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面积单位的合适选择,教学难点是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要做到重难点突出,主要还是要学生在学*时自主探究要充分。因此,教师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幻灯帮助验证从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但是这节课上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设计,我安排的不是很合适,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的单位换算,引导发现的痕迹太多,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

  其实可以这样设计:“如果把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划分成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你怎样划分?可以划分多少个?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测量划分”这几步后,提出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其他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同一个正方形面积怎么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呢?”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2种情况,有的认为是“1*方分米”,有的认为是“100*方厘米”,这就为新课的'学*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为什么出现2种答案,到底哪种对?接着再请学生比一比,排除计算的正方形不一样大这种情况,再来深究各自的计算方法,找到其实只是采用的单位不同,但是计算的都是正确的,这就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结论。

  在有了“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后,学生很容易推理出“1*方米=100*方分米”,经过部分练*后,学生能很扎实的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了知识冲突就可以通过面积的计算总结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样,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会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一定不能再抢占孩子的思维空间,引导的太多,学生会很被动的接受,课堂变成了“一问一答式”,孩子们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1、 复*与思考。

  复*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3,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将20*方分米直接转化成*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方米=( )*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究*方分米与*方厘米的关系时,我先出现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学生很容易说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分米,1分米=10厘米时,就让学生猜一猜在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几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猜测,再根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来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得出的结果是:猜测1*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10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0*方厘米)与计算边长10厘米的面积也是100*方厘米相等。从而得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得到1*方米=100*方分米。再根据以上两个算式推导出: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是不作新授知识来探究的,只是在面积单位间进率新授后的做一做中出现,直接让学生各自练*,但本人在让学生尝试进行名数改写时,有的学生只知道结果,说不出为什么;有的学生只会做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反之就不会做。所以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了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与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补充例题教学。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名数改写应乘进率与除以进率的问题,我想至少帮助了一部同学对这方面知识的巩固。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4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的动力源泉。

  在复*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为学生设疑: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时有学生说是10,还有学生说是20,也有学生说是100。谁想的是对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动机。

  二、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理由都进行了阐述后,学生又进入了下一轮思考。这时我启发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拼摆(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学生就摆出了结果:横着能摆10个,竖着也能摆10个,所以,可以摆10*10=100个,也说是说1*方分米=100*方厘米。

  三、引导学生思考,不停留在简单的直观表象上。

  学生虽然通过拼摆得出了结论,我继续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上对操作结果进行论证。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1*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方厘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从理论上论证了操作结果,也旨在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单位的计算。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练*环节中,我不仅设计单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题目,更在知识的难度上进行了延伸,设计了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5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小资料〔进率〕

  同类的计量单位之间,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用较小的单位计量时,累积若干个低级单位的数量就可以构成一个高级单位的数量。这样表示1个高级单位等于多少个低级单位的数叫做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6

  昨天,我们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势表示出来。为这节课(研究*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之间的进率)的学*奠定了基础。我考虑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米=100*方分米”,这百进制关系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因此,我决定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要化为学生直观的、容易接受、理解的知识。于是,我就借助“动手操作”---这把能撬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方分米和*方厘米”的进率时,我采取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图形,仔细观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方分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操作五分钟后,只见有学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并用一种很期待发言的目光看着我,我知道他们一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讨出了结果。这时,我说:“孩子们,想好的同学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没想好的同学快一点儿”。2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我开始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赵怡萌说:“我先把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对折后再对折,这样就把它*均分成了4分,每份是16*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方厘米。”这时,我并没有及时给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引领学生分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考,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

  “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竖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直接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方厘米。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高兴。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

  在处理“1*方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通过学生汇报的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你引导到位、启发到位,他们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惟恐课堂秩序乱,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看来,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这时我想起一句话:“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活的资源。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可以算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的一个难点。在这部分教学中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在学*的初期,许多学生比较容易混淆,面积单位的合适选择,或是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使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实出现这种错误,主要还是学生在学*时自主探究的不足够。可以说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大小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小概念,对于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新授课,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更能够让学生掌握学*的重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也比较适合学生探究发现。所以在这一课的例题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计算准备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书本上正方形一样大),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2种情况,有的认为是“1*方分米”,有的认为是“100*方厘米”,这就为新课的学*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为什么出现2种答案,到底哪种对?接着先请学生比一比,排除计算的正方形不一样大这种情况,再来深究各自的计算方法,找到其实只是采用的单位不同,但是计算的都是正确的,这就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结论。

  在有了“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后,学生很容易推理出“1*方米=100*方分米”,经过部分练*后,学生能很扎实的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但是这节课上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设计,我安排的不是很合适,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的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现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所以在练*形式上要多加改变。例如将简单的面积换算可以改变为判断题: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积是1*方分米。这样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面积计算,有考察了学生的单位换算,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8

  昨天,我们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势表示出来。为这节课(研究*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之间的进率)的学*奠定了基础。我考虑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米=100*方分米”,这百进制关系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因此,我决定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要化为学生直观的、容易接受、理解的知识。于是,我就借助“动手操作”---这把能撬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方分米和*方厘米”的进率时,我采取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图形,仔细观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方分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操作五分钟后,只见有学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并用一种很期待发言的目光看着我,我知道他们一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讨出了结果。这时,我说:“孩子们,想好的同学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没想好的同学快一点儿”。2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我开始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赵怡萌说:“我先把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对折后再对折,这样就把它*均分成了4分,每份是16*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方厘米。”这时,我并没有及时给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引领学生分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考,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

  “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竖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直接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方厘米。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高兴。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

  在处理“1*方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通过学生汇报的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你引导到位、启发到位,他们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惟恐课堂秩序乱,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看来,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这时我想起一句话:“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活的资源。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是第一次尝试使用导学案上课,整体感觉没有预想效果好。不论是从学生自主学*还是从师生配合方面均不理想。

  导学案的设计是将预*放在了课前,课堂上重点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并进行整理和测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方分米”和“*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方米”和“*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再拓展出 “*方米”和“*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重点探究“*方分米”和“*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将1*方分米*均分成100个1*方厘米,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个先画、再分最后想的过程,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即使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的,学生个体表现的意识也较强,没有体现出团结合作精神。

