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01-19 02:21:42 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五、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具体时间

  课时

  教 学 内 容

  1

  9.1-9.4

  1

  始业教育

  2

  9.5-9.11

  3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3

  9.12-9.18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

  4

  9.19-9.25

  3

  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练*

  5

  9.26-9.30

  3

  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练*

  6

  10.1-10.7

  3

  国庆假期

  7

  10.8-10.16

  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8

  10.17-10.23

  3

  找拱形练*课外延伸

  9

  10.24-10.30

  3

  做框架建高塔机动

  10

  10.31-11.6

  3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11

  11.7-11.13

  3

  复*第二单元

  12

  11.14-11.20

  3

  期中复*知识回顾期中检测机动1课时

  13

  11.21-11.27

  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14

  11.28-12.4

  3

  电磁铁的磁力(二)练*、神奇的小电动机

  15

  12.5-12.11

  3

  电能和能量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16

  12.12-12.18

  3

  练*复*第三单元校园生物大搜索

  17

  12.19-12.25

  3

  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种类繁多的动物

  18

  12.26-12.31

  3

  相貌各异的我们 原来是相关联的谁选择了它们

  19

  1.1-1.8

  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练*复*第三单元

  20

  1.9-1.15

  3

  复*期末考试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

  1、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2、以改革学生的学*方式为重点;

  3、充分反映我国小学自然改革的成果,并积极融入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精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上说法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全册教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9.03-9.07

  始业教育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

  3

  2

  9.10-9.14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

  复*

  3

  3

  9.17-9.21

  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练*

  3

  4

  9.24-9.28

  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

  3

  5

  10.01-10.06

  国庆假期

  6

  10.08-10.12

  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3

  7

  10.15-10.19

  4、找拱形练*课外延伸

  3

  8

  10.22-10.26

  5、做框架6、建高塔

  3

  9

  10.29-11.02

  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

  复*第二单元

  3

  10

  11.05-11.09

  期中复*知识回顾期中检测机动1课时

  3

  11

  11.12-11.16

  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

  3

  12

  11.19-11.23

  4、电磁铁的磁力(二)练*

  5、神奇的小电动机

  3

  13

  11.26-11.30

  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3

  14

  12.03-12.07

  练*复*第三单元1、校园生物大搜索

  3

  15

  12.10-12.14

  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练*

  3

  16

  12.17-12.21

  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练*

  3

  17

  12.24-12.28

  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

  18

  12.31-1.04

  复*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测试概念梳理

  3

  19

  1.07-1.11

  复*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测试复*第二单元

  3

  20

  1.14-1.18

  第二单元测试复*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测试

  3

  21

  1.21-1.25

  总复*

  3

  22

  1.28-2.01

  期末测试

  1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六年的学*,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四、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1、学*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2、通过学*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周次课次教学内容课时第1周常规训练1课时工具和机械:1--2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2课时第2周3--5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3课时第3周6--8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3课时第4周机动第一单元复*3课时第5周形状与结构:1--3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3课时第6周4--6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3课时第7周7--8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3课时第8周机动第二单元复*3课时第9周能量:1--3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3课时第10周4--6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3课时第11周7--8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3课时第12周机动第三单元复*3课时第13周生物的多样性:1--3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3课时第14周4--6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3课时第15周7--8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3课时第16周机动第四单元复*3课时17—20周复*12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六年的学*,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课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

  3课时

  第5周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

  3课时

  第9周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

  第10周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

  3课时

  第13周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

  3课时17—20周复*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学六(三)、六(四)班的科学教学。

  1、纪律、学*状况方面:六(四)班的纪律较好,课堂上注意力较集中,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作业基本上能认真完成。而六(三)班学生好玩,上课容易走神,作业部分学生能端正地完成,学生的成绩较*均,尖子生不多。总体来说,两班上学期的*均分相差不大。

  2、实验方面: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六(四)班学生实验时井然有序,有良好的实验*惯,自觉准备实验器材,善于发现和探究实验结果。而六(三)班学生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再加上受实验设备欠缺的限制,科学探究的*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相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解决以上的`不足,提高科学的各方面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包括了机械和工具、形状与结构、热和燃烧、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共32课。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各单元教学要点:

  ●“机械和工具”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形状和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各课具体内容是:

  第1课“抵抗弯曲”、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

  第3课“拱形的力量”、第4课“找拱形”研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从认识拱形拓展到认识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对人造物体的研究扩展到生物体的研究。

  第5课“做框架”、第6课“建高塔”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研究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是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这课汇集和拓宽了前面几种结构的认识,并为下一课学生造“桥”作了铺垫。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安排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能量”单元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四、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1、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2)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学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关键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教学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关键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学六(三)、六(四)班的科学教学。

  1、纪律、学*状况方面:六(四)班的纪律较好,课堂上注意力较集中,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作业基本上能认真完成。而六(三)班学生好玩,上课容易走神,作业部分学生能端正地完成,学生的成绩较*均,尖子生不多。总体来说,两班上学期的*均分相差不大。

  2、实验方面: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六(四)班学生实验时井然有序,有良好的实验*惯,自觉准备实验器材,善于发现和探究实验结果。而六(三)班学生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再加上受实验设备欠缺的限制,科学探究的*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相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解决以上的不足,提高科学的各方面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包括了机械和工具、形状与结构、热和燃烧、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共32课。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各单元教学要点:

  ●“机械和工具”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形状和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各课具体内容是:

  第1课“抵抗弯曲”、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

  第3课“拱形的力量”、第4课“找拱形”研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从认识拱形拓展到认识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对人造物体的研究扩展到生物体的研究。

  第5课“做框架”、第6课“建高塔”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研究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是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这课汇集和拓宽了前面几种结构的认识,并为下一课学生造“桥”作了铺垫。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安排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能量”单元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3)

——六年级的科学教学计划3篇

  一、学情分析

  本校六年级共有两个班,各60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

  “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重点:

  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辅助教学。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本册教材由以下五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遗传与变异》、《假设与实验》,在探究序列中的水*是:

  1、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系统与*衡

  2、过程与方法着重与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

  3、探究水*是以自主探究为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

  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假设》、《实验》

  三、基本情况分析

  1、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两个班科学,经过几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2、不足

  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3、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往往活动的实效性较差,学生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良好的探究*惯需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培养。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11、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究*惯。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和小专题研究。开展资料搜集活动。

  五、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科学游戏、辩论会、报告会、交流会、科学幻想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单元序号单元课题课序课题课时周次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命

  1做酸奶

  2馒头发霉了

  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4单元总结

  1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表面

  3地球的内部

  4火山与地震

  5地表的变迁

  5单元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4)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9篇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

  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

  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原因限制,有一部分教学班级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五、后20%学生的学业帮扶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

  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

  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6)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还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学生对科学学*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还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学生对科学学*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二、目的要求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三、重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学生素质分析

  六年级共有2个教学班,130多名学生。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学*,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五、目标指数

  *均分:85分,及格率:90%,优秀:80%,巩固率:100%。

  六、教学措施

  1、用足每一分钟,上好每一节课,坚定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的信心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纵观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共20课,应该说是科学课八册教材中内容比较多的了,再与以往第十二册自然相比,课时数也比较多。而再看这个学期是一个短学期,其中还包括五一长假以及学生的期中测试,而本册教材教学总课时则需要29~33课时,也就是说每一节科学课都得实打实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效果。时间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学老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每一分钟的价值。要求科学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认真和学生一起组织教学材料,精心地组织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活动要求少而精,任务要求小而实。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谈的活动。

  2、科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需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课程虽不必要求教师面面俱到,虽不必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内涵对于教育学生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学课上尤其如此。对于本册教材中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识点,由于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说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所以我们的科学老师要加强这方面的阅读学*,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须知不断学*的教师才会跟上形势的发展,科学教师绝不能在科学课堂上犯科学性的错误。我们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将一知半解的东西教给学生。

