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15 00:00:00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开学已经将*两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年级整数乘法和四年级第一单元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

  一、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二、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2、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3、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5、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上课之前,我浏览了许多的案例,想寻找一种生活情境导入我的新课。目的当然也很明确:为了趣味。尽管我愁思冥想,结果还是设计不出一种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一课设计生活情境不好创设,如果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运算定律不是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吗?如果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不是显得杂乱而无序吗?后来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尝试计算题导入,效果也不错。这一点所给我的启迪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仅仅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数学主题的学*服务。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好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容,可以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入手,数学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种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在这堂课的*题练*设计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练一练”、“议一议”、“我能行”几个环节,体现了一个由“运算定律的感知------正式运算定律的运用-------变式运算定律的运用”的过程,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我都将要注意运用。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内容是小数乘法中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材是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凝,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难度,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感悟,利用了知识迁移是方法,使学生能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并能灵活运用地进行四则运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在复*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通过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回忆,熟悉运算定律在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在利用计算比较是学生感悟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应。

  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首先出示几个算式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数学的.最基本的办法,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三、加强巩固,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课,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于小数乘法,也是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这节课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从而得到这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然后就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始终遵循着猜测验证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始终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结构过程。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小数乘法的资料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就应是比较简单的,可事实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错误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我觉得还是要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乘二位数、三位数的整数乘法的竖式让学生先算,先把这一知识点从学生大脑储存的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后,再进行小数乘法的竖式教学,学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也会少些,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中。

  2、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共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

  2、计算过程出错。乘法口诀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

  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情况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案,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学生第一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小数加减法后还数一数两个加数(或者被减数减数)共有几位小数,就在和(或差)上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这些情况在后进生的身上最明显。首先,我举例对比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对于像“832+0.832”这样的题目,我则让后进生利用小数基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相同,及把832转化成832.000再与0.832相加。小数减法也使用同样的方法。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后进生,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第二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作业*惯。因此,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还应加强良好学*、作业*惯的培养。例如:这样进行口算练*“材料:0.8×41.5×639×0.0120×0.50.3×0.60.9×0.94.8×0.5

  针对学生出现的奇怪问题,我的对策:

  1、竖式口诀

  加减除对齐小数点,乘法特殊齐末尾;

  位数多的写上面,位数少的写下面;

  遇0不算对齐位。

  2、每日口算5分钟。

  3、简便计算随时渗透。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7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已经学完,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上了一节练*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时这样的,首先,布置孩子们在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为前置复*。每位孩子只整理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再小组一起交流,然后在推选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整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边回顾知识点边练*的方法,通过再次学*来看,发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下面把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中,首先设计的目的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看书,归纳本单元中我们一共学*了几个例题,每一个例题所要我们掌握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小组合作一起分工合作完成归纳。然后以小组推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全班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一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的方法和预想中的差距还比较远,。学生虽然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是从课后的练*看学生对于本单元中最应该注意的地方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出错。预想能够在课上交流时可以查漏补缺,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这一点没有落到实处。从这点来看,首先自己的处理课堂的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学*,对课堂的把握还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复*课还是第一次这样上,以后还需改良。在学生自己归纳的时候,教师关注的不够,使得有个别的`学生没有把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上,在汇报的时候就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其次,在题型的设计上尽量多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中明白: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的规律。练*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是觉得,数学就是让学生多做题,在不同的题型中掌握知识,可是自己的想法却错了,由于自己给予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强调学生的错误的地方,所以在做练*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使得能力高的学生,聪明的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而且本节课的练*,在真正的实施起来看,我觉得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有点流于形式,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一点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充分的注意。

  再次,既然是一个单元的整理和复*课,所以在整理知识点的环节上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把每一个知识记在头脑中,可是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织成一片,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而且教师评价的语言比较匮乏。导致一部分学生学*积极性不够。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来看,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学生能够根据我预设的进行学*,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自己对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细致,我一定要向其他的优秀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8

