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

  黄山奇石乐本文主要介绍黄山仙桃石,猴子的海景,仙女的方式和金鸡叫的天堂这四个岩石。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多媒体不能应用,学生在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和情感理解有一些困难。

  在黄山的奇异而有趣的经历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让学生从阅读和自己的想象中体验黄山奇石乐。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正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演示两个后,学生可以尝试阅读自己的文字,自己感觉的思维和感觉的文本。

  最后,我让学生模仿其他岩石中提到的最后一段的文字模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觉更多的黄山奇怪和有趣。

  不足,在教学,教学新词或一些拖延,链接设计不是很玩。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3

  《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二.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三.整体阅读,学*字词

  (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生字。

  (二)汇报交流: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三)再读课文2—4小节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四)引读第5节,说话练*。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

  黄山的石头。

  板书:形状奇特形象逼真(大自然的'杰作)

  四.巩固字词

  1.比较字形,读一读

  徽(安徽省) 微(微笑) 似(好似) 以(不以为然)

  胳(胳膊) 骆(骆驼) 呵(笑呵呵) 可(可惜)

  峰(高峰) 蜂(蜂蜜) 陡(山高路陡) 走(走马观花)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上网、杂志、报刊、图片……)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奇石。其中,对“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等奇石作了详细的描写,让孩子身临其境。本堂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当学生熟读并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之后,让学生抓住石头形状的特点,大胆地展开想象,对课文中略写的奇石进行介绍,学生们写得还真不错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5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根本没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针对模块六的教学设计我做了认真分析,对本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品词析句,启发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描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狮子抢球”等等。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四、激发想象,激发爱国情感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优秀篇章。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重点词语理解有重要作用。在拓展中,利用网络优势,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料,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品味与欣赏中,受到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升华。虽然在本设计中有很多优点,但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每一个环节中,无论在表面还是内涵上都能结合的更加紧密,步步为营,水到渠成,我想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和探索的问题。再比如:小结中,在学生的充分感受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本课的收获,我想一定比我的总结和鼓励会更有震撼力。总之,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6

  今天上《黄山奇石》,课后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课文内容和要求看,本课还是需要有背诵部分的,但是这些内容要学生自己喜欢的,虽然挺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的,还是挺让我为难的。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对待的,于是,我查阅了网络,发现了许多不同

  的观点:

  有人说:这就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全盘照收”,最笨的办法往往有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又与编写者原来的出发点相去甚远。唉!令人左右为难呀。

  有人说:跟着感觉走呗!只要你认为有可能会出题的内容,死命令一条:背!宁可多背十篇,不可放过一段!

  有人说:对于自主选择和考试这一矛盾,我个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样规定死好。课文里哪些内容最精彩,最值得学生背诵,便指点学生背诵,这样不是很好吗?哪些内容最精彩,并不是无法确定的。让学生自主学*,并不等于什么都由学生自己选,自己定。假如有学生都不喜欢,就不要背了吗?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现人们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关键词,而是“是否需要考试”。是呀,如果不背,到时要考试你怎么办?于是,有的老师采用“全文背诵,全册背诵”的“两全”方法,甚至有的采用“背诵加抄写”的保险政策,你听了也不要惊讶!

  为了搞清楚“自己喜欢的部分”,我翻阅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几册语文书,发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有这样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趋势。到三年级还增加了“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要求。而且提出这样要求的课文一般是写景或者比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级上册中《黄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么》。这些课文中有相当多的句子写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老师似乎有些难以取舍。于是出现让学生全文背诵,也是情有可原。

  此时,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话:“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编者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其实不仅只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对老师点明了指导方向,要求老师在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积累的.。相信从一开始老师有意的牵引到最后学生自由选择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可能这个过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师同伴影响,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懂得积累,懂得欣赏。

  于是,我在引导学*《黄山奇石》时,以“仙桃石”为例,让学生抓住“好像,飞下来,落”等重点词理解“仙桃石”的“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再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这段话。再运用类似的方式,划出写“猴子观海”的特点,用自己想象、动作演示、对比表演等表现出“猴子观海”的奇特。并要求把“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一句话背诵下来作为课外作业。而其他课文中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再选择背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堂引导背诵,指明内容背诵和自己选择背诵”相结合,是否比较适合刚开始起步的低年级孩子?当然这只是个人设想而已,值得不断地实践与改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7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四自然段,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效果。

  在处理中,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8

  前天,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

  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9

  《黄山奇石》是一 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0

  上课伊始,我便吊起学生的胃口,先请去过黄山的学生介绍他对黄山的印象,我又补充介绍了著名的“黄山四绝”,使学生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本节课我以朗读作为重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等意识。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的主人。我让学生通过模拟“仙桃”飞来的情境,突出“飞”字和“落”字,学生做着动作便很容易理解了课文。还请小朋友上台表演“猴子观海”,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还突出“猴子观海”的几个动词“抱”、“蹲”、“望”,这正是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意境。

  在学生有了一些语言积累后,我进行了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抢什么样的球?又通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续编。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生龙活虎的大狮子,正在玩着杂技呢!”再比如: “一位漂亮的仙女,来到了凡间,正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优美的歌曲。”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中引发了情感的共鸣,思维得到了提升,也完成了语言的积累。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1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准备了课件让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领略到黄山的美、让他们身处黄山的奇石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教学中,播放黄山风光片,让学生感受于黄山之中,感受黄山的美、石头的奇,同时不脱离课本,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介绍“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仙人指路”这些石头课本是怎样描写的,自由选读,请你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这些石头,孩子们兴趣盎然,争着来当小导游,课堂气氛活跃。后面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另外两段,这样学生自己找到了学*方法,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非常有成就感。本课教学结尾时,我让学生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听,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很喜欢说,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话说完整、通顺。这样的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抓住时机,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想象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2

  温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黄山的四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绝——怪石,它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四种奇石。学*课文时,我选择的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指名为大家讲一讲自己读到的,没有讲到的再由别的学生补充,由老师总结,最后在小组中当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当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的学*兴趣浓,热情高,所以为朗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块块本是无生命的石头在学生的出色朗读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当我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惊叹与折服时,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似乎不是在欣赏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课文,对课文有更强的探知欲,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特别是黄山的“四绝”,再把自己在黄山看到的秀丽风景讲给学生听,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产生了对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3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4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根本没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针对模块六的教学设计我做了认真分析,对本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品词析句,启发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描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狮子抢球”等等。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四、激发想象,激发爱国情感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优秀篇章。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重点词语理解有重要作用。在拓展中,利用网络优势,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料,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品味与欣赏中,受到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升华。虽然在本设计中有很多优点,但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每一个环节中,无论在表面还是内涵上都能结合的更加紧密,步步为营,水到渠成,我想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和探索的问题。再比如:小结中,在学生的充分感受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本课的收获,我想一定比我的总结和鼓励会更有震撼力。总之,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5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10月份师傅来听课,我认真准备的一堂课。我从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这堂课也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6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7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识字读文是低年级的学*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应能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从学生的十一长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然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去旅游。”(接着播放黄山的风景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效率。

  二、阅读训练要扎实有效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我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理解“飞”“落”的妙用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有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在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前爪伏地,后腿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里来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长头发,坐在*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就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8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描写的黄山的“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貌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这篇文章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没得享受和熏陶。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让同学们产生一进步了解和欣赏《黄山奇石》的想法,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黄山奇石。课文采用的是总分的形式,先具体概括再具体介绍每一种奇石,语文优美,用词精湛,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激发了学生们对黄山的喜爱。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使黄山的风景更准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又通过了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大致是从四个方面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

  二、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诵读,课上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读的更好”激起学生的比赛兴趣,激发阅读动力,用配乐以及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读”。

  2.展开想象,对课后的黄山风景区的其他图片进行,文字句段的仿说仿写,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既能体会到黄山的秀丽神奇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传神。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互动还是不足,能说出来的也只能几名同学,可能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刻。

  2.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相当多的学生能通顺的读,但读不出情感。

  3.最后的描写奇石,有的同学能仿的很好,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写的不够生动具体。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要加强探究性学*,在创造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9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这一环节,想不到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0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阅读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1)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1

  《黄山奇石》共分为两个课时,一般第一课时都是关于识字写字,第二课时是课文品读赏析,就本次公开课,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共分为6个自然段,其中,2-5段重点介绍了一些奇石。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那么根据我的教学设计,我现在来就本节课说一说优点和不足之处:

  1、首先我自认为本堂课的环节衔接比较流畅,但教师的过渡语不恰当,如,我常用的一些句子就是“那接下来我们看看下一块石头”,教师语言太过匮乏;

  2、没有听出来学生读题目和读课文时的拖音,更不用说纠正他们的读音了,然而这在语文课上其实是特别低级的错误。

  3、在讲到“猴子观海”这一自然段时,有一个不错的亮点,就是让孩子来扮演“猴子观海”,通过表演让孩子来感知“蹲、抱、望”这三个动词。但除了让学生表演之外,让学生读课文的形式太少了,而且在这段里,有一个词,“一动不动”这个含义我没有教出来。

  4、关于识字写字,由于自己之前并没有对写字特别深入的备课和练*,所以导致课上教生字的时候,出现三处书写错误还都是被学生提醒出来的。说实话,关于书写*惯,我的确没有过多地深入练*,我只是凭感觉写,感觉写的可以,没有注意每一笔顺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之类的,所以在范写“每”这个字的时候,我没有把两个竖点写到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横折钩的“钩”没有挨着竖中线等等的错误,特别细节性的错误,自己不光没有察觉,还被学生指出来,我的脸瞬间就红了,这也给了我一个警醒——只要语文课上要教到的,不管是课文还是写字或者是拓展,老师都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2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3

  今天学*《黄山奇石》。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但回家后的练*,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神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学*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准备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最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黄山风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但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认识。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优美的图片、“四绝”的神奇把学生带入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突出重点,品赏奇石。

  课文中介绍了七块黄山奇石,其中详细介绍了四块,三块配图。在学完第一段后,我引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你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几块怪石?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知道“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详细。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猴子观海”的有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课后,我听了张莉老师的课,我觉得如果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可以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播放了“翻滚的云海”的美丽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在理解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就容易多了,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原来它是看得着迷了!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5

