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3-02-23 00:00:00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课题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

  第4、5周钱币、历史、生活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区小主人

  第14、15周我为交通绘蓝图

  第16至第18周小导游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3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行为对提高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走进技术世界

  二家政钉纽扣

  三家政缝沙包

  四家政缝鞋套

  五家政缝鞋套

  六家政针线拓展

  七主题研究活动

  八主题研究活动

  九主题研究活动

  十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技术初步泥笔筒

  十五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拓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人物访谈活动

  三月份:社会调查活动

  四月份:科学探究活动;

  五月份:发明创造活动

  六月份:问题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9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1、中国结

  2、当地土特产品调查

  3、当地旅游资源调查

  4、陶艺

  5、认识电池

  三、教学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法律知识。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三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1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2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3

  一、形势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确定单位活动的主题和模式,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总体目标的实现:

  1、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搜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3、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的个性,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实施措施:(包括教学措施、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强调开放性,尽量增加容量,让学生举一反三。

  2、注重知识与兴趣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和表现,对他们的优势、学*态度和进步进行多样化和多样化的评价。

  4、积极探索各种体现学科特色的实施模式。沟通与引导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大胆走向社会,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5、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打破学校的界限,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更多的和少先队的活动,班主任的活动,学校的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体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相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要注重开发社区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获取学生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形成一对学生。

  三、活动:

  选择和组织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开展活动: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谈论你在家庭和班级中角色。

  (2)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特长。

  (3)时刻保持个人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惯,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整洁。

  (4)经常参加洗衣服、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了解一般的生活礼仪和普通的.相关表现。

  (6)了解他们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他们的角色。

  2、社区服务中心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相关的社会行政机构及其职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规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逐步学*户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

  (1)讲述你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讲述自己与人相处的经历。

  (3)参加各种小组活动,了解自己小组的特点,乐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他人交流,养成互相关心、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和学校周围的环境,了解环保与自身的关系。

  (2)讨论环境变化和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2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整体工作为指导,切实实施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级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研究”及市规划办课题实验为重点,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为主线,以校本科研培训为结合点,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实验”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汇报的基本体系。本学期继续做好实验工作,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四年级的实验。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成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我校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科研室做好培训、指导、考试、反思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校的科研骨干。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学校科研计划。

  2.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潜能开发”中“积累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研究”教材编辑工作。

  3.进行数学思辨教材的系统编辑工作。

  4.进行“xx”课题实验工作。

  九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各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上有所提高。语文学科在抓好常规语文课程落实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开展“读、悟、累、用”的研究,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有总结能力的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数学学科: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要继续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进行大练兵活动。

  3.强化各学科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为参加全区大赛做准备。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学科教师按区课堂教学大赛的相关要求准备自己参赛的课堂内容,段主任把关指导。

  一月份:

  1.课题汇报课。

  2.总结本学期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课题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

  第4、5周钱币、历史、生活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区小主人

  第14、15周我为交通绘蓝图

  第16至第18周小导游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体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相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要注重开发社区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获取学生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形成一对学生。

  三、活动:

  选择和组织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开展活动: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谈论你在家庭和班级中角色。

  (2)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特长。

  (3)时刻保持个人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惯,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整洁。

  (4)经常参加洗衣服、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了解一般的生活礼仪和普通的相关表现。

  (6)了解他们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他们的角色。

  2、社区服务中心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相关的社会行政机构及其职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规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逐步学*户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

  (1)讲述你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讲述自己与人相处的经历。

  (3)参加各种小组活动,了解自己小组的特点,乐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他人交流,养成互相关心、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和学校周围的环境,了解环保与自身的关系。

  (2)讨论环境变化和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5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行为对提高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7

  一、形势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确定单位活动的主题和模式,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总体目标的实现:

  1、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搜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3、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的'个性,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实施措施:(包括教学措施、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强调开放性,尽量增加容量,让学生举一反三。

  2、注重知识与兴趣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和表现,对他们的优势、学*态度和进步进行多样化和多样化的评价。

  4、积极探索各种体现学科特色的实施模式。沟通与引导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大胆走向社会,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5、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打破学校的界限,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更多的和少先队的活动,班主任的活动,学校的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9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1、中国结

  2、当地土特产品调查

  3、当地旅游资源调查

  4、陶艺

  5、认识电池

  三、教学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法律知识。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三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走进技术世界

  二家政钉纽扣

  三家政缝沙包

  四家政缝鞋套

  五家政缝鞋套

  六家政针线拓展

  七主题研究活动

  八主题研究活动

  九主题研究活动

  十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技术初步泥笔筒

  十五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拓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2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整体工作为指导,切实实施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级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研究”及市规划办课题实验为重点,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为主线,以校本科研培训为结合点,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实验”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汇报的基本体系。本学期继续做好实验工作,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四年级的实验。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成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我校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科研室做好培训、指导、考试、反思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校的科研骨干。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学校科研计划。

