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1

  《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同时也作为了综合组的教研课,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

  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

  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学生学*的实际。

  对学段目标与课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清楚,如情感目标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这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个目标定的过高,也就显得不实际了,它应该是在学生长期的学*中不断强化生成的。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组成、8 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对小铃铛,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中,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 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 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听“听铃声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往往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而没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想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

  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图学生说的形式,这样做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一题很好的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让他们打乱顺序来说,如“5的后面是6”、“最后一个是9”这样的形式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 个桃子与第9个桃子”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吃第9个桃子为什么吃不饱?”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通过“动物园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猴子,老师买了8 个桃子去分给它们吃,想一想,老师可以怎么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来揭开数的组成。结果学生反而被情境所干扰,由于考虑到了分的公*性而在“4和4”、“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两种分法,最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说出了其它的方法。说明这个情境并不合适,可能还是用“两只盘子”来分的效果要好。这就让我想到了创设情境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今后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有干扰作用。还有就是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这节课我在这一点虽然提到,但不够重视。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起数的组成,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认真思考。

  在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用数字画画”,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块内容放到了课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在*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不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思考,多学*。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2

  《8和9的认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认识8和9;二是学会书写8和9。虽然在设计环节比较细,但也显示出教学步子比较小,内容上没有体现出一定的深度。这可能和当时构思这节课的时间比较早有关系,根据当时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能力、动手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水*,我觉得在40分钟内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想法就是把这一内容上实、上细,免得因为内容太多而走过场。不过因为自己的惰性,也没有及时去了解学生现在的实际水*,就只是在小范围作了调整。所以到那天上午上出来的课,自己也感觉内容有点单薄,因为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及能力是天天变化的,我应该及时作出调整。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3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师任意涂抹。在幼儿园的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或>)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如7<8或9>8,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没有处理好板书,只是让学生自由的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果当学生自己选择了两个数,并且运用〈 或 〉说出了一个式子。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还是这两个数,你还能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连结吗?这样,可能学生就会比较有序地说出,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两个数的关系。一次选择就让学生会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如7<8 8="">7, 板书也不会让人感觉很乱。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4

  1、 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上。”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

  2、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3、营造师生互动,关系融洽的教学环境

  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本节课虽然秉持“以生为本,以本为源”的理念,但在对序数与基数融合辨析上还尚不清楚和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8和9,认为学生在学前班都已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并没有过多的强调跳的写法及其下笔顺序,造成了重点的疏漏。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5

  《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在上课和评课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正确把握目标预设,关注课堂生成。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4、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同学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很仔细,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

  三、创设生动、有趣并且“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个与第9个”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结合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今后这一点我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对学生学*有干扰作用。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阅读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1)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1

  学*8、9这课时,我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十分和谐,因此我就从创建文明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2

  开学到现在,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数学学科上,他们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拍手数数”,要求是“老师拍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拍手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中,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同学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9的认识的编排与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但是要求更高了,主题图上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了,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所以数的时候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第二个活动是听“听数字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学*氛围非常得好。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积极性,在这方面我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度,而更应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比如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从学生反馈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3

  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果断与准确;

  2、教学语言还不是很贴*儿童,态度也有生硬之处;

  3、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组织指挥不到位,没能准确地掌握“度”。

  4、前后环节有重复,起伏不是很大,还不能充分体现“扶”→“放”的做法。

  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4

  1、教师应怎么上课,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是对课时目标的把握。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既符合新课程,又让学生学得扎实。

  2、教师的关键是语言上指导,在我认为,教学上的语言可分为:指导性语言和启发性。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对于指导性语言,我把握的还可以。对于启发性语言,我还欠缺,在整个教学中未能把学生达到高涨。本来在教案中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本想在这个游戏使学生达到高潮,可是在上课过程中的,漏掉了这个环节。这个以后需要更加注意。

  3、数学教师的教态应富有激情,会哄小孩子,使每个人都活起来。语调应抑扬顿挫,这样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把数学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数学学*成长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基础,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应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5、在做课件时,对于主题图的设计没有考虑的太多,结果图太小,不够清楚,下次应更注意点。

  6、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紧张,忘了画9个0,当时我并没有把把9写好了再画,在这点上我,也学*到了教学过程中应随机应变。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多的是学到了很多教学上的技能和方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5

  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8和9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惯和意识。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53页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与序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与数交朋友,关于数的秘密可多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校园里探索8和9的知识。(板书:8、9的认识)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悄悄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同桌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

