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9-28 00:00:00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

  逆向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一般采用“导入—讲授—练*”的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而逆向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顺向”变为“逆向”,反其道而行,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自练、自估为主,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教无定法,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只要灵活运用,善于创新探索,就会有收获。如何在教学的用好用巧逆向教学的方法呢?我就自己多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取得的一些有效经验写出来和广大同行一起探讨。

  一、在复*中将逆向教学方法与多媒体巧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们运用于教学当中。新颖、别致的教学场面深入师生的工作和学*中,把逆向教学方法与多媒体巧妙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提高复*效果。

  纵观最*几年的中考形式,开卷考不但没有降低考试的难度,而是更加大了考试的灵活性、多样性,更注重与时政,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就要求老师们在给学生的复*当中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知识的章节和整体复*中,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丰富的教师是不会把学生置于题海中的。复*做题巩固知识,深化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效率更为重要。应用逆向教学的复*方法比较实用,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方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屡试屡胜,学生的学*效率提高了,学*干劲也足,学*兴趣高,中考都能取得好成绩。为了提高复*效率复*课中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注意所复*知识的容量,课堂容量不够,影响复*效果。影响复*进度,容量太大学生顾此失彼,走马观花,达不到复*的目的,将多媒体教学和逆向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可将很多新闻、时政、热点知识运用到课堂之中,弥补学生因为学*时间紧张而没有时间看新闻的遗憾。老师将社会热点同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引趣,导入课堂当中,使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积极探讨和发现问题,学生从自学入手,学在前,讲在后。而教师在教学中既可实施宏观控制,又可进行微观指导,并把传统教学中的练*、巩固和利用互联网所收集的信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及时抓住反馈信息,对学生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和补充。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从学生心理来说,它往往被视为一种说教课,这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塑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思想政治课本身理论性较强有关,若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容易就理论而理论,直观性、趣味性会大打折扣。如果引进多媒体教学,用课件、幻灯片等丰富课堂形式或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利用其快捷、灵敏、方便的优势可有效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觉性,变枯燥为丰富,改“说教”为“研讨”。就内容上来讲,关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涉及到很多法律、政策、现实问题。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保护自己的权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这些如果单纯用原则、理论阐述往往会显得比较空洞和乏味。其实,当今社会农民工的权利保护问题是比较突出和尖锐的热点问题之一,若换之采用互联网引导学生攫取一些真实学*资源和素材,实现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完全“共享”,不仅丰富课堂了内容,增强思想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在教学中做到了充分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及兴趣、意志、情趣、态度、自信心和学*目的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可变消极为积极,使学生处于一种预知、感知、求知的学*状态,最大可能的发挥逆向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在复*这些章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复*中将逆向教学与多媒体的应用完美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复*内容充实。

  二、在复*课中将逆向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与思想品德教学有关,也是学生熟悉,甚至是亲身体验过的,将这些事例和现象引入课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专题时,首先给出“二战后科技发展速度”的一个图表和一则与*人口特点有关的材料数据,出示漫画“地球与*人”,从我国人口现状入手,引导学生一边回忆学过的知识点,找到资料与知识点的相关链接,一边分析说出有人口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运用逆向的思路,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对原来已经忘记的知识内容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

  在整个复*本专题中,我把逆向复*的过程分做了如下的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定标。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要注意制定出本节课的复*目的,帮学生通观学*要点,明确复*目的。

  第二环节:自学。上课后,教师根据订立的复*目标,设计一到两个针对性较强,能充分体现知识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简短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并在自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由先听再学变为先学再思再听,由被动变主动,达到部分复*目标。从而也可以使教师取得第一手反馈信息。

  第三环节:练*。在自学共议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能充分体现重点或难点的例题(少而精,比如往年中考里面的经典题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教师进一步取得第三手反馈信息。

  第四环节:导评。教师根据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三份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复*进行指导评价。着重分析出重难点、指正学生的思想方向、总结并归纳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使之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复*效率。这一环节的实施重在使学生端正思想、理顺思路、搞活思维。

  第五环节:自结。学生要学会“作结”,即根据教师导评和自己获取的实际信息,理论联系实际地自评、自改、自估,把问题的答案整理规范。

  三、“逆向教学”在初三思想品德复*课中巧用的意义首先,在复*课中巧用“逆向教学”,充分利用了人的逆向思维“顺藤摸瓜”的特点,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课的刻板和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既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使课堂充满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学自结、逆向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

  其次,在复*课中巧用“逆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效率,缩短了学生预*和准备的时间。通过定标、设问、讨论、自结等环节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更广泛的吸收信息的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保持将会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效果,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的要求。

  最后,逆向教学也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教师既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真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长流水”。教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提供有利支持和参考;又要能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查漏补缺。这样有助于教师技术水*、研究能力和信息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学会查询与思想政治课直接相关的课程资源。一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多查阅一些专题性知识,如时事新闻、素质测试题等。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型、发散型思维。

  总之,“逆向教学”只要我们善用和巧用,就可以发现这种复*的方法很有效。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常法,“逆向教学”只是众多复*方法当中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大潜力,设计新颖,遵从新课程的理念,再将现代教学手段与逆向教学相结合,就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就会有所收获。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2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计划生育国策成效的显现,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令人堪忧,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日常教学所见所闻,本文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重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策略,希望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现状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自己的子女无计可施,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在我看来,当前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自我为中心

  初中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对外界住处的判断缺乏公允性,对自己的估价缺乏客观性。在今年的初三学生中,我就认识一位学生,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好人,总喜欢用负面思想来思考问题,而且是个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不能用公正而全面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事物,以至于她在这个班集体中没有一个支持者。