  本节课虽然教学内容完成了,但很明显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有待继续加强。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10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1、 复*与思考。

  复*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3,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将20*方分米直接转化成*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方米=( )*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课教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工具,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学生刚学*完面积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其他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方厘米为单位的;也有的同学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了如下几点:

  1、在学*长度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引发本课内容,这样有助与学生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

  3、重点突破了*方分米与*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单地总结出1*方米与100*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4、练*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学生毕竟是首次接受面积单位的进率学*,所以在兼顾中下生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是概念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部分学生需要提醒!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2

  两种教法中都有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两种操作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在“教法一”中,学生虽然被调动起来,不停地随着教师的指令动手操作。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教师指令的被动回应,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这样做,看似让学生观察与探究,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学生的.思维活动投入量明显不足,多数学生只有行为的参与而缺少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

  而“教法二”的设计更具探索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大胆猜想,然后启发学生: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此时的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自始至终是积极主动的。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了怎样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如果学生的操作实践变成了简单执行教师的“指令”,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操作实践,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坡度,需要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加入,需要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从而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数学思维活动。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的动力源泉。

  在复*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为学生设疑: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时有学生说是10,还有学生说是20,也有学生说是100。谁想的是对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动机。

  二、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理由都进行了阐述后,学生又进入了下一轮思考。这时我启发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拼摆(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学生就摆出了结果:横着能摆10个,竖着也能摆10个,所以,可以摆10*10=100个,也说是说1*方分米=100*方厘米。

  三、引导学生思考,不停留在简单的直观表象上。

  学生虽然通过拼摆得出了结论,我继续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上对操作结果进行论证。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1*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方厘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从理论上论证了操作结果,也旨在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单位的计算。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练*环节中,我不仅设计单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题目,更在知识的难度上进行了延伸,设计了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学反思3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学反思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的动力源泉。

  在复*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为学生设疑: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时有学生说是10,还有学生说是20,也有学生说是100。谁想的是对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动机。

  二、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理由都进行了阐述后,学生又进入了下一轮思考。这时我启发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拼摆(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学生就摆出了结果:横着能摆10个,竖着也能摆10个,所以,可以摆10*10=100个,也说是说1*方分米=100*方厘米。

  三、引导学生思考,不停留在简单的直观表象上。

  学生虽然通过拼摆得出了结论,我继续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上对操作结果进行论证。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1*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方厘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从理论上论证了操作结果,也旨在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单位的计算。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练*环节中,我不仅设计单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题目,更在知识的难度上进行了延伸,设计了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学反思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的动力源泉。

  在复*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为学生设疑: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时有学生说是10,还有学生说是20,也有学生说是100。谁想的是对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动机。

  二、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理由都进行了阐述后,学生又进入了下一轮思考。这时我启发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拼摆(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学生就摆出了结果:横着能摆10个,竖着也能摆10个,所以,可以摆10*10=100个,也说是说1*方分米=100*方厘米。

  三、引导学生思考,不停留在简单的直观表象上。

  学生虽然通过拼摆得出了结论,我继续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上对操作结果进行论证。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1*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方厘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从理论上论证了操作结果,也旨在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单位的计算。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练*环节中,我不仅设计单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题目,更在知识的难度上进行了延伸,设计了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学反思3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重点突破了*方分米与*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单地总结出1*方米与100*方分米的进率关系。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篇

  昨天,我们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势表示出来。为这节课(研究*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之间的进率)的学*奠定了基础。我考虑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米=100*方分米”,这百进制关系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因此,我决定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要化为学生直观的、容易接受、理解的知识。于是,我就借助“动手操作”---这把能撬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方分米和*方厘米”的进率时,我采取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图形,仔细观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方分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操作五分钟后,只见有学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并用一种很期待发言的目光看着我,我知道他们一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讨出了结果。这时,我说:“孩子们,想好的同学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没想好的同学快一点儿”。2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我开始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赵怡萌说:“我先把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对折后再对折,这样就把它*均分成了4分,每份是16*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方厘米。”这时,我并没有及时给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引领学生分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考,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

  “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竖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直接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方厘米。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高兴。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

  在处理“1*方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通过学生汇报的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你引导到位、启发到位,他们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惟恐课堂秩序乱,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看来,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这时我想起一句话:“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活的资源。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知识,表面上看内容较简单,但真正掌握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再通过面积计算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单位的面积分别是1*方分米和100*方厘米,然后通过比较得到了这两个答案都表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自然而然的总结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整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记住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热情高。但也有少数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主要体现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上,这些学生容易将面积单位间的关系弄反,由小单位变成大单位时,前面的数字应该变小,而个别学生弄不清楚,有单位变大数字变大,单位变小数字变小的情况,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课后要引导这些学生观察、总结,形成技能。课中体现出教学机智还不够,有些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进行纠正。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1、 复*与思考。

  复*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3,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将20*方分米直接转化成*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方米=( )*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4)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数学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中,教师讲授、学生练*的单一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注重学*发展的数学学*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数学学*中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在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的是学生的猜想?感知?体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在本节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我分别通过活动体验、观察比较和猜想这三种主要的数学活动来学*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新理念。

  但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1*方厘米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1*方厘米有多大后,我出示了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快速地出示课件中“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接着马上就让学生想象用1*方厘米去测量桌面有什么感觉?学生是也可以马上想到1*方分米,但对于1*方分米的理解,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在讲,而没有用对1*方厘米的感知来认识1*方分米,。这就是我在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时,没有加以说明,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使学生没有建立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回想试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由于对1*方厘米讲得比较清楚,学生就能很快得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在多次试教与正式上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活”的。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学*和探索其他*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描画身边的橡皮、尺子、硬币等物品,再涂一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面积的含义,知道物体的面积有大小,渗透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面积,学生虽然说的不是太准确,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学生在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简便而又准确,积极性很高。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交流,在学*过程中主动获得面积的概念。

  1.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

  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土豆开始,让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接着课堂中摸一摸书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使学*成为一种自然生发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经验的积累,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2 .强化数学的体验学*。

  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剪——拼摆——用统一的标准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知识的学*成为了自我需要,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3.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初步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概念。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

  学生通过摸书本、课桌封面,感受表面大小,从而引出面积及封闭图形的面积。学*了1*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1*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学*方分米,学过了一*方分米并用1*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现1*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

  二、创造单位,猜想获新

  在学*面积单位*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像学*面积单位*方分米时积极主动,回忆教学过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学看书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那么这一环节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呢?

