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2-06 00:00:00 计划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整理与复*(二)2课时

  总复*4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新生,情况有待了解。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 数与计算部分

  1、数一数

  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的画面。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2、第三单元是1-5认识和加减法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1-5的认识,二是5以人数的加法和减法。先安排教学1-5的认识和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是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四是连加和连减,五是加减混合。

  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例1数数,在讲解数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数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0-20各数的组成。讲解例2数的读法时,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学*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数的读法学*。讲解例3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学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体现了学*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时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兴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用脑的*惯。此外,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中把“用教学”编排在计算当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前面的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用品?”指导学生把学*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 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

  “整理与复*”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期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

  1.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识别它们的意义。

  2.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常见的量

  能读出钟表上表示整点半时的时刻,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的语句表示时间。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包括 “认识物体”等单元。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对简单几何进行分类。

  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等单元。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调查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册重难点分析

  本册的教学重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注:等第分为5、4、3、3以下。

  总评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其中自评占20%,小组评占40%,教师评占40%。60以上为优,53-60为良,45-53为合格,45以下为待合格。

  双基掌握情况的评价。(70%)

  1、 口试。(10%)

  内容:口算、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

  形式:抽查

  2、 笔试。(60%)

  ①期中测试卷(10%)

  ②期末测试卷(50%)

  七、教研专题与研究措施

  一)教研专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研究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数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

  2、个案跟踪:选择朱敏进行数学学*跟踪调查,记录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数学学*表现、课外数学学*表现,既包括他在数学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包括他在数学学*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师生共营:组建“师生合作共营小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同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团队,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级积分制:沿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星级积分制,对学生数学学*的过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联系:执教教师通过数学家庭作业、家校联系本,采用激励性评价,经常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学生学*的方法,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6、课堂学*评价表:每堂数学课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评价园地,对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星级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

  7、多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教研课安排

  第12周

  八、个人业务学*计划

  1、学*内容

  ⑴、《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与发展》

  ⑵、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网络上发布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学*时间

  学校规定的集体学*时间 及课余时间。

  3、学*方式

  上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参加教师集体学*及自学,多听课、多参加评课、观看教学方面的影碟。

  九、学科实践活动

  1、数一数

  2、数学乐园

  3、我们的校园

  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分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细分工任务,准备好必备的活动用品。

  2.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组之间互相学*观摩竞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教师着重为学生搭建*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荐学生中的优点,吸引学生不断思考,设计,完善。

  3.活动后积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写活动感想,促进各学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方案:每次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个性化设计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评价力求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形式用等级式、话语式相结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1)20以内的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和=。

  (2)加法的含义、减法的含义。

  (3)和在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比较物体的轻重。

  (5)钟面的认识,看几时和大约几时。

  (6)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7)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2)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3)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认识。

  3.统计与概率

  (1)按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特征把一些熟悉的物体分类。

  (2)物体个数的简单整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3)简单的统计表。

  (4)统计结果作初步分析或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有趣的拼搭(在活动中初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2)丰收的果园(用方位知识、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整时的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四、课时安排:

  66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 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感受学*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3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一、教学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2认位数、认数5

  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4

  5~6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15

  10期中考试3

  11~12加和减(1)8

  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

  15~18加和减(2)17

  19期末复*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 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5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一年级班

  学生人数

  人

  基本情况

  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态度

  及*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 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第一册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第一册数学教学反思1

  上完这节课,感想很多,总体讲,我的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探索,合作学*,他们在活动中有了发现,在合作中享受了成功。

  一数学因亲自动手而生动

  给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在着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的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历分类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体验。通过用实物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从中不仅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而且收获了几分惊喜和生动,有的学生能按不同的标准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动手,尽可能的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亲自获得知识。

  二数学因联系生活而精彩

  一年纪的孩子不会为数学的严谨和逻辑的魅力所折服,可他们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好玩而喜欢。因此,低年是级数学教师就要尽力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周围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数学更加丰富和鲜活,在本课中先从学生熟悉的玩具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学*兴趣,然后让学生说说身边都有那些物体是按分类摆放的,学生开始摆放。

第一册数学教学反思2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的过程。教学形式、学*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第一册数学教学反思3

  教学片断:

  师:请9个同学站在台上,5个同学站在台下。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台上台下一共有几位同学?

