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03 00:00:00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水*,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似数。

  教学重点: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根据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制定了两个学*任务:

  1.探究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2.比较理解*似数1和1.0。

  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激情导课环节,我先创设菜场买菜付钱情境,又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回忆整数的*似数方法,为学*新知做铺垫。

  在民主导学环节,任务一是让学生探究求小数*似数的方法。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懂的知识。最后运用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展示时,主要依靠小组,组间交流互动。让学生总结出求*似数的方法。当学生还有表达不完整的时候,我再进行补充小结。在这里,我主要强调“精确”到某一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省略这一位后面的尾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似数的方法。关于*似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任务二比较理解。

  . ≈1 ( )

  . ≈1.0( )

  1.思考有几种填法。把能填的数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2.小组同学说一说*似数1和1.0的不同之处。

  在学生展示交流完毕,我又出示了数轴图,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似数1和1.0意义的不同,精确程度的不同,1.0比1更精确。由此得出“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在检测导结环节我采用了课堂检测单,检测题围绕学*目标,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第二题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目的是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发现者。

  在进行小组交流时,由于一开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得有点沉闷。可是在后面的学*中,学生逐渐的打开了思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不但自主探索到求*似数的方法,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表示*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可以说两个任务的呈现都比较合理,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完成学*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任务二的呈现稍显难度,但这也是这堂课的亮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搭建了合理的*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在钻研教材方面下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用教材,呈现合理的学*任务。对学生学*方法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为学生服务,课课让学生精彩!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3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求整数的*似数基础上进行教学上,这两个内容都是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去求数的*似数,但是不同点就是*似的部位不同,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这节课时,以求整数的*似数进行导入,让学生说一说*似的依据——也就是四舍五入法,从而引入小数*似数的教学。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尚有所欠缺,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同时在“冷场”的时候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一部分内容的练*题目要求很多样,如同是保留一位小数,可以说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或者是省略十分位后的数等等,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练*时多读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如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的数都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课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的位数,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教学过程

  一、复*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似数。

  734562 38460 50074 10274

  让一位学生说出求*似数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546≈ 47()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整数的*似数,那么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掌握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二、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图。

  他们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似数的?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板书:0.984≈0.98 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因为第三位小数小于5,所以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师板书:0.984≈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写:0.984≈0.9,0.984≈1,0.984≈1.0.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着让做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小数上的数字8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

  师板书:0.98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想法。

  小结:求*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

  1、课本74页做一做。

  2、课件显示填空题。

  3、课本练*十二第一题。

  4、课件显示判断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练*十二第2、5、6题。

  课后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复*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学*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水*,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水*,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似数。

  教学重点: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根据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制定了两个学*任务:

  1.探究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2.比较理解*似数1和1.0。

  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激情导课环节,我先创设菜场买菜付钱情境,又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回忆整数的*似数方法,为学*新知做铺垫。

  在民主导学环节,任务一是让学生探究求小数*似数的方法。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懂的知识。最后运用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展示时,主要依靠小组,组间交流互动。让学生总结出求*似数的方法。当学生还有表达不完整的时候,我再进行补充小结。在这里,我主要强调“精确”到某一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省略这一位后面的尾数。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似数的方法。关于*似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任务二比较理解。

  . ≈1 ( )

  . ≈1.0( )

  1.思考有几种填法。把能填的数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2.小组同学说一说*似数1和1.0的不同之处。

  在学生展示交流完毕,我又出示了数轴图,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似数1和1.0意义的不同,精确程度的不同,1.0比1更精确。由此得出“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在检测导结环节我采用了课堂检测单,检测题围绕学*目标,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第二题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目的是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发现者。

