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27 00:00:00

《石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榴》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榴》教学反思1

  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

  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继续进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重背读在前的。现在中国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统力主文言学*"背下来"再说。为了让《出师表》的这次"背读在前"的学*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 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学*热情。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pk赛"等,力争优生中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等等。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而高年级则采取分散识字的方式。从人的长远学*来看,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融和在一起的。"融和观"也应该是符合语文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强调文言字词的积累只会把文言文学*推到纯粹技术化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相信,文言学*也不能够脱离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当然,有意识地恰当的总结归纳文言字词的用法是有必要的,这和片面追求文言学*字词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文言教学的较高层次了吧。

《石榴》教学反思2

  《石榴》一课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学*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

  学生立刻想到“世界闻名”和“举世闻名”。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让学生逐段朗读,体会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学*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出示石榴实物,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本课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在学完这一节后,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顺序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然后仿照这一节的写法写下来,同学们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都不错。

《石榴》教学反思3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选编本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二是继续练*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和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灌的形式。课前,我要求孩子们去找爬山虎,仔细观察爬山虎爬在墙上的样子。并叫学生采集爬山虎的标本。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拿出爬山虎,与作者描写的脚联系起来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结合自己观察所得,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学生带着标本上课,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好些学生上课只顾玩自己手头上的爬山虎,有的还仔细观察实物的叶子,蔓的颜色样子等,没有注意听同学们的交流,影响了收效,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有待提高。

《石榴》教学反思4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按比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基础上学*的,而且学生在*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为主动研究性学*,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

  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有所得,全面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

  1、课前导入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如:当学生说按*均分时,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分行不行,老师急着代学生回答。

  2、探究解题思路时,学生汇报过程太过仓促,没有充分的给学生思考、汇报的时间。

  3、课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题的改变要有科学性,不能随意。如:氧和氢的比不能随意改变。

《石榴》教学反思5

  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学*汉字的兴趣较浓厚,基本养成了主动识字的*惯,在教学生字词方面,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在自学效果检查中,再针对难读的字,难记的字着重指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性很高,都很想展示自己学*成果;而我采取的指明读,开火车,小老师带读的教学形式,没有充分地给予每个人展示的机会,以致有些学生注意力分散。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同桌互读来代替开火车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学生参与的面将是最广的。同时,在词语的`理解上,如"胸脯",我让学生做一做拍拍胸脯的动作,从而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胸口。"婉转"一词,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意思,他们答案有:动听,悦耳,动听等等,随后我用两道线(1。直线2。波浪线)来表示那"婉转"的歌声,让学生来选择。结果全班学生都选择了第二条线,我相机引导:婉转的歌声就是高低起伏,曲折动人的。

  教师设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先用一个问题的讨论引出结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这样学生会弄清文章思路,不需再思考,接着再提问:"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灰雀被小男孩捉走的呢证据在哪里"然后,顺理成章地组织学生对小男孩说的话进行分析,学生自始至终思维保持紧张状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不少缺陷:看问题不全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不能有条理地分析,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思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教学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儿说的两句话,从句子的相同点人手,找出不同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全面深刻地体会了句子表达的不同情感。

《石榴》教学反思6

  这篇童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笋芽儿在春天破土而出,渐渐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从而教育孩子要敢于经风雨,见世面,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朗读本课,要表达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录音教学重现力强的特点,学生的朗读能力。

  上课伊始,通过听课文录音,使学生整体感知童话主要内容,了解笋芽儿先后听了谁的话,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讲读过程中,指导学生逐段一边听录音,一边抓住关键词"撒娇、央求、自豪",体会笋芽儿感情的变化。抓住她跟竹妈妈的几次对话,理解笋芽儿害怕到坚决的态度。如何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感情较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对于师生双方都是一个难题。

  课堂上,我以典范的录音朗读为示范,发挥录音烘托气氛、重现力强的优势,引导学生认真听,模仿读,仔细辨,再重读,从而使学生懂得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应从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方面入手。通过录音教学介入课堂,避免了"这儿读重音,那里要延长"类的生硬说教,简化了朗读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去读、去比较、去体会,较快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的朗读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7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有以下思考: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兴趣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上的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如果在探究两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石榴》教学反思8

  北师大版教材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5个5个地数数,并且比较熟练,这会帮助学生建立学*的自信心,让孩子的学*变得比较轻松。而学生顺利地掌握5的乘法口诀,又为后面学*其它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

  1、创设情境,让孩子自觉地进入学*的状态。

  课堂的开始,我就呈现了秋天到了,松鼠们在森林里忙着采集松果准备过冬的粮食的`情境图。学生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的数学问题的兴趣。

  2、以先引导再模仿学*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由于学生没有乘法口诀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接告知的方法,我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让学生清楚的知道1×5=5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表示。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口诀中的 “一”、“五”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后面的“五“是乘法算式的积。接着,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编2×5=10、3×5=15的乘法口诀。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着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联系,同时也体会着编口诀的一些要领(先编乘数,再编积)和编口诀的一些*惯(积少于10才加上“得”字)。当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认识、体会后,我再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计算,编写剩下部分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的学*就得到了落实。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储备,他怎么能探究出一点什么来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摆正教师角色的定位,需要学生探究的,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究;需要老师指导的,教师也要敢于站出来进行指导。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总是牵着学生走的做法,教学中不要怕学生出现错误。很多时候,学生的错误是一个很好的学*机会。如,学生在独立编制口诀时就肯定会出现“五六三十”和“六五三十”两种情况,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会体会到“五六三十”读起来比较顺口。又如,学生在独立编制口诀时一定会出现“五**五”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朗读,知道整数的读法里不是这样读数的。正是这样一些简单的对比过程,学生在今后的学*中就自觉地避免以上错误,比老师直接告诉把小的乘数编在前面,积是几十几时不要漏掉中间的“十”等等,效果要更好。

《石榴》教学反思9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石榴》教学反思10

  这是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会分析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会设合适的未知数并列方程;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认识方程概念时有一个误区: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误认为是代数式的值不确定而方程的值确定。分析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代数式与方程的本质区别,方程是等式而代数式不含等号,这主要还是在教学代数式时没有特别强调代数式的形式特征。我的解决办法除了再次巩固概念以外还有举一个例子说明方程的解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比如x+y=3的解既可以是x=1,y=2也可以是x=2,y=1,不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确定的。

  2.学生的计算能力偏弱,对于简单的合并同类项比如:判断2x+1-2x+2=3是不是方程的时候学生想不到要去合并同类项,有学生想到了却算错了。分析其原因在于合并同类项本身是才学过的新知,体会和感受不深,解决方案是需要在这一章进一步强化训练。

  本节课标题是"从问题到方程",主线应当是:实际问题->无法直接解决->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方程来描述)。在此之前我听了一节同课题的课,上课的老师给出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一审、二找、三设、四列、五解、六验、七答,这个想法我在备课中思考过,最终还是没有在第一节课上全部用上。在这节课当中,我强调先找等量关系,利用找到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更一般也更实际的.思路,并且也符合审找设列这四个基本步骤的要求。由于学生尚未接触到解方程,所以解、验、答三步留作4.3节补充说明。

  在找相等关系中也出现一个问题,学生不愿意找相等关系而可以直接列出方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不鼓励这样的做法,但并未禁止,我认为学生不愿意找相等关系是因为题中的相等关系比较明显,不需要写出来也可以顺利地列出方程。这个我在备课中有所准备,应对的办法是拿出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书上练一练第3小题),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列方程,学生不分析相等关系往往很难列出正确的方程,进而带着他们一起分析,列出方程。这时候学生对于先分析的好处有所了解再出现一道复杂问题练手,很快就可以解决。这样做可以促进其遇到问题用"先分析"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尤其是面临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先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好*惯。我想学生会用严谨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应该是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最高要求。

《石榴》教学反思11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教学反思12

  “角的画法”一课教材上只是呈现了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按老教法老师只要教给学生如何用量角器画出一个65°的角即完成了教学任务,然后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练*巩固,而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成为一名熟练的技工,而心智得不到开发,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得不到落实。如何激活教材,使课堂学*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怎样体现学生的探究?我努力做了以下探索:

  1.开发教材,为学生搭建新知迁移的*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造方法。但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用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指定度数的.角”这一活动应运而生。这一开放性活动,激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悟了画角的实质:先找到一个对应的已知度数的角,再画。知其所以然了,更复杂的探究活动就有了方向:找到量角器上65°的角,先用活动角摆一摆,再设法把他画到纸上去,再借助量角器画出来。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才能找到新知建构的生长点,才能巧妙地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迁移顺利发生,从而使“自主探究”的学*成为可能。

  2.开放时空,促进学生主动感悟

  学*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挥、探究、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让我们来画一个65°的角吧!”挑战性的问题一抛出,刚刚热烈的课堂安静了,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不得”的境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提供的学具,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看到了量角器上的65°的角,学生自己找到了画角的好帮手——量角器。寂静之后的课堂,充满着思维的碰撞。在相互的启迪中,巧妙不一的各种方法诞生了。学生享受了自主感悟、发现、创造的快乐,课堂也因此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石榴》教学反思13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到底什么是幸福,学生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同学们,《幸福是什么》的童话故事中,对于幸福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别人给予自己的'幸福,自己因享受而感到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给予别人的幸福,自己因付出而感到幸福。课前你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现在学完课文之后你对幸福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他们*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有一次在路上帮助了别人,人家对我说谢谢时,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说我在家里帮妈妈作家务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教育。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帮助他人或劳动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做一个懂得感恩、对社会有用的人!

