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反思

《*似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第七册数学课本“*似数”一课中,有一道带星号的题是这样的“9□8765000≈10亿,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这个数的*似数于10亿?”教学这一练*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练*,要求学生也可以进行进行合作讨论,然后交流。结果,学生经过交流后,展示了两种结果: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大于或等于5的数;另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5、6、7、8、9。我立即追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话音刚落,学生顿时激烈争论起来。有的学生说一样,而有的学生坚决认为不一样,并且列举出比5大的数还有10、11、12……,我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往下板书,一直写到二十几,然后甩甩手臂,装出手很酸的样子,问:“写完了没有,我的手都写酸了。”学生马上说“写不完,写不完,比5大的数有许多个。”我马上接着说:“写也写不完的数在数学上有无数个”。这时我又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学生坚决而果断地说:“不一样,填5、6、7、8、9是正确的”。

  在完成第二道星号题9□8765000≈9亿时,就更有趣了。当我提出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有的学生说:“填比5小的数,只能填4、3、2、1、0”。这时有位学生神气活现地说:“还有-1、-2、-3、2.1、3.7等比5小的数,所以方框里填比5小的数是不正确的”。这位同学的回答超过了当前我们所学的整数范围内的数。看着这些聪明而又可爱的学生,我不由自主地赞叹:“你们太棒了,真了不起,能找到哪么多比5小的数”。这时我问学生比5小的数究竟有多少个时,同学们顿时异口同声地说:“比5小的数也有无数个”。“方框里应该填哪些数,同学们现在知道吗?。学生自信地回答:”方框里应填比5小的自然数都是正确的“。

  通过这堂练*课,使我深深地反思到: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一张白纸,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与愿望,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法,不能仅靠简单的告知。数学教学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活动忍气吞声结果----数学知识,还应包括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构建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还是掌握新的数学思维方法,必须让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似数》教学反思2

  星期四上午,侨中礼堂再一次听到罗老师的数学课很是欣赏和赞叹。

  *似数是我们数学老师最不好把握的课。因为太活了,很多答案都对。罗老师一节课紧扣主题,突破重难点上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先由华西村引入,孩子们通过数据知道72层是准确数,*5000个座位是*似数。当问到建筑面积是 ( )万*方米,让学生猜一猜:21□□□□,可能是多少万呢?这个题目很新颖很有趣。因为不论孩子们说什么都有可能。老师问:是21万还是22万?学生说看后面的数。老师这时翻开最后面个位上的数是8,学生紧接着说不对,前面的。老师又紧接着翻开十位的数是3。学生说还不对。到底是哪一位呢?最后确定是千位。老师问:为什么是千位呢?学生说:因为千位是0.1.2.3.4.就是21万,如果是5.6.7.8.9.就是22万。这是顺势引出四舍五入法。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要学*的知识。

  罗老师的课很灵活。比如学校有3179人,用*似数表示约是( )。孩子们说:3180,3000,3200.多好的答案啊。这些都是对的,而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把握不好,禁锢孩子的思维太多,结果适得其反。最有意思的一道题是:爸爸的工作单位地址是福州市五四路217号。学生说:五四路200号。呵呵,这回可掉进老师的圈套里了。老师反问:去五四路200号能找到爸爸吗?看来这是不能用*似数表示的。

  在解决难点问题上,老师用一锤定价的方式出示宝马汽车的价格约是130万元。谁给的价格最高,但是必须约是130万就得到老师的宝马汽车的礼物。孩子们说出:1304999.真是设计的很巧秒。

  整节课时间过得很快。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都是在突破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没有一丁点浪费。每一个环节设计都很有趣,孩子们喜欢。最重要的是老师善于启发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似数》教学反思3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以及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似数》教学反思4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似数》教学反思5

  “*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似数(*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