  《黄山奇石》一文中,重点讲了四块奇石,一是“猴子观海”、二是“仙人指路”、三是“仙桃石”、四是“金鸡叫天都”。现在的人教版中,前三块奇石都配了插图,只有“仙桃石”没有插图,怎么办呢?用幻灯吧,效果不好,既不清楚,也没有好的幻灯片。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请同学们看看,这本书的编辑叔叔好像忘了给哪块奇石配插图了?结果这个问题抛出去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是忘了给“仙桃石”配插图,有的说是忘了给“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是忘了给“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学生看来是不糊涂的,可一下子又讲了另外几块不是重要的奇石也该配插图,那又如何是好呢?我又趁机引导: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讨论一下,应该给哪一块配插图好?为什么?终于,有个学生发现了,说:应该给‘仙桃石’配好。因为,前面几块都作了重点介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的三块奇石都有了插图,所以我觉得是给‘仙桃石’配插图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看来事情好解决了。于是,我又趁机引导:那么,你觉得这块奇石该怎么画好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你觉得哪几个词要画出来?谁来试试看?嘿,又有好多小手举起来了。“这样吧,先请大家先读,然后自己画画看。”最后,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画,然后,又从课本中,联系“形态逼真”、“恰好”这几个词来理解。学生的学*兴趣竟然激活了。我真是高兴。

  反思: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情景(境)性特点,我们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变化和情况是具体的确切的并且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它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某种判断和选择。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团队的形成。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在这节课里,我自己感觉到,如果一味地传统的方式来利用幻灯,播放幻灯,然后再让学生看幻灯,或许学生只会发出几声对画面的惊叹声,除此之外可能不会对这节课留下任何印象,可是,我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也起到了动手的能力,在一读、一找、一画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像新课标中提倡的那样: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时要注重学*领域的综合,“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7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8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识字读文是低年级的学*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应能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从学生的十一长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然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去旅游。”(接着播放黄山的风景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效率。

  二、阅读训练要扎实有效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我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理解“飞”“落”的妙用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有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在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前爪伏地,后腿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里来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长头发,坐在*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就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9

  今天找校长帮我评了一下我讲的黄山奇石这节课,我从中又学*到很多东西。优点肯定有,继续保持,最主要的就是得反思自己的缺点。首先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这点稍微有点欠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每出示一张ppt,每讲几句话,学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我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观察思考的地方一带而过,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真实的体现教学预期效果。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关联,做到环环相扣,前后衔接。而学生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我让学生标自然段,并且标完段落后就不管不顾,直接出示生字,这点衔接的不够合理。应该在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讲完生字词后再次朗读课文,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标上段落,紧接着讲课文内容。还有一点就是语调上要抑扬顿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精彩的朗读是必备的语文素养,而我在课堂上没有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底,并且在语调上比较*稳,没有起伏,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到困乏。波澜起伏的语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强大!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10

  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2)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汇总20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生字词的教学还是有些拖沓,环节设计的也不是很进奏。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3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我点评: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让人不清楚你要问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质疑、提问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创设这样的*台,让学生有这样的场去思考,去思索,再经过引导,才能得以培养起来。

  2.师小结承接: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学生学得很快乐。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4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

  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

  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

  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5

  过程与方法的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实践的比较好。教学课文时,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先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一段课文,然后师生共同运用喜欢的学*方法去自主选择下面的内容,并且将主导权交给学生。实践证明,虽然学生在发挥主动性、当小老师时,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语言表达也不很到位,但是只要教师耐心指导,经过长期的训练以后,学生必定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甚至是优秀的“老师”。其实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着自己的创新,也值得教师去学*借鉴。比如:小老师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时,张国辉同学想到了“请穿白球鞋的同学起来读这一段”,这个办法新奇有趣,学生参与兴趣极高,调动起了课堂气氛,当然朗读效果也就很好了。课题理解的训练、字词训练、听说训练在本堂课中都属于常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10月份师傅来听课,我认真准备的一堂课。我从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这堂课也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7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其中无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岩、怪石是教学的重点。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间也蕴含着对黄山奇趣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让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因本课生字较多,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3、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课后我认为我并没能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实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以导游的身份创设情境,配以图片引领学生“进入”黄山观赏神奇的景色。设计了旅途中遇到障碍,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清除“生字石头”才能继续游览这一环节,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这第一环节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学生出现不认识生字的情况,于是我只能慌乱地结束了这一环节。在初步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不知怎么读着读着变成了齐读,声音又小,造成一种非常没有精神的感觉。在精讲部分,我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导学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议、读四步,辅以动作朗读,让学生体会黄山石的奇;再扶学第三自然段,巩固四步学*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相机进行辅导。课堂第四环节为练*巩固,我结合课后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天狗望月”是什么样子的,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环节为书写指导环节,因时间浪费过多,也只能是匆匆带过。

  这节课,失败的地方太多,这将成为我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现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没有做好。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来教学,但是由于记错展示课时间,导致第一课时基本没有讲,继而造成学生在复*生字的环节没能有个好的开始,这样一来也打击了孩子们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课堂格外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这给我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才能给学生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如果老师万事都得过且过、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学生也一定无法得到更好地成长;

  2、对自己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对班里学生的评价为聪明有余,但过于活泼,在*时的课上,班级气氛总是过于热烈,我没有预料到学生在面对其他教师听课时会表现得那么紧张,没能更好地去安抚学生,反而为了让课堂能够有序进行,课前故意作出严肃表情来整顿纪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该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多拿出一点耐心来,多多换位思考,才能带好整个班级。

  3、教具准备得不到位。因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用A4纸彩印出来,但是图片的清晰度不够高,且较小,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学无法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学资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问题,做好准备应对的策略。

  4、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上精讲环节的后半部分进行得很仓促,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积极性不高,不但想讲的没能讲到,且留给学生朗读和练*的时间也不够,没能做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尽量精简教师用语,言简意赅,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这都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锻炼。

  5、提问方式不合理。我的问题设置,包括教师用语,都不够生动有趣,甚至于学生理解不了问题的指向,造成教学方向有些偏离,更多的是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同时,我的教学机智不够,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突发状况不但没能提前预想到,而且应对不足,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还需多多向其他教师学*,积累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巨大的失误,是我没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落实不好,没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师的不足,讲解不够透彻,不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加之没能反复练*、反复强调,这是我的失职。因而很感谢我的学生能够尽力配合我的教学,我将会尽最大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教学,弥补对孩子们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8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具体地描写了四种奇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在教学前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重点欣赏了黄山四绝,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在品读文章时, 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读一读,然后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小导游介绍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热情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9

  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0

  黄山奇石乐本文主要介绍黄山仙桃石,猴子的海景,仙女的方式和金鸡叫的天堂这四个岩石。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多媒体不能应用,学生在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和情感理解有一些困难。

  在黄山的奇异而有趣的.经历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让学生从阅读和自己的想象中体验黄山奇石乐。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正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演示两个后,学生可以尝试阅读自己的文字,自己感觉的思维和感觉的文本。

  最后,我让学生模仿其他岩石中提到的最后一段的文字模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觉更多的黄山奇怪和有趣。

  不足,在教学,教学新词或一些拖延,链接设计不是很玩。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1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图片,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1、偏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同学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同学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考虑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偏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同学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测,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身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偏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同学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同学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

  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同学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发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一、让同学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的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明性问题情境中,同学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示为同学独立地、发明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同学的“选择性”,激发同学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同学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同学的喜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进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自身的学*效果。在这节课中,同学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扮演等形式来表达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发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意同学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同学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同学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和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同学,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同学,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同学,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同学“想读”的目的。

  三、给同学充分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考虑、进行交流讨论以和表达自身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同学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小组交流学*以和把自身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同学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同学以后的学*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同学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同学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同学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同学,讲同学不懂的,教同学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小朋友!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考虑留给小朋友。假如我们给小朋友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2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3

  读课题后,有学生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这堂课的教学,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4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5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

  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

  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

  学生学得很快乐。

  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6

  今天上《黄山奇石》,课后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课文内容和要求看,本课还是需要有背诵部分的,但是这些内容要学生自己喜欢的,虽然挺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的,还是挺让我为难的。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对待的,于是,我查阅了网络,发现了许多不同

  的观点:

  有人说:这就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全盘照收”,最笨的办法往往有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又与编写者原来的出发点相去甚远。唉!令人左右为难呀。

  有人说:跟着感觉走呗!只要你认为有可能会出题的内容,死命令一条:背!宁可多背十篇,不可放过一段!

  有人说:对于自主选择和考试这一矛盾,我个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样规定死好。课文里哪些内容最精彩,最值得学生背诵,便指点学生背诵,这样不是很好吗?哪些内容最精彩,并不是无法确定的。让学生自主学*,并不等于什么都由学生自己选,自己定。假如有学生都不喜欢,就不要背了吗?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现人们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关键词,而是“是否需要考试”。是呀,如果不背,到时要考试你怎么办?于是,有的老师采用“全文背诵,全册背诵”的“两全”方法,甚至有的采用“背诵加抄写”的保险政策,你听了也不要惊讶!

  为了搞清楚“自己喜欢的部分”,我翻阅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几册语文书,发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有这样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趋势。到三年级还增加了“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要求。而且提出这样要求的课文一般是写景或者比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级上册中《黄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么》。这些课文中有相当多的句子写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老师似乎有些难以取舍。于是出现让学生全文背诵,也是情有可原。

  此时,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话:“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编者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其实不仅只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对老师点明了指导方向,要求老师在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积累的。相信从一开始老师有意的牵引到最后学生自由选择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可能这个过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师同伴影响,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懂得积累,懂得欣赏。

  于是,我在引导学*《黄山奇石》时,以“仙桃石”为例,让学生抓住“好像,飞下来,落”等重点词理解“仙桃石”的“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再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这段话。再运用类似的方式,划出写“猴子观海”的特点,用自己想象、动作演示、对比表演等表现出“猴子观海”的奇特。并要求把“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一句话背诵下来作为课外作业。而其他课文中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再选择背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堂引导背诵,指明内容背诵和自己选择背诵”相结合,是否比较适合刚开始起步的低年级孩子?当然这只是个人设想而已,值得不断地实践与改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7

  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8

  看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便有些犯愁,要知道,在老教材中,它是第六册语文中的一篇文章,如今成了新教材第三册中的课文。第六册和第三册,中间相差三个学期,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理解力,肯定差很多。学生对黄山风景区也不太熟悉,回忆过去,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可这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能行吗?我该怎么开展教学呢?

