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似数教学反思 1

  上周五学生放学后,老师们坐在一起针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操作过程中的困惑与困难进行了探讨,牛主任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能完全抛开情境,教学模式也要针对各种不同课型有所改变,不要完全被导学案范例框住。只要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教”的原则,就可以了。

  昨天我们学*《积的*似数》,我觉得这节内容很简单,所以课前没有做任何准备。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认为,是人的嗅觉灵敏,还是狗的嗅觉灵敏呢?”“狗的嗅觉灵敏”孩子们异口同声。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人的嗅觉细胞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是人的嗅觉细胞的45倍。”并随口问道,“你知道狗的嗅觉细胞有多少亿个吗?”孩子们马上动笔算起来,我让两名后进生来黑板板演。孩子们计算很准,速度也很快。全班只有5个孩子算错。然后我在问题里加了“大约”两个字,题后加了括号,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马上就有了结果,兴奋地举起了小手。我找了一名没有举手的孩子说出了结果,孩子们都赞同这个结果。然后我又组织孩子们在小组内说说,该怎么求积的*似数。不足2分钟,孩子们都美滋滋地坐好了。又找了几个后进生汇报,虽然语言组织不太好,但大家也都能听明白她的意思,看来学*效果还不错。接着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课题,然后做练*巩固。课后反思有以下几点:

  (1) 学*内容比较简单,学起来比较轻松。

  (2)课前的'情境也起到了激趣作用,调动了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评级机制跟得上,小组评比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且促使优等生主动帮助组内的学困生,(我给他们讲过短板效应,并且经常提醒她们记住短板效应)学*的氛围浓厚,学*效果也好。开学一周以来,这节课是学生合作学*(主要是优等生帮助学困生)面积最大的,效果最好的。我已经将各组评比表张贴上墙,希望它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似数教学反思 2

  《用四舍五入法把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而四舍五入法,四舍比较简单,难的是五入。

  从课堂反应及学生的作业批改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

  原因一、 没有激发部分学生的兴趣

  原因二、 上课内容比较抽象,后进生难以理解,故此没能投入学*互动中来。

  改进后,二次教学设计。

  汽车价格是193500元,558800,( ),( )

  理清几个概念。

  1、什么叫尾数?1389567万位(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什么?

  2、“省略”是什么意思?是像语文里讲的一样直接省略不写吗?(区别语数中“省略”一词概念的不同)

  3、那么,什么情况下直接舍去尾数,什么情况下要向前一位进1呢?关键看哪一位?

  4、辩证思考:193500为什么不看成20万?558800为什么不看成55万?

  5、拓展:怎么改变这个价格,使它能约等于55万?

  预设:生1“千位上改成4、3、2、1、0”,师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生2:万位上改成4,千位上改成5、6、7、8、9。

  师板书各情况,并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小结:约等于55万的数,最大的是四舍得到的554999,最小的是五入得到的545000。

  6、完成作业本第6页第5题。

  7、完成练*二。

  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行,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

  *似数教学反思 3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似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似数》教学反思《*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学生在学校本内容之前,已经学校过简单数的估数,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学生基本能理解大约、左右、大概等词的意思,并且已经学*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构成了本节课的学*基础。

  我的教学处理是这样的:首先提示我口袋上的钱大约是100元、我们学校学生总数约是310人,让学生猜钱的数量和学生的总数,在猜出结果基础上,告诉学生像102元、313人这些数,它们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可以把它们叫准确数,而100、310接*真实情况的数,称为*似数。再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数,它们是准确数,还是*似数?在学生说一些准确数和*似数之后。让生思考*似数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课堂设计的板书如下:

  *似数

  准确数: *似数:

  102元100元

  313人310人

  41人 40人

  9992人 10000人

  *似数接*准确数,*似数一般是整十、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所以较容易记忆。

  在练*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没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似数的特点与作用。比如说对于603米,有的`学生的答案是约为601、602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似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似数》教学反思2、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似数可以有多个。

  3、学生没有能正确地进行估数,比如练*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多少元?这题,很多学生就回答约是20xx元。

  4、对于较大的数,学生比较难理解接*的程度,比如说:9019人,学生一般估成3020人,或9010人;学生根本没有想到9000人。教师讲解后,我模糊地听到有学生说9000与9019相差了19,不能算接*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对于*似数的特点,教授得并不透彻,而且好像没有正式地提到*似数可以有多个。所以如果上课时,我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细节,也许就可以避免出现第一和第二个问题。

