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1-10 00:00:00 教学反思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1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技术性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和美术创作,主要是通过参与美术表现的实践而获得。美术实践能力是实现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基础。

  剪纸既是一种技术性活动,同时又是*优秀的民间艺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史是文化传承现象。生活中对称的现象许多许多,人、动物、植物等,都有许多对称现象,这些对称,给人们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美感。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对称的剪纸纹样。

  而蝴蝶是自然界中既对称又美丽的一种昆虫,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选择了剪纸蝴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对称的美。由于本课教学的设计动手操作性很强。

  因此,学生的学*兴趣高涨,参与面广。课堂上,学生通过研讨、探究、实践后,把一张张彩纸变成了造型新颖、内涵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用来点缀生活,一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识和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2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技术性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和美术创作,主要是通过参与美术表现的实践而获得。美术实践能力是实现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基础。

  剪纸既是一种技术性活动,同时又是*优秀的民间艺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史是文化传承现象。生活中对称的现象许多许多,人、动物、植物等,都有许多对称现象,这些对称,给人们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美感。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对称的剪纸纹样。

  而蝴蝶是自然界中既对称又美丽的一种昆虫,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选择了剪纸蝴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对称的美。由于本课教学的设计动手操作性很强。

  因此,学生的学*兴趣高涨,参与面广。课堂上,学生通过研讨、探究、实践后,把一张张彩纸变成了造型新颖、内涵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用来点缀生活,一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识和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3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美术《对称的美》一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本课共设计了“情境导入、讲授感悟、演示学*、学生实践、展示评价、拓展总结”几个环节为学生的学*目标服务。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安排上,贯彻新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制作、运用对称形,感受对称形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美化能力。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趣,为学生的学*创设情境,学生能积极的配合,愉快的完成,从中了解要学*的知识。“讲授感悟”环节能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资源和有效地媒体手段为学生增加感官,感受对称的美。通过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能认真观察这些信息资源,感受、感悟对称的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谈自己的想法,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从而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在学*环节能从课件的演示学到制作的步骤、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应更多考虑学生年龄的特点,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学到的步骤、方法再次进行演示,加深学生重复记忆,为学生的制作克服困难。

  “学生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件学*的制作方法和提出的作业要求,能认真完成制作。大多数同学做的比较好,少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的作品构思精巧、设计合理,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互评,让学生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业,教师提问“哪几幅作品效果好?为什么?好在哪里?哪里还不够理想,原因何在?” 选取学生中典型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当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优秀作品的精华,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效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评价得到提高,鼓励孩子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对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对称教学反思1

  讲过《对称》这节课,各位领导和老教师们给我评课,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自己也认真的反思了在上这节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发现自己在备课、讲课、课堂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讲课的细节处理不当。语言中带有口头语,口头言,导入语言太罗嗦,学*目标不够明确如“感知”“识别”这些词孩子们不是很理解,在黑板上粘贴图画找对称轴时,那张图画找的不好。

  2. 课堂组织过中,给学生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比较少。

  3. 课堂时间安排上,前边的授新知讲的太快了,以至后边的全部练*做完了,课堂时间还没用完,这说明上课时间把握不好。

  4. 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找出几条对称轴,讲的方法不是很好。

  5. 课件和讲课的内容是一致的,不能点快或点慢。

  针对自己在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的地方,我也接受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意见,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的措施:

  1.在讲课的细节处理上。口头语要去掉,如“咱们班同学”改为“我们班同学”,语言不带口头禅,导入部分要尽量简练、清晰。学*目标中遇到的词要尽量换成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在黑板上贴的图片纸的两半采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更明显。

  2.在课堂组织中,要利用“兵教兵”给孩子更多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3.课堂的时间安排上,要把时间分配好,留有弹性的时间,这样课堂时间才能利用的更充分。

  4.针对每节课的重难点,都要好好把握,讲的方法和用的时间都要准备好,备充分。如对于本节课讲对称轴时,这块处理的不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总结,要比我直接说出结论效果好的多。

  5.在讲课过程中,课件始终是和讲课内容一致的,注意把握,对课件也要很熟悉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是我在这节课中的一些反思和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把自己的课教好,把班级管理好,做一个认真、负责、踏实工作的人。

对称教学反思2

  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圆的对称性分为3个课时,今天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了,喜忧掺半,我进行了课后反思,反思如下:

  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圆的有关内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后研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基础,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垂径定理反映了圆的重要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整节书的重点,理解和证明垂径定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尤其学生在证明弧相等时比较吃力,语言表达不好。在教学中也是一节较难把握的课。

  1、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在课堂上我采用“积极评价”的思想,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找到数学课堂中的自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上重视了现实生活对数学的需要,重视了不同的学生对数学不同的需要,让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所得。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前后知识的链接,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学*中感悟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美。

  2、整节课有些“前松后紧”,垂径定理的认识中,用时过长。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知识点掌握比较好,学*中投入性和主动性比较高,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借助于课件既提高了学*效率,学生又格外感兴趣。

  3、教学过程设计中,在认识垂径定理后有一环节“以下6幅图判断是否符合垂径定理的条件,牢记巩固垂径定理的必备条件。”此处忘记及时的拓展总结:只要是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都可以等到*分弦,*分弦对的优弧及劣弧,不一定非要是直径。

  4、严谨的课堂结构,严谨的知识结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要让学生轻松、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必须交给学生严谨的学*方法。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首先自己的数学语言应准确、严谨和简练的。教师的数学语言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数学语言,这便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必须熟练掌握数学专用术语,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数学语言表达,做到言之有序,言为有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练性、精确性和严谨性,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才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事们的帮助,我的数学教学定能进步。

对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建立在“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基础之上,进一步学*特殊的图形旋转——中心对称,主要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难点是中心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为了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鉴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品质和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惯,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我通过了大量课件,把动态的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首先,复*轴对称的概念与旋转的定义、性质。观察课件,回答问题:

  ①请观察左图(课件)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②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观察△AOB的变换过程,你有什么发现?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中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2、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完成63页探究,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学生画出两个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后,及时开展中心对称性质的研究,归纳出中心对称的性质: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让学生尝试自己证明△AOB与△A′B′C′全等。

  3、应用新知

  (1)讲授64页例1。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加深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学生不同的作图方法。

  (2)课后练*。以适当的练*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能熟练画出两个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巩固学生的作图能力,并会简单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

  4、归纳小结

  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总结发言,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应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相互交流学*过程中的感受、收获。

  本课由问题引入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这一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尽量使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性质和画法,效果较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建议:

  1、从旋转定义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弄清旋转角等于180°的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借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印象),进而引出中心对称的定义。

  关于中心对称的定义,学生要体会到以下三层意思:

  (1)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3)也就是说,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而中心对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2、可以将中心对称和轴对称进行对比:

  轴对称中心对称区别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分对称点的连线均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分联系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3、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中心对称是旋转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心对称的性质与旋转的性质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对应点在一条直线上,旋转角是固定的180°。第一个性质很重要,要使学生明确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

  (1)对称中心在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上;

  (2)对称中心到两个对称点的距离相等。

  4、例1是画出与已知图形关于已知点的对称图形。此内容易于理解,可让学生自己摸索得出画法,教师稍做归纳即可。

  5、中心对称的性质是中心对称应用的核心,是作图的基础。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称的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二、说教法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巩固练*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积极性日益高涨,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四、说过程

  激趣导入

  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

  讲授新课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三位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先来猜一猜他们是谁?(蝴蝶、小鱼、七星瓢虫)师边说边板贴。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作对称图形,(补充板书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示范对折)

  3、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表示出来,这条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知道?不知道的学生打开书第68页找一找。(对称轴,生说师板书)小鱼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请一名学生来画,其他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生板演)(生评、师评)

  4、刚才咱们认识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现在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前先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然后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巡视指导,点评。

  巩固练*

  1、瞧,老师给咱们班的同学带来一个宝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宝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谁来开启百宝箱?(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闯关的题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争先恐后)这里有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一个?(生选择,进入游戏环节。)

  2、刚才在游戏中表现了同学们聪明才智,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小手是否灵巧?赶快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依次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在折圆形的对称轴时,师须加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无数条。(无论怎样折,我们发现圆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吗?)

