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11 00:00:00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教学反思1

  1、合作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教学反思3

  金秋九月,迎来新的学期,我们终于上二年级了。美丽九月,学期伊始,就开始了“骨干教师引领课”活动,我很荣幸的被委以重任,执教此次公开课。

  一、确定课堂主线

  备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开学初班主任工作繁多,没有过多的时间准备,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遍一遍的思考:我该以什么为突破口?终于在反复读课文、查阅教参、参考网上教学设计后,把“感受日月潭的'美”定为课堂教学主线。所有的环节都围绕这条主线,从体会日月潭的美出发。通过总结每段文意,体会文章层次清晰、表达条理,从而把日月潭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再就是通过体会优美词语句子,感受语言美。

  二、环节简单

  终于思路清晰后,开始着手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经过几番斟酌,把教学环节定为四个。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导课,学*潭这个字,明白潭就是较深的湖。第二个环节是,梳理段落意思,明确一段一个中心,体会课文表达条理清楚的写法。第三个体会词句的优美,并且把字词认读、写字指导、课文朗读内容,放在这个环节里。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

  三、课后感受

  上课之前,觉得自己思路很是清晰,也很流畅很有道理,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很是满意。但是,经过一节课的实战,我大脑一片空白,什么思路都没有,原先想好的语言一句也不记得了,而且讲的是满头大汗。说句好听的就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全程关注学生,其他的都忘了。说句不客气的就是,我过度紧张,连自己说的啥都忘了。

  想象中的幽默风趣,细腻温馨,优美过渡都没有了,总觉得自己干巴巴的,总觉得像要冷场不知道下一句说什么。作为一名老教师,很是汗颜,还去多读书,多积累,好好锤炼自己的语言,深入学*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教学机智。

  课堂总是遗憾的,只希望自己的遗憾,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

  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自由放声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

  “如果你的语速再慢一点儿,语调再轻一点儿。我相信你肯定能读得更棒的。”

  “是啊!由于隔着薄雾,清晨的日月潭总是给人一种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美好感觉。”

  “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多美的景色啊”等。

  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三、 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赏析课文后,设计“当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同

  桌之间互相说,再在全班交流。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比如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时,我只注重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因此,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能力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我想如果我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的。这样一来,课堂效果将会变得更好。其次是我没能好好的利用好教学资源,在教学完3、4自然段后有个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环节“你们知道吗?日月潭不仅在清晨和中午有着不同的美景。每当太阳落山时,日月潭同样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孩子们想不想看?我们来欣赏欣赏──”就这样在纯欣赏中结束了。如果我再加上句“你能仿照3、4自然段说一说黄昏时日月潭的景色吗?”如此一来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进行了读、说训练。既读了课文,再次欣赏了美景,又进行了口头作文训练。使学生由“读会”逐渐发展到“会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7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老师知道你很努力,我们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等。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三、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阅读感悟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当中读书悟与同学交流解决第一课时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以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而且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盎然。 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 “轻纱”、 “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但是很遗憾,由于课前上不去网,没有搜集到日月潭的图片,只凭课本上的插图,学生的兴趣没能大大调动起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没能拓展开来,说得也不理想。

  再讲第三、四节时,我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声读一读,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 “轻纱”、 “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这一环节由于读得到位,同桌又讨论了,有几个同学说得特别好。可惜,还是有同学不敢站起来说,怎样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对于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没能很好的完成,只是在最后我说:“日月潭如此美丽,希望早一点回到祖**亲的怀抱。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亲自领略一下这秀美的风光了。”我想,应该让学生多搜集一些台湾的知识会好一点。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日月潭》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先是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在执教这节课前课前我做了细致地备课,学生也在早读时进行了熟读预*,课上,整体学生听课状态较好,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特制以下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以课文和教师用书为根本,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课前,我自己反复研读了课文,以学生的学*经验和*惯预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又反复研读教师用书上教学建议,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结合本单元两个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此句意思”“学*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会认“潭湾湖绕茂盛围胜央导”十个生字,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四字词语,会写“湾胜名央迹”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名称由来,会背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本节课,我预设了四个环节:

  (一)视频导入,质疑入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品读课文,学*前两段;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第一环节我以日月潭的课文文字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看完,让学生谈感受,当学生说出日月潭景色优美时,质疑“文章中是怎么描写的呢?”引出第二个初读课文环节。初读主要解决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标画段号任务。接着以问题“文中的日月潭美不美?这么美的日月潭到底在哪里呢”引出对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学*,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八个会认的字和三个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四字词语,我在教学生读文学*中穿插随文识字。处理“潭湾湖”三个字时,我采用的是归类识字,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交流归纳,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三点水,意思都与水有关,但意思又各不相同,并作以简单补充;“绕”字教学采用加一加和换偏旁识记,和学过的“晓、浇、烧”形*字比较识记中加深认识。教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读文,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字“群山茂盛古迹”引导理解,然后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对照选词,再图文结合说意思,学生积极参与,很快理解了三个词语意思。接着让学生回文读,明确第一自然段内容:写日月潭位置。然后以“日月潭这个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引入第二段的学*。初读,随文学*“央”和“岛”,“央”结合词语“中央”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为中间即可,识记“央”多数学生说到了“中央电视台”;“岛”则与“鸟”比较识记。总之,识字教学部分,随文识字学生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完成顺利。第二段内容的'学*以聚焦关键句“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引导学生反复读,先读出比喻句,并出示两句句子在对比中感受比喻修辞的好处——更生动形象,再读抓住“圆圆的、弯弯的”读出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之美。然后结合日月潭的构成图,让学生看图读文加深认识,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声读等几遍不同形式的读,以填空尝试背诵开始引入全段背诵,学生顺利完成。最后出示五个田字格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占格、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评。

  课前的预设再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变化,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第二自然段“央岛”识字环节放在段落初读上进行了,比较紧凑,效果还不错,课件上是放在理解内容时进行,比课件制作时提前了一拍。说明该处课件的制作不够精简,教学仍要以实际授课思路为主,及时作出调整。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占格,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笔画。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3、课堂上学生虽参与度较高,但课堂常规还不够好,仍有少数几个学生不断需要提醒;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4、整节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应更简练,可以让课堂更紧凑,有些环节可以简化。

  每教一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细细想来,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之后也许再教可以明白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做好基于学情和自我教风之上的研备,学*掌握低年级语文教学技巧和重点,尽最大努力做好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日月潭》的第二课时,原本计划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感受日月潭的美景,但在实际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没有预测到的一幕。

  朱经纬上台来介绍日月潭的由来,完全摆脱了课文的束缚,介绍了一个他从地理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日月潭的传说:传说一条公龙和一条母龙因为饥饿吞下了太阳和月亮,后来一个勇敢的人杀死了公龙和母龙,太阳和月亮升上了天空,他们原来居住的湖就成了日月潭。

  朱经纬讲完以后黄韵洁上台,她先说:“我跟朱经纬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她讲得更细腻、更生动,读了土地神、姐妹俩等角色,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在两个同学讲完以后,我组织同学对他们俩的表现进行了一个评价:朱经纬讲得大刀阔斧,有很强的.概括力;黄韵洁讲得生动。然后我告诉学生,其实一个景点往往都会有很多传说,正是自然传说赋予了自然景点以生命,比如阿诗玛、黄山奇石。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看起来很*常的景物,如果有美丽的传说相伴,也会显得格外不同。

