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反思

《负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数的世界》内的一节很有意思的课,这节课的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另外学生还要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这节课,我按照课本设计的流程,首先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处理课本的第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且正负可以互相抵消。再用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处理试一试的第一个题目,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抵消。前面两个环节都比较顺利,本课的“太空游戏问题”,这一情境新颖、有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学生很容易和正负数相互抵消的特性混淆,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关系,也就是每项工作所间隔的时间,尤其是让学生分清是在发射前,还是在发射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辨别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为此,设计了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出0为参照点,并解析+1、-1的位置表示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并且让学生直观理解,+2、-3之间相隔多少个格子,如果能让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就更加直观明了。

  在本节课中,在本课的设计上颇具匠心,我注重引导逐渐深入,教学组织严密,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激情,每一个环节导入时的导语设计巧妙,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生活中的正负数。讲解细致,安排练*合理,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发言踊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难易程度,对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但是通过课后练*,反思课堂,发现学生没用真正明白什么时候需要用正负抵消,什么时候需要数一数两个数之间间隔多少。在前两个环节上,应该引导学生再形象的理解表格中正负数的现实含义,再比较与第三个环节的问题的不同,把数在头脑中想象成具体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在处理温差问题时,时间安排的有点不够,如果在时间差问题解决后,立刻引入温差的练*题,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把学到的新知识迁移到练*上去,就更好的解决了。

《负数》教学反思2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负数》教学反思3

  《认识负数》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改编后,作为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应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的活动背景之中,在活动中得到知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从“说反话”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认识新知。

  在数学资源的选择上,做到了将学生熟知、常见的经验和物品引入课堂,让学生以这些经验、物品为载体,形象直观地进行学*。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等。为了表示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到原有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已经不够了。这样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并利用学生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知识的学*伴随学生活动而逐步深化,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3、交流信息,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银行利息上调下调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样?海*面是怎么回事?包装袋上的正负0.5g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借助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4、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学生认识负数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查阅有关负数的资料,从中让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史,丰富知识,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负数》教学反思4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负数》教学反思5

  《认识负数》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改编后,作为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应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的活动背景之中,在活动中得到知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从“说反话”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认识新知。

  在数学资源的选择上,做到了将学生熟知、常见的经验和物品引入课堂,让学生以这些经验、物品为载体,形象直观地进行学*。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等。为了表示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到原有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已经不够了。这样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并利用学生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知识的学*伴随学生活动而逐步深化,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3、交流信息,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银行利息上调下调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样?海*面是怎么回事?包装袋上的正负0.5g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借助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4、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学生认识负数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查阅有关负数的资料,从中让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史,丰富知识,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负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负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负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负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数的世界》内的一节很有意思的课,这节课的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另外学生还要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这节课,我按照课本设计的流程,首先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处理课本的第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且正负可以互相抵消。再用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处理试一试的第一个题目,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抵消。前面两个环节都比较顺利,本课的“太空游戏问题”,这一情境新颖、有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学生很容易和正负数相互抵消的特性混淆,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关系,也就是每项工作所间隔的时间,尤其是让学生分清是在发射前,还是在发射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辨别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为此,设计了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出0为参照点,并解析+1、-1的位置表示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并且让学生直观理解,+2、-3之间相隔多少个格子,如果能让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就更加直观明了。

  在本节课中,在本课的设计上颇具匠心,我注重引导逐渐深入,教学组织严密,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激情,每一个环节导入时的导语设计巧妙,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生活中的正负数。讲解细致,安排练*合理,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发言踊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难易程度,对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但是通过课后练*,反思课堂,发现学生没用真正明白什么时候需要用正负抵消,什么时候需要数一数两个数之间间隔多少。在前两个环节上,应该引导学生再形象的理解表格中正负数的现实含义,再比较与第三个环节的问题的不同,把数在头脑中想象成具体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在处理温差问题时,时间安排的有点不够,如果在时间差问题解决后,立刻引入温差的练*题,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把学到的新知识迁移到练*上去,就更好的解决了。

《负数》教学反思2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负数》教学反思3

  《认识负数》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改编后,作为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应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的活动背景之中,在活动中得到知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从“说反话”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认识新知。

  在数学资源的选择上,做到了将学生熟知、常见的经验和物品引入课堂,让学生以这些经验、物品为载体,形象直观地进行学*。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等。为了表示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到原有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已经不够了。这样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并利用学生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知识的学*伴随学生活动而逐步深化,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3、交流信息,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银行利息上调下调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样?海*面是怎么回事?包装袋上的正负0.5g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借助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4、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学生认识负数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查阅有关负数的资料,从中让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史,丰富知识,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负数》教学反思4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负数》教学反思5

