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5-01 01:36:57 教学反思,数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1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2

  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1.要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

  2.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时要逐步提高要求。

  出示35÷7=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很可能会想到用圆片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得出结果。教师作出肯定后,要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操作,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做题这样,学生可以在感知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

  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

  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探究性学*是综合性学*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扩展1)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7、8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课件出示)

  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6=48

  7×7=()8×8=()

  2、将12个桃子*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1)学生讨论方法:用除法列式。

  (2)学生汇报想法:用“三四十二”的口诀计算。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情境展开

  (一)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1)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

  (2)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学生讨论发现的数学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做了多少面旗子?它们是怎样挂的呢?

  (2)星星每组分几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建构方法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8行旗子,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旗子?

  (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旗子。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也就是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独立探究。】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础应用。

  1、计算。

  以学生独立计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2题。

  2、开火车。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所用的.口诀。

  (二)游戏提升。

  1、送小鸟回家。

  卡片分房子和小鸟两类,房子卡片上有4、5、6、7、8等数字,小鸟卡片有算式,让学生算好商后走到相应的房子旁边。

  2、拓展延伸。

  剩下7号和8号房子没有小鸟飞进去,哪些小鸟能住进来?请分别说出商是7和8的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练*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巩固求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二)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题,直观形象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旨在把两种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复*做好铺垫,凸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1)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

  (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56根小棒表示56元钱,8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

  (2)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1)想一想。

  求56元可以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2)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1)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7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根据例3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

  (1)30元能买几个玩具熊?

  (2)36元能买几个皮球?

  (3)买4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地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想一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三、练*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乐园。

  1.教材第43页第2题和第3题。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

  2.改变条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元能买7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

  (2)一根28米的绳子,如果*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正好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扩展2)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汇总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1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2

  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探究性学*是综合性学*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3

  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1.要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

  2.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时要逐步提高要求。

  出示35÷7=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很可能会想到用圆片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得出结果。教师作出肯定后,要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操作,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做题这样,学生可以在感知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

  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4

  《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用除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情况,我的反思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于学困生在学*中遇到的'困难,做到了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本村小卖铺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从而促使课堂的学*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我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5

  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

  1、要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

  2、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时要逐步提高要求。

  出示35÷7=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很可能会想到用圆片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得出结果。教师作出肯定后,要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操作,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做题这样,学生可以在感知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

  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扩展3)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本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新知(除法意义的学*)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H·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二)辨析练*

  分一分填一填(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IMG_256*均分成2份,每份(5)根。

  10?÷(2)=(5)

  (2)把10根IMG_256*均分成5份,每份(2)根。

  10÷(5)=(2)

  四、课后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三,第1~3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均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均分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

  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

  《*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除法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在巩固练*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从基础题感受“*均分”,到提高题辨析“*均分”,最后回归生活升华“*均分”。

  40分钟的课堂转眼结束了,师生在民主、活泼地气氛中学*着、成长着。

  “*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只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均分的表象。首先用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均分做准备。例1用为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由“应该每份同样多”引出“*均分”,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接着,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均分”的'概念。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乏*均分物的实践经验。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均分”之后,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均分”的概念。学生充分经历*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在设计时,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关注学生动手操作,变知识传授为学生动手探究思考的过程。采取让每个学生动手“分一分”,这是一个充分感知的过程,是认知的第一手素材,必须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在集体展示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以众多学生合理分类中,提炼出“每份同样多”——“*均分”,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体现知识来源生活及运用于生活,整个学*活动充满主动探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理建构。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扩展5)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优选【10】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归纳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语言说出计算过程。

  3、情感与交流: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7~9的乘法口诀求商正确的求商方法。

  难点:进一步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生对口令(7、8、9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游戏

  师:我们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3×6 5×7 30÷6 7×9 24÷6

  15÷5 6×7 15÷3 4×5 8×6

  教师任指两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你们根据乘法解决了除法。其实这也是根据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你们真善于思考!。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这些题都是运用乘法口诀求出来的,乘法口诀真神奇呀!今天我们就来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步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新知识做好了孕伏和铺垫。这个练*让孩子再次感受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出示主题图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起解决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主题图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共有几个画面?这些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

  师板书出示:第二幅画: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幅画: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板书:*均每行挂几面?*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学*例1

  (1)解决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均每行挂几面?