  师:你从这幅校园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主题图为师生提供的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 校园两旁有8棵树。

  b. 花坛里有8朵花。

  c. 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 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 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师小结:8棵小树,8朵花,8个小朋友,黑板上的`8个字,他们的个数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8)

  师:而蝴蝶的只数,人的个数,花盆数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9)

  2.寻找身边的数

  师:在校园里,我们探索了8和9所表示的物体数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身边数量是8或9的物体。

  师: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8和9来表示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教室里有9盏日光灯,有8块窗帘,8扇窗户……

  (三).教学8,9的顺序及大小

  1.8,9的顺序

  出示直尺图

  ()1 2( )4 5( )7 ( ) 9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

  先填写,再顺读,倒读。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吗?

  学生间互问互答。

  比如:8排在谁的前面?9排在谁的后面?

  师小结: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好样的,从一幅直尺图上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为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鼓掌!

  2.做一做(54页)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本打开,翻到第54页,运用你发现的知识,来解决书上的问题。

  出示点子图。

  () () ()

  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8〈97〈9

  8 〉7 9 〉7 9〉8

  (四).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对派3名小朋友上来!

  (叫9名同学上台。排成一排!每人一张数字卡片。)

  师:下面的小朋友请注意了!接下来我们分成三个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答对了,就有一颗星!听清楚第一个问题:上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9个!)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6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

  【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课本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8表示)

  板书:8

  师: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用数字9表示)

  板书:9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经历8到9的过程,初步感知8和9的大小关系】

  2、教学8和9的顺序。

  a、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b、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实物上直观感知数字8、9)

  C、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8、9的大小关系】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设计意图: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动物,它们想戴上漂亮的帽子。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教学课本51页内容)同桌之间像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1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

  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

  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数字的*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设计意图:巩固8、9的顺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堂课的知识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7〈88〈97〈9

  8〉79〉79〉8

  剖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本节课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7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师任意涂抹。在幼儿园的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到底这还有没有必要教,或者放在这个地方教合不合适,还值得探讨。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8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师任意涂抹。在幼儿园的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 ““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到底这还有没有必要教,或者放在这个地方教合不合适,还值得探讨。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9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师任意涂抹。在幼儿园的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到底这还有没有必要教,或者放在这个地方教合不合适,还值得探讨。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在上课和评课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正确把握目标预设,关注课堂生成。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4、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同学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很仔细,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

  三、创设生动、有趣并且“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个与第9个”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结合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今后这一点我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对学生学*有干扰作用。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2)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10份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1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

  【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课本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8表示)

  板书:8

  师: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用数字9表示)

  板书:9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经历8到9的过程,初步感知8和9的大小关系】

  2、教学8和9的顺序。

  a、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b、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实物上直观感知数字8、9)

  C、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8、9的大小关系】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设计意图: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动物,它们想戴上漂亮的帽子。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教学课本51页内容)同桌之间像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1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

  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

  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数字的*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设计意图:巩固8、9的顺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堂课的知识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7〈88〈97〈9

  8〉79〉79〉8

  剖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本节课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2

  这周上了一节新授课8和9的认识,感觉学生反应和理解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总体还是不错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乐趣,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探究了知识的获得。教学开始用数学王国里的故事引入;数学王国里可热闹了,数字宝宝们都在玩游戏呢!数字0感觉自己太胖了,于是在腰间扎了一根腰带,大家想数字0会变成几呢?对,8.数字6看见了嘲笑他说:“想减肥太容易了多运动就好啦,看我来给你倒立吧。”数字6倒立后,数字0宝宝也笑着说“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同学们猜数字6会变成几呢?对,9。用故事引入,增加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孩子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在教学主题图时,认识了8和9基数的含义,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数量是8和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是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并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利用直尺图,计算器,点子图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索、交流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计算器让那个学生自己数发现是7个珠子,继续拨珠子,7加一个珠子是8,得出8比7多1,也就是7比8少1。再体会由8--9的拨珠过程。在数点子图时,让学生将三个数进行用以前学过的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7<8和8<9,并问学生其他情况,发展学生的反向思考能力。

  还有不足和困惑,对于8和9的写法,到底有没有必要教或者放在这个地方教合不合适,值得探讨。另外对于评价机制,应该重视每一个同学,一视同仁,而且评价用语应及时到位,不然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还应注重灵活性,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言。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3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7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

