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计划,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感受学*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102、103两个班教学任务,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

  1、准备课---------------------------4课时 9.1------9.4

  2、位置-------------------------------5课时 9.5-----9.12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22课时 9.15----10.17

  4、认识图形(一)-----------------4课时 10.20----10.23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9课时 10.24----12.3

  6、11-20各数的认识--------------8课时 12.4---12.15

  7、数学乐园--------------------------1课时 12.16

  8、认识钟表---------------------------3课时 12.17---12.22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7课时 12.23---1.15

  10、总复*-----------------------------6课时 1.16开始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新生,情况有待了解。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 数与计算部分

  1、数一数

  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的画面。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2、第三单元是1-5认识和加减法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1-5的认识,二是5以人数的加法和减法。先安排教学1-5的认识和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是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四是连加和连减,五是加减混合。

  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例1数数,在讲解数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数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0-20各数的组成。讲解例2数的读法时,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学*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数的读法学*。讲解例3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学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体现了学*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时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兴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用脑的*惯。此外,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中把“用教学”编排在计算当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前面的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用品?”指导学生把学*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 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

  “整理与复*”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期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

  1.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识别它们的意义。

  2.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常见的量

  能读出钟表上表示整点半时的时刻,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的语句表示时间。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包括 “认识物体”等单元。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对简单几何进行分类。

  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等单元。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调查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册重难点分析

  本册的教学重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注:等第分为5、4、3、3以下。

  总评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其中自评占20%,小组评占40%,教师评占40%。60以上为优,53-60为良,45-53为合格,45以下为待合格。

  双基掌握情况的评价。(70%)

  1、 口试。(10%)

  内容:口算、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

  形式:抽查

  2、 笔试。(60%)

  ①期中测试卷(10%)

  ②期末测试卷(50%)

  七、教研专题与研究措施

  一)教研专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研究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数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

  2、个案跟踪:选择朱敏进行数学学*跟踪调查,记录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数学学*表现、课外数学学*表现,既包括他在数学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包括他在数学学*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师生共营:组建“师生合作共营小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同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团队,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级积分制:沿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星级积分制,对学生数学学*的过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联系:执教教师通过数学家庭作业、家校联系本,采用激励性评价,经常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学生学*的方法,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6、课堂学*评价表:每堂数学课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评价园地,对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星级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

  7、多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教研课安排

  第12周

  八、个人业务学*计划

  1、学*内容

  ⑴、《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与发展》

  ⑵、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网络上发布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学*时间

  学校规定的集体学*时间 及课余时间。

  3、学*方式

  上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参加教师集体学*及自学,多听课、多参加评课、观看教学方面的影碟。

  九、学科实践活动

  1、数一数

  2、数学乐园

  3、我们的校园

  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分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细分工任务,准备好必备的活动用品。

  2.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组之间互相学*观摩竞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教师着重为学生搭建*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荐学生中的优点,吸引学生不断思考,设计,完善。

  3.活动后积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写活动感想,促进各学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方案:每次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个性化设计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评价力求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形式用等级式、话语式相结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感受学*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九、整理和复*

  十、总复*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就读幼儿园也不同,所以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的行为*惯极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幼、小过渡期很难适应。难改幼儿园的*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周次日 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3可爱的校园

  29.4—9.10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

  39.11—9.17生活中的数整理、动物乐园、

  练一练、高矮

  49.18—9.24练*、轻重、练*、

  比较整理、有几枝铅笔

  59.25—10.1有几辆车、摘果子小猫吃鱼、练*(2)

  610.2—10.8国庆放假国庆放假

  710.9—10.13猜数游戏、跳绳(2)、可爱的企鹅(2)

  810.16—10.22练*(2)、分苹果、操场上(2)

  910.23—10.29乘车(2)、练*三(2)、整理与复*

  1010.30—11.5大家来锻炼(2)、

  整理房间(2)整理书包

  1111.6—11.10整理书包、前后(2)、上下(2)

  1211.13—11.19左右(2)、教室(2)、物体分类

  1311.20—11.24认识物体、

  你说我摆(2)捆小棒(2)

  1411.27—12.3搭积木(2)有几瓶奶(2)有几棵树

  1512.4—12.8有几棵树练*四(2)买铅笔(2)

  1612.11—12.15飞行表演(2)练*五 美丽的家园(2)

  1712.18—12.22整理与复*(二)(2)小明的一天(2)小芳的上午(2)