  3、相信学生,树立大活动观

  在科学课程刚刚起步时,出于对科学的理解,学生不会做,往往由老师带着领着,于是我们称这一阶断为引导性探究。现在四年的科学课程学完了,如果我们还这样不放心,还是想手把手的搀着学生,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步伐了。本册教材主要的是以教师的指导性探究为主,适当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树立一个大活动观。要求给学生大段的科学探究时间,要求提供给学生必要时的帮助,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相信孩子们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要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本册“拓展与应用”的一个训练侧重点。

  4、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对学生四年来的科学学*作一个评价

  本学年江都市所有的科学课程都到了六年级,也就是江都市所有的小学生都进行了四年的科学课程的学*。至于他们的学*效果到底如何,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会不会进行科学的思维,会不会把科学学*的过程与方法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有必要对学生四年来的科学素养作一个检测,一方面检验我们四年来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下面的教学积累一个数据资料及从中进行反思的依据。所以要做好评价工作,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要做到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要做到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要做到定量评价到定性评价相结合,要做到片面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四年来的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江都市的四年科学课程的改革作一个阶段性的汇报。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年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一班和三班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一班、三班的学生不如五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木才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 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电磁铁、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4、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知道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理解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措施

  (一)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二)学生学*兴趣的培养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三、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1课。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热和燃烧本单元结合热和燃烧之间的特征让学生探索热和燃烧之间的联系及其相关问题,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单元第1、2课

  第二周第3、4课

  第三周第5、6课

  第四周第7、8课

  第五周第二单元第1、2课

  第六周第3、4课

  第七周第5、6课

  第八周第7、8课

  第九周第三单元第1、2课

  第十周第3、4课

  第十一周第5、6课

  第十二周第7、8课

  第十三周第四单元第1、2课

  第十四周第3、4课

  第十五周第5、6课

  第十六周第7课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7)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四、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1、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两个班比较,c210班的学生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更认真,而c209班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本册教材分析:

  1、教学的总目标

  a、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c、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月球表面、能量的表现形式与转化的有关知识。

  2、教材内容概述和学*方法

  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与环境”—— 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 “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4)“能量”—— 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6)“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四、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本册教学所需活动器材及课时安排

  单元 —— 课时安排 —— 课题 —— 活动器材准备

  (一)、生物与环境——(共7~8课时)

  1、一棵“顽强”的小树:菜豆种子(或者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培养皿、一盆植物苗等。

  2、从“南橘北枳”说起:与本课学*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3、走进池塘:池塘群落挂图、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4、假如大树都倒下: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二)、营养与健康——(共6~7课时)

  1、食物中的营养:酒精灯、镊子、碘酒、纸、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

  2、消化与吸收: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

  3、饮食与健康:身高体重计、有安全隐患的食物调查表。

  (三)、地表变化的奥秘 ——(共8~9课时)

  1、地表在变化: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六年的学*,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课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

  3课时

  第5周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

  3课时

  第9周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

  第10周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

  3课时

  第13周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

  3课时17—20周复*12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科学课程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学期将继续和同学们在科学的学*上更加努力。六年级的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思想,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心,使科学课程更加有吸引力,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喜欢提问题,科学课程根据学生兴趣,联系生活,使科学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测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同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同学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同学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同学大胆猜测,培养同学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同学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示形式上,充沛考虑小同学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同学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同学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溢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同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议让同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战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加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同学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丈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身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身的假设。

  4、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维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同学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丈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身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身的假设。

  四、同学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同学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发生疑问并考虑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同学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同学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同学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同学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同学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同学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掌握小同学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空虚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同学的科学学*活动;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8)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

  三、教学目标及学*方法

  第一组: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

  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

  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

  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

  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

  一是继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是学*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

  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二是学*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作素材;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五、教学措施:

  (一)、教学常规方面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新课标》、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单元过关,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学*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

  3、以“双主题阅读”为重点,继续开展自主阅读(讲读课文重点片段、略读课文写作技巧片段),经典积累重点是复*巩固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日积月累》。并增加在课本上方或下方加上每单元名言警句抄背的*惯。

  (二)、教研教学方面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中做好: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科学策划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编写教案。