  为了让学生对黄山风景区的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我在课的一开始,出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并进行介绍,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自然地引入到课题,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学生提的问题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让学生边看媒体边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了学*的`主动性。

  在识字教学上,采用了大集中的方法,对学生来说量一下子太大,如果结合学生回答的问题,采用小集中,先学其中的生字“桃、猴”,降低学*难度,这样效果会好些。还有在交流识字好方法。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9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10月份师傅来听课,我认真准备的一堂课。我从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这堂课也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0

  今天学*《黄山奇石》。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但回家后的练*,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3)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1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2

  《黄山奇松》一课,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读书为主线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

  1、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写话。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三、注重迁移运用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其它黄山松,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在朗读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是在一味地指导学生朗读,并没有进行示范的朗读或录音带朗读,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三大名松的环节,我在想能不能分组来学*三大名松,然后小组选成员来汇报,给学生以更大的讨论交流的空间。总之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3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4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

  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

  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

  学生学得很快乐。

  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5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在师生*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课文——黄山奇石,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最终是学以致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6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一文中,重点讲了四块奇石,一是“猴子观海”、二是“仙人指路”、三是“仙桃石”、四是“金鸡叫天都”。现在的人教版中,前三块奇石都配了插图,只有“仙桃石”没有插图,怎么办呢?用幻灯吧,效果不好,既不清楚,也没有好的幻灯片。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请同学们看看,这本书的编辑叔叔好像忘了给哪块奇石配插图了?结果这个问题抛出去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是忘了给“仙桃石”配插图,有的说是忘了给“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是忘了给“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学生看来是不糊涂的,可一下子又讲了另外几块不是重要的奇石也该配插图,那又如何是好呢?我又趁机引导: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讨论一下,应该给哪一块配插图好?为什么?终于,有个学生发现了,说:应该给‘仙桃石’配好。因为,前面几块都作了重点介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的'三块奇石都有了插图,所以我觉得是给‘仙桃石’配插图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看来事情好解决了。于是,我又趁机引导:那么,你觉得这块奇石该怎么画好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你觉得哪几个词要画出来?谁来试试看?嘿,又有好多小手举起来了。“这样吧,先请大家先读,然后自己画画看。”最后,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画,然后,又从课本中,联系“形态逼真”、“恰好”这几个词来理解。学生的学*兴趣竟然激活了。我真是高兴。

  反思: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情景(境)性特点,我们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变化和情况是具体的确切的并且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它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某种判断和选择。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团队的形成。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在这节课里,我自己感觉到,如果一味地传统的方式来利用幻灯,播放幻灯,然后再让学生看幻灯,或许学生只会发出几声对画面的惊叹声,除此之外可能不会对这节课留下任何印象,可是,我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也起到了动手的能力,在一读、一找、一画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像新课标中提倡的那样: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时要注重学*领域的综合,“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7

  看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便有些犯愁,要知道,在老教材中,它是第六册语文中的一篇文章,如今成了新教材第三册中的课文。第六册和第三册,中间相差三个学期,学生的知识面、阅读理解力,肯定差很多。学生对黄山风景区也不太熟悉,回忆过去,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并不感到困难,可这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能行吗?我该怎么开展教学呢?

  为了让学生对黄山风景区的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我在课的一开始,出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并进行介绍,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自然地引入到课题,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学生提的问题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让学生边看媒体边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了学*的主动性。

  在识字教学上,采用了大集中的方法,对学生来说量一下子太大,如果结合学生回答的问题,采用小集中,先学其中的生字“桃、猴”,降低学*难度,这样效果会好些。还有在交流识字好方法。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8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本文写的是黄山的一绝------奇石。作者选择了一些形状奇特的石头,根据它们的名称展开想象,给黄山奇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班中小朋友都没有去过或见过黄山,所以我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下黄山的地理位置和最著名的四大景观,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了解。然后通过播放课文动画,听课文录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章介绍到的“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等石头的形状以及人们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媒体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看、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奇石,激发学生对峻美壮丽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激发了他们学*课文的热情。

  自主识字仍旧是我们目前的教学重点,在字词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进行自学,让他们用各自的好办法来识记生字,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有的用加部首,有的用换部首,有的用猜字谜等方法以熟字带生字,既形象又便于记忆。在教“昂、朝、抢”时我用做做动作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字的含义。教学“陡峭”时用图片来帮助理解,效果较好。

  在教学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打破了常规的顺序教学,而是随机地以学生的回答来组织教学段落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讲讲喜欢的理由,同学们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来完成学*任务,体会奇石的奇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生字教多,在字词教学时花费的时间多了些,所以到课文最后一部分时间就显得比较仓促。在设计教案时准备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照样子简单地说说其他几块石头,可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就只能留到课后再做了。对于新教材,由于是“新娘子吃汤团-----头一遭”所以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等方面都不甚疑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9

  今天找校长帮我评了一下我讲的黄山奇石这节课,我从中又学*到很多东西。优点肯定有,继续保持,最主要的就是得反思自己的缺点。首先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这点稍微有点欠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每出示一张ppt,每讲几句话,学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我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学生观察思考的地方一带而过,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也不能真实的体现教学预期效果。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关联,做到环环相扣,前后衔接。而学生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我让学生标自然段,并且标完段落后就不管不顾,直接出示生字,这点衔接的不够合理。应该在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讲完生字词后再次朗读课文,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标上段落,紧接着讲课文内容。还有一点就是语调上要抑扬顿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精彩的朗读是必备的语文素养,而我在课堂上没有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底,并且在语调上比较*稳,没有起伏,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到困乏。波澜起伏的语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强大!

  《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 10

  《黄山奇石》共分为两个课时,一般第一课时都是关于识字写字,第二课时是课文品读赏析,就本次公开课,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共分为6个自然段,其中,2-5段重点介绍了一些奇石。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那么根据我的教学设计,我现在来就本节课说一说优点和不足之处:

  1、首先我自认为本堂课的环节衔接比较流畅,但教师的过渡语不恰当,如,我常用的一些句子就是“那接下来我们看看下一块石头”,教师语言太过匮乏;

  2、没有听出来学生读题目和读课文时的拖音,更不用说纠正他们的读音了,然而这在语文课上其实是特别低级的错误。

  3、在讲到“猴子观海”这一自然段时,有一个不错的亮点,就是让孩子来扮演“猴子观海”,通过表演让孩子来感知“蹲、抱、望”这三个动词。但除了让学生表演之外,让学生读课文的形式太少了,而且在这段里,有一个词,“一动不动”这个含义我没有教出来。

  4、关于识字写字,由于自己之前并没有对写字特别深入的备课和练*,所以导致课上教生字的时候,出现三处书写错误还都是被学生提醒出来的。说实话,关于书写*惯,我的确没有过多地深入练*,我只是凭感觉写,感觉写的可以,没有注意每一笔顺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之类的,所以在范写“每”这个字的时候,我没有把两个竖点写到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横折钩的“钩”没有挨着竖中线等等的错误,特别细节性的错误,自己不光没有察觉,还被学生指出来,我的脸瞬间就红了,这也给了我一个警醒――只要语文课上要教到的,不管是课文还是写字或者是拓展,老师都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4)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篇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策略

  自主学*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策略

  创新学*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一课内容非常有趣,作者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得活灵活现,通过本课的学*要使学生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本课的难点是:将观察图画与熟读课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本课为了解决重难点问题,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识字写字:本课的识字量较大,教学时,我将识字与朗读与观察插图结合起来,边读边识字,以读促识,在朗读感悟之后,又用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我发现“膊、盘、巨、脖”几个字部分学生掌握的不好,又让学生互相交流这几个字应该怎样记?通过互相交流,学生全都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指导书写中,我把形*字出示给他们区分,效果很好。

  (二)朗读感悟:本节课我设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并爱用了多种朗读方法,如1、教师示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像边思考,并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也可以试着提出疑问。2、学生朗读:(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自读、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3)看图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赞叹之情,并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4)表演读,要求像小导游一样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三)实践活动:让学生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并试着画一画,效果很好。

  本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地度过了,但课上我感觉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在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学生表达的不流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上多下些功夫,简单的课文,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也可以利用早读让学生讲个曾经看过的小故事,希望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

  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5)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9篇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

  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

  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

  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黄山奇石》一课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覃涛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覃涛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

  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学*《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

  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识字读文是低年级的学*重点,但教学不是重复,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应该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升入二年级,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面向全体又有所侧重呢?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呢?此次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使我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课文导入应能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从学生的十一长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然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去旅游。”(接着播放黄山的风景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中“奇”的意思,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起到了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效率。

  二、阅读训练要扎实有效

  本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本课图文并茂,学*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可采用看图学文的办法教学。”所以,我从黄山奇石的“奇”入手,让学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仙桃石”时,我让学生自读之后,再看图思考“为什么叫它仙桃石?”理解“飞”“落”的妙用并发挥想象,“你认为仙桃石是从哪里来的?”

  此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朗读指导的层次不清,形式有些单一,图画处理太仓促,想像环节学生说的太少,应该让学生多说,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

  三、适当拓展,发挥学生想象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说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说道:“有两只大狮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张着大嘴,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在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前爪伏地,后腿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月亮啊月亮,你快掉到我口里来吧!”“一位漂亮的仙女,披着长头发,坐在*台上,优雅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就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策略

  自主学*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策略

  创新学*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6)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短文层次分明,内容明了,看起来很好学,不过对于刚进入二年级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理解课文,达成编者的意图,完成本课的学*任务得在“读”上多下功夫。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在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在努力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忘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着重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资源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这一思想,我把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适时播放给学生欣赏。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旨在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在教学“仙桃石”一段时,我鼓励学生首先仔细观察电脑展示的奇石的图片,再通过双击鼠标选出“仙桃石”来,并说明为什么要选的原因,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人们都说想象生成了大千世界,想象造就了万千事物。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众所周之,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

  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

  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

  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黄山的奇特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地印象,黄山的美丽与魅力也不断的在学生心中明朗起来。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若在“读”和引导“议”上多下功夫,我想,学生会学有所获的。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我们的学生来讲,根本没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针对模块六的教学设计我做了认真分析,对本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品词析句,启发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描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狮子抢球”等等。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四、激发想象,激发爱国情感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优秀篇章。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重点词语理解有重要作用。在拓展中,利用网络优势,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资料,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品味与欣赏中,受到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升华。虽然在本设计中有很多优点,但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每一个环节中,无论在表面还是内涵上都能结合的更加紧密,步步为营,水到渠成,我想效果会更好。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和探索的问题。再比如:小结中,在学生的充分感受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本课的收获,我想一定比我的总结和鼓励会更有震撼力。总之,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读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既有趣又优美的散文来说,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读;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本课的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嘴、脑、手的参与,收到一箭几雕的目的。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的兴趣,为本课的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黄山的奇石多而有趣、神奇。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学生没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更进一步的学*到了祖国黄山的美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的运用是针对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学*,就象看电影一样,不知不觉地记住情节那样。这种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加工与学生脑中内部的信息加工的"里应外合" ,使课堂教学由量的递增达于质的飞跃,最后完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语文学*,目的'是为了学以至用。在原先备课时,我把朗读指导放在第一位,想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并感悟。但在课堂实施时我又临时改变了策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学*并列段式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这一环节也使学生在小组学*中尝到了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我如果能在课堂上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融洽,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的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小组交流学*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7)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菁选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在课堂上,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反复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并且结合书上的插图,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作者为什么要把此处的云海描绘成“翻滚的云海”呢?学生很难想象出“翻滚的云海”到底是怎样的壮观。这时,如果我把自己对“翻滚的云海”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无论我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学生由难以理解到深刻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首先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孩子体验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可以给他们一盏指路灯——多谋体,让他们看图或视频自由地去想象,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要把自己生硬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感悟。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孩子。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是一种发现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黄山奇石》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无法应用,这个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体会黄山的奇和趣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进行体会。让学生从朗读和自己的想象中来体会黄山奇石。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师范作用很重要。教师在示范了一两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朗读课文,自己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生字词的教学还是有些拖沓,环节设计的也不是很进奏。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短文层次分明,内容明了,看起来很好学,不过对于刚进入二年级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理解课文,达成编者的意图,完成本课的学*任务得在“读”上多下功夫。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在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在努力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忘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着重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资源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这一思想,我把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适时播放给学生欣赏。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旨在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在教学“仙桃石”一段时,我鼓励学生首先仔细观察电脑展示的奇石的图片,再通过双击鼠标选出“仙桃石”来,并说明为什么要选的原因,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人们都说想象生成了大千世界,想象造就了万千事物。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众所周之,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

