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4-05 20:26:22 教学设计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重点】

  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 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 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时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如果你给你的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儿童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3课《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儿?

  2、找几组同学读,听完之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文中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2、从哪看出他很啰唆?从文中找到,读一读。

  3、看来真不愧叫啰唆!你想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4、假如你是旁边等着要打电话的`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5、读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成功的讽刺了那些说话啰嗦、缺乏公共道德的人。

  四、表演、欣赏

  1、组内练*表演《打电话》,推荐两个人表演。

  2、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简介相声及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老先生),老师也废话少说,快来看一下老艺术家的表演吧!(播放相声)

  [板书设计]

  13打电话

  啰唆、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相声《打电话》和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相声的语言艺术特点,让学生对相声产生兴趣。

  2.通过浏览课文,了解说话啰嗦的不便,明白简洁得体说话的重要性。

  3.向学生 渗透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知道在与人交往中要礼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洁,得体。

  教学难点:

  (1)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声情并茂。

  (2)打电话时说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洁得体。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常与人交流离不开说话,说话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这两篇课文都让我们领略了的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相声《打电话》,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 模拟表演,新知铺垫

  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那么,谁能说说打电话时应注意什么?(自由发言师归纳并板书:省时简明得体)

  说的不错,可是不能光说不练啊,我倒想考考你们,怕不怕?(不怕)请接题,题目:模拟打电话,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下午一点在学校见面,一块去老师家,你会怎么说呢?(两名学生模仿打电话)。

  三、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可是如果有人为这么一点儿事而打了两三个小时电话,你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片段。

  引导学生浏览全文,提出问题。

  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四、 精读感悟,理解语言特色

  1. 这个相声是几人表演的?你认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呢?简介相声(幻灯片)。

  相声的特点:相声是所有说唱艺术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寓教于乐的功能。

  相声的分类:相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现在的相声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人以上)三种形式。单口相声是一人表演,对口相声是由两人表演,群口相声最少三人表演。

  2. 问:文中年轻人的是这个相声的主角,他名叫啰嗦,你认为给他取这个名字怎么样?

  给人物起名叫啰嗦,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烦琐。姓氏没有姓啰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幽默感,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3. 追问: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读,谈谈你的感受?(快速浏览课文,同桌交流后,教师引导汇报。)

  4. 交流:

  过渡语:学*到这里,我很想知道你们的真实想法,能告诉我吗?

  (1)你想对啰嗦说点儿什么? (此人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2)通过学*这个相声,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教师引导归纳:

  (1)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2)在打电话时要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没关系、打扰等。)

  6. 情景再现

  学生向班主任请假(即兴表演)

  五、 角色朗读,尝试表演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2、辨析各个方案,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

  师:刚接到紧急通知由于天气原因野炊活动改期进行,李老师要通知全校511名同学,你们认为李老师可以用哪些方式通知这511名孩子呢?

  生:(打电话、发短信、QQ……)

  师:现代社会,通讯方式很多.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哪种办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确保对方接到通知呢?

  生:打电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字问题。(板书:打电话)

  师:我们假定李老师给一名孩子打电话需要1分钟,李老师先打电话给第1名队员,再打给第2名队员,然后打给第3名队员,这样依次下去,最后打给第511名队员.他给511名队员打完电话需要多少时间?齐声说。

  生:511分钟.

  师:511分钟,估算一下,多少个小时?

  生:大约9个小时.

  师:如果要你们连续打9个小时电话会什么感觉?

  生:时间太长了,浪费时间……

  二、优化方案。

  (1)师:那么打电话想节省时间要用时最少到底有没有什么诀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板书:用时最少)

  师:由于打电话给511人这个数字比较大不方便我们研究,那我们可以先从较小的数字入手研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现在李老师打电话通知几个人?

  生:7人

  师:每通知一人要几分钟?

  生:一分钟

  (2)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设计出你们的打电话方案,为了让孩子们记录方便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老师与学生(课件出示)大家请看大屏幕老师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来表示,学生我们可以用圆来表示1、2、3…7号同学,我们在连线的时候注意在线上标上数字,线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生:第几分钟

  师:孩子们还要注意要计算出你们设计方案所花的时间,明白了吗?好,那分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主要让孩子们自己交流自己的方案)

  师;好了,老师刚才发现孩子们的方案各不相同,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案。有没有不同的方案?(抽生讲解)请设计师上台讲解。有没有比3分钟更少的方案?