  本节课上完后,感慨很多。1.可能内容较多,整体上时间较紧,学生有点吃力。2.在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设计了练*课,发现学生对序数和基数还是容易混淆,于是我就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达到效果。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和从右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3.学生在学*8和9的组成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总结出规律,效果很好。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4

  作为新教师,通过这次数学的公开课,我真是受益非浅。从备课、修改教案、准备课件、上课、评课,这一次经历是我这学期学到最多知识的,最重要的一次。这堂课是《8和9的认识》,下面是评课老师们给我的几点建议,也是我上课后的几点感悟,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点。

  1.教师应怎么上课,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是对课时目标的把握。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既符合新课程,又让学生学得扎实。

  2.教师的关键是语言上指导,在我认为,教学上的语言可分为:指导性语言和启发性。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对于指导性语言,我把握的还可以。对于启发性语言,我还欠缺,在整个教学中未能把学生达到高涨。本来在教案中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本想在这个游戏使学生达到高潮,可是在上课过程中的,漏掉了这个环节。这个以后需要更加注意。

  3.数学教师的教态应富有激情,会哄小孩子,使每个人都活起来。语调应抑扬顿挫,这样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把数学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数学学*成长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基础,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应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5.在做课件时,对于主题图的设计没有考虑的太多,结果图太小,不够清楚,下次应更注意点。

  6.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紧张,忘了画9个0,当时我并没有把把9写好了再画,在这点上我,也学*到了教学过程中应随机应变。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多的是学到了很多教学上的技能和方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5

  《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在上课和评课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正确把握目标预设,关注课堂生成。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4、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游戏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同学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很仔细,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

  三、创设生动、有趣并且“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个与第9个”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结合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今后这一点我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对学生学*有干扰作用。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6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师任意涂抹。在幼儿园的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没有处理好板书。我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板书的,没有系统性。7〈 8 9 〉8

  8〈 9 8 〉7

  7〈 9 9 〉7

  如果当学生自己选择了两个数,并且运用〈 或 〉说出了一个式子。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还是这两个数,你还能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连结吗?这样,可能学生就会比较有序地说出,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两个数的关系。一次选择就让学生会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板书也不会让人感觉很乱。

  7〈 8 8 〉7

  8〈 9 9 〉8

  7〈 9 9 〉7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到底这还有没有必要教,或者放在这个地方教合不合适,还值得探讨。

  另外对于评价机制,我自问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但在上课时,奖励上也有些不公*。如在做摘苹果的练*时,我是一道题奖励一个苹果,但没有考虑到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些很容易的题目,学生也是得到一个苹果,而有些很难的题目,也是一个苹果。奖励要体现公*,在一堂课上,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长此以往,如果奖励不公*,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本来奖励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如果不公*,反而会适得其反。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7

  学*8、9这课时,我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十分和谐,因此我就从创建文明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8和9的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4、使学生能够掌握物体个数能够表示数字的经验和使学生知道数字对比大小的经验。

  教学重点:会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了解8和9的基数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多媒体课件、学*纸等。

  【教学设想:在思路上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一样,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人

  课件出示书上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这是哪儿呀?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教师:我们的校园好美好漂亮呀!在这么漂亮的学校里学*同学们多幸福呀,我们要好好学*呀!美丽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人8、9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能够数出表示有8和9的个数的物体。激发学生爱美、爱学校的感情。】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小结:同学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到不爬树不摘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学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 、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物体的个数的数数,使学生掌握对基数的理解。】

  (二)、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的顺序的练*,掌握数的顺序。

  (三)、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

  【设计意图:通过对点子图的理解比较,能够掌握对数字大小的比较。】

  三、巩固练*

  1、打开数字教材出示书中练*题。

  2、把做好的练*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

  3、打开数字教材看微课。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8、 9

  7<8? 8<9? 7<9

  8>7? 9>8? 9>7

  8和9认识的教学反思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7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在这节课的具体做法有:

  一、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幼儿园的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三、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一点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很多学生写8和9已经很好了,对8和9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是教材还是安排这些浅显的认识,到底有必要吗?还值得探讨。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9

  《8和9的认识》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学生学*的实际。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上后个人感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虽然同事们都给予了肯定,但我个人还是不太满意的。下面作出自我反思:

  1、本节课拖堂5分钟,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可能是教学内容较多,在新课中就有许多练*,整体上时间已经比较紧凑了。