  第三和第四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较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无法准确地把握大数之间差距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如:学生可能知道9019与9000相差19,却无法体会到19对于这两个数而言,这个差距是很小的。

  如果重新教授本课,我该如何处理,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也许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可以很好地解决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而第三个问题,可以通过一百一百地从1200数到20xx,发现之间的差距有800之多,并顺势提醒,*似数跟准确数是接*的。但第四个问题,目前,我真想不出很好的办法来解决。

  记得吴正宪老师教授三年级《估算》一课,吴老师的课堂设计很好地贴切了生活的需要,如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估数、估算?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等等。在吴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学*效果是很好的。《*似数》一课的设计,是否也应该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呢?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应该贴切生活中的需要呢?从而让学生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过程中,很好地理解数差距的程度是大,还是小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似数教学反思 4

  《求商的*似数》在学*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教学的,它是一节计算课,求商的*似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由“小数除法”和“求*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又能感受到学*的快乐。

  课一开始,我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教学反思《求商的*似数教学反思》。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出示(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不尽时.师问你认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学生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求出商的*似数。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似数教学反思 5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似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改写亿以内的数及求*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我感觉到:

  一、学*资源来源于学生

  1.复*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似数。首先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个含有两级的大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来,一生板演。根据学生举得例子要求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将不是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改写和求*似数的方法。

  2.“你能举例含有三级的大数吗?”老师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大家争先举例,板书呈现出来。

  二、重“迁移”,学生自主探究学*

  1.看,这些大数含有三级,你会读吗?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将它们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吗?对于学生举得例子中整亿的数,老师放手让他们自己改写(比较简单),改写后,说一说怎样改写的,应注意什么?

  2.不是整亿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似数,老师也是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时间,自己尝试做一做。汇报交流时,重点强调,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是否满五?

  总之,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留有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似数教学反思 6

  去年教学《*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有教学过,心中总是没有一定的“自信”;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年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似数更接*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于2000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似数教学反思 7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二年级各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级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我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于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似数表示的,你在哪见过或听过?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家用电器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接*”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教学如何求*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似数教学反思 8

  《积的*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先复*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帮助学生回忆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然后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应付的钱数,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得数,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话告诉我两个人各应付多少钱,学生说到分的时候再往后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吗,学生都说没见过,到此已水到渠成,我因势利导,引出这就需要求积的*似数。同时强调求积的*似数要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有关钱数的题目要自觉保留两位小数。

  *似数教学反思 9

  教材是用一位小朋友的身高的*似数来引入新课的:豆豆的身高是0.984米,小芳说约是0.98米,小明说约1米,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了求整数*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为新课做好准备和铺垫。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以生活中常遇到的购买商品这项事情为例,引出语句“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尾数”,接着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些语句还可以怎么说,及时小结还可以说成“精确到什么位”、“保留几位小数”,最后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上的例题,并做相应的*题。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我是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的,小结后还让学生熟读,再闭上眼背诵。第二,让学生自主探索“保留整数”的含义。在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以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规律。第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求小数的*似数。这也是我比较看重的,要区别“填鸭式”教学,这个环节最有说服力。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虽然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但是,这样的课堂进程对我这样的课堂驾驭能力差的老师是个负担,使练*量大打折扣,所以作业情况有点两极分化,还好,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听说反应比较缓慢的,约占全班人数的十分之一。他们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写成符合要求的小数:比如4.98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错写成一位小数。还有,学生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还不够熟练,可能因为前几节课刚讲授完“统一单位”,没有给他们好好进行小复*。小数这个单元内容比较多,更需要及时复*。通过教参,我还发觉了遗漏了一个环节:“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求得的*似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个*似数会更精确一些?”