  (二)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

  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吃苦能力差,依赖性强,对新情况适应力弱,对新事物产生不正常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这一情况在初一新生中表现较为突出,主要因为初一新生刚刚脱离小学生活,他们长期*惯于家长辅导式学*;而初中科目增多,难度增大,从而要求学生自学能力要增强。有的学生难以接受巨大的反差和转变,而产生本能的反感,产生心烦意乱的情绪,导致适应初中学*生活困难,不能很好适应初中学*生活的要求。

  (三)情绪自控能力差

  情绪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强烈反差反应。这类学生,他们情绪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比如当他当了班班干部、考试成绩好、受到老师表扬等高兴的事情时,往往兴奋不已,手舞足蹈;当学*下降或受到老师批评时,又表现出悲观失望,痛不欲生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他们不能自我调控,在学*中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情绪,降低了学*质量,影响了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在我班上就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的成绩在全年段名列前茅,动不动就把自己考了年段第一挂在嘴边,同学们总是群起而攻之。而老师同学批评他时,马上情绪就低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四)人际关系不和谐

  人际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喜欢自我深思,难与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迫切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往往产生激烈冲突,从而造成孤僻怪异、格格不入等等。这样的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班上一位女生,无论她做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又一次,她和某调皮的男生打架,其他同班同学不是去帮忙劝架,而是在旁边鼓掌叫好。虽然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但这也折射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学生的人际关系很差。

  (五)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

  现在一说到“90”后的学生,便会有一大堆负面的词汇涌上人们的脑海,“垮下去的一代”是一些对他们失去信心的人冠以他们的名称。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优越,不愁吃、不愁穿,甚至连上学都有*给他们买单。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他们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惯。读不了书、吃不了苦、挨不起批评,成了这些学生的通病。前几天第一次单元考,有个学生在写政治小论文的时候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写下来,讲评的时候,我以此为典型讲述小评论的写作,并指出这个学生的名字。结果这个学生反应相当激烈,认为我不应该以他为典型,这样上了他的自尊。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心理缺陷成为影响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老师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巧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快乐教学氛围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有关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节有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练意志,锻炼个性;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有关正确对待学*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节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品质;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有关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组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榜样人物故事等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心理导向。

  在新课教学的环节,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演小品,说快板等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愉快、满意、自信、宽容、乐于助人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我在每周一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设计新课前3—5分钟“每周一歌”,每周安排一人。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创造一歌轻松愉快的氛围,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目标,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他们开始有些胆怯,表达不流畅,但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鼓励、点拨下逐渐树立自信,并能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二)教师修炼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正所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一颗*常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是神,一样的有喜怒哀乐。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如何化解它们。虽然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被调皮学生气个半死,但我始终坚持带着微笑去上每一堂课,希望这样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三)寻找思品教学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1。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小学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不再把老师的话风味“圣旨”。随着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到的发展,以及知识、经验、阅读、能力的增加,初中生对教师、家长的态度有了变化,开始用独立、*等的态度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和父母。更多倾向于同伴群体的交流,渴望了解异性同伴。但是由于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不够成熟,他们有时会以执拗的、偏激的,甚至是对立的态度来对待老师和家长,出现了所谓的逆反心理,于是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可能出现矛盾冲突和隔阂。这个时候,家校联系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应经常和家长联系,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建立良性同伴群体,对于正常的男女生的交流,教师和家长应予以鼓励,而不是横加干涉。

  2。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人总在不断地试图认识自己,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又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3。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教育家卢梭说:“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疾病,惧怕不测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因此,针对当今学生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强对初中生的意志品质的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所谓“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要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教育学生以乐观的态度、灵活、理智、现实的对待挫折,特别要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耐挫教育。

  总之,面对日益突现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当成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台。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营,让学生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在日常的学*与生活中逐渐形成,自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长期进行。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当然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3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课堂有汩汩而来的“源头活水”,就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对教学持开放和批评的态度,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在教学实际中,我进行以下思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每节课结束后,我都要进行教学目标完成的反思,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吗?完成得怎样?本单元知识目标重点突出吗?难点化解了吗?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程度如何?有没有把学科最重要的东西给予学生等等。如在讲解《诚信是金》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逐一说明概念即可,这样,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如果我们做如下改进: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然后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当诚信丢掉时,同时还会失去什么?”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如此教学,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到提升。

  二、反思教学过程的差异性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的差异性,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怎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实现会学、学会、乐学。

  三、反思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

  自主性学*已经成为当前政治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学*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自主性学*的理念在转化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就可以退避三舍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这种为了强调学生学*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视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自主学*给“泛化”和“异化”了,是把自主演变成了放任。在教学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或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使思品课充满生活的气息,迸发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怀。脱离了教材观点的主体性,教师教的主体性,学生学的主体性是无法真正发挥的。

  四、反思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反馈。它既可以帮助老师判定学生在学*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定量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和管理功能,更多地表现为终结性评价,无论是评价的对象、目的、方式、内容都过于单一。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应重视学生学*态度的转变、学*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实现“他评”与“自评”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改变学生只是对象的单向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教学相长的良好发展,最终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教学反思有利于对经验的归纳、总结。能让我们在教学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4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机遇,使学生能成为学*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过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不要”。

  一、不要讲解太详细

  政治课教学中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后来经过反思明白一个道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识记知识,而没有提高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没有热情。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设置鲜活的热点材料,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如:在讲授初三政治第六课时,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从收集的图片中自己去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进而得出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二、不要占有课堂的全部时间

  45分钟,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课堂要注意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有助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比如,在学*民族精神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说:在北京奥运会中刘翔有什么表现?你当时的感想?因为联系了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热闹,课堂也跟着活跃了起来,知识也迎刃而解。