  第二,在两个环节上个人认为还处理不当,导致时间浪费过多。一是学生收集的信息中有一个关于8和9的小故事,这在试教时是没有的,因为两个班学生收集的信息不同。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一下,也浪费了1分钟时间,虽然感觉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时间如此紧凑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去了解。另外,在处理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怕读题太费时间,但结果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对这一题解决得并不理想,也许读一读题目,效果会好很多,毕竟这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对低段教学经验不足,总是忽略这个问题,这是今后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2、8和9的'书写环节应该调整在揭题之后。

  这是吴老师给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但自己之前却没有考虑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课本上的顺序是这么安排的,就这么死板地去教,可见自己处理教材上还应考虑得更周全些。

  吴老师的建议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比如在理解8、9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我是通过数花朵一题来完成的,但由于没有读题,学生反馈情况不太理想,吴老师建议我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请从右数8个学生站起来。这样的方法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遗憾的是我只能将吴老师的建议带回我*时的课堂深化下去,感谢的是有这么多专家及同事给出中肯的建议,让我学到更多!包括黄校长,亲临我的试教,悉心指导;还有吴老师的谆谆指导,总是让我受益匪浅,而面对这所有的一切,我只有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个人觉得自己此次准备仓促,也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设计上,还没有特别创意的设计。又如以往对于教研课,我都至少试教2次,而本次只教了1次,所以也足以看出自己的功底还不够,以后应朝着“精教”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本节课我都采用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后面的练*设计也都在“花”上下功夫,但给人的感觉却有些视觉疲劳,可见我的情境没有连贯好。借着此次机会给自己提出一个忠告:不要忽视每一节课,不要因为这是一节普通的教研课而不够重视,我需要的是初上讲台时的那种执着和不懈的努力。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正视不足,不断改之,方为上策!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3)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10份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8和9的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4、使学生能够掌握物体个数能够表示数字的经验和使学生知道数字对比大小的经验。

  教学重点:会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了解8和9的基数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多媒体课件、学*纸等。

  【教学设想:在思路上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一样,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人

  课件出示书上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这是哪儿呀?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教师:我们的校园好美好漂亮呀!在这么漂亮的学校里学*同学们多幸福呀,我们要好好学*呀!美丽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人8、9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能够数出表示有8和9的个数的物体。激发学生爱美、爱学校的感情。】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小结:同学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到不爬树不摘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学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 、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物体的个数的数数,使学生掌握对基数的理解。】

  (二)、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的顺序的练*,掌握数的顺序。

  (三)、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

  【设计意图:通过对点子图的理解比较,能够掌握对数字大小的比较。】

  三、巩固练*

  1、打开数字教材出示书中练*题。

  2、把做好的练*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

  3、打开数字教材看微课。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8、 9

  7<8? 8<9? 7<9

  8>7? 9>8? 9>7

  8和9认识的教学反思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7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在这节课的具体做法有:

  一、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幼儿园的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三、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一点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很多学生写8和9已经很好了,对8和9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是教材还是安排这些浅显的认识,到底有必要吗?还值得探讨。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2

  学*8、9这课时,我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十分和谐,因此我就从创建文明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3

  《8和9的认识》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学生学*的实际。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4

  今天这节课,自己感觉上得一般。由于准备得比较仓促,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有些环节,不知该如何衔接,导致无话可说,使得环节过渡显得比较突兀,如在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后,不知该如何过渡到教学8、9的组成。原先准备要讲解8、9的写法,后来也忘记提了。根据实际观察,很多学生8、9的写法是错误的,以后还是要补一补这两个数字的写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惯。

  在以前教学数字的组成的时候,也比较强调有序分这个概念,因此以为今天不用再进行强调,学生自然会应用。可能是由于前段时间插了另外两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些遗忘,导致他们今天未能很好的应用。看来,有时备学生比备教材更重要。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5

  本节课上后个人感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虽然同事们都给予了肯定,但我个人还是不太满意的。下面作出自我反思:

  1、本节课拖堂5分钟,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可能是教学内容较多,在新课中就有许多练*,整体上时间已经比较紧凑了。

