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1

  这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朗读训练。课文较长,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要花较多的工夫,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以以小熊找朋友为线索指导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形,体会“孤零零”的感受。第二、三自然段则是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第四、五、六自然段无需多讲,可放手让学生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分小组分别做小鸟、小猴、小象、小鹿,师读旁白(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文,把小熊一个人孤零零的情景和小动物们都夸这儿真好,纷纷住到了小岛上的情景相对比,来加深体会,感受小熊的惊喜心情。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看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感悟。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2

  这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

  课文以小熊找朋友为主线,开始让学生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

  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明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是事事在在的,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3

  张桥中心小学 马英" target="_blank">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4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5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6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7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由这个故事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备课文之前,我先把教参中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理理清。本课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有了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岛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小岛的美,才有感悟这儿真好,才有小动物们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难点是:引导学生读中深思,感悟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本课的教案。由词语入手,我分别抓住了“孤零零”“连忙”“许多”“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等,引导学生体会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岛的美,让小动物们都觉得这儿真好,紧扣课题。

  但是,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难点,故我在教学中,确定以朗读体悟情境表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只有通过劳动,就能创造美好环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话性、故事性的课文,常常会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这一点备课时,我经常都会忽略。“放小鸟”中,我的心情由高兴变为担心,由担心转变为着急,又由着急变为高兴,在故事的发展中,紧扣故事的环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非常重要,从朗读中再来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课文也是这样的,虽然故事主人公内心变化只由孤零零变为了高兴极了,但学生的体会很浅,为什么而高兴,因为小岛变成了绿洲,因为小熊种树,辛勤地劳动使这儿变得很美,小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动物们都愿意来到岛上和小熊交朋友了。从而理解课文的难点: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何”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象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8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一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这首诗中写到的红领巾、小鸟都是孩子们熟识的事物,所以整篇课文的学*难度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很大。

  本节课中我很注重识字教学,因为识字是读文的基础,只有把生字掌握了,学生才能更好的朗读、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巩固识字,如指名认读,集体读,开小火车读等,个别*时站起来发呆的学生这节课的生字也顺利过关了,不管课上的如何,至少这也是一种收获。

  另外朗读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一点。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孩子们对于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对于完成课文的背诵目标也是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鸟需要我们的保护,我就出示了几张受伤小鸟的图片并配上比较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可怜,伤害小鸟的人很可恶,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但是诗歌的美感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被很好地烘托出来,另外孩子们的潜能也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能有更大的进步。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9

  一、创设良好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画的演示,创设了小熊找朋友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创设了与课文相和谐的情境。随着一大片树林的呈现,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种美妙情景随之而来:小草、鲜花、小河、果树……学生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深刻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懂得寻找朋友与植树造林之间: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

  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正是这种良好的情境,使得学生思维自由飞翔,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我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适时自读感悟,全身心地投入读书活动中。借助学*背景,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角色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三、在品味词语中训练语感。

  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义,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等词语的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或创设情景,或朗读,或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岛环境的变化、小熊的心情变化。

  四、生字教学太过于仓促简单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10

本来想早点完成教学反思的,但是参加完教研活动和看了校长博客上的评课,觉得自己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被张校长写了,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对核心人物倒是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围绕整堂课的核心任务进行反思。

一、抓关键词,理解朗读

《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阅读教学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印证了应该抓住关键词来展开教学。

在指导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的是“孤零零”一词。学生读后知道小熊住在荒岛上,理解了这个词语后,我很自然地引导“是呀,小熊一个儿住在这个荒岛上,没有树,没有花,更没有朋友,多寂寞、多孤单呀!书上哪个词讲小熊很寂寞很孤单的?”在交流对“荒岛”一词的理解时,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孤零零”这个词,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是孤零零的我觉得这个目标还是达成了。

《新课标》还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文中描写小岛美景的“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词,也需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新课标》还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我先让学生看图,描述一下图上的情景。本来想借机来引出 ‘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但是学生表达的跟这两个词语都没有多大关联,我只能让学生找找书上哪两个词语,再来教学这两个词语。再适时出示相应的美图,指导学生把这两个词语读好。在教学中,紧扣文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想象、品味、再造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

二、化抽象为直观,表演中吸收、内化、倾吐

课题是“这儿真好”,我就在“好”与“不好”上做文章!学*第一自然段,我在教学荒岛时很自然地问学生,“你愿意在这个荒岛上作客吗?这儿好不好?”学生大都觉得这儿不好,想到这儿“没有树,没有花,没有草,更没有朋友”,初步感受到改善环境和找朋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到最后,至于问“这儿好在哪里”的问题,可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趣味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觉得这样不可操作,容易造成冷场。突破这一难点,我化抽象为直观,当学到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来表演,顺势采访“小鸟”:“小鸟小鸟,我来问问你,你觉得这儿好在哪里呢?”学生在此刻开始活跃起来,但是同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打开,而底下的观众此刻也没有任务在身,这样的表演还是留于形式。在教研活动时,大家针对这个表演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觉得非常受益。首先要有评价,其次校长提出的“啊!这儿真好! 这样的说话练*更容易让学生联系课文来进行说话训练,效果肯定会更好。

三、巧补岛名,展学生个性

这虽然称不上是核心任务,但是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贯穿整堂课。为了上课,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教者都在学完第四自然段后留给学生一个补白的机会——给小岛起名。的确,这也是文本的空白之处,经小熊的辛勤劳动,这儿的确已不再是荒岛了。但我认为,教者是只补其一,不知其二。学*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也就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内在的关联,正因为植树造林,所以吸引来小动物,才找到了朋友。这是核心所在,而只补其一,感觉没有凸出主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两次补白的机会。第一次同前,因为学生正赶上学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词的.火候,因此,“绿岛”、“彩岛”、“美岛”这些名字取得八九不离十;第二次,在学到小熊找到了那么多朋友后,再让学生取名。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欢乐岛”、“快乐岛”、“幸福岛”、……这一次重为小岛起名,立意比前一次更高。我再分别用学生起的岛名作为教学板书,“荒岛→绿岛→欢乐岛”,当然张校长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如果能把学生的每次取名都列出来再进行归类,层次就有更深一步的提高了。教学中留下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补白中,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在思考,探索中形成了无穷的意味。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到以生为本,把课堂的自**真正还给学生。

我觉得非常有幸,校长对我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接触了核心任务这一观点,也解决了很多当前困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阅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1)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儿真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渴望拥有朋友的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将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交到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发法,引导学生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来学*,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意、朗读课文,一步一个脚印,自然扎实。

  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有: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等,根据学生认知水*和生活经验,我采用了适当的方法。第一段中主要理解“孤零零”。我先做了情感铺垫,让学生用“岛上没有( ),也没有(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从而了解小熊的处境,学生说得挺好的(没有树木,没有鲜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果子)通过说学生就明白了荒岛上什么都没有。接着问学生:只有小熊住在那里,他会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孤零零”。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孤零零?”他们能理解孤零零就是孤单、寂寞、没劲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联系课文的语句,“你还从哪里也看出小熊很孤单?”,学生明白了不光白天想连做梦都想,可见小熊多么孤单寂寞。这样“孤零零”的意思学生自然是理解好了。在理解“种呀种”一词时,考虑到这个词语好理解,我只是将词语的'意思蕴涵在过渡语中:为了让荒岛长满树,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要种,这就是“种呀种”,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而是让学生想象小熊种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小熊种的树很多和种树时的辛苦。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借助媒体,将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的便于理解。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图片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树)接着引导:树长得怎样?(高大、茂盛、绿油油、很多树阴)从而归纳这就是“绿叶成阴”。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是满山遍野?”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我作适当的引导和归纳:山前是树,山后也是树,山上是树,山下还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

  由于在课前没有在上课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计算机,导致上课时课件无法播放,又请相关老师帮助调试,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效果。今后在课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2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则故事内容浅显,不过要让孩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觉得还得从故事着手,慢慢理解、体会。这个理解还得从“好”与“不好”上做文章。

  一、图文结合,明白荒岛前后变化之“好”与“不好”

  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两幅图,即植树前的荒岛与植树后的众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小岛之景象,让孩子们说说两者区别,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荒岛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而后者则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让孩子们说说,你喜欢哪幅图?为什么?不用说孩子们都喜欢后一幅图,理由是充满生机的小岛是小动物的家,小动物们都喜欢把家安在有树的.地方。通过观察图,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了有树与无树的小岛的“好”与“不好”。

  其次,通过学*故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寻找描写荒岛前后变化的句子,孩子们不仅找出了荒岛样子的变化,同时也找出了小动物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小熊的心情的变化。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些变化的句子,接着问孩子:荒岛上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好吗?好在哪里?孩子们从图与文中明白了植树给荒岛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好处:景色变美了,朋友变多了,小熊心情变好了……

  二、联系实际,感悟环保对于生存的环境之“好”与“不好”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3

  张桥中心小学 马英" target="_blank">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4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每一次学*一篇课文都是在学*如何做人!