  在今后的学*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似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第七册数学课本“*似数”一课中,有一道带星号的题是这样的“9□8765000≈10亿,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这个数的*似数于10亿?”教学这一练*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练*,要求学生也可以进行进行合作讨论,然后交流。结果,学生经过交流后,展示了两种结果: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大于或等于5的数;另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5、6、7、8、9。我立即追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话音刚落,学生顿时激烈争论起来。有的学生说一样,而有的学生坚决认为不一样,并且列举出比5大的数还有10、11、12……,我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往下板书,一直写到二十几,然后甩甩手臂,装出手很酸的样子,问:“写完了没有,我的手都写酸了。”学生马上说“写不完,写不完,比5大的数有许多个。”我马上接着说:“写也写不完的数在数学上有无数个”。这时我又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学生坚决而果断地说:“不一样,填5、6、7、8、9是正确的”。

  在完成第二道星号题9□8765000≈9亿时,就更有趣了。当我提出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有的学生说:“填比5小的数,只能填4、3、2、1、0”。这时有位学生神气活现地说:“还有-1、-2、-3、2.1、3.7等比5小的数,所以方框里填比5小的数是不正确的”。这位同学的回答超过了当前我们所学的整数范围内的数。看着这些聪明而又可爱的学生,我不由自主地赞叹:“你们太棒了,真了不起,能找到哪么多比5小的数”。这时我问学生比5小的数究竟有多少个时,同学们顿时异口同声地说:“比5小的数也有无数个”。“方框里应该填哪些数,同学们现在知道吗?。学生自信地回答:”方框里应填比5小的自然数都是正确的“。

  通过这堂练*课,使我深深地反思到: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一张白纸,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与愿望,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法,不能仅靠简单的告知。数学教学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活动忍气吞声结果----数学知识,还应包括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构建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还是掌握新的数学思维方法,必须让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似数》教学反思2

  星期四上午,侨中礼堂再一次听到罗老师的数学课很是欣赏和赞叹。

  *似数是我们数学老师最不好把握的课。因为太活了,很多答案都对。罗老师一节课紧扣主题,突破重难点上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先由华西村引入,孩子们通过数据知道72层是准确数,*5000个座位是*似数。当问到建筑面积是 ( )万*方米,让学生猜一猜:21□□□□,可能是多少万呢?这个题目很新颖很有趣。因为不论孩子们说什么都有可能。老师问:是21万还是22万?学生说看后面的数。老师这时翻开最后面个位上的数是8,学生紧接着说不对,前面的。老师又紧接着翻开十位的数是3。学生说还不对。到底是哪一位呢?最后确定是千位。老师问:为什么是千位呢?学生说:因为千位是0.1.2.3.4.就是21万,如果是5.6.7.8.9.就是22万。这是顺势引出四舍五入法。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要学*的知识。

  罗老师的课很灵活。比如学校有3179人,用*似数表示约是( )。孩子们说:3180,3000,3200.多好的答案啊。这些都是对的,而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把握不好,禁锢孩子的思维太多,结果适得其反。最有意思的一道题是:爸爸的工作单位地址是福州市五四路217号。学生说:五四路200号。呵呵,这回可掉进老师的圈套里了。老师反问:去五四路200号能找到爸爸吗?看来这是不能用*似数表示的。

  在解决难点问题上,老师用一锤定价的方式出示宝马汽车的价格约是130万元。谁给的价格最高,但是必须约是130万就得到老师的宝马汽车的礼物。孩子们说出:1304999.真是设计的很巧秒。

  整节课时间过得很快。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都是在突破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没有一丁点浪费。每一个环节设计都很有趣,孩子们喜欢。最重要的是老师善于启发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似数》教学反思3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以及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似数》教学反思4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似数》教学反思5

  “*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似数(*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

  在今后的学*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似数》教学反思6篇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去求一个数的*似数,而在讲授这节课的新授知识前,我先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搜集一些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体会使用这些*似数的意义,感受*似数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本节课我着中强调了“四舍五入”取*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就是指把要处理的数的某一位以后的数字舍去后,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五,保留部分不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四舍”,如果被舍去的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五,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入”。讲这个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明确取*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的数字,再用“四舍五入”即可,换另一种说法,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就可以了,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生成性的问题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学生对于“四舍五入”仍然比较陌生,对于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种说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搞不清楚省略的尾数要从哪位开始,在进不进一的问题上也出现了混乱,在以后的练*课上要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强调和练*,让学生能够结合学*的知识,将一些数据先变成*似数,再改写成以万以亿为单位的数。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以及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似数的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似人数),让学生理解*似数的含义,体会*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似数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似数(*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