  第二,在两个环节上个人认为还处理不当,导致时间浪费过多。一是学生收集的信息中有一个关于8和9的小故事,这在试教时是没有的,因为两个班学生收集的信息不同。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一下,也浪费了1分钟时间,虽然感觉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时间如此紧凑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去了解。另外,在处理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怕读题太费时间,但结果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对这一题解决得并不理想,也许读一读题目,效果会好很多,毕竟这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对低段教学经验不足,总是忽略这个问题,这是今后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2、8和9的书写环节应该调整在揭题之后。

  这是吴老师给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但自己之前却没有考虑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课本上的顺序是这么安排的,就这么死板地去教,可见自己处理教材上还应考虑得更周全些。

  吴老师的建议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比如在理解8、9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我是通过数花朵一题来完成的,但由于没有读题,学生反馈情况不太理想,吴老师建议我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请从右数8个学生站起来。这样的方法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遗憾的是我只能将吴老师的建议带回我*时的课堂深化下去,感谢的是有这么多专家及同事给出中肯的建议,让我学到更多!包括黄校长,亲临我的试教,悉心指导;还有吴老师的谆谆指导,总是让我受益匪浅,而面对这所有的'一切,我只有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个人觉得自己此次准备仓促,也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设计上,还没有特别创意的设计。又如以往对于教研课,我都至少试教2次,而本次只教了1次,所以也足以看出自己的功底还不够,以后应朝着“精教”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本节课我都采用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后面的练*设计也都在“花”上下功夫,但给人的感觉却有些视觉疲劳,可见我的情境没有连贯好。借着此次机会给自己提出一个忠告:不要忽视每一节课,不要因为这是一节普通的教研课而不够重视,我需要的是初上讲台时的那种执着和不懈的努力。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正视不足,不断改之,方为上策!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6

  《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同时也作为了综合组的教研课,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

  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

  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学生学*的实际。

  对学段目标与课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清楚,如情感目标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这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个目标定的过高,也就显得不实际了,它应该是在学生长期的学*中不断强化生成的。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组成、8 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对小铃铛,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中,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 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 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听“听铃声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往往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而没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想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

  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图学生说的形式,这样做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一题很好的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让他们打乱顺序来说,如“5的.后面是6”、“最后一个是9”这样的形式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 个桃子与第9个桃子”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吃第9个桃子为什么吃不饱?”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通过“动物园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猴子,老师买了8 个桃子去分给它们吃,想一想,老师可以怎么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来揭开数的组成。结果学生反而被情境所干扰,由于考虑到了分的公*性而在“4和4”、“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两种分法,最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说出了其它的方法。说明这个情境并不合适,可能还是用“两只盘子”来分的效果要好。这就让我想到了创设情境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今后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有干扰作用。还有就是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这节课我在这一点虽然提到,但不够重视。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起数的组成,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认真思考。

  在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用数字画画”,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块内容放到了课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在*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不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思考,多学*。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7

  开学到现在,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数学学科上,他们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拍手数数”,要求是“老师拍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拍手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中,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同学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9的认识的编排与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但是要求更高了,主题图上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了,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所以数的时候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第二个活动是听“听数字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学*氛围非常得好。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积极性,在这方面我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度,而更应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比如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从学生反馈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8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7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

  本节课上完后,感慨很多。1.可能内容较多,整体上时间较紧,学生有点吃力。2.在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设计了练*课,发现学生对序数和基数还是容易混淆,于是我就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达到效果。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和从右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3.学生在学*8和9的组成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总结出规律,效果很好。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9

  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 “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 “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果断与准确;

  2、教学语言还不是很贴*儿童,态度也有生硬之处;

  3、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组织指挥不到位,没能准确地掌握“度”。

  4、前后环节有重复,起伏不是很大,还不能充分体现“扶”→“放”的做法。

  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 8 和 9 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8和9的认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认识8和9;二是学会书写8和9。虽然在设计环节比较细,但也显示出教学步子比较小,内容上没有体现出一定的深度。这可能和当时构思这节课的时间比较早有关系,根据当时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能力、动手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水*,我觉得在40分钟内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想法就是把这一内容上实、上细,免得因为内容太多而走过场。不过因为自己的`惰性,也没有及时去了解学生现在的实际水*,就只是在小范围作了调整。所以到那天上午上出来的课,自己也感觉内容有点单薄,因为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及能力是天天变化的,我应该及时作出调整。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4)