  生2:台上同学比台下同学多几个?

  生3:台下同学比台上同学少几个?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一共请了几位同学来做游戏。

  生1:老师一共请了14位同学做游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先数台上的同学,1、2、3、4、------9,再数台下的同学,10、11、12、、13、14。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2:台上有9个同学,上来一位同学,台上就有10个同学,再加上台下的4个同学,就是14个同学。

  生3:请台上的5个同学到台下来,这样台下就有10个同学了,再加上台上的4个同学,就是14个同学。

  生4:台上有9个同学,我把他们先看成1`0个,这样就多了一个,加上台下的5个就是15个,再减去1个就是14个。

  师:好,游戏做完了。现在大家想一想,9+5=?

  生1: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生2:把9分成5和4,5+5=10,10+4=14。

  生3:因为10+5=15,所以9+5=14。

  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得出以下启示:

  一、算法多样化,不是学生,已有经验的简单重复。

  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构件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会产生差异。因此,我们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数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方式是尽善尽美的,对一些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

  二、算法优化不是强制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层次的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在质疑和辩论中促进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这无疑是算法优化教学的'本质功能,但是,优化的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的过程。所以在课时,让学生通过游戏的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算法优化的好处,但是仍然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三、学*是一种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方式。教师作为、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主动求知的学*环境,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汇总十篇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本班人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gt;”、“lt;”,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3)量的计量;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进一步学*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下培养学生检验的好*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学*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态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72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1、混合运算2课时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8课时

  3、整理和复*1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1、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

  2、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3课时

  3、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3课时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4课时

  5、除法的意义4课时

  6、整理和复*2课时

  三、量的计量(6课时)

  1、常用的计量单位2课时

  2、名数的改写4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3课时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课时

  4、小数和复名数3课时

  5、求一个小数的*似数 2课时

  6、整理和复*2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课时)

  小管家1课时

  六、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1、角的度量1课时

  2、垂直和*行2课时

  3、三角形2课时

  4、*行四边形和梯形3课时

  5、整理和复*2课时

  七、总复*(6课时)

  小编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实实在在教课程,轻轻松松的学*;每一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情况分析

  本班69人,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边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感受学*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6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一年级班

  学生人数

  人

  基本情况

  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态度

  及*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 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7

  一 、教学内容。

  1. 认识图形一。

  2. 分类与比较。

  3. 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11~20各数的认识。

  5.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 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 让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点钟。

  6.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 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三. 教学重点。

  1. 10以内的加减法。

  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 正确列式解答求总数和求问题的加减法应用题。

  四. 教学难点。

  1.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2. 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 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4. 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说出求和的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五. 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 2课时左右

  2.分类比较……………………………… 6课时左右

  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4课时左右

  1.2.3的认识……………………………… 3

  符号的认识……………………………… 1

  4.5的认识……………………………… 2

  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 2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

  6和7的认识和有关6和7的加减法……………………………… 6

  8、9、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

  *题一……………………………… 4

  4.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左右

  5.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8课时左右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进位加法……………………………… 9

  加减法图文应用题……………………………… 3

  *题二……………………………… 3

  6.总复*……………………………… 5课时左右

  共71个课时左右。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8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2、认位数、认数、5

  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4

  5~6、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15

  10、期中考试、3

  11~12、加和减(1)、8

  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

  15~18、加和减(2)、17

  19、期末复*、5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9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3)量的计量;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使用小括号,继续学*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进一步学*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下培养学生检验的好*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学*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态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高中第一册二单元作文:浓浓的亲情_700字优选【5】篇

  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身材,黑黑的皮肤,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的爸爸,让我感到了那无数次的温暖,无数浓浓的亲情。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天下着雨,我没有带伞。放学了,我也没有看见家人来接我,只好自己去搭车。就在这时,我听见一声熟悉而又有力的呼喊:“心雨,心雨……”我扭头一看,原来是爸爸来了,我开心极了,终于不用打车了。爸爸拉着我的手来到摩托车前。他首先用抹布擦干座位上的雨水,又掀起了雨衣,他坐上了摩托车,然后我扶着他那温暖的肩膀坐了上去。