  经过和同事的探讨,他们认为猜想的效果好。

  因为学生具备的旧知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新知的彼岸的,学生已学过了*方厘米、*方分米、这两个单位,老师再次用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面积单位*方米,学生当然觉得索然无味,采用猜想创造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说:“*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那个适合量墙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

  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三、思想渗透

  思想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可能离思想远一些,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这节课中,我的话虽不多,遵守纪律和刻苦学*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悄悄地潜入到了学生幼小的心里。这比空洞的说教,牵强的附会的效果要好得多。思想渗透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以数学教学过程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的特征。

  四、不足之处

  教案准备不足,在讲封闭图形的面积时,只是强调了一些常见封闭图形,没有举例哪些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学生未能很好对比理解。

  时间把握不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前面时间相对要松些,后面时间比较紧,学生自主练*时间过短,未能很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以后对自己的教学要多反思总结,听取其他老师的小结评价,多向其他老师学*,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

  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面积是包含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层意思,我注重于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认识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最后通过格式化的语言来说一说()的大小叫做()的面积,建立面积表象。对于图形的面积认识,我先是出示了一组对比题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做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尊重经验,引导方法,强化认识。物体表面或*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呢?我通过三组活动,由浅入深的引发了学生的对面积的更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出示了一组面积相差比较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很快就知道了答案。随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明确日常的生活经验也是很重要的数学学*资源,并且给这一种比较的方法还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观察法”,再一次自然的架构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随后,我出示了一组图形,面积差别不大,引导学生比较大小。观察法不容易得出结论,我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将两个图形重叠,就能很快的比较出大小来。我再次引导学生将这一种比较的方法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学生说是“重叠法”。学生借助活动较好的完成了学*任务。初步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认识的不断深化是矛盾不断运动的结果。利用“观察法”、“重叠法”比较的面积的大小是浅表性思维活动。怎样才能充分调动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呢,有挑战性任务驱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又出示了一组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前面的两种方法对于现在的比较来说都不是良策了,怎么办呢?在学生单独解决感觉困惑时,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比较的方法。随后,我让学生拿出学具,启发学生可以用学生来帮忙。出示了学具操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和班级的交流,得出可以用利用学具摆一摆来间接比较大小,利用的学生个数多,面积就大。学生还在操作中,直观的感知了利用正方形拼摆比较合适。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初步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也为下面的面积单位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效的问题应出现在思维的转弯处。“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借助特定的学具。利用的学具个数多,面积就大”是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学*认识。我出示了一组遮挡住的图形,一个图形有6个小方格、一个图形有9个方格另一个图形有15个小方格。猜一猜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是最大的?学生大多是猜测是15个小方格的图形面积最大。可是揭开遮挡物以后,发现恰恰是6个小方格的图形面积最大?为什么呢?原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统一的面积单位是重要前提。

  三是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几何意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注意利用几何直观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首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面积意义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进行感知;在比较面积大小时,引导学生借助学生进行摆一摆;在认识了面积单位时,我注意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量一量等,都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重视学生看一看和记一记,面积单位是具体,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了几个,认识后,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一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在心里记下来,各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再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一个单位等。

  四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用面积单位测量时,走都注意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和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强化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5)

——单位间借款合同(精选十篇)

  甲方(借款人、抵押权人): 法定代表人: 联系地址: 乙方(借款人、抵押人): 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方、乙方在*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借款合同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借款金额 借款本金数额:人民币(大写) 万元整。

  第二条 借款期限与还款

  1、借款期限: 个月,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如实际放款日与上述借款期限始期不一致的,按实际放款日顺延。实际放款日以乙方向甲方出具的收款收据记载日期为准)。

  2、借款期限届满前,经双方同意可以办理展期,展期期限和借款利率以《补充协议》约定为准。展期前,乙方须先行结清当期利息。双方确认:依本合同所设定的担保物权及于展期的债务。

  3、乙方应于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之日15时前偿还全部借款本金、付清利息。 特别约定: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如乙方逾期支付利息累计达到____日的,甲方有权通知乙方本合同项下借款全部提前到期。乙方应于收到借款提前到期通知次日15时前偿还全部借款本金、付清利息,并支付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

  4、经甲方同意,乙方可以提前还款; 但利息仍按本合同

  第三条约定给付。

  第三条 借款利息

  1、自甲方放款日起按月计收利息。 借款月利率为 ‰,月利息为人民币(大写) 元整 。

  2、乙方须于实际放款日当日内支付

  第一个月的利息;此后,于每个月的实际放款日对应日前支付下一个月的借款利息。

  第四条 抵押标的 抵押机动车的品牌、型号、数量、车辆牌照号码、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等详见附件1:抵押机动车清单。 抵押机动车暂估价值总计:人民币(大写) 万元。

  第五条 抵押担保范围及期限

  1、担保范围:乙方全部债务。包括但不限于:本合同(包括展期协议)约定的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及抵押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催收费、诉讼受理费、财产保全费、强制执行费、公证费、公告费、差旅费、律师费、评估费、拍卖费、过户费、处分担保物所需其他费用等)、其他相关费用。 上述债务在本合同中已约定具体数额或计算方法的,从约定;没有约定具体数额或计算方法的,按照有关单位出具的收款凭证所记载的金额确定。

  2、担保期限:抵押权设立之日起,至甲方全部债权获得清偿之日止。

  第六条 抵押登记 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应负责办理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其他各方当事人应尽配合义务。如乙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办理抵押登记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要求乙方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一个月的利息)。