  三、不要让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部代替了你的板书

  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今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输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学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如在讲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关系时,我画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辨证关系的学*(船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力系统——改革开放;导航系统——思想基本原则),学生觉得新鲜且很感兴趣,这个板书,虽然字少,但学生有充分的想像空间和余地。

  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让老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作为政治老师,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去突破、创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讲解吝啬一点,课堂时间大方一点,板书艺术一点,这样,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才能争得学生的心,赢取学学生的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才能在政治课堂中得以升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5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机遇,使学生能成为学*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过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不要”。

  一、不要讲解太详细

  政治课教学中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后来经过反思明白一个道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识记知识,而没有提高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没有热情。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设置鲜活的热点材料,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如:在讲授初三政治第六课时,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我让学生课前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从收集的图片中自己去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进而得出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

  二、不要占有课堂的全部时间

  45分钟,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课堂要注意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有助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比如,在学*民族精神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说:在北京奥运会中刘翔有什么表现?你当时的感想?因为联系了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热闹,课堂也跟着活跃了起来,知识也迎刃而解。

  三、不要让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部代替了你的板书

  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今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输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学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如在讲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关系时,我画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辨证关系的学*(船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力系统——改革开放;导航系统——思想基本原则),学生觉得新鲜且很感兴趣,这个板书,虽然字少,但学生有充分的想像空间和余地。

  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让老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作为政治老师,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去突破、创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讲解吝啬一点,课堂时间大方一点,板书艺术一点,这样,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才能争得学生的心,赢取学学生的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才能在政治课堂中得以升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

  一、备课上课的选例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缺乏图书资料以及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时,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来加以分析引导,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我尝试着去努力,觉得效果不错。当然,我也会尽量引导学生仰视名人,欣赏名人的风采。

  二、对于讨论交流问题的引导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自由开放。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如开展辩论、讨论、体验交流等方式。就讨论活动来说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做好认真设计,精心安排,对学生讨论、辩论以及体验交流要给以积极引导,有效组织讨论,如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讨论记录,组织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时要给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道理和观点给你,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组织讨论的度,不可以浅尝则止,为讨论而讨论,也不可以漫无目的,不知收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问题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师生教学对话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进行自主开发、创造使用,积极整合重组,让它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多,我们就不能完全按课本来讲,要进行整合、重组,才能讲透,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课本的编排注重联系实际,弱化了理论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掌握,从体验中悟出道理、观点,而不应该强硬的归纳出理论要点,让学生不知所然。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机智、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扩展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扩展1)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9篇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前,总*惯于一言堂的方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国培”所学的知识,以及上网学*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2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这对于一直担任班主任、教了多年数学的我,确实是一种新的体验。

  小学阶段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不一样,教授数学与教授品德与生活不一样。课堂上,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活动,认真完成数学作业。而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知道你又不是班主任,爱动爱说,课堂常规不好,组织教学费劲儿,教学时课堂用语应该使用儿童语言,我还不会说小孩话,这往往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我虚心向一、二年级教师请教,学*低年级组织教学的方法。采取下了措施:

  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惯。

  针对课堂常规较弱的一些班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惯进行纠正,从握笔、坐姿等基本开始。对学生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说话完整。

  2、让孩子们喜欢思品课。

  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得很好,非常贴*学生实际生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了解、去认识生活、明晰道理。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也拉*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现在,我的思品课好上多了,孩子们学得快乐,老师教得也轻松。但有时候的我,还是不知不觉说起大人话,忘记说小孩的话了。说实在的,要搞好低年级教学,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争取教好思品课。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3

  多年来,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文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教师做到了:第一、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第二、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内容,深刻领会文本,读懂文本;第三、及时提供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背诵,将文本纳入心中;第四、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自主、互动”六步教学法,学*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自己,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内容;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工作,建立学*备忘录,全程监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初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现在教学新改革已经开始,她就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瓷都大地。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兴趣的培养。如六年级第一单元《融入新生活》,不仅让学生与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让学生用思想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音。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说话,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5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心想做一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为此,我不断学*,努力探索。对于学校提倡的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总是积极参加。学*积累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不足,越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现将自己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一·依标靠本、夯实教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为了更好应对中考,我努力专研、用心领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并严格的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的重难点突出。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作为教学的课程资源。

  初中思品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初中生活为教学内容的,如创设新集体、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如何与同学、父母和老师相处;如何克服逆反等都是学生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并发动学生集体想办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避免了“纸上谈兵”一方面又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与沟通。

  如在教学《学*新天地》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将小学与初中的学*状况进行对比说出初中与小学学*情况的不同与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进入初中后在学*方面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当时很多学生都说英语不好学,我便请了班级里英语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向大家传授英语学*经验和学*方法,然后我又将问题铺开让各个科目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经验与方法,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将大家的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找出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回归到教材当中,让大家明白了如何提高学*效率的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安排时间。这样课上的既说服力又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三·紧跟学校步伐,进行课题研究。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课页负担,我们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我们能把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的话,无疑会促进我们的教学。这样我们就能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思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去提高自己的教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的,但无定法”,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心中不觉隐隐作痛。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成长以及轮换,我发现教学的艺术无止境。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可能这个问题刚刚解决,甚至还没解决完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比如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恰到好处的做到收放有度。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吸引所用学生的目光;如何能将思品教学中的所得践行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生活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还在不时的困扰着我,有时甚至感觉迷茫。也让我感觉教学似乎永远无法驻足。在陶醉于已有成绩的同时也永远的留有遗憾和不甘!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

  通过讲解走进青春课,有经验也有不足,我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了教学环节。有很多可以弥补之处,现反思如下几点:

  一、反思教材内容:

  对于教材的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生理现象---心理变化---调控方法---对学生的意义,合乎逻辑,对于教材的理解还是很透彻的。

  二、反思教学理论:

  本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方法:

  关注体验、引导探究、自主学*等方法作为主线,把观察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作为能力的培养,把阅读、思考、点拨作为知识的领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反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采取的是《童年》这首歌来开课的。我问同学有烦恼吗?他们说没有,我没理他们,继续进行。要是这时,运用一些教学机智就好了。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还没有明显地感到自己的变化。

  2、教学过程中思路还是清晰的,围绕生理变化、心理烦恼、解除烦恼的方法进行教学,过渡自然,富有逻辑性,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还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引导学生自主学*,能让学生参与到学*的过程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当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面不是很广,大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很多。

  五、反思教学效果: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今后努力方向:

  1、如果让我在上这节课,我会再讲心理矛盾时,举一些贴*学生的小故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原来就是在解决他们自己的事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的兴趣。

  2、多走进学生,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有深层互动、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因此,我要与学生交朋友,转换教师的角色,进一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理。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7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课堂有汩汩而来的“源头活水”,就应该成为自觉的反思者,对教学持开放和批评的态度,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教学实际中,我进行以下思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每节课结束后,我都要进行教学目标完成的反思,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吗?完成得怎样?本单元知识目标重点突出吗?难点化解了吗?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程度如何?有没有把学科最重要的东西给予学生等等。如在讲解《诚信是金》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逐一说明概念即可,这样,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难以达到。如果我们做如下改进: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然后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当诚信丢掉时,同时还会失去什么?”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如此教学,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到提升。

  二、反思教学过程的差异性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的差异性,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怎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实现会学、学会、乐学。

  三、反思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

  自主性学*已经成为当前政治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学*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自主性学*的理念在转化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就可以退避三舍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并不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这种为了强调学生学*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视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自主学*给“泛化”和“异化”了,是把自主演变成了放任。在教学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或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使思品课充满生活的气息,迸发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怀。脱离了教材观点的主体性,教师教的主体性,学生学的主体性是无法真正发挥的。

  四、反思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反馈。它既可以帮助老师判定学生在学*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定量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和管理功能,更多地表现为终结性评价,无论是评价的对象、目的、方式、内容都过于单一。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导致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应重视学生学*态度的转变、学*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实现“他评”与“自评”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改变学生只是对象的单向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教学相长的良好发展,最终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教学反思有利于对经验的归纳、总结。能让我们在教学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8

  在上周三和周四的思想品德研讨会上,我上了两节研讨课,在教研室董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真诚用心指导帮助下,收获很大。特别是听取了三中吉老师、四中夏老师的课后,我发现与她们这些优秀教师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尤其是操作电脑、制作课件方面,需好好跟她们学*。

  事非经过不知难,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才会发现更多的不足。无论是典型材料的选取,还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周三那节课,由于两个视频播放时间太长,学生互助交流时间不紧凑,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前三个任务项就用了35分钟,关键的后三个任务项只剩10分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交流展示很不充分,感觉特对不住听课老师。

  周四的课上,缩短了播放视频的时间,组长把握好合作互助交流的进度,基本上达成教学效果。立法、执法、环保基本原则前三个任务项用了15分钟,个人为环保做贡献后三个任务项用了3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互助交流比较充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落脚点,实施环保关键在行动。不足的是,在播放视频时,由于课件操作不熟练,耽误了几分钟。

  下面把这次讲课的收获(重点是不足)总结如下:

  ①包括播放视频,导入新课不能超过5分钟。相同的错误这是第二次犯,真不应该!

  ②视频播放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学生冷场;学生互助交流时间要打紧,这需要组长把握好。如果这几方面拖延时间,处理不合理,课堂就会前松后紧,该展示的不能展示,就上不完课。

  ③在周四的课上,因组内加分的原因,出现了两个同学争着读材料的不和谐现象。教师应提醒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荣誉利益面前主动做出谦让。贯彻126策略,注重“互助”“交流”,培养“人人为师、互助共勉”的情义文化。

  ④一上课,哪块是自己的短板,就会暴露无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对于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视频的插入与播放,不是很熟练。具体说,是很不熟练。经过这段时间的备课、上课,终于下定决心,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电脑操作能力。

  ⑤本来打算播放单个视频,这个*时还是比较熟练的。这次为了方便,好朋友给做了个ppt课件。麻烦来了。因电脑课件知识知之甚少,自作主张把包里的内容复制到桌面上,想当然地认为这样更方便些。结果,一旦挪动,视频就打不开!吃一堑,长一智,教训太深刻了!

  ⑥尽量创设一种愉悦的、宽松的、民主的学*氛围,让师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充分享受学*的愉悦和幸福。借助讨论活动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知识梳理、观点碰撞、思想表达能力提高等目的。促进教学的课内外有机衔接,学生知与行的协调统一。实现课堂讨论的生命化、科学化、体验化和实践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9

  一、备课上课的选例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缺乏图书资料以及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时,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来加以分析引导,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我尝试着去努力,觉得效果不错。当然,我也会尽量引导学生仰视名人,欣赏名人的风采。

  二、对于讨论交流问题的引导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自由开放。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如开展辩论、讨论、体验交流等方式。就讨论活动来说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做好认真设计,精心安排,对学生讨论、辩论以及体验交流要给以积极引导,有效组织讨论,如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讨论记录,组织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时要给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道理和观点给你,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组织讨论的度,不可以浅尝则止,为讨论而讨论,也不可以漫无目的,不知收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问题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师生教学对话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进行自主开发、创造使用,积极整合重组,让它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多,我们就不能完全按课本来讲,要进行整合、重组,才能讲透,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课本的编排注重联系实际,弱化了理论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掌握,从体验中悟出道理、观点,而不应该强硬的归纳出理论要点,让学生不知所然。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机智、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扩展2)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篇