  《认识负数》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改编后,作为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过程应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置于真实的活动背景之中,在活动中得到知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课的开始从“说反话”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认识新知。

  在数学资源的选择上,做到了将学生熟知、常见的经验和物品引入课堂,让学生以这些经验、物品为载体,形象直观地进行学*。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面和低于海*面等。为了表示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到原有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已经不够了。这样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并利用学生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知识的学*伴随学生活动而逐步深化,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3、交流信息,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银行利息上调下调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样?海*面是怎么回事?包装袋上的正负0.5g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借助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4、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学生认识负数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查阅有关负数的资料,从中让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史,丰富知识,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负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负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单元教材分析

  负数是《标准》第二学段规定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标准》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因此,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提供丰富多彩、贴*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例如,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记录不同时区的时间、记录自己身高或体重与*均身高或体重的差距,等等。这样的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授课课题:负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及

  “做一做”和第8页练*一中的1、2、3题。

  说明: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新数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说明:

  1、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问题:“4℃”和“-4℃”的意义相同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说明:1、通过每天都接触的气温引入负数,呈现上海和北京利用温度计观测室外温度的两个场景。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在上海观测到的温度是零上4℃,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显示的还是,但是这个是在零度以下-4℃(情境图)。零上4℃用学过的数表示就是4℃,零下-4℃则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即“-4℃”,从而让学生学*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量。

  2、联系实际生活举出更多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感受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体会。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教学实施——目标检测——课堂小结——配餐作业

  具体过程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问题一师: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大家觉得我们瑞丽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呈现瑞丽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后,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教师: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零上4摄氏度)

  (2)第二个城市是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0摄氏度)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生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

  问题二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填一填。

  ①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②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③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像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回顾复*正负数的意义,为新知学*做好铺垫。

  (二)创新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预设:①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②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

  (3)独立画图,交流反馈。

  ①你是怎么画的?

  ②比较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单位长度不一样。)

  ③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

  ④课件演示画法,教师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直线上的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方法,初步认识直线上的负数,培养独立思考*惯与实践操作力。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直线上表示负数

  ①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1.5和-1.5。

  ②集体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

  预设:①-1.5m表示向西走1.5m;②-1.5在-1和-2之间。

  (2)如果你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该如何运动?

  (3)观察1.5和-1.5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1.5在0的右面1.5个单位长度,-1.5在0的左面1.5个单位长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②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都是1.5个单位长度;③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1.5和-1.5的对比,明确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离起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侧,渗透+1.5和—1.5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

  举例: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

  (5)引导观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①0右边的数是正数;②0左边的数是负数;③从左往右的数逐渐增大;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直线的认识,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渗透负数的加减法的认识,为以后学*做铺垫。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基本练*

  (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说说怎样在直线上表示这些数?

  ②从起点到-如何运动?哪个点与它到0的距离相等?它们之间相距几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在直线上表示-、-0.5这样的负分数、负小数,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让学生对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2)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一第7题。

  ①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②如果一个人从“-2”位置出发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如果从“-2”出发先向西走1米,再向东走4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

  ③同桌合作游戏:你说我走。

  游戏规则:一个人说明起点的位置和如何运动,另一个人用笔尖表示人在数轴上运动,标出最后到达的位置,并用一个数表示这个位置。

  (3)课件出示题目:

  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②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4)课件出示题目:

  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均成绩是多少?

  ①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吗?

  ②独立计算,集体反馈。

  预设: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负数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面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打开书)

  二、设计记事卡

  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

  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4、交流设计记事卡。

  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

  三、典型事例

  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练一练

  1、让学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

  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

  五、问题讨论

  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

  教学后记:

  通过吐鲁番盆地、楼房地下层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记事卡,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二十五第3、6、7、8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负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名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谁先试一试?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同桌学生互动游戏。

  二、复*旧知

  我们已经学*了负数,你能举几个负数的例子吗?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三、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的情境:小明向东走200米,小军向西走200米。

  教师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示这两个不同意思的量?

  学生1:向东走200米记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记作-200米。

  学生2:向西走200米记作+200米,向东走200米就记作-200米。

  教师对这两种记法都应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试一试:

  (1)如果汽车向正北方向行驶50m记作+50m,那么汽车向正南方向行驶100m该怎样记?

  (2)如果体重减少2kg记作-2kg,那么+5kg表示什么?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小结: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用正数、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练*: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读题后,提问:题中有那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表示的是什么量?