  上车之后,爸爸用雨衣把我遮好,自己只盖了雨衣的一角,他的衣服大部分裸露在雨中。看到这里,我感动极了,心疼地说:“爸爸,你多盖一点吧!”他不在乎的回答说:“没有关系的,我身体好,淋一点雨没事的。”我更加感动了。爸爸边开车边问我:“你冷吗?如果冷的话,就把我的衣服穿上。”我说:“不冷。”雨越下越大了,雨水仿佛也模糊了他的视线,但这并不能阻碍他开车,过了一会儿,爸爸又问我“你淋湿了吗?如果淋湿了,那你就多盖一点雨衣。”我说:“没关系,我没淋湿。”这时我发现爸爸的裤子和头发全部淋湿了,而我却在他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哗啦啦的留了下来。这时,雨水和泪水也已经分不清了。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使我非常感动。就在那时,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浓浓的爱。

  终于到家了,爸爸被淋成了“落汤鸡”,但他没顾得上自己只让我快点换衣服。我心里一震,想到这就是父爱,如山的父爱!

  爸爸给我的关爱远不止这些。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生病时爸爸那着急的神情;永远都不会忘记下雨时爸爸送来的一把伞;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受伤时爸爸焦急的眼神……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凡凡的人,也是给我带来无数次感动的人,给我无数浓浓亲情的人,爸爸,女儿爱您!

  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北风“呼呼”地怒吼着,豆大的雨点“啪啪”地打在脆弱的窗户上,似乎在发泄着心中的不*,屋外的树木不停地颤抖,不时有一两根树枝被大风无情地折断。我虽然坐在教室里,全身上下被羽绒服裹得严严实实,却还能感觉到那种刺骨的寒冷,不禁犯了愁:這么冷的天,妈妈还要照顾四岁的妹妹,肯定不会来接我了,我该怎么回去呢?

  “丁零零……”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我撑着雨伞,走出教室。“呼……”一阵风呼啸而过,将我的发丝吹得凌乱,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后退了几步,顺势往后面同学的身上靠了靠,希望能获得些许温暖。

  放学路队缓慢地移动了起来,风和雨搅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疯狂扫向我们,打在脸上如刀割,如鞭抽……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成了一条线,转瞬间又被风吹散。

  看着同学们一个又一个投入爸妈的怀抱,我不禁心生嫉妒,只能安慰自己:若不是要照顾妹妹,妈妈肯定也会来接我。我昂起头准备迎接狂风暴雨,忽然发现在一个被我忽略的角落里,竟有两个熟悉的身影:妈妈和妹妹!我欢喜地扑过去,发现妈妈的嘴唇冻紫了,她那乌黑的头发在风中乱摆。一旁的妹妹小脸冻得通红,牙齿也在上下打架,显然她们已等了很长时间。妈妈帮我理了理头发,便牵着我们往家走。

  回到家,我发现妹妹不停地跺脚,表情痛苦,还把手伸到靴子里。我疑惑地问:“你怎么了?”“我,我的脚又疼又冷。”我试探地将手伸进她的靴子,哎呀,小脚简直跟寒冰一样。我一把将她抱进怀里,心疼地问:“这么冷的天,你干吗去接我呢?”妹妹搂着我的脖子,轻轻地说:“如果我不去接你,你就会被坏人抓走,那,那我就再也见不到姐姐了……”

  我泪如泉涌,那泪水里包含着自责、惭愧,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动。我和妹妹相拥得更紧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我怎么能不为之而感动?

  ——题记

  人的一生必然会有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缺一不可。

  但是,最重要的是那浓浓的亲情,它是在你如饥似渴的时候的一泓清泉,总能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

  秋天的一个下午,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告诉人们夜晚即将来临。狂风呼啸着,树上叶子乱哄哄地摇摆,地上的植物瑟瑟发抖,一会儿,月亮出来了,冷冷地……不经意间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密集地下着,月隐没在云里。

  “好冷……。”坐在窗边的我把手搭在窗沿,细小刺骨的微凉使我轻轻地打了个寒战。“呼——”风肆意地咆哮着。……“陷入绝境”的我闭上了眼。这时,我感觉有东西覆盖在我身上,我抬起头来看,是母亲!