  2.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潜能开发”中“积累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研究”教材编辑工作。

  3.进行数学思辨教材的系统编辑工作。

  4.进行“xx”课题实验工作。

  九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各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上有所提高。语文学科在抓好常规语文课程落实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开展“读、悟、累、用”的研究,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有总结能力的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数学学科: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要继续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进行大练兵活动。

  3.强化各学科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为参加全区大赛做准备。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学科教师按区课堂教学大赛的相关要求准备自己参赛的课堂内容,段主任把关指导。

  一月份:

  1.课题汇报课。

  2.总结本学期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人物访谈活动

  三月份:社会调查活动

  四月份:科学探究活动;

  五月份:发明创造活动

  六月份:问题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4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2)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走进技术世界

  二家政钉纽扣

  三家政缝沙包

  四家政缝鞋套

  五家政缝鞋套

  六家政针线拓展

  七主题研究活动

  八主题研究活动

  九主题研究活动

  十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技术初步泥笔筒

  十五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拓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8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1、中国结

  2、当地土特产品调查

  3、当地旅游资源调查

  4、陶艺

  5、认识电池

  三、教学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法律知识。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三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人物访谈活动

  三月份:社会调查活动

  四月份:科学探究活动;

  五月份:发明创造活动

  六月份:问题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体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相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要注重开发社区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获取学生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形成一对学生。

  三、活动:

  选择和组织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开展活动: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谈论你在家庭和班级中角色。

  (2)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特长。

  (3)时刻保持个人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惯,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整洁。

  (4)经常参加洗衣服、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了解一般的生活礼仪和普通的相关表现。

  (6)了解他们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他们的角色。

  2、社区服务中心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相关的社会行政机构及其职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规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逐步学*户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

  (1)讲述你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讲述自己与人相处的经历。

  (3)参加各种小组活动,了解自己小组的特点,乐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他人交流,养成互相关心、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和学校周围的环境,了解环保与自身的关系。

  (2)讨论环境变化和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课题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

  第4、5周钱币、历史、生活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区小主人

  第14、15周我为交通绘蓝图

  第16至第18周小导游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2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行为对提高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2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整体工作为指导,切实实施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级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研究”及市规划办课题实验为重点,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为主线,以校本科研培训为结合点,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实验”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汇报的基本体系。本学期继续做好实验工作,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四年级的实验。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成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我校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科研室做好培训、指导、考试、反思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校的科研骨干。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学校科研计划。

  2.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潜能开发”中“积累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研究”教材编辑工作。

  3.进行数学思辨教材的系统编辑工作。

  4.进行“xx”课题实验工作。

  九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各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上有所提高。语文学科在抓好常规语文课程落实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开展“读、悟、累、用”的研究,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有总结能力的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数学学科: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要继续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进行大练兵活动。

  3.强化各学科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为参加全区大赛做准备。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学科教师按区课堂教学大赛的相关要求准备自己参赛的课堂内容,段主任把关指导。

  一月份:

  1.课题汇报课。

  2.总结本学期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5

  一、形势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确定单位活动的主题和模式,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总体目标的实现:

  1、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搜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3、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的个性,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实施措施:(包括教学措施、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强调开放性,尽量增加容量,让学生举一反三。

  2、注重知识与兴趣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和表现,对他们的优势、学*态度和进步进行多样化和多样化的评价。

  4、积极探索各种体现学科特色的实施模式。沟通与引导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大胆走向社会,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5、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打破学校的界限,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更多的和少先队的活动,班主任的活动,学校的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3)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课题

  第1至第3周有趣的纸世界

  第4、5周钱币、历史、生活

  第6、7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8至第10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11至第13周我是社区小主人

  第14、15周我为交通绘蓝图

  第16至第18周小导游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体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相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要注重开发社区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获取学生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形成一对学生。

  三、活动:

  选择和组织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开展活动: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谈论你在家庭和班级中角色。

  (2)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和特长。

  (3)时刻保持个人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惯,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整洁。

  (4)经常参加洗衣服、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了解一般的生活礼仪和普通的相关表现。

  (6)了解他们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他们的角色。

  2、社区服务中心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相关的.社会行政机构及其职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和探险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规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逐步学*户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

  (1)讲述你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讲述自己与人相处的经历。

  (3)参加各种小组活动,了解自己小组的特点,乐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他人交流,养成互相关心、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和学校周围的环境,了解环保与自身的关系。

  (2)讨论环境变化和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5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行为对提高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7

  一、形势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确定单位活动的主题和模式,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总体目标的实现:

  1、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搜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3、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的个性,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实施措施:(包括教学措施、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