  让学生独立用正、负数表示进、出货物的情况。最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教师:其实,正、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某农用物资商场把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做了一个表:(出示例4)

  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盈亏情况(元)+6500-27000-750+9500+16700

  教师:表中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

  教师: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1:7月+6500表示7月盈利6500元。

  学生2:8月—2700表示8月亏损2700元。

  学生3:……

  教师:盈和亏也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我们用正数、负数来表示,简洁而准确。

  四、课堂练*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说说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先抽学生说,再小组内交流。

  2.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3.回忆一下刚才上课前我们玩的游戏,这些现象是否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说说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记作();那么取出500元记作()。

  ②知识竞赛中,得了50分,记作();那么扣了50分记作()。

  ③学校小卖部赚了800元,记作();那么亏了500元记作()。

  ④电梯上升15层,记作();那么下降15层,记作()。

  4.讨论生活中的负数。

  教师出示存折和电梯图上的负数,让学生讲讲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教师:存折上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取出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电梯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面为界线,地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五、自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教科书124页内容,说说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1.练*二十五第3题。学生先独立说,然后全班齐说。

  2.练*二十五第6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练*二十五第7题。

  教师启发:以每箱30kg为标准,+3表示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4与1呢?

  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教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负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

  学*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2)教学例1

  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在温度计上分别找到零上16℃和零下16℃。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负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菁选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负数》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读写正负数,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体会负数的意义,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考虑到让学生感知负数的必要性,主要教学思路如下:分三大步进行,一是温度的读法,二是海拔高度的读法,三是在此基础上引出正、负数的认识,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先出示了几个地区的温度让学生试读。并让学生比较上海和北京两地气温的不同,学生很容易能发现一个是零上,一个是零下,他们正好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线,一上一下正好相反,给学生打下正负数是相反的两个量,而且零是一个分界点的初步印象,继而引出如何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温度,理解正负号所表示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教会学生正确读写正负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学生会说出很多常见的负数,如:天气预报中用到负数、计算器中有负数、电梯、股市、存折、账单、玩电脑游戏的计分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用到负数是比较熟悉的。由此可见,温度是学生学*负数的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原型。

  然后引出海拔高度的读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中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学*知识直接表示海*面以上的`高度和海*面以下的高度,同时强调以海*面为基准,提问学生海*面的高度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为后面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次打下基础。

  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引入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负数的意义。并用不同地区有温差和同一地区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温差将温度和海拔高度有机地联系和过渡。而且注重向学生渗透0摄氏度和海*面只是一个分界点和分界线。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巧设“智慧陷阱”,引出负数

  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听到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首先我出示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相反的两个量,让学生说说这样可以吗?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并说出理由,因为这样不能很好地区分两个相反的量。那下面的一种表示方法是不是能区分不同的两个量呢?我出示乙同学笑脸图与哭脸图。让作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接着又出示其它的一些符号图,并让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这些虽然能区分相反的两个量,但不统一。这时我们的学生迫切想用一种统一的符号来表示相反的两个量,最后引出正负数。这样让学生经历“不*衡——*衡——不*衡……”过程,让学生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正负数,非常自然。

  二、了解历史,激**感

  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认为人的智慧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力,还包括一些音乐能力、空间能力等,因此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定位于知识技能方法上,还要通过数学的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通过对负数历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了,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点击生活,深入理解

  在这里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数学活动来深入地理解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1、合作分类:先指名让学生给黑板上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合作讨论0是什么数,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正负数的含义。

  2、多层练*:特别是“刘翔在第十届……”这题,引导学生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如果风速度是+0.4米,又是什么意思?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小结:生活中有更多的负数等待你们去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课 堂的准备是一个辛苦而漫长的过程。既有对教学内容选择的犹豫不决,对教学环节安排的取舍不定,又有等待中的忐忑不安。当我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后,选择了第 七单元的《认识负数》,在分析了教材内容后,我有些困惑了,因为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我看来是太简单了,温度计的认识在三年级《科学》里已经学过了,如果按教 材的内容安排,也许自己这堂课用不了三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无奈之中只好求助于网络,希望能在其中得到借鉴。在翻过许多老师关于《生活中的负数》的教学设 计之后,给了自己一些启示,我将二个课时的内容进行了整合,经过一个星期的尝试,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初稿。因为是自己花了较长时间的“杰作”,所以心里想想 还是很好的,但因为之前有过经验教训,所以告诉自己在没上过之前一切还都是未知数。第一次的试教是在匆忙中进行的,和预想中的一样,课堂中的生成很多是出 乎了自己的预设,加上之前自己对每个问题的准备并不足,所以一堂课下来发现的问题很多,通过这次的试教也让自己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明白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针对试教中发现的问题,对每个环节,每个问题自己又进行了细化。在完成二次稿后,接下来工作就是制作辅助课件了, 之前的课件在试教中发现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达不到辅助的效果,所以在课件的制作上自己是尽力的让每一次的呈现都能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与纽带。

