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反思,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分一分”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对4个苹果、2瓶矿泉水的分法,引出*均分,而后出示一个蛋糕让学生思考,*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在学生理解一半的基础上引出如何用数来表示,从而揭示课题。而后认识1/2,表述它的由来。

  接下来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并表示出来,展示多种方法,之后判断1/2。让学生说出自己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1/4、1/8、1/6……引导学生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最想认识的一个分数,接着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同时生成1/2和1/4的大小比较。

  之后教学书写分数的方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进行一组练*后就开展眼力大比拼的游戏,书上的一道把1*均分成2、3、6份等等的练*。

  最后一组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3组题目。第一组:法国**,五角星和八快巧克力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说说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题的思路比较开阔。而后是一段多美滋的广告,学生的思维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整个课中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教学用: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议一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串连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 ,同时还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就有分数。整堂课教学比较流畅,学生操作活跃,表达积极,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但欣喜之余又使我陷入了困境,这节课从表面看起来是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但其然需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数是在“*均分”的前提下产生的,它与整数中的“*均分”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理解反思的学*的*台,并通过富有启发性的、互动式的对话,让他们体会到新、旧知间的联系。有了这样的认知准备,教学分数中的`“*均分”就不难了。可是我在教学时这一点,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更没有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提供充足时间,注重动手操作

  一位哲人说过:“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了,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虽多次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搭设了动手操作的舞台。如几次的“做一做”认识几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以及小组内“折一折”折出更多的份数,然后“比一比”探讨发现了什么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操作没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在让学生动手之后就草草收场,其创造性思维也难以体现。例如:分母为奇数的分数折法,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在课堂中,我怕影响教学进度,只是把班上学*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折法进行展示,没能照顾到大多数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致使在课后还有一些学生不会此类分数的折法。我想,这也是在以后更需注意的一个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状况,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够“一同前行”。

  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我在教学设计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整堂教学课我安排的内容很多,这就显得有点杂,我上课也有点赶时间,没有更好的突破难点,这样使得学生对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印象并不深刻。教学语言要自然、简练、精练。,同时,在*时还要加强基本功的练*,尤其是书写方面的练*。要把粉笔字写得漂亮、工整、美观。

  总之,本节课后自己有很多的收获,也清楚了自己需要加强学*的地方。因此,自己还要更加的努力学*、工作。另外,希望老师们能够多多指导,给我指出我的不足,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有所进步。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2、使学生体验*均分,认识分数各部分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分数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瞧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

  师:它们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有哪些呢?

  师:这么多好吃的你们愿意帮它们分一分吗?

  师:谁来。

  师:真棒,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和美羊羊分到的苹果、香蕉、桃子都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分得同样多叫做什么?(*均分)

  师:可西瓜只有一个,该怎么分呢?(*均分)那喜羊羊和美羊羊各分到了多少呢?(半个)

  师:半个西瓜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让学生想一想)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那么究竟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一半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分数

  师: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也就是2分大小想等),左边一份是这块西瓜的一半,用1/2表示,右边这一份也是这个西瓜的一半,也用1/2表示。 (课件)

  (板书)小结: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分之一,写作(1/2)。

  [教学时,学生从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理解1/2

  1、刚才我们找到了西瓜的1/2,现在拿出你自己喜欢的学具(长方形纸,圆形纸,正方形纸)折一折,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课件出示要求)

  2、你是怎样折的?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你的作品?

  3、相机提问你是怎样折的?(上下对折两条长重合比齐,,左右对折两条宽重合比齐,圆的边比齐,使折痕两边的部分大小相等)

  师;XX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了2份,涂色的一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

  一。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同样的方法操作正方形纸和圆形纸。(学生说)

  4、如果随意折,每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看来*均分在分数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刚才咱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出了1/2,想写一写这个分数吗?

  边写边板书1/2:先画一横(用直尺画),它表示的是非常重要的*均分。只有在*均分的前提下,才会有分数。*均分成的总份数2写在横线下面,涂色份数1写在横线上面。同学们试一下,在自己涂色的那一份上写上1/2。

  师:那为什么大家手里的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也不相同,可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只要是*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观察判断,

  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形。请看。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均分的特点是分成的几份大小相等。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

  二分之一;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

  (二)认识1/3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大家齐读黑板上的板书。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谁愿意把它写到黑板上?