  生:没有

  师:孩子们这说明打电话通知7个人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3分钟

  师:请大家仔细对比这几种方案想想为什么用时3分钟的方案最省时的?这种方案跟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说说然后在抽生汇报。

  生:知道消息的人在每一分钟都不空闲都在打电话。

  (4)归纳总结最优方案。

  师:我们再将这种方案演示一遍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一分钟是怎样打电话的。(课件出示)第一分钟怎样打的?谁来说说。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刚才的方案谁来总结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呢?

  生:知道消息的老师和同学每分钟都不空闲用时最少(板书:知道消息的老师和同学每分钟都不空闲用时最少)

  (5)分析不优化的方案。

  师:刚才我们有很多同学的设计方案用时较多,这说明我们在打电话的方案中肯定有人空闲了,那你们能不能去找找到底谁空闲了?(请看大屏幕)

  接下来大家再去找找你们设计的方案有没有谁空闲了如果有空闲请你们修改你们的方案如果已经是用是最少的方案请看看你是怎样打电话才做的用时最少的了。

  (6)找规律。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把目光再次集中在这种用时最少的方案,完成下表。

  (课件出示表格第一栏“时间”、第二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师:(课件)第一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2

  师:(课件)第二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4

  师:(课件)第三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8

  师:第四分钟完毕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你能猜到是几人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8人又通知了8人所以是16人。

  师: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他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再出示课件)

  师:第5分钟结束时?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生:32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6×2=32

  师:6分钟呢?7、8、9呢?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表格第三栏已通知的学生人数。)

  师:第一分钟完毕时,已通知的学生人数?

  生:1

  师:你怎么想的?

  师:第二分钟完毕时,已通知的学生人数?

  生:3

  师:你怎么想的?

  师:第3、4、5、6、7、8、9分钟呢?

  师:刚才李老师打电话要通知511名学生,用我们最省时的方案至少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总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探究找到了打电话要做到用时最少的诀窍是什么?当然我们要做到用时最少还要注意在打电话之前要设计好方案,参与通知的每个人要记住自己每一分钟要通知谁,这样才不会出现重复与遗漏的情况。(课件)

  三、练*

  照这样通知32人至少需要几分钟?你是怎样想的?通知50个人至少需要几分钟?60人呢?62人呢?63人呢?为什么人数不一样需要的时间却相同呢?

  四、拓展练*

  五、总结:请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笔,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静静的想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知道消息老师同学 不空闲 用时最少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2

  一、设计意图

  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要升入小学了,要离开喜欢的老师、同伴,不免有不舍之情,为了缓解幼儿的这种情绪,特设计了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关注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3、复*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难点是让幼儿自己设计题卡。

  四、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片;题卡三份、每人一盒彩笔、名片纸若干、电话机一部。

  五、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玩“补数”的游戏,复*10以内数的组成。

  给孩子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提问:“小朋友,我问你,?的补数在哪里?”孩子回答:“老师老师告诉你,?的补数在这里。”孩子说的同时,举起自己手中的卡片。

  2、组织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孩子卡片不够用的情况,这时候请孩子之间自己解决,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互相帮助。

  3、交流讨论:

  (1)在别的什么地方还看见有数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引出“110、119、120”.

  4、分组做题,得出幼儿园电话号码。

  每组一套设计好的题卡,7道题的得数,放到一块就是我们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做题的过程中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

  5、分组让幼儿自己设计题卡。

  写出一组电话号码,让幼儿根据数字设计得数是号码的小。

  6、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名片。

  要求:名片要漂亮,要有电话,姓名。

  7、玩打电话的游戏。

  幼儿交换名片,互相玩打电话的游戏。

  8、游戏结束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

  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

  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2)

——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5)份

  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提纲

  1、浏览课文,用四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个故事刻画了打电话的人( )特点。

  3、交流讨论:

  这段相声的语言艺术有什么特点?