  1812.25—12.29最喜欢吃的水果 练* 迎新年(2)总复*

  191.2—1.6元旦放假 总复*

  201.9—1.13总复*

  211.16—1.20总复*

  221.22—1.28总复*

  231.29—2.2总复*

  242.3—2.7复*迎考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1)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 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感受学*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3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一、教学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2认位数、认数5

  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4

  5~6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15

  10期中考试3

  11~12加和减(1)8

  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

  15~18加和减(2)17

  19期末复*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 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5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一年级班

  学生人数

  人

  基本情况

  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态度

  及*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 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2)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语法及单词解析 (菁华3篇)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语法及单词解析Lesson3~4

  语法Grammar in use

  否定句

  否定陈述句与肯定陈述句相反,它表示"否定",并且含有一个如not之类的否定词。一个内含be的否定形式的陈述句,应在其后加not,以构成否定句:

  肯定句:

  This is my umbrella.

  这是我的伞。

  否定句:

  This is not my umbrella.

  这不是我的伞。

  请再看课文中的这两句话:

  is this your umbrella尸

  这是你的伞吗?

  no,it isn’t。

  不,它不是。

  针对一般疑问句的否定的简略答语是No,it's not/it isn't。此处省略和非省略形式的关系为:is not =isn't;it is = it's。全句应为:

  No, it is not my umbrella.

  不,它不是我的伞。

  词汇学*Word study

  1.suit n.

  (一套)衣服:

  Is this your suit?

  这是你的衣服吗?

  a man's suit一套男装

  a woman's suit一套女装

  2.please interjection

  (表示有礼貌地请求对方)请;烦劳:

  My coat and my umbrella please.

  请把我的大衣和伞拿给我。

  Please come in.

  请进。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语法及单词Lesson9~10

  语法Grammar in use

  1.How…?的一些社交上的用法

  how是一个表示"如何"的疑问词,可以用来引导一些用于社交场合的套话:

  (1)用于询问健康状况或一般生活情况:

  How are you?

  你好吗?

  How is Helen today?

  海伦今天好吗?

  How have you been?

  你一向可好?

  (2)How do you do?(你好吗?)是正式介绍中的一句套话,从不用来询问健康:

  How do you do?

  你好!

  How do you do?

  你好!

  (3)how经常用在询问目前状况的疑问句里,如:

  How's life?

  生活如何?

  How are things?

  情况怎样?

  How's work?

  工作怎么样?

  2.形容词的意义与作用

  (1)形容词修饰名词所指的人、物等。我们用形容词说明人、物等是什么样或看上去是什么样的。例如,形容词可以表示质量、大小、新旧、温度、形状、颜色、产地。

  (2)许多形容词可用以回答What…like?这样的问题,并可根据上下文给出笼统的或确切的信息。例如:

  What’s Tom l ike ?

  汤姆看上去是怎样的?

  He’s very fat.

  他看上去很胖。

  (3)英语中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置于名词之前,如:

  a young nurse一位年轻的护士

  an old mechanic一位老机械师

  a lazy housewife一个懒惰的家庭主妇

  a thin woman一个瘦瘦的女人

  词汇学*Word study

  1.look v.

  (1)看,瞧,观,望:

  Look at that man. Is he thin?

  瞧那个男人。他瘦吗?

  Look carefully before you cross the street.

  过马路前要仔细看清来往车辆。

  (2)面向,朝向:

  The room looks on the sea.

  房间面向大海。

  Two windows look to the south.

  两扇窗子朝南。

  2.fine adj.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3)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精选十篇)

  一、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我爱上学”“看图说话学拼音”“识字”“课文”“语文百花园”五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关于“我爱上学”

  力求体现当代教育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过去的“入学教育”改成“我爱上学”。“我爱上学”是向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的主题内容。围绕“我爱我们的学校”“我爱老师和同学”和“我爱学语文”三个专题,配有三幅展示富有儿童情趣、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画面,将情感兴趣、口语应用、行为*惯、合作意识、学*方法等因素整合,发展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同时,渗透了了解新环境、认识新朋友、环境认字的内容。

  2.关于看图说话学拼音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的工具。怎样激发学生学*汉语拼音的兴趣呢?教材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入学前口语水*的实际出发,根据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及乐于口头表达等心理因素,把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学说普通话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儿童的语言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儿童学*的兴趣、需要着眼,本着易学、有用的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搞好幼小衔接,继续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并安排儿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为学*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3.关于识字

  识字部分有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从大语文观出发,本着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及从学生内心需要考虑,识用结合,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4.关于阅读