  *似数教学反思 10

  教师明确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似数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数学概念没讲清。关于*似数的概念应是一个数与准确数相*(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似数。教材中对于*似数的概念比较简单,备课时我对于*似数概念的把握有点疏忽,导致上课时没有讲清接*精确数这一要点,学生举例时的错误没有纠正。整节课没有讲清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只讲了用四舍五入法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似数的方法。在以后的备课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不依赖教材,*时多看看相关的数学资料,力求把数学概念讲清楚讲准确。*时要多看看普通小学的数学教材,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严密。

  第二,举例的范围太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似数,可以举各方面的例子,如工业产值,世博场馆等等,让学生知道*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判断是不是*似数时可以加入一些不接*精确数的数据。

  第三,教学课件不到位,针对我们学生注意力特点应该在课件效果上下功夫,多一点闪烁,特别是难点部分,可以通过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以后要在课件方面加强,多一点闪烁的效果。

  第四,板书不够美观。现在新教师培训正好在讲教师基本功—硬笔书法的讲座,我明白要写好粉笔字要先练钢笔字的楷书,以前我直接练粉笔字效果不佳,练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会在以后每天备课之余练练钢笔字来提高自己的板书。

  总之,我感觉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努力,设计教案时要反复斟酌。

  *似数教学反思 12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万一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似数。

  从整节课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采用数数,数的组成,和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很自如的过渡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并且掌握了比较的方法,能正确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似数这一块学生掌握的不好主要是在取*似数时,不是与准确数最接*的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

  那么造成学生对*似数的理解不确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似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没有准确的理解这个名词(2)板书练*的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的少(3)练*比较单一(4)学生课堂练*的时间少一些。

  如果让我重新设计这节课,我会把重难点放在“*似数”上。板书指导多样化结合日常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增加巩固练*的内容和时间,引导他们动脑、动手、拓宽学生的思路正确理解*似数这一名词,我认为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似数教学反思 13

  *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是让学生认识*似数,理解*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划线的`数在表达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约”字,体会其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出*似数和精确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本班人数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32≈30,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数学化的过程。教学如何求*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间的数,让学生口答它们的*似数,并观察比较,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做学*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似数教学反思 14

  已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似数教学反思 15

  四年级上册数学《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将为今后学*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似数奠定基础。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兴趣在新课的开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人口吗?先估计一下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似数,再通过班级人数这样一个准确的数字与*似数对比,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似数的理解,认识到生活中常用*似数表示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利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沟通新旧知识联系。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法并不感到陌生,已经知道小于5就舍去,大于5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但是不能完整给予表述,而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明确四舍五入法的具体含义,并根据具体的要求利用四舍五入法来求*似数。在这节课中四舍五入法并不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这个具体要求上,这是因为以往经验没有涉及“尾数”的概念,所以学生会产生理解上的不足。因此我在教学中,我通过复*求万以内的*似数引入,让学生回忆“四舍五入”的意义,

  三年级时已经学*过省略百(或十)位后面的数或者是估算整百(或十)数,所以我就先让学生试着完成以下几个复*题:

  574(省略十位后的尾数求*似数)782(省略百位后的尾数求*似数) 2659(省略千位后的尾数求*似数)让学生复*万以内的数的求*似数的'方法: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似数。为接下来的求亿以内数的*似数打好基础。

  接着让学生观察例7,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似数,再让学生试着独立解答并板演。在学生板演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已是怎么想的?说出: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只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似数。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因为第一步求出的是*似数,要用“≈”,而后面是直接把这个*似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没有改就变它的大小,所以要用“=”。

  最后通过13页的“做一做”的练*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百位、千位和万位后的尾数求*似数,共把学生*均分成三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似数。

  这节课,因为利用了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对省略万位后的尾数这个方法掌握起来还是很轻松的,不足之处是让学生说得太少了,要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是这样求的,根据是什么,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会更有帮助,今后还要加以改进。

  *似数教学反思 16

  四年级数学上册《*似数》教学反思在先求*似数再改写这一课中,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学过估算,能够熟练的对一个数保留整十或整百的数,但是学生表现出来一个问题是,当问题是省略万位以后的数是多少或者保留整万位,学生会做。当问题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很多学生都做错。原来学*的保留整十或整百,保留的都是最高位,现在让保留的不是最高位时,学生会在最高位再保留一次,导致出现错误。这种情况出现的不多,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

  学生刚从三年级进入到四年级,所学*的知识在加深,但是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及时转变过来,过多的沉浸在三年级的学*经验中,会对四年级的`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在上课时要想办法扭转这种现状。在知识的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的应用,还要关注新知识的学*,让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学生学起来会更容易,记得牢固。