《石榴》教学反思14

  学生找到这些关键词语后,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我让学生思考:“‘云’、‘月’是‘淡淡’的,不能郎照,作者却以为是恰到好处呢?”“蝉声与蛙声很热闹,为什么作者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逐步明确这实际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彷徨,思想矛盾复杂,于苦闷中想求得一时的解脱,因此踏上了求静之路,来到了日日曾走过的荷塘。欣赏着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现实的阴霾在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股淡淡的忧愁蕴含其中。学生再进一步可以理解本文将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不同词语的运用,所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就难有深的体会。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词语的优劣,品味其中的奥妙,学*语文的兴趣也必然大增。

  《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时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让同学们比较“泻”字与“照”的区别。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一个“泻”字,变静为动,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同时与“流水”相照应,而“照”就缺少这样的表达效果。

  又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是否可以换作“漂”或“升”呢?同学们思考后明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与“薄薄”相照应。“漂”和“升”就难以体现青雾的轻盈之美、自由之态。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品味语言方法。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抓住了“品味”这个鼻子,完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因为教材中所选课文大都是语言精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石榴》教学反思15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创设了富有生活气息、司空见惯的四个场景,告诉读者生活中不是没有规则,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觉遵守。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诗歌共四小节,结构相同,语言和内容通俗易懂,每一小节的第三句都告诉读者应遵守什么规则,最后一句讲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人会不遵守。这样的诗歌,贴*学生的生活,在结构、语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学生模仿和创作。

  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由于学生课前用心去收集,于是学生有话可说,想说,爱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接下来的初读课文,我就采用以指名读、四人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整体上体现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读中,引入评价机制,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学生读得相当投入,读得非常有水*。

  为了让大胆放手让学生学*诗歌,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围绕“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为什么不遵守规则?”进行讨论。很快地小组长在汇报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见解。以此为契机,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我们该如何遵守它?并以此鼓励全班同学仿照诗歌进行创作。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学生的学写诗歌能力还是较强的。

  但是这节课也出现了几个失误,预设与生成还是没处理好。虽然课的第二个环节自己能无痕地转变教学思路。但是当有学生谈到的违反规则不是诗歌那四个小节谈到的内容时,老师不能大胆放开,而是“牵着学生走”。本节课虽然非常重视感情朗读的教学,但是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老师还是绕不开。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更成熟些,让课堂的生成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精彩!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石榴》教学反思6篇

《石榴》教学反思1

  《石榴笑了》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将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第一自然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过读、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课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悟、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当学生对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后,再次联系王力力的`笑,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石榴》教学反思2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渎,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字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提供葡萄、桔子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说说颜色。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第三小节写写水果成熟时外皮的变化,并能适当用上一些比喻句。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教学反思3

  今天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丧失了体味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该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味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

  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 “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阅读品味;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4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说说蜜桔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及内部形状、味道。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这两段写蜜桔的成熟的整个过程。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教学反思5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教学反思《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反思6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榴》教学反思1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三点:

  一、激趣朗读。

  我所教授的第二课时,通过实物“石榴”展示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带着兴趣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语句。达到了了解石榴果变化的特点。

  二、朗读领悟。

  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性的朗读,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如:?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设疑:1、看图,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2、指名读;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4、再读课文,高兴的石榴娃娃还会做什么动作呢?(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让学生朗读学*,而是先让学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让同学们猜石榴果实里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猜一猜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时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用刀打开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让同学们到书本中朗读品尝。领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样子、颜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扩展练笔。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我给同学们一个水果(香蕉)展示,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观察香蕉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上完这节课,有很多地方令人遗憾。

  一、重难点突出,可完成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紧,学生在朗读这一块花费很多,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

  二、在朗读方面达不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们朗读中体会不出语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够重视。

  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教学反思2

  《石榴笑了》一文是语文s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片文章,主要讲了王力力盼着石榴快点笑,为此他做了很多事来逗石榴,可是石榴都没笑,到了秋天石榴成熟了,自然咧开嘴笑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也是许多植物收获的季节,同时让我们看到了王力力这样天真可爱的孩子。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四个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三是明白石榴到秋天才能成熟,所有的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识字教学。先让孩子们了解会认字,知道会认字的记忆方法,指导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数一数等方式,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记忆生字。除此之外还注重强调字音,采用多种方式记忆,开火车读,学生互相配合读,组词,说话等,让孩子对生字有更深的印象,同时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抓住课堂时间多方位练*。

  在指导会写字时,我特别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写得一首好字着实令人羡慕,另一方面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以读品结合的方式,先从题目上入手,石榴笑了,让学生发出疑问,学生们有的会说石榴为什么笑?石榴是怎样笑的?石榴什么时候笑?等等有价值的问题,我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

  对于课题还要强调一点,笑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方法,虽然孩子不一定了解和及懂得,但是要适当的渗透,让层次和基础好的同学先有一个了解。这也是为以后的学*积累知识。课文第一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我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这样通过读读想想比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生根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课文第三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

  来读读、悟悟、品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让石榴的笑在学生头脑中发芽。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变得更开阔了。然后让孩子想一想,为什么秋风一吹,石榴就笑了。体会石榴笑的原因,实现教学目标。

《石榴》教学反思3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石榴》教学反思4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记叙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在体会文章中石榴花的热闹、石榴的可爱时,我让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感受“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像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外皮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等,从外到内地读,让孩子逐步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遣词造句的精确,精当,从而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在学*课文第四段的时候,我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中找到更实在的感觉,所以也准备了一个石榴,让学生亲眼瞧一瞧,亲口尝一尝,既增加了学*的兴趣,又亲身体会到石榴“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

《石榴》教学反思5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说说蜜桔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及内部形状、味道。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这两段写蜜桔的成熟的整个过程。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教学反思6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__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__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7

  教学片段:

  师:你们怎么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生: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样石榴就成熟了。

  师:是吗?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句话,想想跟你们表达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读句子)

  生:课文里不是用“然后”而是用“逐渐”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那个词用得比较精确?

  生:用“然后”这个词,好像是石榴一下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而“逐渐”就写出了它的渐变过程。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交换位置呢?

  生:不行。因为石榴先是青绿色的,长呀长呀,就变成青中带黄。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黄中带红。

  生:青绿色的石榴不会先变成黄中带红,再变成青中带黄的。它要由青渐渐变成黄,再由黄渐渐变成红,所以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

  师:是啊,你说的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了学生学*,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条理,教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其实,也教会了孩子观察要仔细,写文章要有条理的重要性。

《石榴》教学反思8

  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这是我工作的地三年,第五个学期。这学期所教的课文,印象深刻的有《石榴》、《掌声》、《东方之珠》。《石榴》是校内阳光杯赛课时所教的课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我就仅回顾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一、课堂采用各种手段促进教学。

  1、课堂上出示各种石榴的图片:石榴子的图,玛瑙图,石榴园的图,夏天石榴开花的图,秋天石榴果实的图,其中秋天的图片共有3张,一张是“青绿色”的,一张是“青中带黄,黄中带青”的,一张是“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的。其中图片“青绿色”和“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的网上搜不到,于是还请教了别人,用PHOTOSHOP制作了半天,所以,这也是我的重要收获之一。

  2、出示了石榴的实物,让孩子们现场品尝。孩子们虽然吃过石榴,但那味道已有所遗忘。在课堂上,让他们品尝,就再次勾起他们对石榴味道的回忆。于是让他们说出石榴的味道就很容易了。也便于教学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取几粒放入口中,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同时,这一做法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当时后面有很多老师在听课,孩子们以前几乎没有老师听课的,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是非常紧张的。但是,当我让他们品尝石榴时,他们就显得非常积极了。于是课堂气氛就轻而易举的调节的很轻松愉快。

  二、教学设计精心。

  1、上课之前,钻研教材很长时间,再反复的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教学设计的灵感。同时,也浏览网上很多篇不同的关于 这一课的名师教案,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处。