  之 后的时间是在等待中渡过的,我的课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二节,周三早上,三年级的陈老师提醒了我,我又决定到三年级再试一下,把教学流程走一遍。这次的试教又 让我有了不同的收获,一位语文老师在我的问题提问上给了修改的见意。通过这次的试教让我有些紧张的心稍稍的*静了一些。

  周四终于是来了, 下午第一节上完五年级的科学课后,我赶紧往报告厅跑,报告厅还没下课,参观的家长都来到了走廊上,看到这么多的家长在旁边,心里又紧张了起来。接下来的四 十多分钟里,面对五十一位家长,我尽力的放松自己,孩子们的表现也让我在上课不久就完全的放松了。当下课铃响起时,我心里暗暗为孩子们鼓掌,他们课堂上的 表现让我看到了他们*时很少表现出来的另一面,而这正是自己一直想达到的课堂目标:活而不乱,问有所思,各有所获。同时也深深反思着自己*时的课堂。

  课上完了,给自己放了一天假,回放上课的录像,以下几点值得自己反思:

  1、这节课的教材内容该不该整合?

  之前听过了县新生代教师的四节关于《生活中的负数》的课堂,其中有三位老师是没有把一二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的。但他们也并没有说课堂很空没东西上,而且有 位老师也上得很精彩。于是对于自己之前的担忧我不再是很肯定了,唯一可以说明的理由可能只剩下自己所要教的班级的已有知识水*了。而这本是备课前自己必须 要去做的课前了解呀,但自己并没去做,如果这堂课上砸了,那根本的原因就出在这里。

  2、这节课的目标达到了吗?

  反思这节 课,问题提了好多,要解决的知识点也好多:符号+数字的表达方法、正负号、正负数、读法写法、正负数在温度中表示的意义、在温度中比较大小、数轴尺、0与 正负数的关系,用正负数、0表示个人的态度观点。现在想想这么多的东西学生能掌握吗?学生能达到怎样一个水*?这又让自己想到一个问题:你的后测做了吗?

  3、课堂提问都有效的吗?

  两次的试教过程中,同一个问题自己往往改了不止两次。课前设计的问题没有经过试教觉得也很不错了,可是一经试教却发现学生反应并不好,不能很好达到引导的目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确实是非常的重要,有老师有老师曾说:要学会教书先要学会提问。看来真的是非常之对。

  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读写正负数,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体会负数的意义,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考虑到让学生感知负数的必要性,主要教学思路如下:

  1、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本节课设计的过程中,把负数概念的引入作为重点,力求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首先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引导学生再现对已有知识的认识并体会数据的重要作用;而后,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三件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记录数据。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明确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把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后形成的个体认识作为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对不同记录方法的分析、比较中,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主体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晰,实现在体验中学*,在感受中理解;实现数学学*的再创造,进而促进自身潜能的发展。

  2、重视在对比中建立概念

  本节课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在开始情境中“进球和丢球”、“转来和转走”以及“赚和亏”这些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充分利用城市气温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使学生感悟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另外,在引导学生动手拨温度计的活动中,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在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通过在温度计上直观地比较—5℃和+5℃、—15℃和—5℃,力求把负数的意义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通过学生广泛举例和对“电梯”、“海拔高度”以及“方向”中正、负数的重点讨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的价值。

  总之必须充分设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情况,并提前对此做好预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同时,教师也要增强教学机智,要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些就更好了。

  1、由于我是把温度和正负数这两课时捏到一起讲的,所以对温度的练*不是很充分。

  2、课堂机智。有时候总想着教案里的活动或知识点应该到哪儿了,对于学生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把握做得还不够灵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成为课堂的闪光点。

  [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

  “负数”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学生比较陌生,但生活中却普遍存在。数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特别注意挖掘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3、通过读、写温度,初步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老师有幸到新疆旅游了一番。瞧,在这幅中国地图上,这里就是新疆。(课件)

  你对新疆都有哪些了解?