  “穿上衣服,小心着凉。”母亲在我身上盖了一件外套。我愣住了,如此细微的动作,如此*凡的话语,是不是意味着这就是亲情?这就是母爱?

  母爱,不是多么大的举动,而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援救之手,既*凡,又伟大。一句话,一个很小的举动,这都是浓浓的亲情!

  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我为母亲做了什么,我是怎么对待母亲的……只有伟大的母爱,才能够唤醒我,动人心弦,为之而感动。

  “怎么了?”母亲问。“没什么。”就在我抬头的一瞬间,我看到了母亲的皱纹和那双粗糙的手。霎时明白了些什么,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脸颊上流着充满歉意和愧对的泪。从我出生到现在,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可我呢?母亲老了,我应该多关照关照她了,为她做点什么,哪怕只是端一杯水……

  那一场不小的秋雨过后,我明白了很多。如果世界上有真正能够打动我的事物,那便只有亲情了……

  雨后的彩虹,如此美丽,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洁白而又柔软的云,天空中显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亲情是最美的彩虹……

  在自己的童年里,是谁一直陪伴我?对!是妈妈。12年了,是妈妈给予了我生命,培养我长大,教我说话,走路,到现在教我*题,作文……

  妈妈对我们的付出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感激不尽,趁着今天是妇女节,我一定要好好回报妈妈,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放学路上,我买了一个小蛋糕,准备回家和妈妈一起吃。回到家中,妈妈似乎看到了我手中的蛋糕,对我说∶“咦?你买蛋糕做什么?”“送给你吃呗!”我边换鞋边说。“今天可不是我的生日。”“今天可是‘三八’。”我放下蛋糕说,“老妈,节日快乐!”

  吃过饭后,我主动提出来要收拾碗筷,洗碗,妈妈半信半疑∶“哦?像你这种吃完饭就走人的人,还给我洗碗?说!有什么阴谋!”“诶呀,老妈,你就别怀疑我了,谁让今天是三八呢?”“那好。”妈妈把所有的碗推到我旁边,出去了。

  我系上围裙,拿上一部分碗筷,感觉自己好像一个管事的厨娘。我把所有的碗筷都放进洗碗池,接好水,拿上刷子,挤好洗洁精,我边唱边洗∶“洗刷刷,洗刷刷,泡泡花,泡泡花……”弟弟听到了,来当伴奏了∶“碗爱洗澡,瓷面好好……”就这样,我们在歌唱中洗完了碗。

  刷好了碗,妈妈说∶“我来考你们一个关于三八的脑筋急转弯吧!”我和弟弟满口答应。妈妈问道∶“三八的前夕——打一中药名。”我思考起来∶既然是三八的前夕,那就是三八的前一天,三八的前一天不就是三七吗?再一想,在药房里也见过三七。于是,我毫不犹豫的说出来∶“二十一!”弟弟听了也在一旁又跳又喊:“二十一,二十一!”“啊?三七和二十一有什么关系?”“呸呸呸,说错了,说错了,是三七,不是二十一。”我立即改口。“呸呸,我也说错了。”弟弟又在附和。“哈哈!三七二十一,亏你想得出来!”妈妈笑道。“哈哈,哈哈……”

  这个三八的晚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世界上哪一种爱,也比不上妈妈的爱。她就像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间,我在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的妈妈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长得非常漂亮,她是一个理发师,她在工作上精益求精,用她勤劳的双手操持着我们的家。她对我的爱,比山高比海深,她对我无私的爱,永远感动着我的心。