  4、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学*活动以小组工作为主。小组工作落实好五个环节:明确任务——自主学*→组内交流——展示分享——梳理提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好所学的新知识;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6、*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本学年,我主要担任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工作,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目标:

  1、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3、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4、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5、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减轻学生负。

  二、学情分析

  六(2)班共45人,男生27人,女生18人。学生的语文成绩整体*稳。但有几个同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孩子的的智力发展水*相对缓慢,因此语文学*吃力,再加上*时学*不够用功,上课不专心听讲,差距越来越大。需要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来帮助他们克服学*上的困难,同时注重特长生的发展,为优等生提供更多的学*空间。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练*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4、“口语交际·*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综合性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加强语文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2、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的能力。

  3、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4、*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作前的指导和*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作的好*惯。

  5、综合性学*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学*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并试着写一写诗歌;继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本册书的教学难点依然是*作教学。

  四、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认真学*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2、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惯。

  3、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高质量的备课才能生成高效率的课堂,要树立正确的备课价值观。在备课方面,要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避免上课马虎,然后搞题海战术的做法。精心设计各类练*,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认真上课。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惯;教学时以情感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学*情感,形成规范、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从而提高语文水*。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练*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5、要经常听课、说课,以取长补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面对突发状况的教学机智,以及丰富自己对于新课程、新课改的认识。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6、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惯。另一方面,继续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惯,并做到常抓不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范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作中来。要求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语文素养。

  五、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产生后进原因的因素是非常之多,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如果认为后进生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转化,不用做艰苦的工作,那倒是有点不正常。所以转化后进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多次反复,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这是自古以来有效的教育原则。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用这种办法转化了一大批后进生,效果十分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差下生的转化工作。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4)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23人,女23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有良好的预**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学*态度,对学*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态度,学*存在着惰性所以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转化学生的学*态度,培养良好的学**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二、教材简析: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

  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作练*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二)、放大语文学*的空间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的空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惯》《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三是单元练*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的空间。

  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三)、突出了重点学**惯项目的培养

  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惯》。这些学**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作及其单元练*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练栏目有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作和单元练*中也反复安排了训练。

  (四)、关注与初中学*的衔接

  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的过渡。

  三、教学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阅读教学:

  1、朗读、默读并重,提高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其感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二)口语交际:

  1、尽力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

  2、注重实效演练,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得交际的技能;

  3、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学生交际的潜能;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不断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

  三)*作:

  1、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中成文;

  2、在主题单元中获取信息。借鉴写作思路和方法;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作修改能力,“评--改--评”相结合,使学生养成了自改、互改、讨论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风气、好*惯。

  四)单元练*:

  1、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整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3、注重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4、注重持久,单元练*训练点与*时教学的融合,,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强化自主实践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课外活动计划

  1、读报剪报,其乐无穷。

  2、参观访问,收益匪浅。

  3、走进大自然,学看无字书。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学生49人。班内有几个学生语文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作能力差。大部分学生都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因此要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理解能力和*作水*,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台” “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内容、学*重点和学*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巩固。

  对于书写练*,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册教材的重、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以提高学*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一、课标要求:

  1、在语文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的自信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在实践中学*、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普通话。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分辨文章的详略。会读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点。记一件事能围绕中心写具体。能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能抓住特点写景物,能运用过渡句。会写板报稿。能围绕中心说一段话。能向全班同学说一则新闻,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类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培养勇敢诚实、勤奋好学的良好的行为*惯。本班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惯、学**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氛围。

  三、全册教材简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四、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1、策划简单的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作素材;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

  (9)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作素材;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

  六、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5、*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作前的指导和*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作的好*惯。

  6、综合性学*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时间内容课时

  第1周:

  9/1——9/7:始业教育,山中访友,山雨,4课时。

  第2周:

  9/8——9/14: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口语交际*作,6课时。

  第3周:

  9/15——9/21:回顾拓展一,单元检测,詹天佑,怀念母亲,6课时。

  第4周:

  9/22——9/28: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口语交际*作二,回顾拓展二,6课时。

  第5周:

  9/29——10/5:单元测试,国庆放假。

  第6周:

  10/6—10/12: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6课时。

  第7周:

  10/13—10/19:口语交际*作三,回顾拓展三,单元测试,只有一个地球,6课时。

  第8周:

  10/20——10/26: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口语交际*作四,6课时。

  第9周:

  10/27——11/2:回顾拓展,单元检测四,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6课时。

  第10周:

  11/3——11/9:一面,有的人,口语交际*作五,回顾拓展五,6课时。

  第11周:

  11/10——11/16:单元检测五,综合性学*,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6课时。

  第12周:11/17——11/23:与诗同行,6课时。

  第13周:

  11/24——11/30: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6课时。

  第14周:12/1——12/7:金色的脚印,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七,6课时。

  第15周:12/8——12/14:单元检测七,伯牙绝弦,月光曲,6课时。

  第16周:

  12/15——12/21: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口语交际,*作八,回顾拓展八,6课时。

  第17周:

  12/22——12/28:单元检测八,期末复*,6课时。

  第18周:

  12/29——1/4:期末复*,6课时。

  第19周:

  1/5——1/11期末考试。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的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作”三个栏目组成。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认识138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字,同音字,多音字;会写生字164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能在朗读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继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大量积累语言,努力学以致用。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惯,复*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0人,其中女生11人.学生学*状况:班级整体学*成绩较好。优生人数不多,能积极主动的学*,但不够灵活;差生有7人,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生大部分态度还比较端正。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惯。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7、调动家长对子女学*监督、辅导的积极性,形成孩子、家长、老师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氛围。

  六、教学进度

  精读课文18课 54课时左右

  略读课文12课 24课时左右

  语文百花园6次 24课时左右

  写字每周一次 18课时

  总计120课时左右

  内容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教材后附生字表。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本学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普通话。

  2.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4.继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借助字典或者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阅读的课外*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惯,说话有礼貌。

  情感目标: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欣赏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能力目标:

  重视字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中完成任务;继续加强词语训练,鼓励学生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积累,重视词语运用;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要学会边读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总课:时数约82课时

  学生基本情况及知识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9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自觉性非常强,学*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上都不够用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总之,在学**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另外,学生的读写水*有待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面需要拓宽,丰富学生的积累。

  课程标准研究

  认真学*课程标准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教学动向,对我们的教学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学期里我会认真学*、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教学结构、教学思路、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课程标准更好的学*新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思想教育要求、双基要求、能力培养)

  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作素材;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思想教育: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能力培养:

  重视字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中完成任务;继续加强词语训练,鼓励学生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积累,重视词语运用;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要学会边读?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

  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活动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教改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好所学的新知识。

  4.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5.注重向别的老师学*,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1个综合活动,主体课文下设2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三个栏目,综合活动包括“导语——活动过程——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语文学*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第二单元: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捕捉文章信息的方法,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第三单元: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诗歌中有一些拟人手法的运用学生要结合文章的情境理解。

  第四单元:抓住各段总起句,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及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领会体育精神的内涵,认识现代体育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五单元: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言行、心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社会环境,《荷塘旧事》的自然环境,《花脸》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

  第六单元:学*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本单元主题在今天的时代意义。

  第七单元:继续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

  第八单元:通过诗歌凝练的语言,想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情感与品德教育。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音、字、词训练。复*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字、同音字、多音字。复*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惯。

  3、 语句学*。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巩固对助词、副词的认识。从感上认识歇后语。 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从感性上认识夸张的修辞方法。复*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复句。从感性上认识表示选择、条件关系的复句。

  4、段落、阅读、短文深入学*。继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阅犊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听过的故事。在口语交际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别人讨论、商量。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特别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5、观察、发现到作文的提高。学*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点缩写课文。学写读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任务,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2、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学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3、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教育,增加学*工作量、进行必要的任务性训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优秀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中等生的拔尖向层面,特别注意关怀学困生,激发培养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总人数:32人,男:12,女:20

  优等生人数:10人,学*困难生数:9人,中等生人数:13人

  共性:

  本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较浓,有较强的积极性。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语文成绩普遍较好,特别是书写*惯令人满意。但刻苦学*精神普遍欠缺。