  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

  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黄山的奇特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地印象,黄山的美丽与魅力也不断的在学生心中明朗起来。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若在“读”和引导“议”上多下功夫,我想,学生会学有所获的。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这篇文章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人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从而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

  一、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学生们对黄山的喜爱。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使黄山风景更准确、更直观,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关键字来理解。整堂课下来,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

  二、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诵读。课上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2.展开想象,描写“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做到读写结合。在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

  2、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

  3、描写“奇石”的训练环节,有的同学能仿照课文写好,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写得不够具体生动。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要加强探究性学*,在创造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

  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

  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黄山的奇石多而有趣、神奇。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学生没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更进一步的学*到了祖国黄山的`美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的运用是针对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学*,就象看电影一样,不知不觉地记住情节那样。这种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加工与学生脑中内部的信息加工的"里应外合" ,使课堂教学由量的递增达于质的飞跃,最后完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语文学*,目的是为了学以至用。在原先备课时,我把朗读指导放在第一位,想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并感悟。但在课堂实施时我又临时改变了策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学*并列段式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这一环节也使学生在小组学*中尝到了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我如果能在课堂上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融洽,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表明它有灵气。”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前边家了一个‘仙’字,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来的,有灵气,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于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再学*“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等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10月份师傅来听课,我认真准备的一堂课。我从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这堂课也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1、偏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8)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20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2、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教师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景色秀美。有灵动的流水,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险峻的高山。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南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四绝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和人类奇思妙想的结晶,吸引着中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黄山奇石》。

  板书课题,学生读。

  二、复*巩固生字的认识。

  1、 首先我们来复*一下上节课中认识的字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 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第二遍组词读。

  三、深入感悟,理解课文。

  1、 同学们字认的很好,相信课文读的也很棒,下面把书打到12页,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要停顿得当。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

  2、 理解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

  提问:第一段时告诉了我们黄山的位置,谁能说一下它在哪里?

  学生回答。

  问:谁知道“闻名“的意思?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注释在书上。

  问:黄山最有趣的景色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句话,解释“尤其”的意思,出示( ),尤其( )句式,学生练*说话。

  3、 学*第二段。

  师:第一个介绍的是什么怪石?

  学生答,出示图片,板书“仙桃石”。

  问:为什么叫它仙桃石?

  它是怎么来的?

  学生答,课件出示“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请学生找出其中表示动作的字,引导学生做上标记,并重读这两个字。

  学生试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

  4、 学*第三自然段。

  师: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谁知道“陡峭”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后,学生学着注释在书上。

  问:这只猴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找出句子中表示猴子动作的词,学生自己标注,试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猴子观海”。

  5、 出示“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图片,学生说出名字后,自读第四五自然段,然后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两块奇石。

  师:课文里是怎么为我们介绍仙人指路的?

  学学它的样子。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向大家介绍“金鸡叫天都”。(读相关段落)

  问:这只公鸡漂亮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金光闪闪)

  怎么会是金光闪闪的呢?

  师:太阳就像一个魔术师,把雄鸡变得金光闪闪,在变化的一刹那,我们的心里充满惊喜和兴奋,大家试着把这种惊喜和兴奋读出来。

  指名读。

  7、 学*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么多吗?

  生回答,说出其它三块怪石的名字,师板书。

  师:黄山的每块石头的名字都起的形神兼备,通过名字我们就能想像出石头的样子,看到这三个名字,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它们的样子。下面,我们每个小组选一块怪石,讨论一下怎么样向大家介绍它,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

  小组讨论。

  代表介绍。

  师:黄山的怪石只有这么多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解释“等等”,等同于学过的省略号,板书。

  8、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问:用课题里的哪个字概括这些怪石最恰当?

  突出一个“奇”字。

  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黄山的奇石美不美?喜欢吗?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喜欢齐读课文!

  配乐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同学读得真美啊,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岩石在等着你们给起名字呢,课下,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一下还有什么形状的岩石,把它画下来,再为它起个名字,写上一小段简短的介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黄山奇石教案及反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2、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教师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景色秀美。有灵动的流水,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险峻的高山。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南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四绝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和人类奇思妙想的结晶,吸引着中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黄山奇石》。

  板书课题,学生读。

  二、复*巩固生字的认识。

  1、首先我们来复*一下上节课中认识的字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第二遍组词读。

  三、深入感悟,理解课文。

  1、同学们字认的很好,相信课文读的也很棒,下面把书打到12页,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要停顿得当。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

  2、理解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

  提问:第一段时告诉了我们黄山的位置,谁能说一下它在哪里?

  学生回答。

  问:谁知道"闻名"的意思?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注释在书上。

  问:黄山最有趣的景色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句话,解释"尤其"的意思,出示,尤其句式,学生练*说话。

  3、学*第二段。

  师:第一个介绍的是什么怪石?

  学生答,出示图片,板书"仙桃石"。

  问:为什么叫它仙桃石?

  它是怎么来的?

  学生答,课件出示"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请学生找出其中表示动作的字,引导学生做上标记,并重读这两个字。

  学生试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

  4、学*第三自然段。

  师: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谁知道"陡峭"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后,学生学着注释在书上。

  问:这只猴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找出句子中表示猴子动作的词,学生自己标注,试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猴子观海",教案《黄山奇石教案及反思》。

  5、出示"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图片,学生说出名字后,自读第四五自然段,然后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两块奇石。

  师:课文里是怎么为我们介绍仙人指路的?

  学学它的样子。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向大家介绍"金鸡叫天都"。(读相关段落)

  问:这只公鸡漂亮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金光闪闪)

  怎么会是金光闪闪的呢?

  师:太阳就像一个魔术师,把雄鸡变得金光闪闪,在变化的一刹那,我们的心里充满惊喜和兴奋,大家试着把这种惊喜和兴奋读出来。

  指名读。

  7、学*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么多吗?

  生回答,说出其它三块怪石的名字,师板书。

  师:黄山的每块石头的名字都起的形神兼备,通过名字我们就能想像出石头的样子,看到这三个名字,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它们的样子。下面,我们每个小组选一块怪石,讨论一下怎么样向大家介绍它,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

  小组讨论。

  代表介绍。

  师:黄山的怪石只有这么多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解释"等等",等同于学过的省略号,板书。

  8、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问:用课题里的哪个字概括这些怪石最恰当?

  突出一个"奇"字。

  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黄山的奇石美不美?喜欢吗?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喜欢齐读课文!

  配乐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同学读得真美啊,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岩石在等着你们给起名字呢,课下,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一下还有什么形状的岩石,把它画下来,再为它起个名字,写上一小段简短的介绍。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它向人们再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的奇与趣,让学生借助图片和作者的描写,来感觉黄山之石的"形"奇和"神"趣。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目标是通过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用了一个简单的视频,随着画面的转换和音乐的播放教师进行讲解引入,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导入,效果还不错,比其它的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了状态。接下来利用课件进行了生字复*,感觉方式还有些单一枯燥。下面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和标练*。在第一段里借助"闻名"教给了学生在书上备注的方法,并在理解"尤其"这个词时,对学生进行了说话练*。在第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注完后加重语气读,通过反复的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第四、五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片进行自读,然后当小导游对"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进行介绍,换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练*。最后让学生根据另外三块巨石的名字,想像出它们的样子,小组讨论如何来介绍它,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对本组选中的怪石进行介绍,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想像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环节紧凑,注重了学生的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中进行理解,但对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使各环节在时间的分配上有些前松后紧,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对先进教学手段掌握上的不足,今后还要加强自身学*。

  一、谈话揭题,激**趣

  新课开始,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些名山吗?(生答后师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介绍黄山的课文,题目叫《黄山奇石》。(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师据题设疑)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哪些问题呢?(黄山在哪里?黄山是怎样的?黄山的奇石又是怎么样的?)学生为了弄懂这些问题,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情趣。

  二、看图识文,训练观察

  当学生进入急切求知情境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彩图的作用,借助画面中的具体鲜明的形象,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了解图意,感知文意,具体可这样引导:首先观察第一幅黄山整体景观彩图,提示学生边看边想:图上画了些什么?这个地方的风景怎么样?使他们初步了解黄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苍翠的树木,一派壮美秀丽的景色;然后分别观察第二、三、四幅黄山“怪石”的彩图,启发学生从整体入手,看看每幅图上的主要景物像什么?次要景物有哪些?如观察第二幅图时,可问学生:这幅图主要突出了什么?(山顶的大石头)你们说,这块石头像什么?(像大桃子)它所在的位置像什么?(大石盘)教师再指着远方起伏的山峦,问:我们为什么不能清晰地看出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的样子呢?(因为大雾弥漫)远山*雾,如同仙境一般,所以人们给形似桃子的岩石取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生:仙桃石)。每幅图都看完了,再让学生一幅一幅依次连起来观察一遍,了解它们与整个黄山景观的联系,初步感知那些怪石的确十分有趣。而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意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通读课文,边读文边对照彩图,了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哪几段和彩图相对应?分别和哪幅图对应?哪些段没和彩图对应?

  三、图文结合,训练语言

  图文结合,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教好看图学文的关键。因此,在学生看懂图意,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即引导他们图文对照,逐段细读课文,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

  学*第一自然段可围绕“这段课文是怎样介绍第一幅彩图的”这个问题进行引导:

  ①指名读这段课文,并思考这段写了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②理解第一句着重明确:

  A。黄山在哪里?(出示地图,找位置)

  B。怎样的地方可称“风景区”?(学生说“风景区”,“区”字前面还可以搭配什么词是指什么地区的?如:游览区,住宅区等)

  C。我国的风景区很多,黄山风景区很有名,句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学新词“闻名”)句中的“中”和“外”各指哪里?

  ③理解第二句主要弄懂:

  A。句子中的“那里”指的是哪里?