  ①提问:要求*均每行挂多少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如果学生想到了除法师给与肯定。

  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56÷8=7(面)

  ③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算的,师板书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第一种: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第二种:因为7×8=56所以56÷8=7(面)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出:都可以,今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商。

  ④出示问题:要挂成7行呢?

  学生口头列式计算:56÷7=8(面)

  指名说一说求商的思路,用的哪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2)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答师小结:这两个算式都用“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来求商的。

  (3)独立解决第二幅与第三幅画面的问题。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思考过程。

  3、小结:在今天的学*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出示: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就商几)齐读。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师: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太好了,到这节课为止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知识我们就全部学*完了,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学*的效果。

  1、课件出示P49页“做一做”,看哪个小组的青蛙跳的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P49做一做。这道题是针对主题图的内容而采用的练*。因为题型的限制,所以我用了“跳高”这一运动项目来解决。题附在台阶上,做对一道跳一格,全做对了小青蛙会在孩子们的胜利欢呼中成功的跳跃到最上面。孩子们一定会被成功的跳跃所感染,课堂气氛会逐渐上升,为下面的练*打好基础!)

  2、分组完成练*十一的第1题

  男女生比赛:男生完成左边9题,女生完成右边9题,看哪组完成的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再比一次。

  3、兔子过河采蘑菇(练*十一的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再连一连,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强化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游戏中强化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均每行挂几面?*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56÷8=7(面) 49÷7=7(颗) 27÷9=3(行)

  想(七)八五十六想(七)七四十九想(三)九二十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复*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

  练*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教学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熟练地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

  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听算练*

  24÷3= 8÷4= 10÷2= 27÷3= 18÷6=

  12÷2= 15÷5= 36÷6= 20÷4= 30÷5=

  2、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 )七二十八 ( )九五十四 ( )八五十六

  ( )八四十 ( )八二十四 ( )九七十二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32÷4= 想四( )三十二

  二、新课

  谈话引入: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阳光小学的同学们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

  三、解决问题,掌握求商方法

  (1)每行挂几面?

  观察例1主题图,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均每行挂几面?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56÷8)

  你是怎样想出商的?(除数是8,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

  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均每行挂几面?怎样解答?(56÷7=8)

  比较56÷8=7 56÷7=8,你有什么发现?

  (商和除数交换了位置,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求商)

  (2)每组几颗星星?

  出示主题图中第二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做了49颗五角星,*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49÷7=7,除数是7,想7的口诀七七四十九,商是7)

  (3)能摆几行?

  出示主题图中第三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同学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27÷9=3,除数是9,想9的.口诀三九二十七,商是3. )

  (4)小结,揭题

  1、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2、用到了7、8、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试一试

  课本39页做一做第一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回忆计算过程,大家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熟练掌握

  1、帮小猴子摘桃

  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各组出9名同学,一人一题,直接写出得数,哪组算的又对又快,这组就可以帮小猴先摘到桃。

  两组学生比赛,算完核对结果。

  2、小鸟回家

  依据小鸟口中的算式卡片,用打手势的方法判断,比如21÷7=3,这只小鸟住3号房子,你们就打3的手势。

  3、3、4、5、6题做书上,集体订正。

  四、学生谈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用7、8、9的口诀求商

  56÷8=7 56÷7=8

  (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1)师:现在,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把这56面小旗,挂成7行,*均每行挂几面?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 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归纳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语言说出计算过程。

  3、情感与交流: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7~9的乘法口诀求商正确的求商方法。

  难点:进一步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生对口令(7、8、9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游戏

  师:我们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3×6 5×7 30÷6 7×9 24÷6

  15÷5 6×7 15÷3 4×5 8×6

  教师任指两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你们根据乘法解决了除法。其实这也是根据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你们真善于思考!。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这些题都是运用乘法口诀求出来的,乘法口诀真神奇呀!今天我们就来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步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新知识做好了孕伏和铺垫。这个练*让孩子再次感受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出示主题图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起解决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主题图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共有几个画面?这些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

  师板书出示:第二幅画: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幅画: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板书:*均每行挂几面?*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学*例1

  (1)解决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均每行挂几面?

  ①提问:要求*均每行挂多少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如果学生想到了除法师给与肯定。

  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56÷8=7(面)

  ③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算的,师板书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第一种: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第二种:因为7×8=56所以56÷8=7(面)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出:都可以,今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商。

  ④出示问题:要挂成7行呢?