  4、分小组合作表演这段相声。

  二、练*提纲

  选择话题,自创一个相声段子。

  1、甲没有太高文化水*,而又喜欢夸夸其谈,仅就“海马”一词就闹出了一连串笑话。

  2、两个小朋友常在一块儿比吹牛,谁也不服气,这不,他们又吹上了。

  3、小明是个很幽默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一、模拟表演打电话,让学生明白说话要讲语言艺术,要简练、得体、明白

  二、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长安街一人打电话约朋友看戏用了两个多小时,耽误了他人,也错过了看戏的时间(说话啰嗦,无社会公德)

  三、学生选读喜欢的相声片断,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以说、学、逗、唱为主,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2、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

  四、指导学生分组表演这段相声

  1、小组内练*表演《打电话》。

  2、推荐两人上台表演《打电话》。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说话要做到简洁、明快的重要性。

  2、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

  (唱歌、跳舞、小品、戏剧等)

  好,那你们说了这么多,我们今天来学*另外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相声,简洁相声这一艺术形式,引出本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疏通生字词:呃、啰嗦、耗子等。

  2、读相声,想想相声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3、故事里的甲说话有什么特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正像同学们说的,这个打电话的人说话非常啰嗦、废话连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到你的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

  3、师生探讨:(这样的例子文中比比皆是,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甲: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 喂,你的电话是 4 局5678 吗? 我这是 1 局 2345。喂,你贵姓呀? 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甲: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甲:是耗子呀。这人外号叫耗子。

  甲:四害之一,接电话来了,好哇。前些日子消灭四害你没敢出来吧?嗯,我是谁?我是谁你不知道?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 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说话和主题无关——啰嗦)

  甲:喂,小王,我是啰嗦呀!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吗?不学*呀。开会吗?······ 不开会。

  甲:讨论吗?······不讨论。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甲:什么戏呀? 你猜猜?

  甲:嗯,京戏? 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

  甲:不——对。(说事语言不精练——啰唆)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说话啰嗦者说话啰嗦、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嗦,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甲这样打电话,听电话的小王会是什么感觉?

  (无奈、烦躁)

  5. 如果你此时站在甲的旁边,正等着打电话,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这人说话真啰嗦,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真是缺乏公德心。)

  四、播放视频《打电话》,了解特点。

  1、播放视频,学生观赏。

  2、相声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贴*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3、启发:要有时间观念及公共道德,打电话与人交流要简明扼要。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啰嗦

  害人害己更误事

  六、作业布置

  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相声《打电话》。

  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打电话的一般步骤,通话时能把事情说清楚,语言简洁,有礼貌,培养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2.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培养表达、应对、评价能力,养成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大胆交际,在互动中形成角色意识,主动发展。

  2、联系生活,创设符合题意、具有实践意义的交际情境,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使他们在无意注意中产生表达的欲望,学会交际的礼节。

  3、点面结合,充分发挥典型个例的示范作用,更要面向全体,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重点:学*打电话的一般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打电话时,内容集中,语气简洁,文明礼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大家猜猜看他是谁?经常丁零零,没鼻没眼睛,一耳带一嘴,边说又边听。这是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话。

  2、同学们,你们家里有电话吗?(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已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今天我们学*的内容就和电话有关,板书:打电话,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生齐读课题。

  二、情景再现,揭示内容

  1、说到电话,电话就响了。原来是芳芳约小明出去玩。我们来听听他们说的是什么?(播放课件)电脑出问题了,没有声音,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猜猜芳芳和小明在电话中都会说些什么呢?

  生汇报猜测的电话内容。

  2、指三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三名同学)

  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至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探究学*,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

  探求打电话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最终发现规律,形成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师:播放小视频,棋盘上的米粒,思考国的米够吗?

  生:听故事,发表自己的想法。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为新知的学*作铺垫。

  二、情境导入

  师:城北学校决定让四、五、六年级的511名学生周六去娄山关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活动延期,李老师要通知511名同学,你们认为李老师用哪种方式通知既方便快捷并保证能通知到这些孩子呢?

  生:打电话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设计意图

  在具体情景中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依据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师:假定李老师给一名学生打电话需要1分钟,给两名学生打要2分钟,给3名学生打要?李老师要给511名学生打电话需要多少时间?

