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22 00:00:00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儿真好》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好在哪里呢?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屏幕上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小熊独自生活在荒岛的情景,适时引导学生交流“荒岛上没有_____,也没有______。”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小熊交不到朋友时的孤单寂寞。既而抓住“孤零零”一词细细品味:小熊真的很孤单;他真的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多么渴望拥有朋友啊!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

  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紧紧围绕图片帮助学生感悟:时间慢慢过去了,一年、两年,这小岛变了样(图片出示)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岛上都是花草树木;岛上山清水秀,环境变好了……此时引导学生再看图:小岛的前面是树,后面是树,左面是树,右面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树长得怎样?学生一下子就能看出树木长得很高大,树叶茂盛,这就是“绿叶成阴”。学生在边想象边看图中理解了词语,读好了句子。当学完这两个自然段时,把荒岛的原来和现在的图片作比较,让学生给现在的小岛取个名字,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了起来“彩色岛”“欢乐岛”“美丽岛”“绿色岛”。原本是没有绿树没有花草的荒岛,在云朵的帮助下,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现在变成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多美的一个小岛啊!在比较中,在回顾课文语言文字中,学生的朗读就更有味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2

  这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朗读训练。课文较长,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要花较多的工夫,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以以小熊找朋友为线索指导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形,体会“孤零零”的感受。第二、三自然段则是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第四、五、六自然段无需多讲,可放手让学生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分小组分别做小鸟、小猴、小象、小鹿,师读旁白(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文,把小熊一个人孤零零的.情景和小动物们都夸这儿真好,纷纷住到了小岛上的情景相对比,来加深体会,感受小熊的惊喜心情。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看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感悟。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3

  张桥中心小学 马英" target="_blank">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4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渴望拥有朋友的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将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交到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发法,引导学生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来学*,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意、朗读课文,一步一个脚印,自然扎实。

  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有: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等,根据学生认知水*和生活经验,我采用了适当的方法。第一段中主要理解“孤零零”。我先做了情感铺垫,让学生用“岛上没有( ),也没有(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从而了解小熊的处境,学生说得挺好的(没有树木,没有鲜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果子)通过说学生就明白了荒岛上什么都没有。接着问学生:只有小熊住在那里,他会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孤零零”。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孤零零?”他们能理解孤零零就是孤单、寂寞、没劲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联系课文的语句,“你还从哪里也看出小熊很孤单?”,学生明白了不光白天想连做梦都想,可见小熊多么孤单寂寞。这样“孤零零”的意思学生自然是理解好了。在理解“种呀种”一词时,考虑到这个词语好理解,我只是将词语的意思蕴涵在过渡语中:为了让荒岛长满树,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要种,这就是“种呀种”,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而是让学生想象小熊种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小熊种的树很多和种树时的辛苦。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借助媒体,将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的便于理解。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图片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树)接着引导:树长得怎样?(高大、茂盛、绿油油、很多树阴)从而归纳这就是“绿叶成阴”。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是满山遍野?”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我作适当的引导和归纳:山前是树,山后也是树,山上是树,山下还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

  由于在课前没有在上课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计算机,导致上课时课件无法播放,又请相关老师帮助调试,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效果。今后在课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5

  一、创设良好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画的演示,创设了小熊找朋友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创设了与课文相和谐的情境。随着一大片树林的呈现,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种美妙情景随之而来:小草、鲜花、小河、果树……学生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深刻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懂得寻找朋友与植树造林之间: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

  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正是这种良好的情境,使得学生思维自由飞翔,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我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适时自读感悟,全身心地投入读书活动中。借助学*背景,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角色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三、在品味词语中训练语感。

  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义,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等词语的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或创设情景,或朗读,或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岛环境的变化、小熊的心情变化。

  四、生字教学太过于仓促简单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6

  《这儿真好》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 讲述了小熊通过种树改变环境,最终找到朋友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我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荒岛,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步在黑板上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小熊种树的文字,并在读时随机贴上一棵棵大树,不一会儿荒岛就被绿树遮盖,学生通过动态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

  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现在你想来这儿住了吗?”理所当然得到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最后,我以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光头强”转折,创设光头强要来砍树的情景,孩子们自然不同意,于是我再次引导,请学生批评光头强, 在对光头强的批评中,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7

  在第一课时,读字词时,主要理解“荒岛”和“孤零零”。我就问孩子们什么是“荒岛”?他们都很踊跃的积极举手发言,但是都认为荒岛上还是有些植物、动物的,但是没有人。而且,插图上画的小熊旁边有几朵花,小孩子就说了,树上画的还有花呢。如果这样子理解,荒岛的感觉就无法出来,也就无法感受最后小岛绿树成阴的美丽场景。于是,我就跟孩子们强调,“荒岛”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只有小熊一个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树,也是枯黄、死掉的'树。有了前面的渲染,读到后面的“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时候,孩子似乎特别能感受这种绿色的美,读起来非常愉悦。但是,我继续问他们,小熊用了多长时间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书上去找,从“种呀种呀、种了很久、一年两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与坚持,才换得了小岛现在的一片绿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那么小熊一开始是一个人,感觉孤零零的。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想象一下他们什么时候感觉孤零零的,有学生举例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时,感觉孤零零的,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一下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一个人在家时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马就沉了下去,可见能够体会到小熊的那种孤单、害怕。那么你是小熊,你现在最想干什么呢?很多人说了爸爸妈妈回来,有人陪我。那这样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举动了。最后,小熊不停的说“欢迎你们”,孩子的语气不是太到位的,因为前面有一个修饰词“不停”,可见小熊是非常的开心了。于是,我就让孩子想象不停的说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并且进行了示范,孩子马上就能读好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8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9

  1、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活泼生动的角色表演”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角色表演,充分体验。

  情境教学中有多种创设情境的具体途径,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本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生是学*的主人。

  本案例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4、课后设想:

  (1)《这儿真好》第一部分的句式训练:有老师评价说,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课文的第四、五节的学*中,有这样的句式:一只小鸟飞来了:“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在这两个相似的句式中我想插入了一个把两句并成一句的句式的训练。让

  孩子们通过学*明白,如果我们说几句类似的话,可以说合起来说得简短明子些。)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我拉得过了。最后,读完了课文以后,我想让孩子们不仅能说出:这儿真好,是因为小熊的努力让这儿变得真好。更想让孩子们细心地读课文,能发现:其实白云的办法也真好,还有有朋友的生活真好等等,试着让孩子们学*多元化地学*课文,思考问题。不过,孩子们不能达到这一步,可是我却像老牛拉货车一样,拼命地拖着、拉着,以至于让课堂上了我”涨红了脸。

  (2)、由扶到放,展开想象。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通过一只小鸟发现这个由荒岛变成绿岛的一个地方,引来许多小鸟和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我觉得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写法。通过小鸟的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0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1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每一次学*一篇课文都是在学*如何做人!

  《这儿真好》教后反思: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不荒,小熊不孤。”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但孩子们对于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朗读“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杨波”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在没教之前,孩子们就已经通过预*能熟练朗读了,而且基本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针对孩子的课前预*,在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了点功夫,主要体现在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文章的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改变荒岛的经过,以及小熊有了朋友之后的高兴。并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愉快的阅读氛围。通过讲解,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观察画面,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样子,体会“孤零零”的感受,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孤零零”一词的体会,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在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我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荒岛发生的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两个词:漫山遍野和绿叶成阴,感受小熊通过双手的劳动,使荒岛变得漂亮的道理,学生在这部分的时候能根据理解对课文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而第教学四、五自然段,我则抓住文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这儿真好”,让学生说一说这儿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并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学生不仅在读中对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在语言上也等到了发展。学生也能在朗读中理解小熊是怎么找到朋友的,了解这儿怎么好,孩子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的快乐生活,在这种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了孩子们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的教育思想就自然而然在孩子的心中扎下了根。

  ,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真好,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而这些却正是小动物们吸引来的真正的原因。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真正明白这儿真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这儿真好,是事事在在的,具具体体的好,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3

  初次听邢老师的课,感觉煞是舒服。沐浴在她的软言细语中,感受到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对学生的耐心与爱心,心中恍然:怪不得学生都喜欢邢老师。

  邢老师的课,宛如涓涓细流,慢慢地流淌,那么顺畅,那么自然。从一开始的复*检查,到新课的学*,直至生字的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十分简洁、紧凑。课堂上,精美的课件,可爱的贴图,漂亮的板书,犹如一根无形的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引领着学生不断学*,不断探索。

  在理解重点词句上,邢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如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理解,老师没有过于累赘的语言,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出所看到的`景象,然后用简洁的话总结“瞧!从山脚到山顶,这儿、那儿,岛上的每一处都是绿树,一棵挨着一棵,这样的景色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可谓水到渠成!

  邢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时也采用了多种手法。在读“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

  许多朋友在一起玩”这句话时,要求学生读出小熊的孤单。邢老师先让学生想象荒岛是什么样的,再通过小熊的梦进一步感受小熊的心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读得非常到位。在读小鸟说的话时,邢老师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你愿意做小鸟吗?学学小鸟的动作,一边飞,一边说。好几个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朗读,都得得非常好。

  一(4)班小朋友非常聪明、可爱,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都能做到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可以看出邢老师*时对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严格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最后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范写生字的时候,是否应把田字格画得较高一些,这样不至于在范写时挡住学生的视线。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4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则故事内容浅显,不过要让孩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觉得还得从故事着手,慢慢理解、体会。这个理解还得从“好”与“不好”上做文章。

  一、图文结合,明白荒岛前后变化之“好”与“不好”

  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两幅图,即植树前的荒岛与植树后的众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小岛之景象,让孩子们说说两者区别,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荒岛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而后者则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让孩子们说说,你喜欢哪幅图?为什么?不用说孩子们都喜欢后一幅图,理由是充满生机的小岛是小动物的家,小动物们都喜欢把家安在有树的地方。通过观察图,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了有树与无树的小岛的“好”与“不好”。

  其次,通过学*故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寻找描写荒岛前后变化的句子,孩子们不仅找出了荒岛样子的变化,同时也找出了小动物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小熊的心情的变化。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些变化的句子,接着问孩子:荒岛上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好吗?好在哪里?孩子们从图与文中明白了植树给荒岛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好处:景色变美了,朋友变多了,小熊心情变好了……

  二、联系实际,感悟环保对于生存的环境之“好”与“不好”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2

  1、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所以在这一课的开头,我先

  说:“小朋友看见过岛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岛。”多媒体出示两个“岛”图,问:“你觉得这两个岛怎么样?喜欢它吗?为什么?”接着进行说话训练:第一个岛上没有

  没有没有

  。结合学生说的老师说:“像这样的岛,就叫做荒岛”。相机出示词语“荒岛”,让学生读准确字音。接着老师指第二个岛,问:“那这个岛呢?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如果让你去岛上玩一天,你准备去哪一个岛呢?”学生结合图说说第二个岛的美丽之处。这时候,老师小结:“是啊,看着这样的美丽的小岛,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引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这儿真好

  让学生由衷地赞美一下,指导学生读好课题。随后老师过渡:“小朋友,这两个岛其实就是一个岛呀,这个荒岛怎么会变得这么好的呢?那得感谢一只小熊,是它改变了荒岛的模样。”“那小熊为什么要改变荒岛呢?是怎么改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整个导入的过程是那么的自然,通过两个岛的比较,让学生说说两个岛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绿岛,由衷地发出赞叹声,“这儿真好!”导入了新课的学*。

  2、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课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和“绿洲”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和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绿洲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3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这儿真好》,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就是:(出示图片)小熊

  二、品读,感悟课文

  读第一自然段

  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荒岛图) 生描述荒岛。

  生: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石头。

  生: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树,一点也不漂亮。

  生: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一个人。

  2、师:这样的荒岛,你喜欢吗?对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没有一根草没有一朵花也没有一棵树,没有朋友,他的心情怎样,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很难过,没有朋友。

  生: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师: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1)“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

  (2)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3)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4)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齐读)

  读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小鸟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指名说说)

  2、师:小鸟飞走了,小熊更着急了。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云(贴云图),小熊连忙问:引读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3、师:小熊多着急啊,我们也来学学小熊着急的样子读读这句话。(齐读小熊的话)

  读第三自然段

  1、师:云儿听了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贴图:像树的云)

  2、师: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为什么云让小熊种树呢?(指名学生回答)

  3、师:小熊也和你们一样聪明,知道云儿让自己在岛上种树,是为了让环境变美,吸引朋友,于是他是怎么做的?(引读句子)

  4、师: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种,今天种,明天种,种了许多小树苗,那小熊在种树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他种的树很多,时间也很长,不是一天就能长大,很累。

  生:小树苗长大很困难,要好好保护。

  生:他每天都种,每时每刻都在种,很辛苦。

  生:太阳晒在身上很热,衣服都湿了。

  生:种树的过程很辛苦,先要挖坑,接着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把它填*了,最后还要给小树苗浇水。每棵都要这样,很累。

  5、师:是呀,小熊种树多辛苦,那我们就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生读)

  读好句子,突出树的多和小熊的辛苦

  6、师: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继续交流。

  生:小熊的腿会酸,脚会疼。

  生:它挖坑的时候会把手弄破。

  师(抓着学生的手):手破了,流血了,小熊快歇歇吧。

  生:不,我要坚持到底。

  师:小熊你真棒,你来读。(指名读)

  师:困难再大,可我们的小熊勇往直前,请所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小熊们一起读这句话。(生齐读)

  7、师:小熊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的心里却很高兴,为什么呢?(生交流)

  8、师: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你们看(出示绿岛图),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这时的岛是什么样子的?

  师:书上用了两个很美的词来形容现在的小岛,快把它们找出来吧!(根据回答板书:漫山遍野 绿树成阴)

  9、看图描述解释词语:

  师:这些树很多,到处都是,这就是----漫山遍野。

  每棵树长得绿绿的,而且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这就是----绿树成阴。

  10、师:现在还是荒岛吗?

  生(一起大声的):不是!

  师:那它是什么岛呢,谁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生:花岛。生:快乐岛。生:果岛。生:五彩岛。生:五彩缤纷岛。生:五颜六色岛。生:美岛。生:幸福岛。生:绿岛。

  师:太美了太美了,能把这句话读美吗?

  (生个别、集体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11、师:是云儿的指点和小熊的辛勤劳动,才使原来的荒岛变成了现在的绿洲呀!为了感谢小熊,老师根据《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也为小熊编了首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生齐唱《栽树歌》)

  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如今这儿变了,荒岛变成了绿岛。有一天,小鸟又从岛上飞过,这次它发现了什么?(贴小鸟)

  1、师: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在说什么呢?(指名读小鸟的话)

  2、师:我们都变成小鸟了,伸出你的翅膀,一边飞,一边高兴地说:引读句子(“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3、师:小鸟住下了,它在出去飞行的时候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它的小动物,它会怎样告诉他们呢?(学生交流)

  4、师:小动物听了都赶来了,都有哪些动物来了呢?他们是怎么来的?它们说了什么?(生自读第五自然段)

  师:小鸟怎么来的?小鸟应该住哪里?不举手,自己上来,下面的小朋友配上动作。

  生:两个学生拿着小鸟飞上来(板贴小鸟),边飞边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生:三位学生做划着船的动作上台(板贴小鹿,小猴,小象)齐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5、师:小动物们说这儿真好,那小岛到底好在哪儿呢?