  师:好下面我们来认识1/3。(课件)

  师:这里有一个圆,我把它分成了几份?左上方一份,右上方一份,最下方一份,这3份的大小相等吗?3份大小相等说明是*均分成了3份。那3份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完成圆形图后面的填空。完成后学生念,老师板书“三分之一,写作

  (三)认识1/5

  师:下面通过*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认识1/5.请同学们用铅笔给长方形的1/5画上斜线。并写上1/5。

  完成后看课件。

  师:只要是*均分成的5份中的一份,都是它的五分之一,写作1/5。板1/3” 书五分之一 写作1/5

  (四)认识1/4

  1、我们已经认识了1/2 、1/3和1/5.现在拿出你自己喜欢的学具折一折,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课件出示要求)

  2、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1/4。

  3、交流:师指着图问:这是谁的,好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引导,那涂色部分呢?)

  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均1/4)

  4、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

  小结:把一张纸张*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板书1/4

  5、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还想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但今天咱们就先认识这些。 小结:像1/2、1/3、1/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6、那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分数中的横线叫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数字4叫分母,(板书分母)它表示*均分成的总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字1叫分子(板书分子),它表示我们涂色的那一份。在1/4里分子1就是分母4份当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四分之一。从下往上读。标箭头

  [想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

  多次操作,学生逐渐内化了知识,在操作中提升了对分数的认识,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这比死板的告诉学生或者一味的强调分数要“*均分”,学生印象更深刻,学生的学*在活动中变成了自觉的、主动的学*。]

  三、巩固练*,应用拓展

  (1)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书上91页做一做中的第一题。填在书上。

  (2)在书上完成94页第一题。

  ⑴师: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的分数,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⑵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并交流结果。

  ⑶拓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在新课学*完后,从联想、估计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这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一开始,课件出示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的喜羊羊和美羊羊图片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的状态中。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均分开始,再到把1个西瓜*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个西瓜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为他们开辟探索实践的天地,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引导他们亲自经历了分数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学*活动中探究有趣的数学。通过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为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西瓜先谈谈对1/2的认识,了解1/2的意义,知道1/2的写法和读法。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各种图形的1/4,并讨论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3

  “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而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步接触的基础知识。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其实,学生正式学*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本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月饼*均分给两小朋友,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先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均分月饼。让学生通过观察*均分的过程。先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练*的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1/4。并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折纸操作和判断题的练*,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4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5

  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媒体,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活动在一种民主、*等、和谐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以上是我在讲完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分一分”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对4个苹果、2瓶矿泉水的分法,引出*均分,而后出示一个蛋糕让学生思考,*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在学生理解一半的基础上引出如何用数来表示,从而揭示课题。而后认识1/2,表述它的由来。

  接下来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并表示出来,展示多种方法,之后判断1/2。让学生说出自己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1/4、1/8、1/6……引导学生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最想认识的一个分数,接着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同时生成1/2和1/4的大小比较。

  之后教学书写分数的方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进行一组练*后就开展眼力大比拼的游戏,书上的一道把1*均分成2、3、6份等等的练*。

  最后一组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3组题目。第一组:法国**,五角星和八快巧克力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说说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题的思路比较开阔。而后是一段多美滋的广告,学生的思维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整个课中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教学用: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议一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串连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 ,同时还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就有分数。整堂课教学比较流畅,学生操作活跃,表达积极,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但欣喜之余又使我陷入了困境,这节课从表面看起来是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但其然需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数是在“*均分”的前提下产生的,它与整数中的“*均分”的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理解反思的学*的*台,并通过富有启发性的、互动式的对话,让他们体会到新、旧知间的联系。有了这样的认知准备,教学分数中的`“*均分”就不难了。可是我在教学时这一点,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更没有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提供充足时间,注重动手操作

  一位哲人说过:“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了,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在本课教学中,我虽多次的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搭设了动手操作的舞台。如几次的“做一做”认识几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以及小组内“折一折”折出更多的份数,然后“比一比”探讨发现了什么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操作没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在让学生动手之后就草草收场,其创造性思维也难以体现。例如:分母为奇数的分数折法,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在课堂中,我怕影响教学进度,只是把班上学*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折法进行展示,没能照顾到大多数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致使在课后还有一些学生不会此类分数的折法。我想,这也是在以后更需注意的一个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状况,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够“一同前行”。

  通过这节课也反映出我在教学设计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整堂教学课我安排的内容很多,这就显得有点杂,我上课也有点赶时间,没有更好的突破难点,这样使得学生对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印象并不深刻。教学语言要自然、简练、精练。,同时,在*时还要加强基本功的练*,尤其是书写方面的练*。要把粉笔字写得漂亮、工整、美观。

  总之,本节课后自己有很多的收获,也清楚了自己需要加强学*的地方。因此,自己还要更加的努力学*、工作。另外,希望老师们能够多多指导,给我指出我的不足,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有所进步。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2、使学生体验*均分,认识分数各部分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分数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瞧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

  师:它们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有哪些呢?