  生:要511分钟

  师:我们算一下吧,60分钟是1小时,511分钟大约是几小时呢?

  生:大约是9小时

  师:哇,时间太长了,想想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呢?(板书:用时最少)

  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511这个数研究起来感觉好大呀!在数学里有一个办法帮助了们研究,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生:把数据转化成较小的数据来研究

  师:这个办法叫化繁为简(板书:化繁为简)

  师:课件出示题目:李老师接到通知,李老师接到学校通知,周六去娄山关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由于天气原因活动延期,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要通知3人,崔老师怎样打电话用时最少?(请一个学生读题)

  师:题目中有什么要求?

  生:一共要通知3人,打一个电话要1分钟,通知到最后一名学生要多少时间,用时最少。

  师:请同学们李崔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课件出示学*要求:

  1.请为李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活动,在学*单上设计方案(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1.逐个打,用时3分钟

  2.同时打,用时2分钟的情况。

  提问:为什么会节约时间呢?

  生:老师学生在同时打,不空闲

  3.如果要通知7位学生,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用图示法探究通知7位同学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打电话的。

  师:引导学生说清每一分钟新通知的人和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师:课件出示图示法,体会倍增现象

  4、课件出示表格

  生:填表格

  时间(分钟)

  1、知道通知新增人数

  2、知道通知总人数

  3、通知学生人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几分钟就是几个3相乘

  5.思考第4分钟能通知多少学生?

  时间(分钟)

  1、知道通知新增人数

  2、知道通知总人数

  3、通知学生人数

  4、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课件演示)

  发现1:每增加一分钟,知道消息的学生和老师的总数等于上一分钟的2倍。

  发现2: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

  那么第n分钟时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怎么列式?x个2相乘

  那么用x分钟,老师一共可以通知几个人?(x个2相乘-1)为什么要减1?

  6、解决开课的问题,做到首尾呼应,体会数学的魅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计算等活动, 自主发现最优方案中存在的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

  三、应用规律、巩固加深

  1.基础练*题:

  金帆管乐团共有54人,寒假期间有一个紧急的演出,韩老师需要尽快通知每一个人。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一个人,至少要多少分钟通知道全部的人?

  2.解决开课时两种薪酬方案,二选一的问题

  A、一个月给你3万元,每天给你1000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1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2倍。

  第30天:5368709.12元

  30天合计:10737418.23元

  3.解决世界第八大奇迹——市场倍增学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倍增现象的了解

  1.浮萍的生长现象

  2.细胞分裂题

  六、儿歌记忆法

  电话问题怎么解,关键是把2来数,几分钟,几个2,相乘得积是总数,要通知人数把1减。

  七、拓展练*,作业布置

  用图示法设计通知本五(3)班人数的打电话方案,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能通知到全部学生。

  八、结束语:

  孩子们!现在老师想用爱迪生的一句话送给你们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九、板书设计

  打电话

  逐个通知 化繁为简

  同时通知 老师 同学 不空闲

  用时最少 最优方案

  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

  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

  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设计师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代表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3)

——《打电话》教学反思10篇

  大班音乐活动《打电话》的目标定位于在游戏的情境中学唱歌曲,熟练地与同伴对唱回答,在此基础上,继续尝试创编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学*用轻快的声音表现歌曲。

  活动一开始,我就向幼儿展示了电话机,幼儿表现得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趁机对幼儿说我们先请大班的幼儿为我们表演打电话。一名大班幼儿A先按号码,然后做打电话状,我唱前两句歌词做旁白,另一名幼儿B在听到电话后拿起电话做接听状,然后A按照歌曲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接着B按照歌曲接着回答:“哎、哎、哎——,我在幼儿园。在欣赏完大班幼儿精彩的情境表演后,我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设问,并鼓励幼儿回忆歌词,大胆讲述。紧接着,我充当着问的小娃娃,请全班幼儿做答的小娃娃,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记忆歌词的第一段内容。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幼儿学唱歌曲的第二段。最后在学唱完整首歌曲的内容以后,我启发幼儿创编第一段最后一句歌词。

  本次活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活动的参与率都比较高,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些许的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反思,加以提升活动的效果。