  第七条 放款 满足下列各项条件后,乙方可要求甲方放款:

  1、各方已签署本合同。

  2、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且甲方已收到抵押权利证明原件。

  3、甲方已收到乙方股东会或其他权力机构关于同意本次借款和抵押的决议。

  4、乙方已付清本合同约定的有关款项。

  第八条 抵押机动车的权利限制

  1、抵押权存续期间,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处分抵押机动车,或做出任何不利于甲方实现债权及抵押权的改变(包括但不限于:转让、赠与、出借、出租、抵偿债务、分割等);由此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如乙方确需转让抵押机动车的,应经甲方事先同意,且另行提供等值担保。甲方在取得担保后,指派工作人员办理撤销抵押手续。

  2、如甲方要求乙方为抵押机动车办理保险的,乙方应无条件投保并承担保险费用(甲方为

  第一受益人)。抵押期间,抵押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抵押权及于保险金、赔偿金、补偿金或其他代位款物等。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甲方有权要求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

  3、抵押期间如抵押财产价值显著减少(抵押机动车的市场价值减至合同暂估价值的80%及以下)的,或

  第三方就抵押机动车与乙方发生权属争议的,或

  第三方就抵押机动车申请保全或强制执行的,或乙方申请或被申请破产、合并、被兼并、分立、解散、清算、改制、歇业、停业整顿、被关闭、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另行提供担保。

  4、抵押权存续期间,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在该抵押机动车上另行设定抵押权等其他担保或权利限制,也不得以该机动车进行出资、合伙或联营。

  5、抵押权存续期间,乙方应按机动车登记用途合理使用抵押车辆,并尽维修、保养义务。

  第九条 乙方的保证与承诺

  1、乙方保证对抵押的机动车享有合法的、完全的所有权与处分权,乙方签订、履行本合同已经依法履行了相关法律手续、取得了股东会或其他权力机构的同意。

  2、各方签署本合同时,该抵押机动车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或限制,以及可能影响本合同履行或抵押权实现的其他争议(包括、但不限于:存在抵押、留臵、已出售、出租、借用、托管、继承、遗赠、赠与、被查封、行政限制、存在权属争议、涉及该机动车的诉讼、仲裁、行政处罚、或机动车存在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乙方已与

  第三方签订抵押机动车转让合同等)。

  3、乙方及时交纳抵押期间机动车的交强险、商业保险等费用,依法按时检验机动车。

  第十条 抵押权的行使

  1、双方特别约定:如发生下列任一情况的,甲方有权宣布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提前到期:

  (1)乙方违反其本合同

  第八条、

  第九条约定义务的。

  (2)乙方申请或被申请破产,或发生可能造成抵押机动车毁损、灭失、价值下降的 ,或抵押机动车发生权属争议的,或抵押机动车上存在其他担保或优先权利的,或抵押机动车被查封、扣押、监管的。

  (3)在发生影响或可能影响甲方在本合同项下权利的情况后,乙方未能按甲方要求提供新的担保或采取其他补偿措施的;或乙方在收到相关付费通知后未按通知规定的时间付费的,或乙方未履行支付有关抵押机动车的相关费用或未履行有关抵押机动车的相关义务,导致甲方的抵押权可能遭到损害的。

  (4)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如乙方逾期支付利息累计达到____日的。

  2、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之日15时前,或收到借款提前到期通知次日15时前,乙方应当结清全部借款本金、利息、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等全部款项;否则,甲方有权行使抵押权。

  3、甲方可通过自行变卖、拍卖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抵押权。如甲方自行拍卖抵押机动车的,甲方有权自行选定评估及拍卖机构。

  4、担保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全部债权数额的部分归乙方所有,不足部分由乙方清偿。各方同意:相关评估、拍卖等手续均委托甲方办理。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本合同的约定按期、足额支付利息的,自逾期之日起,按借款余额(含未偿还的借款本金、利息)每日1‰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同时借款利息仍应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支付,直到结清全部款项为止(包括但不限于甲方行使抵押权期间、诉讼期间、执行期间等)。

  2、乙方未在本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包括提前到期)届满前偿还全部借款本金的,自逾期之日起,按借款余额(含未偿还的借款本金、利息)每日1.5‰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同时借款利息仍应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支付,直到结清全部款项为止(包括但不限于甲方行使抵押权期间、诉讼期间、执行期间等)。

  3、乙方违反本合同

  第八条、

  第九条约定义务,或由于非可归责于甲方的原因而致抵押权未能有效设定、丧失或部分丧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另行提供有效担保及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者解除本合同、要求乙方立即清偿本息,并另向甲方支付借款总额20%的违约金。在上述本息及违约金未获清偿期间,按总额的日千分之三计息。

  4、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可以同时适用;如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损失的,乙方应予赔偿。

  第十二条 特别约定

  1、本合同所约定的'抵押担保条款独立于本合同及本合同的其他条款;如上述合同或其中的其他条款无效、部分无效、被撤销、解除、不成立、不生效时,本合同约定的抵押担保仍然有效,作为乙方履行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义务的担保。

  2、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给予乙方的任何宽容、宽限、优惠或延缓行使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均不影响、损害或限制甲方依本合同和法律、法规而享有的一切权益,也不视为甲方对本合同项下权利、权益的放弃。

  3、因履行本合同产生的评估、拍卖、公证、保险、鉴定、登记、保管等全部相关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4、甲方有权对乙方所有的本合同约定的抵押财产以外的财产申请执行以实现本合同项下债权,且不以放弃本合同所约定的抵押权或必须先行使该抵押权为前提条件。

  5、如

  第三方为乙方向甲方另行提供其他担保(包括物的担保、保证等)的,甲方有权同时就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

  第三方提供的担保物实现债权,并有权同时要求

  第三方承担保证责任。

  第十三条 争议解决

  1、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各方协商不成的,须向甲方住所地( 市 区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2、如各方同意办理公证手续,由公证机关依法赋予本合同强制执行效力的,若乙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约定义务,则甲方有权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使债权、实现抵押权),乙方放弃向法院提出任何抗辩权。