  思想品德新教材。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政治”教育的`内容偏多偏难,而品德教育又相对较弱的弊处,改为“思想品德”课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一学年的教学中,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形成新课程理念、呈现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课标是实施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读透《新课程标准解读》,并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教学过程的准绳。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比旧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可以获得一下几点新知:

  1、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中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直接点出“初中生活新体验”,让学生去体验,面对新学校遇到的新鲜事,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在“珍视新友谊”中,课本同样设计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在第二框“学*新天地”中,设计“你还能说出初中和小学在学*方面有哪些不同吗?”,“做学*管理者”中的“你对初中的学*生活有什么新感受”?还是注重学生的体验,贴*学生的学*生活实际。第三框中”享受学*中,体验“学*中的苦与乐”、让学生通过比较,领悟学*中有苦更有乐,享有学*的权利和机会,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还是关注学生学*生活实际。

  2、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中设计“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集体中”;设计“探索世界的奥妙”;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中设计“你知道沙尘暴肆虐的原因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的“续写诗”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中的写出“我的生命箴言”;第四课中的“感悟青春”之“决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等等内容都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理解、领悟。

  3、教材能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如第一单元中的“珍视新友谊”、“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做学*的管理者”,了解自己的学*方式在这些内容或问题中是学生关心或希望得到帮助的。第二单元“走进青春”成长中的烦恼等。这些设计符合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的标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符合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培养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和同他人交往的能力。能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材中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学生容易接受。

  4、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清晰、雅致、活泼,给人耳目一新。教材的设计以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教材为单元设计式,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框题紧扣课题,每个课题紧扣单元主题。每个框题教学时数为1——2个课时,内容由正文、若干个小框、“相关链接”等构成。小框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作业设计,也有学生心理上的困惑等,正文内容用四号宋体字编写,“相关链接”用五号楷体字编写,内容多为科学常识或名人轶事等。从以上结构和内容设计上看,教材贴*学生实际,受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小框,里面的内容有的附有插图,可以对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总之,教材利于学生自主学*、探究合作学*,强调对学*过程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选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上述变化,从中概括出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比较直接、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这是新课程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新课程把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这一条线索,变成学生生活和学科知识两条线索,无疑将使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这两条线索?

  第二,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新课程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学*评价目标也增加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再加上新教材以生活主题这种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这些都容易使我们的教师在注重教育情景、教学活动形式的同时,忽略了教育内容,从过去的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个极端,走向只注重形式另一个极端。在我们所见到的新课程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这个问题。因而,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解决“教学中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但在现实的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有教学的事前准备是不够的,因为新课程主张学生自主学*,在课堂教学中势必出现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实施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应如何迎接来自学生的挑战?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计了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其基本模式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明理(提供事实,充分感知)──激情(举例验证,激**感)──辨析导行(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总结延伸(深化观点,培养*惯)。

  一、艺术地运用导入环节,诱发学*兴趣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学*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3.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4.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5、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

  二、认真把握明理环节,提高道德认识

  明理,即讲清观点,使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要求有个明确的认识。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道德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要把握明理这一环节,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内涵,找出与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多是着眼于行为的、直接的的后果,而不是着眼于行动的、间接的、深远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教师对那些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教材难以把握,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如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课时,教师对这类看起来较为“口号式”的教材进行分析时,指出:“利益”是什么?“人民”指群体还是指个体?个体是人民的什么?在此基础上深入阐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三个层次:低层次,要热爱人民,而热爱人民须先从爱同桌、同班、同校的同学,爱师长、爱邻里做起;中层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长大后去努力为人民服务,教师可进一步点明:在我们的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多数人只能是这个层次;高层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这一层次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列举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80年代在祖国南疆的英模,小英雄赖宁等的事迹,使学生从中逐渐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可以从*时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讲评,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认识逐渐升华到新的高度,达到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深化环节,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中深化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明理和激情环节结合尤为紧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四、切实落实导行环节,指导良好的道德行为

  导行是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具体指导行为方式。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明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深化观崐点,增强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解决模糊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热情。

  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

  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

  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

  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学生学*、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是相对“个体学*”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合作学*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

  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能力。第三,在参与水*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是相对“接受学*”而言的一种学*方式,即从学*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目标的方向性更强。

  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

  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④更加重视学*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自我指导的学*”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学会学*的思考。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此文转自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此文转自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此文转自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此文转自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扩展3)

——小学思想品德课后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节课凸现以下几点:

  一、找准目标,层层深入。

  “我认识他们”这一活动主题以一个孩子的话为切入点,用孩子的眼光看社会,观察在他们身边,有哪些行业的劳动者在为大家辛勤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在悉心钻研了教材和教参后,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活动。课前指导学生们调查、观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让学生初步体验。上课时从三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劳动者”中,通过师故事导入示范找身边的劳动者——学生找图片中的劳动者——找身边的劳动者,落实“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这一目标。

  在活动二“调查中,走进劳动者”中,通过汇报课前调查,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苦与乐——游戏中自己体验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落实“初步感知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在活动三“理解中,赞美劳动者”中走进劳动者的心灵,赞美劳动者。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走进从业者,访谈观察或亲自体验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将话题进行延伸。即是为下一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续。