  2、打破一般常规,不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教学,文章先教学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孩子们观察石榴,再品尝石榴,一下子就能调动学生的学*热情,教学最后一段石榴子的样子和石榴的味道,再教学春天、夏天石榴树的样子。

  3、过渡语优美自然。开头的导入是这样的,“上节课,我们到了枣庄驰名中外的石榴园逛了逛,我知道很多小朋友还意犹未尽,那现在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让大家看个过瘾,赏个尽兴,好吗?那我们出发吧!现在是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老师随手摘了一个石榴,剥开了外皮,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导入语言很动听,一下子就抓住了小学生的心。中间有石榴花到石榴果实的教学,我是这样过渡的,“是啊,美好的东西我们总想把它留住,可美丽的花是为孕育丰收的果实而开的,终于,当秋风吹起的时候,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样的过渡既自然又优美,语言中还蕴涵着一定的哲理。石榴果实的教学完成之后,要过渡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我是这样说的,“秋天的石榴园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赏不够也看不厌,让我们驻足回首,把这丰收的石榴园永远印在脑中,铭记于心。”这样煽情的文字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他是一种前奏,他是一种铺垫。最后,总结课文时,我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跨越时间的界限,不仅欣赏了春、夏、秋石榴园的迷人风光,还品尝到了酸甜可口的石榴,真是不枉此行啊!枣庄的石榴园真是“驰名中外”、名副其实呀!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样的语言是对本堂课最好的总结。同时也呼应了第一堂课的教学,突出了石榴园的驰名中外,使整篇文章两课时的教学连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有了一个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石榴》教学反思9

  《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写《我最爱吃的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孩子们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如罗枭展写到: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着一件条纹衬衫,圆圆的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切开绿油油的它,只见黑红相间,红通通的肉里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极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顿时感到清甜无比,生津止渴。贾瑶瑶写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开一半,顿时手里就像拿着一只开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极了!......诸如这些,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反思10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反思11

  今天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丧失了体味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该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味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

  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 “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阅读品味;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12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课文,我在课堂导入与品味语言上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课之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所以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更改了原初设想,直接告知学*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出示了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避免了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我们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者的角度上,我并没有在开始介绍作者时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学生交流预*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我就顺势予以补充,有一个班级之前没提到,于是我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学生展示预*时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或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似乎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于是我设置了梯度比较阅读,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则是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一环节成了课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学生除了讲出了预设的答案内容,更能开拓思路,从语言的凝练和与读者形成对话拉*距离的角度赏鉴,甚至有人提到了这是“名人效应”的因素,趁此我鼓励了学生多读名家名作,提高艺术涵养。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现绚烂的光彩。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石榴》教学反思13

  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细细地品读了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上讲台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石榴》教学反思14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现做以下反思:

  一、 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让学生读,先是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今后在有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上还应努力。

  二、 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在学了第四段引导学生仿写时,设计简略,有以下改进建议:

  迁移练*:(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石榴》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识字 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然后,让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最后,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笔等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二、注重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学生在写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贴*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语言生动风趣。感悟、理解的重点内容是石榴笑了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学*第1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实物,说说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石榴,引导学生体会满树石榴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学*第2自然段,我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没有。学*第3自然段时,我借助挂图,让学生看看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我还引导学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菁选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石榴》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1

  《石榴又红了》是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片阅读课,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

  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 “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2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现做以下反思:

  一、 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让学生读,先是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今后在有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上还应努力。

  二、 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在学了第四段引导学生仿写时,设计简略,有以下改进建议:

  迁移练*:(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3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4

  一、朗读中感知: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字读、自悟;第二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第三次是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二、表达中领悟: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石榴》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第十一篇课文,在教学这一文时,正好是十月初石榴成熟上市的日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加上本班学生大部分长在城市,对石榴的感性认识还不足,如果一味地照本宣读,空洞讲读,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观察石榴,并让他们有可能的话把石榴带到教室里来。那天上课时,我调查了一下,说观察过石榴的有二十九个同学(全班五十人),还有五个学生把石榴带来了。我让这五个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桌上。

  五个石榴一字儿排开放在讲桌上,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情高涨,坐在位置上议论纷纷。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哪!看到学生学得那么开心,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那么,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时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学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朗读时喜悦的基调。外形讲完,该说石榴的子儿了。我用刀打开最大的一个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讲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5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6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三点:

  一、激趣朗读。

  我所教授的第二课时,通过实物“石榴”展示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带着兴趣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语句。达到了了解石榴果变化的特点。

  二、朗读领悟。

  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性的朗读,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如:?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设疑:1、看图,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2、指名读;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4、再读课文,高兴的石榴娃娃还会做什么动作呢?(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让学生朗读学*,而是先让学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让同学们猜石榴果实里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猜一猜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时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用刀打开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让同学们到书本中朗读品尝。领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样子、颜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扩展练笔。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我给同学们一个水果(香蕉)展示,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观察香蕉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上完这节课,有很多地方令人遗憾。

  一、重难点突出,可完成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紧,学生在朗读这一块花费很多,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

  二、在朗读方面达不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们朗读中体会不出语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够重视。

  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7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石榴笑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两张石榴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导入。

  1.揭课题。

  A、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15课,齐读课题(石榴笑了)。

  B、让学生同桌互相笑一笑。

  2、读生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和课文的生字宝宝交了朋友,它们迫不及待地想我们见面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A、做猜字游戏。

  B、齐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第一段

  1、(课件出示石榴图)师:石榴是一种水果,它为什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出示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说说力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句子: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读出石榴又大又多,力力心里高兴。)

  4、指导学生用“挂满”造句。

  5、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么多的石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6、师:是呀,望着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指导读妈妈的话。

  (二)学*第二段

  1、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啊,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力力吗?

  2、力力想了什么办法?

  A、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力力逗石榴的办法,用“——”划出来。

  B、(课件出示 )抽生反馈。 (板书:唱歌、跳舞、讲笑话)

  C、结果怎么样?(板书:不笑)

  3、此时,力力的心情怎么样?

  4、指导朗读,读出力力的可爱与着急之情。

  (三)学*第三段

  1、(观看动画)师:力力可着急了,谁来帮忙了?(风婆婆)石榴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笑了)

  2、(出示学*小提示)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石榴是怎么笑的?

  B、石榴什么时候会笑?

  3、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

  A、理解“慢慢地”,并用其说一句完整话。

  B、(观看插图)石榴有牙齿吗?指的是什么?石榴笑了跟小朋友的笑一样吗?石榴笑了指的是什么?(板书:成熟)石榴什么时候会笑?(板书:秋天)

  C、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

  D、指导朗读。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他的心情会怎样呢?生高兴地读一读这段。

  5、站在石榴树下,力力会想什么?生想象说话。

  三、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语气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你还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会笑吗?

  四、总结全文,深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多!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惯,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水果或庄稼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15.石榴笑了

  唱歌

  跳舞 贴图 秋天 贴图

  讲笑话 不笑 笑了(熟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石榴的生长规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不笑的石榴和笑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再结合学生的回答以及观察动画,紧扣“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悟一悟、品一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明白笑了是什么意思,以及让学生知道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鼓励学生*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惯。最后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只注重让学生读、理解、感悟,缺少写的训练,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9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10

  每上完一堂课,回顾自己课堂教学上的成败得失时,总是感慨万千,在执教完《石榴》一课后,有个最大的感受: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对教材不能带上任何主观色彩。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的明灯就会高高挂起。”我们对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课文令教师很喜欢,而有的课文教师很难动情,这样就很难使教者步入课文的底里。当上《石榴》一文的时候,我总感觉这篇课文描写的东西很抽象,很难打动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样,所描写的景物是我们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备课时,我就始终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无法深入钻研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做到于漪老师的“明灯高高挂起”。

  当教完之后,我再去深入钻研课文时,我被感动了,感动于作者浓浓的乡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对石榴有着特殊的感情才能将石榴的枝叶,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文章第一句话“我的家乡在枣庄,那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可以说是文章的文眼,给你打开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将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语,一切物语皆情语,因此当再次备课时,我是完全被打动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从这次的教学中,我感受到教师没有挑剔文章的权力,大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我们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深入钻研课文,这样才能正确解读课文。“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正是因为我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进行的一切都是留于表面的,而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语文的人文性夫复何求?