——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3篇

  今天我上了《8、9的组成》这一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面对学生收获成功的笑容,回顾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让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备课就是为了给学生找出一个学*的支点,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地提升。课前精心的备课,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时时有亮点,处处有新意,并且将这种亮点变为了高效,学生就会轻松得到一份厚重知识。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只要小朋友能学会8和9的组成,歌星小企鹅就会为大家唱一首动听的歌曲!“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学生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兴趣。

  3、通过比赛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 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8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6人一组合作进行,小组长按号进行,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

  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学生太乱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好学生,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同学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学生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学生摆小棒之前,我虽然有一定的示范但学生自己摆和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我们在*时的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学生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在指名学生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好学生或个别人有练*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3、学生的良好学**惯还要进一步培养,如听讲、说话,尤其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认真去听,去思考,回答问题说完整话,声音洪亮。

  四、改进措施:

  1、仔细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向同年级的老师请教,尽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推敲练*题。

  2、课前做好分析工作,找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和训练点。做到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时的点点滴滴入手。

  4、努力学*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

  今天我上了《8、9的组成》这一课,40分钟的课堂教学,面对学生收获成功的笑容,回顾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让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备课就是为了给学生找出一个学*的支点,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地提升。课前精心的备课,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时时有亮点,处处有新意,并且将这种亮点变为了高效,学生就会轻松得到一份厚重知识。通过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学生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我们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只要小朋友能学会8和9的组成,歌星小企鹅就会为大家唱一首动听的歌曲!“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学生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兴趣。

  3、通过比赛进行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8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6人一组合作进行,小组长按号进行,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步之处:

  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以前我在上课时总是怕学生太乱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只是找一个或两个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操作示范。这样做的效果只是锻炼了好学生,而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动手的体验,所以理解的知识不扎实,有些同学虽然死记硬背下来但对学*渐渐也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动手,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记忆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学生的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在学生摆小棒之前,我虽然有一定的示范但学生自己摆和说的过程中还是显得比较乱。这就说明我们在*时的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训练少,学生接触的少,自然就说不上来。

  2、在处理个人说和集体交流说的顺序上存在问题,应先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独自思考的过程,在指名学生回答订正,而在这节课中我是先指名说再自己说说,这样处理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致使好学生或个别人有练*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学别人说,自己没有思考。

  3、学生的良好学**惯还要进一步培养,如听讲、说话,尤其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认真去听,去思考,回答问题说完整话,声音洪亮。

  四、改进措施:

  1、仔细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向同年级的老师请教,尽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推敲练*题。

  2、课前做好分析工作,找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和训练点。做到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时的点点滴滴入手。

  4、努力学*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

  为使本节课更有层次性,预想将“8的组成”的教学过程设计得更能凸显教师的指导性,而在“9的组成”这一部分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通过对比,体现教师指导后学生自主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学*的过程和能力。

  因此,“8的组成”这一部分第一次设计为:

  【设计一】

  1、师:将8个〇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

  (学生每人动手分。师巡视,看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是否有序。)

  ①.分完以后在黑板展示“ 8” 的7种组成。

  师板书: 8 8 8 8 8 8 8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②. 完整地读一遍。

  2、师:这么多种组成,怎么记会更快、更方便呢?

  ①. 学生讨论。

  小结出:只需记前4种,就能想出后3种。……

  ②. 记背这4种。

  ③. 巩固记忆:对口令,找朋友……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5)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8和9的认识》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学生学*的实际。

  《8和9的认识》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学生学*的实际。

  《8和9的认识》是我这学期的数学教研课,同时也作为了综合组的教研课,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

  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

  体验到学*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学生学*的实际。

  对学段目标与课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清楚,如情感目标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这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个目标定的过高,也就显得不实际了,它应该是在学生长期的学*中不断强化生成的。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组成、8 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对小铃铛,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中,形成良好的学*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 和9。学生一旦认真学*,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甚至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和学生一共拿了8个工具”,这一点在之前我也没有发现,太让我惊讶了,他把细小的环节也观察到了。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引导的不够好,一开始并没强调,只是在有学生没按顺序数时我才强调,而且说的也不够清楚。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 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听“听铃声拍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往往只注意游戏的乐趣和学生的参与,而没注重游戏本身的知识教育性,在有学生拍错手时应想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数错。