  个性:

  语文成绩拔尖,书写工整的多半属女生,男生要少些。学生们课堂表现积极,能主动举手,大胆发言。学生们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尖子生拔尖,成绩稳定,但也有*10人基础欠,成绩赶不上去,两面三刀级分化较为严重。

  二、课程标准解读:

  知识:

  本学期要求学生学会160个生字,理解29篇课文内容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理解词语。掌握重点。搞好每一次语文考试。

  技能:

  通过本学期的学*,让学生既要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惯,又要让他们能将学过的知识会在口头、书面表达中运用。

  情感: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及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爱学*,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材分析:

  主要任务:

  完成29篇课文学*,读写例话4篇,8个积累运用,8次作文训练,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

  教学要求:

  通过学*,要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并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等理解词语及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能将学过的知识在口头,书面表达中运用,且养成勒于观察思考,乐于动笔的*惯以及自主学**惯。

  重点: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

  2、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理解词语及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将学过的知识在口头、书面表达中运用,并养成勤观察、思考、乐于动笔。

  难点:

  4、将学*过的知识在书面表达中运用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考点:

  字、词、句及重点课文的阅读,课外阅读,作文练*。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2、加强语言训练力度(多积累、多练*)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训练中去。

  3、成立学*小组,培养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风气。

  4、教师多深入,多督促,严格要求,讲求实效。

  5、搞好各单元复*,测试以及总结工作。

  6、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周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3、第二单元、边读课文边思考,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5、第三单元、学*本组课文,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激起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6、7、第四单元、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8、9、第五单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10、期中复*、期中考试

  11、第六单元、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12、第七单元、感受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增加人生阅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3、14、第八单元、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15、16、综合复*、期未考试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9人。其基本语文学*情况分析如下:

  一、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的意义。积累有关词语,进行类型归纳的分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的意思。纵观全班,不足之处表现在:音*或形*的生字常常混淆;朗读课文时停顿不恰当,未能读出感情色彩;阅读及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学*态度和*惯方面

  大部分学生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都建立在“完成任务”、“要我学”的基础上的。尚无主动探索知识,发挥才干的意识。随着教材的加深,有些学生如不认真听讲,就会后退。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对学*漠不关心,贪玩偷懒,没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不良的学*成绩。

  三、心理素质方面

  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敢于竞争,有种强烈的上进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显得过于胆小怕事,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有疑难不敢问,碰到困难缺乏毅力。总之,据我一学期的观察了解,本班是具有一定潜力的,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原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材分析(主要教学内容、编排体系及其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作、语文活动四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其中课文28篇,口语交际4次,*作8次,语文活动8次。

  一、阅读

  共28篇,其中讲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2篇,课文内容贴*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

  二、口语交际

  一共安排4次,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第一、三、六、七单元的课文之后,每课包括课题和提示语。

  三、*作

  安排8次,*作符合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如成长的烦恼、写倡议书、记一次比赛等。

  四、语文活动

  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设置三个栏目:万花筒、百宝箱、大舞台。

  ●教学目标任务:

  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

  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复*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字、同音字、多音字。复*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惯。

  3、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巩固对助词、副词的认识。从感上认识歇后语。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从感性上认识夸张的修辞方法。复*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复句。从感性上认识表示选择、条件关系的复句。

  4、继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在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阅犊有自已的见解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听过的故事。在口语交际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别人讨论、商量。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特别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像。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5、学*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点缩写课文。学写读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惯。

  ●教学措施:

  一、根据需要学理论,学好理论促实践。

  1、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分析教材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理论文章进行学*,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2、深入学*、研讨新课标各年段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坚持每周业务学*、教研活动制度。

  二、强化备课关,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1、加强备课。在备课方面,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切实加强课堂研究,电子备课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个性,防止机械照办,一成不变。课后,注重教后反思.