  这时教室里还有高高举起的手,考虑到时间因素,本不想再请了,但实在不忍心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请了第三位同学。

  熊听仪上台后先说了一段话:“你们想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日月潭吗?我也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是我自己编的。”于是她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起来,内容是在前两个同学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常看的童话、神话的内容进行的再创作。有时可以发现她思考的痕迹,但很快她又能自圆其说讲下去,我真是佩服八岁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熊听仪讲的故事中有两点让我很欣赏:一是她想到了把公龙、母龙肚子里的日月取出来但不要伤害它们;二是她赋予了故事中的人物以现代色彩,姐妹俩得到了玉皇大帝赐给她们的一台电话,只要拨通123就可以得到帮助。

  我着力表扬了熊听仪的创造精神和善良心地。

  从这样一个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潜力。这节课学生听得出奇的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故事。

  要着力培养这样一批能说回道的学生,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这样锻炼的机会。

  要有意识的提供一些复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亲身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在教学《日月潭》第一课时中,我检查初读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堂上预*,已基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我突发灵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对孩子们说:“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美,先把它多读几次,再争取背下来,然后向大家做介绍。看谁背得快,说得好。”于是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则巡堂找学困生,听他们朗读,抽查识字效果。当多数学生能背1到2个小节时,我只请了两个学生当堂背诵并点拨品析词句。然后指导堂上写6个生字,下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继续读背课文。

  第二天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检查背书,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与此同时,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检查的学困生,了解其完成读背作业的情况。接着请部分学生当堂背诵并指导品析词句。

  如此让学生在读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错。这既能给孩子充分的读背课文的时间,也不需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但是,老师必须“该出手时需出手”,在精要之处做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给“风光秀丽”换上意思接*的优美词语,学生就有机会运用自己*时积累的语言了;但当学生质疑:读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说“把日月潭当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块纱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对此,我表示认同,马上指导他们用比较的方式读这个小节的前后两句话,注意日月潭在“太阳高照”与“蒙蒙细雨”下的不同情形。虽然孩子们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第三天一早,天空弥漫着薄薄轻雾,“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我请孩子们远望窗外,说自己的所见所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第四小节,还积累了“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及“早晨,雾中的红太阳就像咸蛋黄一样可爱。”这样的词句。

  在读背中感悟,点拨在精要处,既给学生带来收获,也使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与快乐,教孩子们学语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在整堂课的学*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

日月潭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月潭教学反思1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教学中,又欣慰也有遗憾。

  一、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阅读感悟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当中读书悟与同学交流解决三个问题,以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大部分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

  二、存在不足,加以改进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问题我会思”不是安排在一个环节中完成,先学*小组自主合作解决“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在文中用“﹏﹏”标出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想,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全班展示。在学生合作交流弄明白为什么叫“日月潭”后,我让学生讲了“日月潭”名字来历的神话故事,讲故事的这个学生声音不大,导致其他学生听得不认真,既耽误了时间,也与主题联系不大。接着又是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三四自然段。“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并思考:

  1、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用“——”划出来。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你的理解。”学*小组最后展示,因为学生交流的时间太多,导致日月潭下雨时的美景和最后一段没时间展示了,非常得遗憾。以后教学中要考虑合理安排环节,既节约时间,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而且没注重对学*小组的评价,不利于学*小组形成合力,激发学*小组合作学*的热情。

日月潭教学反思2

  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向大家描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以,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思路上,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上了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因为在本课3、4自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有不足,如“展”学生写成“衣字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来该课能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可能效果会更好些。由于条件有限,就想了些“土招”,在教学中采用简笔画,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基本轮廓。通过图像的运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同时,本人在这个环节也注重了文题的特点。本文是围绕着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与中午两大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在走进文本之前,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这样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在学生展示图景过程中,本人简单地透露了写作文,也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相关联的互动作业。如何才能使文题恰当的照应。第一要标题贴切、就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内容上互相照应。如《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燕子》等都紧密联系的物和物,人和物为题,做到了题文照应。第二要注意因文而异、就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去写。)和学生一起,读书不放一难,多次设计了读句和读段的训练。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如、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日月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当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周围的景物朦胧一片,雨雾水汽,慢慢升起,置身其中有如腾云驾雾一般,也就是“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所以说“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每种事物有什么特点。然后,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最后抓住词语进行背诵。又如、在第4自然段共有两句话,分别写了太阳高照时,日月潭的美景和蒙蒙细雨中日月潭仙境般的美景。抓住词语“太阳高照、美景、建筑、蒙蒙细雨”等词反复朗读强化记忆。)出示词语: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风光、蒙蒙细雨。(这些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读时读出美感,在了解词语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还可以分类记忆的方法。如、描写山的、描写水的……)。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基调要随时发生变化,读出景物的美,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注意语速的变化及语调的抑扬。如“中午太阳高照……仙境。”这两句描写的是不同天气下景色的不同,因此前后两句在朗读时,语速、语调就略有变化:读第一句时语速适中,语调上扬;读第二句时语速稍慢,宜用较舒缓的语气来读,突出日月潭不同天气下的状态美。

  通过学*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日月潭教学反思3

  今天早上把小鬼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图片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第一句话,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第二句话,结果还有*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本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课文的内容比较生动,而且简易,学生读上去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我在新授本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从而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中两位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伊始,我出示了日月潭的风景图。渐渐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潭有这样美好的景象,来之不易。从而揭示出在恶龙吞噬了太阳和月亮之后,人们失去了光明,天地之间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候两位英雄人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这种情况下是挺身而出的。为了拯救人们,他们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吃尽苦头才打败恶龙,让人们重见了天日。在这类语言丰富的故事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的复述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现进行评比,在根据每组选出的优胜者,在班级中进行比赛,一节课上,八位优胜者,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干,想尽各种办法,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自己能以最佳的方式把本文复述出来。而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6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牲畜,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和水社历尽了什么千辛万苦?等等。

日月潭教学反思7

  金秋九月,迎来新的学期,我们终于上二年级了。美丽九月,学期伊始,就开始了“骨干教师引领课”活动,我很荣幸的被委以重任,执教此次公开课。

  一、确定课堂主线

  备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开学初班主任工作繁多,没有过多的时间准备,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遍一遍的思考:我该以什么为突破口?终于在反复读课文、查阅教参、参考网上教学设计后,把“感受日月潭的.美”定为课堂教学主线。所有的环节都围绕这条主线,从体会日月潭的美出发。通过总结每段文意,体会文章层次清晰、表达条理,从而把日月潭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再就是通过体会优美词语句子,感受语言美。

  二、环节简单

  终于思路清晰后,开始着手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经过几番斟酌,把教学环节定为四个。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导课,学*潭这个字,明白潭就是较深的湖。第二个环节是,梳理段落意思,明确一段一个中心,体会课文表达条理清楚的写法。第三个体会词句的优美,并且把字词认读、写字指导、课文朗读内容,放在这个环节里。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