  1、幼儿对歌词内容的感知还不够深刻,感知的形式也可以更加的多样化一些,可以尝试在活动中增加一些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记忆歌词,兴许这样的话,活动效果会更好。

  2、幼儿对情境表演的这种方式兴趣浓厚,但在课堂上幼儿除了欣赏大班幼儿的情境表演以外,我给予幼儿尝试情境表演的机会还不够多,应该放手让幼儿多多实践这种表演形式,我在旁可以对此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帮助幼儿累积这方面的表演经验。

  3、大班幼儿歌曲的'创编能力较弱,创编效果欠佳,但是我要多多肯定幼儿大胆进行歌曲创编的勇气,鼓励幼儿多思考,多交流,敢于创编,期待在以后音乐课的创编活动中,幼儿会有更大的进步。

  10月20日我上了一节小班语言课《打电话》,源于我接到我们班的宝宝给我打了电话才想到选这个内容的'。《打电话》是小班的语言活动,主要通过故事让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对话,与同伴进行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设想了让幼儿打电话来引出故事,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小动物之间的对话,然后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来打电话。讲故事时每出现一个动物就出示个头像,头像之间的连线就是电话线,边连线边讲电话的内容,让幼儿参与和老师一起来说动物之间的对话,这是第一遍接触对话,随后分组让每组幼儿扮演每个角色,第二次接触对话,最后是让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动物,第三次接触对话。通过三次接触电话的对话,幼儿了解了对话的内容。可是整节活动下来幼儿兴趣不高,很少有幼儿能完整地说出电话的对话,一直是我在讲扮演不同的动物,没有把设想的表现出来。

  整个活动上下来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修改,也有一些疑问想要探讨的。

  一、课前的熟悉是否有必要。

  一是教材上的要求,二是为了让幼儿对故事有所了解,能很好地练*对话,所以在上课前让幼儿欣赏了故事的动画片,熟悉了《打电话》的故事内容。在进行活动时我一讲故事出示太阳、松鼠等小动物的头饰,幼儿就能说出下一个是打给谁,最后在动画片里还有小猴子,我没有出示,幼儿一直说还有猴子,没能认真地听我讲故事了,课堂上有点乱。

  二、教师要会灵活调节课堂。

  由于出示头饰时缺了小猴子的头饰,以至于幼儿的思维都放在了头饰上,没能去关注故事的内容和老师的要求了,也使得教学活动不能如先前设计的教案进行下去。如果这时我灵活调整一下教学,讲完长颈鹿给小刺猬打完电话后,让幼儿来扮演小刺猬给小猴子打电话,“小猴子,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也许幼儿兴趣就会提高,而不是硬要把幼儿拉回你设计的活动中去。

  这也让我知道老师除了要会设计教学环节,也要会根据实际教学进行灵活调节。

  三、语言练*要融入角色。

  在让幼儿扮演小动物打电话,学说打电话的对话进行了两次,一次让小组幼儿共同扮演一种小动物,一次是个别幼儿扮演小动物,两次的练*效果都不理想,还是没有几个幼儿能完整地说出“XXX,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而且幼儿兴趣不高,说出来的话很干枯。

  在练*时要有环境创设,让幼儿入融入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让幼儿戴上头饰,而不是拿在手上,拿在手上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其次让幼儿作出动作,用手作出打电话的动作,就像是真得在打电话,打电话时面向说话对象。最后让幼儿用不同的语调去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这样会使幼儿更能融入角色。

  四、讲故事是老师讲好还是录音机讲好。

  现在回顾这节课时有一个疑问是就是语言活动中讲故事是老师讲好还是录音机讲好。

  在进行《打电话》活动时我采用老师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出示头饰边用粉笔连电话线,由于幼儿的打岔没能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也造成后来幼儿练*对话时没能清楚地了解对话内容。

  去鲈乡幼儿园听了一节大班语言《有趣的落叶》,教学活动中老师用到两次录音机讲故事,第一次让幼儿了解了散文的内容,第二次再次了解,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录音念,更加深了内容的熟悉。

