花”的宗教色彩,让学生理解诗中赞颂的是包括母爱在内的“大爱”,拓展学生对“爱”的理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

  一是诗的语言美;

  二是诗的画面美;

  三是诗的情感美。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吟读”环节中,为读好最后两节,指导学生分析语言的句式排列;在“解读”环节中充分利用点评,指引学生在解读中赏析语言。这样的安排简化头绪,为学生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效率。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阅读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感悟家庭之爱。通过一系列关于家庭之爱的图片及漫画切入本诗。

  二是通过美读感悟诗中情感。

  三是通过品读分析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散文诗。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我在决定录制泰格尔的经典散文诗《金色花》,是在同事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中下定决心的。如果说本节课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那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现在反思,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较为成功的有两点:

  第一,重视了朗读。教学时,我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有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人物特点,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收到了课堂实效。

  第二,落实了基础训练。我的教学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设计,扎实落实基础,使学生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笔、动脑能力。

  这节课也有很多亟待改变或提高的'地方:

  1、探究的问题没有引出来之时,教师过于着急,有时把答案呈现出来了。教师应该多些耐心,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小组合作交流,只注重优生的展示,最好让各个阶段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独立发言,小组成员集体补充,这样才能调动起整体的学*兴趣,提高学*效率。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文诗》中的第一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第一次教师在优美的钢琴伴奏下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先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热情。之后学生自读得非常认真,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在分析文章时用“从( ),你看到一个( )的妈妈/孩子。”时,让同学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用朗读来读出妈妈的慈祥、对孩子的担心,孩子的调皮、可爱。最后在音乐的陪衬下全班齐读课文,读得就非常有感情了。

  2、关注生命体验,体会人间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就是感恩母亲,可是对母爱的认识学生们还不深刻,所以我在课堂设计时准备了几张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课前准备了很多学生和母亲的合影,在教师动情的旁白和韩红深情演唱的《天之大》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看到了妈妈,想到了妈妈的辛苦付出,接着出现一张成年的鸟儿给给妈妈喂食的图片,让孩子们思考“动物都知道感恩母亲,那我们人类呢?”自然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

  3、情感深化,以读促写

  在学生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后,我设计了一个“爱要勇敢大声说出来”的写作环节,让学生设想“假如你也可以变成一个你想要成为的事物,来报答你的妈妈,你会为她做什么呢?”动笔写出来。学生现在早已经沉浸在刚才动情的情景中,心中满是对妈妈的感激,自然一气呵成,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写话练*。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这虽是一篇外国文章,但亲情是永恒的,是不分国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挚而纯真的情感而打动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我采用了几种,如:个体大声朗读,录音播放,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等。结果这为内容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朗读中,在想象里,三次嬉戏成了三幅灵动的画面,把朗读与文章的品读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产生双重的教学效应,即读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读变得摇曳多姿,生趣盎然。

  这篇文章,文意并不难懂,无须用太多的时间流连,只要巧妙的设计开头和结尾。开头放在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上,这样就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后由读,而诵。从而引导大家培养文学美感。

  结尾可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亲表达至诚的爱意,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而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学*的乐趣。

  原来最自然的课才会让学生学得自然和快乐!

  我在决定录制泰格尔的经典散文诗《金色花》,是在同事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中下定决心的。如果说本节课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那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现在反思,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较为成功的有两点:

  第一,重视了朗读。教学时,我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有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人物特点,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收到了课堂实效。

  第二,落实了基础训练。我的.教学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设计,扎实落实基础,使学生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笔、动脑能力。

  这节课也有很多亟待改变或提高的地方:

  1、探究的问题没有引出来之时,教师过于着急,有时把答案呈现出来了。教师应该多些耐心,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小组合作交流,只注重优生的展示,最好让各个阶段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独立发言,小组成员集体补充,这样才能调动起整体的学*兴趣,提高学*效率。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8)

——《金色花》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范读、自由朗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

  【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朗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孟郊写过一首有名的《游子吟》吗?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能说说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吗?(表达了真挚的母爱)

  2、教师小结:母爱似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似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似一股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

  二、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简介。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嗅 摩 衍 叠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2、激情诵读,感悟亲情。

  (1)、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我们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呢?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教师提示,学生读)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3、畅所欲言,感知全文。

  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诗中的妈妈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的孩子,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的妈妈。

  四、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我”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3、“我”回报母爱,为什么总是悄悄的进行却不让妈妈知道呢?