  《这儿真好》教后反思: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不荒,小熊不孤。”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但孩子们对于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朗读“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杨波”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在没教之前,孩子们就已经通过预*能熟练朗读了,而且基本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针对孩子的课前预*,在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了点功夫,主要体现在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文章的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改变荒岛的经过,以及小熊有了朋友之后的高兴。并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愉快的阅读氛围。通过讲解,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观察画面,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样子,体会“孤零零”的感受,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孤零零”一词的体会,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在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我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荒岛发生的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两个词:漫山遍野和绿叶成阴,感受小熊通过双手的劳动,使荒岛变得漂亮的道理,学生在这部分的时候能根据理解对课文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而第教学四、五自然段,我则抓住文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这儿真好”,让学生说一说这儿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并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学生不仅在读中对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在语言上也等到了发展。学生也能在朗读中理解小熊是怎么找到朋友的,了解这儿怎么好,孩子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的快乐生活,在这种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了孩子们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的教育思想就自然而然在孩子的心中扎下了根。

  ,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5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6

  1、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所以在这一课的开头,我先

  说:“小朋友看见过岛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岛。”多媒体出示两个“岛”图,问:“你觉得这两个岛怎么样?喜欢它吗?为什么?”接着进行说话训练:第一个岛上没有

  没有没有

  。结合学生说的老师说:“像这样的岛,就叫做荒岛”。相机出示词语“荒岛”,让学生读准确字音。接着老师指第二个岛,问:“那这个岛呢?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如果让你去岛上玩一天,你准备去哪一个岛呢?”学生结合图说说第二个岛的美丽之处。这时候,老师小结:“是啊,看着这样的美丽的小岛,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引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这儿真好

  让学生由衷地赞美一下,指导学生读好课题。随后老师过渡:“小朋友,这两个岛其实就是一个岛呀,这个荒岛怎么会变得这么好的呢?那得感谢一只小熊,是它改变了荒岛的模样。”“那小熊为什么要改变荒岛呢?是怎么改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整个导入的过程是那么的自然,通过两个岛的比较,让学生说说两个岛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绿岛,由衷地发出赞叹声,“这儿真好!”导入了新课的学*。

  2、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课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和“绿洲”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和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绿洲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7

  1、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活泼生动的角色表演”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角色表演,充分体验。

  情境教学中有多种创设情境的具体途径,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本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生是学*的主人。

  本案例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4、课后设想:

  (1)《这儿真好》第一部分的句式训练:有老师评价说,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课文的第四、五节的学*中,有这样的句式:一只小鸟飞来了:“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在这两个相似的句式中我想插入了一个把两句并成一句的句式的训练。让

  孩子们通过学*明白,如果我们说几句类似的话,可以说合起来说得简短明子些。)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我拉得过了。最后,读完了课文以后,我想让孩子们不仅能说出:这儿真好,是因为小熊的努力让这儿变得真好。更想让孩子们细心地读课文,能发现:其实白云的办法也真好,还有有朋友的生活真好等等,试着让孩子们学*多元化地学*课文,思考问题。不过,孩子们不能达到这一步,可是我却像老牛拉货车一样,拼命地拖着、拉着,以至于让课堂上了我”涨红了脸。

  (2)、由扶到放,展开想象。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通过一只小鸟发现这个由荒岛变成绿岛的一个地方,引来许多小鸟和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我觉得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写法。通过小鸟的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8

  在第一课时,读字词时,主要理解“荒岛”和“孤零零”。我就问孩子们什么是“荒岛”?他们都很踊跃的积极举手发言,但是都认为荒岛上还是有些植物、动物的,但是没有人。而且,插图上画的小熊旁边有几朵花,小孩子就说了,树上画的还有花呢。如果这样子理解,荒岛的感觉就无法出来,也就无法感受最后小岛绿树成阴的美丽场景。于是,我就跟孩子们强调,“荒岛”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只有小熊一个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树,也是枯黄、死掉的树。有了前面的渲染,读到后面的“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时候,孩子似乎特别能感受这种绿色的美,读起来非常愉悦。但是,我继续问他们,小熊用了多长时间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书上去找,从“种呀种呀、种了很久、一年两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与坚持,才换得了小岛现在的.一片绿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那么小熊一开始是一个人,感觉孤零零的。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想象一下他们什么时候感觉孤零零的,有学生举例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时,感觉孤零零的,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一下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一个人在家时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马就沉了下去,可见能够体会到小熊的那种孤单、害怕。那么你是小熊,你现在最想干什么呢?很多人说了爸爸妈妈回来,有人陪我。那这样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举动了。最后,小熊不停的说“欢迎你们”,孩子的语气不是太到位的,因为前面有一个修饰词“不停”,可见小熊是非常的开心了。于是,我就让孩子想象不停的说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并且进行了示范,孩子马上就能读好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9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由这个故事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备课文之前,我先把教参中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理理清。本课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有了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岛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小岛的美,才有感悟这儿真好,才有小动物们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难点是:引导学生读中深思,感悟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本课的教案。由词语入手,我分别抓住了“孤零零”“连忙”“许多”“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等,引导学生体会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岛的美,让小动物们都觉得这儿真好,紧扣课题。

  但是,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难点,故我在教学中,确定以朗读体悟情境表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只有通过劳动,就能创造美好环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话性、故事性的课文,常常会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这一点备课时,我经常都会忽略。“放小鸟”中,我的心情由高兴变为担心,由担心转变为着急,又由着急变为高兴,在故事的发展中,紧扣故事的环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非常重要,从朗读中再来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课文也是这样的,虽然故事主人公内心变化只由孤零零变为了高兴极了,但学生的.体会很浅,为什么而高兴,因为小岛变成了绿洲,因为小熊种树,辛勤地劳动使这儿变得很美,小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动物们都愿意来到岛上和小熊交朋友了。从而理解课文的难点: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何”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象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0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这儿真好》,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就是:(出示图片)小熊

  二、品读,感悟课文

  读第一自然段

  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荒岛图) 生描述荒岛。

  生: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石头。

  生: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树,一点也不漂亮。

  生: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一个人。

  2、师:这样的荒岛,你喜欢吗?对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没有一根草没有一朵花也没有一棵树,没有朋友,他的心情怎样,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很难过,没有朋友。

  生: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师: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1)“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

  (2)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3)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4)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齐读)

  读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小鸟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指名说说)

  2、师:小鸟飞走了,小熊更着急了。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云(贴云图),小熊连忙问:引读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3、师:小熊多着急啊,我们也来学学小熊着急的样子读读这句话。(齐读小熊的话)

  读第三自然段

  1、师:云儿听了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贴图:像树的云)

  2、师: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为什么云让小熊种树呢?(指名学生回答)

  3、师:小熊也和你们一样聪明,知道云儿让自己在岛上种树,是为了让环境变美,吸引朋友,于是他是怎么做的?(引读句子)

  4、师: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种,今天种,明天种,种了许多小树苗,那小熊在种树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他种的树很多,时间也很长,不是一天就能长大,很累。

  生:小树苗长大很困难,要好好保护。

  生:他每天都种,每时每刻都在种,很辛苦。

  生:太阳晒在身上很热,衣服都湿了。

  生:种树的过程很辛苦,先要挖坑,接着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把它填*了,最后还要给小树苗浇水。每棵都要这样,很累。

  5、师:是呀,小熊种树多辛苦,那我们就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生读)

  读好句子,突出树的多和小熊的辛苦

  6、师: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继续交流。

  生:小熊的腿会酸,脚会疼。

  生:它挖坑的时候会把手弄破。

  师(抓着学生的手):手破了,流血了,小熊快歇歇吧。

  生:不,我要坚持到底。

  师:小熊你真棒,你来读。(指名读)

  师:困难再大,可我们的小熊勇往直前,请所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小熊们一起读这句话。(生齐读)

  7、师:小熊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的心里却很高兴,为什么呢?(生交流)

  8、师: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你们看(出示绿岛图),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这时的岛是什么样子的?

  师:书上用了两个很美的词来形容现在的小岛,快把它们找出来吧!(根据回答板书:漫山遍野 绿树成阴)

  9、看图描述解释词语:

  师:这些树很多,到处都是,这就是----漫山遍野。

  每棵树长得绿绿的,而且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这就是----绿树成阴。

  10、师:现在还是荒岛吗?

  生(一起大声的):不是!

  师:那它是什么岛呢,谁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生:花岛。生:快乐岛。生:果岛。生:五彩岛。生:五彩缤纷岛。生:五颜六色岛。生:美岛。生:幸福岛。生:绿岛。

  师:太美了太美了,能把这句话读美吗?