  五、忽视了小班幼儿的现有经验。

  在进行教学活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很重要。在生活中,4岁的幼儿*惯了与人面对面地交流,很少打电话,拿起电话不知道说什么,缺少这打电话的经验,所以在进行活动时幼儿不像是在打电话。我们在创设教学活动时以幼儿现实生活中自身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想来设计,如果脱离了小班幼儿现有的经验就会出现像幼儿对活动兴趣不大或是幼儿只是讲自己知道的不去理会老师弄得课堂很乱。

  一、知识性:

  《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以“老师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为情境,让学生想出打电话的`方案。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找到事物的规律,找出多种的解决方法,创设了几个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探究。

  ⑴、联系生活中同学聚会的情境,以谈话引入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兴趣盎然。

  ⑵、接着李老师“以值班医生打电话通知5个护士”和“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为学*的情境,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学*方式,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案。为了让学生巩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李老师又运用了“排练的人增加到50人”时、“增加到120人”时、“做饭”时三个情境来深化和拓展知识,知道的学生层层深入。所以,知识性这个指标,李老师已经达到了1个指标。

  二、个性:

  本节课,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主要表现在:

  ⑴、在解决“值班医生给5个护士打电话”这个情境中,有的学生用了“一个一个通知”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分组”的通知方法,而在分组这个方案中,有的学生认为分成2组来通知,有的学生认为分成3组来通知比较好,有的学生又认为能用3分钟就能通知5个人的方案;

  ⑵、在通知15个学生进行排练这个情境中,有的学生认为分成3组通知,有的认为分成4组通知,有的认为分成5组合理,有的学生则认为老师和学生同时通知4分钟就可以通知完了。这两个情境,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个性这个指标,李老师也达到了1个指标。

  三、 创造性:

  创造性这个指标在本节课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主动:

  本节课,李老师也大胆的交出了主动权,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解决“值班医生给5个护士打电话”和“通知15个学生进行排练”这两个情境中,李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两人之间的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李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如果本节课中,李老师在进行各两节的小结点评时,也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结自评,相信学生的学*会更加的主动。因此在主动这个指标中,我认为李老师达到了0.8个指标。

  五、互动:

  ⑴、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和谐,在复*激趣,引入课题,每个情情境探究后的小结,以及在探究“怎样分组更合理”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非常的明显;

  ⑵、生生之间的互动,本节课有3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第一次是探究“通知15个学生参加排练”的方法时,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通知方法,是一个小的互动。第二次“当排练增加到50人时”用多少时间和第三次“通知120个学生”用多少时间,采用了四人小组的合作学*,本节课,从个人思考到两同桌人交流再到四人小组合作,学*方式层层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解决“通知120个学生用多长的时间”这个问题时,已经用同一个方法解决了两个情境,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不而需要再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了。

  ⑶、人机之间的互动。

  本节课,李老师没有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突破教学的难点。因此在互动这个指标中,李老师达到了0.7个指标。

  六、 能动:

  这节课学生的能动没有这课堂中体现出来。

  今天的语文课上《打电话》一文。这篇课文是篇对口相声。将这篇课文选入教材,是由于这组刻纹机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而相声则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达艺术。另外,也是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一下相声这一传统文化及其主要的表达形式。

  可是这篇课文的内容过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疑是不行的。我决定重新创编教材。就连预*都和以前的布置得内容不太一样。

  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相声的资料。接着又安排班里学过说相声的同学事先在家里排练好课文里的这段相声。

  上课开始,我想问同学们了解相声这种语言表达艺术吗?让学生把他们课前收集的资料在班级里分享。然后通过大屏幕把各种不同形式的相声片段和大家分享。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欣赏了这段由马季老师逗哏的相声。同学们各个笑的前仰后合。收看完毕,我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已经是内行了,告诉我,这段相声到底为什么好笑?”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捧哏捧得好,有的说是都跟的功劳大家通过探讨,一致认为是相声的本子好,但也离不开演员的合理表达和表现。“所以说语言是一种艺术。他需要合理的表现方法。”接着,我又和学生探讨了相声所用的手法,他反映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接着我又神秘的说:“我请来了一位相声表演大师也来表演这段相声”同学们正在疑惑,发现走上台来的竟是我们班的小A同学,大家不禁笑起来。我忙说:“他是学相声的,谁敢保证他以后不是大师呀!”同学们不笑了。小A开始说起来。不愧是学过的。说的果然好!同学们报以掌声。“他毕竟不是大师,看看他和大师的差距在哪里?”同学们纷纷发表了意见。这是,下课了铃声恰好响了,可同学们的热情显然并没有减退。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不如这样吧,我们回到家里找同伴都来说说这段相声,下节课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第二节课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们为此次表演还成立了观众评判,最终评出1.2.等奖。同学们都卖力的用自己对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来表演,场面热闹非凡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笑脸都红扑扑的,显然,他们还是很兴奋。我又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搜搜其他的相声,和家长探讨一下,这段相声号在哪里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有一个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受益。因为,无论教材教法如何改革,我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那么,在进行你的创编之前,请想一想,你教的孩子需要什么。