  二、触及心灵,体验内化。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找准最能触及学生心灵的那个音符。如开课时,巧用今年大雪灾,人们互相关心帮助,尤其是交通、电力、部队等部门发挥了“不能没有他们”的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自己身边许多不曾关注到的人,引起学生学*的共鸣。又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最确切的情感体验切口,拉*彼此间的距离。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游戏设计。学生们在感同身受中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在活动三中,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爱心卡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本课的CAI内容,完全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学生学起来轻松,体会起来深刻。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做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而这,是我们每一个品社人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前,总*惯于一言堂的方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国培”所学的知识,以及上网学*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

  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从事品德与生活教学已有多年,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四方面的问题:

  1、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资源,课堂教学中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固守教材,教师应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有意义的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思品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如课本第4页介绍自己的家人,只是从家人特定的职业、性格、特长、爱好几个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年级儿童已有知识,经验较少,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情况属于性格、爱好、特长,还可以从家人的年龄、长相、生活*惯、家人的愿望,自己的感受等各个方面来介绍。又如在讲述家人亲情故事时,可整合使用第二、三课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开阔思维。

  2、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惯: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这些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恰当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要想处理好这个关系我在*日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4、评价要多样化:

  评价对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课堂上除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已,小组等多主体参与评价。多层次多角度去评价所有儿童,鼓励每一个孩子。

  小学思品课的灵活性、多样性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总之我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扩展4)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菁选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备课上课的选例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缺乏图书资料以及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时,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来加以分析引导,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我尝试着去努力,觉得效果不错。当然,我也会尽量引导学生仰视名人,欣赏名人的风采。

  二、对于讨论交流问题的引导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自由开放。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如开展辩论、讨论、体验交流等方式。就讨论活动来说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做好认真设计,精心安排,对学生讨论、辩论以及体验交流要给以积极引导,有效组织讨论,如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讨论记录,组织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时要给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道理和观点给你,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组织讨论的度,不可以浅尝则止,为讨论而讨论,也不可以漫无目的,不知收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问题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师生教学对话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进行自主开发、创造使用,积极整合重组,让它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多,我们就不能完全按课本来讲,要进行整合、重组,才能讲透,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课本的编排注重联系实际,弱化了理论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掌握,从体验中悟出道理、观点,而不应该强硬的归纳出理论要点,让学生不知所然。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机智、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学*结束,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在工作,也让自己有了许多体会和感受。

  1、创造良好环境,开展适应性教育

  七年级是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即由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角色转变,固然在适应和学*上产生一系列问题,对此,作为品德课的老师,我们更加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新生教育不是单纯地解决适应和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为了使初中生的学*更加主动,生活更加活泼、健康。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贴*学生的实际生活。

  2、培养学*兴趣,提高学*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注意启发性设问。问题的设计要贴*学生的生活,结合自身实际和教材本身,学生很感兴趣,想想也都能答,也愿意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以充分调动。

  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从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每天注意看新闻和报纸,只要是能为教学所用的我都会进行收集。然后,在教学中适当加以应用。

  3、营造自主学*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努力保持与学生的民主和*等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的能力,做到教师将不多,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时间多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况,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关注个体的独特性。

  总之,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爱护每个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学*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成绩,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本着“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进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结合本学科,思考如下:

  1、读读,就是要学生熟悉课本故事,加深理解,鉴于班级学生较多,可以让一个学生先大声朗读,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循着声音读完这篇课文。朗读之前,最好布置思考题目,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

  2、议议,就是要教师把问题分层设计,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简单的问题,对复杂的疑难,教师必须讲清问题,分工明确,提供时间,指导方法,充分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交流、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出理想的.结果;

  3、练练,为了巩固学生的学*效果,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当堂训练,从正反两面出题,谈观点、深感悟、察自身、换位思、明做法,选择正确做法,反思错误观点,举一反三;对合作、实践、探究等题目,要当堂训练,合作探究,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练*册中的试题,教师对选择题、判断,要当堂解决;对分析题,有必要当堂讲述,而后再让学生进行训练,批改后纠偏补错,使知识牢固掌握,能力自然增长。

  讲讲,最后,对学生还存在的疑难,教师要及时点拨讲解,从而让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一)注重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1)注意启发性设问。一个较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的条件: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学*《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你们在学*或生活中有过挫折吗?

  ②当你受到挫折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③你认为挫折对你而言,是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为什么?

  ④你认为挫折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好事,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坏事?这说明了什么?

  ⑤那么,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做呢?这5个问题都很贴*学生的生活,结合自身实际和教材本身,学生很赶兴趣,想想也都能答,也愿意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2)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课堂小辩论。在讲《享受学*》这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辩题:正方——学*是快乐的;反方——学*是苦的。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学*实际谈自己的看法,而且讲得有理有据,气氛非常热烈。如:分组竞赛。在讲民族自尊和自信时,设计了祖国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学生们争先恐后,组与组之间竞争的非常激烈,在这样一种比赛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心。如:小品表演。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从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每天注意看新闻和报纸,只要是能为教学所用的我都会进行收集。上半年中国最为关注的是“山西黑砖窑事件”,学生自然也感兴趣,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一事件与所学的内容加以联系。在讲“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保护”时,我问:“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有许多是未成年人,为什么?学生的第一反应便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容易受到外来侵害。”;“你认为这些窑主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学生:“是犯罪。”“为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了“犯罪的三个特征”;“自己遇到非法侵犯时该怎么做?”从黑砖窑成功出逃的“小黑”给同学们上了一课,也就是要斗智斗勇。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创设*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