  一、观察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出几组口算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2)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或缩小它们倍数的乘积倍。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口头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然后再计算出2.60.8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二、规范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50.4时,受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竖式和小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就引导孩子思考在计算时我们是把它们看成整数进行计算,也就是计算854,而854列竖式的话应该怎么对齐?应该4和5对齐,所以0.850.4也应该把4和5对齐,也就是末尾对齐,这样讲过之后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整数乘法的延伸,用整数乘法算出后点小数点。后来学生在计算象12.723、5.20.64等题时,都能正确列出竖式进行计算了。

  三、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主动学*,学会学*,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学生作业正确率不太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在以后还得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计算的课堂上,要多练*,计算不在多做,而是要精密,做一道会一道做一道对一道。每天练*,持之以恒,终会攻破难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

  开学已经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教材首先安排了“小数点搬家”,通过这个内容的学*让学生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并且掌握了能引起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小数乘法的计算。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打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马上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找出错误,也可通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真反思了我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重了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忽视了计算方法的强化;二是注重了学法指导,只关注了部分学生,忽视了学困生的指导;三是为了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巩固练*。计算教学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内容,要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任何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1

  《小数乘法》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

  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算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

  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乱点小数点。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如下: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心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惯。课堂上要让学生“活”起来,主要是思维要灵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中去,而并非乖乖的坐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时都要展示自己。

  4、要培养学生“向上”的心态。每一次的评比后都要帮学生找准自己失利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过来,更要帮学生树立荣辱感,要下定决心,下次超过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行动起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想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2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四、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3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决定小数的位数,透过用两道练*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状况也良好,但并没有最大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务必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4

  今天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

  0.52×100=52(元)

  52×4=208(元)

  208÷100=2.08(元)

  0. 5 2×42. 0 8

  0. 5 2× 42. 0 8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 5 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类似,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规则都是凭据因数与积的规律而推导出来的,明确计算的算理,可以防止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明确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准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的基础。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序次和整数一样,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这说明乘法的运算定律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教法提倡算定律简算等知识都与整数乘法有着亲密的联系。教学时要在讨论整数的相关知识中进行。在相比中找异同,既使学生们找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能帮助学生们构建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能大大降低教学的难度

  小数乘法的意义、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如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要领时,先让学生完成整数乘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因数添上小数点再让学生讨论并实验完成,说出计算方法,再比较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在计算上的类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在学*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也是如此,先温*整数中的简算,再变更成小数。在讨论,类推,迁移的方法中使学生真正领会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广泛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教学小数乘法计算、简算时要特别细心的提醒学生计算的熟练水*。由于它是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直接基础,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熟练性,可以提高准确效果、分清对错、简算、估算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等进行多种练*。掌握小数乘法中的简算,应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差异要领的引导,并与口算细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增长本领。例如2.5×1.2,既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简算(2.5×0.4×3),又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5×(1 0.2)=2.5×1 2.5×0.2,像一些简算题可以把它融到口算题中间去。在每天的口算实*中,逐渐掌握进而达到熟练。比较典型的例题可以让学生说出差异的算法,在比较中找出最优。概括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求积的*似值实际是在求小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更多新的知识,因此要让学生根据实际进行细致讨论,使学生学完之后能够使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存中的现实问题,例如购物时算总价,计算家里每月的电费,学会看发票核对账目、丈量、计算黑板的长、宽、面积,桌面的面积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本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外,还要适当地增补一些相干的课外知识。比如求*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但还偶然使用"进一法"、"去一法"。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小数乘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体会到计算的快乐,而且体验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算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乱点小数点。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心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惯。课堂上要让学生“活”起来,主要是思维要灵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中去,而并非乖乖的坐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时都要展示自己。