  3、冬天来了,有一个节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诞节,我准备了提前送给咱们班同学一棵圣诞树。现场剪圣诞树,师剪,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剪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四人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挑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小结

  这节课,你上的满意吗?(生评价)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赏的眼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的体验,让我继续杨帆,在课改中远航,每到一站,你都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P68-70,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学生通过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教具准备:

  面具一个,树叶、蜻蜓、蜜蜂、葫芦等图片。面具、透明胶、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

  剪刀、彩色纸,尺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教师出示左右不对称的面具:“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面具来上课,大家看看,漂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半,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后再贴出另一半。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看出来的)

  你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演示两部分完全一样。

  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教师小结并揭题:这几个图片,都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并齐读: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轴”。

  1.剪一剪,议一议。

  教师出示一棵圣诞树。问:“这棵圣诞树是一个对称图形吗?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象这样对称的圣诞树吗?”

  生动手剪,教师巡视,选出对称与不对称的各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请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操作。

  说说你想剪什么?用刚才的方法3分钟内剪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并同桌互相介绍展示。

  2.找一找,画一画。

  请观察一下,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条印、一条线或折痕)

  据学生回答,沿一个图形的折痕画出“对称轴”。指出:“这条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板书并齐读:对称轴。

  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刚才谁观察到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出来画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检查评价。

  3.找一找,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生举例。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4.猜一猜,折一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它是对称图形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

  谁能演示给大家看?

  再猜一猜,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猜后,动手折一折,比赛谁折出圆的对称轴多。

  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你能动手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吗?在纸上画。

  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有很多条,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可以找出来啊!

  三.拓伸延展,深化认识。

  1.米老鼠遇到了难题了,你愿意帮助它吗?课件演示:你能一眼就看出他们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字、汉字和英文字母也有很多是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吧!(课件演示)

  3.我心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再动手剪一剪?来吧,发挥你的想象,加上你灵巧的双手,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对称图形来吧,并且画上对称轴后在黑板上展示。(播放音乐)

  生剪完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作品?

  四.师生总结,畅谈感受。

  4.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话想跟它们说吗?

  5.这些对称图形的确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板贴一个对称的“美”)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称,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欣赏中感受对称。

  2、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对称,并运用对称制作蝴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制用的意识。

  3、创设艺术欣赏的氛围。在《化蝶》的音乐及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其中的美。

  4、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溶入作品之中。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体会对称的美。

  运用对称制作蝴蝶。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的美。把的情感溶入作品中,创造性的表现蝴蝶。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课本、作品、彩纸、剪刀、其它材料

  学具:课本、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引导

  阶段

  1.展示课件引出蝴蝶

  调动学生的情绪.

  2.设问:蝴蝶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新课

  在欣赏中体会蝴蝶的美

  课件

  新知

  教授

  阶段

  1.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提问:蝴蝶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进一步分析,提问:谁能说说蝴蝶的特点?

  3.展示蝴蝶翅膀翻动的课件,说明对称土星及其特点。

  4.通过课件介绍动物、植物、昆虫的对称,了解自然界中的对称,从古今中外的建筑,手工艺品、图案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

  5.组织学生以“说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和“谁知道对称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为题展开讨论。

  6.提问“你觉得对称的事物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对称的美。

  7.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大小两对翅膀,双须……

  8.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对称

  9.看课件分析了解对称和对称图形。

  10.欣赏图例,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拓展思路。

  11.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拓展思路,以自身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对称。

  12.学生谈论对称给自己的感受,总结对称美的特点

  课件

  实践

  探索

  阶段

  1.引入蝴蝶听《梁祝-化蝶》讲《梁祝》的故事感受其中的美2.简介蝴蝶的制作,重点在形状和花纹、色彩的对称。

  3.倡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之中。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课件,在音乐中创设情境,提供大量图片、资料,以供参考。

  1.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并体会故事的情节展开联想创作作品。

  2.小组共同制作。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对称的造型、形式美感,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剪纸创意画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对称图形的创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其深厚的艺术魅力并养成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对称的形式美感。

  【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对称造型的剪纸。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出示剪刀、水杯、蝴蝶等对称的图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案并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图形两边相同,有一种整齐、*衡的美感。教师继续追问:这种图形叫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出这样的图形?总结得出: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重叠的方式制作。教师揭示课题《对称的美》。

  环节二:观察画作,探究技法

  1.观察画作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之前给大家展示的对称图形之外,还有什么图形,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门窗、桥、汽车、飞机等。随后教师讲授对称的概念,接着总结轴对称的特点:对称轴左右或上下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2.描述内容

  教师展示艺术作品《御门》《王祥暖冰》,请同学们思考问题:这几幅作品是如何运用对称图形的?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总结得出:通过将对称的造型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衡、安定、协调的美感。

  3.分析技法

  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作者运用什么方式创作出这些对称图形的作品?学生举手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画家不是用画笔进行创作的,是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剪纸作品的创作。

  环节三:示范剪纸,讲解步骤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并剪一剪对称图形,通过纠错指导并指出连接点的剪法。学会剪纸方法后,示范一幅剪纸作品的创作。通过折叠纸型――绘制图案――剪细节――展开的步骤,演示如何通过剪刀和白纸体现具有刀剪味的对称剪纸。学生认真观察剪纸的制作方法。

  环节四:学生实践,作品展评

  1.布置活动练*:请学生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之前联想到的一些人物或动物对称的组合,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剪纸作品。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示用刀安全,在细节刻画上不宜过多,剪法上也应该注意对于中轴线的保护不宜剪断。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从构思、精细程度等多方面评价作品。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发现传统艺术的魅力。

  2.生活中除了对称美,还有很多美的表现形式,请同学课后搜集,下节课交流讨论。

  四、板书设计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称,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欣赏中感受对称。

  2、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对称,并运用对称制作蝴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制用的意识。

  3、创设艺术欣赏的氛围。在《化蝶》的音乐及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其中的美。

  4、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溶入作品之中。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体会对称的美。

  运用对称制作蝴蝶。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的美。把的情感溶入作品中,创造性的表现蝴蝶。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课本、作品、彩纸、剪刀、其它材料

  学具:课本、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引导

  阶段

  1.展示课件引出蝴蝶

  调动学生的情绪.