  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学会聆听,倡导*等参与课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的讲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如:在讲学*的乐趣时,一个学生的比喻用得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只要你在学语文时把它当成吃巧克力;在学数学时把它当成吃草莓;在学英语时把它当成吃哈密瓜,你就会感受到学*的`快乐了。”又如:在讲自信者能走向成功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时,教材上给出了“原一*成功的事例”,学生一般联系教材的内容来分析他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但其中有一位同学他从材料中找到原一*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这匹“千里马”得到了“伯乐”即大老板的赏识。那么,对于他这个回答我首先加以肯定,说明他看材料非常仔细。然后,又接着问:这个大老板为什么会赏识他呢?是由于他的专注、他的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是内在因素;老板的赏识是外在因素。他得到了我的尊重,脸上的笑容证明了他是快乐的。

  总之,我认为新课改下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课堂上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意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将不断充实自已,在课堂教学中多下功夫,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从而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悦

  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奉行的是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样,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课前要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六个任务项。围绕任务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2、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新的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积极的情绪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消极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效果。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他们的学*风气、上课纪律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或愉悦、或*静、或烦躁、或激动。情绪好了,教学语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这样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每一位学生。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

  通过与其他教师在一起谈话,都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学生学*、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二、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扩展5)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范本二十份

  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奉行的是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样,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课前要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六个任务项。围绕任务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2、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新的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积极的情绪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消极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效果。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他们的学*风气、上课纪律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或愉悦、或*静、或烦躁、或激动。情绪好了,教学语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这样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每一位学生。

  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奉行的是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样,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课前要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六个任务项。围绕任务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2、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新的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积极的情绪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消极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效果。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他们的学*风气、上课纪律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或愉悦、或*静、或烦躁、或激动。情绪好了,教学语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这样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每一位学生。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想要继续学下去的欲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课前导入环节时,必须充分考虑它的创造性、艺术性、前瞻性、趣味性,使导入新颖、别致、巧妙......

  现列举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加以说明:

  1、问题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设问。如教学《世界文化之旅》,可设问:你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了解多少?较为熟悉的有多少?如果让你进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会有几种方式?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达到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的目的。

  2、情景渲染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通过播放录音、影像、图片等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如教学《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可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影像、图片的展示、对比,能够很形象地突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正确性,使学生倍受感染、深受启发。

  3、设置悬念法

  教师先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矛盾、冲突性的问题或事例揭示出来,设置悬念。如教学《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当下,全国很多地方相继发生了老师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甚至把学生打成重伤的事件,同时也相继发生了学生上课起哄、侮辱老师,甚至也有找校外人员把教师打成重伤的事例。师不爱生,生不

  尊师已成为当下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反映之一,导致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败坏学*风气。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状况,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悬念和问题去学*新课,可以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有许多方式、方法可以达到艺术的导入新课的效果。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思考、精心设计,一定会起到非凡的成效。

  写教学后记的*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即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1、进行重新的组合。把不良诱惑的内容放在一起先讲,积极的诱惑的内容后讲,使本课的内容脉络更清晰。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顺畅,更便于学生记忆。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本课开始用四个精美的小盒子、手机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气氛比较活跃。

  3、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本节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

  4、组织学生讨论辨析电脑网络的诱惑。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心想做一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为此,我不断学*,努力探索。对于学校提倡的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总是积极参加。学*积累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不足,越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现将自己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一・依标靠本、夯实教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为了更好应对中考,我努力专研、用心领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并严格的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的重难点突出。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作为教学的课程资源。

  初中思品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初中生活为教学内容的,如创设新集体、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如何与同学、父母和老师相处;如何克服逆反等都是学生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并发动学生集体想办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避免了“纸上谈兵”一方面又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与沟通。

  如在教学《学*新天地》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将小学与初中的学*状况进行对比说出初中与小学学*情况的不同与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进入初中后在学*方面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当时很多学生都说英语不好学,我便请了班级里英语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向大家传授英语学*经验和学*方法,然后我又将问题铺开让各个科目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经验与方法,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将大家的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找出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回归到教材当中,让大家明白了如何提高学*效率的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安排时间。这样课上的既说服力又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三・紧跟学校步伐,进行课题研究。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课页负担,我们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我们能把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的话,无疑会促进我们的教学。这样我们就能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思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去提高自己的教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的,但无定法”,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心中不觉隐隐作痛。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成长以及轮换,我发现教学的艺术无止境。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可能这个问题刚刚解决,甚至还没解决完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比如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恰到好处的做到收放有度。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吸引所用学生的目光;如何能将思品教学中的所得践行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生活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还在不时的困扰着我,有时甚至感觉迷茫。也让我感觉教学似乎永远无法驻足。在陶醉于已有成绩的同时也永远的留有遗憾和不甘!

  多年来,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文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教师做到了:第一、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第二、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内容,深刻领会文本,读懂文本;第三、及时提供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背诵,将文本纳入心中;第四、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自主、互动”六步教学法,学*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自己,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内容;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工作,建立学*备忘录,全程监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课堂强**学效率,在培养兴趣同时,提高分析能力。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地,也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的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学生成绩的好坏,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1、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引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新知识之前,适时引导学生对已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引申,并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提出延伸性问题,这样就使学生轻易接受新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与此同时,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2、课堂穿插时事趣闻,提高学*兴趣。

  思想品德课理论观点多,学生听课易有厌烦疲惫心理,这时,老师需要有适当的招数刺激学生。我常用的方法是“时事法”。具体做法是上课之前先明确本节课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如大家学*态度认真,教学任务完成且效果良好,在剩下时间将讲评时事。讲评时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因此为了能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来讲评时事,学生之间就会彼此互相监督、督促,使教学顺利有效就行。讲评时事时间,应该是让学生最兴奋的时刻。当然这一时刻,老师不能就事说事,应该引导学生就所讲时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评论,哪怕是一两句都行,这么一来,教学任务完成了,学*兴趣增强了,分析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二、课后引导学生及时整理知识。