  三、课后感受

  上课之前,觉得自己思路很是清晰,也很流畅很有道理,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很是满意。但是,经过一节课的实战,我大脑一片空白,什么思路都没有,原先想好的语言一句也不记得了,而且讲的是满头大汗。说句好听的就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全程关注学生,其他的都忘了。说句不客气的就是,我过度紧张,连自己说的啥都忘了。

  想象中的幽默风趣,细腻温馨,优美过渡都没有了,总觉得自己干巴巴的,总觉得像要冷场不知道下一句说什么。作为一名老教师,很是汗颜,还去多读书,多积累,好好锤炼自己的语言,深入学*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教学机智。

  课堂总是遗憾的,只希望自己的遗憾,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始终是中规中矩。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了千辛万苦”我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饿了-------就--------;-渴了--------就--------;还有一次-----------。通过这个句型练*,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日月潭》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向大家描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本文在写作特点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以,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思路上,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

  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做久,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上了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因为在本课3、4自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有不足,如“展”学生写成“衣字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来该课能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不同时段的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拓展。在走进文本之前,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鱼。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每种事物有什么特点。

  然后,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最后抓住词语进行背诵。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基调要随时发生变化,读出景物的美,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注意语速的变化及语调的抑扬。

  通过学*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但我在具体课堂中,仍然是犯了老毛病,总是想让学生按着自已的思路走,像牵牛一样,生怕他们走丢了不能把他们找回来,所以死死地拽着绳子,时时地拿着鞭子,把他们赶到自己的轨道上来。生怕学生游离于自己的预设之外而不知道怎么收回来。过于牵制学生,讲得多而让学生读得少,太死扣文本而发散的少。其实学生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体会也很多,但我就是没有很好的抓住他们点滴的感受引领他们继续深层次地感悟。当他们说到跟我预定的目标不同时,我甚至很紧张,只想着怎么赶快把他们拉回来。其实我忘了,语文是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的,语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语文课堂也是不应该有太多预设的。老师是引导着,不是讲解员。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道理我不是不懂,只是怎样去真正领悟,还去学*,需要去揣摩,需要去尝试。以后的教学生涯还很长很长,我要虚心向老教师学*,学*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从容,也要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他们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使自己不在做误人之师,早日修成正果。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本文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让学生合作探究识字的技巧和方法。教学课文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日月潭,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同时,借助图片让学生品味日月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热爱。日月潭的美景远不止书上所描绘的两个时间段,教师还可以搜集更多时候的美景图,傍晚的、春天的等等。让学生模仿书上的写法用一两句话去描绘其他时候的日月潭美景,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感到用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教学,比以前效果好多了。

  首先,合作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日月潭》教学反思1

  《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细致,语句优美的课文,易调动人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以一则招聘启事引入课文,让学生当小导游,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

  本课中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引导;而且在“导游招聘”环节,由于一部分同学缺乏勇气,及对文本掌握不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参与面不是很广……等等。今后在学生的培训方面还要进一步规范语言,多多听课,多多积累经验。

《日月潭》教学反思2

  在整堂课的学*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我个人比较喜欢“活”的课堂,因为灌输的教学只会让孩子在机械的、沉闷的氛围中接受。他们没有主动的去学*,享受自己的学*过程。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我们不要忽视了他们的能量,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孩子的主体意识呢?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希望不对的大家指正。

  1、导语激情,教师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的导语,是激发孩子参与兴趣的“催化剂”,为下面的自主学*打下基础。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相信他的孩子也不会那么的死气沉沉吧。所以,我比较注意课堂上自己的`情绪,有时回想自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丑,但从我“假天真”的话语中,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非常高,这也就足够了吧。

  2、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我们很多时候会把他们当成“小不点”,可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有主见、有思想。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开展的“心里话”班队活动,孩子们不仅说了许多暖暖的话,让我在办公室满足了好久。可也有孩子给我提意见:a、可以象一年级那样,偶尔出去上课吗?b、中午可以出去玩吗?c、邱老师可以在教认字时,不那么凶吗?看吧,他们是多么的有想法。就这个情况,我们之间有了一些约定。诶,我惊喜的发现,以前重复强调的规则或事情,就那样达到了。原来孩子需要的是“学*的过程有一个盼头,而不是每天只是坐在教室里。”在教学本课时,我将认字这个任务,交给组长带领组员自主解决,然后我抽考。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寻找学*伙伴。让孩子真正把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嘿嘿,效果还不错。

  3、拓展思维,让孩子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即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台,又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过之后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本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我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也会很美很美?孩子们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说:“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闪闪,山上灯光闪闪,水中也是一闪一闪,真迷人。”“大雾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天空一片朦胧,对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此外,实践积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它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日月潭》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隽文。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实践运用。相信,学生的“好词佳句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节课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很清楚的,条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为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景色学生的体会还不到味。

《日月潭》教学反思7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种现象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关。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

  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9

  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感到用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教学,比以前效果好多了。

  首先,合作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盎然。 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日月潭》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先是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在执教这节课前课前我做了细致地备课,学生也在早读时进行了熟读预*,课上,整体学生听课状态较好,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特制以下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以课文和教师用书为根本,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课前,我自己反复研读了课文,以学生的学*经验和*惯预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又反复研读教师用书上教学建议,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结合本单元两个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此句意思”“学*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会认“潭湾湖绕茂盛围胜央导”十个生字,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四字词语,会写“湾胜名央迹”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名称由来,会背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本节课,我预设了四个环节:

  (一)视频导入,质疑入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品读课文,学*前两段;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第一环节我以日月潭的`课文文字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看完,让学生谈感受,当学生说出日月潭景色优美时,质疑“文章中是怎么描写的呢?”引出第二个初读课文环节。初读主要解决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标画段号任务。接着以问题“文中的日月潭美不美?这么美的日月潭到底在哪里呢”引出对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学*,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八个会认的字和三个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四字词语,我在教学生读文学*中穿插随文识字。处理“潭湾湖”三个字时,我采用的是归类识字,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交流归纳,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三点水,意思都与水有关,但意思又各不相同,并作以简单补充;“绕”字教学采用加一加和换偏旁识记,和学过的“晓、浇、烧”形*字比较识记中加深认识。教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读文,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字“群山茂盛古迹”引导理解,然后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对照选词,再图文结合说意思,学生积极参与,很快理解了三个词语意思。接着让学生回文读,明确第一自然段内容:写日月潭位置。然后以“日月潭这个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引入第二段的学*。初读,随文学*“央”和“岛”,“央”结合词语“中央”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为中间即可,识记“央”多数学生说到了“中央电视台”;“岛”则与“鸟”比较识记。总之,识字教学部分,随文识字学生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完成顺利。第二段内容的学*以聚焦关键句“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引导学生反复读,先读出比喻句,并出示两句句子在对比中感受比喻修辞的好处——更生动形象,再读抓住“圆圆的、弯弯的”读出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之美。然后结合日月潭的构成图,让学生看图读文加深认识,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声读等几遍不同形式的读,以填空尝试背诵开始引入全段背诵,学生顺利完成。最后出示五个田字格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占格、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评。

  课前的预设再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变化,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第二自然段“央岛”识字环节放在段落初读上进行了,比较紧凑,效果还不错,课件上是放在理解内容时进行,比课件制作时提前了一拍。说明该处课件的制作不够精简,教学仍要以实际授课思路为主,及时作出调整。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占格,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笔画。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3、课堂上学生虽参与度较高,但课堂常规还不够好,仍有少数几个学生不断需要提醒;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4、整节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应更简练,可以让课堂更紧凑,有些环节可以简化。