  2.设问:蝴蝶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新课

  在欣赏中体会蝴蝶的美

  课件

  新知

  教授

  阶段

  1.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提问:蝴蝶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进一步分析,提问:谁能说说蝴蝶的特点?

  3.展示蝴蝶翅膀翻动的课件,说明对称土星及其特点。

  4.通过课件介绍动物、植物、昆虫的对称,了解自然界中的对称,从古今中外的建筑,手工艺品、图案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

  5.组织学生以“说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和“谁知道对称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为题展开讨论。

  6.提问“你觉得对称的事物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对称的美。

  7.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大小两对翅膀,双须……

  8.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对称

  9.看课件分析了解对称和对称图形。

  10.欣赏图例,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拓展思路。

  11.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拓展思路,以自身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对称。

  12.学生谈论对称给自己的感受,总结对称美的特点

  课件

  实践

  探索

  阶段

  1.引入蝴蝶听《梁祝-化蝶》讲《梁祝》的故事感受其中的美2.简介蝴蝶的制作,重点在形状和花纹、色彩的对称。

  3.倡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之中。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课件,在音乐中创设情境,提供大量图片、资料,以供参考。

  1.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并体会故事的情节展开联想创作作品。

  2.小组共同制作。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6

  《对称的美》

  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八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使同学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称,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欣赏中感受对称。

  2、引导同学分析什么是对称,并运用对称制作蝴蝶。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制用的意识。

  3、创设艺术欣赏的氛围。在《化蝶》的音乐和图片的展示中让同学展开联想,感受其中的美。

  4、激发同学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自身的情感溶入作品之中。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体会对称的美。

  运用对称制作蝴蝶。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的美。把的情感溶入作品中,发明性的表示蝴蝶。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课本、作品、彩纸、剪刀、其它资料

  学具:课本、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其它资料

  课时布置:

  本课共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教学手段

  引导

  阶段

  1.展示课件引出蝴蝶

  调动同学的情绪.

  2.设问:蝴蝶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同学带着问题学*新课

  在欣赏中体会蝴蝶的美

  课件

  新知

  教授

  阶段

  1.组织同学观察分析,提问:蝴蝶由哪几局部组成的?

  2.进一步分析,提问:谁能说说蝴蝶的特点?

  3.展示蝴蝶翅膀翻动的课件,说明对称土星和其特点。

  4.通过课件介绍动物、植物、昆虫的对称,了解自然界中的对称,从古今中外的建筑,手工艺品、图案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对称和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

  5.组织同学以“说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和“谁知道对称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为题展开讨论。

  6.提问“你觉得对称的事物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同学体会对称的美。

  1.同学观察,分析,讨论:大小两对翅膀,双须……

  2.同学考虑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对称

  3.看课件分析了解对称和对称图形。

  4.欣赏图例,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和对称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拓展思路。

  5.在讨论中积极考虑,拓展思路,以自身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对称。

  6.同学谈论对称给自身的感受,总结对称美的特点

  课件

  实践

  探索

  阶段

  1.引入蝴蝶听《梁祝-化蝶》讲《梁祝》的故事感受其中的美2.简介蝴蝶的制作,重点在形状和花纹、色彩的对称。

  3.倡议同学把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之中。

  4.同学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课件,在音乐中创设情境,提供大量图片、资料,以供参考。

  1.同学感受音乐中的美并体会故事的情节展开联想创作作品。

  2.小组一起制作。

  课件

  作品

  各种资料

  总结

  评价

  阶段

  1.组织同学展示作品。注意挖掘同学的情感体验和想法。

  以“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为题,组织同学自我总结。

  1.同学展示作品,并简单的介绍自身的想法和作品内涵。

  2.说说自身学到了什么,作自我总结。

  作品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二、说教法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巩固练*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积极性日益高涨,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四、说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

  <二>讲授新课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三位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先来猜一猜他们是谁?(蝴蝶、小鱼、七星瓢虫)师边说边板贴。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作对称图形,(补充板书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示范对折)

  3、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表示出来,这条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知道?不知道的学生打开书第68页找一找。(对称轴,生说师板书)小鱼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请一名学生来画,其他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生板演)(生评、师评)

  4、刚才咱们认识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现在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前先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然后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巩固练*

  1、瞧,老师给咱们班的同学带来一个宝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宝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谁来开启百宝箱?(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闯关的题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争先恐后)这里有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一个?(生选择,进入游戏环节。)

  2、刚才在游戏中表现了同学们聪明才智,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小手是否灵巧?赶快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依次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在折圆形的对称轴时,师须加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无数条。(无论怎样折,我们发现圆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吗?)

  3、冬天来了,有一个节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诞节,我准备了提前送给咱们班同学一棵圣诞树。现场剪圣诞树,师剪,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剪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四人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挑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四>小结

  这节课,你上的满意吗?(生评价)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赏的眼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成功的体验,让我继续杨帆,在课改中远航,每到一站,你都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第68、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张蝴蝶形的彩纸、一件蝴蝶衣裳、两张彩色纸、一枝水彩笔、一把剪刀、尺子,各种对称的装饰品。

  教学过程

  一、用生动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充满人文性的教学环境(课件出示蝴蝶画面)

  1.(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配合音乐,师说:“有一只蜻蜓在动物城里玩,遇到了辛勤工作的蜜蜂,看见了一座座漂亮的房屋。”(课件)蝴蝶说:“瞧。自己做了一件衣服,但是穿起来很不合身,怎么办?”(出现三种不对称的衣服图形)师说:“于是,蝴蝶去找蜻蜓帮忙。”

  2.(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遇见许多动物朋友。(课件出现实物)瞧,美丽的孔雀走来了,还有知了、七星瓢虫、螃蟹。”

  3.师说:“小朋友,它们美吗?你能说说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学生自由回答)那咱们把它们画下来(课件出现蝴蝶图片),好吗?”

  二、让学生带着美的印象去尝试、自主探索,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1.(指着蝴蝶形)师说:“这么美的图 形你想不想剪出一个来?请小朋友们拿出一张彩纸,用剪刀剪出这只蝴蝶,行吗?”(实物投影,请学生说一说怎么剪的?)师又说:“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为什么不像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又能剪出美丽的蝴蝶呢?蝴蝶的形状到底有什么特点,让咱们来研究研究。”

  2.(小组活动)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蝴蝶图形,说说它在形状上的特点。(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左右形状一样)怎样才能使蝴蝶左右形状一样呢?(左右对折。)

  3.师说:“我也用这种方法来折一折,剪一个对称图形。(师操作并请学生评价。)你们还想不想剪一剪?甚至比老师剪得还漂亮?”

  4.师说:“咱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这次谁能够剪得比上一次更快,剪的形状更新颖。”(展示学生剪出的对称与不对称图形。)

  ①请同学介绍你的作品,怎样剪的?

  ②为什么这样剪?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③师生共同合作画对称轴。

  5.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对称图形。(课件展示其他对称图形)请学生举例。

  6.(课件出示),蝴蝶说:“哦,我知道了,我的衣服是因为……”师说:“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做好吗?你们能帮她改一改吗?”(课件展示修改的动作,蝴蝶说:“谢谢大家!”)