《石榴》语文教学反思11

  《石榴》是国标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石榴飘香作文 (菁选6篇)

  石榴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石榴作文。他的外表像洋葱,叶子长圆形,花红色的外皮带着一点黑红黑红的斑点,看上去真像一个长满斑点的农村小姑娘,可能这时有人会认为这水果的外表都这样难看,里面一定会更难看,而且很不好吃,不过我先告诉你,你可别以貌取人。其实石榴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内部却比外面漂亮的多,而且个个红光闪闪,看起来真像三四十个红宝石同时发光,会刺得让你张不开眼睛,当你张眼睛的时候让你看到的是无比鲜红无比美丽的果实,保证让你看了就眼馋,小学六年级作文《石榴作文》。石榴的果实这么漂亮已经让你大饱眼福,下来美味无比的石榴果实将会让你大饱口福。教你一招,如果给客人的水果是石榴的话,你先用一个白色的瓷碗装满红宝石般漂亮的石榴果实,然后让客人享用,保证让客人无比的满意,那美丽的石榴果实放在嘴里,咬一口新鲜可口的汁水就留在了客人的舌头上,让客人感到无比的满意。石榴是一个面目难看的黄脸小姑娘,可是她的内心是多么的美丽,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把健康带给了人类,她请求人类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人类可以把她的孩子种下去,石榴的内心中的美丽真让人感动。

  今天,爸爸妈妈的朋友送来一箱石榴,我打开箱子,发现石榴的外观是圆圆的,上面还有一朵像花的东西,长得非常好看。

  接下来我们开始吃石榴,其实我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吃石榴了,妈妈把石榴掰成两半,哇!鲜红的石榴肉立刻跳出来,在桌子上打着滚。

  我拿起一颗,舔了一下,没有什么味道呀!我感到有点失望,默默地低下了头,爸爸鼓励我多尝一点,我抓起了一把,一放嘴巴里,发现石榴肉好好吃啊,而且它的籽是软的,水分真足!怪不得长得像红宝石一样。妈妈更厉害,在边上手动榨汁喝!我让她也给我弄一杯,我喝了一口立刻觉得几千颗跑到我嘴里,那叫一个爽啊!

  奶奶看我那么喜欢吃石榴,告诉我说:“其实石榴,它全身都是宝,石榴皮弄成水喝可以预防拉肚子。”妈妈又说:“石榴肉美容养颜,吃石榴就是在吃‘雅诗兰黛’。”

  你们也快去尝一尝吧!

  今天,我们一家早早的就去了老家的石榴园,准备摘几个石榴尝尝。这几年,在老家吃到新鲜水果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我们准备好工具后,准备开始摘石榴。摘石榴很简单,只要想办法把石榴从树上拿下来就可以了。石榴树矮矮的长在地上,我和弟弟都可以摘到,它的果实长在树梢那里,鲜红嫩绿的,让人生出爱慕之心。

  可是,怎么摘下来呢?

  这是个大问题。

  我和弟弟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连自己也觉得行不通的办法,手拿。结果我想你们已经猜到了吧,根本行不通!看见那边的爸爸妈妈已经摘了好几个了,我俩开始着急起来。我的脑子里又冒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剪。费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剪下了一个石榴,这时已经中午了,该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吃起了石榴,爸爸拿起了一个半好半坏的石榴问起我们来:“你俩说说,为什么这个石榴是这样的呢?”

  我说“一定是一半吸上了养分,一半没有吸上养分,所以半好半坏。”

  弟弟说:“一半被虫子吃过,然后虫子又搬走了。”

  爸爸笑着说:“对,你们说的都对。你们的学*也一样,在一颗树上长出的果实,努力吸养分了就可以变的好又甜,不努力就会变成坏的果实,同一个老师教你们,是否能成为好的那一半,关键取决于你们自己。”

  在这个中午,石榴差不多都吃光了,可爸爸的话却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上。

  今天下午,爸爸带我去荥阳摘石榴,坐了半小时的车,我们便到了著名的河阴石榴园。

  进入园中,一眼望去,一棵棵石榴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石榴,就像一串串红灯笼,园主摘下一个大石榴,用刀切开给我们分了一些,说:先尝尝,好吃再买。我扣了一颗石榴籽,只见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就像一颗珍贵的红宝石,放入口中,轻轻一咬,甘甜的汁水立即在口中散开,真是香甜可口,不错不错开摘吧!

  我们各自拿了剪刀,开始在石榴园里扫荡。这里的石榴个个都长得很大。摘石榴很简单,拿起剪刀对准大石榴根部咔嚓一下就下来了。我专挑最大的石榴摘,这棵树上摘几个,那棵树上摘几个,忽然,我看到前面有一个特别大的石榴,我跑过去一剪,可大石榴一动不动,于是,我只好双手一起剪,最后石榴才终于下来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摘满了三大筐,园主一称竟有百来斤重,真是收货满满啊!最后我们把这些石榴运回了家。

  “兄弟成群味儿美,汁多肉少籽也多。一堆一块连成家,一到秋天笑开花嘴。”这个谜语的谜底也是大家都熟知的――石榴。石榴好吃,所以我喜欢石榴,但是我更喜欢石榴的品质。

  石榴的皮坚硬,籽也十分坚硬,所以它有着强壮的外表与坚硬的内心。它那强壮的外皮,就连锋利的尖刀都让他三分。石榴是强者,他蔑视那些弱者:苹果、橘子、香蕉……外皮柔而软,天生没有坚强的斗志。石榴最看不起香蕉,外皮软,果肉也是软的,而果肉有那么甜,就像一个一事无成的“马*”,只靠香甜的果肉来诱惑他人。石榴喜欢与他与他差不多同时生长完的榴莲交朋友。可能有同一个“榴”字,它们的外表都十分坚硬,即使外表再丑陋,石榴也喜欢它。

  石榴不仅坚硬坚强,它还是个和*团结的水果。

  为什么说他会和*团结呢?只要吃过它的人都知道,它们一个“家族”一个地区,它们之间都要一片薄薄的纸,它们十分和*,不会打仗,它们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十分友爱地和*相处。他们的“家族”中,少则一二十户,多则六七十户,如果哪个地方空缺了,它们别的家族会跑来支援。而他们的果肉中的籽也是它们的武器,它们拒绝被别人啃食,所以要进行反击,从这也可以看出,它是多么的富有自由主义啊!

  虽然,就因为石榴它那特有的几点:坚强、和*、团结…虽然石榴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水果,但它教会我的,比他的美味多得多。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秋天到了,火红的石榴挂满枝头,犹如一盏盏小灯笼。

  圆形的石榴就像一个小地雷。它的表皮红中带黄,仿佛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它的表皮上有许多小点,好像针扎的小孔一样。用手摸一摸很光滑。放在鼻子下闻一闻,有一股甜甜的味道扑鼻而来。剥开石榴皮,里面是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它们紧紧围在一起,仿若小朋友在一起说悄悄话。掰下一粒石榴籽,它就像一棵红色的小宝石。我迫不及待地尝一尝,甜津津的,真好吃!

  石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对皮肤好。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石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经历了两次试课和教研,让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进行教案的修改,进行了第三次试课。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一)全文的讲解围绕四个问题开展,本次试讲调理逐渐清晰。

  (二)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文中我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石榴果的图片,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抓重点的词语,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1、首先,阅读第二节,适当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枝、叶、花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3、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然后出示真实的石榴果,让学生观察和品尝,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石榴果子的形和味。

  (三)感知中仿写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后,我安排了个小练笔,仿照课文第四节描写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水果,做到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在整体感知石榴的生长过程时,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简洁概括的说,用时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没有较多的时间好好品读感受。

  2、在最后总结时显得仓促,没能体现出升华主题的作用。

  3、评价语不够精准。

  4、板书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出概括、提纲挈领的作用。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说说蜜桔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及内部形状、味道。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这两段写蜜桔的成熟的整个过程。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记叙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在体会文章中石榴花的热闹、石榴的可爱时,我让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感受“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像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外皮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等,从外到内地读,让孩子逐步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遣词造句的精确,精当,从而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在学*课文第四段的时候,我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中找到更实在的感觉,所以也准备了一个石榴,让学生亲眼瞧一瞧,亲口尝一尝,既增加了学*的兴趣,又亲身体会到石榴“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识字 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然后,让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最后,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笔等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二、注重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学生在写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贴*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语言生动风趣。感悟、理解的重点内容是石榴笑了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学*第1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实物,说说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石榴,引导学生体会满树石榴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学*第2自然段,我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没有。学*第3自然段时,我借助挂图,让学生看看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我还引导学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石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经历了两次试课和教研,让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进行教案的修改,进行了第三次试课。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一)全文的讲解围绕四个问题开展,本次试讲调理逐渐清晰。

  (二)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文中我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石榴果的图片,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抓重点的词语,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1、首先,阅读第二节,适当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枝、叶、花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3、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然后出示真实的石榴果,让学生观察和品尝,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石榴果子的形和味。

  (三)感知中仿写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后,我安排了个小练笔,仿照课文第四节描写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水果,做到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在整体感知石榴的生长过程时,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简洁概括的说,用时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没有较多的时间好好品读感受。