  在进行小组交流时,由于一开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得有点沉闷。可是在后面的学*中,学生逐渐的打开了思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不但自主探索到求*似数的方法,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表示*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可以说两个任务的呈现都比较合理,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完成学*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任务二的呈现稍显难度,但这也是这堂课的亮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搭建了合理的*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在钻研教材方面下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用教材,呈现合理的学*任务。对学生学*方法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为学生服务,课课让学生精彩!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3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求整数的*似数基础上进行教学上,这两个内容都是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去求数的*似数,但是不同点就是*似的部位不同,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这节课时,以求整数的*似数进行导入,让学生说一说*似的依据——也就是四舍五入法,从而引入小数*似数的教学。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尚有所欠缺,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同时在“冷场”的时候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一部分内容的练*题目要求很多样,如同是保留一位小数,可以说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或者是省略十分位后的数等等,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练*时多读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如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的数都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课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的位数,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教学过程

  一、复*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似数。

  734562 38460 50074 10274

  让一位学生说出求*似数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546≈ 47()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求一个整数的*似数,那么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掌握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二、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图。

  他们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似数的?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板书:0.984≈0.98 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因为第三位小数小于5,所以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师板书:0.984≈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写:0.984≈0.9,0.984≈1,0.984≈1.0.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着让做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小数上的数字8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

  师板书:0.98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想法。

  小结:求*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三、巩固练*

  1、课本74页做一做。

  2、课件显示填空题。

  3、课本练*十二第一题。

  4、课件显示判断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本练*十二第2、5、6题。

  课后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复*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学*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水*,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商的*似数》教学反思6篇

  在复*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似数:二、求商的*似数。

  1、回忆求积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似数。孙艳花了*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商的*似数》教学反思“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回顾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以为求*似数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做到“细心精准”。

  “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为新课学*做好铺垫,通过复*求积的*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似数与求积的*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

  本以为求*似数是教学难点,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

  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似数的简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商的*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2)没有认真备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总结取商的*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时业务学*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取长补短。

  “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为新课学*做好铺垫,通过复*求积的*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似数与求积的*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商的*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在复*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似数:二、求商的*似数。

  1、回忆求积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似数。孙艳花了*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为新课学*做好铺垫,通过复*求积的*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似数与求积的*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本节课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再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对比、归纳讲解总结。在自我检测后当堂训练练*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中,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在做一做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出现断层,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接受本节的新知识即明白求商的*似数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3、在本节课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并板书,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通过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快速的回顾,还可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完成学*目标。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比较流畅,但个别环节处理欠妥。如在让学生自学时,自学指导设计太简单,笼统,指令不明确,对学生来说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比较模糊,以至于此处教学中学生没有紧张的学,有的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将书浏览了一遍;另外在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直接算出保留三位小数的方法会更好,这样还能巧妙的把该题目简单化,让学生容易自我完成。还有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老师在后教时过于强调计算的错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研究取商*似数的方法上来,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节课的练*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为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力求通过多角度使学生掌握求商*似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做题的速度相差甚远,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最终没有使课堂达到高效、最优化。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当堂训练没有完成。再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组织和在必要时帮助学生,但是在授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无效问题应可稍加引导或者告诉学生我们这节的学*目标是掌握方法会灵活应用就行,而不应纠结于计算之中。

  4、板书布局欠合理、美观。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会模仿或学*教师的言行特点,而此阶段也是学生行为*惯养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美观、大方、简练、整齐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惯和书写格式的重要性。

  “商的*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生活,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复*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为新课学*做好铺垫,通过复*求积的*似数,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让他们体会了商的*似数的实际意义,通过例题与复*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似数与求积的*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本人在教学求商的*似数时,感觉学生在试商时很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特用了一下几个环节:

  第一、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第二、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第三、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第四、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品质,还是对学生的

  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小数的*似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

  在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了求整数的*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明确了求小数的*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水*,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

  在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了求整数的*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求小数*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明确了求小数的*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似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求整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似数986413356286521490088,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同学们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盛维维的身高1.584米精确到分米、厘米。这样把学*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4、重点比较,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保留整数1的取值范围在0.5~1.4,保留一位小数的1、0的取值范围在0.95~1.04,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就越接*准确值,也就更精确。

  不足之处:

  1、练*时间有点少。

  2、个别辅导不够。

  成功之处:

  1、情境化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新知时,利用豆豆身高的*似数来引入:豆豆的身高是0.984m,三位同学的回答不同,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中把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方法的理解。

  2、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学生理解了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小结后让学生熟读。通过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3、通过质疑,引发思考。

  在比较*似数1、0与*似数1谁更精确些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明白*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突破难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求小数的*似数》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似数》优秀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似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微乎其微的知识点,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他们是否掌握至关重要,学没学好对学生以后的知识链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根据我对这一节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因素,全面理解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对应的设计一些题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自学和小组的讨论,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把握。另外,就是结合学生小学的基础,让学生在复*的过程中最*新课,在认真的自学中了解新课,在系统的联系中,掌握新知,在激烈的讨论中 ,提高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了能力,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也暴漏了一些问题,一,教学细节突出不够,因为把大部分时间放给了学生,对于学*主动自觉的学生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学*不太自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们再跟着其他学生走。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去,对他们来说没有啥效果。(二)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因为*似数是小学学*过的内容,我认为学生应该有比较深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四舍五入法保留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后来的展示过程中出现来很多的小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三)改进之处

  对于以上问题,显示出的不只是这一节的问题,而是*时的教学问题,我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即面向全体,又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都参与到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注意学生的旧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的进行复*,让学生不至于脱离轨道,越来越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适当的加强辅导,让他们稳步提高。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致用。因此,在设计练*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求整数的*似数基础上进行教学上,这两个内容都是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去求数的*似数,但是不同点就是*似的部位不同,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这节课时,以求整数的*似数进行导入,让学生说一说*似的依据——也就是四舍五入法,从而引入小数*似数的教学。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尚有所欠缺,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同时在“冷场”的时候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求一个小数的*似数》这一部分内容的练*题目要求很多样,如同是保留一位小数,可以说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或者是省略十分位后的数等等,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练*时多读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如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的数都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

  今天教学大数的改写及*似数,虽然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但是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明白。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比较多。虽然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大数的读与写,对大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大数的改写尚且不熟悉,另外又加上还要学*大数的*似数的写法,所以学生一下子接收不了这么多的知识,以至于学生没有听明白。

  二、教学环节联系不都紧凑。在讲解完大数的改写后,我直接讲解道:整万数可以这样简单进行改写,那非整万的数呢,应该怎么写呢,然后引入四射污染方法,这里的引导有些生硬,没有给学生缓冲的时间,所以造成学生云里雾里。

  改进的方法:

  一、首先大数的改写和*似数应该分开来教学,这样留给学生自己消化的时间和充分的练*时间,在上次教学过程中,大数的改写虽然简单但是还是容易出错,比如:有的学生会把最后的万字丢掉,或者改用=的时候用了≈。

  二、在教学环节的引导上,应该提前组织好语言,应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整万数,什么叫做非整万的数,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然后讲解完之后,

  让学生知道整万数可以进行改写,把个级的0去掉,再加一个万字,那如果非整万的数也想改写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先把非整万的数*似成整万数,按照整万数改写的方法进行改写。

  这样上课时,学生可能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大数的改写,为什么大数的改写还需要*似数。

  教学如何求一个数的*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知识积累,这以前他们没接触过数字估算,根本不会估算,当然也不可能有不同的策略交流;当要求举生活中的*似数的例子时,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举不出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我觉得一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生活,另外也是学生的估算经历少;在作业中,求*似数也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乱估,有的离准确数太远,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做题,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做题的方法。

  估算就是推算出某数的大概数,即准确数的*似数。教学时重点强调,估算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但在比较多个答案之后,让学生明白估算[]出的数要最接*于准确数。实践中我认为下列方法效果会好一些:让学生看十位。十位是1—4就把十位和个位都写成0,百位、千位不变。例如:7046≈7000、1837≈1800。如果十位是5—9就把十位、个位写成0,在百位上加1,千位再随百位变化而变化。例如:6080≈6100、9960≈10000。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学生将估算内化成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