  *似数教学反思 17

  *似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有了这一基础知识做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会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这是我上课之前所认为的。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当时就觉得我之前的认为是正确的。结果,作业收上来一看,我傻眼了,即使上课我把该将的都讲了,该强调的也都强调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做的作业一塌糊涂。不是忘了四舍五入,就是保留的小数出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了想,还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处理不当。学生反应积极,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都会,接着,讲课的`速度就有点快了。这恰恰就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以及完全不懂得学生丢弃了。所以,在下一节课,我还是慢慢的把上节课重点和难点再讲解了一遍,这次,作业情况有很大的改善。

  所以,我想以后再简单的内容,我也不会粗心大意,草草了事。

  *似数教学反思 18

  *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是让学生认识*似数,理解*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划线的数在表达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约”字,体会其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出*似数和精确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本班人数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32≈30,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数学化的过程。教学如何求*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间的数,让学生口答它们的*似数,并观察比较,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做学*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似数教学反思 19

  求一个数的*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根据学生的体验刚刚揭示这一规则后,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质疑——我有不同意见!986可以*似于990也可以*似于1000或980。多好的体验!多好的发现!多好的解释!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果硬性地让其“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似数教学反思 20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扩展阅读


*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扩展1)

——《*似数》教学反思6篇

《*似数》教学反思1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去求一个数的*似数,而在讲授这节课的新授知识前,我先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搜集一些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体会使用这些*似数的意义,感受*似数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本节课我着中强调了“四舍五入”取*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就是指把要处理的数的某一位以后的数字舍去后,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五,保留部分不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四舍”,如果被舍去的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五,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入”。讲这个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明确取*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的数字,再用“四舍五入”即可,换另一种说法,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就可以了,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生成性的问题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学生对于“四舍五入”仍然比较陌生,对于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种说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搞不清楚省略的尾数要从哪位开始,在进不进一的问题上也出现了混乱,在以后的练*课上要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强调和练*,让学生能够结合学*的知识,将一些数据先变成*似数,再改写成以万以亿为单位的数。

《*似数》教学反思2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以及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似数》教学反思3

  *似数的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似人数),让学生理解*似数的含义,体会*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似数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似数》教学反思4

  “*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似数(*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

  在今后的学*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似数》教学反思5

  在学生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后,安排学*认识*似数,出现两幅情境图:(1)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2)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 10000人。从而自然引出1500是1506的*似数,10000是9992的*似数。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似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如何求一个数的*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数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求一个数的*似数的方法,让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并引导学生讨论:准确数和*似数哪个更容易记住?你还能举出*似数的例子吗?从而明确*似数与准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加深对*似数意义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似数,让学生体会到*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知识积累,这以前他们没接触过数字估算,根本不会估算,当然也不可能有不同的策略|||交流;当要求举生活中的*似数的例子时,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举不出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我觉得一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生活,另外也是学生的估算经历少;在作业中,求*似数也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乱估,有的离准确数太远,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做题,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做题的方法。

  估算就是推算出某数的大概数,即准确数的*似数。教学时重点强调,估算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但在比较多个答案之后,让学生明白估算出的数要最接*于准确数。实践中我认为下列方法效果会好一些:

  1、如果所要估算的数最高位是百位就看个位。

  例如:506、217、428、734、962等就看个位,个位小于14的数就直接写0,十位、百位的数不变。如 734≈730,962≈960,如果个位是59的数,就在十位上加1,个位变0。如,506≈510、217≈220、428≈430。

  2、如果最高位是千位就看十位。

  十位是14就把十位和个位都写成0,百位、千位不变。例如:7046≈7000、 1837≈1800。如果十位是59就把十位、个位写成0,在百位上加1,千位再随百位变化而变化。例如:6080≈6100、9960≈10000。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学生将估算内化成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似数》教学反思6

  《商的*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扩展2)

——*似数的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似数的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求商的*似值的方法,它的知识基础是求一个数的*似值,以及小数除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只要明确在求商的*似值时,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四舍五入即可,因此新授时只要通过例题着重强调这个新点,然后再围绕新点进行练*就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也就是所说的“以旧带新”。

  我将例题讲练的时间进行了压缩,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后面的巩固练*,同时增加了一道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在学生进行解答时,其实也是在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要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教师的每一句话,所出示的每一道例题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细心的研读书中的每一个例题和练*,保证读懂它们的意图为止。同时,只是读懂还不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的结构,能够使学生按照思维的过程进行学*,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实行起来,还是需要*时的点滴积累,这也正好提示我自己要做一个教学上的“有新人”。