  (1)关于课文。课文以专题组成单元,全册共编排了20篇课文,分为5个单元: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热爱大自然、多彩的秋天;爱学*、自主实践、讲文明、懂礼貌,热爱生活、快乐自信;动脑筋想办法、团结友爱。这五个专题的课文、练*等,贴*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文化内涵丰富,各单元均由导语情境图、课文、课后练*、"语文百花园"四部分组成,四部分围绕同一个专题,把知识、能力、方法、*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进行整合训练。导语的编写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学*伙伴的口吻,从不同角度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和情感,尽量设置悬念疑团,诱发儿童求知欲,同时配有反映儿童课内外学*语言的画面,以引发儿童自主学*、展开想像、合作交流的兴趣。

  (2)选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体现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本册新课文达80%以上。课文语言力求做到规范、准确,深浅适度。一是选文贴*儿童生活实际,富于童心童趣。折射了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同时注意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儿童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挫折的品格。二是选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纳多样文化,充溢着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3)课后练*。重视语言积累、感悟和字词句基本功的培养,如着重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的练*。一般安排3-4道练*题。力求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如“看谁读得好”"会背了““给小鱼涂上颜色”等等。教材重视课内外结合,把语文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后第2题设计有: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写一写、小组讨论等等。引导儿童体验课文内容,并进行拓展和延伸,把理解内容、口语表达、写话练*、思维训练等有机结合起来。此外,设置了具有开放性内容的“词语花篮”栏目。“词语花篮”一方面收集有本课出现的部分词语,一方面每课后均有两至三个空花篮,由学生自主补充。此栏目的设置,意在引发儿童*时积累词语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积累词语的*惯。有些课后还设计了一些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练*以及运用词语、句子的练*,初步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关于“语文百花园”

  为帮助学生复*巩固、拓展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百花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安排了字词句、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能说会道)、写话、自主积累(我的采集本)和综合性学*(语文大课堂)等六个方面的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安排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是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13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16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⑴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的意思。

  ⑵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⑶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⑷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2、在培养*惯、方法方面,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汉语拼音教学要处理好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要始终把声母、韵母和拼读音节练*作为重点,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识字写字教学要坚持多识少写的原则,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本册安排的361个要求认识的字是下限,要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在大量阅读中以及在社会大课堂中增识汉字。识字教学要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当小老师等。教学中,老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生字的复*和巩固。

  要重视和加强写字指导,注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要求学生不但要把字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要注意良好写字*惯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重视语言积累。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每个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注重双相互动;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7、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六、课时安排:

  (略)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1)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2)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1)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一、 教材简析

  本册共设置18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的“线”。

  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内容的核心,各种语文学*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每个单元有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语文天地”重的联系,是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更不是考试内容。]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一年级(2)班全班2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教学措施

  1、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五、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进度安排表(略)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措施

  (一)汉语拼音

  1、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做到观察图画、学*拼音和说话的训练的有机结合。

  2、本册教材拼读音节主要以拼读结果的形式呈现。但并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3、在拼音教材中安排的70个汉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

  4、在拼音教材中编排的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二)识字、写字

  1、本册的识字与以往有所不同,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复*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出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

  2、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

  3、识字要求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4、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

  (三)阅读

  1、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要重视指导朗读。

  2、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3、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4、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重点应放在读、背、识字、写字上。

  5、教材中安排了两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用猜读、跳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别人等方法读课文。

  (四)课后练*和语文园地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

  (五)口语交际

  1、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有趣的游戏,不仅仅限于说图上的游戏。

  2、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装的交际兴趣。

  四、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在各方面小朋友们还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面对学生如此情况我对本学期教学目标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十三课,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在学*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练*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沟通。

  2.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识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是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400个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形式有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严格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汉字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矗

  3.时代性。

  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如,计算机、超市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反映城市、农村生活以及科学常识的内容,在第一册教材中均有所体现。有表现家庭生活的《在家里》,表现课余生活的《操场上》,表现农村生活的《菜园里》,表现科学常识的《小松鼠找花生》。教材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品质。如,《自己去吧》教育独生子女不要过多依赖父母,要大胆实践;《**搭积木》表现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教育。上述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玩中学、主动学的编排意图。如,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两课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字,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自学成功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练*作了很大改进,加强了参与性,增加了趣味性,有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涂一涂、做一做、演一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此外,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爱看、爱读、爱写、爱做。