  2、在最后总结时显得仓促,没能体现出升华主题的作用。

  3、评价语不够精准。

  4、板书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出概括、提纲挈领的作用。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说说蜜桔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及内部形状、味道。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这两段写蜜桔的成熟的整个过程。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记叙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在体会文章中石榴花的热闹、石榴的可爱时,我让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感受“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像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外皮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等,从外到内地读,让孩子逐步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遣词造句的精确,精当,从而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在学*课文第四段的时候,我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中找到更实在的感觉,所以也准备了一个石榴,让学生亲眼瞧一瞧,亲口尝一尝,既增加了学*的兴趣,又亲身体会到石榴“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识字 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然后,让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最后,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笔等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二、注重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学生在写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贴*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语言生动风趣。感悟、理解的重点内容是石榴笑了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学*第1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实物,说说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石榴,引导学生体会满树石榴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学*第2自然段,我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没有。学*第3自然段时,我借助挂图,让学生看看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我还引导学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石榴作文600字菁选

石榴作文600字合集10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榴作文600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人喜欢黄澄澄的橘子,也有人喜欢紫莹莹的葡萄,还有人喜欢那弯弯的香蕉……而我,却偏爱那红彤彤、脆生生的石榴。

  有一首《咏榴》的古诗这样写道:“火光霞焰榴石繁,婀娜多姿枝上悬。待到中秋新月圆,红腮笑破庆团圆。”正如诗中所写,石榴外形独特而漂亮,“红腮笑破”的样子无声地撩拨着人们的食欲和想象。

  石榴的种类很多,如:安石榴、珍珠石榴、牡丹石榴等。“果石榴”树能结出一个个石榴来;而“花石榴”则“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仅供人们观赏罢了。

  我们还是来详细说说普通的石榴——“果石榴”吧。夏天到了,石榴便开花了。石榴花的花瓣很多,一般可达20至40片。这么多红彤彤的石榴花瓣簇拥在一起,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十分抢眼。此时,当你漫步于石榴园中,你会不由自主地被这火红的色彩激起喜庆而美好的畅想。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人间,果园里的石榴也成熟了。它们一个个绽开娃娃般纯真的笑脸,争先恐后地向人们传达着自己的喜悦心情。那胀开的石榴有的口朝外,像个小喇叭,仿佛正奏着一支《丰收曲》;有的口朝下,像个小小的红灯笼,庆贺着人们的`幸福生活;还有的三四个石榴挤在一块儿,也许它们正在说着有趣的悄悄话儿呢。

  摘下一个石榴,剥开石榴的皮,你就会看见一颗颗米粒般大小的晶莹剔透的“红珍珠”,这便是石榴的果肉了。有的人嫌石榴的果肉太小了,几乎吃不上嘴,而不像其它的水果那样,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一次吃个痛快。照我看,这正是石榴的独特之处呢。人们常说“少吃多滋味”,石榴那甜津津而有节制的味道,会让你始终吃不够,回味到永久。

  石榴不光好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据说它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健胃、化食,乃至预防动脉硬化、延缓衰老等功效。

  如此可爱而有用的石榴,叫人怎能不喜欢呢?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个身影相随,是那*凡的石榴树。

  春日融融,万物复苏之际,一抹耀眼的绿色成为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是那刚发芽的石榴树。新芽从枝头冒出来,好奇似地像孩子一样探探脑袋,一脸骄傲地向过往的同学显示它的生命力。引的每一位从它前面经过的同学,都禁不住驻足观望,欣赏着绵延翠绿。

  夏日炎炎,那翠绿色的枝头上又多出了几丝跳跃的色彩,原来是石榴花的骨朵儿冒了出来。那火红的花儿,在太阳的炙烤下,反而显得更加艳丽了,热烈的开满了一树,他们吵嚷着不肯安静,连太阳也失去了威力。那重叠的花瓣里究竟藏着什么呢?不时有几只蝴蝶和蜜蜂赶来探访这神秘的“桃花源”,体育课上,我们欢呼着从石榴树下跑过,叫着笑着,一阵风吹来,叶子沙沙作响,想必这是他在分享我们的快乐吧!看着她一树的繁华,我们都醉了......

  秋风**,枝头上已没有了灿烂的花儿,取而代之的是满树硕果。红彤彤的石榴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上,咧开嘴对着我们笑,仿佛能看见她露出的满口彩牙,那是绚烂的可爱。这是,再从石榴树前经过,每个人变多了一分小心思:想从石榴树上摘几个大饱口福,但转念一想,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只能羡慕的看着满树的'累累硕果。可是几天以后,听说石榴被一些同学摘走许多,我十分惊讶又十分气愤,不禁又有些同情那可怜的石榴树。那些同学不仅造成了伤害,这真是很不应该。

  石榴树是美丽的,但美的事物不应该独享,而是大家用心一起呵护。石榴树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每一天的进步,应该得到我们的共同呵护。

  我的家乡坐落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果园,盛产许许多多香甜可口的水果。其中我最喜欢的要算石榴了。

  那饱满的果实,诱人的香气,红里透黄的外皮,轻轻品尝,香甜的`乳汁和那一颗颗“珍珠”一起送入口中,令人爱不释手。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石榴。

  石榴的果实呈粉红色,里面有一个小得如指甲盖儿般的“水晶”,显得十分饱满。别看这颗“水晶”很小,它的用处可大了,把它种在地里,还能重新长出新的石榴树。石榴的外表像一个洋葱,外表布满了凸凹不*的疙瘩,虽然外表不华丽,但里面可谓全都是宝,那一个个可爱的“娃娃”,绽开了灿烂的笑脸,十分讨人喜爱。每年九月份,石榴飘香,硕果累累,此时的果实是青粉色的,外皮黄黄的,摘下来尝一口,有一点酸涩,要想吃到鲜美的石榴,就要把石榴放在水里浸泡一天,第二天的石榴就会变得很甜,外皮红通通的,十分光滑,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石榴不仅形色艳丽,清香可口,而且能“医治百病”。入药可医治消化不良、咳嗽、头痛等多种疾病。石榴可以帮助精神消沉者恢复精气神,可以帮助食欲不振者增强食欲。石榴的果皮中含有碱性物质,具有驱虫功效,水浸泡后的石榴皮敷在皮肤上,能使肤质更加水润,更加柔滑;石榴花有止血功能,用石榴花泡脚,还有明目的效果;把石榴籽榨成汁,喝下去有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良效;夏天石榴汁可抗暑散热,因石榴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石榴可谓是水果中的营养品,药物中的美味品,礼物中的精美品,也是老少皆宜的水果盛品。

  细细品味,不知不觉陶醉在其中,不由赞叹:“真可谓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啊!”

  啊!家乡美,家乡的石榴更“迷人”。

  我的家乡有一棵石榴树,每年秋天,它都会结出许多的石榴,至于它一年四季的变化,你们就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春天,石榴树身上的冰雪融化成水,一点一滴的滋润着石榴树的身躯,石榴树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左右摆动,它们宛如春姑娘的发丝一般,一根根的垂下枝头,风大了,那些枝条就像是被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拿着一般,不断的“抽打”着石榴树,风停了,那些枝条便停了下来,它们仿佛一个个小孩子一般,玩累了,就休息一会,等休息好了,就又恢复了凌乱“飞舞”的`样子,春天石榴树的身上充满了生机。

  夏天,石榴树的枝条上结了一个个小小的绿绿的小石榴,在微风中左右摇晃,这些枝条托着这一个个小石榴,这些枝条就像是这些小石榴的爸爸妈妈一样,有的像是在带着孩子散步,有的像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为人类做贡献,有的像是在给自己孩子们讲大道理,还有的像是在给孩子们说的名人名言一样,这些小石榴们在枝条上安安稳稳的挂着。

  这些小石榴被枝条围绕的样子,就好像是一块块绿松石一般架在藤蔓框架上似的,这些小石榴们,欢欢喜喜的等待秋天的到来,等待它们成熟的时候。

  秋天,这些小石榴们就像是吃了百变糖果一般,一个个变得大大的红红的,有的则是红白相间的,一个个都成熟了。这些石榴们有的涨红了脸,有的笑破了肚皮,还有的已经破掉了的一大半,露出了饱满的果实,这些石榴们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枝叶里面,石榴树的枝条都垂了下来人们将果实统统摘掉,石榴树就好像轻松了许多似的。

  冬天,石榴树身躯被冰雪覆盖,石榴树的枝条被北风吹的左右飞舞,石榴树啊!你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也是我最喜欢的植物。