  老师这次新疆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课件显示文字)

  4、师:你知道这句谚语讲的是什么意思吗?那这是为什么呢?

  5、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新疆一天的温度情况,你会恍然大悟的。(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三个温度:0℃30℃—15℃)

  原来新疆那里早晨、中午、夜里温度差别非常的大,因此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

  你们会读这些温度吗?

  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温度中的数学知识。(板书:温度)

  二、新授

  1、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1)温度计引入

  师:哪你们知道测量温度用什么工具吗?

  生:温度计。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的确在温度计上有两个可以表示温度的单位,一个是摄氏温度,另一个是华氏温度,通常情况下我们用摄氏温度来表示。只要看温度计左边的刻度就行了。同学们!现在能找到0℃了吗?

  2)、认读温度计。

  师:当液面在0刻度线时,这时的温度就为0摄氏度,可以记作0℃,0℃时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同时说明:℃就是表示摄氏温度的单位)(板书零摄度记作0℃),

  师:现在老师这里的温度要发生变化了,请大家认真看罗!是多少?

  生:零上15摄氏度。

  师:我们看当液面上升到零刻度以上的15格处时,就可以记作+15℃或15℃(板书零上15摄氏度记作+15℃15℃)。

  假设液柱继续上升呢?超级链接35℃这里是多少摄氏度?温度比15摄氏度高还是低?小结:液柱越往上升,温度也就越高。

  师:接着温度计上的液柱又要变魔术了,(出示课件液柱下降15摄氏度,连续点液柱下降的过程).

  师:你能读出这时的温度吗?

  生:零下25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

  师:刚才我们知道液柱是从上往下降的,并且是从0摄氏度下降了15个格子,所以我们读温度时也应该从上往下看。这时你们一定知道是多少了吧!

  生:零下15报氏度

  师:也就是说它比0℃还要低15摄氏度。那么零下15摄氏度怎么记作呢?请你们在纸上记下来。把你记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在投影仪上交流)

  师:符号“-”表示什么?

  生:零下的温度。

  师:“-”符号在这里表示零下温度,我们给它取一个新的名字称它为“负号”。我们读作零下15摄氏度或负15℃),

  那么你看我这里的液柱要是继续下降到这里呢?

  小结:液柱越往下降,温度也就越低。

  巩固:你们会在温度计上读温度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信封,请大家将信封中的卡片取出,放在桌上。一会儿,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温度计,想好该选哪个数来表示,当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迅速的将你所选中的卡片,高高的举起来。准备好了吗?(哈尔兵-12℃,漠河-30℃一起读,海口30℃大家感觉一下这个温度,怎么样啊?我们再)整理好信封。)

  2、比较温度的高低

  你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呢?

  生:说(略)

  1)其实还可以用当时温度计上的温度来验证。比较0℃,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我们再来看这三支温度计是多少度?

  生:35℃0℃-25℃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三支温度计的液柱不一样高。

  哪分别感觉一下这三个温度,哪支温度最高,哪支最低呢?

  小结:从这时里我们知道了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要高,零摄氏度却是零上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2)师:请你同学们打开课本88页,试着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3)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那么假设都是零下温度又怎么比较呢?(出示两个零下温度)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看你能不能想出办法来?(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出来)

  师小结:在温度计上,零刻度以下,越往下数字越大,当液柱越往下降时,温度又越来越低。

  4)现在你会比较温度的大小了吗?

  师:排列下列城市的温度出示课件

  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生活中,很多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我们以后再来交流学*,对负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反思]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温度中的数学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做铺垫。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才会有灵性和活力。因此,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挖掘其数学本质。本课力图从温度中的正、负数入手,借助温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1、从直观到抽象,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获得发展的时期。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学生一般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

  在突破本课难点——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

  在我和学生一同认识了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之后,将教材上呈现的两个温度计上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有的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的过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思考与讨论]

  1.你有什么好的素材能帮助学生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数据的收集和小组的活动?将组织活动的过程写一个案例分析。

  3.学生收集到的负数的数据有哪些,将它们收集起来。

  4、让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

  [案例评析]

  数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特别注意挖掘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每天天气气温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且了解各种天气情况的途径有多种,可以从电视广播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中了解。本节课,事先让学生收集一下各大城市(南方、北方)的天气气温情况,然后,把学生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引发求知欲,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负数的引入积累素材,更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提出了“-60C”是不是表示零下6度呢?”这个问题,顺势引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的内容,使学生对负数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观察,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降低了初学者学*新知的难度。如:结合温度表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难点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正数就是学生熟悉的数,所以没有作过多地讲解,把认识负数作为教学的重点。