  第十四条 合同生效 本合同于各方签字或盖章之日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五条 合同终止 本合同于甲方全部债权获得清偿后终止;相关方在合同终止后____日内办理机动车抵 押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其他约定

  1、本合同未尽事宜,各方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补充协议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补充协议的内容与本合同不一致处,以补充协议为准;补充协议未涉及的内容,仍按本合同约定履行。

  2、乙方等在本合同中所做的保证、承诺、担保等对补充协议仍然有效。

  第十七条 通知 各方当事人确认本合同首页所列的联络方式准确、有效,各方当事人在收到书面变更通知前,通过上述联系方式所发出的通知等视为有效送达。

  第十八条 充分磋商与修改补充

  1、各方确认:本合同全部条款均系各方当事人*等、充分磋商后共同拟定,各方对本合同各项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全部知晓、理解和接受。

  2、各方对本合同内容进一步修改、补充如下: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借款人、抵押权人): 法定代表人: 联系地址: 乙方(借款人、抵押人): 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方、乙方在*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借款合同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借款金额 借款本金数额:人民币(大写) 万元整。

  第二条 借款期限与还款

  1、借款期限: 个月,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如实际放款日与上述借款期限始期不一致的,按实际放款日顺延。实际放款日以乙方向甲方出具的收款收据记载日期为准)。

  2、借款期限届满前,经双方同意可以办理展期,展期期限和借款利率以《补充协议》约定为准。展期前,乙方须先行结清当期利息。双方确认:依本合同所设定的担保物权及于展期的债务。

  3、乙方应于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之日15时前偿还全部借款本金、付清利息。 特别约定: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如乙方逾期支付利息累计达到____日的,甲方有权通知乙方本合同项下借款全部提前到期。乙方应于收到借款提前到期通知次日15时前偿还全部借款本金、付清利息,并支付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

  4、经甲方同意,乙方可以提前还款; 但利息仍按本合同

  第三条约定给付。

  第三条 借款利息

  1、自甲方放款日起按月计收利息。 借款月利率为 ‰,月利息为人民币(大写) 元整 。

  2、乙方须于实际放款日当日内支付

  第一个月的利息;此后,于每个月的实际放款日对应日前支付下一个月的借款利息。

  第四条 抵押标的 抵押机动车的品牌、型号、数量、车辆牌照号码、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等详见附件1:抵押机动车清单。 抵押机动车暂估价值总计:人民币(大写) 万元。

  第五条 抵押担保范围及期限

  1、担保范围:乙方全部债务。包括但不限于:本合同(包括展期协议)约定的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及抵押权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催收费、诉讼受理费、财产保全费、强制执行费、公证费、公告费、差旅费、律师费、评估费、拍卖费、过户费、处分担保物所需其他费用等)、其他相关费用。 上述债务在本合同中已约定具体数额或计算方法的,从约定;没有约定具体数额或计算方法的,按照有关单位出具的收款凭证所记载的金额确定。

  2、担保期限:抵押权设立之日起,至甲方全部债权获得清偿之日止。

  第六条 抵押登记 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应负责办理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其他各方当事人应尽配合义务。如乙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办理抵押登记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要求乙方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一个月的利息)。

  第七条 放款 满足下列各项条件后,乙方可要求甲方放款:

  1、各方已签署本合同。

  2、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且甲方已收到抵押权利证明原件。

  3、甲方已收到乙方股东会或其他权力机构关于同意本次借款和抵押的决议。

  4、乙方已付清本合同约定的有关款项。

  第八条 抵押机动车的权利限制

  1、抵押权存续期间,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处分抵押机动车,或做出任何不利于甲方实现债权及抵押权的改变(包括但不限于:转让、赠与、出借、出租、抵偿债务、分割等);由此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如乙方确需转让抵押机动车的,应经甲方事先同意,且另行提供等值担保。甲方在取得担保后,指派工作人员办理撤销抵押手续。

  2、如甲方要求乙方为抵押机动车办理保险的,乙方应无条件投保并承担保险费用(甲方为

  第一受益人)。抵押期间,抵押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抵押权及于保险金、赔偿金、补偿金或其他代位款物等。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甲方有权要求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

  3、抵押期间如抵押财产价值显著减少(抵押机动车的市场价值减至合同暂估价值的80%及以下)的,或

  第三方就抵押机动车与乙方发生权属争议的,或

  第三方就抵押机动车申请保全或强制执行的,或乙方申请或被申请破产、合并、被兼并、分立、解散、清算、改制、歇业、停业整顿、被关闭、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另行提供担保。

  4、抵押权存续期间,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在该抵押机动车上另行设定抵押权等其他担保或权利限制,也不得以该机动车进行出资、合伙或联营。

  5、抵押权存续期间,乙方应按机动车登记用途合理使用抵押车辆,并尽维修、保养义务。

  第九条 乙方的保证与承诺

  1、乙方保证对抵押的机动车享有合法的、完全的所有权与处分权,乙方签订、履行本合同已经依法履行了相关法律手续、取得了股东会或其他权力机构的同意。

  2、各方签署本合同时,该抵押机动车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或限制,以及可能影响本合同履行或抵押权实现的其他争议(包括、但不限于:存在抵押、留臵、已出售、出租、借用、托管、继承、遗赠、赠与、被查封、行政限制、存在权属争议、涉及该机动车的诉讼、仲裁、行政处罚、或机动车存在危及公共安全的隐患,乙方已与

  第三方签订抵押机动车转让合同等)。

  3、乙方及时交纳抵押期间机动车的交强险、商业保险等费用,依法按时检验机动车。

  第十条 抵押权的行使

  1、双方特别约定:如发生下列任一情况的,甲方有权宣布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提前到期:

  (1)乙方违反其本合同

  第八条、

  第九条约定义务的。

  (2)乙方申请或被申请破产,或发生可能造成抵押机动车毁损、灭失、价值下降的 ,或抵押机动车发生权属争议的,或抵押机动车上存在其他担保或优先权利的,或抵押机动车被查封、扣押、监管的。