  1、强调开放性,尽量增加容量,让学生举一反三。

  2、注重知识与兴趣的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和表现,对他们的优势、学*态度和进步进行多样化和多样化的评价。

  4、积极探索各种体现学科特色的实施模式。沟通与引导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大胆走向社会,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5、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打破学校的界限,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资源。更多的和少先队的活动,班主任的活动,学校的相关活动结合起来,以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9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1、中国结

  2、当地土特产品调查

  3、当地旅游资源调查

  4、陶艺

  5、认识电池

  三、教学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法律知识。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三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走进技术世界

  二家政钉纽扣

  三家政缝沙包

  四家政缝鞋套

  五家政缝鞋套

  六家政针线拓展

  七主题研究活动

  八主题研究活动

  九主题研究活动

  十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技术初步泥笔筒

  十五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拓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2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整体工作为指导,切实实施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级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研究”及市规划办课题实验为重点,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为主线,以校本科研培训为结合点,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实验”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汇报的基本体系。本学期继续做好实验工作,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四年级的实验。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成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我校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科研室做好培训、指导、考试、反思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校的科研骨干。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学校科研计划。

  2.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潜能开发”中“积累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研究”教材编辑工作。

  3.进行数学思辨教材的系统编辑工作。

  4.进行“xx”课题实验工作。

  九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各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上有所提高。语文学科在抓好常规语文课程落实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开展“读、悟、累、用”的研究,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有总结能力的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数学学科: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要继续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进行大练兵活动。

  3.强化各学科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为参加全区大赛做准备。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学科教师按区课堂教学大赛的相关要求准备自己参赛的课堂内容,段主任把关指导。

  一月份:

  1.课题汇报课。

  2.总结本学期科研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人物访谈活动

  三月份:社会调查活动

  四月份:科学探究活动;

  五月份:发明创造活动

  六月份:问题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4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4)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菁选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接下来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不断地提高,生活*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

  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 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 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 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 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等。 《稳定与牢固》是看现象,说道理。《有形状的数》就是研究数学问题;《架桥比赛》基本活动是研究桥的结构,制作桥的模型,延伸活动就要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了;《变一变效果好》从田忌赛马开始,到玩游戏"变一变",最后要进行"创新"的辩论,这显然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了。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例如,《水的观察和实验》、《空气的观察和实验》里都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架桥比赛》里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 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一、活动目标: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二、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张如

  副组长:王爱东 杨瑞武

  组员:王海成、王云杰、张军元、薛志*、贾小明、吴兴

  三、具体安排:

  1.一线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状态和学*效果,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目标学*"、"学案学*"等课堂研究性学*,促进教学相长局面的形成。

  2.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时。此外,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开展全校性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共设立八个兴趣活动班,学生自主选择,班主任引导调配,相关兴趣班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结合道德进校园活动开展学生互帮互助志愿活动,倡议学生为我校黄春姬同学上下学提供帮助,对她学*上关心,生活上关照。

  4.各班级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社区服务活动,活动记录要有活动场所负责人 签字和活动过程图片,政教处对活动材料审核记入班主任个人量化成绩。

  5.成立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本年度计划组织一次到孙各庄村对烈军属的慰问,聆听老红军在抗日斗战争和**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调查满族的民风民俗。到乡防雹站了解科学知识。利用成校掌握一些果树的嫁接知识技能。学校综合实践课教师要组织开展好教学活动,在集中组织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休息日、寒暑假等跟随家长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跟随家长入农田,进药园等。

  一、主题的确定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对生活中一些简单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缺乏一定的了解和实践,对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缺乏认识,缺少社会生活经验。

  绿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杂粮之一,绿豆的发芽,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适于在家庭或学校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小豆芽》主题的确立,就是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绿豆发芽切入,通过学生实践种绿豆,体验营销过程,进而产生种植兴趣为线索,展开系列实验、调查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尝试掌握种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2、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进行绿豆芽销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通过绿色食品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

  4、通过出售绿豆芽活动,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三、活动内容

  本次主题活动共设计《种植绿豆》、《出售绿豆芽》、《绿色食品探密》、《绿色行动》等四个活动专题。其中《种植绿豆》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掌握绿豆的种植方法,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出售绿豆芽》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绿豆芽的营销方案,让学生在体验绿豆的销售过程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绿色食品探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方案,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资料等活动中了解研究性学*的方法和有关绿色食品及保鲜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能撰写出相关主题的调查报告;《绿色行动》是在学生已掌握种植绿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花卉、蔬菜),在种植中了解一些家用工具及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通过此项活动,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活动实施:

  活动一:种植绿豆(2课时)

  活动目标:

  1、学*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水生法"或"播种法"种植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掌握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2、了解对比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惯及随时记录的学**惯。