  对于正负数的认识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生活的素材。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优点:

  1、从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学生的原认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三组数据。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关键是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这样开放性的活动,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了几种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运用了多种教学活动方式。在寻找生活中的负数教学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看天气预报,找到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含义,明确正数表示0上的温度,负数表示0下的温度,0时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其次我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让学生通过指度数明白0的重要性,越往下度数越低,为学*负数的大小作了铺垫。

  不足:对教案不熟,有些语无伦次,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在观察温度计时,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在感受到负数的大小时感受得不充分,应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这样才为认识数轴做足了提前渗透。

  《生活中的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前一节课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从温度的知识中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负数。知道了可以以0℃为分界线,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就是让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正负数以及0的特殊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我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理念和学生实际以及教材特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温度复*

  为了新旧知识点的自然衔接,课前设计了重温温度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顺势过渡到新授的环节,生成自然。

  2、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三组相反意义的量,课堂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最后由师生共同探讨达成共识:总结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更简便、清晰、准确。紧接着我又强化了正数分别代表了足球比赛中的进球、转学人数中的转入和收入情况以及负数代表的失球、转出和支出情况。并板书在黑板上,为下一步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埋下伏笔。


《负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负数的教学反思(10)份

  《认识负数》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关于本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以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负数。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记录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感到新鲜,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 4和- 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体会正数是零上的温度或高于海*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比0大的数。负数是零下的温度、低于海*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数。这样的回归,能清楚地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二、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去体验。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比较认识的方法,组织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并为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整合到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数)之中打好了基础。对于练*题的运用,我力求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数都大于0 大,负数都小于0,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生分别举例,畅所欲言…….)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

  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

  在设计《负数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大胆尝试、摸索、利用“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数学思想”的思路进行教学,虽然还没有成形,还在探索中。但是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信息。真实、扎实、有效是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对照重难点,我认为本节课做到以下几点:

  1、真实找准基础。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从这里开始了。

  2、扎实整合教材。

  [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

  “负数”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学生比较陌生,但生活中却普遍存在。数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特别注意挖掘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3、通过读、写温度,初步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老师有幸到新疆旅游了一番。瞧,在这幅中国地图上,这里就是新疆。(课件)

  你对新疆都有哪些了解?

  老师这次新疆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课件显示文字)

  4、师:你知道这句谚语讲的是什么意思吗?那这是为什么呢?

  5、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新疆一天的温度情况,你会恍然大悟的。(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三个温度:0℃30℃—15℃)

  原来新疆那里早晨、中午、夜里温度差别非常的大,因此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

  你们会读这些温度吗?

  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温度中的数学知识。(板书:温度)

  二、新授

  1、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1)温度计引入

  师:哪你们知道测量温度用什么工具吗?

  生:温度计。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的确在温度计上有两个可以表示温度的单位,一个是摄氏温度,另一个是华氏温度,通常情况下我们用摄氏温度来表示。只要看温度计左边的刻度就行了。同学们!现在能找到0℃了吗?

  2)、认读温度计。

  师:当液面在0刻度线时,这时的温度就为0摄氏度,可以记作0℃,0℃时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同时说明:℃就是表示摄氏温度的单位)(板书零摄度记作0℃),

  师:现在老师这里的温度要发生变化了,请大家认真看罗!是多少?

  生:零上15摄氏度。

  师:我们看当液面上升到零刻度以上的15格处时,就可以记作+15℃或15℃(板书零上15摄氏度记作+15℃15℃)。

  假设液柱继续上升呢?超级链接35℃这里是多少摄氏度?温度比15摄氏度高还是低?小结:液柱越往上升,温度也就越高。

  师:接着温度计上的液柱又要变魔术了,(出示课件液柱下降15摄氏度,连续点液柱下降的过程).

  师:你能读出这时的温度吗?

  生:零下25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

  师:刚才我们知道液柱是从上往下降的,并且是从0摄氏度下降了15个格子,所以我们读温度时也应该从上往下看。这时你们一定知道是多少了吧!

  生:零下15报氏度

  师:也就是说它比0℃还要低15摄氏度。那么零下15摄氏度怎么记作呢?请你们在纸上记下来。把你记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在投影仪上交流)

  师:符号“-”表示什么?

  生:零下的温度。

  师:“-”符号在这里表示零下温度,我们给它取一个新的名字称它为“负号”。我们读作零下15摄氏度或负15℃),

  那么你看我这里的液柱要是继续下降到这里呢?