  师:这么多好吃的你们愿意帮它们分一分吗?

  师:谁来。

  师:真棒,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和美羊羊分到的苹果、香蕉、桃子都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分得同样多叫做什么?(*均分)

  师:可西瓜只有一个,该怎么分呢?(*均分)那喜羊羊和美羊羊各分到了多少呢?(半个)

  师:半个西瓜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让学生想一想)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那么究竟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一半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分数

  师: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也就是2分大小想等),左边一份是这块西瓜的一半,用1/2表示,右边这一份也是这个西瓜的一半,也用1/2表示。 (课件)

  (板书)小结: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分之一,写作(1/2)。

  [教学时,学生从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理解1/2

  1、刚才我们找到了西瓜的1/2,现在拿出你自己喜欢的学具(长方形纸,圆形纸,正方形纸)折一折,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课件出示要求)

  2、你是怎样折的?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你的作品?

  3、相机提问你是怎样折的?(上下对折两条长重合比齐,,左右对折两条宽重合比齐,圆的边比齐,使折痕两边的部分大小相等)

  师;XX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了2份,涂色的一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

  一。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同样的方法操作正方形纸和圆形纸。(学生说)

  4、如果随意折,每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看来*均分在分数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刚才咱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出了1/2,想写一写这个分数吗?

  边写边板书1/2:先画一横(用直尺画),它表示的是非常重要的*均分。只有在*均分的前提下,才会有分数。*均分成的总份数2写在横线下面,涂色份数1写在横线上面。同学们试一下,在自己涂色的那一份上写上1/2。

  师:那为什么大家手里的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也不相同,可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只要是*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观察判断,

  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形。请看。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均分的特点是分成的几份大小相等。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

  二分之一;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

  (二)认识1/3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大家齐读黑板上的板书。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谁愿意把它写到黑板上?

  师:好下面我们来认识1/3。(课件)

  师:这里有一个圆,我把它分成了几份?左上方一份,右上方一份,最下方一份,这3份的大小相等吗?3份大小相等说明是*均分成了3份。那3份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完成圆形图后面的填空。完成后学生念,老师板书“三分之一,写作

  (三)认识1/5

  师:下面通过*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认识1/5.请同学们用铅笔给长方形的1/5画上斜线。并写上1/5。

  完成后看课件。

  师:只要是*均分成的5份中的一份,都是它的五分之一,写作1/5。板1/3” 书五分之一 写作1/5

  (四)认识1/4

  1、我们已经认识了1/2 、1/3和1/5.现在拿出你自己喜欢的学具折一折,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课件出示要求)

  2、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1/4。

  3、交流:师指着图问:这是谁的,好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引导,那涂色部分呢?)

  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均1/4)

  4、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

  小结:把一张纸张*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板书1/4

  5、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还想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但今天咱们就先认识这些。 小结:像1/2、1/3、1/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6、那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分数中的横线叫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数字4叫分母,(板书分母)它表示*均分成的总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字1叫分子(板书分子),它表示我们涂色的那一份。在1/4里分子1就是分母4份当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四分之一。从下往上读。标箭头

  [想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

  多次操作,学生逐渐内化了知识,在操作中提升了对分数的认识,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这比死板的告诉学生或者一味的强调分数要“*均分”,学生印象更深刻,学生的学*在活动中变成了自觉的、主动的学*。]

  三、巩固练*,应用拓展

  (1)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书上91页做一做中的第一题。填在书上。

  (2)在书上完成94页第一题。

  ⑴师: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的分数,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⑵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并交流结果。

  ⑶拓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在新课学*完后,从联想、估计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这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一开始,课件出示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的喜羊羊和美羊羊图片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的状态中。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均分开始,再到把1个西瓜*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个西瓜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为他们开辟探索实践的天地,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引导他们亲自经历了分数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学*活动中探究有趣的数学。通过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为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西瓜先谈谈对1/2的认识,了解1/2的意义,知道1/2的写法和读法。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各种图形的1/4,并讨论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3

  “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而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步接触的基础知识。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其实,学生正式学*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本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月饼*均分给两小朋友,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先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均分月饼。让学生通过观察*均分的过程。先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练*的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1/4。并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折纸操作和判断题的练*,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4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5

  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媒体,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活动在一种民主、*等、和谐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以上是我在讲完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篇