  三、利用故事情节的推进,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一)蜻蜓和蝴蝶来到了图形屋。(课件展示)

  1.一位长方形说:“小蝴蝶,你能够找出我的对称轴吗?”师说:“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她找一找吗?请拿出长方形的卡片,想办法、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课件展示)

  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自己找正方形的对称轴吗?(课件展示)

  3. 师说:你能找出圆形有几条对称轴?(课件展示)

  4.小结。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找出同一个对称图形不同的对称轴。”

  (二)她们又来到了图形超市。(课件展示)蝴蝶说:“这些图形的另一半到哪里去了?”

  1. 出示图1,请小朋友们把它们的另一半画出来。(课件展示)

  2. 出示图2,让学生自己画。(课件展示)

  四 、随着故事的结束,使学生和老师在美丽的动画中强化对对称图形的认识,进行自我评价

  1.今天大家和蝴蝶一起认识了美丽的对称图形. 你能说说它们哪儿美吗?

  2.同学们真不错,能够找、画、剪对称图形,而且还帮助蝴蝶设计衣服,真希望有一天何老师能穿上你们设计的衣服。

  3.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课件展示)

  19、四下《图案美—对称*移与旋转》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内容贴*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些指导原则,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理解抽象的轴对称图形知识,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美。

  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基本采用了教材上的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为能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信息窗1中所呈现的旗帜图片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受限制。所以我在出示的图片中既有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又有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旗帜图片,再将它们进行分类。这样设计既可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经验,并通过观察、主动地分析、判断去体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互动的*台。在学生通过动手剪轴对成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尝试着去总结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含义。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背景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充实、完善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远远强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断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完善。

  课的最后,欣赏几组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的欲望。在优美的音乐、清晰的画面中,让学生置身与美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9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二、说教法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巩固练*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积极性日益高涨,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四、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

  讲授新课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三位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先来猜一猜他们是谁?(蝴蝶、小鱼、七星瓢虫)师边说边板贴。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作对称图形,(补充板书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示范对折)

  3、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表示出来,这条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知道?不知道的学生打开书第68页找一找。(对称轴,生说师板书)小鱼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请一名学生来画,其他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生板演)(生评、师评)

  4、刚才咱们认识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现在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前先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然后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巡视指导,点评。

  巩固练*

  1、瞧,老师给咱们班的同学带来一个宝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宝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谁来开启百宝箱?(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闯关的题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争先恐后)这里有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一个?(生选择,进入游戏环节。)

  2、刚才在游戏中表现了同学们聪明才智,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小手是否灵巧?赶快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依次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在折圆形的对称轴时,师须加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无数条。(无论怎样折,我们发现圆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吗?)

  3、冬天来了,有一个节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诞节,我准备了提前送给咱们班同学一棵圣诞树。现场剪圣诞树,师剪,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剪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四人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挑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小结

  这节课,你上的满意吗?(生评价)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赏的眼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的体验,让我继续杨帆,在课改中远航,每到一站,你都会收获更多的惊喜。数学网搜集整理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剪制蝴蝶,使学生掌握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作业要求:

  1、第一课时:简制一只具设计意识的美丽的蝴蝶,要求左右对称。

  2、第二课时:绘制一只对称的蝴蝶。

  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第二课时:绘制对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1、第一课时:简制具有对称美的蝴蝶。(通过欣赏及演示解决)

  2、第二课时:对称的绘制方法。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用具准备:

  1、教师:挂图? 书? 学生作业 剪子 胶水 塑料袋 彩纸 自制投影片 蝴蝶标本

  2、学生:书? 剪子 胶水 16开卡纸 彩纸4张 塑料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环视全体,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对称的形象(挂图)目的:给学生初步印象。由学生总结出几幅图的组织形式上共同的特点是“对称”。

  ?2、板书:对称三、

  讲授新课:

  1、什么是对称:

  (1)请学生根据对称的形象总结出对称的含义。

  (2)教师小结:对称是指按一条假设的中心线或中心点,在他的上下左右或周围配置大小、形状、颜色相同,方向相反的纹样,这样做成的图形就是对称。

  (3)辨认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目的:加强学生对对称的理解。

  (4)学生列举生活中对称的物象。

  2、对称的美感:

  (1)请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教师小结:

  对称的物象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庄严、稳定的美感。

  (3)板书:

  对称的美(补充完整课题)—规则、整齐、庄严、稳定。

  (4)欣赏:进一步感受对称的形式美。看书18页图片,投影片展示。

  3、剪制作业的方法:

  (1)蝴蝶的总体认识:颜色、花纹、外形左右对称(投影片展示)

  (2)剪制方法:

  a.对折卡纸b.画剪外形c.对折彩纸d.剪花纹e.粘贴(要求一一对应)

  4、欣赏蝴蝶纹样,拓展思路

  (1)各组传看蝴蝶标本。

  (2)没传看到和看完的同学看书19页的蝴蝶。

  (3)出示学生作业。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每人剪贴一张与别人不一样的蝴蝶,要求外形、花纹、颜色均左右对称。

  (2)动作快的同学可以动脑筋想办法,用手中现有材料稍作加工,是蝴蝶会上下飞舞。

  五、学生剪制,教师巡视指导。

  要点:

  1、蝴蝶的外形。

  2、花纹不要过碎。

  3、色彩的搭配。

  六、课堂小结:

  1、展示优秀作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将对称的形式美感更深的渗透给学生。

  2、整理用具,收拾废纸。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由制作蝴蝶引入绘画蝴蝶。

  三、讲授新课:

  1、绘制对称图形的方法:

  (1)将纸对边折

  (2)画出一半蝴蝶,然后折好,拓好另一半。

  (3)将纸反面用铅笔涂黑。

  (4)把涂黑的纸蒙在画纸上,用硬铅笔描下,画稿及印在白纸上了。

  2、整理画稿,涂颜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对称的造型、形式美感,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剪纸创意画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对称图形的创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其深厚的艺术魅力并养成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对称的形式美感。

  【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对称造型的剪纸。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出示剪刀、水杯、蝴蝶等对称的图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案并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图形两边相同,有一种整齐、*衡的美感。教师继续追问:这种图形叫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出这样的图形?总结得出: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重叠的方式制作。教师揭示课题《对称的美》。

  环节二:观察画作,探究技法

  1.观察画作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之前给大家展示的对称图形之外,还有什么图形,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门窗、桥、汽车、飞机等。随后教师讲授对称的概念,接着总结轴对称的特点:对称轴左右或上下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2.描述内容

  教师展示艺术作品《御门》《王祥暖冰》,请同学们思考问题:这几幅作品是如何运用对称图形的?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总结得出:通过将对称的造型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衡、安定、协调的美感。

  3.分析技法

  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作者运用什么方式创作出这些对称图形的作品?学生举手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画家不是用画笔进行创作的,是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剪纸作品的创作。

  环节三:示范剪纸,讲解步骤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并剪一剪对称图形,通过纠错指导并指出连接点的剪法。学会剪纸方法后,示范一幅剪纸作品的创作。通过折叠纸型――绘制图案――剪细节――展开的步骤,演示如何通过剪刀和白纸体现具有刀剪味的对称剪纸。学生认真观察剪纸的制作方法。

  环节四:学生实践,作品展评

  1.布置活动练*:请学生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之前联想到的一些人物或动物对称的组合,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剪纸作品。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示用刀安全,在细节刻画上不宜过多,剪法上也应该注意对于中轴线的保护不宜剪断。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从构思、精细程度等多方面评价作品。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发现传统艺术的魅力。