  B。黄山风景区景色怎样?句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借图释“秀丽神奇”)

  C。这清秀美丽,非常奇妙的景色中,什么最有趣?你从句中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说“尤其”,“尤其”可以换成哪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如:特别)

  ④小结本段内容并按课后*题3(1)的形式进行引读,加深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和两句话的意思。

  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四个景点,叙述的方式基本相同。教学时,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先指导读文第二段:点叫(仙桃石),这块奇石落在(石盘上),它像个(大桃子)。

  再引导学生按第二段“读读文,看看图”的读书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边读边画边填好下表后几个空横栏,并汇报自学情况。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启发学生结合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如:通过“抱、蹲、望”等词感受猴子观海的形象,抓住“陡峭”体会山峰的险峻;通过与翻滚的大海比较,明确“翻滚的云海”的样子。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只有文没有图的内容。如第四段“仙人指路”,可以让学生想象屹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的岩石的样子,把“伸着手臂”的样子同“指路”联系起来,把“远远望去”同山峰的云雾缭绕联系起来,想象出如同在仙境中一位仙人为游人指示方向,“仙人指路”的名称由来就迎刃而解了。同样,那些在第六段中没有详细描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伴随着学生丰富想象,在他们头脑中也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这些内容。

  四、赏图诵文,训练朗读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指导具体,落到实处。这篇课文想象丰富,感情充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在学生看懂图意,理解文意之后,教师即指导他们再次看图,将画面摄入脑海,充分调动形象思维,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风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第二段“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一句,应边读边想到这块状如大桃的岩石,与众不同,险踞山巅的情景;第三、五段要分别抓住“抱、蹲、望”和“升起、变成、伸着、啼叫”等词语,读出句中的停顿和有趣、快活的语气,读到“翻滚的云海”就应想到山间厚厚的云层像大海一样翻腾不息的气势;读到“金光闪闪的雄鸡”要通过想象几块巨石的形状像雄鸡,体会它由于受阳光照射,巨石上金光闪闪,就像一只美丽的“金鸡”的情景。可见,这样根据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轻缓、舒畅的语气诵读全文,使他们在诵读中领略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观感受。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观看有关的风光片,认识黄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喜欢黄山。同时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更有利于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

  3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黄山奇石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2此时,.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看看它奇在哪里?

  活动2“讲授”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感“奇”

  1.词语过关。(开火车)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把具体介绍的石名圈出来,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3.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4.生齐读这些石名。

  三、细品课文,探“奇”

  1.(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展示图片“仙桃石”)哪块石头像仙桃?(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生读课文部分)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大家互相说说。(小组交流)

  2.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说一说你觉得哪儿有趣?随学生发言指导体会奇石的有趣:(1)体会“一动不动”:

  (1)学生自己先说

  (2)教师引导:对比*时猴子好动的特点,想象说说为什么会一动不动?(观云海)小石猴看着这翻滚的云海,都看得出神了,会想什么呢?教师导语:通过“一动不动”这个词就把小猴认真观云海的的神态和样子写出来。这样的词语真神奇啊。(2)体会表示样子的句子。(两只胳膊抱着腿)

  (1)生说自己觉得有趣的词语,说感受。

  (2)对比句子:情景设置:老师也看着奇石写了一句话,你们感觉哪句更有意思?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

  (3)教师引导: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加上“两只胳膊抱着腿”你就觉得有意思了呢?(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通过这些词使我们看到奇石不只外形像猴子,连它的胳膊和腿都那么清楚,那么逼真。不是人工雕刻,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真是太有趣啦。

  (5)训练朗读:这么神奇,有趣的语言,让我们多读读,记在脑子里。

  (3)体会“翻滚的云海”:

  1自己说说你认为云海什么样啊?

  2观看云海的图片。感受云海的美丽:看完黄山四绝之一的云海,你有什么感受?教师连接语:这么美丽的云海,难怪小石猴会看得入迷呢?

  (4)训练朗读:通过同学们的讲解,我觉得“猴子观海”太有趣了,这只小石猴太可爱啦!,你们能用读的方式,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有趣吗?(同桌互读——推荐读)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另有一番趣味。(展示图片“仙人指路”)指名读。(1)谁来学着做一下这个仙人的样子?(生模仿)

  (2)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神奇、前去看个究竟)

  (3)用你现在的感觉,看着眼前的景象,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4)请问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儿呀?那里的风景美吗?(生即兴回答)(5)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5)师:谢谢各位小仙人。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这一段读出来,好吗?(生齐读)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齐读一遍。

  活动3“活动”黄山奇石

  四.观图联想,写“奇”

  1、黄山的奇石真有趣呀,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我们也能用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天狗望月”为例:

  ⑴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

  ⑵“天狗”望到了什么呢?它心里在想什么呢?

  ⑶学生先可以一句一句的说,然后连起来说。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2、“天狗望月”被同学们说的栩栩如生,黄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听后,可着急了,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展示课后奇石图片

  ⑴分小组选择喜欢的图片,然后讨论怎样说。⑵指名说。

  五、总结升华,激发欲望

  记得徐霞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比五岳的景色还要美、还要神奇。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黄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

  活动4“作业”黄山奇石

  六、作业超市:

  1、我会利用老师的句式,进行说话练*。(先说再把它写下来)2、我会选最喜欢的奇石一两块,介绍给你的父母听。2黄山奇石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风景区游玩?有些什么感受?

  2、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有一处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叫黄山。那里的岩石真让人叫绝,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抓住学生心理,由课外引入课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概读

  1、学生自读2~6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划上记号。

  2、学生说出奇石的名称,教师板书。

  3、质疑:

  ⑴作者写这些石头有何不同?

  ⑵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

  这一环节的安排,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二是指导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三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疑边思,为后文展开想象打下了伏笔。

  三、导读

  根据学生兴趣,从写得详细的四种奇石里选一段导读: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学生点出的奇石图象),指名对图回答,教师板书重点动作词。

  3、小结:这一段先告诉奇石的名称(样子),后告诉我们奇石的样子(名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遵循主体教育的思想,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学会选择;其次抓住“奇石的样子”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落实基础知识;最后让学生于读中进一步领悟情感。整个环节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融合,又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仿读

  1、总结学*方法。基本程序为“自读思考──图文对照说样子──小结写法──感情朗读”。

  2、同法学*详写的余下三段。

  3、比较写法:

  作者写这四种奇石,有的先告诉名字,后写样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写样子,后写名字,如“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这样写富有变化。

  通过前文的学*,学生掌握了学*的方法,在后文的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了学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四段的构段方式放在一起比较,引起学生注意其中的变化,这是通过“变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五、品读

  1、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两段练*感情朗读。可分小组展开读、评。

  2、推举2~3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师生共同指导、评议。

  3、教师小结学生的朗读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这里突出“读”的训练,由学生自主选择读的内容,再次强化学生的选择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前面所学知识,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品味黄山之美、奇石之趣。

  六、创造性读

  1、齐读最后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样子,同座互相说一说(出示怪石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

  3、指2~3名学生边演边说,师生共同评议。

  4、启发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想象,给“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状的岩石”取名字。

  乘着品读所调动的学生高涨的兴致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试着仿说一段,这既是一次听、思、说的综合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又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同时省略号意义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学前后呼应,整体感强。

  七、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2、师述: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秀丽神奇的自然风景区,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美丽的景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依照《黄山奇石》的方法,仔细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来总结,畅抒心中之情的同时,又培养了说话能力。教师顺势而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课内与课外结合,教材与生活结合,体现了语文综合课的趋势。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 飞 落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伸 叫……

  【教材简析】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制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黄山石有趣,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也写得形象有趣。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述黄山怪石有名,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四种有名的石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过程和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黄山奇石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板书内容的表格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初步感受黄山石的奇妙。

  2、学*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去过黄山吗?知道黄山有哪四绝?

  2、黄山在我过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中可能要写什么呢?

  二、观察图画。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象什么。

  2、过渡。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呢?读一读就知道了。

  三、读文识字。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6、巩固识字。

  (1)、猜字谜: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

  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尤——其,都是独体字;它——安,都有宝盖儿。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写字,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理解“闻名中外”和“尤其”。

  (闻名中外:国内国外都有名。尤其:特别、更加。)

  3、指导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认真观察,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看到石头你会想到什么?

  2、找出写这幅图的段落读一读。

  3、比较句子:

  它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小结: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依次写了“仙桃石”的名字、样子、地点。)

  5、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三、学*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观察那石头的样子,看到石头让你想到什么?

  2、找出图中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3、想一想这段写黄山奇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试着补充板书。

  4、比一比,第二、三自然段的两种石头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写的方式有变化,读起来更有趣。)

  5、指导朗读。

  6、比一比谁背得快。

  四、小组合作学*第四、五自然段。

  1、每四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内容同板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怎样补充表格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填写。

  2、评议。

  3、指导朗读、背诵。

  4、对比表格中各段的不同写法,讨论:如果各段写法相同,好吗?(写法有变化,文章才生动)

  5、自选一段,试着变换顺序说一说。(如:在山顶的石盘上,有一块巨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就是有名的“仙桃石”。)

  五、学*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像第2、3、4、5自然段那样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如:就说“天狗望月”吧,它瞪着眼睛,伸着舌头望着圆圆的月儿,就像要一口吞掉月儿似的。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几只可爱的狮子像是你追我赶,抢一个圆溜溜的石球。

  六、指导写字。

  1、复*“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的写法。

  2、指导写“块、站”。

  块:第四笔是横折。

  站:第五笔是提。

  3、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七、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学*课文中出现的新词,3认识个生字。

  2.正、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观察略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黄山奇石有趣的样子,想像其他奇形怪状的石头的样子。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介绍金湖美丽景点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2005年2月11日,我们县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吗?这一天,泰宁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泰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泰宁以她独特的奇山秀水,典型的丹霞地貌,以她美妙迷人的姿态,走向了世界。你们知道我们太宁有哪些美丽迷人的风景区吗?(让学生说,教师引导补充)

  有大金湖、上青溪、状元岩、金龙谷、甘露寺,猫儿山,九龙潭、金铙山,尚书第。

  2.师简介黄山特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课文,也是一处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也是被世界组织申批为世界地质公园,她,就是安徽黄山。

  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播放全文录音(教师在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把挂图帖到黑板上)

  2.一边轻轻地跟读,一边做下面三件事:

  1、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2、想想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3、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情况)

  三、学*生字-------(用小黑板写出生字)

  1.个人读,

  (三人次左右,对读不准的地方适当强调,或范读,或请生读,其他跟读)

  2.说说哪些字难读,要怎样读好?

  3.全班读,(二次左右)

  (好,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音正确,请再大声读一遍。)

  4.哪些字难写,要注意什么?如何记住?

  四、交流预*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

  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黄山奇石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猴子抢球、仙女弹琴……

  2.看挂图,说说这些奇石的名字。

  学生看图说奇石,可大概说说奇石的形状,或情形。

  3.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在哪个自然段?