  练*说话:出示:(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

  生:小鸟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

  生:小鸟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在树上筑巢,我有一个温暖的家了。”

  生:小鹿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吃到新鲜的小草了。”

  生:小鹿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

  生:小猴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捉迷藏。”

  生:小猴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荡秋千。”

  生:小象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儿散步。”

  生:小象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

  6、拓展想象:师:想想还会有谁去小岛,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生交流回答)

  (谁) 来了,它(它们) (怎么做)。

  (谁) 来了,它(它们)说:“ 。”

  7、师:这时最开心的是谁?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引读最后一段)

  师:谁来高兴地读读?(指名读、齐读)

  8、师:是呀,现在这儿真好,小熊动手又动脑,创造出了个美丽的环境。让我们美美的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总结,想象说话

  1、师:小动物们都住下来了,现在是小岛上的小主人了,为了使小岛变得更美好,你给他们一些建议吧!(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朋友,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练*说话(学生讨论)

  师:小朋友呀讨论的可真认真了,我想早点听到小朋友的讨论。

  生:啊,这儿真好!这里的景色可真美,我在这儿做作业就更舒服了。

  生:啊,这儿真好,有花有草。

  生:啊,这儿真好,空气多么新鲜,真是个仙境呀!

  生: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了。

  生: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打滚了。

  生:我想把这儿变得更美丽。

  生:我还可以再种些花草树木。

  生:我们应该把这打扮的更漂亮。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想小动物听到了你们的话,一定会这样做的。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师:对呀!以前这儿是一片荒岛,环境不好,没有人愿意来这儿。小熊通过种树,把这儿改造成了绿岛,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环境多美呀,当然吸引了许多朋友来。看来,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是吸引八方朋友,建立友谊的重要原因呀!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北京举行,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美化家园,迎接八方宾朋!

  四、练*,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一项课外作业:

  1、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小伙伴听。

  2、合作编演课本剧。

  教后反思:

  1.挖掘简洁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明确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但也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课文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非常孤单,所以急切地想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整体思路清晰,是以小熊“梦见朋友(感到孤单)—寻找朋友(营造树林)—欢迎朋友(安家落户)这样的顺序进行。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要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孤单难受的样子,为后文的教学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感受小熊植树造林的艰辛和荒岛变绿岛后喜悦的心情。最后借许多小动物都来到绿岛安家,来感受这儿真好,这儿真美!低年级的文章看似简单浅显,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深奥含蓄的句子,但是,就是在这简短、*实的语句中,却也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即便是很简单的课文,我也要求自己反复诵读,捕捉文章的灵魂。

  课文该抓些什么,放些什么?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一遍遍地读着课文,准备从课文的关键词语入手。当读到“荒岛”、“孤零零”时,我的脑海立刻显现出一只孤苦伶仃的小熊在寸草不生的乱石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正因为孤单,小熊多么焦急地找朋友呀!于是遇到白云它“连忙”问:“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当明白了白云的意思,知道要种树美化环境时,小熊满怀着希望激动兴奋地“种呀种”顾不得辛苦,天天种,年年种,种了很多很多树。这“种呀种”既饱含着小熊对于寻找朋友的迫切心情,对美化环境的决心,更体现出种树的艰辛、种树之多。最后荒岛终于变成了“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绿岛。这儿该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瓦蓝的天空、五彩缤纷的花草、暖暖的阳光下碧波粼粼,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如此美丽的环境自然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大家都感叹道“这儿真美,我就住在这吧。”这时的小熊别提多快乐幸福呢,激动地欢呼“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环境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犹如抽丝剥茧般,文章的核心慢慢在我脑中显露出来,关键词语抠了出来,可是如何把这些方块字变成跳跃的生命音符,蹦人孩子们的心灵与他们产生共鸣呢?课文如何设计?采用些什么教学方法我还是一筹莫展。

  2.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激情生情

  经过集体的讨论,特别是师傅们的指点,最后一致认为情境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是最适合低年级教学的。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情激情,这一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及课文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用课件展示“荒岛”的样子,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荒岛,从而体会小熊的孤单,再激情朗读。再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的绿岛”图,通过对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3.精雕细磨,走向声情并茂,时效合一的语文课堂

  经过几轮研读课文后,教案的雏形已渐渐浮出水面。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不荒,小熊不孤。”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将想象放飞。语文课堂应给孩子创造自由放飞的空间,放飞孩子的.想象,放飞孩子的理想。

  4.磨课的过程,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磨课中,不知不觉也收获了许多。最重要的就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解。教师在研读课文时,往往倾注了过多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但是更应该站在编者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特点,想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需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在学生学*过程中也不该是灌输者,强加自己的意愿,而应该是一名引导者,那么也就要认真思考引向的目标是什么,采用何种方式来引导最有效果,最后达到“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的目的。有效的磨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我们教师自身逐步成长的过程。

  5.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文重点部分设计把握还不够。“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一词,我让学生看图理解意思,但是,学生都看到了小岛上美丽的景色,花草树木,并用语言很好的组织起来了。但是,引导这个词语的词语时,有些欠缺了。学生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这个词语的词意仍然含糊,理解不十分确切。

  (2)另外,“这儿真好”好在哪里,我让小朋友们通过句式训练来说一说,但这样的句式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控,让学生想的更丰富,表达更精彩,这值得我去思考。

  (3)整节课朗读还不到位,学生说的较多,朗读训练少了些。而且低年级孩子唱读现象较严重,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是我们低年级老师要解决的问题。

  (4)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不应截然分开,在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有机地进行写字教学。

  教材的挖掘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我想,这一方面我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走进孩子。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5

  1、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活泼生动的角色表演”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角色表演,充分体验。

  情境教学中有多种创设情境的具体途径,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本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生是学*的主人。

  本案例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4、课后设想:

  (1)《这儿真好》第一部分的句式训练:有老师评价说,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课文的第四、五节的学*中,有这样的句式:一只小鸟飞来了:“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在这两个相似的句式中我想插入了一个把两句并成一句的句式的训练。让

  孩子们通过学*明白,如果我们说几句类似的话,可以说合起来说得简短明子些。)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我拉得过了。最后,读完了课文以后,我想让孩子们不仅能说出:这儿真好,是因为小熊的努力让这儿变得真好。更想让孩子们细心地读课文,能发现:其实白云的办法也真好,还有有朋友的生活真好等等,试着让孩子们学*多元化地学*课文,思考问题。不过,孩子们不能达到这一步,可是我却像老牛拉货车一样,拼命地拖着、拉着,以至于让课堂上了我”涨红了脸。

  (2)、由扶到放,展开想象。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通过一只小鸟发现这个由荒岛变成绿岛的一个地方,引来许多小鸟和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我觉得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写法。通过小鸟的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儿真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渴望拥有朋友的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将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交到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发法,引导学生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来学*,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意、朗读课文,一步一个脚印,自然扎实。

  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有: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等,根据学生认知水*和生活经验,我采用了适当的方法。第一段中主要理解“孤零零”。我先做了情感铺垫,让学生用“岛上没有( ),也没有(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从而了解小熊的处境,学生说得挺好的(没有树木,没有鲜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果子)通过说学生就明白了荒岛上什么都没有。接着问学生:只有小熊住在那里,他会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孤零零”。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孤零零?”他们能理解孤零零就是孤单、寂寞、没劲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联系课文的语句,“你还从哪里也看出小熊很孤单?”,学生明白了不光白天想连做梦都想,可见小熊多么孤单寂寞。这样“孤零零”的意思学生自然是理解好了。在理解“种呀种”一词时,考虑到这个词语好理解,我只是将词语的'意思蕴涵在过渡语中:为了让荒岛长满树,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要种,这就是“种呀种”,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而是让学生想象小熊种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小熊种的树很多和种树时的辛苦。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借助媒体,将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的便于理解。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图片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树)接着引导:树长得怎样?(高大、茂盛、绿油油、很多树阴)从而归纳这就是“绿叶成阴”。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是满山遍野?”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我作适当的引导和归纳:山前是树,山后也是树,山上是树,山下还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

  由于在课前没有在上课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计算机,导致上课时课件无法播放,又请相关老师帮助调试,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效果。今后在课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2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则故事内容浅显,不过要让孩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觉得还得从故事着手,慢慢理解、体会。这个理解还得从“好”与“不好”上做文章。

  一、图文结合,明白荒岛前后变化之“好”与“不好”

  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两幅图,即植树前的荒岛与植树后的众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小岛之景象,让孩子们说说两者区别,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荒岛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而后者则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让孩子们说说,你喜欢哪幅图?为什么?不用说孩子们都喜欢后一幅图,理由是充满生机的小岛是小动物的家,小动物们都喜欢把家安在有树的.地方。通过观察图,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了有树与无树的小岛的“好”与“不好”。

  其次,通过学*故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寻找描写荒岛前后变化的句子,孩子们不仅找出了荒岛样子的变化,同时也找出了小动物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小熊的心情的变化。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些变化的句子,接着问孩子:荒岛上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好吗?好在哪里?孩子们从图与文中明白了植树给荒岛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好处:景色变美了,朋友变多了,小熊心情变好了……

  二、联系实际,感悟环保对于生存的环境之“好”与“不好”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3

  张桥中心小学 马英" target="_blank">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4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每一次学*一篇课文都是在学*如何做人!

  《这儿真好》教后反思: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不荒,小熊不孤。”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但孩子们对于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朗读“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杨波”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在没教之前,孩子们就已经通过预*能熟练朗读了,而且基本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针对孩子的课前预*,在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了点功夫,主要体现在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文章的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改变荒岛的经过,以及小熊有了朋友之后的高兴。并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愉快的阅读氛围。通过讲解,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观察画面,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样子,体会“孤零零”的感受,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孤零零”一词的体会,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在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我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荒岛发生的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两个词:漫山遍野和绿叶成阴,感受小熊通过双手的劳动,使荒岛变得漂亮的道理,学生在这部分的时候能根据理解对课文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而第教学四、五自然段,我则抓住文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这儿真好”,让学生说一说这儿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并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学生不仅在读中对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在语言上也等到了发展。学生也能在朗读中理解小熊是怎么找到朋友的,了解这儿怎么好,孩子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的快乐生活,在这种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了孩子们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的教育思想就自然而然在孩子的心中扎下了根。

  ,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5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6

  1、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所以在这一课的开头,我先

  说:“小朋友看见过岛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岛。”多媒体出示两个“岛”图,问:“你觉得这两个岛怎么样?喜欢它吗?为什么?”接着进行说话训练:第一个岛上没有

  没有没有

  。结合学生说的老师说:“像这样的岛,就叫做荒岛”。相机出示词语“荒岛”,让学生读准确字音。接着老师指第二个岛,问:“那这个岛呢?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如果让你去岛上玩一天,你准备去哪一个岛呢?”学生结合图说说第二个岛的美丽之处。这时候,老师小结:“是啊,看着这样的美丽的小岛,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引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这儿真好

  让学生由衷地赞美一下,指导学生读好课题。随后老师过渡:“小朋友,这两个岛其实就是一个岛呀,这个荒岛怎么会变得这么好的呢?那得感谢一只小熊,是它改变了荒岛的模样。”“那小熊为什么要改变荒岛呢?是怎么改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整个导入的过程是那么的自然,通过两个岛的比较,让学生说说两个岛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绿岛,由衷地发出赞叹声,“这儿真好!”导入了新课的学*。

  2、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课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和“绿洲”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和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绿洲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7

  1、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活泼生动的角色表演”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角色表演,充分体验。

  情境教学中有多种创设情境的具体途径,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本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生是学*的主人。

  本案例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4、课后设想:

  (1)《这儿真好》第一部分的句式训练:有老师评价说,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课文的第四、五节的学*中,有这样的句式:一只小鸟飞来了:“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在这两个相似的句式中我想插入了一个把两句并成一句的句式的训练。让

  孩子们通过学*明白,如果我们说几句类似的话,可以说合起来说得简短明子些。)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我拉得过了。最后,读完了课文以后,我想让孩子们不仅能说出:这儿真好,是因为小熊的努力让这儿变得真好。更想让孩子们细心地读课文,能发现:其实白云的办法也真好,还有有朋友的生活真好等等,试着让孩子们学*多元化地学*课文,思考问题。不过,孩子们不能达到这一步,可是我却像老牛拉货车一样,拼命地拖着、拉着,以至于让课堂上了我”涨红了脸。

  (2)、由扶到放,展开想象。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通过一只小鸟发现这个由荒岛变成绿岛的一个地方,引来许多小鸟和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我觉得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写法。通过小鸟的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8

  在第一课时,读字词时,主要理解“荒岛”和“孤零零”。我就问孩子们什么是“荒岛”?他们都很踊跃的积极举手发言,但是都认为荒岛上还是有些植物、动物的,但是没有人。而且,插图上画的小熊旁边有几朵花,小孩子就说了,树上画的还有花呢。如果这样子理解,荒岛的感觉就无法出来,也就无法感受最后小岛绿树成阴的美丽场景。于是,我就跟孩子们强调,“荒岛”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只有小熊一个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树,也是枯黄、死掉的树。有了前面的渲染,读到后面的“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时候,孩子似乎特别能感受这种绿色的美,读起来非常愉悦。但是,我继续问他们,小熊用了多长时间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书上去找,从“种呀种呀、种了很久、一年两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与坚持,才换得了小岛现在的.一片绿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那么小熊一开始是一个人,感觉孤零零的。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想象一下他们什么时候感觉孤零零的,有学生举例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时,感觉孤零零的,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一下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一个人在家时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马就沉了下去,可见能够体会到小熊的那种孤单、害怕。那么你是小熊,你现在最想干什么呢?很多人说了爸爸妈妈回来,有人陪我。那这样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举动了。最后,小熊不停的说“欢迎你们”,孩子的语气不是太到位的,因为前面有一个修饰词“不停”,可见小熊是非常的开心了。于是,我就让孩子想象不停的说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并且进行了示范,孩子马上就能读好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9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由这个故事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备课文之前,我先把教参中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理理清。本课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有了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岛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小岛的美,才有感悟这儿真好,才有小动物们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难点是:引导学生读中深思,感悟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本课的教案。由词语入手,我分别抓住了“孤零零”“连忙”“许多”“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等,引导学生体会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岛的美,让小动物们都觉得这儿真好,紧扣课题。

  但是,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难点,故我在教学中,确定以朗读体悟情境表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只有通过劳动,就能创造美好环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话性、故事性的课文,常常会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这一点备课时,我经常都会忽略。“放小鸟”中,我的心情由高兴变为担心,由担心转变为着急,又由着急变为高兴,在故事的发展中,紧扣故事的环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非常重要,从朗读中再来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课文也是这样的,虽然故事主人公内心变化只由孤零零变为了高兴极了,但学生的.体会很浅,为什么而高兴,因为小岛变成了绿洲,因为小熊种树,辛勤地劳动使这儿变得很美,小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动物们都愿意来到岛上和小熊交朋友了。从而理解课文的难点: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何”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象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0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这儿真好》,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就是:(出示图片)小熊