  每教一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细细想来,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之后也许再教可以明白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做好基于学情和自我教风之上的研备,学*掌握低年级语文教学技巧和重点,尽最大努力做好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这节课准备充足,课程安排合理,在教态及教师语言上有进步,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学生学完后应该会对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并且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却对文章的文字美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自己对这节课也是不满意的。与众多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后,得出一下几点原因,需注意:

  1.第二课可以不用教学录像的情境引入课文,而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日月潭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2.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得问题过多,可以缩减,而且已经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问题多了,就显得累赘了。日月潭的位置和来历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说一说,不一定要老师问。如“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自由得将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

  3.读书形式单一。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提醒一步一步得读,而且形式多是“出示段落——分析重点词——读”,这样虽然方便了老师的课堂调控,却局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可以做一下尝试:“这篇文章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这段究竟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

  是需要训练,不然学生会不知道应该怎样做。除了传统的齐读和分组读等,还可以穿插男女赛读,单人赛读,一提到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放得不够开。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言,所以总是干预过多,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在自己的设想范围内。于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日月潭传说》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

  5.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号。这个口号对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对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采用语调突然转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师说的一样,可以突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夸张的语言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6.点评语单一。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得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得点评,而不是用“好”“不错”“很棒”等词语来概述。只有点评的及时和详细,学生才能够进步。他回答得哪里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让学生点评,“你觉得他刚刚说的好不好?”“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为了能够上好语文课,接下来的时间要针对以上几点多做训练,期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有满意的提高。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就会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智障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

  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盎然。学生读书的能力不是很好,但是我大胆的让他们逐一朗读,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与不同的评价。如大力表扬赵某某同学,他读得很好。表扬刘某某读书进步很大。鼓励张某和王某,跟原来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做的目的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大声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中,注重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如这节课,同学们理解和积累了“茂密,倒映,湖光山色,碧绿,大玉盘”等词语。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能够理解句子,能够感受到日月潭风光的美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是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理解,能够正确回答出来。在教学时,由于本人的水*有限,没有范读感到很遗憾,觉得学生的朗读还应该增加,要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景。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朗读,多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还应该更细致。临场表现还不够成熟,有些问题当时可以多说几句。这都是我我有待提高的地方。我会努力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教学反思1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以读为本,自主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

  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自由放声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

  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

  “如果你的语速再慢一点儿,语调再轻一点儿。我相信你肯定能读得更棒的。”

  “是啊!由于隔着薄雾,清晨的日月潭总是给人一种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美好感觉。”

  “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多美的景色啊”等。

  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三、 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赏析课文后,设计“当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同

  桌之间互相说,再在全班交流。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比如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时,我只注重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因此,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能力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我想如果我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的。这样一来,课堂效果将会变得更好。其次是我没能好好的利用好教学资源,在教学完3、4自然段后有个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环节“你们知道吗?日月潭不仅在清晨和中午有着不同的美景。每当太阳落山时,日月潭同样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孩子们想不想看?我们来欣赏欣赏──”就这样在纯欣赏中结束了。如果我再加上句“你能仿照3、4自然段说一说黄昏时日月潭的景色吗?”如此一来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进行了读、说训练。既读了课文,再次欣赏了美景,又进行了口头作文训练。使学生由“读会”逐渐发展到“会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

  “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

  再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提高了。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的结合.在这节课中,我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学生自己也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这才是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日月潭》教学反思4

  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日月潭》。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和日月潭清晨、中午时景色的描写,赞美了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今天上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预设的:

  1、学*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特点。

  2、紧扣日月潭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图像资源和优扬的音乐甚至是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一、创设情境、赏析课文

  《日月潭》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我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

  在学*第三自然段“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时,我觉得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了以后到句子中去找自己感触深的、感到很美的词语,再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渐渐地,那“薄薄的`雾、点点的灯光、隐隐约约的感觉”就出来了。在这基础上再出示照片,让学生从多媒体的画面,得到感性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自己融如到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

  此外,教师的语言在情境创设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比如就在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之后,我的一段话“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们来到日月潭,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山上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小动物们准备起床了。”把孩子带到了薄雾蒙蒙的日月潭边,并拓展说话“我还隐隐约约地看到( )倒映在水中;我隐隐约约地听到( )的声音。”这既是低年级学生用规范的句子拓展想象的说话练*,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清晨日月潭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立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二、以读为本,层层推进

  这节课上,我引领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抓住了太阳高照,日月潭清晰的美和细雨蒙蒙中日月潭朦胧的美这两个特点,展开学生多种方式的品读。先是自由地读,读通课文,进而感知内容;然后指名读,教师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进了一步;再出示感性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课文,使朗读再上一个台阶;最后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使朗读得到了升华。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情感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上两点是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整体把握的。但在课堂上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蒙蒙细雨中的景色时,学生指名读的时候轻轻的、柔柔的感受已经出来了,但是另外的孩子读的机会太少,以至于到后面两个景色对比读和整篇课文朗读的时候有模糊了。今天就权当一次抛砖引玉的机会,诚恳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自己与在座的同行一样,在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以我们的勤奋、创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语文学*的乐园。

《日月潭》教学反思5

  在整堂课的学*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我在第二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隐”、“筑”、“晰”等6个字,会写“展”、“建”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看图介绍宁波的一处景色。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首先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3、4描写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记号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用一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在讲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自己解决一个难点“隐隐约约”,教师只做引导。在学*中午太阳高照时,抓住“清晰”这个词进行理解、感悟。在学*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朦胧”,让学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然后迁移运用,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看图说话中,介绍宁波的景色。最后一个环节的写字指导中,我出示的是两个同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在书写中又有所不同。

  整堂课上下来,自己也有所感悟反思。我觉得有几点还是上得比较成功的:

  1、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文本联系生活场景的方法,如“隐隐约约”、“朦胧”。

  2、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也希望学生能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我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重点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在学*“朦胧的日月潭”的文字时,我突然要求学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学生精确地说“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像什么”。本身这个题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另外一个,也冲淡了已经营造起来的感情基调,以致于再让学生谈感受时兴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学*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时,可以用上轻音乐,帮助学生激发感情,促进感悟。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在看图说话时,第二张图出示的是东钱湖的湖光山色,学生只想着怎样把我出示的词语用进自己的语言中,而没有顾及其他,在这里,其实我应该指导学生看图的顺序。当学生在看图说话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光荣的氛围。

《日月潭》教学反思7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学*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的主体性。

  1、合作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各学*小组学生分组学*交流,再请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学*氛围。但是在汇报学*成果时如果我能多请几名代表交流会更好。

  2、学会交流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想象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接着给他们欣赏几幅黄昏时的日月潭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进行说话训练黄昏时的日月潭怎么样?有的说:“黄昏时,日月潭变成金黄金黄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轻纱。”有的说:“黄昏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还有的说:“黄昏,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变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动人。”随着孩子的回答,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正确运用词语。

  3、重视朗读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默读、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例如,在学*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学

  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图片,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5、激发学生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在教学3、4自然段时,让学生小组自由读书思考,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方法,学会学*。