  学生说奇石名字,找奇石段落,读奇石段落

  (学生每说一个奇石,便请学生朗读该段课文,视情况,可叫二至三人读)

  朗读指导预设:

  “仙桃石”:

  1.你读得真好!声音真响亮!如果把“飞下来”突出一点就更好了。

  2.你能不能边读边比划“仙桃石”从天上飞下来的样子。(老师比划)

  (嗯,你读得更好!)

  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真的看到天上飞下来一个大桃子!

  3.全班读,边读边比划。

  “猴子观海”:

  1.你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我看到了猴子在“抱”着腿,“蹲”在山头“观”海。

  2.谁愿意再来读,读得比他还棒!其他同学学着猴子“抱、蹲、望”

  3.一、三组读,二、四组学猴子“抱、蹲、望”

  “仙人指路”:1.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一位仙人正在给迷路的小朋友指路呢。

  现在请一位小朋友学着仙人的样子边指路边读这段,谁想来?

  2.你真像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烁(juéshu)的仙人啊!

  现在请全班同学都来当仙人,边读边指路。

  “金鸡叫天都”:

  1.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听到了金鸡在叫:“天亮了,快起床了”

  2.谁愿意再来读,读出雄鸡报晓的勤奋。

  3.我好像听到雄鸡在叫:“勤劳刻苦的小朋友快起床读书了。”,现在请勤劳刻苦的小朋友一起读一遍。

  4.你们猜一猜,雄鸡早晨啼叫时,会说什么话?

  5.现在请你们学着雄鸡“伸着脖子”不住地叫刚才说的话。

  五、小结

  师:黄山的奇石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呢?

  师:对,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怪,很有趣,黄山的风景很多,很美,很神奇。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黄山风景很美丽,很神奇,很有名?

  生:闻名中外、秀丽神奇、

  师简单指导学生理解--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词语的意思。(先让学生说)

  (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不说。)

  师:带着对黄山美丽的风景、神奇的怪石的无限向往,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看着第一自然段下的插图,看着黄山险峻的山峰,飘渺的云海,想像着黄山美丽的景色,有趣的怪石,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读、背奇石。

  1、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黄山奇石中四块奇石,大家还记得是哪四块吗?

  2、说奇石样子。

  谁愿意来说说其中一块奇石的样子?

  3、在这四块奇石中,你最喜欢哪一块奇石呢?读一读,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读。

  4、你能把你最喜欢的奇石的这一段背下来吗?试一试,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会。

  二、说、写奇石。

  1、黄山是不是只有这四块奇石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一是从“……”省略号中看出;

  二是从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

  2、天狗望月、猴子抢球,仙女弹琴等这些奇石课文上没有介绍出来,在你的想像中,你认为它们会是怎样呢?想一想,然后向大家介绍你想像中的样子。可以一两句话,也可以四五句话,或者更多。

  学生想。

  学生说。

  3、听了大家的介绍,你脑中奇石的样子可能越来越清晰了,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笔,选其中一个,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三、学*生字。

  1、导入:书上说了“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取名字呢?”你们想不想去给它们取名字啊?

  刚才大家动笔介绍了奇石,动了很多脑筋;给奇石取名字也是很要动脑筋的,现在想让大家轻松一下,学*简单的生字,生字学*完了,再来给奇石取名字。

  2、读生字词语。

  读生字词语,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不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3、书写生字。

  4、听写几个较难的生字。

  四、奇石取名。

  1、想像奇石。

  有条件的地方可播放奇石图片,没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想像一下还有哪些奇石。抓住奇形怪状想像。

  2、奇石取名。

  取名特点:大家看一看奇石的名字,都有一个特点,如“仙人指路、天狗望月”,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讲人或动物,后一部分是讲他们在干什么;“仙桃石”是直接用形状来取名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给奇石取名字。

  生说名字。并介绍样子。

  五、小结。

  学了《黄山奇石》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大家可以说一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目前世界上共有33个世界地质公园,而我们中国就占了12个,我为我们中国感到自豪,我为我生长在中国感到自豪!

  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黄山奇石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猴子抢球、仙女弹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黄山奇石的记叙性短文。本文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顽石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不由地使人惊叹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更多的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这更有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此外,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没有见过黄山那些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缺少对黄山奇石的直观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图片,观看有关的风光片,认识黄山,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教学建议

  1.通过看图学*课文,了解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形状,弄清黄山的岩石“奇”在哪里,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

  2.通过观察文中的图画和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之时,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景色的秀丽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文,运用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黄山山石的奇妙,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能用“像”说写句子。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

  教学准备

  教师:黄山风光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激趣

  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有“五岳独尊”的泰山,也有“天下奇秀”的庐山,还有“人间仙境”的黄山……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黄山奇石》,去一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

  2.请同学们看课文,说说一共讲了几种黄山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

  生: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三、小组讨论,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分小组学*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起学*。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3.汇报学*成果。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南:下部里面是“”,不要写成了“羊”。

  升:第二笔为竖撇,不要写成了竖。

  闪:里面“人”的捺变点。四、理解词义

  1.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查字典等方法,小组内交流、理解词义。

  2.把不明确词义的词提出来,同学们一起解决。

  五、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些生字的书写特点。

  南:首横短,稍向右上斜;“冂”要写得略宽。

  位:左窄右宽。右部上横要短。

  巨:“匚”要写得方正、挺直,第二笔的横折处不能超出框的右边缘。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录像,揭“奇”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的录像片段)

  师: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课文--《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又具体写了其中哪几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画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完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画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课件依次出示奇石的图片,指名学生读这些奇石的名称)。

  师:你们觉得黄山奇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说)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仙桃”“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课文,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块奇石--猴子观海(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生说)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读读课文中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分小组讨论写得怎么样。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师: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听老师把这几句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你们能把这块石头的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读出来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文,相机进行指导。)

  师:“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自由读这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句话,生表演读。)

  师: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两段话读一读。(生齐读课文)

  四、观图联想,写“奇”

  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奇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点击课件,出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生观看图片,写话。

  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师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片段,其他学生听并给出评价。

  师:写得真不错,你们也会展开想象写石头了。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师: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相信,你们再写石头就能写得更生动、具体了。

  五、读画诵说,赞“奇”

  师: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奇石,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能力比较好,就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准备)

  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生通过朗读、简笔画、口述介绍奇石等形式,表现黄山山石的奇,赞美黄山景色的美。

  师:现在,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就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吧。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奇特有趣

  教学反思

  学生年龄小,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观感受。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状态。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仙女”“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在黄山出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9个字。重点学会“些、巨、每”等生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学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美景人人夸。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安徽省南部,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山——黄山。

  2、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张黄山风景图片,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山脉总面积1200*方公里,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4、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奇。(奇:奇特;奇怪;神奇。)

  二、展学

  (一)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听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岩石奇形怪状,课文详细介绍了()、()、()、()等奇石。

  (二)、读认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闻名景区南部秀丽尤其

  仙人巨石一位著名形状安徽省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课件出示本课会认的生字。说一说,认一认,交流识字方法。借助谜语重点记住“巨”的写法。

  (3)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三)、情景朗读

  1、分段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2)开火车朗读。

  (3)小组赛读。

  2、课件依次出示句子配图读一读,品一品,注意结合图片,抓住红颜色的字,了解黄山奇石名字的由来,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3)“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4)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四)、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南、部、些……”等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巩固生字。

  (1)同桌之间相互考查识字情况。

  (2)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的词多,哪组获胜。

  3、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南、部、些……”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学*“每、巨、些”的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9个生字。

  三、练学

  打开“基础训练-《黄山奇石》”,一起来闯关吧!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培养学生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第3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并能仿照第3段写法说一段话。

  3、能背诵2、3段,听写第4段。

  4、了解黄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得并列关系的段落。(第3段)

  教学难点 :仿照第3段说一段话,并绍“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

  一、开门见同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黄山)重点词

  是哪个(奇)

  3、教师语:黄山是一大风景区,叫。它在我国南部。

  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二、初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2、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③黄山风景区还有的岩石。“奇形怪状”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

  4、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标出其名称。

  三、学*课文

  (一)学*第二段

  导语 :我们先来到“猴子观海”这地方,看看这块奇石。

  1、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讨论

  ①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去海——样子奇特。)

  ②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指导读句子。

  ④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学*第三段

  导语 :我们继续往前看,会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节有什么不同?

  2、一段话中,并列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该怎么学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看课文的学法提示。听老师读一读,想:分几步学?

  3、理解学法提示。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方法卡片。()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齐读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P22 NO:6

  8、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式。

  四、巩固生字形。

  1、卡片认读词语。

  2、字形用复合投影与“微”比较。

  五、课堂作业 :作业 本P20 NO:1

  板书设计 :

  抱、蹲、望

  更有趣

  教后感:

  这堂课中,我觉得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处理得比较好。本堂课训练重点是读懂得并列关系一段话(即第三段)。我教学第三段中,注重指导学*学法提示,先让学生自学学法提示,然后师生共同运用学法去读懂课文,最后为弄清这并列段的结构,我又安排了这样二环节,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通过以上几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列段结构在学生脑中清楚形成了。课题理解的训练、字词训练、听说训练在本堂课中都属于常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 知道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

  4. 读懂第1、2段课文。

  5. 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播放全文录音

  2. 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3. 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4. 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 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

  三、预*课文

  四、检查预*效果

  1. 多音字组词:

  tán ( )

  弹

  dàn ( )

  2.辨字组词:

  徽( ) 尤( ) 陡( ) 状( ) 臂( ) 峭( )

  微( ) 龙( ) 徒( ) 壮( ) 避( ) 消( )

  3.字形分析: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

  5.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分别写了什么?

  a) 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b) 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

  3.那里指什么地方?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六、研读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并列的关系。

  3. 学*单元学*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1).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3).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 根据学法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①(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a) 在哪里观海?

  b) 观什么海?

  c) 怎样观海?圈出3个动词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a) 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 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

  (3)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a)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 指导朗读这句话(也读重音)

  c) 你能把也很有趣换个词说说吗?(也很有意思)

  (4)小结:口头填空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指导朗读并背诵第2段。

  六、作业:《作业本》第2、3题。

  板书: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 读懂课文第3段是怎样具体描写两块山石的奇特,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认识并列段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其阅读方法。

  3. 背诵课文第2、3段,听写第4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录音;

  2.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 多音字组词。

  2. 解释词语。

  3. 听写。

  4.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 复*自学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学*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3段。

  2.这一段讲了哪几个并列的内容?为什么说它们是并列的?

  3.读句理解怎样把这一山石的奇写具体。

  ① 第1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盘子,你看像吗?)