  (3)在发生影响或可能影响甲方在本合同项下权利的情况后,乙方未能按甲方要求提供新的担保或采取其他补偿措施的;或乙方在收到相关付费通知后未按通知规定的时间付费的,或乙方未履行支付有关抵押机动车的相关费用或未履行有关抵押机动车的相关义务,导致甲方的抵押权可能遭到损害的。

  (4)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如乙方逾期支付利息累计达到____日的。

  2、在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届满之日15时前,或收到借款提前到期通知次日15时前,乙方应当结清全部借款本金、利息、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等全部款项;否则,甲方有权行使抵押权。

  3、甲方可通过自行变卖、拍卖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抵押权。如甲方自行拍卖抵押机动车的,甲方有权自行选定评估及拍卖机构。

  4、担保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全部债权数额的部分归乙方所有,不足部分由乙方清偿。各方同意:相关评估、拍卖等手续均委托甲方办理。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本合同的约定按期、足额支付利息的,自逾期之日起,按借款余额(含未偿还的借款本金、利息)每日1‰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同时借款利息仍应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支付,直到结清全部款项为止(包括但不限于甲方行使抵押权期间、诉讼期间、执行期间等)。

  2、乙方未在本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包括提前到期)届满前偿还全部借款本金的,自逾期之日起,按借款余额(含未偿还的借款本金、利息)每日1.5‰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同时借款利息仍应按照合同约定继续支付,直到结清全部款项为止(包括但不限于甲方行使抵押权期间、诉讼期间、执行期间等)。

  3、乙方违反本合同

  第八条、

  第九条约定义务,或由于非可归责于甲方的原因而致抵押权未能有效设定、丧失或部分丧失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另行提供有效担保及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者解除本合同、要求乙方立即清偿本息,并另向甲方支付借款总额20%的违约金。在上述本息及违约金未获清偿期间,按总额的日千分之三计息。

  4、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可以同时适用;如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损失的,乙方应予赔偿。

  第十二条 特别约定

  1、本合同所约定的抵押担保条款独立于本合同及本合同的'其他条款;如上述合同或其中的其他条款无效、部分无效、被撤销、解除、不成立、不生效时,本合同约定的抵押担保仍然有效,作为乙方履行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义务的担保。

  2、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给予乙方的任何宽容、宽限、优惠或延缓行使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均不影响、损害或限制甲方依本合同和法律、法规而享有的一切权益,也不视为甲方对本合同项下权利、权益的放弃。

  3、因履行本合同产生的评估、拍卖、公证、保险、鉴定、登记、保管等全部相关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4、甲方有权对乙方所有的本合同约定的抵押财产以外的财产申请执行以实现本合同项下债权,且不以放弃本合同所约定的抵押权或必须先行使该抵押权为前提条件。

  5、如

  第三方为乙方向甲方另行提供其他担保(包括物的担保、保证等)的,甲方有权同时就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

  第三方提供的担保物实现债权,并有权同时要求

  第三方承担保证责任。

  第十三条 争议解决

  1、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各方协商不成的,须向甲方住所地( 市 区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2、如各方同意办理公证手续,由公证机关依法赋予本合同强制执行效力的,若乙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约定义务,则甲方有权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使债权、实现抵押权),乙方放弃向法院提出任何抗辩权。

  第十四条 合同生效 本合同于各方签字或盖章之日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五条 合同终止 本合同于甲方全部债权获得清偿后终止;相关方在合同终止后____日内办理机动车抵 押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其他约定

  1、本合同未尽事宜,各方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补充协议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补充协议的内容与本合同不一致处,以补充协议为准;补充协议未涉及的内容,仍按本合同约定履行。

  2、乙方等在本合同中所做的保证、承诺、担保等对补充协议仍然有效。

  第十七条 通知 各方当事人确认本合同首页所列的联络方式准确、有效,各方当事人在收到书面变更通知前,通过上述联系方式所发出的通知等视为有效送达。

  第十八条 充分磋商与修改补充

  1、各方确认:本合同全部条款均系各方当事人*等、充分磋商后共同拟定,各方对本合同各项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全部知晓、理解和接受。

  2、各方对本合同内容进一步修改、补充如下: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货款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

  借 款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

  住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码:_________

  货款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 真: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编码:_________

  借款人即抵押人(以下简称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即抵押权人(以下简称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证人即售房单位(以下简称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因购买或建造或翻建或大修自有自住住房,根据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和《职工住房抵押贷款办法》规定,向乙方申请借款,愿意以所购买或建修的住房作为抵押。乙方经审查同意发放贷款。在抵押住房的房地产权证交乙方收押之前,丙方愿意为甲方提供保证。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甲,乙,丙三方遵照有关法律规定,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 借款金额 甲方向乙方借款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第二条 借款用途 甲方借款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座落于_____区(县)____街道(镇)_____路(村)_____弄_____号_____室的住房。

  第三条 借款期限 借款合同期限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四条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按签订本合同时公布的利率确定年利率为___%(月利率___%)。在借款期限内利率变更,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办理。

  第五条 存入自筹资金 甲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在乙方开立活期储蓄存款户(储蓄卡帐户),将自酬资金存入备用。如需动用甲方本人,同户成员,非同户配偶和非同户血亲公积金抵充自酬资金的,需提供当事人书面同意的证明,交乙方办理划款手续。甲方已将自筹资金支付给售房单位作首期房贷并有收据的可免存。

  第六条 贷款拨付 向售房单位购买住房或通过房地产交____市场购买私房的甲方在此不可撤销地授权乙方,在办理住房抵押登记获得认同(乙方确定)之日起的五个营业日内将贷款金额连同存入的自筹资金全数以甲方购房款的名义转入售房单位或房地产交____市场在银行开立的帐户。 甲方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在本合同生效后自筹资金用完或将要用完时,有乙方主动将贷款资金划入甲方在乙方开立的活期储蓄存款户储蓄卡帐户)按工程进度支用。