  自从我家和邻居家的那堵墙拆了以后,每当我回到家就以看见像一个个球状的小口花瓶的黄褐色和红色组成的'东西,听爸爸说那就是石榴。我心中暗暗赞叹:好漂亮的石榴!一定很好吃!于是就起了一个蓄谋已久的念头:不得到石榴绝不罢手。那年我七岁。

  刚好那天我看见邻居家门关得严严实实的,好像没有人。我便对姐姐说:“咱们去偷石榴吧!”姐姐同意了。于是我们便翻过了这座矮墙。到了那儿,只见那石榴生得好高,于是我又失望地对姐姐说:“这下没得吃了,怎么办呢?”姐姐说:“看我的!”她试了试,跳了几下,还是够不着。见这个办法不行,她又想了一个好主意。她说抱住让我去摘就可以够到了。“啊,摘到了!”我不由得大声地叫起来。

  没想到,我的叫声惊动了别人,当我刚要摘第二个时,只听“唰”的一声,一个人打开窗户探出头来,见我们在偷石榴就喊:“你们干什么?”“啊?原来这户人家有人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我就已经摔在了地上。姐姐一见情况不妙早已溜了,这下,我可急了:如果那人下来把我捉住我就完了,回家肯定少不了爸妈的痛骂。还好,我的动作快,爬起来就跑,但我逃到家门口时还是被那大叔逮住了。我的心害怕极了,我想:那大叔一定会打我或到时候告诉我父母。只见他在那儿大吼大叫,听得我的耳朵“嗡嗡”作响,吓得我不敢作声,好像他是一头发疯的狮子,直到他走了,我也不敢去看。

  进了家,我看见姐姐手中拿着一颗小石榴,皮裂开了,只见粉红色的像玉米的果肉好像在说:“喜欢吗?就吃吧!”啊,这个石榴来得真不容易啊!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今天下午,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和其他班里的几位阅读之星一起到学校大厅里集合。老师过来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去采石榴。每人可以带两个回家。”后面立刻有人欢呼起来。老师接着说道:“先别高兴得太早,回去要写一篇作文,交给班主任。”话音未落,我们众人像被雷劈了一下,立在那里,表情凝重。但是,我们尽力忘记刚刚的话,高高兴兴地去采石榴了。

  一位老师先给我们示范,她拿起一根像抓蝴蝶的网兜一样的工具,但是网的上面有一个铁环,铁环上有一圈锯齿,而且还可以自由伸缩。老师拿起这工具,说:“这是采摘器。”说着,她把采摘器举起来,对准一个又大又红的石榴,把采摘器向它伸去,只见她把铁环下的网向石榴再次对准用锯齿卡住石榴所在的.树枝,再用力一拉,这甜甜的石榴就下来了。

  看着老师示范的样子,我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摘。老师放下采摘器,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进行尝试,一个六年级的女生率先将采摘器举起,可还没瞄准,手就酸地不得不放下,我们掂了掂,确实有六七斤重。于是,我们组织了几个小分队,一起抬。我们先来,几个小伙伴一举就举起了采摘器,可每个人想去的方向的都不同,采摘器像醉汉一样,你朝南,我朝北,他朝东,他朝西。终于,我们好不容易瞄准了石榴,全队人用力向后一拉,石榴终于采摘下来了。我们几个还来不及高兴,石榴就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摔倒在地上,裂成了两半。其余几个队也纷纷试了一下,结果差不多,只是石榴摔碎的地点与时间不同而已。

  很快,我就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经验,再在脑海中把这些经验拼在一起,我便想到了一个方案:每次摘石榴只要三个人就够了,一个人瞄准,一个人举起,还有一个人自然就是用力把采摘器向后拉。用了我这个方法,摘石榴就方便多了。不一会儿,袋子里就装满了又大又红的石榴,老师们就提着装石榴的袋子走到我们跟前,我们各自拿了两个,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教室,直到想起还有一篇“无奈”的作文在等着我……

  我是小小的石榴,秋风乍起,便到了收获我的季节。别看我外表圆圆的,外壳硬硬的,不像什么好吃的水果,但好吃的其实都在里边哩!一颗颗多汁饱满的粉红色粒子,晶莹剔透,看上一眼就会令人垂涎三尺了;再摸,圆滑的粒子好像一颗颗打磨光滑的.珍珠;后尝,酸酸甜甜的汁水,顺着舌尖留下,顿时令人迫不及待地去品尝下一颗粒子。我虽然不像苹果、桃子那样有饱满的果肉,但酸甜可口的汁水,同样能令人流连忘返,犹如醉在梦中。

  什么?你竟然说我没有食用价值和营养成分,只是一种零食?错了吧,我可是一些男士的挚爱。每当他们喝完酒不清醒的时候,总会轻轻掰下一两颗粒子,放在嘴中咀嚼,一种清凉甘甜便直沁肺腑,因为我不但好吃,而且还有解酒功能呢!很多医生还发现,我不仅能给男士们解酒,而且还能净化血液。因此,有许多轻微白血病患者食用我之后,都能够大有好转,甚至痊愈哩!

  我们石榴家族分为许多种,有大有小,有青有红。例如:“翡翠石榴”、“冠子贵妇人”、“青提子”、“玛瑙石榴”等。而我,就属于最漂亮、最珍贵、汁水最丰富的玛瑙石榴。目前,玛瑙石榴只在我国东北有产,并且还极为珍贵。

  不只是在秋天,在夏天快结束的时候,经常会见到有几个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手里捧着我们石榴家族的成员,悠哉悠哉地品尝着,不时还点点头,那意思像是在说:啊!这石榴真甜啊,改天让闺女再给我买几个。每当这时候,我的心里便会涌起一阵骄傲,一阵喜悦,自豪感油然而生。

  天高云淡,秋风又起,我们曾经驻守过的绿色家园,开始慢慢变黄泛红,随风舞动。不过,请不要悲伤,落叶有情,反哺树根,期待来年孕育下一代的小石榴们……

  家乡那棵石榴树依然伫立在院中,与喧闹声相隔一扇大门。它,是那么的安静……

  那是爷爷那辈种的,也有半个世纪了。小时候,自己闲逛在家,总不时爬上老树,扒开浓密的树叶,寻找那挂在天上的“大红枣”。正当我执心一定要摘下最大的那棵石榴时,总有一只大手把我拉下来,我总会撅着小嘴说:“爷爷,我要自己摘,我可以的!”这时爷爷总会把我抱上去,我一手摘一个,摘下满口饱福。

  时光流转,白驹过隙,童年总会匆匆而过,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

  上学了,告别了家乡,来到了城市。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三年。那天,我收到一包快递,打开一看,是石榴!是家乡的石榴!纸上写了一句话:“孙儿,今年的石榴又熟了!你尝尝是不是那个味儿!”我剖开一个最大的,满满的石榴籽呈现在我的`面前,抠下一个,放入口中,甜!果然是曾经那个味儿!我把口塞得满满的,用心去品尝那个味儿,回想起童年天天有石榴相伴的日子,心中不禁有几分怀念。

  要是天天有石榴陪伴就好了。

  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年秋天,正直石榴成熟的季节,爷爷去世了,我坐了两个小时动车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老爸早已跪在爷爷的灵位前面,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冲入院内,独自坐在石榴树下。星空闪闪,那轮明月依旧悬挂在天空,我摘下一个石榴,望着那轮明月,渐渐回想起童年的时光……

  第二天早晨,下了阵毛毛雨,我从石榴树下醒来,剖开了爆了一夜的石榴,啊!酸!完全不是那时的味道……

  石榴有石榴树相伴,我也有爷爷相伴……

  有石榴陪伴的日子如同在大海中的漂流瓶,在爱的海洋飘荡,我有石榴相伴,也如同有爷爷相伴,我知道,石榴像是一艘小舟,陪伴我在爱的海洋远航,永不迷茫!那些美好的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的,甜美的,永恒的……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虽然它没有桃树花开时的妖艳,更没有王维笔下的“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的景致,可是我却非常喜欢我家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

  这棵石榴树是我父亲亲手栽下的,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余年了,在我家庭院中与其它花树相比,它也算是“老前辈了”。

  我十分喜欢这棵石榴树,每到春天的时候,它那遒劲树干上的纤弱枝条都会长出一片片小叶子,叶子先是淡淡的嫩黄色,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变成深绿色,可爱极了!