  2.生活中除了对称美,还有很多美的表现形式,请同学课后搜集,下节课交流讨论。

  四、板书设计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1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二、说教法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巩固练*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积极性日益高涨,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四、说过程

  激趣趣导入

  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

  讲授新课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三位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先来猜一猜他们是谁?(蝴蝶、小鱼、七星瓢虫)师边说边板贴。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作对称图形,(补充板书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示范对折)

  3、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表示出来,这条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知道?不知道的学生打开书第68页找一找。(对称轴,生说师板书)小鱼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请一名学生来画,其他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生板演)(生评、师评)

  4、刚才咱们认识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现在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前先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然后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巡视指导,点评。

  巩固练*

  1、瞧,老师给咱们班的同学带来一个宝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宝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谁来开启百宝箱?(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闯关的题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争先恐后)这里有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一个?(生选择,进入游戏环节。)

  2、刚才在游戏中表现了同学们聪明才智,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小手是否灵巧?赶快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依次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在折圆形的对称轴时,师须加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无数条。(无论怎样折,我们发现圆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吗?)

  3、冬天来了,有一个节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诞节,我准备了提前送给咱们班同学一棵圣诞树。现场剪圣诞树,师剪,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剪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四人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挑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小结

  这节课,你上的满意吗?(生评价)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赏的眼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的体验,让我继续杨帆,在课改中远航,每到一站,你都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五)份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1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技术性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和美术创作,主要是通过参与美术表现的实践而获得。美术实践能力是实现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基础。

  剪纸既是一种技术性活动,同时又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史是文化传承现象。生活中对称的现象许多许多,人、动物、植物等,都有许多对称现象,这些对称,给人们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美感。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对称的剪纸纹样。

  而蝴蝶是自然界中既对称又美丽的一种昆虫,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选择了剪纸蝴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对称的美。由于本课教学的设计动手操作性很强。

  因此,学生的学*兴趣高涨,参与面广。课堂上,学生通过研讨、探究、实践后,把一张张彩纸变成了造型新颖、内涵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用来点缀生活,一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识和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2

  《对称的美》是四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是在培养学生了解对称形,感受对称的美,并能用对称形装饰我们的生活。用剪刀剪出对称的图案来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要用这种技巧美化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如何巧用对称形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开始,做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根据手中的图形找到另一半,并说说为什么能找到。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纷纷说出了对称形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看一看在生活当中什么地方是用对称形装饰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表明了本课的重点,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最后教师利用分组分配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剪对称形的方式去装饰美化教室和老师给准备好的物品。但通过实际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自我反思。

  一是由于对折剪是低年级学过的知识,所以在本节课,我没有放在重点教学上,只是把对折剪的方法粗略复*了一遍,当然这样就让少部分同学在作业过程中剪起来比较吃力,导致作业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师给予的知识也是限于一些图片,没有给予过多的文化内涵。

  二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所以教师作品的制作上没有降低难度,让部分基础好的同学跟上了老师的速度,而部分基础弱点的同学在本节课上却甩在了后面,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领会到一节成功的好课一定要让学生“异步运行”,既给“腿长”的学生放行,使他们能在班级的“方阵”中超前领跑,又给“腿短”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本课教学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运用对称形,感受对称形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美化能力。学生能认真观察这些信息资源,感受、感悟对称的美。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多谈自己的想法,多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从而更深刻的感悟。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3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美术《对称的美》一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本课共设计了“情境导入、讲授感悟、演示学*、学生实践、展示评价、拓展总结”几个环节为学生的学*目标服务。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安排上,贯彻新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制作、运用对称形,感受对称形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美化能力。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趣,为学生的学*创设情境,学生能积极的配合,愉快的完成,从中了解要学*的知识。“讲授感悟”环节能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资源和有效地媒体手段为学生增加感官,感受对称的美。通过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能认真观察这些信息资源,感受、感悟对称的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谈自己的想法,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从而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在学*环节能从课件的演示学到制作的步骤、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应更多考虑学生年龄的特点,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学到的步骤、方法再次进行演示,加深学生重复记忆,为学生的制作克服困难。

  “学生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件学*的制作方法和提出的作业要求,能认真完成制作。大多数同学做的比较好,少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的作品构思精巧、设计合理,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互评,让学生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业,教师提问“哪几幅作品效果好?为什么?好在哪里?哪里还不够理想,原因何在?” 选取学生中典型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当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优秀作品的精华,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效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评价得到提高,鼓励孩子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趣,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的学*创设情境,认真贯彻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学生能积极的配合,愉快的完成游戏,从游戏中了解要学*的知识。“讲授感悟”环节能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资源和有效地媒体手段为学生增加感官,感受对称的美。通过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能认真观察这些信息资源,感受、感悟对称的美。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多谈自己的想法,多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从而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在学*环节能从课件的演示学到制作的步骤、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应更多考虑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安排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学到的步骤、方法再次进行演示,加深学生重复记忆,为学生的制作克服困难。“学生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件学*的制作方法和提出的作业要求,能认真、合作的完成制作。大多数同学做的比较好,少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的作品构思精巧、设计合理,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能利用完成的作品装饰物品、装饰教室。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让小学生自己担任起小老师、小评委的角色,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业,教师提问“哪几幅作品效果好?为什么?好在哪里?哪里还不够理想,原因何在?” 选取学生中典型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评和他评当中,推广学生的作画方法和努力方向,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优秀作品的精华,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效果。本课在评价上应进一步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给予他们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评价得到提高,鼓励孩子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5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技术性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和美术创作,主要是通过参与美术表现的实践而获得。美术实践能力是实现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基础。

  剪纸既是一种技术性活动,同时又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史是文化传承现象。生活中对称的现象许多许多,人、动物、植物等,都有许多对称现象,这些对称,给人们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美感。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对称的剪纸纹样,

  而蝴蝶是自然界中既对称又美丽的一种昆虫,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选择了剪纸蝴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对称的美。由于本课教学的设计动手操作性很强,

  因此,学生的学*兴趣高涨,参与面广。课堂上,学生通过研讨、探究、实践后,把一张张彩纸变成了造型新颖、内涵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用来点缀生活,一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识和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轴对称》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

  《轴对称》是八年级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本堂课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入手,让同学们能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培养学生关于数学美的数学特点。

  第一:在观察思考中掌握轴对称图形及其概念。

  上课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观察*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是否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对折的方法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从感观上体会什么是“完全重合之后。我就可以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后我给出几组图形让学生判定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再次明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会找轴对称图形的对轴称

  在上一环节让学生对折,然后给出几组图形,让学生发生轴对称图形都是通过某一直线后,两部分会重合。那那条直线就显得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对称轴”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对轴称。给出对称轴的定义后,我还是选择了几组有特点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对称轴。并判断那一组图形当中是不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再下一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第三,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区别及联系

  对于这一点我是让学生自己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最后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由我自己来归纳总结。这样子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最后时间有兴趣学,也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及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定义。可以很好的取得教学效果。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觉得经常用多媒体结合导学案上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使课堂更流畅。