  今年的暑假,天气格外炎热,妈妈为了督促我的学*,给我报了好几个学*班。为了让我锻炼身体,也为了我减肥,给我买了辆新的山地车,让我骑车去学*。为了我的安全,她也和我骑车同行,把我送到目的地,然后返回店里工作。早上,火红的太阳当头照,柏油马路似火烤。不一会胖胖的我就大汗淋漓了。再看妈妈,披肩上已经被汗水湿透。她的脸上渗出的汗珠往下淌,可她一句怨言也没有,还不住的给我打气:"加油,儿子“”,靠边,小心车!"听着妈妈的嘱咐,我心里暖暖的。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突然,一辆电动车飞驰而来,但我并没有注意到,依然还是和母亲说说笑笑。只听见“咣当”一声,霎时,我便飞了出去,重重的摔到了地上,摔了个“狗啃泥”。围观的人都笑我“你看看,你不看路吗?真是一个白痴!”围观的人不但不扶我,还嘲笑我。我真是懊恼极了。这时,我的“大救星”妈妈来了。只见她先是把路边围观的人赶走。然后扶我起来,拍拍我身上的泥土,看到我的右胳膊上擦掉了许多皮,露出了许多血淋淋的肉。她当机立断,立马取出了水,一遍又一遍的冲洗了我的皮肤,然后又取出了白毛巾,给我包扎了伤口。看到我的伤口好了许多,她长叹了一口气,然后安慰了我一下,叫我不要伤心,下次注意。

  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我爱我的妈妈,因为她在我孤独的时候陪伴我,在我灰心的时候激励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伸出援手,在我伤心的时候安慰我………尽管她骂过我、训过我、甚至打过我。但我始终爱她。为什么?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第一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份

  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 精神。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 总结如下:

  一、 精心备课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因此我每天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 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性,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同时了解学生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教法上,解决了如何把自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积极教研

  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同组老师学*。开学一个月,坚持每天听同年级组老师的课,以便尽快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艺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虚心向组内老师请教,并积极参与评课。争取一切机会观摩组内、区内、区外优秀老师的授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一期来业务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认真教学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内容,身为教者,我努力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学*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的第一难关汉语拼音。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为使教学内容具体性和直观性,,我便从表象入手,让学生们去直观感知。如:在区分b和p,d和t,gk和h发音是否送气,我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教具学*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上课时我常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如:拍手记忆法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上儿歌口诀,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再加上拍手伴奏,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记住。

  2、写字教学是本期语文教学工作的另一个难点,我校是一所全国书法实验学校,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所以,在*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惯方面要求学生。特别是*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健康。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惯。所以在课堂上常常提醒学生“注意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3、一年级的孩子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种问题,对于那些课堂上开小差的孩子,我不是采取简单的批评方式,而是走到他的座位边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去提醒他,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如:

  1、虽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因为年龄问题,在教学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多加以引导。教给学生学*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2、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3、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举止文明,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的是六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突出六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尽情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学到自己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了课前前认真备课。

  我在本学期以来始终坚持了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注重抓住主线、明确重点难点,搞清要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了解他们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争对学生实际认真选择教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如何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每一个难点的突破,精心地进行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二、坚持认真上课,向课堂要质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语文又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这一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中享受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学生为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学*兴趣。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注重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注意引发学生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二)、培养积极探究*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注重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是无止境的道理。在课堂气氛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空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真正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真正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三)、坚持以读为主,重视朗读品评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往往没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效率,本学期以来我仍然坚持加强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在学生的辅导工作中,我主要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对学困生的学*进行辅导和帮助。教师也在课外加强辅导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注重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在学*上、品行上也能取得进步,让他们慢慢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中积极为他们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信心。课后布置作业也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的学*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培养大语文学*观念。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做为一名教育者,我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冲出教室,冲出校园,走向生活,去开辟课外阅读更广阔的天地。

  我班的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读”什么和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他们大多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我的做法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此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还特别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然而,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今后,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可以把人带到一幅幅优美画卷中去,一首首动听的歌中去;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亦可以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动笔辄合,在已亦不知何来。”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能力,能生成美,创造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一、 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创设情境,设计各具特色的朗读形式。

  “课堂教学要多读精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啊,在学生学*生涯中,朗读能领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读,就能唤起美的共鸣了。

  1、默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因此,能在短时间内默读课文显得十分重要。

  2、朗读形式常见的有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等等。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课《燕子》一文,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感受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矫健敏捷,从而让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又如《草原》一文,文中那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和羊群,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课前让学生做好头饰、道具等,课堂上表演读,体会草原的大、绿、动和美,体会喝奶茶,吃手抓羊肉的惬意,从而深深地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课文。

  三、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真是一举多得了。

  通过以上几种朗读方式的指导,就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朗读水*有质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们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吧!

