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六年的学*,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

  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

  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

  3课时

  第5周

  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

  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

  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

  3课时

  第9周

  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

  第10周

  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

  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

  3课时

  第13周

  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

  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

  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

  3课时

  17—20周

  复*

  12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本届六年级共任教3个班,三个班级都为新接手班级,总体上来说3个班在纪律可以,总体上的科学*惯较好。其中2班孩子发言上很被动,需要老师加以引导。4班的孩子差生不交或不写作业的情况比较多,课堂参与感不强。5班的孩子在生生互动环节上容易走神,变成小组内相互交流。总体来说,在通过三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初步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在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或者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为了结论而实验,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本学期要重点选择有效材料,整合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根据每个班的优缺点去引导改进。

  二、教才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工具和机械”单元: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形状与结构”单元: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能量”单元: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六、教学进度安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3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

  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8课时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8课时

  第三单元

  能量

  8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8课时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5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

  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

  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6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

  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将以此为方针,保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顺利完善!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7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兴趣的培养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8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兴趣的培养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9

  教学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学、爱、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特拟此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培优补差

  1、培优对象 名单略

  2、补差对象 名单略

  3、培优补差措施

  (1)课堂上创造机会,要多鼓励、多启发学困生对学*的兴趣,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或用优生学*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多赏识少批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的主人。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在课前进行集中讲解,个别问题进行面批面改。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采用一优生带辅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4)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和成功感。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表

  第二至三周(6课时)第1、2、3课

  第四至五周(6课时)第4、5、6课

  第六至八周(6课时)第7课、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第九至十周(6课时)第8、9、10课

  第十一至十二周(6课时)第11、12、13课

  第十三至十四周(6课时)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第14、15课

  第十五至十六周(6课时)第16、17课;专题研究:能源问题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课时)第18、19、20课

  第十九至二十周(6课时)专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

  第21周(2课时)第21课;

  第22周-------期末复*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扩展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六年的学*,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课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

  3课时

  第5周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

  3课时

  第9周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

  第10周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

  3课时

  第13周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

  3课时17—20周复*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学六(三)、六(四)班的科学教学。

  1、纪律、学*状况方面:六(四)班的纪律较好,课堂上注意力较集中,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作业基本上能认真完成。而六(三)班学生好玩,上课容易走神,作业部分学生能端正地完成,学生的成绩较*均,尖子生不多。总体来说,两班上学期的*均分相差不大。

  2、实验方面: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六(四)班学生实验时井然有序,有良好的实验*惯,自觉准备实验器材,善于发现和探究实验结果。而六(三)班学生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再加上受实验设备欠缺的限制,科学探究的*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相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解决以上的`不足,提高科学的各方面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包括了机械和工具、形状与结构、热和燃烧、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共32课。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各单元教学要点:

  ●“机械和工具”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形状和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各课具体内容是:

  第1课“抵抗弯曲”、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

  第3课“拱形的力量”、第4课“找拱形”研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从认识拱形拓展到认识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对人造物体的研究扩展到生物体的研究。

  第5课“做框架”、第6课“建高塔”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研究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是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这课汇集和拓宽了前面几种结构的认识,并为下一课学生造“桥”作了铺垫。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安排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能量”单元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四、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1、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扩展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制定一个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4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六年级









9.1--9.7




1








9.8--9.14




2








9.15--9.21




3-4








9.22--9.27




5








9.28--10.12




6








10.13--10.19




7-8








10.20--10.26




9








10.27--11.2




10








11.3--11.9




11-12








11.10--11.16




13





十一




11.17--11.23




14





十二




11.24--11.30




15





十三




12.1--12.7




16





十四




12.8--12.14




17





十五




12.15--12.21




18





十六




12.22--12.28




19





十七




12.29--元.4




20





十八




元.5--元.11




21





十九




元.12--元.18




22-23





二十




元.19--元.25




24-25





二十一




元.26--2.1




研究与实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

  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

  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两个班比较,c210班的学生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更认真,而c209班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本册教材分析:

  1、教学的总目标

  a、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c、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月球表面、能量的表现形式与转化的有关知识。

  2、教材内容概述和学*方法

  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生物与环境”—— 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 “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能量”—— 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四、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本册教学所需活动器材及课时安排

  单元 —— 课时安排 —— 课题 —— 活动器材准备

  (一)、生物与环境——(共7~8课时)

  1、一棵“顽强”的小树: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培养皿、一盆植物苗等。

  2、从“南橘北枳”说起:与本课学*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3、走进池塘:池塘群落挂图、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4、假如大树都倒下: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二)、营养与健康——(共6~7课时)