  3、展示绿豆的发芽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教师讲解、演示"水生法"种植绿豆和"播种法"种植绿豆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建议:最好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种植绿豆的对比实验,第一可以提供给教师最直接的实验结果,第二,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等,有利于形成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生在家里进行对比种植绿豆实验;一个盆用"水生法"种植绿豆,一个盆用"播种法"种植绿豆。有条件的也可在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同一时间观察,这样,对比实验的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两种实验的结果,如:出芽时间,芽叶的形状,根茎的形态等,并可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写出观察日记

  4、绿豆出芽后,以展览会或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及活动体验,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主题研究。

  评价:评价方式可以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为主,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全班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价的侧重点应以学生种植绿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观察记录为主。

  设计意图:《种植绿豆》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二:出售绿豆芽(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绿豆芽的销售,了解销售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绿豆芽的销售方案,初步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2、通过销售绿豆芽,在和他人接触、交流中,体验销售过程,懂得尊重人、体谅人;

  3、鼓励学生在体验销售过程中,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增强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

  活动过程:

  1、销售活动前,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绿豆销售方案。

  这个方案可以包括:销售的任务,公关项目(市场摆摊、向小商贩兜售或其他困难)人员分工、场合、地点、……

  2、在销售过程中与人接触、交流,体验销售过程,并将这种体验及时作以记录。

  3、销售后,教师组织学生将销售过程中的问题或体验进行交流,并将学生在销售中生成的其它问题引导学生他们展开思路,形成活动主题。这里应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和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听讲和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会提问,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民主氛围。

  评价:可以将学生在出售绿豆芽的过程记录和体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对能产生求异设想与思路的学生给予口头或书面表扬,以此鼓励学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并在学*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设计意图: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出售绿豆芽》活动,就是要把学生认知为主的生活与体验为主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尝试、体验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活动三:绿色食品探密(2课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学会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来收集并整理绿色食品相关资料,通过问题探究,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并能自主地撰写有关绿色食品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绿色食品的活动中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汇报研究过程的体会与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活动过程:

  1、可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选出组长,并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确立为小组的研究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教学建议:小组活动是综合初中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教师在学生对选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的简单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并要具体介绍一些主要的调查方法,如访谈、观察、测验等。对于访谈的方法,建议学生在访谈前,要注意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对于有特定目标的访谈,要准备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要与计划采访的专家或单位取得联系,争取获得人员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礼貌,遵守被访者规定,做好访谈记录,填写"访谈记录表"。

  3、教师要提示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访问与调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资料的查询。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还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收获》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5、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汇报程序。可以是个人自由发言,谈个人在整个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研究成果,还应该包括整个活动的过程,组员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活动的收获等。在汇报时,尽量将本组所收集的各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料都向同学们展示,以供大家分享。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创新,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体验。

  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参与研究性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性学*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是否乐于助人、主动与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为小组的学*做积极的贡献等;还可以对学生的学*方法和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事理材料、运用工具等方面。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表格式评价、等级评价等,体现研究性学*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活动目标的达成。

  设计意图:《绿色食品探密》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绿色"进行研究,体验研究性学*的过程,学*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活动四:绿色行动(1课时)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植物(花卉、蔬菜)的栽培技术,初步学会家用工具或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

  2、在种植花卉、或蔬菜活动中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在收获期间,将种植成果服务家庭,奉献社会,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家长或学校在活动前,为学生提供喜欢的植物或种子,让学生选种进行种植和管理。在这期间,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验成果交流,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或师评。

  3、学生学会了简单花卉或蔬菜的种植技术,服务于家庭或社会。

  4、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小豆芽》活动过程及心得体验写一篇感想。

  评价:可采用家长与相关人员(专家、技术员、服务人员)评价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绿色行动》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放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具体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五:活动评价

  评价提示:

  《小豆芽》的评价要在每个专题活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可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现。评价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实践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资料】

  "生豆芽"步骤和方法

  1、选豆:清水洗净,洗时注意将全部漂浮的绿豆全部去除,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的豆子,它们的发芽率很低。

  2、准备容器:托盘、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无所谓,干净无油即可,底部可排水)。

  3、种植:铺一层约5厘米厚度的干净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至膨胀开裂的开口子在沙子上均匀地铺上一层。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厚度约为1厘米即可。没有沙子的,可在豆芽上边放一块湿布,布上面放重物,越重越好,这样长出来的豆芽比较粗。

  4、每天浇水数次,保持湿度。

  5、数天后豆芽就会钻出来。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

  技术要点:

  1、生豆芽的容器不能有油。

  2、清洗时去掉坏豆。

  3、要维持足够的湿度,容器排水状况要好,还要让豆子泡在水中。

  4、豆子见阳光,马上就会变绿。覆盖沙子可以避免阳光,也可以用盖子盖住容器。

  5、豆子发芽以后生长很快,因此,收获要及时。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惯;(3)认识社会问题; (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初一: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科学小品》综合性学*