  (生个别、集体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11、师:是云儿的指点和小熊的辛勤劳动,才使原来的荒岛变成了现在的绿洲呀!为了感谢小熊,老师根据《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也为小熊编了首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生齐唱《栽树歌》)

  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如今这儿变了,荒岛变成了绿岛。有一天,小鸟又从岛上飞过,这次它发现了什么?(贴小鸟)

  1、师: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在说什么呢?(指名读小鸟的话)

  2、师:我们都变成小鸟了,伸出你的翅膀,一边飞,一边高兴地说:引读句子(“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3、师:小鸟住下了,它在出去飞行的时候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它的小动物,它会怎样告诉他们呢?(学生交流)

  4、师:小动物听了都赶来了,都有哪些动物来了呢?他们是怎么来的?它们说了什么?(生自读第五自然段)

  师:小鸟怎么来的?小鸟应该住哪里?不举手,自己上来,下面的小朋友配上动作。

  生:两个学生拿着小鸟飞上来(板贴小鸟),边飞边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生:三位学生做划着船的动作上台(板贴小鹿,小猴,小象)齐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5、师:小动物们说这儿真好,那小岛到底好在哪儿呢?

  练*说话:出示:(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

  生:小鸟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

  生:小鸟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在树上筑巢,我有一个温暖的家了。”

  生:小鹿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吃到新鲜的小草了。”

  生:小鹿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

  生:小猴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捉迷藏。”

  生:小猴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荡秋千。”

  生:小象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儿散步。”

  生:小象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

  6、拓展想象:师:想想还会有谁去小岛,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生交流回答)

  (谁) 来了,它(它们) (怎么做)。

  (谁) 来了,它(它们)说:“ 。”

  7、师:这时最开心的是谁?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引读最后一段)

  师:谁来高兴地读读?(指名读、齐读)

  8、师:是呀,现在这儿真好,小熊动手又动脑,创造出了个美丽的环境。让我们美美的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总结,想象说话

  1、师:小动物们都住下来了,现在是小岛上的小主人了,为了使小岛变得更美好,你给他们一些建议吧!(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朋友,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练*说话(学生讨论)

  师:小朋友呀讨论的可真认真了,我想早点听到小朋友的讨论。

  生:啊,这儿真好!这里的景色可真美,我在这儿做作业就更舒服了。

  生:啊,这儿真好,有花有草。

  生:啊,这儿真好,空气多么新鲜,真是个仙境呀!

  生: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了。

  生: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打滚了。

  生:我想把这儿变得更美丽。

  生:我还可以再种些花草树木。

  生:我们应该把这打扮的更漂亮。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想小动物听到了你们的话,一定会这样做的。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师:对呀!以前这儿是一片荒岛,环境不好,没有人愿意来这儿。小熊通过种树,把这儿改造成了绿岛,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环境多美呀,当然吸引了许多朋友来。看来,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是吸引八方朋友,建立友谊的重要原因呀!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北京举行,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美化家园,迎接八方宾朋!

  四、练*,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一项课外作业:

  1、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小伙伴听。

  2、合作编演课本剧。

  教后反思:

  1.挖掘简洁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明确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但也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课文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非常孤单,所以急切地想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整体思路清晰,是以小熊“梦见朋友(感到孤单)—寻找朋友(营造树林)—欢迎朋友(安家落户)这样的顺序进行。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要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孤单难受的样子,为后文的教学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感受小熊植树造林的艰辛和荒岛变绿岛后喜悦的心情。最后借许多小动物都来到绿岛安家,来感受这儿真好,这儿真美!低年级的文章看似简单浅显,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深奥含蓄的句子,但是,就是在这简短、*实的语句中,却也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即便是很简单的课文,我也要求自己反复诵读,捕捉文章的灵魂。

  课文该抓些什么,放些什么?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一遍遍地读着课文,准备从课文的关键词语入手。当读到“荒岛”、“孤零零”时,我的脑海立刻显现出一只孤苦伶仃的小熊在寸草不生的乱石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正因为孤单,小熊多么焦急地找朋友呀!于是遇到白云它“连忙”问:“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当明白了白云的意思,知道要种树美化环境时,小熊满怀着希望激动兴奋地“种呀种”顾不得辛苦,天天种,年年种,种了很多很多树。这“种呀种”既饱含着小熊对于寻找朋友的迫切心情,对美化环境的决心,更体现出种树的艰辛、种树之多。最后荒岛终于变成了“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绿岛。这儿该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瓦蓝的天空、五彩缤纷的花草、暖暖的阳光下碧波粼粼,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如此美丽的环境自然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大家都感叹道“这儿真美,我就住在这吧。”这时的小熊别提多快乐幸福呢,激动地欢呼“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环境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犹如抽丝剥茧般,文章的核心慢慢在我脑中显露出来,关键词语抠了出来,可是如何把这些方块字变成跳跃的生命音符,蹦人孩子们的心灵与他们产生共鸣呢?课文如何设计?采用些什么教学方法我还是一筹莫展。

  2.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激情生情

  经过集体的讨论,特别是师傅们的指点,最后一致认为情境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是最适合低年级教学的。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情激情,这一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及课文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用课件展示“荒岛”的样子,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荒岛,从而体会小熊的孤单,再激情朗读。再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的绿岛”图,通过对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3.精雕细磨,走向声情并茂,时效合一的.语文课堂

  经过几轮研读课文后,教案的雏形已渐渐浮出水面。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不荒,小熊不孤。”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将想象放飞。语文课堂应给孩子创造自由放飞的空间,放飞孩子的想象,放飞孩子的理想。

  4.磨课的过程,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磨课中,不知不觉也收获了许多。最重要的就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解。教师在研读课文时,往往倾注了过多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但是更应该站在编者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特点,想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需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在学生学*过程中也不该是灌输者,强加自己的意愿,而应该是一名引导者,那么也就要认真思考引向的目标是什么,采用何种方式来引导最有效果,最后达到“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的目的。有效的磨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我们教师自身逐步成长的过程。

  5.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文重点部分设计把握还不够。“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一词,我让学生看图理解意思,但是,学生都看到了小岛上美丽的景色,花草树木,并用语言很好的组织起来了。但是,引导这个词语的词语时,有些欠缺了。学生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这个词语的词意仍然含糊,理解不十分确切。

  (2)另外,“这儿真好”好在哪里,我让小朋友们通过句式训练来说一说,但这样的句式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控,让学生想的更丰富,表达更精彩,这值得我去思考。

  (3)整节课朗读还不到位,学生说的较多,朗读训练少了些。而且低年级孩子唱读现象较严重,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是我们低年级老师要解决的问题。

  (4)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不应截然分开,在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有机地进行写字教学。

  教材的挖掘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我想,这一方面我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走进孩子。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1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3

  张玲亚老师选用了这一课上一堂好课。她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认真地备好课,而且精心地准备了许多教具,在课堂中适时使用简笔画,激发孩子学*的兴趣。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情高涨,在词语的品评上,在句式的练*上,在互动的表演中,表现得十分精彩。我们同年段的老师坐在下面听,也不时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所以,课后,我仿照着上了这堂课,效果还不错。

  课前,我先在黑板上板画好一座荒岛,课始,就让学生观察荒岛,用“荒岛上没有(),也没有()”的句式练说,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具体感受“荒岛”的“荒”。充分感知了荒岛的“荒”后,紧接着,我在荒岛上贴上那只小熊,(课文插图1的那只)请大家观察小熊的表情,学生马上就说小熊很不开心,小熊觉得很孤独。“为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谁能从第一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读完课文后,大家七嘴八舌:“因为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很孤单。”“因为小熊没有朋友玩,孤零零的。”......

  “小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孤零零的感受吗?什么时候?”“当爸爸带着姐姐出去玩,我一个人在家时,我觉得很孤独。”“小朋友们都不跟我玩,我就很孤单。”......当孩子切身体会到小熊的感受时,这时再让他们带着这种感情去读书,他们就读得入情入境了。

  在孩子们读了小熊和白云的对话,明白了白云是让小熊种树后,我问他们:“小熊想到交到好朋友和种树有什么关系呢?”聪明的`孩子马上就回答:“因为种了树,环境变得美了,小动物们就喜欢来了。”“因为种了树,小鸟就能搭窝了,就能在大树间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了。”“种了树,小猴就可以在树上荡秋千了!小鹿也能吃到美味的树叶了!”

  “是啊,聪明的小熊也明白了,他就赶紧种树了。小朋友读读第三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觉得小熊种树很轻松吗?”

  学生又埋头读了起来。“我觉得小熊种树很辛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是从‘一年、两年’看出小熊种了很久。”

  “是的,小熊花了这么长的时间种树,真是太辛苦了!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小熊的辛苦?”

  “种呀种!”