  在今后的学*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在学生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后,安排学*认识*似数,出现两幅情境图:(1)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2)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 10000人。从而自然引出1500是1506的*似数,10000是9992的*似数。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似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如何求一个数的*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数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求一个数的*似数的方法,让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并引导学生讨论:准确数和*似数哪个更容易记住?你还能举出*似数的例子吗?从而明确*似数与准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加深对*似数意义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似数,让学生体会到*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知识积累,这以前他们没接触过数字估算,根本不会估算,当然也不可能有不同的策略|||交流;当要求举生活中的*似数的例子时,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举不出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我觉得一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生活,另外也是学生的估算经历少;在作业中,求*似数也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乱估,有的离准确数太远,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做题,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做题的方法。

  估算就是推算出某数的大概数,即准确数的*似数。教学时重点强调,估算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但在比较多个答案之后,让学生明白估算出的数要最接*于准确数。实践中我认为下列方法效果会好一些:

  1、如果所要估算的数最高位是百位就看个位。

  例如:506、217、428、734、962等就看个位,个位小于14的数就直接写0,十位、百位的数不变。如 734≈730,962≈960,如果个位是59的数,就在十位上加1,个位变0。如,506≈510、217≈220、428≈430。

  2、如果最高位是千位就看十位。

  十位是14就把十位和个位都写成0,百位、千位不变。例如:7046≈7000、 1837≈1800。如果十位是59就把十位、个位写成0,在百位上加1,千位再随百位变化而变化。例如:6080≈6100、9960≈10000。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学生将估算内化成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商的*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商的*似数的教学反思

商的*似数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的*似数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应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

  其次,应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应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回顾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以为求*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 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做到“细心精准”。

  《商的*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

  本以为求*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 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 所以在设计巩固练*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

  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似数的简便方法. 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商的*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2)没有认真备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总结取商的*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时业务学*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取长补短。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荆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

  本以为求*似数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所用的时间花费太多。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导致后面的练*时间太少,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练

  *和巩固提高。另外,将学生的水*估计得太高,出示的题目相对比较难,导致学生在计算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白白浪费了很多探索新知识的时间。

  其次,我在教学的时候一味的要求学生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就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商的*似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出于上面的思考,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求商的*似数的方法以完成这一课的学*。

  在例题7的教学中,提出:“19.4/12计算时需要一直除完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试着做一做,经历了独立的计算与思考后,学生发现问题关键:计算只需要除到小数部分第二位。学生顺利掌握了保留一位小数求商*似数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商*似数的方法,学生知识类推自然地就会。最后小结求商的*似数的方法,当然也是水到渠成,整节课自然流畅。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以及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在复*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似数:二、求商的*似数。

  1、回忆求积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似数。孙艳花了*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结构不清晰。在例题呈现以后,学生进行尝试解答,应让学生给予解说,将新知识传递给其他同学,这一过程在教案设计中满意预设,在教学中,只匆匆让学生说了一下,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展现。在“做一做”的练*中,没有考虑到差生的情况,在教学中耽误了较长的时间。

  2、教材准备不充分。首先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本课应是在加强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处理多位小数或无限小数在生活中运用的问题。在教学中强调了小数的计算而轻视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造成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其次,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一错再错。最开始的口算,只有8题,学生的速度相差太大,为了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将时间占用较多。例题计算时仍然按计划进行,片面强调计算,再次占时间,完全可以利用图上的结果直接进行四舍五入计算。最后的“做一做”没有及时讲清楚其中的捷径,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没有完成。在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的基本方法,还重复的匆忙地讲了一次,既没有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还浪费时间。在即将下课时,将全课的点睛之笔匆匆总结出来,没有形成书面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

  1、在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先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再进行讲解。在口算、复*旧知识和练*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中。