  这次年组教研课由我开课,我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用数字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数字回答,这时,我请学生到黑板写出你心中的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的数学学*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过程,每个学生都 是从自己的认知水*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所以,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上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在中,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方面都能有扬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水*。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难的问题,又帮助了学*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 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的的难度。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如在学生折纸后汇报时,一名学生欲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表示 1/2,但他在折的时候由于失误没有把纸*均分,我只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了他的错误,并没有及时指导正确折法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教学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另外,由于在时间的把握上过于偏重学生折纸的过程,导致后半部分教学有些急促,在强调“*均分”方面做的还不够。这都 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飞跃,熊老师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数学知识,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逐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教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一个十分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苹果,从分苹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产生“*均分”的需要,强调“*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其二,体验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由整数两个到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们因为自身的需要而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

  本课教师比较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将对“”理解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安排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悟“”的具体含义:第一层次,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形状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在求异的.同时也不忘让学生适时地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张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谓的“求同”。第二层次,每个同学拿出的纸片形状大小都不同,尽管学生折出的也都是这张纸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观性,学生不难理解对不同的单位1,其“”不相等。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指令,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进行数学地思考。

  金无足赤,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拖堂五分多钟就是最大的败笔。就教学而言,在这节课中,老师过细、过多、过白的提问,使学生汇报呈一条直线出现,除了应付老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低估了学生的潜能,教学形式单一化与内容的丰富多采形成鲜明对比。如教学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层次性也不够,还有拓展的空间,教师仅满足于引导出这几个分数,老师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师再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发现。”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同学一定能发现可以看成是,是整张纸,就是单位1,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再如:在分蛋糕这个环节中,没有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方面的收获,更多的只关注了知识与技能。已经到下课时间,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讲解完用几分之几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实,在分完蛋糕时可以提问:“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给别人,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到与人交往中,应学会如何待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简单的知识传授上升到人文的关怀。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页至92页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 当整数不能表示*均分后,所得物体的个数时,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数学思考 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结合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素养。

  学*重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难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色笔,课件

  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1、 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想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为什么这样分?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均分)

  如果给你两个饼还是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

  (引出*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自主探索,产生需要

  1、可是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把手中的圆片当成月饼,分一分。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活动“分东西”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A、理解*均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将圆片对折,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

  师:为什么要对折?

  生:为了分得同样多。

  师:那这个对折的目的就是为了*均分。我们可以说把这个圆片*均分成两份。 (老师将半个涂上颜色,贴在黑板上)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吗?

  生:0.5,二分之一,1/2

  师:能说说1/2中的2表示什么?

  生:表示*均分成两份。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B、理解“每一份”

  师:你能在月饼上找到另一个二分之一吗?(板书1/2)

  师带领同学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2。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2、 折一折,找出长方形的1/2。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只要是*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3、如果有4个同学*均分这个月饼,每个同学又分得多少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生:1/4,画图,折一折,语言描述。

  除了圆形可以折出四分之一,正方形能折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不同分法。

  师:你能看懂谁的图? (这个环节再次动手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有不同的画法吗?同桌互相交流不同的折法,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同时理解*均分的份数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4、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吗?为什么?

  ( ) ( ) ( ) ( )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三、深入理解、认识分数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让学生上来写两个)

  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6篇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引向深入。】

  一、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初次学*会感到困难。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一方面注意通过直观的出现大量学生熟悉的各种实物和图形;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二、教学体会

  由于分数是学生开始认识的一种新数,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设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多联系实际,多举实例,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感性认识,为以后学生在分数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打好基础。

  1、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首先通过借助学生喜欢的喜洋洋与懒洋洋分蛋糕的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发现要比较公*的分物体必须要“*均分”,当出现把1块蛋糕*均分成两份时,学生发现用自然数解决不了,从而引出学*分数的必要性。这样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同时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认识了1/2之后,就让学生动手折1/2,接着在学*1/4的时候,直接让学生动手自己探究1/4,再认识几分之一时,我相信学生的能力,直接让他们自己去想分数,说分数,说意义。课后检测也表明这样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3、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数学学*方式。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材料:圆、长方形、正方形。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 不足分析

  1、在把握教材方面,通过教学感觉自己还是把握的不太准确,虽然也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演示反复的理解和说分数的含义,但是在语言引导中没有抓住关键字去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且教学语言也不够精练,总之学生对重点内容还是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在学具准备方面,我预设的不够充分,比如在学生折了二分之一后,动手涂出其中的二分之一,由于圆形纸片太大,学生年龄偏小,涂的时候很浪费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涂完,这样给学生对二分之一的认识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如果设计成直接让学生将分数写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或者四分之一的地方,效果会好一些,因为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让学生练*了书写分数。