  ② 前面写到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写了它们像什么,还写出了它们的姿势、动作,把这些奇石给写活了。这段写金鸡叫天都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黄山奇石的记叙性短文。本文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顽石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不由地使人惊叹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更多的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这更有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此外,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没有见过黄山那些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缺少对黄山奇石的直观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图片,观看有关的风光片,认识黄山,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教学建议

  1.通过看图学*课文,了解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形状,弄清黄山的岩石“奇”在哪里,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

  2.通过观察文中的图画和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之时,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景色的秀丽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文,运用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黄山山石的奇妙,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能用“像”说写句子。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

  教学准备

  教师:黄山风光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激趣

  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有“五岳独尊”的泰山,也有“天下奇秀”的庐山,还有“人间仙境”的黄山……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黄山奇石》,去一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

  2.请同学们看课文,说说一共讲了几种黄山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

  生: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三、小组讨论,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分小组学*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起学*。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3.汇报学*成果。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南:下部里面是“”,不要写成了“羊”。

  升:第二笔为竖撇,不要写成了竖。

  闪:里面“人”的捺变点。四、理解词义

  1.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查字典等方法,小组内交流、理解词义。

  2.把不明确词义的词提出来,同学们一起解决。

  五、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些生字的书写特点。

  南:首横短,稍向右上斜;“冂”要写得略宽。

  位:左窄右宽。右部上横要短。

  巨:“匚”要写得方正、挺直,第二笔的横折处不能超出框的右边缘。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录像,揭“奇”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的录像片段)

  师: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课文--《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又具体写了其中哪几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画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完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画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课件依次出示奇石的图片,指名学生读这些奇石的名称)。

  师:你们觉得黄山奇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说)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仙桃”“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课文,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块奇石--猴子观海(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生说)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读读课文中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分小组讨论写得怎么样。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师: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听老师把这几句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你们能把这块石头的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读出来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文,相机进行指导。)

  师:“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自由读这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句话,生表演读。)

  师: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两段话读一读。(生齐读课文)

  四、观图联想,写“奇”

  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奇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点击课件,出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生观看图片,写话。

  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师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片段,其他学生听并给出评价。

  师:写得真不错,你们也会展开想象写石头了。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师: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相信,你们再写石头就能写得更生动、具体了。

  五、读画诵说,赞“奇”

  师: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奇石,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能力比较好,就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准备)

  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生通过朗读、简笔画、口述介绍奇石等形式,表现黄山山石的奇,赞美黄山景色的美。

  师:现在,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就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吧。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奇特有趣

  教学反思

  学生年龄小,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观感受。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状态。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仙女”“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在黄山出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

  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4.板书课题:

  15、黄山奇石

  (奇特)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四、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学*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

  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

  ①形状像桃子;

  ②巨大;

  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

  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

  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仙桃石:像桃子、巨大、飞、险、牢

  猴子观海:形象逼真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变特别有趣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二.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三.整体阅读,学*字词

  (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生字。

  (二)汇报交流: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三)再读课文2—4小节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四)引读第5节,说话练*。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

  黄山的石头。

  板书:形状奇特形象逼真(大自然的杰作)

  四.巩固字词

  1.比较字形,读一读

  徽(安徽省) 微(微笑) 似(好似) 以(不以为然)

  胳(胳膊) 骆(骆驼) 呵(笑呵呵) 可(可惜)

  峰(高峰) 蜂(蜂蜜) 陡(山高路陡) 走(走马观花)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上网、杂志、报刊、图片……)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奇石。其中,对“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等奇石作了详细的描写,让孩子身临其境。本堂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当学生熟读并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之后,让学生抓住石头形状的特点,大胆地展开想象,对课文中略写的奇石进行介绍,学生们写得还真不错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

  黄山奇石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重点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尤、区、巨”的字形和笔顺。

  教具

  黄山奇石的风景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黄山及黄山奇石。

  看黄山及黄山奇石的风光片或图片、资料,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黄山奇石的资料并作介绍。

  2、导语激趣,初读感知。这篇课文用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美美地欣赏那些奇石,一定会觉得有趣极了。自己小声读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合作识字

  1、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全组同学都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教师针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选出小组的识字能手,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小区、尤其、仙女、盘子、山峰、胳膊、巨大、当然、脖子、著名、形状。

  b.去掉拼音读词语。

  c.去掉词语读生字。

  4、学生用编字谜的方式记生字。如,横山上面三根小草(当)。一个人,住山边(仙);盆子里面能撑船(盘)。

  5、字卡接龙比赛: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并在桌上摆好,比比谁的龙接得对、接得长。

  6、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提问。

  2、教师范读,注意用夸张的语气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3、学生分组朗读。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读准字音;反复练*,读得流利。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我会读:小区尤其仙女盘子山峰胳膊、

  巨大当然脖子著名形状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

  朗读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黄山石的奇;再用书上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黄山石的奇(奇形怪状),在朗读中感受黄山石的奇形怪状。

  2、看看读读。

  课件演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奇石,并朗读相应的段落。要求:读出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3、读读画画。

  课文里没有金鸡叫天都的插图,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它的奇特有趣,想象金鸡叫天都的样子,并画一幅简笔画。

  4、想想读读说说。

  想一想:课文是不是只写了这几块奇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喜欢说同一块奇石的同学组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补充说,说完后,选代表在全班说一说。

  5、配乐朗读。

  看配乐风光片。教师引导:黄山石真是奇特有趣,无论是仙桃石、猴子观海,还是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处处都引人入胜,叫人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到秀丽神奇、闻名中外的黄山去领略黄山石的`奇美,让我们带着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来一起朗读课文吧——在音乐声中齐读。

  二、美读背诵

  美美地反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跟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能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读得活灵活现。

  板书设计:

  仙桃石、猴子观海

  2、黄山奇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第三课时

  一、读读议议

  1、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体会“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二至六自然段,议议最后一段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二、读读说说

  1、自主阅读下面的短文,注意读准其中加粗的字,读完后说说你对黄山又有哪些了解。

  2、人们说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集众多中国名山胜景于一身,尤其是这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视为“天下四绝”。

  3、“四绝”之首是黄山松,它们形状各异,多生长于绝壁险峰之上。

  4、黄山有无数奇巧的怪石,它们与险峰、奇松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这些奇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一种东西。其中“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猴子观海”更是十分出色,它们不仅样子逼真,还都有动人的传说呢!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多处。其形态真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5、云雾是黄山的神来之笔,每当云雾弥漫群峰,黄山便成了“云海”。

  6、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常年流淌不息。温泉里的水对一些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黄山真美,正如到黄山考察的联合国官员说的那样:“在我看过的山中,这是最特殊、最绝妙的了。”

  三、拓展活动

  1、根据想象画黄山奇石,并给所画的奇石起名字。可一人画一幅,也可几个人合作画一幅。

  教师引导: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后,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岩石了。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岩石真奇呀!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画一画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起些有趣的名字吧!

  2、按需要成立几个小小旅游公司,公司成员讨论如何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客人。介绍的方式可以结合图画讲解,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表演石头奇特的样子;还可以画出宣传海报……

  四、指导写字

  1、在轻柔的音乐声中静心凝神,做好写字的准备,自我检查姿势是否正确。

  2、复*本课要求认识并要求会写的字。尤,“就”字的右半部分。其,已学过的“旗”的一部分。区,“鸥”字的左半边。巨,与“区”字形*似,里边两笔不同。

  3、用要求写的八个字分别组词语,鼓励一个字组几个词语,在组词语中理解字义。4、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八个字,边指导写字。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字,看清每个字的笔画及部件,以及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我会写:尤其区巨它安块站

  备注

  作业布置回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黄山奇石天狗望月、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教学后记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文图文并茂,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学生兴趣浓。

  教学内容

  黄山奇石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重点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尤、区、巨”的字形和笔顺。

  教具

  黄山奇石的风景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黄山及黄山奇石。

  看黄山及黄山奇石的风光片或图片、资料,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黄山奇石的资料并作介绍。

  2、导语激趣,初读感知。这篇课文用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美美地欣赏那些奇石,一定会觉得有趣极了。自己小声读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合作识字

  1、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全组同学都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教师针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选出小组的识字能手,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小区、尤其、仙女、盘子、山峰、胳膊、巨大、当然、脖子、著名、形状。

  b.去掉拼音读词语。

  c.去掉词语读生字。

  4、学生用编字谜的方式记生字。如,横山上面三根小草(当)。一个人,住山边(仙);盆子里面能撑船(盘)。

  5、字卡接龙比赛: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并在桌上摆好,比比谁的龙接得对、接得长。

  6、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提问。

  2、教师范读,注意用夸张的语气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3、学生分组朗读。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读准字音;反复练*,读得流利。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我会读:小区尤其仙女盘子山峰胳膊、

  巨大当然脖子著名形状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

  朗读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黄山石的奇;再用书上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黄山石的奇(奇形怪状),在朗读中感受黄山石的奇形怪状。

  2、看看读读。

  课件演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奇石,并朗读相应的段落。要求:读出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3、读读画画。

  课文里没有金鸡叫天都的插图,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它的奇特有趣,想象金鸡叫天都的样子,并画一幅简笔画。

  4、想想读读说说。

  想一想:课文是不是只写了这几块奇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喜欢说同一块奇石的同学组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补充说,说完后,选代表在全班说一说。

  5、配乐朗读。

  看配乐风光片。教师引导:黄山石真是奇特有趣,无论是仙桃石、猴子观海,还是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处处都引人入胜,叫人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到秀丽神奇、闻名中外的黄山去领略黄山石的奇美,让我们带着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来一起朗读课文吧——在音乐声中齐读。

  二、美读背诵

  美美地反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跟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能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读得活灵活现。

  板书设计:

  仙桃石、猴子观海

  2、黄山奇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第三课时

  一、读读议议

  1、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体会“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二至六自然段,议议最后一段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二、读读说说

  1、自主阅读下面的短文,注意读准其中加粗的字,读完后说说你对黄山又有哪些了解。

  2、人们说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集众多中国名山胜景于一身,尤其是这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视为“天下四绝”。

  3、“四绝”之首是黄山松,它们形状各异,多生长于绝壁险峰之上。

  4、黄山有无数奇巧的怪石,它们与险峰、奇松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这些奇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一种东西。其中“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猴子观海”更是十分出色,它们不仅样子逼真,还都有动人的传说呢!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多处。其形态真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5、云雾是黄山的神来之笔,每当云雾弥漫群峰,黄山便成了“云海”。

  6、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常年流淌不息。温泉里的水对一些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黄山真美,正如到黄山考察的联合国官员说的那样:“在我看过的山中,这是最特殊、最绝妙的了。”

  三、拓展活动

  1、根据想象画黄山奇石,并给所画的奇石起名字。可一人画一幅,也可几个人合作画一幅。

  教师引导: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后,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岩石了。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岩石真奇呀!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画一画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起些有趣的名字吧!