  “对,那么大的荒岛,就只有小熊独自在一个劲儿地种树。他种呀种,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种了,一直干到天黑,脸上流着汗,他顾不得擦;手都种出泡来了,他也不怕。就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最后,他把整座荒岛都种上了树,那该是多么辛苦啊!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小熊种树的辛苦给表现出来吗?”(学生读,特别突出了“种呀种、一年、两年”)

  师:“常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小熊终于靠他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荒岛的改变。荒岛变了,变得不再荒凉,变得很美很美。课文中有两个词,告诉我们荒岛怎么美了,大家把它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好吗?”

  孩子们找到后,齐读“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这两个词谁懂呢?”一个孩子用他的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了对“绿叶成阴”的理解;可是“漫山遍野”大部分都说不准确。“大家看张老师怎么画!”我飞快地在荒岛上画出了一棵棵树,几乎布满荒岛。“请看,岛上到处都是绿树,山上也有,山下也有,一到岛上,满眼都是绿树,这就叫——”“漫山遍野!”生欢呼着喊了出来。

  “那荒岛还叫不叫荒岛呢?荒岛现在已经不荒了,我们该给他改个名字什么名字好呢?”我故作疑惑。

  “叫绿岛!”孩子们激动地直嚷嚷。

  “这个绿岛真美!你们看,谁来啦?它说什么呢?”我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小鸟的图片。

  大家兴奋地如小鸟般叽叽喳喳:“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谁愿意来演一演小鸟,飞到我这来,告诉我,这儿有什么好?”

  一只小鸟飞上来:“这儿都是绿树,我要在这做窝!”接着我请全班女生齐当小鸟,再一次赞美小岛。

  接着,小鹿、小象、小猴的图片一个个上了黑板,他们的扮演者也纷纷上台告诉我,因为这儿有好吃的蜜桃,这儿有青青的树叶,有嫩嫩的小草;所以他们都不走了。这时,整个班级都洋溢着一种快乐的气氛,如涟漪,一层层,四处漾开,就连我,也忍不住被感染了。

  学至最后,我问他们:“小熊为什么能交上这么多好朋友?”一个孩子居然很理性地告诉我:“那是靠小熊辛勤的劳动、坚持不懈地努力换来的。”我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对,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这儿真好啊!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4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

  课文以小熊找朋友为主线,开始让学生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

  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明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是事事在在的,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2)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儿真好》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好在哪里呢?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屏幕上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小熊独自生活在荒岛的情景,适时引导学生交流“荒岛上没有_____,也没有______。”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小熊交不到朋友时的孤单寂寞。既而抓住“孤零零”一词细细品味:小熊真的很孤单;他真的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多么渴望拥有朋友啊!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

  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紧紧围绕图片帮助学生感悟:时间慢慢过去了,一年、两年,这小岛变了样(图片出示)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岛上都是花草树木;岛上山清水秀,环境变好了……此时引导学生再看图:小岛的前面是树,后面是树,左面是树,右面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树长得怎样?学生一下子就能看出树木长得很高大,树叶茂盛,这就是“绿叶成阴”。学生在边想象边看图中理解了词语,读好了句子。当学完这两个自然段时,把荒岛的原来和现在的图片作比较,让学生给现在的小岛取个名字,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了起来“彩色岛”“欢乐岛”“美丽岛”“绿色岛”。原本是没有绿树没有花草的荒岛,在云朵的帮助下,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现在变成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多美的一个小岛啊!在比较中,在回顾课文语言文字中,学生的朗读就更有味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2

  这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朗读训练。课文较长,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要花较多的工夫,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以以小熊找朋友为线索指导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形,体会“孤零零”的感受。第二、三自然段则是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第四、五、六自然段无需多讲,可放手让学生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分小组分别做小鸟、小猴、小象、小鹿,师读旁白(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文,把小熊一个人孤零零的.情景和小动物们都夸这儿真好,纷纷住到了小岛上的情景相对比,来加深体会,感受小熊的惊喜心情。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看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感悟。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3

  张桥中心小学 马英" target="_blank">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4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渴望拥有朋友的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将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交到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发法,引导学生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来学*,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意、朗读课文,一步一个脚印,自然扎实。

  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有: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等,根据学生认知水*和生活经验,我采用了适当的方法。第一段中主要理解“孤零零”。我先做了情感铺垫,让学生用“岛上没有( ),也没有(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从而了解小熊的处境,学生说得挺好的(没有树木,没有鲜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果子)通过说学生就明白了荒岛上什么都没有。接着问学生:只有小熊住在那里,他会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孤零零”。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孤零零?”他们能理解孤零零就是孤单、寂寞、没劲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联系课文的语句,“你还从哪里也看出小熊很孤单?”,学生明白了不光白天想连做梦都想,可见小熊多么孤单寂寞。这样“孤零零”的意思学生自然是理解好了。在理解“种呀种”一词时,考虑到这个词语好理解,我只是将词语的意思蕴涵在过渡语中:为了让荒岛长满树,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要种,这就是“种呀种”,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而是让学生想象小熊种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小熊种的树很多和种树时的辛苦。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借助媒体,将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的便于理解。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图片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树)接着引导:树长得怎样?(高大、茂盛、绿油油、很多树阴)从而归纳这就是“绿叶成阴”。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是满山遍野?”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我作适当的引导和归纳:山前是树,山后也是树,山上是树,山下还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

  由于在课前没有在上课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计算机,导致上课时课件无法播放,又请相关老师帮助调试,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效果。今后在课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5

  一、创设良好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画的演示,创设了小熊找朋友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创设了与课文相和谐的情境。随着一大片树林的呈现,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种美妙情景随之而来:小草、鲜花、小河、果树……学生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深刻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懂得寻找朋友与植树造林之间: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

  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正是这种良好的情境,使得学生思维自由飞翔,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我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适时自读感悟,全身心地投入读书活动中。借助学*背景,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角色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三、在品味词语中训练语感。

  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义,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等词语的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或创设情景,或朗读,或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岛环境的变化、小熊的心情变化。

  四、生字教学太过于仓促简单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6

  《这儿真好》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 讲述了小熊通过种树改变环境,最终找到朋友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我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荒岛,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步在黑板上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小熊种树的文字,并在读时随机贴上一棵棵大树,不一会儿荒岛就被绿树遮盖,学生通过动态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

  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现在你想来这儿住了吗?”理所当然得到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最后,我以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光头强”转折,创设光头强要来砍树的情景,孩子们自然不同意,于是我再次引导,请学生批评光头强, 在对光头强的批评中,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7

  在第一课时,读字词时,主要理解“荒岛”和“孤零零”。我就问孩子们什么是“荒岛”?他们都很踊跃的积极举手发言,但是都认为荒岛上还是有些植物、动物的,但是没有人。而且,插图上画的小熊旁边有几朵花,小孩子就说了,树上画的还有花呢。如果这样子理解,荒岛的感觉就无法出来,也就无法感受最后小岛绿树成阴的美丽场景。于是,我就跟孩子们强调,“荒岛”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只有小熊一个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树,也是枯黄、死掉的'树。有了前面的渲染,读到后面的“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时候,孩子似乎特别能感受这种绿色的美,读起来非常愉悦。但是,我继续问他们,小熊用了多长时间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书上去找,从“种呀种呀、种了很久、一年两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与坚持,才换得了小岛现在的一片绿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那么小熊一开始是一个人,感觉孤零零的。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想象一下他们什么时候感觉孤零零的,有学生举例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时,感觉孤零零的,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一下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一个人在家时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马就沉了下去,可见能够体会到小熊的那种孤单、害怕。那么你是小熊,你现在最想干什么呢?很多人说了爸爸妈妈回来,有人陪我。那这样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举动了。最后,小熊不停的说“欢迎你们”,孩子的语气不是太到位的,因为前面有一个修饰词“不停”,可见小熊是非常的开心了。于是,我就让孩子想象不停的说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并且进行了示范,孩子马上就能读好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8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9

  1、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活泼生动的角色表演”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角色表演,充分体验。

  情境教学中有多种创设情境的具体途径,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本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生是学*的主人。

  本案例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4、课后设想:

  (1)《这儿真好》第一部分的句式训练:有老师评价说,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课文的第四、五节的学*中,有这样的句式:一只小鸟飞来了:“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在这两个相似的句式中我想插入了一个把两句并成一句的句式的训练。让

  孩子们通过学*明白,如果我们说几句类似的话,可以说合起来说得简短明子些。)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我拉得过了。最后,读完了课文以后,我想让孩子们不仅能说出:这儿真好,是因为小熊的努力让这儿变得真好。更想让孩子们细心地读课文,能发现:其实白云的办法也真好,还有有朋友的生活真好等等,试着让孩子们学*多元化地学*课文,思考问题。不过,孩子们不能达到这一步,可是我却像老牛拉货车一样,拼命地拖着、拉着,以至于让课堂上了我”涨红了脸。

  (2)、由扶到放,展开想象。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通过一只小鸟发现这个由荒岛变成绿岛的一个地方,引来许多小鸟和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我觉得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写法。通过小鸟的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0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1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每一次学*一篇课文都是在学*如何做人!