  我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尊重学情,从生活中收集了大量的对称物体,如人民大会堂、故宫、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蝴蝶、奖杯、向日葵……让学生在静静的欣赏中,在同类物体的观察比对中,主动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即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在学生充分认识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之后,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画了下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从立体到*面,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储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体悟到,今天这堂课研究的不再是生活中对称现象,而是*面图形的对称。

  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以前学过不少*面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等,在研究这些*面图形的时候,我们都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借助学生对*面图形已有的研究经验,调动学生的学*方法储备,促使他们主动寻求既有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对折”,这样的处理使接下来学生的操作活动,目标变得清晰起了,同学们带着明确的方法和活动目标进行活动,感受学*材料的特征,*得知识的过程自然而流畅,凸显了数学学*方法价值。

  对于判断常见*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歧时,及时跟进:怎样才能知道它们中到底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由此,学生主动的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活动的开展完全顺应了学生学*的实际需求,学生学得深入而快乐。

  当然课堂上也有遗憾,比如本节课涉及到镜面对称,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备课不充分,课堂上没有让孩子们去探索和实践,这也给我提了个醒,备课时一定要关注课后*题。以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满和完整。

  对称是基本的图形变换,学*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1、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3、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4、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5、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1、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1、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2、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镜面对称》教学反思3篇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知识

  一开始展示了一张在生活中常能看到的场景——水中倒影,从观察图片、欣赏图片,找生活中的实例,到思考现象的本质,在这个活动中,有了认识的过程,有了思维的价值,也使活动的过程成为了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载体。

  二.让学生从操作中体验收获

  在认识镜面图象时,把镜子用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把生活中每天都要发生的事当成数学问题来思考,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知识就不再刻板,从活动中鲜活了起来,学生也更有兴趣。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照镜子的活动,除了进一步感知了镜象的特征,也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增强了学*的乐趣。体验式教学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分层次让学生感知体验

  “照镜子时人和像左右相反”这一性质理解得不好。于是,我分层次先让学生经历猜测后,再设计游戏验证。在照镜子时,特意让学生在右手上作好标记,再看镜中的像,我发现,当学生看到人和像手上的标记后,学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左右是相反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我还紧接着与全班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越来越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从身边,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于生活中去,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于学*知识的兴趣,让数学学*变得生动起来。

  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物体的像左右对称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站在镜子前面做各种动作,请其他同学观察镜子里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镜子里的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后为了让学生明白镜面对称,做了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当镜子里的人,一人照镜子进行表演,取得较好的效果。

  《镜面对称》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了解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使学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片段一]好奇心带来的问题

  上课铃响了,我故作神秘的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

  生:(左顾右盼)

  师:(出示镜子)从这位朋友的心里找找你自己吧。

  接着,我把一张卡片有数字的一面对着镜子,让学生观察正在“照镜子”的数字,这时,

  生:老师,怎么镜子里的数和外面的数不一样啊?

  我故作糊涂,“是吗?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如果大家都有你这样‘仔细’的眼睛,相信一会儿总会发现更有趣的情况。

  [片段二]好动引出已有的印象经验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课堂。

  说完,我带着一脸问号的学生,来到了学校的大镜子前。还没站稳,他们就叽叽喳喳,挤眉弄眼,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各种怪模样,一下子兴奋得不得了。

  我适时地提醒:看看镜子里边的你和镜子外边的你有什么不一样啊?学生的兴奋不减,大部分学生依旧比比划划,只有个别学生能理智地观察镜子内外人与像的不同,并小声地讨论。我料想到有这样的结果,学生是有差异性的,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玩带来的诱惑,当然会有不同的表现,而我这样引导是想造就一些思考上的先行者。

  [照镜子的过程,看似混乱,但绝对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儿童,他们首先接受的是具体形象,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如果硬塞给他抽象的知识,他也可能死记硬背地会了,但体验不到学*的过程,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自学能力没有一点益处。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体验了照镜子,还引出了头脑中已有的照镜子印象。]当然,照镜子并不是体验的结束,而是把具体印象转变为抽象知识的一个铺垫。由此,引出了我们的游戏。

  [片段三]玩中学

  学生分成两拨相对站立,以中间的线假作镜子,玩“双胞胎”游戏。整个过程我也参与其中。先由一边同学演,另一边同学学,然后互换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物与像的动作相反。这个游戏很好玩,而且有刚才照真镜子作铺垫,学生们几乎是急不可待的做着各种动作。时机成熟,我大声宣布:咱们一起来做机器人吧。于是,我从刚才静静的参与者变成指挥者。我先加入一拨,同学生一起机械地举左手、举右手,另一拨学生做镜子里的动作。然后交换角色。在做动作的时候,我们喊出自己举的是哪只手,学生不难体验镜子里外的左右互换。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而在和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了新课标带给我的震撼。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越来越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从身边,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于生活中去,让数学不再只是书上的数学题,更多地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提高学生对于学*知识的兴趣,让学*数学变得生动起来。

  以往,我们也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但是总不敢大胆地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这节课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坚定了我的信心,随着新课标在教学工作中的深入影响,我们不妨大胆一些,给自己敢于创新和改革的勇气,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学*过程中,敢于让学生“闹”,让学生“乱”,甚至让学生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去体验有趣的学*过程。而老师则更多地体现为学*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当然,无论怎么动,都应有一个中心点作为核心,以此旋转,学生就动得有分寸,玩得有创新。老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此时,要引得准确、恰当;要组织的合理、到位。我觉得,在“玩中学”,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确实是低年级教学的好方法。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在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支蝴蝶,却只画出它的一半,说“这只蝴蝶和我们玩捉迷藏呢,谁能帮我们把它找出来?”让学生上来将它画完整。这部分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既让学生进入了学*的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观察挂图上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找他们共同的特点,使学生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通过学生的发现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轴对称图形建立初步的表象。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他们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大家一起评出最美的作品。并且让孩子总结你是怎么制作的?怎样制作才能保证你的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呢?进一步深化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这部分环节的设置,使学生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经过“操作一观察一概括一认识”的学*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最后读一读“你知道吗?”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欣赏大自然中的对称美,以及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人民大会堂,故宫等)课前布置他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一起共享,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的价值。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咱们班谁画画画的最好?”在孩子们的呼声中亚圣站了起来!我接着说:“老师要和亚圣比一比,我们都来画一个笑脸,看谁画的好看!”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想看看结果究竟会怎样。亚圣认真地画了起来,我呢,也拿起了粉笔……等我们画好后,孩子们放声大笑!因为亚圣画得很漂亮,而我画的笑脸却是一个眼大、一个眼小,耳朵也是大小不一,可以说丑陋无比!我也笑着说:“为什么大家都说我画的不好看啊?我看着倒还不错!”有孩子说:“我们的.两只眼睛应该是一样大的!这样画,太不美了!”还有孩子说:“如果从我们的身体中间画一条线,左右两边应该是对称的!”……我表扬了所有发言的孩子后说:“看来大家的审美标准是一样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些美丽的事物,这些美丽的事物有着一个共同点,我想亚圣已经知道了这个共同点,否则他怎么画的这么漂亮呢?老师相信你也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其实这个奥秘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我向学生展示了众多现实中的照片和一些学生熟知的*面图形,让他们一步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整堂课教师将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过程与媒体的演示过程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享受着学*过程中的快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课教学任务就是教学轴对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过程之中。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学生们都学*过剪纸,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当出现一部分学生剪得慢,甚至剪不出来的情况时,我没有置之不理,更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并获得情感体验。尽管这里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充分体现了学生“悟”的过程。