  1、食物中的营养:酒精灯、镊子、碘酒、纸、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

  2、消化与吸收: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

  3、饮食与健康:身高体重计、有安全隐患的食物调查表。

  (三)、地表变化的奥秘 ——(共8~9课时)

  1、地表在变化: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

  2、地震: 地震发生时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筷子、白纸、侯风地动仪挂图、震前预兆的挂图或录像资料。

  3、火山: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4、岩石也变化: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铁丝、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5、走进矿产: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介绍煤的形成及开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四)、能量家族——(共7~8课时)

  1、能量家族: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厨房工作的场景图、瓦特改进蒸汽机的科技史资料、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等。

  2、热能变、变、变:关于探究热能奥秘的历史资料、纸风车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转动的演示实验装置、橡皮筋、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

  3、电表转呀转:法拉第发电机模型图、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全景图、几种不同规格的电能表(实物或图片)、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记录表等。

  4、太阳能的利用: 关于介绍太阳能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资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5、打开能源宝库: 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

  (五)、月球——(共2~3课时)

  1、探索月球的秘密:有关“阿波罗”登月的图像资料、大塑料盆、细沙、小石子等。

  2、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篮球、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六)、我们怎样做判断——(共2课时)

  1、我们怎样做判断: 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资料、研究昆虫时的过程性资料、整理记录表。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不同年龄的树干的横切面图、能够凸现环境影响树木生长的完整年轮图、记录纸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规程》,按照《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落实 “让我们一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打造“导学型”高效课堂,以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两大重点,弘扬孝德文化,扎实开展学校文化和“三风”建设工作,做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四、教学基本目标

  ㈠科学探究

  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㈡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㈢科学知识

  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六、教学措施

  ㈠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㈡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㈢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㈣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㈤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㈥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㈦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㈧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㈨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㈩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四、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1、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两个班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三单元能量 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三、教育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2.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一)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二)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三)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四)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兴趣的培养

  (一)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三)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一月:期末考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7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科学课程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学期将继续和同学们在科学的学*上更加努力。六年级的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思想,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心,使科学课程更加有吸引力,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喜欢提问题,科学课程根据学生兴趣,联系生活,使科学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8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

  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将以此为方针,保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顺利完善!

课题所需器材
声音的产生烧杯、水槽、气球、玻璃棒、鼓、音叉
谁能传播声音水槽、塑料袋、闹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植物角里的科学

  植物角里的科科学问题 1课时

  在实验中探秘 1课时

  研究仍在继续 1课时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让生活充满阳光 1课时

  探寻光的路线 1课时

  把光请进来 1课时

  我的“阳光小屋 1课时

  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奇思妙想————设计篇 2课时

  心灵手巧————制作篇 2课时

  精彩纷呈————展示篇 2课时

  第四单元 登上健康快车

  我给健康下“定义” 1课时

  登上健康快车 1课时

  健康大本营 1课时

  第五单元 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1课时

  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 1课时

  总复*1课时

  考查 1课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进度

  第二至三周(6课时)第1、2、3课

  第四至五周(6课时) 第4、5、6课

  第六至八周(6课时) 第7课、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第九至十周(6课时) 第8、9、10课

  第十一至十二周(6课时)第11、12、13课

  第十三至十四周(6课时)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第14、15课

  第十五至十六周(6课时)第16、17课;专题研究:能源问题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课时)第18、19、20课

  第十九至二十周(6课时)专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第21、

  22课;期末复*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五、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

  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六、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大领域。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是在学生学*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亲自动手实验接触微生物,使他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问题,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实验的类型、因果假设、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

  二、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科学老师充分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包括自身对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和对实验仪器的规范科学地操作、实验材料的制作,以及学生实验的课前准备、课中指导工作等。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

  4、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原本较陌生的、枯燥单调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5、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本套教材是面向全国编写的,但我国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状况差异很大。为了使各个地区的科学课教学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在条件不能满足的学校,我们可以寻找替代品,把当地容易获得的相似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或者简化某些观察活动,积极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3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学*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4.学*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热的三中传递方式。

  5.动手能力:学*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热的三种形态及应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我们的食物、水、植物、空气、热,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从学生对食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饮食与人的健康。(包括1、2、3、课)

  2、水里有什么: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课)

  3、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课)

  4、空气和水: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上升以及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包括13、14、15、16、17课)

  5、热传递: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应用。(包括18、19、20、21、22课)

  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难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实验安排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里的杂质。

  5.根的吸水实验。

  6.分离叶绿素。

  7.茎疏导水分。

  8.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9.气球的反冲实验。

  10.瓶吞鸡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热传导。

  13.木屑在热运动水中的。

  14.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

  15.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学生对科学学*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第五周~第七周)

  第三单元(第九周~第十周)

  第四单元(第十周~第十三周)

  第五单元(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复*、期末评价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扩展3)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汇总十篇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1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植物角里的科学