  二、品读,感悟课文

  读第一自然段

  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荒岛图) 生描述荒岛。

  生: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石头。

  生: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树,一点也不漂亮。

  生: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一个人。

  2、师:这样的荒岛,你喜欢吗?对呀,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没有一根草没有一朵花也没有一棵树,没有朋友,他的心情怎样,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很难过,没有朋友。

  生: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师: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1)“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

  (2)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3)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4)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齐读)

  读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小鸟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指名说说)

  2、师:小鸟飞走了,小熊更着急了。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云(贴云图),小熊连忙问:引读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3、师:小熊多着急啊,我们也来学学小熊着急的样子读读这句话。(齐读小熊的话)

  读第三自然段

  1、师:云儿听了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贴图:像树的云)

  2、师: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为什么云让小熊种树呢?(指名学生回答)

  3、师:小熊也和你们一样聪明,知道云儿让自己在岛上种树,是为了让环境变美,吸引朋友,于是他是怎么做的?(引读句子)

  4、师: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种,今天种,明天种,种了许多小树苗,那小熊在种树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他种的树很多,时间也很长,不是一天就能长大,很累。

  生:小树苗长大很困难,要好好保护。

  生:他每天都种,每时每刻都在种,很辛苦。

  生:太阳晒在身上很热,衣服都湿了。

  生:种树的过程很辛苦,先要挖坑,接着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把它填*了,最后还要给小树苗浇水。每棵都要这样,很累。

  5、师:是呀,小熊种树多辛苦,那我们就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生读)

  读好句子,突出树的多和小熊的辛苦

  6、师: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继续交流。

  生:小熊的腿会酸,脚会疼。

  生:它挖坑的时候会把手弄破。

  师(抓着学生的手):手破了,流血了,小熊快歇歇吧。

  生:不,我要坚持到底。

  师:小熊你真棒,你来读。(指名读)

  师:困难再大,可我们的小熊勇往直前,请所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小熊们一起读这句话。(生齐读)

  7、师:小熊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的心里却很高兴,为什么呢?(生交流)

  8、师: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你们看(出示绿岛图),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这时的岛是什么样子的?

  师:书上用了两个很美的词来形容现在的小岛,快把它们找出来吧!(根据回答板书:漫山遍野 绿树成阴)

  9、看图描述解释词语:

  师:这些树很多,到处都是,这就是----漫山遍野。

  每棵树长得绿绿的,而且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这就是----绿树成阴。

  10、师:现在还是荒岛吗?

  生(一起大声的):不是!

  师:那它是什么岛呢,谁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生:花岛。生:快乐岛。生:果岛。生:五彩岛。生:五彩缤纷岛。生:五颜六色岛。生:美岛。生:幸福岛。生:绿岛。

  师:太美了太美了,能把这句话读美吗?

  (生个别、集体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11、师:是云儿的指点和小熊的辛勤劳动,才使原来的荒岛变成了现在的绿洲呀!为了感谢小熊,老师根据《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也为小熊编了首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生齐唱《栽树歌》)

  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如今这儿变了,荒岛变成了绿岛。有一天,小鸟又从岛上飞过,这次它发现了什么?(贴小鸟)

  1、师: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在说什么呢?(指名读小鸟的话)

  2、师:我们都变成小鸟了,伸出你的翅膀,一边飞,一边高兴地说:引读句子(“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3、师:小鸟住下了,它在出去飞行的时候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它的小动物,它会怎样告诉他们呢?(学生交流)

  4、师:小动物听了都赶来了,都有哪些动物来了呢?他们是怎么来的?它们说了什么?(生自读第五自然段)

  师:小鸟怎么来的?小鸟应该住哪里?不举手,自己上来,下面的小朋友配上动作。

  生:两个学生拿着小鸟飞上来(板贴小鸟),边飞边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生:三位学生做划着船的动作上台(板贴小鹿,小猴,小象)齐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5、师:小动物们说这儿真好,那小岛到底好在哪儿呢?

  练*说话:出示:(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 )。”

  生:小鸟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

  生:小鸟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在树上筑巢,我有一个温暖的家了。”

  生:小鹿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吃到新鲜的小草了。”

  生:小鹿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

  生:小猴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捉迷藏。”

  生:小猴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树上荡秋千。”

  生:小象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儿散步。”

  生:小象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

  6、拓展想象:师:想想还会有谁去小岛,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生交流回答)

  (谁) 来了,它(它们) (怎么做)。

  (谁) 来了,它(它们)说:“ 。”

  7、师:这时最开心的是谁?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引读最后一段)

  师:谁来高兴地读读?(指名读、齐读)

  8、师:是呀,现在这儿真好,小熊动手又动脑,创造出了个美丽的环境。让我们美美的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总结,想象说话

  1、师:小动物们都住下来了,现在是小岛上的小主人了,为了使小岛变得更美好,你给他们一些建议吧!(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朋友,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练*说话(学生讨论)

  师:小朋友呀讨论的可真认真了,我想早点听到小朋友的讨论。

  生:啊,这儿真好!这里的景色可真美,我在这儿做作业就更舒服了。

  生:啊,这儿真好,有花有草。

  生:啊,这儿真好,空气多么新鲜,真是个仙境呀!

  生: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了。

  生:啊,这儿真好,我们可以在草地上打滚了。

  生:我想把这儿变得更美丽。

  生:我还可以再种些花草树木。

  生:我们应该把这打扮的更漂亮。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想小动物听到了你们的话,一定会这样做的。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师:对呀!以前这儿是一片荒岛,环境不好,没有人愿意来这儿。小熊通过种树,把这儿改造成了绿岛,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环境多美呀,当然吸引了许多朋友来。看来,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是吸引八方朋友,建立友谊的重要原因呀!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北京举行,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美化家园,迎接八方宾朋!

  四、练*,拓展延伸

  自由选择一项课外作业:

  1、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小伙伴听。

  2、合作编演课本剧。

  教后反思:

  1.挖掘简洁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明确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但也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课文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非常孤单,所以急切地想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整体思路清晰,是以小熊“梦见朋友(感到孤单)—寻找朋友(营造树林)—欢迎朋友(安家落户)这样的顺序进行。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要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孤单难受的样子,为后文的教学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感受小熊植树造林的艰辛和荒岛变绿岛后喜悦的心情。最后借许多小动物都来到绿岛安家,来感受这儿真好,这儿真美!低年级的文章看似简单浅显,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深奥含蓄的句子,但是,就是在这简短、*实的语句中,却也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即便是很简单的课文,我也要求自己反复诵读,捕捉文章的灵魂。

  课文该抓些什么,放些什么?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一遍遍地读着课文,准备从课文的关键词语入手。当读到“荒岛”、“孤零零”时,我的脑海立刻显现出一只孤苦伶仃的小熊在寸草不生的乱石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正因为孤单,小熊多么焦急地找朋友呀!于是遇到白云它“连忙”问:“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当明白了白云的意思,知道要种树美化环境时,小熊满怀着希望激动兴奋地“种呀种”顾不得辛苦,天天种,年年种,种了很多很多树。这“种呀种”既饱含着小熊对于寻找朋友的迫切心情,对美化环境的决心,更体现出种树的艰辛、种树之多。最后荒岛终于变成了“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绿岛。这儿该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瓦蓝的天空、五彩缤纷的花草、暖暖的阳光下碧波粼粼,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如此美丽的环境自然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大家都感叹道“这儿真美,我就住在这吧。”这时的小熊别提多快乐幸福呢,激动地欢呼“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环境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犹如抽丝剥茧般,文章的核心慢慢在我脑中显露出来,关键词语抠了出来,可是如何把这些方块字变成跳跃的生命音符,蹦人孩子们的心灵与他们产生共鸣呢?课文如何设计?采用些什么教学方法我还是一筹莫展。

  2.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激情生情

  经过集体的讨论,特别是师傅们的指点,最后一致认为情境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是最适合低年级教学的。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情激情,这一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及课文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用课件展示“荒岛”的样子,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荒岛,从而体会小熊的孤单,再激情朗读。再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的绿岛”图,通过对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3.精雕细磨,走向声情并茂,时效合一的.语文课堂

  经过几轮研读课文后,教案的雏形已渐渐浮出水面。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脑中只有八个字:“荒岛不荒,小熊不孤。”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其次,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

  再次,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这儿真好,我()。”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说话,再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表演之中,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就在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荒岛变成了绿岛,小动物们可以在岛上唱歌、跳舞,快乐地生活了。小朋友,如果现在让你们住在这个小岛上,你愿意吗?那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将想象放飞。语文课堂应给孩子创造自由放飞的空间,放飞孩子的想象,放飞孩子的理想。

  4.磨课的过程,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磨课中,不知不觉也收获了许多。最重要的就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解。教师在研读课文时,往往倾注了过多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但是更应该站在编者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特点,想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需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在学生学*过程中也不该是灌输者,强加自己的意愿,而应该是一名引导者,那么也就要认真思考引向的目标是什么,采用何种方式来引导最有效果,最后达到“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的目的。有效的磨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我们教师自身逐步成长的过程。

  5.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文重点部分设计把握还不够。“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一词,我让学生看图理解意思,但是,学生都看到了小岛上美丽的景色,花草树木,并用语言很好的组织起来了。但是,引导这个词语的词语时,有些欠缺了。学生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这个词语的词意仍然含糊,理解不十分确切。

  (2)另外,“这儿真好”好在哪里,我让小朋友们通过句式训练来说一说,但这样的句式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控,让学生想的更丰富,表达更精彩,这值得我去思考。

  (3)整节课朗读还不到位,学生说的较多,朗读训练少了些。而且低年级孩子唱读现象较严重,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是我们低年级老师要解决的问题。

  (4)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不应截然分开,在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有机地进行写字教学。

  教材的挖掘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我想,这一方面我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走进孩子。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1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3

  张玲亚老师选用了这一课上一堂好课。她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认真地备好课,而且精心地准备了许多教具,在课堂中适时使用简笔画,激发孩子学*的兴趣。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情高涨,在词语的品评上,在句式的练*上,在互动的表演中,表现得十分精彩。我们同年段的老师坐在下面听,也不时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所以,课后,我仿照着上了这堂课,效果还不错。

  课前,我先在黑板上板画好一座荒岛,课始,就让学生观察荒岛,用“荒岛上没有(),也没有()”的句式练说,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具体感受“荒岛”的“荒”。充分感知了荒岛的“荒”后,紧接着,我在荒岛上贴上那只小熊,(课文插图1的那只)请大家观察小熊的表情,学生马上就说小熊很不开心,小熊觉得很孤独。“为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谁能从第一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读完课文后,大家七嘴八舌:“因为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很孤单。”“因为小熊没有朋友玩,孤零零的。”......

  “小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孤零零的感受吗?什么时候?”“当爸爸带着姐姐出去玩,我一个人在家时,我觉得很孤独。”“小朋友们都不跟我玩,我就很孤单。”......当孩子切身体会到小熊的感受时,这时再让他们带着这种感情去读书,他们就读得入情入境了。

  在孩子们读了小熊和白云的对话,明白了白云是让小熊种树后,我问他们:“小熊想到交到好朋友和种树有什么关系呢?”聪明的`孩子马上就回答:“因为种了树,环境变得美了,小动物们就喜欢来了。”“因为种了树,小鸟就能搭窝了,就能在大树间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了。”“种了树,小猴就可以在树上荡秋千了!小鹿也能吃到美味的树叶了!”

  “是啊,聪明的小熊也明白了,他就赶紧种树了。小朋友读读第三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觉得小熊种树很轻松吗?”

  学生又埋头读了起来。“我觉得小熊种树很辛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是从‘一年、两年’看出小熊种了很久。”

  “是的,小熊花了这么长的时间种树,真是太辛苦了!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小熊的辛苦?”

  “种呀种!”

  “对,那么大的荒岛,就只有小熊独自在一个劲儿地种树。他种呀种,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种了,一直干到天黑,脸上流着汗,他顾不得擦;手都种出泡来了,他也不怕。就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最后,他把整座荒岛都种上了树,那该是多么辛苦啊!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小熊种树的辛苦给表现出来吗?”(学生读,特别突出了“种呀种、一年、两年”)

  师:“常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小熊终于靠他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荒岛的改变。荒岛变了,变得不再荒凉,变得很美很美。课文中有两个词,告诉我们荒岛怎么美了,大家把它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好吗?”

  孩子们找到后,齐读“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这两个词谁懂呢?”一个孩子用他的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了对“绿叶成阴”的理解;可是“漫山遍野”大部分都说不准确。“大家看张老师怎么画!”我飞快地在荒岛上画出了一棵棵树,几乎布满荒岛。“请看,岛上到处都是绿树,山上也有,山下也有,一到岛上,满眼都是绿树,这就叫——”“漫山遍野!”生欢呼着喊了出来。

  “那荒岛还叫不叫荒岛呢?荒岛现在已经不荒了,我们该给他改个名字什么名字好呢?”我故作疑惑。

  “叫绿岛!”孩子们激动地直嚷嚷。

  “这个绿岛真美!你们看,谁来啦?它说什么呢?”我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小鸟的图片。

  大家兴奋地如小鸟般叽叽喳喳:“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谁愿意来演一演小鸟,飞到我这来,告诉我,这儿有什么好?”