  4、要培养学生“向上”的心态。每一次的评比后都要帮学生找准自己失利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过来,更要帮学生树立荣辱感,要下定决心,下次超过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行动起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想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让练*层次化。练*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集体练*,集体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保持等式*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通过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复*,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也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认真做题的*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计算,对乘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的过程,在学*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之前,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律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2、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打下更好基础。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开学已经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出一组应用题,通过用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筒的重量和奶粉的筒数,列出三个算式,复*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接着把题中的`重量单位克改成千克,使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地转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在小数除法中,这三者有的是小数。然后,通过“做一做”中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材主要通过第16页的例1和例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例1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例题的竖式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着重说明要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6,把6化成6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除到十分位余4,再把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下去。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接着,教材通过例2说明,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可以在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注:教材在这里暂时先不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实质上也是把余数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再除。在例2中是用整数去除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9,就在被除数和商中个位数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当9和添上的0合在一起继续除时,让学生联系例1中的计算想一想,这个90表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添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完例1和例2,并试算“做一做”的练*以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7页例3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情况,着重说明个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在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而且像整数除法那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商里写0占位。这样的题目稍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计算完了还要求学生能够用乘法进行验算。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是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得到的商比1小,这对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很有益处。“做一做”的第3题是判断题,题中的两个除法计算都有错。一个是忘了点小数点,一个是忘了用0占位,这是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说出对不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错在哪里。

  练*四中的第1~3题是为配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例1的教学而编排的。除了练*除法的计算以外,其中第2、3题还通过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来说明,小数除法还可以用于*均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里求出的倍数也不再限于整数倍,而是扩展到小数倍,例如1.8倍、2.5倍等。练*中的其他练*题是为配合例2、例3的教学和进行巩固练*而编排的。在学生经过一段笔算练*,对小数除法有些熟悉以后再进行口算(第11题),小数除法口算的范围是参照整数除法口算的范围规定的,一般能归入一位数除两位数或两位数除两位数,其中小数位数一般不超过两位,而且限于能够除尽的小数除法。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今年我又留级了,重新回到了教五年级。第一周过得很快,很充实,每一天都是打武术那样————无停手。转眼间,学生基本学完小数乘法了,回头反思总结如下:

  在以往的实际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以往教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以下问题,学生直接写得数,有些计算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在列竖式算第一步就点小数点了,学生列竖式计算不用尺子划线,,算出积后,划去了0再数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也有大多数学生列竖式时,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居然对齐了小数点,而不是因数的末位对齐,有部分不懂数数位,很多学生算5.23×50时,不懂得处理50中的0,干脆忽略了,错漏百出。

  本以为小数乘法只需要看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然后处理好小数点就行了,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千万不能忽视,今年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抓好了以下几点: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计算小数乘整数能够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到教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就容易多了,实行了知识的迁移,我收集了历届的一些学生的错竖式,全部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当医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在周五我就进行了小测,发现学生学*的效果好多了,但一部分学生因为整数乘法还但是关,影响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有待下周进行查漏补缺。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7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8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前复*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把小数看成整数乘法计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竖式下直接写出得数(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应对这种学生作业状况,我对我的课堂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握好学生计算关打好基础,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潜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潜力必须会帮忙。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忙。它体此刻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立刻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忙找出错误,也可透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相信此次反思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忙。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

  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让练*层次化。练*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透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群众练*,群众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持续等式*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透过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透过本课复*,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明白小数乘法的好处、算理,也明白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潜力和认真做题的*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内容是小数乘法中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材是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凝,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难度,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首先出示几个算式:

  0.7×1.2 ○ 1.2×0.7

  (0.8×0.5) ×0.4 ○ 0.8×(0.5×0.4)

  (2.4+3.6) ×0.5 ○ 2.4 ×0.5+3.6×0.5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数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科学世界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猜测、发现、验证。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尝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课,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于小数乘法,也是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这节课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从而得到这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然后就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始终遵循着“猜测——验证——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始终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结构过程。

  小数的计算是以整数计算为基础的,而运算的定律也是如此。学生如果能很好的掌握整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也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数的形式不同而已,应用整数运算定律是凑成整十、整百,而小数中就是凑成整数,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感,要有扎实的数学计算基本功。因此个人觉得,加强口算训练十分必要,也很关键,学生口算能力强、水*高的`话,计算定律的应用也就不在话下,他们可以很自觉在想到口算,即会很自然地应用计算定律来解决问题了。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因此,在*时应多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二: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二、亮点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数,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三、不足之处

  新授前的复*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决定小数的位数,透过用两道练*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状况也良好,但并没有最大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务必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引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以常见的“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学*小数乘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学生掌握较好的方面:

  学生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能正确的运用乘法的分配率、结合律。能正确判断一个数乘与大于1(或小于1)的积比原数大(或小)。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能理解小学乘法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掌握不足的方面:

  小数乘法计算过程中出现许多乘、加错误。运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尤其是连续进位时学生感到有困难。不能合理运用乘法分配率种形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小学乘法问题理解上有困难。

  教学中主要采取一下措施引导学生学*: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惯。精心设计练*题,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加强对此类题型的对比训练。加强计算教学,对一些典型错误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理解问题,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认真细心的养成教育。

  从学生的练*及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可以看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还很欠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惯。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基本练*中做到正确无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运用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过程。但是在教学中让我感到困难的是由于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的印象中,认为小数乘法也要小数点对齐,从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特别是学*乘加,乘减这一环节时,学生易混的小数点处理,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区分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针对困难我还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究新知的本领。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例题。本以为会比前两节轻松,课堂上也似乎如此,可实际上,学*效果不怎么样。

  1、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认真看书,总是忙着动笔做题。课堂上在学生自学时,我一再强调必须先认真看书,弄懂了再做题,以保证学*效果。突然间有个想法,能不能在课上不强调先看书,孩子愿意做题就做题,在汇报时,作为一种资源?但如果这样,学生恐怕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不能明白,可以根据因数的特点判断积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只能是听别人说,而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

  2、还有个别学生自己看不懂教材,不能将教材内容衔接起来,需要在旁稍加引导。多数学生都能想到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所有学生都知道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仍有五六个学生在写竖式时,不会对数位,误认为需要小数点对齐。1.08×2.6需要验算时,用2.6×1.08,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算,在用整数部分的1和2.6相乘时,不知道该和哪一位对齐。

  4、本人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如在纠错时,没能发挥优等生作用。兵教兵没有落实到位。评价也没有跟上,优等生没有积极性,后进生也没有紧迫感。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8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

  上课之前,我浏览了许多的案例,想寻找一种生活情境导入我的新课。目的当然也很明确:为了趣味。尽管我愁思冥想,结果还是设计不出一种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一课设计生活情境不好创设,如果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运算定律不是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吗?如果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不是显得杂乱而无序吗?后来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尝试计算题导入,效果也不错。这一点所给我的'启迪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仅仅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数学主题的学*服务。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好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容,可以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入手,数学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种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在这堂课的*题练*设计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练一练”、“议一议”、“我能行”几个环节,体现了一个由“运算定律的感知------正式运算定律的运用-------变式运算定律的运用”的过程,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我都将要注意运用。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复*重点。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复*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状况,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复*效率。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科书关于小数乘法的意义有明确规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得出下列四个算式:9.6×515.5×0.78.5×0.95580×0.025然后花了很大气力引导学生去归纳它们的意义9.6×5是表示9.6的5倍是多少或5个9.6的和是多少,15.5×0.7是表示15.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有些学生有些糊涂,我便告诉学生,如果第二个因数比1小,*惯上我们不把它说成倍数,而是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引出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然后我又帮助他们总结规律,要看后面的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小于1的,就是表示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大于1的,要看是整数还是小数,是小数的,就是几倍;是整数的,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学生们一半清醒一半醉。

  我的困惑:“倍”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如果无关大雅的话,把15.5×0.7说成的0.7倍又何妨呢?至少可以少难为一点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既然“5个3是多少?”可以写成“5×3”了,那么小数乘法的意义为什么还要分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难道15.5×0.7的意义说成0.7的15.5倍是多少不可以吗?

  我的想法:我曾不止一次问自己:数学是什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象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谁又能真正说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呢?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的书中说道:“……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而不是哲学,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数学是什么?”有关专家说:“数学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无中生有。”所以,我想我们不能动摇数学的客观性,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数学的主观性。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数学经验。面对数学,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的方法就是唯一的。教学数学,我们一定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数学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我们不能老是让学生接触封闭的数学(条件唯一,答案唯一)。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数学的探索性与想象力。只有充满着想象的数学,才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2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共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