  到了初夏的季节,那些纤弱的枝条婀娜低垂,枝条上可爱的小叶子中间便会点缀着似火的娇蕊,过一段时间,那些如火似霞的窈窕榴花下便会鼓起青色的果实,就像是一个个精致的小花瓶,真可谓是“榴花初染火般红,果实涂丹映碧空。”既大气又美丽,怎能不令人喜欢,更不用说满树的“果实涂丹映碧空”了。绿色的叶子衬托着那如霞似火的石榴花煞是好看。一阵风吹来,那一朵朵如霞似火的榴花又似娇羞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它们在夏日的阳光雨露中快乐地长大。

  到了秋季,经过一个夏季烈日的炙烤,叶间的`一个个石榴就如同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脸,挂满枝头,在风中摇曳,煞是惹人喜欢。

  深秋,这位“老前辈”便成了我家院子的“丰收喜悦”。石榴熟透了,那一个个如瓶的石榴全都裂开了,露出满瓶的晶莹剔透的红玛瑙,又如一粒粒红宝石,特别招人喜爱,看得我直噎口水。每到这个季节,爸爸总会小心地摘下树上的石榴,让我们一家人品尝石榴。那滋味甜甜的,好吃极了!听奶奶说:因为石榴籽很多,有多子(多籽)的意思,象征吉祥;石榴皮还是一种止泻中药呢!所以人们都非常喜欢它。

  我爱我家院子里的石榴树。

  记忆中那棵开满了石榴花的石榴树总是那么高大,而树下摇着蒲扇坐着的您却是那么渺小。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教学反思 菁选

关于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恐龙世界》这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一节非常有趣的绘画创作课。“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首先以恐龙图片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性、外型,上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恐龙玩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哪组同学创作的'好,使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课堂上,我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恐龙,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也都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以充分体现和展示他们的个性。

  最后,展示优秀的恐龙题材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在明确作业要求前提下,完成了一幅幅优秀的恐龙世界的作品,在评价活动中,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力。整节课学生学*气氛十分热烈,学*效果良好。

  京剧,对于生活在节奏快速运转的深圳孩子似乎有些遥远,同学们对京剧似乎也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距离的接触到京剧,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从而愿意进一步学*呢?这是我上这节公开课之前考虑最多的问题。

  一日,我无意中翻到教师节我校老师们演出的《戏曲大荟萃》,灵机一动,一个好的导入口找到了。果然,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师在台上精彩的演出时,都显得格外兴奋。兴趣,在这个时候被激发出来。恰好,姜主任演唱的《甘撒热血写春秋》正是京剧收尾,借着东风,我展开了对京剧的讲解。

  讲解京剧,我想为了保持同学们的兴趣,一定不能讲的过于深奥,尽量通俗易懂,举例和欣赏同时进行,还要和同学们现有的知识有交汇点,继续保持兴趣。

  京剧的历史,我从让同学们猜京剧距离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是否听说过“徽班进京”给乾隆祝寿谈起,象讲故事一样,抓住同学们的耳朵。京剧的唱腔是个比较难讲的地方,也是本节课我不很满意的地方,我只是简单讲解了“西皮”“二黄”。如果能现场给同学们唱一段,或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唱腔则更利于同学们的理解。行头、场面、武场、文场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京剧的行当的划分,四大名旦的'介绍,我都觉得进行的很顺利。关于继承和发扬,我找了北京戏校小演员刻苦练功的视频给大家看,所以同学们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被小演员深厚的功力所折服,我想:他们的心灵里会受到一次小小震动。我适时的总结:京剧,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只是粗略的领略了京剧艺术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喜爱通俗音乐的同时,不要忘记学*我们中华艺术的瑰宝。

  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还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同学们在课堂上发言踊跃,对于疑问也有兴趣质疑。说明课堂已经激起同学们学*京剧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内容,拓宽学*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合作学*,个人学*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下午上课时,全部内容临*尾声时我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了(一年级),这时内容没有完全上完,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但我有感觉再继续我的内容有些孩子可能会“回不来”,心已经走了。这时我听到了铃声,我们离学前班很*,我就做了“倾听”的动作,让小朋友跟我一起听铃声,然后皱皱眉说“老师好象不太喜欢这个声音……,小朋友有什么好的点子吗?“小朋友们一下子来劲的,有的说可以用打呼噜的声音,有的说要歌声,有的说要狼叫,警报,还有的更直接,建议用很可爱的声音直接在喇叭里喊”下课了,下课了——

  “我就顺着他们的意思做一些很有趣的动作,象开玩笑一样进行点评,还请小朋友们模仿自己设计的铃声,大家开心极了,十分钟好象变得特别短,最后我发现设计铃声的环节居然跟我们这课内容中的音色能挂上钩,就正好来个很”方便“的小结,小朋友们也高兴,出教室时还口中念念有词!我的'感受是有时不必太拘泥与一些规矩内容,一定要把自己的内容讲到自认为很透,抓住一些小小的细节开展教学,让孩子换换口味,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有变化地开展教学对孩子们很重要,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过分方正了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本节课以第一小节为重点,重点在于感受文中小朋友的胆小。

  教学这首儿童诗歌时,我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通过这次展示课,我看到了很多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1.教师对课堂不能全权掌控,应该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2.教学目标指向应清晰、有要求,能在课堂上达成,并且要能够凸显核心目标。目标意识需提高,让目标更好的为教学流程服务。3.在课堂上不应出现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4.关于小组合作:首先,抛出的问题应有小组合作的价值,问题应该是复杂的、复合的、一个孩子解决不了的;其次,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要分工明确,同时组间要有评价机制,每个人都要进行交流、汇报。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的时间应该是3-5分钟,让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运动,做到真正的交流与表达;小组合作学*中老师要进行巡视,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中,及时的进行引导,了解全班的情况。选派小组代表发言的过程中要形成“此起彼伏”的特点,各小组在汇报时不是重复汇报,而是对其他组的补充、评价、建议等。

  通过这次擂台赛,收获颇丰,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也清晰了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么多的优秀教师,每个都是良师,每个都是引路人,我相信,在实验小学如此浓厚的学*氛围中,我一定会更快得成长!

  我们班牟泽铭是一个有点内向,不太爱动,但很有主见的孩子。在班里老师让孩子们搬起小椅子去墙边围坐时,总是会看到剩他自己坐在桌子旁边。不说话,也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闹。

  这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带领孩子们来到院子里排好队,准备玩小纸球。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小纸球告诉我想让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来陪它玩,小朋友分好组后就可以和它一起玩了。”说完,孩子们各自分好组玩起了游戏。在看孩子们开心的玩游戏的同时,我又看到了一个人蹲在沙池边上的牟泽铭自己低头玩着地上的.小石头。我得想个办法改变一下,让他开心的融入到大家庭里。这时我看到了正在旁边玩球的田宜朔和李韵,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是两个人呢?小纸球今天的愿望是有三位好朋友陪它玩,我们再帮它找一位好朋友好不好?”他们点头说:“好”李韵看了一会儿,看到了自己一个人玩的牟泽铭,对我说:“老师我找到好朋友了。”说着拉起田宜朔的手向牟泽铭走去,不一会就看到他们三个开心的玩起了游戏,也看到了牟泽铭暖暖的笑脸。对待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快乐活泼的成长。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学*目标即了解初中学*的特点,学会结合自己的学*方式和学*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方法和策略。回想本节课在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1、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安排合作学*,启发学生倾听。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5、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去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但有些问题的设置相似,因此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存在重复的现象,以后我在这方面会注意引导。同时也会更注重对于一些知识的细节处理。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经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经过该活动学*分享。我充分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所以,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到达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欢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经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我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欢乐。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忙幼儿树立自信,学*与人分享。

  昨天成老师来观摩了我们三年级备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自己准备的是《松鼠》这一课,之前准备了很多资料,也很紧张。在成老师点评完于老师的单元备课后,我又修改了自己的教案。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需要成长。

  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昨天成老师进行指导之后,我自己的收获。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自己班的孩子遇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类似问题,总是不知道从何说起,要不就是把课文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要不就是两个字结束,经过成老师昨天的指导,原来小动物可以从活动特点啊,*性等等来概括,而景物最重要的是抓住它的特点,对于人就是抓住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而我在教学中,就没有像孩子们传递这种概念,孩子们没有一个框架,当然也就不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指导朗读。

  在我展示的备课中,成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和美丽的不同呢?其实这也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每次观摩课,观看优质课的视频,也知道老教师们的指导朗读很优秀,可是究其根,依旧不知其渊源。成老师昨天的指导让我恍然大悟,对于朗读,第一层就是要求孩子们字音,词语都准确,第二层就是要有节奏,断句,语调等等,第三层就是要加入感情。对于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针对性,才能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问题,如何让朗读恰当应对,这也是昨天从成老师研讨中学到很重要的一点,不同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朗读方式。这也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欠缺的,在我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于朗读,训练的少之又少,读,如何读,怎样读,什么是好的`朗读,什么样又是正确的回答式朗读,我并没有给孩子们渗透过。所以年轻教师对于指导朗读这一板块很薄弱。自己也需要在实践中多摸索,在观摩课的同时,思考老教师们到底是怎样指导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于写作的针对性。