  首先是“活”,能主动引导学生灵活处理问题,活跃数学思维,课堂学*气氛浓厚,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参与度高。再是动,这节课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能否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把问题解决好。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有争有辨,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心情舒畅。

  《打电话》是新课程五年级下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这节课题材十分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经过这节实践课,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学*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经过教学,我有如下几点的体会:

  1、能上出活动课的特点。

  首先是“活”,能主动引导学生灵活处理问题,活跃数学思维,课堂学*气氛浓厚,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参与度高。再是动,这节课不仅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能否进取动手、动脑、动口,把问题解决好。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有争有辨,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心境舒畅。

  2、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打电话,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对打电话方案的设计改善,都让学生结合知己的生活实际,使整节课的知识发展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合作完成。能看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我能随时把握学生的学*水*与进度,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帮、放,例如关于7名小演员的通知示意图的教学时,当学生用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或*均分组的方法发通知时,教师就用投影仪把他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并让学生看图说事,当学生在填图中发现这样分组不省时时,就自我画起图来,有所创新地改善画图方法,这样让学生自我有序的学*画图,这种方法更能让后20%的学生也能理解。那里也体现了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方法的优化。

  1、关于情境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目标服务的。利用冰灾中医院发生的事情“开门见山”地提出数学问题,能为后面的学*活动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将探究的数字由15改成7,这样更具有可操作性与适应性。但问题定位为:最短需要几分钟?与问题定位为“有哪些方案?”比较,后者问题更具有开放性,否则学生不会全都是只用3分钟。而在多种方案中进行优化,最省时的方案在对比中它的特点会更明显。

  2、关于教法的策略。

  逐个通知是学生熟知的方案,一语略过。而分组思想能用时最少是本节课的重点,表格能让学生在演绎最省时方案时,把每分钟的数据变化有序的表现出来,是发现规律的重要媒介。在教学中,表格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每行数据的得出都是有他特定的意义与作用的,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整个表格而只限制在第1行与第3行呢?但这样设计会不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呢?对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有探讨的价值吗?我自己也很疑惑,恳听各位老师的高见。

  3、关于学法的指导。

  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语由学生自己去描述。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并用特别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个性化学*的需要,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方法上的辐射。但今天整个的教学有点“赶”,在问题的提出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就像楼小的张老师所说,很可能学生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就开始探究活动了。

  这节课我进行了四次试教,通过这四次磨刀,我对教材特别是对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四次试教主要是围绕着两个大问题和三个小问题进行的。

  一、 要不要严格教本模式进行

  课本展示的是通知 15 人最少要几分钟的情境,经过磨课和试教,我发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先进行分组打,体会不空闲,再进行同时打。如果把数据改成小一点的 7 人,那么分组打显然是出不来的,人数不够。 那么到底要不要进行分组打呢?分组打的用意又是什么呢?琢磨的一下之后,我觉得主要有二:一个是从实际出发,分组打符合学生*时学*生活经验,组员交给组长,组长交给老师;()另一个是分组打的时候课本有个问题,问学生是不是分的组越多就打的越快,其实不然,这样就让学生体会了,不是一起打的人越多就越省时间,分的组多了,空下来的组长也就多了,如果这堂课能让学生对这个进行思考,那么他所获得的肯定更多。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一过程,分组打的确能让学生体验更多么,但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有点太开放了,到最后会驾驭不了。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一步扎扎实实地走。这在我后附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到。