  2、计算过程出错。乘法口诀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

  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情况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案,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学生第一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小数加减法后还数一数两个加数(或者被减数减数)共有几位小数,就在和(或差)上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这些情况在后进生的身上最明显。首先,我举例对比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对于像“832+0.832”这样的题目,我则让后进生利用小数基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相同,及把832转化成832.000再与0.832相加。小数减法也使用同样的方法。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后进生,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第二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作业*惯。因此,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还应加强良好学*、作业*惯的培养。例如:这样进行口算练*“材料:0.8×41.5×639×0.0120×0.50.3×0.60.9×0.94.8×0.5

  针对学生出现的奇怪问题,我的对策:

  1、竖式口诀

  加减除对齐小数点,乘法特殊齐末尾;

  位数多的写上面,位数少的写下面;

  遇0不算对齐位。

  2、每日口算5分钟。

  3、简便计算随时渗透。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思路和以前的整数乘法简便方法有着同样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开放学生的自主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没有直截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猜想,在猜想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运算定律拓展的过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因此,在课后的小结中我还追问学生还学了哪些数,能否也能运用,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为今后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留下了伏笔!

  这节课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1,怎么算?

  2,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总的来说,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一看,二想,三计算.首先让学生学会看这些可以简便的数字,掌握数据的特征.对这一类型的数字有一定的记忆,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接着,就是思考用凑整的思想以及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最后就要仔细进行计算,使得简便后的计算结果和原来题目的计算结果一样.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感觉上课学生的配合比较融洽.而且难点学生们都暴露出来了,上课中也及时的得到了解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4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知识。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

  开学已经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篇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这节课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安排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况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制位值原则书写,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

  成功之处:

  1.联系旧知,呈现多种算法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呈现买3个风筝多少钱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联系旧知解决问题。学生得出了以下几种算法:

  (1)3.5+3.5+3.5=10.5(元)

  (2)3.5元=35角35角×3=105角=10.5元

  (3)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元5角=10.5元

  (4)3.5×3=(3.5×10)×(3×10)=1050÷100=10.5(元)

  (5)3.5×3=35÷10×3=35×3÷10=10.5

  在这几种算法中,通过第一种算法可以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第二和第三种算法是已具备整数乘法计算的意识,想到应用名数的改写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第四种算法是通过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想到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第五种算法是想到把其中的一个小数转化成整数,再通过整数四则运算进行计算。学生的这些算法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出来的,从第二到第五种算法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学生在解决新知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想到联系旧知,通过不同形式的转化成为整数乘法计算,体现了学生积极动脑的优良品质,也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化,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已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养成了非常好的学*数学的思维*惯。

  2.分阶段学*,弄清每个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度。

  在第一阶段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知识目标就是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计算,即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例1只是通过不同算法初步体会计算小数乘法要利用原有知识转化为整数乘法再进行计算,通过对第二到第五种算法的分析使学生想到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的必要性。而例2则是脱离具体计量单位,利用竖式怎样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的问题,再如何点小数点。

  在第二阶段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知识目标是如何根据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发现点小数点的本质规律。

  不足之处:

  1.小数乘整数的竖式书写存在个别学生把整数的数位对齐现象,整数末尾有0的竖式书写存在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简便计算的书写格式。

  2.小数乘小数的竖式书写存在小数点对齐的现象。

  3.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计算与小数乘法计算出现竖式书写和计算错误。

  4.个别学生对于几位小数的意义不清楚,不知道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是一位小数。

  再教设计:

  注意竖式的书写和阶段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把握好教学的度。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出一组应用题,通过用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筒的重量和奶粉的筒数,列出三个算式,复*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接着把题中的重量单位克改成千克,使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地转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在小数除法中,这三者有的是小数。然后,通过“做一做”中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材主要通过第16页的例1和例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例1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例题的竖式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着重说明要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6,把6化成6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除到十分位余4,再把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下去。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接着,教材通过例2说明,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可以在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注:教材在这里暂时先不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实质上也是把余数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再除。在例2中是用整数去除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9,就在被除数和商中个位数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当9和添上的0合在一起继续除时,让学生联系例1中的计算想一想,这个90表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添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完例1和例2,并试算“做一做”的练*以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7页例3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情况,着重说明个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在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而且像整数除法那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商里写0占位。这样的题目稍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计算完了还要求学生能够用乘法进行验算。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是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得到的商比1小,这对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很有益处。“做一做”的第3题是判断题,题中的两个除法计算都有错。一个是忘了点小数点,一个是忘了用0占位,这是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说出对不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错在哪里。