  6、总结全文时:分层作业,既有基础部分:读(有感情地读课文)、抄(摘抄好词好句);也有课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关日月潭的传说)。

  7、教师的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一、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二、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

  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种现象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关。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

  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两位英雄如何战胜恶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特别是男孩子的斗志,说得很是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学*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们感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接着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感情,回忆“潭”字和齐读课题。

  2、复*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在导入和复*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

  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6、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7、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创设情境、熏染、范读,各个方面去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读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读、说、背”的培养;

  8、强化本课四字词语方面,也应该要让孩子在朗读中、说话中去不断地巩固积累,这是知识的获得,力求一课一得。

  9、低年级孩子写字与识字都很重要,我重点讲了“环绕”和“茂盛”这两个个词语,并分别让孩子们提醒会与哪些字混淆,孩子们的反应比较积极。写字中我作为老师感到惭愧的是粉笔字写的不是很美观,应该多去练练字。

  10、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理念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诠释策略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诠释策略中“提取关键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二)教学思路

  提取关键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个:

  一、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不仅运用日月潭的*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并给同学播放一段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传说的视频,这样更加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读重点,我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简单放手,让学生来感受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同时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让同学在读熟读美的情况下联系了背诵。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向大家描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以,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思路上,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上了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因为在本课3、4自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有不足,如“展”学生写成“衣字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来该课能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可能效果会更好些。由于条件有限,就想了些“土招”,在教学中采用简笔画,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基本轮廓。通过图像的运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同时,本人在这个环节也注重了文题的特点。本文是围绕着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与中午两大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在走进文本之前,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这样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在学生展示图景过程中,本人简单地透露了写作文,也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相关联的互动作业。如何才能使文题恰当的照应。第一要标题贴切、就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内容上互相照应。如《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燕子》等都紧密联系的物和物,人和物为题,做到了题文照应。第二要注意因文而异、就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去写。)和学生一起,读书不放一难,多次设计了读句和读段的训练。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如、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日月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当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周围的景物朦胧一片,雨雾水汽,慢慢升起,置身其中有如腾云驾雾一般,也就是“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所以说“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每种事物有什么特点。然后,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最后抓住词语进行背诵。又如、在第4自然段共有两句话,分别写了太阳高照时,日月潭的美景和蒙蒙细雨中日月潭仙境般的.美景。抓住词语“太阳高照、美景、建筑、蒙蒙细雨”等词反复朗读强化记忆。)出示词语: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风光、蒙蒙细雨。(这些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读时读出美感,在了解词语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还可以分类记忆的方法。如、描写山的、描写水的……)。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基调要随时发生变化,读出景物的美,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注意语速的变化及语调的抑扬。如“中午太阳高照……仙境。”这两句描写的是不同天气下景色的不同,因此前后两句在朗读时,语速、语调就略有变化:读第一句时语速适中,语调上扬;读第二句时语速稍慢,宜用较舒缓的语气来读,突出日月潭不同天气下的状态美。

  通过学*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一、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了背诵。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在学*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的能力。在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的活动。这样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3篇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始终是中规中矩。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了千辛万苦”我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饿了-------就--------;-渴了--------就--------;还有一次-----------。通过这个句型练*,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教师范文吧课件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日月潭》教学反思6篇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课后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课文讲解: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读:

  教学时,有默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等多种形式。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想象画面──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看着课件──日潭、月潭,日出,给画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语言

  整节课采用师生*等、激励的语言。如:愿意读读课文吗?老师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老师也来组个词,行吗?怎么不给我一点掌声呀?

  *缓地和学生交流。如:你们读得真认真,那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

  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课件的衔接不紧凑。

  2、课堂气氛活跃,但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一、搜集资料,自主学*。

  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另外,我课前还布置了预*任务:1、把课文读三遍,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把生字圈出来,2、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熟练。通过这样有目的的预*,锻炼了学生的预*能力,同时课上用极少的时间就能扫除生字障碍,节省了时间。

  二、教学中渗透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盎然。 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日月潭》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先是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在执教这节课前课前我做了细致地备课,学生也在早读时进行了熟读预*,课上,整体学生听课状态较好,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特制以下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以课文和教师用书为根本,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课前,我自己反复研读了课文,以学生的学*经验和*惯预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又反复研读教师用书上教学建议,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结合本单元两个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此句意思”“学*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会认“潭湾湖绕茂盛围胜央导”十个生字,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四字词语,会写“湾胜名央迹”五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名称由来,会背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本节课,我预设了四个环节:(一)视频导入,质疑入文;(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三)品读课文,学*前两段;(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第一环节我以日月潭的课文文字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看完,让学生谈感受,当学生说出日月潭景色优美时,质疑“文章中是怎么描写的呢?”引出第二个初读课文环节。初读主要解决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标画段号任务。接着以问题“文中的日月潭美不美?这么美的日月潭到底在哪里呢”引出对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学*,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八个会认的字和三个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四字词语,我在教学生读文学*中穿插随文识字。处理“潭湾湖”三个字时,我采用的是归类识字,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交流归纳,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三点水,意思都与水有关,但意思又各不相同,并作以简单补充;“绕”字教学采用加一加和换偏旁识记,和学过的“晓、浇、烧”形*字比较识记中加深认识。教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读文,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字“群山茂盛古迹”引导理解,然后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对照选词,再图文结合说意思,学生积极参与,很快理解了三个词语意思。接着让学生回文读,明确第一自然段内容:写日月潭位置。然后以“日月潭这个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引入第二段的学*。初读,随文学*“央”和“岛”,“央”结合词语“中央”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为中间即可,识记“央”多数学生说到了“中央电视台”;“岛”则与“鸟”比较识记。总之,识字教学部分,随文识字学生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完成顺利。第二段内容的学*以聚焦关键句“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引导学生反复读,先读出比喻句,并出示两句句子在对比中感受比喻修辞的好处——更生动形象,再读抓住“圆圆的、弯弯的”读出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之美。然后结合日月潭的构成图,让学生看图读文加深认识,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声读等几遍不同形式的读,以填空尝试背诵开始引入全段背诵,学生顺利完成。最后出示五个田字格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占格、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评。

  课前的预设再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变化,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第二自然段“央岛”识字环节放在段落初读上进行了,比较紧凑,效果还不错,课件上是放在理解内容时进行,比课件制作时提前了一拍。说明该处课件的制作不够精简,教学仍要以实际授课思路为主,及时作出调整。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占格,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笔画。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3、课堂上学生虽参与度较高,但课堂常规还不够好,仍有少数几个学生不断需要提醒;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4、整节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应更简练,可以让课堂更紧凑,有些环节可以简化。

  每教一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细细想来,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之后也许再教可以明白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做好基于学情和自我教风之上的研备,学*掌握低年级语文教学技巧和重点,尽最大努力做好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1、合作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日月潭》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在教学中,又欣慰也有遗憾。

  一、自主合作,重视积累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课堂自主探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理念新要求。为此,在阅读感悟中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当中读书悟与同学交流解决三个问题,以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学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大部分的问题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学生体会也很深。