  *似数的教学反思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水*,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似数的教学反思 3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二年级各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级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我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于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似数表示的,你在哪见过或听过?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家用电器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接*”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教学如何求*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似数的教学反思 4

  案例:求一个数的*似数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数。下面,把书本打开,看看书本上是怎样介绍另外一种数的。

  生看书自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看到的数叫什么,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数吗?举例说一说。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另一种数叫*似数,它表示大概有多少。

  生:我知道*似数就是不是很准确的,只要接*这个数,大约是多少。比如说,我身高大约1米30。

  生:我来说,我家离学校骑车大约要10分钟。

  ……

  师:那我们怎样求一个准确数的*似数呢?再来看书本例5例6和下面的那段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桌交流。

  学生再次看书自学。

  生:我知道用四舍五入法可以求一个数的*似数。

  四人小组讨论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汇报,请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讲一讲。请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给学生听。

  生:我说101约等于100,我看十位上的数是0,它不满5,直接把尾数舍去。

  生:我说289约等于300,我是看十位上的8,它比5大,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约等于300。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再来讨论一下,你认为979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919呢?4919呢?4499呢?

  生依次回答,对4499出现的错误较多,认为应该约等于5000。

  师:再来把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法齐读一遍,想一想,它到底应该等于几。

  生:哦,我看明白了,4499的最高位是千位,我们要看尾数左起第一位,它是百位上的4,4不满5,所以直接把尾数舍去。4499约等于4000,而不是5000。

  师:弄懂了四舍五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学生做练*第一题。

  师:学了求一个数的*似数,对我们的数学有什么好处呢?再次自学书本例7。

  生:学了求一个数的*似数,我们可以进行估算。有时,可以帮我们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

  师:一起来估算一下328×4约等于多少?

  生:我把328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300,300×4=1200,所以328×4的结果跟1200接*。

  课后反思

  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我对数学书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教应用题时,把例题写在小黑板上讲解;教式题、计算题时,有时干脆直接把题目写在大黑板上进行讲解。只有在让学生做练*题时,才叫学生把书本打开。所以有时候,我上到第几页,学生都没处找。在本节课中,我没有按照惯例出示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媒体,让学生进行自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在课前通过设问:“来认识书本上介绍的另外一种数”,激发学生乐于看书的兴趣。通过自学,学生掌握了*似数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似数。然后,再次利用书本,让学生看书自学四舍五入法。并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跟同桌交流,然后说给全班小朋友听。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课上,我除了让学生自学,与教材进行交流外,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最后,利用书本,让学生自学*似数的应用。整堂课,教师只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从头到尾,利用数学书开展学*。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但在自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问题该如何设计;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而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内容看一遍。

  *似数的教学反思 5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似数的教学反思 6

  《积的*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先复*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帮助学生回忆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然后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应付的钱数,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得数,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话告诉我两个人各应付多少钱,学生说到分的时候再往后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吗,学生都说没见过,到此已水到渠成,我因势利导,引出这就需要求积的*似数。同时强调求积的*似数要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有关钱数的题目要自觉保留两位小数。

  *似数的教学反思 7

  已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似数的教学反思 8

  教材解读:

  本节课教学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教材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为素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先通过例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496精确到十分位,再通过例2,引导学生用同样大方法把1.496精确到百分位,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面求出的两个*似数,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数越精确。教材安排“试一试”与例题不同的是,这里取*似数的过程中需要把百分位舍去。并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通过探究、互动、总结、归纳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求小数*似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值越精确。

  目标预设: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整数*似数的知识,为本节课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听见一位老爷爷和储蓄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储蓄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硬要9.6元,你觉得付多少比较合理?

  学生回答后,问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

  二、复*铺垫

  1.把下面的叙述换一种说法:

  (1)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45371600人。也可以说:1999年全国大约有小学生(万)人。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299800千米。也可以说: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万)千米。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47□05≈47万

  (1)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

  (3)说说求*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板书:求*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接着明确要求: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整数是多少亿千米?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精确到十分位

  思考: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满5,进一。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讲解: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2、精确到百分位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百分位就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6,省略尾数后向百分位进1。百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

  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问:*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为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不能去掉,去掉就不符合要求了。

  教师总结: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3、比较精确度。

  问:1.5和1.50哪个更精确?