  5.广泛适用性。

  教材注意符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衡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教材采用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如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识记常见姓氏和同学的姓氏,鼓励学生认识牌匾字,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识记身边的汉字。

  三、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声调。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写字

  1.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400个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写。字写得端正、正确、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使学生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与注意点

  (一)入学教育

  为促进小学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初期的有效学*,*稳地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活的过渡,切实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办好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教育,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设置1—2周的“学*准备期”课程,可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1.加强交流,消除入学新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精选内容,放慢教学进度、改进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学**惯。 3.改进方式,从熟悉小学学*生活的角度设计活动项目,激发学生持续、稳定的学*兴趣。

  二、内容安排及教学建议

  (一)语文

  活动主题

  课时

  学*内容

  活动形式

  我上学了

  1

  认识学校

  说说,看看,画画,试试,练练,比比等多种形式

  1

  认识同学

  1

  认识老师

  我喜欢语文课

  1

  有趣的语文课

  我会读书写字

  1

  读书*惯

  1

  写字*惯

  教学建议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与参观校园、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引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监督检查,常常提醒。

  语文学科的学*准备期教学共计6课时,分三个主题:《我上学了》,《我喜欢语文课》,《我会读书写字》。为此我们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认识我的学校、同学、老师,有趣的语文课,我的读书和写字*惯,配合教材中《入学教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教材中四幅图的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通过自主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学生逐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学*氛围。知道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1.认识我的学校、同学、老师

  教学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班级的同学、老师;养成学校生活中的一些最基本的仪礼常规。教师要把观察图画和观察本校校园结合起来。如,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学校的旗杆竖在哪里,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农村的学校也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周边环境。要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如,进行图一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模拟每天第一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可以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向学生简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师生共同模拟向**行注目礼。

  2.有趣的语文课

  教学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如,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文学家;又如教学第二幅图时,可以设计提问:同学们在上什么课?这些字你认识吗?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这样,使那些认识一些汉字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多认汉字的愿望。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汉字的学生,学*汉字并不难,很快大家都会认识这些字,经过语文学*大家都能看书、写字。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语文很有意义,上语文课很有趣。

  3.我的读书和写字*惯

  教学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惯。这些*惯是在长期的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惯打好基矗如,教师在教学第三、四幅图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模仿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二)汉语拼音

  1、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景图,把学*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景图,有利于学*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利于增强学*的兴趣。

  2、本册教材拼音的呈现形式主要以拼音结果的形式呈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帮助识字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编排的目的并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3、在拼音教学中还安排认识70个汉字,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字只要求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作一些字形的分析,让学生整体识记即可。

  4、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一些儿歌,这些儿歌只要求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总之,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识汉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

  (三)识字、写字

  1、本册要认的字,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在识字教学中,可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

  2、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3、识字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认识到汉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

  4、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四)阅读

  1、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

  2、要尊重学生的感情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3、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读、背教材里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的词语和句子。 4、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

  5、教材中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音,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用猜读、跳读,遇到不认识的字问别人等方法读课文,以激励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增强学*语文的成就感。

  (五)课后练*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

  (六)口语交际

  1、本册安排的六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但图画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际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际过程中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并予以肯定、表扬,使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五、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48个小朋友,其中男生25人,女23人。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模式。 既担心又害怕。孩子只有六七岁,他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他们首先要适应学校、适应学*,然后才喜欢学*,才能学*好。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特点,把重点放在孩子学**惯、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以游戏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兴趣、学*能力、学**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内容的安排、学*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3、时代性。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

  5、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用性。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

  6、倡导学生自主学*,转变学*方式。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学生主动学、游戏中学的意图,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二、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直接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1.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音、学*普通话。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3)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措施

  (一)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教学以口语教学为起点,既能发挥初入学儿童具有一定口语基础的长处,又有利于今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必须看到,初入学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当放低要求,坚持大面积训练。对口语交际的基本*惯,如态度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讲普通话等方面,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口语训练要贯穿本册教学的始终,不仅说话课要联系,拼音、识字、阅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植自信。

  (二)识字、写字

  在识字方面,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要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要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偏旁结构、笔画、笔顺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要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

  一年级必须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学*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写字教学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跟识字教学结合的写字,每一课的生字都要求书写,课堂作业上也编有写字练*;另一条是专设的写字课,每周一节,使用义务教育写字教材第一册,练写铅笔字。写字练*要求学生对每个字进行正确临写。临写时必须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教师要对运笔方法、笔顺、间架结构等作具体指导。写字练*不在于写得多,而在于保证质量。