  小结:液柱越往下降,温度也就越低。

  巩固:你们会在温度计上读温度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信封,请大家将信封中的卡片取出,放在桌上。一会儿,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温度计,想好该选哪个数来表示,当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迅速的将你所选中的卡片,高高的举起来。准备好了吗?(哈尔兵-12℃,漠河-30℃一起读,海口30℃大家感觉一下这个温度,怎么样啊?我们再)整理好信封。)

  2、比较温度的高低

  你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呢?

  生:说(略)

  1)其实还可以用当时温度计上的温度来验证。比较0℃,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我们再来看这三支温度计是多少度?

  生:35℃0℃-25℃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三支温度计的液柱不一样高。

  哪分别感觉一下这三个温度,哪支温度最高,哪支最低呢?

  小结:从这时里我们知道了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要高,零摄氏度却是零上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2)师:请你同学们打开课本88页,试着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3)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那么假设都是零下温度又怎么比较呢?(出示两个零下温度)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看你能不能想出办法来?(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出来)

  师小结:在温度计上,零刻度以下,越往下数字越大,当液柱越往下降时,温度又越来越低。

  4)现在你会比较温度的大小了吗?

  师:排列下列城市的温度出示课件

  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生活中,很多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我们以后再来交流学*,对负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反思]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温度中的数学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做铺垫。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才会有灵性和活力。因此,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挖掘其数学本质。本课力图从温度中的正、负数入手,借助温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1、从直观到抽象,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获得发展的时期。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学生一般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

  在突破本课难点——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

  在我和学生一同认识了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之后,将教材上呈现的两个温度计上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有的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的过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思考与讨论]

  1.你有什么好的素材能帮助学生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数据的收集和小组的活动?将组织活动的过程写一个案例分析。

  3.学生收集到的负数的数据有哪些,将它们收集起来。

  4、让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

  [案例评析]

  数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特别注意挖掘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每天天气气温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且了解各种天气情况的途径有多种,可以从电视广播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中了解。本节课,事先让学生收集一下各大城市(南方、北方)的天气气温情况,然后,把学生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引发求知欲,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负数的引入积累素材,更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提出了“-60C”是不是表示零下6度呢?”这个问题,顺势引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的内容,使学生对负数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观察,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降低了初学者学*新知的难度。如:结合温度表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难点问题。

  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数的世界》内的一节很有意思的课,这节课的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另外学生还要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这节课,我按照课本设计的流程,首先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处理课本的第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且正负可以互相抵消。再用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处理试一试的第一个题目,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抵消。前面两个环节都比较顺利,本课的“太空游戏问题”,这一情境新颖、有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学生很容易和正负数相互抵消的特性混淆,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关系,也就是每项工作所间隔的时间,尤其是让学生分清是在发射前,还是在发射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辨别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为此,设计了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出0为参照点,并解析+1、-1的位置表示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并且让学生直观理解,+2、-3之间相隔多少个格子,如果能让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就更加直观明了。

  在本节课中,在本课的设计上颇具匠心,我注重引导逐渐深入,教学组织严密,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激情,每一个环节导入时的导语设计巧妙,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生活中的正负数。讲解细致,安排练*合理,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发言踊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难易程度,对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但是通过课后练*,反思课堂,发现学生没用真正明白什么时候需要用正负抵消,什么时候需要数一数两个数之间间隔多少。在前两个环节上,应该引导学生再形象的理解表格中正负数的现实含义,再比较与第三个环节的问题的不同,把数在头脑中想象成具体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在处理温差问题时,时间安排的有点不够,如果在时间差问题解决后,立刻引入温差的练*题,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把学到的新知识迁移到练*上去,就更好的解决了。

  [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

  “负数”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学生比较陌生,但生活中却普遍存在。数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特别注意挖掘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3、通过读、写温度,初步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老师有幸到新疆旅游了一番。瞧,在这幅中国地图上,这里就是新疆。(课件)

  你对新疆都有哪些了解?

  老师这次新疆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课件显示文字)

  4、师:你知道这句谚语讲的是什么意思吗?那这是为什么呢?

  5、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新疆一天的温度情况,你会恍然大悟的。(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三个温度:0℃30℃—15℃)

  原来新疆那里早晨、中午、夜里温度差别非常的大,因此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

  你们会读这些温度吗?

  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温度中的数学知识。(板书:温度)

  二、新授

  1、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1)温度计引入

  师:哪你们知道测量温度用什么工具吗?