  初二:

  三月份: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

  四月份:

  《名人传》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

  五月份:

  《母爱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级名著导读

  四月份:

  八年级名著导读

  五月份:

  九年级名著导读

  六月份:

  名著综合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_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5)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 钉纽扣

  三

  家政 缝沙包

  四

  家政 缝鞋套

  五

  家政 缝鞋套

  六

  家政 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xx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继续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1、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活动,评价学*成果,改进学*方式的学**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评价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等对话精神。

  三、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本学期要认真组织综合课研讨活动,进行研讨和评议,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教师学*,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记录表,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要一起学*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1、中国结

  2、当地土特产品调查

  3、当地旅游资源调查

  4、陶艺

  5、认识电池

  三、教学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法律知识。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三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礼乐”文化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理论学*。借助学校的相关材料(书籍、光盘等)、网络资源以及老师们的手头上的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提高本教研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专业引领。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教研活动为契机,获取专家对我组教研以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的专业引领。

  3.学*取经。努力创建各种交流*台,使教研组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到校外考察,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同行们的先进经验。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1.加强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2.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3.发挥网络在线优势,开展高效教研。

  建立高效互助的教研团队。除了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外,只要有问题,在QQ群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以研究性学*为重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

  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

  3.学*计划、明确本期工作;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主题。 三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研究活动。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教研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情况。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

  3.重点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反馈与指导。

  五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评比。

  六月份

  1.课程结束,缴交各种材料。

  2.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进行学期工作总结。

  九月份

  1.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登记表。

  十月份

  1.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课题评选。

  2.参加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评选。

  十一月份

  1.校综合实践活动。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月份

  1.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程活动。

  2.组内研究性学*成果展示。

  元月份

  1.参加校优秀教研组评比。

  2.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一、指导思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五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1、各活动的`时间2、估测树叶的面积。

  二、总体目标:

  1、用最简分数表示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懂得珍惜时间。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估计树叶的面积,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活动安排:

  1、各活动的时间(2月——3月)

  (1)通过录像、故事等方式介绍鲁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题。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你想研究哪些内容,计划开展哪些活动?(从学生的讨

  论中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出相应的集中)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学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记录一天

  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等等。

  (4)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表格,将所记录下的各活动时间填入表中。

  (5)算出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6)用分数知识进行全班交流,介绍心得体会。

  (7)每一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出一期手抄报。步骤:确定主题、组员分工、选择材料、合作出报。教师作相应指导。该手抄报主要体现这一阶段学生读书成果。组织一次手抄报展评,评出优胜奖。

  (8)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时间的宝贵。

  2、估测树叶的面积(4月——5月)

  (1)用各种手段了解全球空气污染的情况(如:查书籍、上网、询问等)。

  (2)户外学*:选择树叶。注意点:①采树叶时不要伤害树。

  ②树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为了更准确,选择5片树叶

  (3)进行估策:教师提出可以将树叶描在纸上,再用透明方格纸放在上面进行估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策。(为了方便计算,每片树叶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四舍五入)。

  (4)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计这棵树的树叶总面积以及释放的氧气能够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这一系列的数字来警醒学生,使他们受到震撼。(树叶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交流心得,结合所了解的空气污染情况,说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总结。

  (6)出一期板报,并进行一次关于保护环境的数学手抄报比赛。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能力。

  四、实施步骤

  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学烹饪

  向家长学*,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6)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惯和学*的方法。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接触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群,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奉献爱心。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活动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提高他们学*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时

  第一周机动处理

  第二周1夸夸我的好妈妈2课时

  第三周2我随父母去做客2课时

  第四周3做事不拖拉2课时

  第五周3做事不拖拉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4玩绳2课时

  第八周5奇妙的节奏2课时

  第九周6中华纸文化2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

  第十一周7走进南极2课时

  第十二周8笑话故事2课时

  第十三周9啄木鸟医生2课时

  第十四周10才不坏的火柴盒2课时

  第十五周11我的小屋2课时

  第十六周12越“改”越好2课时

  一、主题生成:

  高年级的同学对踢球很感兴趣,不但可以锻炼身体锻炼互相合作的能力。利用废旧的报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心爱的好玩具。不但经济实惠而且废弃的纸张还很环保;且制作起来还很简单,玩法又特别多。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积累经验;用发现的眼光、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双手去发现、去创作。

  二、活动目标:

  1、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活动主题;

  2、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分工的能力;

  3、体验到参与实践、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彩球

  学生准备:废报纸、清水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为主题生成课。

  (一)、猜谜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了吗?看看谁能猜出来?说它是球,却是纸做的;说它不是球,却能踢又能投。你们能猜到吗?