  随着猪年的悄然离去,金鼠年的姗姗而来,我们这学期也即将完满地画上句号。沉静下来,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感觉紧张、忙碌而又快乐、充实,因为我收获颇丰。当然也有遗憾。现把收获和遗憾总结如下,以利于以后的工作。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开学初,根据教研组长的分课开始认真地备课。我总是提前备好每节课,认真研读教材,确定每一课在本单元的位置,注意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好每一课的重难点。努力寻求教学资源。每一课我都以学生的思维去想,重点词语是否理解或者理解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法、措施让学生能理解。实在想不通的就记录下来,等教研的时候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特别是中心发言(欢迎光临)的课备得更精细,教研时我总是积极发言,倾听好的教学方法,认真修改教学设计,使自己的备课趋于完美。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每一节课上起来才得心应手。

  二.上课时刻关注学生,让课堂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快乐,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好胜心强的特点,课上我采取比赛、游戏、分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成长,主动获取知识。多以鼓励、表扬为主,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比如换偏旁、换部件、猜字谜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尝试挖掘其他有趣的方法,比如编歌谣等,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通过让学生互相说说生字的书写,培养了学生读帖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审美的能力。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实用五份

  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学期新的挑战。由于刚接手本班,对于有些情况还不是很了解,相信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我会很快的和我的孩子们融为一体,相信我们在《纲要》的精神和《园务计划》的引领下,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建议,经过讨论我们拟定了本学期的班级计划,我们将提供多元整合的学*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态度,陪伴幼儿一起经历这有意义的一学期。

  本学期本班幼儿 35名;旧生34名;新生 1名。经过小班上学期的学*,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非常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预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练*,将学前的预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学前班打好基础。

  1、加强幼儿学*与安全方面的知识

  (1)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2)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2、培养幼儿Du**立生活能力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Du**立意识,增强Du**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学前班的小朋友了,生活、学*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碰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学*方面的预备:

  (1)培养孩子学*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拟学校要求让幼儿学*有关的常规知识:学*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重倾听的*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Du**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爱好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和探究性学*。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做到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选;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选;“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预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小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把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

  4、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中互相学*、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

  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一、学生情景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进取思考,进取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资料: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一样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景,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资料,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资料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资料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资料。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 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仅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本事,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 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使学生明白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 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经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趣味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 精神。

  9、使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本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团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本事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 总结。

  五、课时安排:(略)

  一、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直线和线段

  ⑤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7的乘法口诀——练*二

  收心

  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

  4 练*六——练*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九——练*十

  小结

  7 有余数的除法——练*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二)

  9 复*(三)——练*十四(一)

  小结

  10 练*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

  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

  14 练*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十七——练*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

  小结

  17 复*第一单元

  18 复*第二单元

  19 复*三、四单元

  20 复*第五单元

  21 总复*、期末测试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似地看作是*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移,并会画出在水*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移(或旋转)。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7)

——高中第一册二单元作文:诚信_800字(五)份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下面是分享的关于诚信的作文,希望你喜欢 关于诚信的作文600字(篇1)

  雨,哗哗的雨。豆大的雨点不由分说地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眼前白蒙蒙一片。

  我站在学校门口干着急。车站离校还有一段路,还有许多功课等着复*,偏偏又没带伞。正不知怎么办时,一阵噼啪噼啪的脚步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抬头,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撑着一把伞,睁着两只机灵的眼睛望着我:“姐姐,没带伞吧?”我点了点头。他立刻热情地问:“你家远吗?我有伞,我送你好吗?”我正在犹豫着,他便把伞罩到了我头上,并用他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真诚地望着我,我于是便迈开了步子。

  男孩个子小,我便接过了伞。两人缓缓地向车站走去。男孩一路显得很兴奋,用高高的上扬的语调告诉我,他在上小学五年级,马上期末学校就要评“三好生”了,他的成绩是前三名,很有希望呢。我望着他一路微笑的神情,似乎也感染到了他的快乐。“还真是个真诚善良的好孩子。”我想。