  《这儿真好》教后反思: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不荒,小熊不孤。”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但孩子们对于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朗读“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杨波”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在没教之前,孩子们就已经通过预*能熟练朗读了,而且基本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针对孩子的课前预*,在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了点功夫,主要体现在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文章的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改变荒岛的经过,以及小熊有了朋友之后的高兴。并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愉快的阅读氛围。通过讲解,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观察画面,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样子,体会“孤零零”的感受,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孤零零”一词的体会,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在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我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荒岛发生的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两个词:漫山遍野和绿叶成阴,感受小熊通过双手的劳动,使荒岛变得漂亮的道理,学生在这部分的时候能根据理解对课文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而第教学四、五自然段,我则抓住文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这儿真好”,让学生说一说这儿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并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学生不仅在读中对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在语言上也等到了发展。学生也能在朗读中理解小熊是怎么找到朋友的,了解这儿怎么好,孩子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的快乐生活,在这种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了孩子们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的教育思想就自然而然在孩子的心中扎下了根。

  ,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真好,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而这些却正是小动物们吸引来的真正的原因。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真正明白这儿真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这儿真好,是事事在在的,具具体体的好,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3

  初次听邢老师的课,感觉煞是舒服。沐浴在她的软言细语中,感受到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对学生的耐心与爱心,心中恍然:怪不得学生都喜欢邢老师。

  邢老师的课,宛如涓涓细流,慢慢地流淌,那么顺畅,那么自然。从一开始的复*检查,到新课的学*,直至生字的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十分简洁、紧凑。课堂上,精美的课件,可爱的贴图,漂亮的板书,犹如一根无形的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引领着学生不断学*,不断探索。

  在理解重点词句上,邢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如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理解,老师没有过于累赘的语言,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出所看到的`景象,然后用简洁的话总结“瞧!从山脚到山顶,这儿、那儿,岛上的每一处都是绿树,一棵挨着一棵,这样的景色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可谓水到渠成!

  邢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时也采用了多种手法。在读“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

  许多朋友在一起玩”这句话时,要求学生读出小熊的孤单。邢老师先让学生想象荒岛是什么样的,再通过小熊的梦进一步感受小熊的心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读得非常到位。在读小鸟说的话时,邢老师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你愿意做小鸟吗?学学小鸟的动作,一边飞,一边说。好几个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朗读,都得得非常好。

  一(4)班小朋友非常聪明、可爱,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都能做到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可以看出邢老师*时对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严格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最后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范写生字的时候,是否应把田字格画得较高一些,这样不至于在范写时挡住学生的视线。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4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3)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这儿真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2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3

  一、创设良好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画的演示,创设了小熊找朋友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创设了与课文相和谐的情境。随着一大片树林的呈现,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种美妙情景随之而来:小草、鲜花、小河、果树……学生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深刻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懂得寻找朋友与植树造林之间: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

  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正是这种良好的情境,使得学生思维自由飞翔,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我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适时自读感悟,全身心地投入读书活动中。借助学*背景,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角色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三、在品味词语中训练语感。

  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义,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等词语的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或创设情景,或朗读,或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岛环境的变化、小熊的心情变化。

  四、生字教学太过于仓促简单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4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

  课文以小熊找朋友为主线,开始让学生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

  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明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是事事在在的,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7

  《这儿真好》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 讲述了小熊通过种树改变环境,最终找到朋友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我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荒岛,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步在黑板上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小熊种树的文字,并在读时随机贴上一棵棵大树,不一会儿荒岛就被绿树遮盖,学生通过动态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

  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现在你想来这儿住了吗?”理所当然得到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最后,我以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光头强”转折,创设光头强要来砍树的情景,孩子们自然不同意,于是我再次引导,请学生批评光头强, 在对光头强的批评中,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8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则故事内容浅显,不过要让孩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觉得还得从故事着手,慢慢理解、体会。这个理解还得从“好”与“不好”上做文章。

  一、图文结合,明白荒岛前后变化之“好”与“不好”

  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两幅图,即植树前的荒岛与植树后的众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小岛之景象,让孩子们说说两者区别,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荒岛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而后者则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让孩子们说说,你喜欢哪幅图?为什么?不用说孩子们都喜欢后一幅图,理由是充满生机的小岛是小动物的家,小动物们都喜欢把家安在有树的地方。通过观察图,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了有树与无树的小岛的“好”与“不好”。

  其次,通过学*故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寻找描写荒岛前后变化的句子,孩子们不仅找出了荒岛样子的变化,同时也找出了小动物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小熊的心情的变化。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些变化的句子,接着问孩子:荒岛上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好吗?好在哪里?孩子们从图与文中明白了植树给荒岛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好处:景色变美了,朋友变多了,小熊心情变好了……

  二、联系实际,感悟环保对于生存的环境之“好”与“不好”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9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好在哪里呢?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屏幕上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小熊独自生活在荒岛的情景,适时引导学生交流“荒岛上没有_____,也没有______。”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小熊交不到朋友时的孤单寂寞。既而抓住“孤零零”一词细细品味:小熊真的很孤单;他真的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多么渴望拥有朋友啊!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

  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紧紧围绕图片帮助学生感悟:时间慢慢过去了,一年、两年,这小岛变了样(图片出示)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岛上都是花草树木;岛上山清水秀,环境变好了……此时引导学生再看图:小岛的前面是树,后面是树,左面是树,右面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树长得怎样?学生一下子就能看出树木长得很高大,树叶茂盛,这就是“绿叶成阴”。学生在边想象边看图中理解了词语,读好了句子。当学完这两个自然段时,把荒岛的原来和现在的图片作比较,让学生给现在的.小岛取个名字,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了起来“彩色岛”“欢乐岛”“美丽岛”“绿色岛”。原本是没有绿树没有花草的荒岛,在云朵的帮助下,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现在变成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多美的一个小岛啊!在比较中,在回顾课文语言文字中,学生的朗读就更有味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0

  初次听邢老师的课,感觉煞是舒服。沐浴在她的软言细语中,感受到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对学生的耐心与爱心,心中恍然:怪不得学生都喜欢邢老师。

  邢老师的课,宛如涓涓细流,慢慢地流淌,那么顺畅,那么自然。从一开始的复*检查,到新课的学*,直至生字的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十分简洁、紧凑。课堂上,精美的课件,可爱的贴图,漂亮的板书,犹如一根无形的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引领着学生不断学*,不断探索。

  在理解重点词句上,邢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如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理解,老师没有过于累赘的语言,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出所看到的景象,然后用简洁的话总结“瞧!从山脚到山顶,这儿、那儿,岛上的每一处都是绿树,一棵挨着一棵,这样的景色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可谓水到渠成!

  邢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时也采用了多种手法。在读“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

  许多朋友在一起玩”这句话时,要求学生读出小熊的孤单。邢老师先让学生想象荒岛是什么样的,再通过小熊的梦进一步感受小熊的心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读得非常到位。在读小鸟说的话时,邢老师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你愿意做小鸟吗?学学小鸟的动作,一边飞,一边说。好几个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朗读,都得得非常好。

  一(4)班小朋友非常聪明、可爱,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都能做到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可以看出邢老师*时对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严格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最后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范写生字的时候,是否应把田字格画得较高一些,这样不至于在范写时挡住学生的视线。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1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渴望拥有朋友的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将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交到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发法,引导学生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来学*,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意、朗读课文,一步一个脚印,自然扎实。

  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有: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等,根据学生认知水*和生活经验,我采用了适当的方法。第一段中主要理解“孤零零”。我先做了情感铺垫,让学生用“岛上没有( ),也没有(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从而了解小熊的处境,学生说得挺好的(没有树木,没有鲜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果子)通过说学生就明白了荒岛上什么都没有。接着问学生:只有小熊住在那里,他会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孤零零”。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孤零零?”他们能理解孤零零就是孤单、寂寞、没劲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联系课文的语句,“你还从哪里也看出小熊很孤单?”,学生明白了不光白天想连做梦都想,可见小熊多么孤单寂寞。这样“孤零零”的意思学生自然是理解好了。在理解“种呀种”一词时,考虑到这个词语好理解,我只是将词语的意思蕴涵在过渡语中:为了让荒岛长满树,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要种,这就是“种呀种”,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而是让学生想象小熊种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小熊种的树很多和种树时的辛苦。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借助媒体,将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的便于理解。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图片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树)接着引导:树长得怎样?(高大、茂盛、绿油油、很多树阴)从而归纳这就是“绿叶成阴”。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是满山遍野?”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我作适当的引导和归纳:山前是树,山后也是树,山上是树,山下还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