  一只小鸟飞上来:“这儿都是绿树,我要在这做窝!”接着我请全班女生齐当小鸟,再一次赞美小岛。

  接着,小鹿、小象、小猴的图片一个个上了黑板,他们的扮演者也纷纷上台告诉我,因为这儿有好吃的蜜桃,这儿有青青的树叶,有嫩嫩的小草;所以他们都不走了。这时,整个班级都洋溢着一种快乐的气氛,如涟漪,一层层,四处漾开,就连我,也忍不住被感染了。

  学至最后,我问他们:“小熊为什么能交上这么多好朋友?”一个孩子居然很理性地告诉我:“那是靠小熊辛勤的劳动、坚持不懈地努力换来的。”我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对,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这儿真好啊!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4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

  课文以小熊找朋友为主线,开始让学生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

  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明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是事事在在的,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这儿真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2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3

  一、创设良好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画的演示,创设了小熊找朋友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创设了与课文相和谐的情境。随着一大片树林的呈现,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种美妙情景随之而来:小草、鲜花、小河、果树……学生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深刻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懂得寻找朋友与植树造林之间: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

  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正是这种良好的情境,使得学生思维自由飞翔,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我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适时自读感悟,全身心地投入读书活动中。借助学*背景,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角色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三、在品味词语中训练语感。

  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义,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等词语的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或创设情景,或朗读,或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岛环境的变化、小熊的心情变化。

  四、生字教学太过于仓促简单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4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

  课文以小熊找朋友为主线,开始让学生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

  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明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是事事在在的,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7

  《这儿真好》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 讲述了小熊通过种树改变环境,最终找到朋友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我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荒岛,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步在黑板上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小熊种树的文字,并在读时随机贴上一棵棵大树,不一会儿荒岛就被绿树遮盖,学生通过动态展示,“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

  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现在你想来这儿住了吗?”理所当然得到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最后,我以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光头强”转折,创设光头强要来砍树的情景,孩子们自然不同意,于是我再次引导,请学生批评光头强, 在对光头强的批评中,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8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则故事内容浅显,不过要让孩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觉得还得从故事着手,慢慢理解、体会。这个理解还得从“好”与“不好”上做文章。

  一、图文结合,明白荒岛前后变化之“好”与“不好”

  首先,让孩子们观察两幅图,即植树前的荒岛与植树后的众多朋友生活在一起的小岛之景象,让孩子们说说两者区别,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荒岛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而后者则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让孩子们说说,你喜欢哪幅图?为什么?不用说孩子们都喜欢后一幅图,理由是充满生机的小岛是小动物的家,小动物们都喜欢把家安在有树的地方。通过观察图,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了有树与无树的小岛的“好”与“不好”。

  其次,通过学*故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寻找描写荒岛前后变化的句子,孩子们不仅找出了荒岛样子的变化,同时也找出了小动物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小熊的心情的变化。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些变化的句子,接着问孩子:荒岛上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好吗?好在哪里?孩子们从图与文中明白了植树给荒岛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好处:景色变美了,朋友变多了,小熊心情变好了……

  二、联系实际,感悟环保对于生存的环境之“好”与“不好”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课题“这儿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际,反映一下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孩子是真实的,他们中有的告诉我:周边都设了垃圾箱,邻居们都很爱护环境,垃圾都及时扔进了垃圾箱;有的告诉我:周围很脏,特别是小河里,水已经浑浊不堪,到了夏天还会发出一股臭味;有的告诉我:周围环境不行,大家都喜欢把柴火堆在屋前屋后,到了夏天虫子很多;等等。孩子们说的很带劲,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安宁的环境中。我又问孩子们:那怎么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呢?孩子们通过讨论,表示每个人都要爱护周边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在这样几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下,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环保的表现。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9

  《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好在哪里呢?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法、图文结合法、品词析句法来让学生感受。

  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屏幕上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小熊独自生活在荒岛的情景,适时引导学生交流“荒岛上没有_____,也没有______。”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小熊交不到朋友时的孤单寂寞。既而抓住“孤零零”一词细细品味:小熊真的很孤单;他真的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多么渴望拥有朋友啊!从而更加体会出小熊希望有朋友的迫切愿望。

  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紧紧围绕图片帮助学生感悟:时间慢慢过去了,一年、两年,这小岛变了样(图片出示)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岛上都是花草树木;岛上山清水秀,环境变好了……此时引导学生再看图:小岛的前面是树,后面是树,左面是树,右面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树长得怎样?学生一下子就能看出树木长得很高大,树叶茂盛,这就是“绿叶成阴”。学生在边想象边看图中理解了词语,读好了句子。当学完这两个自然段时,把荒岛的原来和现在的图片作比较,让学生给现在的.小岛取个名字,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了起来“彩色岛”“欢乐岛”“美丽岛”“绿色岛”。原本是没有绿树没有花草的荒岛,在云朵的帮助下,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现在变成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多美的一个小岛啊!在比较中,在回顾课文语言文字中,学生的朗读就更有味了!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0

  初次听邢老师的课,感觉煞是舒服。沐浴在她的软言细语中,感受到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对学生的耐心与爱心,心中恍然:怪不得学生都喜欢邢老师。

  邢老师的课,宛如涓涓细流,慢慢地流淌,那么顺畅,那么自然。从一开始的复*检查,到新课的学*,直至生字的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十分简洁、紧凑。课堂上,精美的课件,可爱的贴图,漂亮的板书,犹如一根无形的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引领着学生不断学*,不断探索。

  在理解重点词句上,邢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如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理解,老师没有过于累赘的语言,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出所看到的景象,然后用简洁的话总结“瞧!从山脚到山顶,这儿、那儿,岛上的每一处都是绿树,一棵挨着一棵,这样的景色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可谓水到渠成!

  邢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时也采用了多种手法。在读“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

  许多朋友在一起玩”这句话时,要求学生读出小熊的孤单。邢老师先让学生想象荒岛是什么样的,再通过小熊的梦进一步感受小熊的心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读得非常到位。在读小鸟说的话时,邢老师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你愿意做小鸟吗?学学小鸟的动作,一边飞,一边说。好几个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朗读,都得得非常好。

  一(4)班小朋友非常聪明、可爱,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小朋友都能做到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可以看出邢老师*时对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严格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最后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范写生字的时候,是否应把田字格画得较高一些,这样不至于在范写时挡住学生的视线。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1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渴望拥有朋友的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将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交到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发法,引导学生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来学*,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意、朗读课文,一步一个脚印,自然扎实。

  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有: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等,根据学生认知水*和生活经验,我采用了适当的方法。第一段中主要理解“孤零零”。我先做了情感铺垫,让学生用“岛上没有( ),也没有(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从而了解小熊的处境,学生说得挺好的(没有树木,没有鲜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果子)通过说学生就明白了荒岛上什么都没有。接着问学生:只有小熊住在那里,他会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孤零零”。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孤零零?”他们能理解孤零零就是孤单、寂寞、没劲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联系课文的语句,“你还从哪里也看出小熊很孤单?”,学生明白了不光白天想连做梦都想,可见小熊多么孤单寂寞。这样“孤零零”的意思学生自然是理解好了。在理解“种呀种”一词时,考虑到这个词语好理解,我只是将词语的意思蕴涵在过渡语中:为了让荒岛长满树,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要种,这就是“种呀种”,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而是让学生想象小熊种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小熊种的树很多和种树时的辛苦。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借助媒体,将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的便于理解。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图片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树)接着引导:树长得怎样?(高大、茂盛、绿油油、很多树阴)从而归纳这就是“绿叶成阴”。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是满山遍野?”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我作适当的引导和归纳:山前是树,山后也是树,山上是树,山下还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

  由于在课前没有在上课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计算机,导致上课时课件无法播放,又请相关老师帮助调试,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效果。今后在课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2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真好,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而这些却正是小动物们吸引来的真正的原因。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真正明白这儿真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这儿真好,是事事在在的,具具体体的好,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4

  这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朗读训练。课文较长,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要花较多的工夫,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以以小熊找朋友为线索指导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形,体会“孤零零”的感受。第二、三自然段则是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第四、五、六自然段无需多讲,可放手让学生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分小组分别做小鸟、小猴、小象、小鹿,师读旁白(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文,把小熊一个人孤零零的情景和小动物们都夸这儿真好,纷纷住到了小岛上的情景相对比,来加深体会,感受小熊的惊喜心情。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看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感悟。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15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课后*题三是:“这儿真好!”想像一下,说说这儿好在哪里。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画画贴图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感受荒岛变绿岛,小动物们在这里快乐地生活,从而体会这儿的“好”。

  我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先发给各组画有荒岛背景的画,还有各种小动物的贴图,有小鸟、小猴、大象、小鹿、小熊……然后请孩子们画画几年后的小岛。孩子们在荒岛上画上了很多树,还有小草以及五颜六色的小花,绿树丛中,再贴上各种小动物。接着,我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通过画画想像,不仅明白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也感受够到了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小鸟开演唱会,其他小动物都来听;顽皮的小猴在树枝上荡秋千,捉迷藏;小象用长鼻子给小伙伴们洗澡;小动物们在开森林运动会,小鹿得了跑步冠军……孩子们的`眼中,这里俨然已经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这儿怎能不好呢?

  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将作品展示出来,更可以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树真好》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生态环境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是人类的好伙伴。在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就选取了《树真好》这篇散文来引导孩子们更具体、更清晰、更充满感情地认识树的作用。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学生在学*课文时兴趣高涨,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丰富着语言文字。他们读得津津有味,读得饶有趣味。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感受颇多。

  一、创设条件,个性阅读。

  学生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学*内容的关注点也不尽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学*目标的确定需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初读时,我引导学生安排自己的学*,遇到不会的字词和读不通的句子寻求解决办法,然后自查交流,互动学*。再读理解、体验情感时,我尊重孩子们的个性选择、让其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学*伙伴及表达方式,扬其长,避其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如,“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等,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展现智能优势,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依据文本,训练语言。

  《树真好》这篇散文,文字优美。在备课时,我就想除了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这篇课文的文字比较有特点,每一节的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是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因而,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写一写:“树真好。,。”学

  生写出来的.作品,极有情趣,“树真好。下雨时,它张开手臂,为小鸟撑起雨伞,不让小鸟淋湿。”“树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学生的语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让人觉得惊喜。

  三、注重朗读,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选读文章中自己想喜欢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描写的情景,用不同方式读出自己的体会,以达到了感情朗读的效果。最后,配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时,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有感情地背诵。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惯。

  学生的个性思维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惯。我常常问学生这一处你的看法是什么?我还将学生的独特想法写在黑板上,称这是他的专利。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树真好》教学反思(通用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树真好》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由金波改编的一首语言优美的散文。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读之津津津有味,虽然已走出了课堂,但脑海中还时时浮现他们朗读时生动的表情,感受到他们学*的快乐,这也促使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一、目标明确,讲求*实。

  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仍是紧紧抓住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朗读,并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和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带着学生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整节课,我着重指导孩子们把课文读通、读懂,想像画面,读出感情,读好课文。

  二、身临其境,以趣激读。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应使每个学生在读中打开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

  在上课之初,我便和学生一起通过填空,复*了在这篇课文中出现的aabb式词语,体会到句子中用到这样的词语会显得更活泼,更具音韵美。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又再次感受了树给小鸟带来的快乐,树给我们全家带来的快乐。为进一步学*课文,打好了基础。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和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小猫、小狗一个在树上‘喵喵喵’,一个在树下‘汪汪汪’它们好像在说什么呢?,听静悄悄的夏夜,树叶和风儿在唱什么呀?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回答丰富极了,而且能运用我们在课文中读过的词,我看到小猫和小狗就像一对顽皮的孩子在吵架&&我听到了树叶和风儿在唱,飒飒飒&&等等,学生在想像的过程中便不知不觉地融入到那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树的美妙,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了读好课文的强烈愿望,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词语的理解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学生看一看,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便会明白。如低低的山谷,高高的山坡,我在出示图画后,随机画下简笔画,学生便一目了然。

  通过身临其境的气氛感染,学生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局限,为其后的语言训练奠定了基础。

  三、根据课文特点,恰当进行语言训练。

  《树真好》这篇散文,语言浅显、文字优美,学生一读就懂,除了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这篇课文的文字比较有特点,每一节的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是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因而,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写一写:树真好。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极有情趣,树真好。下雨时,它张开手臂,为小鸟撑起雨伞,不让小鸟淋湿。树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树真好。小朋友们在树下玩游戏,不被太阳晒,玩得真开心。&&学生的语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让人觉得惊喜。

  四、重视细节,培养*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惯培养非常重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拿书的姿势到语言的完整,都要逐步引导,落实到位。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语言也应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选读文章中自己想喜欢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描写的情景,用不同方式读出自己的体会,以达到了感情朗读的效果。最后,配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时,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有感情地背诵。

  以后,我还要继续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言训练更恰到好处,让学生学得更快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真好,学*真好!

  春天生机盎然,树是幼儿熟悉的事物,且幼儿对树很感兴趣。《树真好》是一篇较为简短的散文,散文中的小鸟、小猫等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对象,选材贴*幼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这是我备的一节公共课,由于幼儿园活动接连不断,老师们都没空来听课,但是我觉得这个教学活动还是很搞笑的,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方式,也乐于去学*散文诗。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资料,感受树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四个画面的提问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鸟为什么喜欢树?还有谁喜欢树?为什么?小猫友为什么喜欢树呢?”等等。在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后让幼儿一齐来学一学,自然流畅的让幼儿学说散文。

  在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在提问“你喜欢树吗?为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树能够做桌子。”其他幼儿就跟着说“树能够做椅子”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树能够做什么”上,我立刻回应:“都是树能够做成什么东西,那在树上、树下能做什么呢?”帮忙幼儿回到活动的目标上。有幼儿说到:“树能够做碗。”我立刻进行追问:“做什么样的碗?”帮忙幼儿将话讲清楚。在幼儿说“树能够做鸟巢。”时,我立刻问到:“鸟巢是什么做的?”让幼儿得到了正确的经验。在幼儿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请其他幼儿帮忙他,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评价他人。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用心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提问回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活动效果来说,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欣赏、记忆、想像、创编等多种潜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到达了活动目标。但是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散文欣赏活动,活动目标中要求幼儿欣赏散文,但按照活动设计,只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幼儿的整体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赏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赏后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不要求标准答案,然后“再来听听到底讲了什么?”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来为树做点事,是为了让幼儿萌发亲*树木、爱护树木的目标,但在活动的组织上有些拖沓,而且整个活动的容量显得较大,所以可将最后一个环节放到延伸活动中,并将活动落实到实处,认课班级树,给它浇水、照顾它等,而第三个目标可渗透在前面的环节中。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价值,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情感的引导。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树的美好,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2。尝试朗诵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3。能分析散文诗,培养想象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有关树的图片PPT、诗朗诵背景音乐、有关散文诗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结合春天植树活动与幼儿谈话导入,感知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2。播放PPT,欣赏有关树的图片,感受生活中树的美好。

  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看到这些树时的感受。“(漂亮、高大、舒服、清新)并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树的好处。

  3。教师随背景音乐朗诵散文诗,请幼儿欣赏并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境。

  (1)请幼儿说出散文诗中重复最多的一句,知道散文诗的名字《树真好》。

  (2)请幼儿说说散文诗中说到了树有哪些好处,引导幼儿了解诗中内容。

  (3)随背景音乐引导幼儿朗诵散文诗。

  4。播放课件,启发幼儿思考并讨论:如果我们周围没有树会怎样?引导幼儿了解爱护树木的重要,培养幼儿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引导幼儿发出我们的倡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幼儿拿起手中的画笔行动起来,一起构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散文诗是幼儿园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在散文诗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散文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幼儿,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散文诗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散文诗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散文诗的教学,是幼儿园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

  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创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学*的过程我们一改完整欣赏,而是创设情景,用"谁会喜欢树,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创编诗句,且不要求与原文同。活动中先用诗歌中第一句"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的图片让他们说说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它在树上干什么,然后有老师扮演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鸟充分用动作表现对散文的理解,接着把孩子引入观察各幅小图,用"树真好,……"的句式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老师在孩子创编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最后把所有的图画装订起来编成一本大书,请孩子们为大书取名,对孩子们进行相宜的环保教育。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一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这首诗中写到的红领巾、小鸟都是孩子们熟识的事物,所以整篇课文的学*难度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很大。