  关于《松鼠》和《翠鸟》两篇的对比,我只是想到两篇课文比较相似,都是通过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的,而两篇的不同点在哪里,让孩子从两篇的对比中学到什么,这个是我思考欠缺的地方。成老师昨天告诉了我们,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外形描写,作者想表达她的美丽,才会去写大尾巴向上翘着,为了写机灵,才会写松鼠的小眼睛,如果要描写动物的安静,就不可以这样写了,这就是所谓的针对性,要让孩子们想一想你想描写什么样的小动物,描写什么样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在外形里面哪一种更能突出这个特点,慢慢地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们就会逐渐明白如何让自己的外形描写更贴题,更有趣,更生动了。

  第四个问题就是这几篇的写作对比。

  可以用一个小阶梯,用同一动物不同的写法,逐步训练,第一个仿写《松鼠》,层次比较浅显,按照它的外形,活动特点,搭窝,觅食等等,第二个就是仿写丰子恺的《白鹅》,从不同的方面来描写,最后指向的只有一个特点,最后仿写的就是老舍的《猫》,老舍对于猫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既可爱又可恨,像包容一个孩子一样,爱这只猫的所有。这样一步一步,完善描写一个动物的作文,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中,遇见这类题材的作文,不会再抓瞎,最起码孩子的脑海中会有一个最起码的框架了。

  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的东西有很多,以前知道很多不足的地方,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究其根,我还是不明白要学*的哪个细节。老教师讲课优秀,是很优秀,可是年轻教师要怎样学*,为什么有一些地方老教师能讲给学生听明白,而年轻教师却讲不懂。成老师来指导,虽然内心害怕,但收获还是大于紧张。只能说不足的太多太多,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地爬,一次解决好一个小问题,日积月累,慢慢地也会像老教师一样,不求做一个多么多么优秀的教师,只想每一届教过的孩子们都学到了东西,对于每一届的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这篇识字教学主要讲得是形声字,在“包”字上加上不同的偏旁。分别是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根据形旁来理解字的含义,所以课堂上应该花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其中的规律。课前我设计教学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苞、泡、炮、饱讲清楚。

  课的开始花了些时间讲“包”字,紧接着引出它的四个好朋友: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上黑板来给“包”字找朋友,并且把交上朋友后的名字写在上面带领大家一起读。它们分别是:苞、泡、炮、饱。读完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一眼能看出来的是它们每个字里都有“包”这个字,不同点是偏旁不一样。我启发学生想一想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点,有个男孩发现读音很像,我追问怎么像。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竟然能回答出:它们每个字的读音里的韵母都是ao,只是声调不同而已。是呀,它们的样子像名字更加像,我们怎样才能够区分好它们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去后,学生再次陷入到思考中去了。接下来的教学就是结合形旁的含义讲字义。

  我感觉在这节课上处理的好的地方有这么两处:

  一、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让思维得到训练。每个教学环节前都是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来探究解决问题。比如学生问到:“泡”和“炮”该怎么区分呢?有学生想到它们一个是水一个是火,意思上接*相反。

  二、实物教学,形象直观。讲到“饱满”这个词时,我知道学生无法理解这个词语。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毛豆,让学生挑选出最饱满的一个。学生挑选好后,我举起手中的毛豆让大伙儿一起来说说这个毛豆长得什么样?学生甲说:这个毛豆鼓鼓的。学生乙说:这个毛豆大大的,圆圆的。学生丙说:这个毛豆的水分足足的。我告诉学生把他们三个人的答案综合起来就是饱满的意思,并且教会他们饱满的反义词是干瘪。(相机出示了一个又瘪又干得毛豆)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让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多;没有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小型练*题,以便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实物展示台没有很好的利用等等。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标准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要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让自己的课堂展现出令人着迷的光彩!

  一直喜欢上完课后,能有很多学生围在身边对教学的问题进行问长问短,那一刻觉得自己是一个亲切的孩子王,而不是课堂上那个威严的老师。记得有个外行的网友问我:“当老师该是最怕被学生问倒?”我随口回答说:“哪能?我还巴不得学生能提问题,说明他们对我所教的有兴趣,才会提问的。”这时想来被学生问倒,也说明自己知识的.浅薄,还那样美其名曰,真是该羞愧才是。


《石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语文石榴教学反思(十)份

  《石榴》这篇文章是咏物抒怀作文的很好的范文,它篇幅短小、结构清晰,尤其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很值得模仿和借鉴。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把“描写”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写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这固然与生活经历单调、观察不细有关,我觉得关键的原因还是不会描写。

  《石榴》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描写得很具体也很生动。我在教学中以《石榴》为范文指导学生掌握描写的方法。

  1、描写要多角度。课文对石榴从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来描写石榴,其中描写花又从形状、颜色、光泽这些角度来写。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对事物描写像蜻蜓点水一样,三言两语就没话了。掌握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就可以写得具体、全面、丰富、深刻了。

  2、描写要有详略。多角度描写不注意详略就容易犯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毛病。详略的安排是由写作目的、文章主题决定的。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作者详写了“花朵”。这是因为作者赞美石榴——“夏季的心脏”,石榴花“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赞美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体现石榴的精神品质的',也是作者写作目的的直接寄托。因此用3个段落详细描写。

  3、描写要生动。生动地语言是描写成功的关键。郭沫若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和许多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石榴,极具表现力。

  教材课文文质兼美,也是作文教学的极好的范文,我们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模仿课文开始,逐步提高写作水*。

  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是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稍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

  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最后一句话在理解含义前,我先做了一个铺垫: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打电话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么,但他又得到了什么。

  学生有了这一步的思考后,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回忆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在想:如果在学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后,就让他们联系前面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愿望体会父亲当时是多么想得到这辆车啊,而且他也试图将车据为己有。在这样的矛盾中,父亲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这样的话,理解开头和结尾这两句话就很容易了。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三点:

  一、激趣朗读。

  我所教授的第二课时,通过实物“石榴”展示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带着兴趣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语句。达到了了解石榴果变化的特点。

  二、朗读领悟。

  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性的朗读,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如:?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设疑:1、看图,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2、指名读;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4、再读课文,高兴的石榴娃娃还会做什么动作呢?(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让学生朗读学*,而是先让学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让同学们猜石榴果实里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猜一猜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时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用刀打开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让同学们到书本中朗读品尝。领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样子、颜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扩展练笔。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我给同学们一个水果(香蕉)展示,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观察香蕉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上完这节课,有很多地方令人遗憾。

  一、重难点突出,可完成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紧,学生在朗读这一块花费很多,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

  二、在朗读方面达不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们朗读中体会不出语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够重视。

  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断提升自己。

  引入课题,通过读题引导学生提出课文中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比较满意的第一个亮点。课前设计了四个问题,“神童是谁?为什么被称为神童?神童的秘诀是什么?题目的神童为什么加引号?”学生提出了六个有价值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白的“什么是神童?什么是秘诀?”及时的给与肯定,这是课前应该想到的。“学*语文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学生知道了怎样学*语文,就是要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思考问题。以这几个问题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思路很清晰明了。

  打破一段一段学课文的常规,按照问题的思路由易到难,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朗读来理解,准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神童?什么是秘诀?别人做不到的**做到了这叫做勤奋,勤奋好学的孩子老师都喜欢。每一个问题的过度都能够恰到好处,没有唠唠叨叨的废话,简单的几句话就命中主题,紧凑的教学思路,自己心里很明白我下一个引导的方向是什么?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跟着老师的引导走,成为自己比较满意的第二个亮点。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语言和*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Y“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语言与*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

  2、学*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法。

  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每上完一堂课,回顾自己课堂教学上的成败得失时,总是感慨万千,在执教完《石榴》一课后,有个最大的感受: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对教材不能带上任何主观色彩。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的明灯就会高高挂起。”我们对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课文令教师很喜欢,而有的课文教师很难动情,这样就很难使教者步入课文的底里。当上《石榴》一文的时候,我总感觉这篇课文描写的东西很抽象,很难打动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样,所描写的景物是我们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备课时,我就始终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无法深入钻研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做到于漪老师的“明灯高高挂起”。

  当教完之后,我再去深入钻研课文时,我被感动了,感动于作者浓浓的乡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对石榴有着特殊的感情才能将石榴的枝叶,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文章第一句话“我的家乡在枣庄,那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可以说是文章的文眼,给你打开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将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语,一切物语皆情语,因此当再次备课时,我是完全被打动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从这次的教学中,我感受到教师没有挑剔文章的权力,大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我们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深入钻研课文,这样才能正确解读课文。“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正是因为我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进行的一切都是留于表面的,而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语文的人文性夫复何求?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石榴笑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两张石榴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导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