  由于在课前没有在上课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计算机,导致上课时课件无法播放,又请相关老师帮助调试,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效果。今后在课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2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真好,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而这些却正是小动物们吸引来的真正的原因。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真正明白这儿真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这儿真好,是事事在在的,具具体体的好,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4

  这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朗读训练。课文较长,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要花较多的工夫,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以以小熊找朋友为线索指导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形,体会“孤零零”的感受。第二、三自然段则是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第四、五、六自然段无需多讲,可放手让学生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分小组分别做小鸟、小猴、小象、小鹿,师读旁白(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文,把小熊一个人孤零零的情景和小动物们都夸这儿真好,纷纷住到了小岛上的情景相对比,来加深体会,感受小熊的惊喜心情。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看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感悟。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课后*题三是:“这儿真好!”想像一下,说说这儿好在哪里。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画画贴图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感受荒岛变绿岛,小动物们在这里快乐地生活,从而体会这儿的“好”。

  我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先发给各组画有荒岛背景的画,还有各种小动物的贴图,有小鸟、小猴、大象、小鹿、小熊……然后请孩子们画画几年后的小岛。孩子们在荒岛上画上了很多树,还有小草以及五颜六色的小花,绿树丛中,再贴上各种小动物。接着,我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通过画画想像,不仅明白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也感受够到了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小鸟开演唱会,其他小动物都来听;顽皮的小猴在树枝上荡秋千,捉迷藏;小象用长鼻子给小伙伴们洗澡;小动物们在开森林运动会,小鹿得了跑步冠军……孩子们的`眼中,这里俨然已经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这儿怎能不好呢?

  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将作品展示出来,更可以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4)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3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本课9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和两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字,写好生字。

  2、读通课文,读准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和新偏旁“穴宝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找找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3、质疑。

  4、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如下:

  第一遍:读准课文中生字的字音,读准词语。

  第二遍:课文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第三遍:边读边想,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

  (2)分段指名读课文,逐段评读。

  (3)文中较长的句子要加强指导。

  3、齐读课文。

  三、学*生字词

  1、认读生字:座空连忙呀

  2、口头组词:

  座一座座位空空军天空

  连连忙连长忙连忙帮忙

  呀好呀你呀

  3、自学笔顺

  4、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5、引导学生区分形*字:坐——座呀——芽

  5、师范写,生书空。

  6、学生描红,完成*字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刀字头”。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爱护环境。

  [教学准备]自制动物头饰和有关图片、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6课,齐读课题:《这儿真好》

  2、复*词语

  (1)读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二、教学课文

  过渡: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小熊)

  谁能告诉老师,小熊住在哪里?(荒岛)

  1、荒岛是什么样的呢?看图

  (1)指名说(光秃秃,没有树,没有朋友……)

  2、小熊在那里生活的怎么样?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名回答“孤零零”

  (3)“孤零零”什么意思?(寂寞、孤单)

  (4)指名读好

  过渡:是呀,没有朋友孤零零的一个人生活多寂寞呀。这时小熊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它怎么做?

  1、交流,出示第二自然段

  2、当时小熊的心情怎么样?(着急)从哪个词上看出来的?(连忙)

  3、指导读好

  过渡: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这是想告诉小熊什么呢?板书:种树

  师:是呀小熊也明白了白云的意思,谁来读读这句话,思考小熊种得怎么样?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1、指名读

  2、指名说(种了很长时间,很辛苦)

  3、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来?(种呀种,许多)

  4、说说小熊怎么个辛苦,它都要干些什么?

  5、指名读好

  师:一年,两年过去了,小熊种的小树苗在它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地长大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小熊住的岛上看看吧。(出示图片)

  1、说说现在的小岛怎么样?(出示词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2、读好这两个词语

  过渡:现在的小岛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瞧一瞧都有些谁?

  1、自读第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说

  3、这些小动物来到小岛上都忍不住说了一句话,请小朋友在书上划出来,读一读,

  4、交流,想一想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

  5、指名读好

  6、齐读

  师:“这儿真好”到底好在哪儿呢?

  1、指名交流

  2、可最高兴的还要数谁——(小熊)它怎么样呢?出示小熊的话

  (1)指名读

  (2)齐读

  (3)以前的荒岛,现在迎来了许多的朋友在此安家,这全都是因为小熊它懂得——板书:(种树,爱护绿化,保护环境)

  师:课文学到这儿,老师啊有一件事想听听小朋友们的建议和意见:“我们的城市要创建旅游城市,可没有游客愿意来,学了课文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1、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认读

  3、自学生字

  4、小老师教生字

  5、教师范写

  6、完成描红

  四、作业

  完成*字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字“极”。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这儿真好》

  1、静静地看老师写课题

  2、齐读

  3、指读读出你的理解

  4、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儿真好!这是谁说过这样的话?它们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这是谁说过的话?它们是怎么说的呢?

  齐读

  指读你认为应该这样读?你来试一试。

  齐读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呀?

  学生汇报小鸟树林是小鸟的家

  新鲜的树叶是小象和小鹿的最爱

  各种水果是小猴的美味呀!

  还有谁也愿意来这里呀?为什么?

  让我们替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再读这句话。

  过渡:是啊,这里真是太美了,到处都是树,可谓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呀!

  出示词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谁也读这个词?

  你们读的太好了,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来到这儿了,和老师一起说

  出示这儿真好!

  此时此刻,小熊高兴极了。

  学*极字。你看到这个字你知道了什么?

  一段:

  可是在以前,小熊的心情可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请大家读第一段,体会一下小熊以前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1、自读

  2、你体会到了吗?它以前的感受如何?

  3、这样的感受你想会带给小熊怎样的坏心情?

  4、让我们替小熊读出这样的坏心情。

  小结:看来,这座没有朋友的荒岛,带给小熊的是太多的痛苦,小熊甚至连做梦都在渴望朋友,于是它向云儿求救,它连忙问:读句子。

  出示句子:

  连忙问:“云啊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1、齐读

  2、指读,你认为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

  3、齐读

  三段

  云儿不说话。一起读

  小熊明白了,(出示句子)

  1、请同学们自己读这句话,着重注意“种呀种”你能读出什么?

  (种树和找朋友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小熊就是这样,为了快乐,为了幸福,决心自己亲自改变这座荒岛,美化这里的环境,让我们再读出它的决心。

  过渡:它坚持不懈,终于一年、读句子。

  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老师来读,你听出了什么?你也来试试。

  (时间长,高兴,满山的树)

  小结:是呀!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出示词语)。经过小熊的不懈努力,荒岛已经不再荒了,它已经变成一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再大声地说:这儿真好!

  四段

  就是因为这儿真好。瞧!吸引了好多朋友,以后小熊就不再孤零零了,还会大声地说,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上到这里,你大胆想象一下这是的荒岛上……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这里不仅有花有草,更有幸福与快乐。

  让我们再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这儿真好!

  孩子们,请你把起书来,请你再静下心来,请你再重读一次课文,好好地享受一下小熊的心情变化。齐读课文。

  板书:

  美化环境

  收获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孤零零”、“种呀种”、“满山遍野”、“绿叶成因”等词语,从而帮助理解句子。

  3、懂得种树就能把荒岛变成绿岛,只要生活环境变好了,朋友才会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熊是怎样做才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难点:明白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画纸、树贴纸、花贴纸、草贴纸。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第十六课《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熊。

  3、今天小熊呀,来到了小朋友们的身边,听,它正向我们打招呼呢!(大家好,我是小熊,看到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了吗?你们能教会我这些词语怎么读吗?)哦,小熊是要向大家请教这些词语怎么读,你们能帮帮它吗?