  三、欣赏图片,感悟对称美。

  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四、知识迁移,直观转抽象。

  最后进行的是知识迁移,将知识逻辑化。探究*面图形中哪一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一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发给学生各种有代表性的*面图形,放手让他们自主去解决。学生通过亲自去折一折,能够很快的辨别出来是还是不是。又趁机让学生再次对这些图形按照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三角形、梯形、*行四边形是这一部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又指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再次总结。这一过程的自主学*,可以随机出示几道判断题。对于知识点的处理,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认知、去体验,学生将会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不足之处的,问题主要是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练*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这个合作题目我们细想一下,是很能体现数学学*的.合作学*的。然而我布置后,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彩纸上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小组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独立学*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效果没能真正代表本小组的水*。而且在汇报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没有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挖掘。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让每个小组利用所剪的轴对称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画,不是更能体现合作学*?合作过程中可以让组长分配,学生互帮互学,汇报时说出自己是怎样剪的,正好复*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过于片面地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的目的、时机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意识不强,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又没有时间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人

  不足之处: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再教设计: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咱们班谁画画画的最好?”在孩子们的呼声中亚圣站了起来!我接着说:“老师要和亚圣比一比,我们都来画一个笑脸,看谁画的好看!”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想看看结果究竟会怎样。亚圣认真地画了起来,我呢,也拿起了粉笔……等我们画好后,孩子们放声大笑!因为亚圣画得很漂亮,而我画的笑脸却是一个眼大、一个眼小,耳朵也是大小不一,可以说丑陋无比!我也笑着说:“为什么大家都说我画的不好看啊?我看着倒还不错!”有孩子说:“我们的两只眼睛应该是一样大的!这样画,太不美了!”还有孩子说:“如果从我们的身体中间画一条线,左右两边应该是对称的!”……我表扬了所有发言的孩子后说:“看来大家的审美标准是一样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些美丽的事物,这些美丽的事物有着一个共同点,我想亚圣已经知道了这个共同点,否则他怎么画的这么漂亮呢?老师相信你也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我向学生展示了众多现实中的照片和一些学生熟知的*面图形,让他们一步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整堂课教师将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过程与媒体的演示过程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享受着学*过程中的快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中,两只小企鹅到北京旅游,介绍沿途参观的很多著名景物(这些景物都是对称的),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了一番,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对称物体之美,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古建筑又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规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背景音乐、古建筑、*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导入虽很贴*学生生活,体现欣赏美,也很自然,但总觉有些*淡。在判断学过的几何*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汇报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对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结构,轻学*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学生,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我教了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这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开始,我就用亲切的话语引入玩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目标,认识玩具中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的欲望。

  我很自然地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实物到图片的转换。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对折,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感悟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比较出图片的边沿完全重合,有这样特征的图片是对称的。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体会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归纳图片是对称的,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注意发挥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作用。

  我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对称图形。如果说第一次的动手操作是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这一次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创造——自己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运用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在教学中,引入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从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对称”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说一说、“做”一个对称图形等活动,使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称图形是“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体会对称图形的特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数学知识——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感受到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部分……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看到数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我的心情很好。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都很活跃,都很主动,都很积极,接受知识也很快。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我看到了学生的聪明、活泼、自信。也使我看到了新课改的灿烂前景。灯光教学反思道士塔教学反思倒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美术《对称的美》一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本课共设计了“情境导入、讲授感悟、演示学*、学生实践、展示评价、拓展总结”几个环节为学生的学*目标服务。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安排上,贯彻新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制作、运用对称形,感受对称形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美化能力。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趣,为学生的学*创设情境,学生能积极的配合,愉快的完成,从中了解要学*的知识。“讲授感悟”环节能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资源和有效地媒体手段为学生增加感官,感受对称的美。通过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能认真观察这些信息资源,感受、感悟对称的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谈自己的想法,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从而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在学*环节能从课件的演示学到制作的步骤、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应更多考虑学生年龄的特点,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学到的步骤、方法再次进行演示,加深学生重复记忆,为学生的制作克服困难。

  “学生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件学*的制作方法和提出的作业要求,能认真完成制作。大多数同学做的比较好,少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的作品构思精巧、设计合理,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互评,让学生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业,教师提问“哪几幅作品效果好?为什么?好在哪里?哪里还不够理想,原因何在?” 选取学生中典型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当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优秀作品的精华,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效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评价得到提高,鼓励孩子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学科整合课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课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笑脸引入,从一张扭曲的笑脸让学生感到好笑,接着通过问题“如何把笑脸变得漂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课件配合演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

  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和老师的共同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种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设计提高发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出示的太早,学生对称图形才有了一些了解,还不是太清楚的时候,就放手让学生去剪有点太早,这之前应该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认识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但我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图形对称的情况比较单一,都是左右对称为主,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

  3.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4.我在各个环节中所提的问题顺序比较随意,主次不明显,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

  【教前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折一折,画一画等有效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探索的*台,意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以便突破难点,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明确轴对称*面图形,其对称轴条数可以有不同。首先让学生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通过不同方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中过程反思】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课堂由欣赏**图、故宫图、蝴蝶图以及脸谱图等轴对称图形入手,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证明这些图形对这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借此引导出对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入课题。然后讲解对称轴,并介绍对称轴的画法。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旨在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有的感知经验,较好地体现图形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念的过程。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安排对折找到长方形的对称轴。在这里,安排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中对折后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长方形的对称轴,让他们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对称轴把长方形分成了相同的两部分。这部分教学注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较好地观察和发现对折后两部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完全重合。

  课后交流与评析中,发现在学生通过对折两次找到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之后,教者缺乏必要的小结提示,只是听任学生的操作,这就对学生放弃了必要的引导责任。其实,学生的对折操作不是根本的目的,目的在于突出这种发现。如果能够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使之认识“我们通过左右对折和上下对折可以找到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对强化学生的学*认知效果会更好。

  (二)通过“找中点”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引导学生对折找长方形的对称轴后,就要注意及时进入不能对折操作的长方形怎样找对称轴这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我提问“现在画在屏幕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这一发问指向性不够明确,导致学生理解出现歧义,因而学生纠缠于“可以对折”的坚持,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实际上,在这里,教师可以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刚刚我们通过了对折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请看屏幕上也出现了一个长方形,无法拿它来对折,怎么找它的对称轴呢?”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在不能直接对折的情况下,怎么找到长方形的对称轴。这也就提醒我们,在数学课中,我们的提问要精准,目的性一定要明确,否则就会对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三、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有了长方形的探索经验,对于正方形则是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由扶到放,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是成功的教学安排,但是,这里教者也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学生出现通过找中心点画出两条对称轴,用直线把对角直接相连的对称轴用点画线进行分类表示时,我没有及时有效地抓住课堂中的有效生成,没有借此充分地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两种对称轴在画法上的不同;没有强调对称轴用点画线画出来会更加规范;在操作上,还得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四条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正方形的中心点,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对称轴画得是否规范。事后回想自己当时错过了至少3个可以是的课堂教学出彩的细节。通过这个教学片断回顾,也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发言。要在学生的动态生成中捕捉有价值的部分,这何尝不是更宝贵的教学资源呢?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基础上,教者及时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对已经学过的*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继续进行合作式探究,以便找到各不相