  在他高兴的话语声中,我们到了车站。我掏出纸巾帮他擦了擦淋湿的脸,他仿佛一点儿也不在意,兴冲冲地从口袋里掏出个本子,塞给我一支笔:“姐姐,我帮了你一次,你也该帮助我一次,对吗?你把你的名字写上,好吗?”我奇怪地接过本子,翻开一看,上面已经写了四五个名字。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我写名字呀?”他晃动着小脑袋,一脸天真地说:“我们老师说了,做了十件好事并有人证明,期末就能当选‘三好生’了。”我顿时愕然,面对着他饱含着热切希望却仍然真诚的目光,我有种被愚弄的感觉。我问他:“那你前面都做了些什么好事?”“撑伞送人呀,我见今天下雨,特地出来的,我想肯定有人没伞。”他说完有些不耐烦地催我签名,说:“现在还来得及再送一个呢!”我呆呆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我望着他渐渐模糊的背影,一股冲动促使我冲进雨中叫回了他,并提笔把我刚才签下的名字“陈杏”改成“诚信”。我希望他能懂,也希望他的老师、父母都能懂,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雨仍旧不见小,真希望它能洗去多余的灰尘,还我们光彩明亮的世界!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告诉我们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七遍,洗盘子计件付酬。有个打工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准,责问这个学生。她却振振有辞:“洗五遍不也很干净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时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她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五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屡屡碰壁。不仅如此,她的房东也要她退房,万般无奈,她只得搬离这个城市。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相传明朝有个书生叫冯俊,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将随身携带的东西换了一些银子,住店时发现换来的银子是假的。店主劝他:“如果你一点点花出去,就没有人能发现银子是假的。”冯俊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不能拿它去害人!”说完,毅然将假银子扔进了河里。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身为少年中国的主人,让我们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是一面锃亮的明镜,照应着你我的内心;诚信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洗去肮脏;诚信是一块不朽的基石,让我们踏它前行。以诚待人,以信律己是我们一直以来必须实行的宗旨。可以说:诚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美德。讲诚信既是一种力量,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五彩纽带。任何一个守信用的人都将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华夏民族的后代,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首先就应该做到守时、守信。正如孔子说的那样:“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可信、可靠的人。

  孔子也曾说过:“民无信不立。”因此,他也经常教育他的学子须诚信。曾子作为孔子的学子之一,有一次,曾子的妻子为安抚哭泣的孩子而许诺回来给孩子杀猪吃,回来后见曾子捉猪便急忙上前阻止,曾子却说:“孩子不懂事,凡事由着父母。现在你哄骗他,不是在叫他骗人吗?”于是就立刻杀了猪。我记得刚刚听完确实没什么感触,但细细琢磨,心中突然油然而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敬佩:说话算话是基本准则,曾子若食言不杀猪,虽然能保住家中的猪,可在一个纯洁的幼小心灵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是雨,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是雷,震撼着人们的灵魂。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是用来形容承诺的份量比大山还重。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从前也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但是,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便愤然离去。褒姒看到*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西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的烽火再次燃烧,但诸侯未到一人,因为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由此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我们正在一天天走向社会,诚信的观念更需要一天天加强。我们应当用诚信的尺子来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来对待他人,毕竟只有自己“以诚待人”,才能收获别人的“以诚相报”。

  让我们一同身穿诚信这件最华丽的衣服,树立“诚信为本”的人生宗旨,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吧!

  处事以诚信,九鼎不足为重

  昔闻过期疫苗害人众多,今又惊悉长生生物公然造假,视儿童生命为儿戏,不禁感叹:失去诚信,我辈将向何方?失去诚信,国家何以为国?

  为商者,本凭诚信二字,如今安在哉?窃以为,为人处事,应以诚信为本。朱熹云:“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斯言善哉!诚即天道,说真话,做实事,方为诚。程颐云:“以实之谓信。”何意?真实即信也。诚信者,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于心内,信于人外,内外兼备,为诚信;诚主道德,信主品行,德行皆善,为诚信。故曰:处事以诚信,九鼎何足为重?