  [显示]

  一座荒岛孤零零云儿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5)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一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这首诗中写到的红领巾、小鸟都是孩子们熟识的事物,所以整篇课文的学*难度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很大。

  本节课中我很注重识字教学,因为识字是读文的基础,只有把生字掌握了,学生才能更好的朗读、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巩固识字,如指名认读,集体读,开小火车读等,个别*时站起来发呆的学生这节课的生字也顺利过关了,不管课上的如何,至少这也是一种收获。

  另外朗读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一点。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孩子们对于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对于完成课文的背诵目标也是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鸟需要我们的保护,我就出示了几张受伤小鸟的图片并配上比较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可怜,伤害小鸟的人很可恶,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但是诗歌的美感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被很好地烘托出来,另外孩子们的潜能也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能有更大的进步。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就是要强化“读”,其中诵读最适宜我们的汉语言。《“红领巾”真好》这首诗歌,不但形象和画面很美,而且具有音韵美。在教学时,我没有抽象分析、没有脱离言语的想象。我的课堂设计以诵读来带动整个课堂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活”。

  我从课题入手,读好课题是关键,我从读准字音进行把握,再通过问题“这句话是谁说的?”将学生引导到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着重知道小鸟说的那句话。再通过问题“为什么要爱护小鸟?”随着学生的回答来学*前面两小节。主要通过读好“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以及“扑棱棱,飞来飞去,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这两句话来感悟这两个小节的内容。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兴趣较浓,学*状态较好,胆识在学写生字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仓促,我的指导过于形式化,不够扎实。尤其应该在字的笔画的占格上有个详细的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节课的不易,也使我有了更强的信心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精短的儿童诗,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乐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的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这里有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文本是有趣的,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活泼呢?这里我就像一个经营者,在积极营造着美丽的课堂:

  一、教给方法,有趣识字

  这是第一课时的学*,识字是首要目标。为了让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这些抽象的方块字。依据学生的好动的特点,我有意识地和学生玩编拍手歌的游戏,通过念、拍“口字旁,几字边,叽字记心间”等这样带节奏的拍手歌,达到眼、手、、心、口的统一,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识字教学的高效。同时,潜意识中教给了学生识记合体字的方法,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红领巾”真好》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我是通过语言描述和换位角色体验等途径来实现的:

  1、语言描述

  课堂中教师的优美语言引领着孩子去学*、探索。如在理解词语“扑棱棱”时,我说:清晨,一缕阳光射进了树林,又一个新的一天来了,小鸟们,准备好,叽叽喳喳地叫起来,飞起来吧!”学生听着仿佛自己就在森林中,都愉快的飞起来了。如在引导学生表演捉虫时,我先描述:我们的教室就是美丽的大森林,这里有美丽的花,有高大的树,你们可以飞出座位,去给大树捉捉虫,可以一边介绍自己一边捉虫。就很自然的给学生创造了森林这个大环境。

  2、换位角色体验

  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就把自己当文章中的我。在这儿,文章讲的是小鸟,其实他与可爱的学生有较多的相似处。快乐的小鸟会唱歌,会叽叽喳喳的说,还会梳理蓬松的羽毛,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已有体验,我及时引导学生想象:快乐的小鸟在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今天天气真好!”有的说“昨晚睡的真舒服!”……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好象自己就是林中那只早起的鸟儿,越说越开心,此时学生读课文不用说开心的字眼儿,已经是有那股味了。我再作侧耳倾听状,仿佛听到了歌声,孩子们就开心的唱起了歌儿,边唱边做动作,快乐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我再问:快乐的小鸟你们还在干什么呢?直接把学生当作了一只鸟,学生有的说我在做操,有的说我在和邻居打招呼,有的说我在梳理羽毛打扮自己……各式各样,,此时再读,学生是乐读,同时也是读得乐极了!最后我把学生放入了美丽的大森林这一情景,让他们这群“小鸟”去给大树去捉虫,我先当上了啄木鸟飞出去,学生爱玩是天性,当小鸟更是开心极了,整个教室变成了繁忙的大森林!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态度系统。

  一、解读文本: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呈现了一副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本诗共三小节,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能保护树木,为树木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要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的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二、成功之处:

  (一)带双引号的红领巾

  从题目入手,通过猜谜出现“红领巾”,板书题目后让孩子找出漏掉的双引号,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的红领巾加上的双引号?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从第三小节学*课文。

  (二)以读促悟,声情并茂,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形象的画面,余音绕梁,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在学*第一小节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清晨树林的图片,一缕缕的阳光穿过树叶照在草地上,小树醒了,小草醒了,小鸟也醒了,接着让学生听小鸟欢快地叫声,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马上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清晨的树林,有动听的鸟叫声,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忙着捉虫,我就带领学生来学做捉害虫的小鸟,我们就是活跃的小鸟,清晨,小鸟们起床了,张开翅膀,起飞了,扑棱棱,扑棱棱,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了,……那时侯学生仿佛自己就是在捉害虫的小鸟了,飞来飞去,忙着捉虫,他们完全走进了课文中的角色。在品读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后让孩子们也开动脑筋,如“蓬松的羽毛”,哪些物品还能用上“蓬松的”?孩子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蓬松的棉被,蓬松的头发。

  (三)将写字教学随机呈现、方式多样

  在带领孩子们书写课题时就相机指导“领”的写法,课文讲授中让孩子们主动观察、发现“灵”的书写要领。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如木牌的的“牌”字,我先出示甲骨文让孩子们猜,再去解释字的来源,使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文化。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

  三、妙笔生花:

  在欣赏完这首儿童诗后仿照诗文的写法,我出示了几种小动物的照片,让孩子依据诗文的写作方式,结合*日里的观察,打开了孩子们语言思维的大门:清晨,动物园里谁最美丽?是骄傲的白孔雀。展开翅膀,昂首挺胸。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到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几句精美的小诗就从孩子们的口中脱颖而出。

  四、不足与改进: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的随机点拨语言还不够精准、到位,情境渲染已经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教师随机的指导整堂课更会妙笔生花,孩子们的朗读水*也会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更加浓厚。效仿名师的教学方式,抓住每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带孩子们步步深入,反复体味,这样学*效果会更佳。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上课时我从课题开始,请同学们质疑:“红领巾”指谁?他们为什么好呢?请学生闭眼听课文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让学生自渎课文后,检查生字情况,分层次检查。生字检查完以后,读课文。读完后提出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按小节汇报。理解了内容就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一小节,把理解的融入到朗读中。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分小组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在课外拓展中,注重课堂训练。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讲一讲爱好小鸟的故事,课下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日记,这样把说和写结合起来。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课题训练,训练学生说话。在学*课文时,AABB、ABB式词语的积累,以及“一会儿……一会儿……” “因为……所以……”句子的训练。

  本节课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朗读时时间有点紧,指导的不够到位,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扩展6)

——物理教学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作为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自己边学*边实践,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与教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课上认真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有时根据课堂互动情况灵感上来,学生反应出人意料。本来这是一件好事,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把当时的过程记录下来,我们的工作特点又是至少需要两年才能来一次循环,可到那时真是“黄花菜都凉了”,任凭怎样也无法完全回忆起来,只能成为遗憾了。还有这样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反映,同事的启发,加上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同样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导致研究工作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没能用理论指导,上升提高,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提升能力的机会。如果能把自己的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记下哪些地方讲得比较精彩,哪些地方讲得尽人意,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以备在执教类似课型时进行调整完善,也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日趋丰富,教学水*不断提高。这几年我重视理论学*与实践相结合,博采众长,并且注意了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而这都要归功于勤学多思。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为创新教学积累经验,拓展思路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你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多么充分,一节课下来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都有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空间。比如“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演示实验,设计了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过之后,发现学生基本上能掌握,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通过反思总结,我对本节内容进行调整。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闭合电路的一部份导体静止时,检流表的指针不动,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电路中产生电流呢?让学生自己去摆弄,去无意发现,然后通过无意发现转化为有意探索。这样做到了思维启迪和思想启迪的双重并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物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要不断的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留心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增强教学的灵性和悟性。

  二、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是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前提的。只有不断学*,提高自身的理论水*,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教学,高于课堂教学,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除了看一些本专业的书以外,还需要看教育理论的名著,看一些教学专业的期刊杂志,要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力争多元化,既可以是“教学设计”,“引入与思考”,了也可以是“实验的改进”以及“实验的评价”,还可以是“课后*题再思考”。但无论哪个方面的反思,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这样才会不流于形式,才有真正意义的提升。

  如:我在教学“看不见的运动时”,就借鉴了某老师的经验:走进教室前,在自己的身上洒了一些香水,一走进课堂,学生闻到了一股香水味。教师问这香水味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是老师身上洒了香水。老师问:“老师身上洒了香水,你怎么能闻到?”学生答;“分子是运动的。”这样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三、学研并重,提升品位

  做“学研型”教师,中学物理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在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中完全应该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这有待于我们用心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教学与研究并重,在反思中研讨,在研讨中反思,努力寻求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过程中的优秀思想和方法。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总目标,“……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一、物理学本身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物理模型的建立等,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加以总结和推理得出的,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物理学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及其运用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和他的学生的代表作《墨经》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其中也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汉唐以王充著的《论衡》为标志,记载了大量的力学、声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的许多发现。北宋科学家沈括有巨著《梦溪笔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才观察到地磁偏角的现象早了四百多年。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其中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美妙的声音现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物理学家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比如,科学家牛顿勤奋和悉心钻研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四十年里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路程,这些成就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原子弹的试验成功、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等,都证明了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正如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刻苦学*,专心致志的科学家安培,欧姆坚持不懈的故事,自学成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等,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如同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照亮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本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的课程改革改革方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我就在20xx年的教学工作,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教师要控制得住大局。