  (三)阅读教学。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和识字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儿童在识字的基础上,以口语为中介,理解文章的内容。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朗读,把句子读连贯,防止拖腔拉调。一年级的课文文字浅显、口语化,儿童能把课文读正确,意思就大致理解了。二是重视词语和句式的训练,积累语言材料,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不要用过多的分析、提问代替学生的朗读和词语、句式训练。

  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

  (四)汉语拼音教科书以汉字为注音单位,在注音的处理上,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儿、子、头”等词缀标注轻声。

  (2)“一、不”标注变调后的读音。

  (3)名词叠词(如“爸爸、星星”)中的第二个字标注轻声。

  (4)动词重叠形式(如“看看、想想”)的第二个字标注轻声。

  (5)双音节词大都标注本音,少数词语如“姑娘、暖和、漂亮、尾巴”等按照口语*惯标注轻声。

  本册共设置18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的“线”。

  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内容的核心,各种语文学*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每个单元有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语文天地”重的联系,是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更不是考试内容。]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一年级(2)班全班2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教学措施

  1、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4)

——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范文十份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一、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六、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试 3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19 期末复* 5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包括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

  (一)、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

  (二)、认识钟表、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空间与图形: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和“曲面”。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统计与概率: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就读幼儿园也不同,所以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的行为*惯极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幼、小过渡期很难适应。难改幼儿园的*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5)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范本五份

  一年级的小学生爱跳、爱唱、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他们年龄小、组织纪律较差,音乐素质也存在个别差异,所以应当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他们在鼓励和赞声中不断增强对音乐的兴趣。这一学期我将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根据学校的实际工作,我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 “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 。所以,本学期我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唱歌、歌表演、游戏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惯,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要求如下:

  1 、能准确,自信,大方的演唱课本上的每一首歌曲。

  2 、能用符合歌曲情绪的表情进行大胆演唱。

  3 、能听辨演奏乐器,乐曲中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各种精神。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教材分析

  第一册音乐教材共有十课,,由于教学内容较简单,所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学。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 、积极和同学科老师进行沟通,积极研究学科特点。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程,向经验 丰富的老师学*。吸取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经验,加以运用。

  6 、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学*音乐。

  俗话说: “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 新学期开学了,我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可爱的孩子们,带领学生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a)、***da、******、da(aa)、da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二、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1、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2、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小学第一册音乐教学计划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目标制定

  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情感,能够自然地演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为终身学*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能力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独立背唱教材上的歌曲,听到欣赏曲,能用一定的肢体语言来表演;要求每个学生在本学期认识简谱,并能视唱1、2、3、4、5的音高

  具体内容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发声基本要求

  1、培养练声的兴趣。

  2、歌唱姿势要正确。

  3、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唱歌。

  4、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唱歌。

  5、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u韵母。

  二、读谱知识

  1、知道音有高低。

  2、知道音有长短。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形状,知道各唱几拍。

  3、知道音有强弱。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换气记号。

  三、视唱

  1、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2、能打出X、X——、X—、X等节奏。

  四、练耳

  1、听辨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统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

  2、听辨音的长短,比较全音符与二分音符、.园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长短。

  3、听辨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比较ff与pp、f与p的强弱差别。

  五、欣赏

  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惯。

  2、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

  六、唱游

  1、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对音乐多种要素的感知力。

  2、通过歌唱、律动、表演、舞蹈等活动来感受音乐的美。

  周次课时课题第1周2复*认识基本的音阶并演唱

  第2、3周4第1课《好朋友》

  第4周2第2课《快乐的一天》

  第5周国庆放假

  第6、7周4第3课《祖国您好》

  第8、9周3第4课《可爱的动物》

  第9、10周3第5课《静静的夜》

  第11、12周3第6课《爱劳动》

  第12、13周3第7课《小精灵》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篇(扩展6)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案(五)份

  教学目标:

  1、学*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

  画圆、正方形等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提问: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教师指工具,学生口答

  二、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些什么简单的图形?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移动一下,就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出示:其实许多规则的图形都是由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图形构成的。

  同学想和老师一起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去画出漂亮的图形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画规则图形”(出示课题)

  三、教学新课

  1、教学“矩形”画图工具

  (1)教学画长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先按下左键,再沿对角线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矩形;

  ③当矩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矩形。

  (2)教学画正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按下Shift键后,再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正方形。

  ③当正方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正方形。

  2、教学“圆角矩形”画图工具

  圆角矩形的画法同画直角矩形的画法方法一样,只是“圆角矩形”画出的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圆角的。

  3、教学“椭圆”画图工具

  (1)教学画椭圆

  引导:画椭圆和画矩形方法是相同的。请学生讲一下操作步骤

  (2)教学画圆

  说明:画圆方法和画正方形的方法是一致的。可以怎么画?