  忆春秋曾子舆,孔子之高徒也,其妻以杀猪慰其子,而后忘其事,曾子舆因其妻言,不怠其子,杀猪教子以诚信——诚信者当如曾子舆!复忆三国关云长,当年徐州兵败,困于土山,张辽以“三便”欲劝降之,云长从而附“三约”;曹操欲赂之,而云长拒绝山珍海味,无视美女伊人,秉烛独坐于门外,专心致志而读《春秋》,通宵达旦,毫无倦色。为何?忠于与皇兄之盟誓也——诚信者亦当如关云长!又忆西周周幽王,只求褒姒一笑,听谗言,烽火戏诸侯,冷众诸侯之心,后犬戎来犯,虽烽火求援,无诸侯相助,终毙命于犬戎,而弑其者其自身也,非犬戎也——为人者勿从周幽王之故事!

  反观当下,如太史公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争名逐利,全然不复所谓“诚信”;假货层出不穷,使人买时疑,食时怕,用时恐,胆战心惊,如此下去,大同之社会何处可寻?而又谈何九鼎重?如此下去,人民之道德安在?华夏民族之骨气安在?国家之凝聚力安在?故媒体应不复旁观,以舆论为兵,战无信之奸商,斗不诚之小人;企业亦应建严制,讲道德,互为监督,公*竞争;为国者应善其法制,严其执法,以根治此症……以诚信立国,方可河清海晏。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其美貌,有健康以伴;失之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其才学,有机敏相跟,倘失以诚信,则万物皆化作镜中月,水中花,终如过眼云烟,徒以随风而散。

  吾辈力虽微,每出一言,亦可同九鼎之重。惟愿诚信之风拂绿山河春色;惟愿诚信之风*卷世之滋诟;惟愿华夏中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荒凉的戈壁,而我们费尽一生所要做的,就是让那片戈壁上开满鲜花,在各种各样的花中,有一朵花,它的名字叫诚信。

  有这么一个小人物,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漠里的一粒沙,这个人是我家小区门口的一位修车老头。每天上学、放学我都会路过他的修车摊三四回,我却从来没有注意过他,只是偶尔从大人的口中知道他是个哑巴,但后来的一件事却让他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这件事发生在我十岁那年的冬天。有一个晚上,窗外下着鹅毛大雪,洁白的雪花将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爸爸妈妈都还没有下班回家,我一个人无聊地裹着毯子,缩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时门铃响了,我扯掉毯子飞快地冲到门前,原本以为门外是爸爸妈妈,可是拉开门一看,门外却站着一个陌生老头。我想起来了,他不就是那个大人说的哑巴修车人吗!我第一次仔细地打量了他。他的背有点驼,干瘪的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头上还戴着一顶军绿色的大棉帽,此时的帽子上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花。

  他站在门外手舞足蹈地向我比画着,口中咿咿呀呀地不知说着什么。我一个人在家,心中十分害怕,于是向他挥挥手,摇摇头就把门关上了。回到沙发后,隐隐约约地又听见他敲响了楼上的门,但是紧接着就传来了“砰”的关门声,一会儿又想起了敲门声。我心里十分奇怪,这大晚上的他一家一家敲门到底想干什么。想了一下也并没在意,又聚精会神地看起了电视。等到爸爸妈妈回来后,我向他们说起了这件事,爸爸猛然一惊,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说:“对了,今天早晨我上班把自行车放在他那边修,说好晚上去取的,怎么给忘了,他一定是在挨家挨户地找车主。”我赶紧跑到窗前看,只见修车的老头还没走,一个人静静地站在路灯下,旁边的三轮车和一辆自行车早已经被雪盖成了白色。他不停地跺着脚,朝手上哈着气。我和爸爸连忙穿上大衣跑了出去找他,他一看见爸爸立刻笑了起来,眼里闪着喜悦的光,颤颤抖抖地将车钥匙交给了爸爸,又咿咿呀呀地说着话,见我们听不懂便掏出一张纸,用笔歪歪斜斜地写了一行话: “您说晚上来取车,我怕您有急用,所以在这儿等您。”写完后他又向爸爸点了点头,慢慢地推着三轮车离开了,他微微有点驼的背此时被路灯拉得很长,但我觉得他更高大,就像巨人一样。

  诚信这个词在词典里的解释就是诚实,讲信用,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个修车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诚信这个词,让自己心中的戈壁滩上开出了灿烂的诚信之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