  2、按需要成立几个小小旅游公司,公司成员讨论如何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客人。介绍的方式可以结合图画讲解,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表演石头奇特的样子;还可以画出宣传海报……

  四、指导写字

  1、在轻柔的音乐声中静心凝神,做好写字的准备,自我检查姿势是否正确。

  2、复*本课要求认识并要求会写的字。尤,“就”字的右半部分。其,已学过的“旗”的一部分。区,“鸥”字的左半边。巨,与“区”字形*似,里边两笔不同。

  3、用要求写的八个字分别组词语,鼓励一个字组几个词语,在组词语中理解字义。4、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八个字,边指导写字。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字,看清每个字的笔画及部件,以及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我会写:尤其区巨它安块站

  备注

  作业布置回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黄山奇石天狗望月、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教学后记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文图文并茂,采取看图学文的方法,学生兴趣浓。

  教材简析:《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其景色秀丽神奇,尤其那些怪石。第二至第五段具体介绍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那四块奇石,在介绍时第二、四段先说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五段先介绍样子再说其名称。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黄山还有许多奇岩怪石。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黄山的赞美、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本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训练要求是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词句训练重点是理解“闻名中外”、“尤其”、“秀丽神奇”、“陡峭”等词,弄清第一段两句话之间的联系,读懂得它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构思:

  1、初步看图读文,粗知图文意:先整体感知图意并通过观察了解奇石的特点,再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然后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图文结合研读,体味语言美:通过观察朗读和语言文字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味文中美的语言。

  3、赏图诵读想象,激发爱国情:通过观察和诵读帮助学生体会黄山奇山的神奇有趣,将图文融为一体、在美的意境中启发想象,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设计

  1、依次出示课文中四幅插图,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说说图上画的什么?那石头是什么样子?看到那石头会想到什么?使学生对黄山景观有个整体印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划出不懂得的词句。

  4、检查自学效果,注意音、形,帮助引导学生记清字词的音形义。

  5、说说课文的四幅图分别与课文的'哪趣。

  二、图文结合,细读课文

  (一)看图学*课文第一段

  1、出示黄山全景图,激发学生学*兴趣。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思考: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什么?划出句子中赞美黄山风景的词语?想想怎样读好这个句子?

  3、指名读这一段,问:这一段哪些词语是赞美黄山风景的?

  ①理解“闻名中外”,指导朗读第一句,请学生用自豪的语气练读,指名读。

  ②理解“秀丽神奇”,指导朗读第二句,老师范读,学生试读。

  ③理解“尤其”,指导学生领会:课文的重点是突出黄山的怪石有趣,点明题目、提示下文。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尤其”要读重音,指导学生用“尤其”造句。

  ⑤齐读第一段,理解这两句话之间的联系。

  (二)学*第二至第五段

  1、学生轻声朗读第二至第五段,思考:这四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四段分别介绍了什么奇石?

  2、导读第二段,指导学法。

  出示“仙桃石”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①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②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划出描写奇石的句子,找出具体描写奇石“奇”的词语,用“--”表示。(“飞”“落”)

  ③讨论:这些词语写得好在哪里?(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大桃子”写出了石头的外形、“从天上飞下来”使人感到神奇。)

  ④这样的一块石头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对它的喜爱,“飞”、“落”要重读。)

  3、老师板书小结第二段的学*方法:

  学法:看——看图,想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找——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奇石“奇”的句子和词语。

  议——读句子,议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读——感情朗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4、半扶半放学*第三段

  (1)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学*第三段

  ①看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猴子)

  ②找出具体写奇石“奇”的 词语。(抱、蹲、望)

  ③这些词语好在哪里?(把石猴子写活了。)

  ④请个同学表演一下“猴子观图”的形态。

  ⑤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生体验一下运用上述方法学*课文的乐趣。

  5、运用学法自学第四、五段

  ①第四段,检查学生找写“仙人指路”神奇的词语(站、伸、指),点名朗读,齐读第四段。

  ②第五段,检查写“金鸡叫天都”神奇的词语(伸、嘀、叫),指名朗读,分组读。基础好的同学还可让他据文配画。

  三、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

  1、齐读第六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2、请你仿照二至四段介绍奇石的写法,根据“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奇石名称,抓住其特点,用一段话把自己喜欢的奇石样子具体地说出来。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五、作业

  1、完全课后第3题

  2、向同学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块奇石。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奇) (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 15 个生字,会写“南、部”等 9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 9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3.学*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峻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

  能用“像”说写句子,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峻峭”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黄山)

  教师口述:

  黄山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9黄山奇石)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猜猜地方,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生字,识记。

  注意读准翘舌音“著 状”,前鼻音“闻 仙”,后鼻音“名 景 省 形”等。

  “天都峰”中的“都”读“dū”。

  ①组块识记: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等词语,复现认读,然后两用这组词连词成句。

  ②形*字辨析,拓展识记:如“区、巨”字形相*,可组成词串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③图文结合识记:“仙”可以图片配词的方式构筑“仙桃、仙人、仙女”等画面。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闻名 新闻 著名 名字 景色 景区 军区 区别 节省 省事 秀丽 俊秀 尤其 尤为 其中 神仙 仙女 著名 著作 形状 形式 状态 状况

  (2)学*多音字:“都 弹”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A.我们都是小学生。

  B.小明体育很好,尤其弹跳是强项。

  在这里,“都”读“dōu”,意思是“全,完全”,还有一个读音是“dū”,意思是“大都市,京城”;“弹”读“tán”,意思是“射击、拨动”,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意思是“**、圆形的果实”组词如下: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20】篇(扩展9)

——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今天上《黄山奇石》,课后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课文内容和要求看,本课还是需要有背诵部分的,但是这些内容要学生自己喜欢的,虽然挺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的,还是挺让我为难的。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对待的,于是,我查阅了网络,发现了许多不同

  的观点:

  有人说:这就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全盘照收”,最笨的办法往往有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又与编写者原来的出发点相去甚远。唉!令人左右为难呀。

  有人说:跟着感觉走呗!只要你认为有可能会出题的内容,死命令一条:背!宁可多背十篇,不可放过一段!

  有人说:对于自主选择和考试这一矛盾,我个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样规定死好。课文里哪些内容最精彩,最值得学生背诵,便指点学生背诵,这样不是很好吗?哪些内容最精彩,并不是无法确定的。让学生自主学*,并不等于什么都由学生自己选,自己定。假如有学生都不喜欢,就不要背了吗?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现人们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关键词,而是“是否需要考试”。是呀,如果不背,到时要考试你怎么办?于是,有的老师采用“全文背诵,全册背诵”的“两全”方法,甚至有的采用“背诵加抄写”的保险政策,你听了也不要惊讶!

  为了搞清楚“自己喜欢的部分”,我翻阅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几册语文书,发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有这样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趋势。到三年级还增加了“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要求。而且提出这样要求的课文一般是写景或者比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级上册中《黄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么》。这些课文中有相当多的句子写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老师似乎有些难以取舍。于是出现让学生全文背诵,也是情有可原。

  此时,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话:“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编者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其实不仅只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对老师点明了指导方向,要求老师在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积累的。相信从一开始老师有意的牵引到最后学生自由选择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可能这个过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师同伴影响,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懂得积累,懂得欣赏。

  于是,我在引导学*《黄山奇石》时,以“仙桃石”为例,让学生抓住“好像,飞下来,落”等重点词理解“仙桃石”的“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再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这段话。再运用类似的方式,划出写“猴子观海”的特点,用自己想象、动作演示、对比表演等表现出“猴子观海”的奇特。并要求把“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一句话背诵下来作为课外作业。而其他课文中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再选择背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堂引导背诵,指明内容背诵和自己选择背诵”相结合,是否比较适合刚开始起步的低年级孩子?当然这只是个人设想而已,值得不断地实践与改进。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材将文本安排在第一组课文中,而这组课文虽以秋天为线索,但又不局限于秋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都通句子,美读全文。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美文写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跳出课文教课文,因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温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黄山的四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绝——怪石,它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四种奇石。学*课文时,我选择的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指名为大家讲一讲自己读到的,没有讲到的再由别的学生补充,由老师总结,最后在小组中当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当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的学*兴趣浓,热情高,所以为朗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块块本是无生命的石头在学生的出色朗读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当我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惊叹与折服时,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似乎不是在欣赏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课文,对课文有更强的探知欲,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特别是黄山的“四绝”,再把自己在黄山看到的秀丽风景讲给学生听,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产生了对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了。

  《黄山奇山》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板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板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课标理念的高度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今天上《黄山奇石》,课后要求是:“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课文内容和要求看,本课还是需要有背诵部分的,但是这些内容要学生自己喜欢的,虽然挺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的,还是挺让我为难的。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对待的,于是,我查阅了网络,发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有人说:这就需要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全盘照收”,最笨的办法往往有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这又与编写者原来的出发点相去甚远。唉!令人左右为难呀。

  有人说:跟着感觉走呗!只要你认为有可能会出题的内容,死命令一条:背!宁可多背十篇,不可放过一段!

  有人说:对于自主选择和考试这一矛盾,我个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样规定死好。课文里哪些内容最精彩,最值得学生背诵,便指点学生背诵,这样不是很好吗?哪些内容最精彩,并不是无法确定的。让学生自主学*,并不等于什么都由学生自己选,自己定。假如有学生都不喜欢,就不要背了吗?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现人们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关键词,而是“是否需要考试”。是呀,如果不背,到时要考试你怎么办?于是,有的老师采用“全文背诵,全册背诵”的“两全”方法,甚至有的采用“背诵加抄写”的保险政策,你听了也不要惊讶!

  为了搞清楚“自己喜欢的部分”,我翻阅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几册语文书,发现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有这样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趋势。到三年级还增加了“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要求。而且提出这样要求的课文一般是写景或者比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级上册中《黄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么》。这些课文中有相当多的句子写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老师似乎有些难以取舍。于是出现让学生全文背诵,也是情有可原。

  此时,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话:“课本以及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方向性的指点——你背诵这些部分吧,因为它最精彩。”编者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其实不仅只是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对老师点明了指导方向,要求老师在理解教材和设计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积累的。相信从一开始老师有意的牵引到最后学生自由选择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可能这个过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师同伴影响,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懂得积累,懂得欣赏。

  于是,我在引导学*《黄山奇石》时,以“仙桃石”为例,让学生抓住“好像,飞下来,落”等重点词理解“仙桃石”的“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再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这段话。再运用类似的方式,划出写“猴子观海”的特点,用自己想象、动作演示、对比表演等表现出“猴子观海”的奇特。并要求把“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一句话背诵下来作为课外作业。而其他课文中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再选择背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堂引导背诵,指明内容背诵和自己选择背诵”相结合,是否比较适合刚开始起步的低年级孩子?当然这只是个人设想而已,值得不断地实践与改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