  生:不知道

  师:看,这就是纸球。不知道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生:我们想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师:今天来制作漂亮的纸球。

  【设计意图:课开始把纸球说成神秘礼物并说出特点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动手操作的欲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思维点拨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组长拿出纸球,大家轮流看一看。

  生:一个接一个传看纸球

  师:想一想,纸球是怎样制作的?

  生:里面团旧报纸,外面用手纸裹好。

  师:为什么选用手纸呢?

  生:因为手纸吸水性强,再因为颜色发白方便作画。

  师:我们继续探究。现在,请你掂一掂,捏一捏,你觉得纸球怎么样?

  生:纸球很硬、结实。

  师:我们怎么能做一个这样结实的纸球?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生:随意团几张报纸。

  【设计意图:请一人演示怎样团纸,并在班级交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纸团的结实程度。此处引导学生利用报纸吸水性强的.这一特点,制作纸团易操作,作品效果好。】

  师:看,你团的纸球,我扔一扔,就开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让纸球抱团。(出示一个半成品纸球)看看老师用什么工具了吗?那老师利用什么?

  生:报纸吸水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的枯燥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发现制作纸球所用的材料和工具;有了材料接下来要想一想是怎样制作成纸球的?通过观察并在班级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出制作纸球的方法和步骤;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而且为学生接下来动手操作清除障碍,使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

  (三)、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师:纸上谈兵终觉浅,现在各小组合作做一个纸球。

  活动要求:

  1、报纸上不卫生,每组只要两人来团纸球,其他人做别的任务;

  2、比一比那组的纸球又圆又结实。

  3、活动时要控制声音,不要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每次小组活动前,有明确的活动要求,不仅引起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小组分工合作这些问题;而且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引导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师:各小组方才都积极参与活动,老师很感动!同时,我发现一些问题,谁想做出漂亮的纸球一定要认真听。

  师:看这两个小组的作品,对比一下,你发现什么?看我再压一压,又发现什么?

  生:所有的纸朝一个方向团,形状不圆。

  生:不没有团实

  生:报纸有没阴湿的部分翘着,纸球不圆。

  师:做得好小组,你们有什么好的经验介绍一下?

  生:我们把报纸弄湿后,团起来,每一层都要攥结实些。还用用手来回转一转,把球团圆。

  师:你们真了不起!自己已经能在活动中总结经验了。现在,大家要汲取经验,继续完成你的纸球。这次我们要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大又圆!

  生:再次小组合作,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针对小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师:大家还有最后几分钟的时间。等一会在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过程中作品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两个作品的对比,发现他人比自己处理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一些好做法。不仅提高活动效率,对学生今后积累活动的经验是大有益处的!】

  (四)评价活动积累经验

  师: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拿着自己的纸球到前面来。同学们,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师:我们认为xx小组又大又圆。恭喜你们,做得这么好!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你们一定会友许多的感悟和收获!

  生: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才能更好完成任务。

  生:小组合作时,要有很好的分工,效率才能高。

  生:我们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非常高兴!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听到你们体验到研究带来的快乐,获得的感言!看到你手中的智慧的成果,漂亮的纸球!

  一、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共264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过程。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巩固。

  四、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海西*潭”为大主题,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对*潭资料搜集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潭过去发生的故事,

  3月*潭的历史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潭过去发生的故事,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民间搜集旧照片,网络搜集图片等方式完成对*潭历史的研究。

  4月研究*潭现状及未来

  学生主要通过走访附*的相关单位,实际考察了解,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潭的现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对现状进行剖析,对未来提出大胆的猜想。

  5月 开展图片资料展

  将研究资料,图片等进行展览 使周围同学都能对*潭有更深刻的了解。

  6月期末汇总

  学生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分类整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逐步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2、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加强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活动背景:

  三年级小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的全过程。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我们计划安排一些围绕生活实际展开的一些实践活动,再安排一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有趣的活动内容。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三、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欣赏、学*、探索、时间,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具体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7)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5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

  学*,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 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 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 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 各小组汇报、交流。

  2、 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生态化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我们来看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

  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 、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尝试以研究性学*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社会、学*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8)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励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措施: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励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欲望,他们很喜欢动手制作一些小制作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所以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标:

  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综合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室、学校传统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了解街道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南流悠久历史,了解南流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对敬老院、消防大队、南流农村、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体措施

  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体安排

  九、十月 我爱家乡

  十一、十二月 感恩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

  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

  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

  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

  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

  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同学们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大家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同学们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同学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成为学*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同学们一百多人,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同学们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课题,培养同学们合作精神,提高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们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们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们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合作学*、网络学*、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同学们,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同学们都能主动愉快地学*,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同学们在主动学*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一、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