  本节课中我很注重识字教学,因为识字是读文的基础,只有把生字掌握了,学生才能更好的朗读、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巩固识字,如指名认读,集体读,开小火车读等,个别*时站起来发呆的学生这节课的生字也顺利过关了,不管课上的如何,至少这也是一种收获。

  另外朗读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一点。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孩子们对于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对于完成课文的背诵目标也是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鸟需要我们的保护,我就出示了几张受伤小鸟的图片并配上比较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可怜,伤害小鸟的人很可恶,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但是诗歌的美感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被很好地烘托出来,另外孩子们的潜能也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能有更大的进步。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就是要强化“读”,其中诵读最适宜我们的汉语言。《“红领巾”真好》这首诗歌,不但形象和画面很美,而且具有音韵美。在教学时,我没有抽象分析、没有脱离言语的想象。我的课堂设计以诵读来带动整个课堂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活”。

  我从课题入手,读好课题是关键,我从读准字音进行把握,再通过问题“这句话是谁说的?”将学生引导到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着重知道小鸟说的那句话。再通过问题“为什么要爱护小鸟?”随着学生的回答来学*前面两小节。主要通过读好“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以及“扑棱棱,飞来飞去,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这两句话来感悟这两个小节的内容。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兴趣较浓,学*状态较好,胆识在学写生字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仓促,我的指导过于形式化,不够扎实。尤其应该在字的笔画的占格上有个详细的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节课的不易,也使我有了更强的信心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精短的儿童诗,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乐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的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这里有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文本是有趣的,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活泼呢?这里我就像一个经营者,在积极营造着美丽的课堂:

  一、教给方法,有趣识字

  这是第一课时的学*,识字是首要目标。为了让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这些抽象的方块字。依据学生的好动的特点,我有意识地和学生玩编拍手歌的游戏,通过念、拍“口字旁,几字边,叽字记心间”等这样带节奏的拍手歌,达到眼、手、、心、口的统一,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识字教学的高效。同时,潜意识中教给了学生识记合体字的方法,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红领巾”真好》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我是通过语言描述和换位角色体验等途径来实现的:

  1、语言描述

  课堂中教师的优美语言引领着孩子去学*、探索。如在理解词语“扑棱棱”时,我说:清晨,一缕阳光射进了树林,又一个新的一天来了,小鸟们,准备好,叽叽喳喳地叫起来,飞起来吧!”学生听着仿佛自己就在森林中,都愉快的飞起来了。如在引导学生表演捉虫时,我先描述:我们的教室就是美丽的大森林,这里有美丽的花,有高大的树,你们可以飞出座位,去给大树捉捉虫,可以一边介绍自己一边捉虫。就很自然的给学生创造了森林这个大环境。

  2、换位角色体验

  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就把自己当文章中的我。在这儿,文章讲的是小鸟,其实他与可爱的学生有较多的相似处。快乐的小鸟会唱歌,会叽叽喳喳的说,还会梳理蓬松的羽毛,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已有体验,我及时引导学生想象:快乐的小鸟在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今天天气真好!”有的说“昨晚睡的真舒服!”……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好象自己就是林中那只早起的鸟儿,越说越开心,此时学生读课文不用说开心的字眼儿,已经是有那股味了。我再作侧耳倾听状,仿佛听到了歌声,孩子们就开心的唱起了歌儿,边唱边做动作,快乐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我再问:快乐的小鸟你们还在干什么呢?直接把学生当作了一只鸟,学生有的说我在做操,有的说我在和邻居打招呼,有的说我在梳理羽毛打扮自己……各式各样,,此时再读,学生是乐读,同时也是读得乐极了!最后我把学生放入了美丽的大森林这一情景,让他们这群“小鸟”去给大树去捉虫,我先当上了啄木鸟飞出去,学生爱玩是天性,当小鸟更是开心极了,整个教室变成了繁忙的大森林!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态度系统。

  一、解读文本: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呈现了一副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本诗共三小节,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能保护树木,为树木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要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的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二、成功之处:

  (一)带双引号的红领巾

  从题目入手,通过猜谜出现“红领巾”,板书题目后让孩子找出漏掉的双引号,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的红领巾加上的双引号?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从第三小节学*课文。

  (二)以读促悟,声情并茂,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形象的画面,余音绕梁,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在学*第一小节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清晨树林的图片,一缕缕的阳光穿过树叶照在草地上,小树醒了,小草醒了,小鸟也醒了,接着让学生听小鸟欢快地叫声,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马上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清晨的树林,有动听的鸟叫声,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忙着捉虫,我就带领学生来学做捉害虫的小鸟,我们就是活跃的小鸟,清晨,小鸟们起床了,张开翅膀,起飞了,扑棱棱,扑棱棱,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了,……那时侯学生仿佛自己就是在捉害虫的小鸟了,飞来飞去,忙着捉虫,他们完全走进了课文中的角色。在品读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后让孩子们也开动脑筋,如“蓬松的羽毛”,哪些物品还能用上“蓬松的”?孩子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蓬松的棉被,蓬松的头发。

  (三)将写字教学随机呈现、方式多样

  在带领孩子们书写课题时就相机指导“领”的写法,课文讲授中让孩子们主动观察、发现“灵”的书写要领。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如木牌的的“牌”字,我先出示甲骨文让孩子们猜,再去解释字的来源,使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文化。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

  三、妙笔生花:

  在欣赏完这首儿童诗后仿照诗文的写法,我出示了几种小动物的照片,让孩子依据诗文的写作方式,结合*日里的观察,打开了孩子们语言思维的大门:清晨,动物园里谁最美丽?是骄傲的白孔雀。展开翅膀,昂首挺胸。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到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几句精美的小诗就从孩子们的口中脱颖而出。

  四、不足与改进: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的随机点拨语言还不够精准、到位,情境渲染已经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教师随机的指导整堂课更会妙笔生花,孩子们的朗读水*也会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更加浓厚。效仿名师的教学方式,抓住每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带孩子们步步深入,反复体味,这样学*效果会更佳。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上课时我从课题开始,请同学们质疑:“红领巾”指谁?他们为什么好呢?请学生闭眼听课文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让学生自渎课文后,检查生字情况,分层次检查。生字检查完以后,读课文。读完后提出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按小节汇报。理解了内容就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一小节,把理解的融入到朗读中。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分小组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在课外拓展中,注重课堂训练。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讲一讲爱好小鸟的故事,课下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日记,这样把说和写结合起来。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课题训练,训练学生说话。在学*课文时,AABB、ABB式词语的积累,以及“一会儿……一会儿……” “因为……所以……”句子的训练。

  本节课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朗读时时间有点紧,指导的不够到位,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菁选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会写“捉、跃、领”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识字规律。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初步感受到做“爱鸟护鸟”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书写“领”字

  1.老师看到你们胸前的红领巾就知道你们是少先队员。为什么?

  因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就是夸“红领巾”的。大家齐读课题。

  2.识写“领”

  “领”字是个形声字,形声字特别有趣,读一读。

  这个字哪个部件表示读音,哪个部件表意思?领跟“页”有什么关系呢?

  摸摸你的衣领在哪儿,脖子后——脖子往上就是头。页的本意为"头",带有页字旁的字,大部分都与头或头附*的部位有关。

  下面我们玩个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摸摸你的脸颊,拍拍你的额头,伸伸你的脖颈,敲敲你的头顶,理顺你的`头发,按按你的头颅。你看汉字有趣吧!以后再遇到页字旁的字就能猜出它们和头部有关了。

  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个。令上边的捺变成点,给右边让一让才和谐优美,页向下的框要写得长一点。现来书空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

  1.听读。听说咱们班小朋友最会学*。下面请同学们一边看书一边听老师读。听完后,老师要让大家合上书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师读。合上书,老师来问:①清晨,林中谁最快乐?②林中谁来得最早?③“红领巾”早早地到树林来干什么?

  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问题回答得很好。

  2.自读,识字

  下面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最好。大声地把儿歌读一读,读不准的字拼读课文下面的音节。

  这首儿歌里面有些词语比较难读,小朋友们读得时候要特别注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扑棱棱

  ①第一组:都跟小鸟有关。小鸟的叫声是,小鸟走路是,小鸟翅膀的声音是,要读得轻快一些才好听,再读一读。

  叽叽喳喳是小鸟的叫声,老祖先创造了很多表示声音的字,像叽喳一样带有口字旁。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猜这几个词怎么读。

  喵喵 吱吱 呱呱

  像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种形式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扑棱棱是小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让我们边扇翅膀边读

  ②这一组词中都有一个“的”字要读轻声

  蓬松的羽毛 翠绿的树苗 崭新的木牌

  轻声怎么读轻呢?老师有个办法,前面读得重一些后面就轻了,试一试。

  除了能说“蓬松的”还能说“”蓬松的 ”

  你还知道什么是翠绿的?

  “崭‘是很的意思,崭新就是很新很新,”你还见过崭新的

  读读这个句子:崭新的木牌上写着:“请爱护小鸟”

  ③我们中国的文字最初都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造,是象形的,下面我写一个象形字,看你能不能猜出来是什么字。

  你们是怎么猜到的?这是象形字,画的就是鸟的家,下面是一棵大树,树上有个窝,窝里住着三只可爱的小鸟。

  3.检查

  刚才认识的生字你们都认住了吗?现在咱们来做个小游戏“摘苹果”:

  ①只做口形,不准发出声音

  ②大声读出来。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验。

  1.学*第一小节

  这首儿歌共3个小节,哪个小朋友愿意站起来给大家读第一小节。你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①第一个句子要读出问的语气;

  ②你们想不想读出快乐的感觉,你的表情可以帮到你,你的表情快乐,会带动你读书的感觉。咱们一起来试试。微笑。

  ③老师还要提醒大家。读诗歌有个讲究,是什么呢?把红色的字读一读,有什么发现?韵母都是……这就是诗歌的特点押韵。朗读的时候把押韵的字读清楚些,才有诗歌的味道。

  2.学*第2小节

  ①第2小节谁愿意读?

  ②小朋友找找哪句话表现了小鸟的活跃?扑棱棱,飞来飞去。

  有两种读法。你们听听哪种读法好?

  小鸟捉虫子忙,当然要快一点了。

  ③你们知道吗?一只燕子半年能吃50万只害虫,一只猫头鹰一年能吃1000田始小朋友,鸟的功劳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可爱的小鸟呢?(爱护)

  请所有的红领巾,我们一起读第3小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学*第3小节

  小鸟为什么要夸红领巾真好呢?因为他们放鸟果,立木牌。那就爱护小鸟。所以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四、合作读,背诵

  ①现在我们合作着读,老师问,你们答。

  ②答得可真好。请小朋友们同桌两人一组一问一答,完了再换过来一问一答。

  ③你们已经把儿歌读得很好了。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你喜欢哪一小节就背哪一小节。练*1分钟。

  .五、写字指导,板书示范

  读好了课文,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写字。

  今天写两个字:理和晨。

  1.观察发现:

  写字前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这两个字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上下结构。但他们却有一个相同点,有一样笔画最多,对横画比较多。横画比较多的字一定要注意一点,橫画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有一个笔画最长。

  2.先描一个写两个。

  3.评比激励

  六、拓展运用。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还有很多动物都能保护树木和庄稼,请课后回家查找这方面的资料,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

  教学目标:

  1、复*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会用“一会儿……一会儿……”“因为……所以……”说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复*生字、词,朗读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

  教学难点

  了解“红领巾”指的是谁?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本。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激情导入,引出红领巾。

  师:同学们,认识大家真高兴。今天王老师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大家欢迎吗?当老师走进咱们二年X班的教室时,

  就发现教室里坐着一群可爱的红领巾。你们知道老师说的这群红领巾是谁吗?(学生说:是我们)真聪明,“红领巾”就是你们,少先队员的.象征,你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特别美丽,引人注意。那好,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好的姿势告诉我,你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2、请出小客人“小鸟”,引出课题并板书。

  在上课前,老师又带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一下好吗?你们听———他们来了。

  3、课件出示小鸟的礼物,进入学*课文阶段。

  小鸟从美丽的树木中来,带来了几份礼物,让我们快来看一看吧。

  二、复*字、词

  1、复*本文中的生字

  ⑴出示课件,自己读。

  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点击礼品盒)原来是我们学过的生字宝宝,小鸟是想考考我们啊。太简单了,是难不住我们的,是不是?

  ⑵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复*生字。(出示字卡)

  ①抢答题,②开火车读。

  2、复*词。

  见图找词,复*生词。开火车读

  打开礼品盒得到礼物送给表现好的一组。

  三。读一读,想一想。(朗读及分析课文)

  ㈠自由读课文(带问题)

  这首小诗一共分为几个小节?小诗里写了谁和谁的事情?

  ㈡读中悟。

  1、提问:分几个小节?(三个)。

  师:老师知道第一小节告诉我们清晨,林中谁最快乐?你知道第二小节告诉我们什么吗?引出:林中谁最活跃?第三小节林中谁来得最早?

  2、学*第一小节:

  ⑴提问:谁告诉大家林中谁最快乐?(可爱的小鸟)

  ⑵自由读:你喜欢小鸟吗?你愿意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吗?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小鸟快乐?用你好听的声音自己读一读。

  ⑶逐句读:感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唱歌、梳理”读出语气。

  ⑷造句:“一会儿……一会儿……”

  ⑸小鸟为什么这么快乐?

  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因为生活环境美丽,每天高兴开心所以才会快乐。

  3、学*第二小节:

  ⑴提问:谁最活跃?(机灵的小鸟)

  ⑵自由读:怎样读能读出一只活泼好动,活跃的小鸟的语气呢?自己读一读。

  ⑶问:从哪些句子看出它是一只活跃的小鸟?

  ⑷逐句读:体会“扑棱棱、飞来飞去、捕捉害虫、保护树苗”等词。

  ⑸悟:小鸟每天在忙碌着什么?

  引导说出小鸟是益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4、学*第三小节:

  ⑴提问:谁来得最早?(红领巾)

  ⑵问:红领巾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呢?小鸟为什么高唱“红领巾真好?”

  引导学生说出红领巾来放鸟巢,放木牌。因为小鸟帮助人类除去树木中的害虫美化环境,为人类环保做出贡献!

  ⑶读:用多种方法读。

  5、读全文。用多种方法(齐读,分组读,教师领读)

  6、表现好的小组得到第二份礼物。

  三、写

  ⒈教师演示,板书示范。

  出示“羽”字,左右结构字型,要求左右两边相等,板书“羽”字。

  出示“领”字,要求左窄右宽。头不齐,脚不齐。

  出示“蹦”字,注意字型结构。注意在田字格内的位置。

  ⒉学生写,注意坐姿。教师随机指导。

  3、得到礼物。

  四、总结全文(这节课告诉我们要……)

  引导说出爱护小动物。除了小鸟还要爱护哪些小动物?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五、结束。

  板书设计:

  快乐—小鸟—开心

  活跃—小鸟—朋友

  最早—红领巾—爱护小鸟

  爱护小动物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清新动人的小诗。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活泼、动人的画面。诗歌分成三段,第一、二两段写出了小鸟的可爱和活跃,突出了小鸟的自由自在和捕捉害虫的本领。第三段则写出了“红领巾”们对小鸟的爱护和小鸟对“红领巾”们的感谢。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主题,启发学生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小鸟。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积累词语,会用aabb形式和“( )的( )”的形式来进行词语积累。初步认识引号的不同用法。

  4.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词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蓬松、扑棱棱;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课堂应以词语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来体会诗歌的含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并且能通过诗歌的学*来积累词语。

  五、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胸前的红领巾真鲜艳!快,把它摆放端正。嗯,更精神了!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仔细听:老师面前坐着一群可爱的“红领巾”!知道这群“红领巾”是谁吗?对啊,就是你们!真聪明,咱们这群“红领巾”——真好!(板书:“红领巾”真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也有一群“红领巾”,这里的“红领巾”有着特殊的含义,所以我们要给它加上引号!