  第七条 贷款偿还 贷款本金和利息,采用按月等额还款方式。 贷款从发放的次月起按月还本付息。根据等额还款的`计算公式计算每月等额还贷款本息,去零进元确定每月还本息额,最后一次本息接清。

  第一期(合同签订时)每月还本息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万____仟____百____拾____元整。

  第二期至以后各期每月还本息额根据当年银行公布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计算,以乙方书面通知为准,同时变动分期每月还本息额。 甲方需动同本人,同户成员,非同住配偶和直系血亲公积金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在每年的____月份办理一次,手续与本合同

  第五条公积金抵充自筹资金相同。 储蓄卡,信用卡还款 甲方必须办理中国XX银行____市分行储蓄卡,信用卡,委托乙方以自动转帐方式还本付息的足额款项,存入储蓄卡帐户或信用卡帐户,保证乙方能够实施转帐还款。 当因甲方原因造成用卡还款失败时,甲方必须持现金到原贷款经办行还款。 甲方提前将未到期贷款本金全部还清,乙方不计收提前还款手费,也不退回按原合同利率收取的贷款利息。

  第八条 贷款担保 本合同项下甲方购买的住房由丙方提供阶段性保证。在未将房地产权证交乙方收押前,如发生借款人违约连续三个月拖欠贷款本息,罚息及相关费用,丙方须在接到乙方发出《履行保证责任通知书》后的____日内负责代为清偿。保证期限从贷款发生之日起,至乙方取得房地产权证收押之日为止。 保证期间,借款合同的甲,乙方协议变更借款合同内容,应事先征得丙方的书面同意。 本合同项下甲方购买,建造,翻建,大修的住房作为借款的抵押担保,由甲,乙方另行签订《住房抵押合同》。甲方购买期房的,应将购房预售合同交乙方保管。

  第九条 合同公证 甲,乙,丙三方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的____日内,向公证机关办理本合同和甲,乙方签订的住房抵押合同公证。

  第十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本合同。 甲方如将本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转让给

  第三方,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事先经一方书面同意(如在保证期间应征得丙方同意),其转让行为在受让方和乙方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后生效。

  第十一条 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合同约定发放贷款; 甲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乙方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甲方必须按约定用途使用乙方贷款,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乙方贷款挪作他用。 乙方应按合同规定期限及时发放贷款。

  第十二条 违约责任 甲方在执行本合同期间,未按月偿还贷款本息为逾期贷款,乙方按规定对其欠款每____天计收万分之_____的罚息;并由甲方在活期储蓄或储蓄卡帐户内存入一个月的贷款数,保证按时归还乙方贷款。 甲方如连续六个月未偿还贷款本息和相关费用,或被发现申请贷款时提供资料不实以及未经已防书面同意擅自将抵押住房出租,出售,交换,赠与等方式处分抵押住房的,乙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本息,直至处分抵押住房,如不足以偿还欠款的没有继续向甲方追偿欠款的权利。 甲方未将乙方贷款按合同约定使用而挪作他用,对挪用部分按规定每天计收万分之十二的罚金。

  第十三条 本合同争议解决方式 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乙方所在的人民法院起诉。在协商或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部分的条款,仍须履行。

  第十四条 其他约定事项(略)

  第十五条 本合同自甲,乙,丙三方签订后生效,丙方保证责任至甲方所购商品房的《房地产权证》和《房地产其他权证证明》交乙方执管后终止。甲,乙双方承担责任至合同项下贷款本息和相关费用全部清偿完毕后终止。

  第十六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五份,甲,乙,丙各执一份,公证机关,房地产登记机构个执一份,副本按需确定,其中:送____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一份。

  甲方:(私章) (签字)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私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或其授权代理人)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货款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

  借 款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

  住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码:_________

  货款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 真: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编码:_________

  借款人即抵押人(以下简称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即抵押权人(以下简称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证人即售房单位(以下简称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因购买或建造或翻建或大修自有自住住房,根据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和《职工住房抵押贷款办法》规定,向乙方申请借款,愿意以所购买或建修的住房作为抵押。乙方经审查同意发放贷款。在抵押住房的房地产权证交乙方收押之前,丙方愿意为甲方提供保证。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甲,乙,丙三方遵照有关法律规定,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 借款金额 甲方向乙方借款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第二条 借款用途 甲方借款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座落于_____区(县)____街道(镇)_____路(村)_____弄_____号_____室的住房。

  第三条 借款期限 借款合同期限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四条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按签订本合同时公布的利率确定年利率为___%(月利率___%)。在借款期限内利率变更,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办理。

  第五条 存入自筹资金 甲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在乙方开立活期储蓄存款户(储蓄卡帐户),将自酬资金存入备用。如需动用甲方本人,同户成员,非同户配偶和非同户血亲公积金抵充自酬资金的,需提供当事人书面同意的证明,交乙方办理划款手续。甲方已将自筹资金支付给售房单位作首期房贷并有收据的可免存。

  第六条 贷款拨付 向售房单位购买住房或通过房地产交____市场购买私房的甲方在此不可撤销地授权乙方,在办理住房抵押登记获得认同(乙方确定)之日起的.五个营业日内将贷款金额连同存入的自筹资金全数以甲方购房款的名义转入售房单位或房地产交____市场在银行开立的帐户。 甲方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在本合同生效后自筹资金用完或将要用完时,有乙方主动将贷款资金划入甲方在乙方开立的活期储蓄存款户储蓄卡帐户)按工程进度支用。

  第七条 贷款偿还 贷款本金和利息,采用按月等额还款方式。 贷款从发放的次月起按月还本付息。根据等额还款的计算公式计算每月等额还贷款本息,去零进元确定每月还本息额,最后一次本息接清。

  第一期(合同签订时)每月还本息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万____仟____百____拾____元整。

  第二期至以后各期每月还本息额根据当年银行公布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计算,以乙方书面通知为准,同时变动分期每月还本息额。 甲方需动同本人,同户成员,非同住配偶和直系血亲公积金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在每年的____月份办理一次,手续与本合同