  3、在教学设计上的欠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认真翻阅了课本和教参,都是先认识二分之一,后认识四分之一,接着知识迁移到再认识几分之一,因此在设计中我也是按照这样的过程去设计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就感觉知识脱节,教学不连贯。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多分析教材,创造性的设计知识连贯、完整、全面的教学过程。

  4、教学评价及教学语言方面,通过教学,我感觉这方面是我目前最欠缺的方面之一,数学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教师语言也一定要严谨,但是整节课下来,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真的感觉有用的很少,反而没用的居多。首先教学语言方面,*时教学中可能自己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总认为把握住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懂,至于教学时如何表述无关重要,但是实际教学并非如此,自己的口误会给学生产生知识上的误解。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而且还*惯于一二年级的那种评价方式,现在面对三年级的学生,如何评价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但是又认为课堂中没有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没有学*兴趣,总之本节课回顾自己的评价语言,感觉除了“坐好”,“你真聪明”,“比比谁坐的最好”这些,就没有其他的了,但是这些评价语言,仔细分析,不但没什么效果,反而觉得使用太频繁,给人很烦的感觉。

  5、板书设计,反思本节课的板书,太过单调,重点内容没有突出,分数的名称以及图片没有出现在板书上。

  6、教学机智,课堂生成资源需要教师机智的去处理,因而教学机智对于教师也很重要,本节课有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互动,设计教学时我认为我设计了学生最喜欢的喜洋洋与懒洋洋的情境,同时又设计了一些动手的环节,学生学*热情应该不错,但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回答时声音也不洪亮,因此,我很着急,不断的让学生“声音洪亮的再来一遍”,或者课堂中稍微停顿让学生“坐好,仔细听”,这样不仅延误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学*情趣也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可见面对课堂生成的各种现象,教师应急中生智合理的去处理,这样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

  7、巩固练*,本节课的练*是在匆忙中草草进行的,由于前面的教学占用了很多时间,练*只是我引导学生说了说,也没有达到练*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把握教学时间,给练*留有练的时间,使练*真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8、全课总结,由于时间的缘故,总结知识也是草草了事,没有让学生多说一说,多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如若安排不合理,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严格、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教授每一部分知识的时间,比如严格控制导入利用多长时间,授新、操作、练*又分别用多长时间等等。

  5、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五、教后感想

  这次讲课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在我心中还是留下深深的遗憾,虽然之前我也是尽力准备,但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不过通过这些不如意,我深刻的明白了自己还有哪方面的缺陷,自己教学中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和工作中,我会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努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练*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新知的“最*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的“最*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课后反思: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估一估”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没有引申到“*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 点评我校耿老师的课: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各位老师都很熟悉,但也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节课,自己的课感觉上的还比较成功,但听了同年级耿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我的课相比较,

  她的课主要体现在: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主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着眼一个“探”字。数学学*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已的方式去主动学*。例如;表示一半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用一个符号或其他方式去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没有疑惑处生疑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粘,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例如,当认识了1/2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个图形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当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再一次引寻学生思考:在这个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再多涂上几份颜色,又能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能力,突出一个“动”字。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脑、动手,更重要的是通过“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另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来引出新课,在教学完1/2的意义后,对1/4的教学进行了改动,直接让学生利用1/2的经验,自已动手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这比教材的编排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直观地认识分数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页至92页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 当整数不能表示*均分后,所得物体的个数时,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数学思考 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结合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素养。

  学*重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难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色笔,课件

  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1、 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想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为什么这样分?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均分)

  如果给你两个饼还是分给两个小朋友,你准备怎么分?能用数字表示你分得的结果吗?

  (引出*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自主探索,产生需要

  1、可是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把手中的圆片当成月饼,分一分。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活动“分东西”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A、理解*均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将圆片对折,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

  师:为什么要对折?

  生:为了分得同样多。

  师:那这个对折的目的就是为了*均分。我们可以说把这个圆片*均分成两份。 (老师将半个涂上颜色,贴在黑板上)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吗?

  生:0.5,二分之一,1/2

  师:能说说1/2中的2表示什么?

  生:表示*均分成两份。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B、理解“每一份”

  师:你能在月饼上找到另一个二分之一吗?(板书1/2)

  师带领同学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2。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2、 折一折,找出长方形的1/2。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只要是*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3、如果有4个同学*均分这个月饼,每个同学又分得多少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生:1/4,画图,折一折,语言描述。

  除了圆形可以折出四分之一,正方形能折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活动,然后展示不同分法。

  师:你能看懂谁的图? (这个环节再次动手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有不同的画法吗?同桌互相交流不同的折法,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同时理解*均分的份数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4、判断。 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吗?为什么?