  二、存在不足,加以改进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问题我会思”不是安排在一个环节中完成,先学*小组自主合作解决“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在文中用“﹏﹏”标出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想,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全班展示。在学生合作交流弄明白为什么叫“日月潭”后,我让学生讲了“日月潭”名字来历的神话故事,讲故事的这个学生声音不大,导致其他学生听得不认真,既耽误了时间,也与主题联系不大。接着又是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三四自然段。“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并思考:

  1、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用“——”划出来。

  2、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你的理解。”学*小组最后展示,因为学生交流的时间太多,导致日月潭下雨时的美景和最后一段没时间展示了,非常得遗憾。以后教学中要考虑合理安排环节,既节约时间,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而且没注重对学*小组的评价,不利于学*小组形成合力,激发学*小组合作学*的热情。

  今天筹备了一周多的日月潭这一篇课文终于讲完了,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见公婆。讲完以后信心全无。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备好下面的课。争取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一课时亮点:采用新的读生字的方法,想法的出发点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场面混乱,识记效果不佳。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到位。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对同学的反馈做的还可以。能够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及时反馈。

  第一课时:不足:第一课时主要讲述的字词,在设计这个课件之前,我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全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我采取的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方法之一:几辆火车同时开,结果出现了我不可控制的局面,场面很混乱,由于规则没有讲的太清楚,可能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利。结果课堂气氛很混乱,同学们识字的效果很浅。在识字环节中,指导太粗,没能把重要的字词给同学们写出来。

  老师建议:老师说的最关键的是,课件不熟悉,不能做到对课件的熟练把握。在识字环节上用的时间太多但是效果不佳,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讲解。

  同学建议:对同学缺点的评价太直接。考虑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点做的还欠佳。

  第二课时:整体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很失败,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件教学顺序完全颠倒,由学生主导地位变成了老师主导。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对个别词语的讲解语言不合理,超出同学们的理解范围。普通话不标准,板书没有。

  第三课时:原因分析:首先在教学方面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在课件和备课方面没有下足功夫。第一次进入正式的课堂的教学,难免有些紧张。

  今后打算:首先在课件上下足功夫。争取做到课件内容很熟知。在课堂上应该有十足的信心。加强粉笔字的练*。对个别读不准的读音加强改正。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细致,语句优美的课文,易调动人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以一则招聘启事引入课文,让学生当小导游,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

  本课中也体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引导;而且在“导游招聘”环节,由于一部分同学缺乏勇气,及对文本掌握不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参与面不是很广……等等。今后在学生的培训方面还要进一步规范语言,多多听课,多多积累经验。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

  再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提高了。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的结合.在这节课中,我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学生自己也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这才是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日月潭教学设计菁选

日月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月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教学目标

  1、会认“环”等9个生字,会写“岛”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每一位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公民意识。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用字。“潭、碧、岛、薄、雾、蒙、秀”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脉络、层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情感升级。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今天将介绍一位神秘的“嘉宾”给大家,她来自神奇的大自然,很受大家尤其是你们这群小朋友的欢迎。那么她是谁呢?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利用多媒体放映一系列课前设计好的有关“日月潭”的幻灯片。通过视觉刺激,让大家对“潭”这种自然景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师:你们喜欢这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嘛?

  4、介绍“潭”字的写法,阐述“潭”的含义,并引出“日月潭”的由来。

  5、利用幻灯片让大家去认识名副其实的“日月潭”,加深印象。

  6、打开台湾地形图,叫一个学生上台指出“日月潭”的大**置。

  7、师:“日月潭”就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将来大家长大了之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位神秘的“朋友”哦!

  (二)、检查课前预*情况

  1、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并借助于手上的工具初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借助于汉语拼音通读一遍。

  2、让大家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个临时学*小组进行交流学*,相互纠正,相互指导。并结合小组的智慧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3、组织几个同学上台写生字,教师初步讲授词的含义。

  (三)、看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们自己起来读,读完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得胜者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学*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按照汉字的正规书写格式,准确地进行板书。

  2、让小朋友们在纸上进行练*,同桌互评。

  3、2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东西,同时利用幻灯片让同学们回顾“日月潭”的美丽形象。

  师: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位神秘朋友。看看作者笔下的日月潭是不是一样非常地迷人、非常地令人神往呢?通过文字能不能勾勒出照片上的优美片段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课堂吧!

  (二)、学*第一自然段

  1、首先是自由读,看看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并梳理层次,找出语段的中心句。

  2、指名分句读,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结合课件,解释“群山环绕”、“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的真实景象。》

  师: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我们已经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问题——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就像地图上画出了日月潭的位置一样。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师:第二自然段又是写日月潭的什么信息呢?接下来大家细致、轻声地读一读。

  2、利用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并朗读:(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同样是描述日潭和月潭的句子,读起来和听起来有什么区别呢?(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作者真的很有心啊!能根据事物的外形的特点来给事物起名字。大家有没有试过这样去给你身边的'东西起个好听的名字呢?这样做呢就会让表达更生动、具体、准确、形象了。这就是你们将来要学到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喻。他的作用呢就是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地更形象、具体、生动。还有就是给名词加一些修饰,使得你笔下的形象更清晰。

  3、大家知道怎么做才能和作者一样,让你的文字散发出清新的味道了嘛?老师相信你们!现在呢就给老师展现展现你们刚刚学到的本领吧!把下面的句子修改一下吧!

  (1)湖中央有个小岛。

  (2)湖面上飘着雾。

  (3)校园外边有棵树。

  4、课件示范:

  湖中央有个精致的小岛,像美好的玩偶山庄。静静的湖面上飘着一层薄薄的雾,犹如仙境一般。美丽的校园外边有一棵高大的树,像巨人一样站在那里。

  5、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以后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6、师:日月谭,好美的名字啊!大家肯定也很喜欢吧?有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为大家读出文章中更多的介绍日月潭的优美语句。

  (四)、默读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并做标记。同时思考一下这两段分别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师:大家是不是发现下面的句子很美呢?(指名让学生上台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教师结合课件加以解释。)

  (五)、师:好句子只有准确读呢才能读出感觉来,才能像早晨树上叽叽喳喳的鸟鸣一样清脆、悦耳。接下来大家跟着播放器读,仔细地听一遍以后就试着跟读。然后多读几遍就能像鸟儿一样了。

  1、利用音箱播放优美的句子、段落,并放映对应的幻灯片。让大家沉浸在一定的氛围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

  2、利用课件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并鼓励学生积累这对反义词。

  师:看到朦朦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嘛!(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舒缓,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指名读。

  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嘛?我们把后两段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六)、读思结合、加深体会,深化感情。

  1、日月潭的风光真的是在是太美了!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日月潭的风姿嘛?试试看!

  2、通过学*这篇课文,大家能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出于对宝岛台湾的特殊感情,出于对日月潭的热爱和眷恋,作者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他对日月谭的赞美和强烈的热爱之情)

  3、师:台湾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从遥远的古代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不仅风光怡人的日月潭,还有景色迷人的阿里山,可是现在,由于许多外界的渊源,台湾还不能回到祖**亲的怀抱!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日月潭真的很美,可是*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的破坏,日月潭在默默地哭泣!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惯,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天使哦!现在呢老师就任命你们为“地球小卫士”,从你们的身边做起好吗?

  5、孩子们!让我们共同期待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共同期待日月潭的美好明天吧!