  善于整理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而这一工作,应该由老师配合学生共同完成,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方法整理知识。

  1、构筑知识结构图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可用这一方法整理。

  2、归类分理法,如我国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可按初级阶段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进归类。

  另外还有图文整理法和比较整理法等。

  三、做好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工作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1、学生分析、学生讲评、老师补充。学生分析包括学生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向和自己的答题情况,特别是错题的相关情况。学生讲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主要是点明对方存在的问题,最后才是由老师进补充,总结大体情况。

  2、注重审题技巧与答题技巧。

  试卷分析过程也是提高率题技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正确审题,找准题眼,抓准关键词。答题技巧主要是书写规范,条理清楚,答案要点序号化等这一系列细节性的事情,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如下: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探究性学*,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思维方式,掌握学*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心想做一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为此,我不断学*,努力探索。对于学校提倡的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总是积极参加。学*积累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不足,越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现将自己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一、依标靠本、夯实教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为了更好应对中考,我努力专研、用心领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并严格的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的重难点突出。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作为教学的课程资源。

  初中思品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初中生活为教学内容的,如创设新集体、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如何与同学、父母和老师相处;如何克服逆反等都是学生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并发动学生集体想办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避免了“纸上谈兵”一方面又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与沟通。

  如在教学《学*新天地》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将小学与初中的学*状况进行对比说出初中与小学学*情况的不同与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进入初中后在学*方面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当时很多学生都说英语不好学,我便请了班级里英语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向大家传授英语学*经验和学*方法,然后我又将问题铺开让各个科目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经验与方法,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将大家的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找出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回归到教材当中,让大家明白了如何提高学*效率的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安排时间。这样课上的既说服力又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三、紧跟学校步伐,进行课题研究。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课页负担,我们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我们能把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的话,无疑会促进我们的教学。这样我们就能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思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去提高自己的教学,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的,但无定法”,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心中不觉隐隐作痛。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成长以及轮换,我发现教学的艺术无止境。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可能这个问题刚刚解决,甚至还没解决完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比如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恰到好处的做到收放有度。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吸引所用学生的目光;如何能将思品教学中的所得践行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生活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还在不时的困扰着我,有时甚至感觉迷茫。也让我感觉教学似乎永远无法驻足。在陶醉于已有成绩的同时也永远的留有遗憾和不甘!

  学*结束,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在工作,也让自己有了许多体会和感受。

  1、创造良好环境,开展适应性教育

  七年级是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即由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角色转变,固然在适应和学*上产生一系列问题,对此,作为品德课的老师,我们更加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新生教育不是单纯地解决适应和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为了使初中生的学*更加主动,生活更加活泼、健康。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贴*学生的实际生活。

  2、培养学*兴趣,提高学*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注意启发性设问。问题的设计要贴*学生的生活,结合自身实际和教材本身,学生很感兴趣,想想也都能答,也愿意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以充分调动。

  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从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每天注意看新闻和报纸,只要是能为教学所用的我都会进行收集。然后,在教学中适当加以应用。

  3、营造自主学*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努力保持与学生的民主和*等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的能力,做到教师将不多,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时间多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况,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关注个体的独特性。

  总之,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爱护每个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学*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以来,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授---板书---讲授”*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4、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政治可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6篇(扩展6)

——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总结合集10篇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九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的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的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的集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的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

  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

  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得养成了良好的*惯。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

  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

  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得养成了良好的*惯。

  一学期又将过去,本学期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材,遵循新的课改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心里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力求设计好每一教学活动及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备课不但要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力求做到每一堂课都有备而来,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生动化,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开展自主学*,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课堂中做到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将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三、认真批改作业,加强课后辅导

  实现培优辅差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作业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

  四、加强教学的研究,提高教研水*

  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新理论,钻研新课标,学*和吸收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参与组内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参加集体备课,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我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的课题研究,与学校领导、老师一起下乡调研,撰写论文。

  本学期,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本着勤学善思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工作,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爱护公共设施》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评价,即“对学生在学*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态度、学*能力和方法、学*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

  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能结合教材,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二、能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三、能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四、能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我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还存在比较多的不足之处。比如:

  (1)在自身的再学*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在教育理论的学*上还有待提高。

  (2)总的来说对学生的耐心有所改善,但对后进生有时还是缺乏耐心。

  (3)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检查工作抓得不实,不到位。所有这些不足,都还有待于自己去努力。我相信,只要自己有决心,一定可以将自己这些不足改掉。我会不断努力,并虚心接受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意见,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个月的暑期培训班工作即将结束,在这段边工作边学*的日子里,我凡事都脚踏实地地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为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因此,在这里,我想实事求是地来谈谈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我担任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遗漏知识。使他们的学*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由于三四年级合班,五六年级合班。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学*成绩不同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导。

  二、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做游戏是最为费神的,课下花了许多时间准备道具,设置游戏环节,做到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单词方面。教学生趣味记单词,并每天听写十个单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我担任初中九年级的英语教师。讲解了中考英语试题,传授了学生许多解题技巧,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于阅读、书面表达和相关语法做了训练。没有让学生搞题海战术。注重的是方法。对教材也做了认真的讲解。由于只有四个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小学生活跃。对每个学生也针对具体问题,区别对待。

  同时我也担任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由于讲的不是教材,而是资料书。困难要大一些。我收集了不少资料。例如名言警句、唐宋诗词等。同时,教了学生做题方法。小学语文有些题较灵活,我尽量的.拓宽他们的思路。基础知识也没有忽略。

  当然我也存在不足。由于小学生自觉性较差,容易患“冷热病”。在这方面我监督不够。还有一些经常捣乱的学生破坏秩序,由于我的经验不足。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也有一些缺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