  (在本课课文中,有一个难点,就是课题中对于“红领巾”所加上的引号,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第一次遇到,如果采用讲含义的方法来告诉孩子这里引号所表达的意思,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因此,在这个设计上,我采用了引导的方法,既能让孩子明白引号的用法,又不会显得过于生硬。)

  2.谁愿意看着课题来夸夸自己?(指名读)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吧!(齐读课题)

  3.瞧!小鸟们也来和大家做朋友了呢!(课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这些可爱的朋友都躲在我们的诗歌里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p126,轻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小朋友们真棒,小鸟也要考考大家,这里有三组词语,请小朋友们读一读。)

  ①活跃 机灵 鸟巢 梳理 扑棱棱(变音:léng——lēng)

  ②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aabb,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

  ③蓬松的羽毛 可爱的`小鸟 机灵的小鸟 翠绿的树苗 崭新的树苗(这些词语又有什么特点? 的 ,这样的词组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具体)

  3.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把可爱的小鸟带给大家?(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鸟?

  反馈:可爱 快乐

  机灵 活跃

  (板书)

  (三)再读感悟

  1.学*第一段

  ①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是一群可爱的小鸟?(课件出示第一段)

  ②从哪些词语中让你感受到了小鸟的可爱?

  叽叽喳喳:(出示词语,读)

  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在干什么呢?(预设引导:唱歌,真快乐,读出小鸟的快乐,你一定是一只快乐的百灵鸟;说悄悄话,我说叽叽,你说——喳喳,多有趣啊;鸟妈妈在给小鸟讲故事,多温馨啊!)

  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声多动听啊,请你读好这段话。

  蹦蹦跳跳:小鸟们蹦蹦跳跳地在干什么呢?哦多轻巧啊,多么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梳理蓬松的羽毛:(理解蓬松的羽毛;会用“蓬松的 ”说词组,积累词语。

  ③读好这段话(多可爱的小鸟啊!它们自由地生活在大森林,一定非常愉快,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④小结:我们刚才通过读词语的方法读懂了小鸟的可爱,下面这一段我们也要用这种好办法来学*。

  2.学*第二段

  这还是一群怎样的小鸟?

  ①自读第二段

  ②找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的机灵、活跃?

  扑棱棱:做做动作(很有力度);小鸟拍打着翅膀在干什么呢?小鸟真勤劳啊?读读这句话。

  捕捉害虫:(有些害虫还会躲在树叶底下,可还是躲不过小鸟的眼镜,真机灵;一只小鸟一年能吃掉好几万只害虫,真了不起!)

  (四)课中操

  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师:小鸟在干什么?

  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

  师:小鸟在干什么?

  (师生合作)

  (五)学*第三段

  我们这群“红领巾”真了不起,连小鸟都夸奖我们呢!

  1.读第三段,找出小鸟是怎么夸奖“红领巾”的?

  2.读好感叹句:“红领巾”真好!

  3.课文中的“红领巾”指得是谁?小鸟们为什么要夸奖“红领巾”呢?

  ①做鸟巢

  学*“巢”;你想为小鸟做一个怎样的巢?小朋友们很有爱心,我们都希望小鸟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②树木牌

  出示词组:崭新的木牌;学*“牌”,除了木牌,还有什么牌?(纸牌、门牌、奖牌……);木牌上写着——请爱护小鸟,这是要告诉那些猎人——(读好感叹句:请爱护小鸟!)

  4.齐读第三段(感谢之情)

  5.齐读全文(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声)

  (六)复*巩固

  1.复*生字

  2.诗歌(自读、指名读、拍手读)

  小鸟小鸟爱唱歌,

  叽叽叽,喳喳喳,

  拍拍翅膀扑棱棱,

  蹦蹦跳跳真活跃。

  少先队员来帮忙,

  放鸟巢,树木牌,

  鸟儿有了崭新的家,

  小鸟小鸟真可爱,

  我们都要爱护它。

  学*目标

  1、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学*重点

  识记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小鸟快乐生活的动画片、词语、生字、朗读课文的配乐、啄木鸟、喜鹊、乌鸦、燕子等一些动物的图片。)

  2、课文背景图片,小鸟、鸟巢、护鸟牌的图片。

  3、三个问句的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配乐演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一、创设情景,激趣生情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新的课文,谁愿意读课题?(指名读、齐读。)提问: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是呀,是谁在夸“红领巾”?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呢?请你来听。(教师在舒缓优美的.音乐、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中动情地朗读课文。)

  3、同学们,你刚才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是呀,在美丽地大森林里,小鸟叽叽喳喳,飞来飞去,生活得多么快乐呀!(教师边渲染边出示郁郁葱葱得树林图片、欢快小鸟得图片。)

  4、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请你赶快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第一遍读课文,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2、出示生字、词语,介绍识字方法,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词语生字你们都会读了,课文应该读得更流利了,快去试一试吧!

  4、谁会读这几个句子?(贴出句子卡片,指导读好疑问句。)这三句话,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其它句子读得怎么样呢?下面我就请三位同学来接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面三个问题。

  三、朗读感悟,引导背诵

  1、第一小节:

  ①谁知道: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②它快乐得在干什么?(让学生大体说说它快乐的样子。)

  ③教师边放动画边渲染气氛:

  是呀,在茂密的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一边唱的羽毛,多么快乐呀!(教师范读第一小结。)

  ④请你也读一读,读出小鸟的快乐。

  ⑤指名读,适时发给读得好的小朋友小鸟的图片。

  ⑥加上动作,你会更加快乐!(自己练*加动作朗读)

  ⑦指名加动作读。(渗透背诵)

  ⑧师生配合读这一小节:教师问,学生加动作回答。

  2、第二小节:

  ①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它在忙着干什么?

  ②你知道谁是捕捉害虫的高手吗?

  ③教师出示“啄木鸟”图片,介绍:

  大树身上大多数的虫子都被啄木鸟捉住了,所以人们送它个美称

  叫“森林医生”。出了啄木鸟,还有喜鹊、乌鸦、燕子等许多鸟都会捕捉害虫。正因为有了它们,小树苗才能更加翠绿,大树才能更加茂盛。小鸟们多能干啊!

  ④请你好好读一读第二小节,夸夸它们吧!

  3、第三小节:

  ①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②它们来这么早干什么?自己读读第三小节。

  ③它们来了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贴上鸟巢、木牌。)

  ④同学们,赵老师这也有一块崭新的木牌,你想在上面写点什么呢?(小组讨论,指名说。)

  ⑤你们真是一群爱鸟护鸟的好孩子啊,看小鸟站在枝头夸你们呢,它们说“红领巾真好”。

  ⑥你们知道小鸟在哪里生活最幸福、最快乐吗?刚才许多小朋友在课堂上表现很好,老师送给你们可爱的小鸟,现在,你们想做点什么吗?

  ⑦教师放音乐:听,小鸟现在叫得更欢了,生活得更快乐了!请一名学生配乐读课文。

  ⑧请同学们叫动作背背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读得真棒,小鸟又在夸你们“红领巾真好”!可是小鸟不会写“领”字,谁愿帮帮它?(出示在田字格中写出得“领”字。)

  2、让学生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一个,请学生自己写两个。

  4、学生自己写完剩下得生字。

  五、小结

  一、导入

  1、总结上节课,引出下文。齐读课题。

  2、(录音)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觉得小鸟怎么样?

  二、学文

  1、自由读第一小节。指名学生朗读。

  2、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是可爱的小鸟吗?)

  3、哪个词用的好。标记出“可爱”,在让学生读。

  4、让学生用“可爱”说话。

  5、引导:这些小鸟是怎么可爱的?快找一找,读一读。

  6、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7、课件:林中的小鸟。

  8、煽情:多么可爱的小鸟啊?你们能读出来吗?

  9、学生读,教师范读、让学生和老师比着读,学生齐读,在指名读。

  10、引导学生背诵。

  11、让学生编动作表演出来。

  12、引导:这些小鸟在做什么呢?读第2小节。

  13、指导学生读问句。

  14、训练: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小鸟?

  15、这些小鸟做什么?谁来读读?

  16、那个词最能表现小鸟的可爱。

  三、课外拓展

  1、让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先在同桌说说,然后把自己当成小鸟演一演。)

  2、创设情境,对话。老师扮演树爷爷,问小鸟们:

  “你们这么早来干什么?”

  “你们都吃什么?”

  “你是什么鸟儿?”

  “你能做什么?”

  四、继续读文

  1、让学生读第2小节,夸夸小鸟吧!

  2、让学生背诵。

  3、律动。

  4、引导:红领巾来做什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5、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吗?有问题先在小组交流一下。

  “为什么崭新的木牌写着不许打鸟?”

  “红领巾指的是佩带的红领巾吗?”

  “为什么课题是红领巾而不说少先队员呢?”

  6、引导学生入情地朗读课题。

  7、背诵。

  8、边背诵边表演。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让学生提出需要指导的字。

  3、教师边讲边写。

  4、让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六、作业

  1、让学生模仿第一小节,写一首小诗。

  2、推荐课外读本《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快乐、小鸟、唱歌、羽毛、保护、树苗、不许、枝头”等词语。认识“梳、理、灵、捕、翠、牌”6个字。

  2.理解课文,能背诵课文。

  3.通过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使学生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6.通过看图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学*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

  难点

  了解“红领巾”指的是谁?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件

  1.大家看,这是在哪儿,图中有谁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间?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图意。

  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二、初读课文。

  l.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学*课文。

  1.学*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说说这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林中的小鸟最快乐。)

  (2)议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鸟最快乐?

  (结合图画,从“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一边”想象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用“可爱”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小鸟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2.学*第二小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知道了什么?(林中小鸟最活跃。)

  (2)质疑解疑。

  ①什么是活跃?(启发学生从“扑棱棱、飞来飞去”体会小鸟非常活跃,还可结合小朋友生活实际理解。)

  ②它们在忙些什么?(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3)指导朗读,要读得快些,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捉害虫。

  3.学*第三小节。

  (1)小声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

  ①“红领巾”指谁?(看图理解,指少先队员。)

  ②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一大早就到树林中,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广泛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③练*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学*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放大的文意图。

  2、搜集各种鸟的图片,鸟鸣声的录音。

  3、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各种鸟的特征,丰富学生对于鸟的了解。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读题质疑: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思考:“红领巾”为什么带上引号?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学*这篇课文。

  (疑问是学*的动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特征,同时也渗透了文章的线索和教学活动展开的思路。)

  2、放音观察:播放鸟鸣叫的录音,启发学生谈谈对鸟类的了解。出示课件(文意图)或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像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利用多种媒体,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挖掘学生认知经验。营造优美学*环境,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文热情。)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树真好教学反思菁选

树真好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树真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第一个环节聊树时,我的PPT中没有预设到所有孩子可能说到的树,影响了孩子们的关注点,打乱了孩子们的思路,其实那里完全能够不使用PPT,而选取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凭空说。

  在感受、欣赏散文诗的环节中我还能够多让孩子欣赏几遍,把这一环节放大,并带给一些讲述性的提问,如我家屋子里为什么会清清爽爽?天热了我和我的小猫咪为什么喜欢躺在树下睡午觉?等等,帮忙幼儿理解、丰富记忆散文资料。

  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我竟可能丰富了孩子们关于树的形容词,及时帮幼儿提炼语句,使幼儿的表达更有序、连贯、生动。在散文诗的处理上我们也打破了常规的学念散文诗资料,而是更尊重幼儿,带给一些图片、简笔画,提示幼儿完整、清晰地表述散文资料,并不要求幼儿的'回答与散文诗资料一模一样。另外在创编环节我在想假如我不给孩子们带给固定的句式,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孩子们会更有话可说。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老师及时帮忙幼儿提炼语句、丰富词汇,让幼儿的创编更有价值。

  本周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树朋友》,在带幼儿散步时,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种植的各种树木,也会引起幼儿讨论,散文诗《树真好》是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美、意境美。

  本活动重点:

  感受散文诗语言、意境的优美,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难点是:

  根据本散文诗的特点,尝试仿编散文诗。

  本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尝试仿编散文诗。

  2.了解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成功之处:

  今天餐后活动带幼儿散步,有意识地引发幼儿讨论有关于树的好处,在活动中我先引发幼儿回忆刚才散步时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树朋友,极大地发挥了幼儿诵读诗歌的能动性,很受幼儿喜欢,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足之处:

  在创编散文诗时,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知识面比较狭隘,需在课余活动中多扩充幼儿知识面,也要建议家长*日里多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

  在听随堂课的活动中,正值《大树和小花》主题,我选择了散文诗《树真好》这个内容进行执教。

  一、教材分析:

  散文诗《树真好》描写了人们与小动物们在大树旁活动的场景,童趣盎然,意境优美。在仔细诵读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原作品中有一些不是很合理的地方,如第一句“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做窝,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我认为做窝的是鸟妈妈,而不是小鸟。另外,第三句“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直叫。”这里我认为如果是大狗和小猫来玩游戏的话,才能对幼儿会产生一种美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综合上面两点,我将《树真好》散文诗内容调整为:

  树真好

  树真好。鸟妈妈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大狗和小猫玩捉迷藏,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急得大狗“汪汪”直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呀摇,摇呀摇。

  二、目标设计:

  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教参上的目标是这样的:1、欣赏散文诗,感受树的用途。2、萌发亲*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我认为这个目标设计过程中,将语言和科学的目标混为一谈,不够贴切。而且根据散文诗中的内容也不是很适合爱护树木的情感教育,因为其中涉及“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这并不是一个爱护树木的表现)。在将这个活动定为语言活动的时候,我将目标修改为:1、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2、学*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联想、讲述。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准备中,我根据幼儿用书上的图片制作了PPT课件,将四个散文诗片段的内容链接在大图片上,这样幼儿在讲述某个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出示相应放大的图片,更利于幼儿观察与表达。

  四、活动流程:

  首先,利用整张的《树真好》图片让幼儿欣赏,并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对画面进行仔细地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内容。紧接着,小结幼儿的讲述,并用一句话:“大家都喜欢在树林里,说明我们的树朋友(教师竖起大拇指用动作提示,引导幼儿说出“真好”)”切入主题。