  ( ) ( ) ( ) ( )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三、深入理解、认识分数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让学生上来写两个)

  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四、巩固练*,拓展延伸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先独立做,再2人小组交流,针对答案不能统一的题目进行大组交流,还是不能统一的,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分层交流,小组长先检查组员的掌握情况,然后大组长汇总,交流更深入,而且节约了时间,听、说的效率更高,真正做到了懂了的不讲,教师精讲。)

  (这道练*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做,是这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2。

  1

  —

  2

  读作:二分之一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知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

  一、巧妙利用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认识分数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体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

  二、加强实践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 1/2的含义是基础也是难点,这环节充分让学生折、涂、讨论,突现分数的*均分的本质。

  2、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其它几分之一

  在认识1/2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创造、探索其它几分之一。首先让学生选择图形,折、画、涂几分之一,再交流、讨论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分析,体会比较几分之一大小

  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学*材料,进行学*。开始教师直观运用已有的和图片进行比较,再小组合作在同组内比较原来已创造的'几分之一的大小(课前发给学生同组内同样大小的图形)。再运用学生折出的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

  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联系生活,在生活图片中运用分数,再利用其它变式图形拓宽学生思维。

  四、不足之处

  虽然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小组合作调动起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在操作的时候进度不同,影响了时间,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虽然让他收掉但还有部分学生牵挂未折完的现象。

  1.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作数学——经历数学

  我大胆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成性开放性的数学学*素材来建构分数1/2的概念。为此,课前我请每一位学生都走进大自然采集各种不同的树叶,通过学生把各自带来的所有的树叶分成两份根据学生的交流,自然概括出两种不同的分发:*均分和不*均分,以强化学生对*均分的深刻理解,为学*分数打下伏笔。然后我让学生继续探索把1片树叶*均分成两份,怎样分?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对树叶自然对称的观察,成功的把一片树叶沿中间叶脉*均分成2分。通过学生动手做,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经历了分数1/2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成功玉溪月中积累了分数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是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丰富多彩的存在于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在开放学*中做数学——创造数学

  这一教学片段是对分数认识的巩固、深化和拓展。在涉及此项练*时,我彻底摒弃了传统教学反复机械的训练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活动中创造数学。

  情境开放,萌发创新意识。我以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为道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形式,创设了一个民主、开放的学*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形式开放,激活创新意识。我努力开放教学形式,凸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围绕“利用准备的正方形你可以找到那些新的分数朋友?”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用尝试猜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可以用猜想、直觉、顿悟等方法另辟蹊径,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大舞台上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课后反思: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估一估”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没有引申到“*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 点评我校耿老师的课: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各位老师都很熟悉,但也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节课,自己的课感觉上的还比较成功,但听了同年级耿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我的课相比较,

  她的课主要体现在: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主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着眼一个“探”字。数学学*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已的方式去主动学*。例如;表示一半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用一个符号或其他方式去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没有疑惑处生疑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粘,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例如,当认识了1/2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个图形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当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再一次引寻学生思考:在这个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再多涂上几份颜色,又能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能力,突出一个“动”字。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脑、动手,更重要的是通过“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另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来引出新课,在教学完1/2的意义后,对1/4的教学进行了改动,直接让学生利用1/2的经验,自已动手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这比教材的编排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利用现有对整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均分”概念,然后,从对1个“整体”进行等分,多等分,从而认识分数。具体的教程设计是从简单易懂的故事讲起:两只猴子*均分三棵桃树上的'桃子,第一颗有4个桃子,第二棵有2个桃子,第三棵有1个桃子,自然过渡到1/2。然后是折纸、填涂游戏,使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有初步认知。最后是从日常的、活生生的例子中,让学生看到分数的“影子”。

  其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动。”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究,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进一步认识了1/2,丰富了1/2的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最后,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引用大量实际生活例子,不仅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了分数,而且通过直观的体验,课中的思考,课后的观察,学生还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学**惯与方法,部分思考深刻的同学也体会到数学作为一门不断进步的科学的真正含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因此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面临问题时,就会像今天两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样,想到比困难更多的办法。

  建议:

  (一)寓教于乐,在进行巩固练*这一个环节,其实形式可以多样;例如:闯关游戏,夺星能手等,一环扣一环,从浅到深,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结束。