  二、 最后规律是否作为重点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第几分钟就是几个 2 相乘这个规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又研读了教参的解说,发现其实最后这个 2 的 n 次并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没有要求在课的最后提出来。然后我又翻看了课堂作业本,还参考了历年的试卷,发现练*中出现的让学生找规律并不需要 n 次这么大,但是会在数据上,变化规律上做一定的变化,由此我断定,这节课重点中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而不是这个规律是什么。最后我把规律删掉了。

  三、 应用时间比例不够

  通过前辈们的听课,发现自己应用的时间还不够多,我反思了一下基本上是在找规律的时候出现反复的情况,于是我又对找规律这一块的语言进行了简化,又增加了师生现场“打电话”的情节。

  四、 提问的明确性和语速控制

  问题抛出去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我继续反思自己课堂上的提问,务必做到指向明确。同时控制好语速,让学生都有时间消化我的问题。

  四次试教下来,总体感觉是前面一定要慢,因为前面说透了弄懂了,后面的应用就能非常顺畅。一定要再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电话方法,亲手画一画,才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种打法的优势。还有自己的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是很明确,课堂语言的组织还不够体现“数学味”理智不足,感性有余。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让自己在课堂中由原来的教授者转变成为学*的引导者、合作者,而这一角色的变化,让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的主动参与者,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的某个词“不规范”或“有毛病”,或是他们介绍的过程中,没有说出开头问好,结束再见等礼貌用语,我都适时地进行了点拨和引导,允许他重新换个词再说一遍。由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的热情普遍高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打电话》是新课程五年级下的一节综合实践课。这节课题材非常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节实践课,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学*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学,我有如下几点的体会: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秀教学设计3篇

  【学*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重点】

  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

  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

  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

  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

  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拿出钟,让全班同学一起计算打电话的时间。)

  同学们,这位同学打电话用xx时间,但是老师却认识一个打电话约朋友看电影用了3小时的人,他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相声《打电话》。

  (简介相声知识。)

  二、正式授课

  1、初步整体感受文章:

  ⑴ 跟着录音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⑵ 解释、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自由讨论,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位同学回答)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 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⑵ 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观看相声《打电话》:

  让学生在观看中再一次体验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了解课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小组内练*,然后推荐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入了解到相声的特点。)

  5、畅所欲言:

  ⑴ 通过观看和表演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⑵ 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以人为本”、“目中有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机会。如导入环节的“回忆打电话的情景”、“组内交流”分层训练环节中的“学生表演”、“师生评议”等设计环节都为力求表现了学*过程中的全员参与,把“面向全体”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二、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打电话”既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口语交际活动,又是体现人际关系的极好事例,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积极营造共同学*、探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形式、交互式等合作学*模式,让学生在充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学生自由组对练*”、“生生表演”,都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好做法。

  三、注重了创新学*,在创设情境,学会了最基本的打电话方法后,我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的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打电话》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小学语文5年下《打电话》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三、教学过程:

  1、提问激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

  2、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

  (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

  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

  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

  (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

  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

  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

  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

  (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

  6、作业(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

  (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

  打电话

  先:   拿耳机,拨号码  接通电话

  接着:     向对方问好  问清单位

  再:   请对方找通话人  作自我介绍

  然后:      开始通话

  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能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 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

  教具准备:

  两段经典的相声(课件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 兴趣导入

  教师播放相声,让学生观看。观看之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 、感受新知

  教师出示问题:你了解相声吗?你觉得什么是相声?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让学生到教台前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适当指点,

  再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 知识递进

  让学生自主交流一下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四、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而且相声是一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接触过相声,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多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只不过在体会人物的特点时,学生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想知道咱班学生,谁家没有电话?

  师:你家电话每月要花费多少钱你知道吗?

  师:你家电话花钱多是什么情况呢?和打电话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学*一节数学课《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老师板书课题)

  在学*新课前,我想大家做几道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240÷30 440÷20 4800÷400(口算)

  150÷25 800÷25 2000÷125(学生板演)

  (老师总结)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师:大家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你说说图中给你了那些数学信息吗?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先估算一下。

  学生汇报,先汇报估算的情况,再列式精算!

  师:今天这2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师:现在大家小组内学生探索:

相关词条