  9日月潭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9日月潭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今天将介绍一位神秘的“嘉宾”给大家,她来自神奇的大自然,很受大家尤其是你们这群小朋友的欢迎。那么她是谁呢?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利用多媒体放映一系列课前设计好的有关“日月潭”的幻灯片。通过视觉刺激,让大家对“潭”这种自然景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师:你们喜欢这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嘛?

  4、介绍“潭”字的写法,阐述“潭”的含义,并引出“日月潭”的由来。

  5、利用幻灯片让大家去认识名副其实的“日月潭”,加深印象。

  6、打开台湾地形图,叫一个学生上台指出“日月潭”的大**置。

  7、师:“日月潭”就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将来大家长大了之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位神秘的“朋友”哦!

  (二)、检查课前预*情况

  1、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并借助于手上的工具初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借助于汉语拼音通读一遍。

  2、让大家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个临时学*小组进行交流学*,相互纠正,相互指导。并结合小组的智慧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3、组织几个同学上台写生字,教师初步讲授词的含义。

  (三)、看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们自己起来读,读完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得胜者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学*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按照汉字的正规书写格式,准确地进行板书。

  2、让小朋友们在纸上进行练*,同桌互评。

  一、出示词语

  漆黑一团降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千辛万苦拯救重见光明

  二、概述课文

  谁能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说《日月潭的传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力尽千辛万苦,让村民重见光明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传说故事,齐读课题。

  三、凭借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形象

  1、第二段

  “很久很久以前”——介绍这是传说常用的开头

  “漆黑一团”想象漆黑一团,没有太阳没有月亮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指导朗读

  2、第三段

  出示两个问句,指导朗读

  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

  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一筹莫展”——联系以上的问句,理解“一筹莫展”,人们为什么“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做动作,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

  乡亲们,你们放心!

  3、第四段

  这一段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难读的部分,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1)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你想象一下,他们一路上会经历哪些辛苦?

  “终于”表示什么?——表明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屈服,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不畏艰难。

  (2)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

  一起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不怕牺牲,舍己救人。

  (3)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4)太阳和月亮又回来了,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你们再来想象一下,现在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小树?鸟儿?田野里的稻谷?人们的心情?

  这时,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什么呢?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谢谢你们:!

  4、第五段

  世界恢复了美丽,人们欢呼雀跃。那这个传说的结果到底怎样呢?读读课文的第五段。

  5、现在你们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吧?想不想去欣赏美丽的日月潭。

  图片展示朗读曾作霖的诗句“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四、讲述故事

  看着美丽的日月潭,读着这个动人的传说,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让我们也一起来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吧!讲述时要注意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

  五、推荐朗读

  其实,传说还有很多,你们可以去找找,读读。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品尝、舞蹈、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和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18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

  (一)先学后教

  利用自学指导开展学*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能力,为学生的后继教育打下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三)诵读品味

  理解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一)板题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2.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二)出示目标

  1.学*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词。、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自学自测

  1.学生自主学*(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篇课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和他一起读,如果他读的不对,大家帮他指正后,再齐读。

  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1)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词

  日月潭、湖水、环绕、周围、名胜古迹、中央、光华岛、轻纱、童话、仙境、吸引、游客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倒、薄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环绕:围在周围。

  茂盛:形容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名胜古迹: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

  三、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课文,尝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课文,互说课文主要内容,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2.教师重点指导攻克难读的长句子。、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明确:本文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四、识记生字,描摹临写(第三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和笔画,注意易错笔画、笔顺。、2.完成课后题“用铅笔描红”。

  (一)自学自测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等,自主书写生字,老师强调书写姿势。

  (二)小组纠错

  同桌互相评议生字,指出优缺点。

  (三)质疑拓展

  出示生字:名、胜、迹、央、丽

  1.师生交流易错字和易错笔画笔顺。

  2.出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比较好差。重点评不规范的字,激励书写水*高的同学,教师可范写。

  3.让学生每个字再练写一遍,同桌互批,订正。、4.师生共同评议。

  五、归纳总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达标训练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到括号里。、dū、dōu

  dàn、tán、(1)路上的行人都(

  )是从天都(

  )峰上下来的吗?、(2)做一把好的弹(

  )弓要挑选弹(

  )性好的橡皮筋。、3.按要求写句子。

  (1)台湾省、日月潭、我国、的、是、一个湖、最大、(连字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句子吧!

  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月潭吸引了游客。(扩句)

  七、日清作业,拓展延伸、1.抄写本课写字,并朗读课文。、2.搜集台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谈话导入,复*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葡萄沟》,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一起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出示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的来历以及景色,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第四次先学后教)

  (一)个人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看能分为几个部分并思考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

  2.生自学。(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纠错

  小组内交流:互相讨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日月潭的地位、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和清晨、中午晴天及雨天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日月潭吸引了很多游客。

  (三)班内质疑——课文内容分析

  学生提出不会的或不清楚的问题,老师予以解决。、(1)日月潭的位置:

  1.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3.师: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4.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2.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语言还原为图片,让学生陶醉在其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理解,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面图让学生直观地知道为什么这个潭叫日月潭,并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故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最后,我带领学生欣赏了日月潭风光,在学生欣赏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可是,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语言的表达不够精炼,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

  今天筹备了一周多的日月潭这一篇课文终于讲完了,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见公婆。讲完以后信心全无。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备好下面的课。争取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一课时亮点:采用新的读生字的方法,想法的出发点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场面混乱,识记效果不佳。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到位。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对同学的反馈做的还可以。能够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及时反馈。

  第一课时:不足:第一课时主要讲述的字词,在设计这个课件之前,我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全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我采取的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方法之一:几辆火车同时开,结果出现了我不可控制的局面,场面很混乱,由于规则没有讲的太清楚,可能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利。结果课堂气氛很混乱,同学们识字的效果很浅。在识字环节中,指导太粗,没能把重要的字词给同学们写出来。

  老师建议:老师说的最关键的是,课件不熟悉,不能做到对课件的熟练把握。在识字环节上用的时间太多但是效果不佳,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讲解。

  同学建议:对同学缺点的评价太直接。考虑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点做的还欠佳。

  第二课时:整体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很失败,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件教学顺序完全颠倒,由学生主导地位变成了老师主导。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对个别词语的讲解语言不合理,超出同学们的理解范围。普通话不标准,板书没有。

  第三课时:原因分析:首先在教学方面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在课件和备课方面没有下足功夫。第一次进入正式的课堂的教学,难免有些紧张。

  今后打算:首先在课件上下足功夫。争取做到课件内容很熟知。在课堂上应该有十足的信心。加强粉笔字的练*。对个别读不准的读音加强改正。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

  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6、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种现象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关。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

  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开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抓重点,学生提出很多疑问,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学*这篇课文,同时,在学生汇报时,以课件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由来、景色(清晨、中午、下雨);在学生品读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影响学生,做到教育无痕,才能达到学*的目的。

  一、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在识字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而且难度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的由认读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认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把文中的字认识了。

  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了日月潭的*面图让学生更象形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会叫日月潭,并让学生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样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下,体会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导学生在读熟、读美的基础上,练*了背诵。

  最后,带领学生欣赏了我制作的日月潭风光,在学生观察图片及教师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我把苏轼赞美西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了拓展,帮助学生更多的积累古诗。

  可是,上完了这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目标

  1、会认“环”等9个生字,会写“岛”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每一位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公民意识。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用字。“潭、碧、岛、薄、雾、蒙、秀”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行文脉络、层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情感升级。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今天将介绍一位神秘的“嘉宾”给大家,她来自神奇的大自然,很受大家尤其是你们这群小朋友的欢迎。那么她是谁呢?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利用多媒体放映一系列课前设计好的有关“日月潭”的幻灯片。通过视觉刺激,让大家对“潭”这种自然景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师:你们喜欢这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嘛?