  其次,初步欣赏散文诗《树真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给幼儿一下完整地印象。并让幼儿说说听到谁说树真好,将散文诗的内容进行分解,从简单的人物入手,帮助幼儿学*分析、归纳这篇散文诗的几个要点(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倾听。听听“他们为什么说树真好呢?”在幼儿回答时根据幼儿意愿出示相应的PPT课件,学*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里重点学*第一句的句式,让他们说说鸟妈妈和小鸟怎么夸树的,为什么喜欢树,它们可以在树上干什么,然后让幼儿完整学说这样的句式,为后面的学*打基础。在幼儿能够完整讲述散文诗的基础上,学*用赞美的语气来夸树,表达自己对树的热爱之情。

  活动最后部分,把主动**给孩子,用问题“树真好,还有那些人和动物也会喜欢树呢?”把孩子们引入大胆创编的境地,发散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PPT课件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散文诗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教师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对作品进行适当地调整,将幼儿的口头语转变书面语言,成为幼儿自己的东西,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兴趣开始有了下降,虽然就学*本首散文诗内容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与《纲要》中对幼儿是学*主体的精神还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但新课程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强调幼儿学*创造性和自主性,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研究、探索、解决这样的问题,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的需要。

  《树真好》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由金波改编的一首语言优美的散文。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读之津津津有味,虽然已走出了课堂,但脑海中还时时浮现他们朗读时生动的表情,感受到他们学*的快乐,这也促使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一、目标明确,讲求*实。

  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仍是紧紧抓住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朗读,并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和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带着学生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整节课,我着重指导孩子们把课文读通、读懂,想像画面,读出感情,读好课文。

  二、身临其境,以趣激读。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应使每个学生在读中打开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

  在上课之初,我便和学生一起通过填空,复*了在这篇课文中出现的AABB式词语,体会到句子中用到这样的词语会显得更活泼,更具音韵美。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又再次感受了树给小鸟带来的快乐,树给我们全家带来的快乐。为进一步学*课文,打好了基础。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和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小猫、小狗一个在树上‘喵喵喵’,一个在树下‘汪汪汪’它们好像在说什么呢?”,“听静悄悄的夏夜,树叶和风儿在唱什么呀?”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回答丰富极了,而且能运用我们在课文中读过的词,“我看到小猫和小狗就像一对顽皮的孩子在吵架……”“我听到了树叶和风儿在唱,飒飒飒……”等等,学生在想像的'过程中便不知不觉地融入到那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树的美妙,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了读好课文的强烈愿望,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词语的理解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学生看一看,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便会明白。如“低低的山谷,高高的山坡”,我在出示图画后,随机画下简笔画,学生便一目了然。

  通过身临其境的气氛感染,学生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局限,为其后的语言训练奠定了基础。

  三、根据课文特点,恰当进行语言训练。

  《树真好》这篇散文,语言浅显、文字优美,学生一读就懂,除了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这篇课文的文字比较有特点,每一节的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是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因而,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写一写:“树真好。”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极有情趣,“树真好。下雨时,它张开手臂,为小鸟撑起雨伞,不让小鸟淋湿。”“树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树真好。小朋友们在树下玩游戏,不被太阳晒,玩得真开心。”……学生的语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让人觉得惊喜。

  四、重视细节,培养*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惯培养非常重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拿书的姿势到语言的完整,都要逐步引导,落实到位。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语言也应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选读文章中自己想喜欢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描写的情景,用不同方式读出自己的体会,以达到了感情朗读的效果。最后,配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时,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有感情地背诵。

  以后,我还要继续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言训练更恰到好处,让学生学得更快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真好,学*真好!

  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读之津津津有味,虽然已走出了课堂,但脑海中还时时浮现他们朗读时生动的表情,感受到他们学*的快乐,这也促使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朗读,并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和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带着学生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整节课,我着重指导孩子们把课文读通、读懂,想象画面,读出感情,读好课文。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读中打开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和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小猫、小狗一个在树上‘喵喵喵’,一个在树下‘汪汪汪’它们好像在说什么呢?”,“听静悄悄的夏夜,树叶和风儿在唱什么呀?”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回答丰富极了,而且能运用我们在课文中读过的词,“我看到小猫和小狗就像一对顽皮的孩子在吵架??”“我听到了树叶和风儿在唱,飒飒飒??”等等,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便不知不觉地融入到那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树的美妙,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了读好课文的强烈愿望,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树真好》这篇散文,语言浅显、文字优美,学生一读就懂,除了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文字比较有特点,每一节的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是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因而,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写一写。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这个设想并没有在课堂上实现,还是很遗憾的。

  另外,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惯的培养,我们班还有一些同学读书、写字的姿势不够正确,还应在教学时多指导、多关注。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任何一节课总会有遗憾。今后,我还会继续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言训练更恰到好处,让学生学得更快乐,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树真好》这是一首贴*孩子生活,又琅琅上口的散文诗。散文诗以情景式的句式讲述了大树的可爱以及无处不在洋溢着的深深温情。大树能够让白鹭鸶做家,能够让小花狗乘凉,也能够不怕疼痛地让小毛虫卡咔滋咔滋的咬。从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中所要体现的是一个大主题,大真谛:母爱真好!是阿,母爱,每个人都深深感受,殷切期盼,并愿之伴随一身的感受,多么温暖,多么动人的一种情感阿!这种情感小时候有,长大了也有。长大了我们能够自己感悟,可孩子呢,他们始终被母爱包围,却不明白母爱藏于何方!那么这首散文诗《树真好》正好为孩子解答了这个难题。

  我觉得这首散文诗透过拟人式的手法,将大树隐喻为妈妈,将白鹭鸶、小花狗、小毛虫隐喻为孩子,让孩子透过学*明白当白鹭鸶累了想找个家时,无论何时何地,大树就像妈妈一样无私地张开手臂欢迎它来做窝,为它遮风挡雨;当小狗跑热了想乘凉时,大树也会像妈妈一样为它遮阳送凉,擦汗扇风;当小毛虫饿的'时候,大树还是像妈妈那样为它准备吃的,还会象小时候那样不怕疼,不怕累地奉上自己甘甜的乳汁。白鹭鸶、小狗、小毛虫多么象自己阿,自己不就是这样的小白鹭鸶、小狗、小毛虫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中生活着、成长着的吗!于是,透过学*了这首散文诗,孩子们一下子就很容易地将母爱理解了、感悟了。原先母爱无时无刻不包围着自己,妈妈*时每做的一件事都充满了对自己的爱与关心,当自己快乐时能够与妈妈分享,当自己悲哀时妈妈也来分担。妈妈多好,母爱多好,妈妈就是大树,大树就是妈妈。这样孩子透过一首简单的诗歌理解了一个人生的真谛,真是事半功倍,同时透过这样一首散文诗孩子更看到了母亲的辛劳,也会更尊敬妈妈、爱妈妈、体谅妈妈了。

  另外,学*了《树真好》这首散文诗,还能够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更加有浓厚的兴趣。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的孩子去关注、去发现。所以我们老师能够借助这样的教学让孩子去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小草在春天露出嫩叶,蜗牛在雨后爬出泥土,大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孩子们天天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许多搞笑的现象,进而了解大自然,体验自己完美的生活。

  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生态环境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是人类的好伙伴。在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就选取了《树真好》这篇散文来引导孩子们更具体、更清晰、更充满感情地认识树的作用。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学生在学*课文时兴趣高涨,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丰富着语言文字。他们读得津津有味,读得饶有趣味。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感受颇多。

  一、创设条件,个性阅读。

  学生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学*内容的关注点也不尽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学*目标的确定需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初读时,我引导学生安排自己的学*,遇到不会的字词和读不通的句子寻求解决办法,然后自查交流,互动学*。再读理解、体验情感时,我尊重孩子们的个性选择、让其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学*伙伴及表达方式,扬其长,避其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如,“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等,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展现智能优势,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依据文本,训练语言。

  《树真好》这篇散文,文字优美。在备课时,我就想除了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这篇课文的文字比较有特点,每一节的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是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因而,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写一写:“树真好。,。”学

  生写出来的作品,极有情趣,“树真好。下雨时,它张开手臂,为小鸟撑起雨伞,不让小鸟淋湿。”“树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学生的语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让人觉得惊喜。

  三、注重朗读,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选读文章中自己想喜欢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描写的情景,用不同方式读出自己的体会,以达到了感情朗读的效果。最后,配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时,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其中,有感情地背诵。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惯。

  学生的个性思维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惯。我常常问学生这一处你的看法是什么?我还将学生的独特想法写在黑板上,称这是他的专利。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这次活动《树真好》,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资料,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资料整合了科学、绘画、社会、语言领域的资料,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树真好》我充分地思考了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带给了两大环节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用心、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透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透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明白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春天生机盎然,树是幼儿熟悉的事物,且幼儿对树很感兴趣。《树真好》是一篇较为简短的散文,散文中的小鸟、小猫等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对象,选材贴*幼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这是我备的一节公共课,由于幼儿园活动接连不断,老师们都没空来听课,但是我觉得这个教学活动还是很有趣的,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方式,也乐于去学*散文诗。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树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四个画面的提问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鸟为什么喜欢树?还有谁喜欢树?为什么?小猫友为什么喜欢树呢?”等等。在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后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自然流畅的让幼儿学说散文。

  在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在提问“你喜欢树吗?为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树可以做桌子。”其他幼儿就跟着说“树可以做椅子”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树可以做什么”上,我马上回应:“都是树可以做成什么东西,那在树上、树下能做什么呢?”帮助幼儿回到活动的目标上。有幼儿说到:“树可以做碗。”我马上进行追问:“做什么样的碗?”帮助幼儿将话讲清楚。在幼儿说“树可以做鸟巢。”时,我马上问到:“鸟巢是什么做的?”让幼儿得到了正确的经验。在幼儿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请其他幼儿帮助他,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评价他人。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积极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提问回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活动效果来说,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欣赏、记忆、想像、创编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是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散文欣赏活动,活动目标中要求幼儿欣赏散文,但按照活动设计,只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幼儿的整体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赏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赏后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不要求标准答案,然后“再来听听到底讲了什么?”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来为树做点事,是为了让幼儿萌发亲*树木、爱护树木的目标,但在活动的组织上有些拖沓,而且整个活动的容量显得较大,所以可将最后一个环节放到延伸活动中,并将活动落实到实处,认课班级树,给它浇水、照顾它等,而第三个目标可渗透在前面的环节中。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价值,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情感的引导。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活动区的活动是幼儿通过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进行的自发学*,因此,创设丰富的活动区环境是幼儿学*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

  1.区域的设置

  根据主题课程的开展,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定了5个活动区:阅读区、美工区、探索区、创意区和建构区,并且根据活动区内游戏的特点将5个区域按照动静分开、采光取水、有机结合的方式布置在不同的区域。阅读区需要安静的阅读氛围和良好的'光线照明,因此将阅读区布置在宽敞的走廊上,用沙发、桌布等软材料营造出温馨的气氛。美工区相对比较安静,因此与阅读区相邻,且靠*水源。探索区需要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因此布置在教室后半部分,用玩具柜和KT版设置成半封闭的区域,让幼儿在其中不受干扰。创意区是幼儿发挥想象的美妙场所,布置在教室的前半部分,给予孩子自由的想象空间。建构区所需场地比较大,以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空间进行自己的创造,为避免建构区的声音干扰其他活动区,将建构区布置在教室最里面的部分,空间大,又不干扰其他的区域。

  2.区域的材料投放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给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材料,就是给幼儿创设适宜的学*情境,促进幼儿的学*和发展。 探索区是幼儿探究的奇妙天地,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放大镜、小石磨、皮尺、磁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探究香樟树的气味时,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小树枝、树皮、香樟树叶、香樟果实在幼儿眼里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

  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树可以生长在不同的地方,除了生长在户外,还能作为盆景。为了支持幼儿创造性表现树,作为表现性活动区的美工区里投放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树的照片,利用各种低结构材料,如幼儿捡来的小树枝、用剩下的橡皮泥盒子,让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盆栽树,用各种不同的彩色纸进行装饰,不仅发展了动手动脑能力,还满足了幼儿表现表达的欲望。

  3、低结构材料的创意呈现

  创意区是欣赏性和表现性的结合,墙面上排列着利用生活中各种低结构材料亲子制作的创意树,玩具柜上大家共同收集的丰富的低结构材料给了幼儿无限的创作空间,果壳、树枝、石头、废旧牙刷、笔套、瓶盖、棉花到了孩子手里,变成了各种奇妙的大树。有趣的关于树的绘本从不同角度打开了幼儿的视角。《愿望树》、《两棵树》等优秀绘本中表现树的形式丰富多彩。阅读区里,幼儿跟随绘本,进入了奇妙的树天堂。幼儿边看书边表演,兴趣盎然。

  建构区结合上一主题,开始搭建教学楼之间的草坪,草坪上有什么呢?师幼共同讨论,以文字形式将讨论结果呈现在墙面环境中。在收集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幼儿的创意层出不穷,各种造型奇特的树呈现在大家眼前,为大家展现了别样的草坪设计。

  本周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树朋友》,在带幼儿散步时,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种植的各种树木,也会引起幼儿讨论,散文诗《树真好》是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美、意境美。

  成功之处:

  这天餐后活动带幼儿散步,有意识地引发幼儿讨论有关于树的好处,在活动中我先引发幼儿回忆刚才散步时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树朋友,极大地发挥了幼儿诵读诗歌的能动性,很受幼儿喜欢,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足之处:

  在创编散文诗时,幼儿语言表达潜力薄弱,知识面比较狭隘,需在课余活动中多扩充幼儿知识面,也要推荐家长*日里多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

  《树真好》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学时,我尊重孩子们的个性选择,让其选择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法、学*伙伴及表达方式,杨其长,避其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兴趣,如: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等,让孩子们在自主参与选择中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展现智能优势。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我没有仅仅局限于读好,而是根据课文的文字特点——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拓展这个环节,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说一说:“树真好。 , 。”学生说得很有情趣,“树真好。下雨时,它张开手臂,为小鸟撑起雨伞,不让小鸟淋湿。”“树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树真好。小朋友们在树下玩游戏,不被太阳晒,玩得真开心。”……学生语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让人感到高兴,觉得惊喜。同学们也感受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妙。

  学完这一课,我说:“你们谁愿意当小画家把心中最美的`树画下来。”于是,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说“我是小画家。我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画下来。”接着我就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让他们按自己的想象画起来。然后,我就把这一场景拍摄下来。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PPT课件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向完整地朗诵散文诗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此刻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教师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对作品进行适当地调整,将幼儿的口头语转变书面语言,成为幼儿自己的东西,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兴趣开始有了下降,虽然就学*本首散文诗资料而言,还是有必须的效果,但与《纲要》中对幼儿是学*主体的精神还有必须的差距。

  尽管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但新课程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活动,用心地参与活动,强调幼儿学*创造性和自主性,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研究、探索、解决这样的问题,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树的美好,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2。尝试朗诵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3。能分析散文诗,培养想象力。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有关树的图片PPT、诗朗诵背景音乐、有关散文诗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结合春天植树活动与幼儿谈话导入,感知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2。播放PPT,欣赏有关树的图片,感受生活中树的美好。