  练*四中的第1~3题是为配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例1的教学而编排的。除了练*除法的计算以外,其中第2、3题还通过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来说明,小数除法还可以用于*均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里求出的倍数也不再限于整数倍,而是扩展到小数倍,例如1.8倍、2.5倍等。练*中的其他练*题是为配合例2、例3的教学和进行巩固练*而编排的。在学生经过一段笔算练*,对小数除法有些熟悉以后再进行口算(第11题),小数除法口算的范围是参照整数除法口算的范围规定的,一般能归入一位数除两位数或两位数除两位数,其中小数位数一般不超过两位,而且限于能够除尽的小数除法。

  《小数乘法》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

  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算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

  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乱点小数点。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如下: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心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惯。课堂上要让学生“活”起来,主要是思维要灵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中去,而并非乖乖的坐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时都要展示自己。

  4、要培养学生“向上”的心态。每一次的评比后都要帮学生找准自己失利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过来,更要帮学生树立荣辱感,要下定决心,下次超过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行动起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想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大致有两种: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实用10份

  (1)让练*层次化。练*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集体练*,集体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保持等式*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通过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复*,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也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认真做题的*惯。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严峻的状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知识。

  上节课讲完例7后,时间仓促没有练*,心里很没底,因为在整数乘法的简算中孩子们就有问题,于是紧接着安排了一节*题课,一来处理积攒了几天的*题,二来巩固一下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先处理的是昨晚的作业,处理过程中让我对孩子们有点刮目相看了,在用简便方法计算4.8*0.25的时候,我在课前预测就是用结合律,先把4.8写成4*1.2或8*0.6(因为后面有0.25),在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两种预测都出现了,我正准备说下一个题,这时候丁维佳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赶紧让她站起来说,她说用了分配律,因为有0.25,所以要找4或8,而4.8又能拆成4+0.8,所以这个题用乘法分配律做也可以简便。我听完后给予了大大的肯定。课后也对自己课前备课预测做了深刻的反思,是啊,要是这个孩子没举手,是不是这种方法就与我们班孩子失之交臂了?真是应该做好做足做充分预测!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整理和复*的课程。课程的设计的思路起源于校长说的一句话:简便运算其实就是那么几种类型。于是就把学过的简便运算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给每种方法起了通俗易懂,贴切的名字,然后设计了本节课。

  本节课从复*引入,先让学生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明确小数乘法在计算时,要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让孩子们口算三组算式,找出这三组算式要分别先算2×5=10,25×4=100,125×8=1000。这三个整数乘法的算式在进行乘法的简便运算时要经常用到,是非常重要的。接着通过填空复*数的拆分,让学生体会到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进行拆分,当一个数接*一个整数时可以将这个数拆成一个整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接下来让孩子们说说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复*字母表达式。复*之后开始学*乘法的简便运算,将简便运算的方法分为四类。第一种找朋友法,第二种分配法,第三种提取法,第四种拆分法。通过学生们对相对应的题型的计算让学生们回忆自己犯过的错误,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在进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分配法中设计了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最后在全课小结后又强调了计算的重要性,并且设计了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

  整节课内容设计比较全面,学生整体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至于最终的教学效果还要看今后的作业中反映出的情况。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虽说是延伸,学生却不会会轻而易举地掌握知识,往往会错误不断、花样百出。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四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

  2、计算过程出错。其中计算错误率是非常高的,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的都有。

  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所以本节课的复*目标为:

  一、知道小数乘法意义。

  二、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点的变化。

  三、掌握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四、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复*重点为:

  一、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点的变化。

  二、掌握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三、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本节复*课在课前我给学生设置了前置复*题单,这是相对我之前其他课的一个特殊之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自己整理复*,节约课堂有效的时间。效果也比较明显,在检查复*单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做了详尽的整理,从而我在复*知识点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跟着我的思路。