  2、对课文加强钻研的力度,力求简化教学头绪,抓住文中最经典的语言处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力求体现“扎实、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

  三、加强作业设计质与量的研究。

  加强作业设计的研讨力度。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力争把作业和课堂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作业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综观阅读教学现状,诸多老师只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结果事倍功半。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始终是重点戏,如果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积累有机融为一体,能切实提高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1、层递推进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感情逐步感受、逐步把握、逐步理解,以一步步缩小他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情感差距,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2、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凭借想像、联想以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并进入其中,深入其里,去感受语言情境,体会语言情感,领悟语言情境,理解语言技巧,这是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语言综合训练的重要方法,而朗读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

  3、气氛渲染法。由于阅历、认识理解能力的欠缺,有时学生即使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但朗读中难以真切地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对此,老师可不作过多讲述,不作过多指点,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气氛渲染,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似见其景的心理图像,再让学生设身处地,朗读表达,其效果颇好。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后来的学*、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在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69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4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热情较高。语文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有:时乐、梁雨露、贺凡等,特别是许晓晗,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像郑志鹏、童扬阳等学生,学*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本班学生的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够,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内容、学*重点和学*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巩固。

  对于书写练*,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作素材;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如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讲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4、授课时,依照设计好的教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灵活多样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5、课后,加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表达方法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由远而*……

  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班有54名学生,其中男生35名,女生19名。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在课堂上发言,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的来说,这个班的班风不错,受到了所有老师的好评。但是这个班将*一半的孩子,父母不在家,或者是爷爷奶奶带的,或者是托亲戚朋友带的。相对而言,这些孩子各方面的学*生活*惯都不尽如人意。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它的特殊地位要求11、12卷要整合,要和初中课本衔接。所以要致力于综合性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实现语文自学,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二,教材浅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分为八组,分别是:感受自然,心中的祖国,心灵之歌,珍爱家园,先认识鲁迅,敲开诗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卷的综合学*安排在第二组《心中的祖国》和第六组《叩开诗的大门》。除第六组外,共有28篇课文,14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

  其中,“敲开诗歌的门”这个题目采用任务驱动、活动导向的安排,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个部分。为了贯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贯目标,首先要在选文上下功夫,精心挑选质量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时代精神的文章作为文本,让学生从中学*语言,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启迪和教育。

  本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的一些优秀文章,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老师》《月光曲》《草虫的村落》。这些课文既优美又持久,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新的文章,如《中华少年》,《伯牙绝弦》,《杨氏之子》,《学弈》也加入到教材中。第六组《敲开诗歌的门》选取了常规诗、词、散曲、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词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全面学*诗歌的过程中对诗歌有一些感性认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在“复*拓展”课程中系统整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三,全卷教学目标

  1、注重整体提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努力让学生热爱语文学*,有强烈的探究兴趣,愿意独立解决学*语文遇到的问题。

  3.注重文化积累和情感积累。

  4.贴*儿童生活实际,遵循学生学*语文的心理规律,可以提高语文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5.既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教会学生学会——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自己的学*方法,有探索学*策略的意识,能够正确评价。

  6.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儿女为m服务的纯真情怀

  8.理解人类的存在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第一次见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9.通过收集和阅读诗歌,我们可以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况,体验诗人的情感。

  10.通过读诗、赏诗、学写儿童诗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1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美,受美的影响,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1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如何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语言之美,通过背诵和练*写作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13、通过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关键词在表达中的意义。

  14、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心理活动等学*作者。刻画人物,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15、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运用“实践、深入思考”的阅读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6、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深刻的句子,学会掌握语言、动作、表达人物素质的描述方法。

  17、会写简单的活动总结,学作者会写真情实感,写具体方法。

  18、学*作者如何在叙述中联想和想象,如何看到和内在想象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学*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

  第四,全书教学难,难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

  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本人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43名学生,其中女生18人。这个班级是我从四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经过前两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和课后复*,*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惯(十一)”、“阅读”、“*作”、“练*”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惯,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惯。

  2、准确认读209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5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作。

  四、教学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以提高学*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7、*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新学期中,本人将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大成绩。

  五、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0人,男生13人,女生17人。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学*热情还比较高,但是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怎么牢固,有些学生在阅读积累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在课堂教学方面还需要进行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的教学巩固。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四)“口语交际·*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及学*方法