  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看到这些树时的感受。“(漂亮、高大、舒服、清新)并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树的好处。

  3。教师随背景音乐朗诵散文诗,请幼儿欣赏并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境。

  (1)请幼儿说出散文诗中重复最多的一句,知道散文诗的名字《树真好》。

  (2)请幼儿说说散文诗中说到了树有哪些好处,引导幼儿了解诗中内容。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这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朗读训练。课文较长,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要花较多的工夫,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以以小熊找朋友为线索指导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形,体会“孤零零”的感受。第二、三自然段则是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熊多么着急地想找个朋友啊,谁来着急地读一读?引读:我们现在都是小熊了,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导读出着急找朋友的心情)第四、五、六自然段无需多讲,可放手让学生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分小组分别做小鸟、小猴、小象、小鹿,师读旁白(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文,把小熊一个人孤零零的情景和小动物们都夸这儿真好,纷纷住到了小岛上的情景相对比,来加深体会,感受小熊的惊喜心情。可以通过听学生的朗读,看学生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感悟。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重要性。

  课文以小熊找朋友为主线,开始让学生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

  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明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是事事在在的,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张桥中心小学 马英" target="_blank">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虽然是一节级部的比武课,可是我在思想上却非常重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级部丢分。课前我们级部老师经常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初步确定了以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争取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识字,认认真真地写字。留下充分的读书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读书,让学生经历读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文的处理,我们确定了一个重点段即第三段,因为这一段写了小熊的辛苦和辛苦后的成果――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贴图的游戏,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荒岛的变化。为了突破孩子不理解小熊种树的辛苦这一难点,我还设计了从时间上,从环境的.恶劣程度上对比强化,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不容易。而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熊刚开始的孤单寂寞,我们还选择了悲凉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渲染小熊的寂寞之情。而荒岛变美以后的情景学生非常理解,所以我们设计了让孩子表演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可以说,寇老师上得非常精彩,把我们的预设,她完成得非常好。所以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保留了很多精华部分,比如第三段的处理,还有表演读的形式,以及高兴极了的说话练*。改进的部分就是把第一段的配乐改成了一首淡淡忧伤的音乐,原来的曲子过于悲伤。同时我对课件的构图进一步加以完善,看上去更加清晰、美观。时间的安排上,我也尽量紧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重点段的理解朗读上。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对于第一段的处理,做得较好,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确实引领孩子进入了情境。贴图效果很好,时间上打得更紧。特别当学生体会不出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时候,我加以引导,早上种,晚上还种,今天种,明天还种,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在种树,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小熊的辛苦,才读得声情并茂。不足之处就是对456段的处理过于简单,总结也有点仓促。这都是预设不够的原因。今后我将加以改进。

  对于低年级的课,自己慢慢找到了一点头绪,我以后坚持读――写――讲――悟。也只有通过级部研讨的方式,自己才会进步得更快!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让学生感悟小熊为了找到朋友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悟种树的辛苦。我抓住“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小熊是怎样种树的?它做了些什么?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小熊怎么做?当冬天到来,天气很冷,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交流,一方面加深学生小熊种树的辛苦的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针对“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我让学生想象说话,还有谁也会来到这儿,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已经感受到了荒岛的变化,那里不再是荒芜人烟,而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画面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学生说出了许多答案:如“这儿的空气真新鲜,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这里的树真多,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这儿环境这么好,住在这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听了这些答案,我想再多的讲解也不需要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了!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由这个故事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备课文之前,我先把教参中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理理清。本课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有了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岛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小岛的美,才有感悟这儿真好,才有小动物们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难点是:引导学生读中深思,感悟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本课的教案。由词语入手,我分别抓住了“孤零零”“连忙”“许多”“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等,引导学生体会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岛的美,让小动物们都觉得这儿真好,紧扣课题。

  但是,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难点,故我在教学中,确定以朗读体悟情境表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只有通过劳动,就能创造美好环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话性、故事性的课文,常常会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这一点备课时,我经常都会忽略。“放小鸟”中,我的心情由高兴变为担心,由担心转变为着急,又由着急变为高兴,在故事的发展中,紧扣故事的环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非常重要,从朗读中再来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课文也是这样的,虽然故事主人公内心变化只由孤零零变为了高兴极了,但学生的体会很浅,为什么而高兴,因为小岛变成了绿洲,因为小熊种树,辛勤地劳动使这儿变得很美,小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动物们都愿意来到岛上和小熊交朋友了。从而理解课文的难点: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何”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象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一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这首诗中写到的红领巾、小鸟都是孩子们熟识的事物,所以整篇课文的学*难度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很大。

  本节课中我很注重识字教学,因为识字是读文的基础,只有把生字掌握了,学生才能更好的朗读、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巩固识字,如指名认读,集体读,开小火车读等,个别*时站起来发呆的学生这节课的生字也顺利过关了,不管课上的如何,至少这也是一种收获。

  另外朗读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一点。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比如,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孩子们对于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对于完成课文的背诵目标也是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鸟需要我们的保护,我就出示了几张受伤小鸟的图片并配上比较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可怜,伤害小鸟的人很可恶,进而更增加学生爱护小鸟的决心,也体现红领巾爱鸟,护鸟多么值得我们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融入课文,融入角色,体会了小鸟的快乐和保护小鸟的重要性,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很重要。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但是诗歌的美感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被很好地烘托出来,另外孩子们的潜能也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能有更大的进步。

  一、创设良好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画的演示,创设了小熊找朋友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创设了与课文相和谐的情境。随着一大片树林的呈现,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种美妙情景随之而来:小草、鲜花、小河、果树……学生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深刻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懂得寻找朋友与植树造林之间: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

  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正是这种良好的情境,使得学生思维自由飞翔,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是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我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适时自读感悟,全身心地投入读书活动中。借助学*背景,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角色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三、在品味词语中训练语感。

  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义,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等词语的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或创设情景,或朗读,或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岛环境的变化、小熊的心情变化。

  四、生字教学太过于仓促简单了。

本来想早点完成教学反思的,但是参加完教研活动和看了校长博客上的评课,觉得自己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被张校长写了,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对核心人物倒是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围绕整堂课的核心任务进行反思。

一、抓关键词,理解朗读

《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阅读教学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印证了应该抓住关键词来展开教学。

在指导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的是“孤零零”一词。学生读后知道小熊住在荒岛上,理解了这个词语后,我很自然地引导“是呀,小熊一个儿住在这个荒岛上,没有树,没有花,更没有朋友,多寂寞、多孤单呀!书上哪个词讲小熊很寂寞很孤单的?”在交流对“荒岛”一词的理解时,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孤零零”这个词,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是孤零零的我觉得这个目标还是达成了。

《新课标》还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文中描写小岛美景的“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词,也需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新课标》还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我先让学生看图,描述一下图上的情景。本来想借机来引出 ‘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但是学生表达的跟这两个词语都没有多大关联,我只能让学生找找书上哪两个词语,再来教学这两个词语。再适时出示相应的美图,指导学生把这两个词语读好。在教学中,紧扣文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想象、品味、再造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

二、化抽象为直观,表演中吸收、内化、倾吐

课题是“这儿真好”,我就在“好”与“不好”上做文章!学*第一自然段,我在教学荒岛时很自然地问学生,“你愿意在这个荒岛上作客吗?这儿好不好?”学生大都觉得这儿不好,想到这儿“没有树,没有花,没有草,更没有朋友”,初步感受到改善环境和找朋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到最后,至于问“这儿好在哪里”的问题,可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趣味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觉得这样不可操作,容易造成冷场。突破这一难点,我化抽象为直观,当学到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来表演,顺势采访“小鸟”:“小鸟小鸟,我来问问你,你觉得这儿好在哪里呢?”学生在此刻开始活跃起来,但是同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打开,而底下的观众此刻也没有任务在身,这样的表演还是留于形式。在教研活动时,大家针对这个表演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觉得非常受益。首先要有评价,其次校长提出的“啊!这儿真好! 这样的说话练*更容易让学生联系课文来进行说话训练,效果肯定会更好。

三、巧补岛名,展学生个性

这虽然称不上是核心任务,但是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贯穿整堂课。为了上课,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教者都在学完第四自然段后留给学生一个补白的机会——给小岛起名。的确,这也是文本的空白之处,经小熊的辛勤劳动,这儿的确已不再是荒岛了。但我认为,教者是只补其一,不知其二。学*这篇课文,要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也就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内在的关联,正因为植树造林,所以吸引来小动物,才找到了朋友。这是核心所在,而只补其一,感觉没有凸出主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两次补白的机会。第一次同前,因为学生正赶上学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词的.火候,因此,“绿岛”、“彩岛”、“美岛”这些名字取得八九不离十;第二次,在学到小熊找到了那么多朋友后,再让学生取名。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欢乐岛”、“快乐岛”、“幸福岛”、……这一次重为小岛起名,立意比前一次更高。我再分别用学生起的岛名作为教学板书,“荒岛→绿岛→欢乐岛”,当然张校长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如果能把学生的每次取名都列出来再进行归类,层次就有更深一步的提高了。教学中留下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补白中,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在思考,探索中形成了无穷的意味。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到以生为本,把课堂的自**真正还给学生。

我觉得非常有幸,校长对我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接触了核心任务这一观点,也解决了很多当前困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这儿真好教案实用五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绿色家园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课题中的“这儿”指的是哪儿呢?这儿原来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课文。

  1、学*第一段。

  (1) 出示荒岛的图片,自读,填空:这儿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只有_________。

  (2) 小岛上没有树,没有花,只有石头,非常荒凉。这儿没有小鸟,没有其它动物,只有一只小熊,孤零零的。小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展开想象。请一人扮演小熊说一说。

  (3) 指导朗读。

  2、学*第二~三段。

  过渡:小熊在岛上感到很孤单,它多么想和朋友一起玩呀!这时云儿来了。

  (1) 范读第二段~第三段第一句,边播放动画。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云儿会告诉小熊什么呢?

  (2) 小熊明白了云儿的意思,它是怎么做的呢?使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把“小熊明白了……绿叶成阴”这一段话,好好地读一读。

  (3) 指名朗读、评议。

  (4) 小熊种呀种,种个不停,种了许多树。几年过去了,这座荒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很美丽了。小朋友,你们能把岛上的美丽景色画出来吗?

  3、学*第四~六段。

  过渡:这儿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遍地是小草和小花,花儿的香气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一只小鸟飞来了,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它会怎么说呢?其它的`小动物来了,又会说些什么呢?

  (1) 指名读。

  (2) 自读。

  (3) 学生戴头饰表演。

  三、总结延伸。

  如今,小岛上到处都是绿树,鲜艳的花朵,小动物们可以在这儿尽情的玩耍。假如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小岛上,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一定也会情不自禁地说:“这儿真好。”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想象:小动物们在岛上住下后,会做些什么,小岛会变得怎么样?

  【《这儿真好》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范老师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安排教学的过程,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地体现了童话故事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展现故事的情节,补充故事中的空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相像力;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组织学生开展了读、说、画、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好课文,控制好对课文拓展的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荒岛”的变化及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景象。

  教具准备:

  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每组一张)、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以供学生选用);学生自带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下面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时,依据教材的特点,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创造,去感受荒岛的变化。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知道改善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惯。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出示小熊图片,谈话引入新课

  1、这是谁?想知道它的故事吗?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很想认识你们,看看它是谁?)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培养语感。(突出这个地方特别好!)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录音,整体感知

  (师用语言导入)请小朋友们边看课文,边听这个故事,思考:课题“这儿真好”中的“这儿”指的是哪里呢?

  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师在学生听时边在黑板上画荒岛图)

  (指名回答)

  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师描述)哦,“这儿”指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岛,可是这个小岛一直都是这么好吗?请小朋友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刚开始的小岛是怎样的呢?

  生自读课文,回答。(小岛上只有小熊一个人住,孤零零的。)(贴小熊图片并板书孤零零)

  孤零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有没有感到孤零零的时候呢?能不能说一说?(此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感受“孤零零”,一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想象出来,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想想自己有没有孤单的时候,体会就会更深刻了。)

  你要是这只小熊,孤零零的你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这时有个朋友,该多好呀!)

  现在你就把自己当成这只孤单的小熊,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小熊的感受。(自读、赛读、齐读)

  3、细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二至三自然段):

  (师过渡)小熊多想有朋友和它一起玩呀,正在这时,天上飘来了一朵白云,(贴白云图)小熊会怎样做呢?

  (1)找一个小朋友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在他读的时候,其他小朋友思考并回答。

  (理解“连忙”的意思,并指导朗读该段。)

  (2)白云让小熊做什么呢?

  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指名回答。(白云让小熊种树)

  小熊种树辛苦不辛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那它怕不怕辛苦呢?(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时在生活、学*中不怕辛苦,要勇敢面对。)指名说、读。(师引读,生跟读):小熊在岛上,种了。(指导朗读该句)

  小熊种的树怎么样呢?(指名说、读。)

  现在我们来欣赏什么是漫山遍野,绿树成荫(出示课件)

  当你是这只小熊,看到这美丽的小岛,心情会怎样?(高兴)(指导学生读出高兴之情)

  4、细读课文第三部分(第四至六自然段):

  (师叙述)看到这美丽的'小树林,你想对小熊说什么?(生答)

  是呀!这么美丽的地方,连小鸟也飞来了!你们听听它会说什么?还有谁来了?小熊的朋友们是怎样说的?(这儿真好)(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看到这么多朋友来了,小熊会怎么说?(指导读出小熊的高兴之情。)

  “这儿”究竟好在哪里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指名说)

  (师叙述)是呀!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能不能把它画下来?

  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荒岛的背景画,老师这还有许多用来贴画的小图片,你需要什么就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看谁的想象最丰富。

  生进行创作。师巡视辅导,并将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基本上都完成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评比。)

  你认为那一幅最好?好在哪里?

  请小画家上来说说,你们组为什么要这样画?

  指名说一说。评出最佳,进行奖励。

  (这样的教学,一方面,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另一方面,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乐中学。)

  三、品读课文,深化主题

  对比学生的贴图与老师的板书,(师提问)现在的小岛可真美呀,跟原来的小岛完全不一样了,那么你现在知道白云为什么让小熊种树了吗?(四人小组合作学*、讨论)

  1、请你把全文再读一遍,找一找原因。

  2、生自读全文,指名回答,加深理解。

  总结:因为漫山遍野长满了绿树,改善了小岛的环境,使小岛不荒了,小动物们才到这儿上居住,小熊也因此找到了朋友。可见不管是谁,都必须在好的环境下才能生活,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保护环境的好*惯。

  3、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练*讲故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请小朋友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谁能把这个小故事讲出来。

  生自己练读、练说。指名讲故事。

  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你看,小熊用它勤劳的双手,把这个荒岛变得这么美,小朋友们,要把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变成这么美,你们应该怎么做呢?”(联系生活实际,同桌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15、这儿真好

  云云

  云

  小熊(图片)孤零零

  水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