  (二)对学生回答和评价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这两三课里老师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太简单了,不是掌声鼓励,就是一句简单的称赞。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还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尝试让学生来评价,或者小礼物奖励等等。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我们在学*了自然数、小数之后学*的一节新课,它为我们以后学*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学生有了学*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活动在一种民主、*等、和谐的气氛

  二、从1/2入手,到几分之一,步步深入中展开。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先从1/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充分感知1/2,再判断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在学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础上再来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再折出长方形的1/4,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教师追问:都能用1/4来表示吗?为什么?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几分之一,然后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分数。反馈时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自己评析,说说理由,对几分之一一定*均分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位。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比较1/2和1/4、1/8大,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本来想好的却有一点忘了讲,就是黑板上贴了1/2,1/3,1/4,1/5……后,让学生说了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义,却忘了说*均分成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以后尽量做得更完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操作练*,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接着我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拆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让学生看着四张长方形纸上的阴影部分来说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学生很容易说出1/2>1/3>1/4>1/8,同时再帮助学生理解,我就说同样大小的一块蛋糕*均分成2份,小红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均分成3份,小明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均分成4份,小刚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均分成8份,小英吃其中的一份,小红吃得最多,因为*均分的份数越少,吃到的一份就多,反之*均分的份数越多,吃到的一份就少。

  这次年组教研课由我开课,我上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用数字回答把4个苹果和2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分几个?把4个苹果、两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均分成两份,学生就无法用数字回答,这时,我请学生到黑板写出你心中的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从上课的情行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使课堂气氛变的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的数学学*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过程,每个学生都 是从自己的认知水*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所以,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上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在中,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方面都能有扬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水*。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难的问题,又帮助了学*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 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的的难度。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使我感到遗憾的事,如在学生折纸后汇报时,一名学生欲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表示 1/2,但他在折的时候由于失误没有把纸*均分,我只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了他的错误,并没有及时指导正确折法错失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说明在教学中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另外,由于在时间的把握上过于偏重学生折纸的过程,导致后半部分教学有些急促,在强调“*均分”方面做的还不够。这都 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好处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必须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并明白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本人认为在本节课中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能够:

  一、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分苹果”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2个苹果、1个苹果,到两个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的产生在*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此刻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均分”的重要性,不仅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的情趣性。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透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透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能够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加强实践,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用心的促进作用。发奋构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氛围,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用心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长方形折1/2、1/4的实践活动中,透过对不一样折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好处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第一、在教学中本人在如何激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言语*淡、缺乏热情;第二、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方面缺乏有效性,虽然能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但当学生对认知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给予正确匡正、引导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期望各位同仁能够给予传经送宝,本人在这边先谢谢了!让我能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范文10份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的参与度。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注重完善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1/2时,从三个问题入手:

  (1)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3)观察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们所表示的面积都一样大吗?通过这些问题为我们今后学*分率和找对应的量打下伏笔。从而不断地完善数学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我想课堂是精致的,它的精致来源于数学本身,也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的“最*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结合情景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在教学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有: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情,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这是为什么呢?”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充分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能力。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在设计拿铅笔的活动中,让2名同学到前边拿铅笔,参与活动,其他同学观察,去发现问题,并没有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分铅笔这一过程,如果这样设计会更好,课前每个同学都准备不同数量的铅笔,课上让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的12,每个同学都说一说你拿出的铅笔是多少支,此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每人都拿出自己的铅笔,拿出的支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总支数一样,拿出的铅笔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一样,拿出的铅笔的支数就不一样,只有这样设计,才能让每一个同学感受到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就不一样。

  这说明,我在备课时还没有深挖教材,没有灵活的使用教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新的教育理论,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还是在巩固练*中,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安排了让学生交流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这样,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形成,并让学生懂得了“向生活学*”的理念,为学生下一步学*乃至终身学*奠定了基础。

  这堂课还体现了一种新的理念,用教材或依托教材*台展开、扩充教材的新教材观。不拘泥于已有教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巧改教材,这是一种积极的努力与尝试。“到黑板写搜集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让课堂闪耀创新的光辉。黑板上,学生写满了百分数。在学生说出所写的百分数的意义的一刹那,学生的交流已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百分数中,从学生的解说中完全折射出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本堂课练*题的设计,形式多样,处处渗透百分数的重要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了学生的喜好。课尾让学生结合百分数,说说这节课的表现及收获。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学*情境,使教学显得丰富与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与参与的热情。并在学生评价后引导、暗示学生“天才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99%的汗水。”以一句与百分数有关的名言结课既增加了学生的积累,也给学生树立了奋斗、学*的目标。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76页、77页和78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有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节课,我采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去化缘,看到西瓜,*均分成了四份,这时问学生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复*分数的意义)紧接着,孙悟空分桃子,6个桃子分成两份,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12个桃子,一份是其中的几分之几;100个桃子呢?一筐桃子呢?学生总结:一些桃子*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接下来的活动内容,学生按照要求各自在图上分一分、涂一涂,再重点讨论操作时的思考过程,突出:把一盘桃子*均分成了几份?是学生认识到:不管一盘桃有几个,只要是将它*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盘桃子二分之一。