  学生口头列式计算:56÷7=8(面)

  指名说一说求商的思路,用的哪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2)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答师小结:这两个算式都用“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来求商的。

  (3)独立解决第二幅与第三幅画面的问题。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思考过程。

  3、小结:在今天的学*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出示: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就商几)齐读。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师: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太好了,到这节课为止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知识我们就全部学*完了,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学*的效果。

  1、课件出示P49页“做一做”,看哪个小组的青蛙跳的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P49做一做。这道题是针对主题图的内容而采用的练*。因为题型的'限制,所以我用了“跳高”这一运动项目来解决。题附在台阶上,做对一道跳一格,全做对了小青蛙会在孩子们的胜利欢呼中成功的跳跃到最上面。孩子们一定会被成功的跳跃所感染,课堂气氛会逐渐上升,为下面的练*打好基础!)

  2、分组完成练*十一的第1题

  男女生比赛:男生完成左边9题,女生完成右边9题,看哪组完成的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再比一次。

  3、兔子过河采蘑菇(练*十一的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再连一连,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强化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游戏中强化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均每行挂几面?*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56÷8=7(面) 49÷7=7(颗) 27÷9=3(行)

  想(七)八五十六想(七)七四十九想(三)九二十七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均分的方法,会*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均分的概念,探索*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

  3.练*。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并说明每个算式中,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除数,哪一个是商,以及算式中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均分。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课。(教材第50~51页,练*十一的第2~6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2~9的乘法口诀。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课堂练*,巩固旧知

  1、练*十一的第2题,小兔过河采蘑菇。

  (1)引导学生看题。

  (2)说明题意,小兔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

  (3)开展活动:每3人为一组,每人说一组得数,其余两个当评判员。

  2、练*十一的`第3题,小鸟回家。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小组交流订正。

  3、练*十一的第4题,吹泡泡。

  学生独立作业,将每题的得数直接写在小猪吹泡泡的算式中。

  三、深化练*,拓展思维

  1、3×□=21 4×□=32 45÷□=5

  28÷□=4 40÷□=5 54÷□=6

  2、如果:○÷3=△ □×△=32 ☆×□=28

  那么:○=( ) △=( ) □=( ) ☆=( )

  这一道题要引导学生推理,□×△=32,☆×□=28,这两个积的因数各是多少,从乘法口诀中可知:四八三十二,四七二十八。这两句口诀中都有四,那么就可以确定□为4,△为8,☆为7,○为24。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十一的第5、6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十一第5题:练*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第6题:练*时,应引导学生逻辑地分析思考: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然后再来填空。

  补充*题及解答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鸽子送信。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5 2×□=16 42÷□=6

  24÷□=3 28÷□=4 4×□=36

  4、把下面的大象按要求排一排。

  5、如果:○÷5=△ □×△=42 ☆×□=48

  那么:○=( ) △=( ) □=( ) ☆=( )

  [解答:1。(1)21 7 3 (2)32 8 4 (3)45 9 5 (4)42 7 6 3。9 8 7 8 7 9 4。54÷9<21÷3<32÷4<45÷5 5。○=35 △=7 □=6 ☆=8]

  一、教学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编排特点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题图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2.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例3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 “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3.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例4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

  (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分步、列综合算式。通过“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已学*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由具体到抽象。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

  3.加强基本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

  3.练*。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三的第6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3篇(扩展6)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汇总5篇

  一、教学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编排特点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题图

  (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

  (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之后让学生解答。

  例1(主题图的继续)

  (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导学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49页)

  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

  2.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例3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

  (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做一做(第55页)

  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步、踢球、练武术)。

  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 “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

  3.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例4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

  (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分步、列综合算式。通过“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已学*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由具体到抽象。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

  3.加强基本练*。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 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了2-5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 下。 指名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 指名口答 42≒ 63= 84= 155= 124≒ 204= 93= 16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同学们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 生回答:*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引导学生把相关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交流,引导明确:学生交流完整问题:3人一共捉了15只蝴蝶,*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3. 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指名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交流明确:求*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5*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列出算式:153=?

  4. 提问: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个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想3和几相乘得15,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商是五。

  5. 引导:乘法可以写成竖式,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吗? 板书,并讲解,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课件按步骤演示讲解: 15 3 =5 5商 3)15被除数 15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 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①为什么要有3个5? ②0是从哪里来的 ?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 交流明确:竖式要向上面那样写完整。

  6. 试一试:把第一个红红点问题的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学生独立写写,集体订正。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补充练*: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64= 33= 204=

  84= 105= 6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