  2、在做一做中,由于学生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分化严重,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

  3、在即将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虽然没有形成书面的语句,但是,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似值就可以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渗透思想教育。例题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引导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教师有意制造“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学生联系求小数的*似数这一旧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取*似数;把握题目中的一个“元”字,结合已有的关于人民币的处理经验,获得了保留两位小数的信息,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现有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课堂,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课后的练*中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算法是清楚的,但是在笔算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还需要对计算技能进行训练。

  本人在教学求商的*似数时,感觉学生在试商时很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特用了一下几个环节:

  第一、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求小数的*似数教学反思实用10份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在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了求整数的*似数的方 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 表示*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似 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 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的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 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似数的方法,使学 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 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但在“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都出现以后,没有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来,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要求太多记不住的麻烦。如果让 学生明白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也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审题后就会自然地归到精确什么位,看什么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思维模 式,这样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维。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求整数的*似数基础上进行教学上,这两个内容都是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去求数的*似数,但是不同点就是*似的部位不同,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这节课时,以求整数的*似数进行导入,让学生说一说*似的依据——也就是四舍五入法,从而引入小数*似数的教学。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尚有所欠缺,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同时在“冷场”的时候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一部分内容的练*题目要求很多样,如同是保留一位小数,可以说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或者是省略十分位后的数等等,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练*时多读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如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的数都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的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保留整数就是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但对于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整数的逆向理解有些困难。

  2.对于典型题中形如9.956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还是存在不知如何进位的问题。

  再教设计:

  1.加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的逆向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2.加强典型易错题的练*,消除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问题。

  已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似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改写亿以内的数及求*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我感觉到:

1.复*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似数。首先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个含有两级的大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来,一生板演。根据学生举得例子要求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将不是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改写和求*似数的方法。

2.“你能举例含有三级的大数吗?”老师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大家争先举例,板书呈现出来。

1.看,这些大数含有三级,你会读吗?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将它们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吗?对于学生举得例子中整亿的数,老师放手让他们自己改写(比较简单),改写后,说一说怎样改写的,应注意什么?

2.不是整亿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似数,老师也是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时间,自己尝试做一做。汇报交流时,重点强调,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是否满五?

总之,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留有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求小数的*似数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教授的是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在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了求整数求*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举例说明了具体做法,让学生明确了整数的尾数是改写成“0”。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也是这节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比较了小数与整数*似数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新知的同时,对学过的知识也做了较好的复*。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在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了求整数的*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的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

  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种数,[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似数教后感。下面,把书本打开,看看书本上是怎样介绍另外一种数的。

  生看书自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看到的数叫什么,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数吗?举例说一说。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另一种数叫*似数,它表示大概有多少。

  生:我知道*似数就是不是很准确的,只要接*这个数,大约是多少。比如说,我身高大约1米30。

  生:我来说,我家离学校骑车大约要10分钟。

  ……

  师:那我们怎样求一个准确数的*似数呢?再来看书本例5例6和下面的那段话。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同桌交流。

  学生再次看书自学。

  生:我知道用四舍五入法可以求一个数的*似数。

  四人小组讨论什么叫四舍五入法,汇报,请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来讲一讲。请学生做小老师,到讲台上来讲给学生听,数学论文《[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似数教后感》。

  生:我说101约等于100,我看十位上的数是0,它不满5,直接把尾数舍去。

  生:我说289约等于300,我是看十位上的8,它比5大,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约等于300。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再来讨论一下,你认为979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919呢?4919呢?4499呢?

  生依次回答,对4499出现的错误较多,认为应该约等于5000。

  师:再来把书本上介绍的四舍五入法齐读一遍,想一想,它到底应该等于几。

  生:哦,我看明白了,4499的最高位是千位,我们要看尾数左起第一位,它是百位上的4,4不满5,所以直接把尾数舍去。4499约等于4000,而不是5000。

  师:弄懂了四舍五入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学生做练*第一题。


《*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小数*似数的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了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我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四舍五入”和“学生量身高”的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是课本中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

  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情绪。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总之,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m�m�m�m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