  第一组: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

  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

  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9)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本5份

  一、课时安排建议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2课时安排的。我们浙江省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第三周: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四周: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第五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七周:第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八周: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第九周: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十周:8、用纸造一座“桥”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第十二周: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十三周: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第十四周:8、能量与太阳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十六周: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十七周: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第十八周: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二、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在本册的学*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三、主要材料清单

  “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

  “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

  “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

  四、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工具和机械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评价建议

  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建议对学生们的学*作一次单元评价。评价可以是多元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但这些评价都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内容建议从以下这些方面去考虑:

  1.“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包括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的描述性概念。2.杠杆的原理、分类及运用。3.轮轴的原理及运用。4.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5.滑轮组的原理及运用。6.斜面的原理及运用。7.观察分析自行车上一些简单机械的运用及原理。8.设计并开展测量实验、对比实验的情况,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形成解释的能力。

  二)形状与结构

  物体,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大多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它们以其形而显其身,千姿百态。它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形状和结构呢?这其中蕴涵着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科技发展的水*。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学生在学*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实,静止的物体也无不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本单元学*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学概念目标

  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懂得欣赏桥梁建筑形状和结构的美。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学过的几种结构,知道厚度、形状怎样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知道拱形承重特点,知道加固框架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物体稳定不容易倒。2.评价学生在制作纸横梁、拱形、框架结构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塑料瓶时表达的独立见解。4.组织学生评价设计制作的纸桥和设计制作的过程。5.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动手动脑动口,乐于探究、不怕困难、与同学合作的表现。6.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的表现。

  三、能量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树枝摇曳、溪水潺潺是能量在“工作”,我们用火做饭、开灯照明是在进行能量转化。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他们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能,知道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甚至知道电能、水能、风能。但是在儿童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更一般意义的概念。

  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原理的实验。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想象和解释的能力,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是否认识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能量的多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是否了解玩具小电动机的构造,初步了解其转动的原理。2.评价学生在制作简单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3.评价学生在研究小电动机原理时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4.评价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能倾听、提问、共享研究成果的表现。5.利用学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数据达到的水*。

  四、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地球上的生物到底有多少?人类怎样认识和对待庞大的生物家族成员?是什么导致了生物个体的种种差异?为什么现今人类如此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物种的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科学概念目标

  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利用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调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想法。 使用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倾听他人的报告,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地球家园因生物多样而美丽。 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评价建议

  单元学*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描述;二是对本单元学*水*的描述。

  1.评价标准。本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

  在科学概念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的认识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关注学生观察辨识事物的能力;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复杂事件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方法

  (1)记录课堂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上相应的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意义的描述;活动中学生观察区分生物特征的能力表现;活动中是否有运用分类的方法描述多种多样生物的意识,以及分类能力的水*表现;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记录单及学*的成果资料。

  各小组的区域调查记录表、区域生物分布图;全班校园生物分布图;个人收集和小组汇总的调查资料;各小组生物多样性意义研究成果报告;

  (3)单元测试或设计任务性作业。

  组织单元考试;对话式的任务性作业:用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操作式的任务性作业:提供给学生一筐繁杂的物品,让学生写文章描述这筐物品,以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4.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要能真实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业水*。要综合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表现和单元学*结束后的评测结果给学生整体上的评价。要关注不同学*型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殊发展。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动植物、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无处不在的能量”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太阳家族”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单元 课时安排

  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六课时

  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九课时

  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 九课时

  四单元 太阳家族 九课时

  五单元 海洋资源 九课时

  六单元 总结阶段 六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植物角里的科学

  植物角里的科科学问题 1课时

  在实验中探秘 1课时

  研究仍在继续 1课时

  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让生活充满阳光 1课时

  探寻光的路线 1课时

  把光请进来 1课时

  我的“阳光小屋 1课时

  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奇思妙想————设计篇 2课时

  心灵手巧————制作篇 2课时

  精彩纷呈————展示篇 2课时

  第四单元 登上健康快车

  我给健康下“定义” 1课时

  登上健康快车 1课时

  健康大本营 1课时

  第五单元 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1课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