  4、介绍“潭”字的写法,阐述“潭”的含义,并引出“日月潭”的由来。

  5、利用幻灯片让大家去认识名副其实的“日月潭”,加深印象。

  6、打开台湾地形图,叫一个学生上台指出“日月潭”的大**置。

  7、师:“日月潭”就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将来大家长大了之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位神秘的“朋友”哦!

  (二)、检查课前预*情况

  1、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并借助于手上的工具初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借助于汉语拼音通读一遍。

  2、让大家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个临时学*小组进行交流学*,相互纠正,相互指导。并结合小组的智慧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3、组织几个同学上台写生字,教师初步讲授词的含义。

  (三)、看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们自己起来读,读完老师及时纠正错误。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得胜者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学*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按照汉字的正规书写格式,准确地进行板书。

  2、让小朋友们在纸上进行练*,同桌互评。

  3、2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日月潭教学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东西,同时利用幻灯片让同学们回顾“日月潭”的美丽形象。

  师: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位神秘朋友。看看作者笔下的日月潭是不是一样非常地迷人、非常地令人神往呢?通过文字能不能勾勒出照片上的优美片段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课堂吧!

  (二)、学*第一自然段

  1、首先是自由读,看看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并梳理层次,找出语段的中心句。

  2、指名分句读,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结合课件,解释“群山环绕”、“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的真实景象。》

  师: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我们已经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问题——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就像地图上画出了日月潭的位置一样。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师:第二自然段又是写日月潭的什么信息呢?接下来大家细致、轻声地读一读。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范本10份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教师范文吧课件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与自然风光有关的传说故事。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词也多,如何既不打破传说情节的完整性,又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好重点句段,较好地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预*单,先让学生自主学*,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漆”“冒”等10个生字,认识“筹”等5个二类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一筹莫展”“披荆斩棘”等重要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品质。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

  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它美丽的自然景色。课伊始,我就播放一组与日月潭有关的风光图,并配上歌曲《日月潭》,图片上的风景与歌词中唱的一一对应,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对日月潭的向往之情。最后将图片定格在从高空俯视日月潭的那张图片上。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青山怀抱、树木葱茏”这两个词语,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故事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传说的题材特点便是故事性强,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中分别提炼了四组词语:吞吃日月、漆黑一团→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又累又饿、化作青山。这四组词语中的生字较多,我根据学生完成预*单的情况,相机在课堂上给予纠正和点拨。我觉得本节课设计得比较成功的环节就是对“披荆斩棘”这个词语的理解。课堂上,我用语言描述创设了一个情境:就在人们一筹莫展

  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于是,他俩踏上了降伏恶龙的征途。他们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岭,突然,一片带刺的灌木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这些带刺的灌木就叫“荆棘。”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怎么做呢?学生说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斩断荆棘,身上被尖刺扎破了,仍坚持往前走。我立即肯定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张在荆棘中开出的一条小路的图片。我告诉他们“拨开荆棘、斩断荆棘,继续向前进”,就叫“披荆斩棘”。这时我出示一组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说:“同学们,你们看,翻山就是越岭,披荆就是斩棘,类似的词语我们还学过一些,比如:腾云、斩钉还有吗?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例举了“顶天立地、惊天动地、千辛万苦、冰天雪地”等词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这样,在读好词语、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好重点句子、难读的句子,再来读好故事的情节,个人觉得比较扎实。

  最后,引导学生抓住这四组词语,说说传说的情节,并理清文脉,可谓一气呵成。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日月潭》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0)

——部编版《日月潭》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我个人比较喜欢“活”的课堂,因为灌输的教学只会让孩子在机械的、沉闷的氛围中接受。他们没有主动的去学*,享受自己的学*过程。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我们不要忽视了他们的能量,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孩子的主体意识呢?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希望不对的大家指正。

  1、导语激情,教师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的导语,是激发孩子参与兴趣的“催化剂”,为下面的自主学*打下基础。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相信他的孩子也不会那么的死气沉沉吧。所以,我比较注意课堂上自己的情绪,有时回想自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丑,但从我“假天真”的话语中,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非常高,这也就足够了吧。

  2、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我们很多时候会把他们当成“小不点”,可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有主见、有思想。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开展的“心里话”班队活动,孩子们不仅说了许多暖暖的话,让我在办公室满足了好久。可也有孩子给我提意见:a、可以象一年级那样,偶尔出去上课吗?b、中午可以出去玩吗?c、邱老师可以在教认字时,不那么凶吗?看吧,他们是多么的有想法。就这个情况,我们之间有了一些约定。诶,我惊喜的发现,以前重复强调的规则或事情,就那样达到了。原来孩子需要的是“学*的过程有一个盼头,而不是每天只是坐在教室里。”在教学本课时,我将认字这个任务,交给组长带领组员自主解决,然后我抽考。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寻找学*伙伴。让孩子真正把握学*的主动权,让孩子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嘿嘿,效果还不错。

  3、拓展思维,让孩子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即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台,又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本文故事性强,很容易读懂,重点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要求学生尽量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复述出这个故事。在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奸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中,重点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大尖哥、水社姐的舍生忘死、为民造福。学生从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很困难和大尖哥和水社姐救出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为民造福的英雄;从人们一筹莫展、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降伏恶龙看出他俩是奋不顾身、除邪惩恶的英雄;从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千辛万苦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和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感受到了他俩英勇无比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本色。

  至此,大尖哥与水社姐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眼中高大起来。当读到大尖哥和水社姐因为又累又饿吃了龙肉而化作了青山,学生感到了一丝遗憾,于是让学生说说当人们看到已化作青山的大尖哥和水社姐时会说什么。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人们纪念英雄的心情。至此,日月潭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美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月潭》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结构思路清晰,文字优美。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和传说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学*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运用日月潭的传说,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兴趣。深刻理解“潭”字后齐读课题。

  2、认知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在导入和学*生字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运用课前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为什么早晨的景色是“隐隐约约”?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喜欢吗?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我采用了“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品读课文。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感觉有点紧张,书写不是很满意。课下需要加强书写练*。

  2、语速有点快,个别学生可能跟起来有点吃力。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教师话语有点多,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理念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诠释策略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诠释策略中“提取关键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二)教学思路

  提取关键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个:

  一、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不仅运用日月潭的*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并给同学播放一段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传说的视频,这样更加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读重点,我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简单放手,让学生来感受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同时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让同学在读熟读美的情况下联系了背诵。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宣扬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到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再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当今大力提倡感性语文教学的同时,就更应该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反思自己,由于我的语言比较枯燥,没有把孩子们带入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当中,孩子们没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更何谈读出美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