  4、你喜欢这种回报母爱的方式吗,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后找同学作答,教师点拨指导归纳。

  五、感悟母爱、表达爱意。

  1、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做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练*,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说话。

  六、本课小结。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七、课外回读,抒写亲情。

  为母亲(其他亲人)刷刷碗、捶捶背、洗洗脚……注意观察母亲(其他亲人)的神情,并结合自己内心感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

  一、学*目标:

  1、培养吟诵诗歌的能力。

  2、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3、学*诗歌借用具体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

  通过朗读在简单清新的语言中感悟至爱亲情

  三、难点:


金色花教学反思(扩展9)

——《金色花》泰戈尔通用五篇

  金色花

  一、整体把握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二、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纸船寄母亲

  一、整体感知

  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颠簸中驶向陌生的国度.此去远涉重洋,相去万里,要隔多久才能回到母亲怀中?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母亲身边.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诗歌第一、二节便写叠纸船、抛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的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表明所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也表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第三节诗,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像:“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纸船漂不到母亲的身边,就进入母亲的梦中吧!“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怅然不已.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2.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作者在太*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练*说明

  一 熟读这两首诗,直到能背诵下来.然后进行朗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朗读要反复细致地加以指导,例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样的对话要朗读得好并不容易,需要一遍一遍地教,像教唱歌曲一样的教.

  二 体会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本题就两首诗中比较含蓄的诗句要求学生体会思想感情.指导解题,应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

  1.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不说一声就走了,叫妈妈急死了.

  “我”呢,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呢.

  2.这几句诗表达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在太*洋舟中呼唤母亲,但愿母亲想到女儿离家后的心情.

  三△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要让学生明确此次练笔的要求,必须借助形象来抒情.借助什么形象才好呢?这要注意揣摩两首诗中的想像.泰戈尔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冰心想像纸船飘洋过海送深情,都想像通过一种办法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们也可以想像另一种办法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可以先看“文学名著导读”,再找书来看.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自读《金色花》,抓住孩子小小的心愿

  启发思考的问题可以设计为:

  ——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自读《金色花》,着重研讨篇末含蓄的诗句

  可以讨论: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三、引导学生自读《纸船》,着重探究“泪”与“悲哀”

  母亲至爱女儿,女儿至爱母亲,容易理解,“泪”与“悲哀”则是难点,探究明白了,可以理解思念之情,思念之苦.由此可以悟到,诗人为什么异想天开,要放纸船在太*洋,“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四、教学设计

  (一)识字与写字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二)《金色花》

  1.朗读.

  2.谈整体感受.

  3.内容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向妈妈保密?

  (3)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4.再朗读.

  (三)《纸船》

  1.朗读.

  2.谈整体感受.

  3.内容研讨.

  (1)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2)为什么借纸船来抒情?

  (四)朗诵比赛

  (五)作业

  “研讨与练*”(二)、(三)选做.

  我想变成一朵百合花,长在妈妈的花瓶里。伴着妈妈工作的声音,好奇的从新叶里探出头,看着你工作,妈妈,你会知道那就是你的还在吗?

  当你工作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竟是从我身上发出来的。

  当炙热的阳光射在你脸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脸上,为你遮挡阳光,哪怕是只有一点点的凉意。

  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影子吗?

  然而当你在忙于家务时,我有悄悄变回你的孩子,让你亲吻我的脸颊,好让我做一个美丽的梦。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