  教学例2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认识二分之一的学*经验,主动开展思考和讨论。可以先要求学生在教材提供的'实物图上各自分一分、填一填,再通过交流,引导他们把三分之一的含义表述清楚。最后,还可组织适当的比较:例2和例1都是分6个桃。使学生认识到:*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也就不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明白分数的含义并在明白分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较多,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是我经常犯的问题,因此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多吸收。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能够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向都在接触,因此都很熟悉。“建构注意者”认为知识的学*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此导入就从整数的*均分导入,从4个*均分成两份,到2个*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样写,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能够这样写,再让学生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认识分数这一部分教学还是能够的。

  但在教学分数的含义时,我似乎操之过急,没让学生去发现而自己说了出来,当然是事倍而功半了。我就应课件演示的动态构成,让学生发现它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说说。如果还是有困难,还能够课件准备一个将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决定是不是。这样我想学生肯定能说出一二了。而我却在无形中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真的很不就应。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我设计的是折长方形的几分之几,透过图上不一样的颜色,再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我本想将抽象的分数,建立在形象的纸的上,对抽象的分数比较有一个依托和支撑。但我没有思考到才刚认识了分数就让孩子来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后经思考,还不如换成比较圆的几分之几好,比较既明确又清楚,容易掌握。现成的教具也有,只怪我没去看。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我想能够作为拓展题来思考,还是很不错的。

  到目前为止想到的就这些,还期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意见。

  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媒体,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活动在一种民主、*等、和谐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以上是我在讲完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设计的第一环节,设计意图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动手折纸来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消除学生接爱知识的心理。我给学提供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让学生把纸片分成2份,学生在分的过程,自然而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均分,一咱是没有*均分,这校操作后再让学生对所折的情况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会把*均分的分为一类,把没有*均分的也分为一类,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不能用数字1来表示,怎么来表示呢?自然就引出了分数二分之一,然会教师导题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折纸的过程中,既突出了“*均分”的概念,又巧妙地从整数引出分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完全预设到学生的学情,所以在动手折纸中学生出现了折后不划出折痕,用斜线画出其中一部分因没有经验画得较慢等现象,耽误了时间。在将学生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进行分类时,学生只能根据现有的经验,依据图形颜色进行分类,而阴影部分画斜线的`方向也给了学生误导,使这一环节整整占去了10多分钟,比预设时间要多出5分多钟。为了保证整节课知识的完整性,后面环节的时间都有压缩,整节课显得前松后紧,并未达成本节课的预想的效果。

  记得一次北京学*时,听一位老师的说课,他把说学情做为重要一环。说学情并不是只凭自己的想或书中的介绍,而是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前期检测,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和经验,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不仅是教学设计精彩,而且教学预设中多了更多精彩的生成。所以在以后的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对一部分或大多部分学生进行前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步子,并在教师引导下把学生载向知识的彼岸。

  教学“假分数的认识”一课前,我认真研读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假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除了使学生知道真分数与假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外,还必须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同时可以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因此,假分数的意义学*非常重要。从本课开始,逐渐渗透单位“1”的相关知识,为将来学*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

  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学情的分析,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涂色时,先涂出喜欢的.真分数,然后继续涂,知道出现等于1的假分数。使学生初步理解等于1的分数就是假分数,而且假分数比真分数相对要大。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有的时候还可以比1大,这样的设计,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可以使模糊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假分数概念和特征,在接下来的练*环节里,学生反应非常积极,课堂参与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很高。尤其是学困生也能踊跃举手发言,因为他们也能够感觉到今天知识理解起来很容易,既能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较好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学*兴趣。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了给学生构建思维*台,教师从课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分漂亮红头绳的情境,使分数在“*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产生。再如,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看图、析图、解图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知识。还创设了“猴哥哥和猪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台,引导自主探究。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经常玩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分树叶、寻找衣服的一半,寻找图形或物体的一半等等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分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示范说、同桌说、小组说、判断说、辩论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观点的*台,并为自己的思维策略进行辩解的机会,为更进一步学*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学生初次认识分数,是感到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物作为学生的思维“拐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分数知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这一实践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学*”。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学*”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在体验中发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