  生:温度计。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的确在温度计上有两个可以表示温度的单位,一个是摄氏温度,另一个是华氏温度,通常情况下我们用摄氏温度来表示。只要看温度计左边的刻度就行了。同学们!现在能找到0℃了吗?

  2)、认读温度计。

  师:当液面在0刻度线时,这时的温度就为0摄氏度,可以记作0℃,0℃时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同时说明:℃就是表示摄氏温度的单位)(板书零摄度记作0℃),

  师:现在老师这里的温度要发生变化了,请大家认真看罗!是多少?

  生:零上15摄氏度。

  师:我们看当液面上升到零刻度以上的15格处时,就可以记作+15℃或15℃(板书零上15摄氏度记作+15℃15℃)。

  假设液柱继续上升呢?超级链接35℃这里是多少摄氏度?温度比15摄氏度高还是低?小结:液柱越往上升,温度也就越高。

  师:接着温度计上的液柱又要变魔术了,(出示课件液柱下降15摄氏度,连续点液柱下降的过程).

  师:你能读出这时的温度吗?

  生:零下25摄氏度,零下15摄氏度。

  师:刚才我们知道液柱是从上往下降的,并且是从0摄氏度下降了15个格子,所以我们读温度时也应该从上往下看。这时你们一定知道是多少了吧!

  生:零下15报氏度

  师:也就是说它比0℃还要低15摄氏度。那么零下15摄氏度怎么记作呢?请你们在纸上记下来。把你记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在投影仪上交流)

  师:符号“-”表示什么?

  生:零下的温度。

  师:“-”符号在这里表示零下温度,我们给它取一个新的名字称它为“负号”。我们读作零下15摄氏度或负15℃),

  那么你看我这里的液柱要是继续下降到这里呢?

  小结:液柱越往下降,温度也就越低。

  巩固:你们会在温度计上读温度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信封,请大家将信封中的卡片取出,放在桌上。一会儿,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温度计,想好该选哪个数来表示,当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迅速的将你所选中的卡片,高高的举起来。准备好了吗?(哈尔兵-12℃,漠河-30℃一起读,海口30℃大家感觉一下这个温度,怎么样啊?我们再)整理好信封。)

  2、比较温度的高低

  你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呢?

  生:说(略)

  1)其实还可以用当时温度计上的温度来验证。比较0℃,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我们再来看这三支温度计是多少度?

  生:35℃0℃-25℃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三支温度计的液柱不一样高。

  哪分别感觉一下这三个温度,哪支温度最高,哪支最低呢?

  小结:从这时里我们知道了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要高,零摄氏度却是零上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2)师:请你同学们打开课本88页,试着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3)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那么假设都是零下温度又怎么比较呢?(出示两个零下温度)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看你能不能想出办法来?(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出来)

  师小结:在温度计上,零刻度以下,越往下数字越大,当液柱越往下降时,温度又越来越低。

  4)现在你会比较温度的大小了吗?

  师:排列下列城市的温度出示课件

  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生活中,很多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我们以后再来交流学*,对负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反思]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温度中的数学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做铺垫。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才会有灵性和活力。因此,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挖掘其数学本质。本课力图从温度中的正、负数入手,借助温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1、从直观到抽象,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获得发展的时期。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学生一般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

  在突破本课难点——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

  在我和学生一同认识了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之后,将教材上呈现的两个温度计上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有的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的过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思考与讨论]

  1.你有什么好的素材能帮助学生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数据的收集和小组的活动?将组织活动的过程写一个案例分析。

  3.学生收集到的负数的数据有哪些,将它们收集起来。

  4、让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

  [案例评析]

  数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特别注意挖掘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每天天气气温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且了解各种天气情况的途径有多种,可以从电视广播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中了解。本节课,事先让学生收集一下各大城市(南方、北方)的天气气温情况,然后,把学生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引发求知欲,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负数的引入积累素材,更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提出了“-60C”是不是表示零下6度呢?”这个问题,顺势引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的内容,使学生对负数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观察,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降低了初学者学*新知的难度。如:结合温度表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难点问题。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我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面为基准,海*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然后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着将数轴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确定基准点。根据实际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5米,一个向西走5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负数,右边大于左边;二是,两个负数,数值大的反而小。这样学生才会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

  教材中安排的许多*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我国的最低点、南极的温度等。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会读数,还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一些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实现数学的综合化。

  本单元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要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教学反思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我是以“负数的产生——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认识正、负数——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这四个环节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我首先考虑到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温度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交流、比较、回报等知识建构的过程,来感知富庶的产生。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

  不足:

  1、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富庶的产生是为了表示更方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