  学生讨论后汇报想法。

  想法1: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比1.5更精确。所以1.50末尾的0不能去掉。

  想法2:*似值是1.5的两位小数在1.45-1.54之间,而*似值是1.50的三位小数在1.495-1.504的范围更大,所以1.50比1.5更精确。

  4、精确到整数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整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4,

  省略小数点后的尾数。

  5、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比较与刚才例题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什么时候应四舍,什么时候应五入。

  (二)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小数*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似值,

  如果要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教学“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电评时引导学生在两方面进行比较:

  (1)按不同精确要求求*似数的比较。

  (2)取一个数的*似数与把一个数改写

  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的比较。

  第二小题练*完毕后,再要求学生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到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似数的应用价值。

  四、练*巩固,拓展应用

  1.填空:

  ①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②*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或“×”)

  ①3.97精确到十分位是4.0。()

  ②把9.996精确到百分位是10.00。()

  ③8和8.0的大小相等,它们的精确度也相同。()

  ④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应该去掉。()

  3.“练*七”第五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反馈。

  说明:把王强身高精确到百分位,体重精确到个位,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需要来确定*似数的精确程度。

  4、“练*七”第6题。

  (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哪组的两个数是等值。哪组的两个数是*似。

  (2)独立填写后再组织汇报交流。

  5、“练*七”第7~8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6、解决前面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9.547元≈()元

  5.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来大家交流。

  五、课堂作业:

  “练*七”第4题。

  六、收获提炼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七、课后反思

  1、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课始,先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课中,引导学生从求整数的*似数迁移至小数,使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认为在特定的课堂时空中,要让没有多少探索经验和能力贮备的学生完全自主地“找”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适度地加以引导,做到了放得“开”,收得“拢”;放得适度,收得自然。

  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似数的教学反思 9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似数的教学反思 10

  教材解读:

  本节课教学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教材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为素材,设计了三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先通过例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496精确到十分位,再通过例2,引导学生用同样大方法把1.496精确到百分位,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面求出的两个*似数,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数越精确。教材安排“试一试”与例题不同的是,这里取*似数的过程中需要把百分位舍去。并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通过探究、互动、总结、归纳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求小数*似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求出的*似值越精确。

  目标预设: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整数*似数的知识,为本节课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听见一位老爷爷和储蓄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储蓄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硬要9.6元,你觉得付多少比较合理?

  学生回答后,问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

  二、复*铺垫

  1.把下面的叙述换一种说法:

  (1)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45371600人。也可以说:1999年全国大约有小学生(万)人。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299800千米。也可以说: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钟(万)千米。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47□05≈47万

  (1)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

  (3)说说求*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板书:求*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接着明确要求: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精确到整数是多少亿千米?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精确到十分位

  思考: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满5,进一。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讲解: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2、精确到百分位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百分位就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6,省略尾数后向百分位进1。百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

  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问:*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为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不能去掉,去掉就不符合要求了。

  教师总结: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3、比较精确度。

  问:1.5和1.50哪个更精确?

  学生讨论后汇报想法。

  想法1: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比1.5更精确。所以1.50末尾的0不能去掉。

  想法2:*似值是1.5的两位小数在1.45-1.54之间,而*似值是1.50的三位小数在1.495-1.504的范围更大,所以1.50比1.5更精确。

  4、精确到整数

  (1)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精确到整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4,

  省略小数点后的尾数。

  5、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比较与刚才例题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什么时候应四舍,什么时候应五入。

  (二)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小数*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似值,

  如果要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教学“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电评时引导学生在两方面进行比较:

  (1)按不同精确要求求*似数的比较。

  (2)取一个数的*似数与把一个数改写

  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的比较。

  第二小题练*完毕后,再要求学生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到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似数的'应用价值。

  四、练*巩固,拓展应用

  1.填空:

  ①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②*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或“×”)

  ①3.97精确到十分位是4.0。()

  ②把9.996精确到百分位是10.00。()

  ③8和8.0的大小相等,它们的精确度也相同。()

  ④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应该去掉。()

  3.“练*七”第五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反馈。

  说明:把王强身高精确到百分位,体重精确到个位,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需要来确定*似数的精确程度。

  4、“练*七”第6题。

  (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哪组的两个数是等值。哪组的两个数是*似。

  (2)独立填写后再组织汇报交流。

  5、“练*七”第7~8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6、解决前面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9.547元≈()元

  5.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来大家交流。

  五、课堂作业:

  “练*七”第4题。

  六、收获提炼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七、课后反思

  1、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课始,先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课中,引导学生从求整数的*似数迁移至小数,使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认为在特定的课堂时空中,要让没有多少探索经验和能力贮备的学生完全自主地“找”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适度地加以引导,做到了放得“开”,收得“拢”;放得适度,收得自然。

  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扩展3)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教学反思3篇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的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保留整数就是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但对于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整数的逆向理解有些困难。

  2.对于典型题中形如9.956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还是存在不知如何进位的问题。

  再教设计:

  1.加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的逆向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2.加强典型易错题的练*,消除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问题。

  本节课教授的是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在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了求整数求*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举例说明了具体做法,让学生明确了整数的尾数是改写成“0”。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也是这节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比较了小数与整数*似数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新知的同时,对学过的知识也做了较好的复*。


*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扩展4)

——《商的*似数》教学反思6篇

  在复*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似数:二、求商的*似数。

  1、回忆求积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似数。孙艳花了*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商的*似数》教学反思“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回顾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以为求*似数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做到“细心精准”。

  “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为新课学*做好铺垫,通过复*求积的*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似数与求积的*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

  本以为求*似数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

  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似数的简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商的*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2)没有认真备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总结取商的*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时业务学*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取长补短。

  “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为新课学*做好铺垫,通过复*求积的*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似数与求积的*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扩展5)

——《求小数的*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似数教学反思通用二十篇(扩展6)

——积的*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在准备《积的*似数》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这几个环节:

  1、复*数位顺序表

  求积的*似数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本内容前,我组织学生做了适当的复*:

  (1)我首先考虑到学困生学*基础较弱,他们可能忘记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这样如何去进行四舍五入呢?因此我先在课件上出现一个点,引发学生猜想,最后让学生按顺序表述:当这个点表示小数点的时候,你能按顺序说出小数点的.左边有哪些数位?右边又有哪些数位吗?通过几位同学的准确描述,在课件上显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一目了然。

  (2)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只是用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这样来表达求一个数的*似数的时候,学生当时的掌握效果就好了,但如果换个方式问:“把这个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确有不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也说明了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有义务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含义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建立了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长远学*来说是有利的。

  2、设计多种形式的巩固练*。

  不同形式的练*有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学会用适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同时练*的难易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层次不同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学*数学的情感。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在学完例6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积的*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发现很多学生虽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因此通过巩固练*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尝试总结的过程中互相学*,互相促进。第二次进行表达时,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大胆而且准确地对积的*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大大激发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总是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与群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水*的教学流程,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积的*似数是在学生学*了求小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课始,我出示了1.995让学生保留整数,学生在我的引导纠正下,对本题的思考过程进行了准确的叙述,接着我又出示了保留一位小数的题,在学生熟悉的求*似数的说法"保留几位小数"的基础上,我换了一种说法"如果把1.995精确到百分位"你会求吗?优生对此题进行了分析,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的5。接着又换成"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在这个复*环节,让生接触了三种说法,为后面的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足:如果将此题换成表格的形式出示,会更醒目、清晰并且在保留的过程中便于学生比较。

  第二个环节是学*例题,例题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的,这就是新教材的特点,将应用题的学*分散到了各个知识点中,因此应用题的教学也很关键,我带领学生两次读题——分析关键句——列式计算,目的是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由于这个例题中的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在计算前我让学生再次观察题目,由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有三点:约等号的使用,单位是亿个,要保留一位小数,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了帮助。

  第三个环节是对得数是钱的小数的处理。帮学生理解了保留两位小数的实际意义。之后完成了一道*行练*。

  本课我比较满意的就是第一点:知识点的扎实学*,学一点练一点,学练结合,滴水成河。第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多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0分钟没有懈怠现象。

  1、教学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准确。这是基础,学生做题出现问题跟教师有直接关系。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要有自己的威严,要严慈相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处于主导地位,把控课堂活动,要顾及全体学生,不能只看回答问题的学生。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讨,不要满堂灌。

  4、备课要全面。备教材,备学生。对于知识体系有关全面的了解,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对于新授课程有铺垫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了解,可能直接决定教学方式的选择。

  5、主副板书使用要合理,主板书部分要留给新授例题。

  6、小组活动探究或者学生自己做练*时,教师要下面巡视,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易错点和共性问题,做到心里有数。

  7、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相互借鉴,取其精华,转变成适合自己的模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