  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图学生说的形式,这样做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一题很好的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让他们打乱顺序来说,如“5的后面是6”、“最后一个是9”这样的形式能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基数与序数时,我通过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感知“9 个桃子与第9个桃子”的区别,学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开了积极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化解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吃第9个桃子为什么吃不饱?”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通过“动物园里有两只可爱的小猴子,老师买了8 个桃子去分给它们吃,想一想,老师可以怎么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来揭开数的组成。结果学生反而被情境所干扰,由于考虑到了分的公*性而在“4和4”、“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两种分法,最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说出了其它的方法。说明这个情境并不合适,可能还是用“两只盘子”来分的效果要好。这就让我想到了创设情境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今后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有干扰作用。还有就是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这节课我在这一点虽然提到,但不够重视。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起数的组成,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认真思考。

  在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用数字画画”,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块内容放到了课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在*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不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思考,多学*。

  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数的时候要注重有序性,在这个方面我有引导,但可能我语速太快没有说清楚,部分学生没按顺序数。还有在有学生说到有8个字时,我只让学生带大家数了一下是不是8个,居然忘了说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也就忘了渗透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实在是不应该。第二个活动是学生准备学具小木棒,圆和三角形图形让他们摆一摆,课堂氛围比较好。应该说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提高学*积极性,我在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没有把握好时间,占用课时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完。在教学数序时,我采用了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比较大小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是我点子图让学生到讲台当一位学生来数来比较大小,一位来评价学生比较的是否正确,这样做让学生更印象深刻。

  整节课来说我课前教学准备充分,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课堂纪律也非常好,教学助手运用较熟练,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孩子的评价机制太过单一,评价不够及时,语言不够精炼,语速太快。教学方法应该在灵活一些贴*生活,让他们数一数教室或者身边的事物数量,从而感受数学贴*生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8和9的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4、使学生能够掌握物体个数能够表示数字的经验和使学生知道数字对比大小的经验。

  教学重点:会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了解8和9的基数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多媒体课件、学*纸等。

  【教学设想:在思路上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一样,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人

  课件出示书上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这是哪儿呀?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教师:我们的校园好美好漂亮呀!在这么漂亮的学校里学*同学们多幸福呀,我们要好好学*呀!美丽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人8、9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能够数出表示有8和9的个数的物体。激发学生爱美、爱学校的感情。】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小结:同学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做到不爬树不摘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学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 、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物体的个数的数数,使学生掌握对基数的理解。】

  (二)、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6)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在《8、9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惯。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学生说出图上有5个红色的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在上《8和9的加减法》以前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还剩……”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8、9的加减法》是在学*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通过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成为学*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数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真的忘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为下步学*准备)。

  谢老师还提了一个要不要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首先是哪里合作交流的问题,某个环节要不要合作交流,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经过合作交流后学*效果是不是有提高,是不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谢老师还提了2个建议,第一是开始时就明确要求,第二是分工要明确。

  谢老师还提到了比如“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低年级知识,你的自我知识储备必须扩张到更高年级相似内容”,等等。

  兄弟姐妹们也提出了我在这节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备课要努力的研读教材以及教参,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咄咄逼人,合作学*的时候要先说好要求等等。

  也有兄弟姐妹很给面子,说我课堂顺畅,言语还不错,真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方面!

  谢谢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抽空来不吝赐教,也谢谢我们校长以及各领导各任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只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明日的我!

  本节课,是在教学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两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并不会感到陌生,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知识点的迁移。因此,本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例1恐龙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己看,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层次有点拔高,导致学生只知道列算式,不知道如何根据图意来提出数学问题。所以第一步应该有序的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左边有几只恐龙,右边呢?然后再来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比较合适。还有更应该强调加法的意义。明确2代表什么,6又代表什么?

  2、本节课练*题虽然形式多样,但是题的容量不够,缺少深度的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可以增加口答口算,以及笔算口算的*题量。也可以针对性列出8的加法一组,8的减法一组,9的加法一组,9的减法一组,8、9混合的一组。让学生能够反复说算法和算理。

  3、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题。本节课的教学中都是一味的我在引导学生做题。这样有的基础差的孩子会造成依赖性,懒惰思考的*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改正。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份(扩展7)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用一首儿歌引出6和7的认识,通过主题图找出有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教室里有7个人,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变成生活中的6、7,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花费时间较长。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 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逸夫小学 刘丽娟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

  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但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反思教学,如果我能在语言

  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孝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

  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2、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3、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做游戏方式,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由于受数量的限制,造成没参加游戏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要关注没参加做游戏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好合适的任务,使他们也有事可做.

  《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不仅有基本练*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题,题量适中。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的学*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