  本节课我发现自己一个特别大的进步就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容进入到我预设的知识点上,并没有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且在复*每一个知识点时我都给学生举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整节课我利用自己诙谐的语言以及有趣的动作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一节课都感觉很兴奋,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至于在下课铃声象时,学生都发出了一种不愿下课的声音,并且学生在楼梯间兴奋向其他老师说:“我们这节数学课上的好开心哦!”听到学生由衷的声音,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是成功的。

  欣喜之余,听课的老师还是给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比如:在总复*时,我对知识点过于细化,节奏较慢。在举例时,我应该充分的让学生举例,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我的课堂时在进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越来越细致,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一定要向其他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更从容面对课堂,能够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安排的小数乘法主要内容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利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点上,学生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知识的'影响,*惯性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中也把小数点对齐了!结果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在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后,末尾出现“0”时,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点小数点与去“0”的先后顺序!在作业中出现了先把“0”去掉后再点小数点的错误!

  三、同学能够理解“一个非0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大;一个非0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小”这一性质,但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同学们在处理756×0.9○756这一类型题目时,还停留在通过计算得出左边结果再比较的认识上!

  以上是在进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而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则是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几点上!

  对策:

  针对第一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专项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强化训练和对比训练来帮助学生区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的区别!

  第二种情况:明确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与步骤!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数学课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对于我出示的例题,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作业本练*做下来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极高。课后我也对学生的做题状况进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状况,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课后的教学中,我也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法,比如验算,估算。我要求学生不但要会笔算,而且要学会“估算”。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检查作业,从而提高正确率。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们有了学*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人是圆锥应不成问题,再加上学生们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学*方式。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利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我设计在本节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充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把公式的应用放在了下一节课,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上体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从难点出发,设计学生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并观察:

  (1)圆柱、圆锥的什么相等?

  (2)圆柱被削下去多多少,还剩下多少?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通过自学提示的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削铅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透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决定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决定“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能够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必须是四位小数的状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先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状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决定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决定,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

  本次活动是让我班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各种马甲的特征,将马甲按其特征分类。在活动过程中,我将马甲用实物图的形式扩大张贴在黑板上,让幼儿更直观的观察马甲的特征。我发现,我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马甲的颜色、大小、衣服图案、衣服口袋等特征的区别,我班的尹想小朋友还能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马甲衣领的不同,并自己使用标记填写数量。但在幼儿操作环节,由于我没有事先把操作单的.操作环节介绍清楚,导致了很多幼儿不能按操作单要求去标记图案和填写数量。所以,我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又再一次讲解操作要求,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幼儿最后很是能较好的更改操作单,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活动可取的方面有许多,例如:

  1、为了方便幼儿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马甲,我将马甲做成了实物图,让幼儿在取放马甲时更易于操作。

  2、为了照顾到我班能力较弱的幼儿,我在活动过程总会适当的把很简单的问题拍给他并给予鼓励,激发幼儿上课的兴趣。

  3、在幼儿分组操作时,我有意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组,以便他们能互帮互助。

  4、在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幼儿一起验证答案,并鼓励幼儿自行修正。

  不足之处:

  在幼儿操作环节,我没有将具体的操作方法讲清楚,导致很多幼儿没有弄清题意。

  一、深入学生,选择素材,创设情境。

  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学*的内容产生亲*、亲切感。如在学*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当我把长方形卡通画片呈现给学生,他们的"情"即刻"热"起来:"好漂亮的画片!"接着,我将画片*移至右,显现长方形画片阴影框架图。实物画片与框架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今天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又为以后学*面积埋下伏笔。同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多彩的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玩一玩、拼一拼、算一算

  二、学玩结合,探索创造,发展能力。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边列出算式,一边用图形(小棒或线段)展示解题思路,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亲身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经历了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份画片,满足了他们"给我一张吧"的愿望;"你能用这些画片拼成新的长方形吗?"激起了学生原本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在拼图游戏中能大胆构思、创造,相同的拼法,不同的解法;或不同的拼法,相同的解法。特别是学生在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按这一规律推导出若干张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游戏,改善了学生的学*状态,是游戏,使学生的学*建立在主体、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思维在此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