  第五条公积金抵充自筹资金相同。 储蓄卡,信用卡还款 甲方必须办理中国XX银行____市分行储蓄卡,信用卡,委托乙方以自动转帐方式还本付息的足额款项,存入储蓄卡帐户或信用卡帐户,保证乙方能够实施转帐还款。 当因甲方原因造成用卡还款失败时,甲方必须持现金到原贷款经办行还款。 甲方提前将未到期贷款本金全部还清,乙方不计收提前还款手费,也不退回按原合同利率收取的贷款利息。

  第八条 贷款担保 本合同项下甲方购买的住房由丙方提供阶段性保证。在未将房地产权证交乙方收押前,如发生借款人违约连续三个月拖欠贷款本息,罚息及相关费用,丙方须在接到乙方发出《履行保证责任通知书》后的____日内负责代为清偿。保证期限从贷款发生之日起,至乙方取得房地产权证收押之日为止。 保证期间,借款合同的甲,乙方协议变更借款合同内容,应事先征得丙方的书面同意。 本合同项下甲方购买,建造,翻建,大修的住房作为借款的抵押担保,由甲,乙方另行签订《住房抵押合同》。甲方购买期房的,应将购房预售合同交乙方保管。

  第九条 合同公证 甲,乙,丙三方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的____日内,向公证机关办理本合同和甲,乙方签订的住房抵押合同公证。

  第十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本合同。 甲方如将本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转让给

  第三方,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事先经一方书面同意(如在保证期间应征得丙方同意),其转让行为在受让方和乙方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后生效。

  第十一条 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合同约定发放贷款; 甲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乙方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甲方必须按约定用途使用乙方贷款,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乙方贷款挪作他用。 乙方应按合同规定期限及时发放贷款。

  第十二条 违约责任 甲方在执行本合同期间,未按月偿还贷款本息为逾期贷款,乙方按规定对其欠款每____天计收万分之_____的罚息;并由甲方在活期储蓄或储蓄卡帐户内存入一个月的贷款数,保证按时归还乙方贷款。 甲方如连续六个月未偿还贷款本息和相关费用,或被发现申请贷款时提供资料不实以及未经已防书面同意擅自将抵押住房出租,出售,交换,赠与等方式处分抵押住房的,乙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本息,直至处分抵押住房,如不足以偿还欠款的没有继续向甲方追偿欠款的权利。 甲方未将乙方贷款按合同约定使用而挪作他用,对挪用部分按规定每天计收万分之十二的罚金。

  第十三条 本合同争议解决方式 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乙方所在的人民法院起诉。在协商或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部分的条款,仍须履行。

  第十四条 其他约定事项(略)

  第十五条 本合同自甲,乙,丙三方签订后生效,丙方保证责任至甲方所购商品房的《房地产权证》和《房地产其他权证证明》交乙方执管后终止。甲,乙双方承担责任至合同项下贷款本息和相关费用全部清偿完毕后终止。

  第十六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五份,甲,乙,丙各执一份,公证机关,房地产登记机构个执一份,副本按需确定,其中:送____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一份。

  甲方:(私章) (签字)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私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或其授权代理人)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6)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合集5篇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它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而1dm=10cm,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并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这节课我比较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在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注重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

  《圆锥》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

  1)、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4)、通过例一例二使学生会应用圆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动手测量、探索推导等活动,前三个教学目标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在公式应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预*过例题,就把例二教学做了改动给出一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每立方米小麦重0.375千克,求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让学生自主练*,本以为应用公式很快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学生算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完成。原来我在改动数字时没有考虑到圆锥体积公式的1/3和3。14给出的直径和高与1/3都不能约分,使本应该巩固公式应用的目标辩词了复杂的小数计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后*题没有处理完就匆匆结束了这节课。课后反思数学既活又严谨,看似一个简单数字的出示也要付出周密的策划。一节简单流畅的好课,并不是随手拈来的,只要积极的去思考,统筹安排,关注到每个细节才能得到。

  教学需要学*,教学更需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一、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首先,我让学生求由体积是1立方厘米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通过练*,使学生感知:体积是由若干体积单位组成的。接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都可以用摆小方块的方法来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从实际情况考虑,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必须有一个新的方法才能解决,从而引导出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激发他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的欲望。

  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时,让学生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自制的),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时,一行要摆几个小正方体(即表示长方体的长),摆几排(即表示长方体的宽)摆几层(即表示长方体的高)。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拼摆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花了较多的时间。

  2、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

  这节课首先从复*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开始,接着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随后就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猜猜体积单位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一口猜出是一千。学生好像早就知道,但我告诉学生这只是猜测。于是就问猜测的东西应该怎样做才能确定,引出需要验证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学*活动。首先,让学生独立去验证,教师巡视。发现有点难,于是引导学生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边长是1分米,用厘米做单位便是10厘米,由体积公式便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于是便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接着,我用课件再次验证了这一知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接着便让学生用这一知识去解决问题,书本的例3和例4都是让学生独立去做。做之前,要求学生回答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应该怎样用进率,从高级到低级又怎样用。再让学生去写。随后就进行巩固练*。

  本节课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灌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教学例题4时处理的不是十分理想,浪费了一些时间。其次在推导体积单位间进率时并不十分好,有点操之过急,只求完成任务,忽略小部分理解慢的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材要非常的熟。还要预设多种方案,好让课堂上出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在掌握之中,上课时好游刃有余。

  对于《圆锥体积》的教学,我前些年按传统的教法:用空心圆柱、圆锥装沙的实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确有不妥之处,其一用“容积”偷换“体积”的概念,淡化了学生对“体积”的理解。其二在实验中,把“容积”看作*似地等于“体积”有失科学的严密性,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利。由于自己的`守旧,一直没能突破,没想到今日的突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引发我的进一步思考:

  1、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提醒学生,学*不能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我云,要不拘泥、不守旧。那么我们教师自己更应该打破条条框框、突破教材、创造性的灵活地使用教材。

  2、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联盟”,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就是要学生手脑并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既动手又动脑的情景,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实验后的交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力的催化剂。在交流中,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不仅理解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