  1、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让学生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从而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学*用具加以改进;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校,了解老师并为自己的学校规划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我是集体的一员,要为集体添光彩。

  能力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安排

  (一)、1----4周第一章节:规则

  1、做个守纪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3、我是妈妈的好帮手

  (二)、5----8周第二章节:开动脑筋

  4、商场购物

  5、快乐的小骑手

  6、动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节:学会设计

  7、智力大冲浪

  8、办个小小图书馆

  9、设计我的小空间

  (四)、13---16周第四章节:生活在集体中

  10、旧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测量方法

  12、模仿出的发明

  (五)、17周期末复*考试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共任教四年级(1)(2)(4)三个班级同学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401班共有同学们48人,402班共有44个同学们,403班有同学们49人。经过上学期陈长春老师的教学,这些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小组合作等,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较好,课堂纪律也较好,积极进取心较强。这些为今后进一步学*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但通过我的观察也发现,同学们在对资料的整理能力较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与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较差,这些问题需要在接下去的学*中逐渐加以解决。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需要老师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的要求,本学期的活动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线,其中穿插项目设计和短课时活动。具体为:《小同学们*视情况的调查》《瞿溪谚语的调查》《小同学们课外学*情况的调查》《春游项目设计》《废旧调查的危害》。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3、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4、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实践活动,学*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同学们留心观察、体现自身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

  2、在问题讨论会上,给同学们提供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问题的机会。

  3、开展同学们有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4、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发现问题,生成主题。

  5、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和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给同学们学*方法。

  6、指导同学们运用多种活动方式开展活动。

  7、成果展示交流时,激励同学们发挥个人优势表现自己的个性。

  五、课时分配

  (略)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同学分析

  高年级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同学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同学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同学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同学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同学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同学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同学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同学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同学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同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1人,大多是农村孩子,活动性较强,但是,交往能力较差,部分同学聪明而且积极性高,各方面较优秀,有些同学对各项活动不能很积极的参加,希望通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内容

  五年级有如下备选课题(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劳动实践),我班可选择其中两个课题,也可自行选择制定好相应的活动方案。

  1、竞选班干部;

  2、我们身边的饮料;

  3、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的调查与研究;

  4、中秋知识知多少;

  5、小小水果学问大;

  6、对零花钱支配情况的调查;

  7、家校联系本的使用效果的调查研究;

  8、我们身边的铅笔盒;

  9、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10、我为环保做什么;

  11、小制作等。

  本学期研究两个课题

  1、中秋知识知多少;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四、活动实践:

  1、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

  2、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采访、调查一些工厂和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

  3、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4、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活动注意事项

  1、确定课题以后教师认真指导小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指导学生按方案进行活动,并认真评价。

  3、社区服务时,最好征得街道有关人员的支持,更要注意安全。

  4、搞小制作时,注意正确使用工具,以免受伤。

  5、每次活动后,都要进行总结讨论,写出总结报告。

  六、活动安排:

  九月份 中秋知识知多少

  十月份至十一月份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

  1、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2、社区活动资源。社区活动资源包括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包括各类学校、**机关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专家和居民;还包括地方、社区的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社区一般环境等。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四、教学措施

  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通过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2、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活动。设计性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注重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活动。体验性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的基本活动方式。

  五、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我上学了

  第2周我们的校园真美丽

  第3周我爱新朋友

  第4周我长大了

  第5周国庆节放假

  第6周我能行

  第7周小帮手

  第8周文明礼貌好少年

  第9周怎么办

  第10周我的小手真灵巧

  第11周期中质量检测

  第12周折飞机

  第13周制造降落伞

  第14周套圈游戏

  第15周会跳舞的小磁人

  第16周想一想做一做

  第17周期末质量检测

  第18周猜拳冲关”

  一、指导思想: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系统的学*,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比较配合老师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但由于本校属于农村学校,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但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惯和学*的方法。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

  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

  2、亲*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作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地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对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6、通过创编节目、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7、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活动措施

  1、学*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提高他们学*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7、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

  8、、在对前人科学发明过程的了解中,逐步培养学生遇事勤动脑、善思考的行为*惯。

  9、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为他们在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可行的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4、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得更多的知识。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七、教学活动安排:

  每周一课时(见附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观摩内容,通过学*、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9)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通用1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活动要求: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方式是探究学*,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4、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

  周次主题主要内容

  2翰墨飘香确定活动研究对象、制定活动方案、人员分工

  3收集资料、调查和采访、收集展示书法作品

  4活动汇报、活动总评

  5我的双休日明确主题、明确活动步骤、准备活动工具

  7调查活动方案、汇总调查情况

  8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

  9我喜欢的电视节目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10调查问卷、电视歌曲比拼、漫画人物设计