  4、教学“多边形”画图工具

  操作步骤:(师生讨论得出)

  教学:画45度、90度角的'拐角。

  5、教学画一座房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布局,提问:图形的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什么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实现?

  (1)画房顶,用多边形工具

  (2)画房子的主体,用矩形工具

  (3)画房子的窗户,用圆角矩形工具

  (4)画房子的门,用矩形工具

  (5)画烟囱,用椭圆工具

  6、练一练画出下面的图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画图工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用“复制”“粘贴”选择使用图片素材,丰富构图。

  2)会调整图片的高度和宽度。

  3)用“画图”的各种工具装饰图片。

  2、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的能力和资源共享意识。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分享幸福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素材综合构图,完成贺卡。

  2)合理使用素材,使构图合理,色调和谐。

  三、教学准备

  《生日快乐歌》、专题站。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播放《生日快乐歌》音乐。

  师:同学们,在学*新的内容以前,老师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就是咱们班XXX同学的生日了,家想用什么方式祝贺他?(学生回答:送礼物等等)。

  每当别人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唱一首歌,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么?(生日快乐歌),大家会唱这首歌么?那好,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把这首歌送给XXX同学,祝福她生日快乐好不好?(老师带头唱,并播放音乐。)

  老师也想送给他生日祝福,那我怎么祝福她呢?老师给他制作了一个生日贺卡,大家看显示器。老师做得漂亮不漂亮,那么你想不想也做一个呢?

  师:我们今天就和老师用电脑制作一个生日贺卡,好不好?(板书:制作生日贺卡)

  2、搜集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专题网站,大家找到并打开,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图片。

  3、编辑图片:

  师:图片大家都知道怎样找了,如何对图片进行编辑来制作生日贺卡呢?

  方法一:教师演示:右击网页上的图片,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复制”,然后选择画图工具中“编辑——粘贴”。可以直接把网上的图片粘贴到画布上。

  方法二: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通过画图工具菜单栏上的“文件——打开”,找到要打开的文件之后,单击“打开”。提醒学生注意:文件格式的选择。图片有很多种格式,有时会找不到需要的图片,这时可以将“文件类型”设为“所有文件”即可。

  学生练*操作: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打开自己喜欢的图片。

  4、插入文字

  师:如何将祝福的话写在贺卡上呢?教师提示:可以用一下工具箱里的“A”工具试一试。学生尝试书写祝福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祝福语情况。巡视中,针对学生输入文字单一的情况提个醒:对于文字样式的调整可以通过“查看”菜单选择“文字工具栏”来设置文字的样式。教师还可以适当提示: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写入汉字,例如铅笔,可以写出任意形状的字,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

  5、交流欣赏:

  欣赏一下同学的作品吧!

  1)教师广播展示学生贺卡,请同学们欣赏。

  2)针对不完善、不美观的的生日贺卡让学生自己提出改进意见。

  6、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贺卡,对最不满意的地方作出修改。教师予以指导。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贺卡修饰的更加漂亮,然后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以不同方式打开程序。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鼠标的单击、双击、拖放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鼠标的单击、双击与拖放操作 。

  难点:通过双击进入程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电脑知识参差不齐。

  教具学具

  CAI课件。

  教法、学法、指导:

  读启、讲授、辅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清点人数。

  2、常规安全教育。

  二、引入新课:

  1、播放cai课件。

  2、指导:要玩好游戏,必须熟练地操作鼠标。

  三、进行新课:

  1、“拯救小兔子”游戏,双击技巧训练。

  游戏技巧:双击排在最前面的小兔子,它就会跳过小河,逃离危险。

  指导:看书——试一试——帮助——交流

  2、“心灵手巧”游戏。

  自学:单击“帮助”

  指导:注意讲清并演示鼠标的'拖放动作,要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鼠标左键,到目标位置后再松开左键。

  3、玩扫雷游戏。

  注意:熟练掌握鼠标的定位和左、右键的单击技巧。

  四、上机练*:

  完成以上操作。

  五、小结:

  表扬好的,指出存在问题。

  六、板书设计:

  有趣的鼠标小游戏

  打开程序——玩游戏——“帮助”

  七、作业布置:

  1、纸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