  植物角里的科科学问题 1课时

  在实验中探秘 1课时

  研究仍在继续 1课时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让生活充满阳光 1课时

  探寻光的路线 1课时

  把光请进来 1课时

  我的“阳光小屋 1课时

  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奇思妙想————设计篇 2课时

  心灵手巧————制作篇 2课时

  精彩纷呈————展示篇 2课时

  第四单元 登上健康快车

  我给健康下“定义” 1课时

  登上健康快车 1课时

  健康大本营 1课时

  第五单元 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1课时

  难忘的科学探究过程 1课时

  总复*1课时

  考查 1课时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南流悠久历史,了解南流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对敬老院、消防大队、南流农村、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3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4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班的学生,共有42学生人。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经过前五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和课后复*,*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惯(十一)”、“阅读”、“*作”、“练*”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

  裁多样,为学生学*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惯,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惯。

  2、准确认读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2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

  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作。

  四、教学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以提高学*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7、*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5

  一、教学进度

  第二至三周(6课时)第1、2、3课

  第四至五周(6课时) 第4、5、6课

  第六至八周(6课时) 第7课、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第九至十周(6课时) 第8、9、10课

  第十一至十二周(6课时)第11、12、13课

  第十三至十四周(6课时)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第14、15课

  第十五至十六周(6课时)第16、17课;专题研究:能源问题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课时)第18、19、20课

  第十九至二十周(6课时)专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第21、

  22课;期末复*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五、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

  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六、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6

  一、教学进度

  第二至三周(6课时)第1、2、3课

  第四至五周(6课时) 第4、5、6课

  第六至八周(6课时) 第7课、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第九至十周(6课时) 第8、9、10课

  第十一至十二周(6课时)第11、12、13课

  第十三至十四周(6课时)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第14、15课

  第十五至十六周(6课时)第16、17课;专题研究:能源问题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课时)第18、19、20课

  第十九至二十周(6课时)专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第21、

  22课;期末复*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五、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

  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六、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7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兴趣的培养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43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1、“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力。

  2、“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

  3、“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4、“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5、“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积极得心态去面对创造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并尝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通过创造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2、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服务工农业将更造福人类的道理。

  3、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4、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5、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另外,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更贴*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六、课时安排

  (略)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动植物、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无处不在的能量”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太阳家族”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四、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五、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观察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

  六、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七、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六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五、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扩展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扩展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四、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1、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两个班比较,c210班的学生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更认真,而c209班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本册教材分析:

  1、教学的总目标

  a、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c、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月球表面、能量的表现形式与转化的有关知识。

  2、教材内容概述和学*方法

  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与环境”—— 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 “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4)“能量”—— 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6)“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四、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本册教学所需活动器材及课时安排

  单元 —— 课时安排 —— 课题 —— 活动器材准备

  (一)、生物与环境——(共7~8课时)

  1、一棵“顽强”的小树:菜豆种子(或者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培养皿、一盆植物苗等。

  2、从“南橘北枳”说起:与本课学*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3、走进池塘:池塘群落挂图、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4、假如大树都倒下: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二)、营养与健康——(共6~7课时)

  1、食物中的营养:酒精灯、镊子、碘酒、纸、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

  2、消化与吸收: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

  3、饮食与健康:身高体重计、有安全隐患的食物调查表。

  (三)、地表变化的奥秘 ——(共8~9课时)

  1、地表在变化: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六年的学*,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十篇(扩展6)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汇总二十篇

  一、全册教材。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303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本事。

  4.会使用字典,学*使用词典,有初步的识字的本事。开始练*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优秀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初步体会文章优秀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学*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优秀自我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二、单元:

  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

  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3.本册安排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爱护周围环境,爱的奉献。

  4.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三、全册教学总目标

  ㈠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中国党、热爱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职责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识字本事。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优秀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资料,体会文章优秀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一样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资料。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优秀,增强*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我觉得新奇趣味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资料。

  ③愿意将自我的*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作的欢乐。

  ④尝试在*作中运用自我*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异常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⑤根据优秀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一样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我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

  ①能提出学*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优秀自我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趣味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本事,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必须的识字本事。

  2、上下文或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资料。逐步养成课前预*、课后复*、课外阅读的*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资料。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我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资料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本事。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本事。

  五、教学改善措施和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惯。鼓励学生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我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优秀方式和写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感受立体化。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7.对学生的*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六、评价工作安排

  本学期评价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以品德修养、学**惯、生活*惯、学*成绩等几方面进行ABC等级评价。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学*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朗读有感情。有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部分学生,学*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提高学*成绩。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四)“口语交际·*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及学*方法

  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一是继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作素材;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六、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以提高学*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好所学的新知识。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