  11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

  12唱响“绿色”包装的旋律明确主题、调查建议、制定方案、人员分工

  13收集资料、做资料卡

  14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

  15校园节能有妙招确定研究对象、制定方案、工具准备

  16调查采集资料、写活动日记

  17活动交流、评价与反思、成果推广活动安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尝试以研究性学*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社会、学*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指导思想:

  秉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能力,对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两年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诚实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持久、稳定。三年级的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能力。他们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能够多体验生活,具备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上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呈现,每个“活动主题”的设计,按照问题解决的基本课程,分为“活动主题的生成”“制订活动方案”“展开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拓展应用”等阶段,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注重开放性和生成性,强调过程性和体验性。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贴*学生生活实际,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六、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

  (3)活动时间(每周一课时)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5)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为主要学*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2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 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 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 各小组汇报、交流。

  2、 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本文来源: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3、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探究,不断实践,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学*和培训力度,加强课程管理与开发,加强研究与交流,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更为有效。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

  三、具体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课题的选定一定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使学生有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式。

  3、做好物质准备,提供工具、图书、信息等,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争取各任课教师及校领导的支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宽广领域所必须的。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

  6、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确保顺利进行。

  7、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8、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并予以恰当的鼓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一、指导思想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有关环境资源的知识,寻找并记录身边的环境资源,培养学生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发展对社会的责任感,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的情感。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3、通过了解网络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做到健康文明地上网。

  4、通过学*插花知识活动,提高审美情趣。

  5、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6、学*初步的科学研究、发展研究问题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搜索整理资料。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礼乐”文化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理论学*。借助学校的相关材料(书籍、光盘等)、网络资源以及老师们的手头上的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提高本教研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专业引领。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教研活动为契机,获取专家对我组教研以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的专业引领。

  3.学*取经。努力创建各种交流*台,使教研组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到校外考察,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同行们的先进经验。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1.加强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2.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3.发挥网络在线优势,开展高效教研。

  建立高效互助的教研团队。除了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外,只要有问题,在QQ群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以研究性学*为重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从学*态度、学*能力、自身发展、学*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

  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

  3.学*计划、明确本期工作;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主题。三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研究活动。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教研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情况。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

  3.重点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反馈与指导。

  五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评比。

  六月份

  1.课程结束,缴交各种材料。

  2.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进行学期工作总结。

  九月份

  1.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0)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菁选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基本情况: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通过对、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学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工作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主要教学任务安排

  一、有趣的纸世界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

  2.了解纸文化的简单知识,并学会剪折纸品。

  3.了解造纸的流程,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钱币.历史.生活

  1.了解钱币的历史及知识。

  2.认识中外各种钱币。

  3.具有理财意识,懂得节约用钱。

  三、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1.学会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浪费现象。

  2.调查并统计学校的水资源浪费情况。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四、生活中的艺术

  1.了解花语。

  2.懂得插花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欣赏。

  3.懂得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并实践。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我是社区小主人

  1.调查和统计社区的文化与服务设施。

  2.能为社区的服务提出有效的建议。

  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六、我为交通绘蓝图

  1.附*交通情况大调查。

  2.学会设计交通安全的蓝图。

  3.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七、小导游

  1.熟悉本地区的旅游景点。

  2.学会设计旅游景点的广告宣传。

  3.学做小导游。

  4.培养学生热爱旅游景点的意识。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地方教材《我与新疆》开展教学活动。

  灿烂的吴文化和浓郁的现代文明,给人以一种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交融的跨越时空的独特感受。我们对峙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英华有机整合,构建古典与现代兼容、本土与世界兼容的西域文化特色校园文化。让“西域文化”根植于师生心灵深处,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份”,在“西域文化”的陶冶与研究中提高道德素养。

  为了担当、宏扬和创新以吴文化为代表的具有本土地区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按照“有重点、入主流、上水*、出特色”的建设方针,科学规划和设计吴文化教学活动,以利有序推进学校文化,使我们能少走弯路,有更高品味,出更多结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活动。通过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课时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是高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惯和学*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

  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

  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

  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

  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

  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 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

  2.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 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与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许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 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教师节活动

  十月份:

  国庆节活动

  十一月份:

  中秋节活动

  十二月份:

  冬至活动

  一月份:

  元旦活动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方式,实现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涉及的学*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坚持的一条基本

  原则。对研究性学*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们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们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们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三、具体要求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四、活动安排

  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四班、五班、六班、七班的综合课教学。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五百人,学生在过去的几年中参与研究了许多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对于研究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本学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公民。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环境了解的更加透彻。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使学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风物文化,关心父母的工作环境,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热爱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日照的'名人,关心日照的未来,关注周围环境。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合作学*、网络学*、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五、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日照文明”为大主题,

  六、课时安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

  2、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一、学*情况分析:

  三(2)班共有41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总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亲*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指导思想: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和实践,在开放的学*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