  虽然是探究性的开放型物理课,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市场。

  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还把很多时间给他看,给他讲,给他做。如果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压不住课堂的话,不但上这个课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就是上物理课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说闲话、就是可以开小差、就是可以闹翻天的时间。这就与我们的目标越走越远了。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了解社会。

  二、其次,教师要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最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足一节课,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之后改变了很多,变成了老师以“提问启发式”授课,学生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现在的课程改革则更进了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想办法解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知识上也是这样。

  我觉得物理课上应鼓励他们提问题,各种奇里古怪的大自然问题、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都行,*时上课也是这样,有相关的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来,而不是我提。当然,相应地,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使他们被你的知识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师要敢于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现代的人不是看谁记住了多少知识,毕竟能记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用的知识搜集出来。有些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一定要帮他们解决,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动手能力,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这个过程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说远点甚至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培养他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们走的路颠簸,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的锻炼。现在信息流通很快,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别人,更可以上网去找,或者自己通过实验来解决相关问题,都可以,关键是他在其中学到了东西。

  物理是一门很严谨很完美的学科,有着一套完备的理论基础。高中物理主要分为力学、电学、电磁学、光学、*代物理初步几个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公式和定理,所有的物理考题都在这些公式和定理的基础之上。

  所以,学*物理首先必须重视基础,熟记所有要求掌握的公式定理及其可能的变式,并留心它们在各种题型中运用的方法,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总结出各类题基本的解题套路。例如电磁学方面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为:明确已知条件,分析是电流导致运动还是运动导致电流,分析受力情况及运动过程,根据公式定理列式求出未知量。

  其次,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是解题的基础,对于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要特别注意。“缓慢移动”表示受力*衡,“恒力”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不变,“距离远大于半径”表示半径可以忽略,“轻轻放上”表示初速度为零,“至多”还是“至少”,“直径”还是“半径”,“大于”还是“小于”??都是很简单的字词,但稍一粗心,不仅可能使解题过程变得特别复杂,而且肯定得不到正确的结果,花了大力气却没有丝毫的帮助。*时在练*中就可以试着将重点的字词勾画出来,提醒自己注意。总之,认真审题,切记切记!

  再次,要克服畏难心理。有的物理题题目比较长,涉及的量比较多,还往往和现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联系,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我在高一时也一度觉得这类题目很难。但随着学*的深入,我逐渐发现物理解题的规律性是相当强的。即使是显得相当深奥的题目,都可以简化为我们熟悉的一个或几个简单的物理模型。凭我个人的感觉,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的作用特别大,并且往往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一定要熟练掌握。比如高考物理最后一道“打桩机”的问题,与时常练*的简单碰撞问题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只要想到动量守垣,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坚信,任何题目都是用我们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步一步解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扎实的基础,心态*和的一步步分析、运算,就一定能接*并达到最后的结果。 下面再讲几个我认为*时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重视老师在课堂上分析的例题和参考书上的例题。这些题是老师和编者从众多的题目中靠自己的经验挑选出来的精华,特别是老师逐步的讲解对于学会寻找解题方向,明确解题思路有很大帮助。

  其次要注意解题规范。*时练*中每一道题都完全按照规范的解题步骤书写,的确需要太多的时间,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应该按照解

  题规范解答一两道题目,在*时的测验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解题的格式,既能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也使老师的评阅更加轻松。形成*惯后,在高考中也易于得分。

  另外,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时练*和测验中自己所犯的错误。人最悲哀的是不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东西,在*时发现了自己的不知道是一件好事。分析自己的错误是因为粗心还是知识欠缺。如果是前者,必须严厉警告自己不能再犯;如果是后者,就要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练*,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好有一本错题集,能反映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对学生终身学*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兴趣、学**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角色。

  二、终生学*,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任务。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中这种被动的学*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策略。

  一、重视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一些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冲突有矛盾的物理学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纸盒能烧开水吗?理发用的剪刀一定是费力杠杆吗?小推车不推了,会停下来,是不是因为没有力来维持啊?通过这些问题来巩固强化知识的掌握。

  二、让学生敢于猜想

  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猜想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和经历一次物理研究的过程。这对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有很好的效果。

  三、用好、用活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编入的大量漫画插图,深入浅出的揭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学生很容易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回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他们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也符合物理从社会中来,再回到社会中去,这一新的物理教学理念。

  四、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将物理情景更生动的展示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兴趣倍增,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上的成就感。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遵循认知规律,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总之,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教学有所提高。

  1、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可适应。老师可直接了解到学生课程听懂程度,学生有何问题亦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达到理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效果。缺点是:学生人数多后,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加重了老师上课负担,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时间都几乎是花在授课的过程中,因此在上机时好少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来辅导学生。课堂容量小。结论: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学生听课前提下,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2、电视或投影仪的媒体教学手段

  不论是采用电视和投影仪,其取得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都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的把电脑的操作界面在电视或投影仪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像看电视或电影形式来观看老师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课堂更为生动。老师也不需要像以上方法样,要分组给学生授课,从而大大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

  缺点:图像不够清晰,甚至摸糊。由于是全班学生观看一个电视或一个屏幕,加上图像又不太晰,故在界面的直观性大有不足。

  3、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系统

  优点: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时实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学生只需看自己电脑的显示器就行了,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也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的辅导时间。

  缺点:比前两者都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由于更现代化、可视化教学更为直观,所以容易让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容易认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也无形因“现代化”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论:多媒休软件网络教学系统是很能适应教学的基本需求,加以稍微的缺点刻服,可取得比前二者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目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用得恰到好处者毕竟是少数,只有观摩课上有所应用,*时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并不多。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对此,学校应该让重金购置的现代化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把眼光聚焦在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上。这里还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有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相结合,制作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应用软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资源;二是加大对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培训,使教师自觉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07年暑假之后,我担任了八年级的物理教学。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教学伊始,我便引导他们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带着对新学科的好奇,保持着对物理的浓厚的兴趣,进行物理的学*,由此产生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反思课堂收获,可归纳为“两个抓住”。

  一是抓住学科自身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初中,可操作实验很多,所以不管实验的难易,我都精心准备,哪怕是最简单的小实验,我也结合学生实际条件,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课下亲自动手搞小制作,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带给他们的乐趣。

  在进行引言教学中,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什么科学,也不灌输式的告诉他们物理研究的是什么。而是给了每一个学生一个放大镜,让他们亲自观察,亲身体会放大镜的成像情况,课本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很容易,把实验留给学生,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感受,不要怕课堂不好控制,学生只要有仪器,只要有研究的内容,他们是积极配合的。教师在适时加以引导,探究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把放大镜给了学生,通过学生的探究,我提问,用放大镜看*处的物体时,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都齐声回答,放大的像。我接着又问,看远处的.物体时,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很浓,有的回答说是缩小的,有的回答说是倒立的,接着有的就喊,老师,为什么啊?我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接着引导,除了看到的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又看了一会。答案相当的多,几乎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都说出了。教学效果很好。

  另外,课本中有漏斗乒乓球实验,我提前让学生用饮料瓶自己做了漏斗,找了乒乓球,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便已经把课本的实验做了,所以课上内容轻松领会,且兴趣很浓。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科学,有些问题实际动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说教更有用。

  比如声现象一章中,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模拟击鼓息烛实验。我让学生动手组装,,自己实验,学生兴趣很高,一切得到了一一认证,从而巩固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在进行完光学的教学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潜望镜。时间不长,真的有一个班的学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给了我,让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仔细的看了,一个很简单的盒子,两块互相*行且与水*方向成45度角的*面镜。在下方看能够看到高处的物体,还真的不错啊!

  电学教学完成后,我让学生课下自行设计门铃。很快,学生们就有了回音。有一个学生拿着制作的门铃,找到我,说明了思路。我惊讶于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许多的小制作,都是教学中实际遇到的,我不在一一列举。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我越发的感觉到,把实验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你会诧异于他们的奇思妙想。

  二是抓住学生的感情。

  我尽量课前提早进入教室和课后也不急着离开,为自己创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我知道,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

  每一届学生我都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我性格外向,比较幽默,很容易便与学生打成一片。他们与我没有距离,说话很随便。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回答问题时都抢着回答。

  上课时,我总是笑着走向讲台。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友好的眼神影响学生。有学生说,上物理课提神,不是学科本身提神,是他愿意以一种欢乐的气氛去学*。回答问题时,特别是全部回答时,有的学生说一句“废话”,学生们被逗乐了,我也没有责怪的意思,总是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肯定废话中的有用的知识点,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达到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敢于发言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不容易的。由于有我的宽容,学生们积极发言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果很好。

  ,可见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的好坏,在一定的成分上决定的教学的成败。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某一科老师,导致不学*这一科,他们不管后果,不管是不是应该的,初中学生就有这样的特点,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疏导而不是强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