  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表达,有利于他们树立合作学*和探索意识。我现在觉得,这里需注意的地方是,对于*行四边形这样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要重点组织演示和观察,甚至让学生展开争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教者的归类整理要严谨,概念的总结要更加细化、科学。

  为了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在练*画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时,我更多地关注了引导学生“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这一规律的总结,如果用字母n表示??,不仅仅是规律的总结归纳,更是函数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由于我对学生画多条对称轴的方法指导不到位,教学显得不够细致、深入(主要原因是课堂前紧后松,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大部分学生在画正多边形(尤其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对称轴时会漏画。这也提醒自己在课前应预设到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学设计中要重点关注并给予解决。最后,课堂安排了课堂总结,并给学生设置了质疑机会。当然,因为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更多学生深入质疑,弱化了质疑效果。

  【教后体验感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本节课的最大特色是让学生亲自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情绪,亲身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学*的欲望,产生学*动机。接着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以及各种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和画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对教材的练*进行有效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课堂最后的总结质疑,把学*的自*交给学生,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理念。这些都是本课教学值得肯定的地方。

  当然,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扬成绩,持之以恒地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于课堂教学中,对欠缺的地方自觉地改进,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常教常新。

  在这节课中,采用实物教具代替多媒体演示教学,让学生在猜一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教学素养。

  一、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理解:

  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成重合(或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说:对折后两边都一样)来描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而对于“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则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因此这些节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轴对称图形做铺垫,根据新教材的改编后,本学期安排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画对称轴,而是通过对折,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来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二、我的设计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利用一副不对称和一副对称的眼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中获得对物体的对

  称现象的空间概念的理解,接着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邀请他们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把学生带进一个自主探究学*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我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猜图游戏中你能发现到这些图形有着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就从刚刚的两副眼镜生成的“对称”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我提出“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两边是完成一样?”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对折的方法。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把图形分成完成重合的`两份,为下面的学*对称轴埋下伏笔。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这环节是通过对“对称”现象的理解后,通过折纸、画图、和剪纸的过程展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这里我是先让学生讨论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后动手剪衣服图形,展示二件衣服,让学生观察发现为什么二件衣服会不一样?这个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分析二件衣服的制作过程。接着我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剪出其他的图案来,这时更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发展,把对称应用出实际中。展示作品,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感受数学中对称这一应该让生活变得美丽。此时我利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什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

  在这里,我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练*题,编成三题来巩固新知。最后利用板书对全课进行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8)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学情分析: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

  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 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折痕 对称轴)。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三、深化认识,“做”对称。

  (1)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自的创作方法。

  (在本环节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张扬个性。)

  四、多向拓展,“辩”对称。

  1.课件出示:天天开心。(心:是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字也是轴对称的图形。

  2.出示字母: B A N G

  引导学生判断各个字母是否轴对称图形,出现争议的字母B,引导学生验证结果。

  3.挑战难题,激励优胜。

  ①“木”字的一半②看似轴对称的“奉”字,让学生判断分析,合成 “棒”字激励学生。

  4.指导学生掌握学*方法:(猜测——验证——总结)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向拓展,让学生感悟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五、升华认识,赏对称。

  1、欣赏短片

  2、说一说。

  出示短片中不止一个对称轴的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说一说,为以后的学*铺垫。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六、课堂小结

  出示两幅是轴对称的表情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认知的、情感的)

  (本环节,既让学生感悟了成功的喜悦,也合理地整理了课堂的知识点。)

  师:轴对称图形是和谐、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生活中,能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欣赏生活。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猜测——验证——总结)

  对折 完全重合

  折痕 对称轴

  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摸一摸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现象,还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能以新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研究物体,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提供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台,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家网上教学已经3周了,上一周我们班学*了本册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其中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我是这样做的:

  1、直播同步观看《同桌100》课例视频。

  在保证所有同学都在线的情况下,采用了集体观看课例视频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授课。探究轴对称图形时,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蝴蝶、蜻蜓、树叶、*照片,实物图片引入,初步发现“对称”的特点。接着通过“剪一剪”的活动,对折,画线,沿线剪一剪,制作并剪出了一件小上衣,直接揭示出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位老师的授课环节就是按照书上的顺序进行授课,到这里时,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学生还是停留在对称的含义上,能感知出它是对称的。

  接着我暂停了视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对称现象。并且将学生找到的身边的对称现象的轮廓利用媒体展示出来,自然而然地把对称现象中的立体图形引向*面图形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折”到“完全重合”不同认知层面来验证图形是否对称,从自发的、粗浅的“对折”,到更加严谨的“完全重合”,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发展,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作业布置

  利用钉钉家校本和《同步课堂》开展了“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三个活动作业。通过“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

  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步课堂》布置同步练*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一半猜整个轴对称图形。

  最后,通过“画一画”活动,从“实物图形剪纸”到”画轴对称*面图形”。

  对线上教学的反思:听课学*是采用钉钉直播和观看《同桌100》,作业布置采用《同步课堂》、《小猿口算》,和家校本上传作业图片的形式。网课刚刚开始的第一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从寒假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取心不强。书写时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改,作业很难做到书写工整。部分家长没有掌握网上学*的技巧,没有按时进入直播间听课。作业提交也不及时,不完整。直播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有限,不能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的学*状态与情况。

  诸多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沟通就改正。在接下来的这两周里,通过家长会的沟通,微信沟通,电话交流,微信群内的表扬,情况有很大改善。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但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

  讲过《轴对称》这节课,我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收获:

  第一、要明白课一开始复*对称轴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要明白你的每一节课上每一处的教学设计的意图。我想,在这里复*对称轴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本节课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做铺垫吧!

  第二、在我让孩子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物体,这时老师可以指出我们今天研究的轴对称图形是*面图形,比如他们说黑板,课桌时,我可以适当的加以纠正“黑板,课桌的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开始让学生指出图形的对称轴时,不能只让她们简单地用手比划一下,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书上画一画,语言上的叙述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规范严谨。比如说:中间那条线是对称轴,应该是“上下两条线的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第四、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在操作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时”,老师一定要放手,主动权给孩子,重点要让学生说,,然后他们才会画。先让学生找一对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从图中发现两条虚线相交之处有直角符号,直角符号表示两条虚线垂直,这样才会清楚地发现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是垂直的关系。接着再数一数点A和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知道点A与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这两个特征要给孩子时间去操作去发现去尝试,尝试才有发现,发现才有创新!耐下心来,总有学生会发现的!

  然后再找其他对称点,去验证这两个特征,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没有经过具体的操作,学生是发现不了的。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第五、在发现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之后,还要指出特殊的一类点:对称轴上的点,他们的对称点在哪?使学生明白点沿着对称轴折过去之后跟谁重合对称点就是谁,从而他们才明白这一类点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也在对称轴上。

  第六、要给学生强调画图的时候要用铅笔和直尺,而我在课堂上只强调了画图要用直尺,这一点以后一定改正。

  第七、在讲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最后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类画图题的方法步骤:

  1、“找”,找出图形上的端点或者说关键点。

  2、“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